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1772A - 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1772A
CN115721772A CN202211611864.8A CN202211611864A CN115721772A CN 115721772 A CN115721772 A CN 115721772A CN 202211611864 A CN202211611864 A CN 202211611864A CN 115721772 A CN115721772 A CN 1157217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tosan
hemostatic material
starch
poplar bark
absorbable hemost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118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21772B (zh
Inventor
李洪波
陈婉莹
刘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hongteng Xia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hongteng Xia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hongteng Xia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hongteng Xiangyu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118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217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21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1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21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1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可吸收止血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淀粉10‑20份、改性壳聚糖5‑10份、杨树皮提取物3‑8份、明胶8‑12份、氯乙酸30‑50份、聚乙烯醇25‑35份和蒸馏水80‑120份;本申请明胶、淀粉与壳聚糖交联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网络结构,增加了淀粉混合物的结构致密性、吸水性和粘性,当用作止血材料时,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
背景技术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突发性事故涉及外科手术、急救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出血、渗血和止血的救护,正常的人体均具有止血功能,缓慢且少量的出血可以依靠自身机能止血,但是,对于大量的出血现象机体不能自行止血,常用的止血方式是采用生物相容性的可吸收性材料止血,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和安全有效的优点。
随着医学的发展,止血材料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止血材料包括纤维蛋白胶、可吸收性明胶淀粉、氧化纤维素、壳聚糖/甲壳素类、淀粉多聚糖类止血材料等。其中,淀粉多聚糖类止血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刺激、不易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可在体内被体液中的淀粉酶降解为单糖,在体内降解吸收,已在临床上应用。但是,目前淀粉多聚糖类存在吸水性不强,吸水率较低,吸水后形成的凝胶粘附性差,进而影响止血效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吸水性较强、吸水率较高、粘附性强、止血效果好的可吸收止血材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淀粉多聚糖类的吸水性不强、吸水率较低、吸水后形成的凝胶粘附性差、止血效果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马铃薯淀粉10-20份、改性壳聚糖5-10份、杨树皮提取物3-8份、明胶8-12份、氯乙酸30-50份、聚乙烯醇25-35份和蒸馏水80-12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淀粉中具有大量的羟基,壳聚糖分子内部含有大量游离的氨基和羟基,淀粉的羟基和壳聚糖的氨基或羟基之间不仅发生物理交联,而且较强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增加了淀粉和壳聚糖之间的作用力,壳聚糖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进一步增加了淀粉混合物的吸水性,明胶分子中含羟基、氨基、羧基等亲水基团,明胶、淀粉与壳聚糖交联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网络结构,进一步增加了淀粉混合物的结构致密性,进一步增加了淀粉混合物的吸水性。同时,壳聚糖和明胶的水溶液均具有一定的粘性,明胶、淀粉与壳聚糖混合进一步增加了淀粉的黏度,当用作止血材料时,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杨树皮提取物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糖脂、固醇等生物活性物质,容易与淀粉形成复合物,杨树皮提取物中的三维结构与淀粉中的螺旋结构相结合,提高了淀粉的热稳定性,有助于淀粉、改性壳聚糖和明胶进行交联反应,增加了淀粉混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同时,杨树皮提取物能够改进淀粉的吸水作用,进一步提高淀粉的吸水率;杨树皮提取物与壳聚糖、明胶也会产生三维交联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淀粉混合物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壳聚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乙酸溶液中,在温度80-90℃下搅拌1-2h,再升温至温度为100-120℃,加入氧化纤维素、凹凸粉,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100-120℃温度下烘干,取出研磨,过120目筛,得到改性壳聚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聚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增加了壳聚糖的吸附能力,氧化纤维素与壳聚糖混合交联形成凝胶网络结构,改善了壳聚糖的吸水性,增加了壳聚糖的结构强度;控制加入氧化纤维素的温度,有助于加快壳聚糖与氧化纤维素的充分反应,壳聚糖能够促进凝血、抑制多种细菌、真菌的生长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的功能,但是壳聚糖作为止血材料在使用时存在机械性能差、脆性大,而氧化纤维素机械强度高,止血性能好的优点,氧化纤维素与壳聚糖配合,增加了壳聚糖的机械性能,而且具有较好的止血、凝血的作用。
凹凸粉具有丰富的内孔结构,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粘结性,凹凸粉与壳聚糖混合能够增加壳聚糖的吸附性、粘结性和机械强度,凹凸粉表面的基团与壳聚糖含氧官能团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结合,增强了壳聚糖的交联密度和强度,使其结构致密,具有孔隙结构壳聚糖混合物增加了壳聚糖的吸附性。
