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7565A - 一种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7565A
CN115887565A CN202310017534.4A CN202310017534A CN115887565A CN 115887565 A CN115887565 A CN 115887565A CN 202310017534 A CN202310017534 A CN 202310017534A CN 115887565 A CN115887565 A CN 115887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ction
pieces
lindera
powd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75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赛
师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Bifu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Bif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Bifu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Bif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175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75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7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75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将当归、甘草、木香、乌药、香附子通过炮制工序、粉碎混合工序制得乌药汤中间体,再通过成型工艺,在中间体中加入辅料制成相应制剂,并通过建立乳腺增生动物模型验证该中间体药效优于传统饮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经典名方乌药汤制备成更有效、稳定、均一的现代散剂中间体,不仅携带更加方便,并且提高药物利用度,减少浪费,并提出可将该中间体进一步加工制成口服制剂、药茶包、暖宫贴、巴布膏剂、中药内衣,用于肝郁气滞所导致的痛经、乳腺增生、经前期综合征、抑郁及抑郁痛,拓宽应用范围,便于进一步加工应用。解决传统中药制剂中炮制工序参数不具体、炮制后每批饮片存在差异、携带保存使用不方便、使用方式单一、药材煎煮不透造成浪费等问题,为推动中药现代化,传承经典名方尽微薄之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大健康、保健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肝郁气滞所导致的痛经、乳腺增生、经前期综合征、抑郁及抑郁痛的乌药汤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宋代金元时期,由于连年战祸不断,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疾病流行,给药材的采集、种植、运输等造成很大影响,导致药源匮乏。煮散剂型节约药材,节省煎煮时间,不影响临床疗效,在当时得以大量推广应用。沈括在其《梦溪笔谈》里指出:“古方用汤最多,用丸散者殊少……近世用汤者殊少,应汤皆用煮散。”同时代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济生方》和《小儿药证直诀》等书皆有大量煮散记载。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时间煎煮中药带来的不便也是限制中药发展的原因之一。此外,饮片汤剂煎煮后所废弃的残渣中,如茯苓、葛根等中心部分还是干的,党参、大枣等还有甜味,是对药材严重的浪费。作为煮散剂,经过粉碎后的药材,扩散面积增加,溶出物质增加,溶出速度加快,随着粉碎度的增加,细胞壁被破坏的机会增大,细胞内溶物直接与水接触而溶解,从而使浸出量增加,有利于药材有效成分煎出,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了药效,还可以有效地节约药材。此外散剂还有利于某些疾病对赋型剂的选择,传统剂型蜜丸以蜂蜜为赋型剂,糖尿病人不宜服用,如六味地黄丸是糖尿病人的常用药,这给治疗带来了困难,若把此类药制成煮散剂用于临床,会有更好的效果。故本发明欲把乌药汤制成便于携带的乌药汤中间体,增加药物利用率,减少浪费。
乌药汤,中医方剂名,100首古代经典名方其中之一,出自金·李东垣《兰室秘藏》卷中。具有行气调经止痛之功效。主治血挟逆气内阻,经前及经行腹痛,血崩、溲血。当归、甘草、木香各五钱,乌药一两,香附(炒)二两组成。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大盏,去滓,食前温服。本方中乌药理气行滞,为君药;香附疏肝理气,木香行脾胃滞气,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调经,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达行气止痛之效。除传统功效外乌药汤还用于胃炎、胃溃疡等研究,未见用于肝郁气滞所导致的乳腺增生、经前期综合征、抑郁及抑郁痛的相关专利研究,未见外用治疗痛经、乳腺增生的研究。传统饮片具有携带、使用不方便的缺点,故本发明欲将其制成安全、有效、稳定、均一、方便的现代散剂中间体,保证药效的同时减少药材的使用和煎煮时间。