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0087B - 黏度响应型双光子荧光化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黏度响应型双光子荧光化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0087B
CN115960087B CN202211129421.5A CN202211129421A CN115960087B CN 115960087 B CN115960087 B CN 115960087B CN 202211129421 A CN202211129421 A CN 202211129421A CN 115960087 B CN115960087 B CN 115960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reaction
iii
pho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94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60087A (zh
Inventor
蔡志彬
周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22111294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0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60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0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60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0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4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solvents, e.g. supercritical solvents or ionic liquid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黏度响应型双光子荧光化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式(Ⅰ)化合物的化学名称为3‑(2‑羟乙基)‑1‑甲基‑2‑[(1E)‑2‑[4‑(4,5‑二苯基‑1H‑咪唑‑2‑基)苯基]乙烯基]‑1H‑苯并咪唑鎓溴化物。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兼具灵敏的黏度响应性、大的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良好的活细胞穿透性和强的内质网靶向性,可用于制备作为活细胞中内质网靶向且微环境黏度响应的双光子荧光成像试剂。

Description

黏度响应型双光子荧光化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黏度响应型双光子荧光化合物、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制备作为活细胞中内质网靶向且微环境黏度响应的双光子荧光成像试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双光子吸收是指物质同时吸收两个相同或者不同的光子,通过虚拟中间态到达高能激发态的过程,属于一种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处在激发态的分子随后发生辐射跃迁而产生的频率上转换荧光被称为双光子荧光。1931年,M.提出了双光子吸收的存在,并通过二阶微扰理论推导出了双光子过程的跃迁概率,然后到1961年该理论被实验所证实。
与服从Stark-Einstein定律的单光子吸收相比,双光子吸收具备以下几大特点:(1)单光子吸收为线性吸收过程,双光子吸收则为非线性吸收过程;(2)单光子吸收过程是物质分子吸收一个能量高的短波长的光子达到激发态,而双光子吸收过程是物质分子吸收两个能量低的长波长的光子达到激发态;(3)在双光子吸收过程中,物质分子的吸收强度、电子跃迁几率与激发光强度的平方成正比;(4)对于荧光分子,一般用吸收截面来表示该分子吸收光子的能力。吸收截面越大,物质分子对光子的吸收能力越强。通常,单光子吸收截面在1032-1033GM范围内,因此所需要的光密度较小;而双光子吸收截面一般在1-104GM范围内,所以普通分子发生双光子吸收的概率非常小;(5)双光子吸收发生在焦点处λ3(λ为激发波长)的空间范围内,而单光子吸收发生在整个聚焦光路范围内。
基于以上特点,以双光子吸收为基础的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具有许多单光子成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1)双光子荧光是长波激发,短波发射,激发光波长一般位于700-1000nm,被测样品在该波段激发光中具有小的光损伤、光漂白和光毒性;此外,该波段的光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小的吸收耗散和Rayleigh散射,从而在生物成像中大大提高了被测样品的穿透深度,能够实现深层物质的层析成像;(2)只有入射光的光强达到一定的阈值,才会发生双光子吸收。在焦点处λ3以外的地方,入射光的光强低于可以产生双光子吸收的阈值,不会发生双光子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被测样品的三维空间选择性,能够很好地改善成像轴向分辨率以及对比度。因此,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在以荧光为传导信号的主-客体分子识别过程中,如:生物荧光识别、医学荧光诊断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潜力和前景。
