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8485A - 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8485A
CN116118485A CN202310422077.7A CN202310422077A CN116118485A CN 116118485 A CN116118485 A CN 116118485A CN 202310422077 A CN202310422077 A CN 202310422077A CN 116118485 A CN116118485 A CN 116118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ide plate
layer
bus
bottom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220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18485B (zh
Inventor
秦远斌
张丽丽
梁金煌
韦升钊
卢明明
张启超
孙传进
梁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om Fuji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om Fuji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om Fuji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sdom Fuji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220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84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8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8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18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8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63Arrangement of tanks
    • B60K15/067Mounting of tanks
    • B60K15/07Mounting of tanks of gas ta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包括车体和供能装置,车体尾端设置有供能装置,供能装置包括底座、安装框架、储氢罐、蓄电池组及控制箱,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框架、蓄电池组及控制箱,安装框架包括底框架、中间框架及顶框架,底框架的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中间框架,顶框架可拆卸地安装于中间框架顶部,底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顶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分别形成有一层安装空间,各层安装空间中分别并排固定有若干个储氢罐。本发明中底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顶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拼装,不仅可以根据不同车型来配备不同数量的储氢罐,进而提高安装框架的通用性,而且安装框架可以逐层进行可拆卸拼接,更加便于各层储氢罐的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能源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对汽车的节能减排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氢燃料汽车由于没有燃油车尾气污染大、使用成本高的问题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氢燃料汽车,是以氢作为燃料的汽车,将氢气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来推动车辆,其中,氢燃料汽车的一个重要设备便是储存氢气的储氢罐,出于结构和实用性方面的考虑,储氢罐大多做成圆柱形且两端头为半球性的形状,然后通过支架固定在氢燃料汽车中。
目前双层氢燃料巴士中的储氢罐大多是采用抱箍固定在长方体的安装框架中,其中,安装框架由多跟纵横交错的方管搭建成的一体式结构,如申请号为CN202021043556.6专利名称为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储氢及动力电池系统的固定装置现有氢燃料车辆,其由外部的矩形框架及其下方的支撑结构组成,矩形框架内各层通过钢箍带分别固定储氢瓶。这种安装储氢罐的框架结构,由于其为固定式的结构,不仅无法根据不同车型来配备不同数量的储氢罐,使得框架结构的通用性较差,而且由于矩形框架各层的方管存在干扰,不便于上层储氢罐的安装。同时,每个储氢罐至少需要配备两个以上的抱箍才能进行固定,使得储氢罐的装卸不够便捷,不便于储氢罐的安装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不仅可以提高安装框架的通用性,而且更加便于储氢罐的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包括车体和供能装置,所述车体的尾端设置有所述供能装置,所述供能装置包括底座、安装框架、储氢罐、蓄电池组及控制箱,沿着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所述安装框架、蓄电池组及控制箱,所述安装框架包括底框架、中间框架及顶框架,所述底框架的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中间框架,所述顶框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中间框架的顶部,所述底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所述顶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分别形成有一层安装空间,各层安装空间中分别并排固定有若干个所述储氢罐。
