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70987A - 挤压涂布模头和涂布机 - Google Patents

挤压涂布模头和涂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70987A
CN115970987A CN202310120173.6A CN202310120173A CN115970987A CN 115970987 A CN115970987 A CN 115970987A CN 202310120173 A CN202310120173 A CN 202310120173A CN 115970987 A CN115970987 A CN 115970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coating control
extrusion
die
contro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201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70987B (zh
Inventor
张传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alent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201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709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70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0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70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709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涂布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挤压涂布模头和涂布机,包括:模头主体,模头主体具有进料口、挤出涂布口,以及连通进料口和挤出涂布口的挤压流道;多个并排设置的涂布控制件,涂布控制件并排设置的方向,与挤压流道的物料挤出方向相交;所述涂布控制件包括第一涂布控制件,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且可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工作位配置为对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开启其所在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所述第二工作位配置为对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阻断其所在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上述方案,可以在涂布时实现位置、大小和间距均可控的留白。

Description

挤压涂布模头和涂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涂布模头和涂布机。
背景技术
挤压涂布一般是将物料(如浆料等),经挤压涂布模头的狭缝出口挤出,并附着在基材(如膜材)的表面,以形成复合的层状结构。目前的挤压涂布模头,只能在基材上涂布整面的涂层,而无法形成在预定位置以及间隙上具有留白的涂层。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压涂布模头和涂布机,至少可以在涂布时实现位置、大小和间距均可控的留白。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挤压涂布模头,包括:
模头主体,所述模头主体具有进料口、挤出涂布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料口和所述挤出涂布口的挤压流道;
多个并排设置的涂布控制件,所述涂布控制件并排设置的方向,与所述挤压流道的物料挤出方向相交;所述涂布控制件包括第一涂布控制件,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且可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工作位配置为对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开启其所在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所述第二工作位配置为对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阻断其所在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涂布控制件还包括第二涂布控制件,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仅具有所述第一工作位。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涂布控制件还包括第三涂布控制件,第三涂布控制件仅具有所述第二工作位。
作为可实现方式,还包括驱动轴,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并排穿装于所述驱动轴上,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与所述驱动轴止旋配合,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均与所述驱动轴转动配合。
作为可实现方式,还包括多个直线驱动器,各所述直线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一一对应连接,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还包括同轴设置的两根驱动轴,各所述驱动轴上均并排穿装有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与对应的所述驱动轴止旋配合,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均与对应的所述驱动轴转动配合。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模头主体包括对合的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之间设置有暴露所述挤出涂布口的密封垫。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模体朝向所述第二模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模体朝向所述第一模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在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上靠近所述第一模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模体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配合面,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面顶止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自所述第一工作位向所述第一模体转动。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上背离所述第一模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模体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配合面,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面顶止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自所述第二工作位向所述第二模体转动。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驱动轴为花键轴;