在生物体系中,细胞内微环境的黏度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与物质运输、能量传递、信号传导、细胞凋亡、自噬、氧化应激、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内分泌物的扩散、活性酶与细胞代谢速率等多种行为密切相关。细胞内不同区域、不同成分的黏度存在着较大差异。细胞内黏度水平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和功能障碍,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癌症等。因此,监测细胞内黏度水平对于理解细胞功能、了解生理过程、检测相关疾病、阐明发病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普通流体黏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可采用旋转黏度计、落球黏度计、振动黏度计、毛细管黏度计等,但这些方法均不适用于细胞、组织等生物样品的检测。近年来,利用黏度响应的荧光探针分子,对细胞进行染色和荧光成像,然后分析荧光强度、寿命、发射波长等参数,可以实现对细胞内微环境黏度的实时检测。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的新型双光子黏度荧光探针。
内质网是重要的细胞器,指细胞质中由一系列囊腔和细管形成的隔离于细胞质基质的封闭管道系统。这种膜系统结构是蛋白质合成、加工、分选的场所,也是合成脂类物质和储存钙离子的场所。内质网功能与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息息相关。因此,扰乱其内环境的因素诸如蛋白质糖基化受阻、葡萄糖饥饿、钙离子平衡紊乱和内质网缺血缺氧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内质网的功能紊乱,从而使蛋白质的合成或修饰遇到障碍,这样会影响蛋白质的折叠功能,使得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腔内大量堆积,引发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心血管类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癌症等。因此,荧光成像内质网和长时间的追踪内质网的形态变化对病理学、生物医药和生物化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优秀的靶向内质网的双光子荧光探针非常匮乏。
综上,设计并合成出兼具灵敏的黏度响应性、大的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良好的活细胞穿透性和强的内质网靶向性的新型化合物,实现其在活细胞中对内质网的双光子荧光成像和对微环境黏度的双光子荧光响应的实际应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兼具灵敏的黏度响应性、大的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良好的活细胞穿透性和强的内质网靶向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化合物在制备作为活细胞中内质网靶向且微环境黏度响应的双光子荧光成像试剂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合物,其结构如式(Ⅰ)所示,式(Ⅰ)化合物的化学名称为3-(2-羟乙基)-1-甲基-2-[(1E)-2-[4-(4,5-二苯基-1H-咪唑-2-基)苯基]乙烯基]-1H-苯并咪唑鎓溴化物: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所述式(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式(Ⅱ)化合物与2-溴乙醇发生季铵化反应,制得3-(2-羟乙基)-1,2-二甲基-1H-苯并咪唑鎓溴化物,即相应的式(Ⅲ)化合物;
(2)式(Ⅲ)化合物与式(Ⅳ)化合物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制得相应的式(Ⅰ)化合物;
本发明步骤(1)所述的季铵化反应具体按照如下实施:反应瓶中加入式(Ⅱ)化合物、2-溴乙醇和溶剂,然后在60~130℃(优选回流温度)反应5~16h(优选8~12h),反应结束后,所得反应混合物经分离纯化得到式(Ⅲ)化合物。采用的溶剂一般为甲苯、乙腈或苯,溶剂的摩尔用量为式(Ⅱ)化合物摩尔用量的45~150倍。式(Ⅱ)化合物与2-溴乙醇的摩尔用量比为1:1~2。反应结束后,所述分离纯化方法优选为: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抽滤,所得固体用乙醚进行洗涤。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1)按照如下实施:
反应瓶中加入式(Ⅱ)化合物、2-溴乙醇和甲苯,然后加热回流反应8~12h,接着冷却至室温,抽滤,所得固体用乙醚洗涤,得到类白色式(Ⅲ)化合物。
