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4721A - 拉头 - Google Patents
拉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34721A CN115734721A CN202080102504.8A CN202080102504A CN115734721A CN 115734721 A CN115734721 A CN 115734721A CN 202080102504 A CN202080102504 A CN 202080102504A CN 115734721 A CN115734721 A CN 1157347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aging
- plate portion
- body member
- upper plate
- lowe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拉头(1、1B~1F)具备主体(10、10B、10C)、拉片(50)及锁定销(60)。主体(10、10B、10C)由利用平面分割的模具制造的第一主体部件(20、20B、20C)、和利用弯曲分割或平面分割的模具制造的第二主体部件(30、30B、30C)构成。第一主体部件(20、20B、20C)与第二主体部件(30、30B、30C)直接卡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衣服的腹部围度或袖部围度等特定部位的尺寸进行调整的可调拉链(adjustable zipper)中使用的拉头。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通过配置在物品的第一位置的操作部的操作来借由绳带类使物品的第二位置变更的绳带端固定部位变更器具(参照专利文献1)。绳带端固定部位变更器具具备:绳带类6;具有可相互脱离的链牙列的两个拉链带;供各链牙列穿插的第一拉头、第二拉头;和连结第一拉头、第二拉头的连结部件,在连结部件安装有绳带类的一个端部,该绳带类的另一端部安装在物品的第二位置。连结部件具备从上方覆盖第一拉头、第二拉头的罩体、和连结第一拉头、第二拉头的连结体,连结体安装于罩体。在该绳带端固定部位变更器具中,通过位于物品的第一位置的操作部的操作,第一拉头、第二拉头滑动移动,物品的第二位置变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布第2006/137293号
发明内容
不过,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绳带端固定部位变更器具中,因为由连结部件连结起来的第一拉头、第二拉头露出在外部而导致外观变差,另外,因为具备第一拉头、第二拉头这两个部件而难以谋求拉头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良好且能够谋求小型化的可调拉链用的拉头。
本发明的拉头具备:主体,其构成有供沿着一对拉链带的链牙列以能够啮合和分离的方式穿插的引导槽;拉片,其能够将所述主体沿滑动方向进行操作;和锁定销,其能够在所述引导槽中相对于所述链牙列卡合,所述主体由供安装所述拉片及所述锁定销的第一主体部件、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件卡合的第二主体部件构成,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件及所述第二主体部件中的一方上形成有能够安装绳带类的绳带类安装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件具有:上板部;与所述上板部连续的柱部;和形成于所述柱部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件具有:与所述上板部相对的下板部;左右的引导侧部,其在所述下板部中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柱部分别形成在前后两侧;和形成为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从所述柱部的下部向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前后两侧延伸出的卡合主体片部、和在所述卡合主体片部的前后两侧向下方下降的卡合台阶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能够与前后两侧的所述卡合台阶部中的一个卡合台阶部卡合地形成于所述下板部的一个卡合孔部;和能够与前后两侧的所述卡合台阶部中的另一个卡合台阶部卡合地形成于所述下板部的另一个卡合孔部,所述一个卡合台阶部与所述一个卡合孔部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卡合尺寸大于所述另一个卡合台阶部与所述另一个卡合孔部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卡合尺寸。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件上,在所述一个卡合孔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压紧用槽。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与所述柱部的下部连续的板状的卡合主体板部;和分别形成在所述卡合主体板部的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卡合孔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分别形成在所述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上的卡合爪部,在各所述卡合孔部插入各所述引导侧部,各所述卡合爪部与所述卡合主体板部卡合。
