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11A - 照相晒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相晒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11A
CN1159611A CN95117288A CN95117288A CN1159611A CN 1159611 A CN1159611 A CN 1159611A CN 95117288 A CN95117288 A CN 95117288A CN 95117288 A CN95117288 A CN 95117288A CN 1159611 A CN1159611 A CN 1159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eet photosensitive
stop
copying
handl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17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09C (zh
Inventor
志摩和伸
山本有治
西川英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su K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itsu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su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itsu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0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4Varying the phase of feed relative to the receiving mach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D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EXPOSED PHOTOGRAPHIC MATERIA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D13/00Processing apparatu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groups G11B3/00 - G11B11/00
    • G03D13/003Film feed or extraction in development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ot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es (AREA)
  • Discharge By Other Means (AREA)
  • Projection-Type Copi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把若干张片片状感光材料不弯曲成圈状地集中停留在一处的照相晒印装置。把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从晒印处理部运送往现影处理部的运送途中设有停留供给装置,该装置把超过现影处理部处理能力的数量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暂时地停留若干张,且根据现影处理部的处理状况,把停留中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依次供给现影处理部。停留张数根据在晒印处理部因更换负片而中断晒印处理的时间和现影处理部的现影处理能力的关系而设定。

Description

照相晒印装置
本发明涉及照相晒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把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暂时停留后自动地供给现影处理部的装置。
照相晒印装置具有在晒印处理部间歇地处理感光材料、在现影处理部连续地处理感光材料的特点,在晒印处理部的间歇处理中也包含着负片的更换作业。
因此,在晒印处理部即使晒印处理结束,而在现影处理部现影处理未结束时,也不能进行下一个感光材料的晒印处理。另外,在晒印处理部的负片更换作业进行中不能进行现影处理,因此在晒印现影处理方面不太方便。
为此,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2-281255号中提出了一种能吸收两者处理能力的差而高效地进行晒印现影处理的装置,该装置中,是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配设促动机构。
这种装置的处理对象是广告画,是把一片感光材料弯成圈状停留着。因此,对于不能形成圈状的感光材料,是不能使用的。
另外,这种装置中,不能把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集中停留在一处,所以,当需要停留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时,必须列设若干个促动机构,这样就会造成装置大型化而不实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把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不弯成圈状地集中停留在一处的照相晒印装置。
权利要求1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特征是,在把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从晒印处理部运送往现影处理部的运送途中,该停留供给装置把超过现影处理部处理能力的数量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暂时地停留若干张,并且根据现影处理部的处理状况,把停留中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依次供给现影处理部。
权利要求2所述照相晒印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运入机构和供给机构构成;停留机构备有若干抓持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前端的抓持部和以一定间隔设置的使这些抓持部沿环形运送路移动的运送部;运入机构是把片状感光材料前端引导到位于停留机构的运入位置的抓持部,以便被该抓持部抓持;供给机构是从由运送路的运入位置移动到供给位置的抓持部中释放出片状感光材料并供给现影处理部。
权利要求3所述照相晒印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和停留量调节机构构成;停留机构由设在运送路途中的停留用运送路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置于停留状态,停留量调整机构是在停留用运送路中形成回转部,使该回转部相对于停留用运送路的最短运送路程靠近、背离而调节停留用运送路的长度。
权利要求4所述照相晒印装置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形成由并列设置的一对传送带挟持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进行运送的停留用运送路,把一对传送带的挟持部弯曲形成回转部。
权利要求5所述照相晒印装置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形成由传送带和沿该传送带配设着的若干个压接辊、导引部件、压接用传送带中的至少一个挟持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进行运送的停留用运送路;把传送带弯曲并通过使压接辊、导引部件、压接用传送带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相对于传送带的弯曲部移动而形成回转部。
权利要求6所述照相晒印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运入机构和供给机构构成;停留机构是由并列设置的运送带挟持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边运送边停留;运入机构是使先行的片状感光材料前端侧错开,把先行和后行的各片状感光材料以重叠状态运入停留机构;供给机构牵住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把片状感光材料供给现影处理部。
权利要求7所述照相晒印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运入机构和供给机构构成;停留机构备有通过铰链连接的可折叠环形传送带、把环形传送带的一部分折叠起来收存的收容部、把环形传送带取入供给收容部的环形传送带取入部和从收容部中取出传送带的环形传送带取出部;运入机构与传送带取入部的动作同步地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运入收容部内的环形传送带折叠部起始端侧的挟持板之间;供给机构与传送带取出部的取出动作同步地从收容部内的环形传送带折叠部终端侧的挟持板之间取出片状感光材料并供给现影处理部。
