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0097A - 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0097A
CN116170097A CN202111416129.7A CN202111416129A CN116170097A CN 116170097 A CN116170097 A CN 116170097A CN 202111416129 A CN202111416129 A CN 202111416129A CN 116170097 A CN116170097 A CN 116170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ensing
target
network nod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612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健之
姜大洁
姚健
吴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61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7009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2933 priority patent/WO202309364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170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0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2Scatter propagation systems, e.g. ionospheric, tropospheric or meteor scat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感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其中,所述感知信号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Description

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传感和通信系统通常是单独设计的,并占用不同的频段。由于毫米波和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技术的广泛部署,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信号往往在时域和角度域都具有高分辨率,这使得利用通信信号实现高精度传感成为可能。因此,最好是联合设计传感和通信系统,使它们能够共享同一频段和硬件,以提高频率效率并降低硬件成本。这促使了对通信和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的研究。
但是,在ISAC场景中,由于采用传统的无线电体系结构的感知设备包括耗电的射频链路,其包含振荡器、混频器和数字-模拟转换器等,这导致了感知设备的尺寸较大,且电池使用寿命较短,限制了ISAC中的感知设备的布局,进而使得ISAC系统的感知性能受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能够在ISAC系统中采用第一设备来反向散射感知信号,以提升ISAC系统的感知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感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其中,所述感知信号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感知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反向散射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其中,所述感知信号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感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目标网络节点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感知装置,应用于目标网络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
测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感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获取感知需求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向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目标测量量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通过对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测量量,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感知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感知需求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目标测量量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通过对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测量量,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感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目标网络节点;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用于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目标感知信号,或者,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目标感知信号;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所述感知信号;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用于对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得到目标测量量。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在目标网络节点为终端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在目标网络节点为网络侧设备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
和/或,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获取感知需求信息,并向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目标测量量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通过对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测量量,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感知系统,包括:终端及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可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五方面所述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第第三方面和第五方面所述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五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其中,所述感知信号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这样,利用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功能,将无线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目标感知信号的至少部分反向散射至目标网络节点,可以通过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功能为无线感知提供额外的感知路径。此外,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第一设备可以不具有耗电的射频链路,因而具有尺寸小、耗电量小等特征,相较于发送和接收无线感知信号的目标网络节点,其更加便于布局在ISAC系统中,以提升ISAC系统的感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无线感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无线感知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无线感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无线感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感知方法中的信息交互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感知方法中的信息交互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无线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无线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无线感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12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功能或无线接入网单元。接入网设备12可以包括基站、WLAN接入点或WiFi节点等,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核心网设备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如下至少一项:核心网节点、核心网功能、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接入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边缘应用服务发现功能(Edge ApplicationServer Discovery Function,EASD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统一数据仓储(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Server,HSS)、集中式网络配置(Centralized network configuration,CNC)、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本地NEF(Local NEF,或L-NEF)、绑定支持功能(Binding Support Function,BS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核心网设备的具体类型。
第一方面,近几十年来,无线通信和雷达传感(Communication&Sensing,C&S)一直在并行发展,但交集有限。它们在信号处理算法、设备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系统架构方面都有很多共性。近年来,这两个系统在共存、合作和联合设计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早期人们对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共存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侧重是开发有效的干扰管理技术,使两个单独部署的系统能够在相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平稳运行。虽然雷达和通信系统可能在同一位置,甚至物理上集成,但它们在时间/频率域传输的是不同的两种信号。它们通过合作共享相同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同时工作时对彼此之间的干扰。相应的措施包括波束赋形、合作频谱共享、主次频谱共享、动态共存等。然而有效的干扰消除通常对节点的移动性和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频谱效率的提高实际比较有限。由于共存系统中的干扰是由发射两个独立的信号引起的,因此很自然地会问,我们是否可以同时使用一个发射信号同时进行通信和雷达传感。雷达系统通常使用特别设计的波形,如短脉冲和啁啾,能够实现高功率辐射和简化接收机处理。然而这些波形对雷达探测来说不是必需的,无源雷达或无源传感以不同的无线电信号作为感知信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进一步促进了非专用无线电信号用于雷达传感的潜力。有了这些技术,传统雷达正朝着更通用的无线感知方向发展。这里的无线感知可以广泛地指从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中检索信息,而不是在发射机上调制到信号的通信数据。对于感知目标位置相关的无线感知,可以通过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对目标信号反射时延、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离开角(Angle of Departure,AOD)、多普勒等动力学参数进行估计;对于感知目标物理特征,可以通过测量设备、对象、活物的固有模式信号来实现。两种感知方式可以分别称为感知参数估计以及模式识别。在这个意义上,无线感知是指使用无线电信号的更通用的传感技术和应用。
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有潜力将无线感知集成到大规模移动网络中,在这里称为感知移动网络(Perceptive Mobile Networks,PMNs)。PMN可以从目前的5G移动网络演变而来,有望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无线传感网络,同时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它可以建立在现有移动网络基础设施之上,而不需要对网络结构和设备进行重大改变。它将释放移动网络的最大能力,并避免花费高昂基础设施成本去额外单独建设新的广域无线传感网络。随着覆盖范围的扩大,综合通信和传感能力有望实现许多新的应用。感知移动网络能够同时提供通信和无线感知服务,并且由于其较大的宽带覆盖范围和强大的基础设施,有可能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无线传感解决方案。其联合协调的通信和传感能力将提高我们社会的生产力,并有助于催生出大量现有传感器网络无法有效实现的新应用。利用移动信号进行被动传感的一些早期工作已经证明了它的潜力。例如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的无线电信号的交通监控、天气预报和降雨遥感。感知移动网络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通信、能源、精准农业和安全领域的通信和传感,而现有的解决方案要么不可行,要么效率低下。它还可以为现有的传感器网络提供互补的传感能力,具有独特的昼夜操作功能,能够穿透雾、树叶甚至固体物体。一些常见的感知业务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375807900000071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ISAC系统中,需要布局大量的无线感知信号发送端和无线感知信号接收端,以使无线感知信号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无线感知信号发送端发送的感知信号来确定感知测量量以及感知结果,而无线感知信号发送端和无线感知信号接收端包括耗电的射频链路,其包含振荡器、混频器和数字-模拟转换器等,这导致了感知设备的尺寸较大,且电池使用寿命较短,限制了ISAC中的感知设备的布局,进而使得ISAC系统的感知性能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无线感知方法中,可以通过能耗少、尺寸小的第一设备来反向散射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至少部分信号,以提供新的感知路径甚至提供新的感知辅助信息,以提升ISAC系统的感知性能。
第二方面,在相关技术中,低功耗、低复杂度的反向散射通信(BackscatterCommunications,BSC)技术是一种简单地依靠被动反射和调制入射射频(RadioFrequency,RF)波的技术,近年来在消费电子、5G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支持的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推动下,物联网的快速增长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开放挑战之一是,由于大量物联网设备由容量有限的电池供电,网络生命周期有限。而BSC技术在应对这一挑战方面已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技术。
具体的,传统无线电体系结构存在耗电的射频链路,其包含振荡器、混频器和数字-模拟转换器,这导致了设备尺寸较大,同时大大限制了物联网设备的电池寿命。相比之下,对于一个反向散射节点来说,其没有有源射频组件,因此硬件以具有极低的功耗(例如10μW),便于在各种灵活的场合进行大规模部署,甚至在体内植入。
在过去的20年里,点对点BSC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的应用中,无源RFID标签可以向近场(通常是几厘米~一米)询问的阅读器报告ID。在早期阶段,物联网主要由用于物流和库存管理的RFID设备组成。然而,未来6G物联网预计将连接数百亿设备,完成更复杂、更多功能的任务,并产生全球范围的影响。这要求物联网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和范围(数十米)远超出原始RFID,即仅支持在数米范围内突发和低速率传输(仅传输预先写入的若干字节的ID序列)。传统的RFID通信距离在m量级,而下一代BSC通信距离一般有望达到km量级;传统的RFID采用二进制调制,通信速率一般不大于640Kbps;下一代BSC可采用高阶调制,通信速率至少能达到10Mbps,甚至是2Gbps。基于现有的BSC理论,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如小蜂窝网络、全双工、多天线通信、大规模访问和无线功率传输,以及微型无线电(如按钮大小的无线电)和低功耗电子设备制造,使得上述目标得以实现。总结来说,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为BSC技术提供了许多极具前景的应用场景,使得BSC成为近年来比较火热的研究方向。
通感一体化能够催生出一系列6G新应用,除了表1所列的几种典型感知用例,基于低功耗通信设备的通感一体化也将成为6G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以及反向散射通信(BackscatterCommunications)技术的无线感知,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设备解耦(Device-free)的无线感知,在实现基本的感知功能同时,还能够获取额外的感知目标信息,从而有望进一步增强感知/通感一体化性能。由于RFID和backscatter具有低成本、低功耗、利于大规模部署的优势,基于RFID/backscatter的感知以及通感一体化有望在6G中获得广泛应用。例如,在车联网中具有感知功能的路边单元(Roadside Unit,RSU)可通过自发自收通感一体化信号,与道路行驶车辆通信,同时完成车辆定位、测速、轨迹追踪。当车辆上安装了RFID或者backscatter标签(tag),tag能够额外提供车辆ID、车辆当前状态等辅助信息。RSU通过接收tag的反射信号,在实现高精度的车辆定位、测速、轨迹追踪同时,还能够精确识别、区分道路上的不同车辆,拓展了感知能力。但是,基于RFID的无线感知中的关键技术,如基于tag的通感一体化波形设计、帧结构设计、感知方案与算法设计都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第一设备反向散射功能的无线感知方案,以使第一设备能够应用于无线感知。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无线感知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具有反向散射功能,例如:第一设备可以包括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tag和反向散射Backscatter tag等具有反向散射功能(或称之为后向散射功能)的设备,在此不作穷举,且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实施例中以第一设备为tag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且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包括一个tag或者包括多个tag组成的tag阵列,当然,除了tag之外,第一设备还可以包括其它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设备,甚至还可以包括其它传感器件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2所示,该第一种无线感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其中,所述感知信号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在实施中,第一设备可以具有天线,且该天线的信号采集范围大于等于第一设备与目标网络节点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实现利用第一设备的天线来采集来自目标网络节点的感知信号,即所述第一设备位于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覆盖范围内,且第一设备通过调节天线的匹配阻抗等过程,以实现反向散射天线采集到的无线感知信号。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第一设备具有反向散射功能,即第一设备是一种低功耗且低复杂程度,且支持反向散射通信的设备,该支持反向散射通信的设备可以通过调制和反向散射(以下实施例中可以简称为“反射”)从环境中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来发送信息,而不需要耗电的收发器、放大器等传统通信模块,可以实现极低功耗和低成本通信。可选地,支持反向散射通信的设备可选择采集周围无线信号的能量或其他能量用于其通信,从而实现甚至零功耗通信。
另外,上述目标网络节点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或发送接收点(TransmitReceive Point,TRP))或者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网络节点对目标感知信号进行自发自收,且该目标感知信号的至少部分经过tag反向散射。
例如:如图3所示,无线感知信号接收端与无线感知信号发送端为同一设备(基站或终端),此时,基站发送感知信号,部分或全部信号经过tag反向散射,所述基站接收感知信号;或者,UE发送感知信号,部分或全部信号经过tag反向散射,所述UE接收感知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设备将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反向散射至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设备解耦(device-free)来感知物体的反向散射特性要更稳定,且更不容易受到感知距离、感知(观测)方向的干扰,更容易被感知方探测到,提高了感知鲁棒性。
另外,第一设备还可以在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携带一些额外的信息,以作为确定目标感知结果的主要或者辅助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设备向无线感知信号接收端反向散射感知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馈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向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信息调制在所述感知信号上,以供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调制后的所述感知信号。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感知信号中调制指定的第一信息,所述感知信号可以理解为:用于感知测量的感知信号。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感知信号可以是目标网络节点在不同时间发送的信号,例如:第一设备先获取到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信息。经过一段时间(time gap)后,第一设备将先前确定的第一信息调制到感知信号上并反向散射该感知信号,目标网络节点接收调制后的感知信号。其中,第一设备将第一信息调制到感知信号上,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通过调节匹配阻抗等过程,对所述第一设备所处环境中的感知信号的幅度,或者相位,或者频率等产生影响,以实现调制该感知信号,并使该感知信号承载所述第一信息。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所述感知信号可以位于同一段信号的不同信息域,例如:某一信号的头部区域可以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信号的其他区域可以看做是用于感知测量的感知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可以解调接收到的信号,以从中获取第一指示信息,并按照该第一指示信息的指示来准备需要调制到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的第一信息,此时,第一设备可以提供额外的第一信息,例如: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第一设备附属的目标感知对象的信息等,这样,可以利用第一信息为无线感知过程提供辅助,甚至可以直接将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作为感知结果,提升了无线感知过程的感知性能。
可选地,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感知信号可以是未经调制的连续波(Continuous Wave,CW)信号,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信息调制在所述感知信号上,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信息调制到所述CW信号上。
在实施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在反向散射的CW信号中调制哪些第一信息,例如: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上述第一设备采集到的第二测量量,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预先存储在tag的相关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可以在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调制第一信息,以为感知过程提供除了感知测量量以外的其他信息,从而有利于提升感知系统的感知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的目标感知信号还可以是其他信号类型,且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所述目标感知信号的方式,以及在反向散射的所述目标感知信号内携带第一信息的方式可以适应性调整,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也可以不获取第一指示信息,而直接反向散射感知信号,此时,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可以不携带第一设备添加的第一信息。
