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19709A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19709A
CN116219709A CN202310178530.4A CN202310178530A CN116219709A CN 116219709 A CN116219709 A CN 116219709A CN 202310178530 A CN202310178530 A CN 202310178530A CN 116219709 A CN116219709 A CN 116219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se
evaporator
air inlet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785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其建
宋子元
马鸿
张新新
汪庆波
魏玉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785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197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19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197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6Heat pump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4Condens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该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筒体;底座,固定于箱体的顶部区域并间隔地设于筒体的顶部上方;底座内设有两器腔,两器腔的两侧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两器腔的一侧设有导流风道;蒸发器,冷凝器,设于两器腔内;衣物处理腔内的空气经回风口进入导流风道内,通过导流风道和进气口导入两器腔内,与蒸发器接触冷凝,冷凝后的空气经冷凝器加热后,通过出气口及进风口回到衣物处理腔内部。本方案中将底座固定在箱体内的顶部区域,减小整机的体积,并将底座间隔地布置在筒体上方,避免筒体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影响底座内热泵系统的正常工作,保证热泵系统的烘干性能,避免其影响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衣物处理装置已经成为居家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产品。随着生活水平快节奏发展,人们对衣物处理装置使用越来越频繁,要求也愈加提高。
目前,衣物处理装置中通常设有热泵系统,其中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然而,现有的大部分衣物处理装置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的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导致设备体积较大,同时影响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以优化现有技术中衣物处理装置内部的结构布局,避免影响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该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其形成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外部的外壳;筒体,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筒体内形成有衣物处理腔,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衣物处理腔内部的进风口和回风口;底座,固定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区域,并间隔地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上方;所述底座内设有两器腔,所述两器腔的横向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两器腔的横向的一侧设有导流风道,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底座的边沿处,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口正对连通;蒸发器,设于所述两器腔内,并靠近所述进气口布置;冷凝器,设于所述两器腔内,并靠近所述出气口布置,且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其中,所述出气口用于与所述风口相连通,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回风口相连通;所述衣物处理腔内的湿热空气能够经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导流风道内,通过所述导流风道和所述进气口导入所述两器腔内,与所述蒸发器接触冷凝,冷凝后的空气经所述冷凝器加热后,通过所述出气口及所述进风口回到所述衣物处理腔内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周侧边沿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以使所述底座间隔地设于筒体的顶部上方。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顶部的侧壁上凸设有支撑筋,所述底座的至少部分边沿架设并固定在所述支撑筋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器腔的底面的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凹设有的出气槽;所述出气槽的底部凸出于所述底座的底面并向下延伸凸出;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出气槽的槽侧壁上;所述筒体的顶部呈弧形,所述出气槽的底端布置于所述筒体的弧形顶部的一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底面上于所述两器腔的底部下方凸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部凹设有呈弧形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筒体的弧形顶部呈上下间隔相对;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出气槽的槽侧壁相连。