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3812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3812A
CN115943812A CN202210766959.0A CN202210766959A CN115943812A CN 115943812 A CN115943812 A CN 115943812A CN 202210766959 A CN202210766959 A CN 202210766959A CN 115943812 A CN115943812 A CN 115943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vertical frame
combine harvester
machine body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69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博昭
齐藤崇
馆野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43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3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在机体框架与支承驾驶部的多个纵框架的结合部分,能够减轻因纵框架向机体前后方向以及机体左右方向挠曲而产生的负荷。联合收割机具备驾驶部(7),该驾驶部(7)具有驾驶座(31)和相对于驾驶座(31)设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侧面板(33),在驾驶部(7)的后方,支承驾驶部的后部的第一纵框架(45)和相对于第一纵框架(45)设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第二纵框架(46)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1),具备在比侧面板(33)靠上侧的高度位置将第一纵框架(45)与第二纵框架(46)连结的连结框架(50)。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驾驶部的联合收割机,该驾驶部具有驾驶座和相对于驾驶座设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侧面板。
背景技术
以往,在联合收割机中,存在驾驶部由设置在驾驶部的后方且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的多个纵框架支承的联合收割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873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现有结构中,具备多个纵框架分别支承驾驶部的结构。通常,联合收割机伴随着横向摆动、振动等而进行作业行驶。在作业行驶中,由于在驾驶部产生的横向摆动、振动等,纵框架有时会向机体前后方向以及机体左右方向挠曲。由于在该纵框架产生的挠曲,有时会对各个机体框架与纵框架的结合部分施加较大的负荷。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在机体框架与支承驾驶部的多个纵框架的结合部分,能够减轻因纵框架向机体前后方向以及机体左右方向挠曲而产生的负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驾驶部,所述驾驶部具有驾驶座和相对于所述驾驶座设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侧面板,在所述驾驶部的后方,支承所述驾驶部的后部的第一纵框架和相对于所述第一纵框架设置在所述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第二纵框架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具备在比所述侧面板靠上侧的高度位置将所述第一纵框架与所述第二纵框架连结的连结框架。
根据本特征结构,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的第一纵框架和第二纵框架通过连结框架连结,从而能够减轻对驾驶部的后部进行支承的第一纵框架的挠曲。另外,连结框架在比侧面板靠上侧的高度位置这样的较高位置处将第一纵框架与第二纵框架连结,因此,与在较低位置处将第一纵框架与第二纵框架连结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减轻第一纵框架的挠曲。因此,能够减轻因纵框架向机体前后方向以及机体左右方向挠曲而产生的机体框架与纵框架的结合部分的负荷。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谷粒箱,所述谷粒箱储存通过脱粒处理得到的谷粒;以及谷粒排出装置,所述谷粒排出装置构成为能够绕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芯旋转,从所述谷粒箱排出谷粒,所述谷粒排出装置具有:纵向输送部,所述纵向输送部构成为沿着所述旋转轴芯延伸,将来自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朝向上方输送;以及横向输送部,所述横向输送部能够上下摆动地支承于所述纵向输送部的上端部,将来自所述纵向输送部的谷粒朝向机外输送,所述谷粒排出装置构成为能够在所述横向输送部向机体外方伸出的排出作业位置和所述横向输送部位于机体内侧的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姿势变更,具备在所述收纳位置支承所述横向输送部的承接部,所述第二纵框架支承所述承接部。
