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2782A - 用于车辆的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2782A
CN115742782A CN202111032856.3A CN202111032856A CN115742782A CN 115742782 A CN115742782 A CN 115742782A CN 202111032856 A CN202111032856 A CN 202111032856A CN 115742782 A CN115742782 A CN 115742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or
driving
magnetic pole
conduc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28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托弟
王学超
石雷
颜登艳
刘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285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2782A/zh
Priority to IL309597A priority patent/IL309597A/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16147 priority patent/WO2023030376A1/zh
Priority to EP22863511.6A priority patent/EP4342719A1/en
Priority to KR1020237043704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10021A/ko
Priority to BR112023026144A priority patent/BR112023026144A2/pt
Priority to AU2022340515A priority patent/AU202234051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742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2782A/zh
Priority to US18/526,201 priority patent/US20240100975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4Cutting off the power supply under fault cond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46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1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导电排,导电排包括:第一导通段和第二导通段,第一导通段和第二导通段相互连接且可发生相对转动,第一导通段固定在第一接线端上,第二导通段可选择的与第二接线端电连接或断开电连接;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二导通段朝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运动;其中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以及导电排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驱动组件与导电排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由此,可以改善接触器的空间占用,使接触器的整体长度更短,可以提高接触器整体的结构强度,降低接触器断裂的概率,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接触器作为控制电路通断的控制电气件,应用广泛,在我国专利发明公开号:CN112885651A所涉及的技术方案中,接触器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的电磁机构、簧片组件以及静触头、动触头,即现有技术中的接触器的动触点、导电排以及驱动组件等在接触器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列,整体结构较长,空间占用较大,且结构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振动等影响断裂的风险较高,使用寿命短,无法作为车规级接触器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结构更加合理,空间占用合理,且结构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接触器的车辆充配电系统。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接触器的充电桩。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接触器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触器,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导电排,所述导电排包括:第一导通段和第二导通段,所述第一导通段和所述第二导通段相互连接且可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导通段固定在所述第一接线端上,所述第二导通段可选择的与所述第二接线端电连接或断开电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导通段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接线端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与所述导电排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导电排、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驱动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器,通过将导电排、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将驱动组件与导电排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可以改善接触器的空间占用,使接触器的整体长度更短,可以提高接触器整体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接触器用于车辆上长期受到振动时容易从中间断裂的概率,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微动开关以及驱动线圈,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驱动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微动开关适于在所述驱动线圈的磁性力作用下绕固定轴线摆动,所述微动开关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导通段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接线端运动,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导电排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微动开关包括:驱动台以及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台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通段连接,所述驱动台适于在所述驱动线圈的磁性力作用下摆动,所述驱动台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架摆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导通段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接线端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通段与所述第二导通段的连接区域与所述驱动台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