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9990A - 冷媒量判断方法、装置、多联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冷媒量判断方法、装置、多联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9990A
CN115899990A CN202211436316.6A CN202211436316A CN115899990A CN 115899990 A CN115899990 A CN 115899990A CN 202211436316 A CN202211436316 A CN 202211436316A CN 115899990 A CN115899990 A CN 115899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efrigerant quantity
state
temperature threshold
spli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363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金浩
苏闯
张世纪
姚光森
陈东
李龙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363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99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9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9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媒量判断方法、装置、多联机系统和存储介质,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在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获取该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从而根据该冷凝侧环境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以根据该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该方法可以结合多联机系统自身的运行情况,灵活的根据不同的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进行冷媒量判断,因此可以提高冷媒量判断精度,进而可及时地在多联机系统中冷媒量不合适的情况下对冷媒量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冷媒量判断方法、装置、多联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量判断方法、装置、多联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多联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冷媒量不合适的状态,而冷媒量不合适则会影响多联机系统的寿命、运行状态以及使用性能,因此,需要在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不合适的情况下,对冷媒量进行调整。
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单一的参数判断当前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是否合适,但该方式存在判断精度较低的问题,因此会导致对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调整不及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较高的精度判断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是否合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媒量判断方法、装置、多联机系统和存储介质,以按照较高的精度判断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是否合适。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媒量判断方法,应用于多联机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运行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
根据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和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在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可获取该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从而根据该冷凝侧环境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之后可以根据该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该方法可根据冷凝侧环境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当前进行冷媒量判断时应当采用的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因此可以结合多联机系统自身的运行情况,灵活的根据不同的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进行冷媒量判断,因此可以提高冷媒量判断精度,进而可及时地在多联机系统中冷媒量不合适的情况下对冷媒量进行调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包括:
在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一冷媒量判断条件,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为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
在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二冷媒量判断条件,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为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在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三冷媒量判断条件,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为所述多联机系统的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在冷凝测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可确定该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一冷媒量判断条件,该冷媒量参数为多联机系统的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在冷凝测环境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二冷媒量判断条件,冷媒量判断参数为多联机系统的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在冷凝测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三冷媒量判断条件,冷媒量判断参数为多联机系统的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通过该方法,可以分别在冷媒侧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二温度阈值以及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不同的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从而可使当前确定的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符合当前的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媒量判断条件包括第一偏少判断条件、第一合适判断条件、第一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一过多判断条件;所述根据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和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包括: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满足所述第一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所述第一偏少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小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三偏少温度阈值;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满足所述第一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所述第一合适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所述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三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偏多温度阈值;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满足所述第一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所述第一偏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所述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三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过多温度阈值;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满足所述第一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所述第一过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等于所述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三过多温度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该第一冷媒量判断条件包括第一偏少判断条件、第一合适判断条件、第一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一过多判断条件,在此情况下,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该方法可通过确定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是否满足第一偏少判断条件、第一合适判断条件、第一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一过多判断条件,从而可精确地确定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时,当前的冷媒量状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媒量判断条件包括第二偏少判断条件、第二合适判断条件、第二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二过多判断条件;所述根据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和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包括: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二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所述第二偏少