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297A -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297A
CN1158297A CN96121692A CN96121692A CN1158297A CN 1158297 A CN1158297 A CN 1158297A CN 96121692 A CN96121692 A CN 96121692A CN 96121692 A CN96121692 A CN 96121692A CN 1158297 A CN1158297 A CN 1158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aper
record
tape deck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21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100C (zh
Inventor
伊藤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8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1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8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supply of electric current or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magnetism to a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1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supply of electric current or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magnetism to a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electrostatic printing
    • B41J2/4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supply of electric current or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magnetism to a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electrostatic printing by passing charged particles through a hole or a slit
    • B41J2/415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supply of electric current or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magnetism to a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electrostatic printing by passing charged particles through a hole or a slit for direct electrostatic printing [DE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 B41J2/475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using thermosensitive substrates, e.g.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B41J3/546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e.g. using a thermal transfer head and an inkjet print hea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3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powder image is formed directly on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by using a liquid toner
    • G03G15/34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powder image is formed directly on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by using a liquid toner by selectively transferring the powder to the recording medium, e.g. by using a LED array
    • G03G15/34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powder image is formed directly on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by using a liquid toner by selectively transferring the powder to the recording medium, e.g. by using a LED array by modulating the powder through holes or a sl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87Multicoloured toner image formed on the recording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7/00Details of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patterns other than charge patterns
    • G03G2217/0008Process where toner image is produced by controlling which part of the toner should move to the image- carrying member
    • G03G2217/0025Process where toner image is produced by controlling which part of the toner should move to the image- carrying member where the toner starts moving from behind the electrode array, e.g. a mask of h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26Layer connectors, e.g. plate connectors, solder or adhesive laye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31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3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layer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layer connector
    • H01L2224/321Disposition
    • H01L2224/3215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32221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32225Disposition the layer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5001Core members of the connector
    • H01L2224/45099Material
    • H01L2224/45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451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45144Gold (Au)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2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01L2224/4822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224/10, H01L2224/18, H01L2224/26, H01L2224/34, H01L2224/42, H01L2224/50, H01L2224/63, H01L2224/71
    • H01L2224/732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73251Location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n different surfaces
    • H01L2224/73265Layer and wir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73Means for bonding being of different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of groups H01L24/10, H01L24/18, H01L24/26, H01L24/34, H01L24/42, H01L24/50, H01L24/63, H01L24/71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19Potassium [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2Passive devices, e.g. 2 terminal devices
    • H01L2924/1204Optical Diode
    • H01L2924/12041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4Integra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30Technical effects
    • H01L2924/301Electrical effects
    • H01L2924/3025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小型化、可靠性高、易于维修的记录装置。这种记录装置包括:设置在遮住外部光的壳体70、71内的支撑板11、沿着记录纸5宽度方向排列在支撑板上的使记录纸5显色的数个发热元件2、沿记录纸5宽度方向延伸地设置在支撑板11上的在接近记录纸5时进行定影的发光装置8、及在发热元件2和发光装置8上输送记录纸5的送纸装置。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例如彩票、条形码标记、票(车票、船票、飞机票、入场券、收据等)等进行印刷的记录装置。特别是利用通过热显色及通过光定影的光定影型感热记录纸的记录装置。
