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8655A - 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8655A
CN116118655A CN202310351820.4A CN202310351820A CN116118655A CN 116118655 A CN116118655 A CN 116118655A CN 202310351820 A CN202310351820 A CN 202310351820A CN 116118655 A CN116118655 A CN 116118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user
condition
intelligent seat
vehicle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518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18655B (zh
Inventor
张志冲
白颂荣
陈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5182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8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8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8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18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8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occupant comfort, e.g. for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appliances according to personal settings, e.g. seats, mirrors, steering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接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识别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用户的乘坐情况;响应于协同指令,根据车况标识,控制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根据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和/或,根据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扬声器播放车内声音;和/或,根据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智能座椅以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缓和用户的晕动症。

Description

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产业中车身域控制器数据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晕动症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内部讨论的热门话题。关于晕动症的起因有多种解释,其中,电动机有“恒扭矩”发力的特点,当电动汽车加速时,相对于传统燃油机是非常迅猛的,有些用户数十年来已经习惯了传统燃油车汽车的加速感受,忽然换成了加速迅猛的电动汽车,导致个体接收的各方面的感官信息不匹配,如此,发生晕动症的可能性会更大,用户更容易晕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以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应用于车身域控制器,所述车身域控制器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协同工作,所述车身域控制器用于控制以下至少一种装置:位于座舱中的至少一个智能座椅、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和中控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所述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所述车况标识由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检测得到,所述车况标识用于指示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或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
识别所述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
响应于所述协同指令,根据所述车况标识,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
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和/或,
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车内声音;和/或,
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以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其中,所述多模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声音和视觉。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舱数据优化装置,应用于车身域控制器,所述车身域控制器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协同工作,所述车身域控制器用于控制以下至少一种装置:位于座舱中的至少一个智能座椅、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和中控显示屏;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识别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所述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所述车况标识由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检测得到,所述车况标识用于指示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或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
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协同指令,根据所述车况标识,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和/或,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车内声音;和/或,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以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其中,所述多模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声音和视觉。