通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导通段的一端连接,或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通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导通段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形成为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导通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导通段的一端;或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导通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导通段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台的四个边角区域上分别设置有永磁体,所述驱动线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磁片,所述驱动线圈一端的所述导磁片适于与所述驱动台一端的两个所述永磁体吸合,所述驱动线圈另一端的所述导磁片适于与所述驱动台另一端的两个所述永磁体吸合,位于所述驱动台同一端的两个所述永磁体的内侧极性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永磁体的自由端与所述微动开关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和所述第二导通段的接触点与所述微动开关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旋转轴,所述驱动台与所述旋转轴连接且适于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三磁极和第四磁极,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间隔设置在所述驱动台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磁极的内侧与所述第二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反,所述第三磁极与所述第四磁极间隔设置在所述驱动台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三磁极的内侧与所述第二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三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同且靠近所述驱动线圈设置,所述第二磁极的内侧与所述第四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同且远离所述驱动线圈设置;所述导磁片包括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所述第一导磁片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磁片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之间,所述第二导磁片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磁片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磁极和所述第四磁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台构造为绝缘件或所述驱动台上涂覆有绝缘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电排还包括: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导通段和所述第二导通段并位于所述第一导通段与所述第二导通段之间,所述第二导通段可以相对所述柔性连接部摆动以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接线端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连接部内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所述导电排的高度方向贯通所述柔性连接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器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临近所述第一接线端或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导电排设置并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第一接线端或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导电排的电路信号;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并适于根据所述电路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以断开或闭合所述接触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路信号获取所述第一接线端或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导电排的温度或电压或电流;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接线端或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导电排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和/或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和/或电流大于第一电流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二导通段与所述第二接线端之间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接线端或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导电排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和/或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和/或电流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闭合所述第二导通段与所述第二接线端之间的电连接,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第二电压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第二电流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导电排、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外还设置有低压信号端,所述低压信号端与所述驱动线圈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充配电系统,包括:正极接触器、负极接触器以及预充电路接触器,所述正极接触器、所述负极接触器以及所述预充电路接触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构造成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接触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充电桩,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接触器。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接触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一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一位置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二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二位置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一位置时驱动组件的状态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器处于第二位置时驱动组件的状态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接触器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接触器的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充配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所采用的的一种传感器的工作电路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的微动开关;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的微动开关。