进一步地,所述底框架包括第一底侧板、第二底侧板、底固定架及底活动架,所述第一底侧板、第二底侧板、底固定架及底活动架形成一层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底侧板和第二底侧板平行地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固定架和底活动架平行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底侧板、第二底侧板之间,所述储氢罐定位于所述底固定架上,并通过所述底活动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储氢罐前后两端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前突边和后突边,所述底固定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底杆,两所述第一底杆之间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底定位口,所述底定位口的大小与所述前突边相适配,所述底活动架包括第二底杆和底活动杆,所述第二底杆与第一底杆平行设置,所述底活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底侧板上、另一端可固定于所述第二底侧板上,所述后突边位于所述第二底杆侧边,并通过所述底活动杆进行夹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侧板的侧边设置有底铰接座,所述第二底侧板的侧边设置有底固定座,所述底活动杆的一端通过底销轴铰接于所述底铰接座上、另一端可固定于所述底固定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侧板和第二底侧板均呈U字形,所述第二底侧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底连接柱,所述底连接柱插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底侧板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底定位槽,所述第一底侧板具有与所述第二底侧板一样的连接柱和定位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框架包括第一中侧板、第二中侧板、中固定架及中活动架,所述第一中侧板、第二中侧板、中固定架及中活动架形成一层安装空间,所述第一中侧板和第二中侧板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底侧板和第二底侧板上,所述中固定架和中活动架平行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中侧板、第二中侧板之间,所述储氢罐定位于所述中固定架上,并通过所述中活动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固定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中杆,两所述第一中杆之间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定位口,所述中定位口的大小与所述前突边相适配,所述中活动架包括第二中杆和中活动杆,所述第二中杆与第一中杆平行设置,所述中活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中侧板上、另一端可固定于所述第二中侧板上,所述后突边位于所述第二中杆侧边,并通过所述中活动杆进行夹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侧板的侧边设置有中铰接座,所述第二中侧板的侧边设置有中固定座,所述中活动杆的一端通过中销轴铰接于所述中铰接座上、另一端可固定于所述中固定座上,所述第一中侧板和第二中侧板均呈U字形,所述第二中侧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中插块,所述中插块插接于第二底侧板上,所述第二中侧板的顶部设置有两个中定位槽,所述第一中侧板具有与所述第二中侧板一样的插块和定位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顶框架包括两个顶侧板和两个顶固定架,所述顶侧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顶插块,所述顶插块可拆卸地插配于所述中间框架的顶部,所述顶固定架固定于两所述顶侧板之间,所述顶固定架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底定位口相对应的顶定位口,所述顶定位口的大小与所述前突边和后突边相适配。
进一步地,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座、一组弯臂、连接座、防撞杆、转轴销及连接杆,所述安装座固设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弯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另一端弯折伸出所述车体的尾端,所述弯臂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座,所述防撞杆位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后侧,并通过所述转轴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防撞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连接杆将各所述防撞杆连成一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中的安装框架包括底框架、中间框架及顶框架,底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顶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均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拼装,不仅可以根据不同车型来配备不同数量的储氢罐,进而提高安装框架的通用性,而且安装框架可以逐层进行可拆卸拼接,更加便于各层储氢罐的安装。
2、本发明中各层的储氢罐通过各层的固定架和活动架进行限位固定的同时,下层框架中储氢罐的顶部还通过上层框架的固定架和活动架进行限位固定,相较于需要采用多个抱箍进行固定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储氢罐装卸的便捷性,更加便于储氢罐的安装和维护。
3、本发明从车体的底部往其尾端伸出设置有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的防撞杆位于安装框架的后侧,不仅能够在车尾受到撞击时对安装框架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而且防撞杆可相对连接座翻转打开,可以避免对储氢罐的安装和维护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供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整体);
图3为本发明中供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部分);
图4为本发明中储氢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底座和安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底座和安装框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底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发明中底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底活动杆打开状态);
图9为本发明中中间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中中间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中活动杆打开状态);