通常,具有纵向输送部以及横向输送部的谷粒排出装置构成为尺寸较大,具有相当的重量。在收纳位置支承这样的谷粒排出装置的承接部需要较高的支承强度。另外,若另外具备用于支承承接部的结构,则进一步另外设置沿机体上下方向延伸的框架等,框架等的结构变得复杂。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使承接部支承于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的第二纵框架,能够牢固地支承具有较高的支承强度且具有相当的重量的谷粒排出装置。另外,通过使承接部支承于第二纵框架,不需要另外具备用于支承承接部的结构,能够简化框架结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覆盖所述驾驶部的驾驶室,所述第一纵框架支承所述驾驶室。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的第一纵框架,能够牢固地支承驾驶室。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连结框架以在所述驾驶室的后方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
第一纵框架从后方支承驾驶部,从而机体前后方向的挠曲被驾驶部抑制,因此,存在与机体前后方向相比在机体左右方向上更大地挠曲的倾向。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以在驾驶室的后方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具备连结框架,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纵框架的机体左右方向的挠曲。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连结框架在与所述第一纵框架连结的连结部分和与所述第二纵框架连结的连结部分之间具备以绕过所述驾驶室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连结框架具备通过驾驶室的附近的结构,能够减小用于具备连结框架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纵框架具备:下纵框架部,所述下纵框架部支承所述侧面板的后部;以及上纵框架部,所述上纵框架部支承于所述下纵框架部的上部,在主视时在所述驾驶室的所述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横向侧方的横向外侧朝向上方延伸。
根据本特征结构,成为侧面板的后部由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的第二纵框架的下纵框架支承的结构,因此,能够牢固地支承侧面板。另外,上纵框架部以在驾驶室的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横向侧方朝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通过该结构,能够在驾驶室的高度位置及其以上的高度位置例如安装照明设备等。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斜框架部,所述斜框架部从所述机体框架中的比所述下纵框架部的竖立设置位置靠所述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横向侧方的横向外侧的位置跨设到所述下纵框架部的上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斜框架部在倾斜方向上支承第二纵框架的下纵框架部,从而成为牢固地支承第二纵框架的结构。另外,斜框架部成为支承于下纵框架部、即第二纵框架的下侧的结构,因此,与斜框架部支承于上纵框架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斜框架部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纵框架具备:竖立设置于所述机体框架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第二部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并支承所述驾驶部的支承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驾驶部的后方,在第二部分的下方部位构成能够配置设备等的空间。通常,这种联合收割机有时在驾驶部的下方设置有发动机等,但通过该空间,能够扩大用于配置发动机、排气净化装置等的空间。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驾驶部的后方,第三纵框架竖立设置于所述机体框架,所述第三纵框架在主视时位于所述第一纵框架与所述第二纵框架之间,具备跨设于所述第三纵框架和所述第一纵框架的横向框架。
根据本特征结构,支承驾驶部的第一纵框架成为不仅由第二框架支承,还经由横向框架支承于第三框架的结构。与第一纵框架仅支承于第二纵框架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减轻第一纵框架的挠曲。另外,第三纵框架在主视时配置在第一纵框架与第二纵框架之间,因此,能够防止因设置第三纵框架而导致这些框架结构在机体左右方向上扩展。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具备对向发动机供给的外部空气进行净化处理的预滤清器,所述预滤清器支承于所述连结框架。
