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4442A - 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其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其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64442A
CN116064442A CN202211491035.0A CN202211491035A CN116064442A CN 116064442 A CN116064442 A CN 116064442A CN 202211491035 A CN202211491035 A CN 202211491035A CN 116064442 A CN116064442 A CN 116064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ta
carbonyl
host cell
carbonyl reductase
cataly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10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兵
马一榕
蒋发现
马志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qiang Bio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qiang Bio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qiang Bio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qiang Bio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910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64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64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4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0004Oxidoreductases (1.)
    • C12N9/0006Oxidoreductases (1.) acting on CH-OH groups as donors (1.1)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0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 col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62Carboxylic aci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101/00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the CH-OH group of donors (1.1)
    • C12Y101/01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the CH-OH group of donors (1.1) with NAD+ or NADP+ as acceptor (1.1.1)
    • C12Y101/01184Carbonyl reductase (NADPH) (1.1.1.18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12R2001/185Escherichia
    • C12R2001/19Escherichia coli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羰基还原酶,包含该羰基还原酶的重组表达载体,包含该重组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及其上述羰基还原酶、宿主细胞或宿主细胞的羰基还原酶粗酶提取液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羰基还原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该酶是在SEQ ID NO.1的基础上进行截短改造,进一步提高了该酶对于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底物的转化率,最终能够实现100%的底物转化率,产物浓度可达到250 g/L,纯度大于99%。该酶具备经济高效的工业化生产(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的条件,有望替代化学法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其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其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奥利司他是一种有效的特异性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获批用于减重的口服药。其药效原理是通过抑制胃肠道胰脂肪酶活性,使食物中的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不能够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和单酰基甘油,从而阻碍了脂肪的吸收。非中枢类减脂药物奥利司他凭借其药效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作为合成奥利司他的医药中间体,市场需求量大,生物安全性要求高,因此生物酶转化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合成方法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
目前,利用生物法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主要是通过酶催化的手段来实现的。其中,中国专利CN109022473A中在质粒上表达大肠杆菌内源的短链醇脱氢酶,催化法制备高手性ee值的(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专利CN109097344A则采用来自于海洋新鞘脂菌短链醇脱氢酶突变体进行酶催化,底物转化率达到95%以上。专利CN114854704A利用突变的短链醇脱氢酶作用于底物β-羰基十四烷酸酯,进一步提高了底物的转化率和产物产率。
以上发明专利皆为通过生物酶转化的方法生产(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相比较于化学法,酶法合成绿色安全,但以上专利多数都对细胞破碎后进行催化,并额外添加辅酶作为供氢体,耗时且反应成本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通过筛选寻找到可具有NADPH结合域的羰基还原酶,该还原酶来自于 Rhodotorula toruloides ATCC 204091,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该序列在NCBI数据库编码为EGU12837.1,为了提高该酶的催化活性,我们对其N端截短536个氨基酸,仅保留537-786位氨基酸,截短后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本发明筛选得到的高效的生物酶,通过对其进行截短优化表达后,能够特异性的催化底物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生产奥利司他中间体(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底物转化率可达到100%,获得的产物(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纯度高达99%,产物浓度达到250 g/L。