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6858B - 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6858B
CN115896858B CN202310052692.3A CN202310052692A CN115896858B CN 115896858 B CN115896858 B CN 115896858B CN 202310052692 A CN202310052692 A CN 202310052692A CN 115896858 B CN115896858 B CN 1158968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ionized water
component composite
electrocatalytic material
composite electrocatalytic
mixed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526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96858A (zh
Inventor
胡俊华
雷红红
曹国钦
班锦锦
肖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0526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68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6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6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96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6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催化剂材料结构改进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采用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模板,设计了一种“热解‑水热‑硫化”策略,一步热解形成空心碳管前驱体,然后经水热生长硫化物及二次硫化合成了一种二维硫化物生长在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管内外壁的电催化剂材料,该材料包括钼、镍、钴多组元金属硫化物@CT,具备空心碳管结构、丰富的硫空位和高比表面积特点,形成了双相多组元硫化物和异质结界面。将其作为电催化材料在碱性OER与HER中均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在10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H2O分解电位为1.54 V,具有较低的起始反应电位,推动了全解水应用进程。

Description

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催化剂材料结构改进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是21世纪科研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其中氢能源的相关研究占有很大比例。氢能源相比于化石能源更为洁净,且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目前,工业上主要使用天然气蒸汽转化生产氢气,但该方法会产生废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环境造成破坏,违背了使用氢气的初衷。而电催化分解水制备氢气则不会产生该类废气,利用半电池反应,即HER,可以高效生产高纯度氢气。电解水包括两个半反应,阴极表面会发生析氢反应(HER),产生氢气;阳极表面会发生析氧反应(OER),产生氧气。由于反应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过电位,因此,需要采用高效的催化剂来降低OER和HER反应过程中的过电位。
为提高电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催化剂材料的选择性,克服活性和稳定性的限制,通过调节合金组元成分,增加各个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被广泛研究。开发低成本同时兼具高效HER和OER催化性能的双功能电催化剂用于电催化分解水。相对于贵金属催化剂(IrO2,Pt/C)的高成本,多金属原子协同催化由于其化学复杂性,组分可调性有望成为电催化领域最有潜力的功能材料之一,因此开发高活性且稳定的电催化剂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目前,过渡金属价格低廉且存储量大,但过渡金属电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迄今为止,大量研究表明金属硫化物(包括金属硫化物异质结和单相金属硫化物)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硫的引入可以进一步增强催化剂中电子离域,为催化剂提供了有效的电子转移通道。金属硫化物具有以下优点:1)金属硫化物通常具有固有的不稳定性,在形成过程中形成各种晶体缺陷,有利于产生丰富的活性位点。2)不同价的金属阳离子可以促进催化反应。然而,硫化物的电导率较低,在电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活性下降较快,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而且金属硫化物的哪一种结构更有利于电催化,以及双金属硫化物表现出更好性能的原因仍有待阐明。