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8538A - 一种折叠式转移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式转移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8538A
CN115998538A CN202310064029.5A CN202310064029A CN115998538A CN 115998538 A CN115998538 A CN 115998538A CN 202310064029 A CN202310064029 A CN 202310064029A CN 115998538 A CN115998538 A CN 115998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end frame
fixed
locking
rea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640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nhuaheng Precis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inhuaheng Precis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inhuaheng Precis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inhuaheng Precision Machine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640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985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98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85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折叠式转移车,涉及转移车技术领域。其包括底架,底架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柱,升降柱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把手,升降柱上设置有座椅,座椅上固定设置有靠背,底架包括前端架和后端架,前端架上固定设置有槽板,槽板通过转轴与后端架转动连接,槽板内转动安装有辅助轮,后端架的底部和顶部均贯穿开设有给槽板让位的槽口,升降柱设置在后端架上。本申请具有能够转移车进行折叠,以减小存放时的占用空间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式转移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转移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式转移车。
背景技术
转移车(椅),也可称为护理椅,它是一种帮助行动失能患者的辅助工具,以便能够对大部分患者进行转移。
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602173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护理椅,其包括护理椅包括支撑部和升降部,升降部通过升降组件二在支撑部上升降,升降部具有两个可旋转的座椅,座椅能够旋转打开;支撑部包括底部支撑架和立柱,立柱为中空状,支撑架的前部两侧均安装有滑轮一,支撑架的后部两侧均安装有滑轮二,支撑架的后部还固定连接有脚踏板,脚踏板底部固定连接有脚踏支撑杆,脚踏支撑杆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该护理椅的座椅能够升降和旋转打开,升降至与护理合理高度后,打开两个座椅,使得使用者能够轻松坐到座椅上,使用非常方便简单,使得使用者轻松转移到护理椅上,进而进行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不适的情况,有利于实现患者的半自理甚至自理。
发明人认为上述技术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保证平衡可靠性,支撑架设计的较长,若在不使用时,护理椅的存放将会占用很大的空间资源,特别是对于住房紧凑的家庭。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不使用时,护理椅的存放将会占用很大的空间资源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式转移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折叠式转移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包括底架,底架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柱,升降柱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把手,升降柱上设置有座椅,座椅上固定设置有靠背,所述底架包括前端架和后端架,所述前端架上固定设置有槽板,所述槽板通过转轴与所述后端架转动连接,所述槽板内转动安装有辅助轮,所述后端架的底部和顶部均贯穿开设有给所述槽板让位的槽口,所述升降柱设置在所述后端架上;
