CN116181390A - 液压支架 - Google Patents

液压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81390A
CN116181390A CN202310064507.2A CN202310064507A CN116181390A CN 116181390 A CN116181390 A CN 116181390A CN 202310064507 A CN202310064507 A CN 202310064507A CN 116181390 A CN116181390 A CN 116181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falling
top beam
assembly
f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645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
朱庆波
史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6450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813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81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813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04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e.g. linking members between adjacent frames or sets of props; Means for counteracting lateral sliding on inclined floor
    • E21D23/0409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for the supports or for the constitutive parts of the suppo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03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having protective means, e.g. shields, for preventing or impeding entry of loose material into the working space or suppor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04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e.g. linking members between adjacent frames or sets of props; Means for counteracting lateral sliding on inclined floor
    • E21D23/049Connecting devices between the head or foot of a prop and the cap or base of the roof suppo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支架,涉及液压支架技术领域,液压支架包括:顶梁;第一安装孔,设于顶梁上;防倒组件,防倒组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与顶梁可拆卸地相连;封盖组件,封盖组件用于在防倒组件与顶梁取消连接时,封盖第一安装孔。在一种顶梁上即可实现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有无防倒功能而匹配两种顶梁体而言,降低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液压支架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液压支架的生产成本。此外,无需防倒功能而将防倒组件从顶梁上拆卸下来时,通过封盖组件来封盖第一安装孔,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进入顶梁内。

Description

液压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支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支架是综采三机配套中,起到支护作用的设备,为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提供安全的工作空间和维修空间。根据开采煤矿工作面底板倾角,一般情况下,工作面底板倾角大于15°需要配置防倒装置,工作面底板倾角小于15°无需要配置防倒装置。
针对液压支架顶梁有无防倒结构的情况,相关技术中的做法是分别设计一种带防倒结构的顶梁和一种无防倒结构的顶梁。具体地,带防倒结构的顶梁中,设置防倒套筒组件,防倒套筒组件为防倒套筒和防倒座预先焊接成一个组件,防倒套筒组件通过周围筋板与盖板、主筋、顶板焊接在一起。若液压支架不带防倒功能,需要重新设计顶梁,即顶梁中去掉防倒套筒组件和相连的筋板,中间盖板去掉开孔。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在标准支架设计中,需要设计有无防倒两种顶梁,两种顶梁除了防倒套筒相关零件有差异,其余结构都相同,导致增加了顶梁型号种类,进而增加研发设计成本;
2、在生产制造中,针对两种顶梁,焊接工艺需要编写和示教两套不同的焊接程序,工作量增加,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增加;
3、大倾角的底板矿井不能适用不带防倒结构的液压支架,而相关技术中的液压支架有无防倒功能不能快速切换,无法适用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对矿企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根据有无防倒功能设置两种顶梁,进而导致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增加,且不能实现有无防倒功能快速切换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支架。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支架,液压支架包括:顶梁;第一安装孔,设于顶梁上;防倒组件,防倒组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与顶梁可拆卸地相连;封盖组件,封盖组件用于在防倒组件与顶梁取消连接时,与顶梁相连,以封盖第一安装孔。
本发明提供的液压支架包括顶梁、第一安装孔、防倒组件和封盖组件,具体而言,顶梁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防倒组件能够穿过第一安装孔,且防倒组件与顶梁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在开采煤矿时,一般情况下,工作面底板的倾角大于15°时,将防倒组件穿过第一安装孔与顶梁连接,能够理解的是,液压支架还包括多个伸缩件,液压支架的数量有多个,每个液压支架上设有一个防倒组件,一个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从而实现防倒功能。
