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4132A - 储能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储能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4132A
CN115764132A CN202211567306.6A CN202211567306A CN115764132A CN 115764132 A CN115764132 A CN 115764132A CN 202211567306 A CN202211567306 A CN 202211567306A CN 115764132 A CN115764132 A CN 1157641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ttery
beams
outer frame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673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亚龙
范尚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673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641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641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41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31839 priority patent/WO2024120143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该储能集装箱包括:外框架、支撑梁组件、多个内框架和多对电池支架;支撑梁组件固定于外框架的底部;多个内框架沿外框架的宽度方向分布在外框架围成的容纳空间内,多个内框架支撑于支撑梁组件上,且与外框架固定连接;一对电池支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内框架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内框架固定在外框架的容纳空间内,电池支架固定在内框架上,从而形成一整体结构的储能集装箱,简化了电池固定的框架结构;另外,外框架的底部设置支撑梁组件,将内框架支撑在支撑梁组件上,提高了对内框架的支撑强度,进而提高了储能集装箱的结构强度,避免储能集装箱因承重较大而损坏的隐患。

Description

储能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系统中整体电容量的需求不断增大,储能系统所包括的电池数量也随之增大,从而导致储能系统的总重量增大。通常储能系统安装在集装箱内,在储能系统的总重量增大的情况下,导致对集装箱的结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结构强度的储能集装箱。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
外框架,围成一容纳空间;
支撑梁组件,位于所述外框架的底部,且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
多个内框架,沿所述外框架的宽度方向分布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多个电池仓,所述多个内框架支撑于所述支撑梁组件上,且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
多对电池支架,一对所述电池支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框架固定连接,以形成电池容纳位,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内框架在所述外框架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固定有多对所述电池支架。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将内框架固定在外框架的容纳空间内,并将电池支架固定在内框架上,从而形成一整体结构的储能集装箱,简化了电池固定的框架结构;另外,在外框架的底部设置支撑梁组件,并将内框架支撑在支撑梁组件上,从而提高了对内框架的支撑强度,进而提高了储能集装箱的结构强度,避免储能集装箱因承重较大而损坏的隐患。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多个支撑纵梁,所述多个支撑纵梁沿所述外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支撑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框架的深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多个支撑纵梁与所述多个内框架一一对应,且一所述内框架支撑在一所述支撑纵梁上。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将支撑梁组件设置为多个支撑纵梁,从而单独实现对多个内框架的支撑,从而便于提高对多个内框架的支撑强度,进而便于提高储能集装箱的整体结构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个内框架的顶部均与所述外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内框架中包括第一内框架和第二内框架,所述第一内框架的底部与一个所述支撑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内框架的底部与所述外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限定多个内框架的底部的固定方式,从而实现第二内框架的底部即在支撑纵梁上支撑,同时实现第二内框架与外框架的固定连接,从而便于进一步提高对第二内框架支撑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梁组件还包括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多个支撑纵梁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撑横梁的设置,将多个支撑纵梁固定为一整体,从而提高支撑梁组件的稳定性,以进一步提高储能集装箱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横梁具有多个贯穿孔,一个所述支撑纵梁穿过一个所述贯穿孔,且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支撑横梁上设置贯穿孔,从而能够将支撑纵梁穿过贯穿孔后与外框架固定连接,保证了支撑纵梁为一整体结构,进而保证了支撑纵梁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个支撑纵梁中每个所述支撑纵梁的两端相对于所述支撑横梁对称分布。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撑纵梁的两端的对称设置,能够保证支撑纵梁上所承受扭矩的均匀性,一步保证支撑纵梁对内框架支撑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个支撑纵梁中的每个所述支撑纵梁均包括第一子纵梁和第二子纵梁;
一所述支撑纵梁的第一子纵梁与第二子纵梁对称分布于所述支撑横梁的两侧,且第一子纵梁的第一端、第二子纵梁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横梁固定连接,第一子纵梁的第二端、第二子纵梁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外框架的深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子纵梁、第二子纵梁分别与支撑横梁的连接,避免了对支撑横梁的破坏,以在保证支撑横梁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保证储能集装箱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一所述内框架的底部支撑在一所述支撑纵梁包括的第一子纵梁和第二子纵梁上,且与一所述支撑纵梁包括的第一子纵梁和第二子纵梁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将内框架同时与第一子纵梁、第二子纵梁固定连接,实现在多个区域对内框架的支撑,提高了对内框架支撑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横梁为H形钢、T形钢或、工字钢或方钢。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支撑横梁的结构,在通过支撑横梁对多个内框架支撑时,能够增大支撑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多个内框架支撑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个内框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电气仓和多个电池仓;
