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71347A - 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71347A
CN115871347A CN202211103551.1A CN202211103551A CN115871347A CN 115871347 A CN115871347 A CN 115871347A CN 202211103551 A CN202211103551 A CN 202211103551A CN 115871347 A CN115871347 A CN 115871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rinting apparatus
scanning direction
conveying
standby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35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辻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871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713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5/00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and controlling machines or device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5/02Means for moving the cutting member into its operative position for cu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3Controlling cutting, cutting resulting in special shapes of the cutting line, e.g. controlling cutting positions, e.g. for cutting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a printed i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2007/0012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r special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6D2007/005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r special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utters, e.g. guillotines, used in a label maker or printe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通过使打印装置的重心靠中央来使打印装置的易搬运性提高。具备运送辊(60、62、64)、图像记录部(3)、墨盒(8)、切断部(90)及控制部(100)。特征在于,控制部(100)通过在与第一运送方向(D1)交叉的扫描方向(Z)上使切断部(90)向比支承部(34a)靠外侧处移动而切断纸张(P),在未对纸张(P)进行切断的待机状态下,使切断部(90)待机于与配置有液体积存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且比支承部(34a)靠外侧的待机位置(A1)。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备用于切断记录介质的切断部的打印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具有切断记录介质的切断部的打印装置进行了记载。切断部固定于装设墨罐的滑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930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切断部和墨罐配置于同侧的情况下,打印装置的重心会偏向单侧。因而,打印装置难以搬运,用户可能会使打印装置摔落。
本发明的一方案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通过使打印装置的重心靠中央而使打印装置的易搬运性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打印装置具备:运送部,将记录介质沿着第一运送方向运送;图像记录部,将由所述运送部运送来的记录介质利用支承部支承,向记录介质记录图像;液体积存部,在与所述第一运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支承部靠外侧处,积存液体;切断部,切断被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及控制部。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通过在与所述第一运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上使所述切断部向比所述支承部靠外侧处移动来切断记录介质,在未对记录介质进行切断的待机状态下,使所述切断部待机于与配置有所述液体积存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且比所述支承部靠外侧的待机位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切断部的待机位置隔着设置于记录介质通过的区域的支承部而位于与配置液体积存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而,能够使打印装置的重心靠中央。由此,能够使打印装置的易搬运性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案,通过使打印装置的重心靠中央,能够使打印装置的易搬运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的沿着第一运送方向D1的剖视图。
图3是将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从上方观察时的概略图。
图4是放大了图3所示的虚线部分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的切断部90的外观的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7是示出表示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的打印时的控制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的图。
