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5573B - 内核及其装配方法、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内核及其装配方法、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5573B
CN116095573B CN202210912362.2A CN202210912362A CN116095573B CN 116095573 B CN116095573 B CN 116095573B CN 202210912362 A CN202210912362 A CN 202210912362A CN 116095573 B CN116095573 B CN 116095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lead
voice coil
cor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23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95573A (zh
Inventor
刘金华
褚建飞
刘卫
王传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123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955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95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5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95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5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内核及其装配方法、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内核通过将两个电连接件相对设置在音圈的外周,且将电连接件设置在磁路系统与振膜组之间,电连接件不占用音圈的振动空间,在不增大内核的体积的基础上,可为音圈提供更大的振动空间,可增大振膜组的振动幅度,进而,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提升扬声器模组的音频效果。并且,通过在电连接件上设置引出段从盆架的侧壁穿出,利用引出段与伸入扬声器模组的壳体内的电连接结构连接,电连接结构与电连接件连接的一侧可以与引出段匹配设计,减小了电连接结构占据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扬声器模组的整机体积,有利于扬声器模组在电子设备内的布局设计。

Description

内核及其装配方法、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核及其装配方法、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设计的越来越轻薄,同时,对电子设备的性能和使用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扬声器作为一种电声转换电子器件,被广泛应用在电子设备中。为了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需要设计超薄的扬声器,随着扬声器的厚度越来越薄,扬声器内部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导致音圈的振动空间较小。然而,为了使扬声器具有更佳的音效体验,需要音圈具备较大的振动幅度,以实现较好的低频性能。现有的设计方案,无法同时兼顾扬声器的超薄和大振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核及其装配方法、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内核能够同时兼顾超薄化和大振幅两方面需求,在满足设备轻薄化的基础上,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内核,包括:
盆架,具有相背设置的顶端面和底端面;
磁路系统,与底端面连接,具有环形磁隙;
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组、音圈及两个电连接件;
振膜组覆盖顶端面围成的区域,且振膜组的边缘连接于顶端面,音圈的顶端连接于振膜组朝向磁路系统的一侧表面,音圈的底端悬空并伸入环形磁隙内;两个电连接件相对设置在音圈的外周并位于磁路系统与振膜组之间,电连接件包括主体段和连接于主体段的引出段,两个电连接件的主体段两端的活动端均与振膜组固定连接,两个电连接件的引出段均从盆架的侧壁穿出。
本申请提供的内核,通过将两个电连接件相对设置在音圈的外周,且将电连接件设置在磁路系统与振膜组之间,电连接件不占用音圈的振动空间,在不增大内核的体积的基础上,可为音圈提供更大的振动空间,可增大振膜组的振动幅度,进而,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提升扬声器模组的音频效果。并且,通过在电连接件上设置引出段从盆架的侧壁穿出,利用引出段与伸入扬声器模组的壳体内的电连接结构连接,电连接结构与电连接件连接的一侧可以与引出段匹配设计,减小了电连接结构占据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扬声器模组的整机体积,有利于扬声器模组在电子设备内的布局设计。其中,两个电连接件中的一者用于实现和音圈的电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相对的电连接件可以保证振膜组振动平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两个第二侧壁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侧壁的两端之间;
两个电连接件的引出段分别从两个第一侧壁或两个第二侧壁的延长方向的中部穿出。
通过使电连接件的引出段从盆架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穿出,引出段及盆架外侧与其叠设贴合的电连接结构仅占据盆架一侧侧壁的局部空间,对盆架侧方的空间影响较小,不会增大扬声器模组的壳体的体积,便于扬声器模组在电子设备内的布设,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其中,通过使引出段从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的延长方向的中部穿出,扬声器模组的该侧壁外侧的中部两侧均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布设其他器件,并且,扬声器模组的方位可以对调,安装不受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壁的长度大于第二侧壁的长度,两个电连接件的引出段分别从两个第二侧壁的延长方向的中部穿出。
通过使电连接件的引出段从盆架的第二侧壁(盆架的宽边)的中部穿出,电连接件的主体段对应盆架的宽边设置,主体段的延伸长度较小,可以电连接件的作用力可保证球顶振动平衡的基础上,减小电连接件的体积,降低电连接件的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引出段连接于主体段的中间部位,主体段包括以盆架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两个形变段,形变段的背离引出段的一端为活动端。
通过使引出段连接在主体段的中间部位,主体段上位于引出段两侧的两个形变段的延伸长度一致且对称设置在引出段的两侧,两个形变段产生的作用力相互平衡,使得单个电连接件受力平衡,可以提高电连接件的强度,延长电连接件的使用寿命。并且,对于从盆架的一侧侧壁的中部伸出的引出段,电连接件以盆架的该侧侧壁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呈轴对称结构,便于电连接件在内核中的布局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磁路系统的朝向振膜组的一侧具有支撑面,电连接件支撑在支撑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盆架的侧壁设有引出槽,引出槽贯穿盆架的内外两侧,引出段从引出槽穿出。
通过在盆架的侧壁上对应电连接件的引出段的部位开设引出槽,引出槽贯穿盆架的内外两侧,引出段穿过引出槽伸出至盆架外,引出段的位于引出槽内的部分,可以粘接固定在引出槽的槽底,以对引出段进行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引出槽的槽底与支撑面平齐,引出段为由主体段水平延伸至盆架的外侧的平直段。
通过使引出槽的槽底与磁路系统的表面上支撑电连接件的主体段的区域(磁路系统的支撑面)的高度平齐,支撑在引出槽的槽底的引出段即可与支撑在磁路系统表面的主体段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引出段为平直段,整个电连接件为平板状结构,电连接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制作,也便于组装固定在盆架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引出槽连通至顶端面。
通过使引出槽连通至盆架的顶端面,引出段可直接通过引出槽在盆架的顶端面的敞口放入引出槽内,电连接件的引出段在盆架上的组装固定更方便、快捷,且电连接件不会因受到过度弯折而受到影响甚至造成损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引出槽的槽底伸出有定位柱,引出段设有定位孔,定位柱穿过定位孔。
通过在引出槽的槽底伸出定位柱,在电连接件的引出段上对应开设定位孔,引出段安装于引出槽内时,引出槽内的定位柱穿过引出段的定位孔,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的相互配合,对引出段进行精准定位,还可以增强电连接件的组装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柱的顶端与顶端面平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引出槽为由顶端面向底端面凹陷的凹槽,且引出槽的槽底位于顶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之间;
由引出段与主体段连接的一端至引出段的另一端,引出段包括依次连接的折弯段和水平段,折弯段延伸至引出槽的槽底的靠近音圈的一侧,水平段贴合在引出槽的槽底并向盆架的外侧伸出。
通过将引出槽设置为由盆架的顶端面向底端面凹陷的凹槽,凹槽的槽深仅需满足能够容纳电连接件的厚度尺寸,以使引出段完全容纳在盆架的厚度范围内即可。由于引出槽的槽底高于电连接件的主体段的支撑面,通过将引出段设置为依次连接的折弯段和水平段,折弯段向盆架的顶端面方向延伸,以使水平段沿引出槽的槽底伸出至盆架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与主体段连接的一端至水平段,折弯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沿支撑面延伸,第二段沿盆架的内侧壁延伸。
通过将折弯段设置为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贴合在主体段的支撑面上,第二段贴合在盆架的内侧壁上并延伸至引出槽的槽底的靠近音圈的一侧,增大了引出段与盆架的粘接面积,可以增强引出段和盆架的连接强度,并提高引出段的定位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振膜组包括振膜和球顶,振膜为环状件,振膜的外边缘连接于顶端面,球顶覆盖振膜围成的区域并与振膜的内边缘连接,音圈连接于球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球顶的边缘伸出有支撑部,支撑部与活动端一一对应连接。
通过在球顶的边缘设置支撑部,使支撑部朝向磁路系统伸出,利用支撑部伸向磁路系统的一端固定电连接件的活动端。其中,音圈未通电时,支撑部的伸出的端部与磁路系统的表面(支撑电连接件的主体部的区域)之间的间距等于电连接件的厚度,以使电连接件保持未发生形变的状态,以延长电连接件的使用寿命,保证电连接件与球顶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磁路系统包括:
中心磁体;
边磁体,围绕在中心磁体的周侧,边磁体与中心磁体之间形成环形磁隙;
第一导磁板,连接在中心磁体和边磁体的背离振膜组的一侧表面;
中心导磁板,连接在中心磁体的朝向振膜组的一侧表面;
环形导磁板,环设在中心导磁板外周,并连接在边磁体的朝向振膜组的一侧表面。
通过设置中心磁体和围绕在中心磁体外周的边磁体,中心磁体和边磁体之间形成环形磁隙,且中心磁体和边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中心磁体、边磁体及分别位于中心磁体和边磁体的两侧的第一导磁板和中心导磁板、环形导磁板之间形成封闭的磁回路,以驱动音圈沿其轴向移动。其中,通过在中心磁体朝向球顶的一侧表面设置中心导磁板、在边磁体朝向球顶的一侧表面设置环形导磁板,中心导磁板与环形导磁板之间的间隙及中心磁体与边磁体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共同构成环形磁隙。
第二方面,本身请提供一种内核的装配方法,应用于如前所述的内核,该装配方法包括:
提供盆架,盆架具有相背设置的顶端面和底端面;
安装磁路系统,磁路系统连接于盆架的底端面,磁路具有环形磁隙;
安装两个电连接件,两个电连接件相对设置,电连接件的主体段位于盆架的内侧,电连接件的引出段从盆架的侧壁穿出;
安装音圈,并将音圈的内侧引线及外侧引线分别与电连接件的对应的活动端电连接;
