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4597A - 一种玻璃、夹层玻璃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璃、夹层玻璃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4597A
CN115724597A CN202211472060.4A CN202211472060A CN115724597A CN 115724597 A CN115724597 A CN 115724597A CN 202211472060 A CN202211472060 A CN 202211472060A CN 115724597 A CN115724597 A CN 115724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layer
oxide
dielectric laye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720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欢
李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720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245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24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4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玻璃、夹层玻璃及车辆。所述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和低辐射层,所述低辐射层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所述低辐射层至少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表面的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及最外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玻璃本体的折射率;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所述最外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所述玻璃具有较低的辐射率和较低的可见光反射率,当应用于车辆时,能减少光反射给乘客带来的干扰和不适。

Description

一种玻璃、夹层玻璃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玻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夹层玻璃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内部空间在夏季因高温环境和强直射阳光而变得非常热,在冬季因外部温度过低而导致车内热量流失而变得特别冷。越来越多的车辆通过在天窗玻璃的靠近内部空间的表面上镀上具有低辐射特性的膜层,来实现车辆内部“冬暖夏凉”的作用。该低辐射膜层在夏季时,可以减少变热的天窗玻璃较少地向车辆内部散发长波热辐射,可以隔绝热量进入车辆内部;在冬季时,该低辐射膜层可以减少车辆内部的热量向外部环境辐射,避免车内热量流失。
当前的汽车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一般都超过8%以上,当玻璃用于车辆车顶的天窗玻璃且天窗未设置遮阳帘时,车内的乘客和物品(例如中控台显示器或其他电子设备的显示器)在天窗玻璃上因镜面反射而形成明显的倒影,对乘客特别是后排乘客造成视觉干扰,给人眼造成不适感。而且,随着天窗玻璃的尺寸越来越大且可见光透过率越来越低,例如电动汽车上的全景天窗玻璃或全景天幕玻璃上的倒影越来越清晰,如果车内乘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的内容可能清晰显示在天窗玻璃上而被其他乘客观察到,从而造成隐私泄露。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玻璃、夹层玻璃及车辆,所述玻璃、夹层玻璃具有较低的可见光反射率,当应用于车辆时,可以减少光反射给乘客带来的干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玻璃,所述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和低辐射层,所述低辐射层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所述低辐射层至少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表面的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及最外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玻璃本体的折射率;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所述最外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从所述低辐射层远离所述玻璃本体的一侧测量,所述玻璃的辐射率E的范围为E≤0.25,所述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R的范围为R≤4%。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本体的折射率范围为1.4至1.6,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6,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3至1.75,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1,所述最外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3至1.75。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本体的厚度范围为0.7mm至2.1mm,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5nm至30nm,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20nm至80nm,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厚度范围为5nm至30nm,所述最外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60nm至100n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选自氮化硅、铝掺杂氮化硅、锆掺杂氮化硅、硼掺杂氮化硅、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铪及氧化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材料选自氧化硅、铝掺杂氧化硅、锆掺杂氧化硅、硼掺杂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材料选自掺杂的氧化锌、氧化铟锡、铬掺杂氧化镍、氟掺杂氧化锡、锡掺杂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掺杂的氧化锌为掺杂铝、钨、铪、镓、钇、铌、钕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氧化锌;所述最外介质层的材料选自氧化硅、铝掺杂氧化硅、锆掺杂氧化硅、硼掺杂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低辐射层还包括阻隔层及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所述阻隔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与所述最外介质层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设置于所述阻隔层与所述最外介质层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最外介质层的折射率。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的厚度范围为1nm至35nm,所述阻隔层的材料选自硅、锡、钛、锌、铝、铬、镍、铌、锆的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或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1,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厚度范围为80nm至160nm,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材料选自掺杂的氧化锌、氧化铟锡、铬掺杂氧化镍、氟掺杂氧化锡、锡掺杂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掺杂的氧化锌为掺杂铝、钨、铪、镓、钇、铌、钕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氧化锌。
进一步地,所述低辐射层还包括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三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与所述最外介质层之间,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6,所述第三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10nm至30nm,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材料选自氮化硅、铝掺杂氮化硅、锆掺杂氮化硅、硼掺杂氮化硅、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铪、氧化钨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中的至少一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所述玻璃本体包括铁的氧化物,所述玻璃本体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与所述低辐射层中铟的质量的比值范围为20:1至500:1。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本体为着色玻璃,所述玻璃本体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的范围为0.9%至2.2%。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本体按质量分数计包含1.1%至1.9%的以Fe2O3计的总铁、140ppm~300ppm的Co2O3、10ppm~320ppm的Cr2O3、55ppm~75ppm的SrO和10-30ppm的Se。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本体的可见光透过率为34%至42%,所述玻璃本体的颜色的Lab值中的L的取值范围为65至71.5、a的取值范围为-3.5至-2、b的取值范围为2至3.5。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本体的可见光透过率为26%至34%,所述玻璃本体的颜色的Lab值中的L的取值范围为58.5至65,a的取值范围为-5至-3.5,b的取值范围为0.5至2。