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接收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所述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所述车况标识由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检测得到,所述车况标识用于指示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或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识别所述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响应于所述协同指令,根据所述车况标识,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和/或,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车内声音;和/或,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其中,所述多模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声音和视觉。如此,有利于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类的车身域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舱数据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座椅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舱数据优化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Windows Phone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行车记录仪、车载设备、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或穿戴式设备(如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上述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电子设备。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晕动症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内部讨论的热门话题。关于晕动症的起因有多种解释,其中,电动机有“恒扭矩”发力的特点,当电动汽车加速时,相对于传统燃油机是非常迅猛的,有些用户数十年来已经习惯了传统燃油车汽车的加速感受,忽然换成了加速迅猛的电动汽车,导致个体接收的各方面的感官信息不匹配,如此,发生晕动症的可能性会更大,用户更容易晕车,用户体验差。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和相关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类的车身域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汽车的传统功能中包括:动力域、底盘域和车身域,在汽车的新兴功能中还可以包括:智能座舱域、自动驾驶域等等。车身域控制器可以用于控制智能座舱域,可通过车身域控制器用于控制以下至少一种装置:位于座舱中的至少一个智能座椅、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和中控显示屏等等,在此不作限定,以实现智能座舱域的多种功能,例如,包括信息娱乐、人机交互、抬头显示、空中下载技术升级等。
如此,通过本申请的车身域系统架构,不仅可以实现上述传统功能,还能实现新兴功能。具体实现中,自动驾驶域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结合摄像头、算法等与各类接口配合,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并且,上述车身域控制器还可以与该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协同工作,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预测车辆的不同情况下的特殊车况,并实时或者提前告知车身域控制器,由车身域控制器针对智能座椅实现感知协同。对于不同的域,可以分别设置不同的控制器。例如,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当然也可以多个域共用一个控制器,本申请并不限制每个域对应的控制器的数量,也可以一个域配置多个控制器,上述控制器也可以为通用处理器、图像处理器等等计算能力更强的处理器。
请参阅图2A,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舱数据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车身域控制器,所述车身域控制器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协同工作,所述车身域控制器用于控制以下至少一种装置:位于座舱中的至少一个智能座椅、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和中控显示屏;该方法包括:
201、接收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所述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所述车况标识由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检测得到,所述车况标识用于指示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或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
其中,智能座舱或者座舱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智能座椅,每一智能座椅可对应一个用户(例如,可以包括乘客和/或驾驶员等)。智能座舱域中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装置:位于座舱中的至少一个智能座椅、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和中控显示屏。
其中,座舱数据可包括上述至少一种装置体现其功能对应的相关参数,例如,智能座椅的振动参数,扬声器的声音大小、声音强度等,风扇的转速、转动方向、偏移方向等。
其中,车身域控制器可用于控制上述至少一个装置实现其对应的功能。大多的智能座椅都是按摩功能,在本申请中,上述智能座椅还可以通过至少一个装置,实现针对特殊车况的协同优化。
具体实现中,由车身域控制器控制智能座舱中的中控显示屏显示设置界面,该设置界面可提醒驾驶员等用户设置“感知协同”功能,并同时显示该功能的简要介绍,如告知用户该功能开启后,会在特殊车况下模拟传统燃油车在对应车况下的多模态信息状态,从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维度模拟车辆状态,降低用户差异化感受以降低晕车概率。
其中,上述特殊车况包括但不限于本申请中列举的特殊车况,例如,还可以包括快加速启动车辆的特殊车况,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在实时识别或检测到车辆处于上述特殊车况时,可向车身域控制器发送携带车况标识的协同指令。
其中,上述车况标识可用于表示不同的特殊车况,以实现不同特殊车况下不同的装置的协同操作。紧急加速和/或紧急减速是指车辆在短时间内加速或减速,紧急自动刹停是指车辆在极短时间内停止制动。
例如,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可通过驾驶员控制电门的状态数据识别到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也可以摄像头、传感器等识别到前方路段有障碍物,而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
202、识别所述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
其中,上述乘坐情况可用于指示用户的坐姿、用户的生理状态、用户坐姿的倾斜方向、用户的乘坐位置等等,在此不作限定。可通过智能座舱中的摄像头、传感器等识别用户的乘坐情况。
203、响应于所述协同指令,根据所述车况标识,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
其中,上述协同操作用于控制位于座舱中的至少一个智能座椅、和/或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和/或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和/或中控显示屏配合实现各自的功能,以减少用户的晕动症的症状。