本发明的拉头具备:主体,其构成有供沿着一对拉链带的链牙列以能够啮合和分离的方式穿插的引导槽;拉片,其能够将所述主体沿滑动方向进行操作;和锁定销,其在所述引导槽中能够相对于所述链牙列卡合,所述主体由供安装所述拉片及所述锁定销的第一主体部件、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件卡合的第二主体部件构成,所述第一主体部件具有:上板部及下板部;将所述上板部及所述下板部相连的柱部;以能够安装绳带类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下板部的绳带类安装部;和形成于所述上板部及所述下板部中的至少一方上的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件具有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插入所述上板部与所述下板部之间的插入主体部、和形成为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所述主体具有相对于所述柱部分别配置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所述左右的引导侧部分别形成于所述下板部,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所述左右的引导侧部分别形成于所述插入主体部。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也可以是,所述插入主体部具有内上板部及内下板部、和将所述内上板部及所述内下板部相连的辅助柱部,所述内上板部沿着所述上板部配置,所述内下板部沿着所述下板部配置,所述辅助柱部相对于所述柱部从所述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嵌装。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也可以是,所述锁定销由弹性片形成,该弹性片具有配置于所述引导槽的卡合端部、和安装于所述上板部的安装端部,在所述上板部形成有供所述卡合端部穿插的销插入孔部、和供安装所述安装端部的销安装部。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也可以是,所述销安装部具有对所述安装端部进行压紧的压紧部。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也可以是,所述安装端部通过将所述弹性片折回而形成,所述销安装部具有钩挂所述安装端部的顶端的钩挂部。
在本发明的拉头中,也可以是,所述销安装部具有供所述安装端部插入的销穿插部、和相对于所述安装端部从上方推抵的销按压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外观良好且能谋求小型化的可调拉链用的拉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立体图。
图2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展开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组装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组装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立体图。
图6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展开示出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立体图。
图9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拉头展开示出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组装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纵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4中,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1在对衣服的腹部围度或袖部围度等物品的特定部位的尺寸进行调整的可调拉链中使用。拉头1具备:主体10,其构成有供沿着一对拉链带(省略图示)的链牙列(省略图示)以能够啮合和分离的方式穿插的引导槽11;拉片50,其能够将主体10沿滑动方向进行操作;和锁定销60,其在引导槽11中能够相对于链牙列卡合。
在以下说明中,将拉头1滑动移动的滑动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并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上下方向、厚度方向)。
主体10由利用平面分割(平面割り)的模具制造的金属制的第一主体部件20、和利用弯曲分割(饅頭割り)的模具制造的第二主体部件30构成。
拉片50具有板状的拉片主体51、和形成在拉片主体51的端部的轴部52。轴部52被设为在其转动过程中能够使锁定销60向上方弹性变形的凸轮形状。
锁定销60由具有卡合端部61及安装端部62且弯曲形成的弹性片63构成。
第一主体部件20具有:上板部21;与上板部21连续的柱部22;和形成于柱部22的第一卡合部23。在上板部21形成有供拉片50的轴部52能够转动地连结的连结部211。在上板部21及柱部22形成有用于配置锁定销60的销装配部24。上板部21的上表面215除了装配有连结部211及销装配部24的部分以外由平坦面形成。
如图2所示,连结部211具有从上板部21向上方突出且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连结片部212,在一对连结片部212之间形成有连结槽213。该一对连结片部212相对于销装配部24分别形成在左右。通过使拉片50的轴部52相对于连结槽213从上方进入、并对一对连结片部212的顶端部进行压紧(加締め)以使它们相互接近,从而使该连结部211如图1所示与拉片50连结。
销装配部24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X轴方向形成为槽状,并具有供锁定销60的卡合端部61插入的销插入孔部241、和供安装端部62安装的销安装部242。销插入孔部241以卡合端部61能够相对于引导槽11出没的方式上下贯穿上板部21而形成。销安装部242以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能够通过推抵至前后的壁部来卡定的方式上下贯穿上板部21及柱部22而形成。
