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0886U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0886U
CN219670886U CN202320331118.7U CN202320331118U CN219670886U CN 219670886 U CN219670886 U CN 219670886U CN 202320331118 U CN202320331118 U CN 202320331118U CN 219670886 U CN219670886 U CN 219670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condenser
air
bas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3111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祥娟
马杰
郭丕强
马鸿
杨瑞华
王哲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3111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0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0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0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筒体,筒体的外壁上设有分别连通筒体内部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安装盒,位于筒体的顶部上方;安装盒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冷凝器,设于安装腔内,冷凝器位于蒸发器的远离第二进风口的一侧;其中,安装盒包括底座和盖体;盖体可拆卸地盖设在底座上,并与底座配合限定出安装腔和顶部风道,通过盖体盖合底座以密封安装腔和顶部风道。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中,通过盖体的盖合密封蒸发器和冷凝器,增强了蒸发器和冷凝器所在的安装腔的密封性,保证了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衣物处理装置已经成为居家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产品。随着生活水平快节奏发展,人们对衣物处理装置使用越来越频繁,要求也愈加提高。
目前,衣物处理装置中通常设有用于安装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容器,以实现对衣物处理装置中烘干空气的冷凝和加热,进而实现烘干循环。然而,现有的大部分衣物处理装置的用于安装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容器的密封性都不注重,从而导致流向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烘干空气外泄,进而影响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两器的安装盒的密封性差的问题,从而提高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其形成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外部的外壳;筒体,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筒体内部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安装盒,设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区域,并位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上方;所述安装盒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横向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安装腔的横向的一侧设有顶部风道,所述顶部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正对连通,所述顶部风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蒸发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布置;冷凝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布置,且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侧;其中,所述安装盒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配合限定出所述安装腔和所述顶部风道,通过所述盖体盖合所述底座以密封所述安装腔和所述顶部风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周侧设有密封筋,所述盖体上的周侧设有与所述密封筋相对应的密封槽;所述密封筋和所述密封槽均呈环状,并环绕布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周侧;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密封筋能够嵌合于所述密封槽内,进而密封所述安装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筋和所述密封槽环绕布置在所述顶部风道的周侧;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密封筋能够嵌合于所述密封槽内,进而密封所述顶部风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周侧和所述盖体的周侧设有互相对应的固定孔,通过所述固定孔以使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相固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腔的底面上设有冷凝槽,所述冷凝槽位于所述蒸发器的正下方;所述冷凝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用于将所述冷凝槽内的水排出所述底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排出口设于所述冷凝槽的一端,所述排出口位于所述冷凝槽的最低处,且所述冷凝槽的靠近所述排出口处形成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用于将所述冷凝槽内的水导入所述排出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腔的底面上凸设有隔离筋,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隔离筋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间隔区域的底部;所述冷凝槽形成于所述隔离筋的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蒸发器的两端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