所述支撑横梁包括位于所述电气仓的下方的缺口段,所述缺口段背离所述外框架底部的一侧形成有避让口。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缺口段上形成的避让口,使得电气仓的底面低于电池仓的底面,便于电气仓下方设置的通气管道能够直线延伸至电气仓,进而便于电气仓内电气器件的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个内框架中的每个所述内框架均包括一对竖梁和多个连接纵梁;
所述一对竖梁相互平行,且所述竖梁的底端支撑在所述支撑梁组件上,所述竖梁的顶端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一对所述竖梁固定有多个所述电池支架;
所述多个连接纵梁沿所述竖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连接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竖梁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一对竖梁和多个连接纵梁的设置,能够增加内框架的结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内框架上电池支架固定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个连接纵梁中靠近所述竖梁的底端的一个连接纵梁支撑在所述支撑梁组件上。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内框架包括的连接纵梁支撑在支撑梁组件上,以进一步提高支撑梁组件对内框架支撑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储能集装箱的结构稳固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个连接纵梁在所述外框架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超出所述一对竖梁,且所述多个连接纵梁上均支撑有所述电池支架。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连接纵梁上超出竖梁的部分实现对电池支架的支撑,即可进一步提高电池支架上的承载能力,进而避免在电池支架因承载电池可能发生的弯曲变形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多个内框架中的每个所述内框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固竖梁,所述至少一个加固竖梁位于所述一对竖梁之间,且所述至少一个加固竖梁与所述多个连接纵梁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至少一个加固竖梁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内框架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外框架包括底架、顶架和多个立柱;
所述底架、所述顶架相对布置,所述多个立柱中每个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组件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
所述顶架包括沿所述外框架的宽度方向排布的多个加固梁,所述多个加固梁与所述多个内框架一一对应,且一所述内框架的顶部与对应的加固梁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内框架通过与对应的加固梁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增大内框架的固定区域,以提高内框架固定的稳固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储能集装箱的稳固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储能集装箱安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储能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外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支撑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支撑梁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另一种支撑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另一种支撑梁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内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内框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支架支撑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电池支架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电池支架中B区域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又一种电池支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电池支架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支架的一侧支撑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电池支架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储能集装箱;
10、外框架;20、支撑梁组件;30、内框架;40、电池支架;
11、底架; 12、顶架; 13、立柱;
111、底横梁; 112、底纵梁;
121、顶横梁; 122、顶纵梁; 123、加固梁;
21、支撑横梁;22、支撑纵梁;
211、缺口段;212、避让口;
221、第一子纵梁;222、第二子纵梁;
31、竖梁;32、连接纵梁;33、加固竖梁;
41、支撑件;42、限位组件;43、分隔机构;44、限位机构;45、加强筋;
411、承载面;412、限位面;413、第一导向面;414、第二导向面;
4111、第一承载区;4112、第二承载区;4113、第一固定部;4114、第二固定部;4115、固定孔;
4121、第一弯折段;4122、第二弯折段;4123、第一定位槽;4124、第二定位槽;
431、第一挡板;432、第二挡板;433、连接板;
441、第一限位部;442、第二限位部;
51、第一电池;52、第二电池;53、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100。如图1和图2所示,该储能集装箱100包括:外框架10、支撑梁组件20、多个内框架30和多对电池支架40;外框架10围成一容纳空间;支撑梁组件20位于外框架10的底部,且与外框架10固定连接;多个内框架30沿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分布在容纳空间内,且将容纳空间分隔为多个电池仓,多个内框架30支撑于支撑梁组件20上,且与外框架10固定连接;多对电池支架40一对电池支架40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内框架30固定连接,以形成电池容纳位,且相邻的两个内框架30在外框架1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固定有多对电池支架40。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将内框架30固定在外框架10的容纳空间内,并将电池支架40固定在内框架30上,从而形成一整体结构的储能集装箱100,简化了电池固定的框架结构;另外,在外框架10的底部设置支撑梁组件20,并将内框架30支撑在支撑梁组件20上,从而提高了对内框架30的支撑强度,进而提高了储能集装箱100的结构强度,避免储能集装箱100因承重较大而损坏的隐患。
其中,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为如图所示的D所指的方向,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为如图所示的W所指的方向,外框架10的高度方向为如图所示的H所指的方向。内框架30所在的平面与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D、高度方向H均平行,从而能够将外框架10的容纳空间分隔为多个立方体结构的电池仓。另外,多个内框架30除了将容纳空间分隔为多个电池仓外,还能够分隔出用于放置电气器件的电气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或图2所示,外框架10包括底架11、顶架12和多个立柱13;底架11、顶架12相对布置,多个立柱13中每个立柱13的两端分别与底架11和顶架12固定连接,支撑梁组件20与底架11固定连接。