本发明步骤(2)所述的脱水缩合反应具体按照如下实施:反应瓶中加入式(Ⅲ)化合物、式(Ⅳ)化合物和溶剂,搅拌溶解,再加入碱,然后在30~140℃(优选回流温度)反应6~20h(优选10~14h),反应结束后,所得反应混合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目标式(Ⅰ)化合物。采用的碱一般为哌啶、三乙胺或氢氧化钾,碱的摩尔用量为式(Ⅲ)化合物摩尔用量的1.2~3倍。溶剂一般为甲醇、乙醇、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腈、DMF或几者的混合,溶剂的摩尔用量为式(Ⅲ)化合物摩尔用量的200~700倍。式(Ⅲ)化合物与式(Ⅳ)化合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1~2。反应结束后,所述分离纯化方法优选为: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抽滤,所得固体经乙醇重结晶分离提纯得到目标式(Ⅰ)化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按照如下实施:
反应瓶中加入式(Ⅲ)化合物、式(Ⅳ)化合物和甲醇,搅拌溶解,再加入哌啶,然后加热回流反应10~14h,接着冷却至室温,抽滤,所得固体经乙醇重结晶分离提纯得到目标式(Ⅰ)化合物。
本发明中,式(Ⅱ)和式(Ⅳ)所示的化合物均可通过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合成,推荐的合成路线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式(Ⅰ)化合物是以具有优秀电子传输能力的苯乙烯作为π-共轭桥(π),在其两端分别键合吸电子性的咪唑和苯并咪唑鎓基团作为电子受体(A)。在咪唑环的4,5-位上引入了两个苯环,从而扩展了整个分子的π共轭体系。在光激发下,富集在4,5-二苯基咪唑上的电子云通过共轭桥向吸电子能力更强的苯并咪唑鎓发生显著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这种在大π共轭体系中强烈的电子离域,有利于提高式(Ⅰ)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性能。咪唑基团通过可以自由旋转的σ-键与苯乙烯共轭桥连接,因此有助于式(Ⅰ)化合物成为荧光分子转子。在黏度小的环境中,荧光分子转子的分子内旋转导致其发生非辐射跃迁,从而淬灭荧光;而在黏度大的环境中,分子内旋转被抑制,进而荧光得以恢复。这种“扭曲分子内电荷转移(Twisted IntramolecularCharge Transfer,TICT)”效应可以实现对黏度的荧光响应。除此,羟乙基的引入,不仅有助于在生物微环境中形成氢键,还能增加化合物的水溶性以匹配活细胞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以N-羟乙基键合的亲水性的苯并咪唑阳离子和咪唑环4,5-位上的两个疏水性苯环一起很好地调变了整个分子的油水分配系数,从而使式(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膜通透性,而且苯并咪唑阳离子也有利于其靶向到细胞中面积最大的细胞器——内质网。
故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式(Ⅰ)化合物在制备作为活细胞中内质网靶向且微环境黏度响应的双光子荧光成像试剂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兼具灵敏的黏度响应性、大的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良好的活细胞穿透性和强的内质网靶向性的化合物,其能应用于活细胞中内质网靶向且微环境黏度响应的双光子荧光成像。
附图说明
图1为式(Ⅰ)化合物在不同质量分数甘油-水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其纵坐标表示荧光强度,横坐标表示波长。
图2为在甘油-水体系中式(Ⅰ)化合物荧光强度的对数与黏度的对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其纵坐标表示荧光强度的对数,横坐标表示黏度的对数。
图3为式(Ⅰ)化合物在不同质量分数甘油-水体系中于不同波长激发下的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其纵坐标表示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横坐标表示波长。
图4为式(Ⅰ)化合物对OVCAR-8活细胞的双光子荧光成像。(a)为细胞明场,(b)为双光子荧光成像,(c)为细胞明场与双光子荧光成像的叠加,标尺为20μm。
图5为式(Ⅰ)化合物和内质网商用染料(ER-Tracker Red)对HeLa活细胞的共定位荧光成像。(a)为式(Ⅰ)化合物的荧光成像,(b)为ER-Tracker Red的荧光成像,(c)为式(Ⅰ)化合物和ER-Tracker Red的荧光成像的叠加,标尺为20μm。
图6为式(Ⅰ)化合物对未经依托泊苷处理和经依托泊苷处理的OVCAR-8活细胞的双光子荧光成像。(a)为式(Ⅰ)化合物对未经依托泊苷处理细胞的荧光成像,(b)为式(Ⅰ)化合物对经依托泊苷处理细胞的荧光成像,标尺为20μm。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进一步通过实施例对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所用材料、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
实施例1式(Ⅲ)化合物