安装振膜组,并将音圈的顶端连接于振膜组的朝向磁路系统的一侧表面,将主体段两端的活动端固定连接于振膜组,振膜组、音圈及两个电连接件共同构成振动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安装两个电连接件之前,还包括:
在电连接件上连接至少一个辅助段,辅助段连接于主体段的朝向盆架的一侧。
通过在电连接件的主体段上朝向盆架的一侧连接辅助段,安装电连接件时,辅助段连接在盆架上,可以对电连接件隐形辅助定位,以提升电连接件的定位精度。并且,辅助段可以增大电连接件的结构强度,防止电连接件在安装过程中变形甚至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电连接件上连接至少一个辅助段,包括:
在主体段上连接两个辅助段,两个辅助段分别位于引出段的两侧。
通过在主体段上位于引出段两侧的两个形变段分别连接一个辅助段,两个辅助段分别与盆架的对应侧的侧壁连接,增强了电连接件的定位精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辅助段靠近主体段的远离引出段的端部。
通过使辅助段靠近主体段的远离引出段的端部,使得电连接件的与盆架连接的不同部位之间的间距较远,对电连接件的定位精度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安装两个电连接件之后,且在安装音圈及振膜组之前,还包括:
切除辅助段。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和如前所述的内核;
内核设置在壳体内,壳体被内核的振膜组分隔为前腔和后腔,内核的音圈、电连接件及振动系统均位于后腔内;壳体上设有出声通道,前腔与出声通道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的内核,内核通过将两个电连接件相对设置在音圈的外周,且将电连接件设置在磁路系统与振膜组之间,电连接件不占用音圈的振动空间,在不增大内核的体积的基础上,可为音圈提供更大的振动空间,可增大振膜组的振动幅度,进而,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提升扬声器模组的音频效果。并且,通过在电连接件上设置引出段从盆架的侧壁穿出,利用引出段与伸入扬声器模组的壳体内的电连接结构连接,电连接结构与电连接件连接的一侧可以与引出段匹配设计,减小了电连接结构占据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扬声器模组的整机体积,有利于扬声器模组在电子设备内的布局设计。其中,两个电连接件中的一者用于实现和音圈的电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相对的电连接件可以保证振膜组振动平衡。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和如前所述的扬声器模组;
扬声器模组安装在外壳内,外壳上设置有出音孔,扬声器模组的出声通道与出音孔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和安装于外壳内的扬声器模组,扬声器模组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内的内核,内核通过将两个电连接件相对设置在音圈的外周,且将电连接件设置在磁路系统与振膜组之间,电连接件不占用音圈的振动空间,在不增大内核的体积的基础上,可为音圈提供更大的振动空间,可增大振膜组的振动幅度,进而,提升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性能,提升扬声器模组的音频效果。并且,通过在电连接件上设置引出段从盆架的侧壁穿出,利用引出段与伸入扬声器模组的壳体内的电连接结构连接,电连接结构与电连接件连接的一侧可以与引出段匹配设计,减小了电连接结构占据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扬声器模组的整机体积,有利于扬声器模组在电子设备内的布局设计。其中,两个电连接件中的一者用于实现和音圈的电连接,通过设置两个相对的电连接件可以保证振膜组振动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A-A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核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内核的爆炸图;
图9为图7所示的内核在B-B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系统组装于盆架的一种视角的结构图;
图11为图10的爆炸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系统组装于盆架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膜组的爆炸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球顶、音圈及电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圈与电连接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1中的电连接件组装于盆架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爆炸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连接件组装于盆架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爆炸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的磁路系统的爆炸图;
图22为图20中的磁路系统在C-C处的剖视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核的装配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件装配在盆架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其作为电声换能器件,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轻薄化发展,扬声器模组的尺寸设计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电子设备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扬声器模组达到更佳的音效体验。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为具有扬声器模组的一类电子设备。示例性的,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随身听、收音机、电视机、音箱等。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戴显示器、智能眼镜等。
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例如,折叠手机),对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来说,在不同的使用需求下,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可以展开至展开状态,也可以折叠至折叠状态。当然,电子设备也可以是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例如直板手机。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图。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0为可折叠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图1中的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电子设备100包括包括折叠屏20和支撑装置10。
可以理解的是,图1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4的限制。
折叠屏20能够用于显示信息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折叠屏20可以但不限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等。
折叠屏20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折叠屏20在折叠状态时,可以折叠成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折叠屏20还包括位于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之间的第三部分23。折叠屏20中,至少第三部分23采用柔性材料制作,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作,也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制作,还可以部分采用刚性材料、部分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折叠屏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共平面设置,且朝向相同。在此状态下,能够实现大屏显示,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图。参照图2所示,图中的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当折叠屏2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三部分23处于折弯状态,第一部分21(图2中未示出)与第二部分22(图2中未示出)相对。在此状态下,折叠屏20对用户不可见,支撑装置10保护于折叠屏20外,以防止折叠屏20被硬物刮伤,此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00为内折式电子设备。当然,在其它的示例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100还可以是外折式电子设备,也即在折叠状态,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相背,支撑装置10处于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之间。不管是内折式电子设备还是外折式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可以减小电子设备100的体积,便于电子设备100的收纳。
支撑装置10用于支撑折叠屏20,并允许折叠屏2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参照图3所示,支撑装置10包括外壳和转动机构13。其中,外壳包括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可以理解的是,图3仅示意性的示出了支撑装置1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3的限制。
支撑装置10具有支撑面,支撑面可以用于支撑折叠屏20。通过支撑面的支撑,在展开状态时,可以使得折叠屏20呈平板状,并且使得折叠屏20的显示面为平面。
第一外壳11用于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20的第一部分21。具体的,第一外壳11具有支撑面M1,第一外壳11通过支撑面M1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20的第一部分21。示例性的,支撑面M1与第一部分21的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胶粘。第二外壳12用于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20的第二部分22。具体的,第二外壳12具有支撑面M2,第二外壳12通过支撑面M2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20的第二部分22。示例性的,支撑面M2与第二部分22的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胶粘。第一外壳11和/或第二外壳12可以形成有安装空间。
转动机构13用于支撑折叠屏20的第三部分23。并且,转动机构13连接于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之间,第一外壳11与第二外壳12通过转动机构13实现可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之间的相对转动。
