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80404A - 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180404A CN116180404A CN202310173330.XA CN202310173330A CN116180404A CN 116180404 A CN116180404 A CN 116180404A CN 202310173330 A CN202310173330 A CN 202310173330A CN 116180404 A CN116180404 A CN 1161804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uct
- drying
- air duct
-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2—Lint collecting arrang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过滤装置,设于烘干风道内并将其分隔为沿其导风方向排布的两部分,过滤装置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收集槽以收集过滤的毛屑;其中,烘干风道在过滤装置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的部分设置有导风口,出风口导出的空气从导风口导入过滤装置,导风口的底部高于收集槽的顶部。因此,由于导风口的底部高于收集槽的顶部,收集槽捏的毛屑不易通过导风口进入到衣物容纳腔内,能够减少毛屑的回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衣物设备来对衣物进行清洗、烘干、日常护理等,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目前,在通过衣物处理设备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时,衣物容纳腔内衣物的毛屑会通过烘干风道进入到烘干组件,进而影响到烘干组件的工作。为了解决此种问题,现有结构通过会在烘干风道内设置有一层过滤网,但不便于毛屑的收集,且毛屑容易回流进入到衣物容纳腔内。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能够减少毛屑回流。
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箱体;筒组件,设置于箱体内,筒组件形成有衣物容纳腔,衣物容纳腔设置有出风口以及入风口;烘干风道,设置于筒组件的上方,烘干风道的一端与出风口连通,烘干风道的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均设置于烘干风道内且沿导风方向依次排布,蒸发器用于冷凝从出风口导出的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器用于加热空气以导入到衣物容纳腔内;过滤装置,设于烘干风道内并将其分隔为沿其导风方向排布的两部分,过滤装置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收集槽以收集过滤的毛屑;其中,烘干风道在过滤装置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的部分设置有导风口,出风口导出的空气从导风口导入过滤装置,导风口的底部高于收集槽的顶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烘干风道内设置有挡片,挡片可活动地设置于导风口处,在烘干风道不导风时,挡片盖合导风口,在烘干风道导风时,烘干风道内的气流通过风力驱动挡片运动,以使得挡片打开导风口。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架以及过滤网,过滤架形成镂空区域,过滤网设置于镂空区域处,过滤网用于收集毛屑,收集槽设置于过滤架靠近出风口的一侧,以收集过滤网掉落的毛屑。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收集槽包括底壁以及侧壁,底壁设置于过滤架的底部以位于过滤网的下方,侧壁设置于底壁远离过滤网的一侧且与过滤网相对,侧壁的顶部低于过滤网的顶部以及导风口的底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导风口的底部设置有挡筋,挡筋沿烘干风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侧壁的顶部与挡筋的底部相抵,挡筋伸入布置于收集槽的顶部上方,以使得导风口的底部高于收集槽的顶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过滤架包括顶壁,顶壁设置于过滤架的顶部且与收集槽的底部相对设置,顶壁与侧壁之间形成导风口。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烘干风道包括沿其导风方向依次设置的扩风风道以及两器腔,蒸发器以及冷凝器设置于两器腔内,扩风风道与出风口连通,扩风风道的宽度沿导风方向逐渐增大,两器腔与入风口连通,过滤装置设置于扩风风道与两器腔之间,导风口形成于扩风风道靠近两器腔的一端,扩风风道将气体通过过滤装置导入到两器腔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过滤架包括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子镂空区域,扩风风道内沿其导风方向延伸设置有多个分风板,多个分风板将扩风风道划分为多个子风道,不同的子风道将气流导入到不同子镂空区域。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过滤架的两侧分别与扩风风道以及两器腔接触设置,且过滤架的长度方向与两器腔靠近扩风风道的侧边方向一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水盒,水盒设置于筒组件的顶部且与衣物容纳腔连通,水盒位于烘干风道的一侧,过滤架设置于水盒与烘干系统之间。
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基于本申请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包括:箱体;筒组件,设置于箱体内,筒组件形成有衣物容纳腔,衣物容纳腔设置有出风口以及入风口;烘干风道,设置于筒组件的上方,烘干风道的一端与出风口连通,烘干风道的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均设置于烘干风道内且沿导风方向依次排布,蒸发器用于冷凝从出风口导出的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器用于加热空气以导入到衣物容纳腔内;过滤装置,设于烘干风道内并将其分隔为沿其导风方向排布的两部分,过滤装置靠近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收集槽以收集过滤的毛屑;其中,烘干风道在过滤装置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的部分设置有导风口,出风口导出的空气从导风口导入过滤装置,导风口的底部高于收集槽的顶部。综上,由于导风口的底部高于收集槽的顶部,收集槽捏的毛屑不易通过导风口进入到衣物容纳腔内,能够减少毛屑的回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衣物处理设备去除部分箱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中的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筒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筒组件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6是图2所述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去除箱体顶壁后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结构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结构去除上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结构在其后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结构的顶部部分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去除上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在底部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5是图12所示结构的另一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区域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8是图15中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过滤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过滤装置去除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8所示的过滤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过滤装置沿剖面线C-C的剖视图。