当无需使用防倒功能时,将防倒组件从顶梁上拆卸下来,即防倒组件从第一安装孔移出,从而在一种顶梁上即可实现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有无防倒功能而匹配两种顶梁体而言,降低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液压支架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液压支架的生产成本。
此外,无需防倒功能而将防倒组件从顶梁上拆卸下来时,即防倒组件与顶梁取消连接时,通过封盖组件与顶梁连接来封盖第一安装孔,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进入顶梁内。
可以理解的是,防倒组件穿过第一安装孔与顶梁连接,能够提高防倒组件与顶梁之间的连接效果,确保在伸缩件连接相邻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后,能够实现防倒功能,进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液压支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顶梁包括第一顶板和安装件,其中,第一安装孔设于第一顶板上,安装件设于第一顶板上,安装件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连通,防倒组件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与安装件可拆卸地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顶梁包括第一顶板和安装件,具体而言,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一顶板上,安装件设置在第一顶板上,且安装件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相连通的第二安装孔。当需要防倒功能时,防倒组件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后与安装件连接。
当无需使用防倒功能时,将防倒组件从顶梁上拆卸下来,即将防倒组件与安装件脱离连接,从而在一种顶梁上即可实现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有无防倒功能而匹配两种顶梁体而言,降低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液压支架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液压支架的生产成本。
此外,无需防倒功能而将防倒组件与安装件取消连接时,通过封盖组件来封盖第一安装孔,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进入顶梁内。
而且,防倒组件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与安装件连接,也就是说,将防倒组件插入顶梁内,能够提高防倒组件与顶梁之间的连接效果,确保在伸缩件连接相邻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后,能够实现防倒功能,进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压支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限位件,其中,第一限位部的一部分设于安装件上,第一限位部的另一部分设于防倒组件上,限位件用于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以使防倒组件与安装件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液压支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限位件,具体而言,第一限位部的一部分设置在安装件上,第一限位部的另一部分设置在防倒组件上,即安装件的一部分与防倒组件的一部分共同形成第一限位部。
限位件能够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从而使得防倒组件与安装件连接,也就是说,通过限位件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实现防倒组件的固定安装,在伸缩件连接相邻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后,能够实现防倒功能,进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能够理解的是,限位件可以与第一限位部脱离配合,以使防倒组件与安装件取消连接,从而使得防倒组件与顶梁取消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安装件上设有第一限位槽,防倒组件上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连通以形成第一限位部,限位件用于插入或移出第一限位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防倒组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连通以形成第一限位部,也就是说,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共同形成第一限位部,限位件能够插入或移出第一限位部。
具体地,当需要防倒功能时,防倒组件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后,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形成第一限位部,限位件插入第一限位部后,实现防倒组件与安装件的连接固定,即对防倒组件在轴向方向进行限位,防止防倒组件沿液压支架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确保防倒组件的防倒功能,进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无需使用防倒功能时,限位件从第一限位部内移出,将防倒组件从顶梁上拆卸下来,从而在一种顶梁上即可实现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有无防倒功能而匹配两种顶梁体而言,降低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液压支架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液压支架的生产成本。
此外,无需防倒功能而将防倒组件与安装件取消连接时,通过封盖组件来封盖第一安装孔,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进入顶梁内。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形成了限位孔,即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孔,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限位槽沿周向贯通地设于防倒组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限位槽沿周向贯通地设置在防倒组件上,也就是说,在防倒组件上设置一圈槽口,从而在对防倒组件在轴向方向进行限位,防止防倒组件沿液压支架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同时,使得防倒组件可以相对于顶梁转动,进而便于防倒组件与液压支架的伸缩件配合以实现防倒功能。