图4为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参照图4所示,图中示出了支撑装置10的第一外壳11所在一侧的分解结构,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电路板30、电池40和扬声器模组50。第一外壳11内具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可用于容纳电路板30、电池40和扬声器模组50。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30、电池40和扬声器模组50还可以位于第二外壳12内。或者,电路板30和扬声器模组50位于第一外壳11内,电池40位于第二外壳12内。下面以电路板30、电池40和扬声器模组50位于第一外壳11内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外壳11大体呈长方体状。为了方便下文各实施例的描述,建立XYZ坐标系。具体的,定义第一外壳11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第一外壳11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第一外壳11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X轴、Y轴和Z轴相互垂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外壳11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第一外壳11包括第一中框111和第一背盖112。支撑面M1位于第一中框111上。第一背盖112固定于第一中框111背离支撑面M1的一侧,第一背盖112的背离第一中框111的支撑面M1的表面为外观面。第一外壳11上的安装空间由第一中框111与第一背盖112限定出。
电路板30用于集成控制芯片。电路板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胶粘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空间内。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30与折叠屏20电连接,电路板30用于控制折叠屏20显示图像或视频。电路板3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电路板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
电池40固定于安装空间内。示例性的,电池40通过卡接、胶粘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空间内。电池40用于为电路板30、折叠屏20和扬声器模组50等提供电量。
扬声器模组50用于将音乐、语音等音频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支持音频外放。扬声器模组50与电路板30电连接。具体的,参照图7所示,扬声器模组50具有出声通道50a。扬声器模组50输出的声音信号由该出声通道50a输出。第一中框111的侧边上设有出音孔11a。该出音孔11a与出声通道50a连通。出声通道50a输出的声音信号进一步由该出音孔11a输出至电子设备100外。
扬声器模组50固定于安装空间内。继续参照图4,扬声器模组50与电路板30并排布置于XY平面内,并且扬声器模组50的一部分与电路板30在X轴方向上排布,扬声器模组50的另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排布。
本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50可以用作低频扬声器,也可以用作中频或者高频扬声器,还可以同时用作低中高频扬声器。
目前,因消费需求,电子设备100设计的越来越轻薄,即,电子设备100在Z轴方向上的厚度越来越小,电子设备100的厚度逐渐向7毫米(mm)以及7mm以下的方向发展。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厚度可以为4mm-6mm。为了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设计,需要设计更薄的扬声器模组50,扬声器模组50的厚度(扬声器模组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逐渐向3.5mm及3.5mm以下的方向发展。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内的扬声器模组50的厚度可以为2.5mm-3.5mm。
以下对扬声器模组50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图4所示的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扬声器模组在A-A处的剖视图。参照图5和图6所示,扬声器模组50包括壳体51、内核52和电连接结构53。内核52设置在所述壳体51内,通过壳体51将扬声器模组50固定在电子设备100内,且壳体51用于固定和保护其内部的内核52。内核52用于产生声音信号,为扬声器模组50的核心部件。壳体51上可以形成有过线孔(图中未示出),电连接结构53的一端经由过线孔伸入壳体51内与内核52电连接,电连接结构53的位于壳体51外的一端与电路板30连接。
示例性的,壳体5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或金属与塑料的结合。一些实施例中,壳体51的材料为塑胶,塑胶的成本低,且易于成型,有利于降低扬声器模组50的加工成本。壳体51可以为一个结构整体,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这样设置,有利于降低壳体51的成型难度和装配难度。
电连接结构53包括但不限于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导线、漆包线、由多根导线通过柔性结构连接形成的结构。图8和图9所示的扬声器模组50中,电连接结构53为柔性电路板。
参照图6所示,内核52将壳体51内的空间分隔为前腔C1和后腔C2,壳体51上的出声通道50a与前腔C1连通。扬声器模组50工作时,内核52推动前腔C1内的空气振动,前腔C1内的空气振动产生声音信号,声音信号通过扬声器模组50的壳体51上的出声通道50a输出。如前所述,出声通道50a与电子设备100的外壳上的出音孔11a连通,进而,出声通道50a输出的声音信号可通过出音孔11a输出至电子设备100外,以被用户接收到。
需要说明的是,图5和图6仅示意性的示出了扬声器模组5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5和图6的限定。另外,图5中的坐标系与图4中的坐标系表示为同一坐标系。也即是,图5中扬声器模组50内各个部件在图4所示坐标系下的方位关系,与当该扬声器模组50应用于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内时,其内各部件在图4所示坐标系下的方位关系相同。
以下对内核52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描述内核52中各个部件时,所采用的“顶”是指当内核52安装于扬声器模组50内时,被描述部件朝向前腔的部位,“底”是指当内核52安装于扬声器模组50内时,被描述部件背离前腔的部位,“内侧”是指被描述部件朝向自身中心轴线的一侧,“外侧”是指被描述部件远离自身中心轴线的一侧,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以下描述内核52中各部件的形状为“矩形”、“方形”等,均表示大致形状,相邻两边之间可以设有圆角,也可以不设圆角。再者,以下描述内核52中各部件所采用的“平行”、“垂直”、“朝向相同”、“朝向相反”等方位关系限定词,均表示允许一定误差的大致方位。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核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内核的爆炸图。参照图7和图8所示,内核52包括盆架521、磁路系统523和振动系统522,磁路系统523用于产生磁场,振动系统522在该磁场作用下振动,推动前腔内的空气振动,从而输出声音信号。盆架521作为内核52的基础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振动系统522和固定磁路系统523,以使振动系统522稳定振动,使磁路系统523能够产生稳定的磁场。示例性的,盆架52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金属或塑胶。
参照图8所示,盆架521的高度方向的两侧表面(盆架521在内核52的厚度方向的两侧表面)分别为其顶端面5211和底端面5212,顶端面5211和底端面5212均为环绕盆架521的周向的环形面,振动系统522可以支撑在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且振动系统522可以覆盖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围成的区域,磁路系统523可以和盆架521的底端面5212连接固定,且磁路系统523可以覆盖盆架521的底端面5212围成的区域,振动系统522和磁路系统523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扬声器模组50的后腔C2。
图9为图7所示的内核在B-B处的剖视图。参照图9所示,振动系统522包括振膜组5221、音圈5222和电连接件(图中未示出)。振膜组5221的边缘与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连接,振膜组5221覆盖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围成的整个区域,振膜组5221将扬声器模组50的壳体51内的空间分隔为前腔C1和后腔C2,振膜组5221的外表面(振膜组背离磁路系统523的一侧表面)与壳体51围成前腔C1,振膜组5221的内表面(振膜组朝向磁路系统523的一侧表面)与磁路系统523、盆架521之间围成后腔C2。音圈5222的轴向沿内核52的厚度方向布置,音圈5222的顶端与振膜组5221的内表面连接,音圈5222的底端悬空,音圈5222通过电连接件与前述电连接结构53电连接,以向音圈5222通电。
磁路系统523中设置有环形磁隙C3,音圈5222的底端伸入环形磁隙C3内。磁路系统523可产生如图3中箭头方向所示的封闭的磁回路,底端伸入环形磁隙C3的音圈5222处于磁路系统523产生的磁回路中。音圈5222通电时,音圈5222在环形磁隙内的磁场作用下,受到方向为其轴向的安培力,该安培力F=BLi,其中B为环形磁隙内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L为音圈5222的导线长度,i为音圈5222的导线的电流强度。音圈5222在该安培力的作用下,可沿其轴向移动,以驱动振膜组5221振动。
需要说明的是,扬声器模组50的音频效果,尤其是低频性能,主要依靠内核52的振膜组5221的振动幅度决定,而振膜组5221的振动幅度由音圈5222的移动空间决定,也就是说,音圈5222的移动空间越大,振膜组5221的振动幅度越大,扬声器模组50的低频性能越好。
然而,在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的趋势下,搭载在电子设备100内的扬声器模组50的整体厚度很薄,扬声器模组50的壳体51内的空间很小,致使内核52的安装空间受限,通常适配超薄的内核52。受内核52的厚度限制,音圈5222的振动空间较小,难以满足低频效果的需求。
针对于此,本实施例通过对内核52的振动系统522进行改进,将音圈5222的顶端直接固定连接在振膜组5221上,并将用于为音圈5222供电的电连接件设置在音圈5222的侧方,电连接件不占用音圈5222的振动空间,在不增大内核52的体积的基础上,可为音圈5222提供更大的振动空间,可增大振膜组5221的振动幅度,进而,提升扬声器模组50的低频性能,提升扬声器模组50的音频效果。并且,通过在电连接件上设置引出段从盆架521的侧壁穿出,电连接件利用引出段与伸入扬声器模组50的壳体51内的电连接结构53连接,电连接结构53与电连接件连接的一侧可以与引出段匹配设计,减小了电连接结构53占据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扬声器模组50的整机体积,有利于扬声器模组50在电子设备100内的布局设计。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内核的振动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系统组装于盆架的一种视角的结构图;图11为图10的爆炸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动系统组装于盆架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图。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将振膜组5221的背离盆架521的一侧表面定义为其正面,将振膜组5221的面向盆架521的一侧表面定义为其背面,振膜组5221的背面的边缘连接在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上,振膜组5221覆盖盆架521围成的区域,以盆架521为矩形框架为例,振膜组5221整体可以呈矩形片状,振膜组5221的四侧的侧边对应连接在盆架521的四侧的侧壁上。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音圈5222和电连接件5223均位于振膜组5221的背面所在的一侧,音圈5222位于盆架521围成的区域内,且音圈5222的顶端连接在振膜组5221上,音圈5222的中心通常与振膜组5221的中心重合,以保证音圈5222驱动振膜组5221振动的平衡性。电连接件5223位于音圈5222的周侧,电连接件5223包括主体段52231和引出段52232,主体段52231位于盆架521围成的区域内,主体段52231的两端为活动端52231a,活动端52231a与振膜组5221固定连接,引出段52232连接在主体段52231的背离音圈5222的一侧,引出段52232从盆架521的侧壁穿出。