图11为本发明中顶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发明中顶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发明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体1;供能装置2;防护装置3、安装座31、弯臂32、连接座33、防撞杆34、转轴销35、连接杆36;
底座100、横梁110、第一纵梁120、第二纵梁130;
安装框架200、底框架210、第一底侧板211、底铰接座2111、第二底侧板212、底固定座2121、底连接柱2122、底定位槽2123、第一底杆213、第二底杆214、底活动杆215、底销轴216、中间框架220、第一中侧板221、中铰接座2211、第二中侧板222、中固定座2221、中插块2222、中定位槽2223、第一中杆223、第二中杆224、中活动杆225、中销轴226、顶框架230、顶侧板231、顶插块2311、顶固定架232、顶定位口2321;
储氢罐300、前突边310、后突边320;
蓄电池组400;
控制箱500。
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本发明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者“设置于”或者“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配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包括车体1、供能装置2及防护装置3,车体1的尾端设置有供能装置2,供能装置2包括底座100、安装框架200、储氢罐300、蓄电池组400及控制箱500。
配合图2至图5所示,沿着底座100的宽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安装框架200、蓄电池组400及控制箱500,控制箱500用于连接控制蓄电池组400的充放电,安装框架200包括底框架210、中间框架220及顶框架230,底框架210的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中间框架220,顶框架230可拆卸地安装于中间框架220的顶部,底框架210与中间框架220之间、顶框架230与中间框架220之间分别形成有一层安装空间,各层安装空间中分别并排固定有若干个储氢罐300,在本实施例中,储氢罐300为圆罐,储氢罐300前后两端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前突边310和后突边320,防护装置3设置于车体1的尾部。
配合图2和图6所示,底座100包括支架(图中未示出)、一组横梁110、第一纵梁120及第二纵梁130,支架设置于车体1尾端内,支架顶部设置有一组平行的横梁110,横梁110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一纵梁120和一组第二纵梁130,底框架210固定于第一纵梁120上(如通过多组螺栓固定),蓄电池组400及控制箱500安装于第二纵梁130上。优选地,横梁110、第一纵梁120及第二纵梁130均采用槽钢,且第一纵梁120上设置有若干个开孔,以便底框架210的安装固定。
配合图3至图8所示,底框架210包括第一底侧板211、第二底侧板212、底固定架及底活动架,第一底侧板211、第二底侧板212、底固定架及底活动架形成一层安装空间,第一底侧板211和第二底侧板212平行地固定于底座100上,底固定架和底活动架平行地设置在第一底侧板211、第二底侧板212之间,储氢罐300定位于底固定架上,并通过底活动架固定。
底固定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底杆213,两第一底杆213之间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底定位口(图中未示出),底定位口的大小与前突边310相适配,底活动架包括第二底杆214和底活动杆215,第二底杆214与第一底杆213平行设置,底活动杆215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底侧板211上、另一端可固定于第二底侧板212上,后突边320位于第二底杆214侧边,并通过底活动杆215进行夹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侧板211的侧边设置有底铰接座2111,第二底侧板212的侧边设置有底固定座2121,底活动杆215的一端通过底销轴216铰接于底铰接座2111上、另一端可固定于底固定座2121上。第一底侧板211和第二底侧板212均呈U字形,第二底侧板21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底连接柱2122,底连接柱2122插接于底座100上(第一纵梁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底连接柱与连接孔相插配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第二底侧板21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底定位槽2123,第一底侧板211具有与第二底侧板212一样的连接柱和定位槽结构。
配合图3至图6、图9、图10所示,中间框架220包括第一中侧板221、第二中侧板222、中固定架及中活动架,第一中侧板221、第二中侧板222、中固定架及中活动架形成一层安装空间,第一中侧板221和第二中侧板222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底侧板211和第二底侧板212上,中固定架和中活动架平行地设置在第一中侧板221、第二中侧板222之间,储氢罐300定位于中固定架上,并通过中活动架固定。
中固定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中杆223,两第一中杆223之间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定位口(图中未示出),中定位口的大小与前突边310相适配,中活动架包括第二中杆224和中活动杆225,第二中杆224与第一中杆223平行设置,中活动杆225的一端铰接于第一中侧板221上、另一端可固定于第二中侧板222上,后突边320位于第二中杆224侧边,并通过中活动杆225进行夹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侧板221的侧边设置有中铰接座2211,第二中侧板222的侧边设置有中固定座2221,中活动杆225的一端通过中销轴226铰接于中铰接座2211上、另一端可固定于中固定座2221上,第一中侧板221和第二中侧板222均呈U字形,第二中侧板22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中插块2222,中插块2222插接于第二底侧板212上,第二中侧板222的顶部设置有两个中定位槽2223,第一中侧板221具有与第二中侧板222一样的插块和定位槽结构。
配合图3至图6、图11、图12所示,顶框架230包括两个顶侧板231和两个顶固定架232,顶侧板23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顶插块2311,顶插块2311可拆卸地插配于中间框架220的顶部,顶固定架232固定于两顶侧板231之间,顶固定架232的底面设置有与底定位口相对应的顶定位口2321,顶定位口2321的大小与前突边310和后突边320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框架22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以上,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配,当中间框架220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中间框架220之间通过插块和定位槽插配后螺丝锁紧在一起,位于最下方的中间框架220与底框架210插接固定在一起,顶框架230与位于最上方的中间框架220插接固定在一起。