能够理解的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具有多个液压支架并排设置,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由于相邻两个液压支架在前后方向可能不平齐,防倒组件可以相对于顶梁转动,从而使得防倒组件可以适应相邻两个在前后方向不平齐的液压支架,防止多个液压支架倾倒,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伸缩件具有伸缩功能,具体地,伸缩件可以为伸缩液压缸,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由于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在高度方向能够具有差异,通过伸缩件具有伸缩功能,可以使得伸缩件能够适应相邻两个在高度方向具有差异的液压支架,防止多个液压支架倾倒,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压支架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与限位件外露于第一限位部的部分相连,并与安装件的外壁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液压支架还包括紧固件,具体而言,紧固件与限位件外露于第一限位部的部分连接,且紧固件与安装件的外壁相抵,能够理解的是,限位件插入第一限位部,从而实现防倒组件与安装件之间的固定安装。通过设置紧固件,能够有效防止限位件从第一限位部中移出,确保防倒组件的安装效果,进而防止液压支架发生倾倒。
当无需防倒功能时,先将紧固件从限位件上拆卸下来,再移出限位件,即可实现防倒组件的拆卸。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液压支架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
在实际应用中,紧固件可以为D型卡子或类似曲别针的卡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顶梁还包括第二顶板和定位部,其中,第二顶板与第一顶板相连,并位于第一顶板背离安装件的一侧,定位部设于第二顶板,并位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定位部与第二顶板的一部分形成定位槽,防倒组件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后,插入定位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顶梁还包括第二顶板和定位部,具体而言,第二顶板与第一顶板连接,且第二顶板位于第一顶板背离安装件的一侧,沿液压支架的高度方向,第二顶板位于第一顶板的上方。
定位部设置在第二顶板上,且定位部位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之间,定位部与第二顶板的一部分形成定位槽,防倒组件的一端分布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后,插入定位槽内,从而安装防倒组件时,能够对防倒组件进行定位,实现防倒组件的快速安装,进而实现液压支架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
此外,通过将防倒组件的一端插入定位槽内,还可以对防倒组件进行进一步限位,防止防倒组件在与顶梁固定安装后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进而防止液压支架发生倾倒,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液压支架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设于定位部背离第二顶板的一端,并位于定位槽内,防倒组件的一端插入定位槽时,与导向部相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液压支架还包括导向部,具体而言,导向部设置在定位部背离第二顶板的一端,且导向部位于定位槽内。在防倒组件插入定位槽的过程中,防倒组件的一端能够与导向部相配合,从而对防倒组件的一端进行导向,进一步实现防倒组件的快速安装,进而实现液压支架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
在实际应用中,导向部为导向面,且导向面沿周向设置,能够进一步实现液压支架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封盖组件包括盖体和至少一个凸部,其中,盖体用于在防倒组件与顶梁取消连接时,穿过第二安装孔,并位于第一安装孔内,盖体设有缺口,缺口与第一限位槽连通以形成第二限位部,限位件用于插入或移出第二限位部,至少一个凸部凸出设于盖体背离第一顶板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封盖组件包括盖体和至少一个凸部,具体而言,在开采煤矿时,工作面底板的倾角小于15°时,无需防倒功能,将防倒组件从顶梁上拆卸下来,即限位件与第一限位部取消配合,从而使得防倒组件与安装件取消连接,此时,采用盖体封盖第一安装孔,具体地,盖体穿过第二安装孔并位于第一安装孔内,以封盖第一安装孔,也就是说,盖体的结构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适配,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进入顶梁内。
盖体设置有缺口,缺口与安装件上的第一限位槽连通以形成第二限位部,也就是说,缺口与第一限位槽共同形成第二限位部,限位件能够插入或移出第二限位部。
具体地,当需要防倒功能时,防倒组件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后,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形成第一限位部,限位件插入第一限位部后,实现防倒组件与安装件的连接固定,即对防倒组件在轴向方向进行限位,防止防倒组件沿液压支架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确保防倒组件的防倒功能,进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无需使用防倒功能时,限位件从第一限位部内移出,将防倒组件从顶梁上拆卸下来,从而在一种顶梁上即可实现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有无防倒功能而匹配两种顶梁体而言,降低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液压支架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液压支架的生产成本。
同时,盖体穿过第二安装孔并位于第一安装孔内,以封盖第一安装孔,缺口与第一限位槽形成第二限位部,限位件插入第二限位部内,以使盖体与安装件相连,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进入顶梁内。
盖体背离第一顶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凸部,可通过至少一个凸部进行盖体的拆装,进一步实现液压支架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
在实际应用中,凸部为钣金件,钣金件焊接在盖体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倒组件包括防倒轴和连接部,其中,防倒轴穿过第一安装孔,并与顶梁可拆卸地相连,连接部与防倒轴背离顶梁的一端相连;液压支架还包括伸缩件,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连接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防倒组件包括防倒轴和连接部,具体而言,当开采煤矿时,工作面底板的倾角大于15°时,将防倒轴穿过第一安装孔与顶梁连接。进一步地,液压支架还包括伸缩件,液压支架的数量有多个,相应地,伸缩件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个液压支架上设有一个防倒组件,一个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连接部,从而实现防倒功能。