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所述第一加强段和所述第二加强段沿同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强段和所述第二加强段分设于所述筒体的弧形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加强段的底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加强段布置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加强段的底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加强段布置的第二弧形面;所述避让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之间;所述第一加强段或所述第二加强段的外端与所述出气槽的槽侧壁相连。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器腔的底面上设有冷凝槽,所述冷凝槽位于所述蒸发器的正下方;所述冷凝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连通所述底座的外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出口设于所述冷凝槽的一端,所述排出口位于所述冷凝槽的最低处,且所述冷凝槽的靠近所述排出口处形成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用于将所述冷凝槽内的水导入所述排出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二端之间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盒和过滤网;所述进气口呈长条状延伸,并与所述蒸发器的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侧壁正对布置;所述过滤盒呈长条状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气口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过滤盒内,所述过滤网呈长条状,且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气口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导流风道的宽度在由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变宽;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滤盒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流风道内空气能够导入所述过滤盒内,并经所述过滤网过滤后,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两器腔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呈长条状延伸的清洗管道,所述清洗管道与所述进气口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所述清洗管道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上方;所述清洗管道的朝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冷凝器的清洗口,且多个所述清洗口沿所述进气口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布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压缩机、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底部区域;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底座处,并伸入所述两器腔内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底座处,并伸入所述两器腔内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相连。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利用底座上的两器腔承载热泵系统的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在两器腔的横向一侧布置导流风道,进而使衣物处理腔内的湿热空气能够经导流风道及进气口导入两器腔内,提高空气的流动效率,空气在两器腔内与蒸发器接触实现冷凝除湿,再通过冷凝器加热后可以经出气口、进风口重新回到衣物处理腔内,形成烘干循环。本方案中充分利用箱体顶部区域的空间,将底座固定在箱体内的顶部区域,有利于减小整机的体积,并将底座间隔地布置在筒体上方,避免筒体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影响底座内热泵系统的正常工作,进而有利于保证热泵系统的烘干性能,有效地避免其影响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箱体内去掉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箱体内部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去掉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正视图。
图13是图7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6中清洗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箱体;11、支撑筋;2、筒体;20、衣物处理腔;21、进风口;22、回风口;3、底座;31、两器腔;311、进气口;312、出气口;313、冷凝槽;314、排出口;315、斜坡面;316、凸筋;317、隔离筋;318、出气槽;319、第一管接头;32、排出管;33、导流风道;34、第二管接头;35、顶盖;36、支撑部;361、第一固定孔;37、加强筋;371、第一加强段;3711、第一弧形面;372、第二加强段;3721、第二弧形面;38、避让槽;41、压缩机;42、冷凝器;43、蒸发器;44、第一连接管;45、第二连接管;46、干燥过滤器;47、节流器;5、风机;51、风机;6、回风管路;7、过滤装置;71、过滤盒;711、第一开口;712、第二开口;72、过滤网;81、清洗管道;811、清洗口;82、进水管;83、进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衣物处理装置中通常设有热泵系统,其中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然而,现有的大部分衣物处理装置的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的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导致设备体积较大,同时影响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箱体1内去掉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箱体1内部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主要包括箱体1、筒体2、底座3和热泵系统。