在此,装配到销装配部24上的锁定销60从上方与拉片50的轴部52抵接。卡合端部61平时配置为向引导槽11突出并与链牙列卡合,限制拉头1在X轴方向上的滑动移动。另外,当在被操作的拉片50的转动过程中锁定销60因轴部52而向上方弹性变形时,卡合端部61配置为从引导槽11拔出而解除与链牙列的卡合。
第一卡合部23具有从柱部22的下部向X轴方向上的前后两侧延伸的卡合主体片部231、和在卡合主体片部231的前后两侧向下方下降的卡合台阶部232、233。如图4所示,卡合台阶部232从卡合主体片部231的下表面向前后两侧中的一侧延伸,卡合台阶部233从卡合主体片部231的下表面向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延伸。
卡合主体片部231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L1是比形成在后述的下板部31上的槽部35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L2小的尺寸。卡合台阶部232的上表面232A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L3是比卡合台阶部233的上表面233A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L4大的尺寸。尺寸L1、L4的合计尺寸是与尺寸L2同等以下的尺寸。尺寸L1、L3、L4的合计尺寸是比尺寸L2大的尺寸。
如图2所示,第二主体部件30具有:下板部31;左右的引导侧部32,其在下板部31中在X轴方向上相对于柱部22分别形成在前后两侧;设于下板部31的前后一方的端部上的绳带类安装部33;和形成为能够与第一卡合部23卡合的第二卡合部34。在下板部31形成有在左右的引导侧部32之间沿X轴方向延伸的槽部35。下板部31的下表面310整体优选为没有突起等的比较平坦的面。
绳带类安装部33由在Z轴方向上贯穿的孔部形成,在该孔部内穿过并安装绳带类(省略图示)。在此,绳带类与衣服等物品的特定部位连结,并通过拉头1的滑动移动来拉紧或放松所述特定部位。
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中的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引导侧面321以随着从前后两侧中的一侧趋向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而朝向左右外侧的方式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因此,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面321的间隔随着从前后两侧中的一侧趋向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而逐渐变大。
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中的在Y轴方向上相对的引导侧面321以随着从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趋向前后两侧中的一侧而朝向左右外侧的方式相对于X轴方向倾斜。因此,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面321的间隔随着从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趋向前后两侧中的一侧而逐渐变大。
第二卡合部34具有形成在下板部31上的前后的卡合孔部341、342。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卡合孔部341以能够将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卡合台阶部232插入的方式与槽部35的X轴方向上的前后一方的端部连通而形成。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卡合孔部342以能够将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卡合台阶部233插入的方式与槽部35的X轴方向上的前后另一方的端部连通而形成。另外,在下板部31上,在卡合孔部341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压紧用槽313。
卡合孔部341与卡合台阶部232在X轴方向上的卡合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板部31中的形成卡合孔部341的部分的下表面311与卡合台阶部232的上表面232A在X轴方向上的卡合尺寸,大于卡合孔部342与卡合台阶部233在X轴方向上的卡合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下板部31中的形成卡合孔部342的部分的下表面312与卡合台阶部233的上表面233A在X轴方向上的卡合尺寸。
以下,对拉头1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将拉片50及锁定销60安装于第一主体部件20的连结部211及销装配部24上,如图3所示,将第一主体部件20的卡合台阶部232插入卡合孔部341内。接着,将第一主体部件20的卡合台阶部233配置到卡合孔部342内,并将卡合主体片部231配置到下板部31的槽部35内。
接着,使第一主体部件20相对于第二主体部件30向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卡合孔部342侧)滑动移动,以将卡合台阶部233卡合于卡合孔部342。此时,如图4所示,卡合台阶部232、233成为分别与卡合孔部341、342卡合的状态,卡合台阶部232的上表面232A与下板部31的下表面311抵接,且卡合台阶部233的上表面233A与下板部31的下表面312抵接。
最后,在第二主体部件30的左右的压紧用槽313内插入工具并进行压紧,由此防止卡合台阶部232从卡合孔部341拔出。
由于是像这样通过将第一主体部件20及第二主体部件30直接卡合来构成主体10,所以能够简单地组装拉头1。
