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1256A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1256A
CN116171256A CN202180059841.8A CN202180059841A CN116171256A CN 116171256 A CN116171256 A CN 116171256A CN 202180059841 A CN202180059841 A CN 202180059841A CN 116171256 A CN116171256 A CN 116171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opening
door
car
elevator
sens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98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重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e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71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1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4Control systems o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在通过使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遮挡物而以非接触方式进行轿厢门的开门操作的情况下,乘客能够容易掌握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检测状态。电梯(10)构成为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操作设置于乘用轿厢(22)的轿厢门(22A、22B)的开门操作,该电梯(10)具有:开门传感器部(35),为了以非接触方式进行轿厢门(22A、22B)的开门操作而检测遮光;扬声器(SP),为了通知轿厢门(22A、22B)的开闭状态而产生声音;以及控制装置(46),基于开门传感器部35的遮光检测来执行使轿厢门(22A、22B)开门的开门模式,并且在开门模式时使扬声器(SP)产生断续音。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特别涉及轿厢门的开门操作。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轿厢内、乘梯处设置有轿厢操作盘或乘梯处操作盘。在各操作盘设置有例如显示有目的地楼层的数字等的目的地楼层按键、用于进行轿厢门的开闭操作的开门按键、关门按键。作为一例,乘客通过操作目的地楼层按键,来登记在升降通道中移动的乘用轿厢的目的地楼层。该目的地楼层按键广泛采用按键、触摸面板这样的接触式按键。
另外,近年来,在设置于公共设施等的电梯中,出于对卫生方面的顾虑,也导入了通过将手遮挡于配置于操作盘的光电(非接触式)传感器等,能够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轿厢的目的地楼层登记的操作的非接触式的轿厢操作盘。在这样以非接触方式进行目的地楼层登记的操作的情况下,由于乘客的手与操作部不接触,存在乘客难以掌握操作是否被受理了等这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梯,该电梯构成为在配置于操作盘的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目的地楼层的登记操作时,通过配置于该传感器的周围的分隔线和表示目的地楼层的楼层数的数字部分点亮,使乘客能够掌握已经受理了登记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426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梯那样,假设在使用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轿厢门的开门操作的情况下,需要乘客将手遮挡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等来使该传感器持续检测遮光。此时,即使使设置于非接触式传感器周边的发光部点亮,将手等的遮挡物遮挡于该传感器也容易妨碍乘客的视野。因此,存在乘客难以视觉确认配置于非接触式传感器周边的发光部的情况,存在乘客无法充分地掌握该传感器的检测状态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在通过使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遮挡物而以非接触方式进行轿厢门的开门操作的情况下,乘客能够容易地掌握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检测状态。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梯构成为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操作设置于乘用轿厢的轿厢门的开门操作,该电梯具有:非接触式传感器,为了以非接触方式进行轿厢门的开门操作而检测遮光;发声部,为了通知轿厢门的开闭状态而产生声音;以及控制部,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的遮光检测来执行使轿厢门开门的开门模式,并且在开门模式时使发声部产生规定的声音。
在本发明的电梯中,在开门模式的执行中从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遮光的检测状态向检测不到遮光的非检测状态变化的第一非检测时刻,控制部可以使规定的声音停止,并且在从第一非检测时刻起经过第一规定时间后结束开门模式。
在本发明的电梯中,在从在开门模式的执行中从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遮光的检测状态向检测不到遮光的非检测状态变化的第一非检测时刻起经过第一规定时间后,控制部可以执行使轿厢门关门的关门模式,在经过第一规定时间之前非接触式传感器再次检测到遮光的情况下,可以从在再次检测后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不到遮光的第二非检测时刻起经过第二规定时间后执行关门模式。