例如: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是波形、比特序列以及频率范围等信号配置信息已知的的或预先确定的预设感知信号序列。该预设感知信号序列被第一设备反向散射至目标网络节点后,该目标网络节点可以基于所述目标感知信号序列和预设感知信号序列进行目标信号处理,以得到目标测量量。其中,目标信号处理包括但不局限于匹配滤波、互相关、滑动相关等操作,目标信号处理的结果是得到目标测量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还可以是至少两个间隔发送的感知信号,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标网络节点接收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时,可以对目标感知信号进行测量、解调等处理中的至少一项,以获取目标测量量。所述目标感知需求信息所需求的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当然,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的节点可以是基站、UE、核心网或应用服务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目标网络节点可以根据获取的目标测量量计算出目标感知结果,再直接或间接地将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感知业务的发起方,或者,目标网络节点可以将目标测量量发送给其他基站、UE、核心网或应用服务器中的至少一项,以通过其他基站、UE、核心网或应用服务器中的至少一项计算出目标感知结果后,发送给感知业务的发起方。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只有基站和用户移动终端参与的感知方式(即基站自发自收感知信号、基站A发基站B收感知信号、基站和终端之间发送和接收感知信号、终端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终端A发终端B收感知信号),tag的加入有以下几个方面好处:
(1)tag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小体积的特点,十分适合大规模部署在环境中,因此相对于上述几种感知方式,能够大幅度增大感知范围(增大感知物理距离、物理角度范围、增大感知网络密度)、提高感知性能(提高感知分辨率,降低感知误差,提高感知信噪比等);
(2)tag既可以部署在环境中,也可以部署在感知目标上。无论部署在哪里,都能够为感知方提供额外的感知信息(环境信息、感知目标物体信息),辅助device-free(设备解耦)类感知提升感知性能,同时又相对于device-based(基于设备)感知具有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少的信令开销;
(3)tag经过人为设计,其本身的反向散射特性相对于device-free类感知物体的反射特性要更稳定,相对更不容易受到感知距离、感知(观测)方向的干扰,更容易被感知方探测到,提高了感知鲁棒性;
(4)tag部署方式灵活,通过在一些感知信号难以传播的路径上巧妙部署若干个tag或者tag阵列,还有望能起到一定的感知补盲作用;
(5)tag上的存储信息(例如tag ID、tag位置坐标、tag数量、tag通信能力、tag所属目标的物理信息等)可作为一种先验信息在部署之初就存储在核心网的感知网络功能单元(Sensing Network Function,SNF)或者类似网络功能单元中,或者tag存储的先验信息可供tag接入的基站或终端读取,因此,能够为网络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感知方案,实现更多感知功能;
(6)tag本身的成本相对于基站和终端要低很多,未来新一代的反向散射tag其本身就具备较强的通信功能,因此基于tag的感知天然成为通感一体化的一种经济、高效、低复杂度的实现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中,上述目标感知信号可以是某一具体的感知业务中的感知信号,例如:天气监测,重构三维地图,交通/人群感知,空气质量检测例如PM2.5监测、工厂污染物检测,农场家畜监测,或人的动作/姿势识别等感知业务。
该感知业务的发起方可以是第三方应用、核心网(或者网管系统,或者基站)或者UE。
具体实施方式一
对于如图3所示的无线感知系统,若由第三方应用发起感知业务,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应用服务器收到第三方应用的感知需求,例如:感知需求是感知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地图的精度/分辨率是5m),该目标区域可以是指定的区域,如某个建筑物周边,也可以是目标UE的周边区域,感知需求可以包括目标区域的信息,如区域经纬度(范围)等信息。
步骤2)应用服务器(包括:网内服务器,如IP多媒体系统(IP MultimediaSubsystem,IMS),或者包括网外服务器)将感知需求发送给核心网(例如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或核心网的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Sensing Network Function,SNF)。或者,应用服务器将感知需求发送AMF,AMF将该需求转发给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
步骤3)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根据感知需求确定关联的基站、UE和tag中的至少一项(即参与感知过程的基站、UE和tag中的至少一项),并把感知需求信息和/或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给关联的基站或者UE。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假设目标网络节点为基站,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将感知需求发送给基站,并由基站据此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或者,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根据感知需求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步骤4)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的决定方将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给其余方。
例如:若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决定方是核心网,则由核心网将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给基站或者UE;若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由核心网和基站、或者核心网和UE共同决定,则共同决定的双方,相互通知自己决定的部分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然后核心网将自己决定的配置信息部分发送给基站或者UE;若感知信号的相关配置是事先约定好的,与感知需求相关联(例如:预先配置了感知需求到测量量种类(如:AOA、AOD、时延、感知信号的接收功率、雷达谱信息等)的映射表),则只需要告知感知需求信息,而不需要指示感知信号的相关配置信息,此时,获取到感知需求信息的一方可以根据感知需求与测量量种类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步骤6)目标网络节点发送感知信号,其中,目标网络节点可以以波束扫描(beamsweeping)的方式发送感知信号。
步骤7)目标网络节点接收知己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过tag反向散射后的感知信号,以得到目标测量量。
步骤8)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在实施中,可以由核心网、应用服务器、基站或者UE中的至少一个来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方式一:若所述目标测量量到所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核心网或应用服务器,则上述步骤8)可以包括以下具体过程:
步骤81a)若目标网络节点是基站,则该基站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若目标网络节点是UE,则该UE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或者该UE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关联基站(如接入的基站或者服务基站),再由关联基站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
步骤82a)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将目标测量量发送给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并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应用服务器;
步骤83a)应用服务器将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第三方应用。
方式二:若所述目标测量量到所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基站,则上述步骤8)可以包括以下具体过程:
步骤81b)若目标网络节点是基站,则该基站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并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若目标网络节点是UE,则该UE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基站,基站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并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
步骤82b)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将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应用服务器;
步骤83b)应用服务器将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第三方应用。
方式三:若所述目标测量量到所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UE,则上述步骤8)可以包括以下具体过程:
步骤81c)若目标网络节点是基站,则该基站将目标测量量发送给UE(预先指定的UE),且该UE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若目标网络节点是UE,则该UE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
步骤82c)UE通过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信令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或者,UE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关联基站,关联基站再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
步骤83c)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将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应用服务器;
步骤84c)应用服务器将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第三方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二
在感知业务由核心网(或者网管系统,或者基站)发起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方法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
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从核心网AMF获取感知需求和/或感知信号相关配置,或者,AMF接收网管系统发送的感知需求或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并转发给感知网元,或者,或者AMF接收发起感知业务的基站发送的感知需求或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并转发给感知网元;
在目标网络节点获取到目标测量量后,完成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节点,可以将目标感知结果直接或间接的发送给感知业务的发起方。
例如:若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核心网完成,则感知业务的发起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目标感知结果:
若目标网络节点是基站,则该基站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核心网(如:AMF或感知网元);若目标网络节点是UE,则该UE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或者,UE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关联基站,关联基站再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核心网(如:AMF或感知网元);
核心网(如:AMF或感知网元)把目标测量量转换为目标感知结果;
如果感知需求来自网管系统,则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网管系统;或者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把目标测量量发给网管系统,网管系统把目标测量量转换为目标感知结果;
如果目标感知需求来自发起感知业务的基站,则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该基站。
再例如:若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基站完成,则感知业务的发起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目标感知结果:
若目标网络节点是基站,则该基站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并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若目标网络节点是UE,则该UE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预设基站,预设基站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并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
如果感知需求来自网管系统,则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网管系统;
如果感知需求来自基站,则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基站。
再例如:若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UE完成,则感知业务的发起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目标感知结果:
若目标网络节点是基站,则该基站将目标测量量发送给预设UE(可以是预先指定的UE),或者,该基站将目标测量量发送给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将目标测量量发送给预设UE;若目标网络节点是UE,则该UE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并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
如果感知需求来自网管系统,则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网管系统;
如果感知需求来自基站,则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在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部署在基站的情况下,核心网可以不参与整个感知过程,例如:由基站或UE发起感知业务,且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UE或基站完成。
具体实施方式三
在感知业务由UE(发送目标感知信号的UE、发送目标感知信号的基站服务的UE或者其他UE,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统一称之为感知业务发起UE)发起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方法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区别在于:
感知业务发起UE通过NAS信令发送感知请求(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给AMF,然后通过AMF,将感知需求信息和/或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转发给感知网元;
在目标网络节点获取到目标测量量后,完成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节点,可以将目标感知结果直接或间接的发送给感知业务的发起方。
例如:若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核心网完成,则感知业务的发起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目标感知结果:
若目标网络节点是基站,则该基站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若目标网络节点是UE,则该UE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或者,该UE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关联基站,并由关联基站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
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把目标测量量转换为目标感知结果;
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通过NAS信令)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感知业务发起UE;或者,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将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感知业务发起UE关联的基站,关联基站再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感知业务发起UE。
再例如:若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基站完成,则感知业务的发起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目标感知结果:
若目标网络节点是基站,则该基站把目标测量量转换为目标感知结果,并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若目标网络节点是UE,则该UE把目标测量量发送给基站,基站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感知结果,并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
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通过NAS信令)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感知业务发起UE;或者,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将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感知业务发起UE关联的基站,关联基站再把感知结果发送给感知业务发起UE。
再例如:若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UE(可以是上述感知业务发起UE)完成,则感知业务的发起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目标感知结果:
若目标网络节点是基站,则该基站将目标测量量发送给UE,该UE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若目标网络节点是UE,则该UE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UE通过NAS信令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或者,UE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关联基站,关联基站再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
核心网(或感知网元)(通过NAS信令)把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发起感知请求的UE;或者,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将目标感知结果发送给发起感知请求的UE的关联基站,关联基站再把感知结果发送给发起感知请求的UE。
需要说明的是,在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部署在基站的情况下,核心网可以不参与整个感知过程,例如:由UE发起感知业务,且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UE或基站完成。
另外,在实施中,上述根据目标测量量(例如:角度信息、接收功率信息等)确定目标感知结果(例如:三维地图)的过程,可以在目标网络节点、目标网络节点关联的基站或UE,或者核心网或应用服务器完成,且目标网络节点的相关信息例如天线位置,同步信息(SFN起始时间),AI相关信息(如AI训练数据)等也可以发送给完成上述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转换的节点,以辅助完成转换过程。另外,计费功能在核心网或应用服务器完成。
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实施例中将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统一称之为第二设备。且第二设备可以是核心网中的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或者可以是接入网中的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以所述第二设备为SNF为例,其满足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SNF能够与目标UE(包括如图3中所示的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UE),或者目标UE的服务基站,或者目标基站(包括如图3中所示的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基站),或者目标tag(即参与感知过程的tag),或者目标tag的服务基站,或者目标区域关联的基站进行目标信息交互,以获得目标感知结果或目标测量量(上行测量量或下行测量量),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处理感知请求,交互感知能力,交互感知辅助数据,交互感知测量量或感知结果,其中,所述目标区域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例如:感知需求为确定目标区域内的三维地图;
2)SNF能够根据可能的感知客户端的类型、所需的感知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UE感知能力、基站感知能力等因素来决定使用的感知类型,上述感知方式即如图3所示的基站或UE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第一感知类型,或者基站接收UE或另一基站发送的感知信号的第二感知类型,或者UE接收基站或另一UE发送的感知信号的第三感知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主要针对上述基站或UE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第一感知类型;
3)SNF能够存储和管理(包括新增、删除、更新)与目标tag区域关联的tag的先验信息或能力信息(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实施例中将tag的先验信息或能力信息统一称之为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一项:tag ID列表(不局限于RFID的产品电子代码EPC码,也可以是一种新设备的ID)、所关联区域tag个数、tag位置信息列表(二维或者三维,包含tag以及参考系原点笛卡尔坐标或者极坐标)、tag感知距离列表、tag工作带宽列表、tag各个channel工作频率(即带宽内子载波频率)列表、tag调制方式列表、支持的读写频率、tag反射信号信噪比、单个tag发射天线数、单个tag接收天线数、单个tag的天线排布信息(单个tag的天线间距、天线阵型等)、tag阵列排布信息(这里指多个tag形成的tag阵列,1个tag作为1个阵元,包括tag间距,tag阵列阵型等)、tag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tag供能方式(包括无源、半无源、有源)、有源tag电量信息、储能能力(即tag最大储能容量)、tag调幅能力(即支持的可调节反射信号的幅度信息,连续调幅或离散调幅及对应的连续或离散特征的状态数量)、tag调相能力(即支持的可调节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连续调相或离散调相及对应的连续或离散特征的状态数量)、tag调频能力(即支持的可调节反射信号的频率信息,连续调频或离散调频及对应的连续或离散特征的状态数量)、tag加密算法类型(例如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16或CRC 24等)、信道编码(如: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 Correction,FEC))的种类和对应的编码码率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tag先验信息或能力信息的至少一项是所述目标tag上报给网络侧设备如基站或者SNF的,例如:通过所述tag的阅读器(如tag接入的基站)读取并上报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可以是:参与感知标志位(指示当前是否可以或同意参与感知)、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时间段(指示可参与感知的起止时间/时长)、感知业务占用标志位(或者同等意思的状态指示信息,指示当前是否正在进行感知业务)等)、所述第一设备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入射角范围指的是使tag能够正常工作的感知信号入射角范围;反射角范围指tag反射信号的反射角范围))、所关联区域中第一设备的个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二维或者三维,包含tag以及参考系原点笛卡尔坐标或者极坐标)、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距离、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带宽、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信道的工作频率(即带宽内子载波频率)、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读写频率、第一设备阵列形式信息(包括单个tag阵列的阵元数(1个tag作为1个阵元、单个tag天线数、单个tag的天线排布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的信噪比、单个第一设备的发射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接收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天线排布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设备的阵列的排布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供能方式、有源的第一设备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能力(tag是否有源或者有源tag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的前向纠错码FEC的种类和对应的编码码率。