在像这样组装好的拉头1的引导槽11内穿插一对拉链带的链牙列。在拉头1的滑动移动过程中,一对链牙列被柱部22左右分离,并在分离后被左右的引导侧部32引导而啮合。因此,链牙列中的未配置拉头1的部分始终处于啮合状态。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1,由于第一卡合部23及第二卡合部34不使用拉片50等其他部件而直接卡合,所以能够构成单一的拉头1,例如与通过连结部件将两个拉头部件连结来构成拉头的情况相比,由于露出在外部的是单一的拉头1,所以能够使外观良好,另外,由于无需连结部件等,所以能够谋求拉头1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如前所述第一卡合部23及第二卡合部34直接卡合,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主体部件20与第二主体部件30的相互对位,并能够省略其他部件的安装作业,能够减少第一主体部件20及第二主体部件30的连结所需的工夫。因此,能够提高在可调拉链中使用的拉头1的生产率。另外,由于能够在第一主体部件20及第二主体部件30连结之前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20自身安装拉片50及锁定销60,所以能够提高拉头1的生产率。
另外,由于第一主体部件20具有上板部21、柱部22及第一卡合部23,而第二主体部件30具有下板部31、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及第二卡合部34,所以在第一主体部件20的制造中能够采用平面分割等的通常的模具,并且在第二主体部件30的制造中能够采用弯曲分割等的通常的模具,例如与采用特殊分割的专用模具的情况相比,模具的制作更容易,并能够提高模具的耐久性。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5至图7中,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1B与前述相同地在可调拉链中使用,具备主体10B、拉片50和锁定销60,该主体10B构成有供沿着一对拉链带的链牙列以能够啮合和分离的方式穿插的引导槽11。主体10B由利用平面分割的模具制造的金属制的第一主体部件20B、和利用弯曲分割的模具制造的第二主体部件30B构成。
第一主体部件20B具有:上板部21B;与上板部21B连续的柱部22B;和形成于柱部22B的第一卡合部23B。在上板部21B形成有前述的连结部211,拉片50能够转动地与连结部211连结。在上板部21B及柱部22B上形成有前述的销装配部24,在销装配部24上装配锁定销60。上板部21B的上表面215除了装配有连结部211及销装配部24的部分以外由平坦面形成。
第一卡合部23B具有与柱部22B的下部连续的板状的卡合主体板部231B、和分别形成在卡合主体板部231B的X轴方向上的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卡合孔部234B。在卡合主体板部231B的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有绳带类安装部33。在卡合主体板部231B上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的左右的侧壁部235B。在图7中,示出了左右一方的前后的卡合孔部234B。虽未图示,但在左右另一方也同样具有前后的卡合孔部234B。各卡合孔部234B的孔形状形成为与后述的各引导侧部32B互补的形状。
第二主体部件30B具有:下板部31B;左右的引导侧部32B,其在下板部31B中在X轴方向上相对于柱部22B分别形成在前后两侧;和形成为能够与第一卡合部23B卡合的第二卡合部34B。下板部31B的下表面310整体优选为没有突起等的比较平坦的面。由于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B与前述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大致相同地构成,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第二卡合部34B具有分别形成于各引导侧部32B的卡合爪部345B。形成在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B上的左右的卡合爪部345B朝向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B沿X轴方向突出。形成在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B上的左右的卡合爪部345B朝向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B沿X轴方向突出。
以下,对拉头1B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将拉片50及锁定销60安装到了连结部211及销装配部24上的第一主体部件20B。接着,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20B的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卡合孔部234B将第二主体部件30B的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B从下方插入。接着,将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卡合爪部345B与卡合主体板部231B卡合,成为卡合主体板部231B与下板部31B相匹配的状态。
由于是像这样通过将第一主体部件20B与第二主体部件30B直接卡合来构成主体10B,所以能够简单地组装拉头1B。
在像这样组装好的拉头1B的引导槽11内穿插一对拉链带的链牙列。在拉头1B的滑动移动过程中,一对链牙列被柱部22B左右分离,在分离后被左右的引导侧部32B引导而啮合。因此,链牙列中的未配置拉头1B的部分始终处于啮合状态。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1B,由于第一主体部件20B及第二主体部件30B直接卡合,所以能够减少它们连结所需的工夫,另外,在第一主体部件20B及第二主体部件30B的制造中能够采用平面分割、弯曲分割等的通常的模具。
