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2242U -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2242U
CN217672242U CN202221059773.3U CN202221059773U CN217672242U CN 217672242 U CN217672242 U CN 217672242U CN 202221059773 U CN202221059773 U CN 202221059773U CN 217672242 U CN217672242 U CN 217672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ick
beam body
longitudinal beam
cavity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97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崔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597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2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2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2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所述快换支架包括纵梁、横梁与转接件,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纵梁包括纵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与纵梁本体至少部分由型材制成;所述纵梁本体与所述横梁本体之间通过所述转接件连接成一框架结构,所述转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伸入所述纵梁本体内和所述横梁本体内并与对应处的所述纵梁本体和横梁本体可拆卸连接。快换支架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采用转接件实现横梁与纵梁的快速、精确对准连接,快换支架的制造过程简单、步骤少,制造周期缩短,而且由于无需焊接加强结构,提高快换支架的拼接后的尺寸精度。

Description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上的快换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在城市中由于停车难、无固定停车位、无固定充电桩、快充对整车电池寿命影响大等因素下,采用换电是解决电动汽车补电的较佳方式。其中,为电动汽车供电的电池包通过快换支架安装在电动汽车的车身上,当需要更换时,则进入换电站将亏电电池包从快换支架上拆下,并将满电电池包安装于快换支架上,从而实现电动汽车的快速补电功能,减少无续航里程焦虑。
目前换电电池包的快换支架结构为钣金拼焊结构,即快换支架由多个钣金件制成且为了满足快换支架的强度要求,会在焊接较多加强结构,焊缝较多,从而导致焊后焊接变形大,快换支架的尺寸精度较差,对快换性能造成影响。同时,当快换支架的纵梁与横梁连接时,需要进行精确对准后,在能够进行焊接,导致焊接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快换支架的焊缝太多,焊后焊接变形大、尺寸精度较差,影响快换性能,横梁与纵梁的焊接难度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快换支架,所述快换支架包括纵梁、横梁与转接件,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纵梁包括纵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与纵梁本体至少部分由型材制成;
所述纵梁本体与所述横梁本体之间通过所述转接件连接成一框架结构,所述转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伸入所述纵梁本体内和所述横梁本体内并与对应处的所述纵梁本体和横梁本体可拆卸连接。
相比于多个钣金件拼接而成的快换支架,本方案的快换支架的至少部分结构由型材制成,由于型材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不必再加设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加强结构,例如加强筋等,从而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只需要采用转接件实现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快换支架的制造过程简单、步骤少,快换支架的制造周期缩短,同时通过转接件提高横梁本体与纵梁本体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而且由于无需焊接加强结构,因此能够减少横梁或纵梁由于焊接导致的变形,提高快换支架的拼接后的尺寸精度。除了利用转接件提高连接强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纵梁本体和横梁本体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可在连接处进一步焊接,以进一步加强纵梁本体和横梁本体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同时转接件分别伸入与纵梁本体和横梁本体内,从而能够实现纵梁与横梁连接时的快速、精确对准。
较佳地,所述横梁本体与纵梁本体均由型材组成,所述纵梁本体至少包括两个沿着所述纵梁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型腔,所述横梁本体内至少包括两个沿着所述横梁本体的第二连接型腔,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型腔,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型腔内。
