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477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477A
CN1161477A CN 96111251 CN96111251A CN1161477A CN 1161477 A CN1161477 A CN 1161477A CN 96111251 CN96111251 CN 96111251 CN 96111251 A CN96111251 A CN 96111251A CN 1161477 A CN1161477 A CN 1161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image
collection
paper
inse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61112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荻野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riority to CN 9611125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4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4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具有控制部(311,S127)的成像装置,此控制部控制成像机构,根据一批原件(D1、D2、D3)的一批图像在一批复印纸上进行电子分类方式进行成像输出时,当由这种复印纸以预定张数的组(D1、D2、D3)为单位作印刷操作的中途(D1)时,即使有插入印刷指示也等待,在这种以组为单位的输出结束时(D1、D2、D3、419)进行插入印刷处理。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本发明涉及数字式复印机一类成象装置,它能将一批原件的图像存于存储器中,利用所存储的这批图像,以电子分类方式顺次地复印到所用纸上,得到与这批原件相对应的多个部分的复印纸,并对每一个部分这样得到的已复印纸作订合处理,进而能在其中进行插入处理。
包括有具备单盘订合功能的整理机在内,且在订合电子分类方式中能进行插入复印的数字式复印机业已实用化。
在这种数字式复印机中,当于订合电子分类方式的处理中指示进行插入复印的情形,作插入复印用的纸是排送到同一纸盘上的作订合分类方式中所用复印纸上的,在从插入返回而继续进行订合时,插入复印用的纸就会有被一起订合的危险,而且在从纸盘中取出插入复印所用的纸时,会发生将已整齐化的供订合用的纸弄乱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数字式复印机,它能在伴随订合处理而进行电子分类方式的处理中接收到插入复印的指令时,实现不便分类方式的复印处理发生混乱的插入处理。
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实施例1:图12B、18)包括:装置(34),用来存储从一批原件(D1、D2、D3)读出的一批第一图像;装置(44、45、66),是用来对应于所存储的一批图像在一批成像媒体上以分类方式成像并加以输出的成像器件,这一批成像媒体则形成预定张数的组(D1、D2、D3、407),而这些个组则多次地按重复顺序(407、411、415…)输出;装置(92),用于指示在上述成像器件中进行插入处理;装置(311,S127),用来控制上述成像器件,使其根据上述指示装置的指示,在所述这批组(407,411,415)中之一(415)的输出中途的期间待机插入处理,并在此输出结束的时刻(419)中断这一批第一图像的成像,而进行插入处理的第二图像的成像。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即使在电子分类方式的印刷处理中进行插入处理,也能实现无障碍的电子分类印刷。具体地说,在至今所进行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中,当接收到插入指令时,便直接进行插入处理,作插入印刷用的纸在印刷后即排送到电子分类方式印刷所用纸的排纸盘内。于是,进行插入处理的操作者必须可靠地取出插入印刷的纸,而在取出过程中则存在着弄乱电子分类方式印刷用纸排列的危险,此外,一旦忘记进行取出,就会发生混入电子分类分式印刷用纸中而被一起装订等障碍。
但在本发明中,分类方式印刷的一个组(例如在以3张原件的分类方式下对应于这样3张经印刷输出的部分)在到达印刷输出的时刻前不进行插入而作待机。在一个组的输出终结的时刻再实行插入处理。于是,电子分类分式印刷用纸的组同插入印刷的纸不会混乱,特别是即使在电子分类方式印刷中并作订合处理时,由于是在一组订合处理完了时才进行插入印刷,也就不会发生电子分类方式印刷用纸与插入印刷用纸一起被订合的问题。
图1示明用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字式复印机的大致结构;
图2示明一种整理机;
图3示明一种整理机;
图4示明一种整理机;
图5是示明操作板结构的平面图;
图6是概示数字式复印机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7是概示扫描部结构的框图;
图8是概示基本部CPU结构的框图;
图9是概示印刷部结构的框图;
图10示明页存储器中页缓冲区M1与文件区M2的关系;
图11说明不用分类方式时的复印;
图12A说明在订合电子分类方式下的复印;
图12是示明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延迟插入操作与电子分类方式处理间关系的定时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主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复印操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电子分类方式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说明电子分类方式结束操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说明结束操作ADF(自动原件输送装置)输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说明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特征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说明插入复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说明电子分类方式逐步操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说明逐步操作DF输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说明以LED闪光来显示第二实施例延迟插入时电子分类方式印刷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示明设有第二实施例的插入显示LED的操作板结构的平面图;
