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3328A -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3328A
CN115933328A CN202211625324.5A CN202211625324A CN115933328A CN 115933328 A CN115933328 A CN 115933328A CN 202211625324 A CN202211625324 A CN 202211625324A CN 115933328 A CN115933328 A CN 115933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contour
value
wiener
contou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253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33328B (zh
Inventor
尉海清
柯贤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uwei Optical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uwei Optical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uwei Optical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uwei Optical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2532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33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3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3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33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3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属于光刻模型标定领域。本发明将光刻模型参数标定过程转化为凸优化问题,实现待优化参数向量与表征模型基本特征的系统矩阵相分离,避免参数耦合标定,再通过凸优化求解算法即可实现光刻模型高效标定;利用实际光刻系统的高精度测量信息设置模型校准所需约束,不仅能有效预防过拟合和提升模型稳定性,并可根据收敛条件以及约束分布及条件达到不同的优化目标和设计公差要求;根据从实际晶圆的测量数据所提取的轮廓线或者CD数值,不仅是构建关于落在轮廓线上的坐标点的模型取值的误差最小化约束或者优化目标函数,更进一步建立关于轮廓线以内和以外坐标点的模型取值的约束或者优化目标函数。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刻模型标定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中,光刻系统承担着将设计电路图形准确转移到晶圆上的重要功能,它主要由照明系统、掩模、投影系统及涂布有光刻胶的晶圆等部分组成。随着电路图形关键尺寸不断降低至远小于照明波长,光学邻近效应变得愈发显著,进而在掩模上的设计图形向晶圆上转印时出现线端缩短、直角钝化等问题。在光刻系统硬件升级进程缓慢的情况下,分辨率增强技术(如光学邻近校正、离轴照明、相移掩模和亚分辨率辅助图形等)是解决上述问题最为便捷有效的唯一途径。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分辨率增强技术大多通过修改优化照明模式和掩模图形的方式来提高光刻系统的成像能力,这些方法的最优配置求解往往采用循环迭代的方式,且其有效性强烈依赖于光刻模型的准确性。
光刻模型通过建立与光刻系统实际组成部件对应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实际的光刻工艺过程。光刻模型由光学模型(包含掩模模型、照明系统模型和投影系统模型以及成像表达式)、光刻胶模型和刻蚀模型等部分组成。其中,光学模型用于计算出照射到光刻胶上的图形空间像,光刻胶模型根据光学模型输出空间像的光强分布,计算依次经过曝光、曝光后烘烤以及显影等工艺步骤后,最终在光刻胶上形成的图形轮廓,并将所得轮廓图形传递给刻蚀模型以便计算最终硅片上的图形。
通过严格求解的方法建立光刻模型,往往十分复杂,求解和迭代优化所需时间漫长,不符合实际生产需要,业界通常采用简化的近似模型或者经验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标定来确定诸多模型参数。对光刻模型的标定是光刻建模过程至关重要环节,实现快速而又准确地对所建模型进行标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技术通常笼统地将多个模型参数耦合在一起进行标定拟合,增加了计算复杂度并降低了计算效率,并且未能有效利用实际测量信息设置模型标定的约束条件,导致在标定拟合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符合物理实际的参数取值以及过拟合现象,难以得到符合物理实际的标定结果。因此,亟需一种准确、高效面向实际光刻工艺实际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标定方法难以得到符合物理实际的标定结果、计算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该方法包括:
S1.确定待标定光刻模型对应实际物理光刻系统子模块的输入,设定非标定特征参数值后,获取实际物理光刻系统子模块的输出测量值,所述待标定光刻模型为掩模模型、光刻胶模型或者刻蚀模型;
S2.构建待标定光刻模型的仿真模型,确定与实际输入等效的仿真输入,构建与实际物理子模块一致的非标定特征参数值,确定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
S3.初始化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
S4.将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代入仿真模型,得到仿真输出值;
S5.判断仿真输出值和实际输出测量值之间的误差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输出标定后的模型参数向量,否则,进入S6;
S6.根据当前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仿真输出值和实际输出测量值,构建凸优化优化目标函数,利用实际输出测量值设置约束条件,求解出下一轮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进入S4。
优选地,步骤S6包括:
S61.根据实际输出测量值确定轮廓线上点的坐标位置,提取轮廓线上对应坐标点的仿真值,构建误差二次项;
S62.根据实际输出测量值确定轮廓内外的坐标点位置,提取对应位置上轮廓内外点仿真值,构建误差线性项;
S63.将目标轮廓线上及其内外轮廓线上各插值点光强仿真值限定在所设非空闭合凸集之内,结合误差二次项和误差线性项,构建凸优化目标函数。
优选地,步骤S62中,所述根据实际输出测量值确定轮廓内外的坐标点位置,具体如下:
S621.将测量得到的晶圆轮廓线作为目标轮廓线;
S622.对目标轮廓线进行像素化和二值化处理,转化为图像B0
S623.使用卷积核对二值化后的目标轮廓图像B0进行模糊处理,得到模糊处理后的图像B1
S624.在B1中获取B0目标轮廓线对应坐标点上像素值集合V;