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夹层玻璃,所述夹层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及粘合层,所述第一玻璃板为本申请提供的玻璃;所述第二玻璃板与所述第一玻璃板相背设置;所述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之间,用于粘合第一玻璃板及第二玻璃板;所述低辐射层位于所述第一玻璃板的背离所述粘合层的表面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及本申请提供的玻璃或夹层玻璃,所述玻璃或所述夹层玻璃承载于车辆本体,作为所述车辆的天窗玻璃、边窗玻璃及后挡风玻璃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的玻璃中的低辐射层具有至少一个高折射率膜层与低折射率膜层层叠设置的叠层结构,从而可以大大降低所述玻璃对可见光的反射作用。当玻璃应用于车辆时,特别是用于车辆车顶的天窗时,车辆内的中控台显示器或其它电子设备的显示器出射的光线照射至天窗时,所述玻璃可以大大降低对光线的反射作用,进而大大降低天窗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量,更好地避免天窗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给人眼带来的不舒适感,提高用户体验,且当车内乘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中的内容不会清晰显示在天窗,有利于保护乘客的隐私。此外,所述低辐射层对红外辐射具有反射或吸收作用,可用于降低所述玻璃的辐射率。在玻璃的实际应用场景中(例如汽车上),所述玻璃在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室外向室内散发热辐射,在冬季可以有效减少室内向室外散发热辐射,使得所述玻璃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保持室内的温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玻璃在具备低辐射性能的同时具备较低的可见光反射率,能降低光反射给乘客带来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玻璃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玻璃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玻璃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夹层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玻璃;11-玻璃本体;12-第一介质层;13-第二介质层;14-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5-最外介质层;16-阻隔层;17-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8-第三介质层;19-低辐射层;20-夹层玻璃;21-第一玻璃板;22-第二玻璃板;23-粘合层;30-车辆;31-车辆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随着车辆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通过采用镀有低辐射膜层的窗户来实现车辆内部“冬暖夏凉”的作用,但当前的汽车玻璃可见光反射率一般都超过8%以上,当玻璃用于车辆车顶的天窗玻璃且天窗未设置遮阳帘时,车内的乘客和物品(例如中控台显示器或其他电子设备的显示器)在天窗玻璃上因镜面反射而形成明显的倒影,对乘客特别是后排乘客造成视觉干扰,给人眼造成不适感。而且,随着天窗玻璃的尺寸越来越大且可见光透过率越来越低,例如电动汽车上的全景天窗玻璃或全景天幕玻璃上的倒影越来越清晰,如果车内乘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的内容可能清晰显示在天窗玻璃上而被其他乘客观察到,从而造成隐私泄露。
鉴于此,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玻璃10,所述玻璃10在具备低辐射性能的同时具备较低的可见光反射率,能降低光反射给乘客带来干扰和不适。
请参见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10,所述玻璃10包括玻璃本体11和低辐射层19,所述低辐射层19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11的表面;所述低辐射层19至少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11表面的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及最外介质层15;所述第一介质层12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11的表面,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玻璃本体11的折射率;所述第二介质层13设置于所述第一介质层12背离所述玻璃本体11的表面,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折射率;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设置于所述第二介质层13背离所述玻璃本体11的表面,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折射率;所述最外介质层15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背离所述玻璃本体11的一侧,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折射率。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玻璃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本体11、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及最外介质层15。
可以理解地,所述低辐射层19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11的表面,可以为,所述低辐射层19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11的一个表面或多个表面。具体地,可以设置在玻璃本体11的一个表面的整个表面或者一个表面的部分表面上,或者,设置在玻璃本体11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上;或者,设置在玻璃本体11的所有表面上。
可以理解地,所述最外介质层15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背离所述玻璃本体11的一侧,可以为,所述最外介质层15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背离所述玻璃本体11的表面,还可以为,所述最外介质层15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间隔设置,所述最外介质层15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之间还存在其它膜层。
本申请实施例的玻璃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本体11、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及最外介质层15。其中,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玻璃本体11的折射率,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折射率,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折射率,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折射率,使得所述低辐射层19中具有至少一个高折射率膜层与低折射率膜层层叠设置的叠层结构,从而可以大大降低所述玻璃10对可见光的反射作用。当玻璃10应用于车辆30时,特别是用于车辆30车顶的天窗时,车辆30内的中控台显示器或其它电子设备的显示器出射的光线照射至天窗时,所述玻璃10可以大大降低对光线的反射作用,进而大大降低天窗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量,更好地避免天窗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给人眼带来的不舒适感,提高用户体验,且当车内乘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中的内容不会清晰显示在天窗,有利于保护乘客的隐私。此外,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对红外辐射具有反射或吸收作用,可用于降低所述玻璃10的辐射率。在玻璃10的实际应用场景中(例如汽车上),所述玻璃10在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室外向室内散发热辐射,在冬季可以有效减少室内向室外散发热辐射,使得所述玻璃10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保持室内的温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玻璃10在具备低辐射性能的同时具备较低的可见光反射率,能降低光反射给乘客带来的不适感。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从所述低辐射层19远离所述玻璃本体11的一侧测量,所述玻璃10的辐射率E的范围为E≤0.3,即所述玻璃10具有较好的低辐射性能。具体地,所述玻璃10的辐射率E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05、0.1、0.15、0.17、0.2、0.28、0.29或0.3等。
优选地,从所述低辐射层19远离所述玻璃本体11的一侧测量,所述玻璃10的辐射率E的范围为E≤0.25,所述玻璃10具有更佳的低辐射效果。具体地,所述玻璃10的辐射率E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25、0.24、0.23、0.22、0.21及0.20等。所述玻璃10在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室外向室内散发热辐射,在冬季可以有效减少室内向室外散发热辐射,使得所述玻璃10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保持室内的温度。
更优选地,所述玻璃10的辐射率E的范围为E≤0.2,所述玻璃10具有极佳的低辐射效果。具体地,所述玻璃10的辐射率E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2、0.19、0.17、0.16、0.15、0.13、0.12、0.09及0.08等。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从所述低辐射层19远离所述玻璃本体11的一侧测量,所述玻璃10的可见光反射率R的范围为R≤4%。具体地,所述玻璃10的可见光反射率R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8%、1%、1.2%、1.3%、2%、2.3%、2.5%、2.7%、3.2%、3.6%、3.9%及4%等。