除孕妇、婴幼儿、体虚者外,当归、甘草、木香、乌药、香附可少量长期使用,故本发明欲将乌药汤中间体进一步制成茶药包,使被肝郁气滞所致痛经、乳腺增生、经前期综合征、抑郁及抑郁痛困扰的患者可日常使用,不仅使用方便,又因其形式为茶包而非药,减小患者心理压力,同时又能发挥一定药效,达到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方中当归、木香、香附3味药材富含挥发油,且均有作为透皮促渗剂使用的报道,与痛经治疗作用密切相关,但目前未见有整方通过外用给药治疗痛经、乳腺增生、经前期综合征的报道。将其制成中药暖宫贴,发热层不仅可以通过加热缓解痛经,还能加热载药层加速药性散发,促进透皮吸收发挥药效,达到缓解痛经的作用。本发明还将乌药汤中间体进一步粉碎制成中药内衣,供患者日常穿着,既可以避免膏药产生的不适感,又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在无形中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本发明将经典名方乌药汤制备成安全、有效、稳定、均一的现代散剂中间体,解决了传统中药制剂中炮制工序参数不具体、炮制后每批饮片存在差异、用药量大、煎煮耗时、携带保存使用不方便等问题。除传统的口服制剂外本发明进一步创新性的提出将所制得的乌药汤中间体制成与传统用药方式不同的外用制剂及保健用品(药茶包、巴布膏剂、中药内衣、中药暖宫贴),配合口服药物内服外用,不仅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扩大乌药汤的使用方式,促进中药产业发展,为推动中药现代化,传承经典名方尽微薄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经典名方乌药汤的制备方法,通过此方法可得到一种含量稳定、保存简单、使用方便的乌药汤中间体,该中间体后续还可制成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痛经、经前期综合征、乳腺增生、抑郁和抑郁痛等疾病的口服固/液体制剂、外用制剂、药茶包、中药暖宫贴、中药内衣。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当归、甘草、木香、乌药、香附分别炮制得到其相应的中间体饮片;
步骤二、将当归、甘草、木香、乌药、炒香附饮片过筛(药典1号筛,10目),取各筛下物混合得乌药汤散剂中间体;
步骤二中,过药典1号筛,10目,乌药汤中间体中当归、甘草、木香、乌药、炒香附的重量配比为1:1:1:2:4。
优选地,步骤一中,各原料的炮制工序的具体方法为:
优选地,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1-2mm片,自然晒干或35-70℃低温干燥,再粉碎成1-2mm颗粒,即得当归中间体饮片;
甘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1-2mm片,60-120℃烘干或晒干、阴干,再粉碎成1-2mm颗粒,即得甘草中间体饮片;
木香,除去杂质,洗净,闷透,切1-2mm片,自然晒干或35-70℃低温干燥,再粉碎成1-2mm颗粒,即得木香中间体饮片;
乌药,除去杂质及细根,浸透,切1-2mm片,60-120℃烘干或晒干、阴干,再粉碎成1-2mm颗粒,即得乌药中间体饮片;
香附,除去毛须及杂质,切1-2mm片,置炒制容器内,用35-60℃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或采用醋炒或酒炒,香附粒块或片与醋/酒5:1,拌匀,稍闷润,待醋或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再粉碎成1-2mm颗粒,即得炒香附中间体饮片。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散剂中间体。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中间体在制备茶包中的应用,在混合均匀的中间体的基础上灭菌后制成茶包即可。
优选地,所述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中间体在制备口服制剂中的应用,将乌药汤中间体或(和)中间体煎煮后所得药液加入辅料制成口服制剂,煎煮操作为乌药汤中间体20-30g,加入水600-800ml,煮至300-400ml即可。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中间体在制备乌药汤巴布膏剂的应用。
利用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中间体制备乌药汤巴布膏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乌药汤中间体加入其3-5倍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浸泡18-24h;
b)把浸泡后的药料再加入10-20倍水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再煮2-4h,用纱布过滤出药汁,滤净药汁后在药渣中再加入8-15倍量水,煮沸后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1-3h,用纱布过滤出药汁,滤净药汁后药渣倒弃;
c)药汁静置后4号筛过滤,过滤净的药汁蒸发浓缩,2-4h后浓缩至药汁密度为1.15-1.30,暂停煎熬,得浸膏30-60ml;
d)取明胶5-10g、黄原胶5-10g,加适量纯水静止溶胀,加热溶解,在60-80℃水浴中不断搅拌,依次加入聚乙二醇400 3-8g及聚丙烯酸钠2-6g、甘油2-6g、氮酮0.1-0.3g三者混合物制成基质,再边搅拌边加入所得浸膏,搅拌至混合均匀,将其涂于无纺布上,盖油纸,晾凉、剪切、包装即得巴布膏剂。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中间体在制备乌药汤暖宫贴中的应用。
优选地,利用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中间体制备乌药汤暖宫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取所述乌药汤中间体,进一步粉碎成细粉,过5号筛,80目,所得细粉待用;