示例的,由于车辆在紧急加速/紧急减速/紧急自动刹停的情况下,坐在车里的乘客通过前庭器官感知到车辆在运动而在他的视觉里车是相对静止的(尤其是视线被前排座椅遮挡的情况下),感官信息上的不匹配导致了乘客的晕动症的发生,那么,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没有声音振动车辆却移动,会增加用户的视觉错误,且其相比于传统燃油机加速更快,且无振动的情况,乘客的感官信息的不匹配会增强,乘客的晕车反应也会增强,因此,上述智能座椅可用于为用户提供振动功能,以使得用户提前适应,将即将发生特殊车况的记忆存储在大脑中;且乘客乘坐习惯了传统燃油机,大脑里已经留下了较为深刻的数据和场景模式,因此,也可以通过振动的方式,使得用户的大脑激发这种传统燃油机的场景模式,并结合扬声器可用于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以减少用户的晕车症状。
此外,由于车内大多是不开窗的,还可以配合与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转动加快乘客周围的空气流动,以减少晕车反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驾驶员的驾驶安全,且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由于是本人操纵制动系统,所以大脑会(抢在身体感知之前)预知任何动力加速度的改变,因此,车身域控制器可以仅针对乘客用户的智能座椅执行上述协同操作。
204、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
其中,与传统车辆在后座中部以及车门等地方安装空调送风装置不同的是,本方案中可在乘客的前方安装风扇,可用于改善用户面部的空气流动。
其中,由于车辆在不同的特殊车况下,用户的体感是不同的,例如,车辆在左转弯时,用户可能会向左倾斜,车辆在紧急加速时,用户的身体会向后倚靠,因此,可以根据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设置与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的不同转动方式。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所述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且所述车辆处于左转弯状态时;上述步骤204,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
41、若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指示所述用户的位姿为向左倾斜且向后运动,且所述车速指示所述车辆处于变加速行驶状态,则确定所述车辆的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根据所述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逐步加大所述风扇的风速;以及,
42、控制所述风扇调整偏移角度以使得所述风扇向左吹风,并监控所述用户的坐姿变化趋势,根据所述坐姿变化趋势实时调整所述风扇的所述偏移角度。
其中,上述风扇的风向的偏移角度用于控制风扇不同方向的吹风模式,例如,
具体实现中,由于车速对车内气压是有影响的,车内气压影响目标用户的晕车体感,一般的,当气压增加时,车内用户的晕动反应也会增加,因此,可通过调节风扇的偏移角度、转速等营造的不同的气流效果。例如,当车速增加时,用户的位姿向后运动,如果按照传统固定风扇或者空调的送风模式,用户感受不到吹风,因此,可适当增加风扇的转速以逐步增加风速;并根据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监控到的车辆的行驶状态(直行状态、左转弯状态、右转弯状态)等,根据车身控制器监测到的用户的位姿坐姿变化趋势等乘坐情况,改变风扇的偏移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车辆处于右转弯状态,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时,也可以同样的适配风扇的偏移角度和风速,例如,此时用户身体前倾,可控制风扇的转速减弱,并调整风扇的偏移角度使得风扇向右送风等等,以使得用户的体感舒适。其他类型的特殊车况在此不作说明。
可见,本示例中,可结合用户的乘车情况,以及车辆的特殊车况下带来的行驶状态,适配性的调整风扇的偏移角度、风速等,以营造不同的气流效果,使得用户无论处于哪种特殊车况下,均可通过风扇改善用户面部的气流效果,有利于降低用户的晕车概率,有利于减少用户的晕车反应。
205、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车内声音。
其中,例如,处于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时,其相比于传统燃油机加速更快,且无振动的情况,乘客的感官信息的不匹配会增强,乘客的晕车反应也会增强,因此,可与车辆的智能座椅振动适配的,可以控制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振动和车内声音,以使得用户能够过渡从传统燃油车到电动汽车的而导致的强烈不适应的晕动症反应。
其中,上述扬声器可安装于智能座舱中车门或车框的两边,可根据用户的乘坐情况包括的乘坐位置或者乘坐坐姿,适配多个扬声器发声以使得用户身临其境传统燃油车的场景。
例如,针对紧急加速的车辆,车内声音可以是发生强度逐步增强的发动机声;针对紧急减速的车辆,车内声音可以是发声强度逐渐减弱的发动机声。
例如,当用户乘坐于车辆左侧时,可控制左车门上的扬声器的发声强度小于右车门的发声强度,以使得用户的左右两耳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大致相同,以用户前庭的作用,从而达到减弱晕动症的反应。
具体实现中,车身域控制器可根据车况标识确定车辆中多个扬声器的车内声音、发声强度、发声方向等,并结合用户的乘坐情况包括的乘坐位置和乘坐坐姿,调整车辆中多个扬声器的车内声音、发声强度、发声方向,并控制扬声器通过调整后的发声强度和发声方向播放车内声音。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所述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且所述车辆处于左转弯状态时;上述步骤205,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实施:
51、若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指示所述用户的位姿为向左倾斜且向后运动,则根据所述用户的位姿和所述智能座椅的接触面积,预估所述用户惯性与所述车辆做抗争的力度;
52、根据预设的力度与智能座椅振动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力度对应的振动参数,其中,所述振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频率、振动方向和振动强度;
53、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振动参数振动。
其中,当车辆处于左转弯状态,且紧急加速时,用户的位姿会相对向左倾斜,且会向后紧靠座椅,并且有些用户在身体倾斜时,可能会更加晕车,因此,用户下意识可能想维持其坐直的状态,从而会与车辆的行驶状态做力的抗争。
其中,上述力度可以根据用户的位姿包括的用户相对于正常坐姿的倾斜角度、用户正常坐姿下的体重相对于智能座椅的初始接触面积、以及在车辆处于左转弯状态下用户相对于智能座椅的接触面积三者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仅以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且所述车辆处于左转弯状态作为说明,其他类型的特殊车况与本示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见,本示例中,由于用户在车辆处于不同的特殊车况时,其身体的反应程度不同,以及受其身高体重等的影响,由于人体惯性导致其与车辆做力的抗争的力度不同,由于考虑到目标用户可能是青少年或者成年人或者老年人等,其对应的身高体重不同,风扇位置是固定的,如若保持多个风扇的吹风效果,由于身高等问题,可能目标用户感受不到多个风扇带来的气流效果;因此,可根据压力数据和车辆的运动状态,去预估该目标用户的坐姿以及其与每一风扇之间的相对位置,并根据该相对位置,对风扇的转速以及转动方向进行调整,有利于满足不同目标用户的吹风需求,有利于精确定位到目标用户的晕动症缓解需求,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206、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以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其中,所述多模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声音和视觉。