4)SNF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或者从AMF获取的基站位置信息,以及存储的目标tag区域关联的tag的第一信息,判断感知区域内基站与tag之间的关联关系,关联准则是能够确保基站接收到的由tag反射的感知信号的信噪比满足要求(例如:满足QoS要求、满足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条件等),且感知距离满足大于等于基站与tag间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根据感知区域来确定该感知区域中的tag作为第一设备,然后根据确定的该tag的传输范围内的基站或终端,来确定目标网络节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感知需求信息和各个基站或终端的能力信息,来确定目标网络节点,然后根据该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tag来确定第一设备。
5)SNF可通过调度目标tag的关联基站(tag的关联基站可以包括该tag的服务基站和该tag所在区域关联的基站中的至少一个),作为tag的阅读器(reader)。例如:基站可调整波束,对某个tag的存储区进行信息读取,或者对某个区域内的多个tag的存储区进行轮询信息读取。基站读取相关信息后,可上报SNF。以更新SNF所存储和管理的先验信息,也可作为感知服务的必要或辅助信息使用。
6)SNF可通过调度目标tag的关联基站,作为tag的写入器(writer)。例如:基站可调整波束,对某个tag的存储区进行信息写入,或者对某个区域内的多个tag的存储区进行轮询信息写入。
7)SNF可通过调度目标tag的关联基站,对tag进行选择。可指示在感知过程中基站对tag的选择操作。例如:基站可调整波束,选择符合与感知需求对应的感知条件的tag,使得符合感知需求、感知条件的tag进入相应的活动状态,而其他不符合感知需求和感知条件的tag处在非活动状态。
8)SNF可通过调度目标tag的关联基站,对tag进行盘存。例如:基站可调整波束,将所有符合选择条件的tag循环扫描一遍,tag将分别返回其EPC码(EPC码:用于识别标签附着对象的代码)
9)SNF可通过调度目标tag的关联基站,为目标tag提供电能。
10)第二设备位于核心网或基站侧,若第二设备位于基站侧,则感知业务的所有流程可以在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侧完成(例如:针对基站触发感知业务,或者UE触发感知业务的情况)。
11)第二设备可以是单独的功能/物理实体,或者部署在核心网的通用服务器中作为核心网功能之一,或者部署在基站侧作为基站的功能之一。
12)第二设备可以直接与应用服务器(例如运营商的应用服务器)交互感知请求(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感知结果;或者,第二设备与AMF交互感知请求和感知结果,AMF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网关移动位置中心(Gateway Mobile Location Center,GMLC)和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与应用服务器(例如第三方的应用服务器)交互感知请求和感知结果。
13)管理感知所需资源的整体协调和调度,如基站和/或UE的感知资源。
14)计算或验证目标感知结果,以及估计感知精度。
15)支持立即感知请求。
16)支持延迟感知请求。
17)支持周期性或事件触发的感知请求。
18)支持取消周期性或触发性的感知行为。
19)在第二设备为感知网元的情况下,多个感知网元可以对应到一个AMF,或者,单个感知网元也可以连接到多个AMF。其中,在多个感知网元可以对应到一个AMF的情况下,AMF在获取到感知需求信息时,能够根据该感知需求信息从其对应的多个感知网元中确定至少一个作为参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过程的第二设备。
其中,AMF确定参与感知过程的感知网元的考虑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一项:AMF选择感知网元的考虑因素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请求的QoS(如感知精度、响应时间、感知QoS等级)、接入类型(3GPP接入/非3GPP接入)、目标UE的接入网AN类型(即5G NR或eLTE)以及服务AN节点(即gNodeB或NG-eNodeB)、RAN配置信息、感知网元能力、感知网元负载、感知网元位置、单次事件上报还是多次事件上报的指示、事件上报持续时间、网络切片信息等。
20)基于与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目标区域(例如:感知需求为感知目标区域的三维地图),通过与核心网内其他网元/功能交互,获取可能需要交互信息的基站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整个感知过程,可以由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或者应用服务器或者其他节点(例如AMF)来完成监管流程。
可选地,若所述目标网络节点为目标UE,则上述步骤3)中,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确定目标UE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UE向核心网能力上报中的相关信息,即UE的能力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根据UE的第四信息,例如:UE的位置信息(UE的位置或所处的区域)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根据目标UE是否接入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相关联的基站,即目标UE接入满足所述感知需求的网络侧设备(以下实施例中,以网络侧设备是基站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也就是说,先确定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相关联的基站,再确定目标UE。
相对应的,若所述目标网络节点为基站上述步骤3)中,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确定基站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是否为相关联的UE的接入基站(即先确定UE再确定基站),即参与感知的基站包括满足所述感知需求的终端接入的基站;
根据基站向核心网上报能力相关信息,即参与感知的基站的能力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根据基站的第五信息,例如:基站位置、所处区域,即参与感知的基站的位置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相对应的,上述步骤3)中,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确定目标tag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是否接入相关联的基站或UE(先确定基站或UE再确定tag),即参与感知的tag接入满足所述感知需求的终端或网络侧设备;
根据tag向核心网上报的能力相关信息,即参与感知的tag的能力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根据tag的第一信息(包括:tag位置/所处区域信息、tag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信息、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等),即参与感知的tag的先验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另外,在实施中,感知需求与该感知需求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之间可以具有关联关系,这样,获取到感知需求信息的节点可以根据感知需求与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根据感知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例如根据感知分辨率需求确定感知信号的带宽大小等),且根据感知需求信息确定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的节点可以是基站、核心网、UE、第二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方式一:基站(对应基站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或UE(对应UE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将自己的感知能力(发送感知信号相关的能力,例如发送感知信号的最大带宽,感知信号的最大发射功率等)上报给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和/或,基站或UE通过询问参与感知的tag的感知能力(接收和反向散射感知信号相关能力,如工作带宽和频点、所能支持的最大读写频率等,这些信息存储在tag上),以将tag的感知能力上报给核心网(AMF或感知网元);然后核心网根据感知需求信息、上述基站或UE的能力信息,以及tag的能力信息,来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方式二:基站(对应基站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或UE A(对应UE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根据感知需求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方式三:核心网确定一部分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基站(对应基站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或UE(对应UE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确定另一部分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方式四:核心网根据感知需求向基站(对应基站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或UE(对应UE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推荐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基站或UE最终决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方式五:基站(对应基站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或UE(对应UE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根据感知需求向核心网推荐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核心网最终决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波形,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SC-FDMA、正交时频空(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调频连续波(Frequency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脉冲信号等;
子载波间隔,例如:OFDM系统的子载波间隔30KHz;
保护间隔,即从信号结束发送时刻到该信号的最迟回波信号被接收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该参数正比于最大感知距离;例如:可以通过2dmax/c计算得到,dmax是最大感知距离(属于感知需求);再例如:对于自发自收的感知信号,dmax表示感知信号收发点到信号发射点的最大距离,c表示光速;在某些情况下,OFDM信号循环前缀CP可以起到最小保护间隔的作用;
带宽,该参数反比于距离分辨率,可以通过c/2/delta_d得到,其中delta_d表示距离分辨率(属于感知需求),c表示光速;
突发(burst)持续时间,该参数反比于速率分辨率(属于感知需求),该参数是感知信号的时间跨度,主要为了计算多普勒频偏;该参数可通过c/2/delta_v/fc计算得到;其中,delta_v表示速度分辨率;fc表示感知信号的载频;
时域间隔,该参数可通过c/2/fc/v_range计算得到;其中,v_range表示最大速率减去最小速度(属于感知需求),该参数是相邻的两个感知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
发送信号功率,例如:从-20dBm到23dBm每隔2dBm取一个值;
信号格式,其标识感知信号的格式,例如: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等,或者其他预定义的信号,以及相关的序列格式等信息;
信号方向,例如:感知信号的方向或者波束信息;
时间资源,例如:感知信号所在的时隙索引或者时隙的符号索引;其中,时间资源分为两种,一种是一次性的时间资源,例如一个符号发送一个全向的第一信号;一种是非一次性的时间资源,例如多组周期性的时间资源或者不连续的时间资源(可包含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每一组周期性的时间资源发送同一方向的感知信号,不同组的周期性时间资源上的波束方向不同;
频率资源,包括感知信号的中心频点、带宽、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或者子载波、参考频率位置(Point A)、起始带宽位置等;
准共址(Quasi co-location,QCL)关系,例如:感知信号包括多个资源,每个资源对应一个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PBCH block,SSB)QCL,QCL的类型包括Type A,B,C或者D;
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即参与无线感知的反向散射tag ID,且该tag ID不局限于RFID的EPC,也可以是一种新设备的ID;
所述第一设备的与目标感知信号配置相关的信息,例如:tag工作带宽、工作频率、信道(channel)数以及各信道对应的子载波频率等;
所述目标感知信号的初始相位,例如:例如各个信道上的信号初始相位;
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信息,例如:发射天线数、接收天线数,以及发射和接收天线阵列布局(包括天线阵型、天线间距)等;
所述无线感知信号发送端的天线信息,其包括:基站发送感知信号的天线数、具体的天线索引(index)、天线位置坐标(二维坐标、三维坐标、笛卡尔坐标或者极坐标,该坐标系应与参与感知的tag同属一个坐标系);
每根天线发送所述目标感知信号的时间戳信息,即每次发送信号的绝对或者相对时间;
不同天线间发送信号的时间间隔,例如:若基站多天线采用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或者TDM+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FDM)方式进行感知信号发送,则需配置不同天线间发送信号的时间间隔;
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即支持的可调节反射信号的幅度信息,连续调幅或离散调幅及对应的连续或离散特征的状态数量;
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即支持的可调节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连续调相或离散调相及对应的连续或离散特征的状态数量;
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即支持的可调节反射信号的频率信息,连续调频或离散调频及对应的连续或离散特征的状态数量;
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例如:CRC16、CRC24等;
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如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 Correction,FEC)的种类,及其对应的编码码率;
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信号调制方式,包括:双边带幅度键控(DSB-ASK)、单边带幅度键控(SSB-ASK)、反转相位幅度键控(Phase-reversal ASK,PR-ASK)、频移键控(Frequency Shift Keying,F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B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QAM)方式等等;
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数据编码方式以及帧格式,例如:需要确定的编码方式可能为二进制编码、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FM0码、延迟调制码(Miller码)、不归零(Non-return-to-zero,NRZ)码、双极性不归零码BNRZ码、非归零反相编码NRZ-I码、脉冲宽度编码等目前采用以及未来可能采用的反向散射通信数字编码;且需要确定的帧格式包括引导头(preamble)或帧同步(frame-sync)等。
可选地,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
第一测量量,所述第一测量量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测量量,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反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or,RSSI)和/或接收功率、所述反射信号的相位、所述反射信号的时间戳信息(由tag或者tag阵列中各个tag发射信号时插入的时间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矩阵H、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多径信道中多径数参数(包括多径数目、每条径的功率、时延、角度信息等)、所述反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和多普勒扩展、所述反射信号的离开角(即tag/tag阵列的发射信号离开角)、所述反射信号的到达角(即基站接收tag/tag阵列反射信号的角)、所述第一设备间相位差(例如:tag阵列内不同tag间的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间时延差(例如:tag阵列内不同tag间的时延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相位差(即同一tag的不同天线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时延差(即同一tag的不同天线间时延差)和所述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信息(该唯一标识信息用于区分每一个第一设备,或者是区分感知区域的每一个第一设备,比如:tag ID或者tag反向散射的唯一波形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中,上述目标测量量还可以包括第二测量量,该第二测量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目标事件的相关信息;
目标环境的相关信息。
其中,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是能够反映目标物体的属性或所处状态的信息,可以为以下至少一项:目标物体的位置、目标物体的速度、目标物体的加速度、目标物体的材料、目标物体的形状、目标物体的类别、目标物体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等。目标事件的相关信息是与目标事件有关的信息,即在目标事件发生时能够检测/感知到的信息,可以为以下至少一项:跌倒检测、入侵检测、动作识别、呼吸监测、心率监测等。目标环境的相关信息可以为以下至少一项:湿度、亮度、温度湿度、大气压强、空气质量、天气情况、地形地貌、建筑/植被分布、人数统计、人群密度、车辆密度等。
在应用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可以具有信息采集功能,例如: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传感器,则该第一设备也可以用于采集以上第二测量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还具有信息采集功能,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采集得到与感知目标对应的第二测量量,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测量量。
其中,所述感知目标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感知方法中的感知目标,例如:在感知需求信息为感知目标对象的位置时,所述感知目标即为目标对象,且所述与感知目标对应的第二测量量,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位置传感器等采集到的所述目标对象的朝向信息、位置信息等。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第一设备的信息采集能力去采集感知测量量,且采集到的上述感知测量量可以以第一信息的方式携带在由所示第一设备反向散射后的感知信号中,以供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感知信号获取上述第二测量量,这样,可以利用第一设备为无线感知提供额外的测量量,且相较于device-based(基于设备)的感知方式中,通过信令来传输测量量的方式,具有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少的信令开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测量量为针对每个天线的测量量或者针对每个感知资源的测量量;例如,上述目标测量量为目标网络节点的每个天线(端口)的测量量,或者,上述目标测量量为每个感知资源上的测量量,如每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子载波或RB组的测量量。
在实施中,上述第一设备采集到的第二测量量,可以调制到反向散射后的目标感知信号中,以传输至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值得提出的是,tag本身存储的相关信息可以作为感知主要/辅助信息,在感知过程中可以传递至实现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转换的功能或实体,以使该实现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转换的功能或实体可以根据tag存储的相关信息和/或测量到的感知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其中,上述tag存储的相关信息可以调制到接收到的CW信号中,并通过tag反射该调制后的CW信号的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传输至根据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的节点(如: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应用服务器、基站或者UE),除此之外,核心网或SNF还可以调度基站或UE读取第一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相关信息,例如:向基站或UE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基站或UE读取第一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相关信息。
例如:目标网络节点(基站或UE)获取tag预先存储的相关信息的过程为:
核心网或SNF根据感知需求确定基于tag的感知方式后,还需要判断是否需要对参与感知的tag进行选择、盘存、访问(读写信息)等操作;
核心网或SNF将对tag的操作命令(选择、盘存、访问等)下发给目标网络节点;可选的,上述对tag的操作命令可以包含在感知需求信息中;
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携带有tag的操作命令的感知需求信息进行感知信号相关配置,并按照该感知信号相关配置发送和接收目标感知信号;
tag在接收到目标感知信号后,解调对tag的操作命令,并准备需要反向散射的第一信息;
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包含未经调制的连续波CW信号,tag将要反向散射的第一信息调制到CW信号上,以供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并对接收的CW信号进行解调,便可以得到上述第一信息。
在实施中,目标网络节点在接收到所述tag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即经调制的连续波CW信号)后,可以对所述目标感知信号进行解调,以获取上述第一信息。
进一步地,根据实现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转换的功能或实体的不同,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可以将获取到的第一信息以及测量到的目标测量量等信息,转发至核心网、其他UE或基站,或者,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信息以及测量到的目标测量量等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并通过核心网、UE和其他基站中的至少一项,将目标感知结果转发至目标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业务的发起方,其过程与上述由核心网、应用服务器、基站或者UE中的至少一个来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测量量的传输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目标测量量可以包括:
解调的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信息(如第一信息);和/或,
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或不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
其中,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解调的tag反向散射的信息(即tag调制到感知信号上的第一信息,例如:tag ID、tag自身位置坐标信息等)。也可以为解调的tag第一信息,加上依赖tag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tag-based测量量)、不依赖tag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tag-free测量量)两者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tag-based测量量为tag对信号进行处理后的测量量,例如:tag阵列对感知信号的多个反射信号的RSSI/接收功率以及相位,反射信号经过tag调制,可通过不同tag ID进行区分;
所述tag-free测量量为不通过tag协助也能获得的测量量,例如:基站天线阵列基于来自感知目标tag的、不对入射感知信号做任何处理的反射信号相位,获取tag相对基站的方位角,这里的tag反射信号的相位为tag-free测量量。
与上述目标测量量相似的,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可以包括基于解调的tag反向散射的信息(即在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携带的第一信息)得到的感知结果,或者将解调的tag反向散射的信息直接作为感知结果。此外,所述目标感知结果也可能包括基于tag-based、tag-free两种测量量中至少一种得到的感知结果,或者,所述目标感知结果也可能为上述三类感知结果得到的一个综合感知结果。