图8是示出表示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的切断部的更换时的控制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打印装置的结构]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参照图1~图6来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打印装置1是具有打印部11及图像读取部12等的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打印部11具有将由打印作业指定的打印数据通过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而向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纸张P记录的喷墨式的打印功能。图像读取部1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打印装置1中的图像记录部3的上方,具有读取记录于纸张P的图像的扫描仪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打印的方式不限于喷墨方式,也可以是电子照相方式。另外,关于向纸张P打印的图像,可以是能够进行彩色打印,也可以是黑白打印专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打印装置1以能够使用的方式设置于水平面的姿势为基准,如图1的箭头所示那样定义打印装置1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
如图1所示,在打印装置1的打印部11的前表面形成有开口20。在开口20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配置有供送托盘21及排出托盘22。供送托盘21是用于收容多个纸张P的壳体,上表面开放。排出托盘22配置于供送托盘21的上方,支承被记录了图像的纸张P等。向供送托盘21收容的纸张P的尺寸例如是A4尺寸。需要说明的是,纸张P不限于纸介质,除此以外,也可以是例如OHP片这样的树脂介质。
另外,在打印装置1的前表面的中央设置有具有显示画面的设定部123。设定部123例如由触摸面板构成,成为了能够通过用户的触摸操作而进行与打印装置1的打印及切断部90的更换等相关的各种设定的结构。若由设定部123设定了纸张P的尺寸、是否执行切断处理的设定及切断部90的更换等,则设定的信息向控制部100输出(参照图6)。
另外,在打印装置1的前表面的右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有盒罩81。在盒罩81的内部配置有装配于盒壳体80的墨盒8(参照图3)。在此,墨盒8是液体积存部的一例。关于墨盒8的详情后述。
在打印装置1的前表面的左侧设置有USB端口及插槽。需要说明的是,USB端口及存储卡插槽的数量不限定于图示的数量。
[运送路及运送部的结构]
使用图2来对打印装置1所具备的运送路及运送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的沿着第一运送方向D1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打印装置1的内部配置有供送辊23、第一运送路R1、运送辊60、62、64、68、图像记录部3、切断部90及第二运送路R2。供送辊23及运送辊60、62、64是将纸张P向第一运送方向D1(运送方向)运送的运送部的一例。
供送辊23是用于将收容于供送托盘21的纸张P向第一运送路R1供送的辊。供送辊2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供送臂24的顶端部。供送臂2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由打印装置1的框架支承的轴25。供送臂24通过自重或弹簧等的弹性力而朝向供送托盘21转动施力。
供送辊23通过供送电动机107(参照图6)驱动而正转。通过供送辊23正转,收容于供送托盘21的纸张P一张一张地被向第一运送路R1供送。被供送到第一运送路R1的纸张P被向第一运送方向D1即从打印装置1的后方去往前方的方向运送。
第一运送路R1是指由引导构件41、42、43、台板34及图像记录部3形成的空间。第一运送路R1是从供送托盘21经由图像记录部3而到达排出托盘22的路径。第一运送路R1在由引导构件41、42区划的区域中弯曲。第一运送路R1在由台板34及图像记录部3区划的区域及由引导构件43区划的区域中呈直线状地延伸。
在第一运送路R1中的比图像记录部3靠第一运送方向D1的上游处配置有运送辊60。在与运送辊60的下部对向的位置配置有夹送辊61。运送辊60由运送电动机108(参照图6)驱动。夹送辊61伴随于运送辊60的旋转而旋转。通过运送辊60及夹送辊61正转,纸张P由运送辊60及夹送辊61夹持而被运送至图像记录部3。
如图2所示,在第一运送路R1中的比图像记录部3靠第一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处配置有运送辊62。在与运送辊62的上部对向的位置配置有齿辊63。运送辊62由运送电动机108驱动。齿辊63伴随于运送辊62的旋转而旋转。通过运送辊62及齿辊63正转,纸张P由运送辊62及齿辊63夹持而被向第一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运送。
另外,在第一运送路R1中的比运送辊62靠第一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处配置有运送辊64。运送辊64是能够正反转的转回辊。运送辊64通过反转而沿着与第一运送方向D1相反侧的第二运送方向D2来运送纸张P。运送辊64由运送电动机108驱动。在与运送辊64的上部对向的位置配置有齿辊65。齿辊65伴随于运送辊64的旋转而旋转。
通过运送辊64及齿辊65正转,纸张P由运送辊64及齿辊65夹持而被向第一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运送。即,纸张P由运送辊64运送而向排出托盘22排出。另一方面,通过运送辊64及齿辊65反转,纸张P被向第二运送方向D2运送。纸张P由运送辊64及齿辊65夹持,并且沿着第一挡板46的下表面而被向第二运送路R2运送。
在第一运送路R1中,在比运送辊64靠第一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处配置有切断部90。切断部90分割纸张P。关于切断部90的详情后述。
第二运送路R2是由引导构件51、52、53区划的路径。第二运送路R2从第一运送路R1中的比运送辊64靠上游侧的分支位置Y分支,连接于第一运送路R1中的比图像记录部3靠第一运送方向D1的上游侧的合流位置W。
通过使运送辊64反转并且使运送辊68旋转,在单面记录了图像的纸张P在第二运送路R2中被运送。通过将被记录了图像的纸张P在第二运送路R2中沿着第二运送方向D2运送,能够使其在使表背翻转了1次的状态下向第一运送路R1运送。由此,能够利用图像记录部3向纸张P的双面进行打印。