用感热纸作为记录纸的记录装置,近年来,因其使用简便,作为影印等简易输出装置而广为普及。这种记录装置的结构是,沿着与感热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有数个发热元件,在这些排列的数个发热元件上方输送感热纸。在输送感热纸的同时,选择排列的发热元件中的任一发热元件,使其发热,利用该发热元件所发出的热,在感热纸上进行显色记录。
但是,一旦记录结束之后,不显色的部分在太阳光等热的作用下显色,在粘附有酒精等的场合,会发生化学显色等,因此,存在着改型性问题及无法保存等问题。而这是作为要求可靠性的彩票、条形码标记、票(车票、船票、飞机票、入场券、收据等)等的记录媒体所不希望出现的。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防止感热纸再显色及改善保存性这一课题,日本富士照相胶片株式会社已经提出了一种光定影型感热纸,这种产品市场上已有销售。详细参见发表于1995年5月31日技术情报协会研修班资料上的热同浴铬媒染色式全色记录技术。
这种光定影型感热纸的记录方法,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首先用热有选择地进行显色,之后,用紫外线对显色及非显色部分定影。第二种方法是,首先通过有选择的发光进行显色,之后用热定影。但是,这种方法,实际上因存在着下述种种问题而无法普及。
图60及图61是采用上述第一方法的以往记录装置的断面图。在图60及图61中,在记录装置的图中未示的壳体内,配设有热能头1。在热能头1上,排列设置着数个发热元件2。在发热元件2上,设置有作为光定影型感热纸的记录纸5。发热元件2相对于记录纸5的输送方向垂直地排列着。
并且,在热能头1上,还设置有回路部件配置部分6,作为配置用于驱动发热元件2的回路部件的场所。记录纸输送用压印滚子4对着发热元件2配设,并支撑在图中未示的壳体上。压印滚子4将记录纸5朝图60的左方向输送。在热能头1的记录纸5输送方向的前方,相对于发热元件2平行地设置有灯3。灯3构成对记录纸定影的发光装置。
在上述构成的以往记录装置中,记录纸5通过热能头1上方由压印滚子4输送。并且,通过选择地驱动任意发热元件2,仅对记录纸5的被作记录的位置进行感热显色,然后当记录纸5通过灯3附近时,由灯3的光进行定影。
灯3在数百伏高电压驱动下,高温发热。因此当记录纸5接近灯3时,在对记录纸5定影之前,灯3的温度会使其再次显色。在这种场合,就不可能记录,为此,在以往的记录装置中,在灯3与记录纸5之间,必须留有预定的间隔L,以使灯3的发热不使记录纸5显色。
此外,图62是以往的记录装置在去掉压印滚子4的状态下从上面看到的视图。示出了热能头1及灯3在记录装置内的配置情况。如图所示,灯3的宽度大于热能头1的发热元件2的排列幅度及记录纸5的幅度,这是由于灯3的电极结构所造成的,因为如果将驱动电极端子从灯3的两端部分取出,就变成了与用普通交流电源的荧光灯相同的结构。
图63示出了以往记录装置灯3的光量分布。如图63所示,灯3两端电极部分的光量比较低,达不到定影光量,因此,如果需要定影光量在记录纸5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分布,灯3的长度就必须大于记录纸5的宽度。举例来说,对于A4尺寸宽度的记录纸,灯的幅度就必须采用A3尺寸宽度。
图64是显示以往记录装置其它例子的盖开闭状况的图。另外图65示出了记录装置内部的部件配置状况。图中,记录装置的壳体120由底座122和可自由开闭的安装在底座122上的盖121构成。盖121在壳体120内安装的记录纸5进行交换时及记录头123交换时打开。
在壳体120内,容纳有卷成卷状的记录纸5,并且配设有对记录纸5进行记录的热能头1。输送用压印滚子4面对热能头1而设置。热能头1由弹簧128朝输送用压印滚子4的方向施压。
并且,在壳体120内,还设置有用于检测记录纸5的光学检测传感器126及用于检测盖121开闭的光学检测传感器127。
以往这种结构的记录装置,由于灯3与记录纸5之间必须留有预定的间隔L,所以热能头1与灯3由图中未示的单独的部件支撑着。这样,因热能头1与灯3之间存在着间隔L,记录纸5很容易卡在该间隔中。
为了在间隔L中不易卡纸,采用过例如图66所示的增大灯3与记录纸5之间的间隔L的方法。但是,如果间隔L变大,灯远离记录纸,就会发生得不到定影所需要的光量的问题。
另外,为了得到必要的光量,如果通过升高灯3的驱动电源电压来提高光源光量,随着灯3的使用,光量就会劣化,并出现缩短灯的寿命的问题。
这是由于灯3的电极结构所造成的,因为如果将驱动电极端子从灯3的两端部分取出,就变成了与用普通交流电源的荧光灯相同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上述的灯3的长度必须大于记录纸5的宽度。这样,存在着不能实现记录装置小型化的问题。
还有,在壳体120内,由于配设有用于检测记录纸5的光学检测传感器126及用于检测盖121开闭的光学检测传感器127,由此,增加了壳体120内的零件数目,使结构复杂化。
另一方面,由于发热元件2的不合适、记录纸5污染、记录纸倾斜、损坏记录纸等原因造成记录不正常时也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因此,记录的可靠性不高。这样,彩票、条形码标记、票等有关现金信息的记录信息输出券,由于其记录不可靠,而无法使用。
再者,发热元件2及灯3出现故障时,记录装置内的这些部件不易更换,例如,彩票出售处的店员以及铁路上的车站工作人员等非技术人员就难以操作,也就是说,有设备维修困难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小型化、可靠性高而且易于维修的记录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提供的记录装置,包括:遮住外部光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支撑板、沿着记录纸宽度方向排列在支撑板上的记录纸显色的数个发热元件、设置在支撑板上并沿记录纸宽度方向延伸的接近记录纸时对其定影的发光装置、设置在壳体上的在发热元件及发光装置上输送记录纸的送纸机构。
权利要求2的记录装置,其发光装置是发光二极管。
权利要求3的记录装置,其发光装置是一面为平板玻璃的内部被密闭的容器,设置在平板玻璃内面的一对电极、封入容器内的惰性混合气体、及与平板玻璃相对的设置在容器内的荧光体组成,该发光装置是以平板玻璃朝向记录纸而设置的。
权利要求4的记录装置,其支撑板是用铝材料通过挤压加工而形成的,并沿记录纸宽度方向设置有长槽,发光装置是容纳在槽中的灯。
权利要求5的记录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导向部件、用于安装发光二极管并可由导向件引导在与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基板、安装在支撑板上并可使上述基板沿与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装置。
权利要求6的记录装置,其发光二极管是采用SiC基板的发光二极管。
权利要求7的记录装置,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位与发热元件驱动电位相同。
权利要求8的记录装置,在发光装置与记录纸之间还设置有透明板。
权利要求9的记录装置,还包括在发热元件的记录纸输送方向的前方并沿着记录纸宽度方向排列的数个受光元件及与受光元件电连接的读取装置。
权利要求10的记录装置,在发光装置与记录纸之间设置有聚光部件。
权利要求11的记录装置,其壳体在肉眼可见记录纸的位置设有开口,在该开口处设置有至少能遮住记录纸吸收波长的光的滤光片。
权利要求12的记录装置,数个受光元件的排列间距在数个发热元件的排列间距以下。
权利要求13的记录装置,用受光元件检测记录纸的有无。
权利要求14的记录装置,用受光元件可以检测壳体的开闭。
权利要求15的记录装置,包括:遮住外部光的壳体,沿着记录纸宽度方向排列在壳体内的使记录纸显色的数个发热元件,设置在壳体内的激光二极管,设置在壳体内的、用于反射来自激光二极管的光并使该反射光沿宽度方向在记录纸上扫描的反射板,设置在壳体上的在发热元件及扫描光上方输送记录纸的送纸装置。
权利要求16的记录方法,在显色之后,在发光装置附近,往复移动记录纸,进行定影。
权利要求17的记录方法,发热元件的驱动电源与发光装置的驱动电源采用单一的电源,控制发热元件与发光装置,使其中任一个被驱动时另一个不被驱动。
权利要求1的记录装置,由于该记录装置备有:遮住外部光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支撑板、沿着记录纸宽度方向排列在支撑板上的使记录纸显色的数个发热元件、设置在支撑板上并沿记录纸方向延伸的接近记录纸时使其定影的发光装置、设置在壳体上的在发热元件及发光装置上输送记录纸的送纸装置,因此,可一体化,使记录装置小型化。而且,易于在记录装置内更换部件。
权利要求2的记录装置,由于其发光装置是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宽度可与记录纸的宽度尺寸相同,从而使记录装置小型化。此外,可以缩小发光元件与记录纸的间隔,进一步使记录装置小型化。而且,可以平面输送记录纸,消除卡纸现象。用少量定影光即可完成,达到了延长光源使用寿命的目的。
权利要求3的记录装置,由于其发光装置是由一面为平板玻璃的内部密闭的容器、设置在平板玻璃内面的一对电极、封入容器内的惰性混合气体、及与平板玻璃相对的设置在容器内的荧光体组成,该发光装置的平板玻璃朝向记录纸,因此,在装置中,容易得到均匀的光量。又因发光面平坦,记录纸易于输送。而且不需使用难以处理的水银。
权利要求4的记录装置,由于其支撑板是用铝材料通过挤压加工而形成的,并沿记录纸宽度方向设置有长槽,发光装置是容纳在该槽中的灯,因此,可抑制灯的发热,灯与记录纸的距离可以做得较以往更近一些。又因记录纸的输送是平面进行的,不会卡纸。而且支撑板是挤压加工形成的,容易获得从其上面难以加工的圆槽等断面形状。
权利要求5的记录装置,由于还备有: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导向部件、用于安装发光二极管并可由导向件引导在与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地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基板、安装在支撑板上并可沿与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上述基板的移动装置,因此,可消除发光装置相互间的间隙所引起的光量不均匀现象。又因为此目的的发光基板很容易制造、排列间隔可以变大,从而减少了发光装置的数量,降低了费用。
权利要求6的记录装置,由于发光二极管是采用SiC基板的发光二极管,所以,与其它青色发光二极管相比更便宜。
权利要求7的记录装置,由于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位与发热元件驱动电位相同,可减少电连接位置。而且,可共用高压电源,提高了记录装置的电源使用效率。
权利要求8的记录装置,由于在发光装置与记录纸之间还设置有透明板,通过在透明板上输送记录纸,使记录纸的输送更容易。
权利要求9的记录装置,由于还备有:在发热元件的记录纸输送方向的前方并沿着记录纸宽度方向排列的数个受光元件及与受光元件电连接的读取装置,这样,经过定影的记录纸的记录结果,由受光元件读取,提高了记录装置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10的记录装置,在发光装置与记录纸之间设置有聚光部件,由于设置了聚光部件,可将发光聚集在记录纸面上,从而能有效利用定影光量。
权利要求11的记录装置,由于壳体在肉眼可见记录纸的位置设有开口,在该开口处设置有至少能遮住记录纸吸收波长的光的滤光片,因此可以用肉眼确认卷成卷状的记录纸的剩余量。