底端与所述冷凝槽的槽底面间隔布置;所述冷凝器的两端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超过所述蒸发器侧壁,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端超过所述冷凝器的侧壁,且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端相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腔的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侧壁上横向延伸有两个第一限位筋,两所述第一限位筋设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两端,且两所述第一限位板限位于两所述第一限位筋之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腔的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侧壁上横向延伸有两个第二限位筋,两所述第二限位筋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两端,且两所述第二限位板限位于两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间。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将安装盒设于筒体的顶部上方,利用安装盒包括的底座与盖体限定出安装腔和顶部风道,将蒸发器和冷凝器设于安装盒内,从而通过盖体的盖合密封蒸发器和冷凝器,使得烘干空气只能由第二进风口流向蒸发器和冷凝器,经过蒸发器和冷凝器多烘干空气的冷凝加热后只能由第二出风口流出,增强了蒸发器和冷凝器所在的安装腔的密封性,保证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隐去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箱体内部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安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隐去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0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箱体;10、顶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背板;14、加强筋;2、筒体;20、衣物护理腔;21、第一进风口;22、第一出风口;3、安装盒;31、安装腔;311、第二进风口;312、第二出风口;313、冷凝槽;314、排出口;315、斜坡面;316、凸筋;317、隔离筋;32、排出管;33、第一限位板;331、定位孔;34、第二限位板;35、第一限位筋;36、第二限位筋;37、第三限位筋;38、导流槽;39、顶部风道;301、底座;3011、密封筋;3012、第一固定孔;3013、安装孔;302、盖体;3021、密封槽;3022、第二固定孔;41、压缩机;42、冷凝器;43、蒸发器;44、干燥过滤器;45、节流器;5、进风管路;51、风机;6、回风管路;7、过滤组件;71、过滤盒;711、第一开口;712、第二开口;72、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衣物处理装置中通常设有用于安装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容器,以实现对衣物处理装置中烘干空气的冷凝和加热,进而实现烘干循环。然而,现有的大部分衣物处理装置的用于安装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容器的密封性都不注重,从而导致流向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烘干空气外泄,进而影响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隐去顶板1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箱体1内部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安装盒3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主要包括箱体1、筒体2、安装盒3和热泵系统。
其中,箱体1通常采用长方体中空结构,箱体1形成衣物处理装置外部的外壳,箱体1的外观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做限制。箱体1的内部空间可为筒体2、安装盒3和热泵系统等部件提供安装空间。需要说明的是,衣物处理装置可以是干衣机或洗烘一体机或其他衣物处理装置。
箱体1的前表面上设有衣物投放口(图中未示出),该衣物投放口连通箱体1的内部空间。箱体1的前侧设有箱门(图中未示出),箱门用于启闭箱体1前侧的衣物投放口,进而启闭其内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门与箱体1之间可通过铰链连接,箱门可以绕该铰链的轴线旋转,进而实现箱门的开合,启闭衣物投放口。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筒体2设于箱体1内,筒体2内形成有衣物护理腔20。筒体2的前端面上形成有筒口,该筒口正对于箱体1的衣物投放口及箱门。箱门打开后,衣物能够依次经箱体1前侧的衣物投放口、筒体2的筒口放入筒体2内的衣物护理腔20内,进行烘干。
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2可转动地设于箱体1内。在衣物护理腔20内衣物烘干过程中,筒体2能够带动衣物护理腔20内衣物转动,进而提高衣物的烘干均匀性和烘干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2包括外筒(图中未示出)和内筒(图中未示出)。外筒固定地安装在箱体1内部,内筒可转动地设于外筒内部,衣物护理腔20形成于内筒内部。进而使得内筒能够带动衣物相对外筒旋转,提高衣物的烘干均匀性和烘干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筒被构造成用于容纳洗涤水的桶,即外筒的内部空间能够用于盛放洗涤液体,如水、洗涤剂、柔顺剂等。内筒内形成有洗涤腔,洗涤腔用于盛放待清洗的衣物。内筒相对外筒旋转时,可以实现对内筒中洗涤腔内衣物的清洗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洗涤腔可作为衣物护理腔20使用,如洗烘一体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筒和内筒同轴内外布置,外筒的前端和内筒的前端均设有相对布置的开口,且外筒的前端开口和内筒的前端开口组合形成筒体2的筒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内设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装置设于筒体2外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筒体2传动连接,或伸入外筒内部与内筒传动连接。因此,驱动装置能够带动筒体2转动,或带动内筒相对外筒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衣物护理腔20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出风口22,烘干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21进入衣物护理腔20内,对待烘干衣物进行烘干,并带走待烘干衣物上的水汽,然后再经过第一出风口22流出衣物护理腔20,进而实现衣物烘干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21设于外筒的前端的外壁上,第一出风口22设于外筒的后端的外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21也可以设于外筒的后端的外壁上,进而连通衣物护理腔20的后端。同时,第一出风口22可以设于外筒的前端的外壁上,进而连通衣物护理腔20的前端。