图23是图16中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所示结构沿剖面线D-D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3所示结构与过滤装置在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所示结构沿剖面线E-E的剖视图。
图27是图26中的区域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8是图23所示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的区域C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0是图23中的区域D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1是图28中的上支撑板与上盖板在爆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中的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18所示的过滤装置的俯视图。
图34是图33所示的过滤装置沿剖面线F-F的剖视图。
图35是图34中的区域E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6是图18所示的过滤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6所示过滤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8是图36中的区域F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9是图28中的上支撑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9中的区域G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1是图37所示过滤装置中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图41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图42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图41中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图44中所示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6是图36中的过滤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图46中的区域H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衣物处理设备;10、箱体;11、底座;12、箱体侧壁;13、箱体顶壁;20、筒组件;21、衣物容纳腔;211、出风口;212、入风口;22、外筒;23、内筒;30、烘干通道;31、上盖板;232、第一导风管;33、导二到风管;34、安装槽;341、开口;342、限位槽;3421、滑动槽;3422、卡合槽;3423、斜面;35、扩风风道;351、分风板;352、导风口;353、挡筋;36、两器腔;37、挡片;40、热泵系统;41、蒸发器;42、冷凝器;50、过滤装置;51、安装部;511、安装腔;512、旋转件;5121、限位部;5122、第一直部;5123、第二直部;5124、旋转轴体;513、第一弹性件;514、按压件;516、第二弹性件;517、滑动件;5171、滑动上部;5172、滑动下部;51711、容置槽;518、容置盒;5181、卡合部;5191、第一区段;5192、第二区段;5193、盖板;5194、限位结构;52、过滤部;521、过滤架;5211、镂空区域;51111、子镂空区域;5212、收集槽;5213、底壁;5214、侧壁;5215、滤板;5216、分隔件;5217、顶壁;522、过滤网;60、水盒;70、控制面板;80、上支撑板;81、排气区域;90、排气风道;91、止逆挡片;92、止逆区段;93、导气区段;96、分隔结构;94、排气凹槽;95、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100,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10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衣物处理设备100包括箱体10,箱体10构成衣物处理设备10的外壳,以对箱体10内部设置的器件进行容置以及保护。
具体地,箱体10可以具体包括底座11、箱体侧壁12以及箱体顶壁13,箱体侧壁12围设在底座11上,箱体顶壁13盖设在箱体侧壁12上,进而围合形成一个用于容置衣物处理设备100内部器件的容置空间。应理解,在图1中并没有展示出位于衣物处理设备10的前部的箱体侧壁12以及用于盖合前部开口的门体。
图2是图1中的衣物处理设备100去除部分箱体10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中的筒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筒组件2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筒组件20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结合图2-图5,衣物处理设备100包括筒组件20,筒组件20设置于箱体10内,筒组件20形成有衣物容纳腔21,衣物容纳腔21设置有出风口211以及入风口212。
具体地,筒组件20可以包括外筒22以及内筒23,外筒22设置于箱体10内,内筒23设置于外筒22内,内筒23可以相对于外筒22进行转动。内筒23形成衣物容纳腔21,衣物放置在衣物容纳腔21中进行清洗时,内筒23相对于外筒22进行旋转,进而使得衣物旋转、翻滚以进行护理。
其中,内筒23的侧壁可以开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连通孔231,进而使得内筒23内部的衣物容纳腔21与内外筒之间的间隔空间通过连通孔231连通。出风口211可以设置在筒组件20的后侧并与外筒22连通,入风口212可以设置在筒组件20的前侧并与内筒23连通,此时筒组件20的前侧为用户对衣物处理设备进行操作的一侧。
图6是图2所述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结构去除箱体顶壁13后的俯视图,图8是图7中所示结构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结合图6-图8,衣物处理设备100包括烘干风道30,烘干风道30设置于筒组件20的上方,烘干风道30的一端与出风口211连通,烘干风道30的另一端与入风口212连通。其中,图8中的虚线箭头表示烘干风道30内部的导风方向。
具体地,烘干风道30通过出风口211将衣物容纳腔21内的空气导入,并将导入到其内部的空气进行除湿以及加热形成热空气,进一步将得到的热空气从入风口212导入到衣物容纳腔21内,进而对衣物容纳腔21内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
更具体地,烘干风道30的顶部可以设置有上盖板31,上盖板31构成烘干风道30的一部分,且上盖板31盖合在烘干风道30的其他结构上,进而形成烘干风道30的顶壁。
图9是图7所示结构去除上盖板31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结构在其后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9以及图10,衣物处理设备100还包括热泵系统40,热泵系统40设置在烘干风道30内,热泵系统40用于将衣物容纳腔21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并进行加热以形成热空气。
具体地,热泵系统40包括蒸发器41和冷凝器42,蒸发器41以及冷凝器42均设置于烘干风道30内,蒸发器41以及冷凝器42沿烘干风道30的导风方向S依次排布。其中,蒸发器41用于冷凝从出风口211导出的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器42用于加热经过蒸发器41冷凝之后的空气,并将加热后的空气导入到衣物容纳腔21内,以对衣物容纳腔21内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
结合图9以及图10,烘干风道30包括第一导风管32以及第二导风管33,第一导风管32与第二导风管33分别位于烘干风道30的两端,且第一导风管32与入风口212连通,以使得烘干风道30内的热气流通过第一导风管32导入到衣物容纳腔21内,第二导风管33与出风口211连通,以使得衣物容纳腔21内的湿空气从第二导风管33进入到烘干风道30内。
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100可以是一种干衣机,仅仅用于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衣物处理设备100也可以是一种洗干一体机,此时可以对衣物进行清洗以及烘干处理,在衣物被清洗后可以进行烘干处理,或仅仅对衣物进行清洗或烘干处理。由于衣物处理设备100实现其烘干功能的系统为热泵系统,所以衣物处理设备为热泵干衣机或热泵洗干一体机。
图11是图8所示结构的顶部部分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结构去除上盖板31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在底部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所示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15是图12所示结构的另一结构爆炸示意图。
