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3867B -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3867B
CN115953867B CN202310024886.2A CN202310024886A CN115953867B CN 115953867 B CN115953867 B CN 115953867B CN 202310024886 A CN202310024886 A CN 202310024886A CN 115953867 B CN115953867 B CN 1159538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agement
area
access control
identity informa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248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53867A (zh
Inventor
臧国荣
邵唐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inji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inji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inji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inji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248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538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53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3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53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3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基于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若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控制导航端基于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对与采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临时人员在城市封闭区域内进行导航。

Description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管理智能化是必然的,城市管理智能化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对于一些城市封闭区域(例如园区)等场所的人员的管理就是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方向。现有技术中,会利用门禁系统来对城市封闭区域的人员进行管理。门禁是指“门”的禁止权限,出入口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
门禁作为出入城市封闭区域的第一道关卡。现有技术中,在有人员对城市封闭区域(例如园区)内的人员进行拜访时,往往需要园区内的人员到园区门口来迎接拜访人员,然后持卡或者刷脸等方式通过门禁进入园区以及园区内的大厦,这个过程中会浪费双方人员的时间,使得门禁的通过方式不够灵活。因此,如何结合拜访人员的拜访信息对门禁的通过方式灵活设置和灵活验证,实现门禁的自动验证,节约双方人员的时间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可以结合拜访人员的拜访信息对门禁的通过方式灵活设置和灵活验证,节约双方人员的时间,同时,本方案还可以结合相关信息自动选择不同维度的不同门禁,并依据选中的门禁来自动实现路径的规划,为拜访人员进行引导。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城市封闭区域以及与所述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区域门禁管理单元,通过以下步骤对智慧城市的城市封闭区域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
管理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生成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临时管理白名单,将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主体添加至临时管理白名单内;
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在城市封闭区域中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所有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控制导航端基于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对与采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临时人员在城市封闭区域内进行导航。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包括:
管理服务器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管理请求后,调取与所述第一请求端所对应的历史请求列表,所述历史请求列表内至少包括一个第二管理身份信息;
若判断第一请求端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管理身份信息,则输出相应的第二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管理条件信息,将第二管理条件信息反馈至第一请求端;
若接收到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则将第二管理身份信息作为第一管理身份信息,第二管理条件信息作为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包括图像身份信息、指纹身份信息、电子身份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若接收到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组合指令以及相应的第三管理身份信息,则将所述第二管理身份信息、第三管理身份信息作为第一管理身份信息并生成相应的身份信息集合;
将第一请求端对所述身份信息集合所添加的第三管理条件信息作为第一管理条件信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所有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包括:
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一维封闭子区域、二维封闭子区域,所述二维封闭子区域位于所述一维封闭子区域内,每个请求身份信息具有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一维封闭子区域和二维封闭子区域;
若所述一维封闭子区域为多个,则确定所有一维封闭子区域所对应一维的第一门禁端,根据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一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相对应一维的第二门禁端;
若所述二维封闭子区域为多个,则确定所有二维封闭子区域所对应二维的第一门禁端,根据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二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相对应二维的第二门禁端;
根据所述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二维的第二门禁端的位置生成相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二维的第二门禁端的位置生成相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包括:
管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子区域地图,对所述子区域地图进行坐标化处理得到每个像素点所对应的位置坐标,确定所有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每个行走位置点的位置坐标;
获取子区域地图中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根据每个行走位置点与相应敏感边缘点的距离得到相应第一区域行走路径相较于敏感位置区域的第一计算距离;