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小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六偏少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开度;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二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所述第二合适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所述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六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六偏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一预设开度;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二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所述第二偏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所述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六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六过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二预设开度;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所述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六过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该第二冷媒量判断条件包括第二偏少判断条件、第二合适判断条件、第二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在此情况下,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该方法可通过确定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是否满足第二偏少判断条件、第二合适判断条件、第二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二过多判断条件,从而可精确地确定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时,当前的冷媒量状态。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冷媒量判断条件包括第三偏少判断条件、第三合适判断条件、第三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三过多判断条件;所述根据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和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包括:
若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三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所述第三偏少判断条件包括所述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八偏少温度阈值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四预设开度;
若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三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所述第三合适判断条件包括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第七偏多温度阈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八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八偏多温度阈值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五预设开度且小于第四预设开度;
若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三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所述第三偏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第七过多温度阈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八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八过多温度阈值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六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五预设开度;
若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三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所述第三过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低压温度大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八过多温度阈值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小于第六预设开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该第三冷媒量判断条件包括第三偏少判断条件、第三合适判断条件、第三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三过多判断条件,在此情况下,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该方法可通过确定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是否满足第三偏少判断条件、第三合适判断条件、第三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三过多判断条件,从而可精确地确定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时,当前的冷媒量状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构成冷媒循环回路,且所述室外机内设置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接,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充注电磁阀以及排流电磁阀;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所述充注电磁阀,直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充注;
在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或者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所述排流电磁阀,直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通过在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外机内设置储液器,使该储液器通过管道与冷媒循环回路连接,同时在管道上设置有充注电磁阀以及排流电磁阀,从而可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的情况下,开启充注电磁阀,直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充注,以及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或者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排流电磁阀,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通过该方法可以在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偏少、偏多以及过多时,及时对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进行调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流电磁阀包括第一排流电磁阀以及第二排流电磁阀,所述在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或者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所述排流电磁阀,直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包括:
在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一排流电磁阀,直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在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一排流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二排流电磁阀,直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可设置两个排流电磁阀,即第一排流电磁阀以及第二排流电磁阀,并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第一排流电磁阀,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以及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第一排流电磁阀以及第二排流电磁阀,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通过该方法,可在冷媒量过多的情况下加速排流,提高冷媒量排流的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媒量判断装置,应用于多联机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运行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和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装置,通过获取模块在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运行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通过确定模块根据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以及根据冷媒量判断条件和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该装置可根据冷凝侧环境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当前进行冷媒量判断时应当采用的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因此可以结合多联机系统自身的运行情况,灵活的根据不同的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进行冷媒量判断,因此可以提高冷媒量判断精度,进而可及时地在多联机系统中冷媒量不合适的情况下对冷媒量进行调整。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实现上述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主控制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2为室外机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多联机系统;100-室外机;101-储液器;102-管道;103-充注电磁阀;104-排流电磁阀;1041-第一排流电磁阀;1042-第二排流电磁阀;110-室内机;120-冷媒循环回路;200-获取模块;210-确定模块;220-调节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联机系统10的方框示意图,请参见图1,该多联机系统10包括至少一台室外机100以及多台室内机110,其中,该室外机100可以与室内机110通过管道构成冷媒循环回路。