S625.在B1中提取像素值为V+=[V]max+z×vstep的坐标点,改变z值,获得由目标轮廓线内的点构成的内轮廓集合,其中,[V]max表示集合V中最大像素值,z为大于0的整数,v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S626.在B1中提取像素值为V-=[V]min-z×vstep的坐标点,改变z值,获得由目标轮廓线外的点构成的外轮廓集合,其中,[V]min表示集合V中最小像素值,z为大于0的整数,v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优选地,步骤S62中,所述根据实际输出测量值确定轮廓内外的坐标点位置,具体如下:
S62-1.获取关键尺寸CD的测量信息;
S62-2.根据CD线上测量值大小,获取极值点的位置;
S62-3.将极值点作为对称中心,分别向两边扩展1/2CD长度,得到位于目标轮廓上坐标点p1i、p2i及其测量值集合E;
S62-4.判断极值点类型,若为极大值,则跳转至步骤S62-5,若为极小值,则跳转至步骤S62-6;
S62-5.判定测量对象为线宽Width,则CD线上p1ip2i之间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31
位于目标轮廓内;
S62-6.判定测量对象为间距Space,则CD线上p1ip2I之间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32
位于目标轮廓外;
S62-7.判断获取的CD线数是否满足所需,若为否,则跳转至步骤S62-1,若为是,则跳转至步骤S62-8;
S62-8.改变a为不同的值,从获取的多条CD线上目标轮廓内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1
中提取测量值为E+=[E]max+a×eStep的坐标点得到内轮廓,其中,[E]mAX表示集合E中最大测量值,变量a为大于0的整数,e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S62-9.改变a为不同的值,从获取的多条CD线上目标轮廓外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2
中提取测量值为E-=[E]min-a×estep的坐标点得到外轮廓,其中,[E]min表示集合E中最小测量值,变量a为大于0的整数,e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优选地,当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x由n个待优化维纳系数和一个光强提取阈值组成时,误差二次项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3
误差线性项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4
其中,p表示目标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目标轮廓线上插值点数,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5
表示目标轮廓上相邻插值点pm和点pm+1之间的距离,wp,、wp,分别表示维纳系数xi、xj对应的目标轮廓线上维纳积函数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6
表示内轮廓相邻两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7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8
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9
表示外轮廓上相邻两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10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11
之间的距离,p(-)表示外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外轮廓线上插值点数,p(+)表示内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内轮廓线上插值点数,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12
表示外轮廓维纳积函数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13
表示内轮廓维纳积函数项,xi表示第i个维纳系数。
优选地,当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x由a个待标定维纳-帕德分子项维纳系数、b个待标定维纳-帕德分母项维纳系数和一个光强提取阈值TH组成时,可将分子分母项同时进行优化,或者,固定其中一项后对另外一项进行优化;首次迭代过程中,误差二次项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14
误差线性项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415
第k+1次迭代过程中,误差二次项形式与首次迭代相同,或者利用第k次迭代产生的维纳-帕德比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1
构造新的误差二次项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2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3
误差线性项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4
其中,p表示目标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目标轮廓线上插值点数,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5
表示目标轮廓上相邻插值点pm和点pm+1之间的距离,xh′表示第h′个维纳系数,wp,h′表示维纳系数xh′对应维纳积函数项,αk表示第k次迭代后产生的维纳-帕德比的分子,βk表示第k次迭代后产生的维纳-帕德比的分母,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6
表示第k+1次迭代中维纳-帕德形式光刻模型分母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7
表示第k+1次迭代中维纳-帕德形式光刻模型分子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8
表示内轮廓上相邻两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9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10
之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11
表示外轮廓上相邻两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12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13
之间的距离,p(-)表示外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外轮廓线上插值点数,p(+)表示内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内轮廓线上插值点数,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14
表示外轮廓维纳积函数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15
表示内轮廓维纳积函数项,xh表示第h个维纳系数。
优选地,所述凸优化目标函数为约束型凸优化目标函数,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16