其中,外框架10可以是立方体结构,此时底架11和顶架12均为大小相同的矩形结构,外框架10包括至少四个立柱13,每个立柱13的两端分别与底架11的一个角部、顶架12的一个角部固定连接。
以底架11、顶架12均为矩形结构为例,如图3所示,底架11包括相对布置的一对底横梁111和相对布置的一对底纵梁112,一对底横梁111与一对底纵梁112依次收尾固定连接以围成矩形结构的底架11。如图3所示,顶架12包括相对布置的一对顶横梁121和相对布置的一对顶纵梁122,一对顶横梁121与一对顶纵梁122依次收尾固定连接以围成矩形结构的顶架12。对于围成的矩形结构的底架11,支撑横梁21的端部分别与一对底纵梁112分别固定连接;对于围成的矩形结构的顶架12,内框架30与顶架12的顶横梁121固定连接。
其中,本申请所涉及的纵梁是指沿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D(纵梁的长度方向与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D平行,或者近似平行)布置的梁结构。此处的纵梁不仅包括底架11的底纵梁112、顶架12的顶纵梁122,还包括其他纵梁结构,比如下述所述的支撑梁组件20的支撑纵梁22等。本申请所涉及的横梁是指沿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横梁的长度方向与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平行,或者近似平行)布置的梁结构。此处的横梁不仅包括底架11的底横梁111、顶架12的顶横梁121,还包括其他横梁结构,比如下述所述的支撑梁组件20的支撑横梁21等。
其中,立柱13的端部与底架11的角部或顶架12的角部之间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通过角片固定连接。当然,还可以是先进行焊接,再通过角片固定连接,以提高立柱13与底架11、顶架12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外框架10的支撑强度。
可选地,结合上述所述,顶架12除了包括顶横梁121和顶纵梁122外,如图3所示,顶架12还包括沿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排布的多个加固梁123,多个加固梁123与多个内框架30一一对应,且一内框架30的顶部与对应的加固梁123固定连接。如此,内框架30通过与对应的加固梁123固定连接,能够增大对内框架30的固定区域,以提高内框架30固定的稳固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储能集装箱100的稳固性。
其中,加固梁123的两端分别与一对顶横梁121固定连接。加固梁123的长度方向与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D平行,也即是与内框架30所在的平面平行。如此,可通过调整内框架30的顶部结构,实现内框架30与加固梁123的多点固定,且能够保证内框架30与加固梁123沿外框架10的高度方向H固定,提高对内框架30的悬挂强度。
其中,加固梁123可以是方钢、L形钢或H形钢等,只要能够实现加固梁123与顶横梁121的固定连接,以及与内框架30的固定连接即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4或图5所示,支撑梁组件20包括多个支撑纵梁22,多个支撑纵梁22沿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支撑纵梁22的两端分别与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多个支撑纵梁22与多个内框架30一一对应,且一内框架30支撑在一支撑纵梁22上。如此,将支撑梁组件20设置为多个支撑纵梁22,从而单独实现对多个内框架30的支撑,从而便于提高对多个内框架30的支撑强度,进而便于提高储能集装箱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其中,对于内框架30支撑在支撑纵梁22上的情况,可以是内框架30的底部支撑在支撑纵梁22的上表面,或者内框架30的底部与支撑纵梁22的侧面固定连接,实现对内框架30的支撑,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对于支撑梁组件20包括多个支撑纵梁22的情况,多个内框架30的顶部均与外框架10的顶部固定连接,多个内框架30中包括第一内框架30和第二内框架30,第一内框架30的底部与一个支撑纵梁22固定连接,第二内框架30的底部与外框架10的底部固定连接。如此,通过限定多个内框架30的底部的固定方式,从而实现第二内框架30的底部即在支撑纵梁22上支撑,同时实现第二内框架30与外框架10的固定连接,从而便于进一步提高对第二内框架30支撑的稳定性。
其中,结合上述所述,第一内框架30的底部可以支撑在支撑纵梁22的上表面,同时与支撑纵梁22固定连接,或者第一内框架30的底部与支撑纵梁22的侧面固定连接,以在实现内框架30固定连接的同时,实现对内框架30的支撑;第二内框架30的底部支撑在支撑纵梁22的上表面,且与外框架10固定连接。
当然,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所述的方式实现对多个内框架30的底部的固定外,还可以是多个内框架30的底部均支撑并固定在对应的支撑纵梁22上,具体可参考上述所述的第一内框架30的底部的支撑、固定的方式。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4或图5所示,支撑梁组件20包括支撑横梁21,支撑横梁21的两端分别与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多个内框架30支撑在支撑横梁21上。如此,通过支撑横梁21实现对多个内框架30的支撑,从而简化了支撑梁组件20的结构,即在保证储能集装箱100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简化了储能集装箱100的结构。
其中,支撑横梁21为H形钢、T形钢或、工字钢或方钢等,且钢的一侧翼缘朝向外框架10的顶部,另一侧翼缘朝向外框架10的底部。如此,通过支撑横梁21对多个内框架30支撑时,能够增大支撑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多个内框架30支撑的稳定性。对于支撑横梁21为H形钢、T形钢、工字钢或方钢等情况,钢的腹板上设置有应力释放孔,以减小支撑横梁21发生应力形变的情况。
其中,支撑横梁21的长度方向可以与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平行。支撑横梁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支撑横梁2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支撑横梁21沿外框架10的深度方式间隔分布,且每个支撑横梁21的两端与外框架10的底部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另外,对于包括多个支撑横梁21的情况,多个支撑横梁21可以沿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相互平行设置。
可选地,结合上述所述的多个内框架30将容纳空间分隔为电气仓和多个电池仓的情况,如图4或图5所示,支撑横梁21包括位于电气仓的下方的缺口段211,缺口段211背离外框架10底部的一侧形成有避让口212。如此,通过在缺口段211上形成的避让口212,使得电气仓的底面低于电池仓的底面,便于电气仓下方设置的通气管道能够直线延伸至电气仓,进而便于电气仓内电气器件的设置。
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或图5所示,支撑梁组件20同时包括支撑横梁21和多个支撑纵梁22,支撑横梁21、多个支撑纵梁22的设置方式可参考上述两个实施方式分别解释的支撑横梁21的设置,以及多个支撑纵梁22的设置。
其中,支撑横梁21与多个支撑纵梁22连接。多个内框架30分别支撑在对应的支撑纵梁22上,或者均支撑在支撑横梁21上,或者同时支撑在支撑横梁21和对应的支撑纵梁22上,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横梁21具有多个贯穿孔,一个支撑纵梁22穿过一个贯穿孔,且与外框架10固定连接。如此,通过支撑横梁21上设置的贯穿孔,可在保证不破坏支撑纵梁22的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支撑纵梁22与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D的两端的固定连接,以进一步保证支撑梁组件20的结构稳定性。
其中,多个贯穿孔沿支撑横梁21的长度方向分布,贯穿孔的数量可以与支撑纵梁22的数量相等,也可以多于支撑纵梁22的数量。对于贯穿孔的数量多于支撑纵梁22的数量的情况,为穿设有支撑纵梁22的贯穿孔可作为支撑横梁21的应力释放孔。