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拉头1B能够发挥前述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8至图10中,第三实施方式的拉头1C与前述相同地在可调拉链中使用,具备主体10C、拉片50和锁定销60,该主体10C构成有供沿着一对拉链带的链牙列以能够啮合和分离的方式穿插的引导槽11。主体10C由利用平面分割的模具制造的第一主体部件20C及第二主体部件30C构成,并具有相对于后述的柱部22C分别配置在X轴方向上的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C。
第一主体部件20C具有:上板部21C及下板部25C;将上板部21C及下板部25C相连的柱部22C;形成于下板部25C的绳带类安装部33;和形成于下板部25C的第一卡合部23C。在上板部21C形成有前述的连结部211,拉片50能够转动地与连结部211连结。在上板部21C及柱部22C上形成有前述的销装配部24,在销装配部24装配锁定销60。上板部21C的上表面215除了装配有连结部211及销装配部24的部分以外由平坦面形成。下板部25C的下表面310整体优选为没有突起等的比较平坦的面。
绳带类安装部33配置在下板部25C的X轴方向上的前后一方的端部。
第一卡合部23C由设于下板部25C的X轴方向上的前后另一方的端部处的卡合凹部构成。
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C形成在下板部25C的前后两侧中的一侧,并在X轴方向上配置于柱部22C与绳带类安装部33之间。由于该左右的引导侧部32C与前述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大致相同地构成,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第二主体部件30C具有在X轴方向上插入上板部21C与下板部25C之间的插入主体部36C、和形成为能够与第一卡合部23C卡合的第二卡合部34C。
插入主体部36C具有内上板部37C及内下板部38C、和将内上板部37C及内下板部38C相连的辅助柱部39C。内上板部37C沿着上板部21C配置。内下板部38C沿着下板部25C配置。辅助柱部39C相对于柱部22C从X轴方向上的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嵌装。通过像这样嵌装辅助柱部39C,能够使第二主体部件30C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20C简单且无松动地组合。
如图10所示,第二卡合部34C由设于内下板部38C的卡合凸部构成,从内下板部38C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
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C分别形成于内下板部38C。由于该左右的引导侧部32C与前述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大致相同地构成,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以下,对拉头1C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将拉片50及锁定销60安装到了连结部211及销装配部24上的第一主体部件20C。接着,相对于第一主体部件20C将第二主体部件30C从X轴方向上的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插入,并使第二卡合部34C与第一卡合部23C卡合。此时,内上板部37C沿着上板部21C配置,内下板部38C沿着下板部25C配置,且辅助柱部39C嵌装于柱部22C。引导槽11由第一主体部件20C及第二主体部件30C形成。
由于是像这样通过将第一主体部件20C与第二主体部件30C直接卡合来构成主体10C,所以能够简单地组装拉头1C。
在像这样组装好的拉头1C的引导槽11内穿插一对拉链带的链牙列。在拉头1C的滑动移动过程中,一对链牙列被柱部22C左右分离,并在分离后被左右的引导侧部32C引导而啮合。因此,链牙列中的未配置拉头1C的部分始终处于啮合状态。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拉头1C,由于第一主体部件20C及第二主体部件30C直接卡合,所以能够构成单一的拉头1C,例如与通过连结部件将两个拉头部件连结来构成拉头的情况相比,由于露出在外部的是单一的拉头1C,所以能够使外观良好,另外,由于无需连结部件等,所以能够谋求拉头1C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如前所述第一主体部件20C及第二主体部件30C直接卡合,所以能够减少它们连结所需的工夫。
另外,由于针对第一主体部件20C形成X轴方向上的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C,而针对第二主体部件30C形成X轴方向上的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C,所以在第一主体部件20C及第二主体部件30C的制造中能够采用平面分割等的通常的模具,例如与采用特殊分割的专用模具的情况相比,模具的制作更容易,并能够提高模具的耐久性。
因此,第三实施方式的拉头1C能够发挥前述的作用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在图11及图12中,第四实施方式的拉头1D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1大致相同地构成,但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及销装配部24的销安装部242的结构不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并非如图4所示从上板部21朝向柱部22的内部弯曲形成,而是如图12所示沿X轴方向延伸形成,且其顶端向下方弯曲。此外,安装端部62以随着从卡合端部61沿X轴方向远离而朝向下方的方式相对于X轴方向向下方倾斜。
本实施方式中的销安装部242具有对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进行压紧的压紧部243。如图11所示,压紧部243由相对于安装端部62配置在左右的压紧片部244构成。
