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3750A - 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3750A
CN116033750A CN202310318809.8A CN202310318809A CN116033750A CN 116033750 A CN116033750 A CN 116033750A CN 202310318809 A CN202310318809 A CN 202310318809A CN 116033750 A CN116033750 A CN 116033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d line
semiconductor
forming
air gap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188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33750B (zh
Inventor
刘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3188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337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33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3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33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3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和字线结构;衬底具有间隔分布且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源组;有源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且通过分隔槽隔开的两个半导体柱;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字线结构包括与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任一列有源组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字线和两个第二字线;第一字线位于分隔槽内,两个第二字线分别位于对应半导体柱背离分隔槽的侧壁上;其中,第二字线和第一字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字线和第一字线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错位设置。该半导体结构可以避免相邻两个字线之间的干扰,以减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

Description

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DRAM)技术的发展,存储单元的尺寸越来越小,其阵列架构由8F2到6F2再到4F2(F:在给定工艺条件下可获得的最小图案尺寸);另外,为了尽可能地缩小单个阵列区晶体管面积,追求更高的芯片面积利用率,出现了垂直沟道阵列晶体管(Vertical channel array transistor,简称VCAT)技术。
然而,在4F2设计的结构中,相邻的两个字线之间会形成寄生电容,这使得其中一个字线电压上升的瞬间,另一字线的电压也会快速上升,从而产生较大的漏电流。因此,如何避免相邻两个字线之间的干扰,以减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可以避免相邻两个字线之间的干扰,以减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
衬底,具有间隔分布且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源组;所述有源组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且通过分隔槽隔开的两个半导体柱;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字线结构;所述字线结构包括与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任一列所述有源组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字线和两个第二字线;所述第一字线位于所述分隔槽内,两个所述第二字线分别位于对应所述半导体柱背离所述分隔槽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二字线和所述第一字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字线和所述第一字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
气隙结构,位于所述分隔槽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字线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字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字线的顶面平齐于所述第二字线的底面或低于所述第二字线的底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字线的底面平齐于所述气隙结构的底面或高于所述气隙结构的底面;所述第二字线的顶面平齐于所述气隙结构的顶面或低于所述气隙结构的顶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
层间介质层,覆盖所述半导体柱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侧壁,且位于所述半导体柱和所述第一字线之间及所述半导体柱和所述第二字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
第一隔离结构,位于所述分隔槽内且封闭所述气隙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用于定义所述气隙结构的顶面;
第二隔离结构,位于相邻所述有源组之间的间隔内且覆盖位于所述间隔内的所述第二字线及所述层间介质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
多个电容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所述半导体柱的上方。
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
于所述衬底内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分隔槽,以得到多个中间结构;
于所述分隔槽内形成第一字线;
图形化所述中间结构,获得沿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源组;所述有源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且通过所述分隔槽隔开的两个半导体柱;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于所述半导体柱背离所述分隔槽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字线;
其中,所述第二字线和所述第一字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字线和所述第一字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形化所述中间结构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于所述分隔槽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用于定义气隙结构的顶面,所述气隙结构位于所述分隔槽内所述第一字线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二字线还与所述气隙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于所述分隔槽内形成第一字线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形成覆盖所述分隔槽内壁的第一层间介质层;其中,所述第一字线形成于所述第一层间介质层上并填充部分所述分隔槽;
于所述分隔槽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形成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字线顶面的第二层间介质层;其中,所述气隙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二层间介质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于所述衬底内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分隔槽,以得到多个中间结构,包括:
图形化所述衬底,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初始结构;