如图2所示,在第一运送路R1中的运送辊62与运送辊64之间,在与引导构件43对向的分支位置Y的附近配置有第一挡板46。第一挡板46由台板34支承,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转动。第一挡板46在图2的实线所示的第一状态下,与引导构件43抵接而使第一运送路R1阻塞。另一方面,第一挡板46在图2的点线所示的第二状态下,位于比第一状态靠下方处,从引导构件43分离而使被向第一运送方向D1运送的纸张P通过。
第一挡板46由螺旋弹簧47向上方施力。螺旋弹簧47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挡板46,另一端连接于台板34。第一挡板46通过由螺旋弹簧47施力而成为第一状态,其前端与引导构件43抵接。
另外,在第一运送路R1与第二运送路R2的合流位置W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配置有第二挡板48。具体而言,第二挡板48能够在图2的实线所示的第一状态与图2的点线所示的第二状态之间转动。在第二挡板48是第一状态时,由第二挡板48及引导构件42构成第二运送路R2的一部分。另外,在第二挡板48是第二状态时,由第二挡板48及引导构件41构成第一运送路R1的一部分。
在第一运送路R1中的比运送辊60靠上游侧处配置有对准传感器120。对准传感器120是安装于引导构件42且检知纸张P的前端或后端通过与运送辊60的抵接位置的传感器。作为对准传感器120,能够使用具有通过纸张P抵接而摆动的致动器的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对准传感器120在纸张P正在通过与运送辊60的抵接位置的状态下输出激活信号,在纸张P未正在通过与运送辊60的抵接位置的状态下输出非激活信号。对准传感器120的检知信号向控制部100输出。
在运送辊60设置有检测运送辊60的旋转的旋转编码器121。旋转编码器121根据运送辊60的旋转而将脉冲信号向控制部100输出(参照图6)。旋转编码器121具有编码器盘和光学传感器。编码器盘与运送辊60的旋转一起旋转。光学传感器读取旋转的编码器盘而生成脉冲信号,将生成的脉冲信号向控制部100输出。
接着,使用图3及图4来对打印装置1所具备的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将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从上方观察时的概略图。图4是放大了图3所示的虚线部分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及图4中,考虑附图的易读性,在图2中图示的引导构件43、运送辊62、68等的图示省略。
[图像记录部的结构]
如图3所示,图像记录部3具有缓冲罐30、头滑架31、记录头32、多个喷嘴33及台板34。图像记录部3用于向纸张P记录图像。
在缓冲罐30收容从墨盒8经由供给管82而供给的墨水。另外,在缓冲罐30一体地设置有管接头83。在管接头83分别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连接有4根供给管82的一端。4根供给管8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4个墨盒8Y、8M、8C、8K。
记录头32搭载于头滑架31。记录头32配置于与台板34对向的位置。记录头32将收容于缓冲罐30的墨水对纸张P喷出,向纸张P记录图像。记录头32通过使压电元件等振动元件振动来喷出墨水。记录头32的下表面是形成有多个喷嘴33的喷嘴面330。多个喷嘴33与缓冲罐30的内部连通。从缓冲罐30供给的墨水从记录头32的喷嘴33喷出。
台板34是载置由运送辊60运送来的纸张P的矩形板状的构件。台板34是支承纸张P的支承构件的一例。台板34在打印装置1的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比记录头32靠下侧处。台板34具有支承运送来的纸张P的支承部34a。在此,支承部34a是指在作为支承构件的台板34中支承着由运送部运送来的记录介质的部分(范围)。即,支承部34a表示在第一运送路R1中被运送的纸张P的通过部分(范围)。台板34将由运送辊60运送来的纸张P从下方侧支承。记录头32对在支承部34a处被支承的纸张P记录图像。
如图3所示,在台板34的上方设置有与扫描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平行地延伸的2根导轨13、14。头滑架31安装于2根导轨13、14。头滑架31构成为在与台板34对向的区域中能够沿着2根导轨15、16移动。
另外,在头滑架31安装有驱动带15。驱动带15是卷挂于2个带轮16、17的环状的带。一方的带轮16连结于头滑架电动机109(参照图6)。在向纸张P记录图像时,通过头滑架电动机109的正转或反转的驱动,带轮16旋转,驱动带15移动。由此,头滑架31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在不向纸张P记录图像时,头滑架31在规定的待机位置B处待机。
[液体积存部的结构]
墨盒8是用于积存墨水的大致直方体形状的容器。墨盒8具有4个墨盒8Y、8M、8C、8K,分别积存有黄(Y)、品红(M)、青(C)、黑(K)这4色的墨水。积存于墨盒8的墨水是在溶质中分散有颜料颗粒的颜料墨水。需要说明的是,墨盒8的数量不限定于图示的数量,例如也可以是6个、8个。另外,在黑白打印机的情况下,存在与黑对应的1个墨盒8K即可。
如图3所示,4个墨盒8Y、8M、8C、8K经由4个供给管82而分别连接于图像记录部3。供给管82由挠性的构件构成,将墨盒8的内部和图像记录部3的缓冲罐30的内部连通。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未图示,但在头滑架31延伸出柔性扁平电缆。柔性扁平电缆将控制部100和记录头32电连接。
墨盒8在打印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侧且在打印装置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配置于右侧。墨盒8配置于比在切断部90的扫描方向Z上延伸设置的支承轨道18靠打印装置1的前侧处。另外,墨盒8位于比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及更换位置A2靠打印装置1的前侧处。
[吸引部的结构]
吸引部7进行喷嘴33的吸引清除作为使喷嘴33的喷出状态恢复的维护动作。吸引部7具有盖部70、吸引泵71及废液罐72。盖部70在头滑架31的待机位置B处,通过向记录头32装配而覆盖喷嘴面330来将喷嘴33密封。由此,防止喷嘴33干燥。在待机位置B处,例如,进行强制性地使墨水从喷嘴33排出的吸引清除。若控制部100驱动吸引泵71,则盖部70内的气体及液体被吸引。由吸引泵71吸引的墨水经由管73而向废液罐72积存。
[切断部的结构]
切断部90将纸张P分割成多个。使用图5来对切断部90的概要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的切断部90的外观的图。如图5所示,切断部90具有切割器滑架91和切割器单元92。在切割器滑架91搭载有切割器单元92。切割器单元92例如通过螺钉等而安装于切割器滑架91。用户通过在打印装置1的更换位置A2处利用工具等拧松螺钉,能够从切割器滑架91拆卸切割器单元92,能够进行切割器单元92的保养。