图6是图5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隐去盖体302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安装盒3设于箱体1内,且水平布置于筒体2的顶部。安装盒3用于为热泵系统提供安装空间。其中,热泵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41、冷凝器42及蒸发器43,压缩机41的出口与冷凝器42的进口相连通,冷凝器42的出口与蒸发器43的进口相连通,蒸发器43的出口与压缩机41的进口相连通,进而使压缩机41、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内部形成供制冷剂流动的循环通道。制冷剂被压缩机41压缩后,进入冷凝器42中,使冷凝器42发热,进而使冷凝器42能够对其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冷凝器42内的制冷剂流到蒸发器43中,使蒸发器43能够吸热,进而使蒸发器43能够对其周围的空气进行冷凝降温。
图8是图7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3至图8所示,安装盒3内形成有安装腔31,热泵系统的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均设于安装腔31内,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呈相邻设置,且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之间具有间隔,避免冷凝器42与蒸发器43直接接触。
安装腔31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二进风口311和第二出风口312。其中,第二进风口311与第一出风口22相连通,第二出风口312与第一进风口21相连通。从而烘干空气能够通过第一出风口22经第二进风口311流向安装腔31内,再由安装腔31内的第二出风口312经第一进风口21流向衣物护理腔20内。
具体地,衣物护理腔20内的湿热空气能够依次经第一出风口22、回风管路6、安装腔31的第一进风口21进入安装腔31内部,与安装腔31内的蒸发器43接触,通过蒸发器43对湿热空气进行冷凝除湿,去除空气中的水分,并使空气中的温度降低,进而形成干冷空气。干冷空气再朝向冷凝器42及安装腔31的第二出风口312方向流动,与安装腔31内的冷凝器42接触,通过冷凝器42对干冷空气进行加热,形成干热空气,并依次通过安装腔31的第二出风口312、进风管路5及第一进风口21导入衣物护理腔20内,对衣物进行烘干。衣物护理腔20内烘干衣物产生的湿热空气又从第一出风口22、回风管路6、第二进风口311进入安装腔31内,如此循环反复,直至程序停止或衣物护理腔20内衣物被烘干,最终实现衣物的烘干功能。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管路5的靠近安装腔31的一端设有风机51,风机51提供风力,使安装腔31内的空气能够通过进风管路5进入衣物护理腔20内。风机51的吸风侧与安装腔31的第二出风口312正对连通,风机51的出风侧朝向进风管路5内部。因此,当风机51开启时,在风机51的风力作用下,安装腔31内的空气能够经第二出风口312进入进风管路5内,进而通过第一进风口21进入衣物护理腔20内,并使衣物护理腔20内的空气能够经第一出风口22进入回风管路6内,并通过第二进风口311回到安装腔31中,进而实现安装腔31与衣物护理腔20内空气的循环流动。
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还包括干燥过滤器44和节流器45,干燥过滤器44和节流器45设于冷凝器42的出口与蒸发器43的进口之间。具体地,冷凝器42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干燥过滤器44的一端相连,干燥过滤器44的另一端与节流器45的一端相连,节流器45的另一端与蒸发器43的进口相连。因此,冷凝器42内的制冷剂能够经干燥过滤器44的干燥、过滤处理后,再通过节流器45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43内部蒸发吸热,进而实现蒸发器43对其周围空气的冷凝除湿。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并排地布置于安装腔31内部。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的进口和出口均位于同一端部,且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的进出口所在端部位于安装腔31的第一端内,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的另一端位于安装腔31的第二端。因此,干燥过滤器44和节流器45可以就近地布置在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端部之间,并布置在安装腔31的第一端处。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31的底面上设有冷凝槽313,冷凝槽313位于蒸发器43的正下方。蒸发器43的底部与冷凝槽313的底面具有间隔。因此,当空气经第二进风口311进入安装腔31内,并与蒸发器43接触冷凝后,空气中的水分能够在蒸发器43的表面形成冷凝水,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蒸发器43下方的冷凝槽313内,进而通过冷凝槽313对冷凝水进行收集,便于排出底座301外部。
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槽313的槽底面上开设有排出口314,排出口314连通底座301的外部,排出口314用于将冷凝槽313内的水排出底座301外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出口314设于冷凝槽313的一端,排出口314位于冷凝槽313的最低处,且冷凝槽313的靠近排出口314处形成有斜坡面315,斜坡面315用于将冷凝槽313内的水导入排出口314,进而通过排出口314水排出底座301外部。
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排出口314及斜坡面315位于安装腔31的第一端,同时干燥过滤器44和节流器45均设于斜坡面315及排出口314的上侧空间中,提高安装腔31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
请参阅图5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01的外部连接有排出管32,排出管32的一端与排出口314相连通,排出管32的另一端与筒体2内部相连通。因此,冷凝槽313内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排出口314、排出管32排到筒体2内部,无需增加额外的排水水泵,即可随着筒体2内部的排水口排出箱体1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排出管32的另一端也可以直接连通箱体1外部,进而直接将冷凝槽313内的冷凝水排到箱体1外部。