统计每个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最小的第一计算距离得到第二计算距离,将第二计算距离小于预设最短距离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删除。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子区域地图中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根据每个行走位置点与相应敏感边缘点的距离得到相应第一区域行走路径相较于敏感位置区域的第一计算距离,包括:
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为四边形,则确定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的第一角点坐标,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一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一中点坐标;
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不为四边形,则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位置坐标生成相应的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方向的第二角点坐标,根据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二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二中点坐标;
将所述第一角点坐标、第一中点坐标、第二角点坐标以及第二中点坐标作为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不为四边形,则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位置坐标生成相应的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方向的第二角点坐标,根据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二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二中点坐标,包括:
确定敏感位置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中最大的X轴坐标、最小的X轴坐标、最大的Y轴坐标、最小的Y轴坐标;
根据所述最大的X轴坐标得到最大X轴函数、最小的X轴坐标得到最小X轴函数、最大的Y轴坐标得到最大Y轴函数、最小的Y轴坐标得到最小Y轴函数;
将所述最大X轴函数、最小X轴函数、最大Y轴函数以及最小Y轴函数所形成的区域作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初步角点;
若所述初步角点的坐标与敏感位置区域内所包括的位置坐标相对应,则将相应的初步角点作为第二角点坐标;
若所述初步角点的坐标与敏感位置区域内所包括的位置坐标不对应,则获取敏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得到第一像素点数量,以及获取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得到第二像素点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初步角点向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中心点的移动像素点距离,根据所述移动像素点距离对初步角点的位置进行偏移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初步角点向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中心点的移动像素点距离,根据所述移动像素点距离对初步角点的位置进行偏移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像素点占比,获取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坐标,根据初步角点的坐标、中心点的坐标进行计算得到中心长度距离;
根据所述像素点占比、中心长度距离进行计算得到移动像素点距离,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移动像素点距离,
其中,为移动像素点距离,为第一像素点数量,为第二像素点数量,为幂常数值,为像素点权重值,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X轴坐标,为初步角点的X 轴坐标,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Y轴坐标,为初步角点的Y轴坐标,为距离归一化值,为距离权重值;
将所述初步角点与中心点相连接得到移动基准线,将所述初步角点所对应的坐标作为起始坐标,对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相应的初步角点按照移动基准线、移动像素点距离进行移动,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包括:
将对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进行采集的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作为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
确定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对应的所有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作为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管理服务器将具有边缘计算标签的第二门禁端作为第三门禁端,将所述临时管理白名单发送至相应的第三门禁端;
第三门禁端若判断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将初始维度的第三门禁端所对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作为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城市封闭区域以及与所述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区域门禁管理单元,通过以下模块对智慧城市的城市封闭区域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使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
生成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生成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临时管理白名单,将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主体添加至临时管理白名单内;
确定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在城市封闭区域中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所有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获取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导航模块,用于使控制导航端基于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对与采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临时人员在城市封闭区域内进行导航。
有益效果:
1、本方案可以结合拜访人员的拜访信息对门禁的通过方式灵活设置和灵活验证,节约双方人员的时间,同时,本方案还可以结合相关信息自动选择不同维度的不同门禁,并依据选中的门禁来自动实现路径的规划,为拜访人员进行引导。其中,在对门禁的通过方式进行设置时,可以结合请求人员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设置,服务器会依据个性化设置的验证条件,自动选择相应维度的门禁端进行组合,同时利用组合后的门禁端进行路径的规划。
2、本方案在请求人员对验证条件进行设置时,会结合历史信息进行快速设置,同时也布局了组合验证的相关方案,对多个管理身份信息进行同步设置,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对一同拜访的人员进行组合验证。本方案在选择门禁端时,会结合门禁端的功能的不同进行选择,以使得门禁端能够满足请求人员所设置的管理条件,能够实现正常验证。