切割器单元92具备圆形状的上侧刀片92a及下侧刀片92b。上侧刀片92a及下侧刀片92b分别相对于切割器滑架9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配。
切断部90在切断位置X处切断纸张P。通过在切断位置X处使上侧刀片92a和下侧刀片92b一边互相旋转一边抵接,纸张P被切断。由切断部90切断后的纸张P被分割成前半部分的第一纸张和后半部分的第二纸张。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利用切断部90将纸张P分割成三份。另外,纸张P的分割位置能够根据打印数据的尺寸而适当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上侧刀片92a及下侧刀片92b可以是固定刀,也可以是旋转刀与固定刀的组合。另外,切割器单元92也可以仅是上侧刀片92a及下侧刀片92b的任一方。在该情况下,切断位置X是指上侧刀片92a或下侧刀片92b和纸张P抵接的位置。另外,切割器单元92的形状、大小能够适当变更。
[待机位置及更换位置的位置关系]
如图3所示,在与配置有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且切断部90的扫描方向Z上的比支承部34a靠外侧处设置有待机位置A1。待机位置A1是在切断部90未对纸张进行切断的待机状态下用于使切断部90待机的空间。在切断部90位于待机位置A1时,切断部90的切割器单元92位于不与在第一运送路R1上运送的纸张P接触的位置。即,至少切断部90的切断位置X在扫描方向Z上位于比台板34的支承部34a靠外侧处。
另外,在与配置有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且扫描方向Z上的比支承部34a靠外侧处设置有更换位置A2。更换位置A2是为了更换切割器单元92而切断部90所处的空间。更换位置A2在扫描方向Z上位于与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
更换位置A2设置于比图1所示的设定部123靠后方处且图像读取部12的下方。另外,更换位置A2设置于与墨盒8的盒壳体80相比在打印装置的前后方向上靠后方处。在打印部11,在与更换位置A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未图示的开口部。开口部是用于更换切割器单元92的开口。开口部与更换位置A2连通,是切断部90的切割器单元92能够通过的程度的尺寸。开口部形成于打印部的上表面。用户从位于更换位置A2的切断部90的切割器滑架91经由开口部而拆卸切割器单元92。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也可以形成于打印部11的侧面。
[切割器滑架驱动部的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设置有切割器滑架驱动部93。切割器滑架驱动部93是用于在切断部90的扫描方向Z上延伸设置的支承轨道18上使切断部90移动的机构。切割器滑架驱动部93是驱动部的一例。切割器滑架驱动部93在切断部90的扫描方向Z上位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换言之,在扫描方向Z上,在与设置有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切割器滑架驱动部93。
如图4所示,切割器滑架驱动部93具有切割器滑架电动机110、第一动力传递部94及环状带98。第一动力传递部94由主动齿轮95、从动齿轮96、带轮97及旋转轴99构成。在切割器滑架电动机110的旋转轴设置有主动齿轮95。主动齿轮95与从动齿轮96啮合。在从动齿轮96的旋转轴99设置有带轮97。在带轮97卷挂有环状带98。需要说明的是,从动齿轮96的数量及带轮97的数量不限于图示的数量。从动齿轮96及带轮97也可以分别具有多个。
控制部100驱动切割器滑架电动机110。若切割器滑架电动机110驱动,则来自切割器滑架电动机110的动力通过主动齿轮95而向从动齿轮96传递,从动齿轮96旋转。旋转轴99与从动齿轮96的旋转一起旋转,设置于旋转轴99的带轮97旋转。若带轮97旋转,则环状带98一起旋转,与环状带98连结的切割器滑架91沿着支承轨道18而移动。
[位置检知部的结构]
如图4所示,与切割器滑架驱动部93的从动齿轮96相邻地配置有位置检知部85。位置检知部85检知在扫描方向Z上移动的切断部90的位置。位置检知部85在切断部90的扫描方向Z上位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换言之,在扫描方向Z上,在与设置有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位置检知部85。位置检知部85具有位置传感器86和编码器盘87。
位置传感器86是具有未图示的发光部及受光部的光传感器。位置传感器86的受光部接受从编码器盘87反射出的来自位置传感器86的发光部的光。在编码器盘87形成有缝隙状的标尺。编码器盘87设置于从动齿轮96的旋转轴99,与从动齿轮96的旋转一起旋转。位置检知部85通过位置传感器86检测编码器盘87的标尺而检知切割器滑架91相对于支承轨道18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位置传感器86也可以利用磁来检测编码器盘87的标尺。
[运送辊驱动部的结构]
打印装置1具备未图示的运送辊驱动部。运送辊驱动部是使运送辊60、62、64、68旋转的机构。运送辊驱动部具有运送电动机108(参照图6)、未图示的运送辊动力传递部及未图示的切换机构。
运送辊动力传递部将来自运送电动机108的动力向各运送辊60、62、64、68传递。若运送电动机108驱动,则运送辊动力传递部将来自运送电动机108的动力向运送辊60传递,运送辊60旋转。运送辊动力传递部将从运送电动机108传递到运送辊60的动力向运送辊62、64、68传递。将来自运送电动机108的动力向运送辊64传递的运送辊动力传递部64a在切断部90的扫描方向Z上位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换言之,在扫描方向Z上,在与设置有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运送辊动力传递部64a。运送辊动力传递部64a是第二动力传递部的一例。需要说明的是,运送辊动力传递部64a由齿轮和/或带轮构成。
切换机构是切换运送电动机108的动力的传递目的地的机构。切换机构具有齿轮、切换杆等。通过操作切换杆,将从运送电动机108传递到运送辊60的动力选择性地向运送辊62、64、68传递。
在切换机构的切换杆未被操作的状态下,来自运送电动机108的动力向运送辊60、62、64传递。此时,通过运送电动机108正转驱动,纸张P能够向第一运送方向D1运送。在切换机构的切换杆被操作了的状态下,来自运送电动机108的动力向运送辊60、62、64、68传递。此时,通过运送电动机108反转驱动,纸张P能够向第二运送方向D2运送。
[控制基板、通信基板及电源基板的结构]
控制基板55在切断部90的扫描方向Z上位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换言之,在扫描方向Z上,在与设置有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控制基板55。另外,控制基板55在打印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侧且在打印装置1的高度方向上配置于上侧。控制基板55是具有控制打印装置1的动作的控制部100的基板。