请参阅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槽313的槽面上凸设有凸筋316,蒸发器43的底部能够支撑在凸筋316上,进而使蒸发器43的底面与冷凝槽313的槽底面保持足够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筋316呈长条形,凸筋316的延伸方向与冷凝槽313的延伸方向一致。凸筋316设有多个,多个凸筋316呈间隔布置。因此,蒸发器43的表面的冷凝水滴落到冷凝槽313内时,冷凝槽313内的冷凝水可以沿着凸筋316之间的间隙流向排出口314。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31的底面上凸设有隔离筋317,隔离筋317位于蒸发器43与冷凝器42之间间隔区域的底部。冷凝槽313形成于隔离筋317的远离冷凝器42的一侧。隔离筋317可以阻止冷凝槽313内的冷凝水流入冷凝器42所在区域。
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31内还包括第一限位板33。第一限位板33设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板33分别设于蒸发器43的两端,两个第一限位板33均横向布置在蒸发器43的两端,并沿横向延伸。两个第一限位板33与蒸发器43正对布置,且蒸发器43限位在两个第一限位板33之间,防止蒸发器43沿第二进风口311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两个第一限位板33能够将蒸发器43限位在安装腔31内,增加蒸发器43的安装稳定性。
请参阅图6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33设于凸筋316的顶部上方,即第一限位板33的底端与冷凝槽313的槽底面存在间隔,从而蒸发器43将湿热空气冷凝后的冷凝水能够从冷凝槽313的流向斜坡面315后经排出口314、排出管32排到筒体2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31内还包括第二限位板34。第二限位板34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限位板34设于冷凝器42的两端,两个第二限位板34均横向布置在冷凝器42的两端,并沿横向延伸。两个第二限位板34与冷凝器42正对布置,且冷凝器42限位在两个第二限位板34之间,防止冷凝器42沿第二进风口311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两个第二限位板34能够将冷凝器42限位在安装腔31内,增加冷凝器42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33上设有多个定位孔331,蒸发器43的管路穿过多个定位孔331,从而定位孔331能够对蒸发器43的管路进行限位和固定,进而也能够将第一限位板33固定在蒸发器43的两端;第二限位板34上也设有多个定位孔331,冷凝器42的管路穿过多个定位孔331,从而定位孔331能够对冷凝器42的管路进行限位和固定,进而也能够将第二限位板34固定在冷凝器42的两端。
请参阅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31内还包括两个第一限位筋35,两个第一限位筋35设于安装腔31的靠近第二进风口311的侧壁,两个第一限位筋35由安装腔31的侧壁沿横向延伸。两个第一限位筋35设于第二进风口311的两端,且两个第一限位板33设于两个第一限位筋35之间,从而第一限位筋35能够限位两个第一限位板33,防止蒸发器43沿第二进风口311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能够将蒸发器43限位在两个第一限位筋35之间,避免了蒸发器43在进行工作时进行的晃动,进一步增强了蒸发器43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腔31内还包括两个第二限位筋36,两个第二限位筋36设于安装腔31的靠近第二出风口312的侧壁上,两个第二限位筋36由安装腔31的侧壁沿横向延伸。两个第二限位筋36设于第二出风口312的两端,且两个第二限位板34设于两个第二限位筋36之间,从而第二限位筋36能够限位两个第二限位板34,防止冷凝器42沿第二进风口311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能够将冷凝器42限位在两个第二限位筋36之间,避免了冷凝器42在进行工作时进行的晃动,进一步增强了冷凝器42的安装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在工作时蒸发器43和冷凝气一直保持正对布置,以使烘干空气在被蒸发器43冷凝后能够直接充分地流向冷凝器42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限位筋36上均设有竖向延伸的第三限位筋37,第三限位筋37与安装腔31的靠近第二出风口312的侧壁间隔设置。第二限位板34的靠近第二出风口312的一端设于第三限位筋37内侧,从而冷凝器42的靠近第二出风口312的侧壁与安装腔31的靠近第二进风口311的侧壁之间设有间距。安装腔31在冷凝器42的靠近第二出风口312的侧壁与安装腔31的靠近第二进风口311的侧壁之间设有导流槽38,导流槽38的一端与第二出风口312连通,导流槽38的另一端安装腔31连通,从而经过冷凝器42加热的热干空气能够经导流槽38流向第二出风口312,进而能够在稳定冷凝器42安装的同时,增加冷凝器42的出风量,进而增加冷凝器42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33的靠近冷凝器42的一端超过蒸发器43侧壁,第二限位板34的靠近蒸发器43的一端超过冷凝器42的侧壁,且第一限位板33的靠近冷凝器42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板34的靠近蒸发器43的一端相连接。从而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之间能够间隔相对布置,以避免了冷凝器42和蒸发器43的接触,同时提高了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之间空气的流通效率。同时,第一限位板33的远离冷凝器42的一端抵住安装腔31的靠近第二进风口311的侧壁,第二限位板34的远离蒸发器43的一端抵住第三限位筋37,从而能够防止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沿垂直第二进风口311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能够限位在安装腔31内,增强了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的安装稳定性。
请参阅图6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盒3内部还形成有顶部风道39,顶部风道39设于安装腔31的横向的一侧,顶部风道39和安装腔31相连通,且顶部风道39设于第二进风口311的一侧,并且顶部风端的一端与第二进风口311连通。顶部风道39的远离第二进风口311的一端用于与第一出风口22相连通,从而烘干空气能够由衣物护理腔20经过进入顶部风道39,通过顶部风道39后流向安装腔31内,再经过安装腔31后从第二出风口312流出。
