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8168A - 加压袋 - Google Patents

加压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8168A
CN116018168A CN202180054972.7A CN202180054972A CN116018168A CN 116018168 A CN116018168 A CN 116018168A CN 202180054972 A CN202180054972 A CN 202180054972A CN 116018168 A CN116018168 A CN 116018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sheet
outer sheet
chamber
pressur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49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野清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18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81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00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 A61J1/05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toring or administering blood, plasma or medical fluids ; Infusion or perfusion containers
    • A61J1/10Bag-type contai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5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 A61M5/1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using pressurised reservoirs, e.g. pressurised by means of pistons flexible, e.g. independent ba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ag Frame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压袋(1),具有大致长方形的俯视形状,并具有在第一短边(13a)设置有用于相对于收纳室(10)取出放入袋状容器(50)的开口(11)的袋形状。加压袋(1)具有内片(20)与外片(30)以外片(30)相对于内片(20)位于与收纳室(10)相反侧的方式重合的两层构造。加压室(15)设置在内片(20)与外片(30)之间。内片(20)、外片(30)以及加压室(15)经由第一长边(14a)相对于收纳室(10)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Description

加压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压袋,用于对填充有液状物的袋状容器进行加压。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压袋,用于对袋状容器进行加压而将液状物从袋状容器中挤出。
背景技术
作为对无法从口腔摄入饮食的患者投放含有营养剂、流食或药剂等的液态物的方法,已知有肠内营养法。在肠内营养法中,将填充在袋状容器(有时称为“包”或“层压袋”等)中的液态物经由柔软的导管(一般称为“肠内营养导管”)送入患者体内,所述袋状容器是将具有挠性的片贴合而构成的。作为用于肠内营养法的导管,已知有从患者的鼻腔插入到胃或十二指肠的经鼻导管、通过形成于患者腹部的胃瘘插入到胃内的胃瘘导管等。
当向患者投放的液状物的粘度较低时,存在胃内的液状物向食道逆流而并发肺炎、或液状物的水分在体内未被完全吸收而产生腹泻等问题。为了防止该问题,液状物大多被高粘度化。
但是,当将液状物高粘度化时,流动性降低。为了将高粘度化了的液体物质送入患者体内,需要压缩填充有液体物质的袋状容器。当空手进行该作业时,需要非常大的力,因此作业者(例如护士、护理者)的负担较大。
因此,使用对袋状容器进行加压而将液状物从袋状容器挤出的挤出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用通过注入空气而膨胀的加压袋对袋状容器进行加压的挤出装置。该挤出装置的加压袋具有大致长方形的俯视形状。加压袋具有用于收纳袋状容器的收纳室,在大致长方形的一个短边设置有用于将袋状容器相对于收纳室取出放入的开口。加压袋具有内片以及外片重合而成的两层构造。在内片与外片之间形成有注入空气的加压室。内片、外片以及加压室均经由加压袋的底部(大致长方形的另一个短边)相对于收纳室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81502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挤出装置大概如以下那样使用。在填充有液状物(例如肠内营养剂)的袋状容器的口经由延长软管连接肠内营养导管。在延长软管上设置有夹具。在该阶段,夹具关闭。将袋状容器收纳于加压袋的收纳室。然后,使用手动泵向加压室送入空气。加压室膨胀而袋状容器被压缩。在加压室达到规定压力时,将夹具打开。袋状容器内的液状物经由延长软管、导管而向患者送入。当液状物从袋状容器的流出结束时,使加压室的压力释放,将加压室内的空气向外界放出。在加压袋萎缩之后,将袋状容器从加压袋取出。