其中,箱体1通常采用长方体中空结构,箱体1形成衣物处理装置外部的外壳,箱体1的外观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做限制。箱体1的内部空间可为筒体2、底座3和热泵系统等部件提供安装空间。需要说明的是,衣物处理装置可以是干衣机或洗烘一体机或其他衣物处理装置。
箱体1的前表面上设有衣物投放口(图中未示出),该衣物投放口连通箱体1的内部空间。箱体1的前侧设有箱门(图中未示出),箱门用于启闭箱体1前侧的衣物投放口,进而启闭其内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门与箱体1之间可通过铰链连接,箱门可以绕该铰链的轴线旋转,进而实现箱门的开合,启闭衣物投放口。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筒体2设于箱体1内,筒体2内形成有衣物处理腔20。筒体2的前端面上形成有筒口,该筒口正对于箱体1的衣物投放口及箱门。箱门打开后,衣物能够依次经箱体1前侧的衣物投放口、筒体2的筒口放入筒体2内的衣物处理腔20内,进行烘干。
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2可转动地设于箱体1内。在衣物处理腔20内衣物烘干过程中,筒体2能够带动衣物处理腔20内衣物转动,进而提高衣物的烘干均匀性和烘干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2包括外筒(图中未示出)和内筒(图中未示出)。外筒固定地安装在箱体1内部,内筒可转动地设于外筒内部,衣物处理腔20形成于内筒内部。进而使得内筒能够带动衣物相对外筒旋转,提高衣物的烘干均匀性和烘干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筒被构造成用于容纳洗涤水的桶,即外筒的内部空间能够用于盛放洗涤液体,如水、洗涤剂、柔顺剂等。内筒内形成有洗涤腔,洗涤腔用于盛放待清洗的衣物。内筒相对外筒旋转时,可以实现对内筒中洗涤腔内衣物的清洗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洗涤腔可作为衣物处理腔20使用,如洗烘一体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筒和内筒同轴内外布置,外筒的前端和内筒的前端均设有相对布置的开口,且外筒的前端开口和内筒的前端开口组合形成筒体2的筒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设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装置设于筒体2外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筒体2传动连接,或伸入外筒内部与内筒传动连接。因此,驱动装置能够带动筒体2转动,或带动内筒相对外筒旋转。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21和回风口22,进风口21连通衣物处理腔20的前端,回风口22连通衣物处理腔20的后端。烘干空气能够经进风口21进入到衣物处理腔20内部,对衣物处理腔2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并且烘干过程中,烘干空气能够带走衣物上的水分,进而形成湿热空气,湿热空气能够通过回风口22排出衣物处理腔20,进而实现衣物烘干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21设于外筒的前端的外壁上,回风口22设于外筒的后端的外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21也可以设于外筒的后端的外壁上,进而连通通衣物处理腔20的后端。同时,回风口22可以设于外筒的前端的外壁上,进而连通通衣物处理腔20的前端。
图5是图4中底座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去掉顶盖35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底座3设于箱体1内,并设于筒体2的顶部上方,底座3用于为热泵系统提供安装空间。
其中,热泵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41、冷凝器42及蒸发器43,压缩机41的出口与冷凝器42的进口相连通,冷凝器42的出口与蒸发器43的进口相连通,蒸发器43的出口与压缩机41的进口相连通,进而使压缩机41、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内部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循环通道。制冷剂被压缩机41压缩后,进入冷凝器42中,使冷凝器42发热,进而使冷凝器42能够对其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凝器42内的制冷剂流到蒸发器43中,使蒸发器43能够吸热,进而使蒸发器43能够对其周围的空气进行冷凝降温。
请参阅图2至图7所示,底座3内形成有两器腔31,热泵系统的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均设于两器腔31内,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呈相邻设置,且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之间具有间隔,避免冷凝器42与蒸发器43直接接触。
两器腔31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进气口311和出气口312。其中,进气口311设于两器腔31的靠近蒸发器43的侧壁上,出气口312设于两器腔31的靠近冷凝器42的侧壁上。两器腔31的出气口312通过风机5与筒体2的进风口21相连通,筒体2的回风口22能够通过回风管路6与两器腔31的进气口311相连通。因此,衣物处理腔20内的空气能够与两器腔31内的空气相互连通流动,进而在两器腔31与衣物处理腔20内形成空气流动循环。
具体地,衣物处理腔20内的湿热空气能够依次经回风口22、回风管路6、两器腔31的进气口311进入两器腔31内部,与两器腔31内的蒸发器43接触,通过蒸发器43对湿热空气进行冷凝除湿,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并使空气中的温度降低,进而形成干冷空气。干冷空气再朝向冷凝器42及两器腔31的出气口312方向流动,与两器腔31内的冷凝器42接触,通过冷凝器42对干冷空气进行加热,形成干热空气,并依次通过两器腔31的出气口312、风机5及进风口21导入衣物处理腔20内,对衣物进行烘干。衣物处理腔20内烘干衣物产生的湿热空气又从回风口22、回风管路6、进气口311进入两器腔31内,如此循环反复,直至程序停止或衣物处理腔20内衣物被烘干,最终实现衣物的烘干功能。