其中,支撑纵梁22穿过贯穿孔后,支撑纵梁22可以支撑在贯穿孔的孔壁上,也可以在支撑在贯穿孔的孔壁后与支撑横梁21固定连接,以实现支撑横梁21与多个支撑纵梁22的一体结构,以进一步保证支撑纵梁22的结构稳定性。
以支撑梁组件20包括的支撑横梁21的数量为一个为例,多个支撑纵梁22中每个支撑纵梁22的两端相对于支撑横梁21对称分布。如此,通过支撑纵梁22的两端的对称设置,能够保证支撑纵梁22上所承受扭矩的均匀性,一步保证支撑纵梁22对内框架30支撑的稳定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上述所述的支撑横梁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此时可根据支撑横梁21的数量将每个支撑纵梁22分割为多个子支撑纵梁22,以便于在不破坏支撑横梁21的结构的前提下,实现每个支撑纵梁22与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D的两端的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支撑横梁21的数量为一个,此时多个支撑纵梁22中的每个支撑纵梁22均包括第一子纵梁221和第二子纵梁222;一支撑纵梁22的第一子纵梁221与第二子纵梁222对称分布于支撑横梁21的两侧,且第一子纵梁221的第一端、第二子纵梁222的第一端均与支撑横梁21固定连接,第一子纵梁221的第二端、第二子纵梁222的第二端分别与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如此,通过第一子纵梁221、第二子纵梁222的设置,可实现第一子纵梁22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横梁21的一侧、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子纵梁22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横梁21的另一侧、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从而在不破坏支撑横梁21的本身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多个支撑纵梁22的设置,以在保证支撑横梁21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保证储能集装箱10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对于支撑纵梁22包括第一子纵梁221、第二子纵梁222的情况,内框架30在对应的支撑纵梁22的一侧形成支撑,即内框架30的底部支撑在对应的支撑纵梁22包括的第一子纵梁221上,且与第一子纵梁221固定连接,或者支撑在对应的支撑纵梁22包括的第二子纵梁222上,且与第二子纵梁222固定连接;或者内框架30在对应的支撑纵梁22的两侧形成支撑,即内框架30的底部支撑在对应的支撑纵梁22包括的第一子纵梁221和第二子纵梁222上,且与第一子纵梁221和第二子纵梁222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示例了支撑横梁21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接下来以支撑横梁21的数量为三个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6或图7所示,支撑梁组件20包括三个支撑横梁21,三个支撑横梁21沿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D排列,且每个支撑横梁21的两端与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的两端固定连接,内框架30支撑在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横梁21上,且与两侧的两个支撑横梁21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6或图7所示,三个支撑横梁21通过多个支撑纵梁22连接,以构成一整体结构。对于包括的三个支撑横梁21,可以是内框架30的底部同时支撑在三个支撑横梁21上,并与位于两侧的支撑横梁21固定连接,如此两侧的支撑横梁21不仅能够实现对内框架30的支撑,还能够实现与内框架30的固定,再者三个支撑横梁21能够更为方便的在同一高度对内框架30进行支撑。相邻两个支撑横梁21之间的空间便于形成走线或走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或图9所示,多个内框架30中的每个内框架30均包括一对竖梁31和多个连接纵梁32;一对竖梁31相互平行,且竖梁31的底端支撑在支撑梁组件20上,竖梁31的顶端与外框架10固定连接,一对竖梁31固定有多个电池支架40;多个连接纵梁32沿竖梁31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每个连接纵梁32的两端分别与一对竖梁31固定连接。如此,通过一对竖梁31和多个连接纵梁32的相互连接形成内框架30,能够增加内框架30的结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高内框架30上电池支架40固定的稳定性。
其中,本申请所涉及的竖梁31是指沿外框架10的高度方向H设置的梁结构。此处的纵梁不仅包括内框架30的竖梁31,还包括下述所述的内框架30包括的加固竖梁33等。
其中,结合上述的对支撑梁组件20的解释,当支撑梁组件20包括多个支撑纵梁22时,竖梁31的底端支撑在内框架30对应的支撑纵梁22上;当支撑梁组件20包括多个支撑横梁21(以三个支撑横梁21为例)时,一对竖梁31分别支撑在位于两侧的两个支撑横梁21上。
可选地,一对竖梁31、多个连接纵梁32位于统一平面,如此能够减小内框架30在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上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提高内框架30的布置密度。或者,多个连接纵梁32在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超出一对竖梁31,且多个连接纵梁32上均支撑有电池支架40。如此,通过连接纵梁32上凸出竖梁31的部分实现对电池支架40的支撑,即可进一步提高电池支架40上的承载能力,进而避免在电池固定后电池支架40弯曲变形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或图9所示,多个内框架30中的每个内框架30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固竖梁33,至少一个加固竖梁33位于一对竖梁31之间,且至少一个加固竖梁33与多个连接纵梁32固定连接。如此,通过至少一个加固竖梁33的设置,进一步提高内框架30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竖梁31、加固竖梁33、连接纵梁32在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上同一侧的表面平齐,如此能够减小内框架30在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上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提高内框架30的布置密度。或者,多个连接纵梁32在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上同时延伸超出一对竖梁31和至少一个加固竖梁33,以通过连接纵梁32上凸出的部分实现对电池支架40的支撑,即可进一步提高电池支架40上的承载能力,进而避免在电池固定后电池支架40弯曲变形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连接纵梁32中靠近竖梁31的底端的一个连接纵梁32支撑在支撑梁组件20上。如此,通过设置内框架30包括的连接纵梁32支撑在支撑梁组件20上,以进一步提高支撑梁组件20对内框架30支撑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储能集装箱100的结构稳固性。
其中,结合上述的对支撑梁组件20的解释,当支撑梁组件20包括多个支撑纵梁22时,多个连接纵梁32中靠近竖梁31的底端的一个连接纵梁32整体支撑在内框架30对应的一个支撑纵梁22上。而对于竖梁31的底端支撑在支撑纵梁22上的情况,可能在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上竖梁31的尺寸大于支撑纵梁22的尺寸,此时为了保证能够支撑纵梁22对竖梁31的底端能够完全支撑,支撑纵梁22沿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设置有凸起,从而增加支撑纵梁22对竖梁31的支撑面积。