可以理解的,该多联机系统10中可以仅包括一台室外机,也可以包括有多台室外机。
可选地,该多联机系统10还包括主控制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多联机系统10中仅包括一台室外机100,则该主控制器可设置在该室外机100中;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若多联机系统10中包括多台室外机100,则可选择其中一台作为主机,将该主控制器设置在该主机中。
可选地,该主控制器可以获取该多联机系统10中的每个室外机和室内机的运行参数,并根据获得的运行参数进行相应处理。
可选地,图2为室外机100的方框示意图,请参见图2,该室外机100中还可以包括储液器101,该储液器101通过管道102与冷媒循环回路120连接,且该管道102上设置有充注电磁阀103以及排流电磁阀104。
可选地,该储液器101中存储有冷媒。
可选地,该充注电磁阀103在开启时用于向冷媒循环回路120中充注冷媒,该排流电磁阀104在开启时用于从冷媒循环回路120中排出冷媒。
可选地,该排流电磁阀104可以包括第一排流电磁阀1041以及第二排流电磁阀104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主控制器执行时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
接下来以多联机系统10包括多个室外机100,且主控制器设置在多个室外机中的主机上为例,以该主机为执行主体,结合流程示意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进行示例性介绍。
具体地,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在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运行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
可选地,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运行状态指的是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和室外机均处于开机运行状态。
可选地,该预设制冷时长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置,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情况下,该预设制冷时长可以为30min。
可选地,为了保证获取到的参数较为稳定,提高判断精度,主机在进行冷媒量判断之前,还需要判断多联机系统中的风机和压缩机是否以固定的频率运行了预设时长。若是,则可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若否,则需要继续运行,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风机和压缩机以固定的频率运行了预设时长。
可选地,在实际应用中,若多联机系统中包括多台室外机,则主机可获得多个冷凝侧环境温度,在此情况下,主机可以对全部冷凝测环境温度取平均值,并将其作为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
可选地,多联机系统中的主机可以实时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也可以间隔预设时长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
步骤S21,根据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
可选地,该预设的温度阈值可以事先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多联机系统中的主机可以在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的同时,也获取在冷媒量判断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全部参数,则当主机根据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了冷媒量判断参数的情况下,可从获取到的全部参数中选择确定的冷媒量判断参数进行冷媒量判断;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多联机系统中的主机可以在根据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了冷媒量判断参数的情况下,再去获得对应的冷媒量判断参数。
步骤S22,根据冷媒量判断条件和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
可选地,该冷媒量状态可以表征当前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是否合适。
在本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中的主机可以在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运行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并根据该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当前进行冷媒量判断的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因此该主机可以根据冷媒量判断条件和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在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可获取该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从而根据该冷凝侧环境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之后可以根据该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该方法可根据冷凝侧环境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当前进行冷媒量判断时应当采用的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因此可以结合多联机系统自身的运行情况,灵活的根据不同的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进行冷媒量判断,因此可以提高冷媒量判断精度,进而可及时地在多联机系统中冷媒量不合适的情况下对冷媒量进行调整。
可选地,为了提高冷媒量判断的精确性,可以将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分为较低温度、适中温度以及较高温度,且每一种温度对应不同的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基于此,该预设的温度阈值可以包括第一温度阈值以及第二温度阈值,则主机可以根据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确定当前的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
具体的,在图3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21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一冷媒量判断条件,冷媒量判断参数为多联机系统的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
可选地,该高压温度和低压温度分别通过多联机系统的高压值和低压值计算得到,且该多联机系统的高压值和低压值可以是主机所获得的多个高压值和低压值的平均值。可选地,该液管过冷度可以通过高压温度以及冷凝侧出管温度计算得到,即液管过冷度=高压温度-冷凝侧出管温度。
可选地,该第一温度阈值可以为10℃。
可选地,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室内机的环境温度也相对较低,因此室内机的需求较小,此时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变化不明显,在此情况下,若将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作为冷媒量判断参数,则判断精度较低,即冷媒量判断参数不包括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可以理解的,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若风机转速一定,则系统内的冷媒量越多,高压越高,且该变化较为明显,在此情况下,可以仅通过高压温度判断该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
可选地,考虑到仅通过高压温度判断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可能存在精度较低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判断精度,还可以将多联机系统的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作为冷媒量判断参数进行判断。
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二冷媒量判断条件,冷媒量判断参数为多联机系统的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可选地,该第二温度阈值可以为43℃。
可选地,该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可以是全部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平均值。
可选地,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由于室内机的内机过热度设置为定值,因此若多联机系统内的冷媒较多,则循环量会对应增加,在此情况下,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会减小开度以维持蒸发器的冷媒量。因此,若多联机系统中冷媒量越多,则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越小,同时,此时的室外机环境温度较高,因此高压温度和低压温度较高,液管过冷度较大。
可以理解的,此时变化最大的为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的变化相对较小。为了提高判断精度,此时的冷媒量判断参数可以为多联机系统的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三冷媒量判断条件,冷媒量判断参数为多联机系统的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可选地,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由于室内机的内机过热度设置为定值,因此在冷媒增多的情况下,其冷媒循环量会对应增加,此时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会减小开度以维持蒸发器的冷媒量,因此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越多,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越小。
同时,由于冷凝侧环境温度较高,因此此时的高压温度已经接近极限值,因此,若此时将高压温度作为冷媒量判断参数,则判断精度较低。在此情况下,可不将高压温度作为冷媒量判断参数之一。可以理解的,此时的冷媒量判断参数即为多联机系统的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可选地,由于该冷媒量状态可以表征当前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是否合适,因此冷媒量状态可以包括合适状态以及不合适状态,而不合适状态则可以细化地分为偏少状态、偏多状态以及过多状态。
在此基础上,若此时冷凝侧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所确定的第一冷媒量判断条件可以包括第一偏少判断条件、第一合适判断条件、第一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一过多判断条件。由于当风机转速一定时,系统内的冷媒量越多,高压越高,液管过冷度越大,基于此,在图3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22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