根据本特征结构,通过使预滤清器支承于连结框架,不需要另外具备用于支承预滤清器的结构,能够简化框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驾驶部的框架结构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谷粒箱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V-V截面向视图。
图6是图4的VI-VI截面向视图。
图7是表示驾驶部的框架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驾驶部的框架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预滤清器的安装结构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体框架
6:谷粒箱
7:驾驶部
8:驾驶室
9:谷粒排出装置
9B:纵向输送部
9C:横向输送部
15:预滤清器
16:承接部
16B:连结部
31:驾驶座
33:侧面板
43a:后部框架(横向框架)
45:第一纵框架
45a:后纵框架部(第一部分)
45b:前后朝向框架(第二部分)
45c:支承部
46:第二纵框架
46a:下纵框架部
46b:上纵框架部
47:第三纵框架
50:连结框架
50a:弯曲部
54:斜框架部
E: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用于作为联合收割机的一例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箭头F的方向设为“机体前侧”(参照图1以及图2),将箭头B的方向设为“机体后侧”(参照图1以及图2),将箭头U的方向设为“机体上侧”(参照图1),将箭头D的方向设为“机体下侧”(参照图1),将箭头L的方向设为“机体左侧”(参照图2),将箭头R的方向设为“机体右侧”(参照图2)。
〔关于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备机体框架1和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2。在机体的前方具备收割直立谷秆的收割部3。在机体的后侧,以横向排列状态具备对由收割部3收割的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5和储存通过脱粒处理而得到的谷粒的谷粒箱6。谷粒箱6能够在作业位置和维护位置之间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芯X摆动开闭。跨越收割部3和脱粒装置5而具备将来自收割部3的收割谷秆朝向脱粒装置5输送的输送部4。
在谷粒箱6的前方,在输送部4的右侧相邻处具备被驾驶室8覆盖的驾驶部7。在驾驶部7的下方设置有收容发动机E的发动机室ER。在驾驶部7的后方具备对向发动机E供给的外部空气进行净化处理的空气滤清器14以及预滤清器15。
脱粒装置5一边将被供给的收割谷秆的根部侧向机体后方夹持输送,一边将穗梢侧向脱粒室供给而进行脱粒处理。虽未图示,但在脱粒室中进行脱粒处理后的处理物被下方的分选部分选为谷粒和秸秆屑等,谷粒被未图示的一次处理物输送螺旋装置从脱粒装置5的下部向右横侧外方送出后,被纵向送谷装置17向谷粒箱6的上部扬送,然后被输送到谷粒箱6内部。纵向送谷装置17在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6之间的空间中以沿着上下方向的状态设置。
〔关于谷粒箱〕
如图1至图4所示,谷粒箱6具备前壁部6F、右侧壁部6R、左侧壁部6L(相当于“侧壁部”)、后壁部6B以及顶部6U。另外,谷粒箱6在下侧部分具备从机体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向下收窄形状的下缩窄部6D。
如图4所示,在谷粒箱6中的脱粒装置5所处的一侧的左侧壁部6L,以从左侧壁部6L的下部跨越到上部的状态形成有朝向谷粒箱6的内部凹陷的纵凹入部Q。纵凹入部Q位于左侧壁部6L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如图5所示,纵向送谷装置17以进入该纵凹入部Q的状态设置。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左侧壁部6L中的比纵凹入部Q靠前侧的位置具备鼓出部6a和前平面部6b。在左侧壁部6L中的比纵凹入部Q靠后侧的位置具备后平面部6c。在左侧壁部6L中的比前平面部6b以及后平面部6c靠下方的位置,具备构成下缩窄部6D的左侧部分的下侧倾斜面6DL。
鼓出部6a设置在左侧壁部6L的前上部,如图2所示,构成相对于前平面部6b朝向脱粒装置5所处的一侧鼓出。如图5所示,从通过谷粒箱6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的假想线L1到鼓出部6a的横向最外侧的距离D1构成为比从假想线L1到后平面部6c的距离D3长。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鼓出部6a形成有沿着机体前后方向以及机体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的平面部6aa。
在鼓出部6a的前部形成有越靠机体前侧越远离脱粒装置5的第一倾斜面6ab。第一倾斜面6ab从平面部6aa的前侧缘跨设到左侧壁部6L的前侧缘的上侧部分。
在鼓出部6a的下部形成有越靠机体下侧越远离脱粒装置5的第二倾斜面6ac。第二倾斜面6ac从平面部6aa的下侧缘跨设到前平面部6b的上侧缘。