在应用中,tag的一些先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先验信息,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实施例中统一称之为第一信息),可能会存储在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或者基站,或者参与感知的tag中,需要在感知过程中调用或者传递。所述第一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tag ID列表、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可以是:参与感知标志位(指示当前是否可以或同意参与感知)、感知时间段(指示可参与感知的起止时间/时长)、感知业务占用标志位(或者同等意思的状态指示信息,指示当前是否正在进行感知业务)等)、tag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入射角范围指的是使tag能够正常工作的感知信号入射角范围;反射角范围指tag反射信号的反射角范围)、所关联区域tag个数、tag位置信息列表(二维或者三维,包含tag以及参考系原点笛卡尔坐标或者极坐标)、tag感知距离列表、tag通信带宽列表、tag各个channel工作频率(即带宽内子载波频率)列表、tag调制方式列表、支持的读写频率、tag阵列形式列表(包括单个tag阵列的阵元数(1个tag作为1个阵元、单个tag天线数、单个tag的天线排布信息))、tag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tag是否有源、有源tag电量信息等。
实施例一
在所述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核心网或应用服务器完成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核心网(或感知网元)直接调用自身储存的所述第一信息,并在转换过程中使用,作为生成目标感知结果的依据之一;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基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要求基站上报所述第一信息,供其在转换过程中使用,作为生成目标感知结果的依据之一;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tag上,且目标网络节点为基站,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指示基站对tag进行选择、盘存、访问(读写信息)等操作,基站读取相应所述第一信息后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作为其生成目标感知结果依据之一;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tag上,且目标网络节点为UE,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指示UE对tag进行选择、盘存、访问(读写信息)等操作,UE读取相应所述第一信息后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作为其生成目标感知结果依据之一。
实施例二
在所述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基站完成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核心网(或感知网元),且目标网络节点为基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将感知所必要的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基站,作为基站生成目标感知结果的依据之一;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核心网(或感知网元),且目标网络节点为UE,核心网(或感知网元)通过NAS信令将感知所必要的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UE,UE把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基站(例如:预先指定的基站,或UE的服务基站,或UE接入的基站),作为基站生成感知结果的依据之一,或者,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将感知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基站,作为基站生成目标感知结果依据之一;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基站,基站直接调用自身储存的所述第一信息,并在转换过程中使用,作为生成目标感知结果的依据之一;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tag上,且目标网络节点为基站,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指示基站对tag进行选择、盘存、访问(读写信息)等操作,基站读取相应所述第一信息后,将其作为生成目标感知结果依据之一;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tag上,且目标网络节点为UE,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指示UE对tag进行选择、盘存、访问(读写信息)等操作,UE读取相应的所述第一信息后发送给基站(例如:预先指定的基站,或UE的服务基站,或UE接入的基站),作为基站生成感知结果依据之一;或者,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指示与该U E关联的基站对tag进行选择、盘存、访问(读写信息)等操作,与该UE关联的基站读取相应的所述第一信息后,作为其生成目标感知结果依据之一(此时,UE还向该UE关联的基站上报目标测量量,以使UE关联的基站根据目标测量量和第一信息作为生成目标感知结果的依据)。
实施例三
在所述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在UE完成的情况下: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核心网(或感知网元),且所述目标网络节点为基站,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将感知所必要的所述第一信息通过非接入层NAS信令发送给UE,作为UE生成目标感知结果依据之一;或者,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将感知所必要的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基站,由基站将该第一信息转发给UE,作为UE生成目标感知结果依据之一。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下,UE还从基站获取目标测量量,作为生成目标感知结果的另一依据。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核心网(或感知网元),且所述目标网络节点为UE,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将感知所必要的tag先验信息(以下称之为第一信息)通过非接入层NAS信令发送给UE,作为UE生成目标感知结果依据之一;或者,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UE的关联基站,关联基站再把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UE,UE将收到的所述第一信息作为生成感知结果的依据之一;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基站,基站把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UE,UE将收到的所述第一信息作为生成感知结果的依据之一;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tag上,且所述目标网络节点为基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指示基站对tag进行选择、盘存、访问(读写信息)等操作,基站读取相应所述第一信息后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UE,作为UE生成目标感知结果依据之一。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下,UE还从基站获取目标测量量,作为UE生成目标感知结果依据之一。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下,UE还从基站获取目标测量量,作为生成目标感知结果的另一依据;
若所述第一信息存储在tag上,且所述目标网络节点为UE,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指示UE对tag进行选择、盘存、访问(读写信息)等操作,UE读取相应所述第一信息后作为生成感知结果的依据之一;或者,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指示与UE关联的基站对tag进行选择、盘存、访问(读写信息)等操作,基站读取所述第一信息后发送给UE,作为UE生成感知结果依据之一;或者,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指示基站对tag进行选择、盘存、访问(读写信息)等操作,基站读取相应的第一信息后发送给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UE关联基站,关联基站再把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UE,UE将收到的tag的先验信息作为生成感知结果依据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当tag的相关信息更新时(比如tag移动(位置坐标改变)、网络中新增tag、tag注销(失效)等等),也可通过上述过程实现核心网(或感知网元)-基站(BaseStation,BS)-tag之间的通信,并根据通信结果获取tag的当前信息,并据此更新核心网(或感知网元)中tag先验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配合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进行参考测量,其中,所述参考测量用于获取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以及所述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确定。
对于某些基于tag的感知业务,需要进行参考测量。最终感知结果的确定,需要基于感知业务执行完后得到的直接感知结果以及参考测量的感知结果共同确定。例如,对于某个分布有tag的区域内的物体进行检测、定位、成像等,需要在物体不在区域时进行参考测量,相应测量量为tag的反射信号RSSI、相位;物体进入tag区域后,再进行一次测量,完成感知流程;再比如,对于分布有tag区域的天气(如湿度、降雨)进行感知,需要在某个湿度或无降雨时段内的进行参考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进行参考测量,以获取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的过程,与上述获取目标测量量或目标测量结果的过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参考测量的感知发起方不一定是第三方应用,也可以是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或者基站,或者UE,且测量环境可能不同。
在实施中,上述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可存储在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或者参与感知的tag上,也可存储在基站上,以使完成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测量结果的节点,能够获取该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另外,参考测量和感知业务执行的时间先后没有严格要求,例如:可以先执行参考测量,然后执行感知业务,以根据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来修正目标测量量或目标测量结果的误差,或者,也可以先执行感知业务,然后执行参考测量,最终,综合目标测量量,以及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来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参考测量来提升感知结果的精确度,以减少感知误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上流程中的感知信号可以由多个基站或UE自发自收,且参与感知的tag数目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此时,核心网需要决定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基站或UE集合,以及参与感知tag集合,并把多个基站或UE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感知信号相关的测量量、参与感知的tag相关信息分别发给对应的多个基站或UE。
可选地,多个基站或UE之间需要交互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例如:充当协调者的基站或者UE把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感知信号相关的测量量的种类、参与感知的tag相关信息发给其他发送基站或UE)。
另外,上述流程中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与UE之间的消息交互可以是通过基站,或者,该消息对基站是透明的,例如NAS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流程中的基站可以是TRP。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第二感知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设备输出第二感知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感知响应消息表示所述第一设备同意参与所述第二感知请求消息对应的感知过程和/或提供第一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第二感知请求消息,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基站/核心网的第二感知请求消息,上述第一设备输出第二感知响应消息,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第二感知响应消息,以供基站或其他接入设备读取;或者,是将所述第二感知响应消息调制在接收的无线信号上,以供基站或其他接入设备接收。例如:基站/核心网根据感知需求信息,初步的选择参与感知的tag,并向选中的tag发送第二感知请求消息,以从该tag中读取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若指示tag同意参与感知过程,则可以将其确定为参与感知过程的第一设备,若指示tag不同意参与感知过程,则可以重新选取其他tag。
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接收来自基站/核心网的所述第二感知请求消息,并向该基站/核心网反馈第二感知响应消息,以告知基站/核心网该第一设备是否同意参与感知过程,或者是否同意提供第一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tag在反射感知信号过程中,可以选择同意或拒绝参与感知过程和/或提供存储在tag上的有关先验信息。
当然,在实施中,第一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选择同意或拒绝参与感知和/或提供存储在tag上的有关先验信息。
例如:基站/核心网确定参与感知服务的tag时(对应上述步骤3)),tag通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指示同意/拒绝参与感知过程和/或提供存储在tag上的有关先验信息;或者,
基站/核心网确定参与感知服务的tag后(对应上述步骤3)),基站对tag进行选择、盘存、访问(读写信息)等操作,tag通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指示同意/拒绝提供存储在tag上的有关先验信息;或者,
tag是否可以参与相关感知服务是事先约定好的,存储在核心网相关存储节点(例如:统一数据存储库(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收到感知需求并筛选参与感知过程的tag后(对应上述步骤3)),访问存储关联tag是否可以参与相关感知服务的存储节点,获取tag是否可以参与相关感知过程和/或提供存储在tag上的有关先验信息的信息。
与上述tag选择同意或拒绝参与感知过程相似的,在所述目标网络节点为UE的情况下,UE也可以选择同意或拒绝参与感知过程,方法可以是:
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向UE发送感知需求后,UE同意或拒绝,在同意提供感知需求的UE中筛选参与感知服务的UE(对应上述步骤3));或者,
基站/核心网筛选参与感知服务的UE后(对应上述步骤3)),向关联UE发送参与感知请求消息,UE同意或拒绝;或者,
UE是否可以参与相关感知服务是事先约定好的,存储在核心网相关存储节点例如UDR,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收到感知需求并筛选参与感知服务的UE后(对应上述步骤3)),访问存储关联UE是否可以参与相关感知服务的存储节点,获取UE是否可以参与相关感知服务的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其中,所述感知信号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这样,利用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功能,将无线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目标感知信号的至少部分反向散射至目标网络节点,可以通过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功能为无线感知提供额外的感知路径。此外,具有反向散射功能的第一设备可以不具有耗电的射频链路,因而具有尺寸小、耗电量小等特征,相较于发送和接收无线感知信号的目标网络节点,其更加便于布局在ISAC系统中,以提升ISAC系统的感知性能。
请参阅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无线感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无线感知方法与如图2所示无线感知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无线感知方法的执行主体是目标网络节点,该目标网络节点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或TRP)或者终端,,而如图2所示无线感知方法的执行主体是第一设备,如图4所示,该目标网络节点执行的无线感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目标网络节点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步骤402、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
步骤403、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
步骤404、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的获取流程、目标感知信号的传输过程、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过程,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预设感知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预设感知信号序列的信号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序列;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基于所述目标感知信号序列与所述预设感知信号序列进行目标信号处理,以得到目标测量量。
本实施方式中,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是波形、比特序列、频率范围等信号参数中的至少一项预先确定的预设感知信号序列,此时,第一设备可以直接将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该预设感知信号序列反向散射出去,以使目标网络节点能够对接收到的目标感知信号序列与预设感知信号序列进行匹配滤波、互相关、滑动相关等目标信号处理中的至少一项,从而根据目标信号处理的结果便便可以确定目标测量量。
当然,在实施中,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可以是常规的感知信号,此时,目标网络节点能够对接收到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得到接收频率、接收时间、接收功率等目标测量量,并根据该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功能,拓展感知信号的传输路径,以提升无线感知系统的感知范围和感知精确度。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目标网络节点可以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感知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在感知信号上调制第一信息,相应的,目标网络节点可以对接收的感知信号进行解调,以获取所述感知信号携带的第一信息,即所述目标测量量可以包括第一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之前,所述第二种无线感知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馈的第一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接收的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解调,以获取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目标网络节点可以指示第一设备对感知信号进行调制,以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馈第一信息,这样,目标网络节点利用该第一信息作为目标测量量之一,即将第一信息作为确定目标感知结果的依据之一(其他依据可以是对感知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到的其他感知测量量,以及预先获取的其他信息,如:目标网络节点的天线信息、能力信息等),或者直接将该第一信息作为目标感知结果,能够提升无线感知方法中的感知测量量的全面性,以提升无线感知系统的感知性能。
当然,在实施中,目标网络节点也可以直接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得到所述目标测量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
解调的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信息;和/或,
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或不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
可选地,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波形、子载波间隔、保护间隔、带宽、突发(burst)持续时间、时域间隔、发送信号功率、信号格式、信号方向、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与感知信号配置相关的信息、所述感知信号的初始相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天线信息、每根天线发送所述感知信号的时间戳信息、不同天线间发送信号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种类对应的编码码率、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信号调制方式、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数据编码方式,以及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帧格式。
可选地,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测量量,所述第一测量量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测量量,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反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和/或接收功率、所述反射信号的相位、所述反射信号的时间戳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矩阵、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多径信道中多径数参数、所述反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和多普勒扩展、所述反射信号的离开角、所述反射信号的到达角、所述第一设备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间时延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时延差和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之前,所述第二种无线感知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响应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或接收到第一感知请求消息,发送第一感知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感知响应消息表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同意参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或所述第一感知请求消息对应的感知过程。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可以同意或拒绝参与感知过程。
可选地,在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之前,所述第二种无线感知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配合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参考测量,以获取参考测量量;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参考测量量确定参考感知结果,或者发送所述参考测量量。
本实施方式,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参考感知过程相似,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可选地,所述第二种无线感知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时间段、感知业务占用标志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所关联区域中第一设备的个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距离、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带宽、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信道的工作频率、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读写频率、第一设备阵列形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的信噪比、单个第一设备的发射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接收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天线排布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设备的阵列的排布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供能方式、有源的第一设备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的前向纠错码FEC的种类和对应的编码码率。