当无需使用防倒功能时,将防倒轴从顶梁上拆卸下来,从而在一种顶梁上即可实现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有无防倒功能而匹配两种顶梁体而言,降低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液压支架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液压支架的生产成本。
此外,无需防倒功能而将防倒轴件从顶梁上拆卸下来时,即防倒轴与顶梁取消连接时,通过封盖组件来封盖第一安装孔,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进入顶梁内。
能够理解的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具有多个液压支架并排设置,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连接部,由于相邻两个液压支架在前后方向可能不平齐,防倒轴可以相对于顶梁转动,从而使得防倒轴可以适应相邻两个在前后方向不平齐的液压支架,防止多个液压支架倾倒,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伸缩件具有伸缩功能,具体地,伸缩件可以为伸缩液压缸,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连接部,由于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在高度方向能够具有差异,通过伸缩件具有伸缩功能,可以使得伸缩件能够适应相邻两个在高度方向具有差异的液压支架,防止多个液压支架倾倒,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压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压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防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压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压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示出了图5所示实施例的液压支架在A处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封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0顶梁,111第一顶板,112安装件,113第二顶板,114定位部,115定位槽,120第一安装孔,130防倒组件,131防倒轴,132连接部,140封盖组件,141盖体,142凸部,150第一限位部,151第一限位槽,152第二限位槽,160限位件,170紧固件,180导向部,190第二安装孔,210缺口,220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支架。
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提出了一种液压支架,液压支架包括:顶梁110;第一安装孔120,设于顶梁110上;防倒组件130,防倒组件130穿过第一安装孔120,并与顶梁110可拆卸地相连;封盖组件140,封盖组件140用于在防倒组件130与顶梁110取消连接时,与顶梁110相连,以封盖第一安装孔12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支架包括顶梁110、第一安装孔120、防倒组件130和封盖组件140,具体而言,顶梁1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20,防倒组件130能够穿过第一安装孔120,且防倒组件130与顶梁110可拆卸地连接。具体地,在开采煤矿时,一般情况下,工作面底板的倾角大于15°时,将防倒组件130穿过第一安装孔120与顶梁110连接,能够理解的是,液压支架还包括多个伸缩件,液压支架的数量有多个,每个液压支架上设有一个防倒组件130,一个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130,从而实现防倒功能。
当无需使用防倒功能时,将防倒组件130从顶梁110上拆卸下来,即防倒组件130从第一安装孔120移出,从而在一种顶梁110上即可实现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有无防倒功能而匹配两种顶梁体而言,降低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液压支架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液压支架的生产成本。
此外,无需防倒功能而将防倒组件130从顶梁110上拆卸下来时,即防倒组件130与顶梁110取消连接时,通过封盖组件140与顶梁110连接来封盖第一安装孔120,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120进入顶梁110内。
可以理解的是,防倒组件130穿过第一安装孔120与顶梁110连接,能够提高防倒组件130与顶梁110之间的连接效果,确保在伸缩件连接相邻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130后,能够实现防倒功能,进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顶梁110包括第一顶板111和安装件112,其中,第一安装孔120设于第一顶板111上,安装件112设于第一顶板111上,安装件112设有第二安装孔190,第二安装孔190与第一安装孔120连通,防倒组件130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190和第一安装孔120与安装件112可拆卸地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顶梁110包括第一顶板111和安装件112,具体而言,第一安装孔120设置在第一顶板111上,安装件112设置在第一顶板111上,且安装件112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120相连通的第二安装孔190。当需要防倒功能时,防倒组件130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190和第一安装孔120后与安装件112连接。
当无需使用防倒功能时,将防倒组件130从顶梁110上拆卸下来,即将防倒组件130与安装件112脱离连接,从而在一种顶梁110上即可实现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有无防倒功能而匹配两种顶梁体而言,降低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液压支架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液压支架的生产成本。
此外,无需防倒功能而将防倒组件130与安装件112取消连接时,通过封盖组件140来封盖第一安装孔120,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120进入顶梁110内。