所述槽板与所述后端架之间设置有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锁止杆和锁止弹簧,所述后端架的内壁开设有容置孔,所述槽板的外壁开设有锁止孔,所述锁止杆一端插设至所述容置孔内且贯穿所述容置孔的孔底、另一端插设至所述锁止孔内,所述锁止弹簧套设于所述锁止杆上且一端与所述锁止杆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容置孔的内壁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无需使用转移车时,先握住锁止杆并拉动,此时锁止弹簧将被压缩且锁止杆朝容置孔内收回,直至锁止杆从锁止孔内移出,以对槽板与后端架进行解锁,然后向上翻转前端架,直至前端架翻转至倾斜靠向升降柱;与此同时,辅助轮与地面接触,以使得转移车仍然保持着四轮移动,从而便于转移车折叠后,对转移车进行移动。该结构解决了普通转移车中前端架设计较长的问题,从而该转移车在无需使用时,能够将前端架进行折叠,以减小转移车存放时所占用的空间资源。
可选的,所述升降柱上固定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上固定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侧壁转动安装有转盘且所述座椅与所述转盘固定,所述转盘与所述转动板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患者进行转移时,可先将两半座椅向外侧转动,然后将转移车移动至患者处,再将两半座椅进行拼合,以使得患者坐在座椅上,从而对患者进行转移。
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驱动杆、连接杆、转动杆和连接弹簧,所述转动板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让位槽且两个所述让位槽之间连通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转动杆与所述转盘固定且穿设靠近所述转盘一侧的所述让位槽,所述转动杆上开设有放置孔,所述连接杆插设至所述放置孔且与所述驱动杆固定,所述驱动杆穿设所述第一槽和远离所述转盘一侧的所述让位槽,所述连接弹簧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放置孔的孔底之间,所述转动杆的直径大于所述弧形槽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无需使用转移车时,拉动驱动杆,以将连接杆从放置孔内拉出并穿设第一槽,然后将座椅向上翻转,此过程中连接杆将在弧形槽内移动,直至到达第二槽内,此时将驱动杆松放,连接杆通过连接弹簧将自动收回至放置孔内,并且驱动杆将穿设第二槽,从而完成对座椅和靠背的折叠且不易自动进行翻转,以减小转移车存放时所占用的空间资源。
可选的,所述后端架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推动轴与所述升降柱固定,所述后端架上安装有罩壳且所述罩壳罩设在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上,所述升降柱贯穿所述罩壳,所述后端架上设置有控制组件且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节座椅的高度时,可通过控制组件对第一电动推杆进行控制,以完成对升降柱高度的调节,从而完成座椅高度的调节。
可选的,所述前端架与所述后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折叠后的所述前端架进行稳固的稳固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端架折叠后,稳固组件可提高前端架折叠后的稳定性,以使得前端架不易向下翻转。
可选的,所述稳固组件包括拉紧绳、旋转杆、卷簧和架板,所述架板固定于所述后端架上且开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杆与所述旋转孔的孔底转动连接,所述卷簧套设于所述旋转杆上且一端与所述旋转杆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孔的内壁固定,所述拉紧绳一端与所述旋转杆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前端架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端架向上翻转折叠时,卷簧通过收卷力将拉紧绳收卷在旋转杆上;前端架折叠完成后,由于卷簧的收卷力始终存在,因此,拉紧绳将一直保持对前端架朝向升降柱的拉动,从而提高了前端架折叠后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前端架上设置有顶撑组件,所述顶撑组件包括顶推部和顶撑部,所述顶推部固定于所述前端架的内壁上且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顶撑部设于所述前端架上且与所述顶推部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旦前端架的万向轮陷入沟里后,可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顶推部对顶撑部进行推动,此时顶撑部将不断朝地面靠近直至接触;接触后,再继续推动,此时将顶撑起前端架,直至前端架与后端架保持水平,最后推动转移车,即可将前端架的万向轮从沟里脱离出,从而无需使用蛮力将转移车抬起,尤其是患者坐于座椅上的情况下。
可选的,所述顶推部包括第二电动推杆和顶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固定于所述前端架的内壁上且推动轴与所述顶推杆固定,所述顶推杆远离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设置为弧面且与所述顶撑部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旦前端架的万向轮陷入沟里后,可通过控制组件控制第二电动推杆,即可驱动顶推杆对顶撑部进行推动。