结合图11-图15,衣物处理设备100还包括过滤装置50,过滤装置50设于烘干风道30内,过滤装置50用于过滤出风口211导出的空气中的毛屑。过滤装置50位于蒸发器41的靠近出风口211的一侧,具体可以是位于第一导风管32与蒸发器41之间。
具体地,过滤装置50可以部分位于烘干风道30的内部,也可以全部位于烘干风道30的内部,不作具体的限制。当过滤装置50部分位于烘干风道30内时,过滤装置50位于烘干风道30内的部分起到过滤的作用,位于烘干风道30外的部分起到用户拿取的作用。
应理解,过滤装置50此时位于出风口211与蒸发器41之间,出风口211导出的空气会经过过滤装置50进行过滤,而后被导入到蒸发器41位置处。因此,即使衣物容纳腔21内的毛屑从出风口211导出,在进入到蒸发器41所在位置之前就会被毛屑过滤装置50过滤掉,进而避免毛屑进入到蒸发器41以及冷凝器42而影响到热泵系统40的正常工作。
图16是图15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区域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14-图1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烘干风道30内设有呈长条形的安装槽34,烘干风道30的侧壁设置有连通安装槽34的开口341,过滤装置50呈长条形延伸并可抽拉地设于安装槽34内。
具体地,安装槽34沿烘干风道3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此时安装槽34的长度方向和烘干风道30的宽度方向一致。安装槽34的高度可以设置为较低,进而避免占用烘干风道30太多的空间而影响导风。安装槽34的宽度可以与过滤装置50底部的宽度相匹配,进而使得过滤装置50可以卡合在安装槽34内,以被良好地固定。
安装槽34可以从烘干风道30的一个侧壁延伸至另一个相对的侧壁,进而使得安装槽34将烘干风道30划分为沿其导风方向排布的两部分。当过滤装置50设置在安装槽34后,过滤装置50会将烘干风道30进行分隔为两部分,烘干风道30位于过滤装置50一侧的部分的空气需要经过过滤装置50才能导入到烘干风道30位于过滤装置另一侧的部分,进而使得过滤装置50能够对将要进入到热泵系统40位置处的空气进行充分地过滤。
开口341可以呈孔状且具有一定深度以连通安装槽34,进而使得过滤装置50可以通过开口341装配到安装槽34中,并可以从开口341处取下。开口341的形状可以与过滤装置50位于开口处的部分的结构的形状以及尺寸相匹配,进而使得过滤装置50安装时能够对开口341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进而保证烘干风道30良好的密闭性。
图18是图15中的过滤装置50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8,过滤装置50可以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部51以及过滤部52,安装部51设置于开口341处,过滤部52设置于烘干风道30内以过滤毛屑。
安装部51与过滤部52可以一体成型,进而保证过滤装置50结构的稳定性。安装部51可以外露于开口341,进而使得安装部51外露于烘干风道30的侧壁,使得用户可以手握安装部51外露于开口341的部分,以取放过滤装置50。
在过滤装置50设置于烘干风道30时,过滤部52整体位于烘干风道30的内部,进而使得过滤部52能够充分地接触烘干风道30内,进而实现较为良好的过滤效果。
图19是图18所示过滤装置50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0是图19所示的过滤装置去除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18所示的过滤装置5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所示的过滤装置50沿剖面线C-C的剖视图。
结合图19-图22,过滤装置50包括过滤架521以及过滤网522,过滤架521以及过滤网522可以是过滤部52的一部分。过滤架521形成镂空区域5211,过滤网522设置于镂空区域5211处。镂空区域5211的形状以及尺寸与过滤网522的形状以及尺寸相匹配,进而使得过滤网522能够镶嵌在镂空区域5211处。过滤架521可以是一块板状结构,并在板状结构上开口形成镂空区域5211,此时过滤架521的高度方向与烘干风道30的高度方向一致。
其中,过滤架52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烘干风道30内,过滤架521与过滤网522将烘干风道30分隔为沿其导风方向排布的两部分。过滤架521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烘干风道30对应位置处的宽度相等,进而使得过滤架521以及过滤架521上的过滤网522能够刚好地将烘干风道30分隔为两部分。此时,位于过滤架521一侧的空气必须经过过滤架521上的过滤网522才能通过过滤装置50,进而能够实现对空气进行充分地过滤。
对于过滤网522的具体设置方式,过滤网522上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过滤孔(图未示),过滤孔的直径小于需要过滤的毛屑的直径,进而空气在通过过滤装置50时,毛屑会被过滤网522阻隔进行过滤。
具体地,过滤架521靠近出风口211的一侧设置有收集槽5212,所收集槽5212用于收集过滤网522上的毛屑。收集槽5212的开口朝向烘干风道30的顶壁,且开口低于过滤网522的顶部。毛屑经过过滤网522被阻隔收集后,部分毛屑会直接从过滤网522上掉落到收集槽5212中,部分毛屑会附着在过滤网522上并在到一定量后脱落在收集槽5212中。
通过收集槽5212的设置,使得过滤网522过滤的毛屑会被存储在过滤槽5212中,不会随意散落在烘干风道30内而不便于收集,甚至回流到衣物容纳腔21内。在收集槽5212中的毛屑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用户可以直降将过滤装置50取下,并将收集槽5212中的毛屑清理掉。
基于上述过滤架521设置过滤槽5212的实施例,此时的过滤架521并不呈板状设置。此时,过滤架521包括底壁5213以及侧壁5214,底壁5213以及侧壁5214也可以看作是收集槽5212的底壁以及侧壁。底壁5213设置于过滤架521的底部以位于过滤网522的下方,侧壁5214设置于底壁5213远离过滤网522的一侧且与过滤网522相对,侧壁5214的顶部低于过滤网522的顶部,以使得收集槽5212的顶部低于过滤网522的顶部。
此时,过滤架521包括滤板5215,镂空区域5211设置于滤板5215上,此时滤板5215呈板状设置。底壁5213以及侧壁5214位于滤板5215靠近出风口211的一侧,进而使得滤板5215、底壁5213、侧壁5214共同围合形成收集槽5212。
继续结合图16以及图1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烘干风道30包括沿其导风方向依次设置的扩风风道35以及两器腔36,扩风风道35与出风口211连通以及两器腔36连通,两器腔36与入风口212连通。结合上述内容,第二导风管33与扩风风道35连通,两器腔36与第一导风管32连通,进而使得出风口211导出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二导风管33、扩风风道35、两器腔36、第一导风管32以及入风口212导入到衣物容纳腔21中。
扩风风道35的宽度沿其导风方向逐渐增大,以使得第二导风管33导入到扩风风道35内的气流经过扩风风道35后出风面积增大,进而将空气均匀地导入到入风面较大的两器腔36中。
其中,在烘干风道30包括扩风风道35以及两器腔36的实施例中,过滤装置50设置于扩风风道35与两器腔36之间,扩风风道35将气体通过过滤装置50导入到两器腔36内。此时,过滤装置50的一侧与扩风风道35的一端连接,进而接收扩风风道35导来的气流,过滤装置50的另一侧与两器腔36的一侧连接,进而使得过滤装置50过滤后的气流直接导入到两器腔36内。
结合图19以及图2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过滤架521包括多个延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子镂空区域52111,过滤架521可以包括多个分隔件5216,多个分隔件5216沿过滤架5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镂空区域5211出,进而将镂空区域5211分隔为多个子镂空区域52111。
扩风风道35内延其导风方向延伸设置有多个分风板351,多个分风板351将扩风风道35划分为多个子风道,不同的子风道将气流导入到不同子镂空区域52111。分风板51可以从扩风风道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子风道形成的宽度可以根据气流的大小决定,以使得不同的子风道导入到子镂空区域52111内的气流的流量相近,以保证良好的过滤效果且均匀地进入到两器腔36内。
其中,过滤架521的两侧分别与扩风风道35以及两器腔36接触设置,且过滤架521的长度方向与两器腔36靠近扩风风道35的侧边方向一致。两器腔36的底面可以类似于矩形设置,此时过滤架521可以与两器腔36靠近扩风风道35的侧壁平行设置。通过将过滤架521设置在两器腔36的一侧,且其长度方向设置为与两器腔36的侧边方向一致,能够充分地利用筒组件20顶部的空间。
结合图15-图17以及扩风风道35通过第二导风管33与出风口211连通的实施例,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管33远离出风口211的出风端331位于筒组件20的顶部后侧,过滤架521设置于出风端331的一侧,扩风风道35呈弧形设置。