图24是说明通过专用LED的照亮来显示第二实施例的延迟插入时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处理;
图25是示明设有第二实施例的延迟插入显示LED的操作板结构的平面图;
图26是说明从第三实施例插入返回后的部分数作再设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示明通过第四实施例电话线路执行主计算机插入指令时的网络系统的系统图;
图28是备有用来通过第四实施例电话线路接收插入指令的机构的数字式复印机的结构框图;
图29是说明在第五实施例插入处理后进行旋转处理时的流程图;
图30是示明第五实施例插入返回检验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31是示明第五实施例普通印刷处理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32是示明第五实施例旋转印刷处理的子程序的流程图;而
图33是示明第六实施例两面叠置中不作延迟插入时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具体地说,将就具有复印(PPC)、传真(FAZ)、印刷(PRT)三种功能的复合式成像装置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
图1是概示作为本发明成像装置例子的数字式复印机内部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此数字式复印机具有装置主体10,主体10内则设有后述的具有作为读出装置功能的扫描部4以及具有作为成像器件功能的印刷部。
在装置主体10的上面设有装载阅读对象即原件D的透明玻璃板组成的原件载承台12。在此主体10的上面还设有将原件自动输送到原件载承台12上的自动原件输送装置(以后记为ADF)7。ADF7装设成可相对于原件载承台打开与关闭,还可将载承于原件载承台12上的原件D作为与原件载承台12密切触合的原件压紧件。
ADF7配备有:放置原件D的原件盘8,检查原件有无的空位传感器9,将原件从原件盘8中一张张取出的拾取辊14,输送取出的原件的供纸辊15,将原件的前边整位的校准辊对16,以及将基本上整个原件载承台12覆绕过的输送皮带18。这样,就能在原件盘8的朝上方向,将放置于其中的多张原件从它的最下一页即最终一页起顺次取出,经校准辊对16整位后,由传送皮带18输送到原件载承台12的预定位置上。
ADF7中,夹持住输送皮带18且在与校准辊对16相反一侧的端部上,设有反转辊20、不反转传感器21、挡板22与排纸辊23。由后述扫描部4读出了图像信息的原件D,通过输送皮带18从原件载承台12上送出,借助反转辊20、挡板21和排纸辊22,排出到ADF7上面的原件排纸部24上。在对原件D的里面进行阅读时,通过将挡板22转换,由输送皮带18输送的原件D在由反转辊20反转后,再次由输送皮带18送到原年载承台12上的预定位置处。
设于装置本体10内的扫描部4具有:作为照明载承于原件载承台12的原件D的光源的曝光灯25,以及将从原件来的反射光按预定方向偏转的第一反射镜26,此曝光灯25和第一反射镜26安装在设于原件载承台下方的第一滑架27上。
第一滑架27安装成可平行于原件载承台12移动,通过图中未示明的有齿皮带等由驱动马达带动在原件载承台12的下方往复移动。
在原件载承台12的下方还设有可平行于原件载承台平行移动的第二滑架28。在第二滑架28中安装有相互正交的第二和第三反射镜30与31,用来将第一反射镜26所偏转的来自原件D的反射光顺次偏转。第二滑架28由驱动第一滑架27的有齿皮带等带动,在相对于第一滑架27从动的同时,还以相对于第一滑架27速度1/2的速度沿原件载承台12平移。
在原件载承台12的下方,设有将第二滑架28上的第三反射镜31的反射光聚焦成像的透镜32,以及接收由此成像透镜聚焦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的CCD传感器34,成像透镜32安装成可在包含有为第三反射镜31偏转光的光轴的平面内通过驱动机构移动,通过它自身的移动将反射光按希望的倍率成像。于是CCD传感器34对入射的反射光进行光电变换,输出与读出的原件D相对应的电信号。
印刷部6则备有用作潜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曝光装置40。激光曝光装置40包括:用作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41,作为将此激光器41发出的激光连续偏转的扫描部件的多角镜36,作为使多角镜36依后述预定的转数旋转驱动的扫描马达的多角镜用马达37,以及将来自多角镜的激光偏转而导向后述感光鼓的光学系42。具备上述结构的激光曝光装置40固定支承于装置主体10中图中未示明的支承框上。
半导体激光器41根据扫描部4读出的原件D的图像信息或是传真机发送接受的文件信息等进行开/关控制,此激光器发出的光借助多角镜36与光学系42通向感光鼓44,通过扫描感光鼓44的周面而于此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印刷部6具有设于装置主体10大致中央的作为载像体的可自由旋转的感光鼓44,感光鼓44的周面由来自激光曝光装置40的激光曝光,形成所希望的静电潜像。沿感光鼓44的周围顺次设有:使感光鼓周面带有预定电荷的带电充电器45;把作为显影剂的色粉供给于在感光鼓44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按希望的图像浓度显影的显影器46;用来将后述的纸盒中供给的复印材料即复印纸P从感光鼓4上分房下来的剥离充电器47,以及和它成整体的将形成于感光鼓44上的色粉像转印到复印纸P上的转印充电器48;从感光鼓44的周面上剥离复印纸P的剥离爪49;清扫感光鼓44周面上残余的色粉的清扫装置50,以及在感光鼓44的周面上消电的消电器51。
在装置主体10内的下部以相互叠层状态配置有可分别从装置主体引出的上段盒52、中段盒53与下段盒54,各个盒内装有规格不同的复印纸。在这些盒的侧面则设有大容量的供纸装置55,其中装盛着使用频度高的规格的复印纸P,例如约3000张A4规格的复印用纸P。此外,在大容量共纸装置55的上方安装着可自由装卸的兼有手动盘56的供纸盒57。
装置主体10内形成有从各个盒与大容量供纸装置55起,通过位于感光鼓44和转印充电器48之间的转印部延伸的输送路径58,在输送路径58的终端设置着具有定影灯60a的定影装置60。在对向定影装置60的主体10的侧壁中形成有排出口61,在排出口61中安装着单纸盘的整理器150。
在上段盒52、中段盒53、下段盒54、供纸盒57的附近以及大容量供纸装置55的附近,分别设有用来从所述盒或大容量供纸装置中将复印纸P一张张取出的拾取辊63。此外,在输送路径58中设有将拾取辊63取出的复印纸P经输送路径58输送的一批供纸辊对64。