ii)暖宫贴由外之内依次分为胶层、发热层、载药层、亲肤层,载药层长13-17cm,宽7-11cm,四周各留0.4-0.6cm用于粘合,内部分为40-50个小格子,将所得细粉均匀的装入每个小格子中,每个格子0.5-1.2g;
iii)所述发热层长17cm,宽11cm,由铁粉、活性炭、盐、高吸水树脂、水混合而成;
iv)胶层与亲肤层长17cm,宽11cm,四周各留1cm用于粘合,将载药层、发热层包裹在内,即得乌药汤暖宫贴。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中间体在制备中药内衣的应用。
优选地,利用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中间体制备中药内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所述乌药汤中间体,进一步粉碎成细粉,过5号筛,80目,用冲芯机将细药粉注入10cm圆形玻尿酸面料内,经过高温压合、成型,晾凉,即得载药层;
B)取两片同样大小的乳胶垫,其中一片打透气孔,作为内层,其余一片作为外层,中间层为载药层,将三部分高温压合,即得含中药粉末的胸垫;
C)将所得中药胸垫置于一片式无钢圈内衣中,即得乌药汤中药内衣。
本发明的乌药汤中间体,满足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四法);总灰分不得过7.0%(通则2302);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通则2302);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通则23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5.0mg/kg、镉不得过1.0mg/kg、砷不得过2.0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0mg/kg。
通过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联合夹尾建立小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扭体反应、乳腺增生情况,验证本发明乌药中间体具有治疗乳腺增生和镇痛的作用,且效果优于传统饮片,药茶包效果虽不及煎煮过的乌药汤中间体及传统饮片,但也具有显著的缓解乳腺增生和镇痛的作用,其中,乌药汤散剂中间体的效果最好。
因此,本发明请求保护乌药汤中间体的制备工艺、中间体可制成的后续成品(巴布膏剂、中药暖宫贴、中药内衣)以及该中间体在治疗肝郁气滞类乳腺增生、痛经、经前期综合征、抑郁及抑郁痛等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本发明当归、甘草、木香、乌药、香附所制成的乌药汤中间体及其内服相关制剂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导致的乳腺增生、经前期综合征、抑郁及抑郁痛。外用制剂中药暖宫贴、中药内衣、药茶包可用于辅助治疗肝郁气滞所导致痛经、乳腺增生、经前期综合征、抑郁及抑郁痛。
说明书附图
图1是乌药汤暖宫贴示意图;
图2乌药汤中药内衣(胸垫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乌药汤中间体的制备及检测
选取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2mm片,45℃低温干燥,再粉碎成2mm颗粒,得到当归中间体饮片。选取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2mm片,65℃烘干,再粉碎成2mm颗粒,得到甘草中间体饮片。选取菊科植物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除去杂质,洗净,闷透,切2mm片,65℃烘干,再粉碎成2mm颗粒,得到木香中间体饮片。选取樟科植物乌药 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的干燥块根,除去杂质及细根,大小分开,浸透,切2mm片,65℃烘干,再粉碎成2mm颗粒,即得乌药中间体饮片。选取莎草科植物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除去毛须及杂质,切2mm片,香附片与酒5:1,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再粉碎成2mm颗粒,得炒香附子中间体饮片。
取炮制后的饮片分别投入粉碎装置中粉碎成粗粉,过药典1号筛,10目。
取以上每味饮片粉碎过筛所得粉末按照当归饮片:甘草饮片:木香饮片:乌药饮片:炒香附饮片1:1:1:2:4的比例(100g:100g:100g:200g:400g),置于混合机械装置中混匀得到混合粗粉末900g。
取得的混合粗粉末经60Co-γ辐照灭菌法灭菌,得到乌药汤中间体。
取乌药汤中间体,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0832第四法检测含水量;按照通则2302所述方法检测总灰分;按照通则2302所述方法检测酸不溶性灰分;按照通则23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铅、镉、砷、汞、铜含量。检测结果详见表1。
表1 各项检测结果
检测项 结果
水分 13.0%(<15.0%)
总灰分 5.2%(<7.0%)
酸不溶性灰分 1.2%(<2.0%)
2.0mg/kg(<5.0mg/kg)
0.4mg/kg(<1.0mg/kg)
0.9mg/kg(<2.0mg/kg)
0.1mg/kg(<0.2mg/kg)
7.6mg/kg(<20.0mg/kg)
实施例二:乌药汤饮片、中间体、药茶包对乳腺增生模型小鼠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ICR小鼠,雌性,体重18-22g。