权利要求8所述照相晒印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运入机构、分离机构和供给机构构成;停留机构把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叠置起来停留;运入机构把片状感光材料运入停留机构;分离机构备有分别配设在片状感光材料前端侧和后端侧的、具有吸附口的吸附头,该吸附头吸持着停留在停留机构上的最下层或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侧及以预定间隔分离的后端侧下面或上面,使前端侧的吸附头向下方或上方移动,把最下层或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从停留在停留机构上的其它片状感光材料中分离出来;供给机构抓住由分离机构分离出的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从停留机构中取出供给现影处理部。
权利要求9所述照相晒印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运入机构、分离机构和供给机构构成;停留机构把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叠置起来停留;运入机构把片状感光材料运入停留机构;分离机构备有吸附头和分离促进部,吸附头具有吸附片状感光材料的吸附口,分离促进部是把吸附口周缘部的吸附头向着吸附口凹陷而形成的,吸附口吸持着停留在停留机构上的最下层或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的下面或上面,使吸附口向下方或上方移动,把最下层或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从停留在停留机构上的其它片状感光材料中分离出来;供给机构抓住由分离机构分离出的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从停留机构中取出供给现影处理部。
权利要求10所述照相晒印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张数是根据在晒印处理部因更换负片而中断晒印处理的时间和现影处理部的现影处理能力的关系而设定的。
权利要求11所述照相晒印装置是在权利要求8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张数至少设定为4张。
权利要求12所述照相晒印装置是在权利要求8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照相晒印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下述特征,即,能对应于超过现影处理部处理能力数量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调节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张数。
根据权利要求1的照相晒印装置,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速度无关地以高速晒印处理了片状感光材料后,把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集中停留在1个停留供给装置中,与现影处理部的处理速度相吻合地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供给现像处理部。这样,能吸收晒印时间和现影时间的时间差。
根据权利要求2的照相晒印装置,使位于停留机构运送路的运入位置的抓持部抓住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并沿着环形运送路朝停留机构的供给部移动。
接着,从移动到停留机构供给位置的抓持部上释放片状感光材料,把片状感光材料供给现影处理部。
因此,根据权利要求2的照相晒印装置,抓持着片状感光材料的抓持部沿环形运送路从运入位置移动到供给位置期间,通过把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置于停留状态,能吸收晒印时间和现影时间的时间差。
根据权利要求3的照相晒印装置,在沿停留用运送路运送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期间,把片状感光材料置于停留状态。
使停留用运送路的回转部靠近停留用运送路的最短运送路径时,传送带的运送路变短,可以减少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量。反之,使停留用运送路的回转部背离停留用运送路的最短路径时,传送带的运送路变长,可以增加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量。其结果,能符合现影处理部的处理状况地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供给现影处理部。根据权利要求4的照相晒印装置,由一对传送带挟持着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进行运送期间,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置于停留状态。
通过一对传送带弯曲而形成的回转部的移动来调节运送路的长度,能符合现影处理部的处理状况地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供给现影处理部。
根据权利要求5的照相晒印装置,由传送带和沿该传送带配设的若干个压接辊、导引部件、压接用传送带中的至少一个挟持着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进行运送期间,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暂时置于停留状态。
把传送带弯曲,并通过压接辊、导引部件、压接用传送带中的任一个对应于运送路弯曲部的移动来调节运送路的长度,能符合现影处理部的处理状况地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供给现影处理部。
根据权利要求6的照相晒印装置,由于并列设置的传送带挟持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并能暂时地停留片状感光材料,所以,能吸收晒印时间和现影时间的时间差。
另外,由于通过重叠先行的片状感光材料和后行的片状感光材料可增加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量,所以,能充分地对应晒印处理部的晒印作业状况。
再者,由于错开先行的片状感光材料前端侧,把先行和后行的各片状感光材料重叠起来,所以,通过牵住先行片状态感光材料的前端侧,可以把先行的片状感光材料从后行的片状感光材料中切实地分离出来。
根据权利要求7的照相晒印装置,环形传送带的挟持板由传送带取入部一个接一个地折叠收容在收容部内,环形传送带的折叠部终端侧的挟持板由传送带取出部一个接一个地取出。
片状感光材料的运入机构的运入动作与传送带取入部的传送带取入动作同步,通过上述运入动作,片状感光材料逐渐被运入收容部内的环形传送带折叠部始端侧的挟持板之间。
与此同时地,已插入在挟持板之间的片状感光材料,通过与传送带取出部的传送带取出动作同步的片状感光材料运出机构的运出动作,被逐渐地运出收容部内的环形传送带折叠部终端侧的挟持板之间并供给现影处理部。
因此,根据权利要求7的照相晒印装置,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位于环形传送带折叠部的挟持板之间期间,是处于停留状态,所以,能吸收晒印时间和现影时间的时间差。
根据权利要求8的照相晒印装置,由运入机构把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运入停留机构并叠置起来。
叠置在停留机构的片状感光材料中,位于最下层或最上层的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以及以预定间隔分开的后端侧的下面或上面分别被吸持着,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向下方或上方移动,最下层或最上层的片状感光材料从其它的片状感光材料中分离出来。
分离出来的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被取出机构抓住,从停留机构中取出,供给现像处理部。
因此,根据权利要求8的照相晒印装置,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叠置在停留机构期间是处于停留状态,所以能吸收晒印时间和现影时间的时间差。而且,能把叠置在停留机构内的片状感光材料一张一张地取出供给现影处理部。
根据权利要求9的照相晒印装置,由运入机构把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运入停留机构并叠置起来。
叠置在停留机构的片状感光材料中,位于最下层或最上层的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以及后端侧的下面或上面分别被吸持着,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向下方或上方移动,最下层或最上层的片状感光材料从其它的片状感光材料中分离出来。
这时,由于最下层或最上层的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侧沿分离促进部凹陷,所以,最下层或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侧与最下层的紧上面片状感光材料之间、或者与最上层的紧下面片状感光材料之间进入空气,从而切实地分离片状感光材料。
分离出来的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被取出机构抓住,从停留机构中取出,供给现影处理部。