在本方案中,第一连接型腔和第二连接型腔能够分别对应容纳转接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实现转接件分别与横梁、纵梁的可拆卸连接,另外,第一连接型腔和第二连接型腔都设置至少两个,即横梁本体和纵梁本体的内部存在分隔结构,将横梁本体和纵梁本体内部空间分隔为多个连接型腔,这些分隔结构能够提高横梁本体和纵梁本体的结构强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使得第一连接部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型腔匹配的至少两个第一子连接板,所述第一子连接板与第一连接型腔一一对应插设且连接;
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让位槽使得第二连接部形成与所述第二连接型腔匹配的至少两个第二子连接板,所述第二子连接板与第二连接型腔一一对应插设且连接。
在本方案中,呈板状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体积较小,不会过多占用横梁和纵梁的内部空间,从而尽量减小横梁与纵梁的体积。第一让位槽和第二让位槽能够与分隔结构配合,使得转接件能够更为准确地与横梁、纵梁连接,进而使得横梁与纵梁的连接更加精确,同时转接件可以增加横梁与纵梁在连接处的连接强度。优选地,第一子连接板中的一个的底部抵住对应的第一连接型腔的底部,且第一子连接板与第一连接型腔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当然,第一子连接板与第一连接型腔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销钉、铆接等。第二子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子连接板同理。通过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实现横梁与纵梁在安装时的快速对准。
较佳地,所述纵梁本体包括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其中一端与第二本体的其中一端邻接,所述第一连接型腔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本体靠近电池包的端面上设有锁止机构,所述第二本体上开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孔。
在本方案中,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连成一体从而实现彼此的结构加强,提高纵梁本体的强度,第一本体上的锁止机构与电池包上的锁连接结构配合实现锁止电池包的功能,锁止机构与连接孔位于纵梁本体的不同部位,从而防止电池包与车身发生干涉。
较佳地,所述第一本体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本体所在平面,所述第一本体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面上设有所述锁止机构,所述第二本体的上端面设有所述连接孔。
在本方案中,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呈直角,当第二本体水平放置且从下方朝上连接在车身上时,降低快换支架与车身的连接难度,同时第一本体此时为竖向设置,从而方便电动汽车的底盘换电,即电池包从下至上抬升至快换支架处,再由锁止机构与电池包上的锁连接结构配合顺利将电池包安装在快换支架上。
较佳地,所述纵梁本体还包括加强板,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与所述加强板之间构成沿着所述纵梁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用于穿设线束的容纳型腔。
在本方案中,容纳型腔保护线束不容易受到损坏,充分利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的空间;加强板可以为直板,结构简单、强度好,加强板也可以为弧形板(例如,向外拱起的拱形),以围成更大的容纳型腔,以提高收纳性能。
较佳地,所述容纳型腔内设有加强隔板,将所述容纳型腔分为若干纵梁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容纳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容纳子型腔用于穿设线束。
在本方案中,加强隔板能够加强纵梁的结构强度,并通过其分隔处的容纳子型腔用于穿设线束。优选地,加强隔板的边部与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加强板这三者中的至少两者连接。
较佳地,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使得所述容纳型腔与外部连通,用于将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本体上。
在本方案中,这样设置方便安装传感器,传感器至少部分收纳在容纳型腔中,降低传感器被撞击的可能性,同时第一连通孔用于为安装传感器提供操作空间。
较佳地,所述加强板上水平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使第一连接型腔、容纳型腔均与外部连通,用于将所述锁止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本体上。
在本方案中,第二连通孔能够方便锁止机构安装,起到避让作用,防止用于安装锁止机构的零件与快换支架干涉。
较佳地,所述第二本体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着所述纵梁本体的延伸方向的加强型腔。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强型腔提高第二本体的强度,加强型腔的延伸方向与纵梁的延伸方向相同,便于纵梁的挤出成型。
较佳地,所述加强板上竖直开设有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三连通孔使加强型腔、容纳型腔均与外部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二本体安装在车身上。