在输送路径58中,于感光鼓44的上游侧设有套准调节辊对65。套准调节辊对65在校正取出的复印纸P前边倾斜的同时,还使感光鼓44上的色粉像的前边同复印纸P的前边整合,在以与感光鼓44周面移动速度相同的速度下将复印纸P供给转印部。在套准调节辊对65的这一边,也即在供纸辊64的一侧,设有用来探测复印纸P到达的对准前传感器66。
由拾取辊63从各个盒或大容量供纸装置55中一张张取出的复印纸P,经供纸辊对64送至套准调节辊对65。然后,复印纸P在通过此辊对65给前边整位后送到转印部。
在转印部中,感光鼓44上形成的显影剂像即色粉像借助转印充电器48而转印到复印纸P上。转印有色粉像的复印纸P通过剥离充电器47与剥离爪49的作用而从感光鼓44的周面上分离下来,经由构成输送路径58一部分的输送皮带67送到定影装置60。在经定影装置60使显影剂像于复印纸P上熔融定影之后,此复印纸P便借助供纸辊对68与排纸辊对69,通过排出口61而排送到整理器150上。
输送路径58的下方设有自动两面装置70,将通过定影装置60的复印纸反转后送到套准调节辊对65。自动两面装置70配备有:将复印纸P暂时聚集的暂时聚集部71;从输送路径58分岔出的将通过定影60的复印纸P反转而导向暂时聚集部71的反转路径72;将聚集于暂时聚集部71中的复印纸P一张张取出的拾取辊73;将取出的复印纸P通过输送路径74送至套准调节辊对65的供纸辊65。此外,在输送路径58与反转部72的分岔部处设有分配门76,用来将复印纸P有选择地分导到排出口61或是反转路径72。
在进行两面复印时,通过定影装置60的复印纸P经由分配门76导向反转路径72,在反转状态下暂时聚集到暂时聚集部71后,在拾取辊73与供纸辊对75的作用下,经由输送路径74送至套准调节辊对65。此复印纸P在由套准调节辊对65整位后再送到转印部,将色粉像转印到复印纸P的里面。然后,复印纸P通过输送路径58、定影装置60与排纸辊69送到整理器150上。
整理器150将排送出的具备一个部分结构的文件按一个部分为单位贮留供订合用。如图所示,拟订合的一张复印纸P从排出口61排出时,由导杆151导引到订合侧附近进行整合。当这样的纸全部排出完后,由压纸臂152压住所排送出的一个部分单位的复印纸P,由订合单元153进行装订。然后,在图3中虚线所示位置处降下导杆151,已订合的复印纸P即按它的一个部分单位由整理排出辊155排送到它的整事排出盘154中,如图4所示。整事排出盘的下降量由排出的复印纸P的张数达到一定程度确定,按排送出一个部分单位的程度的步距下降。整合所排出的复印纸P的导杆151则用不着处在一个已载承在整里排出盘154上已订合起的复印纸P上那样高度的位置上。
此外,整理排出盘154连接有一种位移机构(图中未示明),用在分类方式中使每一个部分(例如朝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移动。
在装置主体10的前上部设有操作板80,用来输入各种复印条件和开始复印操作的复印开始信号。
操作板80如图5所示,包括:十键81、复印键82、状态显示部83、液晶显示部84、原件规格设定键85、复印纸规格设定键86、浓度显示部87、浓度设定键88、倍率设定键89、清除/停止键90、整事键91、插入键92、以及全清键93。
十键81用来设定原件的张数与复印的张数。
复印键82指令复印开始。
状态显示部83示明供纸盒的选择状态,原件以及复印纸在压紧时等的引导情况。
显示部84,在显示原件张数与复印纸张数的同时,能进行复印倍率与编辑等的显示以及各种操作的指引。此显示部84是一种液晶显示部,其中设有触模板用来输入各种操作指令。例如在电子分类方式处理中能显示结束键与中止键并进行输入。
原件规格设定键85用来设定原件D的规格。
复印纸规格设定键86用来设定复印纸P的规格。
浓度显示部87,显示由浓度设定键88设定的复印浓度。
倍率设定键89,设定复印的倍率。
清除/中止键90,清除由十键设定的内容,返回到标准状态。
整理键91,设定订合、分类方式、分组方式。
插入键92用来设定插入复印。
全清键93,它是用来指示中止操作的键。
下面参照图6至图9说明此成像装置的控制回路。图6以框图概示了依据一实施例的数字式复印机的控制系统等成像装置的结构,图7概示扫描部,图8概示基本部CPU,图9概示打印部。
数字式复印机控制系统大体上由两个框部组成:在扫描部4和印刷部6之间由图像处理装置214相连,构成数字式复印机的基本部301;接收并存储来自基本部301的图像数据,将所存储的图像数据再转送到基本部301而实现存储复印(电子分类方式)的页存储部302。
基本部301与页存储部302连接着交换控制数据的基本部系统接口316以及交换的图像数据的基本部图像接口317。
基本部301包括输入装置(扫描部)4、输出装置(印刷部)6、图像处理装置314,以及控制它们的控制装置(基本部CPU)311。
控制装置(基本部CPU)311的主CPU100连接着ROM102、RAM104、图像存储器106、内部接口122、外部接口123、传真接口126、印刷接口128、辅助存储装置接口130、符号变换回路132以及压缩/扩展回路134。内部接口122与操作板80相连,外部接口123与外部设备124相连,传真接口126与公用回线136相连,印刷接口128与外部设备138相连,辅助存储装置接口130与IC卡片阅读/打字机142以及硬盘驱动器144等相连。
在此由主CPU执行图像信息的存储与调用。例如在存储图像信息时,在扫描器CPU160的控制下,由扫描部4读入的图像信息根据CPU100的指令存储于图像存储器106中。主CPU100的指令利用操作部的输入(键输入)对方式进行决定。
在RAM104中,设定参数表104a。在此参数表104a中将存储通过操作板80等设定的复印条件,而没有设定的条件则与规定值相对应。作为这种复印条件所设定的参数,有复印的部分数、原件规格、复印纸规格、倍率、分类方式等。
以下参照图7说明扫描部4的详细结构。扫描部4的扫描器CPU160控制着与它相连的:控制曝光灯25的灯控制部164;控制扫描马达166的马达驱动器168;驱动控制传感器、开关、螺线管类170的驱动部172;此外还控制与它相连接的:用来对来自CCD传感34的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的A/D变换回路174;析像度变换回路178;色调校正回路176;像质改进回路180;双值化回路178。
现在参照图9详细说明印刷部6。在印刷部6中,印刷机CPU190控制着与它相连的:驱动主马达192的主马达驱动器194;驱动传感器、开关、螺线管类196的驱动部198;控制定影灯60a的定影灯控制部202;给带电充电器45、转印充电器48、剥离充电器47进行由高压变压器213、214、215施加高压时的高压输出控制部212;控制消电器51的消电器控制部216;供纸辊对64、68;套准调节辊对65;输送皮带67;控制排纸辊对69用的供纸马达222的供纸控制部224;半导体激光器41;控制多角镜用马达37的激光驱动回路230的调制回路323。