3、本方案在规划拜访人员的拜访路径之后,会对城市管理区域内的敏感位置区域进行距离维度的判断,来判断路径是否会距离敏感位置区域过近,从而实现对拜访路径的筛选。在进行距离判断的过程中,本方案会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敏感位置区域的敏感边缘点,采用敏感边缘点来计算与拜访路径的距离,可以大幅度减少数据处理量。在进行敏感边缘点确定时,如果敏感位置区域为长方形,本方案会选中敏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以及相应的中点作为敏感边缘点;如果敏感位置区域不为长方形,本方案会形成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对敏感位置区域进行覆盖,然后结合多维度数据来对特定的敏感位置点进行位置的偏移和调整,使得敏感边缘点更加贴合实际区域位置,从而使得后续的计算较为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方案的场景包括城市封闭区域以及与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区域门禁管理单元,其中,城市封闭区域例如是一个企业的园区,一般来说,企业的园区内包括多栋楼,例如包括研发楼、办公楼、宿舍楼等等,可以理解的是,有些楼的性质比较敏感,隐私性较高,例如研发楼、办公楼等,本方案会在园区的入口处以及各栋楼的入口处设置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用于对人员的出入进行管理。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通过以下步骤对智慧城市的城市封闭区域进行管理,具体包括S1-S5:
S1,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
其中,第一请求端可以是企业人员所持有的,例如是手机、平板等设备。在有外来人员需要拜访之前,可以先告知需要拜访的企业人员,企业人员可以利用第一请求端向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发送相应的请求信息。
请求信息包括上述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拜访人员),以及与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例如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其中,进入时间条件例如是1.1号的9:00-10:00,那么对应的拜访人员只能在1.1号的9:00-10:00进入;识别方式条件是指拜访人员通过门禁时的识别方式,例如可以包括指纹识别方式、人脸识别方式、虹膜识别方式等等,可以是其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其中的多种相互配合进行多重验证。值得一提的是,进入时间条件和识别方式条件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单独设置,本方案对其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S1(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包括S11- S15:
S11,管理服务器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管理请求后,调取与所述第一请求端所对应的历史请求列表,所述历史请求列表内至少包括一个第二管理身份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拜访人员张三可能会多次拜访企业人员A,本方案为了进行数据的快速设置,会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管理请求后,调取与第一请求端所对应的历史请求列表,其中,历史请求列表内至少包括一个第二管理身份信息。第二管理身份信息是指第一请求端对应的历史请求列表内的多个历史拜访人员。
S12,若判断第一请求端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管理身份信息,则输出相应的第二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管理条件信息,将第二管理条件信息反馈至第一请求端。
如果多个第二管理身份信息中存在第一请求端所需要的拜访人员(例如张三),那么用户可以利用第一请求端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管理身份信息,服务器会输出相应的第二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管理条件信息,将第二管理条件信息发送至第一请求端,供第一请求端确认是否正确。
S13,若接收到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则将第二管理身份信息作为第一管理身份信息,第二管理条件信息作为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包括图像身份信息、指纹身份信息、电子身份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如果用户认为选中的信息是正确的,那么可以利用第一请求端发送第一确认信息,服务器在收到第一确认信息之后,会将第二管理身份信息作为当前所需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同时会把第二管理条件信息作为当前所需要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
其中,第一管理身份信息包括图像身份信息、指纹身份信息、电子身份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图像身份信息可以用于进行人脸识别验证,指纹身份信息可以用于指纹识别验证,电子身份信息可以用于进行身份证等证件的验证。
S14,若接收到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组合指令以及相应的第三管理身份信息,则将所述第二管理身份信息、第三管理身份信息作为第一管理身份信息并生成相应的身份信息集合。
可以理解的是, 在一些情况下,张三可能会同时带李四来拜访,此时需要对李四也进行验证。
本方案会通过第一请求端对张三和李四进行组合验证,首先,接收到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组合指令,以及相应的第三管理身份信息(例如李四),然后将第二管理身份信息(张三)、第三管理身份信息(李四)作为第一管理身份信息并生成相应的身份信息集合,实现组合验证。
S15,将第一请求端对所述身份信息集合所添加的第三管理条件信息作为第一管理条件信息。
本方案会将第一请求端对所述身份信息集合所添加的第三管理条件信息作为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利用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来对张三和李四进行组合验证。
S2,管理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生成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临时管理白名单,将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主体添加至临时管理白名单内。
可以理解的是,临时管理白名单是对应拜访人员临时拜访的人员名单,本方案会将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主体(例如张三、李四等等)添加至临时管理白名单内。
S3,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在城市封闭区域中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所有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本方案的管理服务器会利用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在城市封闭区域中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即本方案会确定请求主体在园区中的哪一栋楼,从而确定相应的门禁。例如,请求人员A在园区(城市封闭区域)的1号办公楼(封闭子区域)中。
之后,本方案会确定与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所有维度的第一门禁端,然后利用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利用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其中,所有位置、所有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包括园区入口处的门禁端,以及相应楼入口处的门禁端。
本方案会利用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利用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S3(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所有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包括S31- S34:
S31,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一维封闭子区域、二维封闭子区域,所述二维封闭子区域位于所述一维封闭子区域内,每个请求身份信息具有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一维封闭子区域和二维封闭子区域。
示例性的,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指示请求人员A在园区的1号办公楼中。那么园区为上述的一维封闭子区域,二维封闭子区域为上述的1号办公楼。可以理解的是,每个请求身份信息具有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一维封闭子区域和二维封闭子区域。