其中,x表示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P表示非标定特征参数值矩阵,xTPx表示误差二次项,qTx表示误差线性项,Ax表示目标轮廓线上插值点及其内外坐标点上仿真值,A表示约束矩阵,其行的维数根据采样点个数设置,向量l表示约束下界,向量u表示约束上界。
优选地,所述凸优化目标函数为无约束凸优化目标函数,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517
其中,x表示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P表示非标定特征参数值矩阵,xTPx表示误差二次项,qTx表示误差线性项,c,d均大于0,是可定义配置的常数,z表示向量l和u中元素个数,Ax表示目标轮廓线上插值点及其内外坐标点上仿真值,l表示约束下界,u表示约束上界,A表示约束矩阵,其行的维数根据采样点个数设置,[]i表示向量Ax的第i个元素值,即目标轮廓线上及其内外轮廓线上插值点光强,[]i表示向量l的第i个元素值,[]i表示向量u的第i个元素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其面向实际光刻工艺,将光刻模型参数标定过程转化为凸优化问题的优化求解过程,实现待优化参数向量与表征模型基本特征的系统矩阵相分离,避免参数耦合标定,再通过相关的凸优化求解算法即可实现光刻模型高效标定;利用实际光刻系统的高精度测量信息(关键尺寸、轮廓)设置模型校准所需约束,不仅能有效预防过拟合和提升模型稳定性,并可根据收敛条件以及约束分布及条件达到不同的优化目标和设计公差要求;根据从实际晶圆的测量数据所提取的轮廓线或者CD数值,不仅是构建关于落在轮廓线上的坐标点的模型取值的误差最小化约束或者优化目标函数,更进一步建立关于轮廓线以内和以外坐标点的模型取值的约束或者优化目标函数;综上,本发明在避免多参数耦合标定的同时,实现光刻模型符合物理实际的快速、准确和高效标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将光刻模型标定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目标轮廓提取内外轮廓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CD提取内外轮廓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目标轮廓及其内外轮廓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光刻胶轮廓截面上光强值分布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501-目标轮廓;502-内轮廓集;503-外轮廓集;504-CD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待标定对象,开始标定过程,所述对象可以是掩模模型、光刻胶模型和刻蚀模型等模型中的任意一个;
步骤2、确定与待标定对象相对应物理实际光刻系统子模块的测试案例输入,不同模块对应不同形式的输入;
步骤3、设定实际光刻系统的基本特征参数,如数值孔径、光源波长、光源形状和光刻胶种类等不属于标定范围内的参数;
步骤4、测量实际物理光刻系统子模块的输出,得到光刻胶轮廓或关键尺寸等输出结果的测量值,并将测量信息用于步骤7中约束条件的设定;
步骤5、确定与物理实际测试案例等效的光刻模型仿真输入;
步骤6、明确所建的光刻仿真模型表达及待标定的模型参数,此外,设定表示实际光刻系统基本特征的参数与步骤3中实际光刻系统一致;
步骤7、将模型参数的标定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进行优化求解,构建包含r个模型参数的向量xr,并利用步骤4测量信息设置约束条件;
步骤8、为待优化参数向量选择合适的初始值,实现初始化;
步骤9、获得符合各项约束条件的第k组模型参数向量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71
步骤10、将待校准模型参数向量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72
代入光刻模型得到仿真输出值,输出信息为对应模型类型的光强分布、提取的光刻胶轮廓尺寸或关键尺寸(CD)等;
步骤11、评估仿真输出值与测量值之间的误差;
步骤12、判断误差是否足够小,如果输出为是,则跳转步骤15,如果输出为否,则执行步骤13;
步骤13、根据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81
仿真输出和测量值通过凸优化求解算法计算出第k+1组模型参数向量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82
步骤14、令k=k+1,更新模型参数向量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83
跳转执行步骤9;
步骤15、输出标定后的模型参数向量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084
完成光刻模型的标定。
本发明所提的光刻模型,包括但不限于掩模模型、光刻胶模型和刻蚀模型等。
如图2所示,步骤7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7.1、根据所建光刻仿真模型提取待标定模型参数,得到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x。
步骤S7.2、由实际测量轮廓线或者CD值确定轮廓线上点的坐标位置,提取轮廓线上对应坐标点的仿真值,构建形如xTPx的误差二次项,其中,P表示半正定矩阵,其构成取决于具体的光刻模型。
步骤S7.3、基于轮廓信息或者CD信息提取轮廓内外坐标点位置,提取对应位置上轮廓内外点仿真值,构建形如qTx的误差线性项,q为向量,其构成取决于具体的光刻模型。
如图3所示,步骤S7.3中,基于轮廓线上信息提取轮廓内外点,包括以下步骤:
T301、将测量得到的轮廓线作为目标轮廓线。
T302、对目标轮廓线进行像素化、二值化处理,转化为图像B0
T303、将图像B0分别用于T304和T306。
T304、使用卷积核对二值化后的目标轮廓图像B0进行模糊处理。
T305、得到模糊处理后的图像B1
T306、在B1中获取T303中B0目标轮廓线对应坐标点上像素值集合V。
T307、在B1中提取像素值为V+=[V]max+n×vstep的坐标点,改变n值,获得由目标轮廓线内的点构成的内轮廓集合,其中,[V]max表示集合V中最大像素值,n为大于0的整数,v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T308、在B1中提取像素值为V-=[V]min-n×vstep的坐标点,改变n值,获得由目标轮廓线外的点构成的外轮廓集合,其中,[V]min表示集合V中最小像素值,n为大于0的整数,v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如图4所示,步骤S7.3中,基于CD信息提取内外轮廓,包括以下步骤:
N401、获取关键尺寸(CD)的测量信息。
N402、根据CD线上测量值大小,获取极值点的位置。
N403、将极值点作为对称中心,分别向两边扩展1/2CD长度得到位于目标轮廓上坐标点p1i、p2i及其测量值集合E。
N404、判断极值点类型,若为极大值,则跳转至步骤N405,若为极小值,则跳转至步骤N406。
N405、判定测量对象为线宽(Width),则CD线上p1ip2i之间点p+ i位于目标轮廓内。
N406、判定测量对象为间距(Space),则CD线上p1ip2i之间点p- i位于目标轮廓外。
N407、判断获取的CD线数是否满足所需,若为否,则跳转至步骤N401执行,若为是,则跳转至步骤N408。
N408、改变a为不同的值,从获取的多条CD线上目标轮廓内点p+ i中提取测量值为E+=[E]max+a×estep的坐标点得到内轮廓,其中,[E]max表示集合E中最大测量值,变量a为大于0的整数,e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N409、改变a为不同的值,从获取的多条CD线上目标轮廓外点p- i中提取测量值为E-=[E]min-a×estep的坐标点得到外轮廓,其中,[E]min表示集合E中最小测量值,变量a为大于0的整数,e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本发明提供了两种内外轮廓提取方法,实现对光刻模型校准过程中存在的基于测量轮廓线和关键尺寸数据的两种不同模式的支持。