在本发明的电梯中,也可以包括通过发光来通知控制部正在执行开门模式的发光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基于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的遮光检测使轿厢门开门并且产生规定的声音。由此,即使在乘客将手等遮挡物遮挡于非接触式传感器等的状态下,乘客也能够容易掌握该传感器正在检测遮挡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设置于图1所包含的轿厢内的轿厢操作盘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与图2所包含的轿厢操作盘整体的结构一起放大表示该操作盘的局部结构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包含的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与检测区域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经由图3所示的轿厢操作盘的轿厢门的开闭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1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图中所示的“Z”表示与驱动绳轮18的轴向平行的水平方向Z,“X”表示与水平方向Z正交的水平方向X,“Y”表示与水平方向X、以及水平方向Z分别正交的上下方向Y。
如图1所示,电梯10是在升降通道12的最上部具有机械室14的拽引式电梯,例如设置于医院、护理设施等公共建筑物。在设置于机械室14的卷扬机16的驱动绳轮18上挂有主绳20,在该主绳20的一端部连结有乘用轿厢22,在另一端部连结有配重24。
来自卷扬机16的马达(未图示)的旋转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向驱动绳轮18传递,当驱动绳轮18被旋转驱动时,主绳20随之移动,悬挂在主绳20的乘用轿厢22被导轨(未图示)引导而在升降通道12沿上下方向Y移动。
在设置有电梯10的建筑物中,在每个不同的楼层均设置有乘梯处26A、26B、26C(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适当地表述为“乘梯处26”),在电梯10的运行中,乘用轿厢22反复进行从当前正在停靠的楼层的乘梯处(在图1中为乘梯处26C)到下一个目的地楼层的乘梯处(例如,乘梯处26A)为止的升降移动。
图2是表示乘用轿厢22内的轿厢门22A、22B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位于设置于乘用轿厢22的正面侧的乘降口22G正上方的垂壁22-1设置有引导用照明(发光部)LM。另外,在与乘降口22G相邻的侧壁22-2上设置有轿厢操作盘23。轿厢操作盘23是利用电梯10的乘客用于进行目的地楼层的输入操作、轿厢门22A、22B的开闭操作的操作盘。另外,引导用照明LM由在内部设置有灯(未图示)的具有透光性的细长的面板构成,例如具有通过在轿厢门22A、22B的开闭动作时点亮而向乘客通知轿厢门22A、22B处于动作中的作用。
图3是表示轿厢操作盘23的结构的主视图。如图3所示,在轿厢操作盘23中,具有用于决定乘用轿厢22的目的地楼层的输入操作、进行轿厢门22A、22B的开闭操作的作用的操作部30设置于中央部。操作部30的按键31A、31B、31C,…(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表述为按键“31”)沿上下方向Y等间隔地配置。而且,在按键31A的正下方,用于进行轿厢门22A、22B的开门操作的开门按键32、以及用于进行该门22A、22B的关门操作的关门按键33分别沿上下方向Y配置。由于关门按键33的结构与开门按键32大致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开门按键32的结构进行说明,适当省略对关门按键33的说明。
在各按键31与开门按键32的右侧相邻地分别设置有检测遮光的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A、34B、34C、…(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表述为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以及与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同样地检测遮光的开门传感器部(非接触式传感器)35。各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具有以非接触方式进行与左侧相邻的各按键31相同的目的地楼层操作的功能。同样地,开门传感器部35具有以非接触方式进行与开门按键32相同的开门操作的功能。
在此,各按键31以及开门按键32具有通知已经受理了各操作的功能。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各按键31A、31B、31C、…在正面侧设置有表示目的地楼层的数字的形式的透光部(发光部)L-1、L-2、L-3、…(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表述为“透光部L”)。而且,构成为通过设置于按键31内部的未图示的灯点亮,从而使透光部L发光。另一方面,开门按键32也具有与按键31同样的结构,在正面侧设置有呈箭头形的透光部(透光部)32L。各透光部32L构成为能够发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开门按键32不同,在关门按键33未设置有与该按键33对应的传感器部,但也可以设置与该按键33对应的传感器部。
并且,通过按压按键31或者通过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检测手等遮挡物,从而进行目的地楼层的(呼叫)登记并且点亮透光部L。由此,在经由各按键31进行输入操作时,利用者能够目视确认各输入操作的受理状况。另外,同样地,通过按压开门按键32或者当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到手等遮挡物的遮光时,使透光部32L点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了按键31、开门按键32等,但也可以使用例如触摸传感器等。
上述的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以及开门传感器部35具备几乎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说明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的结构,适当省略对开门传感器部35的说明。