因此,深入了解金属位点催化剂结构对催化性能影响的差异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硫缺陷和界面工程被认为是调节金属硫化物电子结构、提高金属硫化物活性的有效策略。异质结构是由不同固态材料通过物理和化学结合形成的异质界面组成的独特结构,在异相界面的两侧会出现内建电场,可以大大加速电子和离子的运输,从而显著提高电催化性能,构建异质结构也可以通过引入无序原子排列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研究表明,通过空位缺陷调控及异质界面构筑可以有效提升电催化性能,空位的存在可以改变催化剂的内在理化性质,这对提升催化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金属硫化物中,硫化钼(MoS2)因具有边缘活性位点Mo-S有利于氢吸收,独特的层状结构有利于电子转移,在电催化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硫化钼导电性差,活性位点有限,使得其相较于贵金属催化剂仍有较大差距,碱性环境下的HER催化活性不理想,且OER也具有惰性,这限制了其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应用。因此提升MoS2导电性以及活性位点数和单个位点的活性是缩小MoS2与Pt等贵金属催化剂差距的关键。另外,硫化镍被认为是活性电催化剂,因为硫化镍易于对含氧物质的化学吸附,但其HER催化活性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硫化物纳米片生长在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管内外壁的纳米催化剂,即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本发明通过合理选择金属组元来调控协同作用,形成大量的多金属活性位点,将该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用于全解水领域时,表现出较高的全解水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溶剂与粘结剂混合均匀,获得纺丝前驱液,然后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获得聚合物纤维模板;
2)将步骤1)得到的聚合物纤维模板进行聚多巴胺原位聚合包覆,再经热处理得到电催化剂材料,该电催化剂材料为空心碳管前驱体材料。
3)将步骤2)得到的空心碳管前驱体材料水热生长硫化物并二次硫化。
具体的,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3-5):(0.7-1),混合时,可以先将粘结剂与有机溶剂混合搅拌,得到理想的纺丝前驱液(粘稠且澄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所述粘结剂为聚苯乙烯(PS)。
进一步的,步骤1)中静电纺丝方法具体为:将纺丝前驱液倒入静电纺丝注射器中,装配21号不锈钢针头,针头到收集器的距离为15~18 cm,参数为正高压14.5~15.5 kV,负高压为-2.5~ -3.5 kV,推柱速度为0.1 mm min-1,滚筒转速为50 r min-1。纺丝结束后干燥(40℃烘箱中干燥12 h)除去多余的有机溶剂DMF,即得。
进一步的,步骤2)中聚多巴胺原位聚合包覆具体为:将乙醇、去离子水和浓氨水混合获得溶液A,称取盐酸多巴胺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将混合溶液A和B搅拌均匀得到溶液C,其中,乙醇、去离子水、浓氨水、盐酸多巴胺、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例依次为(15~20) mL:(35~40)mL:1 mL:0.2 g:4 mL,然后将步骤1)得到的聚合物纤维模板浸没到混合溶液C中,于25~40 ℃反应12~24 h,混合溶液C通过毛细作用沿界面逐渐向上渗透,在纤维上原位聚合。反应结束后依次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干燥,即得包覆过的聚合物纤维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热处理具体为:在惰性气体氛围下,
聚多巴胺原位包覆过的聚合物模板以5 ℃ min-1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 ℃并保温2 h进行碳化去除模板;碳化后的聚合物纤维模板再于300 ℃氧化处理1 h,即得空心碳管前驱体材料(标记为CT)。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硫化物生长方法为:称取金属盐和硫脲溶解于25 mL去离子水中,加入上步碳管前驱体材料搅拌均匀(空心碳管前驱体材料与金属盐的比例为15 mg:2.5mmol),然后磁力搅拌30 min后将溶液转移至50 mL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200 ℃下水热反应20 h。反应结束,冷却至室后温,依次用去离子水和酒精离心收集产物,60 ℃真空干燥10 h。然后在氮气管式炉,将水热反应后产物与硫粉以质量比1:5以5 ℃ min-1升温速率升温至350 ℃、2 h进行二次硫化制得最终催化剂材料(通过加入不同摩尔比的Mo盐、Ni盐和Co盐前驱体,采用相同路线制备钼、镍、钴多组元金属硫化物@CT电催化剂材料);其中金属盐为二水钼酸钠Na2MoO4•2H2O、六水硝酸钴Co(NO3)2∙6H2O和六水硝酸镍Ni (NO3)2·6H2O中的至少两种,金属盐、去离子水和硫脲的添加比例分别为2.5 mmol:25 mL:5 mmol,空心碳管前驱体材料与金属盐的比例为15 mg:2.5mmol;当金属盐为二水钼酸钠Na2MoO4•2H2O、六水硝酸钴Co(NO3)2∙6H2O和六水硝酸镍Ni (NO3)2·6H2O时,三者摩尔比为1:2:2。