附图标记:
车辆10000,
充配电系统1000,充电桩2000,
接触器100,正极接触器100a,负极接触器100b,预充电路接触器100c,
第一接线端10,第二接线端20,
导电排30,第一导通段31,第二导通段32,柔性连接部33,弧形槽331,
驱动组件40,驱动线圈41,微动开关42,驱动台421,连接架422,永磁体423,第一磁极4231,第二磁极4231,第三磁极4233,第四磁极4234,夹持部424,
壳体50,低压信号端60,传感器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器100。
如图2-图5、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器100,包括:第一接线端10和第二接线端20、导电排30、驱动组件40。
其中,导电排30包括:第一导通段31和第二导通段32,第一导通段31和第二导通段32相互连接且可发生相对转动,第一导通段31固定在第一接线端10上,第二导通段32可选择的与第二接线端20电连接或断开电连接;驱动组件40用于带动第二导通段32朝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20运动,第一接线端10、第二接线端20分别与导电排30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导电排30、第一接线端20和第一接线端10中的至少一个与驱动组件4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
具体而言,第一接线端10和第二接线端20通过导电排30可选择的电连接或断开电连接,驱动组件40用于带动导电排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实现第一接线端10和第二接线端20的导通与断开,即第一位置对应第一接线端10与第二接线端20导通的位置,第二位置对应第一接线端10与第二接线端20断开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通段31和第二导通段32可相对转动是指,两者可以通过可导电的转动连接结构连接实现相对转动,也可以通过柔性结构件连接(即导电排30的至少部分构造为柔性结构)并通过柔性结构的弯折实现相对转动,还可以使导电排30整体构造为柔性件并通过弯折实现相对转动。而采用上述结构,第二导通段32在转动过程中,导电排30的弯折磨损更小,可以延长导电排30的使用寿命,以提高接触器100的使用寿命。
进而,参见图2和图4所示,使导电排30与第一接线端10、第二接线端20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导电排30与驱动组件4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例如,第一方向对应水平面上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第二方向对应高度方向,则第一接线端10、第二接线端20与导电排30在同一高度设置,驱动组件40位于导电排30的上方或下方,以缩减接触器100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器100,通过将导电排30、第一接线端10、第二接线端20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将驱动组件40与导电排3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可以改善接触器100的空间占用,使接触器100的整体长度更短,可以提高接触器100整体的结构强度,降低在用于车辆10000等长期受到振动的使用环境下,接触器100容易从中间区域上断裂的概率,延长接触器100的使用寿命。
另外,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对接触器100的分层设置,并实现高低压隔离(上层为高压导通部分、下层为低压控制部分),以使灭弧方式不再局限于惰性气体与磁吹灭弧配合的形式,也可以通过绝缘液体整体浸润的方式实现或者不设置灭弧结构,基于灭弧方式的多样性,无需对驱动组件40与腔室做绝缘隔离,可以解决低压失效问题,且无需注入惰性气体,无需采用陶瓷与金属钎焊工艺进行接触器100的加工,也可以简化接触器100的加工工艺,降低材料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可以降低接触器100的加工成本。
第一接线端10与第一导通段31固定,第二接线端20与第二导通段32可选择的电连接,也可以降低动触点的数量,减少动触点引起的高压功耗问题、减少拉弧数量,降低粘连点,还可以降低接触器100进行电路控制过程中产生的动作磨损,概括为减少风险点以及功率损耗。
其中,接触器100在工作过程中,第二导通段32会撞击第二接线端20,产生工作噪声,为降低接触器100的工作噪声,本发明的导电排30可以构造为柔性件,可以采用柔性金属材料(例如:软铜复合材料、软银复合材料),以降低撞击噪声,提高接触器100的使用体验,同时,采用柔性金属材料,可以增加电流,也可以降低第二接线端20与导电排30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两者粘连的概率。
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驱动组件40包括:微动开关42以及驱动线圈41,微动开关42与驱动线圈41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微动开关42适于在驱动线圈41的磁性力作用下绕固定轴线摆动,微动开关用于磁性力带动第二导通段32朝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20运动,驱动线圈41与第一接线端10、第二接线端2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微动开关42与导电排30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
具体而言,微动开关42与驱动线圈41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驱动线圈41产生磁性力可以带动微动开关42绕以固定轴线转动,微动开关42与导电排30连接并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以便于带动导电排30运动,第一接线端10和第二接线端20均位于驱动线圈41的上方或下方,从而便于低压控制部分与高压导通部分的高低压隔离。
如图6-图9所示,微动开关42包括:驱动台421和连接架422,连接架422的一端与驱动台421连接,连接架422的另一端与第二导通段32连接,驱动台422适于在驱动线圈41的磁性力作用下摆动,驱动台421用于带动连接架422摆动,进而带动第二导通段42朝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20运动。
也就是说,通过驱动台421与驱动线圈41配合实现微动开关42绕固定轴线的转动,而驱动台421的上方设置连接架422,连接架422与驱动台42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驱动台421可以同步连接架422转动,连接架422与第二导通段32连接,以带动第二导通段32相对第一导通段31摆动,提高导电排30的运动平稳性。
优选地,第一导通段31与第二导通段32的连接区域与驱动台421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以使驱动台421与第一导通段32摆动的同步性更高,可以提高控制精度,且接触器100的布置更加紧凑,可以提高接触器100的集成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通段31与第二导通段32的连接区域与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即第二导通段32的摆动中心与驱动台421的转动中心(即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同轴,进一步提高两者的运动同步性、控制精度、结构集成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422的另一端与第二导通段22的远离第一导通段21的一端连接,或连接架422的另一端与第二导通段22的靠近第一导通段21的另一端连接。