而且,防倒组件130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190和第一安装孔120与安装件112连接,也就是说,将防倒组件130插入顶梁110内,能够提高防倒组件130与顶梁110之间的连接效果,确保在伸缩件连接相邻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130后,能够实现防倒功能,进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液压支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150和限位件160,其中,第一限位部150的一部分设于安装件112上,第一限位部150的另一部分设于防倒组件130上,限位件160用于与第一限位部150相配合,以使防倒组件130与安装件112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液压支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150和限位件160,具体而言,第一限位部150的一部分设置在安装件112上,第一限位部150的另一部分设置在防倒组件130上,即安装件112的一部分与防倒组件130的一部分共同形成第一限位部150。
限位件160能够与第一限位部150相配合,从而使得防倒组件130与安装件112连接,也就是说,通过限位件160与第一限位部150相配合,实现防倒组件130的固定安装,在伸缩件连接相邻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130后,能够实现防倒功能,进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能够理解的是,限位件160可以与第一限位部150脱离配合,以使防倒组件130与安装件112取消连接,从而使得防倒组件130与顶梁110取消连接。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安装件112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51,防倒组件130上设有第二限位槽152,第一限位槽151与第二限位槽152连通以形成第一限位部150,限位件160用于插入或移出第一限位部150。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件11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51,防倒组件13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52,第一限位槽151与第二限位槽152连通以形成第一限位部150,也就是说,第一限位槽151和第二限位槽152共同形成第一限位部150,限位件160能够插入或移出第一限位部150。
具体地,当需要防倒功能时,防倒组件130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190和第一安装孔120后,第一限位槽151与第二限位槽152形成第一限位部150,限位件160插入第一限位部150后,实现防倒组件130与安装件112的连接固定,即对防倒组件130在轴向方向进行限位,防止防倒组件130沿液压支架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确保防倒组件130的防倒功能,进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无需使用防倒功能时,限位件160从第一限位部150内移出,将防倒组件130从顶梁110上拆卸下来,从而在一种顶梁110上即可实现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有无防倒功能而匹配两种顶梁体而言,降低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液压支架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液压支架的生产成本。
此外,无需防倒功能而将防倒组件130与安装件112取消连接时,通过封盖组件140来封盖第一安装孔120,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120进入顶梁110内。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限位槽151和第二限位槽152形成了限位孔,即第一限位部150为限位孔,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限位槽152沿周向贯通地设于防倒组件130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槽152沿周向贯通地设置在防倒组件130上,也就是说,在防倒组件130上设置一圈槽口,从而在对防倒组件130在轴向方向进行限位,防止防倒组件130沿液压支架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同时,使得防倒组件130可以相对于顶梁110转动,进而便于防倒组件130与液压支架的伸缩件配合以实现防倒功能。
能够理解的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具有多个液压支架并排设置,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130,由于相邻两个液压支架在前后方向可能不平齐,防倒组件130可以相对于顶梁110转动,从而使得防倒组件130可以适应相邻两个在前后方向不平齐的液压支架,防止多个液压支架倾倒,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伸缩件具有伸缩功能,具体地,伸缩件可以为伸缩液压缸,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防倒组件130,由于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在高度方向能够具有差异,通过伸缩件具有伸缩功能,可以使得伸缩件能够适应相邻两个在高度方向具有差异的液压支架,防止多个液压支架倾倒,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液压支架还包括紧固件170,紧固件170与限位件160外露于第一限位部150的部分相连,并与安装件112的外壁相抵。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液压支架还包括紧固件170,具体而言,紧固件170与限位件160外露于第一限位部150的部分连接,且紧固件170与安装件112的外壁相抵,能够理解的是,限位件160插入第一限位部150,从而实现防倒组件130与安装件112之间的固定安装。通过设置紧固件170,能够有效防止限位件160从第一限位部150中移出,确保防倒组件130的安装效果,进而防止液压支架发生倾倒。
当无需防倒功能时,先将紧固件170从限位件160上拆卸下来,再移出限位件160,即可实现防倒组件130的拆卸。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液压支架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
在实际应用中,紧固件170可以为D型卡子或类似曲别针的卡子,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顶梁110还包括第二顶板113和定位部114,其中,第二顶板113与第一顶板111相连,并位于第一顶板111背离安装件112的一侧,定位部114设于第二顶板113,并位于第一顶板111和第二顶板113之间,定位部114与第二顶板113的一部分形成定位槽115,防倒组件130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190和第一安装孔120后,插入定位槽115内。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顶梁110还包括第二顶板113和定位部114,具体而言,第二顶板113与第一顶板111连接,且第二顶板113位于第一顶板111背离安装件112的一侧,沿液压支架的高度方向,第二顶板113位于第一顶板111的上方。