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回风管路6采用减震、隔热材质制成,如橡胶等材料。回风管路6采用减震材质可以防止筒体2产生的振动向上传递给底座3,进而传递给底座3上的热泵系统。回风管路6采用隔热材质可以防止内部空气温度过高通过回风管路6传递至回风管路6周围的电器件或不耐热的装置中,导致其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回风管路6可以采用波纹管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波纹管与其他接管连接的方式连接。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5用于提供风力,使两器腔31内的空气能够通过风机5进入衣物处理腔20内。风机5的吸风端与两器腔31的出气口312正对连通,风机5的出风端与筒体2的进风口21对接连通。因此,当风机5开启时,在风机5的风力作用下,两器腔31内的空气能够经出气口312进入风机5内,进而通过进风口21进入衣物处理腔20内,并使衣物处理腔20内的空气能够经回风口22进入回风管路6内,并通过进气口311回到两器腔31中,进而实现两器腔31与衣物处理腔20内空气的循环流动。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气口312的外侧形成有第一管接头319,出气口312形成于第一管接头319内部。第一管接头319凸设于底座3的外侧壁上,第一管接头319用于与风机5的进风端对接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接头319的外端面呈倾斜布置,使得第一管接头319的外端口朝向上并朝向远离筒体2中的一侧。当风机5的进风端与第一管接头319相连时,风机5的进风端能够呈倾斜布置,使风机5整体能够倾斜地面向筒体2,并使风机5能够间隔地位于筒体2顶部区域的一侧,实现对筒体2上方空间的充分利用,使风机5与箱体1内壁以及筒体2外壁之间保留一定的间隙。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第一连接管44的一端与压缩机41的出口相连,第一连接管44的另一端伸入两器腔31内,与冷凝器42的进口相连,进而使压缩机41内的制冷剂能够经第一连接管44进入冷凝器42内。第二连接管45的一端与压缩机41的进口相连,第二连接管45的另一端伸入两器腔31内,与蒸发器43的出口相连,进而使蒸发器43内的制冷剂能够经第二连接管45回到压缩机41中重新压缩。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41设于箱体1内的底部区域,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并行布置,并分别由箱体1内的底部区域向上延伸至箱体1内的顶部区域,且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环绕布置在筒体2的外周侧,避免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与筒体2接触。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的底端分别与压缩机41相连,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的顶端分别伸入两器腔31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呈平行布置,且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之间相互不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均可采用铜管制作,铜管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以便于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进行弯折,便于安装。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制作。
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还包括干燥过滤器46和节流器47,干燥过滤器46和节流器47设于冷凝器42的出口与蒸发器43的进口之间设有。具体地,冷凝器4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干燥过滤器46的一端相连,干燥过滤器46的另一端与节流器47的一端相连,节流器47的另一端与蒸发器43的进口相连。因此,冷凝器42内的制冷剂能够经干燥过滤器46的干燥、过滤处理后,再通过节流器47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43内部蒸发吸热,进而实现蒸发器43对其周围空气的冷凝除湿。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并排地布置于两器腔31内部。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的进口和出口均位于同一端部,且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的进出口所在端部位于两器腔31的第一端内,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的另一端位于两器腔31的第二端。因此,干燥过滤器46和节流器47可以就近地布置在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端部之间,并布置在两器腔31的第一端处。此外,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的顶端可以并行地伸入两器腔31的第一端内,分别与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端部相连,便于第一连接管44和第二连接管45的管路布置和安装。
图8是图7中底座3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10是图8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器腔31的底面上设有冷凝槽313,冷凝槽313位于蒸发器43的正下方。蒸发器43的底部与冷凝槽313的底面具有间隔。因此,当空气经进气口311进入两器腔31内,并与蒸发器43接触冷凝后,空气中的水分能够在蒸发器43的表面形成冷凝水,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蒸发器43下方的冷凝槽313内,进而通过冷凝槽313对冷凝水进行收集,便于排出底座3外部。
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槽313的槽底面上开设有排出口314,排出口314连通底座3的外部,排出口314用于将冷凝槽313内的水排出底座3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出口314设于冷凝槽313的一端,排出口314位于冷凝槽313的最低处,且冷凝槽313的靠近排出口314处形成有斜坡面315,斜坡面315用于将冷凝槽313内的水导入排出口314,进而通过排出口314水排出底座3外部。
请参阅图5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排出口314及斜坡面315位于两器腔31的第一端,同时干燥过滤器46和节流器47均设于斜坡面315及排出口314的上侧空间中,提高两器腔31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