在鼓出部6a的后部形成有越靠机体后侧越远离脱粒装置5的第三倾斜面6ad。第三倾斜面6ad从平面部6aa的后侧缘跨设到纵凹入部Q的前侧缘中的上侧部分。
谷粒箱6的顶部6U的前部侧向脱粒装置5所处的一侧延伸,形成为与平面部6aa、第一倾斜面6ab以及第三倾斜面6ad的上端缘匹配的形状,构成为鼓出部6a的顶部。
前平面部6b以与鼓出部6a的下方相邻的状态设置,形成为延伸至左侧壁部6L的下部的平面状。具体而言,在机体上下方向上,前平面部6b从第二倾斜面6ac的下侧缘跨设到下侧倾斜面6DL的上侧缘。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前平面部6b在比与第二倾斜面6ac的下端位置对应的位置靠下侧的部分,从左侧壁部6L的前侧缘跨设到纵凹入部Q的前侧缘。如图6所示,前平面部6b构成为,从通过机体左右方向上的谷粒箱6的中心位置的假想线L1到前平面部6b的距离D2与从假想线L1到后平面部6c的距离D3相同。另外,如图5所示,从假想线L1到前平面部6b的距离D2构成为比从假想线L1到鼓出部6a的横向最外侧的距离D1短。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前平面部6b具备:第一检查口21a,该第一检查口21a使谷粒箱6的内外连通,在联合收割机的组装作业、维护等时使用;以及第一盖体21b,所述第一盖体21b能够切换为将第一检查口21a关闭的关闭状态和将第一检查口21a打开的打开状态。第一检查口21a形成为从前平面部6b的前部跨越到后部且从前平面部6b的上部跨越到下部的大致矩形形状。第一盖体21b形成为比第一检查口21a大的大致矩形形状。第一盖体21b由螺栓固定,构成为能够容易地装卸。
后平面部6c形成为从左侧壁部6L的上部跨越到下部的平面状。具体而言,后平面部6c从左侧壁部6L的上侧缘跨设到下侧倾斜面6DL的上侧缘。如图5以及图6所示,后平面部6c构成为,在与鼓出部6a对应的高度位置以及与前平面部6b对应的高度位置的任一位置,从通过机体左右方向上的谷粒箱6的中心位置的假想线L1到后平面部6c的距离D3都相同。
如图4以及图6所示,与前平面部6b同样地,在后平面部6c具备:第二检查口22a,该第二检查口22a使谷粒箱6的内外连通,在联合收割机的组装作业、维护等时使用;以及第二盖体22b,该第二盖体22b能够切换为将第二检查口22a关闭的关闭状态和将第二检查口22a打开的打开状态。第二检查口22a形成为从后平面部6c的前部跨越到后部且从后平面部6c的上部跨越到下部的大致矩形形状。第二盖体22b形成为比第二检查口22a大的大致矩形形状。第二盖体22b由螺栓固定,构成为能够容易地装卸。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在谷粒箱6的后方具备将谷粒箱6内的谷粒向外部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9。谷粒排出装置9与后壁部6B的下部连结。
谷粒排出装置9具备:从后壁部6B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从水平方向向上方折曲的折曲部9A;与折曲部9A的输送终点部连接,将谷粒箱6内的谷粒朝向上方输送的纵向输送部9B;以及将来自纵向输送部9B的谷粒朝向机体外侧输送的横向输送部9C。后壁部6B构成为沿着机体上下方向延伸,纵向输送部9B构成为沿着后壁部6B。
折曲部9A构成为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折曲起点9Aa位于与后壁部6B连结的连结部位。横向输送部9C中的纵向输送部9B侧的端部与纵向输送部9B的上端部连通连接,并且被支承为能够上下摆动。谷粒排出装置9构成为能够绕通过纵向输送部9B的中心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芯旋转。通过该结构,谷粒排出装置9构成为能够在横向输送部9C向机体外方伸出的排出作业位置和横向输送部9C相对于谷粒箱6位于机体内侧即脱粒装置5侧的左侧相邻处的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姿势变更,横向输送部9C能够收纳于该收纳位置。在谷粒排出装置9位于收纳位置时,横向输送部9C以被设置在驾驶部7的机体横向外侧的承接部16承接的姿势被维持。
〔关于驾驶部〕
如图1及图2所示,在驾驶部7具备驾驶座31、位于驾驶座31的前方的前面板32、以及相对于驾驶座31位于机体左右方向一侧(左侧)的侧面板33。虽然未详细叙述,但在前面板32和侧面板33设置有转向杆等多个操作件。前面板32设置在驾驶座31的前方。侧面板33相对于驾驶座31在机体左右方向上设置在输送部4所处的一侧。侧面板33具备构成上表面部的上板33a(参照图7)和从上方覆盖上板33a的外装罩33b。
〔关于发动机室〕
如图3所示,在发动机室ER中,除了发动机E之外,还收容有对发动机E的排气进行净化处理的排气净化装置10、进行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的散热器11、对散热器11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未图示)。散热器11相对于发动机E设置在右侧。设置有从右方以允许通气且阻止尘埃通过的状态覆盖散热器11及发动机室ER的右侧部的防尘罩12。
〔关于排气管〕
如图1及图2所示,设置有将由排气净化装置10进行净化处理后的排气排出的排气管13。排气管13在俯视时在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6之间通过。排气管13从排气净化装置10朝向上方延伸后,以向后上方倾斜的状态朝向后方延伸。排气管13跨越与脱粒装置5的前部对应的位置和与脱粒装置5的后部对应的位置而沿前后延伸,并且,跨越与脱粒装置5的前部对应的位置和与脱粒装置5的后部对应的位置而位于比脱粒装置5靠上侧的位置。排气管13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分位于谷粒箱6的鼓出部6a的下方,在俯视时与鼓出部6a重叠。