本实施方式中,目标网络节点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后,可以将第一信息作为确定目标感知结果的依据之一,或者,还可以将第一信息转发至用于将目标测量量转化为目标感知结果的功能实体或网元,以使该功能实体或网元能够将第一信息作为确定目标感知结果的依据之一。
可选地,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对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识别,以得到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中包含目标操作命令,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基于所述包含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的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在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从所述第一设备中读取第一信息。
本实施方式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由SNF还可以调度基站或UE读取第一设备中预先存储的相关信息的过程,或者第一设备在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中携带第一信息的过程,或者,第一信息预先存储在基站中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具体限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种无线感知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目标调用请求消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目标调用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二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读取所述第一信息、写入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盘存、为所述第一设备提供电能、控制满足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活动状态以及控制不满足所述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非活动状态。
本实施方式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由SNF还可以调度基站或UE对tag进行信息读取、信息写入、信息判断、提供电能、状态调节等处理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获取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第一推荐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推荐信息和自身能力信息,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感知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自身能力信息,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推荐信息,其中,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推荐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的第二配置信息。
本实施方式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的各个实施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无线感知方法,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相对应,且能够取得相似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无线感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第二设备,而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第一设备,如图5所示,该第二设备执行的无线感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第二设备获取感知需求信息。
步骤502、所述第二设备向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步骤503、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目标测量量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通过对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测量量,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的获取流程、目标感知信号的传输过程、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过程,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核心网中的感知网元或感知网络功能实体;
接入网中的感知网元或感知网络功能实体。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设备向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之前,所述第三种无线感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本实施方式中,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核心网网络功能或网元(如感知网络功能/感知网元)根据感知需求确定参与感知的关联基站、关联UE以及tag中至少一项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设备中的至少一项,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包括:通信连接的各个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通信连接的各个终端的第四信息和通信连接的各个网络侧设备的第五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信息包括对应终端的能力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五信息包括对应网络侧设备的能力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感知类型为网络侧设备或终端接收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以及所述第四信息和第五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与所述感知类型相匹配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并从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接入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并从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中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时间段、感知业务占用标志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所关联区域中第一设备的个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距离、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带宽、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信道的工作频率、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读写频率、第一设备阵列形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的信噪比、单个第一设备的发射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接收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天线排布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设备的阵列的排布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供能方式、有源的第一设备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的前向纠错码FEC的种类和对应的编码码率。
本实施方式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基站或UE上报各自的能力信息,和/或基站或UE读取并上报tag存储的相关信息等,以使核心网或感知网元根据基站、UE和tag的能力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等来选择参与感知过程的第一设备和目标网络节点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能力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位置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接入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设备包括满足所述感知需求的所述第一设备;
和/或,
所述第一设备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的先验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所述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接入满足所述感知需求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可选地,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
解调的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信息;和/或,
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或不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目标测量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目标测量量,以及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和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如下任一项的目标感知结果: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和目标核心网网元。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中包含目标操作命令,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基于所述包含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的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在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的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读取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三种无线感知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设备调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关联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关联网络侧设备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二处理,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读取所述第一信息、写入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盘存、为所述第一设备提供电能、控制满足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活动状态以及控制不满足所述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非活动状态,所述第一设备位于所述关联网络侧设备的读写范围内;
所述第二设备对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第一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包括:更新、删除和新增中的至少一项。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设备的关联网络侧设备可以理解为:第一设备位于其关联的网络侧设备(如基站)的覆盖范围内,且两者之间传输的感知信号强度满足感知需求对应的感知条件。
本实施方式与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SNF调度基站对tag进行信息读取、信息写入、信息盘存、提供电能以及状态控制,并根据基站对tag的信息读取或盘存结果来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息进行更新、删除和新增等处理的过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三种无线感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
其中,所述参考测量量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执行参考感知过程,所得到的测量量,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以及所述参考测量量或与所述参考测量量对应的参考测量结果确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获取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预先存储的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或者,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以下至少一项的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以及目标核心网网元。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感知需求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由目标核心网网元发送或转发的感知需求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核心网网元包括:应用服务器或接入、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或网管系统。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之前,所述第三种无线感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目标能力信息,所述目标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能力信息和所述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目标能力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一推荐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第二推荐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推荐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第一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一推荐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的过程,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核心网根据感知需求向基站(对应基站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或UE(对应UE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推荐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基站或UE最终决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相似,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第二推荐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推荐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的过程,与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基站(对应基站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或UE(对应UE自发自收感知信号的感知信号传输方式)根据感知需求向核心网推荐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核心网最终决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相似,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相似的,第二设备和目标网络节点还可以各自确定一部分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并将自身确定的一部分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告知对方,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波形、子载波间隔、保护间隔、带宽、突发(burst)持续时间、时域间隔、发送信号功率、信号格式、信号方向、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与感知信号配置相关的信息、所述感知信号的初始相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天线信息、每根天线发送所述感知信号的时间戳信息、不同天线间发送信号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种类对应的编码码率、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信号调制方式、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数据编码方式,以及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帧格式。
可选地,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测量量,所述第一测量量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测量量,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反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和/或接收功率、所述反射信号的相位、所述反射信号的时间戳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矩阵、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多径信道中多径数参数、所述反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和多普勒扩展、所述反射信号的离开角、所述反射信号的到达角、所述第一设备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间时延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时延差和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所述目标测量量还包括由所述第一设备采集到的第二测量量,其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具有信息采集功能。
在实施中,所述第二设备可以调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关联基站,以读取所述第一设备采集到的第二测量量,或者,可以从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解调得到所述第二测量量,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目标测量量与感知天线或感知资源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的目标测量量,并向目标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其中,所述目标感知结果由所述目标核心网网元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的目标测量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的目标感知结果,其中,所述目标感知结果由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本实施方式与如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可以由核心网、基站、UE中的任一者完成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实施方式相对应,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无线感知方法,与如图2和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相对应,且能够取得相似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感知方法,以如图6和图7所示信息交互示意图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感知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假设gNB发送的且接收至少部分经tag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且由SNF完成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该无线感知方法包括以下交互过程:
1、AMF和/或SNF获取gNB的能力信息(或者还可以包括UE的能力信息);
2、gNB从SNF获取感知服务请求(包括第二信息);
3、gNB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4a、gNB发送目标感知信号(例如:参考信号);
4b、tag(可以是一个或至少两个tag)反向散射目标感知信号;
5、gNB处理tag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以得到目标测量量;
6、gNB向SNF发送测量报告(包括目标测量量);
7、SNF根据目标测量量计算目标感知结果。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实施例中,假设UE发送的且接收至少部分经tag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且由SNF完成目标测量量到目标感知结果的转换,该无线感知方法包括以下交互过程:
1、AMF和/或SNF获取UE和gNB的能力信息;
2、UE从SNF获取感知服务请求(包括第二信息);
3、UE从关联gNB获取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4a、UE发送目标感知信号(例如:参考信号);
4b、tag(可以是一个或至少两个tag)反向散射目标感知信号;
5、UE处理tag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以得到目标测量量;
6、UE向SNF发送测量报告(包括目标测量量);
7、SNF根据目标测量量计算目标感知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感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目标网络节点;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所述感知信号;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用于对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得到目标测量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执行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上述目标网络节点可以执行如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无线感知系统还包括:第二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目标网络节点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获取感知需求信息,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感知需求信息,或者,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并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执行如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为预设感知信号序列,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具体用于接收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序列,并基于所述目标感知信号序列与所述预设感知信号序列进行目标信号处理,以得到目标测量量,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预设感知信号序列的信号配置信息。
本实施方式与,如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预设感知信号序列,并基于所述目标感知信号序列与所述预设感知信号序列进行目标信号处理,以获取目标测量量的实施方式相对应,且能够取得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馈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设备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信息调制在所述感知信号上,以供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调制后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网络节点的指示,对所述感知信号进行相应的调制以及反向散射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二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核心网中的感知网元或感知网络功能实体;
接入网中的感知网元或感知网络功能实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反向散射Backscatter标签和射频识别RFID标签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第一节点用于根据第五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包括: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服务的终端、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测量量;或者,