权利要求12的记录装置,由于数个受光元件的排列间距在数个发热元件的排列间距以下,这样,在装置的组装过程中,仅需注意使受光元件的排列与发热元件的排列平行,因而装置易于组装。
权利要求13的记录装置,由于用受光元件可以检测记录纸的有无,省去了以往技术中的记录纸检测元件。因此,可减少记录装置的部件,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14的记录装置,由于用受光元件可以检测壳体的开闭,省去了以往技术中的壳体开闭检测元件。因此,可减少记录装置的部件,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15的记录装置,因为备有:遮住外部光的壳体;沿着记录纸宽度方向排列在壳体内的使记录纸显色的数个发热元件;设置在壳体内的激光二极管;设置在壳体内的、用于反射来自于激光二极管的光并使该反射光沿宽度方向在记录纸上扫描的反射板;设置在壳体上的在发热元件及扫描光上输送记录纸的送纸装置,所以,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可以只有一个,降低了费用。另外,用狭缝光板聚集的光照射记录纸,提高了记录纸的分辨率。
权利要求16的记录方法,由于在显色之后,在发光装置附近往复移动记录纸,进行定影,因而延长了发光过程中记录纸在发光装置附近输送的时间,可以争得定影光量,弥补了发光元件的光量不足。
权利要求17的记录方法,由于发热元件的驱动电源与发光装置的驱动电源采用单一的电源,并控制发热元件与发光装置,使其中任一个被驱动时另一个不被驱动,因此,提高了记录装置的电源使用效率。
图1是本发明记录装置主要部分的平面简图。
图2是图1的断面图。
图3是驱动发热元件并使之发热的回路图。
图4是向发热元件施加的能量与记录纸光学密度的关系图。
图5是定影的发光照射时间与光学密度的关系图。
图6是发光基板及设置在发光基板上的发光元件的详细形状示意图。
图7是图6的断面图。
图8是发光基板的等效回路图。
图9是发光基板的发光位置与发光光量的关系图。
图10是本发明记录装置主要部分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断面图。
图12是表示发热元件及发光元件的驱动与记录纸的输送定时的时间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的记录纸输送方法的立体图。
图14是沿图13XIV-XIV剖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15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6是图15的侧面图。
图17是图15的顶视图。
图18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9是图18的断面图。
图20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21是图20的断面图。
图22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23是图22的断面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的记录纸输送方法的立体图。
图25是沿图24XIV-XIV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26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27是图26的断面图。
图28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发光基板的平面图。
图29是图28的断面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发光基板的立体图。
图31是沿图30XXXI-XXXI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采用SiC基板的青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特性图。
图33是记录纸的光波长吸收范围特性图。
图34是表示记录纸定影时间与记录纸和发光二极管距离之间的关系图。
图35是发光二极管的断面图。
图36是显示发光二极管照射方向的示意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38是沿图37XXXVIII-XXXVIII截面剖开的剖面图。
图39是表示光源发光分布图。
图40是表示光源发光分布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输送方式的示意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输送方式的示意图。
图43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输送方式的示意图。
图44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输送方式的示意图。
图45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
图46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图47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48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49是图48的断面图。
图50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输送记录纸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51是沿图50LI-LI截面剖开的剖视图。
图52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局部平面图。
图53是图52的断面图。
图54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55是图54的断面图。
图56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57是图56的断面图。
图58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59是图58的侧面图。
图60是以往记录装置的断面图。
图61是以往记录装置的断面图。
图62是以往记录装置在去掉压印滚子的状态下从上面看到的顶视图,示出了热能头及灯在记录装置内的配置情况。
图63是以往记录装置灯光量的分布图。
图64是表示以往记录装置另一例子的盖的开闭状况的示意图。
图65是表示以往记录装置的部件在记录装置内的配置情况的示意图。
图66是灯与记录纸间隔变大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记录装置主要部分的概略平面简图。图2是图1的断面图。图中,在发热元件基板10上,与以往技术一样,沿着与没有显示出的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有数个发热元件2。并且,在发热元件基板10上,与以往技术一样,还设置有作为驱动发热元件2的回路部件配置场所的回路部件配置部分6。在发光基板9上,设置有与发热元件2排列的线平行的发光元件8。发热元件基板10、发光基板9一体地固定在支撑板11上。发光元件8构成使图中未示的记录纸定影的发光装置。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通过采用下文要叙述的送纸装置,将图中未示的记录纸从图1的下方输送到上方。并且,该记录纸首先由发热元件2发出的热选择地进行显色,之后,由发光元件8发出的光对显色部分及未显色部分定影。
图3是驱动并使数个发热元件2的发热的回路图。在图3中,数个发热元件2的一端都与COMMON端子110相连,发热元件2驱动用的电压施加在该COMMON端子110上。发热元件2的另一端,与开关元件111相连。开关元件111的开关动作,由与开关元件111相连的AND回路113的输出信息来实现。
AND回路113的一端,设置有STROBE信号端子112,用于输入开关时间确定信号。并且,AND回路113的另一端的输入信号,与存储回路115的输出信号端子相连。存储回路115是将输入并保存用于驱动发热元件2的驱动数据的存储回路。存储回路115数据的保存,是通过来自于LATCH信号端子114定时信号的输入来实现的。
此外,在存储回路115中,还连接有与发热元件2个数对应的移位寄存器118。在移位寄存器118上,设置有用于输入构成发热元件驱动数据的串联信号的DATA信号端子116。并且,在移位寄存器回路118中,还设置用于输入与驱动数据信号和串列信号同期使用的时钟信号的CLOCK信号端子117。
图3中,发热元件2的选择驱动是,首先,将由DATA信号端子116输入的串列发热元件驱动数据,随着由CLOCK信号端子117输入的同期时钟信号输入到移位寄存器回路118中。接着,通过从LATCH信号端子114输入信号,例如、通过检测信号下降的边界,将移位寄存器118中的数据转送到存储回路115中。之后,通过从STROBE信号端子112输入“H”信号,便可根据存储回路115的发热元件驱动数据,在该STROBE信号“H”的期间使开关元件111进行开关动作。从而选择地驱动与开关元件111相连的发热元件2。
图4示出了向发热元件2施加的能量与记录纸5光学密度的关系。图中横坐标示出的施加能量是指STROBE信号端子112的“H”的期间。记录纸的记录显色密度大约为1.4时可以认为“黑”。因此,发热元件2施加的能量以记录纸面的光学密度在1.4以上为目标。于是,在发热元件2的选择驱动中,使记录纸显色用的时间为达到光学密度1.4时的时间。
光定影型感热纸的未被发热元件2选择的部分,其光学密度为0.6左右,大致为黄色。本实施例用的光定影型感热纸,被记录为黑的部分因发热元件的选择驱动,而显色为黑色,之后通过光的照射,已显黑色的部分定影,未显黑色的黄色部分变为白色并定影。
图5示出了定影所需的发光照射时间与光学密度的关系。图中示出了记录纸定影结束的位置,该位置是指记录纸面的光学密度为0.2以下程度时的位置。而到定影结束为止的时间为使其定影用的发光照射时间。另外,光学密度为0.2时,是通常使用的普通纸的空白密度。
为了得到对记录纸5上的光学密度为1.4左右的显色,而选择地驱动这种发热元件2时,通过由发光元件8向记录纸5上照射,使记录纸5上的光学密度为0.2左右的光能,便完成了对记录纸5的定影记录。发热元件2的驱动回路,虽然通过图3进行了说明,但回路及信号理论并不特限于此。
图6及图7示出了发光基板9和设置在发光基板9上的发光元件8的详细形状。图6中,发光基板9是由环氧树脂玻璃制成的印刷基板,在该发光基板9上,设置有交错排列的发光元件8。具体地说,发光元件8是发光二极管。另外在发光基板9上,还设置有与发光元件8串联相接的能够焊接的芯片电阻23。该芯片电阻23是用于限制通过发光元件8的电流的电阻。此外,在发光基板9上,还设置有作为发光元件8驱动电源端子的阳电极端子24及发光元件8的GND电极端子25。并且,发光元件8、芯片电阻23、阳电极端子24及GND电极端子25通过导体型板26电接在一起。
在发光基板9的表面上,涂有具有绝缘性的用于覆盖导体型板26的焊料保护层27。发光元件8、芯片电阻23通过软钎焊料29焊接在导体型板26上。发光元件8沿着排列线A-B和排列线C-D排列成两列。
发光基板9的等效回路图是图8所示的回路图。另外,图9示出了发光基板9的发光元件8的位置与发光光量的关系。在图9中,实线表示排列线A-B上的发光元件8的光量分布,虚线表示排列线C-D上的发光元件8的光量分布。从图9可以看出,通过发光元件8的交错排列,可在记录纸的宽度方面得到基本均匀的光量。并且,通过使用发光元件8,由于在发光基板9的端部也能达到定影光量,所示,光源的宽度即发光基板9的宽度,可以与记录纸的宽度大致相同。
通过芯片电阻23将流过发光元件8的通电电流限制在20毫安左右。由此,与以往的灯相比,其发热量减少。进一步,搭载有发光元件8的发光基板9的发热,可以从支撑板11散热,从而使发光基板9的发热非常少,记录纸5可以接近发光元件8。由此,不需要在记录纸与灯之间设置以往技术所需要的间隔,使记录纸可以平面地输送。此外,如果通过上述的交错排列定影光量还不足的话,可以沿着记录纸输送方向再增加发光元件8的排列线。