〔关于驾驶部的框架结构〕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机体框架1竖立设置有驾驶部框架41。驾驶部框架41具备散热器框架42、发动机罩框架43、防尘罩框架44、第一纵框架45、第二纵框架46、第三纵框架47以及横架48。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发动机罩框架43具有:在发动机罩框架43的后部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后部框架43a(相当于“横向框架”);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且设置在后部框架43a的右端部的第一上部框架43b;从后部框架43a的左右中央部分向机体前后方向的前方延伸的第二上部框架43c;以及从后部框架43a中的第一上部框架43b与第二上部框架43c之间的位置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上部框架43d。第一上部框架43b、第二上部框架43c以及第三上部框架43d从上方覆盖发动机室ER,从下方支承载置并支承驾驶座31的顶板34(参照图1)。
如图3所示,散热器框架42在散热器11与防尘罩框架44之间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1。在散热器框架42的上部,经由撑条(未图示)连结有设置在发动机罩框架43的右端部的第一上部框架43b(参照图7)。
横架48在驾驶部7的后部以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横架48经由设置在驾驶室8的后侧的驾驶室后框架58支承驾驶室8。
防尘罩框架44在散热器框架42的右方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1。防尘罩框架44延伸至与横架48的上表面对应的高度位置。防尘罩框架44的上端部与横架48的右端部连结。
如图3、图4、图7以及图8所示,第一纵框架45支承驾驶部7以及驾驶室8的后部,在驾驶座31的后方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1。第一纵框架45在第二纵框架46与防尘罩框架44之间的防尘罩框架44所处的一侧的部位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1。
第一纵框架45具备后纵框架部45a(相当于“第一部分”)、前后朝向框架45b(相当于“第二部分”)以及支承部45c。后纵框架部45a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1,延伸至比横架48的下表面稍靠下侧的高度位置。前后朝向框架45b从后纵框架部45a的上端部朝向前方延伸,跨设于后纵框架部45a的上端部和支承部45c。支承部45c从前后朝向框架45b的前侧部分朝向上方延伸。
设置有固定于支承部45c的上侧部分的连结托架57a和固定在驾驶室后框架58中的右侧的连结托架57b,支承部45c侧的连结托架57a以从左方与驾驶室后框架58侧的连结托架57b抵接的状态利用螺栓固定。通过该结构,第一纵框架45支承驾驶部7以及驾驶室8。跨越后纵框架部45a和前后朝向框架45b而设置有加强框架49。
第二纵框架46在驾驶部7的后方相对于第一纵框架45设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一侧(左侧)。具体而言,第二纵框架46在侧面板33的左侧部的后方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1,并朝向上方延伸至比横架48靠上侧的高度位置。
第二纵框架46具备下纵框架部46a和上纵框架部46b。下纵框架部46a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1,延伸至比侧面板33的上板33a稍靠上侧的高度位置。上纵框架部46b相对于下纵框架部46a位于左前侧。上纵框架部46b的下部经由连结板46c支承于下纵框架部46a的上部。具体而言,连结板46c具有第一板46c1和第二板46c2。第一板46c1在俯视时形成为L字型形状,具有两个面。第一板46c1的两个面中的一面固定于下纵框架部46a的左侧侧面。第一板46c1的两个面中的另一面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并支承上纵框架部46b的前表面。第二板46c2以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右侧端部固定于第一板46c1。第二板46c2支承上纵框架部46b的后表面。即,由第一板46c1和第二板46c2以夹着上纵框架部46b的前后的方式支承上纵框架部46b。
上纵框架部46b在主视时在驾驶部7的机体左右方向一侧(左侧)的横向外侧朝向上方延伸。在上纵框架部46b的上部支承有将谷粒排出装置9支承于收纳位置的承接部16。
在设置在下纵框架部46a的上部的撑条52上,利用螺栓固定有侧面板33的上板33a的后部。通过该结构,第二纵框架46支承侧面板33的后部。
设置有在比横架48靠上侧的高度位置将第一纵框架45与第二纵框架46连结的连结框架50。连结框架50以在驾驶室8的后方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在比侧面板33靠上侧的高度位置将第一纵框架45与第二纵框架46连结。连结框架50中的第一纵框架45侧的端部利用螺栓固定于第一纵框架45的支承部45c的上端部。连结框架50中的第二纵框架46侧的端部利用螺栓固定于在第二纵框架46的上纵框架部46b设置的撑条51。