通信基板56在切断部90的扫描方向Z上位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换言之,在扫描方向Z上,在与设置有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通信基板56。另外,通信基板56在打印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侧且在打印装置1的高度方向上配置于上侧。通信基板56作为控制基板55的一部分而形成。通信基板56是具有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输入输出接口(I/F)124的基板。具体而言,通信基板56具有USB端口56a、插槽56b。
电源单元57在切断部90的扫描方向Z上位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换言之,在扫描方向Z上,在与设置有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电源单元57。电源单元57在打印装置1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侧。电源单元57与控制基板55及通信基板56相比在打印装置1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位于下侧处。
电源单元57具有壳体58和电源基板59。壳体58是金属性的构件。在壳体58的内部配置有电源基板59。电源基板59是对需要电力的部件供给电力的基板。在电源基板59的表面安装有电源电路及多个电子部件。在电源基板59上连接电源线。电源线从电源基板59朝向打印装置1的后方延伸出。电源线从打印装置1的后方向外部引出。
电源单元57的电源基板59在打印装置1的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控制基板55及通信基板56不同的位置。在使打印装置1以能够使用的方式设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下进行了俯视的情况下,电源基板59以与控制基板55及通信基板56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状态配置。另外,控制基板55、通信基板56及电源基板59配置于比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及更换位置A2靠打印装置1的前侧处。
[打印装置的电结构]
接着,使用图6来对打印装置1所具备的电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的电结构的框图。如图6所示,打印装置1除了上述的各部之外,还具备控制部100和通信接口(I/F)122。
控制部10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01、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3、EEPROM104(注册商标)及ASIC105,它们由内部总线106连接。在ROM102中保存有用于供CPU101控制打印装置1的各种动作的程序等。
RAM103作为暂时记录在CPU101执行上述程序时使用的数据、信号等的存储区域或数据处理的作业区域而使用。在EEPROM104中保存在电源断开后也应该保持的设定信息。控制部100基于从ROM102读出的控制程序来控制打印装置1的动作。
在ASIC105上连接有供送电动机107、运送电动机108、头滑架电动机109、记录头32、切割器滑架电动机110、吸引泵71、位置传感器86、对准传感器120、旋转编码器121、通信I/F122、设定部123及输入输出I/F124。
ASIC105向供送电动机107、运送电动机108、头滑架电动机109及切割器滑架电动机110供给驱动电流。控制部100例如通过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来控制供送电动机107、运送电动机108、头滑架电动机109及切割器滑架电动机110的旋转。
另外,控制部100通过向记录头32的振动元件施加驱动电压而使墨滴从喷嘴喷出。控制部100基于从旋转编码器121输出的脉冲信号来检知运送辊60的旋转量。控制部100基于从对准传感器120输出的检测信号来检知纸张P通过了与运送辊60的抵接位置。并且,控制部100在从对准传感器120输出了激活信号后,基于从旋转编码器121输出的脉冲信号来推定纸张P的第一运送路R1中的运送量。
通信I/F122连接于LAN等网络,使得能够实现与安装有打印装置1用的驱动程序的外部装置的连接。打印装置1能够经由通信I/F122而接收包含识别纸张P的种类的识别信息的打印作业。
输入输出I/F是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具体而言,输入输出I/F124是用于与具有符合USB标准的连接端子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USB端口56a、与存储卡等卡型的存储装置进行通信的插槽56b。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输入输出I/F124,也可以是与有线LAN连接的LAN端口等。
[打印时的控制部的控制的流程]
接着,关于打印装置1的控制部100的打印时的控制的流程,参照图7的流程图来说明。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的打印时的控制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首先,控制部100若经由通信I/F122而接收到打印作业,则使供送电动机107驱动而使供送辊23正转,从而从供送托盘21取出纸张P,开始纸张P的运送(S1)。具体而言,将纸张P从供送托盘21向第一运送路R1运送后,将纸张P朝向图像记录部3运送。
接着,控制部100通过使用对准传感器120的检知结果来判定是否检知到纸张P的前端(S2)。控制部100在未检知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况下(S2:否),返回S1,在检知到纸张P的前端的情况下(S2:是),通过控制图像记录部3而开始向纸张P的图像记录(S3)。
在S3中,控制部100通过对被运送至图像记录部3的纸张P执行交替地反复进行以下所示的换行处理和记录处理的图像记录处理而向纸张P记录图像。即,在换行处理中,控制部100使运送电动机108正转而使运送辊60、62、64驱动,从而将纸张P向第一运送方向D1运送规定的运送量。另外,在记录处理中,控制部100在使纸张P的运送停止的期间,使头滑架电动机109驱动,使头滑架31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从记录头32的喷嘴33向纸张P喷出墨滴,从而记录1行量的图像。
在S3之后,控制部100判定对准传感器120是否检知到纸张P的后端(S4)。控制部100在对准传感器120未检知到纸张P的后端的情况下(S4:否),返回S4,在对准传感器120检知到纸张P的后端的情况下(S4:是),控制部100算出纸张P的第一运送方向D1上的长度(S5)。