优选的,所述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氧化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2-5: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氧化纤维素的质量比,使改性的壳聚糖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粘性和吸附性;聚乙烯吡咯烷酮增加了壳聚糖的吸附能力,氧化纤维素与壳聚糖混合交联形成凝胶网络结构,改善了壳聚糖的吸水性,增加了壳聚糖的结构强度、吸水性。
优选的,所述壳聚糖和凹凸粉的质量比为1: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壳聚糖和凹凸粉的质量比,使改性的壳聚糖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吸附性;凹凸粉与壳聚糖混合,增强了壳聚糖的交联密度、强度和吸附性。
优选的,所述杨树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杨树皮进行粉碎,加入乙醇溶液浸泡1-2h,过滤,得到杨树皮醇提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海藻酸钠混合,减压浓缩,得到膏状的杨树皮提取物;
(3)将步骤(2)所得膏状的杨树皮提取物与氯化钠、姜汁混合均匀,以1500-2500r/min的转速搅拌1-2h,然后干燥,粉碎,过筛,得到杨树皮提取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乙醇充分浸泡杨树皮,然后过滤,得到的杨树皮醇提液,加入大豆磷脂、海藻酸钠,大豆磷脂促进杨树皮醇提液和海藻酸钠的混合溶液,提高杨树皮醇提液的分散性和润湿性;海藻酸钠不仅具有一定的粘性,增强杨树皮醇提液的粘稠性,而且具有吸水性和吸附性,进一步增强杨树皮提取物的吸水性和黏度。
杨树皮提取物与氯化钠、姜汁混合,氯化钠有助于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提高杨树皮提取物的细胞活性,姜汁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进一步提高杨树皮提取物的细胞活性,杨树皮提取物与氯化钠、姜汁混合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提高杨树皮提取物的生物活性;而且姜汁具有杀菌、抗菌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氯化钠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杨树皮提取物与氯化钠、姜汁混合,提高了杨树皮提取物的杀菌、抗菌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止血材料的杀菌作用。
优选的,所述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5-9:1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得到的杨树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和黏度;大豆磷脂不仅促进杨树皮醇提液和海藻酸钠相互溶解,而且海藻酸钠提高了杨树皮提取物的吸水性和粘稠度。
优选的,所述杨树皮醇提液、氯化钠和姜汁的质量比为1:10-15:2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杨树皮醇提液、氯化钠和姜汁的质量比,得到的杨树皮提取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杀菌、抗菌作用;杨树皮提取物与氯化钠、姜汁三者配合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杨树皮提取物的杀菌、抗菌和生物活性作用。
优选的,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和大米淀粉的一种或几种。
第二方面,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淀粉和明胶溶于蒸馏水中,在温度为60-70℃下搅拌30-45min,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12,得到混合液一;
(2)将液体石蜡、吐温-80混合,在50-55℃下搅拌10-20min,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一,在60-70℃下继续反应1-3h,得到混合液二。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二、聚乙烯醇混合,然后加入氯乙酸、改性壳聚糖、杨树皮提取物,反应结束后静置、分离沉淀和提纯干燥,得到可吸收止血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淀粉与明胶交联形成复合网络结构,聚乙烯醇、改性壳聚糖的加入,使得得到的淀粉混合物具有三元复合网络结构,增加了淀粉混合物的结构致密性、吸水性和结构强度;壳聚糖和明胶溶液具有一定的粘性,增加了淀粉溶液的粘性,使淀粉溶液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同时,杨树皮提取物能够促进淀粉、壳聚糖和明胶进行交联结合,进一步提高后续改进淀粉的吸水作用,进一步提高淀粉的吸水率。
优选的,步骤(3)中,加入聚乙烯醇,控制反应温度为55-60℃,加入氯乙酸、改性壳聚糖和杨树皮提取物,控制反应温度为65-80℃。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淀粉的羟基和壳聚糖的氨基或羟基之间不仅发生物理交联,而且较强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增加了淀粉和壳聚糖之间的作用力,壳聚糖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聚乙烯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进一步增加了淀粉混合物的吸水性,明胶、淀粉与壳聚糖交联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网络结构,进一步增加了淀粉混合物的结构致密性,进一步增加了淀粉混合物的吸水性。同时,壳聚糖和明胶的水溶液均具有一定的粘性,明胶、淀粉与壳聚糖混合进一步增加了淀粉的黏度,当用作止血材料时,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2、本申请中杨树皮提取物容易与淀粉形成复合物,杨树皮提取物中的三维结构与淀粉中的螺旋结构相结合,提高了淀粉的热稳定性,有助于淀粉、改性壳聚糖和明胶进行交联反应,增加了淀粉混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同时,杨树皮提取物能够改进淀粉的吸水作用,进一步提高淀粉的吸水率。
3、本申请的氧化纤维素与壳聚糖混合交联形成凝胶网络结构,改善了壳聚糖的吸水性,增加了壳聚糖的结构强度,具有较好的止血、凝血的作用;凹凸粉具有丰富的内孔结构,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粘结性,凹凸粉与壳聚糖混合能够增加壳聚糖的吸附性、粘结性和机械强度,凹凸粉表面的基团与壳聚糖含氧官能团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结合,增强了壳聚糖的交联密度和强度,使其结构致密,具有孔隙结构壳聚糖混合物增加了壳聚糖的吸附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改性壳聚糖的制备例
制备例1-1