所述玻璃10具有较低的可见光反射率,当所述玻璃10设置于车辆30中的天窗玻璃时,当车内的中控台显示器或其他电子设备的显示器出射的光线照射至天窗玻璃上时,所述玻璃10可以减少对光线的反射作用,进而大大降低天窗玻璃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量,更好地降低天窗玻璃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给乘客带来的不适感,提高用户体验。此外,车内乘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内容不会被清晰显示在天窗玻璃上,有利于保护乘客的隐私。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10的可见光反射率R的范围为R≤2%,所述玻璃10具有更佳的减反射效果。具体地,所述玻璃10的可见光反射率R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1.9%、1.8%、1.6%、1.4%、1.3%及1.0%等。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10的可见光反射率R的范围为R≤1%,所述玻璃10具有极佳的减反射效果。具体地,所述玻璃10的可见光反射率R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0.9%、0.8%、0.6%、0.5%等。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层12和第二介质层13之间的折射率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3,使得所述低辐射层19中具有至少一个高折射率膜层与低折射率膜层层叠设置的叠层结构,从而可以大大降低所述玻璃10对可见光的反射作用,减少由于光反射给人带来的不适。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折射率的差值的绝对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0.35、0.4、0.45、0.5及0.6等。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本体11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4至1.6,当所述玻璃本体11的折射率的值满足范围1.4至1.6时,有利于降低玻璃本体11的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具体地,所述玻璃本体11的折射率的取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4、1.41、1.43、1.45、1.50、1.52、1.54、1.58、1.59及1.6等。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本体11的厚度范围为3mm至6mm。具体地,所述玻璃本体11的厚度可以为但不限于为3mm、3.2mm、3.5mm、3.9mm、4.3mm、4.7mm、5.1mm、5.3mm、5.7mm、5.9mm及6mm等。
当所述玻璃本体11的厚度满足范围3mm至6mm时,所述玻璃本体11的厚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所述玻璃10可以直接应用于车辆30中。当所述玻璃本体11的厚度大于6mm时,使得所述玻璃10的厚度过大,不利于实现汽车玻璃轻量化的要求。
可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本体11的厚度范围为0.7mm至2.1mm。具体地,所述玻璃本体11的厚度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5mm、1.7mm、1.8mm、2.0mm及2.1mm等。
当所述玻璃本体11的厚度满足范围0.7mm至2.1mm时,所述玻璃本体11的厚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所述玻璃10可以通过粘合层23与其它玻璃板结合,形成夹层玻璃20后应用于车辆30中。当所述玻璃本体11的厚度大于2.1mm时,使得所述玻璃10的厚度过大,不利于实现汽车玻璃轻量化的要求。
可选地,所述玻璃本体11可以为透明玻璃或着色玻璃。当所述玻璃本体11为透明玻璃时,所述玻璃10的制造成本和加工难度更低。当所述玻璃本体11为着色玻璃时,着色玻璃可以阻隔可见光和太阳光的辐射热,使所述玻璃10具有隐私功能和更好的隔热效果。
可选地,当所述玻璃本体11为着色玻璃时,所述玻璃本体11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绿色玻璃、灰色玻璃、蓝色玻璃及茶色玻璃等。
可选地,当所述玻璃本体11为着色玻璃时,所述玻璃本体11的着色剂部分包括氧化铁、氧化钴、氧化铬及硒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玻璃本体11为着色玻璃时,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的范围为0.9%至2.2%。具体地,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5%、2.1%及2.2%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满足范围0.9%至2.2%时,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在合理的范围内,所述玻璃10能有效阻断红外线透过玻璃10进入到车辆的内部,使得所述玻璃10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且具有较低的可见光透过率。当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大于2.2%时,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过大,增大了玻璃本体11的制造难度和成本,而且会使得所述玻璃本体11的颜色过深,使其所述玻璃本体11在夏天时更容易吸热而升温发烫。当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小于0.9%时,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过小,使得所述玻璃10阻断红外线的性能较差,继而降低了所述玻璃10的热阻断效果。
可选地,所述玻璃本体11按量分数计包含1.1%至1.9%的以Fe2O3计的总铁、140ppm~300ppm的Co2O3、10ppm~320ppm的Cr2O3、55ppm~75ppm的SrO和10-30ppm的Se。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本体11为着色玻璃,所述玻璃本体11能阻断红外线透过玻璃本体11,使得所述玻璃10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且具有较合适的可见光透过率以及外观颜色。
具体地,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1%、1.2%、1.3%、1.4%、1.5%、1.6%、1.7%、1.8%及1.9%;所述玻璃本体11中Co2O3的质量分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40ppm、146ppm、152ppm、165ppm、170ppm、185ppm、196ppm、206ppm、218ppm、225ppm、240ppm、250ppm、260ppm、270ppm、280ppm及300ppm等;所述玻璃本体11中Cr2O3的质量分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0ppm、16ppm、25ppm、38ppm、56ppm、88ppm、107ppm、138ppm、156ppm、188ppm、220ppm、240ppm、270ppm、298ppm、300ppm及320ppm等;所述玻璃本体11中SrO的质量分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55ppm、56ppm、58ppm、62ppm、65ppm、68ppm、71ppm、72ppm、73ppm及75ppm等;所述玻璃本体11中Se的质量分数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0ppm、11ppm、15ppm、18ppm、21ppm、22ppm、23ppm、25ppm、28ppm及30ppm等。
可选地,所述玻璃本体11的可见光透过率为5%至45%。具体地,所述玻璃本体11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5%、10%、15%、20%、30%、40%及45%等。
可选地,当所述玻璃本体11的可见光透过率为34%至42%,所述玻璃本体11的颜色的Lab值中的L的取值范围为65至71.5、a的取值范围为-3.5至-2、b的取值范围为2至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本体11为灰色玻璃。
具体地,所述玻璃本体11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34%、35%、36%、37%、39%、40%、41%及42%。在所述玻璃本体11的颜色的Lab值中,L的取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65、65.3、66.4、66.6、67.2、67.9、68.5、69.3、69.7、70.2、70.9及71.5等;a的取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3.5、-3.4、-3.1、-2.9、-2.7、-2.5、-2.3、-2.1及-2等;b的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2.1、2.3、2.4、2.7、3.0、3.1、3.3、3.4及3.5等。
可选地,当所述玻璃本体11的可见光透过率为26%至34%,所述玻璃本体11的颜色的Lab值中的L的取值范围为58.5至65,a的取值范围为-5至-3.5,b的取值范围为0.5至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本体11为灰色玻璃。
具体地,所述玻璃本体11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6%、26.3%、27.1%、27.7%、28.4%、29%、30.4%、31.4%、32.2%、32.8%、33.6%及34%等。在所述玻璃本体11的颜色的Lab值中,L的取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58.5、58.9、59.4、59.8、60.2、60.8、61.4、61.8、62.7、63.5、64.2、64.8及65等;a的取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5、-4.9、-4.7、-4.5、-4.4、-4.2、-4.0、-3.9、-3.8、-3.7、-3.6及-3.5等;b的取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5、0.6、0.8、1.0、1.2、1.3、1.5、1.7、1.8、1.9及2等。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6,具体地,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折射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8、1.9、2.0、2.2、2.3、2.4、2.5及2.6等。
所述第一介质层12直接设置在所述玻璃本体11的表面上,可以减少或抑制碱金属离子从所述玻璃本体11扩散到所述低辐射层19中,从而改进所述低辐射层19的稳定性、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有利于对所述玻璃10施以高温热处理、弯曲工艺和/或预加应力工艺等汽车玻璃加工处理。此外,所述第一介质层12还可以与所述第二介质层13一起调节所述低辐射层19的光学性质。
当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折射率范围在1.8至2.6之间时,能够更好地与所述第二介质层13一起调节所述低辐射层19的光学性质,特别是实现所述低辐射层19的反射颜色的调节,以及实现所述低辐射层19的减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厚度范围为5nm至30nm,具体地,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厚度可以为但不限于5nm、8nm、9nm、12nm、15nm、17nm、19nm、24nm、25nm、28nm及30nm。
