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4179A - 元件安装基板以及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元件安装基板以及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4179A
CN116114179A CN202180053890.0A CN202180053890A CN116114179A CN 116114179 A CN116114179 A CN 116114179A CN 202180053890 A CN202180053890 A CN 202180053890A CN 116114179 A CN116114179 A CN 116114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dance element
transmission line
substrate
central axis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38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塩川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14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4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6Mounting, supporting or suspend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not being of the sign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元件安装基板具备:基板;第一阻抗元件和第二阻抗元件,配置于上述基板的主面,且具有电极;以及传输线路,设置于上述基板,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上述第二端与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在上述基板上,上述第一阻抗元件和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经由上述传输线路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上述传输线路中的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线路长度比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最短距离长。

Description

元件安装基板以及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元件安装基板以及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移动电话、无线LAN设备的无线通信电波作为外来噪声重叠于在设备内流动的通信信号成为动作不良、误动作等的原因,因此使用除去该外来噪声的噪声滤波器。以往,由于该无线通信电波的使用频带是受限的,因此在噪声滤波器中,采用使该使用频带与由电感器等阻抗元件构成的滤波电路的自谐振频率匹配,在电子设备内的通信信号的传输线路中,使特定的频带成为高阻抗来使外来噪声衰减的噪声对策方法。
在该情况下,在噪声滤波器中,一般采用谐振尖锐的Q值较高的空芯系电感器,并使特定的频率附近的狭窄频带成为高阻抗的方法。另外,例如,在使移动电话通信的800MHz频带和无线LAN通信的1.5GHz频带等多个频带的外来噪声衰减的情况下,使用使800MHz附近的狭窄的频带成为高阻抗的滤波电路和使1.5GHz附近的狭窄的频带成为高阻抗的滤波电路,并且在外来噪声的频带以外的频带,设计为不因滤波电路彼此的反谐振而衰减。因此,在外来噪声的频带为宽频带的情况下、多个外来噪声的频带接近的情况下,无法实施适当的噪声对策。
因此,提出了通过在滤波器部采用使用了相对磁导率大于1的磁性体的陶瓷材料的电感器部件,故意使滤波器部的Q值降低,使谐振变钝,扩大在传输线路中成为高阻抗的频带的噪声对策方法。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23298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元件安装基板,准备三个电感器,在基板上,该三个电感器经由传输线路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2988号公报
然而,当想要实际制造并使用如上述现有的元件安装基板时,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为了应对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若要使元件安装基板为小型,则需要将多个电感器以相互接近的状态配置于基板。像这样,通过发明人的研究发现,若以最短距离连接多个电感器之间的传输线路,则由多个电感器以及传输线路构成的滤波器部的衰减特性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在于提供一种滤波器部能够获得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的元件安装基板以及调整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具备:
基板;
第一阻抗元件和第二阻抗元件,配置于上述基板的主面,且具有电极;以及
传输线路,设置于上述基板,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上述第二端与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
在上述基板上,上述第一阻抗元件和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经由上述传输线路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上述传输线路中的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线路长度比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最短距离长。
通常,传输线路具有特定的特性阻抗(例如,50Ω)。
因此,根据上述方式,利用传输线路所具有的特性阻抗,由第一阻抗元件、传输线路以及第二阻抗元件构成的滤波器部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中,具备:
基板;
第一阻抗元件和第二阻抗元件,配置于上述基板,且具有电极;以及
传输线路,设置于上述基板,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上述第二端与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