(1)将2.5kg壳聚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50L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的乙酸溶液中,在温度85℃下以400r/min的转速搅拌2h,再升温至110℃加入氧化纤维素、凹凸粉,继续搅拌2-3h,得到混合液;其中,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氧化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3:4;壳聚糖和凹凸粉的质量比为1:3。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120℃的烘箱中烘干,取出研磨,过120目筛,得到改性壳聚糖。
制备例1-2
与制备例1-1的区别在于,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氧化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2:3。
制备例1-3
与制备例1-1的区别在于,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氧化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5:6。
制备例1-4
与制备例1-1的区别在于,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氧化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8:1。
制备例1-5
与制备例1-1的区别在于,壳聚糖和凹凸粉的质量比为1:2。
制备例1-6
与制备例1-1的区别在于,壳聚糖和凹凸粉的质量比为1:5。
制备例1-7
与制备例1-1的区别在于,壳聚糖和凹凸粉的质量比为1:8。
杨树皮提取物的制备例
制备例2-1
(1)将10kg杨树皮进行粉碎,加入乙醇溶液浸泡2h,过滤,得到杨树皮醇提液;
(2)取2kg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海藻酸钠混合,减压浓缩,得到膏状的杨树皮提取物;其中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7:12。
(3)将步骤(2)所得膏状的杨树皮提取物与氯化钠、姜汁混合均匀,以2000r/min的转速搅拌2h,然后干燥,粉碎,过筛,得到杨树皮提取物;其中,杨树皮醇提液、氯化钠和姜汁的质量比为1:12:25。
制备例2-2
与制备例2-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5:10。
制备例2-3
与制备例2-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9:15。
制备例2-4
与制备例2-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12:18。
制备例2-5
与制备例2-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醇提液、氯化钠和姜汁的质量比为1:10:30。
制备例2-6
与制备例2-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醇提液、氯化钠和姜汁的质量比为1:15:20。
制备例2-7
与制备例2-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醇提液、氯化钠和姜汁的质量比为1:18:35。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以下组分:马铃薯淀粉15kg、改性壳聚糖8kg、杨树皮提取物6kg、明胶10kg、氯乙酸40 kg、聚乙烯醇30 kg和蒸馏水100kg;改性壳聚糖采用制备例1-1制得,杨树皮提取物采用制备例2-1制得;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淀粉和明胶溶于蒸馏水中,在温度为65℃下搅拌35min,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12,得到混合液一;
(2)将600L的液体石蜡、2kg吐温-80混合,在55℃下搅拌15min,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一,在65℃下继续反应2h,得到混合液二。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二、聚乙烯醇混合,在温度60℃下进行反应2h,然后加入氯乙酸、改性壳聚糖、杨树皮提取物,在温度75℃下进行反应3h,反应结束后静置、分离沉淀和提纯干燥,得到可吸收止血材料。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以下组分,马铃薯淀粉10kg、改性壳聚糖5 kg、杨树皮提取物8 kg、明胶12 kg、氯乙酸30kg、聚乙烯醇35 kg和蒸馏水120kg。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以下组分,马铃薯淀粉20kg、改性壳聚糖10 kg、杨树皮提取物3 kg、明胶8 kg、氯乙酸50kg、聚乙烯醇25 kg和蒸馏水80kg。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改性壳聚糖采用制备例1-2制得。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改性壳聚糖采用制备例1-3制得。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改性壳聚糖采用制备例1-4制得。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改性壳聚糖采用制备例1-5制得。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改性壳聚糖采用制备例1-6制得。
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改性壳聚糖采用制备例1-7制得。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提取物采用制备例2-2制得。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提取物采用制备例2-3制得。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提取物采用制备例2-4制得。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提取物采用制备例2-5制得。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提取物采用制备例2-6制得。
实施例1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杨树皮提取物采用制备例2-7制得。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以下组分,马铃薯淀粉25kg、改性壳聚糖15 kg、杨树皮提取物10 kg、明胶6 kg、氯乙酸70 kg、聚乙烯醇15 kg和蒸馏水130kg。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等量的马铃薯淀粉代替改性壳聚糖。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等量的壳聚糖代替改性壳聚糖。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等量的马铃薯淀粉代替明胶。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等量的马铃薯淀粉代替杨树皮提取物。
性能检测试验
检测方法/试验方法
1、吸水率测试:分别称取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5制备的样品,并记录重量m1,然后分别浸入100 L 的去离子水中20s,取出后静置3min至无水滴落下,然后再分别称取样品的质量m2,按下式计算吸水率,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m(%) = (m2-m1)/m1×100