所述花键轴上穿套有第一花键轴套,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穿套于所述第一花键轴套上,且与所述第一花键轴套止旋配合;和/或,所述花键轴上穿套有第二花键轴套,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分别穿套于所述第二花键轴套上,且与所述第二花键轴套转动配合。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凹槽为贯通所述第二模体相对两侧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连接有挡板。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有回流通道。
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挤压流道包括至少一个均流槽,所述均流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体和/或所述第二模体。
作为可实现方式,在所述模头主体的进料口上或进料管道中设置有进料通断控制阀。
作为可实现方式,各所述涂布控制件均为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布机,包括上述的挤压涂布模头。
上述方案,由于设置了多个涂布控制件,且所述涂布控制件中的第一涂布控制件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并可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在不需要留白时,控制对应的第一涂布控制件位于第一工作位,以使物料可以挤出,则形成对应涂层;在需要留白时,控制对应的第一涂布控制件位于第二工作位,以阻止物料挤出,则形成的涂层中对应地出现留白。
此外,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涂布控制件并排设置的顺序,以控制留白在基材上的横向位置;通过控制第一工作位与第二工作位的切换频率以及位于第二工作位的时长,来控制相邻留白之间的间距,以及单个留白的长度;也可通过更换第一涂布控制件的宽度,来控制留白宽度。实现对留白横向位置、间距、长度、宽度的控制。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涂布模头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涂布模头与第一涂布控制件位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涂布模头与第二涂布控制件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涂布模头与第三涂布控制件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涂布模头后视方向的爆炸图;
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图8为图5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其一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涂布模头工作状态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涂布模头工作状态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涂布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涂布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涂布控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花键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花键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挤压涂布模头工作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模头主体1,第一模体11,第一凹槽111,第二模体12,第一定位配合面121,第二定位配合面122,回流通道123,第二凹槽124,挤出涂布口13,挤压流道14,均流槽141,进料口15;
密封垫2;
驱动轴3;
第一花键轴套41,键411,第二花键轴套42;
涂布控制件5,第一涂布控制件51,自由端511,连接通孔512,键槽513,连接部514,摆动部515,第二涂布控制件52,第一定位凸起521,第三涂布控制件53,第二定位凸起531;
挡板6;
电机7;
留白81、82、83,涂层84;
基材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挤压涂布是流体通过挤压经过有特殊流道的涂布模头涂覆在基材上,形成尺寸稳定、面密度均一涂覆层的工艺方法。现有技术中的挤压涂布模头是一种用于流体涂覆加工,具有特殊流道的机械结构,主结构一般包括上模、下模、垫片,上下模之间设计有流体型腔和挤压狭缝。涂布留白是指通过局部区域不施加成膜物质或剔除成膜物质,保留基材表面。
现有技术中的涂布留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阀门控制断开成膜物质的供应,形成横向一整条留白区;垫片堵塞成膜物质供应,形成纵向一整条的留白区;以上两种方法都只能纵向或者横向连续,形状简单的留白区,无法形成不连续、形状复杂的留白区;二是涂布完成后,用激光或者刮刀将成膜物质去除,采用此方法或多增加一道工序,由于成膜物质已经固化,清除速度较慢,降低生产效率、良率,增加生产成本。
第一方面,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挤压涂布模头,包括:
模头主体1,所述模头主体1具有进料口15、挤出涂布口13,以及连通所述进料口15和所述挤出涂布口13的挤压流道14。
进料口15连接至供料装置,供料装置以一定的压力向该挤压涂布模头提供物料(浆料),物料从进料口15进入到模头主体1后,经挤压流道14向挤出涂布口13流动,并最终从挤出涂布口13挤出,来涂布到基材9上。
挤出涂布口13也可以称为挤出唇口。
可以根据涂布的需要来设定挤出涂布口13的形状,例如但不限于,该示例中,挤出涂布口13的形状为狭缝,相应地,物料经该挤出涂布口13挤出后,附着在基材9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物料层。