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基于在从对准传感器120检知到纸张P的前端起到对准传感器120检知到纸张P的后端为止的期间旋转编码器121检知到的纸张P的运送量来算出纸张P在第一运送方向D1上的长度A。
然后,控制部100基于在S5中算出的纸张P在第一运送方向D1上的长度来设定纸张P的分割位置(S6)。在S6之后,控制部100基于对准传感器120及旋转编码器121的检知结果来判定纸张P的分割位置是否到达了切断部90的位置(S7)。
控制部100在纸张P的分割位置未到达切断部90的位置的情况下(S7:否),返回S7。另一方面,在纸张P的分割位置到达了切断部90的位置的情况下(S7:是),控制部100通过使切断部90在扫描方向Z上移动而将纸张P在纸张P的分割位置处分割(S8)。
在S8之后,控制部100使切断部90向待机位置A1移动(S9)。在S9之后,控制部100判定是否存在下一页(S10)。控制部100在不存在下一页的情况下(S10:否),将第一纸张P1及第二纸张P2向排出托盘22排出,结束向纸张P的图像记录(S11)。
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存在下一页的情况下(S10:是),结束图像记录部3对第二纸张P2的打印,并且将第一纸张P1及第二纸张P2向排出托盘22排出后,返回S1,以后,进行与上述的S2~S10同样的处理。
[切断部的更换时的控制部的控制的流程]
接着,对打印装置1的控制部100在切断部90的更换时的控制的流程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的切断部90的更换时的控制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8所示的流程图中,首先,控制部100判定是否接受了切断部90的更换的指示(S12)。
在打印装置1未接受切断部90的更换的指示的情况下(S12:否),返回S12,另一方面,若通过用户操作设定部123而打印装置1接受了切断部90的更换的指示(S12:是),则控制部100使切断部90沿着扫描方向Z而从待机位置A1向更换位置A2移动(S13)。
在S13中,控制部100在使切断部90从待机位置A1向更换位置A2移动时,以比在S8中切断纸张P时的切断部90的移动速度慢的速度使切断部90移动。由此,能够减小在使切断部90向更换位置A2移动时向切断部90施加的冲击。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如图3所示,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隔着设置于纸张P通过的区域的支承部而位于与配置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而,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重心靠中央。由此,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易搬运性提高。
另外,如图3所示,通过墨盒8配置于比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靠前方处,墨盒8位于打印装置1的前方。因而,能够在用户的手容易够到的位置配置墨盒8。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墨盒8的更换。
另外,如图3所示,通过使切断部90的更换位置A2成为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更换位置A2位于与配置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而,即使切断部90移动到更换位置A2,也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重心靠中央。由此,即使打印装置1被放置于桌上,也能够防止从桌上摔落。
另外,如图3所示,通过在切断部90的扫描方向Z上更换位置A2位于比待机位置A1靠外侧处,能够在打印装置1的比待机位置A1靠外侧的空闲的空间设置更换位置A2。因而,能够在更换位置A2以用户容易更换的方式形成开口等,将空间设得宽广。由此,用户能够容易地更换切断部90。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将切割器滑架驱动部93配置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切割器滑架驱动部93位于与配置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而,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重心靠中央。由此,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易搬运性提高。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将第一动力传递部94配置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第一动力传递部位于与配置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而,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重心靠中央。由此,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易搬运性提高。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将位置检知部85配置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位置检知部85位于与配置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而,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重心靠中央。由此,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易搬运性提高。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将第二动力传递部配置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第二动力传递部位于与配置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而,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重心靠中央。由此,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易搬运性提高。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将电源基板59配置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电源基板59位于与配置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而,能够使打印装置的重心靠中央。