因此,根据权利要求9的照相晒印装置,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叠置在停留机构期间是处于停留状态,所以能吸收晒印时间和现影时间的时间差。而且,能把叠置在停留机构内的片状感光材料一张一张地取出供给现影处理部。
根据权利要求10的照相晒印装置,由于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张数是根据晒印处理部的因更换负片而中断晒印处理的时间和现影处理部现影能力的关系而定的,在因更换负片而中断晒印处理的期间也可以把片状感光材料供给现影处理部进行现影处理。
根据权利要求11的照相晒印装置,由于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张数设定为至少4张,所以,当现影处理部的现影处理能力为1000张/时的情况下,能高效地利用停留供给装置。
即,负片的更换时间虽然因操作者而有所不同,但平均约为15秒。因此,在处理能力为1000张/时的现影处理部中,负片更换作业中,15秒可进行约4张的现影处理,所以把停留张数设定为4张,能吸收由负片更换时间产生的两者的能力差。
另外,在处理能力超过1000张/时的现影处理部中,由于负片更换时间不变化,所以,通过把停留张数设定为4张以上,也可以吸收两者的能力差。
在处理能力达不到1000张/时的低能力现影处理部中,通过把停留张数设定为至少4张,可以在停留张数上有富余。
根据权利要求12的照相晒印装置,通过对应于超过现影处理部处理能力数量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调节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张数,可以把停留张数限制在所需的最小限度。
图1是本发明照相晒印装置实施例1的概略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停留供给装置的正面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照相晒印装置实施例2的正面图。
图8是实施例2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照相晒印装置实施例3的正面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3是实施例3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照相晒印装置实施例4的正面图。
图15是实施例4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照相晒印装置实施例5的正面图。
图17是实施例5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8是实施例5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本发明照相晒印装置实施例6的正面图。
图20是实施例6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21是实施例6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22是本发明照相晒印装置实施例7的正面图。
图23是实施例7的吸附头正断面图。
图24是实施例7的吸附头平面图。
图25是实施例7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26是实施例7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27是本发明照相晒印装置实施例8的正面图。
图28是本发明照相晒印装置实施例9的正面图。
图29是实施例9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30是本发明照相晒印装置实施例10的正面图。
图31是实施例10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32是本发明照相晒印装置实施例11的正面图。
图33是实施例11的停留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中,1-片状感光材料,2-晒印处理部,3-现影处理部,4-运送路途,5-停留供给装置。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照相晒印装置的概略图。照相晒印装置由容纳卷状感光材料的暗盒1a、晒印处理部2、现影处理部3、设在晒印处理部2与现影处理部3之间的运送路途上的停留供给装置5构成。
供给部2e把收容在暗盒1a内的卷状感光材料切断成相应于晒印尺寸的片作为片状感光材料1供出,晒印处理部2把负片晒印到该片状感光材料1上。晒印处理部2由光源组件2a、负像遮片2b、透镜部2c和曝光部2d等构成。光源组件2a备有灯泡、滤光器和扩散箱。
现影处理部3对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进行现影处理,由放入了现影液的现影槽3a、放入了漂洗、定影液的漂洗定影槽3b、放入了稳定剂的稳定槽3c及3d和使已现影处理的片状感光材料1干燥的干燥部3e构成。
停留供给装置5使超过现影处理部处理能力数量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暂时停留,并且把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符合现影处理部3处理速度地供给现影处理部。
停留供给装置5由暂时停留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1的停留机构6、把片状感光材料1运入停留机构6的运入机构7、从停留机构6供给片状感光材料1的运出机构8构成。
停留机构6中,在由链轮6a及6d转动的链6b上隔开适当间距以预定间隔设置安装着若干个抓持部6c,使抓持部6c从片状感光材料1的运入位置9朝着片状感光材料1的运出位置10移动。
抓持部6c中,带滚子63c的抓持臂62c轴接在抓持本体61c上,抓持臂62c弹性地趋向抓持方向。
运入机构7配设在停留机构6的运入位置9,由驱动辊7a、压接辊7b、凸轮7c和片状感光材料1的传感器7d构成。
压接辊7b与链轮6a及6b的旋转同步地沿着驱动辊7a的外周面移动。
传感器7d检测从晒印处理部2送来的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根据该检测信号,驱动辊7a和压接辊7b挟持着片状感光材料1,把片状感光材料1送到抓持部6c。
运出机构8由驱动辊8a和传感器8b构成,配设在停留机构6的供给位置。具有上述构造的停留供给装置5进行以下的动作,使若干张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暂时停留后供给现影处理部3。
(1)通过链轮6a的旋转把抓持部6c移动到运入位置,由凸轮7c打开抓持部6c的抓持臂62c。
(2)根据传感器7d的检测信号,使压接辊7b位于传感器7d的附近,由驱动辊7a和压接辊7b挟住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图3)。
(3)在挟住片状感光材料1的状态下,使驱动辊7a旋转并且相应于驱动辊7a的旋转把压接辊7b移动到抓持部6c的附近,把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插入抓持部6c(图4)。
(4)根据传感器7d的检测进行换算,当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到达抓持部时,使链轮6a旋转一定角度,从凸轮7c解除抓持臂62c,并由抓持部6c的抓持本体61c和抓持臂62c挟住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
另一方面,把压接辊7b返回到传感器的附近(待机位置)(图5)。
(5)使驱动链轮7a旋转,片状感光材料1的后端侧也朝着停留机构6排出(图6)。
(6)通过这样反复地使片状感光材料1与抓持部6c交接,在停留机构6中,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1处于停留状态。在此状态下的链6b的挠曲增减量61b、62b因调节链轮6e、6f的上下动而保持一定的张力。
(7)在停留机构6的供给侧,抓持部6c的抓持臂62c由驱动辊8a打开而释放片状感光材料1(图2)。
在此时刻,根据传感器8检测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检测信号,使链轮6d停止在预定位置。这时,片状感光材料1被驱动辊8a和抓持部6c的抓持臂62c的滚子63c挟持住。
在该状态下,使驱动辊8a旋转,把片状感光材料1朝着现影处理部3供给(图2),传感器8检测出片状感光材料1的后端时,根据检测信号使链轮6d旋转,把下一个抓持部6c移动到停留机构6的供给位置,反复进行片状感光材料1往现影处理部3的供给动作。
(8)通过反复以上的动作,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1暂时地停留之后逐个地被供给现影处理部3,在现影处理部3进行现影处理。
另外,可根据晒印处理部2的处理能力以及现影处理部3的现影能力,适当地变更抓持部6c的个数、抓持部6c从运入位置9到供给位置10的移动时间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照相晒印装置中的暗盒、晒印处理部以及现影处理部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采用图7和图8所示的构造。
图7表示停留供给装置5的整体图,一对传送带5a、50a相向配设,形成由传送带5a、50a的挟持部运送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1的运送路5A。
