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7101B - 一种利用生淀粉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生淀粉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7101B
CN115747101B CN202211328208.7A CN202211328208A CN115747101B CN 115747101 B CN115747101 B CN 115747101B CN 202211328208 A CN202211328208 A CN 202211328208A CN 115747101 B CN115747101 B CN 115747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alt
fermentation
microbial preparation
sou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82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47101A (zh
Inventor
蔡国林
曾依浓
韩冰心
谢莹
陆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3282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7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47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7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47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7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9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ood processing or handling, e.g. food conservation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淀粉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ZL‑36为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M202212472L‑36。在发芽开始时,将植物乳杆菌ZL‑36以体积比1%的接种量喷洒在绿麦芽中,发芽结束后,将绿麦芽浸泡在水溶液中发酵两天,沥干、干燥除根,获得酸度达到4.2%的酸麦芽。本发明的菌株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活、不产组胺以及能够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适应大麦表面的环境,用于制备酸麦芽,成本低、安全、可靠并且易于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生淀粉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生淀粉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活、不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组胺以及能够抑制谷物常见真菌镰刀菌生长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于制备酸麦芽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酸麦芽是指富含乳酸的麦芽,其具有较强的缓冲力,可用于改善碱性的糖化用水,降低糖化醪液的pH值,进而促进酶的作用。据报道,当用酸麦芽醪液使得pH降低0.15-0.25个单位时,能够提高淀粉酶、蛋白酶、外切葡聚糖酶和磷酸酯酶的活性,提高原料利用率。此外,糖化时加入少量的酸麦芽,增加了醪液中低分子氮和可溶性氨的含量,减少单宁的溶解,由此能够提高啤酒的稳定性,改善口感,降低色度,改善泡沫持久性。目前制备酸麦芽的方法主要是将麦芽浸泡在水溶液中,通过接种乳酸菌厌氧发酵,再干燥制得酸麦芽,乳酸含量一般为2%-3%。由于麦芽皮壳的存在,表面营养物质缺乏,没有合适的制备酸麦芽专用的乳酸菌,导致酸麦芽的酸度偏低,仅在2.5%左右,需要在糖化时添加大量的酸麦芽才能达到调酸的目的,啤酒生产使用时性价比不高。
因此,在制麦过程中添加乳酸菌,需要考虑大麦表面特殊环境的限制。首先,由于大麦表面的营养物质缺乏,乳酸菌的生长和代谢受到限制。Noots等人揭示了乳酸菌在大麦表面的生长依赖于真菌物种通过外壳裂缝或种子胚芽发育引起的其他损害释放的养分。此外,受损大麦的胚乳成分是乳酸菌可利用的潜在碳源,因此作为启动子的乳酸菌需要具有生淀粉利用能力。其次,乳酸菌被认为是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积累的原因,这些生物胺是可引起头痛、腹泻和其他不良反应的生物活性化合物。Barbieri发现奶酪中的乳酸菌,特别是瑞士乳杆菌等乳酸杆菌,是此类产品中生物胺积累的原因。此外,同一物种的不同乳酸菌菌株产生的生物胺的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因此,乳酸菌产生生物胺的能力也需要作为选择启动子的标准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株植物乳杆菌,该植物乳杆菌能够适应大麦表面的环境,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活、不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组胺以及能够抑制对大麦品质有消极影响的禾谷镰刀菌的生长。将该植物乳杆菌应用在麦芽中能够快速成为优势菌,产生大量的酸以及提高麦芽的品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较好的淀粉利用能力、不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组胺以及能够抑制对大麦品质有消极影响的禾谷镰刀菌的生长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ZL-36。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已于2022年8月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247。
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为革兰氏阳性菌,菌落呈直杆状,白色凸起,表面光滑;在MRS培养基中,培养液浑浊并且有白色沉淀。
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的保藏方法为:挑取平板上的单菌落于MRS液体培养基,培养24h后吸取1mL菌液于甘油冻存管,并添加1mL的60%甘油。
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的培养条件为:从甘油管中吸取20μL菌液接种于10mL MRS液体培养基,37℃静置活化培养12h,按2%(V/V)转接至100ml MRS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24h。