在拉头1D中,通过针对配置在销装配部24上的锁定销60利用压紧部243从左右对安装端部62进行压紧,能够将锁定销60简单地安装于上板部21。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在图13及图14中,第五实施方式的拉头1E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1大致相同地构成,但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及销装配部24的销安装部242的结构不同。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将弹性片63折回而形成为截面呈大致U字形。
本实施方式中的销安装部242具有钩挂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的顶端的钩挂部245。如图13所示,钩挂部245由相对于安装端部62配置在左右的钩挂片部246构成。左右的钩挂片部246的上缘部向左右内侧突出,在上缘部中的X轴方向上的卡合端部61侧的部分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顶端钩挂部247。
在拉头1E中,通过将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插入左右的钩挂片部246之间,并将安装端部62的顶端钩挂于顶端钩挂部247,能够将锁定销60简单地安装于上板部21。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在图15及图16中,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1F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拉头1大致相同地构成,但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的结构及销装配部24的销安装部242不同。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沿X轴方向延伸,并以随着从卡合端部61沿X轴方向远离而朝向下方的方式相对于X轴方向向下方倾斜。
本实施方式中的销安装部242具有由相对于安装端部62配置在左右的销按压片部248构成的销按压部249、和形成在左右的销按压片部248之间的销穿插部250。左右的销按压片部248的上缘部构成为向左右内侧突出的销抵接部251。
在拉头1F中,通过将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插入销穿插部250,从而销抵接部251从上方相对于安装端部62推抵,由此,能够将锁定销60简单地安装于上板部21。
根据前述的第四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1D~1F,例如与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将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从上板部21插入柱部22来进行安装的情况相比,无需再将锁定销60插入柱部22。因此,柱部22C和连结部211的配置的制约变少,也容易将柱部22C及连结部211配置在主体10C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因此,能够谋求拉头1F的操作性及外观设计性的提高。
另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的拉头1D~1F,能够发挥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变形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绳带类安装部33形成在第二主体部件30的前后一方的端部,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在相对于前后一方的端部为相反侧的另一方的端部或前后两个端部上,另外,也可以形成于第二主体部件30的Y轴方向上的两个缘或一个缘。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主体部件20B安装有绳带类安装部33,但也可以安装于第二主体部件30B而非第一主体部件20B。另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绳带类安装部33形成在第一主体部件20B的第一卡合部23B中的卡合主体板部231B的前后一方的端部,但也可以形成在相对于前后一方的端部为相反侧的另一方的端部或前后两个端部上,另外,也可以形成于第一主体部件20B的Y轴方向上的两个缘或一个缘。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23C形成于下板部25C且第二卡合部34C形成于内下板部38C,但也可以代替该情况或除此之外,使第一卡合部23C形成于上板部21C且使第二卡合部34C形成于内上板部37C。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C形成于下板部25C,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C形成于内下板部38C,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C形成于上板部21C,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C形成于内上板部37C。
在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构成为将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从上板部21B、21C插入柱部22,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与第四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相同地构成锁定销60的安装端部62及销安装部242,并将锁定销60安装于上板部21B、21C。
附图标记说明