在本方案中,第三连通孔能够方便快换支架与车身的安装,起到避让作用,防止将快换支架与车身连接的零件与快换支架发生干涉。
较佳地,所述纵梁本体的端部设有封板,所述封板盖住所述加强型腔与容纳型腔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方案中,若没有封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风吹入加强型腔、容纳型腔会产生噪音,通过设置封板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
较佳地,所述封板盖住所述加强型腔与容纳型腔,从而获得更好的降噪性能。
较佳地,所述封板上开设有用线束穿过的避让孔。
在本方案中,避让孔便于容纳型腔内的线束引出,优选地,避让孔位于所述封板的边部,位于边部的避让孔使得在布线完成后,再安装封板;也可以在封板的中部设置避让孔,但是要提前穿线。
较佳地,所述横梁本体和/或所述纵梁本体包括多段延伸方向不同的子段。
在本方案中,多个子段拼接成横梁本体、纵梁本体,以匹配不同电池包的外形造型要求,从而使得快换支架的锁止机构与电池包上的锁连接结构可以顺利配合使用实现锁止功能。
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前所述的快换支架与车身,所述快换支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车身的下方。
通过设置上述快换支架,该快换支架在保证结构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制造周期短,尺寸精度高,从而避免由于快换支架上的锁止机构的位置发生偏移导致其无法与电池包的锁连接结构对准并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相比于多个钣金件拼接而成的快换支架,本方案的快换支架的至少部分结构由型材制成,由于型材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不必再加设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加强结构,例如加强筋等,从而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只需要采用转接件实现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快换支架的制造过程简单、步骤少,快换支架的制造周期缩短,同时通过转接件提高横梁本体与纵梁本体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而且由于无需焊接加强结构,因此能够减少横梁或纵梁由于焊接导致的变形,提高快换支架的拼接后的尺寸精度。除了利用转接件提高连接强度。同时转接件分别伸入与纵梁本体和横梁本体内,从而能够实现纵梁与横梁连接时的快速、精确对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快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快换支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快换支架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快换支架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快换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快换支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快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快换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快换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快换支架的第一横子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快换支架的横梁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快换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快换支架100
纵梁1
纵梁本体11
第一连接型腔12
第一本体13
第二本体14
连接孔141
加强型腔142
加强板15
第一连通孔151
第二连通孔152
第三连通孔153
容纳型腔16
第一纵子段17
第二纵子段18
第三纵子段19
横梁2
横梁本体21
第二连接型腔22
第一横子段23
第二横子段24
第三横子段25
第四横子段26
第五横子段27
连接结构28
转接件3
第一连接部31
第二连接部32
第一让位槽33
第一子连接板34
第二让位槽35
第二子连接板36
通孔37
螺栓组件38
锁止机构4
一级锁41
二级锁42
锁基座43
锁连杆44
锁舌45
支撑座46
传感器5
封板6
避让孔61
电连接器7
线束8
限位部件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具有车身以及可拆卸连接于车身底部的快换支架100,快换支架100可以用于安装电池包。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快换支架100安装在车身底部的底盘下方。
参见图1所示,快换支架100为框架结构,具体包括两根纵梁1和两根横梁2,框架结构内部围成的空间用于容纳与安装电池包,相应地,两根纵梁1的相对侧(即图1的两根纵梁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锁止机构4,其中一根横梁2上设置有电连接器7及两个限位部件,两个限位部件位于电连接器7的两侧。其中,横梁2包括横梁本体21,纵梁1包括纵梁本体11,横梁本体21与纵梁本体11均由型材制成。
前述的限位部件用于与电池包上对应位置处的匹配部件配合使用,限位部件与匹配部件的具体结构记载于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1368229.X中。
参见图2至图4所示,纵梁本体11和横梁本体21之间通过转接件3连接,具体的,转接件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分别伸入纵梁本体11内和横梁本体21内并与对应处的纵梁本体11和横梁本体21通过螺栓组件可拆卸连接。