其中,音圈5222通过电连接件5223的活动端52231a与电连接件5223电连接,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暴露在盆架521的外侧的部分用于和伸入扬声器模组50的壳体51内的电连接结构53连接,以通过电连接件5223实现电连接结构53与音圈5222的电连接,将电流传输至音圈5222,以使音圈5222在磁路系统253的磁场力作用下,沿其自身轴向移动,以驱动振膜组5221振动。示例性的,电连接件5223可以为柔性电路板,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和引出段5223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设置音圈骨架将音圈固定连接在振膜组上,音圈骨架间隔在振膜组与音圈的顶端之间,且将柔性电路板连接在音圈的底端;或者,将柔性电路板连接在音圈的顶端与振膜组之间,柔性电路板同时起到将音圈电连接至电连接结构和将音圈固定连接在振膜组上的作用。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方案,本实施例通过将音圈5222的顶端直接固定连接在振膜组5221上,并将电连接件5223设置在音圈5222的侧方,在音圈5222的轴向上,不存在额外的结构件(音圈5222骨架或电连接件5223)占据音圈5222的安装空间,从而,为音圈5222提供了更大的振动空间,增大了振膜组5221的振动幅度,能够提升扬声器模组50的低频性能,提升扬声器模组50的音频效果。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振膜组的爆炸图。参照图13所示,振动系统522的振膜组5221包括振膜52211和球顶52212。振膜52211可以为环状的柔性结构件,振膜52211的外边缘连接于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球顶52212位于振膜52211环设的区域内,球顶52212可以为板状的刚性结构件,球顶52212的外边缘与振膜52211的内边缘连接。振膜52211及球顶52212的形状与盆架521相匹配,继续以盆架521为矩形框架为例,振膜52211可以为与盆架521匹配的矩形环状结构,球顶52212可以呈矩形板状。示例性的,振膜52211的外边缘和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之间及球顶52212的外边缘和振膜52211的内边缘之间均可以胶粘连接。
其中,由于振膜52211为柔性结构件,而球顶52212为刚性结构件,因此,音圈5222的顶端可以固定连接在球顶52212上,并且,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可以与球顶52212固定连接。
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球顶52212的背离磁路系统253的一侧表面定义为其正面,将球顶52212的朝向磁路系统253的一侧表面定义为其背面。音圈5222连接在球顶52212的背面,音圈5222通电时,音圈5222在环形磁隙内的磁场力作用下,沿其轴向上下移动,驱动球顶52212朝向前腔移动或朝向后腔移动,振膜52211的外边缘固定连接在盆架521上,振膜52211的内边缘可随球顶52212的移动而移动,从而,振膜52211随球顶52212的移动而摆动,振膜52211限定了球顶52212的移动范围,使得振膜组5221整体随音圈5222的移动而振动。
为了保证振膜52211与球顶52212连接的可靠性,振膜52211的内边缘可以与球顶52212的正面连接,也就是说,振膜52211的内外边缘均暴露在内核52的外表面,球顶52212的正面的边缘被振膜52211的内边缘遮挡。如此,当音圈5222驱动球顶52212朝向前腔移动时,振膜52211由于外边缘固定在盆架521上,而对球顶52212的产生反向作用力,球顶52212受音圈5222的推力及振膜52211反向的拉力,振膜52211的作用力由其内边缘作用在球顶52212的正面,振膜52211和音圈5222对球顶52212的作用力均朝向球顶52212,可保证振膜52211的内边缘始终与球顶52212连接紧密。并且,振膜52211不会占据球顶52212的背面的边缘区域的空间,不会对音圈5222的安装造成干涉。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球顶、音圈及电连接件的爆炸图。参照图14所示,对于音圈5222与球顶52212的固定连接,球顶52212上可以设置有固定部52212a,固定部52212a凸起在球顶52212的背面,固定部52212a的凸起顶面可以为平面,音圈5222的顶端可以与该平面贴合连接,例如,音圈5222的顶端可以粘接在该平面上。如此,通过在球顶52212上设置固定部52212a,通过固定部52212a将音圈5222直接连接在球顶52212上,减小了音圈5222的安装空间,增大了音圈5222的振动空间,可增大球顶52212的振动幅度,提升扬声器模组50的低频性能。示例性的,球顶52212可以为一体成型件,固定部52212a一体成型在球顶52212上,为音圈5222提供安装基础。
其中,通过在球顶52212上形成内凸(朝向磁路系统253凸起)的固定部52212a,利用固定部52212a的凸起顶部连接音圈5222顶端,可以实现音圈5222的轴向安装位置的调节,结合图9所示,可避免音圈5222的顶端距离环形磁隙过远,使音圈5222的轴向上的更多部分处于环形磁隙中,音圈5222沿其轴向上下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佳的磁场范围内,保证环形磁隙中的磁场对音圈5222的驱动力的对称性。进而,在音圈5222的驱动下,振膜组5221振动均衡、上下振动幅度一致,避免出现上下振幅差异较大的现象。
并且,本实施例通过在球顶52212的背面形成凸起的固定部52212a作为音圈5222的安装基础,固定部52212a朝向磁路系统253的方向凸起,即,固定部52212a朝向内核52的内部凸起,固定部52212a对内核52的整体厚度没有影响。在为音圈5222提供稳定、牢固的安装结构的基础上,有利于减薄内核52的厚度,以实现扬声器模组50的轻薄化。其中,固定部52212a的凸起顶面仅需满足和球顶52212的背面的其他部位具有明显的高度差,即可具备作为音圈5222的安装基础的条件,固定部52212a对音圈5222的振动空间没有明显影响,可保证音圈5222具有足够的振动空间。
另外,通过在球顶52212上形成凸起在其背面的固定部52212a,固定部52212a可以增大球顶52212的刚度,为音圈5222提供更稳定的安装基础,并且,作为振膜组5221的刚性结构件,球顶52212的强度越高,扬声器模组50的高频性能越好。
对于在球顶52212上一体成型固定部52212a,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等厚的薄板制作球顶52212,薄板在对应音圈5222的部位,冲压形成有其正面向背面凹陷的弯折部,该弯折部的弯折顶部形成音圈5222的安装面;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球顶52212的背面与音圈5222连接的部位进行局部增厚,此时,固定部52212a的厚度大于球顶52212上其他部位的厚度,固定部52212a为球顶52212的背面形成的实心的凸条结构。示例性的,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强度较高的塑料制作球顶52212。
继续参照图13和图14,为了增大球顶52212的强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球顶52212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一凹陷部52212b,第一凹陷部52212b朝向磁路系统253的方向凹陷。一方面,第一凹陷部52212b使得球顶52212具有凹凸结构,可以增大球顶52212的刚度,增强扬声器模组50的高频性能;另一方面,第一凹陷部52212b朝向磁路系统253的方向凹陷,相当于第一凹陷部52212b凸起在球顶52212的背面,第一凹陷部52212b对内核52的整体厚度没有影响,可保证内核52的薄形化。
具体的,第一凹陷部52212b可以为环绕主体部的一周的环形凹陷部。如图13或图14所示,当主体部上设有一个第一凹陷部52212b时,第一凹陷部52212b可以环绕球顶52212的中心一周,第一凹陷部52212b的中心位于球顶52212的中心。当球顶52212上设有多个第一凹陷部52212b时,各第一凹陷部52212b的中心均可以位于球顶52212的中心,且由球顶52212的中心至边缘,各第一凹陷部52212b呈依次扩大的放射状结构。
至于电连接件5223在内核52中的设置,结合图8和图14所示,对于位于音圈5222的外周的电连接件5223,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电连接件5223设置在振膜组5221与磁路系统253之间,如此,可以通过磁路系统253对电连接件5223进行支撑,例如,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可以支撑在磁路系统253朝向振膜组5221的一侧表面上。这样,既将电连接件5223设置在了音圈5222的外周,避免了电连接件5223占据音圈5222的振动空间,也使得电连接件5223具有稳定的支撑基础,可保证电连接件5223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位于磁路系统253和振膜组5221之间的电连接件5223,位于盆架521的高度空间内,为了避免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引出盆架521的部位(与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底端面5212重叠的部位)占据额外的空间,本实施例中,将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从盆架521的侧壁穿出,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从盆架521的高度区间内引出至盆架521外,避免了电连接件5223凸起在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或底端面5212,以免由此造成振膜组5221或磁路系统253连接不良。
由于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位于振膜组5221和磁路系统253之间,并且主体段52231支撑在磁路系统253朝向振膜组5221的一侧表面上,因此,主体段52231与盆架52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为了实现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与球顶52212的固定连接,参照图14所示,球顶52212的边缘可以伸出有支撑部52212c,支撑部52212c例如可以一体成型在球顶52212上,支撑部52212c与电连接件5223的活动端52231a一一对应,各活动端52231a与各支撑部52212c连接,以实现电连接件5223的活动端52231a与球顶52212的固定连接。
其中,支撑部52212c的第一端连接于球顶52212的侧边,支撑部52212c的第二端朝向磁路系统253伸出并与电连接件5223的活动端52231a连接。以音圈5222未通电时的位置作为参照,支撑部52212c的第二端可以延伸至其与磁路系统253的表面上用来支撑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部的区域之间的间距等于电连接件5223的厚度,从而,音圈5222未通电时,电连接件5223保持未发生形变的状态,如此,可以延长电连接件5223的使用寿命,保证电连接件5223与球顶52212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支撑部52212c的第二端可以沿电连接件5223的活动端52231a的表面方向延伸,支撑部52212c的第二端与电连接件5223的活动端52231a的表面贴合连接,以增大支撑部52212c和电连接件5223的活动端52231a的连接面积,提高电连接件5223与支撑部52212c的连接强度,保证电连接件5223与球顶52212连接牢靠。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音圈与电连接件连接的示意图。参照图15所示,至于音圈5222与电连接件5223的连接,音圈5222具有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相当于音圈5222的两个接电端子,其中,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中的一者作为正极端子,另一者作为负极端子,两者分别与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的两端连接,以向音圈5222中引入电流。
应说明,音圈5222实际是由导线绕制而成,示例性的,导线可以由内向外绕设而成,也就是说,音圈5222由内向外可以包括多层导线,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为导线的两端的一段结构,内侧引线52221位于音圈5222的内侧,内侧引线52221需从音圈5222的内侧跨越至外侧,由音圈5222的外侧引出至和位于音圈5222外周的电连接件5223连接,外侧引线52222暴露在音圈5222的外侧,外侧引线52222直接由音圈5222的外侧引出至和电连接件5223连接。
结合图14所示,对于需要从音圈5222的内侧跨越至外侧的内侧引线52221,为避免内侧引线52221占据音圈5222在其轴向上的振动空间,本实施例中,内侧引线52221可以从音圈5222的顶端引出至音圈5222外侧,并且,可以利用凸起在球顶52212的背面、与音圈5222的顶端连接的固定部52212a,为内侧引线52221提供避让空间,通过在固定部52212a上对应内侧引线52221的部位开设引线孔52212a-1,引线孔52212a-1贯穿固定部52212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内侧引线52221穿过引线孔52212a-1延伸至音圈5222外侧。如此,内侧引线52221的位于音圈5222顶端的部位位于固定部52212a所在的高度空间内,内侧引线52221不额外占据音圈5222轴向上的空间,对音圈5222的振动空间没有影响,可以保证音圈5222具有足够的振动空间,从而,增大振动系统522的振动幅度,提升扬声器模组50的低频性能。
