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7727B -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7727B
CN115777727B CN202211452682.0A CN202211452682A CN115777727B CN 115777727 B CN115777727 B CN 115777727B CN 202211452682 A CN202211452682 A CN 202211452682A CN 115777727 B CN115777727 B CN 115777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bial
parts
powder
diatomite
stra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526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77727A (zh
Inventor
陈祥福
周楷轩
张金帅
徐海清
沈彦辉
王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Aozhe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andong Linyi Institute of Modern Agricultur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Aozhe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andong Linyi Institute of Modern Agricultur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Aozhe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andong Linyi Institute of Modern Agricultur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Aozhe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526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7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7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7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77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7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菌剂以有机组分、磷酸二氢钾、尿素、载体、微生物菌粉、有机粘接剂等为原料制备而成。本发明采用改性的硅藻土作为载体,提升硅藻土的负载和吸附性能,对后续微生物起到稳定持久的保护作用;同时以副地衣芽孢杆菌、副黄假单胞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质量混合后制备微生物菌剂,有效激发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物质的活性,提升作物抗病性,从根本上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率。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用量少,使用方便,增产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根腐病的发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土传病害是发生在植物根部或茎部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病害的统称,包括根腐病、枯萎病、猝倒病、立枯病、疫病、黄萎病等病害种类。这类病害的病原物其生活史一部分或大部分存在于土壤中,在条件适宜时病原物萌发并侵染植物根部或茎部导致植物发生病害。近年来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紊乱,农作物土传病害逐年加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土传病害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引起的药物残留、环境污染和抗药性积累等问题已经不符合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物防治因其低成本,环境友好和无药物残留等特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研究热点,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针对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生防菌剂的筛选主要从代谢产物促生、营养位点竞争等角度开展。但土传病害的发生与病原菌的数量、植物抗性密切相关,因此降低土壤病原菌基数、提升作物自身抗性是抑制土传病害发生的关键。因此,一般的生防菌剂只是从植物促生、微生物竞争的角度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往往效果不稳定。对此,理想的生防细菌剂型应当根据土传病害的特点,从化学生态的角度对土壤病原菌持续进行压制,以达到防治病害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抗根腐病微生物菌剂,其对根腐病真菌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有效激发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物质的活性,提升作物抗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组分90-120份、磷酸二氢钾10-20份、尿素18-30份、载体50-80份、微生物菌粉20-30份、有机粘接剂3-5份。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组分为腐植酸和/或糠醛渣。
进一步的,所述载体为改性的硅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
(1)煅烧除杂: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
(2)混合改性:将2-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20-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5-10g步骤(1)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20-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进一步的,步骤(2)NaBH4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加入量为150-200mL。
进一步的,纳米硅溶胶的质量浓度为30%,硅溶胶粒径10-15nm。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粉为副地衣芽孢杆菌、副黄假单胞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1:1:1混合而得,其中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
进一步的,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9月2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进一步的,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原始保藏时间2015年2月25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进一步的,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11月3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粉的制备方法为:
(1)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2)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
(3)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进一步的,NB培养基的组成为: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3g,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粘接剂为环氧树脂。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载体: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将2-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20-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5-10g步骤(1)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20-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2)制备微生物菌粉: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3)按重量份依次将载体、微生物菌粉、有机组分、磷酸二氢钾、尿素置于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粘接剂进行造粒,造粒完成后包装入库。
本发明菌剂使用时,与常规施用的复合肥进行混合后施入,用量为3-5公斤/亩。
本发明所得菌剂的含菌量在5-10亿/g。
本发明所使用的各原料均市售可得。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首先配置有机营养物质和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无机营养,一方面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一定的营养支撑,另方面为作物提供必要的补充营养;