多个并排设置的涂布控制件5,所述涂布控制件5并排设置的方向,与所述挤压流道14的物料挤出方向相交;所述涂布控制件5包括第一涂布控制件51。
在该示例中,采用的是部分涂布控制件5为第一涂布控制件51,第一涂布控制件51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且可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所述第一工作位配置为对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开启其所在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14,所述第二工作位配置为对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阻断其所在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14。
涂布控制件5作为控制其宽度范围(图中X轴方向)内挤压流道14通断的控制部件,以控制物料是否可以通过挤压流道14,并从挤出涂布口13对应的宽度区域内挤出。
涂布控制件5并排设置的方向,与挤压流道14的物料挤出方向相交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优选地,涂布控制件5并排设置的方向,与挤压流道14的物料挤出方向相交的角度为90度,也即,该示例中采用的是涂布控制件5并排设置的方向,与挤压流道14的物料挤出方向相垂直。其中,本发明各示例的附图所示,涂布控制件5沿X轴方向并排设置,挤压流道14的物料挤出方向沿Y轴方向设置,模头主体1的厚度沿Z轴方向设置。
上述方案,由于设置了多个涂布控制件5,且所述涂布控制件5中的第一涂布控制件51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并可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在不需要留白81时,控制对应的第一涂布控制件51位于第一工作位,以使物料可以挤出,则形成对应涂层84;在需要留白81时,控制对应的第一涂布控制件51位于第二工作位,以阻止物料挤出,则形成的涂层84中对应地出现留白81。
此外,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涂布控制件51并排设置的顺序,以控制留白81在基材9上的横向位置;通过控制第一工作位与第二工作位的切换频率以及位于第二工作位的时长,来控制相邻留白81之间的间距,以及单个留白81的长度(Y轴方向的距离)。
作为可实现方式,也可通过更换第一涂布控制件51的宽度及设置数量,来控制留白宽度,实现对留白横向位置、间距、长度、宽度的控制。
作为可实现方式,在对基材9进行涂布时,在基材9宽度方向的某些区域是不需要设置留白81的,而是需要整体上保持具有涂层84,为此,所述涂布控制件5还包括第二涂布控制件52,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仅具有所述第一工作位。
在进行涂布时,另参见图9所示,在基材9宽度方向上,对应于仅具有所述第一工作位的第二涂布控制件52,其对应宽度范围内(X轴方向)的所述挤压流道14是开启的,被挤出的物料可以顺利地通过第二涂布控制件52宽度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14,并从挤出涂布口13挤出,以附着在基材9上,形成连续的涂层84。
作为可实现方式,在对基材9进行涂布时,在基材9宽度方向的某些区域是需要一直保持留白82的,而无需在此区域内形成涂层84,为此,所述涂布控制件5还包括第三涂布控制件53,第三涂布控制件53仅具有所述第二工作位。
在进行涂布时,在基材9宽度方向上,对应于仅具有所述第二工作位的第三涂布控制件53,其对应宽度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14是关闭的,被挤出的物料被第三涂布控制件53所阻挡,而无法从第三涂布控制件53宽度范围内的挤出涂布口13挤出,因此,对应于第三涂布控制件53宽度范围内的基材9上形成连续的留白8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是,全部涂布控制件5均为第一涂布控制件51;在另外一些示例中,还可以是,全部涂布控制件5中仅有部分为第一涂布控制件51,其余的为下述示例的第二涂布控制件52和/或第三涂布控制件53。
本发明提供的挤压涂布模头可形成实现任意大小、间距、位置的留白,且不受涂布模头与基材距离的影响。该涂布模头可以一次性涂布两种或多种涂布型号,增加涂布效率。
作为可实现方式,还包括驱动轴3,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并排穿装于所述驱动轴3上,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与所述驱动轴3止旋配合,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均与所述驱动轴3转动配合。
这里所说的止旋配合是指,相互配合的部件不能发生相对的转动,转动配合是指,相互配合的部件可以发生相对的转动。
其中,止旋配合、转动配合可以是相互连接的两个部件直接止旋连接、转动连接,还可以是通过其他过渡部件间接的实现止旋连接、转动连接。下述各示例中是通过设置对应的花键轴套,以间接连接的方式实现第一涂布控制件51与驱动轴3止旋配合,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与驱动轴3转动配合。当然,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是通过直接连接的方式,如,第一涂布控制件51上设置键槽,驱动轴3上设置键,通过键与键槽的配合,实现第一涂布控制件51与驱动轴3的止旋配合;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上分别设置圆孔,与驱动轴3的部分为圆柱面,圆孔套在圆柱面位置处,实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与驱动轴3的转动配合。
作为其他可实现方式,还包括多个直线驱动器,各所述直线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一一对应连接,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
直线驱动器例如但不限于为液压缸、气压缸、电动推杆、丝杆机构等。通过直线驱动器驱动第一涂布控制件51沿直线方向运动,以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
另至少参见图9所示,由于第一涂布控制件51与驱动轴3止旋配合,在通过电机7控制驱动轴3逆时针、顺时针转动时,也即控制驱动轴3正反转,以驱动第一涂布控制件51在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以在对应于第一涂布控制件51宽度范围的基材9上,进行可控留白81的涂布;此外,由于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均与驱动轴3转动配合,在驱动轴3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涂布控制件52和第三涂布控制件53的位置不会变动,则对应于第二涂布控制件52宽度范围的基材9上,可持续进行涂布,形成连续的涂层84,对应于第三涂布控制件53宽度范围的基材9上,形成持续的留白82,而不受驱动轴3转动的影响。