相比于完全采用钣金件拼接而成的快换支架,本实施例的快换支架均由型材制成,由于型材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不必再加设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加强结构,例如加强筋等,从而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只需要采用转接件实现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快换支架的制造过程简单、步骤少,快换支架的制造周期缩短,同时通过转接件提高横梁本体与纵梁本体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而且由于无需焊接加强结构,因此能够减少横梁或纵梁由于焊接导致的变形,提高快换支架的拼接后的尺寸精度。除了利用转接件提高连接强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纵梁本体11和横梁本体2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可在连接处进一步焊接,以进一步加强纵梁本体11和横梁本体2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同时转接件分别伸入与纵梁本体和横梁本体内,从而能够实现纵梁与横梁连接时的快速、精确对准。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横梁本体21与纵梁本体11也可以部分由型材制成,例如:纵梁1与横梁2在连接处的一端结构采用型材制成,其余部分采用钣金拼接制成,从而纵梁1与横梁2之间仍可以采用转接件3实现快速便捷的连接,同时由于快换支架的尺寸精度仍然相较于完全由钣金拼接而成的快换支架高,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5所示,纵梁本体11至少包括两个沿着纵梁本体1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型腔12,横梁本体21内至少包括两个沿着横梁本体21的第二连接型腔22,第一连接部31伸入第一连接型腔12,第二连接部32伸入第二连接型腔22内。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型腔12为3个,且按照竖直方向排布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第一连接型腔12之间通过呈板状的第一分隔结构分开,该第一分隔结构也沿着纵梁本体11的延伸方向延伸。
如图2与图10所示,第二连接型腔22为三个,且按照竖直方向排布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第二连接型腔22之间通过呈板状的第二分隔结构分开,该第二分隔机构也沿着横梁本体21的延伸方向延伸。
相应的,参见图2~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31为板状结构,且第一连接部31上设有第一让位槽33,第一让位槽33使得第一连接部31形成与第一连接型腔12匹配的至少两个第一子连接板34,第一子连接板34与第一连接型腔12一一对应插设且连接。
第二连接部32为板状结构,且第二连接部32上设有第二让位槽35,第二让位槽35使得第二连接部32形成与第二连接型腔22匹配的至少两个第二子连接板36,第二子连接板36与第二连接型腔22一一对应插设且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让位槽33,从而形成三个第一子连接板34,该三个第一子连接板34与前述的三个第一连接型腔12的形状匹配,即设置第一让位槽33用于避让前述的第一分隔结构,从而能够顺利一一对应插设,并通过螺栓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部3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让位槽35,从而形成三个第二子连接板36,该三个第二子连接板36与前述的三个第二连接型腔22的形状匹配,即设置第二让位槽35用于避让前述的第二分隔结构,从而能够顺利一一对应插设,并通过螺栓组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纵梁1与横梁2之间可以快速对准并采用转接件连接,连接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第一子连接板34中的一个的底部抵住对应的第一连接型腔12的底部,例如:如图4与图5所示,图4中的位于最下方的第一子连接板34当其对应插入图5所示的位于对下方的第一连接型腔12内后,图4中的位于最下方的第一子连接板34的下端面抵住图5所示的位于对下方的第一连接型腔12的内壁底部,从而使得第一子连接板34与第一连接型腔12可以快速实现对准。然后第一子连接板34与第一连接型腔12通过螺栓组件38连接。第二子连接板36与转接件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子连接板34与转接件的连接方式同理。
进一步的,为了转接件保证能够更加顺畅地插入纵梁本体与横梁本体内,在竖向方向上,第一子连接板34的尺寸略小于对应的第一连接型腔12的尺寸,第二子连接板36的尺寸略小于对应的第二连接型腔22的尺寸。