其中,第一偏少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小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三偏少温度阈值;
可选地,该第一偏少温度阈值、第二偏少温度阈值以及第三偏少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一偏少温度阈值可以为10℃,第二偏少温度阈值可以为12℃,该第三偏少温度阈值可以为2℃。在此基础上,该第一偏少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TPd≤Ta+10;TPs≤Tb-12;ΔT≤2
其中,TPd表征高压温度,Ta表征冷凝侧环境温度,TPs表征低压温度,Tb表征蒸发侧环境温度;ΔT表征液管过冷度。
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
第一合适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液管过冷度大于第三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偏多温度阈值;
可选地,该第一偏多温度阈值、第二偏多温度阈值以及第三偏多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一偏多温度阈值可以为13℃,第二偏多温度阈值可以为8℃,第三偏多温度阈值可以为3℃。在此基础上,该第一合适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Ta+10<TPd≤Ta+13;Tb-12<TPs≤Tb-8;2<ΔT≤3
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
第一偏多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液管过冷度大于第三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过多温度阈值;
可选地,该第一过多温度阈值、第二过多温度阈值以及第三过多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一过多温度阈值可以为18℃,该第二过多温度阈值可以为5℃,该第三过多温度阈值可以为5℃。在此基础上,该第一偏多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Ta+13<TPd<Ta+18;Tb-8<TPs<Tb-5;3<ΔT<5
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
第一过多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三过多温度阈值。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三过多温度阈值可以为5℃。在此基础上,该第一偏多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TPd≥Ta+18;TPs≥Tb-5;ΔT≥5
可选地,若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则所确定的第二冷媒量判断条件可以包括第二偏少判断条件、第二合适判断条件、第二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二过多判断条件。由于此时若多联机系统中冷媒量越多,则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越小,同时,室外机环境温度较高,高压温度和低压温度较高,液管过冷度较大,基于此,上述步骤S22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
第二偏少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小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六偏少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开度;
可选地,该第四偏少温度阈值、第五偏少温度阈值、第六偏少温度阈值以及第一预设开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四偏少温度阈值可以为10℃,第五偏少温度阈值可以为12℃,第六偏少温度阈值可以为2℃,第一预设开度可以为350步。在此基础上,该第二偏少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PLS≥350;TPd≤Ta+10;TPs≤Tb-12;ΔT≤2中的任意两个
其中,PLS表征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可以理解的,在该第二偏少判断条件中,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开度必须满足,而高压温度小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六偏少温度阈值这三个条件中仅需要满足任意两个,则可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
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
第二合适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六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六偏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一预设开度;
可选地,该第四偏多温度阈值、第五偏多温度阈值、第六偏多温度阈值以及第二预设开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四偏多温度阈值可以为13℃,第五偏多温度阈值可以为8℃,第六偏多温度阈值可以为3℃,第二预设开度可以为150步。在此基础上,该第二合适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150≤PLS<350;
Ta+10<TPd≤Ta+13;Tb-12<TPs≤Tb-8;2<ΔT≤3中的任意两个
可以理解的,在该第二合适判断条件中,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一预设开度必须满足,而高压温度大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六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六偏多温度阈值,这三个条件中仅需要满足任意两个,则可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
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
第二偏多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六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六过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二预设开度;
可选地,该第四过多温度阈值、第五过多温度阈值、第六过多温度阈值以及第三预设开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四过多温度阈值可以为18℃,第五过多温度阈值可以为5℃,第六过多温度阈值可以为5℃,第三预设开度可以为100步。在此基础上,该第二偏多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100≤PLS<150;
Ta+13<TPd<Ta+18;Tb-8<TPs<Tb-5;3<ΔT<5中的任意两个
可以理解的,在该第二偏多判断条件中,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二预设开度必须满足,而高压温度大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六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六过多温度阈值,这三个条件中仅需要满足任意两个,则可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
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
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六过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六过多温度阈值可以为5℃。在此基础上,该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PLS<100;
TPd≥Ta+18;TPs≥Tb-5;ΔT≥5中的任意两个
可以理解的,在该第二过多判断条件中,电子膨胀阀开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必须满足,而高压温度大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六过多温度阈值,这三个条件中仅需要满足任意两个,则可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
可选地,若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则所确定的该第三冷媒量判断条件可以包括第三偏少判断条件、第三合适判断条件、第三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三过多判断条件。由于此时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越多,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越小,基于此,在图3的基础上,上述步骤S22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
第三偏少判断条件包括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八偏少温度阈值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四预设开度;
可选地,该第七偏少温度阈值、第八偏少温度阈值以及第四预设开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七偏少温度阈值可以为12℃,该第八偏少温度阈值可以为2℃,该第一预设开度可以为350步。在此基础上,该第三偏少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PLS≥350;TPs≤Tb-12;ΔT≤2
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
第三合适判断条件包括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第七偏多温度阈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八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八偏多温度阈值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五预设开度且小于第四预设开度;
可选地,该第七偏多温度阈值、第八偏多温度阈值以及第五预设开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七偏多温度阈值可以为8℃,第八偏多温度阈值可以为3℃,第五预设开度可以为150步。在此基础上,该第三合适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150≤PLS<350;Tb-12<TPs≤Tb-8;2<ΔT≤3
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
第三偏多判断条件包括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第七过多温度阈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八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八过多温度阈值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六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五预设开度;
可选地,该第七过多温度阈值、第八过多温度阈值以及第六预设开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七过多温度阈值可以为5℃,第八过多温度阈值可以为5℃,第六预设开度可以为100步。在此基础上,该第三偏多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100≤PLS<150;Tb-8<TPs<Tb-5;3<ΔT<5
