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3740A - 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 - Google Patents

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3740A
CN116113740A CN202180062138.2A CN202180062138A CN116113740A CN 116113740 A CN116113740 A CN 116113740A CN 202180062138 A CN202180062138 A CN 202180062138A CN 116113740 A CN116113740 A CN 116113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shelf
mounting
portions
shelf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21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泽田祐介
长谷川文乃
佐佐木均
山崎洋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13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3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4Mounting of cameras operative during driv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25Particular purposes of control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2F9/205Remotely operated machines, e.g. unmanned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3Structures to protect drivers, e.g. cabins, doors for cabins; Falling objec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PS]; Roll over protection structure [R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利用该相机设置构造能够获得为了能够进行远程操作的晃动小的相机图像,并且不容易妨碍操作员在搭乘于作业机械的情况下的后方视野。该相机设置构造(10)具有:操作席(3);配置于后方空间(4)的台架部件(20);以及,安装部,其用于安装台架部件(20)。台架部件(20)具有多个搁板部(21,23,25,27)、设置于第四搁板部(27)的相机(50)以及安装托架,在安装部上安装有安装托架的状态下,相机(50)被配置在透镜(51)位于相当于操作员就座于操作席(3)的情况下的视线高度的高度位置上。

Description

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其设置在作业机械的操作室内。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进行远程操作,有时会在作业机械的操作室内设置相机。并采用各种结构作为这类相机的设置构造。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具备节气门杆、行驶杆、操作杆等的工程机械中,在其驾驶席(以下,称为“操作席”)设置有转动及倾动移动自如的电视相机(te l ev is ion camera)。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电视相机经由基台以及云台等设置在相对于操作席在操作员的眼睛的高度位置。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远程操作机器人,其接收从发送机发送的控制信号,并通过操作机构对作业机械进行操作。在作业机械的操作席的后壁上经由安装托架安装有相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1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960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为了抑制伴随发动机的运转、作业机械的行驶而产生的细碎振动来提高乘坐舒适性,构成在作业机械的操作席具备阻尼器及弹簧等的构造。这样的结构是在设想操作员就座于操作席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因此,在没有被作用操作员的重量的情况下,操作席比较容易发生摇晃。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由于电视相机经由基台及云台等而设置于操作席,操作员的重量不作用于操作席,相机容易摇晃。另外,即使操作员的重量作用于操作席,作业机械的振动也容易经由操作席、基台及云台等传递至相机,相机在该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摇晃。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作业机械的操作席的后壁经由安装托架安装有相机,而假设在操作席的后壁的上部配置有窗玻璃时,则难以对安装托架进行安装,因而难以设置相机。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考虑使凸缘状的突片从后壁的窗框周缘突出,并用螺钉将安装托架固定到该突片上。但这样会变得显眼,从而妨碍就座于操作席的操作员的后方视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室内的相机的设置构造,利用该设置构造能够获得为了能够进行远程操作的晃动小的相机图像或相机动态图像,并且不容易妨碍操作员搭乘于作业机械的情况下的后方视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该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设置于作业机械的操作室内,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席,其配置在所述操作室的内部;用于相机设置的台架部件,其配置在后方空间,该后方空间在所述操作室的内部且在所述操作席的后端与所述操作室的后壁之间划分而成;以及,安装部,其设置在所述操作室,用于将所述台架部件安装于所述操作室,所述台架部件具有:多个搁板部,其配置在所述后方空间的上下方向上;相机,其具有透镜并设置在多个所述搁板部中的至少一个搁板部上;以及,安装托架,其固定在设置了所述相机的搁板部以外的规定部位上,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在所述安装部上安装有所述安装托架且在所述后方空间配置有所述台架部件的状态下,所述相机配置在所述透镜位于与操作员就座于所述操作席的情况下的视线高度相当的高度位置上。