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1344A - 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91344A
CN115891344A CN202211448840.5A CN202211448840A CN115891344A CN 115891344 A CN115891344 A CN 115891344A CN 202211448840 A CN202211448840 A CN 202211448840A CN 115891344 A CN115891344 A CN 115891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henylene sulfide
film
surface layer
biaxially oriente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88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hangs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488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913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91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913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薄膜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的膜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表层、芯层以及第二表层;第一表层和第二表层的组分均包含聚苯硫醚树脂、抗粘连剂以及爽滑剂;芯层的组分包含聚苯硫醚树脂;其中,第一表层和/或第二表层的组分中的聚苯硫醚树脂为经改性处理的改性聚苯硫醚树脂。本发明可以很好的提高薄膜的表面张力,进而提高聚苯硫醚薄膜与层叠体或金属层之间的层间密接力,其复合剥离力大,具有更优的复合效果,同时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本发明提供的聚苯硫醚薄膜的上述性能提升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和更好的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能耗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苯硫醚,即聚亚苯基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英文简称PPS),其熔点高达280~290℃,分解温度大于400℃,是一种高性能的热塑性树脂。
聚苯硫醚的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老化、耐辐射、阻燃性、电绝缘性能优异,而且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也能够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因此,该薄膜被广泛应用于5G通信、电气绝缘部件(马达、变压器、电线等)、电子部件(锂电池、电容器)、工程薄膜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需求中,聚苯硫醚薄膜很少单独一层使用,往往需要层叠其他的聚合物材料或蒸镀金属层,这就需要聚苯硫醚薄膜与层叠体或金属层之间有很好的层间密接力。而聚苯硫醚薄膜表面能低、表面润湿性差,与附着于其表面的其他材料层(如金属导电层、涂料层等)之间的密接力不足,大大限制了聚苯硫醚薄膜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安全性问题。
为了改善其表面性能,使用电晕或等离子体处理一种解决办法,但是等该方法的处理功率和时间都有一定的限制,功率过大、时间过长,都会对薄膜表面造成损害,同时也会造成设备损耗,增加生产成本;该方法还有一定的时效性,会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衰减;再则,在处理过程中,材料表面有带静电的可能,影响使用性能的可靠性。
因此,如何提高聚苯硫醚薄膜的表面性能,从而应对实际应用中密接力不足的问题,成为当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聚苯硫醚薄膜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技术方案如下:
该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的膜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表层、芯层以及第二表层;所述第一表层和所述第二表层的组分均包含聚苯硫醚树脂、抗粘连剂以及爽滑剂;芯层的组分包含聚苯硫醚树脂;其中,所述第一表层和/或第二表层的组分中的聚苯硫醚树脂为经改性处理的改性聚苯硫醚树脂;按重量份计,所述改性聚苯硫醚树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65~91.8份,表面润湿性改善剂5~20份,附着力增强剂1~5份,相容剂2~8份,分散剂0.1~1份、抗氧剂0.1~1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重量份计,所述第一表层和所述第二表层的组分均包括聚苯硫醚树脂98~99.5份、所述抗粘连剂0.3~1份以及爽滑剂0.2~1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为自上而下依次由第一表层、芯层和第二表层组成的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润湿改善剂包括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附着力增强剂包括微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钛、微米三氧化铬、纳米三氧化铬、微米三氧化钴、纳米三氧化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容剂包括马来酸酐接枝的聚苯硫醚树脂;其中,马来酸酐接枝率为0.1~3%;所述分散剂包括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氧剂包括酚类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粘连剂包括二氧化硅、滑石粉、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爽滑剂包括芥酸酰胺、油酸酰胺、PE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苯硫醚树脂:按配方比例,将改性聚苯硫醚树脂的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M,将混合物M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即得改性聚苯硫醚树脂;