反应瓶中加入0.29g(2mmol)式(Ⅱ)化合物、0.30g(2.4mmol)2-溴乙醇和10mL甲苯,然后加热回流反应8h,接着冷却至室温,抽滤,所得固体用乙醚洗涤,得到0.44g类白色式(Ⅲ)化合物。m.p.220-222℃;1H NMR(DMSO-d6,500MHz)δ:7.99-8.03(m,2H),7.61-7.67(m,2H),5.09(br s,1H),4.60(t,J=5.0Hz,2H),4.01(s,3H),3.79(t,J=5.0Hz,2H),2.90(s,3H)。
实施例2式(Ⅲ)化合物
反应瓶中加入0.29g(2mmol)式(Ⅱ)化合物、0.28g(2.2mmol)2-溴乙醇和10mL乙腈,然后加热回流反应12h,接着冷却至室温,抽滤,所得固体用乙醚洗涤,得到0.41g类白色式(Ⅲ)化合物。
实施例3式(Ⅰ)化合物
反应瓶中加入0.27g(1mmol)式(Ⅲ)化合物、0.36g(1.1mmol)式(IV)化合物和10mL甲醇,搅拌溶解,再加入0.13g(1.5mmol)哌啶,然后加热回流反应10h,接着冷却至室温,析出的固体抽滤,滤饼经乙醇重结晶,得到0.39g桔黄色式(Ⅰ)化合物。m.p.247-249℃;1H NMR(DMSO-d6,500MHz)δ:12.91(s,1H),8.26(d,J=8.4Hz,2H),8.10(dd,J1=6.9Hz,J2=1.3Hz,1H),8.08(dd,J1=6.8Hz,J2=1.4Hz,1H),8.03(d,J=8.4Hz,2H),7.92(d,J=16.7Hz,1H),7.72(td,J1=7.1Hz,J2=1.4Hz,1H),7.70(td,J1=7.0Hz,J2=1.3Hz,1H),7.62(d,J=16.7Hz,1H),7.58(d,J=7.9Hz,2H),7.54(d,J=7.9Hz,2H),7.49(t,J=7.5Hz,2H),7.42(t,J=7.3Hz,1H),7.34(t,J=7.5Hz,2H),7.26(t,J=7.3Hz,1H),5.18(t,J=5.7Hz,1H),4.75(t,J=4.8Hz,2H),4.21(s,3H),3.89(q,J=5.2Hz,2H);13C NMR(DMSO-d6,125MHz)δ:148.60,145.79,144.62,137.81,134.93,133.93,132.34,132.31,131.35,130.82,129.08,128.68,128.52,128.21,127.11,126.41,125.43,113.50,113.05,108.04,59.07,48.18,33.41;FT-IR(KBr)ν:3200,3057,2947,2876,1632,1603,1506,1482,1450,1350,1249,1072,959,830,743,697cm-1;HRMS(ESI):m/zcalcd for C33H29N4O[M-Br]+:497.2341;found:497.2337。
实施例4式(Ⅰ)化合物
反应瓶中加入0.27g(1mmol)式(Ⅲ)化合物、0.42g(1.3mmol)式(IV)化合物和15mL乙醇醇,搅拌溶解,再加入0.10g(1.2mmol)哌啶,然后加热回流反应12h,接着冷却至室温,析出的固体抽滤,滤饼经乙醇重结晶,得到0.31g桔黄色式(Ⅰ)化合物。
实施例5对黏度的荧光响应测试
在式(Ⅰ)化合物对黏度的荧光响应实验中,采用甘油-水体系来模拟黏度环境,甘油-水按照不同的质量分数配制成了11个不同黏度的梯度溶液(0%、10%、20%、30%、40%、50%、60%、70%、80%、90%、99%),恒定样品浓度为1×10-5mol L-1,测试温度为20℃。荧光发射光谱用RF-5301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图1为式(Ⅰ)化合物在不同质量分数甘油-水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光谱。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甘油比例的增加,即黏度的增加,式(Ⅰ)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不断增强,从纯水体系到99%甘油体系,荧光强度提高了27倍。
式(Ⅰ)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与环境黏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公式,即以下公式(1)进行拟合:
lg I=C+x lgη 公式(1)
式中:I为荧光强度,C为与浓度和温度有关的常数,x为与荧光染料有关的常数,η为溶剂体系的黏度。
图2为在甘油-水体系中式(Ⅰ)化合物荧光强度的对数与黏度的对数之间的线性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式(Ⅰ)化合物的荧光强度(lgI)与黏度(lgη)之间显示出了很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994。
以上结果表明:式(Ⅰ)化合物具有可旋转的共轭结构的荧光团,是一个良好的荧光分子转子。在非黏性和低黏性的环境中,该荧光分子能够自由旋转,形成TICT态,从而其激发态以非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基态,荧光发射强度很低;而在高黏性的环境中,该荧光分子的旋转运动受到抑制,分子以荧光辐射的方式回到基态,荧光发射强度显著增强。因此,式(Ⅰ)化合物具有检测黏度的能力。
实施例6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测试