图10是底座301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盖体302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盒3包括底座301和盖体302。底座301设于筒体2的顶部上方,盖体302用于盖设在底座301的顶部,进而封闭安装腔31和顶部风道39的顶部开口。具体地,安装腔31和顶部风道39分别由底座301的顶面向下凹设延伸形成。在盖体302盖设于底座301的顶面上时,盖体302能够同时封闭安装腔31和顶部风道39的顶部开口。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包括左侧板11、右侧板12和背板13以及设于左侧板11、右侧板12和背板13顶端的顶板10。顶板10盖设左侧板11、右侧板12和背板13,以形成箱体1内的安装空间。在左侧板11、右侧板12和背板13的顶端均设有加强筋14,加强筋14由左侧板11、右侧板12和背板13的顶端向内部水平延伸。底座301的边沿设有安装孔3013,通过安装孔3013使得底座301能够安装于加强筋14的上方,从而使得底座301设于筒体2的上方,且与筒体2间隔布置。
请参阅图6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01上还设有密封筋3011,所述密封筋3011呈环状,环绕布置于安装腔31和顶部风道39的周侧。盖体302的周侧设有与所述密封筋3011相对应的密封槽3021,密封槽3021也呈环状。当盖体302盖设在底座301上时,密封筋3011能够嵌合于与密封槽3021内,进而密封安装腔31和顶部风道39。从而使得烘干空气经顶部风道39从第二进风口311进入安装腔31后只能由第二出风口312流出,增加了安装腔31和顶部风道39的密封性,从而保证了安装腔31内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体302的周侧还设有第一固定孔3012,在底座301的相对应的位置上也设有与第一固定孔3012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3022,当盖体302盖设在底座301上时,第一固定孔3012和第二固定孔3022相对应,通过第一固定孔3012和第二固定孔3022能够使得盖体302与底座301相固定,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安装腔31和顶部风道39的密封性,保证了安装腔31内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盖体302和底座301也可以通过螺栓孔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
图13是图10中过滤组件7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6至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过滤组件7,过滤组件7设于安装盒3内,并设于第二进风口311和顶部风道39之间。过滤组件7与第二进风口311相对布置,且顶部风道39靠近第二进风口311的一端以及安装腔31分别设置于过滤组件7的相对两侧,即过滤组件7的过滤进口与顶部风道39靠近第二进风口311的一端连通,过滤组件7的过滤出口与第二进风口311连通,从而烘干空气需要经过过滤组件7才能进入安装腔31内,因此,过滤组件7能够过滤进入安装腔31的烘干空气,以能够阻挡烘干空气中的杂物,从而提高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组件7沿第二进风口311的长度方向可抽拉地安装于安装腔31与所述顶部风道39之间,以方便清洗过滤组件7上积累的杂物,从而提高过滤组件7的过滤效果,进而提高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11至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组件7主要包括了过滤盒71和过滤网72。过滤盒71的横向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开口711和第二开口712,第一开口711和第二开口712经过滤盒71内部相互贯通。其中,第一开口711与第二进风口311正对连通,第二开口712与顶部风道39的第一端正对连通。过滤网72布置在第一开口711或第二开口712处,并封装第一开口711或第二开口712。因此,顶部风道39内的空气均能够全部进入过滤盒71内部,经过滤网72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后,再通过第二进风口311进入安装腔31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过滤网72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开口711和第二开口712出均设置有过滤网72。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过滤网72也可以并排地布置在过滤盒71内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将安装盒3设于筒体2的顶部上方,利用安装盒3包括的底座301与盖体302限定出安装腔31和顶部风道39,将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设于安装盒3内,从而通过盖体302的盖合密封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使得烘干空气只能由第二进风口311流向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经过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多烘干空气的冷凝加热后只能由第二出风口312流出,增强了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所在的安装腔31的密封性,保证了蒸发器43和冷凝器42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形成所述衣物处理装置外部的外壳;
筒体,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筒体内部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安装盒,设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区域,并位于所述筒体的顶部上方;所述安装盒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横向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安装腔的横向的一侧设有顶部风道,所述顶部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正对连通,所述顶部风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
蒸发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布置;
冷凝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布置,且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侧;
其中,所述安装盒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配合限定出所述安装腔和所述顶部风道,通过所述盖体盖合所述底座以密封所述安装腔和所述顶部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周侧设有密封筋,所述盖体的周侧设有与所述密封筋相对应的密封槽;