专利文献1的加压袋具有如下课题:在使加压袋膨胀之后,即使将加压室的压力释放,也无法将加压室内的空气向外界充分地放出(即,空气排放性较差)。当从加压袋无法排出空气(即,加压袋保持鼓起)时,无法从加压袋取出袋状容器。因此,肠内营养法需要较长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加压室相对于收纳室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加压袋中,提高加压袋的空气排放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加压袋具备用于收纳填充了液状物的袋状容器的收纳室以及封闭的加压室。上述加压袋构成为,当向上述加压室注入流体时,上述加压室膨胀而对上述收纳室所收纳的上述袋状容器进行加压,能够将上述液状物从上述袋状容器挤出。上述加压袋具有大致长方形的俯视形状。上述加压袋具有在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一短边设置有将上述袋状容器相对于上述收纳室取出放入的开口的袋形状。上述加压袋具有如下的两层构造:具有挠性的内片与具有挠性的外片以上述外片相对于上述内片位于与上述收纳室相反侧的方式重合。上述加压室设置在上述内片与上述外片之间。上述内片、上述外片以及上述内片与上述外片之间的上述加压室均经由上述矩形的第一长边相对于上述收纳室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空气排放性被改进的加压袋。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压袋的挤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压袋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的3-3线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压袋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2的4-4线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压袋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压袋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工序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压袋的制造方法的下一个工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压袋的制造方法的下一个工序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压袋的制造方法的下一个工序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压袋的制造方法的下一个工序的立体图。
图10是对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压袋的挤出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上述内片与上述外片重合而接合的内外片接合区域沿着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一短边、第二长边以及第二短边设置。两层的上述外片重合而接合的外外片接合区域沿着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二长边以及第二短边设置。在上述第二长边以及上述第二短边中,上述外外片接合区域也可以配置在比上述内外片接合区域靠外侧的位置。根据所述方式,加压袋不需要设置包括两层的内片与两层的外片的合计4层的片重合而接合的4层接合区域。这有利于提高片的接合区域中的气密性、接合强度。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上述加压袋也可以不具有两层的上述内片与两层的上述外片重合而接合的4层接合区域。所述方式有利于提高片的接合区域中的气密性、接合强度。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上述内片以及上述外片中的至少一个被重合两层以上而接合的接合区域沿着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二短边设置。上述接合区域的宽度可以为上述加压袋的长边方向尺寸的8%以上。所述方式有利于减少使用加压袋从袋状容器挤出了液状物之后残留在袋状容器的液状物的量(残留液状物量)。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上述加压袋进一步具备与上述加压室连通的连通管。根据所述方式,经由连通管容易使流体相对于加压室流入流出,并且容易将加压室内的流体向外界放出。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上述加压室包括相对于上述收纳室位于一侧的第一加压室以及位于另一侧的第二加压室。上述连通管也可以设置为与上述第一加压室连通。根据所述方式,空气排放性良好这样的本发明的效果显著地体现。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上述外片为,与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短边方向相比在长边方向上的拉伸变形量较小。所述方式有利于缩短从袋状容器挤出液状物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减少残留液状物量。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上述内片以及上述外片分别由连续的单个片构成。所述方式有利于加压袋的构造简化以及制造容易化。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上述内片在折回部折回。上述内片的上述折回部可以配置于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一长边侧。所述方式能够使内片由连续的单个片构成。这有利于加压袋的构造简化以及制造容易化。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上述外片在折回部折回。上述外片的上述折回部可以配置于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一长边侧。所述方式能够使外片由连续的单个片构成。这有利于加压袋的构造简化以及制造容易化。