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的一实施方式,是该操作室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在将台架部件(やぐら部材)配置在该相机设置构造中的后方空间之前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是构成该相机设置构造的台架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将台架部件配置在该相机设置构造中的后方空间之后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在将台架部件配置在该相机设置构造中的后方空间之后的状态下的侧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的一个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5,对本发明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10(以下,也简称为“相机设置构造10”)例如用于在液压挖掘机等作业机械1的操作室2内设置相机50。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如图2所示,将沿着作业机械1的前方及后方的前后方向设定为“前后方向X”。另外,将与前后方向X正交的宽度方向设定为“宽度方向Y”。
并且,如图1以及图5所示,该相机设置构造10具有:所述操作席3;配置于后方空间4的用于相机设置的台架部件20(以下,也简称为“台架部件20”);设置于操作室2且将台架部件20安装到操作室2的安装部(第一安装部5、第二安装部6、第三安装部7)。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在上述操作室2的内部设置有操作席3。在对作业机械1进行远程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员不就座于该操作席3,在对作业机械1进行通常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员就坐于该操作席3。另外,在操作室2的内部配置有用于使作业机械1的上部回转体回转或使下部行驶体移动的操作杆2a以及用于操作液压挖掘机的未图示的各种设备。
另外,在上述操作席3的后端的上方配置有可安装或拆卸的头枕3c。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席3具有:座位3a、从座位3a的后方竖立设置的靠背3b、以及在靠背3b的上方可安装或拆卸的上述头枕3c。另外,后壁2c位于操作室2中上述靠背3b的后方。在该后壁2c的上方设置有窗部2d。
另外,如图2所示,在操作室2的宽度方向Y的一侧部配置有左壁部4a,在操作室2的宽度方向Y的另一侧部配置有右壁部4b。需要说明的是,在配置于操作室2的宽度方向Y的一侧部的左壁部4a上安装有可开闭的门2b。
而且,在操作室2的内部,在操作席3的后端与操作室2的后壁2c之间划分出后方空间4。本实施方式中的后方空间4在操作席3的靠背3b与操作室2的后壁2c之间划分而成。在该后方空间4中配置有用于设置相机50的台架部件20。而且,在操作室2内设置有空调的吹出口8(参照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方空间4的上下方向上设置有两个吹出口8,8。
在上述后方空间4设置有各种构造物,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这些构造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台架部件20的安装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方空间4的宽度方向Y的一侧部且在操作室2的左壁部4a的规定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部5。另外,在后方空间4的宽度方向Y的另一侧部且在操作室2的右壁部4b的规定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部6。而且,在后方空间4的前后方向X的后方侧且在操作室2的后壁2c的规定位置设置有第三安装部7。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安装部5,6,7位于设置在操作室2的后壁2c上的窗部2d的下方。另外,第三安装部7设置在比第一安装部5及第二安装部6高的位置上。
接着,对台架部件20的构造进行详细叙述。
该台架部件20具有:多个搁板部,其配置于后方空间4的上下方向;相机50,其具有透镜51,并设置于多个搁板部中的至少一个搁板部;安装托架,其固定于设置有相机50的搁板部以外的规定部位,并安装在安装部上。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台架部件20具有4个搁板部21、23、25、27和连结部31、32、33、34,该4个搁板部在后方空间4的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且相互平行地配置,该连结部将上述多个搁板部彼此连结。
具体而言,在构成台架部件20的搁板部中的位于最下方的部位配置有第一搁板部21(以下,也称为“第一层搁板部21”),在该第一搁板部21的上方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第二搁板部23(以下,也称为“第二层搁板部23”),在该第二搁板部23的上方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第三搁板部25(以下,也称为“第三层搁板部25”),在该第三搁板部25的上方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第四搁板部27(以下,也称为“第四层搁板部27”)。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层第四搁板部27构成多个搁板部中的位于最上方的搁板部,第一层第一搁板部21构成多个搁板部中的位于最下方的搁板部。
位于最下方的第一层的第一搁板部21呈沿宽度方向Y较长地延伸的大致长板状。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搁板部21比第二搁板部23、第三搁板部25和第四搁板部27延伸得更长,其宽度方向Y的两侧部比上述搁板部23、25、27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向外方突出。另外,在第一搁板部21的前后方向X的前端部设置有朝向下方呈直角地弯折的弯折部21a,具有规定宽度的延伸部21b从第一搁板部21的前后方向X上的后端部的规定位置延伸出。
另一方面,第二搁板部23、第三搁板部25、第四搁板部27呈大致相同的形状。即,各搁板部23、25、27沿着宽度方向Y较长地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X的后方侧的两侧部设置有倒角部28a、28a,形成大致六边形的板状。另外,在各搁板部23、25、27的倒角部28a、28a设置有朝向下方弯折成直角的弯折部28、28。而且,在各搁板部23、25、27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部29a、29a也设置有朝向下方弯折成直角的弯折部29、29。
如图3所示,将搁板部21、23、25、27彼此相互连结的连结部30、31、32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以规定长度延伸的大致圆柱状。需要说明的是,连结部31和连结部32延伸成相同的长度,连结部30比连结部31、32延伸得更长。