于相邻所述初始结构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子隔离结构;
于多个所述初始结构及所述第一子隔离结构中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分隔槽,并得到所述中间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图形化所述中间结构之后,且于所述半导体柱背离所述分隔槽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字线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有源组的间隔内形成初始第二子隔离结构;
回刻蚀所述初始第二子隔离结构,形成字线沟槽,并得到第二子隔离结构;
所述于所述半导体柱背离所述分隔槽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字线,包括:
于所述字线沟槽的内壁上保形形成第三层间介质层;
于所述第三层间介质层背离两侧所述半导体柱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所述第二字线;同一所述字线沟槽内的两个所述第二字线之间具有间隔;
于所述字线沟槽内形成覆盖所述第二子隔离结构、所述第二字线及所述第三层间介质层三者裸露表面的第三子隔离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子隔离结构和所述第二子隔离结构、所述第一子隔离结构共同构成第二隔离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字线沟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字线的顶面平齐;
或,所述字线沟槽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一字线的顶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字线的底面平齐于所述气隙结构的底面或高于所述气隙结构的底面;所述第二字线的顶面平齐于所述气隙结构的顶面或低于所述气隙结构的顶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于所述半导体柱的上方形成电容单元。
本公开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至少可以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分隔槽可以在同一有源组分隔为两个半导体柱,并分别在两个半导体柱的外侧壁形成两个第二字线,以及在分隔槽内形成第一字线。基于此,第二字线和第一字线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错位设置,可以使得第二字线和第一字线共同构成对应半导体柱的控制字线。从而能够减少相邻有源组之间两个第二字线间的干扰,以减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
再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晶体管结构,包括:半导体柱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半导体柱相对两侧的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
其中,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在所述半导体柱的延伸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共同构成所述半导体柱的控制栅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极的顶面平齐于所述第二栅极的底面或低于所述第二栅极的底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结构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半导体柱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气隙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半导体柱的底部互连。
本公开提供的晶体管结构,至少可以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错位设置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共同对半导体柱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减少相邻晶体管间的干扰,以减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中的(a)图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b)图为图1中的(a)图所示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中的(a)图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写入0时的局部示意图;图2中的(b)图为图2中的(a)图所示结构写入0时的电压-电流图;
图3中的(a)图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写入1时的局部示意图;图3中的(b)图为图3中的(a)图所示结构写入1时的电压-电流图;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200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500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100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中的(a)图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210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中的(b)图为图8中的(a)图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中的(a)图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220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中的(b)图为图9中的(a)图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220中的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一层间介质层后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300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400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初始第二子隔离结构后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得到第二子隔离结构后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510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520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530所得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步骤S530所得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晶体管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晶体管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衬底;100、半导体柱;10a、中间结构;10b、初始结构;10c、第一子隔离结构;11a、图形化掩膜层;111a、掩膜图形;112a、掩膜侧墙;2、字线结构;21、第一字线;22、第二字线;3、气隙结构;4、层间介质层;41、第一层间介质层;42、第二层间介质层;43、第三层间介质层;5、第一隔离结构;6、第二隔离结构;61a、初始第二子隔离结构;61、第二子隔离结构;62、第三子隔离结构;7、电容接触结构;
S、分隔槽;W、字线沟槽;G1、第一栅极;G2、第二栅极;G21、位于右侧的第二栅极;G22、位于左侧的第二栅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公开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公开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公开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