当支撑梁组件20包括支撑横梁21时,多个连接纵梁32中靠近竖梁31的底端的一个连接纵梁32交叉支撑在支撑横梁21上。而对于竖梁31的第一端与支撑横梁21固定连接的情况,由于支撑横梁21沿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延伸,从而能够保证竖梁31的第一端在外框架10的宽度方向W上完全支撑在支撑横梁21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对电池支架40形成有沿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D的一侧入口的一个电容容纳位,或者结合后图1可知,沿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D的两侧入口(即两个入口相背)的两个电池容纳位。而对于入口相背的两个容纳位的设置,只需要在外框架10的深度方向D上对储能集装箱100进行复制设计即可,如此,不仅能够增大储能集装箱100的电容量,还能够在增大电容量的基础上简化储能集装箱100的设计难度。
其中,电池支架40主要用于承载并固定电池50。而对于电池支架40的具体结构,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当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支架40。
如图10和图11所示,该电池支架40包括:支撑件41和限位组件42,支撑件41具有承载面411,承载面411具有沿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承载区4111和第二承载区4112,第一承载区4111用于承载第一电池51,第二承载区4112用于承载第二电池52;限位组件42设置在支撑件41上,且位于第一承载区4111和第二承载区4112之间,限位组件42用于对承载于第一承载区4111的第一电池51、以及承载于第二承载区4112的第二电池52进行限位。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对电池支架40形成的电池托架上固定电池时,支撑件41的第一承载区4111和第二承载区4112能够分别承载第一电池51和第二电池52,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布置密度,便于提高使用该电池支架40的储能装置的电容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支架4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固定在限位组件42朝向第一承载区4111的一侧,第二弹性件固定在限位组件42朝向第二承载区4112的一侧。
如此,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设置,在第一承载区4111、第二承载区4112分别插入第一电池51和第二电池52时,能够在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缓冲作用下,避免插入的第一电池51、第二电池52与限位组件42之间的硬接触,从而提高第一电池51、第二电池52固定时的安全性,同时对于固定后的第一电池51、第二电池52,能够实现对电池的减振,进一步保证电池固定的稳固性。
其中,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第一弹性件为例,第一弹性件可以为压缩弹簧、橡胶垫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限位组件42包括:分隔机构43和限位机构44,分隔机构43固定于支撑件41上,且用于将承载面411分隔为第一承载区4111和第二承载区4112;限位机构44固定在分隔机构43上,且具有朝向第一承载区4111的第一限位部441,以及朝向第二承载区4112的第二限位部442,第一限位部441用于插入承载于第一承载区4111的第一电池51的定位部,第二限位部442用于插入承载于第二承载区4112的第二电池52的定位部。
其中,分隔机构43不仅能够实现对承载面411的分隔,还能够在对电池的尾部进行限位,保证第一电池51、第二电池52分别在第一承载区4111和第二承载区4112的插入深度;第一电池51尾部的定位部、第二电池52尾部的定位部均可以为凹陷结构,如此在第一限位部441插入第一电池51尾部的定位部,第二限位部442插入第二电池52尾部的定位部后,能够实现对第一电池51、第二电池52的多个方向的限位,从而提高第一电池51、第二电池52固定的稳固性。
其中,限位组件42除了为上述所述的包括分隔机构43和限位机构44的结构外,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对承载于第一承载区4111的第一电池51、承载于第二承载区4112的第二电池52进行限位即可,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示例地,限位组件42可以为T形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分隔机构43包括第一挡板431和第二挡板432,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均与支撑件41固定连接,第一挡板431和第二挡板432间隔设置,且第一挡板431位于第一承载区4111的第一端(即靠近限位组件42的一端),第二挡板432位于第二承载区4112的一端(即靠近限位组件42的一端)。如此,可通过第一挡板431对第一承载区4111承载的第一电池51的尾部进行阻挡限位,通过第二挡板432对第二承载区4112承载的第二电池52的尾部进行阻挡限位,从而实现对第一电池51、第二电池52的插入深度的调整。
其中,结合上述所述的电池支架4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情况,此时第一弹性件固定在第一挡板431朝向第一承载区4111的一侧,第二弹性件固定在第二挡板432朝向第二承载区4112的一侧。
可选地,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均焊接在支撑件41上,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支撑件41上,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支撑件41上具有对应于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的定位槽,以通过定位槽的设置,便于确定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在支撑件41上的固定位置,提高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的固定效率。
示例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支撑件41的承载面411上具有第一定位槽4123和第二定位槽4124,以通过第一定位槽4123实现对第一挡板431的定位,通过第二定位槽4124实现对第二挡板432的定位。
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5所示,分隔机构43还包括连接板433,连接板433位于第一挡板431和第二挡板432之间,连接板433沿支撑件4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固定连接,且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连接板433中的至少一者与支撑件41固定连接。
由于连接板433将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连接为一体结构,从而能够减少电池支架40包括的结构件的个数,同时由于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连接为一体结构,此时只需要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连接板433中的至少一者与支撑件41固定连接即可,从而进一步提高分隔机构43的固定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或图15所示,限位机构44包括限位杆(图中未示出),限位杆与分隔机构43固定连接,限位杆贯穿分隔机构43,且限位杆的两端均伸出分隔机构43,以形成第一限位部441和第二限位部442。
如此,通过限位杆的两个端部即可分别形成第一限位部441和第二限位部442,进而通过限位杆的端部分别与第一电池51尾部的定位孔、第二电池52尾部的定位孔的相互配合,实现对第一电池51、第二电池52在多个方向的限位。另外。由于只需要一根限位杆即可形成第一限位部441、第二限位部442,从而能够减少电池支架40包括的结构件的数量。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441、第二限位部442的端部均呈锥形结构。如此,能够减小两个限位部的端部的截面积,从而便于第一限位部441、第二限位部442分别插入第一电池51尾部的定位部和第二电池52尾部的定位部,进而在锥形结构的斜面的导向作用下,能够实现第一限位部441、第二限位部442分别对第一电池51、第二电池52的快速限位。