配合图5、图7、图9及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侧板211和第二底侧板212的侧面、第一中侧板221和第二中侧板222的侧边分别设置有与定位槽结构相通的连接孔,插块结构的侧面也对应设置有连接孔,当插块结构与定位槽结构相插配后,通过螺丝进行锁紧加固。同时,顶侧板231顶部也设置有连接孔,顶侧板231插接后,通过螺丝锁紧于第一中侧板221和第二中侧板222的顶部。
配合图1和图13所示,防护装置3包括安装座31、一组弯臂32、连接座33、防撞杆34、转轴销35及连接杆36,安装座31固设于车体1的底部,弯臂32的一端固定于安装座31上、另一端弯折伸出车体1的尾端,弯臂32上设置有连接座33,防撞杆34位于安装框架200的后侧,并通过转轴销35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座33上,防撞杆3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连接杆36将各防撞杆34连成一体。
防撞杆34不仅能够在车尾受到撞击时对安装框架200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而且防撞杆34可相对连接座33翻转打开,可以避免对储氢罐的安装和维护发生干涉(在车尾安装有后盖板,后盖板可开合,以方便储氢罐的装卸),即不会与后盖板(图中未示出)发生干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供能装置,所述车体的尾端设置有所述供能装置,所述供能装置包括底座、安装框架、储氢罐、蓄电池组及控制箱,沿着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所述安装框架、蓄电池组及控制箱,所述安装框架包括底框架、中间框架及顶框架,所述底框架的顶部可拆卸地安装有所述中间框架,所述顶框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中间框架的顶部,所述底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所述顶框架与中间框架之间分别形成有一层安装空间,各层安装空间中分别并排固定有若干个所述储氢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架包括第一底侧板、第二底侧板、底固定架及底活动架,所述第一底侧板、第二底侧板、底固定架及底活动架形成一层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底侧板和第二底侧板平行地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固定架和底活动架平行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底侧板、第二底侧板之间,所述储氢罐定位于所述底固定架上,并通过所述底活动架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氢罐前后两端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前突边和后突边,所述底固定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底杆,两所述第一底杆之间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底定位口,所述底定位口的大小与所述前突边相适配,所述底活动架包括第二底杆和底活动杆,所述第二底杆与第一底杆平行设置,所述底活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底侧板上、另一端可固定于所述第二底侧板上,所述后突边位于所述第二底杆侧边,并通过所述底活动杆进行夹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侧板的侧边设置有底铰接座,所述第二底侧板的侧边设置有底固定座,所述底活动杆的一端通过底销轴铰接于所述底铰接座上、另一端可固定于所述底固定座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侧板和第二底侧板均呈U字形,所述第二底侧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底连接柱,所述底连接柱插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底侧板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底定位槽,所述第一底侧板具有与所述第二底侧板一样的连接柱和定位槽结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框架包括第一中侧板、第二中侧板、中固定架及中活动架,所述第一中侧板、第二中侧板、中固定架及中活动架形成一层安装空间,所述第一中侧板和第二中侧板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底侧板和第二底侧板上,所述中固定架和中活动架平行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中侧板、第二中侧板之间,所述储氢罐定位于所述中固定架上,并通过所述中活动架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固定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中杆,两所述第一中杆之间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的中定位口,所述中定位口的大小与所述前突边相适配,所述中活动架包括第二中杆和中活动杆,所述第二中杆与第一中杆平行设置,所述中活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中侧板上、另一端可固定于所述第二中侧板上,所述后突边位于所述第二中杆侧边,并通过所述中活动杆进行夹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侧板的侧边设置有中铰接座,所述第二中侧板的侧边设置有中固定座,所述中活动杆的一端通过中销轴铰接于所述中铰接座上、另一端可固定于所述中固定座上,所述第一中侧板和第二中侧板均呈U字形,所述第二中侧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中插块,所述中插块插接于第二底侧板上,所述第二中侧板的顶部设置有两个中定位槽,所述第一中侧板具有与所述第二中侧板一样的插块和定位槽结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架包括两个顶侧板和两个顶固定架,所述顶侧板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顶插块,所述顶插块可拆卸地插配于所述中间框架的顶部,所述顶固定架固定于两所述顶侧板之间,所述顶固定架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底定位口相对应的顶定位口,所述顶定位口的大小与所述前突边和后突边相适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座、一组弯臂、连接座、防撞杆、转轴销及连接杆,所述安装座固设于所述车体的底部,所述弯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另一端弯折伸出所述车体的尾端,所述弯臂上设置有所述连接座,所述防撞杆位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后侧,并通过所述转轴销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防撞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连接杆将各所述防撞杆连成一体。