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羰基还原酶,所述羰基还原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的羰基还原酶,该酶是在SEQ ID NO.1的基础上进行截短改造,进一步提高了该酶对于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底物的转化率,最终能够实现100%的底物转化率,产物浓度可达到250 g/L,纯度大于9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重组表达载体,包含上述的羰基还原酶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宿主细胞,包含上述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宿主细胞包括但不限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毕赤酵母或酿酒酵母等所有可以用来表达异源蛋白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羰基还原酶、宿主细胞或宿主细胞的羰基还原酶粗酶提取液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
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中,底物为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反应体系中另外加入辅酶,其中,所述辅酶包括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或能产生NADH或NADPH的生物酶。
作为另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加入所述的宿主细胞全细胞催化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其中,所述宿主细胞的重组表达载体还包含能产生NADH或NADPH的酶的核苷酸序列;其中,羰基还原酶和能产生NADH或NADPH的酶的表达形式包括组成型表达和诱导型表达。
通过将能产生NADH或NADPH的酶的核苷酸序列同时整合到包含有羰基还原酶氨基酸序列的重组表达载体内,相当于引入辅酶再生系统,替代人为外源添加辅酶,利用全细胞催化的方法替代细胞破碎方法进行酶法合成,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缩短了生产周期。
进一步优选地之一,以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葡萄糖作为底物,加入所述的宿主细胞全细胞催化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所述宿主细胞的重组表达载体还包含葡萄糖脱氢酶的编码基因。
该应用中,以葡萄糖作为底物,在葡萄糖脱氢酶作用下生成NADPH,葡萄糖脱氢酶与本发明所述羰基还原酶共同作用,实现将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转化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同时实现NADP+和NADPH之间的循环利用。
以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葡萄糖作为底物,全细胞催化时,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3-3:1,宿主细胞菌体与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的质量比为1:20以上。PH控制为5.5-9.0,催化温度控制为20℃-50℃。葡萄糖和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投料方式包括一次性投料和分批投料。
进一步优选之二,以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甲酸,或以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甲酸钠作为底物,加入所述的宿主细胞全细胞催化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所述宿主细胞的重组表达载体还包含甲酸脱氢酶的编码基因。
以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甲酸作为底物全细胞催化时,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与甲酸的质量比为1:3至3:1 ,宿主细胞菌体与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的质量比为1:20以上; PH控制为5.5-9.0,催化温度控制为20℃-50℃;甲酸和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投料方式包括一次性投料和分批投料。
以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甲酸钠作为底物,全细胞催化时,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甲酸钠的质量比为1:1至5:1 ,宿主细胞菌体与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的质量比为1:20以上; PH控制为5.5-9.0,催化温度控制为20℃-50℃;甲酸钠和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投料方式包括一次性投料和分批投料。
本发明通过筛选获得羰基还原酶,对底物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有极高的催化活性,且通过构建辅酶再生系统和优化催化体系,实现了全细胞催化底物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转化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该催化体系催化效率高且稳定性高,能够实现底物100%的转化率,产物浓度可达到250 g/L,提取纯度大于99%,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涉及的催化反应路线为: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羰基还原酶,该酶是在SEQ ID NO.1的基础上进行截短改造,进一步提高了该酶对于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底物的转化率,最终能够实现100%的底物转化率,产物浓度可达到250 g/L,纯度大于99%。
2、本发明针对于羰基还原酶的催化体系及提取工艺进行开发及优化,大大提高了产物浓度,且在生产(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的过程中,使用全细胞催化方法,催化工艺简单;构建了辅酶再生系统,不需要额外添加高价的辅酶,降低生产成本,相比较于其他的酶法生产更具有成本优势。另外,本发明所述的生产工艺不涉及重金属环境污染,绿色安全,环境友好,可作为替代工业法的一种大规模生产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重组菌株1菌体发酵过程中的生长曲线;
图2为底物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产物(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混标样品色谱图;
图3为催化0 h取样分析获得的色谱图;
图4为催化8 h取样获得的色谱图;
图5为催化过程中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图;
图6为发酵液在放置不同时间后进行全细胞催化底物消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可通过常规的商业途径购买得到。
本发明中的生物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对该氨基酸序列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密码子优化后委托通用生物(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基因合成。