步骤S7.4、构建凸优化目标函数。
方式M1.设定约束条件,将目标轮廓线上及其内外轮廓线上各插值点光强等仿真值限定在所设非空闭合凸集[l,u]之内,其中,l,u为边界向量,表示对各点光强约束,构建约束型凸优化目标函数: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01
即可将光刻模型参数的标定问题转化为约束型凸优化问题。
方式M2.设定约束条件,将目标轮廓线上及其内外轮廓线上插值点光强限定在所设非空闭合凸集[l,u]之内,使用惩罚项表示对各点光强限定,则可构建无约束凸优化目标函数: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02
其中,c,d均大于0,是可定义配置的常数,z表示向量l和u中元素个数,[Ax]i表示向量Ax的第i个元素值,[l]i表示向量l的第i个元素值,[u]i表示向量u的第i个元素值。
本发明不仅提供了不等式约束下凸优化目标函数的构建方法,还通过提供无约束目标函数构建方法,将不等式形式约束转化为无约束凸函数进行求解,进一步保证全局最优解的存在和可行域的连续性,进一步提高标定精度。
步骤S7.4中,通过设置收敛条件定义不同的公差大小。
对于形如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03
维纳(Wiener)形式的光刻模型,其中,wi表示维纳积函数项,xi表示维纳系数,将此类维纳形式光刻模型参数标定问题转化为凸优问题的方法为:确定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x由n个Wiener系数xi和一个光强提取阈值TH组成,即x=[x1,x2,x3,…xn,TH]T
利用插值的方法,提取出目标轮廓上插值点p∈[1,m],构造对称半正定矩阵P∈R(n +1)(n+1),定义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04
m表示轮廓线上插值点数,令W∈Rm(n+1)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05
对每个p,有wp,n+1=-1,P=WTW,则需要最小化的二次项表示为εq=||Wx||2=xTPx,即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06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11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12
为目标轮廓上插值点pm和点pm+1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从所提取目标轮廓内外坐标点构成内外轮廓线上获得仿真值构建线性项,得到外轮廓优化项f(-)和内轮廓优化项f(+)分别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13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14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15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16
分别为内轮廓和外轮廓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
构建形如qTx的线性项,忽略常数项,则需要最小化的线性项εl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17
q∈R(n+1)定义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18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19
内外轮廓上的点的数量不必保持一致,即:m(+)≠m(-)
然后,将目标轮廓线上插值点及其内外坐标点上仿真值[Ax]限定在非空闭合凸集[l,u]之内,其中约束下界l∈Rl,l=m(-)+m+m(+),约束上界u∈Ru,u=m(-)+m+m(+),约束矩阵A∈Ra,a=[m(-)+m+m(+)](n+1),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110
由步骤S7.2和步骤S7.3求得,其行的维数根据采样点的个数设置,最后,使用步骤S7.4中M1或M2所述方法构建出相应的凸优化目标函数。
对于形如: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111
的维纳-帕德(Wiener-Padé)形式的光刻模型,其中,wi和wj表示维纳积函数项,xi和xj表示维纳系数,将其参数标定问题转化为凸优问题的方法为:首先,确定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x由a+b个待优化Wiener系数和一个光强提取阈值TH组成,即
x=[x1,x2,x3,…xa,xa+1,…,a+b,TH]T
在维纳-帕德形式的光刻模型参数标定方法中,提供两种策略:
ME1.构建参数向量x=[x1,x2,x3,…xa,xa+1,…,xa+b,TH]T,包含有a个待标定分子项维纳系数和b个待标定分母项维纳系数以及待标定阈值TH,将上述待标定参数一起通过后续步骤进行标定。
ME2.构建参数向量x=[x1,x2,x3,…xa,xa+1,…,a+b,TH]T,包含有a个待标定分子项维纳系数和b个待标定分母项维纳系数以及待标定阈值TH,首先将b个待标定分母项维纳系数设为0,通过上述维纳形式的光刻模型参数标定方法确定a个分子项维纳系数,然后固定分子项维纳系数,重建参数向量x=[c1,c2,c3,…ca,xa+1,…,a+b,TH]T,其中,前a项[c1,c2,c3,…ca]为标定后确定的分子项维纳系数,再通过后续步骤对剩余参数进行标定。
对于目标轮廓上点,利用插值的方法,提取出目标轮廓上插值点p∈[1,m],m表示轮廓线上插值点数。在首次迭代过程中,需要最小化的误差平方项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21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22
δ为大于0的实数,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23
为目标轮廓上插值点pm和点pm+1之间的距离。
将上述需要最小化的误差平方项eq等价转换成εq,即最小化eq等价于最小化εq,εq定义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24
则构造的对称半正定矩阵P∈R(a+b+1)(a+b+1),定义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1
令W∈Rm(a+b+1)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2
其中wp,a+b+1=-1,P=WTW,二次项εq=||Wx||2。Wx具体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3
进一步地,在首次迭代完成后,提供下列任一方式构建后续迭代中需要最小化的误差平方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4
MF1.在后续迭代中继续使用与上述首次迭代相同的构建方法。
MF2.优选地,在后续迭代中使用上次迭代后产生的近似维纳-帕德比(Wiener Padé ratio),若第k次迭代后产生的维纳-帕德比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5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6