(2)本发明采用改性的硅藻土作为载体,首先进行高温煅烧,清除硅藻土孔隙内以及表面的杂质和水分,提升其吸附及负载性能;其次原位还原制备磁性纳米铁,同时使用一定的纳米硅溶胶,减少磁性纳米铁在负载过程的团聚,同时纳米铁也能促进硅溶胶粒子的充分吸附;纳米粒子的加入,大幅提升比表面积,从而提升硅藻土的负载和吸附性能,对后续微生物起到稳定持久的保护作用;
(3)本发明以副地衣芽孢杆菌、副黄假单胞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质量混合后制备微生物菌剂,三者均属于抗性微生物,对于根腐病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而同时,这三种菌种混合后,可以协同作用有效激发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物质的活性,提升作物抗病性,从根本上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率;
(4)本发明微生物菌剂用量少,使用方便,增产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各类作物根腐病的发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种菌株对于病原菌的抑制试验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组分120份、磷酸二氢钾10份、尿素30份、载体50份、微生物菌粉20份、有机粘接剂3份。
所述有机组分为腐植酸。
所述载体为改性的硅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
(1)煅烧除杂: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
(2)混合改性:将2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2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5g步骤(1)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2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步骤(2)NaBH4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加入量为150mL。
纳米硅溶胶的质量浓度为30%,硅溶胶粒径10-15nm。
所述微生物菌粉为副地衣芽孢杆菌、副黄假单胞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1:1:1混合而得,其中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
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9月2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原始保藏时间2015年2月25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11月3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所述微生物菌粉的制备方法为:
(1)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2)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
(3)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NB培养基的组成为: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3g,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
所述有机粘接剂为环氧树脂。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载体: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将2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2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5-10g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2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2)制备微生物菌粉: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3)按重量份依次将载体、微生物菌粉、有机组分、磷酸二氢钾、尿素置于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粘接剂进行造粒,造粒完成后包装入库。
实施例2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组分90份、磷酸二氢钾18份、尿素20份、载体60份、微生物菌粉22份、有机粘接剂4份。
所述有机组分为糠醛渣。
所述载体为改性的硅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
(1)煅烧除杂: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
(2)混合改性:将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步骤(1)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步骤(2)NaBH4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加入量为150mL。
纳米硅溶胶的质量浓度为30%,硅溶胶粒径10-15nm。
所述微生物菌粉为副地衣芽孢杆菌、副黄假单胞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1:1:1混合而得,其中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
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9月2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原始保藏时间2015年2月25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11月3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所述微生物菌粉的制备方法为:
(1)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2)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
(3)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NB培养基的组成为: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3g,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
所述有机粘接剂为环氧树脂。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载体: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将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2)制备微生物菌粉: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3)按重量份依次将载体、微生物菌粉、有机组分、磷酸二氢钾、尿素置于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粘接剂进行造粒,造粒完成后包装入库。
实施例3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组分105份、磷酸二氢钾15份、尿素18份、载体70份、微生物菌粉26份、有机粘接剂3份。
所述有机组分为腐植酸。
所述载体为改性的硅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
(1)煅烧除杂: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
(2)混合改性:将2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3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步骤(1)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2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步骤(2)NaBH4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加入量为200mL。
纳米硅溶胶的质量浓度为30%,硅溶胶粒径10-15nm。
所述微生物菌粉为副地衣芽孢杆菌、副黄假单胞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1:1:1混合而得,其中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
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9月2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原始保藏时间2015年2月25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11月3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所述微生物菌粉的制备方法为:
(1)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2)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
(3)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NB培养基的组成为: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3g,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