当然,第一子连接板34与第一连接型腔12之间、第二子连接板36与第二连接型腔2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销钉、铆接等,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连接板34和第二子连接板36上都设置有供螺栓组件38穿过的通孔37,相邻的横梁2和纵梁1上的两组螺栓组件38,一组的螺栓从框架结构内侧向外穿设,另一组的螺栓位于框架结构的从框架结构外侧向内穿设,相邻的两组螺栓组件38的朝向不同,方便安装,避免相互之间产生干涉。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分隔结构也可以分隔出的多个第一连接型腔12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第二分隔结构分隔出的多个第二连接型腔22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且转接件的第一子连接板34和第二子连接板36的排布与第一连接型腔12、第二连接型腔22相适应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纵梁本体11包括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13与第二本体14(图6中两处虚线框出的部分),第一本体13的其中一端与第二本体14的其中一端邻接,第一本体13所在平面垂直于第二本体14所在平面,第一连接型腔12位于第一本体13上,第一本体13靠近电池包的端面上设有锁止机构4,即第一本体13远离第二本体14的端面上设有锁止机构4,第二本体14上开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孔141,如图2所示,第二本体14的上端面设有连接孔141。第一本体13上的锁止机构4能够用于与电池包上的锁链接结构配合实现锁止电池包的功能,锁止机构4与连接孔141位于纵梁本体11的不同部位,从而防止电池包与车身发生干涉。其中,快换支架100通过螺栓组件与连接孔141的配合,可拆卸连接于车身底部的底盘的下端面上。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3水平设置,第二本体14竖向设置,即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呈直角,两者连成一体从而对彼此起到加强作用,当第二本体水平放置且从下方朝上连接在车身上时,降低快换支架与车身的连接难度,同时第一本体此时为竖向设置,从而方便电动汽车的底盘换电,即电池包从下至上抬升至快换支架处,再由锁止机构与电池包上的锁连接结构配合顺利将电池包安装在快换支架上。本实施例中,锁连接结构设置在电池包上的锁轴,且锁轴位于电池包的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上。
前述的锁止机构4包括一级锁41、二级锁42和若干支撑座46,其中,一级锁41包括三个一级锁基座43,三个一级锁基座43上均设有用于容纳锁轴的锁槽,且每个一级锁基座43上均转动连接有一级锁舌45用于启闭锁槽。三个一级锁舌45与同一根锁连杆44连接。二级锁42具有一个二级锁基座,结构与一级锁基座43相同,二级锁基座上均转动连接有二级锁舌用于启闭锁槽。支撑座46包括用于容纳锁轴的支撑槽,前述一级锁基座43、支撑座46沿着同一水平高度排布于纵梁本体11上。
当需要将电池包安装到快换支架上时,一级锁舌45和二级锁舌能够同步转动至解锁状态,使得一级锁基座43和二级锁基座的锁槽都打开,电池包的锁轴能够进入到锁槽中,当锁轴到达锁槽内的预设位置后,一级锁舌和二级锁舌同步转动到锁止状态,锁槽关闭,使得锁轴不会从锁基座中脱离,从而完成电池包的安装锁止。当需要将电池包拆下时,工作原理为上述锁止过程的反向。
参见图5所示,纵梁本体11还包括加强板15,第一本体13、第二本体14与加强板15之间构成沿着纵梁本体1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用于穿设线束8的容纳型腔16。
容纳型腔16能够用于布线,保护线束8不容易受到损坏,充分利用第一本体13与第二本体14之间的空间。加强板15可以为直线形,结构简单、强度好,加强板15也可以为弧形(例如,向外拱起的拱形),以围成更大的容纳型腔16,以提高收纳性能。
容纳型腔16内设有加强隔板,将容纳型腔16分为若干纵梁本体1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容纳子型腔,至少一个容纳子型腔用于穿设线束8。加强隔板能够进一步加强纵梁1的结构强度,且线束8穿过其中一个容纳子型腔。优选地,加强隔板的边部与第一本体13、第二本体14、加强板15这三者中的至少两者连接。
本实施例中,容纳型腔16通过加强隔板分隔成了5个容纳子型腔,且加强隔板的边部分别与第一本体13、第二本体14、加强板15连接。
如图5所示,加强板15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151,第一连通孔151使得容纳型腔16与外部连通,用于将传感器5安装于第一本体13上,即纵梁1还包括有传感器。这样设置方便安装传感器5,传感器5至少部分收纳在容纳型腔16中,降低传感器5被撞击的可能性。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且快换支架上包括有三个传感器,具体的,其中两个传感器设置在两根纵梁1上的一级锁41处,用于检测两根纵梁1上的一级锁41在换电过程中是否被顶起到位。另一个传感器设置在其中一根纵梁1的靠近二级锁42处,用于检测在换电操作之前,电动汽车是否已经断电,当该传感器被触发时,检测到电动汽车仍处于通电状态,则会强制切断供电,以保证电池包和电动汽车的安全。
加强板15上水平开设有第二连通孔152,第二连通孔152使第一连接型腔12、容纳型腔16均与外部连通,用于将锁止机构4安装于第一本体13上。第二连通孔152能够方便锁止机构4安装,起到避让作用,防止用于安装锁止机构4的零件(本实施例中为螺栓组件)与快换支架100干涉。
如图5所示,第二本体14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着纵梁本体11的延伸方向的加强型腔142。加强型腔142进一步提高第二本体14的结构强度,加强型腔142的延伸方向与纵梁1的延伸方向相同,便于纵梁1的挤出成型
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14上设有四个加强型腔142,且四个加强型腔142沿着水平方向排布并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个加强型腔142通过隔板隔开。
如图1所示,加强板15上竖直开设有第三连通孔153,第三连通孔153使加强型腔142、容纳型腔16均与外部连通,用于将第二本体14安装在车身底部的底盘上,第三连通孔153能够方便快换支架100与车身的安装,并用于避让将第二本体14连接在底盘上的螺栓及其操作工具。