应当明白,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上”或“相邻...”时,其可以直接地在其它元件或层上或与之相邻,或者可以存在居间的元件或层。应当明白,尽管可使用术语第一、 第二、第三等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层、字线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层、字线和/或部分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部件、区、层、字线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层、字线或部分。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教导之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层、字线或部分可表示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层或部分;举例来说,可以将第一字线称为第二字线,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字线称为第一字线;第一字线与第二字线为不同的字线。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上”、“在...上方”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的上方”或“在其上”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上”、“在...上方”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当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可以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同时,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这里参考作为本公开的理想实施例(和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横截面图来描述发明的实施例,这样可以预期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容差导致的所示形状的变化。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应当局限于在此所示的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导致的形状偏差。因此,图中显示的区实质上是示意性的,它们的形状并不表示器件的区的实际形状,且并不限定本公开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公开提供一种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可以避免相邻两个字线之间的干扰,以减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
本公开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
请参阅图1中的(a)图和图1中的(b)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半导体结构可以包括衬底1以及字线结构2。
衬底1具有间隔分布且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源组;有源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且通过分隔槽S隔开的两个半导体柱100。
字线结构2包括与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任一列有源组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字线21和两个第二字线22。其中,第一字线21位于分隔槽S内,两个第二字线22分别位于对应半导体柱100背离分隔槽S的侧壁上。第二字线22和第一字线21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字线22和第一字线21在垂直于衬底1的方向上错位设置,例如,第二字线22的底面平齐于或高于第一字线21的顶面,且第二字线22底面与第一字线21的顶面的间距小于30nm。由于第一字线21和第二字线22形成的电场有发散范围,第二字线22的底面高于第一字线21的顶面但间距小于30nm不会影响晶体管的开启。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中,分隔槽S可以在同一有源组分隔为两个半导体柱100,并分别在两个半导体柱100的外侧壁形成两个第二字线22,以及在分隔槽S内形成第一字线21。基于此,第二字线22和第一字线21在垂直于衬底1的方向上错位设置,可以使得第二字线22和第一字线21共同构成对应半导体柱100的控制字线,也即:仅打开第一字线21或第二字线22并不足以打开对应的晶体管器件。从而能够减少相邻有源组之间两个第二字线22间的干扰,以减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
此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减少相邻有源组之间两个第二字线22间的干扰,还可以降低相邻第二字线22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能够降低寄生电容对器件的充放电速度产生影响,提升半导体结构的存储速度。
并且,在同一有源组内,分别设置于两个半导体柱100外侧壁的两个第二字线22共用同一第一字线21,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半导体结构的尺寸,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半导体结构的布局更合理,从而有效提升半导体结构的存储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请结合图1中的(a)图理解第一字线21和第二字线22工作过程对于改善相邻晶体管耦合的作用:对于相邻两个有源组来说,当位于左侧有源组中的第一字线21和右边的第二字线22打开时,周围电子则会聚集在位于左侧有源组中右边的沟道中,而由于左侧有源组中右边的第二字线22与位于右侧有源组中左边的第二字线22相邻,可能会导致位于右侧有源组中左边的第二字线22的电压上升,电子会聚集在位于右侧有源组中第二字线22对应的沟道中,但由于右侧有源组中的第一字线21未开启,所以可以避免右侧有源组中沟道聚集的电子泄露。且在不改变半导体结构内的沟道长度的情况下,通过设置较短的第二字线22以减少相邻有源组中相邻第二字线22之间的寄生电容。
此外,请结合图1中的(b)图理解位于分隔槽S底部的第一字线21对于改善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方面的作用:
以右侧的器件为例,有源组底部和顶部为第一掺杂类型,有源组中部为第二掺杂类型,例如有源组底部和顶部为N+型掺杂,用于作为源漏极,有源组中部为P型掺杂,用于作为P型沟道(P channel)。当位于底部的第一字线21打开时,由于其电压较高(例如为2V~3V),大于位线或存储结构(例如与半导体柱顶面电接触的电容单元,图中未示出)的工作电压(例如为1V),周围电子则会聚集在位于底部的第一字线21周围,而不会持续不断地在存储结构与位线之间泄露。
本公开对于衬底1的材质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衬底1可以包括硅(Si)衬底、硅锗(SiGe)衬底、硅锗碳(SiGeC)衬底、碳化硅(SiC)衬底、砷化镓(GaAs)衬底、砷化铟(InAs)衬底、磷化铟(InP)衬底或其它的III/V半导体衬底100或II/VI半导体衬底100;或者,衬底1也可以包括Si/SiGe、Si/SiC、绝缘体上硅(SOI)或绝缘体上硅锗等衬底。
本公开对于字线结构2的材质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字线结构2的材质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金属材料,例如钨、钴、氮化钛等。
请继续参阅图1中的(a)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半导体结构还可以包括气隙结构3。气隙结构3位于分隔槽S内,并位于第一字线21的上方,且与第二字线22在第二方向上相对。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中,分隔槽S内的气隙结构3可以降低相邻有源组之间的浮体效应,从而进一步减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
本公开对于第一字线21与第二字线22的位置关系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第一字线21的顶面可以与第二字线22的底面相平齐;或者,第一字线21的顶面也可以低于第二字线22的底面。
本公开对于第二字线22与气隙结构3的位置关系亦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第二字线22的底面可以与气隙结构3的底面相平齐;或者,第二字线22的底面也可以高于气隙结构3的底面。作为示例,第二字线22的顶面可以与气隙结构3的顶面相平齐;或者,第二字线22的顶面也可以低于气隙结构3的顶面。