S32,若所述一维封闭子区域为多个,则确定所有一维封闭子区域所对应一维的第一门禁端,根据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一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相对应一维的第二门禁端。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园区可能会被划分为多个区域,也就是一维封闭子区域为多个。此时,本方案会确定所有一维封闭子区域所对应一维的第一门禁端,根据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一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相对应一维的第二门禁端。
例如,第一门禁端有4个,分别是东门、南门、西门、北门。本方案会依据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一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相对应一维的第二门禁端。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门禁端对应的类型可能是不同,有些门禁端可能支持指纹识别,而有些可能不支持指纹识别,有些支持人脸识别,而有些可能不支持人脸识别,因此,本方案会依据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一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第二门禁端。其中,所有的一维的第一门禁端中需要确保至少有一个能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设置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时进行限定即可,不会设置门禁端无法满足的识别方式。
S33,若所述二维封闭子区域为多个,则确定所有二维封闭子区域所对应二维的第一门禁端,根据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二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相对应二维的第二门禁端。
与步骤S32类似,一栋楼也可能会有多个入口,那么对应的二维的第二门禁端也会有多个,本方案也会依据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二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相对应二维的第二门禁端。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确保一维的第二门禁端和二维的第二门禁端能够实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验证。
S34,根据所述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二维的第二门禁端的位置生成相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在确定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二维的第二门禁端之后,本方案会依据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二维的第二门禁端的位置生成相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值得一提的是,相应门禁端之间有对应的预设道路,本方案可以将预设道路作为对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例如,一维门禁A和二维门禁B之间有3个预设道路连通,那么对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可以有3个。
其中,S34(根据所述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二维的第二门禁端的位置生成相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包括S341- S343:
S341,管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子区域地图,对所述子区域地图进行坐标化处理得到每个像素点所对应的位置坐标,确定所有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每个行走位置点的位置坐标。
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确定之后,管理服务器会预先获取与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子区域地图,然后,对子区域地图进行坐标化处理,得到每个像素点所对应的位置坐标,确定所有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每个行走位置点的位置坐标。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得知所有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每个行走位置点对应的位置。
S342,获取子区域地图中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根据每个行走位置点与相应敏感边缘点的距离得到相应第一区域行走路径相较于敏感位置区域的第一计算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园区内可能有些区域比较敏感,安全性和隐私性较强,例如研发楼等,外人不得进入。本方案会确定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与敏感位置区域的相对位置。
本方案的敏感位置区域设置有敏感边缘点,例如,敏感位置区域为长方形,那么对应的敏感边缘点可以设置有4个,分别对应敏感位置区域的4个边角。
服务器会计算每个行走位置点与相应敏感边缘点的距离,得到相应第一区域行走路径相较于敏感位置区域的第一计算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S342(获取子区域地图中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根据每个行走位置点与相应敏感边缘点的距离得到相应第一区域行走路径相较于敏感位置区域的第一计算距离),包括S3421- S3423:
S3421,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为四边形,则确定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的第一角点坐标,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一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一中点坐标。
在一种情况下,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为四边形,那么本方案可以确定敏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的第一角点坐标,同时,本方案会根据敏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一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一中点坐标。可以理解的是,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一中点坐标也会有4个。
值得一提的,本方案通过确定敏感位置区域对应的敏感边缘点,而不是确定敏感位置区域的边缘线上的每一个点进行计算,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数据处理量。
S3422,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不为四边形,则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位置坐标生成相应的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方向的第二角点坐标,根据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二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二中点坐标。
与步骤S3421不同的是,如果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不为四边形,例如为圆形,此时,本方案无法确定到敏感位置区域的敏感边缘点。
本方案会根据敏感位置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位置坐标生成相应的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其中,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会将敏感位置区域覆盖,本方案会利用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来协助确定敏感位置区域的敏感边缘点。