另外,在第一搁板部21的宽度方向Y的靠近两侧部的部位、且在比后述的安装托架35、37的固定位置靠内侧以及第二搁板部23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部配置有一对连结部30、30。并且,经由螺钉、螺栓、螺母等连结机构(以下,也简称为“连结机构”)将各连结部30的下端部连结于第一搁板部21的表面侧的规定部位,并且经由上述连结机构将各连结部30的上端部连结于第二搁板部23的背面侧的规定部位,由此,第一搁板部21与第二搁板部23经由多个连结部30而相互连结。
另外,在第二搁板部23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部以及第三搁板部25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部配置有一对连结部31、31,并且在第二搁板部23的前后方向X的后端部的两侧位置以及第三搁板部25的前后方向X的后端部的两侧位置配置有一对连结部31、31。并且,经由上述连结机构将各连结部31的下端部连结于第二搁板部23的表面侧的规定部位,并且经由上述连结机构将各连结部31的上端部连结于第三搁板部25的背面侧的规定部位,由此,第二搁板部23与第三搁板部25经由多个连结部31(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连结部31)而相互连结。
而且,在第三搁板部25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部以及第四搁板部27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部配置有一对连结部32、32,并且在第三搁板部25的前后方向X的后端部的两侧位置以及第四搁板部27的前后方向X的后端部的两侧位置配置有一对连结部32、32。并且,经由上述连结机构将各连结部32的下端部连结于第三搁板部25的表面侧的规定部位,并且经由上述连结机构将各连结部32的上端部连结于第四搁板部27的背面侧的规定部位,由此,第三搁板部25及第四搁板部27经由多个连结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连结部32)而相互连结。
另外,将搁板部21、23、25、27彼此相互连结的连结部30、31、32以其轴心与各搁板部21、23、25、27正交的方式配置。
而且,如图3所示,将第一搁板部21及第二搁板部23彼此连结的一对连结部30、30、将第二搁板部23及第三搁板部25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彼此连结的一对连结部31、31以及将第三搁板部25及第四搁板部27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彼此连结的一对连结部32、32形成相匹配的位置。另外,将第二搁板部23及第三搁板部25的后端部的两侧部彼此连结的一对连结部31、31以及将第三搁板部25及第四搁板部27的后端部的两侧部彼此连结的一对连结部32、32也形成相匹配的位置。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各搁板部21、23、25、27的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连结部30、31、32以其轴心一致的方式配置于台架部件20的上下方向。
而且,第一搁板部21与第二搁板部23彼此也通过形成为板状的连结部33而相互连结。
即,如图3所示,在第一搁板部21与第二搁板部23之间的前后方向X上的前方侧配置有沿着两个搁板部21、23的宽度方向Y延伸的形成为长板状的连结部33。另外,连结部33以其面方向相对于第一搁板部21及第二搁板部23正交的方式配置。并且,形成为长板状的连结部33的下端部经由上述连结机构而连结于第一搁板部21的前后方向X上的前端部,该连结部33的上端部经由上述连结机构连结于第二搁板部23的前后方向X的前端部。
另外,第二搁板部23、第三搁板部25、第四搁板部27彼此通过形成为板状的连结部34而相互连结。
即,如图3所示,在第二搁板部23、第三搁板部25、第四搁板部27的前后方向X上的前方侧且宽度方向Y上的一侧部配置有形成为矩形板状的连结部34。另外,连结部34以其面方向相对于第二搁板部23、第三搁板部25及第四搁板部27正交的方式配置。并且,形成为矩形板状的连结部34的下端部、中间部、上端部经由上述连结机构分别连结于第二搁板部23的前端部、第三搁板部25的前端部以及第四搁板部27的前端部。
如上所述,4层搁板部21、23、25、27由多个连结部30、31、32、33、34连结,从而构成台架部件20。
另外,在该相机设置构造10中,在位于后方空间4的最上方的第四层的第四搁板部27设置有相机50。另外,在位于后方空间4的最下方的第一层的第一搁板部21固定有第一安装托架35及第二安装托架37,在第二层的第二搁板部23固定有第三安装托架39。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相机50的部件不限于第四搁板部27,也可以在多个搁板部21、23、25中的至少一个搁板部上设置相机50。另外,安装托架35、37、39也可以固定于未设置相机50的其他的搁板部以及上述连结部30、31、32、33中的至少一个连结部上。
如图2所示,在操作室2的左壁部4a设置有第一安装部5,在该第一安装部5上安装有固定于第一搁板部21的第一安装托架35。另外,在操作室2的右壁部4b设置有第二安装部6,在该第二安装部6上安装有固定于第一搁板部21的第二安装托架37。而且,在操作室2的后壁2c设置有第三安装部7,在该第三安装部7上安装有固定于第二搁板部23的第三安装托架39。
另外,在第一搁板部21的宽度方向Y的一侧部固定有安装于上述第一安装部5的第一安装托架35。另一方面,在第一搁板部21的宽度方向Y的另一侧部固定有安装于上述第二安装部6的第二安装托架37。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第一搁板部21比搁板部23、25、27的宽度方向两侧部更向外方突出,在该宽度方向两侧部固定有安装托架35、37,因此,这些安装托架35、37位于比构成台架部件20的连结部30、31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
上述第一安装托架35具有:形成为大致三角形板状的背面部35a;在该背面部35a的上端部以相对于背面部35a呈直角弯折的方式设置的固定部35b;在背面部35a的一侧部以相对于背面部35a弯折成直角设置的安装部35c。
并且,上述固定部35b经由螺钉、螺栓、螺母等固定机构(以下,也简称为“固定机构”)固定于第一搁板部21的宽度方向一侧部的背面侧,使第一搁板部21与第一安装托架35一体化(参照图3)。另外,上述安装部35c的规定部位经由螺钉、螺栓、螺母等安装机构(以下,也简称为“安装机构”)安装于后方空间4的第一安装部5。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安装托架37具有呈大致四边形框状的安装部37a和在该安装部37a的上端部以相对于安装部37a呈直角弯折的方式设置的固定部37b。
并且,上述固定部37b经由上述固定机构固定于第一搁板部21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部的背面侧,第一搁板部21与第二安装托架37形成一体化。另外,上述安装部37a的规定部位经由上述安装机构安装于后方空间4的第二安装部6。
另外,上述第三安装托架39由呈长板状的固定部39a和安装部39b构成,从侧方观察第三安装托架39时呈大致L字角状,安装部39b从该固定部39a的前后方向X上的后端部朝向下方呈直角弯折。