在各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设置有以两端向相同方向弯曲的方式形成的大致矩形状的孔,如图3所示,各矩形孔分别被具有透光性的保护板37A、37B、37C、…(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表述为“保护板37”)覆盖。在各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的各矩形孔容纳有投光器和受光器为一体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从投光器照射光,基于受光器受光的来自物体的反射光的受光量的变化,来检测物体的有无。
在此,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与检测区域P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在图4中,用阴影表示检测区域P,并且适当省略表示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以及检测区域P以外的结构。如图4所示,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构成为能够调整受光器侧的受光量(传感器的灵敏度),检测预先设定的检测区域P中的物体(遮挡物)的遮光。而且,如图4所示,该检测区域P被设定为,在0mm≤X1<X2时,成为包含从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34在水平方向X上离开距离X1的位置到该方向X上离开X2的位置为止的空间区域。
如图3所示,轿厢操作盘23还具有显示部44。显示部44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构成,例如显示乘用轿厢22的移动(升降)方向、乘用轿厢22的通过楼层、向其他乘客通知的信息。显示部44设置在比操作部30靠更上方的便于乘客容易看到的位置。如图3的虚线所示,在轿厢操作盘23中内置有输出声音的扬声器(发声部)SP。该扬声器SP具有产生用于向乘客通知轿厢门22A、22B的开门动作、关门动作等的声音的作用。
由上述结构构成的轿厢操作盘23与设置于机械室14(参照图1)的控制装置46(参照图1)电连接。控制装置46是基于与经由轿厢操作盘23等进行的输入操作等对应地进行的目的地楼层登记来进行乘用轿厢22的运行控制的计算机,其具有CPU、存储器等。在存储器中例如存储有用于分别控制卷扬机16的驱动控制、轿厢门22A、22B的开闭控制、各按键31的透光部L、开门按键32的透光部32L、引导用照明LM的点亮控制、扬声器SP等的各种控制程序。CPU从存储器读出并执行这些程序,从而实现基于控制装置46的电梯10的顺畅的运行。
然后,在电梯10中,轿厢门22A、22B的开闭控制也通过控制装置46进行。在控制装置46的存储器中存储有与乘用轿厢22的目的地楼层登记相关的控制程序。CPU从存储器读出该控制程序,控制装置46执行开门模式、关门模式。在此,开门模式是用于使轿厢门22A、22B向开门方向移动并且使该门22A、22B保持在开门状态的模式。另外,关门模式是用于使轿厢门22A、22B向关门方向换言之成为完全关闭状态的方向移动的模式。
在此,使用图5对使用了控制装置46中的开门传感器部35的轿厢门22A、22B的开闭控制的流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基于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到遮光时的基于控制装置46的轿厢门22A、22B的开闭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在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到遮光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6判断是否是能够开门的状态(步骤S1、S2)。能够开门的状态包括乘用轿厢22停靠在乘梯处26且不需要强制性地维持关门状态的状态。由此,即使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到遮光,在乘用轿厢22不是能够开门的状态的情况下通知音不鸣响,另外,开门按键32的透光部32L、引导用照明LM也不闪烁。因此,不会对乘用轿厢22内的乘客进行不必要的引导。
在步骤S2中,控制装置46在判断为是能够开门的状态时,除了关门模式的执行中以外,在经过规定的待机时间后执行开门模式(步骤S3、S4、S5)。另一方面,控制装置46在关门模式的执行中的情况下,不等待经过规定的待机时间而执行开门模式(步骤S3、S5)。
在步骤S5中,控制装置46在执行开门模式时经由扬声器SP产生规定的通知音,并且使开门按键32的透光部32L(参照图3)以及垂壁22-1的引导用照明LM(参照图2)闪烁。规定的通知音例如是“哔·哔·哔···”这样的断续音。由此,即使在乘客将手遮挡于开门传感器部35的状态下难以目视确认开门按键32的透光部32L的状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掌握开门传感器部35的检测状况。
代替上述断续音,也可以经由扬声器SP播放连续音、或引导轿厢门22A、22B(参照图2)为开门动作中的声音引导。如上所述,通过在开门模式执行中产生规定的通知音,例如,在由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到乘客的行李等而执行开门模式的情况下,使乘客能够迅速地注意到开门传感器部35正在检测行李。而且,还具有如有优点:通过乘客使行李从开门传感器部35的检测区域退避,从而使开门模式迅速结束,由此能够使电梯10的运行顺畅。
接着,如图5所示,当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不到遮光时(步骤S6),控制装置46在从检测不到遮光的时刻(第一非检测时刻)起经过第一规定时间(例如3秒)后执行关门模式(步骤S7、S15)。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由于乘客不小心使遮挡于开门传感器部35的检测区域的手移动至该区域外等而使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不到遮光,也仅在经过第一规定时间后开始关门模式。
在此,在上述的步骤S6中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不到遮光时,换言之,在检测不到遮光的时刻,优选控制装置46使在步骤S5中产生的通知音或引导用照明LM的闪烁停止。由此,能够使乘客马上注意到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不到遮光。
另外,控制装置46在步骤S7中经过第一规定时间后结束在上述的步骤S5中执行的开门模式,换言之,执行到转移至步骤S15的关门模式为止。由此,能够将轿厢门22A、22B保持为开门状态直到经过第一规定时间为止。