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422通过与第二导通段22的远离第一导通段21的一端连接,带动第二导通段22朝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20运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422通过与第二导通段22的靠近第一导通段21的一端连接,带动第二导通段22朝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20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架422的另一端形成为夹持部424。具体地,在图6和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夹持部424夹持第二导通段32的远离第一导通段31的一端,以有效放大微动开关42的行程;或,在图8和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夹持部424夹持第二导通段32的靠近第一导通段31的另一端。第二实施例相对于第一实施例,连接架422两端的长度可以设置的更短,以使连接架422的体积更小,利于接触器100的轻量化、紧凑化设置。
如图6和图7所示,驱动台421的四个边角区域上均设置有永磁体423,驱动线圈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磁片,驱动线圈41一端的导磁片适于与驱动台421一端的两个永磁体吸合,驱动线圈41另一端的导磁片适于与驱动台421另一端的两个永磁体吸合,位于驱动台421同一端的两个永磁体423的内侧极性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线圈41通电后,两端的导磁片的极性互异,对应驱动线圈41位于同侧一端的两个永磁体423的极性互异,以使驱动台421的一端可以朝向驱动线圈41运动,对应另一端远离驱动线圈41运动。
当然,本发明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在驱动台421的一端设置两个永磁体423,或者在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永磁体423,使永磁体423对应位于边角区域,即可在极性吸力或极性斥力作用下,带动微动开关42转动。
这样,通过设置永磁体423,可以通过永磁体423的磁性吸合实现接触器100的工作状态的保持,即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上驻留,低压控制部分的驱动线圈41无需持续通电,以降低低压损耗,改善接触器100的能耗比。
在图3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永磁体423的自由端与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接线端20和第二导通段32的接触点与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也就是说,永磁体423的一端到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为L1;第二接线端20和第二导通段32的接触点与微动开关42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为L2,其中,L1<L2。这样,使第二导通段22运动的运动行程大于微动开关33的运动行程,可以放大微动开关42的行程,以满足接触器100所接入的高压电路的电气间隙要求。
如图9、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0还包括旋转轴,驱动台421与旋转轴连接且适于绕旋转轴转动;永磁体423包括第一磁极4231、第二磁极4232、第三磁极4233和第四磁极4234,第一磁极4231与第二磁极4232的极性相反且间隔设置在驱动台421的一端,且第一磁极4231的内侧与第二磁极4232的内侧极性相反,第三磁极4233与第四磁极4234间隔设置在驱动台421的另一端,且第三磁极4233的内侧与第二磁极4232的内侧极性相反,第一磁极4231与第三磁极4233的内侧极性相同且靠近驱动线圈41设置,第二磁极4232与第四磁极4234的内侧极性相同且远离驱动线圈41设置;导磁片包括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第一导磁片的一端与驱动线圈41的一端连接,第一导磁片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磁极4231和第二磁极4232之间,第二导磁片的一端与驱动线圈4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磁片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三磁极4233和第四磁极4234之间。
示例性的,第一磁极4231的内侧为N极,第二磁极4232的内侧为S极,第三磁极4233的内侧为N极,第四磁极4234的内侧为S极,第一磁极4231与第二磁极4232布置在驱动台421的同一端,第三磁极4233和第四磁极4234布置在驱动台421的另一端,当驱动线圈41沿第一电流方向通电时,第一磁极4231与第一导磁片,第三磁极4233与第二导磁片磁性吸合,当驱动线圈沿第二电流方向通电时,第二磁极4232与第一导磁片,第四磁极4234与第二导磁片磁性吸合,第一电流方向与第二电流方向的电流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极4231与第三磁极4233的内侧是指第一磁极4231与第三磁极4233的相对侧;第二磁极4232与第四磁极4234的内侧是指第二磁极4232与第四磁极4234的相对侧;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永磁体423构造为板状磁铁,极性如上述分布,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永磁体423构造为U形磁铁,且敞开端为两个磁极,极性如上述分布。
进一步地,驱动台421构造为绝缘件或驱动台421上涂覆绝缘层。这样,第二导通段32设置在连接架422上,对应使驱动台421为绝缘件或涂覆绝缘层,可以提高高压导通部分与低压控制部分之间的高低压隔离效果,避免高压击穿导致低压失效,提高接触器100的工作稳定性。
如图3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导电排30还包括:柔性连接部33,柔性连接部33连接第一导通段31和第二导通段32,并位于第一导通段31与第二导通段32之间,第二导通段32可相对柔性连接部33摆动以朝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20运动。
具体而言,柔性连接部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通段31和第二导通段32连接,柔性连接部33可弯折以使第二导通段32可以朝向或远离第二接线端20运动,提高接触器1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的便利性,且通过设置柔性连接部33可以降低导电排30的弯折磨损,以延长导电排30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接触器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柔性连接部33内开设有弧形槽331,弧形槽331沿导电排30的高度方向贯通柔性连接部33。这样,通过设置间隙,在柔性连接部33的弯折过程中,可以通过弧形槽331的变形吸收一定的弯折形变,以进一步降低柔性连接部33的弯折磨损,以有效地提高导电排30的使用寿命。
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器100还包括:传感器70,传感器70临近第一接线端10或第二接线端20或导电排30设置并用于实时检测第一接线端10或第二接线端20或导电排30的电路信号;控制器,控制器与传感器70电连接,并适于根据电路信号控制驱动组件40以断开或闭合接触器100。
这样,通过设置控制器和传感器70,随着第一接线端10与第二接线端20通过导电排30导通,高压回路的电流以及发热量均会产生变化,对应会出现温度变化,传感器70可以获取高压回路工作过程中的变化信息(温度变化、电流变化等),并以电路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电路信号判断是否达到高压回路的切断阈值(温度阈值、电压阈值、电流阈值),并在需要断开高压回路时,控制驱动组件40断开第二端32与第二接线端20的电连接,不仅无需设置熔断器,以降低高压损耗,降低成本,而且在控制断开接触器100后,如采用本发明接触器100的用电设备需要继续工作时,也可以确保用电设备可以上高压,可以提高安全性。