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能够在含1%(V/V)淀粉的MRS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在液体脱羧酶培养基上不产生组胺,酪胺、尸胺以及腐胺的生成量也很低。
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的上清液在接种含有禾谷镰刀菌的PDA培养基中,可以明显的观察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制剂,所述微生物制剂含有上述植物乳杆菌ZL-36。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含有菌浓≥5×108CFU/mL的植物乳杆菌ZL-36。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酸麦芽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上述植物乳杆菌ZL-36或上述微生物制剂接种至液体培养基,发酵培养12~24h,获得发酵液,在大麦发芽的阶段,将发酵液喷洒在绿麦芽上,发芽3~5d,将绿麦芽浸泡在水溶液中,然后置于35~38℃培养箱中培养1~3d,发酵结束后,滤干、干燥并将干燥后的麦芽除根即获得酸麦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的步骤为先45℃下干燥4h,随后在65℃下干燥12h,再在75℃下干燥2h,最后在85℃下干燥3h。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将发酵液以质量比0.8~1.2%的添加量喷洒在绿麦芽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液的菌浓≥5×108CFU/mL。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芽的条件为14℃±2℃,相对湿度95%±2%。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植物乳杆菌ZL-36和上述微生物制剂在制备食品中的应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食品包括发酵食品和动物食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食品包括酸麦芽或酸麦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物食品包括饲料或饵料。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植物乳杆菌ZL-36和上述微生物制剂在酿酒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植物乳杆菌ZL-36和上述微生物制剂在生物防治领域中的应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植物乳杆菌ZL-36和上述微生物制剂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L-36,其淀粉酶酶活达到4.43U/mL,具有较好的淀粉利用能力,可以有效克服大麦表面特殊环境的限制;植物乳杆菌ZL-36不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组胺,并且酪胺、尸胺及其腐胺的产量也较低,仅有7.5、1.09和1.56mg/L;植物乳杆菌ZL-36能够抑制对大麦品质有消极影响的禾谷镰刀菌的生长。
2、本发明利用植物乳杆菌ZL-36进行酸麦芽的制备,酸麦芽的酸度可达4.2g/100g麦芽,制备的麦芽醪液pH可达到5.4,相较现有技术具有了显著的进步。本发明的原料价格低廉;所用菌株易于保存,易于活化和发酵;生产工艺简单、发酵过程易于控制,得到的产品质量稳定,便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生物材料保藏:
植物乳杆菌ZL-36于2022年8月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物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247。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3中的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能力的鉴定结果(A:对照;B:植物乳杆菌ZL-3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及试验数据,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下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培养基:
1%淀粉-MRS-CaCO3固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粉5g,吐温80 1mL,磷酸氢二钾2g,无水乙酸钠5g,柠檬酸二铵2g,七水合硫酸镁0.58g,硫酸锰0.29g,可溶性淀粉10.0g,碳酸钙10g,溴甲酚紫5%,琼脂粉18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121℃灭菌20min。
MRS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葡萄糖20g,磷酸氢二钾2g,酵母粉5g,柠檬酸铵2g,硫酸锰0.29g,牛肉膏10g,无水乙酸钠5g,七水合硫酸镁0.58g,吐温80 1mL,蒸馏水定容至1000mL,121℃灭菌20min。
MRS-1%淀粉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4g,吐温80 1.0mL,磷酸氢二钾2g,乙酸钠5.0g/L,柠檬酸二铵2g,硫酸镁0.2g,硫酸锰0.05g,可溶性淀粉10g。调节pH为6.6±0.2,蒸馏水定容至1000mL,121℃灭菌20min。
液体脱羧酶培养基:蛋白胨0.5%,酵母浸粉0.5%,牛肉膏0.5%,氯化钠0.25%,葡萄糖0.05%,吐温80 1.0mL,硫酸镁0.02%,七水合硫酸亚铁0.04%,柠檬酸三铵0.005%,磷酸氢二钾0.2%,碳酸钙0.1%,5’-磷酸吡哆醛0.005%,L-组氨酸0.5%,L-酪氨酸0.04%,L-鸟氨酸0.5%,L-赖氨酸0.5%,pH调至5.5,121℃灭菌20min。
PDA培养基:取土豆200g,去皮切块放入锅中,加入1L蒸馏水,蒸煮土豆至绵软而不烂,纱布过滤,弃去滤渣,滤液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20g,溶解后加入蒸馏水定容至1L,121℃灭菌20min
CMC培养基:取15g羧甲基纤维素钠用热水溶解,加入1g硝酸钾,0.5g七水合硫酸镁,1g酵母粉,定容至1L,121℃灭菌20min。
富集培养基:无菌1%(m/v)可溶性淀粉,0.2%(m/v)进口大豆蛋白胨。
(二)下述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方法:
(1)淀粉酶酶活的测定:
待测酶液前处理:将菌液震荡均匀,吸取2mL于离心管中,在1700×g,4℃条件下离心15min备用。将MRS-1%淀粉培养基震荡均匀,同时吸取2mL于离心管中,在1700×g,4℃条件下离心15min备用。
取A(灭活组)、B(实验组)、C(以水为空白组)、D(以MRS-1%淀粉培养基为空白组)、四支EP管,分别加入1%可溶性淀粉溶液500μL和PBS缓冲液100μL,涡旋振荡混匀,于40℃水浴10min,在B管中加入待测酶液40μL,C管中加水,D管中加离心后的MRS-1%淀粉培养基,混匀,立即计时;40℃准确反应40min后,立即向A、B、C、D管中加入1mol/L NaOH 20μL,混匀后,取出,冰水浴冷却,并于A管中补加热变性酶液(将酶液沸水浴5min)40μL,作为对照。