可选的,所述顶撑部包括套管、滑杆、伸缩杆、顶撑轮和伸缩弹簧,所述套管与所述前端架的内壁固定,所述伸缩杆插设至所述套管内且贯穿所述前端架的底壁,所述顶撑轮固定于所述伸缩杆的底部,所述套管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杆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固定,所述伸缩弹簧套设于所述伸缩杆上且一端与所述伸缩杆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前端架的内壁固定,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导向面且所述顶推杆与所述导向面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推杆对伸缩杆进行推动的过程中,伸缩杆将不断地向套管内收缩,即顶撑轮不断朝地面靠近直至接触;接触后,再继续推动,此时将顶撑起前端架,直至前端架与后端架保持水平,最后推动转移车,即可将前端架的万向轮从沟里脱离出。
可选的,所述靠背与所述座椅之间固定设置有承接网,所述承接网与所述控制组件之间设置有倚靠组件,所述倚靠组件包括倚靠部和充气部,所述倚靠部固定于所述承接网上,所述充气部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倚靠部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患者坐于座椅上后,患者的腰部与倚靠部接触,此时可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充气部对倚靠部进行充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控制充气量,以使得倚靠部膨胀,从而患者能够舒适地进行倚靠,且使得腰部不易疲劳。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该结构解决了普通转移车中前端架设计较长的问题,从而该转移车在无需使用时,能够将前端架进行折叠,以减小转移车存放时所占用的空间资源。
2、在前端架折叠后,稳固组件可提高前端架折叠后的稳定性,以使得前端架不易向下翻转。
3、在患者坐于座椅上后,患者的腰部与倚靠部接触,此时可通过控制组件控制充气部对倚靠部进行充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控制充气量,以使得倚靠部膨胀,从而患者能够舒适地进行倚靠,且使得腰部不易疲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用于体现转动板与座椅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用于体现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用于体现锁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用于体现顶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E处的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二用于体现倚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F处的放大图。
图中:1、底架;11、前端架;12、后端架;121、槽口;122、容置孔;123、第一电动推杆;124、罩壳;13、槽板;131、锁止孔;132、辅助轮;14、升降柱;141、固定管;1411、转动槽;1412、转动柱;142、轴承;143、转动板;1431、转盘;1432、让位槽;1433、弧形槽;1434、第一槽;1435、第二槽;15、把手;16、座椅;17、靠背;173、承接网;2、锁止组件;21、锁止杆;22、锁止弹簧;3、转动组件;31、驱动杆;32、连接杆;33、转动杆;331、放置孔;34、连接弹簧;4、稳固组件;41、拉紧绳;42、旋转杆;43、卷簧;44、架板;441、旋转孔;5、顶推部;51、第二电动推杆;52、顶推杆;6、顶撑部;61、套管;611、滑槽;62、滑杆;63、伸缩杆;631、导向面;64、顶撑轮;65、伸缩弹簧;7、倚靠部;71、气囊;72、接触布;73、放气管;74、密封塞;8、充气部;81、微型气泵;82、加长三通软管;9、控制组件;91、外壳;92、控制器;93、锂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折叠式转移车。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包括底架1,底架1设置有一对且为长条形,底架1包括前端架11和后端架12,前端架11和后端架12相互远离的一端的底部均安装有万向轮。后端架12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柱14,升降柱14上设置有座椅16,座椅16上固定设置有靠背17,本申请实施例中单个升降柱14对应一半座椅16和一半靠背17,两半座椅16和两半靠背17拼合,以形成整体。升降柱1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封闭的固定管141,且固定管141的外壁贯穿开设有弧形的转动槽1411,固定管141的内壁转动安装有转动柱1412,转动柱1412上固定设置有把手15且把手15穿设转动槽1411,在需要使用转移车时,将把手15朝后端架12远离前端架11的一端向下翻转,直至把手15翻转至转动槽1411的底部,以将把手15进行折叠,从而减小转移车存放时所占用的空间资源;在需要使用转移车时,将把手15向上翻转,直至把手15翻转至转动槽1411的顶部处,此时把手15不再能够继续被翻转,从而能够通过把手15推动转移车进行移动。