再来参照图6说明页存储部302。页存储部302控制基本部301及其对页存储器323的存取,包括:内设有通信存储器305的系统控制装置304;临时性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装置(页存储器323;产生页存储器323的地址的地址控制部306;在页存储部302内的各器件间进行数据传送的图像总线320;在页存储部302内各器件和系统控制装置304之间进行控制信号传送的控制总线321;通过图像总线320传送页存储部323与其它器件的数据时,控制数据传送的数据控制装置307;通过基本部图像接口317传送基本部301图像数据时,对图像数据进行接口的图像数据I/F装置308;将图像数据发送到析像度不同的装置时把图像数据变换为其它装置的析像度,或是把从析像度不同的装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变换为基本部301的印刷机315的析象度,进行双值图像数据90°旋转处理的析像度变换/双值旋转式装置325;压缩发送例如传真发送的与光盘存储的一类图像数据,或是压缩用于存储等装置的输入的图像数据,用来将取压缩形式的图像数据通过印刷机315作可见形式的扩展的压缩/扩展装置324;以及与图像数据I/F装置308连接,在从印刷部6输出图像数据时用来使图像数据转过90°或-90°而输出的多值旋转式存储器309。
页存储器323如图10所示,区分为:将扫描部4读入的原件图像数据写入的页缓冲区M1,以及将上述图像数据压缩得到的数据写入的以1页为单位剖分的文件区M2。
文件区M2中各页的起始地址存储于文件区中每页数据起始地址存入区M3中。
下面用图11与图12A来说明订合电了分类方式。
作为例子,考虑把由3页组成的书复印2部。
在图11中,示明进行分类方式的复印,从ADF7按D3-D2-D1的顺序将原件送入原件读出位置,在由扫描部4读入原件后通过印刷部6进行印刷组合,依3-3-2-2-1-1的顺序将图像形成于复印纸P上,再依1-1-2-2-3-3的顺序叠置到整理排出盘154上。
在图12A中,示明进行订合电子分类方式的复印,从ADF7依D3-D2-D1的顺序将原件D送入原件读出位置,由扫描部4按3-2-1顺序将图像读入页存储器323。随即依3-2-1顺序从页存储器323输出到印刷部6后,排送到拟进行订合的盘上。同样按3-2-1顺序从页存储器输出到印刷机,排送到用于订合的整理排出盘154中。排送到整理排出盘154中的复印纸P从上以1-2-3的顺序进行订合,于是操作人员便能取得2部复印件的书。
下面用图12B的时间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特征的电子分类方式处理时的延迟插入处理。图12B是表明本发明特征的延迟插入操作与电子分类方式处理的关系的时间图。
在图12B中,示明了用三张原件D1、D2、D3进行多部的订合电子分类方式处理时的时间图。具体地说,进行了第一部的原件D1、D2、D3的印刷(407),将印刷出的三张复印纸由整理器150进行订合(409)。其次,进行第2部的印刷(411),订合(413),而第3部的印刷则在进行途中,在原件D1的印刷结束而原件D2印刷开始的时刻,则指示应进行印刷新的原件D4的插入处理401。
传统上是直接进行这种插入处理的,原件D4在印刷后即在原件D1之后排送到盘上。结果就会发生电子分类方式印刷用纸与插入印刷用纸一起被订合,或是发生电子分类方式印刷用纸为插入印刷用纸所弄乱的故障。
但是,根据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延迟插入处理,插入发生(401)不与插入处理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在与插入发生(401)同时设置标记而进入等待状态,当电子分类方式的一个部分的印刷结束(415),这部分复印纸的订合完成(417),直到中断电子分类方式印刷(419),都在置入标记位的状态下等待,这以后再进行插入处理(405)。此时,在原件D1、D2、D3的复印纸订合之后,完成插入原件D4的印刷并排送出。这样就不会发生将不同的复印纸一起订合等电子分类方式印刷中的故障。
在流程图上明确的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延迟插入操作,除可通过图16中子程序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处理的流程图来实现外,还可以在图20、21中,通过未检测出插入处理时来实现,但在下面陈述的其它的流程图则同传统上的大致相同。图16中的例子只不过是实现图12B中延迟插入的一个例子,虽然可以由其它种种形式来实现图12B中的操作时间图而取得相同的效果的。
下面参看图13至图21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包括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内的数字式复印机的全部操作。
首先参看图13所示流程图来说明主处理(S1)。
具体地说,当操作者按压操作板80上的键(S2)而设定操作方式时(S2),即将指示的复印方式写入参数表104a中(S7)。这样就存储了复印的部分数、原件规格、复印纸规格、倍率与分类方式。此外,在装置起动时,当把预定值设定到参数表104a中时,对于未指示出设定值的复印参数,便依预定值工作。
通过接通操作板80上的复印键82(S5),进行复印操作处理。
对于其它处理(S9),即不设定复印操作与复印方式中任何一个的处理,则包括有时间设定与预热等。
现在参看图14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复印操作处理(S11)。
在具有这一实施例中的那种页存储器323能够进行电子分类方式的数字式复印机中,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操作:将图像存储于页存储器323中的分类方式印刷的电子分类方式操作;将图像暂存于存储器中按原样印刷的存储器复印操作;不使用存储器,将原件输入的图像按原样印刷的通常的复印操作。在复印操作处理的最初要判断所设定的是哪一种复印处理,以执行各复印处理。
具体地说,即参照参数表104a(S13),判断电子分类方式有效或无效(S15),根据这一判断,在电子分类方式有效时进行电子分类方式处理(S19)。
在电子分类方式无效时,判断存储器复印有效或无效(S17),根据这一判断,在存储器复印有效时,进行存储器复印处理(S23)。在存储器复印无效时,进行通常复印处理(S21)。
所谓通常复印处理,是把由扫描部4的CCD传感器34读出原件D的输出不存入页存储器323中,而由印刷部6作印刷输出,例如在作5个部分的复印时,需对原件D作5次扫描。
现在参看图15所示流程图来说明电子分类方式处理(S19)。
首先对照参数表104a(S21)看是否设定两面印刷,或者是否设定了缩小连接且输入的原件张数假设为不定时(S23,S25,S27),若是设定了,就在完全读入原件后开始印刷的电子分类方式结束操作处理(S31)。若是属于上述之外的设定,则进行一边读入原件一边进行第一部分印刷的电子分类方式逐步处理(S29)。
上述的电子分类方式结束操作处理(S31)是由扫描部4顺次读出原件,将读出的图像数据存于页存储器323中,在把对应于全部原件D的图像数据存入页存储器323中之后,顺次读出存于页存储器323中的图像数据(进行变更页次顺序),然后由打印部6作打印输出。
在电子分类方式逐步处理中,对于第一部分的复印,由扫描部4顺次读出原件,在将其存入页存储器323中的同时由打印部6打印输出;对于自第二部分起以后的复印,顺次读出存于页存储器323中的图像数据,由打印部6打印输出。
下面参看图16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电子分类方式结束操作。
首先对照参数表104a来设定整理器150的操作方式(S35)。在整理器150的操作方式中虽然包括分类方式、订合、分组和不分类方式,但省除对分组与分类方式操作的说明。