本发明提供了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双功能电催化剂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双功能电催化剂材料在全解水领域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双功能电催化剂材料为硫化物纳米片生长在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管内外壁的纳米催化剂,即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其合成方式也具有可推广性,可进一步应用到全解水等领域。
钴基材料资源丰富、理化性质可调、电催化性能可调,具有可调的电催化性能。通过改变金属组元成分和掺杂异质原子来调节金属离子间的电子协同作用,不同金属材料纳米界面的协同作用会进一步丰富结构缺陷,激活一些惰性位点,从而提高催化反应活性。因此,将多组元硫化物用来制备具有高HER和OER活性的异质结构双功能催化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除此之外,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碳基材料是提供HER/OER活性中心的两种很有前途的催化剂。考虑到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碳材料通常具有互补性(例如导电性和绝缘性、亲水性和疏水性等),二者存在潜在协同作用。研究表明碳材料不但导电性优良,而且稳定性很好,在能源转换领域(电解水、氧气还原、甲醇氧化等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其次,异元素(N、O、P和S等)的掺杂能够有效地调控碳材料的电子结构,极大地提升材料的催化性能。
而且,作为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空心结构电催化剂有很多优势,丰富的活性位点、增加催化剂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面积,缩短电荷传输距离,为加速HER/OER动力学提供了解决方案。因此,我们从结构设计和组分调控两方面,调控化学组成设计复杂中空结构,进行双功能电催化剂的研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设计制备的碳纳米纤维,以聚多巴胺作为氮含量较高的碳源,退火过程中,聚苯乙烯(PS)被热解去除,最终得到氮掺杂空心碳纳米管模板;设计负载多组元金属硫化物,形成异质结,为改善催化性能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整体上从结构设计和组分调控两方面,设计新型中空结构材料用作电解水催化剂的实验研究,为电催化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异质界面构筑及空位缺陷调控提供了研究思路。
2)本发明构建了一种异质结构,首先,硫化物纳米片独特结构处形成异质界面,两侧产生内建电场,增加额外的电荷转移,从而加快电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其次,由于多组元金属硫化物的协同作用,控制单相结构中组元间固溶析出程度,S空位可以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从而优化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能,降低过电势,提高催化活性;最后,硫空位和异质界面的协同效应,提高了整体电催化性能。
3)本发明构建的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对HER和OER均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1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MoNiCo)Sx@CT电催化剂的OER反应过电位为310 mV,HER反应过电位为235 mV,H2O分解电位为1.54 V,由此可以看出全解水催化性能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制备所得催化剂(MoNiCo)Sx@CT的扫描电镜图(a)和透射电镜图(b)。
图2为实施例1制备所得催化剂(MoNiCo)Sx@CT的HRTEM图(a)和电子衍射环(b)。
图3为实施例1所得催化剂(MoNiCo)Sx@CT和实施例2所得催化剂(NiCo)Sx@CT的S2p的XPS谱。
图4为实施例1制备所得催化剂(MoNiCo)Sx@CT的XRD测试图。
图5为实施例1、2、3和对比例1的OER线性扫描伏安曲线。
图6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2、3的OER线性扫描伏安曲线。
图7为实施例1、2、3和对比例1的HER线性扫描伏安曲线。
图8为对比例2制备所得催化剂的的(MoNiCo)(OH)x@CT的XRD测试图。
图9为实施例1、2、3和对比例1的全解水线性扫描伏安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电催化剂材料(MoNiCo)Sx@CT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称取0.7 g聚苯乙烯(PS),加入到4 g 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以300 r min-1的转速磁力50 ℃搅拌2 h得到粘稠且澄清的纺丝前驱液。利用静电纺丝将纺丝前驱液倒入10 mL的静电纺丝注射器中,装配21号不锈钢针头,针头与收集器的距离为15~18 cm,参数为正高压15 kV,负高压为-3 kV,推柱速度为0.1 mm min-1,滚筒转速为50 r min-1。静电纺丝结束后,纺丝样放于40 ℃的烘箱中干燥12h,得到的纤维模板备用。
2)多巴胺原位聚合:将16 mL乙醇、35~40 mL去离子水和1 mL浓氨水(质量浓度25-28%)混合获得混合溶液,再单独称取0.2 g盐酸多巴胺加入到4 mL去离子水中,震荡摇匀,使盐酸多巴胺溶解,将两种混合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将聚合物纤维模板浸没到混合溶液中,用保鲜膜封口,烘箱中40 ℃反应12 h。结束后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进行清洗、干燥(40 ℃干燥10 h)。