另取四只EP管A1(灭活组)、B1(实验组)、C1(以水为空白组)、D1(以淀粉培养基为空白组)管分别加入100μL水。四只管分别吸取上述A、B、C、D四管溶液各50μL。然后分别加入200μL DNS溶液,沸水浴准确反应5min,取出冰水浴2min,从每管中取出20μL,加入到96孔板,再加入250μL水,用枪吹吸几次混匀,540nm下测其OD值。
计算
淀粉酶活力(U/mL)=(B-A)*1.5*16.5*N
B:总还原糖量
A:对照管中还原糖量
B-A:酶反应生成还原糖含量
1.5:反应40min,换算成1h酶活力系数
16.5:换算为1mL反应体系
N:稀释倍数
酶活力单位定义:40℃条件下,每小时生成1mg还原糖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表示1U/mL。
(2)酸麦芽酸度的测定方法:
称取5g破碎后的麦芽加入5 0mL蒸馏水,震荡1h后过滤。量取5mL滤液进行适当稀释,用0.1mol/L的NaOH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不褪色,记录消耗0.1mol/L的NaOH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总酸的含量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X=c*(V1-V2)*0.09*F/m*1000
X:试样中总酸的含量,单位为g/100g麦芽
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L
V1:滴定试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V2:空白试验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0.09:乳酸的换算系数
m:试样的质量(g)
1000:换算系数
实施例1产淀粉酶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的筛选方法
5g大麦皮壳置于装满富集培养基的80mL密封蓝盖瓶中,30℃静置富集5d后开盖,用于分离乳酸菌。量取20mL富集液,置于含180mL无菌生理盐水的密封三角瓶内,120r·min-1在30℃振荡1h,获得10-1梯度滤液,进行梯度稀释。选取10-5、10-6、10-7这3个梯度,各取稀释液80μL,涂布于1%淀粉-MRS-CaCO3固体培养基中,放置于厌氧罐中,37℃倒置培养5-7d进行产淀粉酶乳酸菌的分离。观察不同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挑取长势较好并且具有黄色水解透明圈的单菌落进行不断纯化培养,平板上的菌落大小、形态一致,为纯种,并用甘油管在-20℃保藏。
将上述得到的菌株进行产淀粉酶活的测定。将菌株先用MRS液体培养基活化,再以2%(v/v)的接种量接种至MRS-1%淀粉液体培养基扩大培养,37℃厌氧培养12h后取菌液进行酶活力测定。选取酶活力最强的菌株ZL-36于液体MRS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24h,进行16SDNA测序鉴定,测序结果显示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1的核苷酸序列,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L-36,淀粉酶酶活为4.43U/mL。
实施例2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L-36的安全性测试
将实施例1中筛选到的植物乳杆菌ZL-36以2%(v/v)的接种量接种于3mL MRS液体培养基中,30℃培养活化两代。然后按照1%(v/v)的接种量将植物乳杆菌ZL-36接种于含有10mL液体脱羧酶培养基的试管中,30℃静置培养4d。利用不添加氨基酸底物的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发酵结束后,3600g下离心10min,吸取1mL上清液加入1mL的0.1mol/L盐酸后进行衍生化。衍生结束后,利用UHPLC测定组胺、酪胺、尸胺及其腐胺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ZL-36不产组胺,酪胺、尸胺及其腐胺的产生量分别为7.5、1.09和1.56mg/L。
实施例3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L-36的抑禾谷镰刀菌能力测试
植物乳杆菌ZL-36上清液的制备:将植物乳杆菌ZL-36接种到MRS液体培养基中于37℃下培养24h,5000g下离心10min,0.22μm滤膜过滤,得到无细胞上清液。
将禾谷镰刀菌接种到PDA培养基上,30℃培养3d,挑取部分菌丝接种到CMC培养基中,在200r·min-1摇床中震荡培养3-5d至产生大量孢子,过滤后离心,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备用。将无菌牛津杯置于MRS琼脂平板的中心,然后加入10mL的含有禾谷镰刀菌孢子(1×106个/mL)的PDA软琼脂(0.7%琼脂)。软琼脂固化后,将100μL的植物乳杆菌ZL-36的无菌上清液滴在牛津杯中,随后将平板在30℃下培养48h,以不添加植物乳杆菌ZL-36上清液的培养基作为空白,测定植物乳杆菌ZL-36的抑菌效果。
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明显的观察植物乳杆菌ZL-36的上清液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实施例4利用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L-36制备酸麦芽
植物乳杆菌ZL-36发酵液的制备:将植物乳杆菌ZL-36接种到MRS液体培养基中于37℃下培养24h。
大麦经过挑选、浸麦后,在发芽开始时将植物乳杆菌ZL-36的发酵液以1%(M/M)的添加量喷洒到绿麦芽表面,发芽第四天后,将绿麦芽浸泡在水溶液中,然后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d,发酵过程中不断翻动麦芽。发酵结束后,先在45℃下干燥4h,随后在65℃下干燥12h,再在75℃下干燥2h,最后在85℃下干燥3h。将干燥后的麦芽除根。最终大麦的酸度可达到4.2%,制备的麦芽醪液pH可达到5.4。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8)

1.一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ZL-36,其特征在于,已于2022年8月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247。
2.一种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制剂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
3.一种制备酸麦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将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或权利要求2所述微生物制剂接种至液体培养基,发酵培养12~24 h,获得发酵液,在大麦发芽的阶段,将发酵液喷洒在绿麦芽上,发芽3~5 d,将绿麦芽浸泡在水溶液中,然后置于35~38℃培养箱中培养1~3 d,发酵结束后,滤干、干燥并将干燥后的麦芽除根即获得酸麦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发酵液以质量比0.8~1.2%的添加量喷洒在绿麦芽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液的菌浓≥5×108 CFU/mL。