其中,不同车况标识对应的振动方式可以不同。上述振动方式可以通过与用户臀部、腿部和背部的部分智能座椅的振动频率、振动方向和振动强度体现。
可选的,上述步骤206,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则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
若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处于开启状态,则关闭所述风扇,并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
其中,车身域控制器可设置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下智能座椅的振动强度大于其他特殊情况下的振动强度。
其中,一般情况下,车辆会提前感知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情况,这个时候人体是向前冲的,基本避免不了晕车反应,因此可提前通过座椅振动提醒用户,并在刹停的那一刻,增强用户的振动体感。
具体实现中,可以关闭开启状态的风扇,以保证用户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可以控制智能座椅以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以提前告知用户马上紧急自动刹停,并通过强烈振动的方式,有利于使得用户减少因为车辆紧急自动刹停带来的身体体感的急剧变化。
可选地,上述步骤206,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61、获取所述智能座椅针对所述用户的压力参数;
62、根据所述压力参数,设定所述车辆在所述车况标识下的初始振动参数,其中,所述初始振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初始振动频率、初始振动方向和初始振动强度;
63、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所述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则预估所述用户相对于所述智能座椅的相对位置;
64、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方向为目标振动方向,其中,所述目标振动方向的振动位置主要集中在所述用户的臀部和腿部;以及,
65、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强度为目标振动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振动强度大于所述初始振动强度,且所述目标振动强度为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根据所述车辆在即将发生所述特殊车况的前一刻的车速和车轮运动状态确定;以及,
66、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频率为目标振动频率,其中,所述目标振动频率大于所述初始振动频率;
67、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目标振动方向、所述目标振动频率和所述目标振动强度振动。
其中,上述压力参数可以是指根据不同用户的体重确定的智能座椅所承受的压力强度、压力方向等。
其中,上述初始振动参数可以指车辆处于紧急加速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参数。一般情况下,车辆会提前感知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情况,这个时候人体是向前冲的,并且向前倾斜的角度是大于紧急减速这种特殊车况的,基本避免不了晕车反应。因此,可设定初始振动参数中的各个参数的值小于车辆处于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下的目标振动参数中各个参数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初始振动参数还可以指系统没有根据实际场景(例如,用户的座椅习惯、车辆行驶状态、障碍物距离车辆的距离等等)设定的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的振动参数。在这种情况下,初始振动参数是可以等于目标振动参数的,但是往往因为用户的座椅习惯、车辆行驶状态、障碍物距离车辆的距离或者车辆的硬件情况等影响,车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往往比没有根据实际场景的紧急自动刹停特殊车况给人体感官带来的影响大,因此,一般情况下目标振动参数大于初始振动参数。
其中,可通过传感器对应的感应数据和摄像头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预估用户相对于智能座椅的相对位置,例如,是否相对于座椅向左、向右、向前或向后倾斜等等。可根据该相对位置,确定局部智能座椅(背部、臀部或腿部)的目标振动方向。
示例的,上述车轮运动状态可以根据车轮与造成该特殊车况的障碍物的距离、车速等确定。具体的,上述距离可以通过车外的摄像头识别得到,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可拍摄得到目标图像,该目标图像中可包括障碍物,并确定拍摄得到该目标图像的拍摄角度;可确定车轮在目标图像中的坐标和障碍物在目标图像中的坐标;并根据上述两个坐标和拍摄角度,以及摄像头参数(例如,目标图像中车轮与实际车轮的比例参数)确定障碍物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和即将发生所述特殊车况的前一刻的车速,确定用于表征发生特殊车况时的车轮运动状态的加速度、电机的制度扭矩、电回馈功率等等参数。
进一步地,车身域控制器可根据特殊车况前一刻的车速和车轮运动状态确定智能座椅的目标振动强度,例如,当前一刻的车速大于预设阈值(初始振动强度对应的车速),且用于表征车轮运动状态的加速度、电机的制度扭矩和电回馈功率越大,则目标振动强度越大。
可选地,也可根据不同范围大小的加速度、电机的制度扭矩和电回馈功率,设定不同档位的目标振动强度,可根据用于表征车轮运动状态的加速度、电机的制度扭矩和电回馈功率,选择目标振动强度。当然可以为目标振动强度设定最大阈值,最大不超过该最大阈值,以使得用户产生抵触心理或者影响到用户的运动轨迹,以避免使得其与前座椅碰撞等情况。
如图2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座椅的场景示意图,车身域控制器可根据乘坐智能座椅的用户的体重等参数确定智能座椅所承受的压力强度、压力方向等。并根据该压力参数,确定车辆在车况标识下的初始振动参数,该车辆标识可以用于指示任意一种特殊车况。进而,可在确定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时,根据该特殊车况下用户相对于智能座椅的相对位置、所述车辆在即将发生所述特殊车况的前一刻的车速和车轮运动状态等参数,进一步确定智能座椅分别对应的目标振动方向、目标振动方向对应的振动位置、目标振动强度等等参数,从而使得智能座椅适配于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以使得智能座椅更加的贴合用户当前的需求,目标振动方向和目标振动方向对应的振动位置的确定也有利于节省智能座椅电量,以防止其他部位的智能座椅振动带来的功耗;并且,可调整智能座椅以目标振动方向、目标振动频率和目标振动强度振动,更能适配用户的实际场景,以优化用户体验。