在上述基板上,上述第一阻抗元件和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经由上述传输线路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上述传输线路中的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线路长度为0.2mm以上。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利用传输线路所具有的特性阻抗,由第一阻抗元件、传输线路以及第二阻抗元件构成的滤波器部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中,具备:
基板;
第一阻抗元件和第二阻抗元件,配置于上述基板,且具有电极;以及
传输线路,设置于上述基板,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上述第二端与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
在上述基板上,上述第一阻抗元件和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经由上述传输线路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上述第一阻抗元件、上述第二阻抗元件分别具有与上述主面平行并且相互正交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
上述传输线路中的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线路长度为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长边方向的第一长度以及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长边方向的第二长度中的不长的长度的一半以上。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利用传输线路所具有的特性阻抗,由第一阻抗元件、传输线路以及第二阻抗元件构成的滤波器部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调整方法中,
根据将第一阻抗元件的电极与第二阻抗元件的电极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的传输线路的线路长度,来调整按上述第一阻抗元件、上述传输线路、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顺序通过的信号的反谐振频率。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利用传输线路所具有的特性阻抗来调整由第一阻抗元件、传输线路以及第二阻抗元件构成的滤波器部的反谐振频率,滤波器部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
根据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以及调整方法,滤波器部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X-X剖视图。
图3是从图1的平面方向观察到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频率与S21的关系的图表。
图5A是表示传输线路的其他形状的俯视图。
图5B是表示传输线路的其他形状的俯视图。
图5C是表示传输线路的其他形状的俯视图。
图6A是表示第一阻抗元件与第二阻抗元件的其他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6B是表示第一阻抗元件与第二阻抗元件的其他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频率与S21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表示传输线路的其他形状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频率与S21的关系的图表。
图12A是表示调整方法的实施例中的频率与S21的关系的图表。
图12B是表示调整方法的实施例中的频率与S21的关系的图表。
图12C是表示调整方法的实施例中的频率与S21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对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进行详细说明。此外,附图包含一部分示意性的图,存在未反映实际的尺寸、比例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X-X剖视图。图3是从图1的平面方向观察到的俯视图。此外,图2示出包含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中心轴C1和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二中心轴C2且与基板40的主面40a正交的平面上的剖视图,但为了容易理解第一阻抗元件1A和第二阻抗元件1B,未显示为剖视图。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元件安装基板5具备:基板40、配置于基板40的主面40a且具有电极31、32的第一阻抗元件1A和第二阻抗元件1B、以及设置于基板40且具有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的传输线路50,其中,该第一端51与第一阻抗元件1A的电极32连接,该第二端52与第二阻抗元件1B的电极31连接。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元件安装基板5中,在基板40上,第一阻抗元件1A和第二阻抗元件1B经由传输线路50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由此,第一阻抗元件1A、传输线路50以及第二阻抗元件1B构成作为滤波电路的滤波器部6。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阻抗元件1A以及第二阻抗元件1B是电感器。以下,对第一阻抗元件1A的结构进行说明。由于第二阻抗元件1B的结构是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
第一阻抗元件1A具备铁芯10、设置于铁芯10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以及卷绕于铁芯10且与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电连接的电线21。
第一阻抗元件1A具有与基板40的主面40a平行并且相互正交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将与长边方向平行且穿过短边方向的中心的直线称为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中心轴C1。换句话说,第一中心轴C1不是仅在第一阻抗元件1A内的直线(线段),而是将该线段的两端延长的无限远的直线。此外,对于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二中心轴C2也同样。