3)得到的纤维放置于刚玉板之间,在管式炉中通氩气进行碳化热处理。温度设置参数:5 ℃ min-1升温至500 ℃并保温2 h,去除PS模板分解碳化,得到CT。
4)称取一定量二水钼酸钠Na2MoO4•2H2O、六水硝酸钴Co(NO3)2∙6H2O、六水硝酸镍Ni(NO3)2·6H2O和硫脲NH2SCNH2,摩尔比为1:2:2:10,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入15mg上步纤维前驱体粉末搅拌溶解(碳管前驱体材料与金属盐总量比例为15mg:2.5mmol),一起混合在25mL去离子水,磁力搅拌30 min,然后将溶液转移至50 mL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200 ℃下水热反应20 h。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去离子水和酒精离心分离收集产物,60 ℃真空干燥10 h。然后在氮气管式炉中,将水热反应后产物与硫粉以质量比1:5采用硫粉以5 ℃min-1升温至350 ℃、2 h进行二次硫化,最终制得催化剂材料(MoNiCo)Sx@CT。
图1是催化剂材料(MoNiCo)Sx@CT的SEM(a)和TEM(b)测试图。由图1中(a)可以看出:(MoNiCo)Sx纳米片均匀分布在Mo2S3纳米棒上,证明硫化物成功制备。由图1中(b)的TEM图片可以看出:(MoNiCo)Sx纳米片在碳管内部成功生长。
图2中的(a)图为(MoNiCo)Sx@CT的HRTEM图,可以看出:三元硫化物体系中出现典型的MoS2的晶格条纹,对应于MoS2的(002)晶面,证明MoS2物相成功合成;图2中的(b)图为实施例1中三元硫化物的电子衍射环,通过分析核对,可以看出硫化物体系中MoS2相的出现,同时侧面反映出通过组元调控,可以使得MoS2物种固溶析出,MoS2比例的增多对催化活性位点起到积极作用,促进催化反应中间体的多位点吸脱附,进而加速电催化反应进程。
图4为(MoNiCo)Sx@CT的XRD图,可以看出:在31.8º、34.5º、38.4º、44.5º 和52.8º处出现明显的衍射峰,经对比与NiS2的标准PDF卡片一致(PDF#89-1495),证明通过水热硫化处理后,硫化物纳米片成功制备,并且均匀分布在碳管材料内外壁。
实施例2:
一种电催化剂材料(NiCo)Sx@CT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称取0.7 g聚苯乙烯(PS),加入到4 g 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以300 r min-1的转速磁力50 ℃搅拌2 h得到粘稠且澄清的纺丝前驱液。利用静电纺丝将纺丝前驱液倒入10 mL的静电纺丝注射器中,装配21号不锈钢针头,针头与收集器的距离为15-18 cm,参数为正高压15 kV,负高压为-3 kV,推柱速度为0.1mm min-1,滚筒转速为50 r min-1。静电纺丝结束后,纺丝样放于40 ℃的烘箱中干燥12 h,得到的纤维模板备用。
2)多巴胺原位聚合:将16 mL乙醇、35~40 mL去离子水和1 mL浓氨水(质量浓度25-28%)混合获得混合溶液,再单独称取0.2 g盐酸多巴胺加入到4 mL去离子水中,震荡摇匀,使盐酸多巴胺溶解,将两种混合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将聚合物纤维模板浸没到混合溶液中,用保鲜膜封口,烘箱中40 ℃反应12 h。结束后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进行清洗、干燥(40 ℃干燥10 h)。
3)得到的纤维放置于刚玉板之间,在管式炉中通氩气进行碳化热处理。温度设置参数:5 ℃ min-1升温至500 º℃并保温2 h,去除PS模板分解碳化,得到CT。
4)称取一定量六水硝酸钴Co(NO3)2∙6H2O、六水硝酸镍Ni(NO3)2·6H2O和硫脲NH2SCNH2,摩尔比为1:1:5,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入15mg上步纤维前驱体粉末搅拌溶解(碳管前驱体材料与金属盐总量比例为15mg:2.5mmol),一起混合在25 mL去离子水,磁力搅拌30 min,然后将溶液转移至50 mL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200 ℃下水热反应20 h。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去离子水和酒精离心分离收集产物,60 ℃真空干燥10 h。然后在氮气管式炉中,将水热反应后产物与硫粉以质量比1:5以5 ℃ min-1升温至300 ℃、2 h进行二次硫化,最终制得催化剂材料(NiCo)Sx@CT。
图3为实施例1所得催化剂(MoNiCo)Sx@CT和实施例2所得催化剂(NiCo)Sx@CT的S2p的XPS谱,可以看出由于MoS2物相的形成,导致实施例1相对实施例2的S2 2-峰强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且实施例1相对实施例2的S 2p峰整体略微向低能方向偏移,表明S空位增多,侧面说明了MoS2物相的形成(析出程度增大),从而形成了异质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电催化活性位点的形成。
实施例3:
一种电催化剂材料(MoNi)Sx@CT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称取0.7 g聚苯乙烯(PS),加入到4 g 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以300 r min-1的转速磁力50 ºC搅拌2 h得到粘稠且澄清的纺丝前驱液。利用静电纺丝将纺丝前驱液倒入10 mL的静电纺丝注射器中,装配21号不锈钢针头,针头与收集器的距离为15~18 cm,参数为正高压15 kV,负高压为-3 kV,推柱速度为0.1mm min-1,滚筒转速为50 r min-1。静电纺丝结束后,纺丝样放于40 ℃的烘箱中干燥12 h,得到的纤维模板备用。