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
第三过多判断条件包括低压温度大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八过多温度阈值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小于第六预设开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第八过多温度阈值可以为5℃。在此基础上,该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呈现:
PLS<100;TPs≥Tb-5;ΔT≥5
可选地,为了在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不合适的情况下,及时对冷媒量进行调整,主机可以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偏多状态以及过多状态的情况下,主动对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进行充注或排流。具体地,在图3的基础上,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4,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的情况下,开启充注电磁阀,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充注;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2,主机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的情况下,可开启充注电磁阀103,并关闭排流电磁阀104,此时该储液器中的冷媒可充注进该冷媒循环回路120中。
可以理解的,此时主机仍然需要实时或间隔预设时长判断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若确定到该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则可关闭充注电磁阀103,以完成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充注。
步骤S11,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或者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排流电磁阀,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2,主机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的情况下,可关闭充注电磁阀103,并开启排流电磁阀104,此时冷媒循环回路120中的冷媒可以排入该储液器中。
可以理解的,此时主机仍然需要实时或间隔预设时长判断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若确定到该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则可关闭排流电磁阀104,以完成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可以理解的,当冷媒量过多时对冷媒进行排流的时间可能较长,为了提高冷媒量排流的效率,可以将排流电磁阀设置为两个,当冷媒量偏多时仅采用其中一个进行排流,而当冷媒量过多时采用两个排流电磁阀进行排流。
具体地,在图4的基础上,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5,上述步骤S11还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S11-1,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第一排流电磁阀,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2,主机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的情况下,可关闭充注电磁阀103以及第二排流电磁阀1042,并开启第一排流电磁阀1041,此时冷媒循环回路120中的冷媒可以排入该储液器中。
步骤S11-2,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第一排流电磁阀以及第二排流电磁阀,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2,主机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的情况下,可关闭充注电磁阀103,并开启第一排流电磁阀1041以及第二排流电磁阀1042,此时冷媒循环回路120中的冷媒可以加速排入该储液器中。
可选地,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6,该冷媒量判断装置包括:获取模块200以及确定模块210。
该获取模块200,用于在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运行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
可以理解的,该获取模块200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20;
该确定模块210,用于根据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
可以理解的,该确定模块210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21;
该确定模块210,还用于根据冷媒量判断条件和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
可以理解的,该确定模块210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22。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210,还用于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一冷媒量判断条件,冷媒量判断参数为多联机系统的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二冷媒量判断条件,冷媒量判断参数为多联机系统的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在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三冷媒量判断条件,冷媒量判断参数为多联机系统的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210,还用于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第一偏少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小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三偏少温度阈值;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第一合适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液管过冷度大于第三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偏多温度阈值;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第一偏多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液管过冷度大于第三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过多温度阈值;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满足第一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第一过多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三过多温度阈值。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210,还用于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第二偏少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小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六偏少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开度;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第二合适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六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六偏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一预设开度;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第二偏多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六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六过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二预设开度;若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包括高压温度大于等于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低压温度大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六过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
可选地,该确定模块210,还用于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第三偏少判断条件包括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八偏少温度阈值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四预设开度;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第三合适判断条件包括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第七偏多温度阈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八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八偏多温度阈值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五预设开度且小于第四预设开度;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第三偏多判断条件包括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第七过多温度阈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八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八过多温度阈值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六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五预设开度;若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第三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第三过多判断条件包括低压温度大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八过多温度阈值以及电子膨胀阀开度小于第六预设开度。
可选地,在图6的基础上,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7,该冷媒量判断装置还包括调节模块220。