S2:制备流延厚片:将第一表层、芯层以及第二表层的原料组分分别按配方比例混合,得到的各层的原料组分混合物并分别投入不同的挤出机中,而后通过各自的挤出机在300℃~350℃熔融塑化温度,T型模头温度310℃~350℃条件下熔融共挤,向表面温度为20℃~90℃的施加静电荷冷辊输送的同时进行密合冷却固化,制得总厚度为100μm~200μm的未拉伸的聚苯硫醚流延厚片;
S3:将所述未拉伸的聚苯硫醚流延厚片浸入水中进行预处理,即得预处理后的厚片;
S4: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厚片加热后进行同步双向拉伸,形成薄膜;
S5:对所述薄膜进行冷却和电晕后处理,即得8~50μm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1中,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80℃~295℃,且其转速为300r/min~500r/min;所述S3中,将未拉伸的聚苯硫醚流延厚片浸入25℃~90℃水中进行预处理;所述S4中,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厚片在175~260℃下热处理5~40s后,进行同步双向拉伸,其中,拉伸温度为100℃~180℃,拉伸倍率为(2.7×2.7)~(3.2×3.2);所述S5中,电晕处理功率为(10~15)Wmin/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具有以下优异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聚苯硫醚薄膜通过在表层加入改性聚苯硫醚树脂,可以很好的提高薄膜的表面张力,进而提高聚苯硫醚薄膜与层叠体或金属层之间的层间密接力,其复合剥离力大,具有更优的复合效果,同时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聚苯硫醚薄膜的上述性能提升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和更好的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能耗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表层 200芯层 300第二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方案如下:
该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的膜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表层100、芯层200以及第二表层300;所述第一表层100和所述第二表层300的组分均包含聚苯硫醚树脂、抗粘连剂以及爽滑剂;芯层200的组分包含聚苯硫醚树脂;其中,所述第一表层100和/或第二表层300的组分中的聚苯硫醚树脂为经改性处理的改性聚苯硫醚树脂;按重量份计,所述改性聚苯硫醚树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65~91.8份,表面润湿性改善剂5~20份,附着力增强剂1~5份,相容剂2~8份,分散剂0.1~1份、抗氧剂0.1~1份。
其中,优选地,按重量份计,所述第一表层100和所述第二表层300的组分均包括聚苯硫醚树脂98~99.5份、所述抗粘连剂0.3~1份以及爽滑剂0.2~1份。
对于膜层尺寸:
优选地,所述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的厚度为8~50μm;其中,所述第一表层100的厚度为1.5~3μm,所述第二表层300的厚度为1.5~3μm,所述芯层200的厚度为5~44μm。
对于第一表层100、第二表层300、芯层200中的原料组分:
(1)改性聚苯硫醚树脂
优选地,按重量份计,所述改性聚苯硫醚树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65~91.8份,表面润湿性改善剂5~20份,附着力增强剂1~5份,相容剂2~8份,分散剂0.1~1份、抗氧剂0.1~1份。
其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表面润湿改善剂可优选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附着力增强剂可优选微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钛、微米三氧化铬、纳米三氧化铬、微米三氧化钴、纳米三氧化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相容剂可优选马来酸酐接枝的聚苯硫醚树脂,其中,马来酸酐接枝率为0.1~3%;所述分散剂可优选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抗氧剂可优选酚类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2)优先地,所述抗粘连剂可优选二氧化硅、滑石粉、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爽滑剂可优选芥酸酰胺、油酸酰胺、PE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具体地,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S1:备改性聚苯硫醚树脂:按配方比例,将改性聚苯硫醚树脂的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M,将混合物M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料条、料条冷却并切粒,即得改性聚苯硫醚树脂,对干改性聚苯硫醚树脂进行燥,备用;
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80℃~295℃,且其转速为300r/min~500r/min;