图10是本发明记录装置主要部分详细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断面图。在图10中,发光基板9由排列有上述发光元件8的例如环氧树脂玻璃基板构成。而在例如粘附有大约50微米的玻璃层的陶瓷基板54上设置有以发热元件2为首的数个电子零件,而且,用在例如溅射等的真空成膜装置成膜后,通过照相制版蚀刻技术形成所希望的型板,例如大约1微米厚的铝导体型板50,将发热元件2连接在陶瓷基板54上。此外,为了防止发热元件2及导体型板50随着记录纸5的输送而引起的磨耗等,可以用例如溅射等真空成膜装置覆盖附着的如SiO2、Ta2O5等保护膜51。
进一步,在陶瓷基板54上,还设置了含有用于驱动发热元件2的回路的IC芯片52,该IC芯片52与导体型板50等,利用例如直径为25微米左右的金属线53引线接合在一起。并且,为了形成设置有发热元件2的导体型板50及保护膜51,陶瓷基板54必须具备有使用所需要的平面度、耐热性、蓄热特性等必要条件。
陶瓷基板54上的IC芯片52与导体型板50等通过印刷基板55电连接在一起。陶瓷基板54与印刷基板55构成发热元件基板10。
陶瓷基板54、印刷基板55及发光基板9,由例如厚度约为50微米的两面带56固定在支撑板11上。并且,作为发光元件8的发光二极管由阳极电源导线57连接在驱动电源上,并通过GND导线58接地。印刷基板55的端部配有连接器59。图10所示的电子部件通过该连接器59与外部电连接。这样,发热元件2及发光元件8由来自连接器59的驱动信号驱动。
在印刷基板55上,设置有导体型板61,该导体型板61是通过在例如铜型板上镀镍、镀金而形成的。并且,导体型板61通过软钎焊60与连接器59、阳极电源导线57、GND导线58固定连接。而且,上述这些元件、IC芯片52、印刷基板55、连接器59等构成回路部件配置部分6。图10所示的电子部件,配设在图中未示的壳体内。此外,IC芯片52内的发热元件驱动回路是如图7所示,发光元件回路如图8所示。
一般来说,发热元件2的驱动电压,由IC芯片52的耐压及其所能流过的电流支配,考虑到技术及价格因素,最大电压是30V左右。而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压,虽然也取决于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值,但当数个串联连接时,该电压为数十伏。可以通过调节发光二极管的串联个数及极限电阻等,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压与发热元件2的驱动电压一致。相反,也可以调整发热元件2的电阻值,改变该发热元件2的驱动电压,使其与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压一致。
如图10所示数个发热元件2的一端共同连接的COMMON端子110,通过导体型板61连接在与发光元件8的阳极电源导线57相连的同一端子上。关于接地,发热元件2驱动用接地及发光元件8驱动用接地是连接在同一端子上的。即是说,发热元件2与发光元件8连接在同一电源端子上共用同一电源。通过该驱动电源的共通化,可以将连接该电子部件的连接器部分设置在一处。
此外,由于发光元件8的驱动电压及发热元件2的驱动电压共通,只要不同时驱动发光元件8与发热元件2的驱动定时,便可以达到有效利用电源的目的。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的时间图那样,如果使发热元件2的驱动定时(STROBE信号“H”时)与发光元件8的驱动(用“H”驱动)定时错开而不一致,便可以达到有效地利用电源。
发光二极管因电流通过而发热,其发光量有因通电发热而降低倾向。因此,为了稳定发光量,有必要抑制发光二极管的发热。当发光二极管的通电发热不能及时从支撑板11放热、而导致发光二极管的光量下降时,可以不连续驱动而象上述那样断续驱动,通过设置发光的停止时间抑制通电发热。
发光元件8的热传导,是通过发光基板9、两面带56及支撑板11的路径传导的,最终的放热由例如铝那样的金属制成的支撑板11完成。这时,两面带56的厚度,如果为200微米以上,则发光基板9的热传导会极端地恶化,比200微米薄时,热传导的效果良好。但是,如果两面带56长期受热,其粘接面会粘结的更牢固,如果厚度为象是两面带56内没有基体材料似的50微米以下的话,就变成象粘接材料一样,失去了作为缓冲材料的效果。因此,实际使用时,两面带56的厚度应在50~200微米之间选取。
图13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记录纸输送方法的立体图。图14是沿图13的XIV-XIV线的截面图。如图13所示,用于输送记录纸5的压印滚子4,支撑在图中未示的盖上与发热元件2相对。压印滚子4构成沿图13中箭头E所示方向输送记录纸5的送纸装置。记录纸5一面由压印滚子4输送,一面在发热元件2的排列线上,因任意发热元件2的选择驱动而显色。然后,由发光元件8发出的光定影,进行记录。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定影用的发光是沿图面上箭头F方向进行的,并且,通过发热元件2排列线上方并显色的记录纸保持原样地在发光元件8上受定影光照射,这样,便可以平面地输送记录纸。由此,可在不卡纸的情况下输送记录纸。此外,这样的结构使电子部件一体化成为可能,从而达到记录装置小型化的目的。而且,记录装置内的部件容易更换。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发光元件8采用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宽度与记录纸的宽度相同即可,达到了记录装置小型化的目的。另外发光元件8与记录纸之间的间隔可以缩小,使记录装置小型化。所需定影光量的减少,能延长发光元件8的寿命,因此提高了记录装置的可靠性。
还有,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发热元件2的驱动电源电位与发光元件8的驱动电源电位相同,因此,减少了电子部件的电连接数目。而且,还由于高压电电源的共用,提高了记录装置的电源使用效率。
实施例2
图15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16是其侧面图,图17是其顶视图。在图15中,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8,设置在发光基板9上,并平行于发热元件2的排列线。在支撑板11上,与实施例1同样,设置有搭载着发热元件2及回路部件配置部分6的发热元件基板10。并且,在支撑板11上,还形成作为导向部件的槽18,槽18与图中未示的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发光基板9可移动地装在槽18内。在支撑板11上,设置有马达19,马达19与将马达19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凸轮机构20相连,凸轮机构20与发光基板9的一端连接。在发光基板9与槽18之间,涂有润滑脂21,使发光基板9易于移动。马达19和凸轮机构20构成使发光基板9往复运动的移动机构150。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装有发光元件8的发光基板9,通过马达19的转动,沿着与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运动。在记录纸输送时,这种往复运动是以大于发光元件8配置间距的间隔的移动量进行的。由此,可以克服因发光元件8相互配置之间间隙所引起的光量不均匀现象,不需要将发光元件8像实施例1那样交错排列,而可以排列成一列。从而使发光基板易于制造,可以增大排列间距,减少发光元件8的数量,降低费用。
实施例3
图18是显示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19是图18的断面图。图18中,在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8上方,设置有由例如0.7mm左右的玻璃板组成的透明板33,透明板33利用图中未示的粘接剂或者两面带等固定在支撑板11上。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如果设置有数个发光元件8的发光基板9上,由于采用例如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元件8,有因发光二极管厚度部分产生的台阶,引起记录纸卡纸的可能。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因在发光元件的上方设置了透明板33,所以,没有这种台阶,记录纸易于输送。
如果发光元件8尽可能地接近记录纸时,可以防止光量损失。因此,假如在发光元件8上方,配置直接接触的玻璃板是比较理想的,这时,到记录纸上的光量损失仅仅是玻璃板内的穿透损失。但是,在用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元件8的场合,在为向发光基板9上装配发光二极管而焊接时,由于软钎焊厚度参差不齐,使固定发光二极管的高度不能一致。另外,发光二极管制造时的厚度也不一样。因此,实际上玻璃板很难与发光元件直接接触,透明板33设置成使发光元件8与该透明板33之间留有预定间隙的形式。
但是,如果用于透明板33的玻璃板厚度较薄,加力时,玻璃板易于损坏,如果玻璃板的厚度作成难以破碎的厚度,从发光元件8到记录纸的光量损失会增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输送记录纸的压印滚子的位置,是处于支撑透明板33的支撑板上方的位置,而不在透明板中央无支撑的位置,在透明板33上无断裂力作用,透明板的厚度定为0.7mm左右。
如果玻璃板的厚度为0.6mm以下时,由于在包装、输送及打开包装时等易于损坏玻璃板,因此在操作时必须特别注意避免断裂,另外,玻璃板的厚度为0.6mm以下时,在组装电子部件时,也得特别小心地操作,因此不实用。
另外玻璃板是利用两面带粘贴固定在支撑板上。这是因为支撑板11和玻璃板的线膨胀系数不一样,为了避免发热元件2或发光元件8动作时的温度上升、环境温度的变化,在线膨胀系数不同的情况下引起玻璃板断裂,两面带不仅可以作为固定手段,也作为缓冲手段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青色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8时,发光基板的焊料保护层颜色,考虑到价格因素,使用通常的绿色焊料保护层。青色发光二极管的光也具有由透明板33朝发光二极管一侧反射的光,该反射光进一步再由搭载有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基板面上的焊料保护层反射。
在利用本实施例的透明板33的场合,发光二极管如果是青色发光二极管,焊料保护层的颜色,与黑色、绿色、红色、黄色等颜色相比较,采用青色、白色会缩短记录纸的定影时间。并且,在青色与白色中,白色更好一些。
此外,虽然图中未示,但是,还可以设置反射板,将发光元件8反射等引起的无效发光照射聚合,更进一步缩短了定影时间。而且,本实施例的透明板33虽然采用了玻璃板,但是,也可以利用只让特定光波长穿过的滤光片特性,并可以采用透明塑料材料等。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在发光元件8的上方,设置有透明板33,记录纸可以在透明板33上输送,由此,使记录纸易于输送。还有,通过与实施例2的机构组合实施,能使发光元件8在透明板33下方往复运动。在这种场合的记录纸,也能顺利地输送,而不受发光元件8干涉。
实施例4