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热敏电阻与其对应的电压转化原理为:V=(NTC/(NTC+R))×VCC;其中,V是输入的电压,VCC是标准电压,R为固定电阻,NTC为热敏电阻;因此,电路信号AD的计算方式为:AD=(V/VCC)×2n=(NTC/(NTC+R))×2n
这样,通过获取热敏电阻的电压值,既可以换算出所需要的电路信号。
需要指出的是,熔断器熔断后,则高压电路被彻底断开,而本发明通过设置控制器和传感器70,即便基于传感器70得到的信息需要断开高压电,但在极限条件下,仍然可以上高压电以提高安全性,例如:本发明接触器100应用在电动车辆10000上,当电路信息表征为需要断开接触器100但车辆10000处于危险情况需要维持工况时,则可以维持上高压电状态,并在行驶至安全位置后或解除危险情况后,断开第二端32与第二接线端20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器用于根据电路信号获取第一接线端10或第二接线端20或导电排30的温度或电压或电流;
控制器配置为当第一接线端10或第二接线端20或导电排30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和/或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和/或电流大于第一电流阈值时,断开第二导通段32与第二接线端20之间的电连接。
控制器还配置为当第一接线端10或第二接线端20或导电排30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和/或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和/或电流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闭合第二导通段32与第二接线端20之间的电连接,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第二电压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第二电流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电流阈值。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接触器100,通过设置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可以在接触器100所接入的高压电路的电压超出设定的第一电压阈值、电流超出设定的第一电流阈值或者温度超出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时,断开接触器100,以提高接触器100的使用安全性,降低高压电路的安全隐患,并可以避免接触器100烧毁。
进而在接触器100所接入的高压电路的电压降低至设定的第二电压阈值以下、电流降低至设定的第一电流阈值以下或者温度降低至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以下时,可以控制接触器100再次闭合,以使接触器100所接入的高压电路可以及时切换至工作状态,可以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降低财产损失。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壳体50,壳体50限定出容置空间,导电排30、第一接线端10、第二接线端20以及驱动组件40均设置在容置空间内,第一接线端10和第二接线端20的至少部分伸出壳体50。这样,通过壳体50的设置,可以将驱动组件40与外界间隔开,提高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可以降低外界环境对驱动线圈41、微动开关42的干扰,提高低压控制部分的控制响应效率。
进一步地,壳体50外还设置有低压信号端60,低压信号端60可插接的设置在壳体50上并与驱动线圈4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50设置有线束引出口,低压信号端60通过线束引出口引出到壳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低压信号端60通过插接形式固定在壳体50上,壳体50上对应设置插接口,插接口向壳体50内引入金属线以与驱动线圈41电连接,使本发明接触器100外观与传统接触器100保持一致,方便结构设计以及物料切换,可以降低研发周期以及开发成本。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充配电系统1000,正极接触器100a、负极接触器100b以及预充电路接触器100c,正极接触器100a、负极接触器100b以及预充电路接触器100c中的一个或多个构造成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器100。
具体而言,车辆充配电系统1000包括:电池端接口、电控端接口以及直流充电接口,直流充电接口与电池端接口之间形成充电回路,电控端接口与电池端接口之间形成配电回路,用于为整车提供电能,直流充电接口的正极侧、电池端接口的正极侧上均设置有正极接触器100a,直流充电接口的负极侧、电池端接口的负极侧上均设置有负极接触器100b,电池端接口的正极侧上还设置有预充电路,预充电路上设置与预充电阻串联并与正极接触器100a并联的预充电路接触器100c。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充配电系统1000,采用上述接触器100,可以延长车辆充配电系统1000的工作稳定性、使用安全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充电桩200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器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桩200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器100,可以提高充电桩2000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1000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器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0,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接触器100,车载用电设备通过接触器100进行电连接以及控制,可以提高车辆10000的使用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
导电排,所述导电排包括第一导通段和第二导通段,所述第一导通段和所述第二导通段相互连接且可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导通段固定在所述第一接线端上,所述第二导通段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接线端电连接或断开电连接;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导通段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接线端运动;其中