2、膨胀率测试:分别称取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5制备的样品,并记录体积V0,然后分别浸入100 L 的去离子水中10s,取出后静置3min至无水滴落下,然后放到一定体积的去离子水中计为V1,测量容器中水面的上升后的量V2,计算材料的膨胀率V,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V (%) = [(V2-V1)-V0]/V0×100
3、杀菌性测试:分别称取实施例1-15和对比例1-5制备的样品进行抑菌试验,根据培养基与试样接触处细菌繁殖的程度,评价试样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SMS_1
从表1可知,本申请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粘接性和抑菌性。实施例1-5、7-8、10-11和13-14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率高达460%,膨胀率达5.2%;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大肠杆菌抑菌圈的范围为1.96-1.98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的范围为4.23-4.25mm;表明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较好的杀菌性,各原料组分相互配合,提高了淀粉的吸水率和吸水性能。
实施例6改变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氧化纤维素的质量比,从表1看出,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率为450%,膨胀率达4.8%;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大肠杆菌抑菌圈的为1.75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的范围为4.01mm;表明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氧化纤维素之间的用量存在一定的作用,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氧化纤维素的质量比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得到机械强度高、粘结性能大的改性壳聚糖。
实施例9改变壳聚糖和凹凸粉的质量比,从表1看出,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率为449%,膨胀率达4.9%;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大肠杆菌抑菌圈的为1.72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的范围为3.98mm;表明壳聚糖和凹凸粉的用量关系到改性壳聚糖的性能,壳聚糖和凹凸粉的质量比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得到粘结强度高、吸附性能大的改性壳聚糖。
实施例12改变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从表1看出,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率为455%,膨胀率达5.1%;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大肠杆菌抑菌圈的为1.68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的范围为3.87mm;表明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和海藻酸钠的用量影响杨树皮提取物的性能,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得到吸水性和粘稠度更大的杨树皮提取物。
实施例15改变杨树皮醇提液、氯化钠和姜汁的质量比,从表1看出,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率为456%,膨胀率达5.2%;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大肠杆菌抑菌圈的为1.69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的范围为3.88mm;表明杨树皮醇提液、氯化钠和姜汁的用量影响杨树皮提取物的性能,杨树皮醇提液、氯化钠和姜汁的质量比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得到细胞活性更强、杀菌抗菌性能优异的杨树皮提取物。
对比例1改变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原料组分用量,从表1看出,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率仅为440%,膨胀率达4.2%;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大肠杆菌抑菌圈的为1.23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的范围为2.81mm;较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性能明显下降,抑菌抗菌作用也明显减少,表明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各组分的用量影响到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各项性能,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各组分用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较好的粘性、吸水性和止血效果。
对比例2用等量的马铃薯淀粉代替改性壳聚糖,从表1看出,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率仅为350%,膨胀率达3.5%;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大肠杆菌抑菌圈的为0.75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的范围为1.87mm;较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2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性能明显下降,抑菌抗菌作用也明显减少,表明改性壳聚糖的添加明显影响到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各项性能,改性壳聚糖能够与明胶、淀粉交联生成三维网状结构,大大改善了淀粉的吸水性能和止血性能。
对比例3用等量的壳聚糖代替改性壳聚糖,从表1看出,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率为420%,膨胀率达4.0%;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大肠杆菌抑菌圈的为1.02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的范围为2.11mm;较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3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性能明显下降,抑菌抗菌作用也明显减少,表明本申请制备的改性壳聚糖具有优异的黏度和吸水性,配合明胶、淀粉,明显提高了淀粉的吸水性能、粘稠度和止血性能。