作为可实现方式,另参见如图10所示,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在基材9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形成不同的留白81,为此,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还包括同轴设置的两根驱动轴3,各所述驱动轴3上均并排穿装有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与对应的所述驱动轴3止旋配合,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均与对应的所述驱动轴3转动配合。
由于设置了两个驱动轴3,可以利用两个电机7分别控制两个驱动轴3的转动,如,通过控制两个驱动轴3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转动,以及转动的间隔时间等,可以在同一基材9的左右两侧,形成不同的留白81。在图10中,基材9左半部分设置的留白81多于右半部分设置的留白81。
作为可实现方式,至少另参见图1-图8所示,为了便于加工,所述模头主体1包括对合的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所述第一模体11与所述第二模体12之间设置有暴露所述挤出涂布口13的密封垫2。
其中,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中的其中一个可以称为上模,另一称为下模。
为了防止第一模体11与第二模体12对合后,在其相对的位置处出现物料泄漏的情况发生,因此,在第一模体11与第二模体12之间设置了密封垫2,第一模体11与第二模体12可以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一起,在紧固连接时,通过控制螺栓拧紧的力度,可以控制密封垫2的形变量,以使密封垫2被紧紧地压在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相对的端面之间,实现第一模体11与第二模体12的密封连接,并且,为了使设置了密封垫2之后,不影响物料的挤出,则该密封垫2对应于挤出涂布口13的位置是开放的,用以暴露所述挤出涂布口13。
作为可实现方式,至少另参见图2-图6所示,所述第一模体11朝向所述第二模体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二模体12朝向所述第一模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24;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24内,且,在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1。
至少参见图2,本发明示例中,第一涂布控制件51的自由端位于其转动轴线的左侧,相应地,驱动轴3顺时针转动时,可以驱动第一涂布控制件51由第一工作位切换至第二工作位,反之,驱动轴3逆时针转动时,可以驱动第一涂布控制件51由第二工作位切换至第一工作位。当然,在其他示例中,第一涂布控制件51的自由端位于其转动轴线的右侧,相应地,驱动轴3顺时针转动时,可以驱动第一涂布控制件51由第二工作位切换至第一工作位,反之,驱动轴3逆时针转动时,可以驱动第一涂布控制件51由第一工作位切换至第二工作位。
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凹槽111为三角形凹槽,或一条边为弧线段的类三角形凹槽,第一涂布控制件51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的自由端的其中一侧的侧面贴在三角形凹槽的其中一个侧面上。第一凹槽111可使得第一涂布控制件51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的自由端抵靠得更加稳定。第二凹槽124为圆弧形凹槽,用于对应放置涂布控制件5的另一端。
例如但不限于,至少另参见图13所示,第一涂布控制件51包括连接部514和与连接部514一体连接的摆动部515,连接部514设置有连接通孔512,连接通孔512内具有键槽513,摆动部515远离连接部514的端部为第一涂布控制件51的自由端511。
通过设置第一凹槽111,以在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的自由端51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可以使第一涂布控制件51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更好地对物料进行阻挡,防止物料从第一涂布控制件51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的自由端511溢出,导致应留白81的位置亦出现有涂层84的物料的问题发生。
作为可实现方式,另至少参见图3、图11所示,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上靠近所述第一模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521,所述第二模体1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配合面121,所述第一定位凸起521与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面121顶止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自所述第一工作位向所述第一模体11转动。
例如,第一定位配合面121设置在第二凹槽124靠近第一模体11的槽口处,第一定位凸起521与第一定位配合面121顶止配合,在第一定位凸起521与第一定位配合面121相互顶止配合的情况下,第二涂布控制件52无法向第一模体11的方向转动,因此实现了限制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自所述第一工作位向所述第一模体11(此处可以为上模)转动的目的,相应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仅具有所述第一工作位,即,对应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宽度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14处于开启状态。
作为可实现方式,另至少参见图4、图12所示,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上背离所述第一模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531,所述第二模体1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配合面122,所述第二定位凸起531与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面122顶止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自所述第二工作位向所述第二模体12转动。
例如,第二定位配合面122设置在第二凹槽124背离第一模体11的槽口处,第二定位凸起531与第一定位配合面121顶止配合,则第三涂布控制件53无法向第二模体12的方向转动,因此实现了限制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自所述第二工作位向所述第二模体12(此处为下模)转动的目的,相应地,第三涂布控制件53仅具有所述第二工作位,即,对应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宽度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14处于关闭状态。