根据上述结构,既能够将轿厢门22A、22B保持为开门状态,又能够在乘客希望延长开门状态的情况下,容易采取再次将手遮挡于开门传感器部35的检测区域等对策,从而能够抑制违反乘客的意图地执行关门模式这样的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经过第一规定时间前开门传感器部35再次检测到遮光的情况下(步骤S8),控制装置46在经过规定的待机时间(例如0.3秒)之后(步骤S9),执行开门模式(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控制装置46在执行开门模式时,与步骤S5的情况同样地经由扬声器SP产生通知音,并且使引导用照明LM以及开门按键32的透光部32L闪烁。由此,与步骤S5的情况同样地,乘客能够容易地掌握开门传感器部35的遮光检测状态。
而且,如图5所示,当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不到遮光时(步骤S11),控制装置46计测从该检测停止的时刻(第二非检测时刻)开始的时间,在计测的时间(以下,表述为“计测时间”)经过了第二规定时间(例如3秒)之后(步骤S12),执行关门模式(步骤S15)。
在此,控制装置46使在步骤S10中经由扬声器SP产生的通知音、引导用照明LM以及开门按键32的透光部32L的闪烁在步骤S11中开门传感器部35的遮光检测停止时结束。因此,乘客能够容易地掌握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不到遮光。另一方面,控制装置46在步骤S12中经过第二规定时间而转移至步骤S15为止的期间,继续执行在步骤S10中正在执行的开门模式。由此,能够在经过第二规定时间为止将轿厢门22A、22B保持为开门状态。其结果,在想要延长开门状态的情况下,在执行关门模式之前,容易采取乘客将手遮挡于开门传感器部35的检测区域的对策。
如图5所示,在经过上述第二规定时间之前开门传感器部35再次检测到遮光时(步骤S13),控制装置46将在步骤S12中计测的上述计测时间重置,即将计测时间设定为0秒(步骤S14)。由此,即使在步骤S13中再次检测到遮光后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不到遮光的情况下,之后,也能够在步骤S12中等待经过第二规定时间(例如3秒)来执行关门模式。
接着,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46返回步骤S10,再次执行开门模式,发出通知音,并使引导用照明LM以及开门按键32的透光部32L闪烁。
然后,控制装置46在从检测不到开门传感器部35的遮光的时刻起经过第二规定时间(例如3秒)而该传感器部35未再次检测到遮光时(步骤S11、S12),执行关门模式(步骤S15),结束一系列的轿厢门22A、22B的开闭控制处理。
如上所示,在开门模式中从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到遮光的检测状态向检测不到遮光的非检测状态变化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6在从上述检测状态向非检测状态变化的第一非检测时刻起经过第一规定时间后执行关门模式。另外,在经过第一规定时间之前开门传感器部35再次检测到遮光的情况下,在再次检测后,从开门传感器部35再次检测不到遮光的第二非检测时刻起经过第二规定时间后执行关门模式。
由此,即使在乘客将手等遮挡于开门传感器部35时使手移动到该传感器部35的检测区域外的情况等,如果不经过规定时间后,则不执行关门模式。而且,在经过规定时间前再次使手遮挡等而再次检测到遮光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从再次检测不到遮光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则不执行关门模式。
因此,在乘客无意识地将遮挡于开门传感器部35的手移动至检测区域外的情况等下,在成为该传感器部45检测不到遮光的非检测的时刻不开始关门模式,另外,即使在成为上述非检测的情况下,只要再次将手遮挡于开门传感器部35等,就能够维持开门状态。因此,还具有如下优点:在将轿厢门22A、22B保持为开门状态的期间,不需要持续地将手遮挡于开门传感器部35,通过时不时地将手遮挡于开门传感器部35就能够保持开门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梯10,基于开门传感器部35的遮光检测使轿厢门22A、22B开门,并且产生规定的(断续)音。由此,即使在乘客将手遮挡于开门传感器部35等的状态下,乘客也能够容易掌握该传感器部35的检测状况。另外,在乘客无意识地使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到遮光的情况等下,也能够使乘客第一时间注意到该传感器部35正在进行反应(遮光检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步骤S7、S12中,控制装置46在分别等待第一规定时间、第二规定时间的经过的期间,也可以使扬声器SP发出与在步骤S5、S10中产生的声音的模式不同的模式的声音。由此,具有如下优点:乘客容易掌握开门传感器部35检测不到遮光,不久轿厢门22A、22B将要开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5、S10中,控制装置46在开门模式的执行中经由扬声器SP产生断续音并且使引导用照明LM和开门按键32的透光部32L双方闪烁,但是,也可以在产生上述断续音的同时仅使引导用照明LM和开门按键32的透光部32L中的任一方闪烁。另外,控制装置46也可以以经由扬声器SP仅产生断续音,不使引导用照明LM以及透光部32L闪烁的方式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规定时间以及第二规定时间均为3秒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根据电梯10的使用状况等可以设定为比3秒长,也可以设定为比3秒短。另外,也可以将两个规定时间设定为各自不同的长度。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本发明能够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进行追加了各种的改良、修正、或变形的方式进行实施。另外,在产生相同的作用或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将任一个发明特定事项置换为其他技术的方式来实施。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电梯
23轿厢操作盘
26、26A、26B、26C乘梯处
30操作部
31、31A、31B、31C按键
32开门按键
32L透光部(发光部)
33关门按键
33、33A、33B、33C透光部
34、34A、34B、34C目的地楼层传感器部
35开门传感器部(非接触式传感器)
36透光部
46控制装置(控制部)
LM引导用照明(发光部)
SP扬声器(发声部)
S1~S15步骤
X、Z水平方向
Y上下方向

Claims (3)

1.一种电梯,其中,
具有:
非接触式传感器,具有以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轿厢门的开门操作的功能;
