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9770B - 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9770B
CN115819770B CN202211483532.6A CN202211483532A CN115819770B CN 115819770 B CN115819770 B CN 115819770B CN 202211483532 A CN202211483532 A CN 202211483532A CN 115819770 B CN115819770 B CN 115819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omega
alpha
titanate
manufacturing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35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19770A (zh
Inventor
李书兵
孙刚
陈泽雨
杨思行
贾帅博
万芳
徐刘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Xingrui Silicon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Xingrui Silic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Xingrui Silicon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Xingrui Silic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835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19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19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9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19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9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ilic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是:(1)将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催化剂于常温及保护气氛下混合均匀;(2)继续在保护气氛下,向步骤(1)中的混合体系中加入甲氧基硅烷封端剂,混匀后升温至60‑90℃进行反应,待钛酸酯测试无凝胶增稠现象后用中和剂将反应体系中和,并进行负压脱低;完成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操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使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碱性催化剂在常温下共混,后加入封端剂混合均匀后进行升温反应的工艺,该工艺条件稳定,粘度可控,成品率高,且成本合理,符合工业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脱醇型硅橡胶粘接能力强,耐腐蚀性能好,被广泛应用于粘接密封领域。目前国内生产脱醇型硅橡胶,主要以羟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烷为原料制备而得,制备过程中,体系纯在明显的“黏度高峰”现象,使体系难以混合均匀,且加大了清洁难度,且与醇型交联剂反应会脱出甲醇,导致储存时间端、粘接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将107硅橡胶进行烷氧基封端后,能够避免钛酸酯与羟基作用时的“粘度高峰”现象,且缓解了体系中甲醇的脱出,使样品储存时间及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封端过程简单,进行封端处理后,制备的密封胶可应用于胶黏剂、电子密封材料等。
目前制备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环体聚合法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及D3~D6的混合环体(DMC)为原料,采用低分子的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封端剂,硅醇钾盐为催化剂制备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采用铂络合物作为催化剂,成本高,反应过程更繁琐,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2)硅氢加成法。通常以端含氢硅油与乙烯基硅烷偶联剂通过加成反应制得。同环体聚合法一样,所用催化剂为铂络合物,成本较高。
(3)缩合法。通过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与甲氧基硅烷缩合制得。采用有机铵类、碱金属氢氧化物类等为催化剂制备而得,成本较低。
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为原料制备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传统方法,通常采用烷基二甲氧基硅烷、三甲氧基硅烷以及四甲氧基硅烷为封端剂,以有机铵类、碱金属氢氧化物类等为催化剂制备而得。制备过程简单,但成品率较低,在封端过程中有解聚或交联的风险,因此难以高效的制备得到粘度理想同时封端率高的样品,对工业化经济损失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碱性催化剂,并将碱性催化剂与107胶共混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封端剂,使得产品粘度可控,成品率高,且成本合理,符合工业化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碱性催化剂于常温及保护气氛下混合均匀;
(2)继续在保护气氛下,向步骤(1)中的混合体系中加入甲氧基硅烷封端剂,混匀后升温至60-90℃进行反应,待钛酸酯测试无凝胶增稠现象后用中和剂将反应体系中和,并进行负压脱低;完成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粘度在2000~80000mPa.s。
进一步地,所述碱性催化剂为KOH醇溶液、KOH碱胶、NaOH醇溶液、NaOH碱胶或NH4OH碱胶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性催化剂中碱的添加量为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10-40ppm。
进一步地,步骤(1)混合过程中的搅拌速率为100-300r/min,混合时间20-60min。
进一步地,步骤(2)中甲氧基硅烷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甲氧基硅烷的加入量为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质量的1%~5%。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反应时间为0.5~3h,
进一步地,步骤(2)中钛酸酯测试时使用催化剂,具体为钛酸异丙酯、钛酸四异丁酯、钛酸异丁酯或乙酰乙酸乙酯的一种。
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中和剂为磷酸的乙醇溶液、醋酸的乙醇溶液、线性硅基磷酸酯中的一种。中和剂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6:1;中和剂加入后搅拌速率为150~400r/min,中和时间为20~60min。
进一步地,脱低温度为100-140℃,负压-0.09MPa以下,脱低时间0.5-2h。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封端方法在常温下先使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与催化剂共混一段时间,再加入封端剂进行反应,能够缓解反应过程中的解聚现象以及交联现象,反应过程中粘度急剧下降或上涨的现象得到改善,粘度更可控,可以避免出现“黏度高峰”。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成品率高,能够减少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6、7中的GPC谱图。
图2为实施例1、2中的红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取脱水后的2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600g加入到三口瓶中,抽真空10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5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