对比例4用等量的马铃薯淀粉代替明胶,从表1看出,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率为370%,膨胀率达3.6%;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大肠杆菌抑菌圈的为0.98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的范围为1.98mm;较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4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性能明显下降,抑菌抗菌作用也明显减少,表明明胶的添加与本申请其他原料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明胶、淀粉与壳聚糖交联结合形成三元复合网络结构,进一步增加了淀粉混合物的结构致密性、吸水性和粘性,进而增加了止血材料的止血效果。
对比例5用等量的马铃薯淀粉代替杨树皮提取物,从表1看出,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率为430%,膨胀率达4.0%;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大肠杆菌抑菌圈的为1.20mm,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的范围为2.61mm;较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5制备的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吸水性能明显下降,抑菌抗菌作用也明显减少,表明本申请制备的杨树皮提取物影响淀粉的各项性能,杨树皮提取物中的三维结构与淀粉中的螺旋结构相结合,提高了淀粉的热稳定性,有助于淀粉、改性壳聚糖和明胶进行交联反应,增加了淀粉混合物体系的致密性、粘结性和吸水性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淀粉10-20份、改性壳聚糖5-10份、杨树皮提取物3-8份、明胶8-12份、氯乙酸30-50份、聚乙烯醇25-35份和蒸馏水80-1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壳聚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到乙酸溶液中,在温度80-90℃下搅拌1-2h,再升温至温度为100-120℃,加入氧化纤维素、凹凸粉,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置于100-120℃温度下烘干,取出研磨,过120目筛,得到改性壳聚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和氧化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2-5:3-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和凹凸粉的质量比为1: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杨树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杨树皮进行粉碎,加入乙醇溶液浸泡1-2h,过滤,得到杨树皮醇提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海藻酸钠混合,减压浓缩,得到膏状的杨树皮提取物;
(3)将步骤(2)所得膏状的杨树皮提取物与氯化钠、姜汁混合均匀,然后干燥,粉碎,过筛,得到杨树皮提取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杨树皮醇提液、大豆磷脂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5-9:10-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杨树皮醇提液、氯化钠和姜汁的质量比为1:10-15:20-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和大米淀粉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淀粉和明胶溶于蒸馏水中,在温度为60-70℃下搅拌30-45min,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12,得到混合液一;
(2)将液体石蜡、吐温-80混合,在50-55℃下搅拌10-20min,然后加入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一,在60-70℃下继续反应1-3h,得到混合液二;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二、聚乙烯醇混合,然后加入氯乙酸、改性壳聚糖、杨树皮提取物,反应结束后静置、分离沉淀和提纯干燥,得到可吸收止血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加入聚乙烯醇,控制反应温度为55-60℃,加入氯乙酸、改性壳聚糖和杨树皮提取物,控制反应温度为65-80℃。
CN202211611864.8A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 Active CN115721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1864.8A CN115721772B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11864.8A CN115721772B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1772A true CN115721772A (zh) 2023-03-03
CN115721772B CN115721772B (zh) 2024-05-10

Family

ID=85301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11864.8A Active CN115721772B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2177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6873A1 (zh) * 2007-12-11 2009-06-25 Xin Ji 生物相容性变性淀粉海绵
AU2008353441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Nox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rnox-inhibitors for the inhibi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US20110237539A1 (en) * 2010-03-26 2011-09-29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Spinning Solu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iomaterial Fibers
US20130344131A1 (en) * 2012-06-22 2013-12-26 Z-Medica, Llc Hemostatic devices
JP2016117689A (ja) * 2014-12-22 2016-06-30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乳化型皮膚外用剤
CN106178089A (zh) * 2016-07-21 2016-12-07 青岛中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韧性封闭止血材料及组合物
CN108272890A (zh) * 2018-03-14 2018-07-13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一种从木材加工副产物杨树皮脱脂后再提取酚酸类成分的制备方法
CN109498833A (zh) * 2018-12-12 2019-03-22 济南格莱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可吸收多聚糖复合材料及其用途