参照图2,升降柱14上固定套设有轴承142,升降柱14上还套设有转动板143且转动板143与轴承142的顶部固定。转动板143靠近相邻升降柱14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盘1431且与座椅16与转盘1431固定,在需要对患者进行转移时,可先将两半座椅16向外侧转动,然后将转移车移动至患者处,再将两半座椅16进行拼合,以使得患者坐在座椅16上,从而对患者进行转移。
具体地,任一靠背17上固定设置有横杆、另一靠背17上转动安装有卡片,且卡片上开设有卡槽,横杆卡接于卡槽内。在患者坐再座椅16上后,将卡片朝横杆处转动,以使得横杆卡接于卡槽内,从而使得两半靠背17无法旋转打开,即两半座椅16无法旋转,以使得患者能够安全地坐于座椅16上。
参照图3、图4和图5,转盘1431与转动板143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3,转动组件3包括驱动杆31、连接杆32、转动杆33和连接弹簧34,驱动杆31与转动杆33的直径一致,连接杆32的直径小于驱动杆31和转动杆33的直径。转动板143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弧形的让位槽1432,让位槽1432的宽度与驱动杆31和转动杆33的直径相适配,两个让位槽1432之间连通设置有弧形槽1433,弧形槽1433的宽度小于让位槽1432的宽度且与连接杆32的直径相适配。弧形槽1433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槽1434和第二槽1435,第一槽1434和第二槽1435呈圆形状而弧形槽1433和让位槽1432呈长条弧形状,第一槽1434和第二槽1435的内径与驱动杆31的直径一致。
参照图5,转动杆33与转盘1431靠近转动板143的一侧固定且穿设靠近转盘1431一侧的让位槽1432,转动杆33远离转盘1431的一端开设有放置孔331。连接杆32完全插设至放置孔331内且连接杆32远离放置孔331孔底的一端与驱动杆31固定,驱动杆31穿设第一槽1434和远离转盘1431一侧的让位槽1432。连接弹簧34的一端与连接杆32远离驱动杆31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放置孔331的孔底固定。
在无需使用转移车时,拉动驱动杆31,以将连接杆32从放置孔331内拉出并穿设第一槽1434,然后将座椅16向上翻转,此过程中连接杆32将在弧形槽1433内移动,直至到达第二槽1435内,此时将驱动杆31松放,连接杆32通过连接弹簧34将自动收回至放置孔331内,并且驱动杆31将穿设第二槽1435,从而完成对座椅16和靠背17的折叠且不易自动进行翻转,以减小转移车存放时所占用的空间资源;在需要使用转移车时,拉动驱动杆31,以将连接杆32从放置孔331内拉出并穿设第二槽1435,然后将座椅16朝前端架11远离后端架12的一端向下翻转,此过程中连接杆32将在弧形槽1433内移动,直至到达第一槽1434内,即座椅16呈水平状态,此时将驱动杆31松放,连接杆32通过连接弹簧34将自动收回至放置孔331内,并且驱动杆31将穿设第一槽1434,从而完成对座椅16的下放,以便进行使用。
参照图2和图6,前端架11和后端架12均设置为空心,前端架11靠近后端架1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槽板13且槽板13的底部为开口,槽板13远离前端架11的一端插设至后端架12的内部且通过转轴与后端架12转动连接,后端架12靠近前端架11一端的底部和顶部均贯穿开设有给槽板13让位的槽口121。槽板13远离前端架11的一端转动安装有辅助轮132,槽板13与后端架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锁止组件2,在无需使用转移车时,先通过锁止组件2对槽板13与后端架12进行解锁,然后向上翻转前端架11,直至前端架11翻转至倾斜靠向升降柱14;与此同时,辅助轮132与地面接触,以使得转移车仍然保持着四轮移动,从而便于转移车折叠后,对转移车进行移动。该结构解决了普通转移车中前端架11设计较长的问题,从而该转移车在无需使用时,能够将前端架11进行折叠,以减小转移车存放时所占用的空间资源;在需要使用转移车时,将前端架11向下翻转;并且翻转完毕后,通过锁止组件2对槽板13与后端架12进行锁止,即可完成前端架11的下放。
参照图7,锁止组件2包括锁止杆21和锁止弹簧22,后端架12的内壁开设有容置孔122,槽板13靠近容置孔122一侧开设有锁止孔131且锁止孔131与容置孔122同轴。锁止杆21的一端插设至容置孔122内且贯穿容置孔122的孔底、另一端适配插设至锁止孔131,锁止弹簧22套设于锁止杆21位于容置孔122内的一端且一端与锁止杆21固定、另一端与容置孔122的内壁固定。在前端架11需要折叠时,握住锁止杆21并拉动,此时锁止弹簧22将被压缩且锁止杆21朝容置孔122内收回,直至锁止杆21从锁止孔131内移出,从而即可对前端架11进行翻转;在需要使用转移车时,将前端架11向下翻转,直至容置孔122与锁止孔131同轴,此时锁止杆21通过锁止弹簧22的弹力自动插入锁止孔131内,以完成对槽板13与后端架12的锁止。
参照图2,此外,后端架1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23且第一电动推杆123的推动轴与升降柱14的底部固定。后端架12上安装有罩壳124且罩壳124罩设在第一电动推杆123上,罩壳124可使得第一电动推杆123不直接裸露在外而容易损坏。升降柱14的底端贯穿罩壳124,两个后端架12之间设置有控制组件9且控制组件9与第一电动推杆123连接,且本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无线遥控控制控制组件9,以驱动第一电动推杆123进行工作。在需要调节座椅16的高度时,可通过控制组件9对第一电动推杆123进行控制,以完成对升降柱14高度的调节,从而完成座椅16高度的调节。