其中,第一限位部441、第二限位部442的端部可以是圆锥结构,也可以是棱锥结构等,具体可结合限位杆的横截面确定。示例地,限位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此时第一限位部441、第二限位部442的端部为圆锥结构,或者限位杆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此时第一限位部441、第二限位部442的端部为椭圆锥结构,或者限位杆的横截面为矩形,此时第一限位部441、第二限位部442的端部为棱锥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上述所述的分隔机构43包括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的情况,限位机构44包括形成于第一挡板431的朝向第一承载区4111的一侧的第一凸起,以及形成于第二挡板432的朝向第二承载区4112的一侧的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形成第一限位部441,第二凸起形成第二限位部442。
如此,通过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形成限位机构44的两个限位部,进而通过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分别与第一电池51尾部的定位部、第二电池52尾部的定位部的相互配合,实现对第一电池51、第二电池52在多个方向的限位。
可选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均可以为锥形凸起,比如圆锥凸起或棱锥凸起等。或者第一凸起、第二凸起远离分隔机构43的端面边缘具有圆弧倒角。
结合上述所述的电池支架40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情况,以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均为压缩弹簧为例,第一弹性件套在限位机构44的第一限位部441,第一限位部441凸出第一弹性件,或者第一弹性件凸出第一限位部441;第二弹性件套在限位机构44的第二限位部442,第二限位部442凸出第二弹性件,或者第二弹性件凸出第二限位部442。
以第一弹性件为例,当第一限位部441凸出第一弹性件时,在第一承载区4111插入第一电池51时,第一电池51尾部的定位部能够先与第一限位部441进行限位配合,从而在第一限位部441的定向下对第一弹性件进行定向压缩,避免第一弹性件发生弯曲变形。当第一弹性件凸出第一限位部441时,在第一承载区4111插入第一电池51时,第一电池51的尾部先与第一弹性件接触,从而在第一弹性件的缓冲下,避免第一电池51尾部的定位部与第一限位部441未对准的情况下,第一限位部441与第一电池51尾部的硬接触,从而提高第一电池51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支撑件41为长条状结构,且为平面结构、或者断面为L形结构、T形结构等,只要能够形成承载面411即可。
以支撑件41的断面为L形结构为例,如图10或图14所示,支撑件41还具有限位面412,限位面412余承载面411相交,且限位面412沿承载面411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限位面412与承载面411形成的夹角可以是锐角,也可以是钝角,当然还可以是直角。而当限位面412与承载面411垂直时,能够增大限位面412与电池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电池的限位效果。
结合上述所述的分隔机构43包括第一挡板431和第二挡板432的情况,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固定在支撑件41的承载面411上,或者固定在支撑件41的限位面412上,或者同时与支撑件41的承载面411、限位面412固定。而对于同时与承载面411、限位面412固定的情况,承载面411、限位面412均具有对应的第一挡板431的第一定位槽4123,以及对应于第二挡板432的第二定位槽4124。如此,通过两个第一定位槽4123、两个第二定位槽4124的设置,进一步提高第一挡板431、第二挡板432预固定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限位面412包括第一导向面413和第二导向面414,第一导向面413位于限位组件42的靠近第一承载区4111的一侧,第一导向面413远离限位组件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承载区4111远离第二承载区4112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呈锐角;第二导向面414位于限位组件42的靠近第二承载区4112的一侧,第二导向面414远离限位组件4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承载区4112远离第一承载区411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呈锐角。
其中,第一导向面413具有靠近限位组件42的第一侧边和远离限位组件42的第二侧边,在承载面411的宽度方向上,第二侧边位于第一侧边与限位组件42之间;第二导向面414具有靠近限位组件42的第三侧边和远离限位组件42的第四侧边,在承载面411的宽度方向上,第四侧边位于第三侧边与限位组件42之间。如此,在第一电池51插入第一承载区4111时,通过第一导向面413调整第一电池51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便于第一电池51尾部的定位部与第一限位部441的快速配合,即定位部能够准确的套在第一限位部441,从而提高电池50的固定效率。
可选地,第一导向面413、第二导向面414均与承载面411垂直。如此,通过第一导向面413、第二导向面414对插入第一承载区4111的第一电池51和插入第二承载区4112的第二电池52进行导向时,能够增大第一导向面413与第一电池51的接触区域,以及第二导向面414与第二电池52的接触区域,避免第一导向面413对第一电池51的侧壁的磨损,以及避免第二导向面414对第二电池52的侧壁的磨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上述所述的支撑件41的端面为L形结构,如图15所示,限位面412具有第一弯折段4121、第二弯折段4122,第一弯折段4121位于限位组件42靠近第一承载区4111的一侧,第二弯折段4122位于限位组件42靠近第二承载区4112的一侧。如此,通过限位面412位于第一弯折段4121的区域和位于第二弯折段4122分别形成第一导向面413和第二导向面414,从而避免额外增加结构件来调整电池在承载面411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情况,从而简化了支撑件41的结构。
而对于限位面412包括第一弯折段4121、第二弯折段4122的情况,限位面412在对应限位组件42的位置具有断裂的缺口,以便于在缺口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弯折段4121和第二弯折段4122。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41包括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第一导向块固定在限位面412上,且位于限位组件42的靠近第一承载区4111的一侧,第一导向块上背离限位面412的表面在靠近限位组件42的方向上向背离限位面412的方向倾斜;第二导向块固定在限位面412上,且位于限位组件42的靠近第二承载区4112的一侧,第二导向块上背离限位面412的表面在靠近限位组件42的方向上向背离限位面412的方向倾斜。如此,可通过第一导向块背离限位面412的表面形成第一导向面413,通过第二导向块背离限位面412的表面形成第二导向面414,进而实现对电池在承载面411的宽度方向上位置的调整,避免了对限位面412结构的破坏。
可选地,第一导向块可以是直角梯形块,此时直角梯形块的斜腰所在的侧面形成第一导向面413;或者第一导向块可以为直角三角形块,此时直角三角形块的斜边所在的侧面形成第一导向面4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承载面411还包括与第一承载区4111的第二端(远离限位组件42的一端)连接的第一固定部4113,以及与第二承载区4112的第二端(远离限位组件42的一端)连接的第二固定部4114;第一固定部4113用于与承载于第一承载区4111的第一电池5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4114用于与承载于第二承载区4112的第二电池52固定连接。
由于第一固定部4113、第二固定部4114均是承载面411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结构,如此避免了电池在承载面411的宽度方向上占用空间较大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其中,第一固定部4113和第二固定部4114均具有贯穿承载面411的固定孔4115,第一电池51、第二电池52的前端均具有安装孔,在第一固定部4113的固定孔4115与第一承载区4111承载的第一电池51的安装孔对位后(即在与承载面411垂直的方向上重合),通过锁紧螺栓进行锁紧,实现对第一电池51的前端的固定;在第二固定部4114的固定孔4115与第二承载区4112承载的第二电池52的安装孔对位后(即在与承载面411垂直的方向上重合),通过锁紧螺栓进行锁紧,实现对第二电池52的前端的固定。