US20190388580A1 (en) * 2016-12-20 2019-12-26 Solaplus Biotechnology Co., Ltd A superabsorbent polymer hydrogel xerogel spong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US20200147165A1 (en) * 2020-01-14 2020-05-14 Deyu Su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pain relieving drug
CN111603603A (zh) * 2020-06-03 2020-09-01 韩皓 一种妇科用快速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100830A1 (en) * 2018-07-25 2021-04-08 Qingdao Chenland Marine Biotechnology Co., Ltd. Starch-based hemostatic powd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6873A1 (zh) * 2007-12-11 2009-06-25 Xin Ji 生物相容性变性淀粉海绵
AU2008353441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Nox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rnox-inhibitors for the inhibi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US20110237539A1 (en) * 2010-03-26 2011-09-29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Spinning Solu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iomaterial Fibers
US20130344131A1 (en) * 2012-06-22 2013-12-26 Z-Medica, Llc Hemostatic devices
JP2016117689A (ja) * 2014-12-22 2016-06-30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乳化型皮膚外用剤
CN106178089A (zh) * 2016-07-21 2016-12-07 青岛中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韧性封闭止血材料及组合物
US20190388580A1 (en) * 2016-12-20 2019-12-26 Solaplus Biotechnology Co., Ltd A superabsorbent polymer hydrogel xerogel spong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08272890A (zh) * 2018-03-14 2018-07-13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一种从木材加工副产物杨树皮脱脂后再提取酚酸类成分的制备方法
US20210100830A1 (en) * 2018-07-25 2021-04-08 Qingdao Chenland Marine Biotechnology Co., Ltd. Starch-based hemostatic powd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9498833A (zh) * 2018-12-12 2019-03-22 济南格莱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可吸收多聚糖复合材料及其用途
US20200147165A1 (en) * 2020-01-14 2020-05-14 Deyu Su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pain relieving drug
CN111603603A (zh) * 2020-06-03 2020-09-01 韩皓 一种妇科用快速止血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爽;徐庆华;童琳;曹琛;叶红;: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no. 10, 27 September 2020 (2020-09-2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1772B (zh)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1738B (zh) 一种淀粉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463145A (zh) 羧甲基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自交联抗菌水凝胶材料
CN104784741B (zh) 壳聚糖功能性水胶体医用敷料
CN101381906A (zh) 一种海藻酸盐纳米银抗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6998A (zh) 一种壳聚糖季铵盐/羧甲基纤维素超吸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80138A (zh) 一种用于止血的多糖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36920B (zh) 一种壳聚糖衍生物基创面修复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727347A (zh) 一种复合止血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01579B (zh) 一种共价交联形成的壳聚糖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4082A (zh) 基于马齿苋多糖及黄酮提取物的溶胀型医用生物凝胶填料
CN115721772B (zh) 一种可吸收止血材料
CN112587655B (zh) 一种用于烧伤的木立芦荟-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凝胶冻干粉
CN106729950B (zh) 一种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55662B (zh) 一种橄榄苦苷交联制备透明质酸钠凝胶的方法及透明质酸钠凝胶
CN105770963A (zh) 一种多糖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9125795B (zh) 一种多糖止血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727345A (zh) 一种可吸收性止血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hao et al. Dynamics in cellulose-based hydrogels with reversible cross-links
CN106822986A (zh) 一种壳聚糖‑琼胶低聚糖多孔球珠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245650A (zh) 复合止血材料、其制备方法与医用制品
CN105727344A (zh) 一种复合止血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494734B1 (ko) 체내 흡수성 하이드로겔 지혈제
CN110538344A (zh) 医用可降解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54645B (zh) 抑菌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医用材料
CN116421771B (zh) 一种新型多孔淀粉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