并且,上述固定部39a经由上述固定机构固定于第二搁板部23的前后方向X上的后端部的背面侧,第二搁板部23与第三安装托架39形成一体化。另外,上述安装部39b的规定部位经由上述安装机构安装于后方空间4的第三安装部7。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安装托架,也可以固定于构成台架部件20的连结部30、31、32、33,而不是固定于未设置相机50的搁板部,另外,也可以固定于未设置相机50的搁板部以及连结部,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台架部件20的多个搁板部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第四层的第四搁板部27的前后方向X的前方侧且在宽度方向Y的规定部位设置有具有透镜51的相机50。需要说明的是,该相机50可以是能够拍摄静态图像的相机,也可以是能够拍摄动态图像的相机,或者是能够拍摄静态图像及动态图像的相机。上述相机50设置成能够拍摄操作室2的前方方向。
如图3所示,在第三搁板部25及第四搁板部27的前后方向X上的前方且在宽度方向Y的一侧部的台架部件20的与门2b相邻的位置上设置有开关52。
上述开关52是用于能够对作业机械1进行远程操作的开关。具体而言,开关52是能够切换实际搭乘模式和远程操作搭乘模式的开关,在上述实际搭乘模式下,能够让利用了操作杆2a等的实际操作来操作作业机械1的操作有效、且让通过未图示的远程操作装置的远程操作对作业机械1进行的操作无效;在上述远程操作搭乘模式下,能够让通过实际操作对作业机械1的操作无效、且让通过远程操作对作业机械1进行的操作有效。
而且,在构成台架部件20的多个搁板部21、23、25、27上,设置有通信设备、控制相机的控制设备、其他电气设备、向相机等供给电力的电源等各种部件54。
具体而言,在最上方的第四搁板部27上设置有利用无线LAN传输由相机50拍摄到的图像、影像的设备、DC/DC转换器、LAN的集线器、逆变器等部件54。另外,在第三层的第三搁板部25设置有I P传输装置、DC/DC转换器等部件54。而且,在第二层的第二搁板部23设置有介质转换器、从控制器、LAN的接口转换器、模拟HDM I(注册商标)转换器等部件54。另外,在最下方的第一台阶部21设置有电源接头、适配器、继电器类等部件54(参照图5)。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各搁板部21、23、25、27上的部件54也可以是上述各种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电气设备、电源等以外的部件,对其不作特别限定。另外,也可以在板状的连结部33、34上设置部件54。
而且,在配置于第二搁板部23、第三搁板部25、第四搁板部27的前后方向X的前方侧且在宽度方向Y的一侧部(与开关52相邻的位置)的连结部33配置有通信机等部件54。
并且,在该相机设置构造10中,如图5所示,构成为:在各安装部5、6、7安装有安装托架35、37、39且在后方空间4配置有台架部件20的状态下,相机50的透镜51配置在相当于操作员就座于操作席3时的视线高度的高度位置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构成为:在后方空间4配置了台架部件20的状态下,相机50配置在其透镜51与头枕3c相匹配的位置上(参照图5)。如上所述,在将台架部件20设置于后方空间4时,例如进行如下设置。
首先,经由上述安装机构将第一安装托架35的安装部35c安装于后方空间4的第一安装部5,并且,经由上述安装机构将第二安装托架37的安装部37a安装于第二安装部6。而且,经由上述安装机构将第三安装托架39的安装部39b安装于第三安装部7。其结果,如图2所示,在后方空间4的各安装部5、6、7上分别装设各安装托架35、37、39。
然后,在第一安装托架35的固定部35b上载置第一搁板部21的宽度方向Y的一侧部,并且,在第二安装托架37的固定部37b上载置第一搁板部21的宽度方向Y的另一侧部。而且,在第三安装托架39的固定部39a上载置第二搁板部23的后端部。并且,经由上述安装机构分别对各固定部35b、37b、39a和与上述各固定部相对应的各载置部位进行安装。
其结果,如图5所示,在各安装部5、6、7安装有安装托架35、37、39且在后方空间4配置有台架部件20的状态下,相机50被配置在其透镜51与头枕3c相匹配的位置上。而且,通过从操作席3的后端的上方卸下头枕3c,相机50形成配置在下述高度位置上的情况:其透镜51位于相当于操作员就座于操作席3时的视线高度。其结果,能够使相机50拍摄对作业机械1进行远程操作时所需的下述图像/影像:与操作员实际就座于座位上的情况下的操作员的视野相同的、捕捉了操作室2的前方的图像/影像。
需要说明的是,相机50的透镜51与头枕3c相匹配的意思是指,如图5所示,相机50位于头枕3c的高度范围D1内,并且,如图4所示,相机50位于头枕3c的宽度范围D2内。另外,在下述情况下也无需卸下头枕3c,即:在使相机50在头枕3c的宽度方向上错位而使得相机50被配置在头枕3c的旁边,从而能够利用相机50拍摄到捕捉了操作室2的前方的图像/影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操作席3上有头枕3c存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只需利用头枕3c使透镜51与头枕3c相匹配的方式配置相机50即可,但在操作席3上没装设头枕3c的情况下,则只需以使透镜51位于与假设具有平均体格的操作员就座于操作席时的操作员的视线高度相当的高度位置的方式来配置相机50即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经由上述安装机构预先将各安装托架35、37、39安装在各安装部5、6、7上,并经由上述固定机构将第一搁板部21及第二搁板部23的规定部位分别固定至各安装托架35、37、39,从而在后方空间4配置台架部件20。但是,也可以经由上述固定机构预先将各安装托架35、37、39分别固定于台架部件20的第一搁板部21和第二搁板部23的规定部位上(参照图3),再经由上述安装机构分别将上述各安装托架35、37、39安装于后方空间4的各安装部5、6、7,由此,在后方空间4配置台架部件20。对台架部件20配置到后方空间4的配置方法不作特别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构成为:台架部件20以其最上方的第四搁板部27位于被设置在后壁2c上的窗部2d的下方的方式经由安装托架35、37、39被安装在安装部5、6、7上。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构成为:台架部件20以搁板部21、23、25、27以及相机50中的至少1个部件成为与设置于操作室2内的空调的吹出口8相匹配的高度的方式(这里,下方的吹出口8与第三搁板部25相匹配,上方的吹出口8与设置于第四搁板部27的相机50相匹配)经由安装托架35、37、39被安装在安装部5、6、7上。如图2及图4所示,空调的吹出口8配置于后方空间4的前后方向X上的后端部且宽度方向Y上的两端部,并且,吹出口8以向操作席3送风的方式开口。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第三搁板部25可作为与空调的吹出口8相匹配的搁板部以外,第一搁板部21、第二搁板部23、第四搁板部27也可以作为与空调的吹出口8相匹配的搁板部。另外,也可以使空调的吹出口与这些搁板部中的多个搁板部相匹配。
以上所说明的台架部件20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利用多个连结部30、31、32、33、34将4层搁板部21、23、25、27彼此连结的构造,但是作为构成台架部件的搁板部,也可以是2层、3层或5层以上,只要是多个搁板部(2层以上)的构造即可。另外,搁板部的形状及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各搁板部采用使金属板材等适当地弯折的方式而形成,但例如也可以采用对合成树脂等进行注塑成型的方式来形成各搁板部,并不作特别限定。另外,也可以在各搁板部、特别是设置有相机50的搁板部配置例如能够抑制来自作业机械1的振动的橡胶材料、缓冲材料等。