首先将读入图像存入的页存储器323的号码初值化(S37)。页存储器323如图10所示,分为将扫描部4读入的原件D的图像数据写入的页缓冲区M1,以及将此图像数据压缩的数据写入的依页为单位划分的文件区M2,此页存储器按照页存储器的号码顺序对应于文件区每一页面数据的起动地址。
在开始原件的读入时,检查ADF7上的空位传感器(S39),当存在有原件D时,进行结束操作的ADF的输入处理(S41)。
当不存在原件D时,由扫描部4进行原件载承台12上的原件D的扫描,将页面数据(图像数据)存入页缓冲区M1(S49)上,压缩此缓冲区M1上的图像数据而存于文件区M2中,将存入地址按页存储器号码写入(S51,53)。
然后进行键输入检查(S55),当指示输入开始(S57),再次进行图像读入;当指示结束,便结束原件输入处理进行印刷(S45);当指示中止(S61),则清除页存储器323中的数据,结束电子分类方式处理(S47)。此外,当于此指示插入时(S63),则在进行插入复印处理后(S65)返回键输入等待。对于这以外的指示,则进行和没有按压键时的相同处理。
下面参照图17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结束操作ADF的输入处理(S41)。
具体地说,在直到ADF7上不存在原件D时(S66),除了进行原件的发送(S67,S69)和原件的读入操作(S77,S73)外,与图16中的处理是相同的。但是,在执行中并没有键输入等待,当在执行中显示出有效键操作指示(S71)(复印键82的输入),插入(S79)(插入键92的输入)、中止(S81)(液晶显示部84上显示出中止键的输入)时,就作出与它们相应的处理(S83,S85,S87,S89)。
下面参照图1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用来实现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延迟插入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处理(S45)。
将存入页存储器号码的指定地址中的页面数据扩充,在页缓冲区M1中展开(S91),在限于印刷设定张数的展开的图像数据后(S99,S101),进行键输入检查(S105)。
要是在印刷执行中设定了有效的插入(S124)、中止(S125)、操作指示(S126),便进行各相应的操作。当设定了有效之外的操作指示,即作为没有按压键时的情况处理。
在一边印刷中一边将页存储器号码加1(S103),当印刷完最终一页(S97)时,便进行订合排纸或是进行整理排出盘154的移动,将印刷的部分数加1(S109)。
将以上各操作进行到设定于参数表104a上的指定部分数的印刷结束否(S95)显示出中止时(S125)。
但在图18中的处理A部分中,在印刷执行中指示插入时并未立即作出插入,而只是设置表明插入指示的标志(例如设定于RAM104中)(S127)。此外,在处理B部分中,在订合排纸后检查那种对插入所作的指示是否已作为标志设定(S113),要是已作为标志设定时,便进行插入复印处理(S115),这以后便清除插入标志(117)检查键输入S119,S121,S123)。
这样,即使指示插入而没有立即进行插入操作,通过在把纸排送到订合整理排出盘154中之后(S107)进行插入复印,也能实现图12B中所述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延迟插入。由此,便能防止插入复印时的复印纸会在订合排纸途中混在一起订合,或是发生订合紊乱。
下面参看图19所示流程图来说明插入复印处理(S83)。
由于这里的插入复印处理是从以前复印的中途进行,故保留现在的参数表104a的参数(S131),在参数表104a中设定插入复印用的参数(S133),而在从插入处理返回时使原来的参数返回到参数表104a中。然后在键输入(S135)的参数设定(S137,S145)之后,根据键输入的操作指示(S141),进行通常的复印处理(S143)。又当存有插入恢复指示(S139)时,则使参数表回复到插入前的形式(S147)。
下面参照图20所示流程图来说明电子分类方式的逐步操作处理(S29)。
这就是,在把图像读入后直到将此图像存入与页存储器号码相对应的存储器中S151,S153,S155,S161,S163,S165)时,与图16的处理相同。
随后将存于页存储器号码的指定地址中的页面数据扩充,在页缓冲区M1中展开(S167),将展开的图像数据印刷后,成为键输入等待。
在键输入等待(S171)中,当指令结束(液晶显示部84上显示结束键输入)时(S173),由于原件的读入和第一部分印刷结束,要是有订合方式,就把现在排送出的复印纸P订合,排送到整理排出盘154上(S177),而要是存在分类方式,就移动整理排出盘,在使印刷部分数的计数器(例如设于RAM中)增1(S179)后,进行印刷处理(S181)后清除页存储器(S183)。
应该指出,在图20中的处理C部内,除去了在键输入时有关插入指示的检出工序,而不同于传统的情形在键输入时根据插入指示进行插入操作。因此,在逐步进行原件D的输入和订合印刷时,将不接受插入指示。这样,在电子分类方式的逐步操作处理中,由于不接收插入指示,就不会有装订分类方式印刷以外的复印纸排送到盘上,从而能防止电子分类方式印刷发生混乱。
下面参照图21所示流程图来说明逐步操作ADF的输入处理。
具体地说,到ADF7上已没有原件时,即取消进行原件的输送和原件的读入操作,而和图20的处理相同。但在执行中没有键输入等待,当执行中显示出有效键操作指示(复印键82的输入)、结束(液晶显示部84上所显示的结果键的输入)、中止(液晶显示部84上显示的中止键的输入)时,便进行它们的处理。
但是,注意处理D部分,当在键输入时即使有插入指示,也作为没有指示的情形处理,在逐步进行原件的输入和订合印刷时将不接受插入指令。这样,由于不接受插入指令,就可防止订合分类方式印刷以外的复印纸排送出。
如上所述,仅仅是订合电子分类方式的原件输入在操作中有插入指示时,才这样地进行插入复印处理,而在原件一边输入且一边印刷时的插入指示则作为无效的,禁止插入复印处理,在只进行印刷的操作中有了插入指示时,则在订合完排送到整理排纸盘上之后再进行插入复印处理。
这就是说,在订合电子分类方式的处理中有了插入复印指示时,要等于订合完一个部分后才轮到插入复印。
这样,在订合电子分类方式的处理中有了插入复印的指示时,要等到订合操作结束后才进行插入复印,因而能够防止插入复印的所用纸同插入前的复印纸一起被订合或是由于插入复印中纸的排送而弄乱进行订合中的以前的复印纸。
也就是说,在电子分类方式订合时的插入复印中,当在一个部分的处理过程中,即使有插入复印指令,也不能立即进入插入方式,而要在一个部分单位处理结束后才进入插入操作,由此就能防止插入复印中所用的纸排送到同一盘中订合分类方式中的复印纸上,同时能够避免从插入返回后继续进行订合时将插入复印用的纸一起订合的危险,并能避免在将插入复印用纸从盘中取出时把已弄整齐供订合用的纸搞乱。
下面根据相应的视图与流程图来说明本发明变形例的第二至第七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使操作人员可以认识到,由于有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延迟插入而处在插入等待中的情形。图23是示明设有插入显示LED的操作板结构的平面图,图22是通过插入显示LED的闪光来示明延迟插入的流程图,图24是通过专用的LED的照壳来显示延迟插入的流程图,而图25是示明设有延迟插入显示LED的操作板结构的平面图。