所述无线感知系统还包括目标核心网网元,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向所述目标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五信息,且所述目标核心网网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五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可选的,第二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或目标核心网网元发送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节点或目标核心网网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以及所述第五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包括: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服务的终端、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第二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或目标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节点或目标核心网网元用于根据如下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所述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
所述第五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的,所述目标核心网网元包括:应用服务器、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或网管系统。
可选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能力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位置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接入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设备包括满足所述感知需求的所述第一设备;
和/或,
所述第一设备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的先验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所述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接入满足所述感知需求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附着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目标上,或者所述第一设备位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目标感知区域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感知系统,能够执行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过程,且能够取得相同的有益效果,我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感知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无线感知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无线感知装置执行无线感知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感知装置。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无线感知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一设备,如图8所示,该第一种无线感知装置800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反向散射模块801,用于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其中,所述感知信号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可选的,第一种无线感知装置800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馈的第一信息;
反向散射模块801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信息调制在所述感知信号上,以供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调制后的所述感知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包括反向散射Backscatter标签和射频识别RFID标签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时间段、感知业务占用标志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所关联区域中第一设备的个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距离、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带宽、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信道的工作频率、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读写频率、第一设备阵列形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的信噪比、单个第一设备的发射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接收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天线排布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设备的阵列的排布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供能方式、有源的第一设备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的前向纠错码FEC的种类和对应的编码码率。
可选的,第一种无线感知装置800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感知请求消息;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第二感知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感知响应消息表示所述第一设备同意参与所述第二感知请求消息对应的感知过程和/或提供第一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还具有信息采集功能,第一种无线感知装置800还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得到与感知目标对应的第二测量量,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测量量。
可选的,第一种无线感知装置800还包括:
第一参考测量模块,用于配合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进行参考测量,其中,所述参考测量用于获取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以及所述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无线感知装置800能够执行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各个过程,且能够取得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无线感知装置,可以应用于目标网络节点,该目标网络节点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例如:基站或TRP)或终端,如图9所示,该第二种无线感知装置900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第一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
测量模块903,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
执行模块90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9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预设感知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预设感知信号序列的信号配置信息;
测量模块903,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序列;
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感知信号序列与所述预设感知信号序列进行目标信号处理,以得到目标测量量。
可选的,第二种无线感知装置900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馈的第一信息;
测量模块90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接收的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解调,以获取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的,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
解调的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信息;和/或,
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或不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
可选的,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波形、子载波间隔、保护间隔、带宽、突发(burst)持续时间、时域间隔、发送信号功率、信号格式、信号方向、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与感知信号配置相关的信息、所述感知信号的初始相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天线信息、每根天线发送所述感知信号的时间戳信息、不同天线间发送信号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种类对应的编码码率、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信号调制方式、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数据编码方式,以及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帧格式。
可选的,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测量量,所述第一测量量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测量量,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反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和/或接收功率、所述反射信号的相位、所述反射信号的时间戳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矩阵、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多径信道中多径数参数、所述反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和多普勒扩展、所述反射信号的离开角、所述反射信号的到达角、所述第一设备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间时延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时延差和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第二种无线感知装置900还包括: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或接收到第一感知请求消息,发送第一感知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感知响应消息表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同意参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或所述第一感知请求消息对应的感知过程。
可选的,第二种无线感知装置900还包括:
第二参考测量模块,用于配合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参考测量,以获取参考测量量;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参考测量量确定参考感知结果,或者发送所述参考测量量。
可选的,第二种无线感知装置900还包括: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时间段、感知业务占用标志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所关联区域中第一设备的个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距离、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带宽、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信道的工作频率、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读写频率、第一设备阵列形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的信噪比、单个第一设备的发射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接收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天线排布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设备的阵列的排布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供能方式、有源的第一设备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的前向纠错码FEC的种类和对应的编码码率。
可选的,所述第五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识别,以得到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中包含目标操作命令,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基于所述包含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的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在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一信息;
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
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从所述第一设备中读取第一信息。
可选的,第二种无线感知装置900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调用请求消息;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调用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二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读取所述第一信息、写入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盘存、为所述第一设备提供电能、控制满足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活动状态以及控制不满足所述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非活动状态。
可选的,第一获取模块901,具体用于:
接收第一推荐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推荐信息和自身能力信息,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接收感知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自身能力信息,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推荐信息,其中,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推荐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的配置信息;
或者,
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的第二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无线感知装置900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Storage,NAS)等。当然,上述第二种无线感知装置900还可以是网络侧设备,示例性的,网络侧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网络侧设备12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无线感知装置,可以应用于第二设备,如图10所示,该第三种无线感知装置1000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第二获取模块1001,用于获取感知需求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1002,用于向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第三获取模块1003,用于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目标测量量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通过对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测量量,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核心网中的感知网元或感知网络功能实体;
接入网中的感知网元或感知网络功能实体。
可选的,第三种无线感知装置1000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包括:通信连接的各个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通信连接的各个终端的第四信息和通信连接的各个网络侧设备的第五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信息包括对应终端的能力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五信息包括对应网络侧设备的能力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感知类型为网络侧设备或终端接收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以及所述第四信息和第五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与所述感知类型相匹配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并从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接入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或者,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并从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中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时间段、感知业务占用标志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所关联区域中第一设备的个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距离、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带宽、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信道的工作频率、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读写频率、第一设备阵列形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的信噪比、单个第一设备的发射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接收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天线排布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设备的阵列的排布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供能方式、有源的第一设备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的前向纠错码FEC的种类和对应的编码码率。
可选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能力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位置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接入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设备包括满足所述感知需求的所述第一设备;
和/或,
所述第一设备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的先验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所述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满足所述感知需求;
接入满足所述感知需求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可选的,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
解调的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信息;和/或,
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或不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
可选的,第三获取模块1003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测量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
获取所述目标测量量,以及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和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
接收来自如下任一项的目标感知结果: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和目标核心网网元。
可选的,所述第二设备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中包含目标操作命令,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基于所述包含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的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在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的所述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读取所述第一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的,第三种无线感知装置1000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调用模块,用于调用所述第一设备的关联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关联网络侧设备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二处理,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读取所述第一信息、写入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盘存、为所述第一设备提供电能、控制满足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活动状态以及控制不满足所述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非活动状态,所述第一设备位于所述关联网络侧设备的读写范围内;
处理模块,用于对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第一处理,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包括:更新、删除和新增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第三种无线感知装置1000还包括: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
其中,所述参考测量量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执行参考感知过程,所得到的测量量,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以及所述参考测量量或与所述参考测量量对应的参考测量结果确定。
可选的,所述第六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预先存储的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或者,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以下至少一项的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所述第一设备、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以及目标核心网网元。
可选的,第二获取模块1001具体用于:
获取由目标核心网网元发送或转发的感知需求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核心网网元包括:应用服务器或接入、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或网管系统。
可选的,第三种无线感知装置1000还包括:
第七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能力信息,所述目标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能力信息和所述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能力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传输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一推荐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第二推荐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推荐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第一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波形、子载波间隔、保护间隔、带宽、突发(burst)持续时间、时域间隔、发送信号功率、信号格式、信号方向、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与感知信号配置相关的信息、所述感知信号的初始相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天线信息、每根天线发送所述感知信号的时间戳信息、不同天线间发送信号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种类对应的编码码率、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信号调制方式、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数据编码方式,以及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帧格式。
可选的,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测量量,所述第一测量量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测量量,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反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和/或接收功率、所述反射信号的相位、所述反射信号的时间戳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矩阵、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多径信道中多径数参数、所述反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和多普勒扩展、所述反射信号的离开角、所述反射信号的到达角、所述第一设备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间时延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时延差和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
可选的,所述目标测量量还包括由所述第一设备采集到的第二测量量,其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具有信息采集功能。
可选的,所述目标测量量与感知天线或感知资源一一对应。
可选的,第三获取模块1003,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第一传输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的目标测量量,并向目标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其中,所述目标感知结果由所述目标核心网网元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第二传输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的目标测量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第三传输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的目标感知结果,其中,所述目标感知结果由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无线感知装置1000能够执行如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执行的各个过程,且能够取得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1102,存储器11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1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在该通信设备1100为反向散射通信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1执行时实现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或者,该通信设备11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101执行时实现图4(目标网络节点为网络侧设备)和/或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或者,该通信设备11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101执行时实现图4(目标网络节点为终端)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在目标网络节点为终端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并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
具体地,图12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2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201、网络模块1202、音频输出单元1203、输入单元1204、传感器1205、显示单元1206、用户输入单元1207、接口单元1208、存储器1209以及处理器12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2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2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2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2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2041和麦克风12042,图形处理器12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206可包括显示面板12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2061。用户输入单元1207包括触控面板12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2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2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2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2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201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后,可以传输给处理器1210进行处理;另外,射频单元120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常,射频单元12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2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2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2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2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2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2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210中。
其中,射频单元1201,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
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
处理器121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
可选地,射频单元1201在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之前,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馈的第一信息;
射频单元1201执行的所述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包括:
射频单元1201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接收的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解调,以获取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可选地,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
解调的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信息;和/或,
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或不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
可选地,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波形、子载波间隔、保护间隔、带宽、突发(burst)持续时间、时域间隔、发送信号功率、信号格式、信号方向、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与感知信号配置相关的信息、所述感知信号的初始相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天线信息、每根天线发送所述感知信号的时间戳信息、不同天线间发送信号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种类对应的编码码率、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信号调制方式、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数据编码方式,以及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帧格式。
可选地,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测量量,所述第一测量量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测量量,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反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和/或接收功率、所述反射信号的相位、所述反射信号的时间戳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矩阵、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多径信道中多径数参数、所述反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和多普勒扩展、所述反射信号的离开角、所述反射信号的到达角、所述第一设备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间时延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时延差和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
可选地,射频单元1201在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之前,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或接收到第一感知请求消息,发送第一感知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感知响应消息表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同意参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或所述第一感知请求消息对应的感知过程。
可选地,在射频单元1201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之前:
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配合所述第一设备进行参考测量,以获取参考测量量;
处理器1210,还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测量量确定参考感知结果,或者,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发送所述参考测量量。
可选地,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
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时间段、感知业务占用标志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所关联区域中第一设备的个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距离、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带宽、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信道的工作频率、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读写频率、第一设备阵列形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的信噪比、单个第一设备的发射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接收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天线排布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设备的阵列的排布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供能方式、有源的第一设备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的前向纠错码FEC的种类和对应的编码码率。
可选地,射频单元1201执行的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识别,以得到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中包含目标操作命令,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基于所述包含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的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在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一信息;
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
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从所述第一设备中读取第一信息。
可选地,射频单元1201,还用于:
接收目标调用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目标调用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二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读取所述第一信息、写入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盘存、为所述第一设备提供电能、控制满足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活动状态以及控制不满足所述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非活动状态。
可选地,射频单元1201执行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获取第二信息,包括:
接收第一推荐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推荐信息和自身能力信息,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接收感知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自身能力信息,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推荐信息,其中,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推荐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的配置信息;
或者,
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的第二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200能够执行如图9所示第二种无线感知装置900执行的各个过程,且能够取得相同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
在目标网络节点为网络侧设备的情况下,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
和/或,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获取感知需求信息,并向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所述通信接口还用于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目标测量量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通过对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测量量,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与上述网络侧设备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3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300包括:天线1301、射频装置1302、基带装置1303、处理器1304和存储器1305。天线1301与射频装置13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302通过天线130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3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30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302,射频装置130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301发送出去。
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30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303包括基带处理器。
基带装置130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3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基带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存储器130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30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306,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3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305上并可在处理器130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304调用存储器130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9(目标网络节点为网络侧设备)或图10(第二设备位于接入网)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4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400包括:处理器1401、网络接口1402和存储器1403。其中,网络接口1402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40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403上并可在处理器1401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401调用存储器1403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10(第二设备位于核心网)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图2、图4或图5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图2、图4或图5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图2、图4或图5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感知系统,包括:终端和网络侧设备,所述终端可用于执行如图4(即目标网络节点为终端)所述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图5所示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网络侧设备可用于执行如图4(即目标网络节点为网络侧设备)和图5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7)

1.一种无线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其中,所述感知信号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向无线感知信号接收端反向散射感知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馈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向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信息调制在所述感知信号上,以供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调制后的所述感知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时间段、感知业务占用标志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所关联区域中第一设备的个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距离、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带宽、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信道的工作频率、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读写频率、第一设备阵列形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的信噪比、单个第一设备的发射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接收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天线排布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设备的阵列的排布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供能方式、有源的第一设备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的前向纠错码FEC的种类和对应的编码码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第二感知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设备输出第二感知响应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感知响应消息表示所述第一设备同意参与所述第二感知请求消息对应的感知过程和/或提供第一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具有信息采集功能,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采集得到与感知目标对应的第二测量量,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测量量。
6.一种无线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反向散射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感知信号,其中,所述感知信号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7.一种无线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目标网络节点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预设感知信号序列,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预设感知信号序列的信号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序列;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基于所述目标感知信号序列与所述预设感知信号序列进行目标信号处理,以得到目标测量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馈的第一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接收的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解调,以获取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所述第一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
解调的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信息;和/或,