而且,将搁板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既可以是1个(例如,在搁板部的宽度方向中央设置宽度大的柱状的连结部)连结部也可以设置多个连结部,只要能够保持处于上下方向上相邻配置的搁板部的位置关系即可。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30、31、32配置成轴心相一致,但是轴心也可以错开。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连结部30、31、32、33、34形成为大致圆柱状或板状,但是例如也可以设成圆筒状、或者棱柱状、或者方筒状,连结部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定。另外,各连结部30、31、32、33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等形成,但例如也可以由能够抑制来自作业机械1的振动的橡胶材料、缓冲材料形成。而且,也可以将连结部自身设定成能够抑制振动的螺旋弹簧等弹簧部件、液压减震器、气体阻尼器等,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下方的第一搁板部21上固定有两个安装托架35、37,在其上方的第二搁板部23上安装有1个安装托架39,多个安装托架固定于被配置在不同高度的搁板部上。但是,安装托架相对于搁板部或者连结部的固定个数、固定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也可以在最下方的第一搁板部21上固定3个安装托架、或者4个安装托架或者5个以上的个数的安装托架,可根据设置于后方空间的安装部的个数、配置、形状等进行适当选择。另外,安装托架的形状及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例如也可以仅形成为长板状、柱状、筒状等。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安装托架、金属板材等通过适当弯折而形成,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对合成树脂等进行注塑成型而形成安装托架、金属板材等。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螺钉、螺栓、螺母等作为上述的搁板部与安装托架的“固定机构”、或者安装托架与安装部的“安装机构”、或者连结部与搁板部的“连结机构”以外,例如也可以利用焊接、熔敷、粘接剂、粘接带、可通过单触式嵌合的工业用拉链(工业用夹紧件)等、只要能将对象物彼此相互固定、或者安装、连结即可,对此并不作特别限定。
(作用效果)
接着,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相机设置构造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即,在该相机设置构造10中,在台架部件20的多个搁板部中的至少一个隔板部(此处为第四搁板部27)上设置有相机50,在安装部5、6、7上安装有安装托架35、37、39,在后方空间4配置有台架部件20的状态下,相机50的透镜51配置在相当于操作员就座于操作席3时的视线高度的高度位置上。因此,能够使相机50拍摄到与操作员实际就座于操作席3的情况下的操作员的视野相同的捕捉了操作室的前方的图像/影像,能够易于对作业机械1进行远程操作。
另外,在多个搁板部21、23、25、27中设置有相机50的搁板部(此处为第四搁板部27)以外的搁板部(此处为第一搁板部21及第二搁板部23)上固定有安装托架35、37、39,通过这些安装托架35、37、39将台架部件20安装于安装部5、6、7,台架部件20被配置于后方空间4。即,相机50经由台架部件20设置于与操作席3无关的后方空间4,因此能够使来自作业机械1的振动难以被传递至相机50,能够获得晃动和/或抖动小的相机图像或相机动态图像。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托架固定于连结部的情况下或者在固定于设置有相机的搁板部以外的部位和连结部上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而且,安装托架35、37、39固定于设置有相机50的搁板部(此处为第四搁板部27)以外的搁板部(此处为第一搁板部21及第二搁板部23)。因此,能够使从设置在操作室2中的安装部5、6、7经由安装托架35、37、39而传递的作业机械1的振动难以直接传递到设置有相机50的第四搁板部27,因而,相机50不易受到作业机械1的振动等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托架固定于连结部的情况下或者固定于设置有相机的搁板部以外的部位以及连结部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由于安装托架35、37、39被安装在设置于操作室2的安装部5、6、7上,因此,即使在后壁2c上有玻璃窗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后方空间4中配置台架部件20。
而且,由于台架部件20被配置在操作室2的内部且在操作席3的后端与操作室2的后壁2c之间划分而成的后方空间4中,因此,台架部件20在操作室2内并不显眼,即使在操作员就座于操作席3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妨碍操作员的后方视野,因此不会对作业机械1在通常运转时的操作构成妨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室2安装有能开闭的门2b,在台架部件20的与门2b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使作业机械1的远程操作成为可能的开关52。
根据上述方式,将作业机械1的远程操作设置成有效的开关52设置于台架部件20的与门2b相邻的位置上,因此,无需进入操作室2内。例如,进行作业机械1的准备的人员在打开门2b之后,通过仅操作与门2b相邻的开关52这一简单的作业,就能够进行作业机械1的远程操作,从而提高使用便利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台架部件20具有将多个搁板部21、23、25、27彼此连结的连结部31、32、33、34,安装托架35、37、39固定于未被设置相机50的其他搁板部、此处为第一搁板部21及第二搁板部23上。
根据上述方式,多个搁板部21、23、25、27通过连结部31、32、33、34连结,因此,可以单独地准备各搁板部21、23、25、27并利用连结部31、32、33、34将这些搁板部连结起来构成台架部件20。其结果,各搁板部21、23、25、27的形状、构造等的自由度提高(在不通过连结部连结多个搁板部的情况下,例如,为了通过粘接剂等来将多个搁板部彼此粘合在一起而实现一体化,各搁板部的形状、构造等容易受到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安装托架35、37、39固定于连结部31、32、33、34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操作室2的后壁2c设置有窗部2d,安装部5、6、7位于窗部2d的下方。因此,即使在操作员就座于操作席3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后方视野被安装部5、6、7遮挡。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台架部件20以搁板部21、23、25、27以及相机50中的至少1个部件与设置于操作室2内的空调的吹出口8匹配的方式(这里,下方的吹出口8与第三搁板部25匹配,上方的吹出口8与设置于第四搁板部27的相机50匹配)经由安装托架35、37、39而安装在安装部5、6、7上。