请继续参阅图1中的(a)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半导体结构还可以包括层间介质层4。层间介质层4覆盖半导体柱100垂直于第二方向的侧壁,且位于半导体柱100和第一字线21之间以及半导体柱100和第二字线2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气隙结构3与半导体柱100之间可以不设置层间介质层4,这也是允许的。譬如,层间介质层4在半导体柱100上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一字线21在半导体柱100上的正投影重叠或大致重叠,并与第二字线22在半导体柱100上的正投影重叠或大致重叠。
请继续参阅图1中的(a)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半导体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隔离结构5以及第二隔离结构6。
第一隔离结构5位于分隔槽S内且封闭气隙结构3,第一隔离结构5可以用于定义气隙结构3的顶面。第二隔离结构6位于相邻有源组之间的间隔内且覆盖位于间隔内的第二字线22及层间介质层4。
本公开对于第一隔离结构5的材质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第一隔离结构5的材质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氮化硅(SiN)、氮氧化硅(SiON)以及氧化硅(SiO2)等或其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半导体结构还可以包括多个电容单元。
示例的,多个电容单元(图中未示出)可以分别设置于对应半导体柱100的上方。
图2中的(a)图和图2中的(b)图示出了写入0(例如为0V)时,流经两个电容单元所对应的漏极至源极的电流IDS,以及图3中的(a)图和图3中的(b)图示出了写入1(例如为1V)时,流经两个电容单元所对应的存储节点NC、NC0的漏极至源极电流IDS。其中,Vg指的是施加于存储节点的电压;IDS指的是流经存储节点的电流。
如图2中的(a)图及图2中的(b)图所示,当写入0时,若打开(On)左侧的第二字线22以及位于底部的第一字线21,右侧的第二字线22保持关闭(Off),则左侧的器件被打开,电流流经对应的存储节点NC,而几乎无电流流经另一侧的存储节点NC0,即右侧的器件能够保持关断状态。
如图3中的(a)图及图3中的(b)图所示,当写入1时,若打开左侧的第二字线22以及位于底部的第一字线21,右侧的第二字线22保持关闭,则左侧的器件被打开,电流流经对应的存储节点NC,而几乎无电流流经另一侧的存储节点NC0,即右侧的器件能够保持关断状态。
作为示例,如图1中的(a)图所示,可以在半导体柱100上对准设置电容接触结构7,电容接触结构7的材料可以是多晶硅、金属或金属硅化物等。有利于改善电容单元与对应半导体柱100的接触情况。
本公开还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S100:提供衬底。
S200:于衬底内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分隔槽,以得到多个中间结构。
S300:于分隔槽内形成第一字线。
S400:图形化中间结构,获得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源组;有源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且通过分隔槽隔开的两个半导体柱;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S500:于半导体柱背离分隔槽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字线。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字线和第一字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字线和第一字线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错位设置,例如,第二字线的底面平齐于或高于第一字线的顶面,且第二字线底面与第一字线的顶面的间距小于30nm。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分隔槽S可以在同一有源组分隔为两个半导体柱100,并分别在两个半导体柱100的外侧壁形成两个第二字线22,以及在分隔槽S内形成第一字线21。基于此,第二字线22和第一字线21在垂直于衬底1的方向上错位设置,可以使得第二字线22和第一字线21共同构成对应半导体柱100的控制字线,也即:仅打开第一字线21或第二字线22并不足以打开对应的器件。从而能够减少相邻有源组之间两个第二字线22间的干扰,以减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
此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减少相邻有源组之间两个第二字线22间的干扰,还可以降低相邻第二字线22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能够降低寄生电容对器件的充放电速度产生影响,提升半导体结构的存储速度。
并且,在同一有源组内,分别形成于两个半导体柱100外侧壁的两个第二字线22共用同一第一字线21,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半导体结构的尺寸,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半导体结构的布局更合理,从而有效提升半导体结构的存储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形化中间结构之前,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于分隔槽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
第一隔离结构用于定义气隙结构的顶面,气隙结构位于分隔槽内第一字线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字线与气隙结构在第二方向上相对。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分隔槽S内的气隙结构3可以降低相邻有源组之间的浮体效应,从而进一步减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分隔槽内形成第一字线之前,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形成覆盖分隔槽内壁的第一层间介质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字线形成于第一层间介质层上并填充部分分隔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于分隔槽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之前,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形成至少覆盖第一字线顶面的第二层间介质层。
需要说明的是,气隙结构形成于第二层间介质层上。
请参阅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于衬底内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分隔槽,以得到多个中间结构,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S210:图形化衬底,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初始结构。
S220:于相邻初始结构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子隔离结构。
S230:于多个初始结构及第一子隔离结构中形成沿第一方向的多个分隔槽,并得到中间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图形化中间结构之后,且于半导体柱背离分隔槽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字线之前,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于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有源组的间隔内形成初始第二子隔离结构;回刻蚀初始第二子隔离结构,形成字线沟槽,并得到第二子隔离结构。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500于半导体柱背离分隔槽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字线,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S510:于字线沟槽的内壁上保形形成第三层间介质层。
S520:于第三层间介质层背离两侧半导体柱的侧壁上分别形成第二字线;同一字线沟槽内的两个第二字线之间具有间隔。
S530:于字线沟槽内形成覆盖第二子隔离结构、第二字线及第三层间介质层三者裸露表面的第三子隔离结构;其中,第三子隔离结构和第二子隔离结构、第一子隔离结构共同构成第二隔离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于半导体柱的上方形成电容单元。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4至图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4至图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以下请结合图7至图19理解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