参照图3,具体地,控制组件9包括外壳91、控制器92和锂电池93,外壳91固定于两个后端架12之间且控制器92和锂电池93均置于外壳91内,锂电池93与控制器92和第一电动推杆123均电连接,以给控制器92和第一电动推杆123进行供电。控制器92与第一电动推杆123连接,以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23进行工作。
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在前端架11需要折叠时,握住锁止杆21并拉动,此时锁止弹簧22将被压缩且锁止杆21朝容置孔122内收回,直至锁止杆21从锁止孔131内移出,从而即可对前端架11进行翻转;在需要使用转移车时,将前端架11向下翻转,直至容置孔122与锁止孔131同轴,此时锁止杆21通过锁止弹簧22的弹力自动插入锁止孔131内,以完成对槽板13与后端架12的锁止。
实施例二: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种折叠式转移车中前端架11与后端架1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折叠后的前端架11进行稳固的稳固组件4,在前端架11折叠后,稳固组件4可提高前端架11折叠后的稳定性,以使得前端架11不易向下翻转。
参照图9,稳固组件4包括拉紧绳41、旋转杆42、卷簧43和架板44,架板44固定于后端架12靠近前端架11一端的顶壁上,且架板44的侧壁开设有旋转孔441。旋转杆42的端部插设至旋转孔441内且与旋转孔441的孔底转动连接,卷簧43套设于旋转杆42位于旋转孔441内的一端且一端与旋转杆42固定、另一端与旋转孔441的内壁固定。拉紧绳41的一端与旋转杆42固定、另一端与前端架11远离后端架12一端的顶壁固定。在前端架11向上翻转折叠时,卷簧43通过收卷力将拉紧绳41收卷在旋转杆42上;前端架11折叠完成后,由于卷簧43的收卷力始终存在,因此,拉紧绳41将一直保持对前端架11朝向升降柱14的拉动,从而提高了前端架11折叠后的稳定性。
参照图10,前端架11上设置有顶撑组件,顶撑组件包括顶推部5和顶撑部6,顶推部5设于前端架11的内部,顶推部5与控制器92连接且还与锂电池93电连接,顶撑部6设于前端架11上且与顶推部5相抵接。一旦前端架11的万向轮陷入沟里后,可通过控制器92控制顶推部5对顶撑部6进行推动,此时顶撑部6将不断朝地面靠近直至接触;接触后,再继续推动,此时将顶撑起前端架11,直至前端架11与后端架12保持水平,最后推动转移车,即可将前端架11的万向轮从沟里脱离出,从而无需使用蛮力将转移车抬起,尤其是患者坐于座椅16上的情况下。
参照图10,顶推部5包括第二电动推杆51和顶推杆52,第二电动推杆51安装在前端架11的内部且推动轴与顶推杆52固定,第二电动推杆51与控制器92连接且还与锂电池93电连接。顶推杆52远离第二电动推杆51的一端与顶撑部6相抵接且设置为弧面,以便更好地推动顶撑部6。一旦前端架11的万向轮陷入沟里后,可通过控制器92控制第二电动推杆51,即可驱动顶推杆52对顶撑部6进行推动。
参照图10和图11,顶撑部6包括套管61、滑杆62、伸缩杆63、顶撑轮64和伸缩弹簧65,套管61与前端架11的内壁固定且两端均为开口,伸缩杆63插设至套管61内且一端与顶推杆52相抵接、另一端贯穿前端架11的底壁。伸缩杆63靠近顶推杆52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631,导向面631倾斜设置且靠近后端架12的一端倾斜向下,顶推杆52抵接于导向面631上。伸缩弹簧65套设于伸缩杆63位于套管61内的一端且一端与伸缩杆63固定、另一端与前端架11的内底壁固定。顶撑轮64固定安装在伸缩杆63远离顶推杆52的一端,本申请实施例中顶撑轮64即万向轮,顶撑轮64便于在前端架11被顶撑后,能够使得转移车进行移动,从而前端架11的万向轮能够脱离沟。
参照图11,套管61的内壁且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611,滑杆6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滑槽611内、另一端与伸缩杆63靠近顶推杆52一端的侧壁固定,滑杆62可对伸缩杆63进行限位,以使得伸缩杆63能够稳定地在套管61内进行移动。在顶推杆52对伸缩杆63进行推动的过程中,伸缩杆63将不断地向套管61内收缩,即顶撑轮64不断朝地面靠近直至接触;接触后,再继续推动,此时将顶撑起前端架11,直至前端架11与后端架12保持水平,最后推动转移车,即可将前端架11的万向轮从沟里脱离出。
参照图12,单个升降柱14上的座椅16与靠背17之间固定设置有承接网173,承接网173与控制器92之间设置有倚靠组件,倚靠组件包括倚靠部7和充气部8,倚靠部7固定于承接网173上,充气部8连接于控制器92与倚靠部7之间。在患者坐于座椅16上后,患者的腰部与倚靠部7接触,此时可通过控制器92控制充气部8对倚靠部7进行充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控制充气量,以使得倚靠部7膨胀,从而患者能够舒适地进行倚靠,且使得腰部不易疲劳。
参照图13,倚靠部7包括气囊71、接触布72、放气管73和密封塞74,放气管73与气囊71连通,密封塞74过盈插设至放气管73内,在无需使用转移车或调节气囊71内部气量时,可将密封塞74拔出,然后通过放气管73将气囊71内的气体进行放出。接触布72包裹于气囊71的表面,不仅提高美观性,且可以让患者倚靠更为舒适;接触布72与承接网173固定。气囊71与充气部8连接,在需要充气时,可通过控制器92控制充气部8对气囊71进行充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控制充气量。
参照图12,充气部8包括微型气泵81和加长三通软管82,微型气泵81固定于外壳91上,微型气泵81与控制器92连接且还与锂电池93电连接。加长三通软管82的任意一个接入端与微型气泵81连接、另两个接入端分别与对应的气囊71连通。在需要充气时,可通过控制器92控制微型气泵81启动,并通过加长三通软管82对气囊71进行充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控制充气量。