该调节模块220,用于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的情况下,开启充注电磁阀,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充注;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或者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排流电磁阀,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可以理解的,该调节模块220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10~步骤S11。
可选地,该调节模块220,还用于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第一排流电磁阀,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在确定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第一排流电磁阀以及第二排流电磁阀,直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可以理解的,该调节模块220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11-1~步骤S11-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媒量判断装置,通过获取模块在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运行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获取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通过确定模块根据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以及根据冷媒量判断条件和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该装置可根据冷凝侧环境温度和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当前进行冷媒量判断时应当采用的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因此可以结合多联机系统自身的运行情况,灵活的根据不同的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进行冷媒量判断,提高判断精度,进而可及时地在多联机系统中冷媒量不合适的情况下对冷媒量进行调整。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冷媒量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联机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运行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
根据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和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包括:
在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小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一冷媒量判断条件,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为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高压温度、低压温度以及液管过冷度;
在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二冷媒量判断条件,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为所述多联机系统的高压温度、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在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为第三冷媒量判断条件,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为所述多联机系统的低压温度、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内机的电子膨胀阀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量判断条件包括第一偏少判断条件、第一合适判断条件、第一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一过多判断条件;所述根据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和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包括: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满足所述第一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所述第一偏少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小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三偏少温度阈值;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满足所述第一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所述第一合适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所述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三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三偏多温度阈值;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满足所述第一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所述第一偏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所述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三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三过多温度阈值;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满足所述第一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所述第一过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一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等于所述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二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以及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三过多温度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媒量判断条件包括第二偏少判断条件、第二合适判断条件、第二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二过多判断条件;所述根据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和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包括: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二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所述第二偏少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小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六偏少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开度;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二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所述第二合适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少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所述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六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六偏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一预设开度;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二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所述第二偏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偏多温度阈值的和值且小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所述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六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六过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二预设开度;
若所述高压温度、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所述第二过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高压温度大于等于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与第四过多温度阈值的和值、所述低压温度大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五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六过多温度阈值中的任意两个,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小于第三预设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媒量判断条件包括第三偏少判断条件、第三合适判断条件、第三偏多判断条件以及第三过多判断条件;所述根据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和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包括:
若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三偏少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所述第三偏少判断条件包括所述低压温度小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小于等于第八偏少温度阈值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四预设开度;
若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三合适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合适状态;所述第三合适判断条件包括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少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等于第七偏多温度阈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八偏少温度阈值且小于等于第八偏多温度阈值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五预设开度且小于第四预设开度;
若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三偏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所述第三偏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低压温度大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偏多温度阈值的差值且小于第七过多温度阈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第八偏多温度阈值且小于第八过多温度阈值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大于等于第六预设开度且小于第五预设开度;