当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的厚度范围在5nm至30nm之间时,能够使所述低辐射层19获得特别好的稳定性和光学性质,以及特别有利地实现所述玻璃10的减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材料选自氮化硅(Si3N4)、铝掺杂氮化硅(SiAlNx)、锆掺杂氮化硅(SiZrNx)、硼掺杂氮化硅(SiBNx)、氧化铌(Nb2O5)、氧化钛(TiO2)、氧化钽(TaO2)、氧化锆(ZrO2)、氧化铪(HfO2)及氧化钨(WO3)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材料具有较高的折射率,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材料可以为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使得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同时,使用上述材料对通过磁控溅射工艺施加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速度特别有利。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折射率范围为1.3至1.75,具体地,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折射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3、1.4、1.5、1.6、1.7及1.75等。
当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折射率范围在1.3至1.75之间时,能够更好地与所述第一介质层12一起调节所述低辐射层19的光学性质,特别是实现所述低辐射层19的反射颜色的调节,以及实现所述低辐射层19的减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厚度范围为20nm至80nm,具体地,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厚度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0nm、25nm、35nm、40nm、50nm、55nm、60nm、65nm、70nm、75nm及80nm。
当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厚度范围在20nm至80nm之间时,能够使所述低辐射层19获得特别好的稳定性和光学性质,以及特别有利地实现所述玻璃10的减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材料选自氧化硅(SiO2)、铝掺杂氧化硅(SiAlOx)、锆掺杂氧化硅(SiZrOx)、硼掺杂氧化硅(SiBOx)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材料为氧化硅或原子掺杂的氧化硅,其具有较低的折射率,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材料可以为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使得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折射率较低。同时,使用上述材料对通过磁控溅射工艺施加所述第二介质层13的速度特别有利。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1,具体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折射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8、1.85、1.9、1.95、2.0、2.05、2.08及2.1等。
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折射率范围在1.8至2.1之间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对红外辐射具有反射性质,但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基本透明,而且能够实现较低的辐射率以及较好的可弯曲性,满足汽车玻璃的加工要求和使用要求。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厚度范围为5nm至30nm,具体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厚度可以为但不限于5nm、8nm、9nm、12nm、15nm、17nm、19nm、24nm、25nm、28nm及30nm。
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厚度范围在5nm至30nm之间时,能够实现所述低辐射层19的光学性质,特别是实现所述玻璃10的反射颜色的调节,以及实现所述玻璃10的减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材料选自掺杂的氧化锌(ZnO)、氧化铟锡(ITO)、铬掺杂氧化镍(NiCrOx)、氟掺杂氧化锡(FTO)、锡掺杂氧化锌(ZnSnOx)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掺杂的氧化锌为掺杂铝、钨、铪、镓、钇、铌、钕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氧化锌;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材料可以为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材料使得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具有反射红外辐射的性质,可以实现所述玻璃10的低辐射作用;此外,上述材料使得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在所述低辐射层19中可以充当高折射率膜层,获得有利的减反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范围为1.3至1.75,具体地,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3、1.4、1.5、1.6、1.7及1.75等。
所述最外介质层15是所述低辐射层19中最远离所述玻璃本体11的一层,所述最外介质层15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且对于车内人员而言是可触摸到的,因此,所述最外介质层15对所述低辐射层19的稳定性和光学性质具有特别影响。
当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范围在1.3至1.75之间时,能够实现所述低辐射层19的光学性质,特别是实现所述低辐射层19的反射颜色的调节,以及实现所述低辐射层19的减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厚度范围为60nm至100nm,具体地,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厚度可以为但不限于为60nm、64nm、69nm、75nm、80nm、85nm、89nm、90nm、93nm、95nm及100nm。
当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厚度在范围60nm至100nm时,能够使所述低辐射层19获得特别好的稳定性和光学性质,以及特别有利地实现所述玻璃10的减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材料选自氧化硅(SiO2)、铝掺杂氧化硅(SiAlOx)、锆掺杂氧化硅(SiZrOx)、硼掺杂氧化硅(SiBOx)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最外介质层15可以为但不限于为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材料使得所述最外介质层15具有较低的折射率。同时,使用上述材料对通过磁控溅射工艺施加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速度特别有利。
请参见图3,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低辐射层19还包括阻隔层16及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所述阻隔层16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设置于所述阻隔层16与所述最外介质层15之间;其中,所述阻隔层16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折射率,且低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折射率,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玻璃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本体11、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阻隔层16、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及最外介质层15,相较于所述低辐射层19中仅含有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低辐射层19具有两个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及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对红外辐射具有反射或吸收作用,能进一步提高所述玻璃10反射或吸收红外辐射的效率,进而降低所述玻璃10的辐射率,使得所述玻璃10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好的保温和隔热效果。
在玻璃10的实际生产中,所述玻璃10需要经受550℃以上(例如580℃)的高温热处理和弯曲工艺,玻璃10在此过程中将受热膨胀,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玻璃10的体积将收缩变小。若玻璃10上沉积的膜层之间存在膨胀系数差异且膜层的厚度越大,则在玻璃10温度降低过程中,厚度较大的膜层受膨胀系数差异的影响较大,容易在与之相邻的膜层的界面交界处产生较大的应力而降低膜层之间的附着性能,使得相邻的膜层脱离甚至开裂,最终影响所述玻璃10的低辐射性能和减反射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16用于将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及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隔开,可以使得在实现更好的低辐射性能时无需将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厚度及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厚度设置过大,有利于降低相邻的膜层之间的膨胀系数差异,分别提高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及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与它们相邻的膜层之间的附着性能,降低了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及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发生开裂的概率,使得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及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能充分发挥降低所述玻璃10的辐射率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低辐射层19具有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和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相较于仅含有一个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方案,本实施例能够通过设计膜系结构、膜层材料、膜层厚度等实现更低的辐射率以及更低的可见光反射率。当玻璃10应用于车辆30时,特别是用于车辆30车顶的天窗时,车辆30内的中控台显示器或其它电子设备的显示器出射的光线照射至天窗时,更好地减缓天窗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带来的不舒适感,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阻隔层16的材料选自硅、锡、钛、锌、铝、铬、镍、铌、锆的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或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阻隔层16的材料选自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阻隔层16可以为但不限于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或铬镍合金等。