作为可实现方式,另至少参见图2-图4、图8、图14、图15所示,切了便于加工,以及根据涂布时留白81的位置的需要来调节第一涂布控制件51、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并排设置的顺序,如,所述驱动轴3为花键轴,所述花键轴上穿套有第一花键轴套41和第二花键轴套42,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穿套于所述第一花键轴套41上,且与所述第一花键轴套41止旋配合,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分别穿套于所述第二花键轴套42上,且与所述第二花键轴套42转动配合。
例如,若驱动轴3上按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涂布控制件51、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时,可以先在驱动轴3上依次穿装两个第二花键轴套42和一个第一花键轴套41,然后,在第二花键轴套42上穿装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并在第一花键轴套41上套上第一涂布控制件51。
若驱动轴3上按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二涂布控制件52、第一涂布控制件51以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时,可以先在驱动轴3上依次穿装一个第二花键轴套42、一个第一花键轴套41和一个第二花键轴套42,然后,在其中一个第二花键轴套42上穿装第二涂布控制件52,在第一花键轴套41上套穿装第一涂布控制件51以及另外一个第二花键轴套42上穿装第三涂布控制件53。
若驱动轴3上按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三涂布控制件53、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第一涂布控制件51时,可以先在驱动轴3上依次穿装第一花键轴套41和两个第二花键轴套42,然后,在第一花键轴套41上穿装第一涂布控制件51以及第二花键轴套42上穿装第二涂布控制件52和第三涂布控制件53。
其中,至少另参见图15所示,第二花键轴套42的中心孔为花键孔,其外周面为圆柱面,则,第二花键轴套42穿装在花键轴上后,与花键轴实现了止旋配合,其可以随花键轴的转动而同步转动,而第二涂布控制件52和第三涂布控制件53穿装在第二花键轴套42的圆柱面上,在第二花键轴套42随花键轴同步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花键轴套42与第二涂布控制件52和第三涂布控制件53可以发生相对的转动,也即,在花键轴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涂布控制件52和第三涂布控制件53可以保持不动。
在另外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花键轴上可以仅穿套第一花键轴套41或仅穿套第二花键轴套42。
另至少参见图14所示,第一花键轴套41的中心孔为花键孔,其外周面为圆柱面,且在该圆柱面上设置有键411,而第一涂布控制件51穿装在第一花键轴套41的圆柱面上,且该圆柱面上设置的键411位于第一涂布控制件51的连接通孔512内的键槽513中,实现第一花键轴套41与第一涂布控制件51的止旋配合,在第一花键轴套41随花键轴同步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涂布控制件51亦随第一花键轴套41同步转动。
作为可实现方式,另至少参见图8所示,为了便于加工,所述第二凹槽124为贯通所述第二模体12相对两侧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连接有挡板6。
例如但不限于,可以通过铣削加工的方式,从第二模体12的一侧开始铣削所述第二凹槽124,直至到达第二模体12的另一侧。
为了防止物料从该通槽的两端溢出,则在该通槽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连接有挡板6。挡板6作为密封端面,其密封端面可以不是平的,可以与第二模体的第二凹槽124的端面共同设计成密封三角面、梯形面或圆弧面等,以增强密封效果。
在一些情况下,该挡板6上可以一体连接有第三涂布控制件53,以实现膜材边缘留白的目的,防止涂层84从膜材的左右(图中X轴方向)两侧溢出。
作为可实现方式,另至少参见图2、图4、图6、图8所示,所述第二凹槽124连通有回流通道123。
在物料被处于第二工作位的第一涂布控制件51以及第三涂布控制件53阻挡后,物料进入到回流通道123以回流再利用。
作为可实现方式,另至少参见图2-图4所示,为了使挤出的涂层84在宽度上不存在漏涂的位置,则,所述挤压流道14包括至少一个均流槽141,所述均流槽141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体11和/或所述第二模体12。
该示例中,设置了一大一小两个均流槽141,且两个均流槽141位于第二模体12上。
物料进入到挤压流道14后,将均流槽141填充满之后,可以在横向上,也即对应于膜材的宽度方向上,均填充有物料,在沿着挤压流道14向前挤出时,在不需要设置留白时,挤出涂布口13的各处均能挤出物料,避免在膜材上形成漏涂的区域。并且,通过设置均流槽141可以提高挤出物料的均匀性,有利于提高涂层84厚度的一致性。
作为可实现方式,另至少参见图16所示,在某些情况下,在涂布一定长度的膜层后,需要进行中断,并与后续对涂布后的膜材进行切断,则,在所述模头主体1的进料口15上或进料管道中设置有进料通断控制阀。
根据具体的涂布工艺需要,可以通过整个供料系统的通断控制实现挤压涂布模头的出料控制。例如,在涂布一定长度的膜层后,通过进料通断控制阀来关闭进料管道,紧接着,再次通过进料通断控制阀来打开进料管道,这样,会在基材9上形成一段留白83,该留白83将前后两段涂层84分隔开,可以沿着该留白进行切断,形成前后两片涂布过物料的薄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涂布机,包括上述的挤压涂布模头。
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7)

1.一种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头主体(1),所述模头主体(1)具有进料口(15)、挤出涂布口(13),以及连通所述进料口(15)和所述挤出涂布口(13)的挤压流道(14);