所述有机粘接剂为环氧树脂。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载体: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将2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3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2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2)制备微生物菌粉: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3)按重量份依次将载体、微生物菌粉、有机组分、磷酸二氢钾、尿素置于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粘接剂进行造粒,造粒完成后包装入库。
实施例4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组分110份、磷酸二氢钾20份、尿素25份、载体80份、微生物菌粉30份、有机粘接剂5份。
所述有机组分为腐植酸和糠醛渣按照质量比1:1混合而得。
所述载体为改性的硅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
(1)煅烧除杂: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
(2)混合改性:将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步骤(1)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步骤(2)NaBH4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加入量为200mL。
纳米硅溶胶的质量浓度为30%,硅溶胶粒径10-15nm。
所述微生物菌粉为副地衣芽孢杆菌、副黄假单胞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1:1:1混合而得,其中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
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9月2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原始保藏时间2015年2月25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11月3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所述微生物菌粉的制备方法为:
(1)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2)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
(3)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NB培养基的组成为: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3g,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
所述有机粘接剂为环氧树脂。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载体: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将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2)制备微生物菌粉: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3)按重量份依次将载体、微生物菌粉、有机组分、磷酸二氢钾、尿素置于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粘接剂进行造粒,造粒完成后包装入库。
对比例1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组分110份、磷酸二氢钾20份、尿素25份、载体80份、微生物菌粉30份、有机粘接剂5份。
所述有机组分为腐植酸和糠醛渣按照质量比1:1混合而得。
所述载体为硅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
(1)煅烧除杂: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硅藻土。
所述微生物菌粉为副地衣芽孢杆菌、副黄假单胞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1:1:1混合而得,其中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
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9月2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原始保藏时间2015年2月25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11月3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所述微生物菌粉的制备方法为:
(1)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2)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
(3)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NB培养基的组成为: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3g,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
所述有机粘接剂为环氧树脂。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载体: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硅藻土;
(2)制备微生物菌粉: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3)按重量份依次将载体、微生物菌粉、有机组分、磷酸二氢钾、尿素置于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粘接剂进行造粒,造粒完成后包装入库。
本对比例除不进行硅藻土的纳米铁和硅溶胶的改性外,其余原料和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4。
对比例2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组分110份、磷酸二氢钾20份、尿素25份、载体80份、微生物菌粉30份、有机粘接剂5份。
所述有机组分为腐植酸和糠醛渣按照质量比1:1混合而得。
所述载体为改性的硅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
(1)煅烧除杂: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
(2)混合改性:将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步骤(1)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步骤(2)NaBH4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加入量为200mL。
纳米硅溶胶的质量浓度为30%,硅溶胶粒径10-15nm。
所述微生物菌粉为副黄假单胞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1:1混合而得,其中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
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原始保藏时间2015年2月25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11月3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所述微生物菌粉的制备方法为:
(1)种子液制备:将两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2)将两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
(3)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两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NB培养基的组成为: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3g,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
所述有机粘接剂为环氧树脂。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载体: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将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2)制备微生物菌粉:将两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将两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两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3)按重量份依次将载体、微生物菌粉、有机组分、磷酸二氢钾、尿素置于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粘接剂进行造粒,造粒完成后包装入库。
本对比例中,除微生物菌剂中不含有副地衣芽孢杆菌外,其余原料和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4。
对比例3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组分110份、磷酸二氢钾20份、尿素25份、载体80份、微生物菌粉30份、有机粘接剂5份。
所述有机组分为腐植酸和糠醛渣按照质量比1:1混合而得。