本发明涉及到的所有基因测序服务皆委托通用生物(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进行。
实施例1 构建本发明中表达生物酶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1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pRSFDuet为表达载体,该质粒序列为SEQ ID.NO4,所用宿主为大肠杆菌BL21(DE3),二者均购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辅酶再生系统选择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葡萄糖脱氢酶,该酶在NCBI数据库的编码为NP388275.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通过密码子优化后委托通用生物(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基因合成。
质粒构建采用一步克隆的构建方法,该质粒构建分两步进行,首先整合羰基还原酶SEQ ID NO.2编码基因至pRSFDuet质粒上,具体操作为利用限制性内切酶Nde I对pRSDuet质粒进行酶切后,胶回收长片段,酶切和胶回收试剂使用方式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即可。引物F1/R1以合成的羰基还原酶编码基因为模板进行PCR,回收产物。
利用一步克隆试剂盒构建Vector 1,构建流程参照一步克隆试剂盒( 武汉爱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
其次整合枯草芽孢杆菌的葡萄糖脱氢酶编码基因至Vector 1上,具体操作为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对Vector 1质粒进行酶切后,胶回收长片段。以F2/R2为引物,以合成的葡萄糖脱氢酶编码基因为模板进行PCR,回收扩增产物。
表1为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引物序列。
引物名称 引物序列(5'→3')
F1(SEQ ID NO.6) TTAAGTATAAGAAGGAGATATACATATGAGTAGCAGCGCCCCG
R1(SEQ ID NO.7) ATATCCAATTGAGATCTGCCATATGTTACCACGGCAGAAAGGTAC
F2(SEQ ID NO.8) CATCACCATCATCACCACAGCCAGATGTACCCGGATCTGAAAG
R2(SEQ ID NO.9) CGCGCCGAGCTCGAATTCGGATCTTAACCACGGCCTGCCTG
表1
利用一步克隆试剂盒构建Vector 2,构建流程参照一步克隆试剂盒( 武汉爱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
质粒构建完成后,对质粒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正确后,将Vector 2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具体操作如下:
制备大肠杆菌BL21(DE3) 感受态:
(1)接种大肠杆菌BL21(DE3)于含有5 mL LB培养基的试管中,37℃, 200 rpm/min培养过夜。
(2)按1%接种量接种于50 mL LB培养基中,37℃培养至OD600约0.6 (约2 h)。
(3)将菌液转移到50 mL预冷的离心管中,冰上放置20 min,4℃, 4000 rpm/min条件下离心5 min。
(4)弃上清,加入5 mL预冷的0 .1mol/L CaCl2溶液,使菌体悬浮,冰上放置20min,4℃, 5000 rpm/min离心5 min。
(5)重复(4)两次。
(6)弃上清,加入2 mL预冷的0 .1 mol/L CaCl2溶液 (含10%甘油),轻轻悬浮菌体,然后以50 ul/管分装至灭过菌的1.5 ml离心管中,放置-80℃冰箱中储存待用。
制备含有Vector 2质粒的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
(1)在50 ul BL21(DE3)感受态细菌中加入2 μl重组质粒,轻轻混匀,冰浴20 min。
(2)放入预热的42℃水浴锅中90 s,进行热激处理。
(3)放置冰上2 min后,加入700 μl不含抗生素的LB培养液,37℃培养1h使菌体复苏。
(4)将菌体均匀涂布在卡那霉素抗性的LB平板上,放置在37℃培养箱中培养16 h
(5)挑取单菌落进行菌落PCR,核酸电泳验证后再进行测序验证,验证正确的即为阳性转化子,该阳性转化子可作为表达羰基还原酶的重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
实施例2 构建本发明中表达生物酶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2
本实施例中的重组菌株辅酶再生系统选择来源于伯克霍尔德氏菌的甲酸脱氢酶,该酶在NCBI数据库的编码为ACF35003.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通过密码子优化后委托通用生物(安徽)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基因合成。
实施例1中的Vector 1构建完成后,整合伯克霍尔德氏菌的甲酸脱氢酶编码基因至Vector 1上,具体操作为利用限制性内切酶 BamH I对Vector 1质粒进行酶切后,胶回收长片段。引物F3/R3以合成的甲酸脱氢酶编码基因为模板进行PCR,回收产物。
表2为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引物序列。
引物名称 引物序列(5'→3')
F3(SEQ ID NO.10) CATCATCACCACAGCCAGATGGCTACTGTCCTGTGC
R3(SEQ ID NO.11) CGCGCCGAGCTCGAATTCGGATCTTAGGTCAGACGATAAGACTGC
表2
利用一步克隆试剂盒构建Vector 3,具体操作步骤参考实施例1。
质粒构建完成后,对质粒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正确后,将Vector 3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获得表达本发明还原酶的重组菌株2,该重组菌株2中含有游离表达的羰基还原酶和甲酸脱氢酶。
实施例3 羰基还原酶和葡萄糖脱氢酶表达菌株(重组菌株1)的培养。
具体操作如下:
(1)挑取卡那霉素抗性平板上的单克隆至含有卡那霉素抗性的5 ml LB 试管中,37℃, 200 rpm/min培养过夜,该菌液作为一级种子使用。
(2)一级种子以1%接种量接种至含有卡那霉素抗性的200 ml LB培养基中,37℃,200 rpm/min培养6 h,该菌液作为二级种子使用。
(3)二级种子以10%的接种量接种至5 L发酵罐中,发酵罐装液量为2 L, 发酵培养基具体成分为:安琪酵母粉5 g/L、安琪蛋白胨10 g/L、十二水磷酸氢二钠3.78 g/L、磷酸二氢钾0.75 g/L、硫酸铵3 g/L、硫酸钠1 g/L、七水硫酸镁1 g/L、甘油 30 g/L,当初始甘油完全耗完,溶氧出现跃升,pH值升高时开始流加浓度为600 g/L 的甘油。培养温度控制为37℃,初始转速为250 rpm/min,发酵全程溶氧浓度保持20-40%,PH保持7.0,通气量为1 vvm。
(4)待菌体OD600达到25时,温度缓慢降至30℃,加入0.1 mM IPTG作为诱导剂诱导蛋白表达,菌体培养时间为16-20 h。
(5)待发酵罐中菌体OD600达到90-100时,停止发酵,放出菌体 (35-40 g/L),4℃保存待用,图1为菌体培养过程中生长曲线。
实施例4羰基还原酶和甲酸脱氢酶表达菌株(重组菌株2)的培养。
与实施例3的培养方法相同。
实施例5 通过重组菌株1全细胞催化生产(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
催化体积根据发酵罐大小决定,本实施例采用1 L的催化体积,投入240 g 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300 g葡萄糖作为底物,实施例3中得到的发酵液补齐体积至1 L(含有菌体质量为30 g/L初始催化OD600约75),催化条件为:PH控制在6.5-7.5,采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催化温度控制在35℃-37℃,葡萄糖和底物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次性投料或者分批投料加入,本实施例中选用一次性投料方式。