铁芯10具有:沿一定方向延伸的形状的卷芯部13、设置于卷芯部13所延伸的方向的第一端且向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伸出的第一凸缘部11、以及设置于卷芯部13所延伸的方向的第二端且向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伸出的第二凸缘部12。卷芯部13的形状、第一凸缘部11的形状以及第二凸缘部12的形状例如是长方体,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五棱柱、六棱柱等长方体以外的多棱柱、圆柱。另外,一部分也可以是弯曲面。在卷芯部13所延伸的方向上穿过卷芯部13的中心的轴与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中心轴C1一致。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中心轴C1也可以换言之为电线21的卷绕轴。
作为铁芯10的材料,例如,优选铁氧体的烧结体、含磁性粉树脂的成型体等磁性材料,也可以是氧化铝、含非磁性粉树脂或者不含填料的树脂等非磁性材料。另外,也可以是陶瓷的烧结体、玻璃等非晶质固体、以Si为主要原料的晶体、树脂等成型体等电介质。铁芯10是实心的,但也可以是中空(空芯)的。铁芯10的磁导率优选大于1。此外,以下,将铁芯10的下侧的面(基板40侧的面)作为安装于基板40的一侧的面。
第一电极31设置于第一凸缘部11的下表面,第二电极32设置于第二凸缘部12的下表面。第一电极31以及第二电极32例如通过涂覆将银(Ag)作为导电成分的导电性浆料并烧制来形成、或通过溅射镍(Ni)-铬(Cr)、镍(Ni)-铜(Cu)来形成。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进一步形成镀膜。作为镀膜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锡(Sn)、Cu、Ni等金属、Ni-Sn等合金。此外,也可以使镀膜成为多层结构,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镀层。
电线21卷绕于卷芯部13构成线圈。电线21例如是用由聚氨酯、聚酰胺酰亚胺等树脂构成的膜覆盖由铜等金属构成的导线的带绝缘膜导线。电线2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31电连接,电线2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32电连接。电线21与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2例如通过热压、钎焊、焊接等连接。
在第一阻抗元件1A安装于基板40时,第一凸缘部11的下表面以及第二凸缘部12的下表面与基板40的主面40a(上表面)对置。此时,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中心轴C1与基板40的主面40a平行。即,第一阻抗元件1A是电线21的卷绕轴与基板40平行的水平卷绕型。
此外,第一阻抗元件1A也可以还具有未图示的盖部件。盖部件设置于卷芯部13的上表面以及侧面,以使得覆盖卷绕于卷芯部13的电线21。作为盖部件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环氧系的树脂。盖部件例如在将第一阻抗元件1A安装于基板40时,可以可靠地进行利用吸引喷嘴的吸附。另外,盖部件防止在利用吸引喷嘴进行吸附时对电线21造成损伤。
基板40具有绝缘性,例如,由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氟树脂或者陶瓷等构成。基板40例如是多层基板,如图2所示,包含第一层41、第二层42以及第三层43。第一层41、第二层42以及第三层43自下而上依次层叠。在第三层43(基板40的主面40a),配置有作为信号线的第一线61以及第二线62。第一线61是输入侧的信号线,第二线62是输出侧的信号线。在第一层41以及第二层42,例如,配置有电源线、地线。
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电极31与第一线61连接,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二电极32与第二线62连接。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二电极32与传输线路50的第一端51连接,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一电极31与传输线路50的第二端52连接。由此,第一线61、第一阻抗元件1A、传输线路50、第二阻抗元件1B以及第二线62串联连接。信号被输入至第一线61并从第二线62输出。此外,为了方便,虽然未图示,但电极31、32与传输线路50的第一端51以及第二端52通过焊料等导电性接合剂接合。
第一阻抗元件1A和第二阻抗元件1B磁耦合。传输线路50是设计为具有特定的特性阻抗(例如,50Ω)的布线。传输线路50设置于基板40的主面40a,能够容易地布置传输线路50。第一线61和第二线62也是与传输线路50同样的结构。
如图3所示,传输线路50中的第一端51与第二端52之间的线路长度D1比第一端51与第二端52之间的最短距离D0长。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是传输线路50的中心线上的长度,在该情况下,从与基板40的主面40a正交的方向观察(以下,称为俯视),是传输线路5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长度。由此,由于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比最短距离D0长,因此利用传输线路50所具有的特性阻抗,滤波器部6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其结果是,在元件安装基板5中,能够实现宽频带的频带的噪声对策。
若具体叙述,由于第一阻抗元件1A和第二阻抗元件1B在规定的频带成为高阻抗,因此在比自谐振频率高的频带中等效地成为电容器元件。第一阻抗元件1A与第二阻抗元件1B之间的传输线路50通过连接在传输线路50的两端的第一阻抗元件1A和第二阻抗元件1B在,比自谐振频率高的频带等效地作为波长谐振器动作,但由于传输线路50与第一阻抗元件1A、第二阻抗元件1B的阻抗失配,作为滤波器部6的通过特性成为更高衰减特性。优选地,传输线路50的特性阻抗低于第一阻抗元件1A、第二阻抗元件1B的特性阻抗。
像这样,在本申请发明中,为了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的滤波器部6,着眼于第一阻抗元件1A与第二阻抗元件1B之间的传输线路50,发现通过调整该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来控制滤波器部6的衰减特性,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滤波器部6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的元件安装基板。