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在前端架11向上翻转折叠时,卷簧43通过收卷力将拉紧绳41收卷在旋转杆42上;前端架11折叠完成后,由于卷簧43的收卷力始终存在,因此,拉紧绳41将一直保持对前端架11朝向升降柱14的拉动,从而提高了前端架11折叠后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包括底架(1),底架(1)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柱(14),升降柱(14)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把手(15),升降柱(14)上设置有座椅(16),座椅(16)上固定设置有靠背(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包括前端架(11)和后端架(12),所述前端架(11)上固定设置有槽板(13),所述槽板(13)通过转轴与所述后端架(12)转动连接,所述槽板(13)内转动安装有辅助轮(132),所述后端架(12)的底部和顶部均贯穿开设有给所述槽板(13)让位的槽口(121),所述升降柱(14)设置在所述后端架(12)上;
所述槽板(13)与所述后端架(12)之间设置有锁止组件(2),所述锁止组件(2)包括锁止杆(21)和锁止弹簧(22),所述后端架(12)的内壁开设有容置孔(122),所述槽板(13)的外壁开设有锁止孔(131),所述锁止杆(21)一端插设至所述容置孔(122)内且贯穿所述容置孔(122)的孔底、另一端插设至所述锁止孔(131)内,所述锁止弹簧(22)套设于所述锁止杆(21)上且一端与所述锁止杆(21)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容置孔(122)的内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14)上固定套设有轴承(142),所述轴承(142)上固定设置有转动板(143),所述转动板(143)的侧壁转动安装有转盘(1431)且所述座椅(16)与所述转盘(1431)固定,所述转盘(1431)与所述转动板(143)之间设置有转动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驱动杆(31)、连接杆(32)、转动杆(33)和连接弹簧(34),所述转动板(143)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让位槽(1432)且两个所述让位槽(1432)之间连通设置有弧形槽(1433),所述弧形槽(1433)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槽(1434)和第二槽(1435),所述转动杆(33)与所述转盘(1431)固定且穿设靠近所述转盘(1431)一侧的所述让位槽(1432),所述转动杆(33)上开设有放置孔(331),所述连接杆(32)插设至所述放置孔(331)且与所述驱动杆(31)固定,所述驱动杆(31)穿设所述第一槽(1434)和远离所述转盘(1431)一侧的所述让位槽(1432),所述连接弹簧(34)连接于所述连接杆(32)与所述放置孔(331)的孔底之间,所述转动杆(33)的直径大于所述弧形槽(1433)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架(12)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123)且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3)的推动轴与所述升降柱(14)固定,所述后端架(12)上安装有罩壳(124)且所述罩壳(124)罩设在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3)上,所述升降柱(14)贯穿所述罩壳(124),所述后端架(12)上设置有控制组件(9)且所述控制组件(9)与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架(11)与所述后端架(1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折叠后的所述前端架(11)进行稳固的稳固组件(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组件(4)包括拉紧绳(41)、旋转杆(42)、卷簧(43)和架板(44),所述架板(44)固定于所述后端架(12)上且开设有旋转孔(441),所述旋转杆(42)与所述旋转孔(441)的孔底转动连接,所述卷簧(43)套设于所述旋转杆(42)上且一端与所述旋转杆(42)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旋转孔(441)的内壁固定,所述拉紧绳(41)一端与所述旋转杆(42)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前端架(11)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架(11)上设置有顶撑组件,所述顶撑组件包括顶推部(5)和顶撑部(6),所述顶推部(5)固定于所述前端架(11)的内壁上且与所述控制组件(9)连接,所述顶撑部(6)设于所述前端架(11)上且与所述顶推部(5)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部(5)包括第二电动推杆(51)和顶推杆(52),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1)固定于所述前端架(11)的内壁上且推动轴与所述顶推杆(52)固定,所述顶推杆(52)远离