传送带5a、50a挂设在靠近晒印处理部2的驱动辊5b、50b、靠近现影处理部3的驱动辊5c、50c、配设在驱动辊5b、50b、5c、50c之间的运送辊5d、50d、配设在运送路5A外侧的固定辊5e、50e以及可移动的松紧调节辊5f、50f上。
运送辊5d、50d和松紧调节辊5f、50f能沿图7和图8的箭头方向移动,把运送路5A最短的位置作为终点位置。
由晒印侧驱动辊5b、50b决定的传送带5a、50a的运送速度和由现影侧驱动辊5c、50c决定的传送带5a、50a的运送速度可分别独立地变更。
把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开始供给现影处理部3时,把运送路5A弄成最短,以最短的时间把片状感光材料1送往现影处理部3。
在把第一张片状感光材料1送入现影处理部3侧时,驱动辊5c、50c的运送速度与现影处理部3的处理速度相同,被控制在一定的速度。
由于随着片状感光材料1晒印处理量的增加,晒印侧驱动辊5b、50b的运送速度比现影侧驱动辊5c、50c的运送速度快,通过控制把运送辊5d、50d以及松紧调节辊5f、50f向图7的箭头方向移动。这样,运送路5A的长度增长,片状感光材料1的停留量逐渐增加(图8)。其结果,能符合现影处理时间地把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供给现影处理部3。
当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供给完了时,晒印侧驱动辊5b、50b的旋转停止,只有现影侧驱动辊5c、50c在运送,使运送辊5d、50d以及松紧调节辊5f、50f沿图8箭头方向移动,把运送路5A形成为最短(图7)。
在运送路5A最短的状态下,晒印侧驱动辊5b、50b也与现影侧驱动辊5c、50c同样速度旋转,把片状感光材料1全部运出。
在图7和图8中,即使不设置固定辊5e、50e、松紧调节辊5f、50f也能得到同样的功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照相晒印装置中的暗盒、晒印处理部以及现影处理部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采用图9至图13所示的构造。
停留供给装置5由挟持着晒印完毕感光材料1边运送边停留的停留机构6、把片状感光材料1运入停留机构6的运入机构7、从停留机构6取出片状感光材料1并供给现影处理部3的供给机构8和供给辅助机构9构成(图9)。
停留机构6由相向配设着的传送带构成,在一侧配设着笔直的第1传送带61,在另一侧配设着L字形的第2传送带62和L字形的第3传送带63。
第1传送带61挂设在固定辊61a上。第2和第3传送带62、63挂设在固定辊62a、63a及可移动的松紧调节辊62b、63b上,通过使移动辊62b、63b往箭头方向移动,传送带62、63的位置就可以变更。各传送带61、62、63与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的运送速度同步地驱动。
运入机构7由驱动辊71、压接辊71a、引导部72和运入口73构成。
引导部72把从运入口73运入的片状感光材料1引导到停留机构6的运入口,弯曲的引导板72a的根部在运入口73的附近轴支在轴体72b上,可由摆动机构(图未示)按图9箭头方向摆动弯曲板72a。
供给机构8中,上下一对传送带81、82挂设在辊81a、81b、82a、82b上,在上层传送带81前端侧的辊81a上安装着分离臂83,该分离臂83能向着第1传送带61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在传送带81、82的运出侧设有排出口84,还安装着检测片状感光材料1前端的传感器85。
供给机构8的高度位置可由升降机构(图未示)变更,在上限位置,供给机构8的排出口84与供给辅助机构9同一高程。
供给辅助机构9由驱动辊9a、压接辊9b和排出口9c构成。
下面,说明停留供给装置5的动作。
(1)把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片状感光材料1运入停留机构6时,如图9等的实线所示,将引导板72a略呈水平,由第1传送带61和第2传送带62挟持被引导的先行片状感光材料1的先端。在挟持了先行片状感光材料1时,如图9的双点划线所示,把引导板72a向下方摆动,使先行的片状感光材料1后端垂下。
(2)再次将引导板72a略呈水平,由第1传送带61和第2传送带62挟持后行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后端,把引导板72a向下方摆动,使后行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后端垂下。
(3)以下,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使先行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先端侧错开,把先行和后行的各片状感光材料1、1形成重叠状态,在此重叠状态下把片状感光材料1运入传送带61、62之间并使其逐渐上升。
先行片状感光材料1前端侧的错开量例如为5mm以上。
(4)传感器85检测出到达供给机构8的片状感光材料1,根据该检测信号,使分离臂83从传送带63伸出并位于先头的片状感光材料1前端的正上方(图10)。
(5)在分离臂83伸出的状态下使供给机构8下降,由于分离臂83的引导,把片状感光材料前端的朝向变为供给机构8的方向(图11)。
(6)在缩回分离臂83的同时,驱动供给机构8,把片状感光材料1运入供给机构8的传送带81、82之间后,使传送带81、82停止(图12)。
(7)把供给机构8上升到上限位置后,由供给机构8和供给辅助机构9把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供给现影处理部3(图9)。
(8)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把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1暂时地停留后逐个供给现影处理部3,在现影处理部3进行现影处理。
另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先行片状感光材料1前端的错开量,或调节传送带61、62、63运送片状感光材料1的速度来变更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量等。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照相晒印装置中的暗盒、晒印处理部以及现影处理部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采用图14和图15所示的构造。
图14表示停留供给装置5的整体图。
图中6是环形传送带,是由若干块挟持板6a通过铰链6b可折叠地连接而成的(图15)。
挟持板6a是由挠性合成树脂制的片材形成的,挟持板6d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设定为可对应于最大照片尺寸。
环形传送带6的一部分以折叠状态收存在收容部7内,另一部分以折叠状态放在收容部7外的待机部。
在收容部7上设有环形传送带6的取入口7a和取出口7b,片状感光材料1的运入口7c和运出口7d。
在传送带取入口7a处配设着由驱动辊8a和压接辊8b构成的传送带取入部8。
在传送带取出口7b处配设着由驱动辊9a和压接辊9b构成的传送带取出部9。
在片状感光材料1的运入口7c处配设着由驱动辊10a和压接辊10b构成的运入机构10。该运入机构10与传送带取入部8的供给动作同步,可把片状感光材料1运入收容部7内的环形传送带6折叠部6A始端侧的挟持板6a之间。
在片状感光材料1的运出口7d处配设着由驱动辊11a和压接辊11b构成的运出机构11。该运出机构11与传送带取出部9的取出动作同步,可把片状感光材料1从收容部7内的环形传送带6折叠部6A终端侧的挟持板6a之间取出并供给现影处理部3。
这样构成的停留供给装置5中,环形传送带6的挟持板6a逐个地以折叠状态收存到收容部7内,同时,环形传送带6折叠部6A终端侧的挟持板6a从收容部7被取出并折叠在收容部7外的待机部。
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与传送带取入部8的供给动作同步地逐个被运入收容部7内的环形传送带6折叠部6A始端侧的挟持板6a之间,同时,已插入在挟持板6a之间的片状感光材料1逐个地被运出环形传送带6折叠部6A终端侧的挟持板6a之间并被供给现影处理部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照相晒印装置中的暗盒、晒印处理部以及现影处理部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采用图16至图18所示的构造。
停留供给装置5由停留机构6、运入机构7、分离机构8和供给机构9构成(图16)。
停留机构6中,在用于使若干张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以叠置状态停留的收容体6a上,设有运入口6b和运出口6c。用于使片状感光材料1弯曲的弯曲板6d从运出口6c向斜下方延伸。
在运入口6b处配设着运入机构7,在运出口6c处配设着供给机构9。
收容体6a的底部前端侧(图中的右侧)向下方倾斜,片状感光材料1以其前端对齐的状态叠置在收容体6a内。
运入机构7把片状感光材料运入停留机构6,由驱动辊7a和压接辊7b构成。
分离机构8把折叠地停留在停留机构6内的若干片状感光材料1中的最下层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从其它片状感光材料1中分离出来。
分离机构8中,从内装有吸引扇8a的吸引管8b上朝着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c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导出分支管8e、8f,在各分支管8e、8f的前端安装着具有吸附口的吸附头8g、8h。