2)多巴胺原位聚合:将16 mL乙醇、35~40 mL去离子水和1 mL浓氨水(质量浓度25-28%)混合获得混合溶液,再单独称取0.2 g盐酸多巴胺加入到4 mL去离子水中,震荡摇匀,使盐酸多巴胺溶解,将两种混合溶液搅拌均匀,然后将聚合物纤维模板浸没到混合溶液中,用保鲜膜封口,烘箱中40 ℃反应12 h。结束后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进行清洗、干燥(40 ℃干燥10 h)。
3)得到的纤维放置于刚玉板之间,在管式炉中通氩气进行碳化热处理。温度设置参数:5 ℃ min-1升温至500 ℃并保温2 h,去除PS模板分解碳化,得到CT。
4)称取一定量二水钼酸钠Na2MoO4•2H2O、六水硝酸镍Ni(NO3)2·6H2O和硫脲NH2SCNH2,摩尔比为1:2:10,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入上步纤维前驱体粉末搅拌溶解(碳管前驱体材料与金属盐总量比例为15mg:2.5mmol),一起混合在25 mL去离子水,磁力搅拌30min,然后将溶液转移至50 mL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200 ℃下水热反应20 h。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去离子水和酒精离心分离收集产物,60 ℃真空干燥10 h。然后在氮气管式炉中,将水热生长后产物与硫粉以质量比1:5以5 ℃ min-1升温至300 ℃、2 h进行二次硫化,最终制得催化剂材料(MoNi)Sx@CT。
实施例4:
一种电催化剂材料(MoNiCo)Sx@CT的制备方法,(纯碳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参照实施例1中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步骤2)中烘箱内反应温度为25 ℃时间为24 h。
对比例1:
一种电催化剂材料NiS2@CT的制备方法,(纯碳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静电纺丝等步骤),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仅选用镍制备NiS2@CT。
称取一定量六水硝酸镍Ni(NO3)2·6H2O和硫脲NH2SCNH2,摩尔比为1:5,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入碳化后纤维前驱体粉末搅拌溶解(碳管前驱体材料与金属盐比例为15mg:2.5mmol),一起混合在25 mL去离子水,磁力搅拌30 min,然后将溶液转移至50 mL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200 ℃下水热反应20 h。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去离子水和酒精离心分离收集产物,60 ℃真空干燥10 h。然后在氮气管式炉中,将水热反应后产物与硫粉以质量比1:5以5 ℃ min-1升温至300 ℃、2 h进行二次硫化,最终制得催化剂材料NiS2@CT。
对比例2:
对纯碳管材料进行直接水热步骤,(纯碳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静电纺丝等步骤),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纯碳管材料进行水热后不进行二次硫化。
称取一定量二水钼酸钠Na2MoO4•2H2O、六水硝酸钴Co(NO3)2∙6H2O、六水硝酸镍Ni(NO3)2·6H2O和硫脲NH2SCNH2,摩尔比为1:2:2:10,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入上步纤维前驱体粉末搅拌溶解(碳管前驱体材料与金属盐总量比例为15mg:2.5mmol),一起混合在25 mL去离子水,磁力搅拌30 min,然后将溶液转移至50 mL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200 ℃下水热反应20 h。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去离子水和酒精离心分离收集产物,60 ℃真空干燥10h,最终得到(MoNiCo)(OH)x@CT。
图8为对比例2 (MoNiCo)(OH)x@CT的XRD图,可以看出:在33.9º和59.8º处出现明显的衍射峰,经对比与Ni(OH)2的标准PDF卡片一致(PDF#25-1363),证明只通过水热处理后,得到的是氢氧化物。
对比例3:
对纯碳管材料进行直接硫化,(纯碳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参照实施例1中的静电纺丝等步骤),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纯碳管材料未经水热直接进行硫化。
在氮气管式炉中,将纯碳管材料与硫粉以质量比为1:5以5 ℃ min-1升温至300℃、2h进行直接硫化,后进行全解水装置组装以及性能测试。
电催化性能测试
以上述实施例1至3以及对比例1至3制备所得产物为电催化剂原料,进行OER和HER电催化性能测试,具体如下:
实验氧析出和氢析出性能测试均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工作电极是负载制备的催化剂的玻碳电极,参比电极是氧化汞电极,对电极是铂丝,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测试,析氢(HER)和析氧(OER)的性能测试扫描电压范围分别是-2 ~ -1V和0 ~ 1.4V。测试溶液是1 M的氢氧化钾溶液。混合浆料是由5 mg催化剂材料、245 µL的去离子水、245 µL的无水乙醇和10 µL的Nafion溶液组成。本发明是取5 µL的混合浆料滴在打磨好的玻碳电极上,常温静置干燥待用。
全解水性能测试的工作电极是两个负载同样催化剂的玻碳电极,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测试,全解水性能测试扫描电压范围分别是1.2 ~ 2.2 V。测得LSV曲线如图9所示。测试溶液是1 M的氢氧化钾溶液。混合浆料是由5 mg催化剂材料、245 µL的去离子水、245 µL的乙醇和10 µL的Nafion溶液组成。本发明是取5 µL的混合浆料滴在打磨好的两个同样玻碳电极上,常温静置干燥待用。