此时,出风端331位于筒组件20的顶部结构的后侧边上,而两器腔36与扩风风道35连接处的开口从顶部结构的侧壁边延伸到前侧边,此时需要将扩风风道35设置为弧形,以满足出风端331与两器腔36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3是图16中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3所示结构沿剖面线D-D的剖视图,图25是图23所示结构与过滤装置50在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5所示结构沿剖面线E-E的剖视图,图27是图26中的区域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23-图27,烘干风道30在过滤装置50靠近出风口211的一侧的部分设置有导风口352,出风口211导出的空气从导风口352导入过滤装置50。结合上述内容,即扩风风道35靠近过滤装置50的一端设置有导风口352,扩风风道35内的气流通过导风口352进入到过滤装置50内。
具体地,导风口352的底部高于收集槽5212的顶部,进而使得导风口352导入气流时,气流会从收集槽5212的顶部流向过滤网522,而不会导向收集槽5212的内部,进而不会将收集槽5212内的毛屑吹起。并且,由于收集槽5212的低于导风口352,因此在过滤装置50处的气流回流到出风口211时,收集槽5212中的毛屑不容易随着气流回流到出风口211,进而减少所收集的毛屑的回流以保证衣物容纳腔21内的洁净。
结合上述内容,导风口352可以是扩风风道35靠近过滤装置50的一端的风口,即进入到扩风风道35内的气流需要经过导风口352才能够进入到过滤装置50内进行过滤,即扩风风道35与过滤装置50通过导风口352实现连通。
为了进一步减少收集槽5212中的毛屑回流,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烘干风道30内设置有挡片37,挡片37可活动地设置于导风口352处,挡片37能够开闭导风口352。
挡片37可以设置在导风口352靠近过滤装置50的一侧,挡片37打开导风口352的过程中会朝向过滤装置50的方向运动。在烘干风道30不导风时,挡片37盖合导风口352,在烘干风道30导风时,烘干风道30内的气流通过风力驱动挡片37运动,以使得挡片37打开导风口352。
挡片37形状以及尺寸可以与导风口352的形状以及尺寸相匹配,进而使得挡片37能够完全地盖合导风口352。挡片37的顶部可以和导风口352的顶部连接,二者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活动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当挡片37与导风口352之间活动连接时,可以通过转轴连接,进而使得挡片37绕转轴进行旋转而开闭导风口,此时挡片37可以通过自身的重力盖合导风口352。当挡片37与导风口352之间固定连接时,挡片37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且挡片37在初始状态在盖合导风口352,在风力驱动下运动以打开导风口352,并在没有风力时通过自身的弹性回复重新盖合在导风口352处。
挡片37设置在导风口352处时,挡片37可以与扩风风道35的风道壁连接,也可以和过滤装置50靠近扩风风道35的一侧连接,不作具体限制。
结合图22以及图27,过滤架521可以包括顶壁5217,顶壁5217设置在过滤架521的顶部,即设置在滤板5215的顶部,且与收集槽5212的底部相对设置,即顶壁5217与底壁5213相对设置。此时侧壁5214与顶壁5216之间形成导风口352。在挡片37和过滤装置50连接时,具体可以是挡片37的顶部与顶壁5216连接,此时挡片37可以视为过滤装置50的一部分。
结合图27,导风口352的底部设置有挡筋353,挡筋353沿烘干风道3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结合上述内容,即挡筋353沿安装槽3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挡筋353具体设置在扩风风道35靠近过滤装置50的一端,挡筋353与顶壁5216之间形成导风口352。
收集槽5212的侧壁5214的顶部与挡筋353的底部相抵,进而使得挡筋353对过滤装置起到限位的作用。此时,挡筋353伸入布置于收集槽5212的顶部上方,以使得导风口352的底部高于收集槽5212的顶部。因此,通过挡筋353的设置,保证了过滤装置50的良好固定,并且使得导风口352始终位于收集槽5212的上方。
结合图11-图1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100包括水盒60,水盒60设置于筒组件20的顶部且与衣物容纳腔21连通,水盒60与外界水源连通,进而使得外界水源内的水导入到水盒60中,并进一步导入到衣物容纳腔21中。在一些应用场景中,衣物处理设备为洗干一体机,此时水盒60可以向衣物容纳腔21内供洗涤用水,水盒60中还可以容置有洗涤剂,进而通过水源的水导入到衣物容纳腔21中对衣物进行洗涤。
结合上述过滤装置50的设置,在设置有水盒60的实施例中,水盒60位于烘干风道30的一侧,过滤装置50设置在水盒60与热泵系统40之间,即过滤架521设置于水盒60与热泵系统40之间。
具体地,水盒60位于扩风风道35的一侧且与扩风风道35相邻设置,此时水盒60可以位于筒组件20的顶部结构的一侧,过滤装置50可以位于顶部结构的中间位置。
结合图1以及图2,衣物处理设备100设置有控制面板70,控制面板70位于箱体10的前侧的上部位置,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70输入控制指令进而实现对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此时,过滤装置50的安装部51的端部位于控制面板70的一侧且与控制面板70相邻设置,过滤装置50远离控制面板70的一侧与水盒60前部的抽拉部相邻。
因此,通过上述布置方式,使得过滤装置50合理地利用了顶部结构的烘干风道30与水盒60之间的空间,且过滤装置的安装部51位于控制面板70与水盒60的抽拉部之间,也良好地利用了箱体10前部的空间。
结合图6、图7以及图1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筒组件20的顶部设置有上支撑板80以及上盖板31,上支撑板80构成烘干风道30的至少部分底壁,上盖板131设置于上支撑板80的上方,上盖板131构成烘干风道30至少部分顶壁。
具体地,上支撑板80的部分构成烘干风道30的底壁,具体可以构成扩风风道35与两器腔36的底壁。且上支撑板80还可以构成水盒60的顶壁,此时烘干风道30的底壁与水盒60的顶壁通过上支撑版80实现一体成型,进而简化结构以及安装程序。
图28是图23所示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9是图28中的区域C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0是图23中的区域D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28-图30,在设置有水盒60的实施例中,水盒60的顶部可以设置有连通水盒60内部的排气风道90,排气风道90的一端与扩风风道35连通。排气风道90可以结合水盒60的顶壁进而使得水盒60的顶壁构成排气风道的一部分,排气风道90也可以完全通过水盒60顶壁之外的结构单独成型,不作具体的限制。在本申请所介绍的实施例中,水盒60的顶壁构成排气风道90的一部分。
通过排气风道90的设置,使得水盒60内的空气能够通过排气风道90进入扩风风道35内,进而最终导入到衣物容纳腔21中被排出,以实现水盒60内部的排气。
其中,排气风道90进入扩风风道35的气流方向与扩风风道35内风向一致,进而使得排气风道90内导出的大部分空气都会从入风口212导入到衣物容纳腔21内。通过此种设置方式,在衣物处理设备100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时,排气风道90导出的气流与扩风风道35的气流汇合以导入到两器腔36中,最终进入到衣物容纳腔21中,对烘干风道30内的气流具有增强的作用。另一方面,排气风道90排出的气流为湿空气,经过两器腔36内热泵系统40的处理,使得进入到衣物容纳腔21内的空气较为干燥,避免影响到衣物的烘干。当然,排气风道90导出的部分空气,会通过沿扩风风道35风向相反的方向流动,进而通过出风口211进入到衣物容纳腔21中。
应理解,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将水盒中多余的空气排出,会设置有连通水盒内腔与衣物容纳腔的导气管,结构较为复杂。本申请通过排气风道90的设置,直接将水盒60内部多余的空气排入到扩风风道35内,并最终导入到衣物容纳腔21,省略了导气管的设置,简化了结构。
结合图29以及图30,排气风道90内设置有止逆挡片91,止逆挡片91设置于排气风道90的侧壁上,止逆挡片91用于减少烘干风道内的空气回流到排气风道90。止逆挡片91的一侧与排气风道90的侧壁固定以实现固定,止逆挡片91相对于排气风道90的内壁凸起设置,但并不会完全分隔排气风道90,进而使得回流的空气会受到阻挡,且水盒60中的气体能够经过止逆挡片91而进入到扩风风道35。
为了保证止逆挡片91具有良好的止回流的效果,止逆挡片91呈弧形设置且其弧形内侧朝向靠近烘干风道30的一侧,即止逆挡片91的弧形内侧靠近扩风风道35的一侧。当回流的空气冲击到止逆挡片91的弧形内侧面上时,弧形的内侧面会将空气朝向扩风风道35的方向引导,进而提高减少回流空气的效果。另一方面,当水盒60内的空气进入到扩风风道35的过程中,空气冲击到止逆挡片91的弧形外侧,弧形外侧会将空气朝向扩风风道35的方向引导,进而保证水盒60中的空气能够充分地导入到扩风风道35中。