S2:制备流延厚片:将第一表层100、芯层200以及第二表层300的原料分别按配方比例混合,得到的各层的原料组分混合物并分别投入不同的挤出机中,而后通过各自的挤出机在300~350℃熔融塑化温度,T型模头温度310~350℃条件下熔融共挤,向表面温度为20~90℃的施加静电荷冷辊输送的同时进行密合冷却固化,制得总厚度为100μm~200μm的未拉伸的聚苯硫醚流延厚片;
S3:将未拉伸的聚苯硫醚流延厚片浸入25℃~90℃的水槽中进行预处理,即得预处理后的厚片;
S4:制备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厚片在175~260℃下热处理5~40s后,进行同步双向拉伸,其中,拉伸温度为100℃~180℃,拉伸倍率为(2.7×2.7)~(3.2×3.2)
S5:对所述薄膜进行冷却和电晕后处理,即得8~50μm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中,电晕处理功率为(10~15)Wmin/m2
本发明还提供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
实施例1
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的膜层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由三层结构组成,其膜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表层100、芯层200以及第二表层300;
其中,所述双向拉伸聚苯硫醚的厚度为30μm;其中,第一表层100的厚度为1.5μm,第二表层300的厚度为27μm,芯层200的厚度为1.5μm。
所述各膜层的原料组分配方为:所述第一表层100和第二表层300的组分包含99.5%聚苯硫醚树脂、0.3%的抗粘连剂和0.2%的爽滑剂,芯层200的组分包含100%聚苯硫醚树脂;所述第一表层100和第二表层300的聚苯硫醚树脂为改性聚苯硫醚树脂。
对于第一表层100、第二表层300和芯层200原料组分:
(1)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改性聚苯硫醚树脂包括: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75%,表面润湿性改善剂18%,附着力增强剂3%,相容剂3%,分散剂0.5%,抗氧剂0.5%;
其中,所述表面润湿改善剂为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按质量比1:1混合;所述附着力增强剂为纳米二氧化钛;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的PPS,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为3%;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酸锌:甘油酯按质量比1:2混合;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2)所述抗粘连剂为二氧化硅;所述爽滑剂为芥酸酰胺;
(3)芯层200的聚苯硫醚树脂选用未改性的聚苯硫醚树脂,具体选用聚对苯硫醚树脂;
该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苯硫醚树脂的各组分按配比投入到高混机中均混5min,然后把混合物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挤出机温度定在290℃,挤出机的转速为300r/min,接着料条进行冷却并切粒,制得聚苯硫醚树脂,干燥,备用;
S2:制备流延厚片:将第一表层100、芯层200以及第二表层300的原料分别按配方比例混合,得到的各层材料在熔融塑化温度320℃、T型模头温度325℃条件下熔融共挤,向表面温度为45℃的施加静电荷冷辊输送的同时进行密合冷却固化,制备得到未拉伸的聚苯硫醚流延厚片,总厚度为150μm;
S3:将厚片浸入25~90℃的水槽中进行预处理;
S4:制备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将厚片加热后进行同步双向拉伸,其中拉伸温度为130℃,拉伸倍率为3.2×3.2,在225℃下热处理15s,然后对薄膜进行冷却和电晕后处理,电晕处理功率为15Wmin/m2,并收卷,制备得到厚度为30μm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一表层100和第二表层300的组分包含99%聚苯硫醚树脂、0.5%的抗粘连剂和0.5%的爽滑剂,芯层200的组分包含100%聚苯硫醚树脂。所述第一表层100和第二表层300的组分中的聚苯硫醚树脂为经改性处理的改性聚苯硫醚树脂。
除了上述的区别外,其他该实施例各膜层的原料组分配比、原料组分种类和制备过程均与实施例1一致。
实施例3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一表层100和第二表层300的组分包含98%聚苯硫醚树脂、1%的抗粘连剂和1%的爽滑剂,芯层200的组分包含100%聚苯硫醚树脂;所述第一表层100和第二表层300的组分中的聚苯硫醚树脂为经改性处理的改性聚苯硫醚树脂。
除了上述的区别外,其他该实施例各膜层的原料组分配比、原料组分种类和制备过程均与实施例1一致。
对比例1
该对比例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
所述第一表层100和第二表层300的组分包含99.5%聚苯硫醚树脂、0.3%的抗粘连剂和0.2%的爽滑剂,芯层200的组分包含100%聚苯硫醚树脂;所述第一表层100和第二表层300的组分中的聚苯硫醚树脂为没有经过改性处理的聚苯硫醚树脂。
该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流延厚片:将第一表层100、芯层200以及第二表层300的原料分别按配方比例混合,得到的各层材料在熔融塑化温度320℃、T型模头温度325℃条件下熔融共挤,向表面温度为45℃的施加静电荷冷辊输送的同时进行密合冷却固化,制备得到未拉伸的聚苯硫醚流延厚片,总厚度为150μm;
S3:将厚片浸入25~90℃的水槽中进行预处理;
S4:制备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将厚片加热后进行同步双向拉伸,其中拉伸温度为130℃,拉伸倍率为3.2×3.2,在225℃下热处理15s,然后对薄膜进行冷却和电晕后处理,电晕处理功率为15Wmin/m2,并收卷,制备得到厚度为15μm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