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1)的一端设置为弧面且与所述顶撑部(6)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部(6)包括套管(61)、滑杆(62)、伸缩杆(63)、顶撑轮(64)和伸缩弹簧(65),所述套管(61)与所述前端架(11)的内壁固定,所述伸缩杆(63)插设至所述套管(61)内且贯穿所述前端架(11)的底壁,所述顶撑轮(64)固定于所述伸缩杆(63)的底部,所述套管(6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611),所述滑杆(62)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611)内、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63)固定,所述伸缩弹簧(65)套设于所述伸缩杆(63)上且一端与所述伸缩杆(63)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前端架(11)的内壁固定,所述伸缩杆(63)上设置有导向面(631)且所述顶推杆(52)与所述导向面(631)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叠式转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17)与所述座椅(16)之间固定设置有承接网(173),所述承接网(173)与所述控制组件(9)之间设置有倚靠组件,所述倚靠组件包括倚靠部(7)和充气部(8),所述倚靠部(7)固定于所述承接网(173)上,所述充气部(8)连接于所述控制组件(9)与所述倚靠部(7)之间。
CN202310064029.5A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折叠式转移车 Pending CN1159985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4029.5A CN115998538A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折叠式转移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64029.5A CN115998538A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折叠式转移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8538A true CN115998538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64029.5A Pending CN115998538A (zh) 2023-01-13 2023-01-13 一种折叠式转移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985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0436A (zh) * 2023-05-31 2023-08-11 佛山达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位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0436A (zh) * 2023-05-31 2023-08-11 佛山达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位车
CN116570436B (zh) * 2023-05-31 2024-01-23 佛山达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位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13103A1 (en) Quick-lock motorcycle fold-up structure
CN102512310B (zh) 一种可折叠多功能助行车
CN115998538A (zh) 一种折叠式转移车
CN203619856U (zh) 可折叠的助行车
CN110251326A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
WO2016127690A1 (zh) 折叠电动自行车
CN110353898A (zh) 一种可翻转扶手的内置式触点电池的电动折叠轮椅
KR100364558B1 (ko) 쇼핑 카트와 같은 형태를 가지는 노인차
CN202386871U (zh) 一种三轮式多功能助行车
US20220048587A1 (en) Foldable scooter
TWI314518B (zh)
CN208785092U (zh) 一种可翻转扶手的内置式触点电池的电动折叠轮椅
CN211433756U (zh) 辅助行走装置与轮椅主体间的拆装结构及轮椅
CN209107843U (zh) 自动或手动收折的切换机构
CN111759599A (zh) 一种组合式电动移位转运轮椅
JPH04303447A (ja) 車椅子
CN111714307A (zh) 可折叠的车载移位机
CN112754877B (zh) 一种医疗用老年患者智能助行装置
CN113243642B (zh) 可骑行的行李箱及其前轮总成
KR20160056966A (ko) 접이식 골프 카트
CN214434893U (zh) 折叠电动轮椅车
CN218929496U (zh) 一种超市购物车
CN218636264U (zh) 电动式病人移位装置
CN210555066U (zh) 一种溜娃车
CN220237300U (zh) 一种小型化可折叠移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