连结框架50在与第一纵框架45连结的连结部分和与第二纵框架46连结的连结部分之间具备以绕过驾驶部7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50a。具体而言,弯曲部50a从与驾驶部7以及驾驶室8的左侧部的后方对应的位置以越靠机体左侧越位于机体前方的方式弯折而构成。
跨越第二纵框架46和机体框架1而设置有将它们连结的斜框架部54。斜框架部54从机体框架1中的比下纵框架部46a的竖立设置位置靠机体左右方向一侧(左侧)的横向侧方的横向外侧的位置跨设到下纵框架部46a的上部。斜框架部54的上端部利用螺栓固定于在下纵框架部46a的上部设置的撑条53。
第三纵框架47在驾驶部7的后方,在主视时位于第一纵框架45与第二纵框架46之间,并且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1。第三纵框架47朝向上方延伸至与侧面板33的上板33a对应的高度位置。第三纵框架47的上端部利用螺栓固定于侧面板33的上板33a的后部。通过该结构,侧面板33支承于第三纵框架47。
第三纵框架47支承发动机罩框架43的后部框架43a的左侧部分。在第三纵框架47设置有固定在第三纵框架47的上部的连结托架55a,在发动机罩框架43设置有固定于后部框架43a的左侧部分的连结托架55b。第三纵框架47和后部框架43a在第三纵框架47侧的连结托架55a从后方与发动机罩框架43侧的连结托架55b抵接的状态下利用螺栓固定。
在第一纵框架45设置有固定在第一纵框架45的上下中间部的连结托架56a,在发动机罩框架43设置有固定于后部框架43a的右侧部分的连结托架56b。第一纵框架45和后部框架43a在第一纵框架45侧的连结托架56a从后方与发动机罩框架43侧的连结托架56b抵接的状态下利用螺栓固定。通过该结构,后部框架43a具备跨设于第三纵框架47和第一纵框架45的结构。
在此,在空气滤清器14的上方设置有预滤清器15。如图3、图7以及图8所示,预滤清器15支承于连结框架50。预滤清器15以在主视和侧视时与鼓出部6a的前部重叠的状态设置(参照图3以及图4)。空气滤清器14通过橡胶制的供气管61连接。预滤清器15与供气管61经由金属制的连接管62连接。通过该结构,空气滤清器14与预滤清器15通过供气管61连通连接。在连接管62设置有固定于连接管62的右侧部分的连结托架63a,在连结框架50设置有固定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的连结托架63b。预滤清器15和连结框架50在连接管62侧的连结托架63a从前方与连结框架50侧的连结托架63b抵接的状态下利用螺栓固定。
第一纵框架45、第二纵框架46、第三纵框架47、横架48以及连结框架50等位于驾驶部7的后方,通过使谷粒箱6摆动到维护位置,能够容易地够到,能够容易地进行螺栓的固定以及固定解除作业。
〔关于承接部〕
支承于第二纵框架46的上部的承接部16具备设置在上端部且形成为U字型的主体部分16A和与第二纵框架46的上端部连结的连结部16B。形成为U字型的主体部分16A中的驾驶室8所处的一侧的前端部分16Aa以比相反侧的前端部分16Ab靠机体前侧的方式相对于机体左右方向倾斜地安装。
形成为U字型的主体部分16A中的驾驶室8所处的一侧的前端部分16Aa朝向上方延伸至比相反侧的前端部分16Ab靠上侧的高度位置,并延伸至比驾驶室8的上端部的高度位置稍靠下侧的高度位置。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例示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了变更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只要不产生矛盾,也可以组合多个而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的内容。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连结框架50中的第一纵框架45侧的端部固定于第一纵框架45的支承部45c的上端部,连结框架50中的第二纵框架46侧的端部固定于在第二纵框架46的上纵框架部46b设置的撑条51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连结框架50设置于比侧面板33靠上侧的高度位置即可,连结框架50的两侧端部也可以采用固定于第一纵框架45以及第二纵框架46中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位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承接部16支承于第二纵框架46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承接部16支承于第一纵框架45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驾驶部7具备驾驶室8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驾驶部7也可以采用不具备驾驶室8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驾驶室8支承于第一纵框架45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驾驶室8支承于第二纵框架46的结构。