图5是实施例1、2、3和对比例1的OER性能的LSV曲线。由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OER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知:随着硫化物组元的选择性调控,催化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OER的起始电位最低,10 mA cm-2下过电位为310 mV,OER催化活性最高,直接反映出硫缺陷的产生与增多对OER催化活性起到关键作用。
图6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2、3的OER性能对比的LSV曲线,从图中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实施例1的(MoNiCo)Sx@CT中三元硫化物的存在使得OER催化性能显著提升,在10 mA cm-2电流密度下表现出310 mV的过电位,实施例1的起始电位和极限电流密度都优于对比例,说明多元硫化物的掺杂有利于活性位点的形成与增多,加速了电催化动力学反应进程。
图7是实施例1、2、3和对比例1的HER性能对比的LSV曲线,在10 mA cm-2电流密度下表现出235 mV的过电位,对比可以看出实施例1起始电位更小,极限电流密度更高,HER催化活性得到显著提升,相对于对比例1和实施例2、3,实施例1的HER催化性能显著提升。
图9是实施例1、2、3和对比例1的全解水性能对比的LSV曲线,相对于实施例2、3和对比例1,实施例1的性能显著提升,实施例1在10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H2O分解电位为1.54V,全解水催化性能显著提升,说明在复杂空心电催化剂结构优势基础上,利用界面工程构建富有活性位点的多元金属硫化物电催化剂材料,在全解水方面可以深入应用研究。
本发明在绿色、高效、低成本的条件下,极大限度的提高了材料的电催化活性。本发明中碳管材料合成方式也具有可推广性,可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电荷转移速率;其次,由于多金属硫化物掺杂的协同作用和材料表面产生的大量的活性位点,通过调控金属组元控制物相的固溶析出,结合于空心碳管材料这一独特结构上得到一种新型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在碱性介质中对HER和OER均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并实用于全解水装置中,为将此结构进一步应用到全解水等领域提供新思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溶剂、粘结剂混合均匀,获得纺丝前驱液,然后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获得聚合物纤维模板;所述粘结剂为聚苯乙烯;
2)将步骤1)得到的聚合物纤维模板进行聚多巴胺原位聚合包覆,再经热处理得到空心碳管前驱体材料;所述聚多巴胺原位聚合包覆为:将乙醇、去离子水和浓氨水混合获得混合溶液A,称取盐酸多巴胺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溶液B,将混合溶液A和B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C,然后将步骤1)得到的聚合物纤维模板浸没到混合溶液C中,于25~40 ℃反应12~24h,反应结束后依次用去离子水、乙醇洗涤、干燥,即得聚多巴胺原位包覆过的聚合物纤维模板;其中,乙醇、去离子水、浓氨水、盐酸多巴胺、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例依次为(15~20)mL:(35~40)mL:1 mL:0.2 g:4 mL;
3)将步骤2)得到的空心碳管前驱体材料水热生长硫化物并二次硫化,得到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所述水热生长硫化物具体为:称取金属盐和硫脲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添加步骤2)中得到的空心碳管前驱体材料并搅拌均匀,磁力搅拌30 min后转移至50 mL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200 ℃下水热反应20 h,反应结束后,依次去离子水和酒精离心收集产物,60 ℃真空干燥10 h;其中金属盐为二水钼酸钠Na2MoO4•2H2O、六水硝酸钴Co(NO3)2∙6H2O和六水硝酸镍Ni (NO3)2·6H2O中的至少两种,金属盐、去离子水和硫脲的添加比例分别为2.5 mmol:25 mL:5 mmol,空心碳管前驱体材料与金属盐的比例为15 mg:2.5mmol;当金属盐为二水钼酸钠Na2MoO4•2H2O、六水硝酸钴Co(NO3)2∙6H2O和六水硝酸镍Ni (NO3)2·6H2O时,三者摩尔比为1:2:2;
所述二次硫化的方法具体为:在惰性气氛下,将水热反应后产物与硫粉以质量比1:5以5 ℃ min-1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50 ℃、2 h进行二次硫化,制得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有机溶剂与粘结剂的质量比为(3-5):(0.7-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粘结剂为聚苯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静电纺丝方法具体为:将纺丝前驱液倒入注射器中,装配21号不锈钢针头,针头到收集器的距离为15~18 cm,参数为正高压14.5~15.5 kV,负高压为-2.5~ -3.5 kV,纺丝结束后干燥除去多余有机溶剂,即得聚合物纤维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热处理具体为: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聚多巴胺原位包覆过的聚合物模板以5 ℃min-1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 ℃并保温2 h进行碳化去除模板;碳化后的聚合物纤维模板再于300 ℃氧化处理1 h,即得空心碳管前驱体材料。