其中,如图17所示,电池的前端具有固定板53,固定板53上具有安装孔,且电池固定在对应承载区时,固定板53与承载面411贴合,如此提高电池前端固定的稳定性。另外将电池的前端与固定部固定时,结合分隔机构43对电池尾部的限位阻挡,能够能方便实现固定部的固定孔4115与固定板53上安装孔的对位,从而提高电池前端的固定效率。
当然,除了通过在第一固定部4113、第二固定部4114设置固定孔4115实现对电池前端的固定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电池前端的固定,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4或图16所示,电池支架40还包括加强筋45,加强筋45固定在支撑件41背离承载面411的一侧。
其中,在将电池支架40固定在固定框架上时,加强筋45同时与固定框架固定连接,如此在加强筋45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支撑件41上第一承载区4111、第二承载区4112对电池的支撑强度,避免支撑件41因承重问题发生变形等情况。
其中,加强筋45可以为一整体结构,即沿支撑件4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此时加强筋45的断面为三角形或直角梯形等;或者加强筋45包括沿支撑件4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加强块,加强块在支撑件41的长度方向上的视图可以为三角形、直角梯形等,在支撑件41的宽度方向上的视图可以为I形、L形、T形等,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加强支撑件41的第一承载区4111、第二承载区4112对电池的支撑强度即可。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可以是储能设备、车辆等。该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储能集装箱100。如此,结合上述所述,本申请的用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便于保证储能集装箱100的稳定性,提高用电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在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申请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申请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申请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架,围成一容纳空间;
支撑梁组件,位于所述外框架的底部,且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
多个内框架,沿所述外框架的宽度方向分布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多个电池仓,所述多个内框架支撑于所述支撑梁组件上,且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
多对电池支架,一对所述电池支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内框架固定连接,以形成电池容纳位,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内框架在所述外框架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固定有多对所述电池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组件包括多个支撑纵梁,所述多个支撑纵梁沿所述外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且所述支撑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框架的深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多个支撑纵梁与所述多个内框架一一对应,且一所述内框架支撑在一所述支撑纵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组件还包括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多个支撑纵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具有多个贯穿孔,一个所述支撑纵梁穿过一个所述贯穿孔,且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纵梁中每个所述支撑纵梁的两端相对于所述支撑横梁对称分布。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纵梁中的每个所述支撑纵梁均包括第一子纵梁和第二子纵梁;
一所述支撑纵梁的第一子纵梁与第二子纵梁对称分布于所述支撑横梁的两侧,且第一子纵梁的第一端、第二子纵梁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横梁固定连接,第一子纵梁的第二端、第二子纵梁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外框架的深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内框架的底部支撑在一所述支撑纵梁包括的第一子纵梁和第二子纵梁上,且与一所述支撑纵梁包括的第一子纵梁和第二子纵梁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3-7任一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为H形钢、T形钢或、工字钢或方钢。
9.如权利要求3-7任一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框架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为电气仓和多个电池仓;
所述支撑横梁包括位于所述电气仓的下方的缺口段,所述缺口段背离所述外框架底部的一侧形成有避让口。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框架中的每个所述内框架均包括一对竖梁和多个连接纵梁;
所述一对竖梁相互平行,且所述竖梁的底端支撑在所述支撑梁组件上,所述竖梁的顶端与所述外框架固定连接,一对所述竖梁固定有多个所述电池支架;
所述多个连接纵梁沿所述竖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连接纵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竖梁固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纵梁中靠近所述竖梁的底端的一个连接纵梁支撑在所述支撑梁组件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纵梁在所述外框架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超出所述一对竖梁,且所述多个连接纵梁上均支撑有所述电池支架。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框架中的每个所述内框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固竖梁,所述至少一个加固竖梁位于所述一对竖梁之间,且所述至少一个加固竖梁与所述多个连接纵梁固定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包括底架、顶架和多个立柱;
所述底架、所述顶架相对布置,所述多个立柱中每个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架和所述顶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组件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
所述顶架包括沿所述外框架的宽度方向排布的多个加固梁,所述多个加固梁与所述多个内框架一一对应,且一所述内框架的顶部与对应的加固梁固定连接。
CN202211567306.6A 2022-12-07 2022-12-07 储能集装箱 Pending CN1157641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7306.6A CN115764132A (zh) 2022-12-07 2022-12-07 储能集装箱