请参阅图7,在步骤S100中,提供衬底1。
请参阅图8至图10,在步骤S200中,于衬底1内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分隔槽S,以得到多个中间结构10a。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00于衬底1内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分隔槽S,以得到多个中间结构10a,具体可以表现为如下的步骤S210~S230:
在步骤S210中,如图8中的(a)图和图8中的(b)图所示,图形化衬底1,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初始结构10b。
在步骤S220中,如图8中的(a)图和图8中的(b)图所示,于相邻初始结构10b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子隔离结构10c。
在步骤S230中,如图9至图10所示,于多个初始结构10b及第一子隔离结构中形成沿第一方向的多个分隔槽S,并得到中间结构10a。
本公开对于步骤S230中形成多个分隔槽S的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图10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形成多个分隔槽S的过程结构图,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在初始结构10b和第一子隔离结构中形成分隔槽S:
于衬底1上形成图形化掩膜层11a;基于图形化掩膜层11a形成沿第一方向的多个分隔槽S。
本公开对于前述步骤中图形化掩膜层11a的形式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图形化掩膜层11a可以是单一膜层,也可以包括多个膜层;当图形化掩膜层11a包括多个膜层时,多个膜层可以在纵向堆叠设置,也可以在横向排列设置。作为示例,如图10所示,图形化掩膜层11a可以包括掩膜图形111a以及位于掩膜图形111a侧壁的掩膜侧墙112b。其中,掩膜侧墙112b的材质与掩膜图形111a的材质相同或不同均是允许的。
请参阅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形成覆盖分隔槽S内壁的第一层间介质层41。
请参阅图12,在步骤S300中,于分隔槽S内形成第一字线2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0在形成覆盖分隔槽S内壁的第一层间介质层41之后执行。并且,如图12所示,第一字线21应当形成于第一层间介质层41上,并填充部分分隔槽S。
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形成至少覆盖第一字线21顶面的第二层间介质层42。气隙结构3形成于第二层间介质层42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隙结构3与分隔槽S内壁之间可以不设置第一层间介质层41;也即,第一层间介质层41覆盖全部的分隔槽S内壁,或者覆盖部分的分隔槽S内壁,均是允许的。譬如,第一层间介质层41在半导体柱100上沿第二方向Y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一字线21在半导体柱100上的正投影重叠或大致重叠。
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于分隔槽S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5。具体的,第一隔离结构5可以用于定义气隙结构3的顶面,气隙结构3位于分隔槽S内第一字线21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形成第一隔离结构5的步骤在形成第二层间介质层42之后执行。
请参阅图12-图13,在步骤S400中,图形化中间结构10a,获得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源组。具体的,有源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且通过分隔槽S隔开的两个半导体柱100。例如,可以去除掩膜图形111a,然后以掩膜侧墙112b和位于中间结构10a上方的部分第一隔离结构5作为掩膜对中间结构10a进行刻蚀,以形成由第二方向Y排布的多个沟槽分隔开的多个有源组。
请继续参阅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00图形化中间结构10a之前,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去除图形化掩膜层11a以及位于中间结构10a上方的部分第一隔离结构5。
本公开对于去除图形化掩膜层11a以及部分第一隔离结构5的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可以采用但不仅限于化学机械研磨(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工艺去除图形化掩膜层11a以及位于中间结构10a上方的第一隔离结构5。
请参阅图14至图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400图形化中间结构10a之后,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
如图14所示,于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有源组的间隔内形成初始第二子隔离结构61a;如图15所示,回刻蚀初始第二子隔离结构61a,形成字线沟槽W,并得到第二子隔离结构61。
本公开对于字线沟槽W的位置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字线沟槽W的底面可以与第一字线21的顶面平齐;或者,字线沟槽W的底面也可以低于第一字线21的顶面;或者,字线沟槽W的底面也可以高于第一字线21的顶面。
请参阅图16至图19,在步骤S500中,于半导体柱100背离分隔槽S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字线22。
其中,第二字线22和第一字线21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字线22和第一字线21在垂直于衬底1的方向上错位设置。作为示例,第二字线22还可以与气隙结构3在第二方向上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500在得到第二子隔离结构之后执行。
本公开对于第二字线22的位置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第二字线22的底面可以与气隙结构3的底面相平齐;或者,第二字线22的底面也可以高于气隙结构3的底面。作为示例,第二字线22的顶面可以平齐于气隙结构3的顶面;或者,第二字线22的顶面也可以低于气隙结构3的顶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500于半导体柱100背离分隔槽S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字线22,具体可以表现为如下的步骤S510~S530:
在步骤S510中,如图16所示,于字线沟槽W的内壁上保形形成第三层间介质层43。
在步骤S520中,如图17所示,于第三层间介质层43背离两侧半导体柱100的侧壁上分别形成第二字线22。其中,同一字线沟槽W内的两个第二字线22之间具有间隔。
在步骤S530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于字线沟槽W内形成覆盖第二子隔离结构61、第二字线22及第三层间介质层43三者裸露表面的第三子隔离结构62。其中,第三子隔离结构62和第二子隔离结构61、第一子隔离结构共同构成第二隔离结构6。
本公开对于步骤S510中形成第三层间介质层43的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原位水汽生长(in-situ steam generation,简称ISSG)工艺和/或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deposition,简称ALD)工艺等方式形成第三层间介质层43。本公开对于步骤S510中形成的第三层间介质层43的材质亦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第三层间介质层43的材质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氧化物。
本公开对于步骤S520中形成第二字线22的方式亦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PVD)工艺或者蒸镀工艺等方式在第三层间介质层43背离两侧半导体柱100的侧壁上形成金属材料,然后执行竖直方向的各向异性刻蚀以去除金属材料的水平部分及金属材料的部分竖直部分,剩余的金属材料作为第二字线2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的步骤:于半导体柱100的上方形成电容单元。
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均可用于制备对应的半导体结构,故而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实施例与半导体结构实施例之间的技术特征,在不产生冲突的前提下可以相互替换及补充,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悉本公开的技术内容。