1.2实验药品及试剂
表2 实验药品及试剂
试剂名称 来源 批号
乌药汤中间体 河南比福制药有限公司 -
温和型脱毛膏 薇婷创新丝滑沁吸香科技 2020062516F
兽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 杭州动物药品厂 190914
兽用缩宫素注射液 杭州动物药品厂 180418
2实验方法
2.1模型制备
ICR雌性小鼠,适应性喂养3d,体重控制18-22g,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5mg/kg),联合夹尾(模拟人情志不调而致肝气郁结的中医病因),连续10d,选取乳头隆起的小鼠,给药10d。
2.2分组与给药
分组:筛选成模的48只小鼠,随机分为乳腺增生模型组、乌药汤饮片组、乌药汤中间体组、乌药汤药茶包组,每组12只,连续给药10d。
乌药汤饮片组:当归饮片2.3g、甘草饮片2.3g、木香饮片2.3g、乌药饮片4.6g、炒香附子饮片9.2g,加水600ml,煎至50ml,所得药液0.2ml/10g灌胃。
乌药汤中间体组:称取实施例一所得乌药汤中间体20.7g,加水600ml,煎至50ml,所得药液0.2ml/10g灌胃。
乌药汤药茶包组:称取实施例一所得乌药汤中间体20.7g,纱布包裹,置于小鼠饮水壶中,自由饮用,每日一换。
2.3检测指标
扭体反应:末次给药2h后,用生理盐水将小鼠腹部擦拭干净,腹腔注射缩宫素(0.1U/10g),进行扭体次数实验测定,将小鼠放入透明空旷的盒子中,测定15min内扭体次数。
乳腺增生情况:测量乳头直径与高度。
3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实验结果,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4实验结果
4.1对苯甲酸雌二醇致乳腺增生模型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表5 扭体反应结果(±s, n=12)
组别 潜伏期(min) 扭体次数(次)
乳腺增生模型组 2.11±0.24 28.5±3.00
乌药汤饮片组 <![CDATA[3.75±0.32<sup>△△</sup>]]> <![CDATA[18.58±2.15<sup>△△</sup>]]>
乌药汤中间体组 <![CDATA[4.35±0.28<sup>△△</sup>]]> <![CDATA[12.00±2.09<sup>△△</sup>]]>
乌药汤茶包组 2.21±0.11 <![CDATA[20.08±1.88<sup>△△</sup>]]>
注:与模型组比较,△ P<0.05,△△ P<0.01。
由表5可知,与乳腺增生模型组相比,乌药汤饮片组、乌药汤中间体组小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显著增加( P<0.01),乌药汤茶包组潜伏期虽有所增加,但不明显。与乳腺增生模型组相比,乌药汤饮片组、乌药汤中间体组、乌药汤茶包组小鼠的扭体次数均显著减少( P<0.01),表明乌药汤饮片、乌药汤中间体、乌药汤茶包均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乌药汤中间体效果最好。
4.2对苯甲酸雌二醇致乳腺增生模型小鼠乳腺的影响
表6乳腺增生结果(±s, n=12)
组别 乳头直径(mm) 乳头高度(mm)
乳腺增生模型组 0.77±0.04 0.88±0.05
乌药汤饮片组 <![CDATA[0.57±0.03<sup>△△</sup>]]> <![CDATA[0.60±0.03<sup>△△</sup>]]>
乌药汤中间体组 <![CDATA[0.53±0.02<sup>△△</sup>]]> <![CDATA[0.56±0.04<sup>△△</sup>]]>
乌药汤茶包组 <![CDATA[0.62±0.03<sup>△△</sup>]]> <![CDATA[0.74±0.04<sup>△△</sup>]]>
注:与模型组比较,△ P<0.05,△△ P<0.01。
由表6可知,与乳腺增生模型组相比,乌药汤饮片组、乌药汤中间体组、乌药汤茶包组小鼠的乳头直径和高度均显著较小( P<0.01),表明乌药汤饮片、乌药汤中间体、乌药汤茶包均具有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乌药汤中间体效果最好。
实施例三:乌药汤巴布膏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一所得到的中间体90g,加3倍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浸泡22h。把浸泡后的药料再加入15倍水上火煎煮(煮时有泡沫为正常现象),先用大火煮沸,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h,用纱布过滤出药汁,滤净药汁后在药渣中再加入10倍量水,煮沸后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1.5h,用纱布过滤出药汁,滤净药汁后药渣倒弃。药汁静置后4号筛过滤,过滤净的药汁蒸发浓缩,3h后浓缩至药汁密度大约为1.2,暂停煎熬,得浸膏50ml。取明胶8g、黄原胶8g,加适量纯水静止溶胀,加热溶解,在80℃水浴中不断搅拌,依次加入聚乙二醇400 5g及聚丙烯酸钠4g、甘油4g、氮酮0.2g三者混合物(提前混匀)制成基质,再边搅拌边加入所得浸膏,搅拌至混合均匀,将其涂于无纺布上,盖油纸,晾凉、剪切、包装即得巴布膏剂,该膏剂可贴于腹部缓解痛经,贴于胸部辅助治疗乳腺增生。
实施例四:乌药汤暖宫贴的制备
将实施例一所得到的中间体,进一步粉碎成细粉,过5号筛,80目,所得细粉待用。暖宫贴如图1所示,分为胶层、发热层、载药层、亲肤层,其载药层长16cm,宽10cm,四周各留0.5cm用于粘合,内部分为3*15个3*3cm2的小格子,将所得细粉均匀的装入每个小格子中,每个格子1g。所述发热层长17cm,宽11cm,由铁粉、活性炭、盐、高吸水树脂、水混合而成。胶层与亲肤层长17cm,宽11cm,四周各留1cm用于粘合,将载药层、发热层包裹在内,即得乌药汤暖宫贴。使用时载药层接触皮肤,胶层可粘贴在衣物上。