前端侧的分支管8e由蛇形管等形成,可以自由收缩。前端侧的吸附头8g通过牵引机构(图未示)配设,可向斜下方自由地拉入。
前端侧和后端侧的吸附头8g、8h的配设符合最短尺寸的片状感光材料1。
供给机构9抓住被分离机构8分离出的片状感光材料1前端,从停留机构6中取出供给现影处理部,由驱动辊9a、压接辊9b和供给导引9c构成。
供给导引9c通过牵引机构(图未示)配设着,它可以相对于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a的弯曲板6d进退自如。在供给导引9c上一体地安装着压接辊9b。具上述构造的停留供给装置5依次进行以下的动作。
(1)由运入机构7把来自晒印处理部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运入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a内,使片状感光材料1以叠置状态停留在收容体6a内(图16)。
(2)由前端侧和后端侧的吸附头8g、8h吸持片状感光材料1的下面(图16)。
在该状态下,使供给导引9c和压接辊9b后退,同时使前端侧吸附头8g向斜下方移动,使片状感光材料1前端侧与停留机构6的弯曲板6d吻合(同图)。
这时,片状感光材料1的后端侧被后端侧的吸附头8h吸持着,所以可以防止片状感光材料1后端侧上浮及其它片状感光材料1前端侧下降,可以切实地把最下层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侧从其它片状感光材料1中分离出来。
(3)使供给导引9c和压接辊9b回到原来的位置,由压接辊9b和驱动辊9a挟持最下层的片状感光材料1,同时使供给导引9c介于最下层片状感光材料1与其它片状感光材料1之间(图17)。
与此同时地,解除吸附头8g、8h对片状感光材料1的吸持,由压接辊9b和驱动辊9a把片状感光材料1供往现影处理部3(图18)。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照相晒印装置中的暗盒、晒印处理部以及现影处理部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采用图19至图21所示的构造。
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由停留机构6、运入机构7、分离机构8和供给机构9构成(图19)。
本实施例的停留供给装置5,在使若干片状感光材料1叠置停留这一点上与实施例5是相同的,与实施例5不同点是: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积存到已保存着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下层,并从上层的片状感光材料1依次地供给现影处理部3。
停留机构6把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以倾斜状态叠置地停留在收容体6a内,在收容体6a的一侧上部形成运入口6b,在收容体6a的另一侧下部形成运出口6c。用于使片状感光材料1弯曲的弯曲板6d从运出口6c向斜下方延伸。
在收容体6a的运入口6b处配设着运入机构7,在运出口6c处配设着供给机构9。
运入机构7由挟持片状感光材料1并使其移动的驱动辊7a和压接辊7b构成。压接辊7b如箭头所示那样沿驱动辊7a的外周面往复移动。
即,在抓住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前端的情况下,压接辊7b位于停留机构6的运入口6b的相反侧(图19);在把片状感光材料1引导到停留机构6的运入口6b处的情况下,压接辊7b与驱动辊7a的旋转同步地移动到面临停留机构6的运入口6b的位置;在再次抓住送来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情况下,压接辊7b又返回到停留机构6的运入口6b的相反侧。
分离机构8把叠置在停留机构6的片状感光材料1中的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从其它的片状感光材料1中分离出来。
分离机构8中,从内装有吸引扇8a的吸引管8b上朝着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c一侧部导出分支管8e、8f,在各分支管8e、8f的前端安装着具有吸附口的吸附头8g、8h。分支管8e由蛇形管等形成,可以自由收缩。前端侧的吸附床8g通过牵引机构(图未示)配设,可向外方自由地拉出。吸附头8g、8h的配设符合最短尺寸的片状感光材料1。
供给机构9的构造与实施例5的相同,在图中用相同的标记,其说明从略。
具有上述构造的停留供给装置5,进行以下的动作。
(1)由压接辊7b和驱动辊7a挟住来自晒印处理部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前端(图19),把片状感光材料1引导到停留机构6的运入口6b(图20)。
移动到了面临停留机构6运入口6b位置的压接辊7b把已保存在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a内的片状感光材料1往上推(图20),通过驱动辊7a的运送动作把片状感光材料1前端运入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a的最下层(图20)。
(2)使压接辊7b移动到原来的位置,同时,通过驱动辊7a的运送动作把片状感光材料1的后端送入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a内。
(3)反复以上的动作,把已晒印的片状感光材料1依次积存到已保存着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下层。
(4)这样叠置的片状感光材料1被分离机构8把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1从其它片状感光材料1中分离出来,并由供给机构从上层的片状感光材料1依次地供给现影处理部3。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照相晒印装置中的暗盒、晒印处理部以及现影处理部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采用图22至图26所示的构造。
停留供给装置5由停留机构6、运入机构7、分离机构8和供给机构9构成(图22)。
停留机构6中,在用于叠置地停留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的收容体6a上,设有运入口6b和运出口6c,靠近运出口6c的底板部6d通过铰链6e可以向斜下方弯折。
在运入口6b处配设着运入机构7,在运出口6c处配设着供给机构9。
收容体6a的底部前端侧(图中的右侧)向下方倾斜,以便片状感光材料1以其前端对齐的状态叠置在收容体6a内。
运入机构7把片状感光材料1运入停留机构6,由驱动辊7a和压接辊7b构成。
分离机构8把叠置在停留机构6的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1中的最下层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从其它片状感光材料1中分离出来。
分离机构8中,从内装有吸引扇8a的吸引管8b上朝着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a底部前端侧导出由蛇形管等形成的伸缩管8d,在伸缩管8d的前端有带吸附口8e的吸附头8f,吸附头8f的吸附口8e的周缘部朝着吸附口8e凹陷,形成分离促进部8g(图23和图24)。
吸附头8f安装在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a底板部6d上,底板部6d和吸附床8f通过牵引机构(图未示)配设,可向斜下方引入。
供给机构9抓住被分离机构8分离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从停留机构6中取出并供给现影处理部,由驱动辊9a、压接辊9b和供给导引9c构成。
供给导引9c通过牵引机构(图未示)配设,可沿箭头方向自由进退。在供给导引9c上一体地安装着压接辊9b。
具有上述构造的停留供给装置5进行以下的动作。
(1)由运入机构7把来自晒印处理部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运入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a内,使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1以叠置状态停留在收容体6a内(图22)。
(2)由吸附头8f吸住片状感光材料1的下面(图25)。在此状态下,使供给导引9c和压接辊9b后退,同时,使前端侧吸附头8f向斜下方移动,使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侧与停留机构6的底板部6d的上面吻合(同图)。
这时,沿着吸附头8f的分离促进部8g,最下层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侧凹陷,最下层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侧与最下层的紧上面的片状感光材料之间进入空气,从而能使最下层的片状感光材料1切实地被分离。
(3)使供给导引9c和压接辊9b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由压接辊9b和驱动辊9a挟持最下层的片状感光材料1,同时,使供给导引9c介于最下层片状感光材料1与其它片状感光材料1之间(图26)。
与此同时地,解除吸附头8f对片状感光材料1的吸持,由压接辊9b和驱动辊9a把片状感光材料1供往现影处理部3(同图)。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照相晒印装置中的暗盒、晒印处理部以及现影处理部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采用图27所示的构造。