图20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21是图20的断面图。在本实施例中,在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8上方,设置有聚光部件。图中的发光元件8上,设置的是例如由玻璃棒组成的聚光部件34。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发光元件8发出的光是放射状,为了使呈放射状扩散的大范围的光在记录纸面上有效地照射,有必要将发光元件8发出的光聚集到记录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发光元件8上设置的玻璃棒34是断面为圆形,这使发出的光经过玻璃棒34折射,然后,将光聚集到记录纸的玻璃棒的接触面上。此外,聚光部件并不限于玻璃棒34,只要能将发光元件8发出的光分布高效率地聚光到记录纸面一侧都可以。另外,在聚光部件上,也可以设置实施例3叙述的透明板33,使记录纸易于输送。而且,透明板面的一部分也可以作成透镜状兼作聚光部件。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发光元件8上设置有聚光部件,可以将发出的光聚光到记录纸面上,有效地利用了定影光量。
实施例5
图22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23是图22的断面图。如图22所示,在支撑板11上,设置有受光元件基板17,数个受光元件16以平行于发热元件2排列线的方式安装在该受光元件基板17上,受光元件16与图中未示的读取装置相连。其它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
图24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记录纸输送方法的立体图。图25是沿图24的XXV-XXV截面的剖视图。如图所示设置的发热元件2的排列线的上方,用于输送记录纸的压印滚子4支撑在图中未示的盖上,并相对于发热元件2配置。发光元件8及受光元件16的上方,装有例如由玻璃板制成的透明板33。在受光元件16的设置线的上方附近,设置有位于受光元件上方的压印滚子38。
在本实施例中,与记录纸5记录及定影有关的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其说明省略,经过定影记录的记录纸5,从受光元件16排列线的上方通过。并且,记录纸5通过受光元件16上方时,其记录结果由受光元件16读取。并由与受光元件16连接的图中未示的读取装置读取记录。即是说,记录纸定影后记录结果的读取是随着记录纸的输送进行的。可以提高记录装置的记录可靠性。另外,受光元件16还可以作为检测记录纸有无的检测装置。也可以检测出发热元件2、发光元件8的异常所引起的记录异常。
进一步,当图中未示的盖打开时,由来自于记录装置外部的光引起的受光量增加,也可以由受光元件16检测出,因此,可以检测出盖的打开状态。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具有使记录纸通过排列的受光元件16上方结构,记录纸5上定影的结果能够由受光元件16读取,从而提高了记录装置的可靠性。
还有,受光元件16可以检测出记录纸5的有无及盖的打开,这样,能省去以往技术中的记录纸检测元件126及盖开闭检测元件127。因此,减少了记录装置内的零件数目,降低了费用。
实施例6
图26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27是图26的断面图。图中,数个发热元件2按照排列间距P1排列着。数个受光元件16按照上述发热元件2排列间距P1以下的排列间距P2排列着,并平行于发热元件2的排列线。其它结构与实施例5相同。
由于受光元件16的排列间距P2在发热元件2的排列间距P1以下,在组装记录装置时可以忽略,发热元件基板10的发热元件2的排列间距使受光元件基板17能够容易地组装在支撑板11上。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受光元件16的排列间距在所排列的发热元件2的排列间距以下,所以,本装置组装过程中,仅需注意受光元件16的排列与发热元件2的排列平行即可,使组装容易。
实施例7
图28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发光基板的平面图。图29是图28的断面图。图中,在由例如环氧树脂玻璃制成的发光基板28上,安装有交错排列的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22。发光元件22具体是可以软钎焊的发光二极管。
此外,发光基板28上,设置有与发光元件22串联连接的可以软钎焊的芯片电阻23。芯片电阻23是发光元件22通过的电流的限制电阻。发光元件22、芯片电阻23、通孔30等由导体型板26电连接在一起。导体型板26由具有绝缘性的焊料保护层27覆盖。发光元件22及芯片电阻23等通过软钎焊29焊接在导体型板26上。发光基板28的等效回路图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其它结构也与实施例1相同。
发光基板28与实施例1所描述的图6的发光基板9不同之点在于,该发光基板28是带有通孔30的两面型基板。并且芯片电阻23是设置在印刷基板28里面一侧。如果芯片电阻23的厚度比较大时,就会处在比发光元件高的位置。发光元件22就不能接近记录纸。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芯片电阻23设置在印刷基板28里面一侧,与记录纸的距离不受芯片电阻23的厚度制约。而且,由芯片电阻23发出的热可以通过支撑板11放热。
实施例8
图30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发光基板的立体图。图31是沿图30的XXXI-XXXI线的剖面图。图中,在发光基板28上,在发光基板28端部的两面,按照预定间隔设置有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30,在这两面设置的发光元件30,沿着断面方向交错排列地安装着。具体来说,发光元件30是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元件30与发光基板28上的导体型板26由金属线31电连接在一起。发光元件30利用导电性粘接剂32固定在发光基板28上。另外,导体型板26备有与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源相连接的阳电极端子24及发光二极管的GND电极端子25。除发光基板28以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发光元件30的电流从阳电极端子24经过回路传到芯片30的里侧、芯片30的上面、金属线31、GND电极端子25。发光元件30发出的光,由于是从图31箭头所示的发光元件30侧面的PN接合面发出的,因此,本实施例的芯片侧面可以作为发光面,从而得到了高效率的定影光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发光基板28记录纸方向的尺寸小,从而缩小了从显色的发热元件2到定影光源的距离。由此可以使记录装置小型化。而且,发光基板28上的发光元件30、金属线31,也可以由图中未示的穿透性的例如硅树脂等保护树脂覆盖。
实施例9
图32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采用SiC基板的青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特性图。光定影型感热纸的定影时间不仅与光量有关,而且与光源的波长有关。图33是用于本实施例光定影型感热纸的光波长吸收范围特性。这种光定影型感热纸吸收图示范围的光进行定影。因此,采用接近这种特性形状的光源,可以有效地定影。
调查各种光源的光谱,结果是,利用SiC基板的青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特性,如图33所示,波长的峰值接近于430毫微米。这接近于作为记录纸的波长吸收范围特性的峰值的420毫微米,作为对着这种光定影型感光纸的光源是有效的。
此外,通过试验可以了解到,由这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使光定影型感热纸定影的时间,因发光二极管与记录纸之间的距离的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差别。图34示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试验中,把记录纸固定,而移动照射该记录纸的发光二极管的位置,以发光二极管与记录纸之间的距离作参数,测定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的2mm角的定影时间。
作为光定影时间是指图5所示记录纸的非印刷部分从初期的光学密度0.6左右变为0.2以下所经过的时间(光学密度为0.2左右是指空白记录纸的密度值)。从图35可以看出,发光二极管与记录纸之间的距离为2mm以上时,记录纸的定影必须在10秒钟以上,所需定影时间相当长。这被推断为是把发光二极管芯片(切断IC晶片的东西)作为发光二极管(可以软钎焊的带电极芯片)来进行组装,关系到由此引起的光的定向性的缘故。
图35示出了用于该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81的断面图。在图35中,在例如由氧化铝陶瓷制成的基板90上形成有导体型板83,在导体型板83上,设置有通过IC制造工艺加工制造出的发光二极管芯片82。该发光二极管芯片82是从SiC基板上利用定时装置按照细微尺寸切成。
在导体型板83上备有可以软钎焊的电极84。发光二极管芯片82内面通过导电性粘接剂85固定连接在电极型板83上。发光二极管芯片82的上表面与电极型板87通过金属线86连接。发光二极管81的上部设有盒体88。发光二极管芯片82及金属线86等用由例如硅树脂制成的保护树脂89保护而与外界空气隔离。
使从发光二极管的芯片82一侧发出的光指向上方的盒体88的内面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在发光二极管芯片82中,发光是由PN接合面产生的,使光反射到盒体88内面的倾斜面上,再使光指向上表面方向。
这种光的指向在图36中示出。发光二极管81的上方向的光照射方向,不仅是从芯片上面垂直的方向,而且还扩散成放射状。这样,可以推断出,发光二极管81到记录纸的距离变为2mm以上的远距离时,是定影时间急剧变长的原因。通过这种结果得出,如果发光二极管81与记录纸的距离尽可能地接近,定影时间则更短,发光二极管81与记录纸的实用距离应在2mm以下。
搭载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基板焊料保护层的颜色,考虑到价格原因通常选用绿色。但是,发光二极管的光也在发光基板面上反射,在本发明所调整的范围,在使用该青色发光二极管时焊料保护层的颜色用白色比绿色更能缩短定影时间。
作为青色发光二极管,若使用砷化镓基板时,也可以使记录纸定影,但是由于在制造二极管等的时候必须格外注意,因此,使用砷化镓是困难的。并且作为青色发光二极管,利用SiC基板的青色发光二极管与其它青色发光二极管相比更便宜一些。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发光元件是采用利用SiC基板的发光二极管,发光波长的峰值大约为430毫微米。与光定影型感热纸的吸收波长接近,可用更少的能量达到高效率的定影,使用简单,价格低廉。
实施例10
图37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立体图。图38是沿图37XXXVIII-XXXVIII线的剖面图。在图中平板玻璃的上玻璃40的内表面,设置有透明电极41,该透明电极41是通过在上玻璃40的内表面形成由例如铟、锡构成的透明导体膜,照相制板,蚀刻技术所形成的一对电极。为了降低该透明电极41的导体型板的电阻值,在该透明电极41的一部分上表面上重叠有银电极42。透明电极41及银电极42用具有绝缘性的通过例如玻璃糊剂印刷或烧结所形成的电介体43覆盖。而且,电介体43由为防止施加高压电而引起该电介体43破坏的MgO膜44。MgO膜44是用溅射或真空镀敷等技术所形成的膜。
上玻璃40和下玻璃46对合,并用密封玻璃45密封而构成容器151。下玻璃46的一部分通过例如吹砂磨蚀加工被削去0.3mm左右,涂敷荧光体47后被烧结固定。在密封的上玻璃40和下玻璃46之间,还设置有从图中未示的孔排气之后用密封玻璃封入例如氖、氦等惰性混合气体48。