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上述内片的整个外周端与上述外片接合。根据所述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得到封闭的加压室。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沿着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一长边而上述内片与上述外片未接合。所述方式有利于使相对于收纳室位于两侧的加压室的部分(第一加压室以及第二加压室)在第一长边连通。另外,所述方式有利于加压袋的构造简化以及制造容易化。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上述内片构成上述收纳室的内表面,上述外片构成上述加压袋的外表面。所述方式有利于加压袋的构造简化以及制造容易化。
在本发明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为,在上述大致长方形的一方或者双方的短边上设置有孔,以便能够将上述大致长方形的某一个短边朝上地悬吊上述加压袋。根据所述方式,能够在将加压袋例如悬吊于冲洗架的同时从袋状容器挤出液状物。这在患者周围无法确保放置加压袋的场所的情况下较有利。
以下,在示出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同时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当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各图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简化表示的图。因此,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变更或省略以下各图所示的各部分,另外,也可以追加未图示的任意的部件或构成。在不同的附图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对于这样的部件省略重复的说明,应适当参照关于之前附图的说明。附图所示的各部的尺寸比在附图之间有时不同,另外也不限定于与实际的尺寸比相同。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备加压袋1的挤出装置100的立体图。挤出装置100具备加压袋1与空气泵110。加压袋1成为具有开口11的袋形状。经由开口11能够将袋状容器50相对于加压袋1的收纳室10取出放入。袋状容器50中填充有在肠内营养中向患者投放的液状物(例如肠内营养剂)。设置于加压袋1的连通管17与柔软的第一软管101经由压力表107而连接。压力表107可以具备如下的限制器功能:当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将空气向外界放出而使压力成为该规定值以下。空气泵110连接有柔软的第二软管102。第一软管101与第二软管102经由还作为压力释放阀起作用的三方活栓105而连接。在将袋状容器50收纳于加压袋1的收纳室10的状态下,通过空气泵110向加压袋1送入空气,使加压袋1膨胀。加压袋1对袋状容器50进行压缩,从袋状容器50的口52挤出液状物。
图2是加压袋1的平面图。加压袋1成为具备第一短边13a、第二短边13b、第一长边14a、以及第二长边14b的大致长方形的俯视形状。加压袋1的开口11(参照图1)设置于第一短边13a。内外片接合区域41(附加有多个点。详细情况将后述。)沿着第一短边13a、第二长边14b、以及第二短边13b设置。外外片接合区域42(附加有多个点。详细情况将后述。)沿着第二长边14b以及第二短边13b设置。沿着第一短边13a的内外片接合区域41的一部分向长边方向突出而形成有突出部18。在突出部18形成有贯通突出部18的孔19。孔19能够被利用于通过在孔19中穿过钩等来悬吊加压袋1。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加压袋1的与上述大致长方形垂直的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称为加压袋1的“厚度方向”。另外,将与短边13a、13b平行的方向称为加压袋1的“短边方向”,将与长边14a、14b平行的方向称为加压袋1的“长边方向”。
图3是沿着与图2的短边13a、13b平行的3-3线的加压袋1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与图2的长边14a、14b平行的4-4线的加压袋1的截面图。
如图3所示,加压袋1具备在折回部21折回的单一的内片20和在折回部31折回的单一的外片30。内片20构成收纳室10的内表面,外片30构成加压袋1的外表面。加压袋1具有内片20和相对于内片20位于收纳室10的相反侧(外侧)的外片30重合而成的两层构造。内片20的折回部21以及外片30的折回部31配置在加压袋1的第一长边14a侧。内片20与外片30在内外片接合区域41中重合而气密地接合。两层的外片30在外外片接合区域42中重合而气密地接合。内外片接合区域41以及外外片接合区域42配置于加压袋1的第二长边14b侧。外外片接合区域42配置于比内外片接合区域41靠外侧的位置。
如图4所示,内片20与外片30在内外片接合区域41中重合而气密地接合。两层的外片30在外外片接合区域42中重合而气密地接合。内外片接合区域41以及外外片接合区域42分别配置于加压袋1的第一短边13a侧以及第二短边13b侧。在第二短边13b中,外外片接合区域42配置于比内外片接合区域41靠外侧的位置。
如根据上述能够明确的那样,内片20的整个外周端与外片30在内外片接合区域41中接合。作为其结果,在内片20与外片30之间形成有封闭的加压室15。内片20、外片30、以及内片20与外片30之间的加压室15均在第一长边14a侧,相对于收纳室10从一侧(图3中上侧)向另一侧(图3中下侧)以大致“U”字状延伸(参照图3)。内片20与外片30未被沿着第一长边14a接合(或者密封)。因此,相对于收纳室10位于一侧的加压室(第一加压室)15a与位于另一侧的加压室(第二加压室)15b经由第一长边14a而连通。
连通管17是具有中空的圆筒形状的管,弯曲为大致“L”字状。连通管17与设置于外片30的贯通孔气密地连接(参照图4)。加压室15仅经由连通管17而与外界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管17与构成第一加压室15a的外片30的部分连接。