所述载体为改性的硅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
(1)煅烧除杂: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
(2)混合改性:将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步骤(1)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步骤(2)NaBH4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加入量为200mL。
纳米硅溶胶的质量浓度为30%,硅溶胶粒径10-15nm。
所述微生物菌粉为副地衣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1:1混合而得,其中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984。
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9月2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11月3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所述微生物菌粉的制备方法为:
(1)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2)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
(3)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NB培养基的组成为: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3g,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
所述有机粘接剂为环氧树脂。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载体: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将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2)制备微生物菌粉: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3)按重量份依次将载体、微生物菌粉、有机组分、磷酸二氢钾、尿素置于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粘接剂进行造粒,造粒完成后包装入库。
本对比例中,除微生物菌剂中不含有副黄假单胞菌外,其余原料和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4。
对比例4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组分110份、磷酸二氢钾20份、尿素25份、载体80份、微生物菌粉30份、有机粘接剂5份。
所述有机组分为腐植酸和糠醛渣按照质量比1:1混合而得。
所述载体为改性的硅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
(1)煅烧除杂: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
(2)混合改性:将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步骤(1)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步骤(2)NaBH4溶液的浓度为1.0mol/L,加入量为200mL。
纳米硅溶胶的质量浓度为30%,硅溶胶粒径10-15nm。
所述微生物菌粉为副地衣芽孢杆菌、副黄假单胞菌按照质量比1:1混合而得,其中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
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832,原始保藏时间2016年9月20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原始保藏时间2015年2月25日,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所述微生物菌粉的制备方法为:
(1)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2)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
(3)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NB培养基的组成为: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3g,水1000mL,pH7.0,121℃灭菌30min。
所述有机粘接剂为环氧树脂。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载体: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将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10g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2)制备微生物菌粉: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3)按重量份依次将载体、微生物菌粉、有机组分、磷酸二氢钾、尿素置于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粘接剂进行造粒,造粒完成后包装入库。
本对比例中,除微生物菌剂中不含有多粘类芽孢杆菌外,其余原料和制备方法均同实施例4。
试验验证
三种菌株对于病原菌的抑制试验
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
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
多粘类芽孢杆: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
病菌株:黄瓜根腐病原菌株,尖孢镰孢菌;
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将活化后的菌株根腐病病原菌饼在菌落边缘打孔,然后通过接种环挑取目标菌株和病原菌饼。两种菌饼接种于同一PDA培养基平板上,两种菌饼之间的距离为4cm。以只接种根腐病菌的平板为对照组,在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于培养后的7d记录病原菌菌落半径,计算抑菌率并拍照。抑制率计算公式为:
抑制率%=(对照组病原菌菌落半径-处理组病原菌菌落半径)/对照组病原菌菌落半径×100%抑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三种菌种均呈现了良好的抑菌效果,均具有抑制根腐病的作用。
盆栽试验
取市售健康土壤作为基质,进行盆栽试验,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干燥,用于后续试验。
出苗后进行接种黄瓜根腐病病原菌,2d后进行试验。
试验设置9个处理组,分别施用S1-S4本发明实施例1-4所得微生物菌剂,S5-S8对比例1-4所得微生物菌剂,S9空白对照,不施用任何微生物菌剂。
28℃培养箱培育,正常管理,30d后调查黄瓜幼苗发病情况,每个处理采集100株黄瓜苗。计算防治效果,拍照。在接种后的8d进行根部样品采集,将幼苗植株洗净后,分离根部样品,之后用锡纸包好,做标记,于液氮中快速冷冻,并放置于-80℃超低温冰箱保存,用于生理指标的测定。
评价标准:0级,无症状;
1级,1片叶萎蔫;
2级,2-3片叶萎蔫;
3级,整株萎蔫;
4级,植株死亡。
发病率(%)=发病株数/(发病株数+健康株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组发病率-试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
测定项目与方法
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采用文献1(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的方法测定;β-1,3-葡聚糖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测定采用文献2(陈玲,董坤,杨智仙等,苯甲酸胁迫下间作对蚕豆自毒效应的缓解机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95-103)的方法测定。
实验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黄瓜根腐病防治效果
发病率% 防治效果%
实施例1 15.2 78.25
实施例2 13.4 80.83
实施例3 11.5 83.55
实施例4 10.8 84.55
对比例1 18.9 72.96
对比例2 19.6 71.96
对比例3 19.8 71.67
对比例4 20.6 70.53
空白对照 69.9 -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微生物菌剂可以实现黄瓜根腐病的有效防控,而对比例,其由于载体缺少改性,对于微生物的吸附保护作用下降,而缺少了微生物菌种的对比例2-4,其菌种间的协同作用消失,防控效果降低。
表3根系生物活性测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实现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显然,基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有机组分90-120份、磷酸二氢钾10-20份、尿素18-30份、载体50-80份、微生物菌粉20-30份、有机粘接剂3-5份;
所述载体为改性的硅藻土,具体制备方法为:
(1)煅烧除杂: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
(2)混合改性:将2-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20-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5-10g步骤(1)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20-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所述微生物菌粉为副地衣芽孢杆菌、 副黄假单胞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按照质量比1:1:1混合而得,其中副地衣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832, 副黄假单胞菌保藏编号为CGMCC1.15634,多粘类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1.15984;