其中,分子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7
分母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8
δ为大于0的实数,βk>0,则第k+1次迭代中误差平方项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9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10
表示第k+1次迭代中维纳-帕德形式光刻模型分子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11
表示第k+1次迭代中维纳-帕德形式光刻模型分母项。
最小化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12
等价于最小化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13
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14
进一步地,最小化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15
等价于最小化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16
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317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1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2
则有: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3
构造对称半正定矩阵P∈R(a+b+1)(a+b+1),定义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4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5
令W∈Rm(a+b+1)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6
其中wp,a+b+1=-1,P=WTW,二次项εq=||Wx||2,最小化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7
等价于分别最小化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8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9
对于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10
将待优化参数向量设置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11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12
具体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13
对于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14
将待优化参数向量设置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15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16
具体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17
结合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18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19
获得更新的Wiener系数和光强提取阈值TH。
接着,从所提取目标轮廓内外坐标点构成内外轮廓线上获得仿真值构建线性项,得到外轮廓优化项f(-)和内轮廓优化项f(+)分别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420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51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52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53
分别为内轮廓和外轮廓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
构建形如qTx的线性项,忽略常数项,则需要最小化的线性项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54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55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56
则线性项误差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57
q∈R(a+b+1)定义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58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61
内外轮廓上的点的数量不必保持一致,即:m(+)≠m(-)
将目标轮廓线上插值点及其内外坐标点上仿真值[Ax]限定在非空闭合凸集[l,u]之内,其中,约束下界l∈Rl,l=m(-)+m+m(+),约束上界u∈Ru,u=m(-)+m+m(+),约束矩阵A∈Re,e=[m(-)+m+m(+)](a+b+1),[A]p,h=w*p,h,w*p,h由步骤S7.2和步骤S7.3求得,其行的维数根据采样点的个数设置。最后,使用步骤S7.4中M1或M2所述方法构建出相应的凸优化目标函数。
实施例
步骤1、本实施例以光刻胶模型标定为例,开始标定过程。
步骤2、本实施例以光刻胶模型的标定为例进行说明,则对应的测试输入为经光学模块后照射到光刻胶的三维光强分布。
步骤3、设定实际光刻系统子模块的基本特征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光源波长、光源形状和光刻胶种类等不属于标定范围内的参数。
步骤4、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实际物理光刻系统的光刻胶经过显影等工艺后得到的CD进行测量,并将测量信息用于步骤7中约束条件的设定。
步骤5、将与物理实际测试案例等效的三维光强分布作为待标定光刻胶模型仿真输入。
步骤6、明确所建的光刻仿真模型表达及待标定的模型参数,以基于所建的维纳-帕德(Wiener-Padé)形式光刻胶模型标定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建立相应的Wiener模型,选择任一组正交基函数作为Wienerkernels,如本例选用拉盖尔-高斯(Laguerre-Gaussian)基函数,设输入光强分布I(x,y,zi),暂不考虑光强分布在z向的变化,记为I(x,y)。不失一般性,假定取2阶Wiener模型,用3个Wiener kernels,将光强分布与所需要用到的WienerKernels做卷积,得到卷积结果: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62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63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64
将至少两个卷积结果做两两交叉相乘以得到至少1个交叉乘积,构建高阶项即Wiener积函数:
w1(x,y)=C1(x,y)
...
w3(x,y)=C3(x,y)
w4(x,y)=C1(x,y)×C1(x,y)
...