若所述低压温度、所述液管过冷度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满足所述第三过多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所述第三过多判断条件包括所述低压温度大于等于蒸发侧环境温度与第七过多温度阈值的差值、所述液管过冷度大于等于第八过多温度阈值以及所述电子膨胀阀开度小于第六预设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室外机与室内机之间构成冷媒循环回路,且所述室外机内设置有储液器,所述储液器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连接,所述管道上设置有充注电磁阀以及排流电磁阀;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少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所述充注电磁阀,直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充注;
在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或者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所述排流电磁阀,直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流电磁阀包括第一排流电磁阀以及第二排流电磁阀,所述在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或者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所述排流电磁阀,直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包括:在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偏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一排流电磁阀,直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在确定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为过多状态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一排流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二排流电磁阀,直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达到合适状态,以实现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排流。
8.一种冷媒量判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联机系统,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多联机系统处于全开运行状态,且制冷时长满足预设制冷时长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多联机系统的冷凝侧环境温度;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冷凝侧环境温度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确定冷媒量判断条件以及冷媒量判断参数;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冷媒量判断条件和所述冷媒量判断参数,确定当前所述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状态。
9.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主控制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436316.6A 2022-11-16 2022-11-16 冷媒量判断方法、装置、多联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8999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6316.6A CN115899990A (zh) 2022-11-16 2022-11-16 冷媒量判断方法、装置、多联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6316.6A CN115899990A (zh) 2022-11-16 2022-11-16 冷媒量判断方法、装置、多联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9990A true CN115899990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87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6316.6A Pending CN115899990A (zh) 2022-11-16 2022-11-16 冷媒量判断方法、装置、多联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999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8238A (ja) * 1998-07-08 2000-01-2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4566830A (zh) * 2015-01-20 2015-04-29 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检测方法
CN106765894A (zh) * 2016-11-29 2017-05-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冷媒量的判定方法
CN107560089A (zh) * 2017-09-20 2018-01-09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量的诊断方法和诊断装置
CN107906671A (zh) * 2017-10-31 2018-04-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量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0068103A (zh) * 2019-04-29 2019-07-3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量判断方法及控制方法
CN111486508A (zh) * 2020-04-30 2020-08-0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冷媒量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28238A (ja) * 1998-07-08 2000-01-2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4566830A (zh) * 2015-01-20 2015-04-29 三菱重工海尔(青岛)空调机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联机系统中的冷媒量检测方法
CN106765894A (zh) * 2016-11-29 2017-05-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冷媒量的判定方法
CN107560089A (zh) * 2017-09-20 2018-01-09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量的诊断方法和诊断装置
CN107906671A (zh) * 2017-10-31 2018-04-1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冷媒量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0068103A (zh) * 2019-04-29 2019-07-30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冷媒量判断方法及控制方法
CN111486508A (zh) * 2020-04-30 2020-08-0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冷媒量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9007B (zh) 一种冷媒量自动调节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940055B (zh) 一种空调器制热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8763721B (zh) 空调系统充注量的仿真方法
CN107560259B (zh) 多联机系统、多联机系统的低温启动控制方法和装置
US7690211B2 (en)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CN107990609B (zh)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及冷媒循环系统
CN109405217B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初运行时的控制方法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JP4767199B2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運転制御方法並びに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7238180B (zh) 风冷冷水机组的风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906500B (zh) 一种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553440B (zh) 多联机系统、防液击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7997093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5371545A (zh) 空调器及其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调节方法
CN111426040B (zh) 空调设备、空调设备的运行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28419B (zh) 多联机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141074B (zh)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JP2014181869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9047889A1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08284B (zh) 一种除霜后气液分离器液位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9869941B (zh) 热泵系统、吸气过热度及气液分离器积液蒸发控制方法
EP3260792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ntrol devic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program,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CN111121249B (zh) 一种多联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多联机系统
CN111271833A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902503A (zh) 变频多联机制热回油控制方法
CN114165845A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