第二实施例可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设有图23中的插入LED95,通过它的闪光(不是照亮)可使操作者得知,已预定实行延迟插入,且现在处在插入等待的过程中。
具体地说,在按压插入键92进行插入处理时使插入LED照亮,此外,即使按压作为本发明特征的延迟插入所用的延迟插入键但处在等待电子分类中一个部分印刷结束的等待状态(参照图12B)时,也可通过LED95的闪光使操作人员得知这种情形。这样,操作人员就可知道,不是去拒绝插入而是待机插入操作,经一定时间之后再进行插入操作。
具体地说,在图22的流程图中,当设置插入标志(S127)时,插入LED即闪光,而在电子分类中一个部分已印刷完而进行插入动作时,插入LED92便照亮(S403)。
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种情形是在操作板80的液晶显示部84上显示在插入等待中和插入操作中的情形。由此特别是在没有设置LED等时能显示有关延迟插入的情形。
第二实施例的第三种情形,如图25所示,是在设有用来显示延迟插入在等待中的专用LED97时,通过使此LED照亮来通知操作者现在是处于延迟插入等待中,更明确的给操作者以处于等待之中的印像。
第三实施例是在延迟插入操作结束而返回到电子分类方式处理时,再来设定印刷的部分数。图26是用来说明从插入返回后对印刷部分数进行再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在图26中,在插入复印处理(S115)后设置插入标志(S119),当有十键输入时(S421),清除印刷部分数(S423),将设定的部分数变更为由十键输入的数(S425)。
通过设定上述工序,例如不论插入处理会对电子分类方式有何等影响,由于能给操作者再设定印刷数等的机会,故能实现更可靠的电子分类方式处理。
第四实施例则是例如通过电话线路由主计算机进行插入处理来实现本发明的延迟插入处理的情形。
图27是示明通过电话线路由主计算机给出插入指令时的网络系统的系统图,图28是备有通过电话线路来接收插入指令的机构的数字式复印机的结构框图。
具体地说,在图28中,数字式复印机503主要包括:进行图像数据各种处理的图像处理部601,由操作者进行操作的控制板部605,由个人计算机等进行控制的印刷机控制部607,以及具有扫描器马达的机械部617,它们由MCPU609与SM CPU611控制。此外还有通过电话线路和主计算机501来接收和发送图像数据等的通信部503,由它例如可通过电话线路从主计算机接收图像数据与插入指令数据。本发明的数字式复印机可根据接收的图像数据,在有电子分类方式处理时于其中进行前述的延迟插入,从远距离可靠地进行电子分类方式印刷与插入印刷。
第五实施例是在延迟插入处理后进行原来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时,例如把横的A4复印纸盒用作纵的A4纸盒时的实施例。
图29是说明插入处理后进行旋转处理的流程图,图30是示明插入返回检验的子程序的流程图,图31是示明通常印刷处理的子程序的流程图,图32是示明旋转印刷处理的子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地说,第五实施例可以用在下述情形下,例如在以纵向A4纸进行电子分类方式印刷的过程中而又例如要用B4纸进行插入印刷时,这时要由操作者将纵向A4纸的纸盒换成B4纸盒。这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在过去,当插入印刷结束后返回到原来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时,由于不存在交换纵向A4复印纸盒,就会在控制板的液晶显示画面上出现“请送入复印纸盒”等警告,而复印操作便至此结束。但在第五实施例中,此时可以探测A4复印纸盒是否装设在机身内,要是已装设有时,便旋转图像数据,对横向A4纸盒的复印纸进行印刷,不用促令操作者交换纸盒,而自动继续进行印刷。于是可以省除操作者的交换操作,实现均匀连续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
在图29中,对图18的流程图作了部分变动,实现了上述纸盒的自动更换。也就是,在电子分类方式处理中实行插入印刷时,存储有供纸位置与所用纸规格(S437),在插入印刷结束后,相应于图30的子程序(S301),确认是否能返回插入,当需要变更纸盒时则设置旋转标志(S313)。
以后,当操作属正常情形(S439),便回到原来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确认旋转标志(S431)在此,当清除旋转标志时,进行通常的印刷(S321);当设置旋转标志时,进行旋转印刷(S331),进而再清除旋转标志(S445)。由此,可使图像在纵横反过来的复印纸上旋转而印刷出有相反纵横的图像,不需操作者交换纸盒就能自动地进行所希望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
图30的插入返回检验(S301)是去判断插入前与插入后的纸盒规格(S303,S305),当它们具有同一规格时,则设定为正常的(S315)。当它们的规格(以及方向)不同时,则判断插入中为操作者所交换的纸盒,以确认插入前所用的纸是否存在于别的纸盒中(S307),若是有则判断为正常的。如若不是,必要的所用的纸可以旋转(S309),若是旋转了的纸存在于别的纸盒中(S311),则设置旋转标志(S313)。要是不存在可以旋转的所用纸,同时也没有插入前与插入后所用的纸,则判断为异常的(S317)。
图31中的通常印刷(S321),表明了顺次进行上述图像数据的扩充(S323,S325)和存入于页缓冲区中(S327),以及此图像数据的印刷处理(S329)。
在图32所示的旋转印刷(S331)中,设定缓冲区1=B2规格(S333),设定缓冲区2=B1规格(S335),将扩充而存于缓冲区2的图像数据(S337),改变纵横关系,旋转图像而在缓冲区1中复印(S339)。由此将旋转了的缓冲区1的图像印刷到纵横关系相反的复印纸上,不需操作者作纸盒的交换就能实现所希望的印刷。
第六实施例的特征是,在电子分类方式印刷下进行两面叠置时,即使有了插入指示也不会进行插入印刷。
图33是在第六实施例的两面叠置中示明不进行延迟插入的流程图。具体地说,此流程图虽然和上述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处理中的基本相同,但在印刷过程中即使有键输入指示插入操作,对于两面印刷下在两面装置中叠置的情形,由于没有设置标志(S453、S455,S457),因而在进行两面叠置的情形,不会执行插入操作。由此就能执行可靠的进行两面叠置的电子分类方式印刷。
第七实施例是在电子分类方式印刷下不进行订合时,使电子分类方式印刷用纸的排纸盘与插入处理用纸的排纸盘分别相对于不同的纸盘来排纸。
由此就能在不作订合处理时,消除电子分类方式用纸与插入处理用纸混同的障碍。