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图38所示的光源,是在相对置的银电极42之间作用着200V交流电压的情况下,在透明电极41上面的MgO膜44面上所带的电荷,在混合气体48内,靠近荧光体47的表面,以荧光体47的发光波长,向上玻璃40方向发光的所谓的等离子发光光源,该发光光源通过透明电极41的成形面向上玻璃40的方向发光。
该光源的发光分布如图39所示,在图39中的上玻璃40的位置J-K上,其光量如图39曲线所示的那样是均匀的。此外,在上玻璃40的位置L-M上,虽然在对置的透明电极41之间没有发光,但象图40曲线所示那样,透明电极41的成形面上的光量也是均匀的。这种均匀性是由相对置的透明电极的形状相同的线状型板所造成的,在透明电极的线状型板的成形方向上,光量是均匀的。所以,作为均匀面状发光光源,这种等离子发光光源是合适的。
在以这种发光光源作为发光元件、并使图39的J-K方向与发热元件的排列方向平行地设置的记录装置中,以排列的发热元件线使记录纸有选择地显色之后,便可在等离子发光光源的上玻璃40上面,对光定影型感热纸定影。另外,该离子发光光源的型板配置、材料、结构及混合气体组成等没有特定限制,例如如果用在这种左右对称线上的型板之间施加高电压的等离子发光的方法,也能获得均匀面发光的话,也是可以的。以往的灯使用在混合气体中使用难以处理的水银,这种等离子发光不需要使用水银。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光量易于均匀。而且发光面平坦,所以记录纸容易输送。还不需要使用难以处理的水银。
实施例11
图41至图44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输送方式的示意图。图41~图4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记录纸的输送顺序。在图41及图42中,记录纸5像以往那样,从图右方送往左方。图中记录纸5的S表示显色记录开始位置,E表示显色记录结束位置。而且,在排列的数个发热元件2的线上,显色的记录5用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8发出的光定影。
随后,如图43所示,在不驱动发热元件2、仅驱动发光元件8的状态下,把记录纸5返回图的右方。之后,在仅驱动发光元件8的状态下,再将记录纸5沿图左方输送。由此,利用发光元件8在记录纸面上发光3次。这样,即使减少发光元件8,也不会引起发光光量不足。
在输送过程中,通过驱动发热元件2在高速下进行显色之后,在低速下让记录纸5返回,在这期间用发光元件8发光定影后,也可以再在高速下送往前方。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随着记录纸的输送,通过发热元件的发热进行显色记录,然后在发光元件上沿与记录纸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记录纸,这样,可以加长发光状态下记录纸在发光元件上输送的时间,能争得定影光量,从而弥补发光元件的光量不足。
实施例12
图45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部分透视图。图中的盖70与底座71构成了记录装置的壳体。盖70可开闭的安装在底座71上。在盖70上,设置有记录纸输送用压印滚子4。另外,记录头72安装在底座71上。在底座71上还装有卷状记录纸5。从卷中引出的记录纸5通过记录头72与压印滚子4之间。记录头72由弹簧73推向压印滚子4的方向。
在盖70上的肉眼可见卷状记录纸5的位置上设有开口,在该开口处配有仅遮住记录纸5的吸收波长的光的带色滤光片74。带色滤光片74能遮住从400~500毫微米波长的光。
在本实施例中,在盖70上设置的开口上,装有带色滤光片74。如前面图33所示那样,即使有吸收波长以外的光,光定影型记录纸也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即是说,如果遮住400~500毫微米吸收波长的光,则在记录纸上不会有反应。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只将吸收波长的光遮住的带色滤光片74,便可以用目光确认卷成卷状的记录纸5的残余量。
于是,用户可以了解记录纸5的更换时期,在记录纸5用完之前进行记录纸的更换,克服了由记录纸不足而引起的记录装置的可靠性降低。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设置了至少能遮住记录纸的吸收波长的光的带色滤光片74,因此,可确认记录装置的感热纸的剩余量。
实施例13
图46是显示本发明记录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的断面图。图中的底座76内配设有用于输送记录纸的压印滚子4和记录头72。而且,还设置有将记录头72朝压印滚子4推压的弹簧73。
另外,例如黑色薄板橡胶状遮光部件74安装在底座76的记录纸盒75的插入部分。按照规定尺寸切割的光定影型感热纸插入该记录纸盒75中。
图中,记录纸5装在能遮住外部光的记录纸盒75中。这样,可一张张引出记录纸。这种结构的记录装置,必须使从盒75插入口进入的光不能对记录装置内的记录纸5感光。在本实施例中,在记录纸盒插入部分由于利用了有弹力的外部遮光部件74,所以,能够遮住从盒75插入口进入的外部光。
实施例14
图47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断面图。图中的发光元件8上设置有透明板33。并且在与该透明板33相对的位置,在压印滚子4的记录纸送出方向的前方,配设有成为对记录纸的输送导向的记录纸导向件80。
记录纸5的显色及定影动作与上述实施例17相同,其说明省略。用压印滚子4输送的记录纸5,由导向件80导向,送往支撑板11的下方。因此,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记录纸5是用记录纸导向件80导向的,因此能确保将记录纸输送到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8上,从而能够可靠地对记录纸定影。
作为上述记录纸导向件80的组成部分,是设置在发光元件8上方的位置上设有海绵状的有弹性的部件,这样能使记录纸5与发光元件8紧密接触。
实施例15
图48示出了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49是图48的断面图。在图48中,固定于支撑板11上的发光元件基板13上,设置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回路部件配置部分6。并且,在发光元件基板13上还排列有数个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12。在支撑板11上,还固定有发热基板15,发热装置14以与发光元件12的排列线平行的方式设置在该发热基板15上。
图50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输送记录纸的方式的立体图。图51是沿图50LI-LI线截面剖开的剖视图。图50中的支撑板11上排列有数个发光元件12。发光元件12是发光二极管。在支撑板11上还设置有发热装置14。发热装置14是例如平面状薄片加热器。在发热装置14上方设置有发热装置上的压印滚子36。此外,在排列的数个发光元件12的前侧,配设有输送用压印滚子37。作为光定影型感热纸的记录纸5,通过输送用压印滚子37与发热装置上的压印滚子36输送到发光元件12与发热装置14上。
这种记录装置,首先,选择地驱动排列的数个发光元件12,以使不记录部分的光学密度为0.2的方式选择地发光照射记录纸5并进行定影;然后,用发热装置14发出的热使未定影部分显色;发热装置14上的压印滚子36是将记录纸5推到发热装置14的构造。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纸可平面输送,并通过这种结构可使电子部件一体化,从而,记录装置内的部件易于交换。
实施例16
图52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局部平面图。图53是图52的断面图。图中的支撑板11上固定着例如激光二极管的发光元件130,发光元件130用从该发光元件130引出的箭头所示方向的光照射。发光元件130的光照射方向上设置有兼作其照射聚光用的狭缝光板131。
此外,在经过聚光的光前面,设置有用于反射该光的可转动的作为反射镜的反射板132。在被可转动镜132反射的光的前面,配设有反射镜133,该反射镜133在与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上述光反射。在反射镜133上,固定有例如由如玻璃组成透明板134,该透明板134能使反射的光穿过,并兼作记录纸的输送板,在发光元件130的图示上方,设置有遮光部件135,用于遮住源自发光元件130不需要的照射。并且,发光元件130、狭缝光板131、可转动镜132、反射镜133等的发光元件及反射部分用盖136覆盖住。在支撑板11上固定有发热基板15,发热装置14以平行于发光元件130的记录纸照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该发热基板15上。
下文叙述该实施例的动作。图52中,从发光元件130发出的光由狭缝光板131聚光,然后通过可转动镜132将光的照射方向变换成与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方向。在记录纸宽度方向上的记录通过可转动镜132的角度变化完成。反射的光再经过反射镜132反射,将照射方向变换到记录纸一侧。接着,通过透明板134对记录纸照射。并且随着反射镜132的角度变化,发光元件130发光或消光,从而选择地发光照射未记录部分,进行定影。之后,用发热装置14发出的热使未定影部分显色。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光源的发光元件130用一个就可以,能降低成本。另外,由于将通过狭缝光板131聚集的光,照射在记录纸上,因而提高了记录的分辨率。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30的光通过狭缝光板131聚光,但也可以组合任意个数的透镜进行聚光,还可以用只让特定波长的光通过的聚光片。并且,与往记录纸上记录的信息有关的分辨率可由聚光部决定,通过变更狭缝光板131,便可改变对记录纸的记录分辨率。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使用了可转动镜132、反射镜133,但也可以采用能沿与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移动的反射镜。
实施例17
图54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55是图54的断面图。在图中的支撑板11上设置有受光元件基板17,在受光元件基板17上,配置有与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12的排列线平行的受光元件16。受光元件16与图中未示的读取装置相连,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5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纸5的记录及定影与实施例15同样,其说明省略。完成记录定影记录的的记录纸5通过受光元件16的排列线上方。当记录纸5通过受光元件16的上方时,其记录结果由受光元件16读取。然后,通过与受光元件16相连的图中未示的读取装置读取记录。即是说,记录纸定影后的记录结果的读取,可以随着记录纸的输送进行,从而提高了记录装置的记录可靠性。另外,受光元件16还可以作为检测记录纸5有无的检测装置。还能够检测出由于发热装置14的故障及发光元件12的故障所引起的记录不良现象。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采用了使记录纸通过排列的受光元件16上方的结构,记录纸上定影的记录结果可通过受光元件16读取,因此,提高了记录装置的可靠性。