继续结合图29以及图3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止逆挡片9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止逆挡片91沿排气风道90的导风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且在排气风道9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交叉排列,以将排气风道90分隔为呈曲形延伸的风道。
为了进一步解释上述的间隔且交叉排列的方式,现举例说明如下:排气风道9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为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止逆挡片91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为第一挡片、第二挡片、第三挡片以及第四挡片。此时第一挡片、第二挡片、第三挡片以及第四挡片沿着排气风道90的导风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第一挡片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第二挡片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第三挡片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第四挡片设置在第二侧壁上。
当然,本申请附图中仅仅展示出了止逆挡片91的数量为两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并不限于此,止逆挡片91的数量可以根据所需要的效果进行设置。
应理解,当排气风道90被分隔为呈曲形延伸的风道后,若排气风道90为笔直的风道,那么从风道一端的开口沿导风方向看不到风道另一端的开口。应理解,通过止逆挡片91将排气风道风道90分隔为呈曲形延伸的风道后,能够进一步提升减少空气回流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保证止逆挡片91将排气风道90分隔为弯曲风道的分隔效果,止逆挡片91的高度可以和排气风道90的高度一致。此时,回流到排气风道90内的气流仅仅能够从止逆挡片91的侧边向前流动到下一个止逆挡片91处,而不会从上部的空隙直接略过止逆挡片91流向水盒60。
结合图3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排气风道90靠近烘干风道30的一端设置有止逆区段92,止逆区段92用虚线框圈出,止逆区段92为排气风道90靠近烘干风道30的部分。止逆区段92起到主要的减少空气回流的效果,此时止逆挡片91设置于止逆区段92的侧壁上并位于止逆区段92内。
具体地,止逆区段92的宽度沿导风方向逐渐减小,止逆区段92远离扩风风道35的一端的宽度大于靠近扩风风道15的一端的宽度,此时止逆区段92的形状类似于漏斗在其深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通过将止逆区段92设置为此种形状,使得止逆区段92与扩风风道35连接处的开口较小,能够减少空气的回流,且止逆区段92远离开口时宽度会逐渐增大以保证良好的导气效果。
排气风道90包括导气区段93,导气区段93设置于止逆区段92远离扩风风道35的一侧,导气区段93与止逆区段92连接,导气区段93与水盒的内部连通,此时排气风道90被划分为止逆区段92与导气区段93两部分。导气区段93相对于止逆区段92弯折设置,即导气区段93的导风方向与止逆区段92的导风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此时排气风道90整体呈弯折状设置,从扩风风道35回流的空气会在弯折的排气风道90内与风道内壁进行冲撞,进而减少回流。
具体地,止逆区段92与导气区段93之间通过分隔结构96分隔开来,止逆区段92与导气区段93分别位于分隔结构96的两侧,此时止逆区段92与导气区段93之间的弯折程度较大,利于减少空气回流,且两个区段之间排列紧密。
结合上述上盖板31设置的实施例,上盖板31不仅设置在烘干风道30的顶部,也设置在水盒60的顶部,此时上盖板31盖合在水盒60的上壁上,以与水盒60的上壁围合形成排气风道90。应理解,在此种实施例中,上盖板31同时构成烘干风道30的顶壁,还构成排气风道90的顶壁。
图31是图28中的上支撑板80与上盖板31在爆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2是图31中的上盖板31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31以及图3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水盒60的顶壁为上支撑板80的一部分,此时上支撑板80同时构成水盒60的顶壁以及烘干风道30的底壁。通过将水盒60的顶壁以及烘干风道30的底壁一体成型,使得结构更加简单,且省略了结构之间的排布缝隙,使得结构之间的排布更加地紧凑。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水盒60顶壁向下凹陷形成排气凹槽94,排气凹槽94与水盒60内部连通,上盖板31盖设在排气凹槽94上以围合形成排气风道90。上盖板31与排气凹槽94顶部的开口贴合,进而密封排气凹槽94上部的开口以形成排气风道90,此时排气凹槽94的内腔构成排气风道90的内腔。
排气凹槽94的底壁上可以开设有排气孔95,排气孔95与水盒60的内腔以及排气凹槽94连通,水盒60内部的空气可以从排气孔95排入到排气凹槽94中,即排入到排气风道90内。排气孔94可以设置在排气凹槽94远离扩风风道35的一端,以使得排气孔94导出的空气均沿着排气风道90的导风方向导入到扩风风道35内。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上盖板31向上凸起形成凹槽,并与水盒60的顶壁构成围合形成排气风道90;或者,水盒60的顶壁以及上盖板31上均形成有凹槽,且二者形成的凹槽的形状以及尺寸相匹配,进而使得上盖板31盖设在水盒60的顶壁时,二者的凹槽围合以形成排气风道90。当然,排气风道90的设置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作具体的限制。
对于排气风道90与烘干风道30以及水盒60之间更具体的位置设置关系,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
排气风道90与扩风风道35的连通口与位于扩风风道35靠近出风口211的一端,且连通口朝向扩风风道35的凤向。此时,扩风风道35靠近出风口211的一侧端导出的气流的风速较大,能够将连通口处导出的气流良好地导走。连通口朝向扩风风道35的风向,也即是连通口朝向扩风风道35靠近两器腔36的一端,进而使得连通口导出的气流能够更好地导入到两器腔36内。
扩风风道35靠近出风口211的一端与第二导风管33连接,结合第二导风管33的设置位置,即此时排气风道90位于上支撑板80后部,且位于水盒60的后部以及第二导风管33的一侧。
结合图31以及图32,具体地,上盖板31形成有第一盖合部311以及第二盖合部12,第一盖合部311构成上盖板31的主要部分,第二盖合部312位于第一盖合部311的一侧。第一盖合部311形成烘干风道30的顶壁,第二盖合部312形成排气风道90的顶壁。此时,上支撑板80设置有排气区域81,排气凹槽94设置在排气区域81处,排气区域81的形状以及尺寸与第二盖合部312的形状以及尺寸相匹配,进而使得第二盖合部312盖合在排气凹槽94上形成排气风道90。
结合上述过滤装置50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部51以及过滤部52,且安装部51设置于开口341处的实施例,下面对安装部51以及相关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33是图18所示的过滤装置50的俯视图,图34是图33所示的过滤装置50沿剖面线F-F的剖视图,图35是图34中的区域E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33-图35,具体地,安装部51中空形成有安装腔511,安装腔511用于容纳一些器件,以通过这些部件实现安装部51固定在安装槽34的开口341处,这些器件可以包括旋转件512、第一弹性件513以及按压件514。
图36是图18所示的过滤装置5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7是图36所示过滤装置50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8是图36中的区域F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36-图38,旋转件512部分设置于安装腔511内,旋转件512能够绕其旋转轴旋转,旋转轴可以是其自身结构的一轴线。旋转件51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5121,限位部5121穿过安装部51的侧壁以外露于安装腔511。
具体地,安装部51与过滤部52一体成型,此时安装部51的侧壁开设有条形槽515,条形槽515沿过滤装置5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限位部5121穿过条形槽515进而外露于安装腔511。
第一弹性件513的一端与旋转件512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安装腔511内,可以是固定在安装腔511的内壁上。第一弹性件513能够发生弹性形变,进而沿自己的长度方向进行伸缩。第一弹性件513可以是弹簧,如附图所示,也可以是弹性片、弹性杆等弹性结构,不作具体的限制。