6.采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在全解水中的应用。
CN202310052692.3A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8968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52692.3A CN115896858B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52692.3A CN115896858B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6858A CN115896858A (zh) 2023-04-04
CN115896858B true CN115896858B (zh) 2024-04-16

Family

ID=86488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52692.3A Active CN115896858B (zh) 2023-02-02 2023-02-02 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685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6377A (zh) * 2016-06-06 2016-11-09 复旦大学 一种磷掺杂的硫化钴镍/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091955A1 (en) * 2015-11-30 2017-06-08 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water splitting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O2021008196A1 (zh) * 2019-07-18 2021-01-21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58080A (zh) * 2021-05-13 2021-08-13 三峡大学 一种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覆钴金属电催化剂的方法
CN114672845A (zh) * 2022-04-27 2022-06-2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碳纳米纤维金属硫化物自支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88167B2 (en) * 2020-08-03 2024-01-30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atalyst for re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1955A1 (en) * 2015-11-30 2017-06-08 Sout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water splitting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076377A (zh) * 2016-06-06 2016-11-09 复旦大学 一种磷掺杂的硫化钴镍/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008196A1 (zh) * 2019-07-18 2021-01-21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58080A (zh) * 2021-05-13 2021-08-13 三峡大学 一种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覆钴金属电催化剂的方法
CN114672845A (zh) * 2022-04-27 2022-06-2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碳纳米纤维金属硫化物自支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lf-supported Co–Mo sulfide in electrospun carbon nanofibers as electrocatalyst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alkaline medium;Sensen Yu等;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220421;第911卷;1-7 *
WxCoyS core-shell grown on hollow-porous carbon fiber (HCF) as synergetic electr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water splitting;Fei-fei Wang等;Electrochimica Acta;20190319;第306卷;437-445 *
Xu Guo等.Cobalt Sulfide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 Carbon Nanotube Grafted Carbon Nanofibers as Catalysts for Oxygen Evolution.Appl. Nano Mater..2022,第5卷16594-16601. *