继续参照图15所示,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通常从音圈5222的周向上的不同部位引出,位于音圈5222的外侧与盆架521的内侧之间主体段52231通常沿音圈5222周向方向延伸至其两端分别与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对应,以在实现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分别与内侧引线52221及外侧引线52222连接的基础上,将主体段52231限定在音圈5222与盆架521之间的空间内,以免对音圈5222的振动空间造成干涉。
然而,由于主体段52231位于音圈5222的外周,且主体段5223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音圈5222的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对应的部位,也就是说,在音圈5222与盆架521之间的整个环形区域内,主体段52231仅占据部分区域,音圈5222驱动球顶52212振动,球顶52212带动电连接件5223的活动端52231a移动时,单个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形变产生的作用力,无法使球顶52212及音圈5222保持平衡。对此,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振动系统522包括两个电连接件5223,两个电连接件5223相对设置在音圈5222的外周,两个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均与球顶52212固定连接,这样,音圈5222驱动球顶52212振动时,球顶52212带动相对设置的两个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产生形变,两个电连接件5223对球顶52212的作用力达到平衡,可确保球顶52212振动的平稳性,保证振动系统522振动的平衡性。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电连接件5223的两个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均与球顶52212连接,以保证球顶52212振动的平衡性。同时,两个电连接件5223中,仅有一个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分别与音圈5222的内侧引线52221及外侧引线52222连接,另一个电连接件5223与音圈5222无电连接关系。示例性的,参照图14所示,与两个电连接件5223的两个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对应的,球顶52212的边缘可以伸出有四个支撑部52212c,各支撑部52212c与两个电连接件5223的各活动端52231a一一对应连接。其中,对应于相对设置的电连接件5223,球顶52212边缘的四个支撑部52212c两两相对设置。
由于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要与球顶52212的支撑部52212c连接,因而,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均向音圈5222所在的一侧延伸,如此,也便于其中一个电连接件5223的活动端52231a与音圈5222的电连接。而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需要穿过盆架521的侧壁与位于盆架521外侧的电连接结构53连接,因而,引出段52232通常连接在主体段52231的背离音圈5222的一侧,引出段52232朝向盆架521伸出并从盆架521的侧壁穿出。由此,引出段52232通常连接在主体段52231的两端之间,由于引出段52232与盆架521固定连接,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与球顶52212固定连接,因而,主体段52231上位于引出段52232两侧至同侧的活动端52231a之间的区域为形变段52231b,随球顶52212的振动,主体段52231的两个形变段52231b产生形变。
示例性的,引出段52232可以连接在主体段52231延长方向上的中间部位,这样,主体段52231上位于引出段52232两侧的两个形变段52231b的延伸长度一致,且两个形变段52231b对称设置在引出段52232的两侧,在两个电连接件5223形变产生的作用力可保证球顶52212振动平衡的基础上,对于单个电连接件5223,电连接件5223的两个形变段52231b产生的作用力相互平衡,使得单个电连接件5223受力平衡,可以提高电连接件5223的强度,延长电连接件5223的使用寿命。
对于与音圈5222电连接件5223的电连接件5223,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的表面均可以设置有焊盘,音圈5222的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分别与对应的活动端52231a的表面上的焊盘焊接连接。结合图12所示,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电连接件5223的伸出至盆架521外的部分定义为固定端,电连接件5223通过其固定端与位于盆架521外的电连接结构53连接,示例性的,电连接件5223的固定端的表面也可以设置有焊盘,电连接件5223的固定端也通过其表面上的焊盘与电连接结构53电连接,例如,电连接件5223的固定端的焊盘直接与电连接结构53焊接,或者,电连接件5223的固定端的焊盘通过导电弹片等导电结构与电连接结构53电连接。
为便于内核52的组装,两个电连接件5223可以同样设计,即,两个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及引出段52232均设置有焊盘,如此,两个电连接件5223可以对调安装,可以提高内核52的组装效率。并且,也可以批量设计制作电连接件5223,可以提升电连接件5223的生产效率。
图16为图11中的电连接件组装于盆架的示意图。参照图16所示,继续以盆架521的形状大致为矩形框架为例,盆架52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521a和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521b,两个第二侧壁521b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一侧壁521a的两端之间,第一侧壁521a和第二侧壁521b相互垂直。其中,盆架521的第一侧壁521a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侧壁521b的长度,即,第一侧壁521a为盆架521对应盆架521的长边,第二侧壁521b对应盆架521的宽边;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盆架521的形状大致为正方形框架时,盆架521的第一侧壁521a的长度也可以等于第二侧壁521b的长度。以下均以盆架521的形状大致为长方形框架为例,进行说明。
为便于电连接件5223的设置,电连接件5223通常对应盆架521的第一侧壁521a或第二侧壁521b设置,即,电连接件5223可以位于盆架521的第一侧壁521a与音圈5222的相应侧壁之间,或者,电连接件5223可以位于盆架521的第二侧壁521b与音圈5222的相应侧壁之间。
其中,为了保证球顶52212振动的平衡性,继续参照图16,电连接件5223通常延伸至占据盆架521的一侧侧壁的整个长度范围,电连接件5223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分别伸向音圈5222的两个相邻角部,相应的,球顶52212侧边伸出的支撑部52212c位于球顶52212的角部,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分别与球顶52212的对应角部伸出的支撑部52212c连接。这样,两个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部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分别与球顶52212的四个角部伸出的支撑部52212c连接,球顶52212振动带动电连接件5223的形变段52231b产生形变时,电连接件5223与球顶52212之间的作用力的力臂较长,可以保证球顶52212受力平衡,提高球顶52212振动的平稳性。
示例性的,参照图16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连接件5223可以位于盆架521的第二侧壁521b(盆架521的宽边)与音圈5222的相应侧壁之间,如此,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的延伸长度与盆架521的宽边相匹配,主体段52231的延伸长度较短,可以减小电连接件5223的成本。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电连接件5223也可以位于盆架521的第一侧壁521a(盆架521的长边)与音圈5222的相应侧壁之间,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的延伸长度与盆架521的长边相匹配。
与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相对应的,参照图16所示,当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沿盆架521的第二侧壁521b延伸至盆架521的两个角部对应的区域时,可以将音圈5222的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分别设置在对应其宽边两端的相邻两个角部;当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沿盆架521的第一侧壁521a延伸至盆架521的两个角部对应的区域时,可以将音圈5222的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分别设置在对应其长边两端的相邻两个角部。
另外,在保证球顶52212振动的平衡性的前提下,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的延伸长度也可以小于盆架521的一侧与音圈5222的相应侧之间的空间的延伸长度,例如,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与音圈5222的相应侧的两端之间的部位对应,对应的,音圈5222的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均位于音圈5222的该侧的两端之间的部位。以下均以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延伸至占据盆架521的一侧侧壁的整个长度范围,主体段52231两端的活动端52231a分别伸向音圈5222的两个相邻角部为例,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引出段52232可以连接在主体段52231的延长方向的中间部位,对于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位于盆架521的一侧侧壁与音圈5222的相应侧之间、并占据该侧的整个长度空间而言,引出段52232对应位于盆架521的该侧侧壁的中间部位,即,引出段52232可以从盆架521的该侧侧壁的中部穿出。以电连接件5223对应盆架521的第一侧壁521a设置为例,引出段52232可以从盆架521的第一侧壁521a的延长方向的中部穿出;以电连接件5223对应盆架521的第二侧壁521b设置为例,引出段52232可以从盆架521的第二侧壁521b的延长方向的中部穿出。
相关技术中的内核,通常将与伸进扬声器模组的壳体内的电连接结构连接的两个接电端子(焊盘)分别设计在内核的相邻两个角部,电连接结构需要在盆架的外围延伸至占据盆架的一侧的整个侧边,才可以与内核的两个接电端子连通。以内核的两个接电端子分别位于盆架的宽边的两端的角部,电连接结构沿盆架的一侧宽边延伸至该边两端,相当于增大了扬声器模组的长度;以内核的两个接电端子分别位于盆架的长边的两端的角部,电连接结构沿盆架的一侧长边延伸至该边两端,相当于增大了扬声器模组的宽度。
而无论是增大了扬声器模组的长度,还是增大了扬声器模组的宽度,均导致扬声器模组的体积增大,扬声器模组在电子设备内占据的空间增大,不利于扬声器模组在电子设备内的布局设计,对扬声器模组周围器件(例如电池)的布设造成限制,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内核,本实施例通过将电连接件5223的对应与电连接结构53连接的两个接电端子(焊盘)集中设置在引出段52232上,引出段52232从盆架521的侧壁穿出,电连接件5223与引出段52232暴露在盆架521外侧的部分连接,引出段52232仅占据盆架521一侧侧壁的局部空间,相应的,与引出段52232连接的电连接结构53也仅占据盆架521一侧的局部空间,对盆架521侧方的空间影响较小,不会增大扬声器模组50的壳体51的体积,壳体51仅需在引出段52232对应的部位预留引线孔52212a-1即可。
结合图4所示,在实际应用中,扬声器模组50通常设置在电池40的旁侧,以手机(例如前述的可折叠手机)为例,受手机外观面上的充电插口的位置限制,电池40通常设置在手机的壳体51(例如前述第一壳体51)内靠近边缘的中间部位,扬声器模组50只能设置在电池40两侧的空间,若扬声器模组50占据的空间过大,可能存在无法容纳在电池40侧方的空间内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的设置使得电连接结构53不会额外占据扬声器模组50的长度空间或宽度空间,因而,扬声器模组50的体积较小,便于其在电子设备100内的设置。