根据上述方式,利用对操作室2内进行冷却的空调的冷气,能够对设置于搁板部的相机50、或者对相机进行远程操作的通信设备、对相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设备、其他电气设备、对相机等供给电力的电源等部件54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能够对设置于第三搁板部25的部件54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台架部件20的多个搁板部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第四搁板部27上设置有相机50,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搁板部21形成为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板状,并在其宽度方向两侧部分别固定有安装托架35、37。
根据上述方式,台架部件20的多个搁板部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第四搁板部27设置了相机50,因此,相机50更不容易受到因作业机械1的振动等引起的影响。
另外,第一安装托架35及第二安装托架37分别固定于台架部件20的多个搁板部中位于最下方的第一搁板部2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因此,能够利用多个安装托架35、37稳定地支承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多个搁板部的台架部件的下方部分。同时,台架部件20不容易与配置在操作室2的后方空间4中的各种配线、导管等其他部件发生干涉,能够将台架部件20配置在后方空间4中而不浪费空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托架固定于构成台架部件20的多个搁板部中的高度不同的搁板部上。这里,在最下方的第一搁板部21固定有第一安装托架35和第二安装托架37,同时,在比第一搁板部21靠上方的第二搁板部23固定有第三安装托架39。
根据上述方式,固定于台架部件20的高度不同的搁板部的多个安装托架35、37、39分别安装于高度不同的多个安装部5、6、7(第三安装部7设置在比第一安装部5及第二安装部6高的位置上),因此,在后方空间4内,能够以稳定的姿势保持台架部件20使其难以倾倒(在部件54偏置于搁板部的前方侧的情况下,载荷会靠前方作用,台架部件20容易发生倾倒,但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台架部件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搁板部21和第二搁板部23彼此除了通过一对连结部30、30连结之外,还通过呈板状的连结部33形成相互连结,并且,第二搁板部23、第三搁板部25、第四搁板部27彼此也通过呈板状的连结部34形成相互连结。因此,能够提高第一搁板部21与第二搁板部23的连结强度以及第二搁板部23、第三搁板部25以及第四搁板部27的连结强度,并且能够使台架部件20成为抗横向晃动强的构造,在后方空间4内,能够以稳定的姿势保持台架部件20,使其更难以倾倒。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搁板部21、23、25、27的连结部30、31、32以其轴心在台架部件20的上下方向上相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
因此,位于上方的搁板部的载荷(包括相机50以及部件54等在内的载荷)由配置成轴心相一致的下方的连结部30、31、32承受,因此能够承受高载荷。即,第四搁板部27的载荷由位于第四搁板部27下方的连结部30、31、32所承受,第四搁板部27及第三搁板部25的载荷由位于第三搁板部25下方的连结部30、31所承受,并且,第四搁板部27、第三搁板部25及第二搁板部23的载荷由位于第二搁板部23下方的连结部30所承受。这样,利用以轴心相一致的方式被配置的下方的连结部30、31、32能够依次承受位于上方的搁板部的载荷,因此能够承受高载荷。
另外,作用于搁板部的载荷在轴向上相同,因此,搁板部上不容易作用弯折载荷等,搁板部不易发生变形(例如,在位于第三搁板部25的上方的连结部32的轴心与位于第三搁板部25的下方的连结部31的轴心偏位的情况下,弯折载荷会作用于第三搁板部25),因而,能够长期稳定地在各搁板部上设置相机50及部件5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部5、6、7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位于操作室2内部的后方空间4,但安装部5、6、7并非必须位于后方空间4。例如,也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安装部5、6、7也可以是分别设置于左壁部4a、右壁部4b和后壁2c的插入口,并将安装托架35、37、39插入到该插入口,只需将其设置于操作室2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范围内可以是各种变形实施方式,这种实施方式也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在安装部上安装了安装托架并在后方空间配置了台架部件的状态下,相机被配置在其透镜位于相当于操作员就座在操作席上时的视线高度的高度位置上,因此,能够使相机拍摄到以与操作员实际就座于操作席时的操作员的视野同样的方式捕捉了操作室的前方的图像/影像,从而能够易于进行作业机械的远程操作。
另外,在一个搁板部设置了相机的台架部件通过将固定于设置有相机的搁板部以外的规定部位的安装托架安装于安装部的方式被配置于后方空间,因此,能够与操作席无关地将相机经由台架部件设置到后方空间,从而能够实现来自作业机械的振动难以被传递至相机,能够得到晃动和/或抖动小的相机图像或相机动态图像。
而且,由于安装托架被固定在设置有相机的搁板部以外的规定部位上,因此能够防止从操作室经由安装托架而传递的作业机械的振动直接传递至设置有相机的搁板部,从而能够使相机不容易受到作业机械的振动等影响。
另外,由于安装托架安装在设置于操作室的安装部上,因此,即使在后壁上有玻璃窗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后方空间配置台架部件。
而且,由于台架部件配置于在操作室的内部且在操作席的后端与操作室的后壁之间所划分出的后方空间,因此,台架部件在操作室内并不显眼,在操作员就座于操作席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妨碍操作员的后方视野,因此不会对作业机械在通常运转时的操作构成妨碍。