可选地,所述阻隔层16的厚度范围为1nm至35nm,所述阻隔层16的厚度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nm、5nm、8nm、11nm、15nm、21nm、23nm、25nm、29nm、33nm、34nm及35nm等。
当所述阻隔层16的厚度范围在1nm至35nm之间时,能够使所述低辐射层19获得特别好的稳定性和光学性质。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16的折射率范围为1.3至1.75,具体地,所述阻隔层16的折射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3、1.4、1.5、1.6、1.7及1.75等。
当所述阻隔层16的折射率范围在1.3至1.75之间时,能够使所述低辐射层19获得特别好的稳定性和光学性质。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1,具体地,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折射率可以为但不限于1.8、1.81、1.86、1.88、1.90、1.92、1.96、2.0、2.03、2.07及2.1等。
当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折射率在范围1.8至2.1之间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对红外辐射具有反射性质,但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基本透明,而且能够实现较低的辐射率以及较好的可弯曲性,满足汽车玻璃的加工要求和使用要求。
可选地,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厚度范围为80nm至160nm,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厚度可以为但不限于为80nm、85nm、89nm、93nm、99nm、105nm、115nm、125nm、136nm、140nm、145nm、153nm及160nm等。
当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厚度满足范围80nm至160nm时,能够实现所述低辐射层19的低辐射性能和光学性质,使所述玻璃10的辐射率E的范围为E≤0.25。
可选地,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材料选自掺杂的氧化锌(ZnO)、氧化铟锡(ITO)、铬掺杂氧化镍(NiCrOx)、氟掺杂氧化锡(FTO)、锡掺杂氧化锌(ZnSnOx)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掺杂的氧化锌为掺杂铝、钨、铪、镓、钇、铌、钕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氧化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材料可以为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所述掺杂的氧化锌可以为但限于为铝掺杂氧化锌、钨掺杂氧化锌、铪掺杂氧化锌及钕掺杂氧化锌等。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材料可以为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材料使得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具有反射红外辐射的性质,可以实现所述玻璃10的低辐射性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中的至少一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所述玻璃本体11包括铁的氧化物,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与所述低辐射层19中铟的质量的比值范围为20:1至500:1。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玻璃10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中的至少一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提高所述低辐射层19中铟的质量有利于提高所述玻璃10的低辐射性能以及增大所述玻璃10对于波长为780nm至2500nm的红外线的反射率,但相应地,所述低辐射层19中铟的质量越大,则所述玻璃10的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越高。所述玻璃本体11包括铁的氧化物,提高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可以降低所述玻璃10的可见光透过率以及对于波长为1000nm至1250nm的红外线的透过率;但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过大,会使所述玻璃10在夏季时更容易吸热而升温发烫。当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与所述低辐射层19中铟的质量的比值满足范围20:1至500:1时,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与所述低辐射层19中铟的质量都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所述玻璃10能有效阻断热量的传播,使得所述玻璃10具有较好的热阻断效果,能给乘客带来更好的体表感觉。当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与所述低辐射层19中铟的质量的比值大于500:1,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过大,会使所述玻璃10在夏季时更容易吸热而升温发烫,且所述玻璃10的低辐射性能较差。当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与所述低辐射层19中铟的质量的比值小于20:1时,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过小,则所述玻璃10的可见光透过率较高,且低辐射层19中铟的质量过多,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及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较大,加大了低辐射层19的加工难度,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玻璃10的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材料为氧化铟锡;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中的材料为氧化铟锡;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中的材料都为氧化铟锡。
具体地,所述玻璃本体11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与所述低辐射层19中铟的质量的比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0:1、40:1、60:1、80:1、120:1、150:1、170:1、190:1、210:1、250:1、280:1、320:1、350:1、390:1、420:1、450:1、460:1、480:1及500:1等。
请参见图4,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低辐射层19还包括第三介质层18,所述第三介质层18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与所述最外介质层15之间,所述第三介质层18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玻璃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本体11、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阻隔层16、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第三介质层18及最外介质层15。所述低辐射层19中最远离玻璃本体11的一层为最外介质层15,所述低辐射层19的次外层为第三介质层18。
在对所述玻璃10施以高温热处理、弯曲工艺和/或预加应力工艺等汽车玻璃加工处理过程中,空气中的氧可能扩散至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中并且可以将其进一步氧化,进而破坏了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透明性和导电性,所述第三介质层18有利于改进所述低辐射层19的稳定性、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使得所述玻璃10经过高温热处理、弯曲工艺和/或预加应力工艺等汽车玻璃加工处理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仍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导电性。此外,所述第三介质层18还可以与所述最外介质层15一起调节所述低辐射层19的光学性质。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介质层18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6,具体地,所述第三介质层18的折射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8、1.86、1.9、1.94、2.0、2.11、2.34、2.46、2.56、2.59及2.6等。
当所述第三介质层18的折射率在范围1.8至2.6之间时,能够更好地与所述最外介质层15一起调节所述低辐射层19的光学性质,特别是实现所述低辐射层19的反射颜色的调节,以及实现所述低辐射层19的减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三介质层18的厚度范围为10nm至30nm,具体地,所述第三介质层18的厚度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0nm、13nm、16nm、19nm、24nm、25nm、26nm、28nm、29nm及30nm等。