如图2所示,纵梁本体11的端部设有封板6,封板6盖住加强型腔142与容纳型腔16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中,封板6盖住加强型腔142与容纳型腔16,从而获得良好的降噪性能。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封板6也可以只盖住加强型腔142与容纳型腔16中的一种,同样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但是降噪效果稍差,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线束8从容纳型腔16内穿出,封板6上开设有用线束8穿过的避让孔61。本实施例中,避让孔61位于封板6的边部,位于边部的避让孔61使得在布线完成后,再安装封板6,其安装更加简单;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封板6的中部设置避让孔61,在该技术方案中,快换支架的安装过程中需要提前穿线在将封板6连接在纵梁1上。
为匹配不同电池包的外形造型要求,使得快换支架的锁止机构与电池包上的锁连接结构可以顺利配合使用实现锁止功能,如图1所示,横梁本体21和纵梁本体11都可以包括多段延伸方向不同的子段。
本实施例中,每根纵梁本体11包括三个子段,且截面形状一致,即纵梁本体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纵子段17、第二纵子段18和第三纵子段19,其中,第一纵子段17和第三纵子段19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纵子段18自第一纵子段17向框架结构的内侧朝着第三纵子段19延伸。
如图9至图11所示,其中一根横梁本体21包括五个子段,其中三个子段截面相同,另外两个子段截面相同。即横梁本体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横子段23、第二横子段24、第三横子段25、第四横子段26与第五横子段27,其中第二横子段24、第三横子段25与第四横子段26的截面相同,截面形状呈竖向设置的四边形,第一横子段23与第五横子段27截面形状相同,为在第二横子段24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朝向快换支架外部延伸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的连接结构28,该横梁本体21通过前述的呈三角形的连接结构28通过螺栓组件与车身底部的底盘连接,并为了避让该螺栓组件及用于将限位机构连接在第一横子段23与第五横子段27上的螺栓组件,开设了避让结构。
实施例2
参见图7、图8和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快换支架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纵梁本体11并不存在加强板,因此也没有形成容纳型腔,故第一本体13与第二本体14形成外周的截面为L型的结构,且实施例1中的线束8通过扎线带固定在第二本体14上,实施例1中的传感器5通过在第一本体的对应位置开设避让口,从而将传感器5设置在第一本体13的第一连接型腔12内。相比于实施例1的方案,实施例2的方案虽然由于取消加强板而牺牲了一定的结构强度,但其结构更为轻量化,成本也更低。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本实施例示例的快换支架与车身,快换支架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车身底部的底盘上。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支架包括纵梁、横梁与转接件,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纵梁包括纵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与纵梁本体至少部分由型材制成;
所述纵梁本体与所述横梁本体之间通过所述转接件连接成一框架结构,所述转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分别伸入所述纵梁本体内和所述横梁本体内并与对应处的所述纵梁本体和横梁本体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与纵梁本体均由型材组成,所述纵梁本体至少包括两个沿着所述纵梁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型腔,所述横梁本体内至少包括两个沿着所述横梁本体的第二连接型腔,所述第一连接部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型腔,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型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使得第一连接部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型腔匹配的至少两个第一子连接板,所述第一子连接板与第一连接型腔一一对应插设且连接;
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让位槽使得第二连接部形成与所述第二连接型腔匹配的至少两个第二子连接板,所述第二子连接板与第二连接型腔一一对应插设且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包括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其中一端与第二本体的其中一端邻接,所述第一连接型腔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本体靠近电池包的端面上设有锁止机构,所述第二本体上开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连接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所在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二本体所在平面,所述第一本体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面上设有所述锁止机构,所述第二本体的上端面设有所述连接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还包括加强板,所述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与所述加强板之间构成