通知部,用于通知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正在检测所述开门操作;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所述开门操作的检测,来执行使所述轿厢门开门的开门模式,并且对所述通知部中的通知状态进行控制,
在所述开门模式的执行中从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开门操作的检测状态向检测不到所述开门操作的非检测状态变化的时刻,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通知部的通知状态从提示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开门操作的状态变化至提示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不到所述开门操作的状态,并且在从所述时刻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结束所述开门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中,
所述通知部包括构成为能够产生规定的声音的发声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其中,
所述通知部包括构成为能够发光的发光部。
CN202180059841.8A 2020-08-12 2021-07-19 电梯 Pending CN1161712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6483A JP6856161B1 (ja) 2020-08-12 2020-08-12 エレベータ
JP2020-136483 2020-08-12
PCT/JP2021/027037 WO2022034776A1 (ja) 2020-08-12 2021-07-19 エレベ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1256A true CN116171256A (zh) 2023-05-26

Family

ID=75267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9841.8A Pending CN116171256A (zh) 2020-08-12 2021-07-19 电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56161B1 (zh)
CN (1) CN116171256A (zh)
WO (1) WO20220347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4190B1 (ja) 2021-06-30 2022-03-30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FR3125158A1 (fr) * 2021-07-07 2023-01-13 F.D.I. Matelec Dispositif de commande pour commander l’ouverture d’une porte et procédé correspondant
JP7004109B1 (ja) 2021-07-15 2022-01-21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JP7187628B1 (ja) 2021-08-05 2022-12-1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860095B (zh) * 2021-09-23 2023-02-0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触发电梯的方法及装置
JP7310974B1 (ja) 2022-05-20 2023-07-19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5465A (ja) * 2002-03-13 2003-11-25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操作釦
JP2005263378A (ja) * 2004-03-17 2005-09-2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登録ボタン
JP2011116477A (ja) * 2009-12-01 2011-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6003100A (ja) * 2014-06-17 2016-0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2016056010A (ja) * 2014-09-11 2016-04-2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報知装置
JP7123334B2 (ja) * 2018-03-30 2022-08-23 コイズミ照明株式会社 入力支援ユニット及び入力支援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34776A1 (ja) 2022-02-17
JP2022032586A (ja) 2022-02-25
JP6856161B1 (ja) 2021-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34776A1 (ja) エレベータ
JP6923098B1 (ja) エレベータ
JP7078072B2 (ja) エレベータ
JP7044190B1 (ja) エレベータ
JP7036177B1 (ja) エレベータ
WO2022034777A1 (ja) エレベータ
JP7036187B1 (ja) エレベータ
JP7056784B1 (ja) エレベータ
JP7258930B2 (ja) エレベータ
JP2022060278A (ja) エレベータ
JP7176577B2 (ja) エレベータ
JP7124904B2 (ja) エレベータ
JP7004109B1 (ja) エレベータ
JP7307136B2 (ja) エレベータ
JP7484993B2 (ja) エレベータ
JP719704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操作受付方法、エレベ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197048B2 (ja) エレベータ
JP7476946B1 (ja) エレベータ
JP7310974B1 (ja) エレベータ
JP2022090071A (ja) エレベータ
JP2022172747A (ja) エレベ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