按压件514的一端与旋转件512连接,另一端外露于安装腔511并位于安装部51的端面。此时,按压件514位于旋转件512靠近安装部51的端部的一侧,以使得用户可以在安装部51的端面上按压按压件514。结合上述第一弹性件513与旋转件512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弹性件513也设置在按压件514的一侧,附图展示第一弹性件513分别设置在按压件514相对的两侧,但并不限于此,二者也可以设置在按压件514的同一侧。
图39是图28中的上支撑板8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0是图39中的区域G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39、图40以及上述内容,开口341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槽342,限位槽342可以沿安装槽34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限位槽342的开口端位于安装槽34的端部。
结合上述内容,在安装部51的装配过程中,安装部51会向开口341的内部移动。在限位部5121卡合到限位槽342的过程中,旋转件512会绕其旋转轴进行旋转,在旋转件512的旋转过程中,旋转件512会压缩第一弹性件513。当安装部51最终被装配到开口341时,第一弹性件513仍然处于压缩状态以抵压旋转件512,进而使得旋转件512的限位部5121通过第一弹性件513的弹力被牢牢地卡合在限位槽342内。
当按压件514被按压时,按压件514对旋转件512作用一个力使得旋转件512转动,旋转件512在转动时使得第一弹性件513被进一步压缩,此时限位部5121会脱离与限位槽342的卡合。
应理解,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在限位部5121卡合到限位槽342的过程中,旋转件512会沿第一方向进行转动,限位部5121始终与卡合槽342的顶壁相抵接,且限位部5121会朝向限位槽342的底壁移动。在按压件514被按压时,旋转件512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此时限位部5121会继续朝向限位槽342的底壁移动,进而使得限位部5121脱离与限位槽342的顶壁的接触,进而使得安装部51可以从安装槽34中轻松地取下。
继续结合图3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限位槽342包括滑动槽3421以及卡合槽3422,滑动槽3421沿安装槽3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卡合槽3422设置于滑动槽3421的上壁或下壁且与滑动槽3421连通。
以卡合槽3422设置在滑动槽3421的上壁为例,对限位部5121的卡合过程以及脱离过程作出说明:
在限位部5121卡合到卡合槽3422的过程中,限位部5121会始终与限位槽342的顶壁相抵,即与滑动槽3421的顶壁相抵。随着安装部51在向开口341内部移动的过程,限位部5121会不断地在顶壁上滑动,最终滑动到卡合槽3422中。在限位部5121滑动到卡合槽3422内后,第一弹性件513仍然处于压缩状态,进而抵压旋转件512,使得限位部5121抵压在卡合槽3422中,保证安装部51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槽34内。在按动按压件514时,按压件514旋转使得限位部5121向下移动,进而使得限位部5121脱离卡合槽3422,进而能够将过滤装置50取下。
当然,卡合槽3422设置在滑动槽3412的下壁上时,限位部5121卡合以及脱离卡合槽3422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似,此时限位部5121会在滑动槽3421的底壁相抵。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滑动槽3421设置有卡合槽3422的上壁或下壁设置有斜面3423,斜面3423设置在靠近卡合槽3422的开口位置处。在过滤装置50的装配过程中,安装部51朝向开口341内部移动,限位部会5121在斜面3423上滑动,进而从斜面3423滑动到卡合槽3422中,以便于限位部5121的卡合。
具体地,在卡合槽3422设置在滑动槽3421的顶壁上时,斜面3423向下延伸,且斜面3423的顶端相较于其底端靠近开口341的外部。在卡合槽3422设置在滑动槽3412的底壁上时,斜面3423向下延伸,且斜面3423的顶端相较于其底端靠近开口341的外部。应理解,此时开口341在过滤装置5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开口341的内部靠近烘干风道30的内部,开口341的外部靠近烘干风道30的外部。
图41是图37所示过滤装置50中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2是图41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3是图42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41-图43,旋转件512可以包括第一直部5122以及第二直部5123,第一直部5122与第二直部5123连接且呈一夹角设置,旋转轴位于第一直部5122与第二直部5123的连接处,限位部5121设置于第一直部5122的一侧,第二直部5123与第一弹性件513连接。
具体地,第一直部5122以及第二直部5123均为笔直的结构,第一直部5122与第二直部5123一体成型进而保证旋转件512结构的稳定性。第一直部5122与第二直部5123之间的夹角为第一直部51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直部5123的长度方向之间构成的夹角,该夹角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第一直部5122与第二直部5123之间的夹角可以在90°左右,如附图所示。
旋转件512的旋转轴可以垂直于第一直部5122与第二直部5123的长度方向,旋转件512设置在安装腔511内时,旋转轴的方向可以水平且垂直于过滤装置50的长度方向。当然,旋转轴的设置方式并不限于此。
继续结合图42以及图43,在第一直部5122与第二直部5123的连接处设置有旋转轴体5124,此时旋转轴体5124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第一支部5122以及第二直部5123可转动地设置在旋转轴体5124上,旋转轴体5124可以固定在安装腔511的内壁,进而使得第一直部5122与第二直部5123绕旋转轴体5124进行旋转。第一直部5122与第二直部5123也可以固定在旋转轴体5124上,此时旋转轴体5124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腔511的内壁,进而使得第一直部5122以及第二支部5123通过旋转轴体5124的旋转进行旋转。
结合图42以及图43,第一直部5122可以呈条状设置,第二直部5123可以呈板状设置,第一直部5122设置在第二直部5123的一侧,且第一直部5122靠近安装腔511的内侧壁设置。通过这种设置方式,条状的第一直部5122不会影响到其他部件的设置,板状的第二直部5123的设置便于与第一弹性件513以及抵压件514抵压。
结合图42,第一弹性件513与按压件514分别位于第二直部5123相对的两侧,且第一弹性件513与第一直部5122位于第二直部5123的同一侧。此时,第一弹性件513与第一直部5122位于第二直部5123远离按压件514的一侧。
图44是图41中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5是图44中所示结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结合图44以及图45,衣物处理设备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16以及滑动件517,第二弹性件516设置于安装腔511内且一端相对固定;滑动件517与第二弹性件516的另一端连接,滑动件517部分穿过安装部51的底壁以相对于底壁凸起设置,滑动件517能够进行滑动以抵压第二弹性件516。
具体地,第二弹性件516与第一弹性件513可以是相似的弹性件,比如均为弹簧,只是弹簧的刚度不同。滑动件517可以与第二弹性件516的另一端相固定,进而使得第二弹性件516能够驱动滑动件517进行滑动,滑动件517也能够通过滑动抵压第二弹性件516。应理解,滑动件517滑动时,会在安装腔511的底壁上滑动。
结合图40,开口341的底壁设置有凸起部343,凸起部343相对于开口341的底壁凸起设置,且凸起部343与开口341的外端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
结合上述内容,安装部51朝向开口341内部移动以进行装配时,滑动件517与凸起部343相抵,安装部51继续向开口341的内部移动时,滑动件517在安装腔511内相对于安装部51的端部移动,进而使得滑动件517压缩第二弹性件516。当限位部5121卡合到限位槽342内时,第二弹性件516达到最大的压缩量,第二弹性件516压缩产生的回复力使得安装部51产生向开口341外部运动的趋势。
当按动按压件514使得限位部5121脱离限位槽时342时,第二弹性件516的回复力使得安装部51朝向开口341的外部移动,进而使得过滤装置50朝向开口341的外部移动,此时过滤装置50在第二弹性件516的弹力作用下会直接弹出,进而便于用户的拿取。
结合图45,滑动件517包括相互固定的滑动上部5171以及滑动下部5172,滑动上部5171位于安装腔511内且与第二弹性件513的端部固定。安装部51的底壁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槽,滑动下部5172穿过条形槽以外露于安装腔511,滑动下部5172能够在条形槽中滑动。