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连结框架50以在驾驶室8的后方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以连结框架50的一侧的端部的高度位置与另一侧的端部的高度位置不同的方式倾斜地设置的结构。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二纵框架46具备支承于下纵框架部46a的上部且在主视时在驾驶室8的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横向侧方的横向外侧朝向上方延伸的上纵框架部46b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具备支承于第一纵框架45的后纵框架部45a的上部且在主视时在驾驶室8的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横向侧方的横向外侧朝向上方延伸的框架部的结构。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第二纵框架46具备斜框架部54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在第一纵框架45具备斜框架部54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不具备斜框架部54的结构。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纵框架45具备后纵框架部45a、前后朝向框架45b以及支承部45c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第一纵框架45也可以采用不具备前后朝向框架45b而具备后纵框架部45a和支承部45c的结构。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后部框架43a跨设于第三纵框架47和第一纵框架45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后部框架43a跨设于第二纵框架46和第一纵框架45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不具备后部框架43a的结构。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空气滤清器14与预滤清器15通过橡胶制的供气管61连通连接且预滤清器15支承于连结框架50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采用空气滤清器14与预滤清器15通过树脂制的供气管65连通连接且预滤清器15支承于脱粒装置5的结构。此时,预滤清器15和供气管65经由金属制的连接管66连通连接。在供气管65设置有一体地形成于供气管65的左侧部分的连结托架67a,并设置有固定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部分的连结托架67b。连接管66侧的连结托架67a和脱粒装置5侧的连结托架67b在夹着橡胶安装件67c的状态下利用螺栓固定。通过该结构,供气管65从橡胶制变为一般为廉价的树脂制,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并且,通过在连结托架67a与连结托架67b之间设置橡胶安装件67c,能够减轻周期与发动机E的振动不同的脱粒装置5的振动向供气管65传递的情况,能够减轻因周期不同的两个振动向供气管65传递而导致的供气管65的破损等。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除用于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之外,也能够用于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Claims (10)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驾驶部,所述驾驶部具有驾驶座和相对于所述驾驶座设置在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侧面板,
在所述驾驶部的后方,支承所述驾驶部的后部的第一纵框架和相对于所述第一纵框架设置在所述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第二纵框架竖立设置于机体框架,
所述联合收割机在比所述侧面板靠上侧的高度位置具备将所述第一纵框架与所述第二纵框架连结的连结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谷粒箱,所述谷粒箱储存通过脱粒处理得到的谷粒;以及谷粒排出装置,所述谷粒排出装置构成为能够绕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芯旋转,从所述谷粒箱排出谷粒,
所述谷粒排出装置具有:纵向输送部,所述纵向输送部构成为沿着所述旋转轴芯延伸,将来自所述谷粒箱的谷粒朝向上方输送;以及横向输送部,所述横向输送部能够上下摆动地支承于所述纵向输送部的上端部,将来自所述纵向输送部的谷粒朝向机外输送,
所述谷粒排出装置构成为能够在所述横向输送部向机体外方伸出的排出作业位置和所述横向输送部位于机体内侧的收纳位置之间进行姿势变更,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在所述收纳位置支承所述横向输送部的承接部,
所述第二纵框架支承所述承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覆盖所述驾驶部的驾驶室,