可见,本示例中,可以控制智能座椅以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在车况标识指示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时,车身域控制器可以通过用户相对于座椅的相对位置、特殊车况对应的振动频率和前一刻车速和车轮运动状态等,共同设定或者约束智能座椅的振动参数,以提前告知用户马上紧急自动刹停,并通过强烈振动的方式,有利于使得用户减少因为车辆紧急自动刹停带来的身体体感的急剧变化。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座舱数据优化方法,接收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所述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所述车况标识由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检测得到,所述车况标识用于指示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或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识别所述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响应于所述协同指令,根据所述车况标识,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和/或,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车内声音;和/或,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其中,所述多模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声音和视觉。如此,有利于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地,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车身域控制器,所述车身域控制器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协同工作,所述车身域控制器用于控制以下至少一种装置:位于座舱中的至少一个智能座椅、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和中控显示屏;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接收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所述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所述车况标识由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检测得到,所述车况标识用于指示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或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
识别所述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
响应于所述协同指令,根据所述车况标识,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
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和/或,
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车内声音;和/或,
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以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其中,所述多模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声音和视觉。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所述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且所述车辆处于左转弯状态时;
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若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指示所述用户的位姿为向左倾斜且向后运动,则根据所述用户的位姿和所述智能座椅的接触面积,预估所述用户惯性与所述车辆做抗争的力度;
根据预设的力度与智能座椅振动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力度对应的振动参数,其中,所述振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频率、振动方向和振动强度;
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振动参数振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若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指示所述用户的位姿为向左倾斜且向后运动,且所述车速指示所述车辆处于变加速行驶状态,则确定所述车辆的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根据所述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逐步加大所述风扇的风速;以及,
控制所述风扇调整偏移角度以使得所述风扇向左吹风,并监控所述用户的坐姿变化趋势,根据所述坐姿变化趋势实时调整所述风扇的所述偏移角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则在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若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处于开启状态,则关闭所述风扇,并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所述智能座椅针对所述用户的压力参数;
根据所述压力参数,设定所述车辆在所述车况标识下的初始振动参数,其中,所述初始振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初始振动频率、初始振动方向和初始振动强度;
若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则预估所述用户相对于所述智能座椅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方向为目标振动方向,其中,所述目标振动方向的振动位置主要集中在所述用户的臀部和腿部;以及,
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强度为目标振动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振动强度大于所述初始振动强度,且所述目标振动强度为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根据所述车辆在即将发生所述特殊车况的前一刻的车速和车轮运动状态确定;以及,
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频率为目标振动频率,其中,所述目标振动频率大于所述初始振动频率;
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目标振动方向、所述目标振动频率和所述目标振动强度振动。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接收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所述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所述车况标识由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检测得到,所述车况标识用于指示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或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识别所述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响应于所述协同指令,根据所述车况标识,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和/或,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车内声音;和/或,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其中,所述多模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声音和视觉。如此,有利于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一种座舱数据优化装置4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应用于车身域控制器,所述车身域控制器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协同工作,所述车身域控制器用于控制以下至少一种装置:位于座舱中的至少一个智能座椅、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和中控显示屏;所述座舱数据优化装置400包括:接收单元401、识别单元402和控制单元403,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所述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所述车况标识由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检测得到,所述车况标识用于指示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或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