具体地,滑动上部5171与滑动下部5172一体成型进而保证滑动件517结构的稳定性,滑动上部5171能够在安装腔511内移动,进而使得滑动上部5171带动滑动下部5172进行移动。滑动下部5172靠近滑动上部的部分的结构尺寸较小,进而使得上部分设置在条形槽内,滑动下部5172的下部分结构尺寸较大进而保证滑动下部5172不会从全部进入到安装腔511内。
继续结合图45,滑动上部5171可以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二弹性件513的容置槽51711,第二弹性件513部分设置于容置槽51711内,第二弹性件513的一端固定于容置槽51711的底部。
具体地,滑动上部5171中空形成容置槽51711,容置槽51711的开口位于滑动上部靠近第二弹性件516的一端,进而使得第二弹性件516部分能够容置在容置槽51711中。当第二弹性件513发生弹性形变时,容置槽51711会对第二弹性件516起到形状规制的作用,使得第二弹性件516仅仅能够在其长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此时,容置槽51711的形状可以略大于第二弹性件513的形状,进而起到良好的规制作用。
继续结合图4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安装腔511内可以设置有容置盒518,容置盒518设置于安装腔511内,第二弹性件516以及滑动上部5171均设置于容置盒518内。其中,容置盒518固定在安装腔511中,使得容置盒518不能相对于安装腔的内壁移动。此时第二弹性件513的一端固定在容置盒518的内壁上,以实现相对于安装腔511内壁的固定。
通过设置容置盒518,使得第二弹性件516以及滑动件517均固定于容置盒518上,可以将容置盒518取下以将第二弹性件513以及滑动件517取下,进而满足特定场景的维护要求。此时,容置盒518的一侧设置有开口,第二弹性件513以及滑动件517均能够通过该开口放置到容置盒518中,也便于取下。在容置盒518设置有开口的一侧设置卡合部5181,卡合部5181用于卡合在安装部51的其它结构上,进而实现容置盒518的安装。
图46是图36中的过滤装置5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7是图46中的区域H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46以及图47,容置盒518的底壁构成安装部51的底壁的一部分,容置盒518的侧壁构成安装部51的侧壁的一部分。此时,容置盒518与安装部51的其它部分构成了条形槽,进而使得滑动下部5172能够在条形槽中滑动。应理解,通过将容置盒518的底壁以及侧壁构成安装部51的底壁以及侧壁,能够容易地将容置盒518从安装部51取下。
结合图3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安装部51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区段5191以及第二区段5192,第一区段5191以及第二区段5192均中空以共同形成安装腔511。第一区段5191与第二区段5192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连接,进而便于连接以及拆卸。
具体地,第一区段5191与过滤部52连接,旋转件512以及第一弹性件513均设置于第一区段5191,按压件514设置于第二区段5192。此时,可以将第一弹性件513以及旋转件512安装好后直接装配到第一区段5191中。结合上述内容,条形槽515开设才第一区段5191的侧壁上,滑动件517以及容置盒子518也均设置在第一区段5191。
在第二区段5192远离第一区段的一端还设置有盖板5193,盖板5193盖合在第二区段端部的开口处,且盖板5193上设置有通孔,进而使得按压件514的一端能够穿过该通孔而外露于盖板5193的表面。此时,用户通过按压外露于盖板5193上的按压件514的部分,就能将过滤装置50弹出。
结合结合图3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区段5192中内设置有限位结构5194,限位结构5194与第二区段5192的内壁固定,限位结构5194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按压件514穿过通孔并可在通孔内滑动。此时,限位结构5194主要的作用为支撑按压件514并及将按压件514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按压件514在被用户按压后,能够在限位结构5194中滑动并保证位置稳定。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筒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筒组件形成有衣物容纳腔,所述衣物容纳腔设置有出风口以及入风口;
烘干风道,设置于所述筒组件的上方,所述烘干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烘干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均设置于所述烘干风道内且沿所述导风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蒸发器用于冷凝从所述出风口导出的空气中的水分,所述冷凝器用于加热空气以导入到所述衣物容纳腔内;
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烘干风道内并将其分隔为沿其导风方向排布的两部分,所述过滤装置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收集槽以收集过滤的毛屑;
其中,所述烘干风道在所述过滤装置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的部分设置有导风口,所述出风口导出的空气从所述导风口导入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导风口的底部高于所述收集槽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风道内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风口处,在所述烘干风道不导风时,所述挡片盖合所述导风口,在所述烘干风道导风时,所述烘干风道内的气流通过风力驱动所述挡片运动,以使得所述挡片打开所述导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架以及过滤网,所述过滤架形成镂空区域,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镂空区域处,所述过滤网用于收集毛屑,所述收集槽设置于所述过滤架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以收集所述过滤网掉落的毛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集槽包括底壁以及侧壁,所述底壁设置于所述过滤架的底部以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下方,所述侧壁设置于所述底壁远离所述过滤网的一侧且与所述过滤网相对,所述侧壁的顶部低于所述过滤网的顶部以及所述导风口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口的底部设置有挡筋,所述挡筋沿所述烘干风道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侧壁的顶部与所述挡筋的底部相抵,所述挡筋伸入布置于所述收集槽的顶部上方,以使得所述导风口的底部高于所述收集槽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架包括顶壁,所述顶壁设置于过滤架的顶部且与所述收集槽的底部相对设置,所述顶壁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导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风道包括沿其导风方向依次设置的扩风风道以及两器腔,所述蒸发器以及冷凝器设置于所述两器腔内,所述扩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扩风风道的宽度沿所述导风方向逐渐增大,所述两器腔与所述入风口连通,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扩风风道与所述两器腔之间,所述导风口形成于所述扩风风道靠近所述两器腔的一端,所述扩风风道将气体通过所述过滤装置导入到所述两器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架包括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子镂空区域,所述扩风风道内沿其导风方向延伸设置有多个分风板,多个所述分风板将所述扩风风道划分为多个子风道,不同的所述子风道将气流导入到不同所述子镂空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扩风风道以及所述两器腔接触设置,且所述过滤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两器腔靠近所述扩风风道的侧边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水盒,所述水盒设置于所述筒组件的顶部且与所述衣物容纳腔连通,所述水盒位于所述烘干风道的一侧,所述过滤架设置于所述水盒与所述烘干系统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73330.XA CN116180404A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衣物处理设备 |