多个并排设置的涂布控制件(5),所述涂布控制件(5)并排设置的方向,与所述挤压流道(14)的物料挤出方向相交;所述涂布控制件(5)包括第一涂布控制件(51),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且可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工作位配置为对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开启其所在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14),所述第二工作位配置为对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阻断其所在范围内的所述挤压流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控制件(5)还包括第二涂布控制件(52),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仅具有所述第一工作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控制件(5)还包括第三涂布控制件(53),第三涂布控制件(53)仅具有所述第二工作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轴(3),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并排穿装于所述驱动轴(3)上,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与所述驱动轴(3)止旋配合,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均与所述驱动轴(3)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直线驱动器,各所述直线驱动器与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一一对应连接,用于驱动对应的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在所述第一工作位和所述第二工作位之间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轴设置的两根驱动轴(3),各所述驱动轴(3)上均并排穿装有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且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与对应的所述驱动轴(3)止旋配合,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均与对应的所述驱动轴(3)转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主体(1)包括对合的第一模体(11)和第二模体(12),所述第一模体(11)与所述第二模体(12)之间设置有暴露所述挤出涂布口(13)的密封垫(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体(11)朝向所述第二模体(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二模体(12)朝向所述第一模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24);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24)内,且,在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的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上靠近所述第一模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521),所述第二模体(1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配合面(121),所述第一定位凸起(521)与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面(121)顶止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自所述第一工作位向所述第一模体(11)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上背离所述第一模体(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531),所述第二模体(1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配合面(122),所述第二定位凸起(531)与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面(122)顶止配合,用于限制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自所述第二工作位向所述第二模体(12)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3)为花键轴;
所述花键轴上穿套有第一花键轴套(41),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穿套于所述第一花键轴套(41)上,且与所述第一花键轴套(41)止旋配合;和/或,所述花键轴上穿套有第二花键轴套(42),所述第二涂布控制件(52)以及所述第三涂布控制件(53)分别穿套于所述第二花键轴套(42)上,且与所述第二花键轴套(42)转动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24)为贯通所述第二模体(12)相对两侧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两端分别密封固定连接有挡板(6)。
13.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24)连通有回流通道(123)。
14.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流道(14)包括至少一个均流槽(141),所述均流槽(141)设置于所述第一模体(11)和/或所述第二模体(12)。
15.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头主体(1)的进料口(15)上或进料管道中设置有进料通断控制阀。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涂布控制件(5)均为所述第一涂布控制件(51)。
17.一种涂布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涂布模头。
CN202310120173.6A 2023-02-15 2023-02-15 挤压涂布模头和涂布机 Active CN1159709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0173.6A CN115970987B (zh) 2023-02-15 2023-02-15 挤压涂布模头和涂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20173.6A CN115970987B (zh) 2023-02-15 2023-02-15 挤压涂布模头和涂布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0987A true CN115970987A (zh) 2023-04-18
CN115970987B CN115970987B (zh) 2023-10-31

Family

ID=85968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20173.6A Active CN115970987B (zh) 2023-02-15 2023-02-15 挤压涂布模头和涂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7098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4748A (ja) * 2003-07-15 2005-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クストルージョンダ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塗料塗布方法と、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474191A (zh) * 2020-11-16 2021-03-12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狭缝涂布模头