所述识别单元402,用于识别所述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
所述控制单元403,用于响应于所述协同指令,根据所述车况标识,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和/或,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车内声音;和/或,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以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其中,所述多模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声音和视觉。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所述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且所述车辆处于左转弯状态时;
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方面,上述控制单元403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指示所述用户的位姿为向左倾斜且向后运动,则根据所述用户的位姿和所述智能座椅的接触面积,预估所述用户惯性与所述车辆做抗争的力度;
根据预设的力度与智能座椅振动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力度对应的振动参数,其中,所述振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频率、振动方向和振动强度;
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振动参数振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方面,上述控制单元403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指示所述用户的位姿为向左倾斜且向后运动,且所述车速指示所述车辆处于变加速行驶状态,则确定所述车辆的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根据所述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逐步加大所述风扇的风速;以及,
控制所述风扇调整偏移角度以使得所述风扇向左吹风,并监控所述用户的坐姿变化趋势,根据所述坐姿变化趋势实时调整所述风扇的所述偏移角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所述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则在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方面,上述控制单元403具体用于:
若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处于开启状态,则关闭所述风扇,并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方面,上述控制单元403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智能座椅针对所述用户的压力参数;
根据所述压力参数,设定所述车辆在所述车况标识下的初始振动参数,其中,所述初始振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初始振动频率、初始振动方向和初始振动强度;
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所述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则预估所述用户相对于所述智能座椅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方向为目标振动方向,其中,所述目标振动方向的振动位置主要集中在所述用户的臀部和腿部;以及,
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强度为目标振动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振动强度大于所述初始振动强度,且所述目标振动强度为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根据所述车辆在即将发生所述特殊车况的前一刻的车速和车轮运动状态确定;以及,
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频率为目标振动频率,其中,所述目标振动频率大于所述初始振动频率;
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目标振动方向、所述目标振动频率和所述目标振动强度振动。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座舱数据优化装置,接收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所述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所述车况标识由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检测得到,所述车况标识用于指示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或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识别所述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响应于所述协同指令,根据所述车况标识,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和/或,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车内声音;和/或,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其中,所述多模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声音和视觉。如此,有利于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座舱数据优化装置的各程序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 ,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身域控制器,所述车身域控制器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协同工作,所述车身域控制器用于控制以下至少一种装置:位于座舱中的至少一个智能座椅、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和中控显示屏;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所述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所述车况标识由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检测得到,所述车况标识用于指示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或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
识别所述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
响应于所述协同指令,根据所述车况标识,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