对此时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4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频率与S21的关系。在实施例中,线路长度D1为1.3mm,最短距离D0为0.1mm。在比较例中,线路长度D1和最短距离D0为0.1mm。如图4所示,实施例的图表G1与比较例的图表G0相比,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
如图3所示,在俯视时,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中心轴C1和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二中心轴C2位于同一直线上。在这里,所谓的同一直线上,并不限于完全在同一直线上,也包含实质在同一直线上的状态。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二凸缘部12与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一凸缘部11对置地配置。由此,能够减少与第一中心轴C1、第二中心轴C2正交的方向的元件安装基板的大小。
优选地,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为最短距离D0的1.05倍以上。由此,能够将反谐振转移到低频范围,并能够更可靠地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优选地,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为最短距离D0的5倍以下。由此,不会过分地延长传输线路50,能够使元件安装基板小型化。
优选地,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为0.2mm以上。由此,能够将反谐振转移到低频范围,并能够更可靠地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优选地,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为1.0mm以下。由此,不会过分地延长传输线路50,能够使元件安装基板小型化。
优选地,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为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中心轴C1方向的第一长度L1和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二中心轴C2方向的第二长度L2中的不长的长度的一半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长度L1和第二长度L2为相同的长度。第一长度L1和第二长度L2例如为0.71mm,优选为0.66mm以上且0.76mm以下。由此,能够将反谐振转移到低频范围,并能够更可靠地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优选地,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为第一长度L1和第二长度L2中的不长的长度的0.5倍以下。由此,不会过分地延长传输线路50,能够使元件安装基板小型化。
如图3所示,在俯视时,传输线路50的形状是具有三条边的形状,相邻的边正交。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传输线路50。此外,传输线路5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也可以是如图5A至图5C所示那样的形状。
如图5A所示,在俯视时,传输线路50A的形状也可以是U字形状。由此,由于传输线路50A不具有角部,因此特性阻抗的变动较少。如图5B所示,在俯视时,传输线路50B的形状也可以是蜿蜒形状。由此,能够容易地确保传输线路50B的线路长度D。
如图5C所示,在俯视时,传输线路50C的形状是具有三条边的形状,但比图3的传输线路50长。换句话说,传输线路50C的第一端51与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电极31连接,传输线路50C的第二端52与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二电极32连接。第一线61与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二电极32连接,第二线62与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一电极31连接。
另外,第一阻抗元件1A与第二阻抗元件1B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如图6A和图6B所示那样的位置关系。
如图6A所示,在俯视时,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中心轴C1与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二中心轴C2的延长线也可以在1点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由此,第一阻抗元件1A以及第二阻抗元件1B相对于基板40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俯视时,第一中心轴C1与第二中心轴C2所成的角度也可以是垂直以外。此时,优选地,在俯视时,第一阻抗元件1A和第二阻抗元件1B不在与第一中心轴C1或者第二中心轴C2正交的方向上排列。
如图6B所示,在俯视时,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中心轴C1与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二中心轴C2平行,并且,在俯视时,第一阻抗元件1A和第二阻抗元件1B不在与第一中心轴C1以及第二中心轴C2正交的方向(箭头X方向)上排列。由此,即使不使第一阻抗元件1A和第二阻抗元件1B在与第一中心轴C1、第二中心轴C2平行的方向上分离,也能够确保第一阻抗元件1A与第二阻抗元件1B之间的距离,其结果是,能够减少与第一中心轴C1、第二中心轴C2平行的方向的元件安装基板的大小。
此外,第一阻抗元件1A的电线21的卷绕方向和第二阻抗元件1B的电线21的卷绕方向也可以分别是从第一电极31向第二电极32右卷或者左卷中的任意方向。优选地,第一阻抗元件1A的卷绕方向和第二阻抗元件1B的卷绕方向分别相对于传输线路50的延伸方向是正向。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的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传输线路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他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中,传输线路50D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基板40的内部。由此,通过使传输线路50D迂回到基板40的内部,能够使传输线路50D的线路长度D1容易比第一端51与第二端52之间的最短距离D0长。