当所述第三介质层18的厚度满足范围10nm至30nm时,能够使所述低辐射层19获得特别好的稳定性和光学性质,以及特别有利地实现所述玻璃10的减反射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三介质层18的材料选自氮化硅、铝掺杂氮化硅、锆掺杂氮化硅、硼掺杂氮化硅、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铪、氧化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三介质层18的材料选自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使用上述材料对通过磁控溅射工艺施加所述第三介质层18的速度特别有利。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与所述阻隔层16的折射率差大于或等于0.3;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与所述阻隔层16的折射率差大于或等于0.3;所述第三介质层18与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差大于或等于0.3。上述相邻膜层之间的折射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3,可以保证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实现所述玻璃10中高折射率膜层与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层叠的设计,从而实现所述玻璃10的减反射效果,减少由于光反射给人带来的不适。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本体11、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阻隔层16、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及最外介质层15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与所述阻隔层16的折射率的差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0.35、0.4、0.45、0.5等;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与所述阻隔层16的折射率的差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0.35、0.4、0.45、0.5等。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本体11、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阻隔层16、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第三介质层18及最外介质层15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与所述阻隔层16的折射率的差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0.35、0.4、0.45、0.5等;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与所述阻隔层16的折射率的差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0.35、0.4、0.45、0.5等;所述第三介质层18与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的差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3、0.35、0.4、0.45、0.5等。
当所述玻璃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本体11、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及最外介质层15时,所述最外介质层15为最外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为次外层,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的折射率。所述玻璃10的最外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次外层的折射率,从而实现所述玻璃10的减反射效果。
当所述玻璃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本体11、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阻隔层16、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及最外介质层15时,所述最外介质层15为最外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为次外层,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的折射率。所述玻璃10的最外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次外层的折射率,从而实现所述玻璃10的减反射效果。
当所述玻璃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玻璃本体11、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阻隔层16、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第三介质层18及最外介质层15时,所述最外介质层15为最外层,所述第三介质层18为次外层,所述最外介质层15的折射率低于所述第三介质层18的折射率。所述玻璃10的最外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次外层的折射率,从而实现所述玻璃10的减反射效果。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玻璃10作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1至实施例3:
1)提供玻璃本体11;
2)在玻璃本体11的表面依次沉积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阻隔层16、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第三介质层18及最外介质层15;各实施例中每个膜层的材料、厚度、折射率等具体信息请参见表1;
3)于580℃进行高温热处理,并进行弯曲工艺,以得到所述玻璃10。
实施例4:
1)提供玻璃本体11;
2)在玻璃本体11的表面依次沉积第一介质层12、第二介质层13、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4及最外介质层15;各实施例4中每个膜层的材料、厚度、折射率等具体信息请参见表1;
3)于580℃进行高温热处理,并进行弯曲工艺,以得到所述玻璃10。
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至实施例4得到的玻璃10进行辐射率、反射率及耐磨性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1)辐射率测试:采用辐射率仪从所述低辐射层19远离所述玻璃本体11的一侧测量。
(2)可见光反射率测试:从所述低辐射层19远离所述玻璃本体11的一侧测量,根据ISO9050测量计算玻璃在380nm至780nm波长范围内的可见光反射率;
(3)耐磨耗性能:采用TABER磨耗仪在4.9N、500r的条件下测试所述玻璃的零度变化值。其中,玻璃的雾度变化值越大,则说明低辐射层19的耐磨性能越差。
表1: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玻璃10的结构。
Figure BDA0003958894990000131
表2: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玻璃10的辐射率、可见光反射率及耐磨耗结果。
性能测试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辐射率 0.19 0.21 0.23 0.18
可见光反射率 1.75% 1.63% 1.52% 1.95%
耐磨耗(雾度变化值) 3.44% 1.27% 1.28% /
由表1及表2所知,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的玻璃10具有较低的辐射率及较低的可见光反射率。具体地,从表2中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的玻璃10均具有较低的可见光反射率,其可见光反射率均小于或等于2%。此外,从表2中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的玻璃10均具有较低的辐射率,其辐射率均小于或等于0.25,甚至小于或等于0.2,均具有优异的低辐射性能。
但相对地,无法测试到实施例4中的玻璃10的雾度变化值,说明实施例4中的低辐射层19无法通过耐磨耗性能测试,即实施例4中的玻璃10无法满足汽车玻璃的加工要求和使用要求。
请参见图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夹层玻璃20,所述夹层玻璃20包括第一玻璃板21、第二玻璃板22及粘合层23;所述第一玻璃板21为本申请提供的玻璃10;所述第二玻璃板22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11背离所述第一介质层12的一侧;所述粘合层23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21及所述第二玻璃板22之间,用于粘合第一玻璃板21及第二玻璃板22,所述低辐射层19位于所述第一玻璃板21背离所述粘合层23的表面上。
其中,第一玻璃板21作为夹层玻璃20安装到车辆上时的内玻璃板,第二玻璃板22作为夹层玻璃20安装到车辆上时的外玻璃板,第二玻璃板22可以为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的透明玻璃,夹层玻璃20中还可以设置有红外反射层,选用透明玻璃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红外反射层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的功能,实现尽可能多地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外线且尽可能少地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以达到理想的热阻断效果。具体地,所述第二玻璃板22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80%、82%、84%、85%及88%等。更优选地,所述第二玻璃板22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90%;具体地,所述第二玻璃板22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90%、92%、94%、95%及98%等。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夹层玻璃20不包括红外反射层时,所述第二玻璃板22为着色玻璃,所述第二玻璃板22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的范围为0.7%至2.2%。具体地,所述第二玻璃板22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的取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0.7%、0.8%、0.9%、1%、1.1%、1.2%、1.4%、1.6%、1.8%、1.9%、2.0%、2.1%及2.2%等。