CN202310422077.7A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 Active CN116118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2077.7A CN116118485B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22077.7A CN116118485B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8485A true CN116118485A (zh) 2023-05-16
CN116118485B CN116118485B (zh) 2023-06-20

Family

ID=86304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22077.7A Active CN116118485B (zh) 2023-04-19 2023-04-19 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848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2245A (zh) * 2013-09-30 2015-04-15 十堰军旺工贸有限公司 汽车天然气罐支撑框
KR101969287B1 (ko) * 2018-10-22 2019-04-17 동해금속(주) 차량용 수소탱크 고정장치
CN112644271A (zh) * 2020-12-31 2021-04-13 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带有储氢罐放置架的燃料电池牵引车
CN213322672U (zh) * 2020-09-02 2021-06-01 厦门威驰腾绿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卡车的集成车架
CN113787920A (zh) * 2021-09-24 2021-12-1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牵引车的底盘布置结构及氢燃料牵引车
CN216805107U (zh) * 2022-03-31 2022-06-24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氢燃料商用车储氢安装维修检测门总成
CN217197774U (zh) * 2021-12-27 2022-08-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一种台架和车辆
JP2022164335A (ja) * 2021-04-16 2022-10-27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2245A (zh) * 2013-09-30 2015-04-15 十堰军旺工贸有限公司 汽车天然气罐支撑框
KR101969287B1 (ko) * 2018-10-22 2019-04-17 동해금속(주) 차량용 수소탱크 고정장치
CN213322672U (zh) * 2020-09-02 2021-06-01 厦门威驰腾绿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卡车的集成车架
CN112644271A (zh) * 2020-12-31 2021-04-13 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带有储氢罐放置架的燃料电池牵引车
JP2022164335A (ja) * 2021-04-16 2022-10-27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N113787920A (zh) * 2021-09-24 2021-12-1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牵引车的底盘布置结构及氢燃料牵引车
CN217197774U (zh) * 2021-12-27 2022-08-1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一种台架和车辆
CN216805107U (zh) * 2022-03-31 2022-06-24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氢燃料商用车储氢安装维修检测门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8485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98739A1 (zh) 电动汽车用电池包及包含其的电动汽车
EP0936178B1 (en) Battery-powered industrial vehicle
CN101289056B (zh) 快速更换的电动车电池箱
CN218558551U (zh) 快换支架及包含其的换电车辆
CN116252607A (zh) 快换支架及包括其的换电车辆
CN116118485B (zh) 一种双层氢燃料巴士
CN215815969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电池下箱体组件
CN217294308U (zh) 换电设备和换电系统
CN115339308A (zh) 一种电池转接装置、动力电池及车辆
CN216450769U (zh) 一种电池箱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9564759U (zh) 一种大容量车载储能电源的固定装置
CN215971397U (zh) 旋转电瓶托架
CN207311337U (zh) 汽车后置蓄电池箱体总成
CN218858539U (zh) 组合框架结构及车辆
CN220925123U (zh) 换电站用集装箱及换电站
CN220042165U (zh) 电池箱体、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220527086U (zh) 一种蓄电池箱体
CN217062351U (zh) 一种电池箱体框架
CN220923820U (zh) 电池舱、底盘和车辆
CN217956047U (zh) 大容量换电车辆用电池包及换电车辆
CN220650745U (zh) 一种电流采集支架、电池包和新能源汽车
CN217672242U (zh)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WO2024011960A1 (zh) 电动车辆
CN218005101U (zh) 一种电池包
JP3235614U (ja) 車両用電池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