在图3以及图4中,隔着收纳室10而对置的内片20在厚度方向上稍微分离,并且隔着加压室15而对置的内片20与外片30在厚度方向上稍微分离。然而,这些是为了容易理解加压袋1的构成。在非使用时的萎缩的加压袋1中,隔着收纳室10而对置的内片20可以在厚度方向上相互紧贴,并且隔着外加压室15而对置的内片20与外片30也可以在厚度方向上相互紧贴。即,非使用时的加压袋1可以是两层的外片30与其间的两层的内片20在厚度方向上相互紧贴的薄板状。
另外,在图3中,在第一长边14a上,内片20的折回部21与外片30的折回部31在短边方向上稍微分离。然而,这也是为了容易理解加压袋1的构成。为了根据后述的加压袋1的制造方法而容易理解,在非使用时的萎缩的加压袋1中,折回部21与折回部31也可以沿着第一长边14a而在短边方向上相互相接。
内片20和外片30具有能够容易地变形的挠性(或柔软性)。内片20和外片30还优选具备即使以规定压力(例如60kPa)向加压室15注入流体(例如空气),流体也不会漏出到外界的密封性和加压袋1不会破裂的机械强度。作为内片20和外片30的材料,只要满足这样的特性就没有限制,例如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聚丙烯、聚乙烯、软质聚氯乙烯等树脂材料。内片20和外片30也可以是材料不同的多个层层叠而成的层叠片。内片20和外片30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在使加压室15膨胀时有效地对收纳室10内的袋状容器50进行加压,外片30优选实质上不具有伸缩性。内片20可以具有伸缩性,也可以不具有伸缩性。
只要能够使加压室15与外界连通,则连通管17的材料是任意的。可以是实质上不变形的硬质材料、能够容易地变形的软质材料中的任一种。作为能够使用的硬质材料,能够例示聚乙烯、聚丙烯、聚缩醛、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甲醛、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酰胺、硬质聚氯乙烯等树脂材料、不锈钢、铁、铝等金属材料。作为能够使用的软质材料,能够使用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硅橡胶等橡胶、苯乙烯系弹性体、烯烃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软质聚氯乙烯等。
加压袋1的加压室15通过经由连通管17向加压室15注入流体而膨胀。所注入的流体可以是气体以及液体中的任一种,但优选为气体,特别优选为空气。图1所示的挤出装置100为了向加压室15注入空气而具备空气泵110。空气泵110是通过使手柄112相对于泵基部111往复移动而能够将空气向第二软管102送出的手动式的活塞泵。但是,用于向加压室15注入空气的泵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手动式的送气球、任意的电动泵。送气球是由橡胶等构成的球状或者橄榄球状等的中空体,通过压扁而能够排出空气。
袋状容器50(参照图1)不被限定,但例如优选是由具有挠性的片构成的袋状物,一般被称为“包”或者“层压袋”。袋状容器50例如也可以具有使相同尺寸的2张大致长方形的片重合并在其外周端贴合而成的平袋型包、由构成正反面的2张大致长方形的片以及构成底面的1张片构成的站立袋、由构成正反面的2张大致长方形的片以及用于在这些片间形成衬料的片构成的箱型包(也有时被称为角底包)等任意构成。在袋状容器50设置有用于使液状物流出的口(也有时被称为喷口)52。在本实施方式中,口52设置在具有大致长方形的俯视形状的袋状容器50的短边的中央。但是,口52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短边与长边交叉的角部相对于短边以及长边倾斜地设置口52。
填充在袋状容器50中的液状物的种类没有限制。例如,液状物可以是营养剂(例如在肠内营养法中使用的肠内营养剂)、流食、造影剂、透明质酸、生理盐水、血液等任意的液状物。液状物可以被高粘度化(或半固态化)至例如1000mPa·s以上。液状物的粘度的上限没有限制,但优选为50000mPa·s以下。
对加压袋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所示那样,准备内片20以及外片30。内片20以及外片30均具有大致长方形。外片30在纵向以及横向的任意方向上都比内片20大。从内片20以及外片30各自的一边突出有成为加压袋1的突出部18(参照图1、图2)的突出部28、38。在突出部28、38形成有成为加压袋1的孔19的孔29、39(参照图1、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共通的卷筒片切出内片20以及外片30。卷筒片也可以是将织布(例如尼龙织布)作为基材层且在其单面的整面上涂敷热密封层(例如聚氨酯层)而成的片。在图5中,在近前侧的面上设置有热密封层。虽然未图示,但在外片30上形成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的开口端气密地接合连通管17。外片30与连通管17的接合方法并无限制,但例如能够使用施加粘接剂的方法、热粘接的方法等。
接下来,如图6所示,在平坦面上,使外片30以及内片20以各自的设置有热密封层的面对置的方式重合。将内片20与外片30进行对位,以使外片30的突出部38与内片20的突出部28重合,且外片30的设置有突出部38的边与内片20的设置有突出部28的边一致。然后,在重合后的外片30以及内片20之上重合加热的第一熔敷模91。第一熔敷模91具有沿着内片20的外周端的矩形框形状。使第一熔敷模91与内片20的外周端对位而按压于内片20以及外片30。在第一熔敷模91所按压的区域中,内片20的热密封层与外片30的热密封层被热密封而形成内外片接合区域41。
如图7所示那样,得到形成有矩形框形状的内外片接合区域41(在图7中施加了多个点的区域)的由内片20以及外片30构成的层叠片45。在内外片接合区域41中,外片30与内片20被重合地接合。内外片接合区域41沿着内片20的整个外周端形成。外片30的除了突出部18所突出的边以外的3条边,比内片20(或者内外片接合区域41)向外侧伸出。