在得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之后,本方案会确定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方向的第二角点坐标,同时,利用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二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二中点坐标。可以理解的是,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二中点坐标也会有4个。
其中,S3422(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不为四边形,则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位置坐标生成相应的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方向的第二角点坐标,根据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二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二中点坐标),包括S34221- S34226:
S34221,确定敏感位置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中最大的X轴坐标、最小的X轴坐标、最大的Y轴坐标、最小的Y轴坐标。
首先,本方案会确定敏感位置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中最大的X轴坐标、最小的X轴坐标、最大的Y轴坐标、最小的Y轴坐标。
S34222,根据所述最大的X轴坐标得到最大X轴函数、最小的X轴坐标得到最小X轴函数、最大的Y轴坐标得到最大Y轴函数、最小的Y轴坐标得到最小Y轴函数。
可以理解的是, 最大的X轴坐标得到的最大X轴函数所对应的直线,为敏感位置区域最右边的直线;最小的X轴坐标得到的最小X轴函数所对应的直线,为敏感位置区域最左边的直线;最大的Y轴坐标得到的最大Y轴函数所对应的直线,为敏感位置区域最上边的直线;最小的Y轴坐标得到的最小Y轴函数所对应的直线,为敏感位置区域最下边的直线。
S34223,将所述最大X轴函数、最小X轴函数、最大Y轴函数以及最小Y轴函数所形成的区域作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初步角点。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通过最大X轴函数、最小X轴函数、最大Y轴函数以及最小Y轴函数所对应的直线形成区域,得到对应的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该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会覆盖敏感位置区域。
在得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之后,本方案会先确定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初步角点。其中,4个初步角点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对应的4个边角点。
S34224,若所述初步角点的坐标与敏感位置区域内所包括的位置坐标相对应,则将相应的初步角点作为第二角点坐标。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情况下,初步角点的坐标与敏感位置区域内所包括的位置坐标会对应,也就是说初步角点的坐标与敏感位置区域内所包括的某个位置坐标相同,此时,该初步角点的位置不需要进行调整,本方案会直接将相应的初步角点作为第二角点坐标。
S34225,若所述初步角点的坐标与敏感位置区域内所包括的位置坐标不对应,则获取敏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得到第一像素点数量,以及获取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得到第二像素点数量。
如果初步角点的坐标与敏感位置区域内所包括的位置坐标不对应,也就是说,初步角点的坐标位于敏感位置区域之外,不与敏感位置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坐标相同。
此时,本方案会获取敏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得到第一像素点数量,以及获取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得到第二像素点数量。利用以上数据来对相应的初步角点的位置进行调整。
S34226,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初步角点向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中心点的移动像素点距离,根据所述移动像素点距离对初步角点的位置进行偏移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像素点数量为敏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即真实区域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即真实区域和虚拟区域一起对应的像素点的数量。第一像素点数量相较于第二像素点数量越多,说明对应的真实区域的占比也就越大,虚拟区域的占比也就越小。
本方案会利用上述数据得到初步角点向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中心点的移动像素点距离,然后利用移动像素点距离对初步角点的位置进行位置的调整,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初步角点向真实区域靠近,以使得偏移后的第二角点更加接近真实区域,使得后续计算的距离更加客观。
其中,S34226(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初步角点向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中心点的移动像素点距离,根据所述移动像素点距离对初步角点的位置进行偏移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包括S342261- S342263:
S342261,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像素点占比,获取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坐标,根据初步角点的坐标、中心点的坐标进行计算得到中心长度距离。
其中,获取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可以是连接两个对角初步交点的对角线之间的交点。本方案会获取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坐标,根据初步角点的坐标、中心点的坐标进行计算得到中心长度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像素点占比越大,说明真实区域的占比越大,则需要偏移的距离越少;中心长度距离越大,说明距离越长,则需要偏移的距离越多。
S342262,根据所述像素点占比、中心长度距离进行计算得到移动像素点距离,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移动像素点距离,
其中,为移动像素点距离,为第一像素点数量,为第二像素点数量,为幂常数值,为像素点权重值,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X 轴坐标,为初步角点的X 轴坐标,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Y轴坐标,为初步角点的Y轴坐标,为距离归一化值,为距离权重值。
上述公式中,代表像素点占比,像素点占比越大,对应的也就越小,也就使得到的移动像素点距离越小;代表相应初步角点与中心点之间的中心长度距离,中心长度距离越大,说明距离越长,则需要偏移的距离越多。其中,像素点权重值、距离归一化值以及距离权重值可以是工作人员预先设置的。
S342263,将所述初步角点与中心点相连接得到移动基准线,将所述初步角点所对应的坐标作为起始坐标,对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相应的初步角点按照移动基准线、移动像素点距离进行移动,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在计算得到移动像素点距离之后,会确定初步角点与中心点相连接得到移动基准线,然后将所述初步角点所对应的坐标作为起始坐标,对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相应的初步角点按照移动基准线、移动像素点距离进行移动,实现对初始角点的偏移,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
S3423,将所述第一角点坐标、第一中点坐标、第二角点坐标以及第二中点坐标作为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
本方案会将第一角点坐标、第一中点坐标、第二角点坐标以及第二中点坐标作为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