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和/或,
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车内声音;和/或,
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以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其中,所述多模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声音和视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所述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且所述车辆处于左转弯状态时;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包括:
若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指示所述用户的位姿为向左倾斜且向后运动,则根据所述用户的位姿和所述智能座椅的接触面积,预估所述用户惯性与所述车辆做抗争的力度;
根据预设的力度与智能座椅振动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力度对应的振动参数,其中,所述振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频率、振动方向和振动强度;
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振动参数振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包括:
若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指示所述用户的位姿为向左倾斜且向后运动,且所述车速指示所述车辆处于变加速行驶状态,则确定所述车辆的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根据所述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逐步加大所述风扇的风速;以及,
控制所述风扇调整偏移角度以使得所述风扇向左吹风,并监控所述用户的坐姿变化趋势,根据所述坐姿变化趋势实时调整所述风扇的所述偏移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所述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则所述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
若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处于开启状态,则关闭所述风扇,并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包括:
获取所述智能座椅针对所述用户的压力参数;
根据所述压力参数,设定所述车辆在所述车况标识下的初始振动参数,其中,所述初始振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初始振动频率、初始振动方向和初始振动强度;
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所述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则预估所述用户相对于所述智能座椅的相对位置;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方向为目标振动方向,其中,所述目标振动方向的振动位置主要集中在所述用户的臀部和腿部;以及,
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强度为目标振动强度,其中,所述目标振动强度大于所述初始振动强度,且所述目标振动强度为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根据所述车辆在即将发生所述特殊车况的前一刻的车速和车轮运动状态确定;以及,
调整所述智能座椅的所述初始振动频率为目标振动频率,其中,所述目标振动频率大于所述初始振动频率;
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目标振动方向、所述目标振动频率和所述目标振动强度振动。
6.一种座舱数据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身域控制器,所述车身域控制器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协同工作,所述车身域控制器用于控制以下至少一种装置:位于座舱中的至少一个智能座椅、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和中控显示屏;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识别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发送的协同指令,其中,所述协同指令包括车况标识,所述车况标识由所述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检测得到,所述车况标识用于指示车辆存在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或紧急减速的特殊车况或所述车辆存在需要紧急自动刹停的特殊车况;
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智能座椅对应的用户,以及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协同指令,根据所述车况标识,控制所述至少一种装置执行如下协同操作: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和/或,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扬声器模拟传统燃油车在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车内声音,并控制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车内声音;和/或,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以减少所述用户在所述特殊车况情况下所感知的多模态信息与所述传统燃油车乘坐体验的差异性,以缓和所述用户的晕动症,其中,所述多模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声音和视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车况标识指示所述车辆存在所述紧急加速的特殊车况,且所述车辆处于左转弯状态时;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振动方式振动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指示所述用户的位姿为向左倾斜且向后运动,则根据所述用户的位姿和所述智能座椅的接触面积,预估所述用户惯性与所述车辆做抗争的力度;
根据预设的力度与智能座椅振动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力度对应的振动参数,其中,所述振动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振动频率、振动方向和振动强度;
控制所述智能座椅以所述振动参数振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和车速,控制与所述智能座椅配套的风扇以所述车况标识对应的特殊车况下的转动方式转动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用户的乘坐情况指示所述用户的位姿为向左倾斜且向后运动,且所述车速指示所述车辆处于变加速行驶状态,则确定所述车辆的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根据所述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逐步加大所述风扇的风速;以及,