第八实施例是在电子分类方式印刷中有插入指示时,当电子分类方式的一个部分已结束的时刻来进行插入印刷,这些与以前所述的是相同的,但是,可以进行插入印刷的原件的输入操作是直接进行的,原件图像是可靠地保存于页存储器内,到了能够进行插入印刷的时刻便来印刷页存储器内的图像。由此可以实现能进行更迅速插入印刷的原件图像的输入操作。
如上详述,根据本发明能提供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它在订合电子分类方式的处理中即使有插入复印指示,但由于不到一个部分单位的订合操作结束时就不会进行插入印刷,便能防止插入印刷所用的纸与电子分类方式印刷用的纸一起被订合,同时还能防止由于插入印刷的排纸而使订合中的纸发生混乱等障碍。

Claims (20)

1.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装置(34),用来存储从一批原件(D1、D2、D3)读出的一批第一图像;装置(44、45、46),是用来对应于所存储的一批图像在一批成像媒体上以分类方式成像并加以输出的成像器件,这一批成像媒体则形成预定张数的组(D1、D2、D3、407),这些组则多次地按重复顺序(407、411、415…)输出;装置(92),用于指示在上述成像器件中进行插入处理;装置(311,S127),用来控制上述成像器件,使其根据上述指示装置的指示,在所述这些组(407、411、415)中之一(415)的输出在中途时(415)待机插入处理,并在此输出结束的时刻(419)中断这一批第一图像的成像,而进行插入处理的第二图像的成像(4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装置(95),用来根据上述控制装置,在待机插入处理期间(403)通过LED闪烁来显示待机状态;以及装置(95),用来在进行所述插入处理期间(405),通过LED照亮来显示此插入处理正在执行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装置(84),用来根据所述控制装置,在插入处理的待机期间将待机状态由控制板作液晶显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装置(97),用来根据所述控制装置,在插入处理的待机期间通过LED照亮来显示此待机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装置(S421、S423、S425),用来根据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成像器件完成了插入处理的第二图像成像后,对由所述分类方式成像中所形成的部分数进行再设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装置(603),用来从外部装置接收用于插入处理的第二图像和插入指示而进行插入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装置(603),此装置是用作通过电话线路和调制解调器从外部装置接收用于插入处理的第二图像和插入指示的通信装置;以及装置(311,S127),用来控制所述成像器件,根据来自上述通信装置的第二图像与插入指示,在所述这批组中之一(415)的输出在中途的时间(415)待机插入处理,并在此输出结束的时刻(419)中断这一批第一图像的成像,而进行插入处理的第二图像的成像(40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装置(S301,S331),用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在由所述成像器件这种插入装置完成了第二图像的成像后,不使分类方式成像中所用的第一成像媒体(B1)接合到此成像装置上,而所述第一图像是可以旋转的,此第一图像,在与第一成像媒体方向不同而大小相同的第二成像媒体(C)接合到此成像装置上时,被进行旋转而形成于第二成像媒体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装置(S453、S455、S457),用来控制所述成像器件,使此成缘器件在由分类方式进行成像时属于由此成像器件相对于成像媒体的两面进行成像的情形,而在将成像媒体暂时叠置存放的情形时,即使有插入指示也能阻止插入操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器件包括有装置(34),用来将电子分类方式下的成像媒体供给于第一盘,而把由插入处理供给的第二成像媒体供给与此第一盘不同的第二盘。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装置(34),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待机插入处理时,用扫描方法读出插入处理的原件的第二图像。
12.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实施例1,图12B,图18):装置(34),用来存储从一批原件(D1、D2、D3)读出的一批第一图像;装置(44、45、46),是用来根据所存储的一批图像在一批成像媒体上进行分类方式成像的成像器件,这批成像媒体形成预定张数的组(D1、D2、D3,407),这些组则多次地按重复顺序(407、411、415…)输出;装置(150),用来将所述成像器件的一批已成像的媒体按每个所述的组订合;装置(92),用来指示在所述成像器件中进行插入处理;以及装置(311,S127),它是第二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成像器件根据所述指示装置的指示,在所述这批组(407,411,415)中之一(415)输出而所述订合装置进行的订合在中途的时间,(415)待机插入处理,而在装订结束时刻(419),中断所述第一批图像的成像进行第二图像的成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装置(95),用来根据上述控制装置,在待机插入期间(403),通过LED闪光来显示待机状态;以及装置(95),用来在进行所述插入处理期间(405),通过LED照亮来显示此插入处理正在执行中。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装置(84),用来根据所述控制装置,在插入处理的待机期间将待机状态由控制板作液晶显示。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装置(97),用来根据所述控制装置,在插入处理的待机期间(403)通过LED照亮来显示此待机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装置(S421、S423、S425),用来根据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成像器件完成了插入处理的第二图像成像后,对由所述分类方式成像中所形成的部分数进行再设定。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装置(S301,S331),用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在由所述成像器件这种插入装置完成了第二图像的成像后,不使分类方式成像中所用的第一成像媒体(B1)接合到以此成像装置上,而所述第一图像是可以旋转的,此第一图像,在与第一成像媒体方向不同而大小相同的第二成像媒体(C)接合到此成像装置上时,被进行旋转而形成于第二成像媒体上。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装置(S453、S455、S457),用来控制所述成像器件,使此成像器件在由分类方式进行成像时属于由此成像器件相对于成像媒体的两面进行成像的情形,而在将成像媒体暂时叠置存放的情形时,即使有插入指示也能阻止插入操作。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装置(34),在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待机插入处理时,用扫描方法读出插入处理的原件的第二图像。