其中,通过使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从盆架521的一侧侧壁(第一侧壁521a或第二侧壁521b)的中部穿出,盆架521的该侧侧壁外,除了中部的伸出的引出段52232及与引出段52232叠设的电连接结构53外,中部两侧均具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用来在电子设备100内布设其他器件,不会对电子设备100内的布局空间造成影响。并且,由于引出段52232伸出在盆架521一侧的中部,因此,扬声器模组50的安装方位不受限制,扬声器模组50的方位可以对调,其两侧均具有足够的空间,不影响其他器件的设置,便于扬声器模组50在电子设备100内的安装。
图17为图16的爆炸图。结合图16和图17所示,为了实现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从盆架521的侧壁穿出,本实施例中盆架521的侧壁设有引出槽5213,引出槽5213对应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所在的部位设置,对于从盆架521的侧壁的中部穿出的引出段52232,引出槽5213可以设置在盆架521的相应侧的侧壁的中段。引出槽5213贯穿盆架521的内外两侧,即,引出槽5213从盆架521的内侧壁(盆架521朝向音圈5222的一侧壁面)连通至盆架521的外侧壁(盆架521背离音圈5222的一侧壁面),引出段52232穿过引出槽5213伸出至盆架521外。其中,引出段52232的对应盆架521的侧壁的部位位于引出槽5213内,引出段52232的该部位例如可以粘接在引出槽5213的槽底,以对引出段52232进行固定。
继续参照图17所示,为了使电连接件5223的设计更简便,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连接件5223整体可以为平板状结构,电连接件5223的所有区段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如此设置,电连接件5223的结构更简单,便于电连接件5223的设计制造,同时,也便于电连接件5223与盆架521的组装固定。此时,引出段52232可以为由主体段52231水平延伸至盆架521外侧的平直段,对应于支撑在磁路系统253的表面上的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的相应侧表面也应与磁路系统253的表面上支撑主体段52231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平齐,以使得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与主体段52231之间保持水平。
对此,为了使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与主体段52231保持水平,引出槽5213的槽底应与磁路系统253的表面上支撑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的区域所在的高度平齐,这样,支撑在引出槽5213的槽底的引出段52232即可与支撑在磁路系统253表面的主体段5223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以使得整个电连接件5223成为平板状结构。
另外,由于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的延伸长度较短,引出段52232的柔性受其长度限制,为了便于引出段52232与盆架521的组装,盆架521上的引出槽5213可以连通至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即,引出槽5213朝向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的一侧敞口,如此,可以通过引出槽5213的敞口直接将引出段52232放入引出槽5213内,而无需在引出槽5213的朝向音圈5222的一侧弯折引出段52232而将其压入引出槽5213内,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在盆架521上的组装固定更方便、快捷,且电连接件5223不会因受到过度弯折而受到影响甚至造成损伤。
继续参照图17所示,由于引出槽5213的槽底延伸至与磁路系统253的表面上支撑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的区域平齐,且引出槽5213连通至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因而,引出槽5213的深度较深,为了更好的定位电连接件5223,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出槽5213的槽底还可以伸出有定位柱5214,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上设有定位孔52232a,引出段52232安装于盆架521的侧壁时,引出段52232伸入引出槽5213内,且引出槽5213内的定位柱5214穿过引出段52232的定位孔52232a,通过定位孔52232a和定位柱5214的相互配合,对引出段52232进行精准定位。
并且,通过引出段52232上的定位孔52232a与引出槽5213内的定位柱5214的配合,还可以增强电连接件5223的组装强度,规避后续内核52的性能测试、内核52与扬声器模组50的壳体51的组装等工序带来的电连接件5223以为,导致扬声器模组50失效的风险。
示例性的,定位柱5214的顶端可以延伸至与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平齐,如此,定位柱5214的顶端也可以支撑固定振膜组5221的相应区域,减小了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上的缺口的面积,可以增强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与振膜组5221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也便于在盆架521的侧壁上加工出引出槽5213及定位柱5214。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连接件组装于盆架的示意图;图19为图18的爆炸图。参照图18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引出槽5213也可以为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上开设的深度较浅的凹槽,引出槽5213由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向底端面5212凹陷,引出槽5213的槽深仅需满足能够容纳电连接件5223的厚度尺寸即可,也就是说,引出槽5213的槽底可以位于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所在的平面与磁路系统253的表面上支撑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的区域所在的平面之间。如此设置,引出段52232的穿过盆架521的侧壁的部分嵌设在引出槽5213内,引出段52232的朝向引出槽5213的槽底的一侧表面可以与引出槽5213的槽底粘接固定。
由于引出槽5213的槽底高于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所支撑的磁路系统253的表面,因而,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需要朝向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所在的一侧延伸,以使引出段52232穿过引出槽5213。其中,引出段52232可以包括折弯段52232b和水平段52232c,折弯段52232b和水平段52232c由引出段52232的与主体段52231连接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排布,折弯段52232b由于主体段52231连接的一端延伸至引出槽5213的槽底的靠近音圈5222的一侧,水平段52232c沿引出槽5213的槽底伸出至盆架521外。
为了使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在盆架521上贴合更平整,提高引出段52232与盆架521的连接强度,提升电连接件5223的定位精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与主体段52231连接的一端至水平段52232c,折弯段52232b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52232b-1和第二段52232b-2,第一段52232b-1与主体段52231同平面,第一段52232b-1可以支撑贴合在磁路系统253的表面上支撑主体段52231的区域,第二段52232b-2贴合在盆架521的内侧壁上,并沿盆架521的内侧壁延伸至引出槽5213的槽底的靠近音圈5222的一侧。
示例性的,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中,在水平段52232c的贴合在引出槽5213的槽底的部分粘接在引出槽5213的槽底的基础上,贴合在盆架521的内侧壁上的第二段52232b-2可以与盆架521的内侧壁粘接连接,如此,可以增大引出段52232与盆架521的粘接面积,增强两者的连接强度。另外,参照图19所示,为了增强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的定位精度,还可以在盆架521的内侧壁上设置导向槽5215,引出段52232的折弯段52232b上沿盆架521的内侧壁延伸的第二段52232b-2可以嵌设在导向槽5215内。
以下对内核52的磁路系统253进行详细说明。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磁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所示的磁路系统的爆炸图。参照图20和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253可以包括磁体组件5231、第一导磁板5232和第二导磁板5233,第一导磁板5232和第二导磁板5233分别设置在磁体组件5231的两侧。磁体组件5231用于产生磁场,第一导磁板5232、磁体组件5231和第二导磁板5233共同作用,形成磁回路,以驱动音圈5222沿其轴向上下移动。
参照图21所示,磁体组件5231可以包括中心磁体52311和边磁体52312,中心磁体52311的中心可以位于音圈5222的中轴线上,边磁体52312围绕在中心磁体52311的周侧,中心磁体52311和边磁体5231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环形磁隙。中心磁体52311与边磁体52312之间形成磁回路,为了使音圈5222处于平衡的磁场中,围绕在中心磁体52311周侧的边磁体52312应以中心磁体52311的中心为中心而对称设置。
以中心磁体52311的平面形状为矩形为例,参照图2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中心磁体52311的周侧设置四个边磁体52312,各边磁体52312分别对应设置在中心磁体52311的各侧边外,且位于中心磁体52311的两侧长边外侧的两个边磁体52312对称设置,位于中心磁体52311的两侧宽边外侧的两个边磁体52312对称设置。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满足音圈5222的驱动力要求的前提下,边磁体523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例如,两个边磁体52312可以对称设置在中心磁体52311的两侧长边之外或者中心磁体52311的两侧宽边之外。
第一导磁板5232位于磁体组件5231的背离振动系统522的一侧,第一导磁板5232与中心磁体52311、边磁体52312均导磁接触并固定在一起。
第二导磁板5233位于磁体组件5231的朝向振动系统522的一侧,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磁板5233包括中心导磁板52331和环形导磁板52332。中心导磁板52331设置在中心磁体52311上,并与中心磁体52311导磁接触;环形导磁板52332环设在中心导磁板52331的外周,环形导磁板52332设置在边磁体52312上,并与边磁体52312导磁接触。应理解,通过将位于磁体组件5231的朝向振动系统522一侧的第二导磁板5233设置为中心导磁板52331和环形导磁板52332组合的结构,中心导磁板52331与环形导磁板52332之间的间隙及中心磁体52311与边磁体52312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共同构成环形磁隙。
至于磁路系统253对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的支撑,继续参照图20和图21,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可以支撑在磁路系统253的朝向振膜组5221一侧的第二导磁板5233上,具体的,主体段52231可以支撑在环形导磁板52332上,结合图9所示,由于磁路系统253连接在盆架521的底端面5212,为了使位于音圈5222外周的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能够支撑在环形导磁板52332上,环形导磁板52332可以具有朝向振膜组5221一侧凸起的支撑面52332a,该支撑面52332a即为环形导磁板52332的支撑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的区域。