所述有机组分为腐植酸和/或糠醛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NaBH4溶液的浓度为1.0 mol/L,加入量为150-200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粉的制备方法为:
(1)种子液制备: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 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
(2)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
(3)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粘接剂为环氧树脂。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载体:将硅藻土置于马弗炉,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350℃,并在350℃下煅烧1.5h,煅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密封保存;将2-4g六水合三氯化铁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20-40mL纳米硅溶胶,再加入5-10g煅烧后的硅藻土,超声处理20-30min后,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1h后,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NaBH4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60 min使其充分反应,整个过程在通氮气条件下进行;真空抽滤,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固体颗粒,后真空干燥,得到改性硅藻土;
(2)制备微生物菌粉:将三种菌株分别解冻活化,平板划线后于28℃培养箱培养48h,取一环培养好的菌株于NB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0℃、180 r/min摇床中振荡培养24h,得到种子液;将三种菌株的种子液以3%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装瓶量200mL/500mL,33℃,210r/min振荡培养72h,即得发酵液;将发酵液过滤后进行喷雾干燥,得到菌粉,再将三种菌粉等质量混合后得到所述微生物菌粉;
(3)按重量份依次将载体、微生物菌粉、有机组分、磷酸二氢钾、尿素置于造粒机中混合均匀,加入有机粘接剂进行造粒,造粒完成后包装入库。
CN202211452682.0A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777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2682.0A CN115777727B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2682.0A CN115777727B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7727A CN115777727A (zh) 2023-03-14
CN115777727B true CN115777727B (zh) 2023-12-12

Family

ID=85439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52682.0A Active CN115777727B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772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4458A (zh) * 2016-10-11 2017-02-22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菌剂和制备与应用
CN113683463A (zh) * 2021-09-09 2021-11-23 苏农(广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菌剂的复合肥料的生产工艺
CN114621946A (zh) * 2022-04-07 2022-06-14 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大豆根腐病的生防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07161A (zh) * 2022-07-05 2022-08-16 山东三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生防菌剂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59952A (zh) * 2022-08-24 2022-11-01 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 一种生物碳基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4458A (zh) * 2016-10-11 2017-02-22 河南农业大学 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菌剂和制备与应用
CN113683463A (zh) * 2021-09-09 2021-11-23 苏农(广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菌剂的复合肥料的生产工艺
CN114621946A (zh) * 2022-04-07 2022-06-14 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大豆根腐病的生防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07161A (zh) * 2022-07-05 2022-08-16 山东三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生防菌剂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59952A (zh) * 2022-08-24 2022-11-01 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 一种生物碳基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兴龙等.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草业学报.2015,第24卷(第3期),204-2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7727A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8212B (zh) 巨大芽孢杆菌x3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5255794A (zh) 一种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CN102399713B (zh) 枯草芽孢杆菌hl-1及其在土壤解磷方面的应用
CN103113170A (zh) 一种包含糖厂酒精废液、滤泥或泥炭的生物土壤调理剂
CN110117560B (zh) 一株增强作物耐盐能力的根际促生菌及其微生物肥料和应用
CN110241051B (zh) 一种促进植物茎部生长的微生物混合菌群
CN108676755A (zh) 一种含芽孢杆菌的微生物液体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2174564A1 (zh) 一种离子型稀土尾矿区的修复材料、修复方法和应用
CN113897306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17050913B (zh) 类芽孢杆菌cbp-2及其应用
CN104108964B (zh) 一种全营养微生物生防有机肥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777727B (zh) 一种抗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62766B (zh) 一株具有吸附重金属、解磷及植物益生的细菌及其应用
CN113136354B (zh) 一种促进小麦生长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8449A (zh) 一种溶磷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177537B (zh) 细菌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CN115820460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99711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利用该细菌制备的微生物菌种剂、微生物肥料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11662846B (zh) 一种溶磷菌p5及其发酵产物、菌剂与应用
CN115125176A (zh) 一种促进杨树扦插苗生长及抗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方法
CN114672429A (zh) 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CN113881601A (zh) 一种原位高效复合根瘤菌群的筛选方法
CN111117919B (zh) 一株产蛋白酶、产铁载体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8277166B (zh) 一株棘孢木霉及其在铅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CN107325984B (zh) 细菌菌株,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