控制所述风扇调整偏移角度以使得所述风扇向左吹风,并监控所述用户的坐姿变化趋势,根据所述坐姿变化趋势实时调整所述风扇的所述偏移角度。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351820.4A 2023-04-04 2023-04-04 用于缓解晕动症的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6118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1820.4A CN116118655B (zh) 2023-04-04 2023-04-04 用于缓解晕动症的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51820.4A CN116118655B (zh) 2023-04-04 2023-04-04 用于缓解晕动症的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8655A true CN116118655A (zh) 2023-05-16
CN116118655B CN116118655B (zh) 2023-08-18

Family

ID=86299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51820.4A Active CN116118655B (zh) 2023-04-04 2023-04-04 用于缓解晕动症的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86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5822A (zh) * 2023-11-17 2024-01-26 吉林大学 一种针对电动汽车急加速过程的防眩晕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7347A (ja) * 2004-07-13 2006-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乗心地向上装置
JP2017076232A (ja) * 2015-10-14 2017-04-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報知装置
JP2019008734A (ja) * 2017-06-28 2019-01-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運転支援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4194200A (zh) * 2021-11-05 2022-03-18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智能化控制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68527A1 (ja) * 2021-02-04 2022-08-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装置
JP2022119227A (ja) * 2021-02-04 2022-08-1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14954318A (zh) * 2021-08-09 2022-08-3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7347A (ja) * 2004-07-13 2006-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乗心地向上装置
JP2017076232A (ja) * 2015-10-14 2017-04-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報知装置
JP2019008734A (ja) * 2017-06-28 2019-01-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運転支援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2168527A1 (ja) * 2021-02-04 2022-08-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装置
JP2022119227A (ja) * 2021-02-04 2022-08-1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114954318A (zh) * 2021-08-09 2022-08-3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车辆
CN114194200A (zh) * 2021-11-05 2022-03-18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智能化控制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5822A (zh) * 2023-11-17 2024-01-26 吉林大学 一种针对电动汽车急加速过程的防眩晕方法及系统
CN117445822B (zh) * 2023-11-17 2024-04-16 吉林大学 一种针对电动汽车急加速过程的防眩晕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8655B (zh)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5536B2 (en) Coordinated vehicle respons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er behavior
JP6860271B2 (ja) 運転者の挙動に応答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173667B2 (en) Occupant based vehicle control
US9902403B2 (en) Sensory stimulation for an autonomous vehicle
CN110368681B (zh) 车载游戏方法、装置、车辆及机器可读介质
JP7329755B2 (ja) 支援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支援システム、支援装置
WO2014149657A1 (en) Coordinated vehicle respons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iver behavior
CN116118655B (zh) 用于缓解晕动症的座舱数据优化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160288708A1 (en) Intelligent caring user interface
AU20122180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ponding to driver behavior
CN114228647A (zh) 车辆控制方法、车辆终端和车辆
CN110155072A (zh) 防晕车方法和防晕车装置
CN114655226A (zh) 一种智能座舱多模态人机交互驾驶员状态监测调节系统
JP2010029459A (ja) 運転者注意力回復装置
CN116811771A (zh) 缓解晕车的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以及车辆
WO2022059254A1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3026553A1 (ja) 交通流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および交通流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JP7415307B2 (ja) 運転者状態推定システム
TWI818554B (zh) 音場調節方法、系統及移動載具
JP2021099562A (ja) 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6161050A (zh) 一种悬浮式多功能车载交互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7508065A (zh) 防晕车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以及存储介质
CN117177137A (zh) 音场调节方法、系统及移动载具
CN115139947A (zh)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储存介质
CN117944608A (zh) 缓解晕车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