PCT/CN2023/130812 WO2024179032A1 (zh) | 2023-02-27 | 2023-11-09 | 衣物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173330.XA CN116180404A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衣物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180404A true CN116180404A (zh) | 2023-05-30 |
Family
ID=86452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173330.XA Pending CN116180404A (zh) | 2023-02-27 | 2023-02-27 | 衣物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180404A (zh) |
WO (1) | WO202417903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79032A1 (zh) * | 2023-02-27 | 2024-09-06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设备 |
WO2024178887A1 (zh) * | 2023-02-27 | 2024-09-06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06572B2 (ja) * | 2006-06-29 | 2011-06-2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洗濯乾燥機 |
KR101070536B1 (ko) * | 2008-12-17 | 2011-10-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건조기 및 건조기의 이물질 제거 장치 및 건조기의 제어 방법 |
KR101779422B1 (ko) * | 2011-06-02 | 2017-09-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의류처리장치 |
JP2014073289A (ja) * | 2012-10-05 | 2014-04-24 | Panasonic Corp | 除去装置及び乾燥処理装置 |
JP2014076229A (ja) * | 2012-10-12 | 2014-05-01 | Panasonic Corp | 衣類乾燥機 |
CN106087362B (zh) * | 2016-05-31 | 2018-08-28 |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安装盒及热泵干衣机或热泵洗干一体机 |
CN205775468U (zh) * | 2016-05-31 | 2016-12-07 |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安装盒及热泵干衣机或热泵洗干一体机 |
CN210788171U (zh) * | 2019-07-25 | 2020-06-19 | 安庆常润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大米过滤烘干机 |
CN115506127A (zh) * | 2022-09-30 | 2022-12-23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线屑过滤装置 |
CN116289123A (zh) * | 2023-02-27 | 2023-06-23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装置 |
CN219385706U (zh) * | 2023-02-27 | 2023-07-21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装置 |
CN116180404A (zh) * | 2023-02-27 | 2023-05-30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设备 |
CN219653334U (zh) * | 2023-02-27 | 2023-09-08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装置 |
CN116219708A (zh) * | 2023-02-27 | 2023-06-06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装置 |
CN116219709A (zh) * | 2023-02-27 | 2023-06-06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装置 |
CN219586412U (zh) * | 2023-02-27 | 2023-08-25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设备 |
CN116219680A (zh) * | 2023-02-27 | 2023-06-06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设备 |
CN219670886U (zh) * | 2023-02-27 | 2023-09-12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装置 |
CN219547351U (zh) * | 2023-02-27 | 2023-08-18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装置 |
-
2023
- 2023-02-27 CN CN202310173330.XA patent/CN116180404A/zh active Pending
- 2023-11-09 WO PCT/CN2023/130812 patent/WO2024179032A1/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79032A1 (zh) * | 2023-02-27 | 2024-09-06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设备 |
WO2024178887A1 (zh) * | 2023-02-27 | 2024-09-06 |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 衣物处理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79032A1 (zh) | 2024-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44515B2 (en) | Lint filter assembly of laundry dryer | |
CN116180404A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CN116219680A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CN109338685B (zh) | 衣物烘干机 | |
KR101716821B1 (ko) | 의류건조기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린트 청소장치 | |
US7640678B2 (en) | Laundry dryer and impurity entry preventing structure for the same | |
EP1863970B1 (en) | Laundry dryer | |
KR101993226B1 (ko) | 의류처리장치 | |
CN112703285B (zh) | 过滤器总成及其烘干机 | |
CN219586412U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US20060272173A1 (en) | Laundry dryer | |
KR20100070012A (ko) | 건조기 및 건조기의 이물질 제거 장치 | |
EP2843103B1 (en) | Appliance for drying laundary with auxiliary de-fluff filter | |
KR20210052079A (ko) | 의류 건조기 | |
CN219586411U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JPS61115598A (ja) | 衣類乾燥機の糸屑捕集器 | |
CN113684656A (zh) | 干衣机 | |
JP2021503363A (ja) | 糸屑濾過装置および衣類乾燥機 | |
CN115748172A (zh) | 洗干一体机 | |
WO2024178887A1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KR101241875B1 (ko) | 응축식 건조기 | |
KR101227515B1 (ko) | 건조장치 | |
KR102577345B1 (ko) | 세탁물 건조기 | |
EP2719817B1 (en) | Improved laundry treating appliance | |
CN218337955U (zh) | 一种具有除味干燥功能的智能衣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