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由停留机构6、运入机构7、分离机构8和供给机构9构成。
本实施例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与实施例6同样地,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积存到已保存着的片状感兴材料1的下层,并从上层的片状感光材料1依次地供给现影处理部3。
停留机构6把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以倾斜状态叠置地停留在收容体6a内,在收容体6a的一侧部的上部形成运入口6b,在收容体6a的另一侧部的下部形成运出口6c。靠近运出口6c的底板部6d通过铰链6e可向外侧方弯折。在收容体6a的运入口6b处配设着运入机构7,在运出口6c处配设着供给机构9。
分离机构8把叠置在停留机构6的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1中的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1的前端从其它片状感光材料1中分离出来。
分离机构8中,从内装有吸引扇8a的吸引管8b上朝着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a的一侧部的下端侧导出由蛇形管等形成的伸缩管8d,在伸缩管8d的前端有带吸附口8e的吸附头8f,吸附头8f的吸附口8e的周缘部朝着吸附口8e凹陷,形成分离促进部8g。
吸附头8f安装在停留机构6的收容体6a的侧板部6d上,侧板部6d和吸附床8f通过牵引机构(图未示)配设,可向外方侧拉出。
运入机构7与实施例6的构造相同,供给机构9与实施例7的构造相同,在图上采用相同的标记,其说明从略。
具有上述构造的停留供给装置5与实施例所述动作同样地,把已晒印的片状感光材料1依次积存到已保存着的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1的下层。
已叠置的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1被分离机构把最上层的片状感光材料1从其它的片状感光材料1中分离出来,并由供给机构9从上层片状感光材料1依次地供给现影处理部3。
上述实施例1-8的停留供给装置5停留的片状感光材料1的停留张数,因上述动作中所述的理由,至少为4张以上。
另外,考虑到现影处理能力等因素,可以调节上述的停留张数。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照相晒印装置中的暗盒、晒印处理部以及现影处理部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采用图28及图29所示的构造。
图28表示停留供给装置5的整体图,图中5A是停留用的运送路,由并列设置的一对传送带5a、50a挟持若干片状感光材料1进行运送,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被运送路5A运送期间暂时地处于停留状态。
传送带(从动带)5a挂设在靠近晒印处理部2的压接辊5b、靠近现影处理部3的压接辊5c、配设在压接辊5b、5c之间的松紧调节辊5d、配设在运送路5A外侧的固定辊5e及可移动松紧调节辊5f上。传送带(驱动带)50a挂设在靠近晒印处理部2的驱动辊50b、靠近现影处理部3的驱动辊50c、配设在驱动辊50b、50c之间的松紧调节辊50d、配设在运送路5A外侧的固定辊50e及可移动松紧调节辊50f上。
松紧调节辊5d、50d及松紧调节辊5f、50f可沿图28箭头方向及反箭头方向移动。松紧调节辊5d、50d弹性地趋向图28中箭头方向,松紧调节辊5f、50f弹性地趋向图28箭头的相反方向。如图28所示,运送路径5A为最短运送路径时的辊位置作为起始位置。当松紧调节辊5d、50d相对于最短运送路径往背离方向移动时,如图29所示,运送路5A上形成回转部T,运送路5A增长。
晒印侧的驱动辊50b及现影侧的驱动辊50c的旋转速度可分别独立变更,驱动辊50b、50c的旋转、停止及由驱动辊50b、50c所决定的传送带5a、50a的运送速度由控制部(图未示)控制,该控制部与驱动辊50b、50c的驱动电路连接。
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开始供给现影处理部3时,如图28所示,使运送路5A最短,以最短的时间把片状感光材料1送到现影处理部3。在第1张片状感光材料1送入现影处理部3一侧时,运送速度被控制为与现影处理部3的处理速度相同的一定速度。
随着片状感光材料1的晒印处理量增加,使晒印侧驱动辊50b决定的运送速度大于现影侧驱动辊50c决定的运送速度,松紧调节辊5d、50d及松紧调节辊5f、50f按图28的箭头方向移动。这样,运送路5A增长,片状感光材料1的停留时间增长,停留量增加(图29),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符合现影处理速度地被供给到现影处理部3。
当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的供给完了时,晒印侧的驱动辊50b停止,只是现影侧的驱动辊50c旋转,松紧调节辊5d、50d及松紧调节辊5f、50f返回起始位置,运送路5A成为最短(图28)。
在运送路5A为最短的状态下,晒印侧驱动辊50b以与现影侧驱动辊50c的运送速度相同的速度旋转,晒印处理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全部被运出现影处理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松紧调节辊5d、50d是一起移动的,但也可以只使其中的任一方移动来形成回转部T。
另外,不设置固定辊5e、50e、松紧调节辊5f、50f也能得到同样的功能。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照相晒印装置中的暗盒、晒印处理部以及现影处理部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采用图30及图31所示的构造。
图30表示停留供给装置5的整体图。
图中5A是在挟持若干片状感光材料1并运送的期间使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置于停留状态用的停留用运送路,由传送带50、沿该传送带50配设的运送导引部件5B、5C及回转部形成部件5D构成。
传送带50a挂设在靠近晒印处理部2的驱动辊50b、靠近现影处理部3的驱动辊50c、配设在驱动辊50b、50c之间的松紧调节辊50d、配设在运送路5A外侧的固定辊50及可移动松紧调节辊50f上。
回转部形成部件5D由一对压接辊51D及配设在压接辊51D间的导板52D构成,导板52D沿传送带50a弯曲。
运送导引部件5B由列设压接辊51B、导辊52B及导板53B、54B而形成的。
运送导引部件5C由列设压接辊51C、导辊52C及导板53C而形成的。
压接辊51D、51B、51C的配置间隔比被运送片状感光材料1的运送长度短。
松紧调节辊50d及回转部形成部件5D可沿图30的箭头方向和反箭头方向一体地移动,松紧调节辊50f可沿图30的箭头方向和反箭头方向移动。松紧调节辊50d和回转部形成部件5D弹性地趋向图30的箭头方向,松紧调节辊50f弹性地趋向图30的反箭头方向。另外,如图30所示,运送路径5A为最短运送路径时的辊位置作为起始位置。
当松紧调节辊50d和回转部形成部件5D向背离最短路径方向移动时,运送路5A的回转部T背离运送路5A的最短路径,运送路5A增长(图31),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符合现影处理部处理状况地被供给到现影处理部。
晒印侧的驱动辊50b及现影侧驱动辊50c的旋转速度可分别独立地变更,驱动辊50b、50c的旋转、停止及驱动辊50b、50c决定的运送带5a、50a的运送速度由控制器(图未示)控制,该控制器与驱动辊50b、50c的驱动电路连接。
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开始供给现影处理部3时,如图30所示,使运送路5A最短,以最短的时间把片状感光材料1送到现影处理部3。
当第1张片状感光材料1被送入现影处理部3一侧时,运送速度被控制为与现影处理部3的处理速度相同的速度。
随着片状感光材料1的晒印处理量的增加,把晒印侧驱动辊50b决定的运送速度控制为大于现影侧驱动辊50c决定的运送速度,松紧辊50d、回转部形成部件5D及松紧辊50f按图30的箭头方向移动。这样,运送路5A增长,片状感光材料1的停留量渐渐增加(图31),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符合现影处理速度地被供给到现影处理部3。
当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的供给完了时,晒印侧的驱动辊50b停止,只是现影侧的驱动辊50c旋转,松紧辊50d、回转部形成部件5D及松紧辊50f返回起始位置,运送路5A为最短(图30)。
在运送路5A为最短的状态下,晒印侧驱动辊50b以与现影侧驱动辊50c的运送速度相同的速度旋转,晒印处理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全部被运出现影处理部。
另外,不设置固定辊5e、松紧调节辊5f也能得到同样的功能。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照相晒印装置中的暗盒、晒印处理部以及现影处理部的构造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设在晒印处理部与现影处理部之间的运送路途中的停留供给装置5采用图32及图33所示的构造。
本实施例中,除了回转部形成部件5D的构造外,其余的与实施例10相同,相同的部分采用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其说明从略。