若具体叙述,传输线路50D具有设置在基板40的第三层43上(主面40a上)的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设置在基板40的第二层42上的第一线部53、贯通第三层43连接第一端51和第一线部53的第一导通部56、以及贯通第三层43连接第二端52和第一线部53的第二导通部57。传输线路50D的线路长度D1是传输线路50D的中心线上的长度,在该情况下,在包含第一中心轴C1和第二中心轴C2且与基板40的主面40a正交的平面上的剖面,是传输线路50D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长度。若具体地叙述,传输线路50D的线路长度D1是第一端51与第二端52之间的长度,换句话说,是第一线部53和第一导通部56和第二导通部57的长度。
对此时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8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频率与S21的关系。在实施例中,最短距离D0是0.7mm,线路长度D1比最短距离D0长。在比较例中,线路长度D1以及最短距离D0是0.7mm。如图8所示,实施例的图表G2与比较例的图表G3相比,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
另外,传输线路50D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也可以是如图9所示那样的形状。如图9所示,传输线路50E具有设置在基板40的第三层43上(主面40a上)的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设置在基板40的第一层41上的第一线部53和第二线部54、设置在基板40的第二层42上的第三线部55、贯通第三层43和第二层42连接第一端51和第一线部53的第一导通部56、贯通第三层43和第二层42连接第二端52和第二线部54的第二导通部57、贯通第二层42连接第一线部53和第三线部55的第三导通部58、以及贯通第二层42连接第二线部54和第三线部55的第四导通部59。由此,由于将第一线部53以及第二线部54与第三线部55配置于不同的层,因此例如能够避开设置于第一层41、第二层42的其他布线,来设置传输线路50E。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的剖视图。第三实施方式的传输线路的线路长度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对该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他结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基板中,对于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与线路长度D1和最短距离D0的比较无关,只要满足以下的第一结构以及第二结构的至少一方即可。
作为第一结构,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为0.2mm以上。由此,利用传输线路50所具有的特性阻抗,由第一阻抗元件1A、传输线路50以及第二阻抗元件1B构成的滤波器部6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优选地,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为1.0mm以下。由此,不会过分地延长传输线路50,能够使元件安装基板小型化。
作为第二结构,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为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一中心轴C1方向的第一长度L1和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二中心轴C2方向的第二长度L2中的不长的长度的一半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长度L1和第二长度L2为相同的长度。由此,利用传输线路50所具有的特性阻抗,由第一阻抗元件1A、传输线路50以及第二阻抗元件1B构成的滤波器部6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优选地,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为第一长度L1和第二长度L2中的不长的长度的0.5倍以下。由此,不会过分地延长传输线路50,能够使元件安装基板小型化。
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中,优选地,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与最短距离D0相同。由此,无需使传输线路50迂回,能够容易地布置传输线路50。
对此时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1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频率与S21的关系。在实施例中,线路长度D1和最短距离D0为1.3mm。在比较例中,线路长度D1和最短距离D0为0.1mm。如图11所示,实施例的图表G4与比较例的图表G0相比,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调整元件安装基板的反谐振的位置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作为元件安装基板的结构,也可以是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结构。以下,使用第三实施方式(图10)进行说明。
在该调整方法中,根据将第一阻抗元件1A的第二电极32和第二阻抗元件1B的第一电极31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的传输线路50的线路长度D1,调整按第一阻抗元件1A、传输线路50、第二阻抗元件1B的顺序通过的信号的反谐振频率。由此,利用传输线路50所具有的特性阻抗,能够调整由第一阻抗元件1A、传输线路50以及第二阻抗元件1B构成的滤波器部6的反谐振频率,滤波器部6能够得到宽频带中的高衰减特性。
对此时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2A至图12C表示使线路长度D1发生了变化时的频率与S21的关系。在图12A中,线路长度D1为5mm,在图12B中,线路长度D1为10mm,在图12C中,线路长度D1为15mm。如图12A至图12C所示,通过延长线路长度D1,能够将反谐振转移到低频范围。这样,能够调整所希望的频率中的衰减特性。