考察式(Ⅰ)化合物对黏度是否具有双光子荧光响应及成像能力,表征其在不同黏度的甘油-水体系中的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荧光量子产率Φ×双光子吸收截面δ)至关重要,该Φ×δ数值小意味着在进行双光子荧光成像时,为了获得好的成像必须增大激发光强,从而造成生物样品的热损伤。式(Ⅰ)化合物的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采用双光子诱导荧光法测试。测试时,以锁模钛宝石飞秒激光器(Chameleon Ultra II,680-1080nm,80MHz,140fs)作为泵浦光源,采用全谱光谱仪(USB4000-FLG)记录荧光光谱。样品的溶剂分别为0%、20%、40%、60%、80%、和99%的甘油-水溶液,恒定样品浓度为2×10-4mol L-1,置于四面通光石英比色皿中,激发波长为690-910nm,间隔为20nm。选择相同浓度的荧光素在0.1mol L-1氢氧化钠中的溶液作为参比,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计算公式如式(2)所示:
式中:下标s和r分别表示样品与参比所对应的物理量。δ为双光子吸收截面,F为双光子荧光积分强度,Φ为荧光量子产率,n为溶液折射率,c为溶液浓度。
图3为式(Ⅰ)化合物在不同质量分数甘油-水体系中于不同波长激发下的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式(Ⅰ)化合物对黏度表现出了良好的双光子荧光响应,从20%到99%甘油体系,最大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从20.4GM提高到了107.5GM,该亮度能够实现对黏度的双光子荧光成像。
实施例7在活细胞中双光子荧光成像
将人卵巢癌细胞(OVCAR-8)接种到成像专用培养皿中,在含有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24h。然后加入10μM式(Ⅰ)化合物,在37℃、5%CO2条件下孵育细胞0.5h,接着移去培养基,用PBS缓冲溶液洗涤2-3次,采用Olympus BX61W1-FV1000双光子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进行双光子荧光成像,激发波长为800nm,荧光发射信号收集通道为575-630nm。
图4为式(Ⅰ)化合物对OVCAR-8活细胞的双光子荧光成像。结果表明:式(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活细胞穿透性,能够成功进入到活细胞内部。
实施例8在活细胞中共定位荧光成像
将人宫颈癌细胞(HeLa)接种到成像专用培养皿中,在含有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24h。然后加入10μM式(Ⅰ)化合物,在37℃、5%CO2条件下孵育细胞0.5h,接着移去培养基,用PBS缓冲溶液洗涤2-3次,再加入1μM内质网商用染料(ER-Tracker Red),在37℃、5%CO2条件下继续孵育细胞15min,用PBS缓冲溶液洗涤2-3次后进行共定位荧光成像。ER-Tracker Red的激发波长为580nm,荧光发射信号收集通道为560-660nm,式(Ⅰ)化合物的激发波长为800nm,荧光发射信号收集通道为575-630nm。
图5为式(Ⅰ)化合物和内质网商用染料(ER-Tracker Red)对HeLa活细胞的共定位荧光成像。结果表明:式(Ⅰ)化合物和ER-Tracker Red两者发射的荧光高度重叠,皮尔森相关系数达到0.91,从而确证了式(Ⅰ)化合物对内质网的靶向性,其能够发射双光子荧光点亮活细胞中的内质网区域。
实施例9对细胞内微环境黏度的荧光响应测试
药物依托泊苷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细胞内的黏度发生变化。将OVCAR-8细胞分两组接种到成像专用培养皿中,在含有10%胎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24h。在实验组中,先用20μM依托泊苷在37℃、5%CO2条件下孵育细胞0.5h,接着移去培养基,用PBS缓冲溶液洗涤2-3次,再加入10μM式(Ⅰ)化合物,在37℃、5%CO2条件下继续孵育细胞0.5h;在对照组中,仅用10μM式(Ⅰ)化合物在37℃、5%CO2条件下孵育细胞0.5h。两组细胞都用PBS缓冲溶液洗涤2-3次后进行双光子荧光成像,激发波长为800nm,荧光发射信号收集通道为575-630nm。
图6为式(Ⅰ)化合物对未经依托泊苷处理和经依托泊苷处理的OVCAR-8活细胞的双光子荧光成像。根据荧光强度由强到弱标记出了红色、绿色和蓝色成像区域,分别对应高、中、低黏度。从图中可以看出:未经依托泊苷处理的细胞内大部分区域为绿色和蓝色,而经依托泊苷处理的细胞内绿色区域减少,红色区域明显增加,从而表明在依托泊苷诱导下细胞凋亡过程中黏度增加。因此,式(Ⅰ)化合物对细胞内微环境黏度能够产生双光子荧光响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式(Ⅰ)化合物的化学名称为3-(2-羟乙基)-1-甲基-2-[(1E)-2-[4-(4,5-二苯基-1H-咪唑-2-基)苯基]乙烯基]-1H-苯并咪唑鎓溴化物: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式(Ⅱ)化合物与2-溴乙醇发生季铵化反应,制得3-(2-羟乙基)-1,2-二甲基-1H-苯并咪唑鎓溴化物,即相应的式(Ⅲ)化合物;
(2)式(Ⅲ)化合物与式(Ⅳ)化合物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制得相应的式(Ⅰ)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季铵化反应具体按照如下实施:反应瓶中加入式(Ⅱ)化合物、2-溴乙醇和溶剂,然后在60~130℃反应5~16h,反应结束后,所得反应混合物经分离纯化得到式(Ⅲ)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溶剂为甲苯、乙腈或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式(Ⅱ)化合物与2-溴乙醇的摩尔用量比为1: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按照如下实施:
反应瓶中加入式(Ⅱ)化合物、2-溴乙醇和甲苯,然后加热回流反应8~12h,接着冷却至室温,抽滤,所得固体用乙醚洗涤,得到式(Ⅲ)化合物。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脱水缩合反应具体按照如下实施:反应瓶中加入式(Ⅲ)化合物、式(Ⅳ)化合物和溶剂,搅拌溶解,再加入碱,然后在30~140℃反应6~20h,反应结束后,所得反应混合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目标式(Ⅰ)化合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碱为哌啶、三乙胺或氢氧化钾,碱的摩尔用量为式(Ⅲ)化合物摩尔用量的1.2~3倍;所述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腈、DMF或几者的混合;式(Ⅲ)化合物与式(Ⅳ)化合物的摩尔用量比为1:1~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按照如下实施:
反应瓶中加入式(Ⅲ)化合物、式(Ⅳ)化合物和甲醇,搅拌溶解,再加入哌啶,然后加热回流反应10~14h,接着冷却至室温,抽滤,所得固体经乙醇重结晶得到目标式(Ⅰ)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作为活细胞中内质网靶向且微环境黏度响应的双光子荧光成像试剂中的应用。
CN202211129421.5A 2022-09-16 2022-09-16 黏度响应型双光子荧光化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 Active CN115960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9421.5A CN115960087B (zh) 2022-09-16 2022-09-16 黏度响应型双光子荧光化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9421.5A CN115960087B (zh) 2022-09-16 2022-09-16 黏度响应型双光子荧光化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0087A CN115960087A (zh) 2023-04-14
CN115960087B true CN115960087B (zh) 2024-06-07

Family

ID=8735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9421.5A Active CN115960087B (zh) 2022-09-16 2022-09-16 黏度响应型双光子荧光化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008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26973A1 (en) * 1994-03-30 1995-10-12 Mitokor Diagnosis, therapy and cellular and animal models fo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mitochondrial defects
CN103074052A (zh) * 2012-12-31 2013-05-0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亚苯基二亚乙烯基双苯并咪唑化合物的应用
CN105693618A (zh) * 2016-02-25 2016-06-22 浙江工业大学 4,5-二苯基咪唑封端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9369636A (zh) * 2018-11-15 2019-02-22 济南大学 一种区分不同粘度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29037A (zh) * 2019-06-04 2019-08-16 济南大学 一种检测粘度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73290A (zh) * 2022-03-18 2022-07-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黏度响应型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26973A1 (en) * 1994-03-30 1995-10-12 Mitokor Diagnosis, therapy and cellular and animal models fo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mitochondrial defects
CN103074052A (zh) * 2012-12-31 2013-05-01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亚苯基二亚乙烯基双苯并咪唑化合物的应用