由此,能够使打印装置的易搬运性提高。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将通信基板56配置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通信基板56位于与配置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而,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重心靠中央。由此,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易搬运性提高。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将控制基板55配置于与切断部90的待机位置A1相同的一侧,控制基板55位于与配置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而,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重心靠中央。由此,能够使打印装置1的易搬运性提高。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与配置墨盒8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电源基板59与控制基板55及通信基板56在打印装置1的高度方向上错开位置而配置,在俯视打印装置1时,控制基板55、通信基板56及电源基板59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因而,能够减小配置各基板55、56、59所需的空间。由此,能够将打印装置1小型化。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利用作为辊构件的供送辊23及运送辊60、62、64、68来运送纸张P,但不限于此。除此以外,作为运送部,也可以使用带构件,还可以使用滚筒构件。
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是具备供送电动机107的打印装置,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具备供送电动机107,运送电动机108兼具供送电动机的作用。
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打印装置1是将墨盒8向盒壳体80装配的盒式的打印装置,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瓶型的墨盒与供给管82的连接口直接连接而进行墨水的供给的罐式的打印装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纸张P由运送辊64运送而向排出托盘22排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比运送辊64靠第一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处另外配置运送辊,利用该运送辊来向排出托盘22排出纸张P。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对具备第一运送路R1及第二运送路R2的打印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仅具备第一运送路R1的打印装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利用对准传感器120来检知纸张P的前端及后端的通过,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图像记录部3设置用于检知在台板34上是否存在纸张P的传感器即介质传感器,利用该介质传感器来检知纸张P的前端或后端的通过。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对于位置检知部85,位置传感器86检测编码器盘87的标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出射激光且根据反射来的该激光来检测切断部90的位置的结构,还可以是通过切断部90接触而检测原点位置的传感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如图3所示,将切断部90的更换位置A2配置于比待机位置A1靠扫描方向的外侧处,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切断部90的切割器单元92的更换位置A2设为与待机位置A1相同的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控制基板55及通信基板56设置于同一基板上,但不限定于此。控制基板55及通信基板56也可以分别设置于不同的基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使控制基板55、通信基板56及电源基板59在打印装置1的高度方向上成为不同的位置,在打印装置1的俯视下以使控制基板55、通信基板56及电源基板59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配置。
图7所示的流程图是一例,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图7的S4之后,在第二运送路R2中将纸张P沿着第二运送方向D2运送后,在S8中利用切断部90切断。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关于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装置
3图像记录部
8墨盒
34台板
55控制基板
56通信基板
59电源基板
85位置检知部
90切断部
93切割器滑架驱动部
94第一动力传递部
100控制部
108运送电动机
110切割器滑架电动机
A1待机位置
A2更换位置
R1第一运送路
R2第二运送路。

Claims (12)

1.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运送部,将记录介质沿着第一运送方向运送;
图像记录部,将由所述运送部运送来的记录介质在支承部处支承,向记录介质记录图像;
液体积存部,在与所述第一运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支承部靠外侧处,积存液体;
切断部,将被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切断;及
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通过在与所述第一运送方向交叉的扫描方向上使所述切断部向比所述支承部靠外侧处移动而切断记录介质,