除了上述的区别外,其他该对比例各膜层的原料组分配比、原料组分种类和制备过程均与实施例1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的技术方案、实施例和对比例所选用的聚苯硫醚树脂中,未指明使用的是经改性处理的改性聚苯硫醚树脂,则为未改性的常规聚苯硫醚树脂。
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实施例与对比例性能测试表
Figure BDA0003950639330000101
其中,表1中的测试项目具体为:
(1)拉伸强度测试:依据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的要求进行测试;
(2)表面张力测试:依据GB/T 14216-2008《塑料膜和片润湿张力的测定》要求进行测试,测试薄膜内外面的表面张力;
(3)复合剥离力测试:依据GB880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测试,把制备的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薄膜外层,在同样条件下与PE薄膜进行复合,然后按标准测试其层间剥离力。
从表1的测试结果可以得出:
对比例1的第一表层100和第二表层300中的聚苯硫醚树脂为未改性聚苯硫醚树脂,与之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得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能有效提高薄膜的表面张力,使之具有更优的密接力,其复合剥离力大,具有更优的复合效果,同时,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聚苯硫醚薄膜的上述性能的提升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和更好的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生产能耗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成本。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至少具有以下作用原理和机理、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直接对表层所使用的聚苯硫醚树脂进行改性,就可以达到提高薄膜表面张力的效果,进而提高聚苯硫醚薄膜与层叠体或金属层之间的层间密接力,从而在薄膜在生产过程中,可通过降低电晕功率的方式达到较高的表面张力,减少生产能耗,避免电晕功率过大对设备的损坏,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避免高电晕功率对薄膜性能的影响,本发明提供的该聚苯硫醚薄膜具有良好的复合效果和力学性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聚苯硫醚薄膜通过在表层加入改性聚苯硫醚树脂,可以很好的提高薄膜的表面张力,进而提高聚苯硫醚薄膜与层叠体或金属层之间的层间密接力,其复合剥离力大,具有更优的复合效果,同时,其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可在拓宽其应用范围和更好的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生产能耗和设备的维护保养成本,本发明提供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可用于电气绝缘材料、电子部件、磁性记录介质基膜、5G通信等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或一些常用试剂或原料,为本发明构思下的具体实施例或优选实施例,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构思及保护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
此外,若无特殊说明,所采用的原料也可以为本领域常规市售产品、或者由本领域常规方法制备得到。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尽管现有技术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或技术方案可以仅在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而不必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或者背景技术中列出的全部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一个权利要求中没有提到的内容不应当作为对于该权利要求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特征在于,其膜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表层、芯层以及第二表层;
所述第一表层和所述第二表层的组分均包含聚苯硫醚树脂、抗粘连剂以及爽滑剂;芯层的组分包含聚苯硫醚树脂;其中,所述第一表层和/或第二表层的组分中的聚苯硫醚树脂为经改性处理的改性聚苯硫醚树脂;
按重量份计,所述改性聚苯硫醚树脂包括以下原料组分:聚对苯硫醚-间苯硫醚共聚物65~91.8份,表面润湿性改善剂5~20份,附着力增强剂1~5份,相容剂2~8份,分散剂0.1~1份、抗氧剂0.1~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第一表层和所述第二表层的组分均包括聚苯硫醚树脂98~99.5份、所述抗粘连剂0.3~1份以及爽滑剂0.2~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特征在于,其为自上而下依次由第一表层、芯层和第二表层组成的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润湿改善剂包括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己内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力增强剂包括微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钛、微米三氧化铬、纳米三氧化铬、微米三氧化钴、纳米三氧化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剂包括马来酸酐接枝的聚苯硫醚树脂;其中,马来酸酐接枝率为0.1%~3%;