请参阅图2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的外部连接有排出管32,排出管32的一端与排出口314相连通,排出管32的另一端与筒体2内部相连通。因此,冷凝槽313内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排出口314、排出管32排到筒体2内部,无需增加额外的排水水泵,即可随着筒体2内部的排水口排出箱体1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排出管32的另一端也可以直接连通箱体1外部,进而直接将冷凝槽313内的冷凝水排到箱体1外部。
请参阅图7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槽313的槽面上凸设有凸筋316,蒸发器43的底部能够支撑在凸筋316上,进而使蒸发器43的底面与冷凝槽313的槽底面保持足够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筋316呈长条形,凸筋316的延伸方向与冷凝槽313的延伸方向一致。凸筋316设有多个,多个凸筋316呈间隔布置。因此,蒸发器43的表面的冷凝水滴落到冷凝槽313内时,冷凝槽313内的冷凝水可以沿着凸筋316之间的间隙流向排出口314。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器腔31的底面上凸设有隔离筋317,隔离筋317位于蒸发器43与冷凝器42之间间隔区域的底部。冷凝槽313形成于隔离筋317的远离冷凝器42的一侧。隔离筋317可以阻止冷凝槽313内的冷凝水流入冷凝器42所在区域。
请参阅图5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上形成有导流风道33,导流风道33设于两器腔31的靠近进气口311的一侧,即导流风道33设于两器腔31的远离出气口312的一侧。导流风道33的第一端与进气口311正对连通,导流风道33的第二端用于回风管路6相连,进而通过回风管路6与回风口22相连。因此,衣物处理腔20内的湿热空气能够经回风管路6导入导流风道33内,再通过导流风道33及进气口311顺利地导入两器腔3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风道33在由其第二端朝向其第一端的方向上,导流风道33的宽度逐渐变宽。即导流风道33的靠近进气口311的一端呈宽口结构,进而使回风管路6内的空气可以在导流风道33内进行扩散。同时,导流风道33的进气口311呈长条形,蒸发器43的一侧与进气口311正对布置,长条形的进气口311与导流风道33的第一端正对连通,可以通过导流风道33增大湿热空气与蒸发器43的接触面积,提高空气的冷凝效率,进而提高热泵系统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风道33的远离进气口311的一端设有第二管接头34,回风管路6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管接头34上,回风管路6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回风口22处,进而使导流风道33与回风管路6相连通,使衣物处理腔20内的空气能够通过回风管路6进入导流风道33内,并经导流风道33进入两器腔31中。
请参阅图2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的顶面上设有顶盖35,顶盖35用于盖设在底座3的顶部,进而封闭两器腔31和导流风道33的顶部开口。具体地,两器腔31和导流风道33分别由底座3的顶面向下凹设延伸形成。在顶盖35盖设于底座3的顶面上时,顶盖35能够同时封闭两器腔31和导流风道33的顶部开口。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的周侧边沿固定在箱体1的内壁上,进而将底座3固定向箱体1内,使底座3的底部悬空,并间隔地设于筒体2的顶部上方。
图11是图1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正视图。
请参阅图2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的顶部的侧壁上凸设有支撑筋11,支撑筋11呈长条形延伸,并呈水平布置。同时,底座3的周侧边沿凸设有支撑部36,支撑部36呈水平延伸。底座3通过该支撑部36架设并固定在支撑筋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筋11设有多个,多个支撑筋11分别布置在箱体1的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的顶部区域。相应地,支撑部36设有多个,多个支撑部36分别设于底座3的左侧边沿、右侧边沿及后侧边沿处,并对应地架设并固定在箱体1的左侧壁、右侧壁及后侧壁的支撑筋11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筋11也可以布置在箱体1的前侧壁的顶部区域。相应地,支撑部36也可以布置在底座3的左侧边沿处,并对应地架设并固定在箱体1的前侧壁的支撑筋1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36上设有第一固定孔361,第一固定孔361设于底座3的周侧边沿处。同时,支撑筋11上开设有与第一固定孔361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图中未示出)。通过穿设于第一固定孔361和第二固定孔内的螺钉,可以将支撑部36锁定在支撑筋11上,进而实现将底座3固定在箱体1的内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36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361,多个第一固定孔361沿支撑部36的长度延伸方向呈间隔布置。同时,支撑筋11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支撑部36上的第一固定孔361一一对应布置。通过多个第一固定孔361和多个第二固定孔一一对应固定,使支撑部36牢固地锁定在支撑筋11上,进而实现使底座3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箱体1内部。
请参阅图9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器腔31的底面的靠近出气口312的一端凹设有的出气槽318。出气槽318位于冷凝器42的远离蒸发器43的一侧,出气口312开设于出气槽318的远离冷凝器42的槽侧壁上,第一管接头319形成于出气槽318的远离冷凝器42的一侧,出气口312形成于第一管接头319内部,第一管接头319与风机5相连通。当空气经进气口311进入两器腔31内后,先与蒸发器43接触冷凝除湿,形成干冷空气,干冷空气再与冷凝器42接触变热,形成干热空气,干热空气进入出气槽318内,并通过出气口312进入风机5,最后通过进风口21进入衣物处理腔20内对衣物进行烘干。