如图32所示,回转部形成部件5D是在辊51D上挂设回转带52D而构成的,回转带52D沿传送带50a弯曲。
松紧辊50d和回转部形成部件5D可沿图32的箭头方向和反箭头方向一体地移动。松紧辊50d和回转部形成部件5D弹性地趋向图32的箭头方向。
当松紧辊50d和回转部形成部件5D往背离最短运送路径方向移动时,运送路5A的回转部T远离最短运送路径,运送路5A变长(图33)。
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开始供给现影处理部3时,如图32所示,使运送路5A最短,以最短的时间把片状感光材料1送到现影处理部3。当第1张片状感光材料1被送入现影处理部3一侧时,运送速度被控制为与现影处理部3的处理速度相同的速度。
随着片状感光材料1的晒印处理量的增加,把晒印侧驱动辊50b决定的运送速度控制为大于现影侧驱动辊50c决定的运送速度,松紧辊50d、回转部形成部件5D及松紧辊50f按图32的箭头方向移动。这样,运送路5A增长,片状感光材料1的停留量渐渐增加(图33),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符合现影处理速度地被供给到现影处理部3。
当来自晒印处理部2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1的供给完了时,晒印侧的驱动辊50b停止,只是现影侧的驱动辊50c旋转,松紧辊50d、回转部形成部件5D及松紧辊50f返回起始位置,运送路5A为最短(图32)。
在运送路5A为最短的状态下,晒印侧驱动辊50b以与现影侧驱动辊50c的运送速度相同的速度旋转,晒印处理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1全部被运出现影处理部。
另外,不设置固定辊5e、松紧调节辊5f也能得到同样的功能。
通过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照相晒印装置中,根据权利要求1-9的照相晒印装置,由于能与现影处理时间无关地进行晒印作业,所以提高了晒印作业效率。其结果,可缩短晒印作业的时间,可把该缩短的时间用在别的作业上。
而且,由于能用一个停留供给装置来停留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所以能把若干张片状感光材料集中地停留在一处,其结果,不需要象已往的装置那样并列促动器,从而使装置小型化,更加实用。
根据权利要求10和权利要求11的照相晒印装置,由于即使在因更换负片而中断晒印处理的期间也能把片状感光材料供给现影处理部,所以可防止因负片的更换作业造成的现影处理效率降低。
根据权利要求12的照相晒印装置,由于能把停留张数限制在所需的最小限度,所以能高效率地进行晒印现影处理。

Claims (12)

1,一种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是在把晒印完毕的片状感光材料从晒印处理部运送往现影处理部的运送途中,设有停留供给装置,该停留供给装置把超过现影处理部处理能力的数量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暂时地停留若干张,并且根据现影处理部的处理状况,把停留中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依次供给现影处理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运入机构和供给机构构成;停留机构备有若干抓持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前端的抓持部和以一定间隔设置的使这些抓持部沿环形运送路移动的运送部;运入机构是把片状感光材料前端引导到位于停留机构的运入位置的抓持部,以便被该抓持部抓持;供给机构是从由运送路的运入位置移动到供给位置的抓持部中释放出片状感光材料并供给现影处理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和停留量调节机构构成;停留机构由设在运送路途中的停留用运送路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置于停留状态,停留量调整机构是在停留用运送路中形成回转部,使该回转部相对于停留用运送路的最短运送路程靠近、背离而调节停留用运送路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由并列设置的一对传送带挟持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进行运送的停留用运送路,把一对传送带的挟持部弯曲形成回转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由传送带和沿该运送带配设着的若干个压接辊、导引部件、压接用传送带中的至少一个挟持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进行运送的停留用运送路;把传送带弯曲并通过使压接辊、导引部件、压接用传送带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相对于传送带的弯曲部移动而形成回转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运入机构和供给机构构成;停留装置是由并列设置的运送带挟持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边运送边停留;运入机构是使先行的片状感光材料前端侧错开,把先行和后行的各片状感光材料以重叠状态运入停留机构;供给机构牵住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把片状感光材料供给现影处理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运入机构和供给机构构成;停留机构备有通过铰链连接的可折叠环形传送带、把环形传送带的一部分折叠起来收存的收容部、把环形传送带取入供给收容部的环形传送带取入部和从收容部中取出传送带的环形传送带取出部;运入机构与传送带取入部的动作同步地把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运入收容部内的环形传送带折叠部起始端侧的挟持板之间;供给机构与传送带取出部的取出动作同步地从收容部内的环形传送带折叠部终端侧的挟持板之间取出片状感光材料并供给现影处理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运入机构、分离机构和供给机构构成;停留机构把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叠置起来停留;运入机构把片状感光材料运入停留机构;分离机构备有分别配设在片状感光材料前端侧和后端侧的、具有吸附口的吸附头,该吸附头吸持着停留在停留机构上的最下层或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侧及以预定间隔分离的后端侧下面或上面,使前端侧的吸附头向下方或上方移动,把最下层或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从停留在停留机构上的其它片状感光材料中分离出来;供给机构抓住由分离机构分离出的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从停留机构中取出供给现影处理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停留供给装置由停留机构、运入机构、分离机构和供给机构构成;停留机构把若干张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叠置起来停留;运入机构把片状感光材料运入停留机构;分离机构备有吸附床和分离促进部,吸附头具有吸附片状感光材料的吸附口,分离促进部是把吸附口周缘部的吸附头向着吸附口凹陷而形成的,吸附口吸持着停留在停留机构上的最下层或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的下面或上面,使吸附口向下方或上方移动,把最下层或最上层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从停留在停留机构上的其它片状感光材料中分离出来;供给机构抓住由分离机构分离出的片状感光材料的前端,从停留机构中取出供给现影处理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张数是根据在晒印处理部因更换负片而中断晒印处理的时间和现影处理部的现影处理能力的关系而设定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张数至少设定为4张。
12,如权利要求10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相晒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能对应于超过现影处理部处理能力数量的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调节晒印完毕片状感光材料的停留张数。
CN95117288A 1994-10-13 1995-10-12 照相晒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20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7966/94 1994-10-13
JP24796694 1994-10-13
JP3389095 1995-02-22
JP33890/95 1995-02-22
JP25876595A JP3307188B2 (ja) 1994-10-13 1995-10-05 写真焼付け装置
JP258765/95 1995-10-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11A true CN1159611A (zh) 1997-09-17