接下来,如图8所示那样,使内片20处于内侧而将层叠片45沿着图7的双点划线46折回(即,对折)。矩形框形状的内外片接合区域41被对折而重合。比内外片接合区域41向外侧伸出的外片30被对折而重合。沿着双点划线46形成的内片20的折痕成为内片20的折回部21(参照图3)。同样,沿着双点划线46形成的外片30的折痕成为外片30的折回部31(参照图3)。
接下来,如图9所示那样,在平坦面上载放对折后的图8的层叠片45,并在其之上重合加热后的第二熔敷模92。第二熔敷模92具有沿着外片30的相邻2边的大致“L”字形状。将第二熔敷模92与比内外片接合区域41靠外侧的两层外片30重合的部分进行对位,并按压于外片30。在第二熔敷模92所按压的区域中,两层外片30的热密封层被相互热密封而形成外外片接合区域42。
因此,得到图2~图4所示的加压袋1。加压袋1具有大致长方形的俯视形状。由内片20以及外片30构成的两层构造的层叠片45(参照图7)在第一长边14a折回,外片30在沿着第二长边14b以及第二短边13b的外外片接合区域42中相互接合。加压袋1具有在第一短边13a设置有开口11的袋形状。加压袋1的收纳室10仅经由开口11与外界连通。在层叠片45上,内片20的整个外周端在内外片接合区域41中与外片30接合(参照图7)。因此,在内片20与外片30之间形成有封闭的加压室15。加压室15仅经由连通管17与外界连通。与内片20以及外片30同样,加压室15也在第一长边14a被折回。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层叠片45(参照图7)中,外片30的3条边比内片20(或者内外片接合区域41)向外侧伸出。因此,之后,当将层叠片45对折时,能够使比内外片接合区域41向外侧伸出的外片30相互重合,而形成沿着第二长边14b以及第二短边13b的外外片接合区域42。即,在内片20与外片30被接合的内外片接合区域41的外侧,形成有两层外片30被重合地接合的外外片接合区域44。虽然最终得到的加压袋1具有内片20与外片30重合而成的两层构造,但加压袋1不具有包括两层内片20与两层外片30在内的合计4层片被重合地接合的4层接合区域。一般,在热密封中,所重合的片的数量越多则越难以适当地管理对各片施加的压力、各片的温度等,在所得到的接合区域中产生无法得到所希望的气密性、接合强度的缺陷部位的可能性越高。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袋1中,外外片接合区域42必定配置于比内外片接合区域41靠外侧的位置。这能够使形成于加压袋1的所有接合区域41、42都成为仅两层片被接合的两层接合区域。与4层片的接合相比,仅两层片的接合的压力、温度的管理格外容易。因此,能够抑制在接合区域产生缺陷部位,接合区域的气密性、接合强度提高。根据本实施方式,成品率提高,能够稳定地制造高品质的加压袋1。
接下来,对使用了具备加压袋1的挤出装置100(参照图1)的肠内营养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那样,准备挤出装置100与袋状容器50。加压袋1的加压室15(参照图3以及图4)未膨胀,对加压室15进行规定的内片20与外片30实质地紧贴。袋状容器50中填充有液状物(例如肠内营养剂)。虽然未图示,但在袋状容器50的口52连接有柔软的软管(例如肠内营养组件)的上游端。软管的下游端与留置于患者的导管连接。导管例如可以是向形成于患者的腹部的胃瘘插入的胃瘘导管。在软管上设置有用于对其流路进行开闭的夹具(未图示)。在该阶段,软管的流路被夹具关闭。
接着,如图10所示那样,将袋状容器50从加压袋1的开口11插入收纳室10。操作三方活栓105而使第一软管101与第二软管102连通。操作空气泵110而向加压袋1的加压室15送入空气。加压室15膨胀,对收纳室10所收纳的袋状容器50进行加压。但是,与口52连接的软管(未图示)的流路被夹具关闭,因此液状物无法从袋状容器50流出。
加压室15内的压力能够通过压力表107来确认。在确认到加压室15内的压力到达规定值(例如40kPa)之后,操作三方活栓105而切断第一软管101与第二软管102的连通。接着,将与口52连接的软管的夹具打开。液状物从袋状容器50通过口52而挤出,向患者投放。由于液状物从袋状容器50流出而引起的袋状容器50的体积减少较微小。因此,由于液状物从袋状容器50流出而引起的加压室15内的压力减少极微小。
在液状物从袋状容器50的流出结束之后,操作三方活栓105而使第一软管101与外界连通。加压室15内的压力经由连通管17、第一软管101以及三方活栓105向外界释放。在加压袋1萎缩之后,将袋状容器50从收纳室10取出。袋状容器50被加压袋1压扁为实质平坦的薄板状。根据需要,也可以对袋状容器50进行挤压等,而将残留在袋状容器50内的微量液状物从袋状容器50完全排出。另外,取出了袋状容器50之后的加压袋1被压扁而将加压室15内的空气向外界完全排出。
如上述那样,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加压袋中,加压室经由袋形状的底部(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袋1的第二短边13b)相对于收纳室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当将挤出装置100的加压袋1置换为该以往的加压袋而进行肠内营养法时,存在以下的课题。即,在使加压室膨胀而从袋状容器挤出了液状物之后,仅操作三方活栓而使加压室的压力向外界释放,无法将加压室内的空气充分地向外界放出(即,空气排放性较差)。加压室保持膨胀状态不变,因此由于加压室而袋状容器依然承受压缩力。因此,难以将袋状容器从加压袋取出。需要通过手动作业将加压袋压扁而使加压室内的空气向外界放出。无法使肠内营养法结束,肠内营养法需要较长时间。
本发明者们发现,以往的加压袋的空气排放性较差的原因在于,加压室经由袋形状的底部而相对于收纳室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这一点。在加压室相对于收纳室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加压袋中,一侧的加压室(第一加压室)与另一侧的加压室(第二加压室)之间的空气的流动性对空气排放性产生较大影响。在以往的加压袋中,第一加压室与第二加压室经由袋形状的底部连通。该底部位于俯视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袋形状的短边,因此将第一加压室与第二加压室相连的流路截面积较小。这是空气排放性较差的原因。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袋1中,加压室15经由第一长边14a而相对于收纳室10从一侧(第一加压室15a)延伸到另一侧(第二加压室15b)。第一长边14a比袋形状的底部(即,第二短边13b)长,因此将第一加压室15a与第二加压室15b相连的流路截面积较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加压袋1的空气排放性良好。当操作三方活栓105而释放加压室15内的压力时,加压室15内的空气立即向外界放出,加压室15迅速地萎缩。从三方活栓105的操作到能够将袋状容器50从加压袋1取出的状态为止的时间极短。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肠内营养法。