当所述第二玻璃板22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的取值满足范围0.7%至2.2%时,所述夹层玻璃20对于波长为1000nm至1250nm的红外线的透过率TnIR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得所述夹层玻璃20能有效阻断波长为1000nm至1250nm的红外线透过夹层玻璃20进入到车辆内部,所述夹层玻璃20具有较为理想的热阻断效果,给乘客带来较好的人体体表感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玻璃板22的厚度的取值满足范围2.1mm至4.2mm。具体地,所述第二玻璃板22的厚度的取值可以为但不限于为2.1mm、2.3mm、2.5mm、2.7mm、2.9mm、3.0mm、3.2mm、3.5mm、3.85mm、4.0mm、4.2mm等。
可选地,所述第二玻璃板22可以为但不限于为绿色玻璃、灰色玻璃、蓝色玻璃及茶色玻璃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玻璃板22的可见光透过率为5%至85%。具体地,所述第二玻璃板22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5%、8%、16%、19%、23%、25%、33%、35%、37%、40%、50%、60%、70%、82%等。
可选地,所述粘合层23为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的透明的热塑性聚合物膜,当所述粘合层23为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的透明的热塑性聚合物膜时,使得所述夹层玻璃20可以应用于车辆的侧窗玻璃、后挡风玻璃等。具体地,所述粘合层23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70%、71%、73%、75%、78%、80%及82%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合层23为可见光透过率为1%至20%的着色的热塑性聚合物膜。所述粘合层23降低所述夹层玻璃20的可见光透过率,提高了夹层玻璃20对红外线的阻隔能力,能给乘客提供较好的体表感觉。但本申请提供的粘合层23的可见光透过率较低,使得所述夹层玻璃20的可见光透过率较低,因此所述夹层玻璃20只能应用于天窗玻璃,既能够防止车内人员被太阳光刺眼,还能够隔热。具体地,所述粘合层23的可见光透过率可以为但不限于为1%、2%、5%、7%、8%、10%、12%、14%、15%、18%及20%等。
可选地,所述粘合层23的材料选自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聚氨酯(PU)、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GP)、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中的一种或多种。
请参见图5及图6,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30,所述车辆30包括车辆本体31以及本申请提供的玻璃10或夹层玻璃20,所述玻璃10或所述夹层玻璃20承载于车辆本体31,作为所述车辆30的天窗玻璃、边窗玻璃及后挡风玻璃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玻璃10及所述夹层玻璃20具有优良的低辐射性能,当所述玻璃10或所述夹层玻璃20应用于车辆30中时,在夏季时可以较少地向车辆30内部散发长波热辐射,隔绝热量进入车辆30内部;在冬季时,所述玻璃10或夹层玻璃20可以减少车辆30内部的热量向外部环境辐射,避免车内热量流失。此外,所述玻璃10及夹层玻璃20具有优良的减反射性能,具有较低的可见光反射率,可以减少由于光反射给乘客带来的干扰和不适,提高车辆30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车辆3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汽车、卡车或轿车等。
可以理解地,所述车辆30的天窗玻璃、边窗玻璃及后挡风玻璃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本申请提供的玻璃10;还可以为,所述车辆30的天窗玻璃、边窗玻璃及后挡风玻璃中的一个或多个为本申请提供的夹层玻璃20。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此外,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又一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本体和低辐射层,所述低辐射层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所述低辐射层至少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表面的:
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玻璃本体的折射率;
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
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以及
最外介质层,所述最外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低辐射层远离所述玻璃本体的一侧测量,所述玻璃的辐射率E的范围为E≤0.25,所述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R的范围为R≤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的折射率范围为1.4至1.6,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6,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3至1.75,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1,所述最外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3至1.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的厚度范围为0.7mm至2.1mm,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5nm至30nm,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20nm至80nm,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厚度范围为5nm至30nm,所述最外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60nm至1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选自氮化硅、铝掺杂氮化硅、锆掺杂氮化硅、硼掺杂氮化硅、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铪及氧化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材料选自氧化硅、铝掺杂氧化硅、锆掺杂氧化硅、硼掺杂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材料选自掺杂的氧化锌、氧化铟锡、铬掺杂氧化镍、氟掺杂氧化锡、锡掺杂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掺杂的氧化锌为掺杂铝、钨、铪、镓、钇、铌、钕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氧化锌;所述最外介质层的材料选自氧化硅、铝掺杂氧化硅、锆掺杂氧化硅、硼掺杂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辐射层还包括:
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与所述最外介质层之间;以及
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设置于所述阻隔层与所述最外介质层之间;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最外介质层的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的厚度范围为1nm至35nm,所述阻隔层的材料选自硅、锡、钛、锌、铝、铬、镍、铌、锆的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或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1,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厚度范围为80nm至160nm,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材料选自掺杂的氧化锌、氧化铟锡、铬掺杂氧化镍、氟掺杂氧化锡、锡掺杂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掺杂的氧化锌为掺杂铝、钨、铪、镓、钇、铌、钕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氧化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辐射层还包括:
第三介质层,所述第三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与所述最外介质层之间,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折射率范围为1.8至2.6,所述第三介质层的厚度范围为10nm至30nm,所述第三介质层的材料选自氮化硅、铝掺杂氮化硅、锆掺杂氮化硅、硼掺杂氮化硅、氧化铌、氧化钛、氧化钽、氧化锆、氧化铪、氧化钨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中的至少一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所述玻璃本体包括铁的氧化物,所述玻璃本体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与所述低辐射层中铟的质量的比值范围为20:1至500: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为着色玻璃,所述玻璃本体中以Fe2O3计的总铁的质量分数的范围为0.9%至2.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按质量分数计包含1.1%至1.9%的以Fe2O3计的总铁、140ppm~300ppm的Co2O3、10ppm~320ppm的Cr2O3、55ppm~75ppm的SrO和10-30ppm的Se。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的可见光透过率为34%至42%,所述玻璃本体的颜色的Lab值中的L的取值范围为65至71.5、a的取值范围为-3.5至-2、b的取值范围为2至3.5。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本体的可见光透过率为26%至34%,所述玻璃本体的颜色的Lab值中的L的取值范围为58.5至65,a的取值范围为-5至-3.5,b的取值范围为0.5至2。
15.一种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玻璃板,所述第一玻璃板为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玻璃;
第二玻璃板,所述第二玻璃板与所述第一玻璃板相背设置;以及
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板及所述第二玻璃板之间,用于粘合第一玻璃板及第二玻璃板;
所述低辐射层位于所述第一玻璃板背离所述粘合层的表面上。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本体;以及