w9(x,y)=C3(x,y)×C3(x,y)
为便于表示,略去表示空间坐标分布的(x,y)标注,使用Wiener系数xi求卷积结果与交叉乘积的加权和得到Wiener输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71
在此基础上构建Wiener-Padé形式的光刻模型: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72
通过设定阈值TH,对模型输出进行截断,即可得到光刻胶模型仿真结果,由此可知Wiener系数和阈值TH即为待标定模型参数。
步骤7、将模型参数的标定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进行优化求解,构建模型参数向量值x,并利用步骤4测量信息设置约束条件,包含以下子步骤:
S7.1、基于所建的光刻胶模型,提取待标定模型参数,构建参数向量x=[x1,x2,x3,…xa,xa+1…xa+b,TH]T,包含有a个待标定分子项维纳系数和b个待标定分母项维纳系数以及待标定阈值TH,将上述待标定参数一起通过后续步骤进行标定。
S7.2、利用但不限于双三次插值的方法,提取出目标轮廓上每一个插值点p∈[1,m],m表示轮廓线上插值点数,由模型输入、包含特征参数项的仿真模型系统矩阵和目标轮廓线上的光强测量值得到半正定矩阵P,并构建形如xTPx的二次项,在首次迭代过程中,需要最小化的误差平方项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73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1
δ为大于0的实数,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2
为目标轮廓上插值点pm和点pm+1之间的距离。
将上述需要最小化的误差平方项eq等价转换成εq,即最小化eq等价于最小化εq,εq定义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3
则构造的对称半正定矩阵P∈R(a+b+1)(a+b+1),定义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4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5
令W∈Rm(a+b+1)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6
其中wp,a+b+1=-1,P=WTW,二次项εq=||Wx||2
在后续迭代中使用上次迭代后产生的近似维纳-帕德比(Wiener Padé ratio),若第k次迭代后产生的维纳-帕德比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7
其中,分子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8
分母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9
δ为大于0的实数,βk>0,则第k+1次迭代中误差平方项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10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11
表示第k+1次迭代中维纳-帕德形式光刻模型分子项,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12
表示第k+1次迭代中维纳-帕德形式光刻模型分母项。
最小化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13
等价于最小化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14
表示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15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16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817
构造对称半正定矩阵P∈R(a+b+1)(a+b+1),定义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1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2
令W∈Rm(a+b+1)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3
其中wp,a+b+1=-1,P=WTW,二次项εq=||Wx||2,最小化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4
等价于分别最小化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5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6
对于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7
将待优化参数向量设置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8
对于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9
将待优化参数向量设置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10
结合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11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12
获得更新的Wiener系数和光强提取阈值TH。
S7.3、按照图4所述流程,基于CD测量信息,提取内外轮廓线,图5中504表示CD线,在CD线504上确定极值点位置,将极值点作为对称中心,分别向两边扩展1/2CD长度得到目标轮廓上坐标点及其光强测量值集合vp,i,判断每条CD线上极值点类型后将CD线上坐标点分为轮廓内点和轮廓外点,在获取足够多的CD线数之后,按照一定的提取步长,分别从轮廓内外点中提取相应阈值光强的坐标点构成内外轮廓线,内轮廓集502可通过提取光强值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13
的点获得,其中,n为大于0的整数,vp,max为目标轮廓501上最大光强值,vstep为轮廓提取步长,外轮廓集503可通过提取光强值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14
的点获得,其中,vp,min为目标轮廓501上最小光强值。
进一步地,从所提取目标轮廓内外坐标点构成内外轮廓线上获得仿真值构建线性项,得到外轮廓优化项f(-)和内轮廓优化项f(+)分别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15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16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17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1918
分别为内轮廓和外轮廓上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
构建形如qTx的线性项,忽略常数项,则需要最小化的线性项可化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201
q∈R(a+b+1)定义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202
其中,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203
内外轮廓上的点的数量不必保持一致,即:m(+)≠m(-)
S7.4、将目标轮廓线上插值点及其内外坐标点上仿真值[Ax]限定在非空闭合凸集[l,u]之内,约束矩阵A∈Re,e=[m(-)+m+m(+)](a+b+1),[A]p,h=w*p,h,w*p,h由步骤S7.2和步骤S7.3求得,其行的维数根据采样点的个数设置,如图6所示,将目标轮廓、内轮廓和外轮廓上所有插值点的光强值在[l,u]之内,则约束下界l∈Rl,l=m(-)+m+m(+),各元素对应于该点光强下界,约束上界u∈Ru,u=m(-)+m+m(+),各元素对应于该点光强上界。使用惩罚项表示对各点光强限定,构建无约束凸优化目标函数: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204
其中,c,d均大于0,是可定义配置的常数,z表示向量l和u中元素个数,[Ax]i表示向量Ax的第i个元素值,[l]i表示向量l的第i个元素值,[u]i表示向量u的第i个元素值。
步骤8、为待优化参数向量选择合适的初始值,实现初始化。
步骤9、获得符合各项约束条件的第k组模型参数值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205
步骤10、将待校准模型参数向量值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206
代入光刻模型仿真得到光刻胶轮廓信息。
步骤11、评估仿真输出值与测量值之间的误差,优选地,可通过仿真所得轮廓与测量轮廓之间的差异面积比率来评估误差。
步骤12、判断误差是否足够小,如果输出为是,则跳转步骤15,如果输出为否,则执行步骤13。
步骤13、根据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207
仿真输出和各轮廓测量值,通过凸优化求解算法,计算出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208
优选地,所述凸优化求解算法可以为Interior-point方法、交替方向乘子法和算子分离算法等快速求解算法的任一种。
步骤14、令k=k+1,得到更新后的模型参数向量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211
跳转执行步骤9。
步骤15、输出标定后的模型参数向量
Figure BDA0004004115620000212
完成光刻模型的标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S1.确定待标定光刻模型对应实际物理光刻系统子模块的输入,设定非标定特征参数值后,获取实际物理光刻系统子模块的输出测量值,所述待标定光刻模型为掩模模型、光刻胶模型或者刻蚀模型;