需要说明的是,出气槽318由两器腔31的腔底面向下凹设延伸形成,出气槽318的底部凸出于底座3的底面并向下延伸凸出。因此,出气槽318的深度大于两器腔31的深度,故出气槽318的侧壁能够为出气口312的开设,提供足够大的面积区域,即为第一管接头319的布置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而保证两器腔31内能够形成较大的风力和风速;同时降低对两器腔31内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所在区域的深度要求,进而能够最大化的减少底座3厚度,减少对箱体1内部的顶部区域空间的占用,进而提高对箱体1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两器腔31内,冷凝器42的底面高度低于蒸发器43的底面高度。此时,蒸发器43的底面高度、冷凝器42的底面高度以及出气槽318的底面高度呈阶梯式依次降低,进而使两器腔31内流经蒸发器43的空气能够顺利地经冷凝器42所在区域进入出气槽318内,并使流经的空气充分地与冷凝器42进行接触,提高热泵系统的热交换效率。
请参阅图3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架设在筒体2的顶部上方时,两器腔31正对于筒体2的弧形顶部,出气槽318和第一管接头319所在区域的底部能够向下延伸布置筒体2的弧形顶部的一侧,如图2和图3所示。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筒体2顶部上方的空间,减小底座3的高度和厚度,进而减小整机的体积。
请参阅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的底面上凸设有加强筋37,加强筋37位于两器腔31的底部下方。加强筋37呈横向延伸,且加强筋37的延伸方向与筒体2的轴线方向相垂直或大致相对垂直布置。同时,加强筋37的底部凹设有呈弧形的避让槽38,避让槽38与筒体2的弧形顶部呈上下间隔相对。加强筋37用于增强底座3的两器腔31区域的结构强度,避让槽38用于为筒体2的弧形顶部让位,保证底座3与筒体2的底部不会接触。因此,加强筋37可以在不增加底座3厚度、不增大设备整体体积的前提下,增强底座3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37的一端与出气槽318的槽侧壁相连。因此,加强筋37也可以同时增加底座3的出气槽318所在区域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增强底座3整体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37的与出气槽318的槽侧壁相接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管接头319所在侧壁,进而提高第一管接头319处的结构强度,保证第一管接头319能够与风机5稳定地连接。
请参阅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筋37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加强段371和第二加强段372。第一加强段371和第二加强段372位于同一平面上,即第一加强段371和第二加强段372沿同一方向延伸。且第一加强段371和第二加强段372分设于筒体2的弧形顶部的左右两侧,第一加强段371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二加强段372布置的第一弧形面3711,第二加强段372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一加强段371布置的第二弧形面3721。第一弧形面3711和第二弧形面3721位于同一弧形面上,进而使避让槽38形成于第一弧形面3711和第二弧形面3721之间。因此,加强筋37也可以是两段式结构,并分设于筒体2的弧形顶部的左右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段372的外端与出气槽318的槽侧壁相连,即第二加强段372的的远离第一加强段371的端部与出气槽318的槽侧壁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加强段371的外端与出气槽318的槽侧壁相连。
图13是图7中过滤装置7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至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上设有过滤装置7,过滤装置7设于两器腔31的进气口311与导流风道33的第一端之间。因此,衣物处理腔20内的湿热空气能够经回风口22、回风管路6进入导流风道33内,通过导流风道33将空气导入过滤装置7内过滤后,再通过两器腔31的进气口311进入两器腔31内,再与蒸发器43接触冷凝,冷凝后的空气经冷凝器42加热后,通过出气口312及进风口21回到衣物处理腔20内部。烘干过程中衣物上的毛屑、微小颗粒等杂质能够进入到湿热空气中,利用过滤装置7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杂质,避免杂质覆盖在蒸发器43表面,避免影响蒸发器43的工作效率,进而有利于提升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请参阅图13至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装置7包括过滤盒71和过滤网72。过滤盒71呈长条状延伸,且过滤盒71的延伸方向与进气口311的延伸方向一致。过滤网72设于过滤盒71内,过滤网72呈长条状,且过滤网72的延伸方向也与进气口311的延伸方向一致。导流风道33的第一端与过滤盒71内部相连通,导流风道33内空气均能够导入过滤盒71内,并经过滤网72过滤后,通过进气口311进入两器腔3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盒71沿其长度方向可抽拉地安装于底座3上,同时过滤盒71的一端延伸至并外露于底座3的边沿。因此,当需要清理或更换过滤盒71和过滤网72时,可以将过滤盒71沿其长度方向从底座3上抽出,更换或清洗过滤盒71和过滤网72后,再将过滤盒71重新插入底座3中,便于用户安装盒维护。
请参阅图13至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盒71的横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开口711和第二开口712,第一开口711和第二开口712经过滤盒71内部相互贯通。其中,第一开口711与进气口311正对连通,第二开口712与导流风道33的第一端正对连通。过滤网72布置在第一开口711或第二开口712处,并封装第一开口711或第二开口712。因此,导流风道33内的空气均能够全部进入过滤盒71内部,经过滤网72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后,再通过进气口311进入两器腔31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网72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开口711和第二开口712出均设置有过滤网72。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过滤网72也可以并排地布置在过滤盒71内部。
图16是图6中清洗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5至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清洗装置,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管道81、进水管82和进水阀83。