S343,统计每个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最小的第一计算距离得到第二计算距离,将第二计算距离小于预设最短距离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删除。
可以理解的是,最小的第一计算距离说明是最近的距离,如果第二计算距离小于预设最短距离,说明对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距离敏感区域过近,本方案会将对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删除。
S4,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在进行验证时,管理服务器会得到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如果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说明信息校验无误,则本方案会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S4(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包括S41- S42:
S41,将对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进行采集的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作为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
本方案会将对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进行采集的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作为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
例如,采集到拜访人员张三从南门(一维的第二门禁端)进入园区,那么南门对应的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作为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
S42,确定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对应的所有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作为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示例性的,拜访人员张三从南门(一维的第二门禁端)进入园区,而第一区域行走路径有3个,路径1是从南门进入,路径2是从西门进入,路径3是从北门进入,那么本方案会将路径1作为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将其余的2个路径2和路径3删除。
S5,控制导航端基于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对与采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临时人员在城市封闭区域内进行导航。
可以理解的是, 在确定了第二区域行走路径之后,本方案可以控制导航端基于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对与采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临时人员在城市封闭区域内进行导航,为拜访人员进行路线的引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若对相应的行走路径进行筛选和去除后,导致行走路径的数量为0,此时,可以反馈给请求端,请求端可以更改相应的管理条件,来使得门禁端和行走路径产生变化,以确保有合适的路径供拜访人员行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S61- S62:
S61,管理服务器将具有边缘计算标签的第二门禁端作为第三门禁端,将所述临时管理白名单发送至相应的第三门禁端。
可以理解的是,有些门禁端具备边缘计算能力,而有些不具有,本方案会将具有边缘计算标签的第二门禁端作为第三门禁端,然后将临时管理白名单发送至相应的第三门禁端。通过上述方式,本方案可以利用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门禁端进行数据处理。
S62,第三门禁端若判断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将初始维度的第三门禁端所对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作为第二区域行走路径。该步骤与步骤S4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城市封闭区域以及与所述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区域门禁管理单元,通过以下模块对智慧城市的城市封闭区域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使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
生成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生成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临时管理白名单,将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主体添加至临时管理白名单内;
确定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在城市封闭区域中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所有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获取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导航模块,用于使控制导航端基于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对与采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临时人员在城市封闭区域内进行导航。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例如,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s,简称: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通信设备中。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终端或者服务器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城市封闭区域以及与所述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区域门禁管理单元,通过以下步骤对智慧城市的城市封闭区域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
管理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生成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临时管理白名单,将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主体添加至临时管理白名单内;
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在城市封闭区域中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所有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控制导航端基于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对与采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临时人员在城市封闭区域内进行导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包括:
管理服务器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管理请求后,调取与所述第一请求端所对应的历史请求列表,所述历史请求列表内至少包括一个第二管理身份信息;
若判断第一请求端选择至少一个第二管理身份信息,则输出相应的第二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二管理条件信息,将第二管理条件信息反馈至第一请求端;
若接收到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则将第二管理身份信息作为第一管理身份信息,第二管理条件信息作为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包括图像身份信息、指纹身份信息、电子身份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若接收到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组合指令以及相应的第三管理身份信息,则将所述第二管理身份信息、第三管理身份信息作为第一管理身份信息并生成相应的身份信息集合;