所述密封筋和所述密封槽均呈环状,并环绕布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周侧;
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密封筋能够嵌合于所述密封槽内,进而密封所述安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筋和所述密封槽环绕布置在所述顶部风道的周侧;
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密封筋能够嵌合于所述密封槽内,进而密封所述顶部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周侧和所述盖体的周侧设有互相对应的固定孔,通过所述固定孔以使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相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面上设有冷凝槽,所述冷凝槽位于所述蒸发器的正下方;
所述冷凝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用于将所述冷凝槽内的水排出所述底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设于所述冷凝槽的一端,所述排出口位于所述冷凝槽的最低处,且所述冷凝槽的靠近所述排出口处形成有斜坡面,所述斜坡面用于将所述冷凝槽内的水导入所述排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面上凸设有隔离筋,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隔离筋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间隔区域的底部;
所述冷凝槽形成于所述隔离筋的远离所述冷凝器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两端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底端与所述冷凝槽的槽底面间隔布置;
所述冷凝器的两端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沿横向延伸;
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超过所述蒸发器侧壁,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端超过所述冷凝器的侧壁,且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靠近所述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端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侧壁上横向延伸有两个第一限位筋,两所述第一限位筋设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两端,且两所述第一限位板限位于两所述第一限位筋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侧壁上横向延伸有两个第二限位筋,两所述第二限位筋设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两端,且两所述第二限位板限位于两所述第二限位筋之间。
CN202320331118.7U 2023-02-27 2023-02-27 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219670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1118.7U CN219670886U (zh) 2023-02-27 2023-02-27 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31118.7U CN219670886U (zh) 2023-02-27 2023-02-27 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0886U true CN219670886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1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31118.7U Active CN219670886U (zh) 2023-02-27 2023-02-27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08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1018B2 (en) Dryer, and drain structure of the same
CN109338685B (zh) 衣物烘干机
US10273627B2 (en) Clothes treating apparatus
CN106337269B (zh) 烘干系统及衣物干燥装置
US20120049705A1 (en) Laundry Treating Machine with Bottom-Side Air Passage
CN215714117U (zh) 干衣机
CN215628879U (zh) 干衣机
CN215518026U (zh) 一种滚筒洗衣机
EP3252220A1 (en) Heat pump module for laundry treatment device and laundry treatment device
CN219670886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1809339B (zh) 一种壁挂式洗衣机
EP0816548B1 (en) Accessory equipment for converting the drying circuit of a washing machine of domestic type with open drying circuit into a closed circuit with condensation of the water vapour by air
CN116289123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1748985A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219385706U (zh) 衣物处理装置
WO2022036841A1 (zh) 用于干衣机的风道壳和干衣机
CN101092784B (zh) 洗涤干燥机
KR101225962B1 (ko) 세탁 건조기의 증기 역류 방지 제어 방법
CN219547351U (zh) 衣物处理装置
KR100697021B1 (ko) 건조 겸용 세탁기
CN219470492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09958110U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6219709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6219708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3930951A (zh) 洗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