实施例五:乌药汤中药内衣的制备
将实施例一所得到的中间体,进一步粉碎成细粉,过5号筛,80目,用冲芯机将细药粉注入10cm圆形玻尿酸面料内(玻尿酸分子附着在蚕丝纤维上,让面料具有滋养、保湿的功能),经过高温压合、成型,晾凉,即得载药层。取两片同样大小的乳胶垫,其中一片打透气孔,作为内层。如图2所示。将三部分高温压合,即得含中药粉末的胸垫,将所得中药胸垫置于一片式无钢圈内衣中,即得乌药汤中药内衣。

Claims (9)

1.一种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散剂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当归、甘草、木香、乌药、香附分别炮制得到其相应的中间体饮片;
步骤二、将当归、甘草、木香、乌药、炒香附饮片过筛(药典1号筛,10目),取各筛下物混合得乌药汤散剂中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散剂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各原料的炮制工序的具体方法为: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1-2mm片,自然晒干或35-70℃低温干燥,再粉碎成1-2mm颗粒,即得当归中间体饮片;
甘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1-2mm片,60-120℃烘干或晒干、阴干,再粉碎成1-2mm颗粒,即得甘草中间体饮片;
木香,除去杂质,洗净,闷透,切1-2mm片,自然晒干或35-70℃低温干燥,再粉碎成1-2mm颗粒,即得木香中间体饮片;
乌药,除去杂质及细根,浸透,切1-2mm片,60-120℃烘干或晒干、阴干,再粉碎成1-2mm颗粒,即得乌药中间体饮片;
香附,除去毛须及杂质,切1-2mm片,置炒制容器内,用35-60℃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或采用醋炒或酒炒,香附粒块或片与醋/酒5:1,拌匀,稍闷润,待醋或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再粉碎成1-2mm颗粒,即得炒香附中间体饮片。
3.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散剂中间体。
4.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散剂中间体在制备茶包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混合均匀的中间体的基础上灭菌后制成茶包即可。
5.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中间体散剂在制备口服制剂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乌药汤中间体或(和)中间体煎煮后所得药液加入辅料制成口服制剂,煎煮操作为乌药汤中间体20-30g,加入水600-800ml,煮至300-400ml即可。
6.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散剂中间体在制备乌药汤巴布膏剂或乌药汤暖宫贴或中药内衣中的应用。
7.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散剂中间体制备乌药汤巴布膏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取乌药汤中间体加入其3-5倍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浸泡18-24h;
b)把浸泡后的药料再加入10-20倍水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转为微火以沸为度,再煮2-4h,用纱布过滤出药汁,滤净药汁后在药渣中再加入8-15倍量水,煮沸后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1-3h,用纱布过滤出药汁,滤净药汁后药渣倒弃
c)药汁静置后4号筛过滤,过滤净的药汁蒸发浓缩,2-4h后浓缩至药汁密度为1.15-1.30,暂停煎熬,得浸膏30-60ml;
d)取明胶5-10g、黄原胶5-10g,加适量纯水静止溶胀,加热溶解,在60-80℃水浴中不断搅拌,依次加入聚乙二醇400 3-8g及聚丙烯酸钠2-6g、甘油2-6g、氮酮0.1-0.3g三者混合物制成基质,再边搅拌边加入所得浸膏,搅拌至混合均匀,将其涂于无纺布上,盖油纸,晾凉、剪切、包装即得巴布膏剂。
8.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散剂中间体制备乌药汤暖宫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i)取所述乌药汤中间体,进一步粉碎成细粉,过5号筛,80目,所得细粉待用;
ii)暖宫贴由外之内依次分为胶层、发热层、载药层、亲肤层,载药层长13-17cm,宽7-11cm,四周各留0.4-0.6cm用于粘合,内部分为40-50个小格子,将所得细粉均匀的装入每个小格子中,每个格子0.5-1.2g;
iii)所述发热层长17cm,宽11cm,由铁粉、活性炭、盐、高吸水树脂、水混合而成;
iv)胶层与亲肤层长17cm,宽11cm,四周各留1cm用于粘合,将载药层、发热层包裹在内,即得乌药汤暖宫贴。
9.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散剂中间体制备中药内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取所述乌药汤中间体,进一步粉碎成细粉,过5号筛,80目,用冲芯机将细药粉注入10cm圆形玻尿酸面料内,经过高温压合、成型,晾凉,即得载药层;