1、1B~1F:拉头,10、10B、10C:主体,11:引导槽,20、20B、20C:第一主体部件,21、21B、21C:上板部,211:连结部,212:连结片部,213:连结槽,215、232A、233A:上表面,22、22B、22C:柱部,23、23B、23C:第一卡合部,231:卡合主体片部,231B:卡合主体板部,232、233:卡合台阶部,234B:卡合孔部,235B:侧壁部,24:销装配部,241:销插入孔部,242:销安装部,243:压紧部,244:压紧片部,245:钩挂部,246:钩挂片部,247:顶端钩挂部,248:销按压片部,249:销按压部,250:销穿插部,251:销抵接部,25C、31、31B:下板部,30、30B、30C:第二主体部件,310、311、312:下表面,313:压紧用槽,32、32B、32C:引导侧部,321:引导侧面,33:绳带类安装部,34、34B、34C:第二卡合部,341、342:卡合孔部,345B:卡合爪部,35:槽部,36C:插入主体部,37C:内上板部,38C:内下板部,39C:辅助柱部,50:拉片,51:拉片主体,52:轴部,60:锁定销,61:卡合端部,62:安装端部,63:弹性片,L1~L4:尺寸。
Claims (7)
1.一种拉头,具备:主体(10、10B),其构成有供沿着一对拉链带的链牙列以能够啮合和分离的方式穿插的引导槽(11);拉片(50),其能够将所述主体(10、10B)沿滑动方向进行操作;和锁定销(60),其能够在所述引导槽(11)中相对于所述链牙列卡合,
所述主体(10、10B)由供安装所述拉片(50)及所述锁定销(60)的第一主体部件(20、20B)、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件(20、20B)卡合的第二主体部件(30、30B)构成,
在所述第一主体部件(20、20B)及所述第二主体部件(30、30B)中的一方上形成有能够安装绳带类的绳带类安装部(33),
所述第一主体部件(20、20B)具有:上板部(21、21B);与所述上板部(21、21B)连续的柱部(22、22B);和形成于所述柱部(22、22B)的第一卡合部(23、23B),
所述第二主体部件(30、30B)具有:与所述上板部(21、21B)相对的下板部(31、31B);左右的引导侧部(32、32B),其在所述下板部(31、31B)中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柱部(22、22B)分别形成在前后两侧;和形成为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部(23、23B)卡合的第二卡合部(34、34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第一卡合部(23)具有从所述柱部(22)的下部向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前后两侧延伸出的卡合主体片部(231)、和在所述卡合主体片部(231)的前后两侧向下方下降的卡合台阶部(232、233),
所述第二卡合部(34)具有:能够与前后两侧的所述卡合台阶部(232、233)中的一个卡合台阶部(232)卡合地形成于所述下板部(31)的一个卡合孔部(341):和能够与前后两侧的所述卡合台阶部(232、233)中的另一个卡合台阶部(233)卡合地形成于所述下板部(31)的另一个卡合孔部(342),
所述一个卡合台阶部(232)与所述一个卡合孔部(341)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卡合尺寸大于所述另一个卡合台阶部(233)与所述另一个卡合孔部(342)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卡合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头,其中,
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件(30)上,在所述一个卡合孔部(341)的左右的至少一侧形成有压紧用槽(3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第一卡合部(23B)具有:与所述柱部(22B)的下部连续的板状的卡合主体板部(231B);和分别形成在所述卡合主体板部(231B)的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卡合孔部(234B),
所述第二卡合部(34B)在所述引导侧部(32B)中的至少两个引导侧部(32B)上形成有卡合爪部(345B),
在各所述卡合孔部(234B)内分别插入各所述引导侧部(32B),
各所述卡合爪部(345B)与所述卡合主体板部(231B)卡合。
5.一种拉头,具备:主体(10C),其构成有供沿着一对拉链带的链牙列以能够啮合和分离的方式穿插的引导槽(11);拉片(50),其能够将所述主体(10C)沿滑动方向进行操作;和锁定销(60),其在所述引导槽(11)中能够相对于所述链牙列卡合,
所述主体(10C)由供安装所述拉片(50)及所述锁定销(60)的第一主体部件(20C)、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件(20C)卡合的第二主体部件(30C)构成,
所述第一主体部件(20C)具有:上板部(21C)及下板部(25C);将所述上板部(21C)及所述下板部(25C)相连的柱部(22C);以能够安装绳带类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下板部(25C)的绳带类安装部(33);和形成于所述上板部(21C)及所述下板部(25C)中的至少一方上的第一卡合部(23C),
所述第二主体部件(30C)具有在所述滑动方向上插入所述上板部(21C)与所述下板部(25C)之间的插入主体部(36C)、和形成为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合部(23C)卡合的第二卡合部(34C),
所述主体(10C)具有相对于所述柱部(22C)分别配置在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前后两侧的左右的引导侧部(32C),
前后两侧中的一侧的所述左右的引导侧部(32C)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件(20C),