PCT/CN2023/131839 WO2024120143A1 (zh) 2022-12-07 2023-11-15 储能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67306.6A CN115764132A (zh) 2022-12-07 2022-12-07 储能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4132A true CN115764132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44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67306.6A Pending CN115764132A (zh) 2022-12-07 2022-12-07 储能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64132A (zh)
WO (1) WO20241201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15344A (zh) * 2023-05-11 2023-06-23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集装箱以及电池储能系统
WO2024120143A1 (zh) * 2022-12-07 2024-06-1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集装箱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6447A1 (ja) * 2005-05-23 2006-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1201270U (zh) * 2019-09-16 2020-08-07 上海胜狮冷冻货柜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集装箱底架及储能集装箱
CN211543233U (zh) * 2019-12-20 2020-09-22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框架
CN215284459U (zh) * 2021-03-26 2021-12-24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框架组件、电池仓、换电站或储能站
WO2022036364A1 (en) * 2020-08-12 2022-02-17 Trova Commercial Vehicles Inc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mounting
CN217836912U (zh) * 2022-05-12 2022-11-18 上海寰宇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冷藏集装箱
CN217983516U (zh) * 2022-06-23 2022-12-06 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装配电池模组的电池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2994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组装的箱体及包含其的换电站
CN114142137A (zh) * 2021-12-28 2022-03-04 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储能集装箱
CN217035858U (zh) * 2022-03-25 2022-07-22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机架及储能设备
CN217280961U (zh) * 2022-04-02 2022-08-23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簇
CN115863896A (zh) * 2022-12-07 2023-03-28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支架及储能装置
CN115764132A (zh) * 2022-12-07 2023-03-07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集装箱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6447A1 (ja) * 2005-05-23 2006-11-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1201270U (zh) * 2019-09-16 2020-08-07 上海胜狮冷冻货柜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集装箱底架及储能集装箱
CN211543233U (zh) * 2019-12-20 2020-09-22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框架
WO2022036364A1 (en) * 2020-08-12 2022-02-17 Trova Commercial Vehicles Inc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mounting
CN215284459U (zh) * 2021-03-26 2021-12-24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框架组件、电池仓、换电站或储能站
CN217836912U (zh) * 2022-05-12 2022-11-18 上海寰宇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冷藏集装箱
CN217983516U (zh) * 2022-06-23 2022-12-06 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装配电池模组的电池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20143A1 (zh) * 2022-12-07 2024-06-13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集装箱
CN116315344A (zh) * 2023-05-11 2023-06-23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电池集装箱以及电池储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20143A1 (zh) 2024-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64132A (zh) 储能集装箱
CN115863896A (zh) 电池支架及储能装置
CN110603660B (zh) 包括保持器和可以放置在该保持器中的储能源的系统
KR20120043990A (ko) 내구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EP4250446A2 (en) Energy storage frame and energy storage battery cluster
JP2023524702A (ja) バッテリーラック、電力貯蔵装置、及び発電システム
US20220285779A1 (en) Battery rack having fixing frame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219658870U (zh) 重卡换电电池框架结构
CN218548676U (zh) 储能机架及电池簇
DE102020112794A1 (de) Batteriegehäuse für eine Fahrzeugbatterie, derartige Fahrzeugbatterie und Kraftfahrzeug
US20230307755A1 (en) Storage rack, energy storage frame, and energy storage battery cluster
US20230299407A1 (en) System for securing energy storage devices
CN212676404U (zh) 电池包
CN218039643U (zh) 箱体和储能设备
CN217035857U (zh) 储能机架及电池簇
CN219998402U (zh) 电池架和集装箱
CN218731376U (zh) 储能机架及电池簇
CN213366686U (zh) 电池包
CN218677401U (zh) 一种电池框结构
CN217790105U (zh) 一种储能柜
CN219873778U (zh) 储能装置
CN221201414U (zh) 一种电池架及储能集装箱
CN216213798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KR101293643B1 (ko) 패치 플레이트가 장착되어 있는 전지모듈
CN218777592U (zh) 一种电动卡车的车架总成和重型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