实施例18
图56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57是图56的断面图。图中的数个发光元件12以排列间距P1排列着。另外,数个受光元件16以平行于发光元件12排列线的方式排列着,其排列间距P2在作为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12的排列间距P1以下。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7相同。
由于受光元件16的排列间距P2在发光装置12的排列间距P1以下,在组装记录装置中,发光元件基板13的发光元件12的排列间距可以忽略,从而使受光元件基板17易于组装在支撑板11上。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受光元件16的排列间距在排列的数个发光元件12的排列间距以下,在本装置的组装过程中,只需要注意使受光元件16的排列平行于发光元件12的排列即可,因此,装置的组装容易实现。
实施例19
图58是表示本发明记录装置再一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固定于由压制铝材料制成的支撑板100的发热元件基板10上,设置有数个发热元件2。在发热元件基板10上,还设置着回路部件配置部分6。在支撑板100上装有作为发光装置的灯3,灯3以平行于数个发热元件2排列线的方式设置着。支撑板100是利用具有支撑板100断面形状的带孔的挤压模型挤压铝材而形成的,在支撑板的一端形成有挤压时成形的圆槽35。灯3装在该圆槽35内。
如图58所示将象灯3那样的断面为圆形的东西固定在支撑板上时,支撑板支撑的灯3的位置的断面形状作成圆形。在这种场合,如果长度方向(记录纸宽度方向)的尺寸短,通过在长度方向上的圆孔加工即从侧面切削加工圆孔,便可以做成具有图59的侧面图的断面形状的支撑板。但是,在排列有数个发热元件2的长型电子部件中,采用上述的加工方法则加工不出高精度圆孔。在形成这样一部分具有圆形形状的支撑板的过程中,先作成具有上述侧面图的断面形状的断面模型,然后用该断面模型挤压软化了的铝、冷却后再进行挤压加工,由此,便可以在高精度下形成与断面模型形状相同的铝支撑板100。
此外,在长型支撑板上面进行切削加工时,如果加工装置本身的平面加工精度不高,就很难进行切削加工,另外,切削加工时间也比较长,这样,实际上不能在成本低的情况下加工出长型电子产品。在这种圆槽中设置灯3,通过涂敷耐热、绝缘性的例如硅橡胶系粘接剂,便可以将灯3固定在支撑板100上。灯3的发热被传递给支撑板100,就能象以往记录装置所示的那样抑制灯3的发热,并且可以将灯3与记录装置的距离作的较以往更短一些。另外,由于铝是金属、是热传导材料,可以使发热元件2与灯3的不利于记录的发热进行放热。进一步,在必须更多地放热的场合,可以将铝支撑板100的下表面作成易于放热的使断面面积增加的形状,而且,为了增加放热效果,在铝挤压后可立即进行黑氧化铝膜处理,另外,在这种场合,还可以从支撑板100的下方用冷却风扇等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由于支撑板100是铝挤压材料,抑制了灯3的发热,灯3与记录纸的距离可以较以往技术更近一些,又因为记录纸的输送可平面地进行,消除了卡纸现象。此外,通过挤压加工制作出支撑板100,使从上面难以加工的圆槽等断面形状易于加工。

Claims (15)

1、一种使用由热和光显色的记录纸的记录装置,包括:
遮住外部光的壳体;
设置在上述壳体内的支撑板;
沿着与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在上述支撑板上的使记录纸显色的数个发热元件或发光元件;
设置在上述支撑板上并沿记录纸宽度方向延伸的接近记录纸配置的发光装置或发热装置;
设置在上述壳体上的在发热元件或发光元件上及在上述发光装置或发热装置上输送记录纸的送纸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发光装置是发光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发光装置是由:
一面为平板玻璃的内部被密封的容器;
设置在平板玻璃内面的一对电极;
封入所述容器内的惰性混合气体;
与平板玻璃相对地设置在容器内的荧光体组成,
上述发光装置在以平板玻璃朝向记录纸的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是用铝材料通过挤压加工而形成的,并沿记录纸宽度方向设置有长槽,
上述发光装置是容纳在该槽中的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
设置在上述支撑板上的导向部件;
用于安装发光二极管并可由导向件引导在与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地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基板;
安装在支撑板上并可沿与记录纸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上述基板的移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发光二极管是采用SiC基板的发光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位与发热元件驱动电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在发光装置与记录纸之间设置有透明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在发热元件的记录纸输送方向的前方并沿着记录纸宽度方向排列的数个受光元件,
及与受光元件电连接的读取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在发光装置与记录纸之间设置有聚光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数个受光元件的排列间距在数个发热元件的排列间距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用受光元件检测记录纸的有无。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是,用受光元件检测壳体的开闭。
14、一种使用由热和光显色的记录纸的记录装置,包括:
遮住外部光的壳体;
沿着记录纸宽度方向排列在壳体内的使记录纸显色的发热元件;
设置在壳体内的激光二极管;
设置在壳体内的、用于反射来自于激光二极管的光的、用该反射光沿宽度方向在记录纸上扫描的反射板;
设置在上述壳体上的在发热装置及扫描光上输送记录纸的送纸装置。
15、一种记录方法,是在发热元件附近及发光装置附近用送纸装置输送记录纸、并用该发热元件的热及该发光装置的光显色的记录方法,
在对上述发热元件进行选择驱动之后,在发光装置附近往复移动上述记录纸,进行显色。
CN96121692A 1996-02-29 1996-12-04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1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43283/96 1996-02-29
JP04328396A JP3158037B2 (ja) 1996-02-29 1996-02-29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297A true CN1158297A (zh) 1997-09-03
CN1090100C CN1090100C (zh) 2002-09-04

Family

ID=12659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216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0100C (zh) 1996-02-29 1996-12-04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986682A (zh)
EP (1) EP0792750B1 (zh)
JP (1) JP3158037B2 (zh)
CN (1) CN1090100C (zh)
DE (1) DE69631820T2 (zh)
TW (1) TW38648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388A (zh) * 2014-07-04 2016-01-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混合动力车的方法和系统
CN109891330A (zh) * 2016-07-12 2019-06-14 海德拉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多个排列式成像器的闭环色彩校准
CN110830674A (zh) * 2019-10-21 2020-02-21 北京世纪影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扫描仪的合盖自启动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7155A (ja) * 1998-12-21 2000-06-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照明装置
JP2000301762A (ja) * 1999-04-23 2000-10-31 Oki Data Corp Ledプリントヘッド
US6475709B2 (en) 1999-12-01 2002-11-05 Agfa-Gevaert Method for thermal recording
DE69926131D1 (de) * 1999-12-01 2005-08-18 Agfa Gevaert Nv Thermoaufzeichnungsverfahren-und-Vorrichtung
JP2001343803A (ja) * 2000-06-01 2001-12-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85456A (ja) * 2002-01-28 2003-10-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定着器及びその照度補正方法並びに感熱プリンタ
US7465909B2 (en) * 2003-01-09 2008-12-16 Con-Trol-Cure, Inc. UV LED control loop and controller for causing emitting UV light at a much greater intensity for UV curing
US20040164325A1 (en) * 2003-01-09 2004-08-26 Con-Trol-Cure, Inc. UV curing for ink jet printer
US20050042390A1 (en) * 2003-01-09 2005-02-24 Siegel Stephen B. Rotary UV c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671346B2 (en) * 2003-01-09 2010-03-02 Con-Trol-Cure, Inc.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uring inks, coatings and adhesives
US7137696B2 (en) * 2003-01-09 2006-11-21 Con-Trol-Cure, Inc. Ink jet UV curing