CN112676105A (zh) * 2020-12-09 2021-04-20 安脉时代智能制造(宁德)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陶瓷涂布模头
CN213133832U (zh) * 2020-07-17 2021-05-07 大正(江苏)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机用狭缝式液体挤出模头
CN216225120U (zh) * 2021-11-12 2022-04-08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挤压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CN216322970U (zh) * 2021-10-20 2022-04-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涂布机挤压头及涂布机
CN114728303A (zh) * 2022-02-24 2022-07-08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设备及涂布方法
CN217615695U (zh) * 2022-04-25 2022-10-21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挤压模头装置
KR20220156221A (ko) * 2021-05-18 2022-11-2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제조용 슬롯 다이 코터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4748A (ja) * 2003-07-15 2005-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クストルージョンダ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塗料塗布方法と、セラミックグリーン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133832U (zh) * 2020-07-17 2021-05-07 大正(江苏)微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机用狭缝式液体挤出模头
CN112474191A (zh) * 2020-11-16 2021-03-12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狭缝涂布模头
CN112676105A (zh) * 2020-12-09 2021-04-20 安脉时代智能制造(宁德)有限公司 一种压电陶瓷涂布模头
KR20220156221A (ko) * 2021-05-18 2022-11-2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제조용 슬롯 다이 코터
CN216322970U (zh) * 2021-10-20 2022-04-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涂布机挤压头及涂布机
CN216225120U (zh) * 2021-11-12 2022-04-08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挤压涂布头及涂布装置
CN114728303A (zh) * 2022-02-24 2022-07-08 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涂布设备及涂布方法
CN217615695U (zh) * 2022-04-25 2022-10-21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挤压模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70987B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95295B1 (en) Die coater
US3797987A (en) Coextrusion apparatus for flat film
EP0132958A2 (en) Three-way poppet valve
JP2017105177A (ja) 3次元物体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マルチノズル押出印刷ヘッドを動作させ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RE45965E1 (en) Diverter valve
JP2017105178A (ja) マルチノズル押出機ならびにマルチノズル押出機用のディスペンサおよび印刷ヘッドを有する3次元物体プリンタ
US20080134966A1 (en) Width adjustable multi slot gun
JP2017109482A (ja) 3次元物体プリンタ用の押出印刷ヘッド
KR930000735B1 (ko) 급변화 다이 조립체
JP2016506481A (ja) 動作材料のためのスイッチ
CN115970987A (zh) 挤压涂布模头和涂布机
CN219150603U (zh) 电池浆料涂布装置和涂布机
US10843397B2 (en) Coextrusion adapter
JP6645751B2 (ja) 枠システムを備えるマルチマニホールド押出ダイ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529812B2 (ja) ダイコ―タ
AU712061B2 (en) Improved applicator die
JP7134342B2 (ja) 押し出された塑性変形可能な材料の体積流量に影響を与えるための装置
JP2023545752A (ja) 寸法可変の押出口を備える3d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EP0907422B1 (en) Sealing system for improved applicator die
JP2001287259A (ja) フラットダ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004148184A (ja) 塗工方法および塗工装置
CN210011297U (zh) 带自动旋转分配杆的多层复合分配器
CN114769071A (zh) 一种基于电池极片涂布的多流道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EP1902787B1 (en) 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ids such as adhesive, in particular hot melt adhesive
KR20220156221A (ko) 전극 제조용 슬롯 다이 코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