(2)向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KOH碱胶(KOH0.015g),于室温下混匀20min后加入封端剂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12g。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200r/min。共混10min后将温度升至60℃,于该温度下继续反应1h,以线性硅基磷酸酯为中和剂进行中和。钛酸酯测试有“黏度高峰”,凝胶增稠现象减弱,判定体系被部分封端,反应后的粘度为1962mPa.s。将产物在120℃、-0.09MPa下脱去低分子,即得到甲氧基封端PDMS。
实施例2:
(1)取脱水后的2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600g加入到三口瓶中,抽真空10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5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
(2)向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KOH碱胶(KOH 0.018g)室温下混匀20min后加入封端剂MTMS12g。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200r/min。共混10min后将温度升至60℃,于该温度下继续反应1h,以线性硅基磷酸酯为中和剂进行中和。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粘度为1980mPa.s。将产物在120℃、-0.09MPa下脱去低分子,即得到甲氧基封端PDMS。
实施例3:
(1)取脱水后的2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600g加入到三口瓶中,抽真空10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5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
(2)向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NaOH碱胶(NaOH0.012g),混匀20min后加入封端剂MTMS12g。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200r/min。共混10min后将温度升至60℃,于该温度下继续反应1h,以线性硅基磷酸酯为中和剂进行中和。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粘度为1970mPa.s。将产物在120℃、-0.09MPa下脱去低分子,即得到甲氧基封端PDMS。
实施例4:
(1)取脱水后的2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500g加入到三口瓶中,抽真空20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5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
(2)向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KOH碱胶(KOH0.082g),于室温下混匀1h后加入封端剂MTMS50g。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200r/min。共混0.5h后将温度升至60℃,于该温度下继续反应1h,以线性硅基磷酸酯为中和剂进行中和。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判定封端效果良好,反应后的粘度为1937mPa.s。将产物在120℃、-0.09MPa下脱去低分子,即得到甲氧基封端PDMS。
实施例5:
(1)取脱水后的2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500g加入到三口瓶中,抽真空20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5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
(2)向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KOH碱胶(KOH 0.082g),于室温下混匀1h后加入封端剂MTMS50g。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100r/min。共混0.5h后将温度升至60℃,于该温度下继续反应1h,以线性硅基磷酸酯为中和剂进行中和。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判定封端效果良好,反应后的粘度为2014mPa.s。将产物在120℃、-0.09MPa下脱去低分子,即得到甲氧基封端PDMS。
实施例6:
(1)取脱水后的20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600g于三口瓶中,抽真空10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5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
(2)向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KOH碱胶(KOH 0.018g),于室温下混匀0.5h后加入封端剂MTMS12g。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200r/min。共混0.5h后将温度升至60℃,于该温度下继续反应1h后,用磷酸的乙醇溶液为中和剂进行中和。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反应后的粘度为19300mPa.s。将产物在120℃、-0.09MPa下脱去低分子,即得到甲氧基封端PDMS。
实施例7:
(1)取脱水后的20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500g于三口瓶中,抽真空15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20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
(2)向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KOH碱胶(KOH 0.075g),于室温下混匀1h后加入封端剂VTMS50g。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200r/min。共混0.5h后将温度升至60℃,于该温度下继续反应1.5h后,用线性硅基磷酸酯为中和剂进行中和,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反应后的粘度为18350mPa.s。将产物在120℃、-0.09MPa下脱去低分子,即得到甲氧基封端PDMS。
实施例8:
(1)取脱水后的20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500g于三口瓶中,抽真空15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20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
(2)向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KOH醇溶液(KOH0.057g),于室温下混匀1h后加入封端剂VTMS50g。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200r/min。共混0.5h后将温度升至60℃,于该温度下继续反应1.5h后,用线性硅基磷酸酯为中和剂进行中和,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反应后的粘度为17980mPa.s。将产物在120℃、-0.09MPa下脱去低分子,即得到甲氧基封端PDMS。
实施例9:
(1)取脱水后的2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500g于三口瓶中,抽真空15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10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
(2)向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KOH碱胶(KOH0.075g),于室温下混匀0.5h后加入封端剂VTMS50g。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200r/min。共混0.5h后将温度升至80℃,于该温度下继续反应0.5h后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用磷酸的乙醇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后的粘度为18830mPa.s。将产物在120℃、-0.09MPa下脱去低分子,即得到甲氧基封端PDMS。
实施例10:
(1)将600g脱水处理后的80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加入到开口反应器中,抽真空30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10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