产物(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通过高效液相分析进行检测。在进行上机检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乙腈稀释处理,具体处理方法为:
(1)从催化体系中均匀吸取1ml体积作为样品进行分析,取100 μl样品放置于4℃冰箱中预冷1 h。
(2)预冷结束后立即放入低温冷冻离心机中,11000 rpm/min离心20 min,弃尽上清。
(3)加入乙腈稀释沉淀,将样品稀释至10 mg/L至400 mg/L范围,混匀后用0.22 um有机膜进行过滤。
(4)过滤后的样品转移至进样瓶中上机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使用赛默飞U3000,色谱柱选用Agilent Proshell 120-C18(150*3.0mm*2.7μm),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设置为30℃,流动相为70%的乙腈和30%的0.1%磷酸水,流速设置为1 ml/min,每次进样量为5 μl。
图2为底物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产物(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混标样品色谱图,图3为催化0 h取样分析获得的色谱图,图4为催化8 h取样获得的色谱图。图5为催化过程中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图,从上述图中可以看出,投入底物后催化8 h,可完全将240 g底物转化成产物(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转化率可达到100%,最终产物浓度可达到约250g/L。
实施例6 通过重组菌株1全细胞催化生产(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
催化体积根据发酵罐大小决定,本实施例采用1 L的催化体积,投入300 g 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300 g葡萄糖作为底物,实施例3中得到的发酵液补齐体积至1 L(含有菌体质量为30g/L, 始催化OD600约75),催化条件为:PH控制在6.5-7.5,采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催化温度控制在35℃-37℃,葡萄糖和底物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次性投料或者分批投料加入,本实施例中选用一次性投料方式。
投入底物后催化12 h,可将300 g底物转化成308 g产物(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转化率可达到99%。
实施例7 通过重组菌株1全细胞催化生产(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
催化体积根据发酵罐大小决定,本实施例采用1 L的催化体积,投入240 g 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300 g葡萄糖作为底物,但降低酶液浓度,将实施例3中得到的发酵液投入280 ml(含有菌体质量12 g/L),用水补齐催化体系至1L (初始催化OD600约30),催化条件为:PH控制在6.5-7.5,采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催化温度控制在35℃-37℃,葡萄糖和底物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次性投料或者分批投料加入,本实施例中选用一次性投料方式。
投入底物后催化24 h,可完全将240 g底物转化成产物(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转化率可达到100%,最终产物浓度可达到250 g/L。
实施例8 通过重组菌株1全细胞催化生产(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
催化体积根据发酵罐大小决定,本实施例采用1 L的催化体积,投入240 g 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80 g葡萄糖作为底物,实施例3中得到的发酵液补齐体积至1 L(含有菌体质量为 28 g/L,初始催化OD600约75),催化条件为:PH控制在6.5-7.5,采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催化温度控制在35℃-37℃,葡萄糖和底物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次性投料或者分批投料加入,本实施例中选用一次性投料方式。
投入底物后催化12 h,产物(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浓度为167 g/L,转化率接近70%,说明该催化体系存在葡萄糖不足的情况,为了获得高转化率,底物和葡萄糖之间需要维持合适的比例。
实施例9 通过重组菌株2全细胞催化生产(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
催化体积根据发酵罐大小决定,本实施例采用1 L的催化体积,投入240 g 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150 g甲酸钠作为底物,通过实施例4的重组菌株2将催化体系补齐至体积为1 L,(含有菌体质量为30 g/L,初始催化OD600约75),催化条件为:PH控制在6.5-7.5,采用磷酸调节PH,催化温度控制在35℃-37℃,葡萄糖和底物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次性投料或者分批投料加入,本实施例中选用一次性投料方式。
结果显示投入底物后催化10 h,可完全将240 g底物转化成产物(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转化率可达到100%,最终产物浓度可达到约250 g/L。
实施例10 重组菌株1酶的稳定性测试
菌体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稳定性测试。鉴于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催化方法为全细胞催化,因此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放置于4℃条件下保存。本实施例中对低温保存是否会影响本发明中的生物酶的活性进行了测试,测试方法为,将同批次发酵液发酵结束后分别放置0 h,12 h,24 h后进行全细胞催化,全细胞催化体系完全一致,具体操作参照实施例4。
图6为发酵液在放置不同时间后进行全细胞催化实验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发酵液放置0 h和12 h,240 g底物都可以在10 h以内完成催化,发酵液放置24 h,生物酶的催化效率略微有些下降,催化时间需要延长至13 h才能够完全将底物转变为产物,说明该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的结果表明,本发明中的生物酶对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的催化效率高且该酶稳定性好,能够实现将底物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完全转化成产物(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催化时间短且产物浓度高,全细胞催化8 h以上,(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浓度可达到250 g/L。同时本发明中的应用方法避免了高价值辅酶NADPH的添加及细胞破碎带来的高成本,在生产上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本发明优化了提取工艺,提取的产物可达到99%的纯度,具备了商业化的条件。