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与所述导电排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导电排、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驱动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微动开关以及驱动线圈,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驱动线圈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微动开关适于在所述驱动线圈的磁性力作用下绕固定轴线摆动,所述微动开关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导通段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接线端运动,所述驱动线圈与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导电排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包括:驱动台以及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台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通段连接,所述驱动台适于在所述驱动线圈的磁性力作用下摆动,所述驱动台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架摆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导通段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接线端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段与所述第二导通段的连接区域与所述驱动台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通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导通段的一端连接,或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通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导通段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形成为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导通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导通段的一端;或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导通段的靠近所述第一导通段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台的四个边角区域上分别设置有永磁体,所述驱动线圈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磁片,所述驱动线圈一端的所述导磁片适于与所述驱动台一端的两个所述永磁体吸合,所述驱动线圈另一端的所述导磁片适于与所述驱动台另一端的两个所述永磁体吸合,位于所述驱动台同一端的两个所述永磁体的内侧极性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的自由端与所述微动开关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和所述第二导通段的接触点与所述微动开关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旋转轴,所述驱动台与所述旋转轴连接且适于绕所述旋转轴转动;
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磁极、第二磁极、第三磁极和第四磁极,所述第一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极间隔设置在所述驱动台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磁极的内侧与所述第二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反,所述第三磁极与所述第四磁极间隔设置在所述驱动台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三磁极的内侧与所述第二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极的内侧与所述第三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同且靠近所述驱动线圈设置,所述第二磁极的内侧与所述第四磁极的内侧极性相同且远离所述驱动线圈设置;
所述导磁片包括第一导磁片和第二导磁片,所述第一导磁片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磁片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之间,所述第二导磁片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磁片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三磁极和所述第四磁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台构造为绝缘件或所述驱动台上涂覆有绝缘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排还包括: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导通段和所述第二导通段并位于所述第一导通段和第二导通段之间,所述第二导通段可以相对所述柔性连接部摆动以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接线端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内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沿所述导电排的高度方向贯通所述柔性连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临近所述第一接线端或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导电排设置并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第一接线端或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导电排的电路信号;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并适于根据所述电路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以断开或闭合所述第二导通段与所述第二接线端之间的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电路信号获取所述第一接线端或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导电排的温度或电压或电流;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接线端或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导电排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和/或电压大于第一电压阈值;和/或电流大于第一电流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二导通段与所述第二接线端之间的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接线端或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导电排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和/或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和/或电流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闭合所述第二导通段与所述第二接线端之间的电连接,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第二电压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阈值,第二电流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置空间,所述导电排、所述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还设置有低压信号端,所述低压信号端与所述驱动线圈连接。
18.一种车辆充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接触器、负极接触器以及预充电路接触器,所述正极接触器、所述负极接触器以及所述预充电路接触器中的一个或多个构造成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
19.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