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玻璃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夹层玻璃,所述玻璃或所述夹层玻璃承载于车辆本体,作为所述车辆的天窗玻璃、边窗玻璃及后挡风玻璃中的至少一个。
CN202211472060.4A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玻璃、夹层玻璃及车辆 Pending CN1157245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2060.4A CN115724597A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玻璃、夹层玻璃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2060.4A CN115724597A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玻璃、夹层玻璃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4597A true CN115724597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7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72060.4A Pending CN115724597A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玻璃、夹层玻璃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24597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3021A (zh) * 2003-07-11 2006-08-23 皮尔金顿公共有限公司 阳光控制窗玻璃
EP2518599A1 (en) * 2011-04-27 2012-10-31 Innovation & Infinity Global Corp.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tructure applied to a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2786231A (zh) * 2012-08-24 2012-11-2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热处理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夹层玻璃制品
CN103073196A (zh) * 2013-02-08 2013-05-0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夹层玻璃制品
CN103072341A (zh) * 2013-01-22 2013-05-0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夹层玻璃制品
CN108017290A (zh) * 2017-12-13 2018-05-11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减反射玻璃的制备方法
US20180312428A1 (en) * 2017-04-26 2018-11-01 Guardian Glass, LLC Laminated window including different glass substrates with low-e coating adjacent vehicle or building interior and/or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8724856A (zh) * 2017-04-24 2018-11-02 宁波海奇合昇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胶玻璃、包括该夹胶玻璃的中空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CN109734331A (zh) * 2019-03-13 2019-05-10 浙江旗滨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可单片使用减反射低辐射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57407A (zh) * 2021-12-23 2022-02-18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镀膜玻璃及夹层玻璃
CN114105490A (zh) * 2021-12-16 2022-03-0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低辐射镀膜玻璃
CN114981225A (zh) * 2020-12-22 2022-08-30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窗玻璃
CN115032796A (zh) * 2022-06-30 2022-09-09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CN115847956A (zh) * 2022-11-23 2023-03-28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层玻璃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3021A (zh) * 2003-07-11 2006-08-23 皮尔金顿公共有限公司 阳光控制窗玻璃
EP2518599A1 (en) * 2011-04-27 2012-10-31 Innovation & Infinity Global Corp.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tructure applied to a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2786231A (zh) * 2012-08-24 2012-11-2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热处理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夹层玻璃制品
CN103072341A (zh) * 2013-01-22 2013-05-0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夹层玻璃制品
CN103073196A (zh) * 2013-02-08 2013-05-0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夹层玻璃制品
CN108724856A (zh) * 2017-04-24 2018-11-02 宁波海奇合昇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胶玻璃、包括该夹胶玻璃的中空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US20180312428A1 (en) * 2017-04-26 2018-11-01 Guardian Glass, LLC Laminated window including different glass substrates with low-e coating adjacent vehicle or building interior and/or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10546114A (zh) * 2017-04-26 2019-12-06 佳殿玻璃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邻近车辆或建筑物内部的低e涂层的不同玻璃基板的层压窗和/或其制备方法
CN108017290A (zh) * 2017-12-13 2018-05-11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减反射玻璃的制备方法
CN109734331A (zh) * 2019-03-13 2019-05-10 浙江旗滨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可单片使用减反射低辐射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81225A (zh) * 2020-12-22 2022-08-30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用于机动车的车顶窗玻璃
CN114105490A (zh) * 2021-12-16 2022-03-01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低辐射镀膜玻璃
CN114057407A (zh) * 2021-12-23 2022-02-18 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镀膜玻璃及夹层玻璃
CN115032796A (zh) * 2022-06-30 2022-09-09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CN115847956A (zh) * 2022-11-23 2023-03-28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层玻璃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76897B2 (ja) 赤外線反射ガラス板および車両窓用合わせガラス
JP5076896B2 (ja) 車両窓用合わせガラス
US6924037B1 (en) Transparent substrate comprising an antiglare coating
JP5705963B2 (ja) 不連続金属層を備えた日射制御コーティング
EP2958871B1 (de) Scheibe mit wärmestrahlung reflektierender beschichtung
EP3360009B1 (en) Window assembly with infrared reflector
CN110546114B (zh) 包括具有邻近车辆或建筑物内部的低e涂层的不同玻璃基板的层压窗和/或其制备方法
CN112429976B (zh) 提供增加的吸光度或色彩的阳光控制涂层
EP4361113A1 (en) Co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CN110650844A (zh) 具有导电涂层和防反射涂层的复合玻璃板
JP2013532306A (ja) 低いソーラファクターを有する太陽光制御板ガラス
CN101243022A (zh) 红外线反射玻璃板及车窗用夹层玻璃
KR20080005206A (ko) 개선된 선택도를 갖는 다층 창유리
KR20190032570A (ko) 지르코늄이 강화된 규소-지르코늄 질화물을 포함하는 층을 적어도 하나 포함하는, 열적 특성을 갖는 스택을 구비한 기판, 그 용도 및 그 제조
CN114455856A (zh) 天窗玻璃及车辆
EP3606882B1 (en) Coated glass article
CN115847956A (zh) 一种夹层玻璃及车辆
CN114043787B (zh) 一种低辐射复合玻璃及天窗
CN115724597A (zh) 一种玻璃、夹层玻璃及车辆
WO2020234594A1 (en) Method of reducing the emissivity of a coated glass article
CN117303749A (zh) 镀膜玻璃及夹层玻璃
WO2023155362A1 (zh) 夹层窗玻璃
CN113853301B (zh) 层叠的窗组件
CN219174420U (zh) 一种紫外线反射隔热玻璃
CN117720282A (zh) 镀膜玻璃、夹层玻璃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