CN105693618A (zh) * 2016-02-25 2016-06-22 浙江工业大学 4,5-二苯基咪唑封端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9369636A (zh) * 2018-11-15 2019-02-22 济南大学 一种区分不同粘度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29037A (zh) * 2019-06-04 2019-08-16 济南大学 一种检测粘度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73290A (zh) * 2022-03-18 2022-07-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种黏度响应型线粒体靶向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nthesis of new Benz-imidazolium salts with tunable emission intensit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fluorescent probes for Fe3+ in pure aqueous media;Lal, Amita Krishan等;Tetrahedron Letters;20140205;第55卷(第10期);1810-18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0087A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7545B (zh) 一类以荧光素为母体的荧光染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069908A (zh) 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KR101233679B1 (ko) 서로 다른 형광색의 이광자 형광 프로브를 이용하여 나트륨/칼슘 활성을 동시에 이미지화하는 방법 및 이광자 형광 프로브의 제조방법
CN106634968B (zh) 一种线粒体靶向的粘度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ang et al. BODIPY derivatives bearing borneol moieties: Enhancing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for living cell imaging
CN110031436B (zh) 一种检测脂滴的有机硅荧光探针
CN108219780A (zh) 一种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80017A (zh) 一种双光子荧光高尔基体定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u et al. Rational design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curcumin-based fluorescent probes for viscosity detection in living cells and zebrafish
CN114276356A (zh) 一种线粒体靶向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5960087B (zh) 黏度响应型双光子荧光化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
CN109456250A (zh) 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CN102516793B (zh) 一类双苄基五甲川菁荧光染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292571B (zh) 一种对生物体活细胞极性响应的Turn-on型荧光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99778B (zh) 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117291B (zh) 一种用于细胞成像的荧光核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961072B (zh) 一种溶酶体靶向的红外二窗发射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33574B (zh) 一类高亮度、高光稳定性的碳酸酐酶检测荧光探针
CN115215849B (zh) 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的红色双光子荧光化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
CN112945911A (zh) 一种具有分子内开关的荧光染料在超分辨成像中的应用
CN118324749B (zh) 一种用于检测内质网中so2衍生物及黏度的比率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940521B (zh) 一类光稳定的荧光染料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16621814B (zh) 一种检测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的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340517B (zh) 一种极性敏感阳离子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33643B (zh) 一类高亮度、高光稳定性、环境不敏感的细胞核荧光探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