将第一请求端对所述身份信息集合所添加的第三管理条件信息作为第一管理条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所有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包括:
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一维封闭子区域、二维封闭子区域,所述二维封闭子区域位于所述一维封闭子区域内,每个请求身份信息具有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一维封闭子区域和二维封闭子区域;
若所述一维封闭子区域为多个,则确定所有一维封闭子区域所对应一维的第一门禁端,根据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一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一维的第二门禁端;
若所述二维封闭子区域为多个,则确定所有二维封闭子区域所对应二维的第一门禁端,根据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有的二维的第一门禁端中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二维的第二门禁端;
根据所述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二维的第二门禁端的位置生成相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二维的第二门禁端的位置生成相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包括:
管理服务器获取与所述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子区域地图,对所述子区域地图进行坐标化处理得到每个像素点所对应的位置坐标,确定所有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每个行走位置点的位置坐标;
获取子区域地图中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根据每个行走位置点与相应敏感边缘点的距离得到相应第一区域行走路径相较于敏感位置区域的第一计算距离;
统计每个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最小的第一计算距离得到第二计算距离,将第二计算距离小于预设最短距离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删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子区域地图中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根据每个行走位置点与相应敏感边缘点的距离得到相应第一区域行走路径相较于敏感位置区域的第一计算距离,包括:
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为四边形,则确定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的第一角点坐标,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一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一中点坐标;
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不为四边形,则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位置坐标生成相应的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方向的第二角点坐标,根据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二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二中点坐标;
将所述第一角点坐标、第一中点坐标、第二角点坐标以及第二中点坐标作为敏感位置区域与每个行走位置点所对应的敏感边缘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所述敏感位置区域的形状不为四边形,则根据所述敏感位置区域内每个像素点的位置坐标生成相应的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角点方向的第二角点坐标,根据所述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每个边对应的第二角点坐标确定每个边的中间点的第二中点坐标,包括:
确定敏感位置区域内所有像素点中最大的X轴坐标、最小的X轴坐标、最大的Y轴坐标、最小的Y轴坐标;
根据所述最大的X轴坐标得到最大X轴函数、最小的X轴坐标得到最小X轴函数、最大的Y轴坐标得到最大Y轴函数、最小的Y轴坐标得到最小Y轴函数;
将所述最大X轴函数、最小X轴函数、最大Y轴函数以及最小Y轴函数所形成的区域作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确定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4个初步角点;
若所述初步角点的坐标与敏感位置区域内所包括的位置坐标相对应,则将相应的初步角点作为第二角点坐标;
若所述初步角点的坐标与敏感位置区域内所包括的位置坐标不对应,则获取敏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得到第一像素点数量,以及获取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内像素点的数量得到第二像素点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初步角点向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中心点的移动像素点距离,根据所述移动像素点距离对初步角点的位置进行偏移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初步角点向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中心点的移动像素点距离,根据所述移动像素点距离对初步角点的位置进行偏移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点数量、第二像素点数量进行计算得到像素点占比,获取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坐标,根据初步角点的坐标、中心点的坐标进行计算得到中心长度距离;
根据所述像素点占比、中心长度距离进行计算得到移动像素点距离,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移动像素点距离,
其中,为移动像素点距离,为第一像素点数量,为第二像素点数量,为幂常数值,为像素点权重值,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X 轴坐标,为初步角点的X轴坐标,为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的中心点的Y轴坐标,为初步角点的Y轴坐标,为距离归一化值,为距离权重值;
将所述初步角点与中心点相连接得到移动基准线,将所述初步角点所对应的坐标作为起始坐标,对四边形虚拟位置区域相应的初步角点按照移动基准线、移动像素点距离进行移动,得到相应的第二角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包括:
将对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进行采集的一维的第二门禁端作为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
确定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对应的所有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作为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管理服务器将具有边缘计算标签的第二门禁端作为第三门禁端,将所述临时管理白名单发送至相应的第三门禁端;
第三门禁端若判断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将初始维度的第三门禁端所对应的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作为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10.一种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城市封闭区域以及与所述城市封闭区域所对应的区域门禁管理单元,通过以下模块对智慧城市的城市封闭区域进行管理,具体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使区域门禁管理单元的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请求端发送的第一管理身份信息以及与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管理条件信息,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包括进入时间条件和/或识别方式条件;