B)取两片同样大小的乳胶垫,其中一片打透气孔,作为内层,其余一片作为外层,中间层为载药层,将三部分高温压合,即得含中药粉末的胸垫;
C)将所得中药胸垫置于一片式无钢圈内衣中,即得乌药汤中药内衣。
CN202310017534.4A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ending CN1158875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7534.4A CN115887565A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7534.4A CN115887565A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7565A true CN115887565A (zh) 2023-04-04

Family

ID=86486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7534.4A Pending CN115887565A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7565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4533A (zh) * 2008-09-04 2010-03-10 李艳华 一种治疗急慢性乳腺增生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4533A (zh) * 2008-09-04 2010-03-10 李艳华 一种治疗急慢性乳腺增生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罗云云;康显杰;杨莹;张婷;朱涛;吴瑶;杜伟锋;葛卫红;: "产地鲜切加工与传统加工乌药饮片抗痛经药效比较研究", 中草药, no. 20, pages 521 - 522 *
袁立霞: "妇科病名方", 30 September 2013,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pages: 7 - 8 *
赵高潮;刘继宁;姚春丽;: "香附的炮制及临床应用浅析", 陕西中医, no. 11, pages 153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3437B (zh) 一种抗疲劳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97326A (zh) 一种治疗肠鸣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8160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日光性皮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4173264A (zh) 玫瑰精油水凝胶贴及其制作方法
CN103505690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0784B (zh) 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8888741A (zh)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781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00720A (zh) 用于改善种公牛性欲提高精液产量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3432412A (zh) 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38727A (zh) 一种抗失眠代用茶的制备方法
CN104069397A (zh) 一种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
CN115887565A (zh) 一种用于肝郁气滞的乌药汤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726921A (zh) 治疗气血亏虚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
CN112807398A (zh) 一种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功效的中药组合物
CN106728130A (zh) 一种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4920742A (zh) 一种抗失眠代用茶
CN104491318A (zh)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186A (zh) 蔷薇花精油水凝胶贴及其制作方法
CN114712470B (zh) 一种治疗男士肾亏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1176A (zh) 一种治疗不孕不育的中药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3463259A (zh) 一种行气通便外用中药包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831B (zh) 一种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41313B (zh) 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9422A (zh) 一种辅助肿瘤放射治疗的生脉姜黄散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