在本发明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操作室安装可开闭的门,在所述台架部件的与所述门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使所述作业机械的远程操作成为可能的开关。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使作业机械的远程操作成为可能的开关设置于台架部件的与门相邻的位置处,因此无需进入操作室内,例如,对作业机械进行准备的人员在打开门之后,仅通过操作与门相邻的开关这一简单的作业,就能够使作业机械的远程操作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在本发明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中,优选的是,所述台架部件具有将多个所述搁板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所述安装托架固定于未设置所述相机的其他的搁板部以及所述连结部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上述方式,多个搁板部由连结部连结,因此,通过单独地准备各搁板部并利用连结部将这些搁板部连结,就能够构成台架部件,各搁板部的形状、构造等的自由度提高(在不是通过连结部连结多个搁板部的情况下,例如利用粘接剂等将多个搁板部彼此粘接而形成一体化,各搁板部的形状、构造等容易受到限制)。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安装托架固定于连结部。
在本发明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操作室的后壁上设有窗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窗部的下方。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安装部位于设置在操作室的后壁上的窗部的下方,因此,即使在操作员就座于操作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后方视野被安装部遮挡。
在本发明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中,优选的是,所述台架部件以所述搁板部和所述相机中的至少1个与设置于所述操作室内的空调的吹出口相匹配的方式经由所述安装托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所述台架部件以及所述相机中的至少1个以与设置于操作室内的空调的吹出口相匹配的方式经由安装托架安装于安装部,因此,能够利用对操作室内进行冷却的空调的冷气来冷却设置于搁板部的相机或者对相机进行远程操作的通信设备、对相机进行控制的控制设备、向其他电气设备、相机等供给电力的电源等部件。
在本发明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台架部件的多个搁板部中的位于最上方的搁板部设置有所述相机,位于最下方的搁板部形成为在与所述作业机械的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并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别固定有所述安装托架。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在台架部件的多个搁板部中的位于最上方的搁板部设置有相机,因此能够使相机更难以受到因作业机械的振动等引起的影响。
另外,由于安装托架分别固定于台架部件的多个搁板部中的位于最下方的搁板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因此,能够通过多个安装托架稳定地支承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多个搁板部的台架部件的下方部分,并且,不容易与配置在操作室的后方空间的各种配线、管道等其他部件发生干涉,能够将台架部件20配置在后方空间4中而不浪费空间。
根据本发明,在一个搁板部上设置了相机的台架部件通过将固定在设置有相机的搁板部以外的规定部位上的安装托架安装于安装部,来将该台架部件配置于后方空间,能够以与操作席无关地在后方空间设置相机,能够使来自作业机械的振动难以传递至相机,能够得到晃动和/或抖动小的相机图像或相机动态图像。另外,由于台架部件配置在后方空间,因此在操作室内并不显眼,在操作员就座于操作席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妨碍后方视野。
符号说明
1 作业机械
2 操作室
2a 操作杆
2b 门
2c 后壁
2d 窗部
3 操作席
3a 座位
3b 靠背
3c 头枕
4 后方空间
4a 左壁部
4b 右壁部
5 第一安装部
6 第二安装部
7 第三安装部
8 吹出口
10 相机设置构造
20 台架部件
21 第一搁板部
21a弯折部
21b延伸部
23 第二搁板部
25 第三搁板部
27 第四搁板部
28 弯折部
28a 倒角部
29 弯折部
29a 侧部
30,31,32,33连结部
35 第一安装托架
35a 背面部
35b 固定部
35c 安装部
37 第二安装托架
37a 安装部
37b 固定部
39 第三安装托架
39a 固定部
39b 安装部
50 相机
52 开关
54 部件。

Claims (6)

1.一种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该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设置于作业机械的操作室内,其特征在于,具有:
操作席,其配置在所述操作室的内部;
用于相机设置的台架部件,其配置在后方空间,该后方空间在所述操作室的内部且在所述操作席的后端与所述操作室的后壁之间划分而成;以及,
安装部,其设置在所述操作室,用于将所述台架部件安装于所述操作室,
所述台架部件具有:多个搁板部,其配置在所述后方空间的上下方向上;相机,其具有透镜并设置在多个所述搁板部中的至少一个搁板部上;以及,安装托架,其固定在设置了所述相机的搁板部以外的规定部位上,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在所述安装部上安装有所述安装托架且在所述后方空间配置有所述台架部件的状态下,所述相机配置在所述透镜位于与操作员就座于所述操作席的情况下的视线高度相当的高度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室安装可开闭的门,
在所述台架部件的与所述门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使所述作业机械的远程操作成为可能的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架部件具有将多个所述搁板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
所述安装托架固定于未设置所述相机的其他的搁板部以及所述连结部中的至少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室的后壁上设有窗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窗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架部件以所述搁板部和所述相机中的至少1个与设置于所述操作室内的空调的吹出口相匹配的方式经由所述安装托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架部件的多个搁板部中的位于最上方的搁板部设置有所述相机,
位于最下方的搁板部形成为在与所述作业机械的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并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分别固定有所述安装托架。
CN202180062138.2A 2020-09-16 2021-07-21 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 Pending CN1161137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5689A JP7354972B2 (ja) 2020-09-16 2020-09-16 操作室内のカメラ設置構造