另外,参照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中心导磁板52331的朝向球顶52212的一侧表面可以形成有第二凹陷部52331a,结合图9所示,对于球顶52212上设置有向磁路系统253凹陷的第一凹陷部52212b的情况,通过在中心导磁板52331的朝向球顶52212的一侧表面设置第二凹陷部52331a,第二凹陷部52331a正对第一凹陷部52212b。音圈5222驱动振膜组5221振动时,球顶52212朝向中心导磁板52331移动时,第一凹陷部52212b可嵌入第二凹陷部52331a内,保证球顶52212能够与中心导磁板52331贴合,避免球顶52212和中心导磁板52331之间存在缝隙,避免由此限制球顶52212的振动空间,保证球顶52212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以提升扬声器模组50的音频效果。
图22为图20中的磁路系统在C-C处的剖视图。参照图22所示,中心磁体52311的充磁方向与边磁体52312的充磁方向相反,此处,充磁方向是指磁体内部由N极到S极的方向。示例性的,图22中示出的中心磁体52311的顶端为N极、底端为S极,边磁体5231252312的顶端为S极、底端为N极。如此,在磁路系统253中形成封闭的磁回路,该磁回路的路径为:中心磁体5231152311——中心导磁板5233152331——环形磁隙——环形导磁板5233252332——边磁体5231252312——第一导磁板52325232——中心磁体5231152311。
需要说明的是,在满足磁路系统253中形成有环形磁隙,以与音圈5222配合驱动振膜组5221振动的前提下,磁路系统253的结构也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对磁路系统253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核52的装配方法,该装配方法用于装配如前所述的内核52。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核的装配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参照图2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提供盆架,盆架具有相背设置的顶端面和底端面。
首先是提供内核52的盆架521,盆架521例如为图17或图19所示的盆架521,盆架521的沿内核52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端面分别为其顶端面5211和底端面5212。其中,盆架521的相对两侧的侧壁,例如,盆架521的两侧宽边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引出槽5213,引出槽5213例如可以设置在盆架521的侧壁的延长方向的中部,引出槽5213用于供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穿过盆架521的侧壁,此处不再赘述。
S200、安装磁路系统,磁路系统连接于盆架的底端面,磁路系统具有环形磁隙。
参照图8所示,在盆架521的底端面5212安装磁路系统253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将磁体组件5231、第一导磁板5232及第二导磁板5233组装在一起,形成磁路系统253,然后,将磁路系统253整体安装在盆架521的底端面521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安装磁路系统253的层叠次序,将磁路系统253的各部件依次安装在盆架521的底端面5212,例如,先将第二导磁板5233中的环形导磁板52332贴装在盆架521的底端面5212,然后,将磁体组件5231中的各边磁体52312贴装在环形导磁板52332的背离振膜组5221的一侧表面,然后,将磁体组件5231的中心磁体52311及第二导磁板5233的中心导磁板52331依次贴装在第一导磁板5232上,再将第一导磁板5232连同中心磁体52311和中心导磁板52331整体贴装在边磁体52312的背离振膜组5221的一侧表面。
其中,中心磁体52311和中心导磁板52331位于边磁体52312和环状导磁板围成的空间内,中心磁体52311及中心导磁板52331与边磁体52312及环状导磁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环形磁隙。
S300、安装两个电连接件。
将磁路系统253安装至盆架521的底端面5212之后,接下来,可以将电连接件5223安装在盆架521上,其中,如前所述,盆架521上安装有两个电连接件5223,两个电连接件5223沿盆架521的周向相对设置,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位于盆架521的内侧,且主体段52231支撑在环形导磁板52332的支撑面52332a上,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从盆架521的侧壁上设置的引出槽5213穿出。
安装电连接件5223时,可以先将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支撑在环形导磁板52332的支撑面52332a上,然后,将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对应盆架521的部位放入引出槽5213内,将电连接件5223定位准确后,将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与盆架521固定连接。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件装配在盆架上的示意图。参照图24所示,为了提升电连接件5223的定位精度,电连接件5223上还连接有辅助段52233,辅助段52233可以一体成型在电连接件5223上,辅助段52233位于主体段52231的朝向盆架521的一侧。安装电连接件5223时,可以将先将辅助段52233连接在盆架521上,通过辅助件对电连接件5223进行辅助定位,提升电连接件5223的定位精度。而当完成电连接件5223的引出段52232与盆架521的固定连接后,再将辅助段52233切除,以免辅助段52233对电连接件5223的形变造成影响,并且,避免辅助段52233占据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的空间,防止辅助段52233对振膜组5221的安装造成干涉。
另外,通过在电连接件5223的主体段52231上连接辅助段52233,辅助段52233增大了电连接件5223的体积,增大了电连接件5223的结构强度,可以防止在电连接件5223安装的过程中,电连接件5223变形甚至损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仅在主体段52231的位于引出段52232一侧的一个形变段52231b上连接辅助段52233,通过该辅助段52233、环形导磁板52332的支撑面52332a及盆架521上的引出槽5213对电连接件5223进行定位,可保证电连接件5223的定位精度。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主体段52231的位于引出段52232两侧的两个形变段52231b上均连接辅助段52233,即,电连接件5223包括两个辅助段52233,两个辅助段52233分别位于引出段52232两侧的两个形变段52231b上,两个辅助段52233分别与盆架521的对应侧的侧壁连接,以增强电连接件5223的定位精度。
其中,辅助段52233可以靠近主体段52231的远离引出段52232的端部,如此,电连接件5223的与盆架521连接的不同部位之间的间距较远,参照图24所示,以主体段52231的两个形变段52231b均连接有辅助段52233为例,电连接件5223与盆架521的固定连接部位包括三处,分别是对应连接于主体段52231中部的引出段52232及位于主体段52231两端的辅助段52233,相当于对电连接件5223的中间及两端均进行定位,电连接件5223的定位精度高。
S400、安装音圈,并将音圈的内侧引线及外侧引线分别与电连接件的对应的活动端电连接。
参照图24所示,将电连接件5223安装在盆架521之后,接下来安装音圈5222,由于还未安装振膜组5221,无法对音圈5222进行固定连接。此时,通常是将音圈5222支撑在磁路系统253上,调整音圈5222的位置,使音圈5222位于两个电连接件5223围设的区域内,将音圈5222定位准确。之后,将音圈5222的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与对应电连接件5223的两个活动端52231a焊接连接,实现音圈5222与电连接件5223的电连接、
S500、安装振膜组,并将音圈的顶端连接于振膜组的朝向磁路系统的一侧表面,将主体段的活动端固定连接于振膜组。
设置好音圈5222之后,将振膜组5221固定连接在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上,振膜组5221通过振膜52211与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连接,振膜组5221覆盖盆架521围成的区域。将音圈5222的顶端面5211与振膜组5221的球顶52212固定连接,将电连接件5223的活动端52231a与球顶52212的各支撑部52212c固定连接。
其中,为了便于音圈5222及电连接件5223与球顶52212的连接,可以先将球顶52212与音圈5222固定连接在一起,然后,球顶52212和音圈5222整体支撑在磁路系统253上,调整音圈5222的球顶52212的位置,将音圈5222连通球顶52212定位准确后,将音圈5222的内侧引线52221和外侧引线52222与电连接件5223焊接连接,将电连接件5223的活动端52231a固定连接在球顶52212的支撑部52212c上,然后将振膜52211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分别与球顶52212及盆架521的顶端面5211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21)

1.一种内核,其特征在于,包括:
盆架,具有相背设置的顶端面和底端面;
磁路系统,与所述底端面连接,具有环形磁隙;
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组、音圈及两个电连接件;
所述振膜组覆盖所述顶端面围成的区域,且所述振膜组的边缘连接于所述顶端面,所述音圈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振膜组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表面,所述音圈的底端悬空并伸入所述环形磁隙内;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相对设置在所述音圈的外周并位于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振膜组之间,所述电连接件包括主体段和连接于所述主体段的引出段,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的所述主体段两端的活动端均与所述振膜组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的所述引出段均从所述盆架的侧壁穿出;
所述振膜组包括球顶,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球顶;
所述球顶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凸起于所述球顶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面,所述固定部的凸起顶面为平面,所述音圈的顶端与所述平面贴合连接;
所述球顶的边缘伸出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活动端一一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两个所述第二侧壁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之间;
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的所述引出段分别从两个所述第一侧壁或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的延长方向的中部穿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的所述引出段分别从两个所述第二侧壁的延长方向的中部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段连接于所述主体段的中间部位,所述主体段包括以所述盆架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两个形变段,所述形变段的背离所述引出段的一端为所述活动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的朝向所述振膜组的一侧具有支撑面,所述电连接件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架的侧壁设有引出槽,所述引出槽贯穿所述盆架的内外两侧,所述引出段从所述引出槽穿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槽的槽底与所述支撑面平齐,所述引出段为由所述主体段水平延伸至所述盆架的外侧的平直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槽连通至所述顶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槽的槽底伸出有定位柱,所述引出段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定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顶端与所述顶端面平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槽为由所述顶端面向所述底端面凹陷的凹槽,且所述引出槽的槽底位于所述顶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之间;