所述分散剂包括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包括酚类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粘连剂包括二氧化硅、滑石粉、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爽滑剂包括芥酸酰胺、油酸酰胺、PE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苯硫醚树脂:按配方比例,将改性聚苯硫醚树脂的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M,将混合物M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即得改性聚苯硫醚树脂;
S2:制备流延厚片:将第一表层、芯层以及第二表层的原料组分分别按配方比例混合,得到的各层的原料组分混合物并分别投入不同的挤出机中,而后通过各自的挤出机在300℃~350℃熔融塑化温度,T型模头温度310℃~350℃条件下熔融共挤,向表面温度为20℃~90℃的施加静电荷冷辊输送的同时进行密合冷却固化,制得总厚度为100μm~200μm的未拉伸的聚苯硫醚流延厚片;
S3:将所述未拉伸的聚苯硫醚流延厚片浸入水中进行预处理,即得预处理后的厚片;
S4: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厚片加热后进行同步双向拉伸,形成薄膜;
S5:对所述薄膜进行冷却和电晕后处理,即得8~50μm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出温度为280℃~295℃,且其转速为300r/min~500r/min;
所述S3中,将未拉伸的聚苯硫醚流延厚片浸入25℃~90℃水中进行预处理;
所述S4中,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厚片在175℃~260℃下热处理5s~40s后,进行同步双向拉伸,其中,拉伸温度为100℃~180℃,拉伸倍率为(2.7×2.7)~(3.2×3.2);
所述S5中,电晕处理功率为(10~15)Wmin/m2
CN202211448840.5A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8913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8840.5A CN115891344A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48840.5A CN115891344A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91344A true CN115891344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73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8840.5A Pending CN115891344A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9134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24830B (zh) 一种锂电池集流体用高拉伸强度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MX2010013671A (es) Pelicula mate de acido polilactico biaxialmente orientada.
CN106317793B (zh) 用于生产耐热老化绝缘膜的pet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7242A (zh) 双轴取向聚苯硫醚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JP5526886B2 (ja) 離型用二軸配向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フィルム
WO2019187694A1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ロール
JP2019172812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ガスバリア性積層フィルム
CN103849147B (zh) 双轴取向聚苯硫醚复合薄膜
CN115891344A (zh) 一种双向拉伸聚苯硫醚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84096B (zh) 一种具有提高印刷复合效果的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9210B (zh) 一种锂电池软包装用的聚酰胺薄膜及其制备工艺
JP5794043B2 (ja) 離型用二軸配向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複合フィルム
JP2007323918A (ja) シールド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013061A (zh) 一种双向拉伸聚酯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19811A (zh) 一种在线涂布复合铜箔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4189718A (ja) 二軸延伸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フィルム
JP7344789B2 (ja) 高周波回路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001165B (zh) 一种转移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83580A (zh) 一种双向拉伸聚丙烯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胶带膜
KR20210113219A (ko) 적층 필름
CN218315678U (zh) 一种在线涂布复合铜箔膜
CN218477240U (zh) 一种复合铜箔膜
CN108409994B (zh) 一种用非硅离型膜生产超薄聚酰亚胺薄膜的方法
KR101335665B1 (ko) 성형성이 우수한 인몰드 장식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CN108773140B (zh) 一种纳米改性高阻隔复合膜及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