JP2020-155689 2020-09-16
PCT/JP2021/027303 WO2022059343A1 (ja) 2020-09-16 2021-07-21 操作室内のカメラ設置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3740A true CN116113740A (zh) 2023-05-12

Family

ID=80775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2138.2A Pending CN116113740A (zh) 2020-09-16 2021-07-21 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4247A1 (zh)
EP (1) EP4183937A4 (zh)
JP (1) JP7354972B2 (zh)
CN (1) CN116113740A (zh)
WO (1) WO20220593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0702A1 (ja) * 2022-03-30 2023-10-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5828A (ja) * 1987-12-21 1989-06-29 Mitsui Constr Co Ltd 圧気ケーソン用掘削機の運転制御方法
JPH08107516A (ja) * 1994-10-04 1996-04-23 Tokyu Constr Co Ltd 建設ロボット用立体カメラ雲台装置及び建設ロボット用立体カメラ自動追従装置
JP3398009B2 (ja) * 1997-04-07 2003-04-21 株式会社フジタ 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JP3261612B2 (ja) * 1997-07-07 2002-03-04 住友建機製造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運転席構造
JPH1161887A (ja) * 1997-08-25 1999-03-05 Ohbayashi Corp 建設機械用遠隔操縦装置
JP4510717B2 (ja) * 2005-08-03 2010-07-28 住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の構造
JP5297755B2 (ja) * 2008-10-14 2013-09-25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作業機械の電装パネル
US9605415B2 (en) * 2014-09-12 2017-03-28 Caterpilla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machine
JP6473648B2 (ja) 2015-04-03 2019-02-20 コーワテック株式会社 遠隔操作ロボット
US9702113B2 (en) * 2015-04-22 2017-07-11 Komatsu Ltd. Work vehicle
JP6548563B2 (ja) * 2015-12-09 2019-07-24 コーワテック株式会社 遠隔操作ロボット
WO2018131241A1 (ja) * 2017-01-10 2018-07-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投写型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投写型表示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59343A1 (ja) 2022-03-24
EP4183937A1 (en) 2023-05-24
US20240034247A1 (en) 2024-02-01
JP2022049468A (ja) 2022-03-29
EP4183937A4 (en) 2023-12-20
JP7354972B2 (ja)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3767B2 (en) Headrest media system for a seat back of a vehicle
JP5580435B2 (ja) 自動車の左右後方視野確保装置
EP2644420B1 (en) Cabin system
US11975666B2 (en) Seat device for vehicle and electrical device for vehicle
CN116113740A (zh) 操作室内的相机设置构造
US10612211B2 (en) Control lever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EP2391778B1 (en) Work machine vehicle having seat mounted controls with nested seatbar
US9932079B2 (en) Reconfigurable vehicle model
US20230103246A1 (en) Electric-vehicle-body structure having a center frame that is higher than a floor panel
JP2020032857A (ja) 車両
US20090267409A1 (en)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19177747A (ja) 電気自動車における電気機器の配置構造
EP2658743A1 (en) Adjustable rear-viewing system for vehicle
US10737635B2 (en) Agricultural working machine
US20210170922A1 (en) Seating assembly
JP2006077544A (ja) 建設機械の運転席装置
US11370347B2 (en) Mobile cabin set, mobile cabin, and attachment for cabin
US11052727B2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US20230095256A1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with heat exchanger
JPH1178482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10104295A (ja) コンバイン
WO2022270273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KR101064273B1 (ko) 전동차용 운전실 모듈 및 전동차용 운전실 모듈 조립방법
US20230096066A1 (en) Vehicle-body structure including a center frame with a downward tilt
JP2008246185A (ja) シートに装着される外装材及び当該外装材を備えた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