生成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生成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临时管理白名单,将所述第一管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第一主体添加至临时管理白名单内;
确定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请求端的请求身份信息确定其在城市封闭区域中所对应的封闭子区域,确定与所述封闭子区域所对应的所有位置、所有维度的第一门禁端,基于所述第一管理条件信息在所述第一门禁端确定能够满足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的、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基于不同位置、不同维度的第二门禁端生成第一区域行走路径;
获取模块,用于使管理服务器获取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所采集的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若所述采集身份信息、采集时间条件以及识别方式条件与临时管理白名单、第一管理条件信息相对应,则基于初始维度的第二门禁端在第一区域行走路径中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区域行走路径;
导航模块,用于使控制导航端基于第二区域行走路径对与采集身份信息所对应的临时人员在城市封闭区域内进行导航。
CN202310024886.2A 2023-01-09 2023-01-09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9538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4886.2A CN115953867B (zh) 2023-01-09 2023-01-09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24886.2A CN115953867B (zh) 2023-01-09 2023-01-09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3867A CN115953867A (zh) 2023-04-11
CN115953867B true CN115953867B (zh) 2023-05-16

Family

ID=85906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24886.2A Active CN115953867B (zh) 2023-01-09 2023-01-09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5386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1339A (zh) * 2016-01-29 2016-07-13 成都比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门禁管理系统及方法
EP3637375A1 (de) * 2018-10-12 2020-04-15 Currenta GmbH & Co. OHG Besucherverwaltungssystem
CN111047754A (zh) * 2019-12-31 2020-04-21 祥誉智能科技(威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访客身份识别的访客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562161A (zh) * 2020-12-08 2021-03-26 福建红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物联网及ai智能门禁综合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00602B1 (ko) * 2020-09-18 2023-02-17 파킹클라우드 주식회사 건물 출입 통제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1339A (zh) * 2016-01-29 2016-07-13 成都比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门禁管理系统及方法
EP3637375A1 (de) * 2018-10-12 2020-04-15 Currenta GmbH & Co. OHG Besucherverwaltungssystem
CN111047754A (zh) * 2019-12-31 2020-04-21 祥誉智能科技(威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访客身份识别的访客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562161A (zh) * 2020-12-08 2021-03-26 福建红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物联网及ai智能门禁综合管理系统
WO2022121059A1 (zh) * 2020-12-08 2022-06-16 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物联网及ai智能门禁综合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3867A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8466B (zh) 一种室内导航方法、装置、介质及终端设备
WO2018006456A1 (zh) 一种访客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移动终端
KR101044990B1 (ko) 증강 현실을 이용한 상하수도 관거 종합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230756B1 (ko) 출입통제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20502634A (ja) 地理認識輸送請求書作成検証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2466146A (zh) 一种基于5g技术的园区访客管理方法及系统
JP2019121049A (ja) ユーザが要望する所定場所に車両を配車する配車装置、配車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952623B1 (ko) 개인정보 보호처리된 영상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CN115953867B (zh) 智慧城市管理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969704B (zh) 一种基于ar导视的标记生成跟踪方法及装置
KR101464137B1 (ko) 출퇴근 관리 서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출퇴근 관리 시스템
KR20090132485A (ko) 지리정보 확인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및 이동단말기
JP2020038461A (ja) 駐車管理システム
KR20200043160A (ko) 무인 노트북 대여 방법
JP4940804B2 (ja) 位置情報配信方法、位置情報配信装置および位置情報配信プログラム
CN115174668B (zh)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044991B1 (ko) 무선랜을 이용한 좌표 산출에 의한 상하수도 관거 종합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JP7201121B1 (ja) 入退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入退管理装置
JP2019148987A (ja) 車載装置、画像供給方法、サーバ装置、画像収集方法、及び画像取得システム
CN110717605A (zh) 基于区块链的访问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200095686A (ko) 지원금의 정당한 지급을 위한 신원 검증시스템
CN114566033B (zh) 一种在线报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638090B1 (ko) 전자방명록 제공시스템
JP7416315B1 (ja)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入退室管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7470215B2 (ja) 入退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入退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