定位部114设置在第二顶板113上,且定位部114位于第一顶板111和第二顶板113之间,定位部114与第二顶板113的一部分形成定位槽115,防倒组件130的一端分布穿过第二安装孔190和第一安装孔120后,插入定位槽115内,从而安装防倒组件130时,能够对防倒组件130进行定位,实现防倒组件130的快速安装,进而实现液压支架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
此外,通过将防倒组件130的一端插入定位槽115内,还可以对防倒组件130进行进一步限位,防止防倒组件130在与顶梁110固定安装后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进而防止液压支架发生倾倒,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液压支架还包括导向部180,导向部180设于定位部114背离第二顶板113的一端,并位于定位槽115内,防倒组件130的一端插入定位槽115时,与导向部180相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液压支架还包括导向部180,具体而言,导向部180设置在定位部114背离第二顶板113的一端,且导向部180位于定位槽115内。在防倒组件130插入定位槽115的过程中,防倒组件130的一端能够与导向部180相配合,从而对防倒组件130的一端进行导向,进一步实现防倒组件130的快速安装,进而实现液压支架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
在实际应用中,导向部180为导向面,且导向面沿周向设置,能够进一步实现液压支架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封盖组件140包括盖体141和至少一个凸部142,其中,盖体141用于在防倒组件130与顶梁110取消连接时,穿过第二安装孔190,并位于第一安装孔120内,盖体141设有缺口210,缺口210与第一限位槽151连通以形成第二限位部220,限位件160用于插入或移出第二限位部220,至少一个凸部142凸出设于盖体141背离第一顶板111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封盖组件140包括盖体141和至少一个凸部142,具体而言,在开采煤矿时,工作面底板的倾角小于15°时,无需防倒功能,将防倒组件130从顶梁110上拆卸下来,即限位件160与第一限位部150取消配合,从而使得防倒组件130与安装件112取消连接,此时,采用盖体141封盖第一安装孔120,具体地,盖体141穿过第二安装孔190并位于第一安装孔120内,以封盖第一安装孔120,也就是说,盖体141的结构与第一安装孔120和第二安装孔190相适配,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120进入顶梁110内。
盖体141设置有缺口210,缺口210与安装件112上的第一限位槽151连通以形成第二限位部220,也就是说,缺口210与第一限位槽151共同形成第二限位部220,限位件160能够插入或移出第二限位部220。
具体地,当需要防倒功能时,防倒组件130分别穿过第二安装孔190和第一安装孔120后,第一限位槽151与第二限位槽152形成第一限位部150,限位件160插入第一限位部150后,实现防倒组件130与安装件112的连接固定,即对防倒组件130在轴向方向进行限位,防止防倒组件130沿液压支架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确保防倒组件130的防倒功能,进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无需使用防倒功能时,限位件160从第一限位部150内移出,将防倒组件130从顶梁110上拆卸下来,从而在一种顶梁110上即可实现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有无防倒功能而匹配两种顶梁体而言,降低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液压支架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液压支架的生产成本。
同时,盖体141穿过第二安装孔190并位于第一安装孔120内,以封盖第一安装孔120,缺口210与第一限位槽151形成第二限位部220,限位件160插入第二限位部220内,紧固件170与限位件160外露于第二限位部220的部分相连,且紧固件170与安装件112的外壁相抵接,以使盖体141与安装件112相连,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120进入顶梁110内。
盖体141背离第一顶板111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凸部142,可通过至少一个凸部142进行盖体141的拆装,进一步实现液压支架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
在实际应用中,凸部142为钣金件,钣金件焊接在盖体141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防倒组件130包括防倒轴131和连接部132,其中,防倒轴131穿过第一安装孔120,并与顶梁110可拆卸地相连,连接部132与防倒轴131背离顶梁110的一端相连;液压支架还包括伸缩件,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连接部132。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防倒组件130包括防倒轴131和连接部132,具体而言,当开采煤矿时,工作面底板的倾角大于15°时,将防倒轴131穿过第一安装孔120与顶梁110连接。进一步地,液压支架还包括伸缩件,液压支架的数量有多个,相应地,伸缩件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个液压支架上设有一个防倒组件130,一个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连接部132,从而实现防倒功能。
当无需使用防倒功能时,将防倒轴131从顶梁110上拆卸下来,从而在一种顶梁110上即可实现有无防倒功能的快速切换,可适用于不同倾角的开采工作面,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为有无防倒功能而匹配两种顶梁体而言,降低设计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有利于液压支架规模化的批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液压支架的生产成本。
此外,无需防倒功能而将防倒轴131件从顶梁110上拆卸下来时,即防倒轴131与顶梁110取消连接时,通过封盖组件140来封盖第一安装孔120,从而可防止外部煤渣、煤矸石等通过第一安装孔120进入顶梁110内。
能够理解的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具有多个液压支架并排设置,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连接部132,由于相邻两个液压支架在前后方向可能不平齐,防倒轴131可以相对于顶梁110转动,从而使得防倒轴131可以适应相邻两个在前后方向不平齐的液压支架,防止多个液压支架倾倒,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伸缩件具有伸缩功能,具体地,伸缩件可以为伸缩液压缸,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的连接部132,由于相邻的两个液压支架在高度方向能够具有差异,通过伸缩件具有伸缩功能,可以使得伸缩件能够适应相邻两个在高度方向具有差异的液压支架,防止多个液压支架倾倒,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梁;
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顶梁上;