以上所述,是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来对本发明作较佳说明,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羰基还原酶,其特征在于,所述羰基还原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2.一种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羰基还原酶氨基酸序列。
3.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 2所述的重组表达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毕赤酵母或酿酒酵母。
5.权利要求1所述的羰基还原酶、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宿主细胞全细胞或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宿主细胞的羰基还原酶粗酶提取液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底物为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
7.根据权利要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加入所述宿主细胞全细胞催化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其中,所述宿主细胞的重组表达载体还包含能产生NADH或NADPH的酶的核苷酸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葡萄糖作为底物,加入所述的宿主细胞全细胞催化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所述宿主细胞的重组表达载体还包含葡萄糖脱氢酶的编码基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全细胞催化时,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3至3:1,宿主细胞菌体与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的质量比为1:20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以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甲酸,或以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和甲酸钠作为底物,加入所述的宿主细胞全细胞催化β-羰基十四烷酸甲酯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所述宿主细胞的重组表达载体还包含甲酸脱氢酶的编码基因。
CN202211491035.0A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其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6064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1035.0A CN116064442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其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1035.0A CN116064442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其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4442A true CN116064442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82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1035.0A Pending CN116064442A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其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644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taoka et al. Cloning and overexpression of the old yellow enzyme gene of Candida macedoniensi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roduction of a chiral compound
CN109735553B (zh) 一种抗艾滋病药物阿扎那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10387379B (zh) 一种用于生产谷胱甘肽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混合培养工艺及其应用
CN110373370B (zh) 一种耦合atp再生系统的催化体系及其在生产谷胱甘肽过程中的应用
US10294479B2 (en) Candida carbonyl reductas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R)-lipoic acid precursor
CN111454998B (zh) 一种手性羟基酸酯的生物制备方法
CN112126610A (zh) 一种用于生产羟基酪醇的工程菌
CN112662637A (zh) 一种甲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09426B (zh) 一种以甲醇/甲醛和葡萄糖为共底物生产1,3-丙二醇的方法
CN114908129B (zh) 用于制备(r)-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脱氢酶
CN116064435A (zh) 姜黄素还原酶CfcurA、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CN116064442A (zh) 一种羰基还原酶及其在催化合成(R)-β-羟基十四烷酸甲酯反应中的应用
US9222110B2 (en) Microorganism and method for lactic acid production
US20230107679A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S)-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1 Carboxylic Acid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CN114107355B (zh) 一种高效表达葡萄糖脱氢酶的工程菌的发酵方法及其应用
JP2008502334A (ja) 全菌体触媒を用いる光学活性アルコールの製法
CN112877305B (zh) 对辅酶亲和力提高的葡萄糖脱氢酶突变体
CN113215122B (zh) 一种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CN111575334B (zh) 一种制备(s)-2-氯-1-(3,4-二氟苯基)乙醇的方法
CN114410599B (zh) 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及其制备瑞舒伐他汀手性中间体的应用
CN115125180B (zh) 一种利用双途径产乙偶姻的重组运动发酵单胞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JP2005278414A (ja) 1,3−プロパンジオール及び3−ヒドロキシプロピオン酸を製造する方法
WO2023159745A1 (zh) 一种联产3-羟基丙酸和1,3-丙二醇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16574768A (zh) 一种一锅酶法制备l-5-mthf的方法
KR20230106041A (ko) 락토비온산 생산능을 갖는 신규한 엔테로박터 클로아케 균주 및 이를 이용한 락토비온산 생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