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连通管17被设置为相对于收纳室10与一侧的第一加压室15a连通的情况下,能够显著地发挥空气排放性良好这样的本发明的效果。其原因在于,相对于收纳室10处于另一侧的第二加压室15b内的空气通过连通管17向外界流出,因此第二加压室15b内的空气必然需要向第一加压室15a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那样,沿着第二短边13b设置的接合区域41、42的长边方向的宽度W优选为加压袋1的长边方向尺寸L的8%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另外,宽度W优选为20mm以上,更优选为25mm以上,特别优选为30mm以上。这些优选的条件有利于在使用加压袋1从袋状容器50挤出了液状物之后减少残留于袋状容器50的液状物的量(残留液状物量)。其理由尚不明确,但本发明者们推测概略如以下那样。当在将袋状容器50收纳于收纳室10的状态下使加压室15膨胀时,沿着第二短边13b的接合区域41、42,以其短边方向的中央部分接近加压室15(或者第一短边13a)侧的方式在长边方向上变形,并且以在厚度方向波动的方式变形。这样的接合区域41、42的变形会减弱加压室15对收纳室10所收纳的袋状容器50的接合区域41、42(第二短边13b)附近部分施加的厚度方向的加压力。这会使残留液状物量增加。因此,如果增大由于接合多个片而相对高强度的接合区域41、42的宽度W,则能够抑制接合区域41、42的上述变形,作为其结果,残留液状物量减少。但是,当接合区域41、42的宽度W过大时,不仅使残留液状物量减少的效果降低,而且加压袋1变大、操作性降低。因此,接合区域41、42的宽度W优选为加压袋1的长边方向尺寸L的3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并且优选为70mm以下、更优选为50mm以下。另外,接合区域41、42的宽度W为内外片接合区域41以及外外片接合区域42的长边方向尺寸的合计,在内外片接合区域41与外外片接合区域42在长边方向上分离的情况下不包括两者间的间隙的长边方向尺寸。另外,加压袋1的长边方向尺寸L不包括设置于第一短边13a以及/或者第二短边13b的突出部18。
加压袋1的收纳室10的内尺寸优选根据袋状容器50的外尺寸来设定。当相对于袋状容器50来说收纳室10过大时,将袋状容器50向收纳室10内的何处收纳可能根据加压袋1的每个使用者而不同。在该情况下,根据收纳室10内的袋状容器50的位置不同而残留液状物量可能发生变化。希望减小收纳室10内的袋状容器50的位置偏差,而使残留液状物量稳定地减少。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加压袋1的收纳室10的长边方向的内尺寸(从开口11到收纳室10的最深部的距离)相对于袋状容器50的长边方向的外尺寸(不包括口52),优选为1.3倍以下,更优选为1.2倍以下。另外,即使相对于袋状容器50来说收纳室10过小,由于无法对袋状容器50的整个面进行压缩,因此残留液状物量也增加。因此,从减少残留液状物量的观点出发,加压袋1的收纳室10的长边方向的内尺寸相对于袋状容器50的长边方向的外尺寸,优选为1.0倍以上,更优选为1.05倍以上。
当在将袋状容器50收纳于收纳室10的状态下使加压室15膨胀时,加压袋1的外片30作为整体膨胀为大致橄榄球状。本发明者们通过实验确认了如下情况:在使加压室15膨胀时,当外片30的长边方向的延伸量相对较小时,能够在短时间内从袋状容器50挤出液状物且能够减少残留液状物量。因此,外片30优选为,与加压袋1的短边方向相比长边方向的拉伸变形量较小。关于拉伸变形量,从外片30切出一定宽度的细长的试料,根据将该试料沿着其长边方向拉动时的试料的延伸率,能够进行评价。具体地说,在外片30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包含织布的情况下,由于拉伸变形量与纤维的密度相关,因此该织布优选为,与长边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纤维(经线)比沿着短边方向延伸的纤维(纬线)高密度。一般情况下,在从卷筒片切出外片30(参照图5)的情况下,优选以加压袋1的长边方向成为卷筒片的经线方向的方式切出外片30。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长边14b以及第二短边13b中,外外片接合区域42配置在比内外片接合区域41靠外侧的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沿着第二长边14b以及/或者第二短边13b配置在两层外片30之间配置有两层内片20的4层片重合而接合的4层接合区域。在沿着第二长边14b以及第二短边13b配置4层接合区域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相同尺寸的内片20以及外片30(参照图5)。在从共通的卷筒片切出内片20以及外片30的情况下,不需要区分内片20与外片30,因此能够使加压袋的制造简化。
设置连通管17的位置是任意的。连通管17可以以与第二加压室15b连通的方式设置于外片30,也可以设置于外片30的折回部31。或者,连通管17也可以以被内片20与外片30夹住的方式设置于沿着第一短边13a的内外片接合区域41。连通管17的形状也不需要弯曲为大致“L”字状,例如也可以是不具有弯曲部的直线状。