其中,清洗管道81呈长条状延伸,清洗管道81与进气口311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清洗管道81布置于进气口311的上方。同时,清洗管道81的一侧朝向蒸发器43布置,且清洗管道81的朝向蒸发器43的一侧设有朝向蒸发器43的清洗口811。清洗管道81内的水可以通过清洗口811喷射到蒸发器43表面,进而清洗蒸发器43,使蒸发器43表面的毛屑等杂质能够流到蒸发器43下方的冷凝槽313中,进而通过冷凝槽313的排出口314排到底座3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洗管道81上设有多个清洗口811,且多个清洗口811沿进气口311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布置。多个清洗口811可以朝向蒸发器43表面的不同区域,进而可以对蒸发器43的大部分区域或整体进行清洗。
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进水管82的一端与清洗管道81内部相连通,进水管82的另一端与进水阀83相连通,进水阀83用于外接水源,且进水阀83能够对清洗管道81的清洗口811进行开关控制。具体地,当进水阀83开启时,外部水源能够通过进水管82向清洗管道81供水,进而使清洗口811朝向蒸发器43喷水,实现清洗蒸发器43的功能。当进水阀83关闭时,进水管82停止向清洗管道81供水,清洗口811停止向蒸发器43喷水,蒸发器43的清洗功能关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利用底座3上的两器腔31承载热泵系统的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通过在两器腔31的横向一侧布置导流风道33,进而使衣物处理腔20内的湿热空气能够经导流风道33及进气口311导入两器腔31内,提高空气的流动效率,空气在两器腔31内与蒸发器43接触实现冷凝除湿,再通过冷凝器42加热后可以经出气口312、进风口21重新回到衣物处理腔20内,形成烘干循环。本方案中充分利用箱体1顶部区域的空间,将底座3固定在箱体1内的顶部区域,有利于减小整机的体积,并将底座3间隔地布置在筒体2上方,避免筒体2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影响底座3内热泵系统的正常工作,进而有利于保证热泵系统的烘干性能,有效地避免其影响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形成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外部的外壳;
筒体,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筒体内形成有衣物处理腔,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衣物处理腔内部的进风口和回风口;
底座,固定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区域,并间隔地设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上方;所述底座内设有两器腔,所述两器腔的横向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两器腔的横向的一侧设有导流风道,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底座的边沿处,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口正对连通;
蒸发器,设于所述两器腔内,并靠近所述进气口布置;
冷凝器,设于所述两器腔内,并靠近所述出气口布置,且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
其中,所述出气口用于与所述风口相连通,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回风口相连通;
所述衣物处理腔内的湿热空气能够经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导流风道内,通过所述导流风道和所述进气口导入所述两器腔内,与所述蒸发器接触冷凝,冷凝后的空气经所述冷凝器加热后,通过所述出气口及所述进风口回到所述衣物处理腔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周侧边沿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以使所述底座间隔地设于筒体的顶部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部的侧壁上凸设有支撑筋,所述底座的至少部分边沿架设并固定在所述支撑筋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器腔的底面的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凹设有的出气槽;所述出气槽的底部凸出于所述底座的底面并向下延伸凸出;
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出气槽的槽侧壁上;
所述筒体的顶部呈弧形,所述出气槽的底端布置于所述筒体的弧形顶部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面上于所述两器腔的底部下方凸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底部凹设有呈弧形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筒体的弧形顶部呈上下间隔相对;
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出气槽的槽侧壁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
所述第一加强段和所述第二加强段沿同一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加强段和所述第二加强段分设于所述筒体的弧形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加强段的底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加强段布置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加强段的底部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加强段布置的第二弧形面;所述避让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之间;
所述第一加强段或所述第二加强段的外端与所述出气槽的槽侧壁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器腔的底面上设有冷凝槽,所述冷凝槽位于所述蒸发器的正下方;