层状钙钛矿EuBa_(0.5)Sr_(0.5)Co_(1.6)Fe_(0.4)O_(5+δ)纤维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水分解性能;王一茗;王秀;王敬平;夏天;;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00825(第04期);78-8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6858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 et al. CoO-Mo2N hollow heterostructure for high-efficiency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CN109019602B (zh) 碳化钼材料、碳化钼@硫化钼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Gao et al. One-step preparation of cobalt-doped NiS@ MoS2 core-shell nanorods as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CN111871427B (zh) 贵金属/钼镍类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603840B (zh) 分级多孔羟基氧化镍纳米管阵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52992B (zh) 一种高效电催化全分解水纳米片阵列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50851B (zh) 一种硫掺杂的钴基纳米析氧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2968184B (zh) 一种三明治结构的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876833B (zh) 氧化镍负载硫磷掺杂石墨烯复合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35104A (zh) 一种基于zif-67的镧掺杂氧化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373471A (zh) 一种用于电催化还原co2制低碳醇的铟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Zou et al. Investigation of perovskite oxide SrFe0. 8Cu0. 1Nb0. 1O3-δ as cathode for a room temperature direct ammonia fuel cell
He et al. S-vacancy-rich NiFe-S nanosheets based on a fully electrochemical strategy for large-scale and quasi-industrial OER catalysts
CN113512738B (zh) 三元铁镍钼基复合材料电解水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84415B (zh) 一种镉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衍生物
CN114164445A (zh) 基于掺杂和异质结策略构建的V-Ni3FeN/Ni@N-GTs全解水电催化剂
Yan et al. HMTA-assisted formation of hierarchical Co-based materials built by low-dimensional substructures as water oxidation electrocatalysts
CN112624176A (zh) 一种富含氧空位的CuO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261915B (zh) 一种含钴和镍的复合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46346A (zh)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催化水解制氢的方法
CN114059082B (zh) 一种N,P共掺杂NF@NiMoO4中空纳米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96858B (zh) 一种双相多组元复合电催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3943949B (zh) 一种铂边缘修饰镍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45521A (zh) 一种纳米级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4182292A (zh) 包覆有镍铁氢氧化物的铁钒共掺杂二硒化镍核壳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50007 No. 50 Dongqing Street,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engzhou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450001 No. 100 science Avenue, hi tech Zone, Henan, Zhengzhou

Applicant before: Zhengzhou University

Applicant before: Zhengzhou Foguang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