本发明的加压袋为,在未收纳袋状容器且加压室未膨胀时,具有大致长方形的俯视形状。在此,所谓“大致长方形”,当然包括严格意义上的长方形,而且也包括实质上能够视为长方形的形状。例如,包括将长方形的四角中的至少一个以圆弧状或者倾斜地切除后的形状、在长方形的四边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突出部(例如突出部18)、凹状的切口的形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孔19设置于第二加压室15b侧的第一短边13a,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孔19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加压室15a侧的第一短边13a、第二短边13b、第二长边14b。孔19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不同的2条以上的边。孔19能够用于悬吊收纳了袋状容器50的加压袋。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当孔19设置于第一短边13a时,收纳室10所收纳的袋状容器50不会由于重力而落下。当孔19设置于第二短边13b时,能够利用重力促进液状物从袋状容器50流出。另外,在加压室15膨胀的状态下,即使开口11朝向下方,袋状容器50从收纳室10脱落的可能性也较低。不需要为了设置孔19而使突出部18从加压袋的边突出。例如,也可以仅在沿着边延伸的接合区域41或者42中设置孔19。孔19的位置不需要是加压袋1的大致长方形的边(13a、13b、或者14b)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例如也可以是边(13a、13b、或者14b)的端部(即,大致长方形的角部)。本发明的加压袋也可以不具备孔19。
内片20以及外片30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组合多个薄片而构成。例如,外片30也可以由在相当于折回部31的位置处断开的2个外薄片构成。
使多个片重合而接合的方法并不限定于热密封,能够使用能够气密(或者液密)地进行接合的任意方法。例如,能够通过使用粘接剂、粘性胶带(双面胶带或者单面胶带)的方法、热粘接的方法、用线缝合的方法、或者将这些方法组合而成的方法等来进行接合。
具备本发明的加压袋的挤出装置的构成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参照图1)。例如,上述挤出装置100为了将加压袋1的加压室15的连通目的地在空气泵110与外界之间进行切换而具备三方活栓105,但也可以将三方活栓105置换为其他部件。例如,能够代替三方活栓105,而使用由能够相互连接以及分离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构成的连接工具。第一连接器设置于第一软管101,第二连接器设置于第二软管102。在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通过空气泵110向加压袋1送入空气,使加压袋1膨胀。然后,当将第一连接器从第二连接器分离时,能够将加压室15内的压力经由第一连接器向外界释放。第一连接器也可以具备单向阀,该单向阀构成为,允许朝向加压室15的空气流动,阻止从加压室15朝向外界的空气流动。在该情况下,仅通过使第一连接器从第二连接器分离,加压室15内的压力不会向外界释放,在将第一连接器从第二连接器分离之后进一步进行用于向一个方向释放的某种操作,加压室15内的压力才向外界释放。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利用领域没有特别限制,但能够优选利用为用于挤出填充在袋状容器中的液状物(特别是半固态化了的低流动性的流动物)的加压袋。能够优选利用于医疗领域、特别是经由插入到患者体内的导管而注入半固态化营养剂的肠内营养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医疗领域,也可以大范围地利用于需要挤出液状物的领域(例如食品领域、一般工业领域等)。
附图标记说明
1加压袋
10收纳室
13a第一短边
13b第二短边
14a第一长边
14b第二长边
15加压室
15a第一加压室
15b第二加压室
17连通管
19孔
20内片
21内片的折回部
30外片
31外片的折回部
41内外片接合区域
42外外片接合区域
50袋状容器
100挤出装置
W接合区域的宽度
L加压袋的长边方向尺寸

Claims (14)

1.一种加压袋,其构成为,具备用于收纳填充了液状物的袋状容器的收纳室以及封闭的加压室,当向上述加压室注入流体时,上述加压室膨胀而对上述收纳室所收纳的上述袋状容器进行加压,能够将上述液状物从上述袋状容器挤出,上述加压袋的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袋具有大致长方形的俯视形状,
上述加压袋具有在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一短边设置有将上述袋状容器相对于上述收纳室取出放入的开口的袋形状,
上述加压袋具有如下的两层构造:具有挠性的内片与具有挠性的外片以上述外片相对于上述内片位于与上述收纳室相反侧的方式重合,
上述加压室设置在上述内片与上述外片之间,
上述内片、上述外片以及上述内片与上述外片之间的上述加压室均经由上述矩形的第一长边相对于上述收纳室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上述内片与上述外片重合而接合的内外片接合区域沿着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一短边、第二长边以及第二短边设置,
两层的上述外片重合而接合的外外片接合区域沿着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二长边以及第二短边设置,
在上述第二长边以及上述第二短边中,上述外外片接合区域也可以配置在比上述内外片接合区域靠外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不具有两层的上述内片与两层的上述外片重合而接合的4层接合区域。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上述内片以及上述外片中的至少一个被重合两层以上而接合的接合区域沿着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二短边设置,