(2)向开口反应器中加入催化剂KOH碱胶(KOH0.023g),于室温下混匀1h后加入封端剂MTMS,封端剂的添加量为原料质量的2%。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160r/min。共混1h后将温度升至60℃,于该温度下反应2h,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用醋酸的乙醇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后的粘度为74000mPa.s。将产物在120℃、-0.09MPa下脱去低分子,即得到甲氧基封端PDMS。
实施例11:
(1)取脱水后的20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2500g于三口瓶中,抽真空15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20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
(2)向三口瓶中加入催化剂NH4OH碱胶(NH4OH0.062g),于室温下混匀1h后加入封端剂VTMS 50g。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160r/min。共混0.5h后将温度升至60℃,于该温度下继续反应2h后,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将产物在120℃、-0.09MPa下破酶并脱低,即得到粘度为22400mPa.s的甲氧基封端PDMS。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7的配方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加料方式的差异。
将2500g脱水后的20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置于三口烧瓶中,抽真空后用N2置换。使体系处于N2保护氛围中。待体系温度升至60℃时,向体系中加入VTMS50g和KOH碱胶(KOH0.075g),1.5h后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粘度降至9100mPa.s。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9的配比相同,主要差异在于加料方式和封端剂。
将600g的80000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置于三口烧瓶中,抽真空30min,并用N2置换。使体系处于N2保护氛围中,待体系温度升至80℃时,向体系中加入12gMTMS和KOH碱胶(KOH 0.023g),反应2h后,钛酸酯测试无“黏度高峰”,粘度为46600mPa.s。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2的工艺与配方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升温顺序的差异。
取脱水后的2000 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600g于三口瓶中,抽真空10 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5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待体系温度升至60℃后,加入催化剂KOH碱胶(KOH 0.018g),待混合均匀后加入封端剂MTMS12g,两次加样均需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搅拌速率为200r/min。于该温度下继续反应1h后,钛酸酯测试有明显“黏度高峰”,反应后的粘度为2197mPa.s,将产物在120℃、-0.09MPa下脱去低分子,即得到甲氧基封端PDMS。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6的配比相同,主要差异在于加料顺序的差异。
取脱水后的20000 mPa.s的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600g于三口瓶中,抽真空10 min排除体系里的空气,并用氮气置换出体系中的空气,通N2时间约5min,使反应体系处于氮气保护氛围中。向三口瓶中加入封端剂MTMS 12g,于室温下混匀0.5h后加入催化剂KOH碱胶(KOH 0.018g)。共混0.5h后升温至60℃反应1h,体系粘度降至12000mPa.S,钛酸酯测试有“粘度高峰”。
通过GPC对PDMS、实施例2、6、7中的样品进行了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实施例6、7自制20000mPa.s MTM封端PDMS、VTM封端PDMS与PDMS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不大,多分散系数相近,三者的分子量分布曲线几乎重叠;实施例2的2000mPa.s MTM封端PDMS的相对分子质量要明显低于200000mPa.s的。表明粘度理想的烷氧基封端PDMS与封端前的原料分子量分布一致,理论上保留了原材料本身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通过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实施例1、2的红外光谱对比可以发现,2840cm-1处为-OCH3的特征吸收峰随着催化剂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封端率逐渐增高。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碱性催化剂于常温及保护气氛下混合均匀;
(2)继续在保护气氛下,向步骤(1)中的混合体系中加入甲氧基硅烷封端剂,混匀后升温至60-90℃进行反应,待钛酸酯测试无凝胶增稠现象后用中和剂将反应体系中和,并进行负压脱低;完成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粘度在2000~80000mPa.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催化剂为KOH醇溶液、KOH碱胶、NaOH醇溶液、NaOH碱胶或NH4OH碱胶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碱性催化剂中碱的添加量为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10-40pp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混合过程中的搅拌速率为100-300r/min,混合时间20-6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甲氧基硅烷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甲氧基硅烷的加入量为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质量的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反应时间为0.5~3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钛酸酯测试时使用催化剂,具体为钛酸异丙酯、钛酸四异丁酯或钛酸异丁酯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中和剂为磷酸的乙醇溶液、醋酸的乙醇溶液、线性硅基磷酸酯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脱低温度为100-140℃,负压-0.09MPa以下,脱低时间0.5-2h。
CN202211483532.6A 2022-11-24 2022-11-24 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819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3532.6A CN115819770B (zh) 2022-11-24 2022-11-24 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3532.6A CN115819770B (zh) 2022-11-24 2022-11-24 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9770A CN115819770A (zh) 2023-03-21
CN115819770B true CN115819770B (zh) 2023-08-25

Family

ID=85531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3532.6A Active CN115819770B (zh) 2022-11-24 2022-11-24 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1977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0555A (en) * 1987-10-24 1991-02-05 Dow Corning S.A. Preparation of hydroxy terminated polysiloxanes
DE4029481A1 (de) * 1990-09-17 1992-03-19 Wacker Chemie Gmbh Unter abspaltung von alkoholen zu elastomeren vernetzbare organo(poly)siloxanmassen