S2.构建待标定光刻模型的仿真模型,确定与实际输入等效的仿真输入,构建与实际物理子模块一致的非标定特征参数值,确定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
S3.初始化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
S4.将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代入仿真模型,得到仿真输出值;
S5.判断仿真输出值和实际输出测量值之间的误差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输出标定后的模型参数向量,否则,进入S6;
S6.根据当前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仿真输出值和实际输出测量值,构建凸优化优化目标函数,利用实际输出测量值设置约束条件,求解出下一轮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进入S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包括:
S61.根据实际输出测量值确定轮廓线上点的坐标位置,提取轮廓线上对应坐标点的仿真值,构建误差二次项;
S62.根据实际输出测量值确定轮廓内外的坐标点位置,提取对应位置上轮廓内外点仿真值,构建误差线性项;
S63.将目标轮廓线上及其内外轮廓线上各插值点光强仿真值限定在所设非空闭合凸集之内,结合误差二次项和误差线性项,构建凸优化目标函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2中,所述根据实际输出测量值确定轮廓内外的坐标点位置,具体如下:
S621.将测量得到的晶圆轮廓线作为目标轮廓线;
S622.对目标轮廓线进行像素化和二值化处理,转化为图像B0
S623.使用卷积核对二值化后的目标轮廓图像B0进行模糊处理,得到模糊处理后的图像B1
S624.在B1中获取B0目标轮廓线对应坐标点上像素值集合V;
S625.在B1中提取像素值为V+=[V]max+z×vstep的坐标点,改变z值,获得由目标轮廓线内的点构成的内轮廓集合,其中,[V]max表示集合V中最大像素值,z为大于0的整数,v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S626.在B1中提取像素值为V-=[V]min-z×vstep的坐标点,改变z值,获得由目标轮廓线外的点构成的外轮廓集合,其中,[V]min表示集合V中最小像素值,z为大于0的整数,v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2中,所述根据实际输出测量值确定轮廓内外的坐标点位置,具体如下:
S62-1.获取关键尺寸CD的测量信息;
S62-2.根据CD线上测量值大小,获取极值点的位置;
S62-3.将极值点作为对称中心,分别向两边扩展1/2CD长度,得到位于目标轮廓上坐标点p1i、p2i及其测量值集合E;
S62-4.判断极值点类型,若为极大值,则跳转至步骤S62-5,若为极小值,则跳转至步骤S62-6;
S62-5.判定测量对象为线宽Width,则CD线上p1ip2i之间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22
位于目标轮廓内;
S62-6.判定测量对象为间距Space,则CD线上p1ip2i之间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23
位于目标轮廓外;
S62-7.判断获取的CD线数是否满足所需,若为否,则跳转至步骤S62-1,若为是,则跳转至步骤S62-8;
S62-8.改变a为不同的值,从获取的多条CD线上目标轮廓内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21
中提取测量值为E+=[E]max+a×estep的坐标点得到内轮廓,其中,[E]max表示集合E中最大测量值,变量a为大于0的整数,e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S62-9.改变a为不同的值,从获取的多条CD线上目标轮廓外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24
中提取测量值为E-=[E]min-a×estep的坐标点得到外轮廓,其中,[E]min表示集合E中最小测量值,变量a为大于0的整数,estep表示轮廓提取步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x由n个待优化维纳系数和一个光强提取阈值组成时,误差二次项为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1
误差线性项为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2
其中,p表示目标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目标轮廓线上插值点数,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3
表示目标轮廓上相邻插值点pm和点pm+1之间的距离,wp,i、wp,j分别表示维纳系数xi、xj对应的目标轮廓线上维纳积函数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4
表示内轮廓相邻两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5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6
之间的距离,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7
表示外轮廓上相邻两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8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9
之间的距离,p(-)表示外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外轮廓线上插值点数,p(+)表示内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内轮廓线上插值点数,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10
表示外轮廓维纳积函数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11
表示内轮廓维纳积函数项,xi表示第i个维纳系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x由a个待标定维纳-帕德分子项维纳系数、b个待标定维纳-帕德分母项维纳系数和一个光强提取阈值TH组成时,可将分子分母项同时进行优化,或者,固定其中一项后对另外一项进行优化;首次迭代过程中,误差二次项为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12
误差线性项为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13
第k+1次迭代过程中,误差二次项形式与首次迭代相同,或者利用第k次迭代产生的维纳-帕德比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14
构造新的误差二次项为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15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16
误差线性项为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17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18
其中,p表示目标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目标轮廓线上插值点数,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319
表示目标轮廓上相邻插值点pm和点pm+1之间的距离,xh′表示第h′个维纳系数,wp,h′表示维纳系数xh′对应维纳积函数项,αk表示第k次迭代后产生的维纳-帕德比的分子,βk表示第k次迭代后产生的维纳-帕德比的分母,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1
表示第k+1次迭代中维纳-帕德形式光刻模型分母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2
表示第k+1次迭代中维纳-帕德形式光刻模型分子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3
表示内轮廓上相邻两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4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5
之间的距离,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6
表示外轮廓上相邻两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7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8
之间的距离,p(-)表示外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外轮廓线上插值点数,p(+)表示内轮廓线上的插值点,m(+)表示内轮廓线上插值点数,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9
表示外轮廓维纳积函数项,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10
表示内轮廓维纳积函数项,xh表示第h个维纳系数。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优化目标函数为约束型凸优化目标函数,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11