所述冷凝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连通所述底座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设于所述冷凝槽的一端,所述排出口位于所述冷凝槽的最低处,且所述冷凝槽的靠近所述排出口处形成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用于将所述冷凝槽内的水导入所述排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二端之间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盒和过滤网;
所述进气口呈长条状延伸,并与所述蒸发器的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侧壁正对布置;
所述过滤盒呈长条状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气口的延伸方向一致;
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过滤盒内,所述过滤网呈长条状,且延伸方向与所述进气口的延伸方向一致;
所述导流风道的宽度在由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逐渐变宽;所述导流风道的第二端与所述过滤盒内部相连通,所述导流风道内空气能够导入所述过滤盒内,并经所述过滤网过滤后,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两器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呈长条状延伸的清洗管道,所述清洗管道与所述进气口的延伸方向一致,且所述清洗管道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上方;
所述清洗管道的朝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设有多个朝向所述冷凝器的清洗口,且多个所述清洗口沿所述进气口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布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压缩机、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
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箱体内的底部区域;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底座处,并伸入所述两器腔内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相连;
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底座处,并伸入所述两器腔内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相连;
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相连。
CN202310178530.4A 2023-02-27 2023-02-27 衣物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62197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78530.4A CN116219709A (zh) 2023-02-27 2023-02-27 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78530.4A CN116219709A (zh) 2023-02-27 2023-02-27 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19709A true CN116219709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76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78530.4A Pending CN116219709A (zh) 2023-02-27 2023-02-27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197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97020B1 (ko) 건조 겸용 세탁기
US20210277559A1 (en) Stack-type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BR102015027172A2 (pt) aparelho de tratamento de vestuário
US9702625B2 (en)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CN116289123A (zh) 衣物处理装置
EP3252225A1 (en) Base of heat pump system and heat pump system for drier or washer-drier
CN116219709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1748985A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6219708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9385706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9670886U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0697021B1 (ko) 건조 겸용 세탁기
CN219470492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9547351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09958110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2301625A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9410263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6254684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18466139U (zh) 洗干一体机
CN220520919U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热泵洗烘一体机
EP3943656B1 (en) Laundry treatment device
CN114635268B (zh) 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CN219010749U (zh) 热泵装置及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CN212103358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6864588U (zh) 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