上述接合区域的宽度可以为上述加压袋的长边方向尺寸的8%以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进一步具备与上述加压室连通的连通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上述加压室包括相对于上述收纳室位于一侧的第一加压室以及位于另一侧的第二加压室,
上述连通管也可以设置为与上述第一加压室连通。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上述外片为,与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短边方向相比,在长边方向上的拉伸变形量小。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上述内片以及上述外片分别由连续的单个片构成。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上述内片在折回部折回,
上述内片的上述折回部可以配置于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一长边侧。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上述外片在折回部折回,
上述外片的上述折回部可以配置于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一长边侧。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上述内片的整个外周端与上述外片接合。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沿着上述大致长方形的第一长边,上述内片与上述外片未接合。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上述内片构成上述收纳室的内表面,上述外片构成上述加压袋的外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压袋,其中,
在上述大致长方形的一方或者双方的短边上设置有孔,以便能够将上述大致长方形的某一个短边朝上而悬吊上述加压袋。
CN202180054972.7A 2020-11-16 2021-10-07 加压袋 Pending CN1160181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0490A JP7342842B2 (ja) 2020-11-16 2020-11-16 加圧バッグ
JP2020-190490 2020-11-16
PCT/JP2021/037114 WO2022102293A1 (ja) 2020-11-16 2021-10-07 加圧バッ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8168A true CN116018168A (zh) 2023-04-25

Family

ID=81600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4972.7A Pending CN116018168A (zh) 2020-11-16 2021-10-07 加压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00659A1 (zh)
JP (1) JP7342842B2 (zh)
CN (1) CN116018168A (zh)
WO (1) WO202210229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3414A (en) * 1962-02-02 1964-10-20 Abbott Lab Apparatus for the induced infusion of liquid from a flexible liquid container
CN110475532B (zh) 2017-03-31 2023-03-31 株式会社Jms 加压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02293A1 (ja) 2022-05-19
JP2022079342A (ja) 2022-05-26
US20240000659A1 (en) 2024-01-04
JP7342842B2 (ja)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5532B (zh) 加压袋
JP4416738B2 (ja) 密封袋の通気路の構造及び密封袋及び密封袋の製造方法
EP1838272B1 (en) Medical liquid container and preparation-containing medical liquid container
JP5057172B2 (ja) 複室容器
JP5191145B2 (ja) 輸液バッグ
CN116018168A (zh) 加压袋
TWI492882B (zh) A fl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fluid storage container
JP5310340B2 (ja) 押出装置
JP4962733B2 (ja) 複室容器
KR102070393B1 (ko) 복수 개의 단위 공간부를 포함하는 가압백을 구비한 수액백
JP5458703B2 (ja) 押出装置
JP4599918B2 (ja) 薬剤収納封止体及び薬剤収納封止体の形成方法
KR102412854B1 (ko) 가압백을 구비한 수액백 가압 장치
WO2005087174A1 (ja) 加圧バッグ及び定圧加圧バッグシステム
JP2008061669A (ja) 複室容器
JP2005058694A (ja) 加圧バッグ及び定圧加圧バッグシステム
JP2000262589A (ja) 複室容器
CN209237017U (zh) 一种移动式止液型袋式输液器
CN110831865B (zh) 片材制继流阀及带有继流阀的袋
JP2019063057A (ja) 薬液供給装置及び薬液供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036336A (ja) 複室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