由所述引出段与所述主体段连接的一端至所述引出段的另一端,所述引出段包括依次连接的折弯段和水平段,所述折弯段延伸至所述引出槽的槽底的靠近所述音圈的一侧,所述水平段贴合在所述引出槽的槽底并向所述盆架的外侧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由与所述主体段连接的一端至所述水平段,所述折弯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沿所述支撑面延伸,所述第二段沿所述盆架的内侧壁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4、6-12任一项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还包括振膜,所述振膜为环状件,所述振膜的外边缘连接于所述顶端面,所述球顶覆盖所述振膜围成的区域并与所述振膜的内边缘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4、6-12任一项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
中心磁体;
边磁体,围绕在所述中心磁体的周侧,所述边磁体与所述中心磁体之间形成所述环形磁隙;
第一导磁板,连接在所述中心磁体和所述边磁体的背离所述振膜组的一侧表面;
中心导磁板,连接在所述中心磁体的朝向所述振膜组的一侧表面;
环形导磁板,环设在所述中心导磁板外周,并连接在所述边磁体的朝向所述振膜组的一侧表面。
15.一种内核的装配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内核,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盆架,所述盆架具有相背设置的顶端面和底端面;
安装所述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连接于所述底端面,所述磁路具有环形磁隙;
安装两个电连接件,两个所述电连接件相对设置,电连接件的主体段位于所述盆架的内侧,电连接件的引出段从盆架的侧壁穿出;
安装音圈,并将所述音圈的内侧引线及外侧引线分别与所述电连接件的对应的活动端电连接;
安装振膜组,并将所述音圈的顶端连接于所述振膜组的球顶朝向所述磁路系统的一侧表面,将所述主体段两端的活动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球顶的支撑部,所述振膜组、所述音圈及两个所述电连接件共同构成振动系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核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两个电连接件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电连接件上连接至少一个辅助段,所述辅助段连接于所述主体段的朝向所述盆架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核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连接件上连接至少一个辅助段,包括:
在所述主体段上连接两个辅助段,两个所述辅助段分别位于所述引出段的两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内核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段靠近所述主体段的远离所述引出段的端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内核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两个电连接件之后,且在所述安装音圈及振膜组之前,还包括:
切除所述辅助段。
20.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内核;
所述内核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被所述内核的振膜组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内核的音圈、电连接件及振动系统均位于所述后腔内;所述壳体上设有出声通道,所述前腔与所述出声通道连通。
2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扬声器模组;
所述扬声器模组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音孔,所述扬声器模组的出声通道与所述出音孔连通。
CN202210912362.2A 2022-07-29 2022-07-29 内核及其装配方法、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0955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2362.2A CN116095573B (zh) 2022-07-29 2022-07-29 内核及其装配方法、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2362.2A CN116095573B (zh) 2022-07-29 2022-07-29 内核及其装配方法、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5573A CN116095573A (zh) 2023-05-09
CN116095573B true CN116095573B (zh) 2023-11-07

Family

ID=86185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2362.2A Active CN116095573B (zh) 2022-07-29 2022-07-29 内核及其装配方法、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95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1122B (zh) * 2023-08-15 2024-05-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5618A (zh) * 2020-08-31 2020-11-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213073069U (zh) * 2020-07-06 2021-04-2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113037904A (zh) * 2019-12-25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4381373U (zh) * 2021-03-10 2021-10-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14413036U (zh) * 2020-12-30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终端装置
WO2021233204A1 (zh) * 2020-05-20 2021-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2042317A1 (zh) * 2020-08-25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501260A (zh) * 2021-07-23 2022-05-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2143027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和电子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69370U (zh) * 2018-01-27 2018-09-14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08638667U (zh) * 2018-08-08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微型发声器件
CN209526874U (zh) * 2018-12-30 2019-10-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7904A (zh) * 2019-12-25 2021-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1233204A1 (zh) * 2020-05-20 2021-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3073069U (zh) * 2020-07-06 2021-04-27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
WO2022042317A1 (zh) * 2020-08-25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935618A (zh) * 2020-08-31 2020-11-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
WO2022143027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和电子终端
CN214413036U (zh) * 2020-12-30 2021-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扬声器及终端装置
CN214381373U (zh) * 2021-03-10 2021-10-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14501260A (zh) * 2021-07-23 2022-05-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5573A (zh) 2023-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44804B2 (en) Miniature moving-coil speaker
CN111970618B (zh) 发声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WO2021104006A1 (zh)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233204A1 (zh) 电声换能器、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0764688B2 (en) Speaker
CN116095573B (zh) 内核及其装配方法、扬声器模组、电子设备
CN114401477A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501259B (zh) 一种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20292185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126782A1 (zh) 扬声器箱及其装配方法
CN116055960B (zh) 扬声器模组的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641211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950075B2 (en) Sounding device
CN114268888B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16095572B (zh) 内核、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055961B (zh) 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9351897U (zh) 一种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20733007U (zh) 扬声器模组的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8570457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1177919U (zh) 发声器件、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7440301B (zh) 扬声器单体及电子设备
CN202535527U (zh) 微型动圈式发声器
CN220693335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002626A (zh) 扬声器模组的内核、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8042366A (zh) 发声装置、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