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或不依赖所述第一设备参与的无线感知测量量。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波形、子载波间隔、保护间隔、带宽、突发burst持续时间、时域间隔、发送信号功率、信号格式、信号方向、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与感知信号配置相关的信息、所述感知信号的初始相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天线信息、每根天线发送所述感知信号的时间戳信息、不同天线间发送信号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种类对应的编码码率、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信号调制方式、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数据编码方式,以及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帧格式。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测量量,所述第一测量量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测量量,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反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和/或接收功率、所述反射信号的相位、所述反射信号的时间戳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矩阵、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多径信道中多径数参数、所述反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和多普勒扩展、所述反射信号的离开角、所述反射信号的到达角、所述第一设备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间时延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时延差和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时间段、感知业务占用标志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所关联区域中第一设备的个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距离、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带宽、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信道的工作频率、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读写频率、第一设备阵列形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的信噪比、单个第一设备的发射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接收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天线排布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设备的阵列的排布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供能方式、有源的第一设备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的前向纠错码FEC的种类和对应的编码码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对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识别,以得到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中包含目标操作命令,或者,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基于所述包含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的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操作命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设备在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中携带所述第一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获取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第二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从所述第一设备中读取第一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目标调用请求消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目标调用请求消息,对所述第一设备进行第二处理;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读取所述第一信息、写入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第一信息进行盘存、为所述第一设备提供电能、控制满足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活动状态以及控制不满足所述感知条件的第一设备处于非活动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7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获取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第一推荐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推荐信息和自身能力信息,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感知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自身能力信息,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推荐信息,其中,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推荐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的第二配置信息。
17.一种无线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目标网络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感知信号;
测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对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所述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获取目标测量量;
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
18.一种无线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设备获取感知需求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向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目标测量量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通过对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测量量,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向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设备中的至少一项,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包括:通信连接的各个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通信连接的各个终端的第四信息和通信连接的各个网络侧设备的第五信息,其中,所述第四信息包括对应终端的能力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五信息包括对应网络侧设备的能力信息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感知类型为网络侧设备或终端接收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以及所述第四信息和第五信息中的至少一项,确定与所述感知类型相匹配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并从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接入设备中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并从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中确定所述目标网络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参与感知的状态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时间段、感知业务占用标志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范围、所关联区域中第一设备的个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感知距离、所述第一设备的工作带宽、所述第一设备的各个信道的工作频率、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制方式、所述第一设备支持的读写频率、第一设备阵列形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的信噪比、单个第一设备的发射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接收天线数、单个第一设备的天线排布信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设备的阵列的排布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射信号相位的误差统计分布参数、所述第一设备的供能方式、有源的第一设备的电量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储能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的前向纠错码FEC的种类和对应的编码码率。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目标测量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所述目标测量量,以及获取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和所述第一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如下任一项的目标感知结果: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和目标核心网网元。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目标能力信息,所述目标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能力信息和所述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目标能力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一推荐信息,并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第二推荐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推荐信息和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第一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第二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配置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波形、子载波间隔、保护间隔、带宽、突发burst持续时间、时域间隔、发送信号功率、信号格式、信号方向、时间资源、频率资源、准共址QCL关系、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与感知信号配置相关的信息、所述感知信号的初始相位、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信息、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的天线信息、每根天线发送所述感知信号的时间戳信息、不同天线间发送信号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一设备的调幅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相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调频能力、所述第一设备的加密算法类型、所述第一设备的信道编码种类对应的编码码率、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信号调制方式、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数据编码方式,以及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帧格式。
24.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测量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测量量,所述第一测量量为与所述第一设备相关的测量量,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反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和/或接收功率、所述反射信号的相位、所述反射信号的时间戳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矩阵、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反向散射路径多径信道中多径数参数、所述反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和多普勒扩展、所述反射信号的离开角、所述反射信号的到达角、所述第一设备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间时延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相位差、所述第一设备的天线间时延差和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的目标测量量,并向目标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目标测量量,其中,所述目标感知结果由所述目标核心网网元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的目标测量量,并根据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的目标感知结果,其中,所述目标感知结果由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或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26.一种无线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感知需求信息;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测量量和目标感知结果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目标测量量为所述目标网络节点通过对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测量量,所述目标感知结果基于所述目标测量量确定。
27.一种无线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和目标网络节点;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用于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和/或,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用于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目标感知信号,或者,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发送目标感知信号;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向散射所述感知信号;
所述目标网络节点,用于对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感知信号进行测量,以得到目标测量量。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分别与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和所述第一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获取感知需求信息,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感知需求信息,或者,根据所述感知需求信息确定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并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发送的感知信号为预设感知信号序列,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具体用于接收自身发送的且至少部分经所述第一设备反向散射的目标感知信号序列,并基于所述目标感知信号序列与所述预设感知信号序列进行目标信号处理,以得到目标测量量,其中,所述感知信号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预设感知信号序列的信号配置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网络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向所述目标网络节点反馈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设备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信息调制在所述感知信号上,以供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收调制后的所述目标网络节点信号。
31.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节点用于根据第五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包括: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服务的终端、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所述目标测量量;或者,
所述无线感知系统还包括目标核心网网元,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向所述目标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五信息,且所述目标核心网网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五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节点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或目标核心网网元发送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
所述第一节点或目标核心网网元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以及所述第五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其中,所述第二节点包括: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服务的终端、所述目标网络节点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以及所述第一设备接入的网络侧设备或终端中的至少一个。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第一节点或目标核心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一设备的第一信息;
所述第一节点或目标核心网网元用于根据如下信息确定目标感知结果:
所述参考测量量或参考测量结果;
所述第五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27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附着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感知目标上,或者所述第一设备位于所述感知需求信息对应的目标感知区域内。
3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
36.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
37.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感知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感知方法的步骤。
CN202111416129.7A 2021-11-25 2021-11-25 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Pending CN1161700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6129.7A CN116170097A (zh) 2021-11-25 2021-11-25 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PCT/CN2022/132933 WO2023093646A1 (zh) 2021-11-25 2022-11-18 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6129.7A CN116170097A (zh) 2021-11-25 2021-11-25 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0097A true CN116170097A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15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6129.7A Pending CN116170097A (zh) 2021-11-25 2021-11-25 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70097A (zh)
WO (1) WO202309364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619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43851A1 (en) * 2006-04-18 2007-10-18 Radiofy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utilizing backscattering techniques in wireless applications
WO2018034439A1 (ko) * 2016-08-16 2018-02-22 전자부품연구원 무선전력전송을 위한 백스캐터 의존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백스캐터 의존 통신 시스템
WO2019149341A1 (en) * 2018-01-30 2019-08-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echniques for location estimation using rfid tags
CN110324068A (zh) * 2018-03-28 2019-10-1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识别系统、组建中继网络的方法和阅读器、中继器
US11290960B2 (en) * 2020-02-10 2022-03-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 power transmission using backscatter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619A1 (zh) * 2022-09-09 2024-03-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3646A1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55394A1 (en) Sen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3093646A1 (zh) 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WO2023093645A1 (zh) 无线感知方法、装置和网络侧设备
WO2023093644A1 (zh) 无线感知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和终端
US20240154708A1 (en) Sen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network device
CN115604728A (zh) 通信感知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6939682A (zh) 信息反馈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696419A (zh) 通信感知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715127A (zh) 感知方式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185921A1 (zh) 信息指示方法、指示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4051619A1 (zh) 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715128A (zh) 感知方式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3185910A1 (zh) 信息指示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86098A1 (zh) 感知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99152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4099125A1 (zh) 测量信息反馈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23226826A1 (zh) 感知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3186123A1 (zh) 感知信号处理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31846A1 (zh) 感知方式切换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31868A1 (zh) 感知方式切换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99153A1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6939592A (zh) 感知信号的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7544993A (zh) 信号确定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7544992A (zh) 信号确定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7729589A (zh) 条件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