沿着所述纵梁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用于穿设线束的容纳型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型腔内设有加强隔板,将所述容纳型腔分为若干纵梁本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容纳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容纳子型腔用于穿设线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使得所述容纳型腔与外部连通,用于将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本体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水平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使所述第一连接型腔、所述容纳型腔均与外部连通,用于将所述锁止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本体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内开设有至少一个沿着所述纵梁本体的延伸方向的加强型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竖直开设有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三连通孔使所述加强型腔、容纳型腔均与外部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二本体安装在车身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的端部设有封板,所述封板盖住所述加强型腔与容纳型腔中的至少一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盖住所述加强型腔与容纳型腔。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上开设有用线束穿过的避让孔。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和/或所述纵梁本体包括多段延伸方向不同的子段。
16.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快换支架与车身,所述快换支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车身的下方。
CN202221059773.3U 2022-04-29 2022-04-29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217672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9773.3U CN217672242U (zh) 2022-04-29 2022-04-29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9773.3U CN217672242U (zh) 2022-04-29 2022-04-29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2242U true CN217672242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6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9773.3U Active CN217672242U (zh) 2022-04-29 2022-04-29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2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05843U (zh)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217197745U (zh) 顶部挂接式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CN106450089B (zh) 一种无模组化电池包结构
CN104112832A (zh) 电动汽车用底盘快换电池箱
KR20230121731A (ko) 호이스팅 배터리 교체식 운반 차량
CN213138918U (zh) 一种大型电动客车
CN217544772U (zh) 具有加强结构的电动车辆用电池包及包含其的电动车辆
CN115366646A (zh) 车架组件、车辆、换电站以及换电方法
JP4684977B2 (ja) 燃料電池搭載構造
CN217672242U (zh)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CN212890584U (zh) 一种中型电动客车
CN115431827A (zh) 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CN218513598U (zh) 电池框、电池包和车辆
CN105489801A (zh) 底盘快换电池箱
CN20436114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底盘快换电池箱
CN210912602U (zh) 车架纵梁、后纵梁以及c柱的多功能接头及汽车
CN217574927U (zh) 适用于不同长度的电池包的快换支架及电动汽车
CN206953970U (zh) 一种可更换电池的快换充电装置
CN218300074U (zh) 锁止机构和车辆
CN217892497U (zh) 车架组件、车辆以及换电站
CN217918257U (zh) 自行车架体型材结构
CN219779079U (zh)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8021192U (zh) 锁止机构和车辆
CN217892496U (zh) 侧向连接机构和车辆
CN219436023U (zh) 电池包及电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