防倒组件,所述防倒组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顶梁可拆卸地相连;
封盖组件,所述封盖组件用于在所述防倒组件与所述顶梁取消连接时,与所述顶梁相连,以封盖所述第一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包括:
第一顶板,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一顶板上;
安装件,设于所述第一顶板上,所述安装件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所述防倒组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安装件可拆卸地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架还包括: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部分设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另一部分设于所述防倒组件上;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以使所述防倒组件与所述安装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件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防倒组件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限位件用于插入或移出所述第一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限位槽沿周向贯通地设于所述防倒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架还包括:
紧固件,与所述限位件外露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部分相连,并与所述安装件的外壁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还包括:
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一顶板相连,并位于所述第一顶板背离所述安装件的一侧;
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二顶板,并位于所述第一顶板和所述第二顶板之间,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二顶板的一部分形成定位槽,所述防倒组件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安装孔后,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支架还包括:
导向部,设于所述定位部背离所述第二顶板的一端,并位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防倒组件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时,与所述导向部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组件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用于在所述防倒组件与所述顶梁取消连接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盖体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限位槽连通以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限位件用于插入或移出所述第二限位部;
至少一个凸部,凸出设于所述盖体背离所述第一顶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倒组件包括:
防倒轴,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顶梁可拆卸地相连;
连接部,与所述防倒轴背离所述顶梁的一端相连;
所述液压支架还包括:
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液压支架的所述连接部。
CN202310064507.2A 2023-01-16 2023-01-16 液压支架 Pending CN116181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4507.2A CN116181390A (zh) 2023-01-16 2023-01-16 液压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4507.2A CN116181390A (zh) 2023-01-16 2023-01-16 液压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81390A true CN116181390A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39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64507.2A Pending CN116181390A (zh) 2023-01-16 2023-01-16 液压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813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65301A (en) Retention apparatus for a ground engaging tool
EP3149249B1 (en) Locking device for securing a wear member
KR20140061322A (ko) 지면 결합 마모 부재 및 기계적인 부착 수단
CN218558552U (zh) 快换支架及包含其的换电车辆
CN218805181U (zh) 快换支架及包含其的换电车辆
CN116181390A (zh) 液压支架
CN102502177A (zh) 复合槽体刮板输送机中部槽
CN219509663U (zh) 销轴连接机构和液压支架
CN210977544U (zh) 一种掩护式支架
CN205876367U (zh) 用于推移千斤顶的销固定组件和用于长壁系统的顶板支护系统
US7188441B2 (en) Plow guide for a chain-pulled plow
US4074804A (en) Scraper-chain conveyors
TW202040076A (zh) 流出口塞槍
CN108190357B (zh) 用于卸矿溜槽的内衬钢板组件
CN1948711B (zh) 拖钩刨机
US4701079A (en) Pivot connections for use with mine roof supports
CN217206514U (zh) 支架底座及液压支架
CN201047285Y (zh) 用于带有悬臂控制装置的采掘设备的连接托架
CN212509517U (zh) 一种方便拆卸更换油封结构
CN219492908U (zh) 一种防止松动的便捷式碟簧
AU2004309015B2 (en) Mine roof support frame comprising an excavating device with floor skids
CN218369973U (zh) 一种刮板输送机及机尾活动翼板
CN219566742U (zh) 一种落料装置及组框机
KR100479951B1 (ko) 중장비의어태치먼트착탈장치
CN107254760B (zh) 滚筒洗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