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设计变更。例如,也可以将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各自的特征点分别组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元件安装基板使用了两个阻抗元件,但也可以增加阻抗元件的数量。在该情况下,关于至少两个阻抗元件,具有上述的传输线路的结构即可。另外,某两个阻抗元件间的传输线路的结构与其他两个阻抗元件间的传输线路的结构也可以不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阻抗元件,使用了卷线电感器,但也可以使用层叠电感器,或者,作为阻抗元件,例如,也可以使用电阻器或者电容器等。
附图标记说明
1A…第一阻抗元件;1B…第二阻抗元件;5…元件安装基板;6…滤波器部;10…铁芯;11…第一凸缘部;12…第二凸缘部;13…卷芯部;21…电线;31…第一电极;32…第二电极;40…基板;40a…主面;41…第一层;42…第二层;43…第三层;50、50A~50E…传输线路;51…第一端;52…第二端;53~55…第一线部~第三线部;56~59…第一导通部~第四导通部;61…第一线;62…第二线;C1…第一中心轴;C2…第二中心轴;D0…最短距离;D1…线路长度;L1…第一长度;L2…第二长度。

Claims (14)

1.一种元件安装基板,具备:
基板;
第一阻抗元件和第二阻抗元件,配置于上述基板的主面,且具有电极;以及
传输线路,设置于上述基板,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上述第二端与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
在上述基板上,上述第一阻抗元件和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经由上述传输线路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上述传输线路中的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线路长度比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最短距离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安装基板,其中,
上述第一阻抗元件、上述第二阻抗元件分别具有与上述主面平行并且相互正交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在将与上述长边方向平行且穿过上述短边方向的中心的直线作为中心轴时,
从与上述基板的主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第一中心轴与第二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上述第一中心轴是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中心轴,上述第二中心轴是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中心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安装基板,其中,
上述第一阻抗元件、上述第二阻抗元件分别具有与上述主面平行并且相互正交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在将与上述长边方向平行且穿过上述短边方向的中心的直线作为中心轴时,
从与上述基板的主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第一中心轴与第二中心轴的延长线在1点交叉,其中,上述第一中心轴是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中心轴,上述第二中心轴是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中心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安装基板,其中,
从与上述基板的主面正交的方向观察,上述第一中心轴与上述第二中心轴正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安装基板,其中,
上述第一阻抗元件、上述第二阻抗元件分别具有与上述主面平行并且相互正交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在将与上述长边方向平行且穿过上述短边方向的中心的直线作为中心轴时,
从与上述基板的主面正交的方向观察,第一中心轴与第二中心轴平行,其中,上述第一中心轴是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中心轴,上述第二中心轴是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中心轴,并且,
从与上述基板的主面正交的方向观察,上述第一阻抗元件和上述第二阻抗元件不在与上述第一中心轴以及上述第二中心轴正交的方向上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安装基板,其中,
上述传输线路设置于上述基板的主面。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安装基板,其中,
上述传输线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上述基板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安装基板,其中,
上述线路长度为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最短距离的1.05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安装基板,其中,
上述线路长度为0.2mm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安装基板,其中,
上述第一阻抗元件、上述第二阻抗元件分别具有与上述主面平行并且相互正交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
上述线路长度为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长边方向的第一长度以及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长边方向的第二长度中的不长的一个长度的一半以上。
11.一种元件安装基板,具备:
基板;
第一阻抗元件和第二阻抗元件,配置于上述基板,且具有电极;以及
传输线路,设置于上述基板,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上述第二端与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