6.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或权利要求2所述微生物制剂在制备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或权利要求2所述微生物制剂在酿酒领域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乳杆菌ZL-36或权利要求2所述微生物制剂在抑制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中的应用,所述应用为非治疗目的的应用。
CN202211328208.7A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利用生淀粉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Active CN115747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8208.7A CN115747101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利用生淀粉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8208.7A CN115747101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利用生淀粉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7101A CN115747101A (zh) 2023-03-07
CN115747101B true CN115747101B (zh) 2024-04-30

Family

ID=85354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8208.7A Active CN115747101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利用生淀粉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4710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4591A (zh) * 2009-11-27 2010-06-09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乳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5132308A (zh) * 2015-02-12 2015-12-09 江南大学 一种能降低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09182188A (zh) * 2018-09-25 2019-01-11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株不产酪胺或组胺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0438050A (zh) * 2019-08-27 2019-11-12 南京财经大学 一株植物乳杆菌lb-1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4591A (zh) * 2009-11-27 2010-06-09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乳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05132308A (zh) * 2015-02-12 2015-12-09 江南大学 一种能降低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09182188A (zh) * 2018-09-25 2019-01-11 内蒙古农业大学 一株不产酪胺或组胺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10438050A (zh) * 2019-08-27 2019-11-12 南京财经大学 一株植物乳杆菌lb-1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7101A (zh)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5785B (zh) 一种使用复合菌快速发酵生产萍乡擦菜的方法
CN106190893B (zh) 一株适用于食醋酿造的发酵乳杆菌及其菌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JP7417964B2 (ja) サッカロポリスポラ、及び当該サッカロポリスポラの、生体アミンの低減における使用
CN108118002B (zh) 一种分枝横梗霉及其应用
CN111961600B (zh) 固态发酵产香的酵母及其应用
CN107841420A (zh) 一种根霉与酿酒酵母混合一步发酵酿制板栗果酒的方法
CN113957016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备奶香型冬虫夏草发酵液的方法
CA1226835A (en) Biochemical process and composition
CN113249268B (zh) 一株降低生物胺的玫瑰糖多孢菌及其应用
CN102127515B (zh) 一株高产l-脯氨酸短波单胞杆菌(jnpp-1)的筛选及应用
CN113980858A (zh) 一株产高活性单宁酶的植物乳杆菌yl399及其在制备党参发酵饲料中的应用
CN113930368A (zh) 一种死谷芽孢杆菌及其在食醋酿造中的应用
CN115747101B (zh) 一种利用生淀粉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CN101555511B (zh) 一种纳他霉素半固体发酵及提取方法
CN102329747B (zh) 木糖葡萄球菌a2的高密度培养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CN116004423B (zh)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13943665B (zh) 两株降解生物胺的野生酵母及其在果酒酿造中的应用
CN114107113B (zh) 一种合成发酵剂降低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方法
CN114410542B (zh) 一株天蓝色弧菌及其在降解浒苔中的应用
CN113265363B (zh) 一株降低生物胺的霍氏糖多孢菌及其应用
CN116875505B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mmb-02及其在发酵条斑紫菜制备抗氧化肽的应用
TWI760923B (zh) 新穎的乳酸桿菌及其應用
CN103194409A (zh) 醋酸杆菌及其在制备苹果醋中的应用
CN114276955B (zh) 一种固态发酵马铃薯薯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微生物菌剂
CN116064280B (zh) 一株暹罗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