20.一种成像网络系统,它包括:装置(501),用来输出用于进行插入处理的插入指示和输出在插入处理中形成的第一图像;装置(509),用来通过电话线路和调制解调器传送上述插入指示和第一图像;以及一成像装置(503),此成像装置则有
装置(34),用来存储从一批原件(D1、D2、D3)读出的一批第二图像;
装置(44、45、46),是用来根据存储的一批图像在一批成像媒体上进行分类方式成像的成像器件,这些成像媒体形成预定张数的组(D1、D2、D3,407),这些组则多次地按重复顺序(407、411、415…)输出;
装置(150),用来将所述成像器件的一批已成像的媒体按每个所述的组订合;
装置(603),它是用来接收来自上述传送装置的第一图像与插入指示的通信装置;以及
装置(311,S127),用来控制上述成像器件,使其根据上述通信装置的插入指示,在所述这批组(407、411、415)中之一(415)的输出在中途的时间(415)待机插入处理,而在订合结束时刻(419)中断这一批第一图像的成像,进行第二图像的成像(405)。
CN 96111251 1995-08-31 1996-08-30 成像装置 Pending CN11614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6111251 CN1161477A (zh) 1995-08-31 1996-08-30 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3822/95 1995-08-31
CN 96111251 CN1161477A (zh) 1995-08-31 1996-08-30 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477A true CN1161477A (zh) 1997-10-08

Family

ID=5121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6111251 Pending CN1161477A (zh) 1995-08-31 1996-08-30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4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0966C (zh) * 1999-03-18 2007-10-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它们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0966C (zh) * 1999-03-18 2007-10-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它们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7677B (zh) 打印处理装置和打印处理方法
US7006249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144106C (zh) 成像装置
JP20062486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68335A (zh) 操作顺序最优化方法、机器以及程序
EP0762724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erforming interruption process in electronic sorting mode
JPH05284307A (ja) 画像形成記憶装置
CN1140990C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147759C (zh) 图象形成装置
JP20062539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70891A (zh) 图象形成装置和图象形成方法
US2009000981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H112055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と画像処理方法
JP20040805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コピー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61477A (zh) 成像装置
JP3941907B2 (ja) 画像情報処理装置、処理条件チェック方法及び該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36626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769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2041337A (ja) 画像情報記憶装置、該画像情報記憶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処理装置、転送可否チェック方法及び該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319177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08452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38980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99314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36499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324561B2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