CN1097209C CN1097209C (zh) 2002-12-25

Family

ID=27288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72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209C (zh) 1994-10-13 1995-10-12 照相晒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5933221A (zh)
EP (1) EP0708365B1 (zh)
JP (1) JP3307188B2 (zh)
KR (1) KR960015054A (zh)
CN (1) CN1097209C (zh)
CA (1) CA2160493C (zh)
DE (1) DE69532269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3054A (zh) * 2019-04-02 2019-08-20 广东前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反印刷轮转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42443C1 (de) * 1998-09-16 2000-04-20 Agfa Gevaert Ag Vorrichtung zum Zwischenspeichern von blattförmigem, fotografischem Material
US6278511B1 (en) * 1998-12-30 2001-08-21 Agf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cking and drying cut imaged media
DE19961179A1 (de) * 1999-12-18 2001-06-28 Baeuerle Gmbh Mathias Verfahren zum Zwischenspeichern von Dokumenten sowi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solchen Verfahre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5546A (en) * 1977-07-27 1979-05-22 Itek Corporation Bottom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DE3690053C2 (zh) * 1985-01-30 1990-12-06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Tokio/Tokyo, Jp
US4601570A (en) * 1985-06-24 1986-07-22 Lucht Engineering, Inc. Photographic media accumulator system
JPH0317304Y2 (zh) * 1986-06-27 1991-04-12
JPS6353553A (ja) * 1986-08-22 1988-03-07 Minolta Camera Co Ltd 現像機付きプリンタにおける感材シ−ト搬送方法
US4791456A (en) * 1987-04-15 1988-12-13 Hope Henry F Photographic printer apparatus
JPS6453954A (en) * 1987-08-21 1989-03-01 Minolta Camera Kk Conveying device for sheet type processed body
US4881095A (en) * 1987-09-11 1989-11-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ocess for developing photographed film and for printing images through developed film
US4926211A (en) * 1987-10-12 1990-05-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inting paper conveying apparatus for 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DD268165A1 (de) * 1987-12-30 1989-05-24 Polygraph Leipzig Vorrichtung zum zwischenspeichern von blattfoermigen produkten
US4931826A (en) * 1988-12-01 1990-06-05 Castle Rock Manufacturing, Inc. Photographic printer-processor
JP2804775B2 (ja) * 1989-02-15 1998-09-30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写真処理装置の乾燥制御方法
JPH02281255A (ja) 1989-04-21 1990-11-16 Konica Corp 感光材料処理装置
US5168301A (en) * 1990-05-28 1992-12-0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color proof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a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for the same
GB9207929D0 (en) * 1992-04-10 1992-05-27 Ncr Int Inc Apparatus for loading sheets into a receptacle
JPH0683139A (ja) * 1992-06-29 1994-03-25 Xerox Corp 大形の原稿を搬送できる原稿搬送装置
DE4235961C2 (de) * 1992-10-24 2002-11-0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erfahren zum Fördern von Papierbogen und Vorrichtungen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3054A (zh) * 2019-04-02 2019-08-20 广东前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正反印刷轮转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160493A1 (en) 1996-04-14
DE69532269D1 (de) 2004-01-22
US5933221A (en) 1999-08-03
DE69532269T2 (de) 2004-10-21
JP3307188B2 (ja) 2002-07-24
CN1097209C (zh) 2002-12-25
EP0708365B1 (en) 2003-12-10
JPH08292543A (ja) 1996-11-05
EP0708365A1 (en) 1996-04-24
CA2160493C (en) 2000-09-12
KR960015054A (ko) 1996-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11C (zh) 供纸装置及其应用
CN1136135C (zh) 包装带材原料
CN1470890A (zh) 偏振片粘合方法及装置
CN100335386C (zh) 复合型送纸单元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946130A (zh) 自动文件进给器
CN1091341C (zh) 电子元件装配方法及装置
CN1883074A (zh) 燃料电池制造方法及装置
CN1304347A (zh) 卷盘、层压板卷盘设备、用于卷盘的条带供给单元、以及层压板拆卷设备、和用于胶板的生产方法
CN1313199A (zh) 供纸设备和具有供纸设备的成象设备
CN1652035A (zh) 纸张进给器
CN1235461C (zh) 电子零件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819962A (zh) 纸张加工装置
CN1101616A (zh) 贴保护膜的装置和方法
CN1058747A (zh) 纸页输送装置
CN1488562A (zh) 片材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305676C (zh) 打印装置
CN1491176A (zh) 卷轴构件及薄膜卷绕方法
CN1193455A (zh) 两轴承型卷线机的钓线导引装置
CN1097209C (zh) 照相晒印装置
CN1689946A (zh) 送纸装置
CN1524778A (zh) 薄片体的加工方法及装置
CN1154599C (zh) 顶盖密封式包装装置,及顶盖密封式包装方法
CN1408482A (zh) 杆式涂覆装置和杆式涂覆方法
CN1854046A (zh) 片材处理设备和成像设备
CN1446696A (zh) 纸张排出单元和纸张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25

Termination date: 20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