本公开还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晶体管结构。
请参阅图2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晶体管结构可以包括半导体柱100以及分别位于半导体柱100相对两侧的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
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在半导体柱100的延伸方向上错位设置,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可以共同构成半导体柱100的控制栅极。例如,第二栅极G2的底面平齐于或高于第一栅极G1的顶面,且第二栅极G2底面与第一栅极G1的顶面的间距小于30nm。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晶体管结构中,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在垂直于衬底1的方向上错位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共同构成对应半导体柱100的控制栅极,也即:仅对第一栅极G1或第二栅极G2施加电压并不足以打开对应的晶体管结构。如此,能够避免对相邻晶体管产生干扰,以减少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静态漏电。
此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晶体管结构,避免对相邻晶体管产生干扰,还可以降低相邻第一栅极G1或相邻第二栅极G2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能够降低寄生电容对器件的充放电速度产生影响,提升晶体管结构的存储速度。
并且,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在半导体柱100的延伸方向上错位设置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晶体管结构的尺寸,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晶体管结构的布局更合理,从而有效提升晶体管结构的存储密度。针对相同沟道长度的晶体管来说,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1相对于整体的栅极具有较低的栅极长度,能够降低栅极制作工艺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晶体管结构中,第一栅极G1可以为位于其相对的两侧的晶体管结构所共用。
例如,图21中的虚线框示意出了两个晶体管结构;当对位于左侧的第二栅极G22以及第一栅极G1施加电压时,图21虚线框中左侧的晶体管结构被打开,此时,图21虚线框中右侧的晶体管结构保持关闭状态;当对位于右侧的第二栅极G21以及第一栅极G1施加电压时,图21虚线框中右侧的晶体管结构被打开,此时,图21虚线框中左侧的晶体管结构保持关闭状态。此外,当位于左侧的第二栅极G22以及位于右侧的第二栅极G21均未被施加电压时,即使附近其他晶体管结构被打开,导致位于左侧的第二栅极G22或位于右侧的第二栅极G21电压被拉高,由于第一栅极G1不会受到干扰,仍能通过第一栅极G1端的电压对相应的晶体管结构进行精准控制。
本公开对于第一栅极G1和第二栅极G2的位置关系并不做具体限定。作为示例,第一栅极G1的顶面可以与第二栅极G2的底面相平齐;或者,第一栅极G1的顶面可以低于第二栅极G2的底面。
请继续参阅图2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晶体管结构还可以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半导体柱100之间且位于第一栅极G1上方的气隙结构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半导体柱100的底部可以互连。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具有间隔分布且沿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源组;所述有源组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且通过分隔槽隔开的两个半导体柱;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字线结构;所述字线结构包括与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任一列所述有源组对应设置的一个第一字线和两个第二字线;所述第一字线位于所述分隔槽内,两个所述第二字线分别位于对应所述半导体柱背离所述分隔槽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二字线和所述第一字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字线和所述第一字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
气隙结构,位于所述分隔槽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字线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字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字线的顶面平齐于所述第二字线的底面或低于所述第二字线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字线的底面平齐于所述气隙结构的底面或高于所述气隙结构的底面;所述第二字线的顶面平齐于所述气隙结构的顶面或低于所述气隙结构的顶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
层间介质层,覆盖所述半导体柱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侧壁,且位于所述半导体柱和所述第一字线之间及所述半导体柱和所述第二字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
第一隔离结构,位于所述分隔槽内且封闭所述气隙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用于定义所述气隙结构的顶面;
第二隔离结构,位于相邻所述有源组之间的间隔内且覆盖位于所述间隔内的所述第二字线及所述层间介质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
多个电容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所述半导体柱的上方。
8.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
于所述衬底内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分隔槽,以得到多个中间结构;
于所述分隔槽内形成第一字线;
图形化所述中间结构,获得沿所述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有源组;所述有源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且通过所述分隔槽隔开的两个半导体柱;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于所述半导体柱背离所述分隔槽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字线;
其中,所述第二字线和所述第一字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字线和所述第一字线在垂直于所述衬底的方向上错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形化所述中间结构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于所述分隔槽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所述第一隔离结构用于定义气隙结构的顶面,所述气隙结构位于所述分隔槽内所述第一字线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二字线还与所述气隙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于所述分隔槽内形成第一字线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形成覆盖所述分隔槽内壁的第一层间介质层;其中,所述第一字线形成于所述第一层间介质层上并填充部分所述分隔槽;
于所述分隔槽中形成第一隔离结构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形成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字线顶面的第二层间介质层;其中,所述气隙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二层间介质层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衬底内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分隔槽,以得到多个中间结构,包括:
图形化所述衬底,形成平行间隔排列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初始结构;
于相邻所述初始结构之间的间隔形成第一子隔离结构;
于多个所述初始结构及所述第一子隔离结构中形成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分隔槽,并得到所述中间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形化所述中间结构之后,且于所述半导体柱背离所述分隔槽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字线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有源组的间隔内形成初始第二子隔离结构;
回刻蚀所述初始第二子隔离结构,形成字线沟槽,并得到第二子隔离结构;
所述于所述半导体柱背离所述分隔槽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字线,包括:
于所述字线沟槽的内壁上保形形成第三层间介质层;
于所述第三层间介质层背离两侧所述半导体柱的侧壁上分别形成所述第二字线;同一所述字线沟槽内的两个所述第二字线之间具有间隔;
于所述字线沟槽内形成覆盖所述第二子隔离结构、所述第二字线及所述第三层间介质层三者裸露表面的第三子隔离结构;其中,所述第三子隔离结构和所述第二子隔离结构、所述第一子隔离结构共同构成第二隔离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字线沟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字线的顶面平齐;
或,所述字线沟槽的底面低于所述第一字线的顶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字线的底面平齐于所述气隙结构的底面或高于所述气隙结构的底面;所述第二字线的顶面平齐于所述气隙结构的顶面或低于所述气隙结构的顶面。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于所述半导体柱的上方形成电容单元。
16.一种晶体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柱以及分别位于所述半导体柱相对两侧的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
其中,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在所述半导体柱的延伸方向上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共同构成所述半导体柱的控制栅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晶体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的顶面平齐于所述第二栅极的底面或低于所述第二栅极的底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晶体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结构还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半导体柱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气隙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半导体柱的底部互连。
CN202310318809.8A 2023-03-29 2023-03-29 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0337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8809.8A CN116033750B (zh) 2023-03-29 2023-03-29 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18809.8A CN116033750B (zh) 2023-03-29 2023-03-29 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3750A true CN116033750A (zh) 2023-04-28
CN116033750B CN116033750B (zh) 2023-06-16

Family

ID=86077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18809.8A Active CN116033750B (zh) 2023-03-29 2023-03-29 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33750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2209A (en) * 1997-07-08 2000-06-06 Micro Technology, Inc. Four F2 folded bit line DRAM cell structure having buried bit and word lines
US6399447B1 (en) * 2000-07-19 2002-06-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cell with folded bitline vertical transistor
US7120046B1 (en) * 2005-05-13 2006-10-10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array with surrounding gate access transistors and capacitors with global and staggered local bit lines
CN101752386A (zh) * 2005-09-02 2010-06-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非易失性存储阵列和闪速eeprom阵列
CN102522407A (zh) * 2011-12-23 2012-06-27 清华大学 具有垂直晶体管的存储器阵列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20190057749A1 (en) * 2017-08-16 2019-02-21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Reducing Hot Electron Injection Type Of Read Disturb In 3D Memory Device Having Connected Source-End Select Gates
CN110931557A (zh) * 2018-09-20 2020-03-2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090627A1 (en) * 2019-09-25 2021-03-25 Globalfoundries U.S. Inc. Twisted wordline structures
CN112736036A (zh) * 2019-10-14 2021-04-30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4023744A (zh) * 2022-01-10 2022-02-08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结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和半导体存储器
WO2022037004A1 (zh) * 2020-08-20 2022-02-24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
US20220208994A1 (en) * 2020-12-30 2022-06-30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CN114843273A (zh) * 2021-02-01 2022-08-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器件
CN115132664A (zh) * 2021-03-24 2022-09-30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5346986A (zh) * 2022-09-20 2022-11-15 芯盟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及其形成方法
US20230005919A1 (en) * 2022-05-20 2023-01-05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20230053178A1 (en) * 2021-08-16 2023-02-16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15942742A (zh) * 2021-08-17 2023-04-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器件