所述第一纵框架支承所述驾驶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连结框架以在所述驾驶室的后方沿机体左右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连结框架在与所述第一纵框架连结的连结部分和与所述第二纵框架连结的连结部分之间具备以绕过所述驾驶室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
6.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第二纵框架具备:下纵框架部,所述下纵框架部支承所述侧面板的后部;以及上纵框架部,所述上纵框架部支承于所述下纵框架部的上部,在主视时在所述驾驶室的所述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横向侧方的横向外侧朝向上方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斜框架部,所述斜框架部从所述机体框架中的比所述下纵框架部的竖立设置位置靠所述机体左右方向一侧的横向侧方的横向外侧的位置跨设到所述下纵框架部的上部。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第一纵框架具备:竖立设置于所述机体框架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部向前方延伸的第二部分;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并支承所述驾驶部的支承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驾驶部的后方,第三纵框架竖立设置于所述机体框架,
所述第三纵框架在主视时位于所述第一纵框架与所述第二纵框架之间,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跨设于所述第三纵框架和所述第一纵框架的横向框架。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对向发动机供给的外部空气进行净化处理的预滤清器,
所述预滤清器支承于所述连结框架。
CN202210766959.0A 2021-10-08 2022-06-30 联合收割机 Pending CN1159438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5856 2021-10-08
JP2021165856A JP2023056576A (ja) 2021-10-08 2021-10-08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3812A true CN115943812A (zh) 2023-04-11

Family

ID=85907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6959.0A Pending CN115943812A (zh) 2021-10-08 2022-06-30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56576A (zh)
CN (1) CN11594381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56576A (ja) 2023-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5604B (zh) 联合收割机
US10099547B2 (en) Work vehicle
CN105960933B (zh) 联合收割机
JP7458447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15943812A (zh) 联合收割机
JP7220611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6465605B (zh) 联合收割机
CN115956434A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6189707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6457957B (zh) 作业机
CN116034718A (zh) 收割机
CN111918544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9187391A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9181324A1 (ja) コンバイン
JP7433207B2 (ja) コンバイン
EP4000369B1 (en) Riding lawn mower
JP7486897B2 (ja) 作業車両
JP705506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7190969B2 (ja) 収穫機
JP7190973B2 (ja) 収穫機
CN110617138B (zh) 联合收割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JP2023057611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9114859A (ja) 作業機の原動部構造
EP3701786A1 (en) Combine harvester
JP2019187389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