在上述基板上,上述第一阻抗元件和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经由上述传输线路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上述传输线路中的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线路长度为0.2mm以上。
12.一种元件安装基板,具备:
基板;
第一阻抗元件和第二阻抗元件,配置于上述基板,且具有电极;以及
传输线路,设置于上述基板,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上述第二端与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电极连接,
在上述基板上,上述第一阻抗元件和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经由上述传输线路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
上述第一阻抗元件、上述第二阻抗元件分别具有与上述主面平行并且相互正交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
上述传输线路中的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线路长度为上述第一阻抗元件的上述长边方向的第一长度以及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上述长边方向的第二长度中的不长的一个长度的一半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元件安装基板,其中,
上述线路长度和上述第一端与上述第二端之间的最短距离相同。
14.一种调整方法,根据将第一阻抗元件的电极和第二阻抗元件的电极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的传输线路的线路长度,来调整按上述第一阻抗元件、上述传输线路、上述第二阻抗元件的顺序通过的信号的反谐振频率。
CN202180053890.0A 2020-10-12 2021-06-07 元件安装基板以及调整方法 Pending CN1161141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2062 2020-10-12
JP2020172062 2020-10-12
PCT/JP2021/021588 WO2022079944A1 (ja) 2020-10-12 2021-06-07 素子実装基板および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4179A true CN116114179A (zh) 2023-05-12

Family

ID=8120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3890.0A Pending CN116114179A (zh) 2020-10-12 2021-06-07 元件安装基板以及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8564A1 (zh)
CN (1) CN116114179A (zh)
WO (1) WO20220799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7739B2 (ja) * 2020-09-02 2024-03-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5364A (ja) * 1991-11-20 1993-06-11 Tdk Corp 高周波フイルタ及び高周波フイルタの無調整化方法
US7900066B2 (en) * 2005-04-13 2011-03-01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JP5077807B2 (ja) * 2007-03-30 2012-11-21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
JPWO2017094062A1 (ja) * 2015-11-30 2018-06-14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98564A1 (en) 2023-06-22
WO2022079944A1 (ja)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1633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JP4849269B2 (ja) 非可逆回路素子
US7253697B2 (en) Two-port isolato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8405472B2 (en) Elastic wave filter device
WO2016024559A1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WO2016042990A1 (ja) 高周波部品
JP4665786B2 (ja) 非可逆回路素子及び通信装置
KR20080079320A (ko) 비가역 회로 소자
US20230198564A1 (en) Element mounting substrate and adjustment method
US7443262B2 (en) Two-port isolator, characteristic adjusting method therefo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06050543A (ja) 非可逆回路素子
KR100394814B1 (ko) 비가역 회로 소자 및 고주파 회로 장치
JP4239916B2 (ja) 2ポート型アイソレータ及び通信装置
US6900704B2 (en) Two-port isolato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60141561A (ko) 하이브리드 인덕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소자 모듈
JP7447739B2 (ja) 電子部品
WO2018003378A1 (ja)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US11356073B2 (en) Multilayer filter
JP4140033B2 (ja) 高周波部品
JP2006033560A (ja) 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05217633A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115133897A (zh) 复合电子组件
JPH11225034A (ja)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JP2006279480A (ja) 積層型フィルタ及び積層型フィルタアレ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