EP2058349A1 (de) * 2007-11-08 2009-05-13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Nanopartikelmodifizierte Polyisocyanate
CN102952270A (zh) * 2011-08-29 2013-03-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硅氧烷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单组份脱醇型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8612A (zh) * 2015-01-06 2015-04-29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158257A1 (zh) * 2014-04-18 2015-10-22 苏州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高粘结性单组份脱肟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密封剂及制备方法
CN112898948A (zh) * 2021-01-20 2021-06-04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单组分透明有机硅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512197A (zh) * 2021-07-30 2021-10-19 新纳奇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WO2021228184A1 (zh) * 2020-05-14 2021-11-18 成都拓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溶剂潮气固化型有机硅敷型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34634A1 (de) * 2001-07-17 2003-02-06 Consortium Elektrochem Ind Über Alkoxygruppen vernetzende RTV-1-Siliconkautschuk-Mischungen
GB0905204D0 (en) * 2009-03-26 2009-05-13 Dow Corning Preparation of organosiloxane polymers
DE102013216852A1 (de) * 2013-08-23 2015-02-26 Wacker Chemie Ag Vernetzbare Massen auf Basis von organyloxysilanterminierten Polymere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0555A (en) * 1987-10-24 1991-02-05 Dow Corning S.A. Preparation of hydroxy terminated polysiloxanes
DE4029481A1 (de) * 1990-09-17 1992-03-19 Wacker Chemie Gmbh Unter abspaltung von alkoholen zu elastomeren vernetzbare organo(poly)siloxanmassen
EP2058349A1 (de) * 2007-11-08 2009-05-13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Nanopartikelmodifizierte Polyisocyanate
CN102952270A (zh) * 2011-08-29 2013-03-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硅氧烷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单组份脱醇型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158257A1 (zh) * 2014-04-18 2015-10-22 苏州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高粘结性单组份脱肟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密封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58612A (zh) * 2015-01-06 2015-04-29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28184A1 (zh) * 2020-05-14 2021-11-18 成都拓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溶剂潮气固化型有机硅敷型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98948A (zh) * 2021-01-20 2021-06-04 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单组分透明有机硅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512197A (zh) * 2021-07-30 2021-10-19 新纳奇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以107胶为基础制备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研究;张银华,等;《粘接》(第4期);第19-24、3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9770A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0321B (zh) 多官能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55049B (zh) 一种氯化磷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制备中的应用
CN110003842B (zh) 一种单组份脱醇型室温硫化有机聚硅氧烷组合物
CN109280533B (zh) 单组份脱醇型透明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012364A (zh) 单组分室温快速硫化脱醇型硅酮结构密封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762511B (zh) 一种单组份脱醇型室温硫化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EP1373363B1 (en) Mixed alkoxysilyl functional polymers
CN113512197B (zh) 一种烷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06084236B (zh) 一种室温硫化型硅橡胶及其交联剂
CN114316897A (zh) 一种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19770B (zh) 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CN115353628B (zh) 一种烷氧基封端硅氧烷聚合物的制备工艺
CN113956840A (zh) 一种脱醇型室温硫化硅橡胶密封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05367B (zh) 一种高强度有机硅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61352B (zh) 甲基乙烯基羟基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15353B (zh) 提高硅橡胶与ppsu粘接强度的底涂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7354A (zh) 一种烷氧基封端的线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
EP1083195A1 (en) Methods of making alkoxylated resin-polymer organosilicone networks and products obtainable therefrom
CN113801626A (zh) 一种单组分加成型粘接胶及其制备方法
US9284413B2 (en) Process to produce stable alkoxy terminated aminofunctional silicone fluids
US6313253B1 (en) Basic condensation catalyst systems for siloxanes
CN112210068A (zh) 一种可湿气固化的改性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772265B (zh) 一种乙烯基含氟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23901B (zh) 一种自修复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与自修复方法
CN115772264B (zh) 具有自粘接特性的烷氧基封端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