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的所述左右的引导侧部(32C)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件(30C)。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插入主体部(36C)具有内上板部(37C)及内下板部(38C)、和将所述内上板部(37C)及所述内下板部(38C)相连的辅助柱部(39C),
所述内上板部(37C)沿着所述上板部(21C)配置,
所述内下板部(38C)沿着所述下板部(25C)配置,
所述辅助柱部(39C)相对于所述柱部(22C)从所述前后两侧中的另一侧嵌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头,其中,
所述锁定销(60)由弹性片(63)形成,该弹性片(63)具有配置于所述引导槽(11)的卡合端部(61)、和安装于所述上板部(21C)的安装端部(62),
在所述上板部(21C)形成有供所述卡合端部(61)穿插的销插入孔部(241)、和供安装所述安装端部(62)的销安装部(24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20/025820 WO2022003862A1 (ja) | 2020-07-01 | 2020-07-01 | スライダー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34721A true CN115734721A (zh) | 2023-03-03 |
Family
ID=79314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102504.8A Pending CN115734721A (zh) | 2020-07-01 | 2020-07-01 | 拉头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34721A (zh) |
WO (1) | WO2022003862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076480A1 (en) * | 2003-10-14 | 2005-04-14 | Chen Tan Ming | Zipper slide |
CN102469857B (zh) * | 2009-09-30 | 2015-04-22 | Ykk株式会社 | 拉链用拉头 |
CN104023584B (zh) * | 2011-12-28 | 2016-08-24 | Ykk株式会社 | 拉链用滑件 |
CN107404980B (zh) * | 2015-03-13 | 2021-02-02 | Ykk株式会社 | 拉头及拉链 |
-
2020
- 2020-07-01 CN CN202080102504.8A patent/CN115734721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7-01 WO PCT/JP2020/025820 patent/WO202200386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003862A1 (ja) | 2022-0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16220B (zh) | Zipper pull with the back of the slider | |
EP1591045B1 (en) | Buckle and baby carrier using the same | |
CN101600367B (zh) | 拉头 | |
EP1479306B1 (en) |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 |
JP3920055B2 (ja) |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の組み付け方法及び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
KR101286820B1 (ko) | 개방 분리 끼움 삽입구가 구비된 슬라이드 파스너 | |
EP1832791A1 (en) | A fixture | |
US753413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retaining mechanism having slide clip member | |
KR101356267B1 (ko) | 은폐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 |
EP2961293B1 (en) | Zip slider | |
KR20110042211A (ko) | 슬라이드 파스너 | |
KR20120099279A (ko) |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 |
JP4723321B2 (ja) | ブレーカ取付構造 | |
JPH0540734Y2 (zh) | ||
US20090288276A1 (en) | Auto loc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 |
CN115734721A (zh) | 拉头 | |
WO2012042602A1 (ja)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 |
CN110536622B (zh) | 拉链用拉头 | |
WO2014010090A1 (ja) | クランパ、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 |
TW202021497A (zh) | 插扣用的插銷以及插扣 | |
CN212280207U (zh) | 转动扣合结构、按扣及转动扣合结构的组装工具 | |
CN115461549A (zh) | 固定件 | |
WO2022118404A1 (ja) | スライダー | |
CN110740658B (zh) | 拉链用拉头的主体和拉头 | |
TWI814420B (zh) | 滑件及拉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