CN202111032856.3A 2021-09-03 2021-09-03 用于车辆的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Pending CN1157427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2856.3A CN115742782A (zh) 2021-09-03 2021-09-03 用于车辆的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IL309597A IL309597A (en) 2021-09-03 2022-08-31 Car contact, car charging an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harging battery, and car
PCT/CN2022/116147 WO2023030376A1 (zh) 2021-09-03 2022-08-31 用于车辆的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EP22863511.6A EP4342719A1 (en) 2021-09-03 2022-08-31 Contactor for vehicle, vehicle charging an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harging pile, and vehicle
KR1020237043704A KR20240010021A (ko) 2021-09-03 2022-08-31 차량용 콘택터, 차량 충전 및 전력 분배 시스템, 충전 파일, 및 차량
BR112023026144A BR112023026144A2 (pt) 2021-09-03 2022-08-31 Contator para um veículo, sistema de carga de veículo e de distribuição de potência, pilha de carga, e, veículo
AU2022340515A AU2022340515A1 (en) 2021-09-03 2022-08-31 Contactor for vehicle, vehicle charging an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harging pile, and vehicle
US18/526,201 US20240100975A1 (en) 2021-09-03 2023-12-01 Contactor for vehicle, vehicle charging an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harging pile, and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2856.3A CN115742782A (zh) 2021-09-03 2021-09-03 用于车辆的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2782A true CN115742782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32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2856.3A Pending CN115742782A (zh) 2021-09-03 2021-09-03 用于车辆的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0975A1 (zh)
EP (1) EP4342719A1 (zh)
KR (1) KR20240010021A (zh)
CN (1) CN115742782A (zh)
AU (1) AU2022340515A1 (zh)
BR (1) BR112023026144A2 (zh)
IL (1) IL309597A (zh)
WO (1) WO202303037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53691B2 (en) * 2011-01-13 2014-02-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ual bipolar magnetic field for linear high-voltage contactor in automotive lithium-ion battery systems
US8514037B2 (en) * 2011-01-14 2013-08-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ual bipolar magnetic field for rotary high-voltage contactor in automotive lithium-ion battery systems
CN102592864B (zh) * 2011-01-14 2014-12-1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汽车锂离子电池系统的旋转高压接触器的双两极磁场
CN206727022U (zh) * 2017-04-19 2017-12-0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和车辆
CN209804561U (zh) * 2019-05-23 2019-12-17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接触器及车辆
CN111863538A (zh) * 2020-06-24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车辆
CN215751973U (zh) * 2021-09-03 2022-0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30376A1 (zh) 2023-03-09
IL309597A (en) 2024-02-01
EP4342719A1 (en) 2024-03-27
US20240100975A1 (en) 2024-03-28
AU2022340515A1 (en) 2024-01-18
KR20240010021A (ko) 2024-01-23
BR112023026144A2 (pt)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46660A (en) Latching magnetic relay assembly with a linear motor
CN110783147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汽车
KR20170009348A (ko) 영구자석을 포함한 전기자동차용 릴레이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04086437A1 (en) Vacuum circuit breaker
CN107533927A (zh) 接触器组件
CN215751973U (zh) 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CN102956375B (zh) 在出现高电流时具有电动补偿的电力接触装置
CN115742782A (zh) 用于车辆的接触器、车辆充配电系统、充电桩以及车辆
CN109801798B (zh) 双断路器开关
CN105390334A (zh) 一种连杆转向式永磁真空断路器
CN115742788A (zh) 接触器、充电桩以及车辆
WO2023093616A1 (zh) 接触器、充配电系统、车辆和充电桩
CN115742785A (zh) 接触器、充电桩以及车辆
CN115742787A (zh) 用于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座和具有其的充电系统
CN113161203A (zh) 漏电断路器的取电机构
CN115742789A (zh) 接触器、充配电系统、车辆和充电桩
US20240092197A1 (en) Distributor, charging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vehicle, vehicle, and charging pile
CN108133868A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触头系统
CN219979449U (zh) 一种底座以及一种开关电器
CN115742784A (zh) 接触器、充配电系统、车辆和充电桩
CN214313061U (zh) 一种双联继电器
CN210156317U (zh) 一种两路负载交替控制的车用继电器
US11840151B2 (en) Device for encapsulating and interrupting the power supply of a battery
CN115249600A (zh) 继电器
KR100872512B1 (ko) 자석의 반발력을 이용한 직류 고전압 차단기의 트립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