US7498065B2 (en) * 2003-01-09 2009-03-03 Con-Trol-Cure, Inc. UV printing and curing of CDs, DVDs, Golf Balls And Other Products
US7211299B2 (en) * 2003-01-09 2007-05-01 Con-Trol-Cure, Inc. UV c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399982B2 (en) * 2003-01-09 2008-07-15 Con-Trol-Cure, Inc UV curing system and process with increased light intensity
US20060121208A1 (en) * 2003-01-09 2006-06-08 Siegel Stephen B Multiple wavelength UV curing
US20060204670A1 (en) * 2003-01-09 2006-09-14 Con-Trol-Cure, Inc. UV c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175712B2 (en) * 2003-01-09 2007-02-13 Con-Trol-Cure, Inc.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uring inks, coatings and adhesives
JP2004265977A (ja) * 2003-02-28 2004-09-24 Noritsu Koki Co Ltd 発光ダイオード光源ユニット
US20050116034A1 (en) * 2003-11-28 2005-06-02 Masato Satake Printing system
JP2005199476A (ja) * 2004-01-13 2005-07-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発光装置
US8314408B2 (en) * 2008-12-31 2012-11-20 Draka Comteq, B.V. UVLED apparatus for curing glass-fiber coatings
DK2388239T3 (da) 2010-05-20 2017-04-24 Draka Comteq Bv Hærdningsapparat, der anvender vinklede UV-LED'er
US8871311B2 (en) 2010-06-03 2014-10-28 Draka Comteq, B.V. Curing method employing UV sources that emit differing ranges of UV radiation
EP2418183B1 (en) 2010-08-10 2018-07-25 Draka Comteq B.V. Method for curing coated glass fibres providing increased UVLED intensitiy
JP5673082B2 (ja) * 2010-12-24 2015-0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146558B2 (ja) * 2013-02-05 2017-06-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11807020B2 (en) * 2021-03-03 2023-11-07 Toshiba Global Commerce Solutions Holdings Corporation Thermal paper preheating and optical prin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4236A (ja) * 1974-08-23 1976-02-27 Mita Industrial Co Ltd Atsuryokuteichakusochi
DE3239994C2 (de) * 1981-10-31 1984-12-13 Tokyo Shibaura Denki K.K., Kawasaki, Kanagawa Farbkopiergerät
JPS6013042A (ja) * 1983-07-05 1985-01-23 Daido Steel Co Ltd 耐摩耗耐食合金
JPS61227067A (ja) * 1985-04-01 1986-10-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感熱記録用ヘツド
DE3506995A1 (de) * 1985-02-27 1986-08-28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blaulicht-leds und anordnung zur durchfuehrung des verfahrens
JPS6255166A (ja) * 1985-09-04 1987-03-10 Canon Inc 光熱記録ヘツド及び前記光熱記録ヘッド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S62144026A (ja) * 1985-12-18 1987-06-27 Graphtec Corp 感熱記録装置
JPS63274562A (ja) * 1987-05-07 1988-11-11 Fujitsu Ltd 多色サ−マルプリンタ
US5252988A (en) * 1989-12-15 1993-10-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ermal head for thermal recording machine
US5294815A (en) * 1991-07-29 1994-03-15 Ricoh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terraced structure
US5268707A (en) * 1991-08-05 1993-12-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Direct thermal printer
JP2718848B2 (ja) * 1991-11-05 1998-02-25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多色感熱記録装置
JPH0613042A (ja) * 1992-06-29 1994-01-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定着用ランプ及び光定着型画像形成装置
US5724062A (en) * 1992-08-05 1998-03-03 Cree Research, Inc. High resolution, high brightness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and producing the same
JPH06225080A (ja) * 1993-01-21 1994-08-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線状光源
JP3145838B2 (ja) * 1993-07-22 2001-03-12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ラー感熱プリン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388A (zh) * 2014-07-04 2016-01-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混合动力车的方法和系统
CN105270388B (zh) * 2014-07-04 2019-04-2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混合动力车的方法和系统
CN109891330A (zh) * 2016-07-12 2019-06-14 海德拉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多个排列式成像器的闭环色彩校准
CN110830674A (zh) * 2019-10-21 2020-02-21 北京世纪影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扫描仪的合盖自启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631820T2 (de) 2005-03-10
EP0792750A3 (en) 1999-07-21
CN1090100C (zh) 2002-09-04
EP0792750A2 (en) 1997-09-03
EP0792750B1 (en) 2004-03-10
JP3158037B2 (ja) 2001-04-23
JPH09234894A (ja) 1997-09-09
DE69631820D1 (de) 2004-04-15
US5986682A (en) 1999-11-16
TW386487U (en) 2000-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100C (zh) 记录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132245C (zh) 3维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627178A (zh) 光学装置和图像生成装置
CN1201208C (zh) 成像设备
CN100345025C (zh) 光调制元件、显示元件及曝光元件
CN1109607C (zh) 印章制造装置
CN1397431A (zh) 狭带盒及狭带打印机装置
CN101032879A (zh) 成象装置、成象方法及印刷装置
CN1251327C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信号传输装置、光电装置和电子仪器
CN1144197C (zh) 光盘、光盘的制作方法及制作设备
CN1333477A (zh) 触摸板,制造这种触摸板的方法,以及使用这种触摸板的屏幕输入型显示装置
CN1546319A (zh) 热敏式打印机及记录材料传送装置
CN1217229C (zh) 照片印制装置和电子图像输入装置
CN1099799C (zh) 信息读取装置
CN1752871A (zh) 光除电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320542C (zh) 光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溅射工艺的靶
CN1130706C (zh) 光读出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光学记录媒体驱动装置
CN1654214A (zh) 头模块和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883087A (zh) 激光光源和二维图像形成装置
CN1756448A (zh) 电光学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CN1474226A (zh) 感光材料上的激光标记及包括该标记的感光材料
CN1268111C (zh) 图象读取装置
CN1739199A (zh) 使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曝光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317135C (zh) 液晶快门装置
CN1783261A (zh) 发光模块、光学头和光盘记录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