所述控制部在未对记录介质进行切断的待机状态下,使所述切断部待机于与配置有所述液体积存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且比所述支承部靠外侧的待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积存部在所述打印装置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切断部的所述待机位置靠前方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为了更换所述切断部而使所述切断部向所述扫描方向上的比所述支承部靠外侧的更换位置移动,
所述待机位置及所述更换位置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更换位置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待机位置靠外侧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驱动部,该驱动部具有用于使所述切断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移动的电动机,
所述待机位置及所述驱动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还具有传递来自所述电动机的动力的第一动力传递部,
所述待机位置及所述第一动力传递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知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所述切断部的位置的位置检知部,
所述待机位置及所述位置检知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送部具有通过反转而沿着与所述第一运送方向相反侧的第二运送方向来运送记录介质的转回辊,
还具备向所述转回辊传递动力的第二动力传递部,
所述待机位置及所述第二动力传递部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电源基板,
所述待机位置及所述电源基板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通信基板,该通信基板具有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输入输出接口,
所述待机位置及所述通信基板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基板,该控制基板具有所述控制部,
所述待机位置及所述控制基板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同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电源基板;及
通信基板,具有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输入输出接口,
所述电源基板在所述打印装置的高度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通信基板及所述控制基板不同的位置,在所述打印装置的俯视下与所述通信基板及所述控制基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CN202211103551.1A 2021-09-30 2022-09-09 打印装置 Pending CN1158713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0229A JP2023050221A (ja) 2021-09-30 2021-09-30 印刷装置
JP2021-160229 2021-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71347A true CN115871347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18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3551.1A Pending CN115871347A (zh) 2021-09-30 2022-09-09 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95871A1 (zh)
JP (1) JP2023050221A (zh)
CN (1) CN11587134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95871A1 (en) 2023-03-30
JP2023050221A (ja)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712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95865B2 (ja) 印刷装置
US7441849B2 (en)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JP40522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12660A (ja) 記録装置
US1189725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711923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15871347A (zh) 打印装置
JP670552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80128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41210A (ja) 印刷装置
WO2022113899A1 (ja) 印刷装置
JP2022015119A (ja) 印刷装置
JP7456346B2 (ja) 印刷装置
US20240092100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2022086793A (ja) 印刷装置
JP46330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材給送装置
JP2023176223A (ja) 印刷装置
JP649381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25649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23050319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305031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3050334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2012809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21160198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