其中,x表示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P表示非标定特征参数值矩阵,xTPx表示误差二次项,qTx表示误差线性项,Ax表示目标轮廓线上插值点及其内外坐标点上仿真值,A表示约束矩阵,其行的维数根据采样点个数设置,向量l表示约束下界,向量u表示约束上界。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优化目标函数为无约束凸优化目标函数,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40041156100000412
其中,x表示待标定模型参数向量,P表示非标定特征参数值矩阵,xTPx表示误差二次项,qTx表示误差线性项,c,d均大于0,是可定义配置的常数,z表示向量l和u中元素个数,Ax表示目标轮廓线上插值点及其内外坐标点上仿真值,l表示约束下界,u表示约束上界,A表示约束矩阵,其行的维数根据采样点个数设置,[]i表示向量Ax的第i个元素值,即目标轮廓线上及其内外轮廓线上插值点光强,[]i表示向量l的第i个元素值,[]i表示向量u的第i个元素值。
9.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211625324.5A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5933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5324.5A CN115933328B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25324.5A CN115933328B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3328A true CN115933328A (zh) 2023-04-07
CN115933328B CN115933328B (zh) 2023-07-18

Family

ID=86550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25324.5A Active CN115933328B (zh) 2022-12-16 2022-12-16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33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6452A (zh) * 2023-05-17 2023-06-23 华芯程(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刻胶参数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7160A (ja) * 2002-11-01 2004-06-03 Sony Corp プロセスモデル作成方法、マスクパターン設計方法、マスク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452221A (zh) * 2007-12-05 2009-06-10 睿初科技公司 光刻工艺窗口模拟的方法和系统
CN106164777A (zh) * 2014-04-14 2016-11-23 Asml荷兰有限公司 光刻过程的优化流程
CN111727407A (zh) * 2018-02-02 2020-09-29 Asml荷兰有限公司 确定用于量测设备的最佳聚焦高度的方法
CN114326287A (zh) * 2021-11-30 2022-04-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分离式严格的掩模模型与光刻胶模型建模与标定方法
CN115408650A (zh) * 2022-08-03 2022-11-29 武汉宇微光学软件有限公司 光刻胶多级串连表征网络的建模、校准、仿真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57160A (ja) * 2002-11-01 2004-06-03 Sony Corp プロセスモデル作成方法、マスクパターン設計方法、マスク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452221A (zh) * 2007-12-05 2009-06-10 睿初科技公司 光刻工艺窗口模拟的方法和系统
CN106164777A (zh) * 2014-04-14 2016-11-23 Asml荷兰有限公司 光刻过程的优化流程
CN111727407A (zh) * 2018-02-02 2020-09-29 Asml荷兰有限公司 确定用于量测设备的最佳聚焦高度的方法
CN114326287A (zh) * 2021-11-30 2022-04-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分离式严格的掩模模型与光刻胶模型建模与标定方法
CN115408650A (zh) * 2022-08-03 2022-11-29 武汉宇微光学软件有限公司 光刻胶多级串连表征网络的建模、校准、仿真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06452A (zh) * 2023-05-17 2023-06-23 华芯程(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刻胶参数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6306452B (zh) * 2023-05-17 2023-08-08 华芯程(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刻胶参数获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3328B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0546B (zh) 基於模型的掃描器調諧系統及方法
US8849008B2 (en) Determining calibration parameters for a lithographic process
CN111627799B (zh) 制造半导体元件的方法
US827940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lithography model
US7685556B2 (en) Mask data correction method, photomask manufacturing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optical image prediction method, resist pattern shape prediction metho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187609B (zh) 一种计算光刻的深度学习方法
CN111581907B (zh) 一种Hessian-Free的光刻掩模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8473878B2 (en) Lithographically enhanced edge determination
JP2005217431A (ja) 較正固有分解モデルを使用した製造信頼性検査及びリソグラフィ・プロセス検証方法
JP2004177961A (ja) マスキング・プロセス・シミュレータの自動較正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5408650B (zh) 光刻胶多级串连表征网络的建模、校准、仿真方法和系统
CN114326287A (zh) 一种分离式严格的掩模模型与光刻胶模型建模与标定方法
US20050081180A1 (en) Pattern dimension correction method and verification method using OPC, mask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fabricated by using the corr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software product for executing the correction method
NL1036750A1 (nl) A Method Of Performing Mask-Writer Tuning and Optimization.
JP2006292941A (ja) 光近接効果補正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5933328B (zh) 一种基于凸优化的光刻模型标定方法和系统
JP2008211076A (ja)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状予測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
CN112558426A (zh) 基于协方差矩阵自适应演化策略的光刻机匹配方法
CN110244523A (zh) 一体化光刻方法及光刻系统
CN111507059A (zh) 一种图形图像联合优化的光刻掩模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300873B2 (en) 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 (OPC) method using a multi-OPC mod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ask by using the OPC method
CN115906543B (zh) 一种基于光刻建模仿真的参数获取方法
TW202314360A (zh) 用於選擇用於源光罩最佳化之初始源形狀之機器學習
US20240045321A1 (en) 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 method using neural jacobian matrix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sk by using the optical proximity correction method
US20230393488A1 (en) Method for registering structures on microlithographic masks,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microlithographic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