CN116013900A (zh) * 2023-03-14 2023-04-25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侧栅晶体管器件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2209A (en) * 1997-07-08 2000-06-06 Micro Technology, Inc. Four F2 folded bit line DRAM cell structure having buried bit and word lines
US6399447B1 (en) * 2000-07-19 2002-06-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cell with folded bitline vertical transistor
US7120046B1 (en) * 2005-05-13 2006-10-10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array with surrounding gate access transistors and capacitors with global and staggered local bit lines
CN101752386A (zh) * 2005-09-02 2010-06-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非易失性存储阵列和闪速eeprom阵列
CN102522407A (zh) * 2011-12-23 2012-06-27 清华大学 具有垂直晶体管的存储器阵列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20190057749A1 (en) * 2017-08-16 2019-02-21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Reducing Hot Electron Injection Type Of Read Disturb In 3D Memory Device Having Connected Source-End Select Gates
CN110931557A (zh) * 2018-09-20 2020-03-2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090627A1 (en) * 2019-09-25 2021-03-25 Globalfoundries U.S. Inc. Twisted wordline structures
CN112736036A (zh) * 2019-10-14 2021-04-30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WO2022037004A1 (zh) * 2020-08-20 2022-02-24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
US20220208994A1 (en) * 2020-12-30 2022-06-30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CN114843273A (zh) * 2021-02-01 2022-08-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器件
CN115132664A (zh) * 2021-03-24 2022-09-30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20230053178A1 (en) * 2021-08-16 2023-02-16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15942742A (zh) * 2021-08-17 2023-04-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器件
CN114023744A (zh) * 2022-01-10 2022-02-08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结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和半导体存储器
US20230005919A1 (en) * 2022-05-20 2023-01-05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CN115346986A (zh) * 2022-09-20 2022-11-15 芯盟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16013900A (zh) * 2023-03-14 2023-04-25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侧栅晶体管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3750B (zh)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97017A (en)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array having a cross-point layout, tungsten digit lines buried in the substrate, and vertical access transistors
US6939763B2 (en) DRAM cell arrangement with vertical MOS transistors, and method for its fabrication
US6664582B2 (en) Fin memory cel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US7994560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comprising a transistor and a capacito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8058683B2 (en) Access device having vertical channel and rela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access device
US820278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vertical pillar transistor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816228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070023784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memory cell arrangement with a folded bit line arrangement and corresponding memory cell arrangement with a folded bit line arrangement
US904829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H08330586A (ja) バーチカル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449382B2 (en) Memor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7074660B2 (en) FinFet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KR100423765B1 (ko) 종형 트랜지스터를 포함하는 집적 회로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5380674A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trench capacitor and electrical contact thereto
CN113097148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35867A (zh) 存储器件和半导体器件
US6521935B2 (en) Mos transistor and dram cell configuration
US2009001480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492221B1 (en) DRAM cell arrangement
KR20030020300A (ko) 집적 회로 수직 트렌치 디바이스 및 그 형성 방법
CN116033750B (zh) 晶体管结构、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126214A1 (ja) 半導体装置
KR19990006541A (ko) 동적 이득 메모리 셀을 갖는 dram 셀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11264391B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6648054A (zh) 存储器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