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7292B - 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17292B
CN115717292B CN202211480431.3A CN202211480431A CN115717292B CN 115717292 B CN115717292 B CN 115717292B CN 202211480431 A CN202211480431 A CN 202211480431A CN 115717292 B CN115717292 B CN 1157172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ed
needle
yarn
knitting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04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17292A (zh
Inventor
张伍连
李华
万志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4804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172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17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7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17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7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使用导纱器携带主纱通过前针床或后针床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线圈,再把在前针床或后针床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或前针床对应针位,导纱器带废纱对针床上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形成一列浮线,使废纱会覆盖在主纱的上面,所述浮线包括沉降弧,然后导纱器携带主纱,依据横机的编织方向,进行套收针编织,废纱所形成的浮线不参与套收针编织,实现了横机套收针后可以连续编织,解决了套收针后要重新起底浪费时间、浪费纱线、效率低的问题,起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物编织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横机套收针是把横机针床上织针内的线圈套收,套收针编织后在织针内将没有线圈,需要重新起底才可以继续编织,无法实现连续编织。
目前,由于行业的发展,套收针并不仅仅被单一的应用在针织服装收夹部位,近年来随着全成型技术的进步,以及针织口罩的研发生产,企业生产织片采用套收针的方式来落片。而套收针后,织针内将没有线圈,继续生产需要重新起底,起底编织的一种方法是使用起底板,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行锁定,每生产一个织片都需要重新起底编织一次,这样重复起底编织的生产方式,浪费时间,浪费纱线,效率低,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比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220571675.1就公开了一种套收的装置,通过该装置来进行套收针,但使用该装置进行套收针后并不能实现连续编织,依然需要重复起底编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实现了横机套收针后可以连续编织,解决了套收针后要重新起底浪费时间,浪费纱线,效率低的问题,起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使用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双针床横机,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设有导纱器,导纱器可以携带主纱或废纱,导纱器携带废纱对前针床或后针床的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步骤一:对前针床上的针位按组进行编号,编号为1,2,3…N1,N1>0,且N1为自然数,对后针床上的针位按组进行编号,编号为1,2,3…N2,N2>0,且N2为自然数;
步骤二:导纱器携带主纱,前针床或后针床对导纱器携带的主纱进行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再把在前针床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的对应针位上,或把在后针床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的对应针位上;
步骤三:导纱器携带废纱,通过对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形成浮线,所述废纱会覆盖步骤二中的主纱形成的横列上面,所述浮线包括沉降弧;
步骤四:导纱器携带主纱,依据横机的编织方向,进行套收针编织,步骤三中的形成的浮线不参与套收针编织;
步骤五:拆除步骤三中废纱形成的浮线。
优选的,在步骤二中,导纱器携带主纱通过前针床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再把在前针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对应针位。
优选的,在步骤二中,导纱器携带主纱通过后针床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再把在后针床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对应针位。
优选的,在步骤三中,导纱器携带废纱,对前针床或后针床上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的方式为:仅对前针床的空针位喂纱编织,或仅对后针床的空针位喂纱编织。
优选的,在步骤三中,导纱器携带废纱,对前针床或后针床上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的方式为:对前针床和后针床的空针位分别进行喂纱编织,形成两列浮线。
优选的,在步骤三中,导纱器携带废纱,对前针床或后针床上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的方式为:对前后针床上的空针位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喂纱编织。
优选的,在步骤四中,套收针编织的具体步骤包括:S1.导纱器携带主纱对第K针位前针床或后针床进行喂纱编织,1≤K≤N1或1≤K≤N2,且K为自然数,形成套收线圈;S2.前针床或后针床移动一个针距,把S1中主纱编织完成的第K针位前针床线圈翻针至第K+1或第K-1针位的后针床上,或把S1中主纱编织完成的第K针位后针床线圈翻针至第K+1或第K-1针位的前针床上,然后针床复位。
优选的,步骤三中浮线的沉降弧被步骤S1中的套收线圈包裹。
优选的,所述的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通过电脑横机编程。
优选的,所述编织方法应用于服装生产领域。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连续编织无需重复起底编织也且无需对现有设备改造,提高了生产的效率;(2)本发明公开了实现连续编织的横机代码,采用本发明定义的代码,应用于制版软件中,横机会自动识别复杂的编织动作指令,减少技术人员制版的时间,提高制版编程的效率;(3)本发明拓展了电脑横机的编织功能;(4)本发明的方法中,由于喂入的废纱并没有参与套收针的线圈转移,废纱与主纱没有缠绕,拆除废纱容易,使用表面光滑的废线则更加的易于拆除;(5)使用本发明自定义的代码,自由设计针织物的袋口或者任意形状的开口组织,丰富了针织服装的设计元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一针床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二针床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三针床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一自定义代码;
图5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二自定义代码;
图6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三自定义代码;
图7为本发明中套收针代码;
图8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一中废纱拆除前的实施效果图;
图9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一中废纱拆除后的实施效果图;
图10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二中废纱拆除前的实施效果图;
图11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二中废纱拆除后的实施效果图;
图12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三中废纱拆除前的实施效果图;
图13为本发明喂入废纱方法三中废纱拆除后的实施效果图。
在图1、图2、图3中,A为主纱,B为废纱。
在图4、图5、图6、图7中,120为隔针翻针主纱编织与废纱喂入形式的机器动作指令;215列5为导纱器携带主纱,3为导纱器带废线;121为水平移动2列且垂直移动2行的机器动作指令。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绝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使用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双针床横机,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设有导纱器,导纱器可以携带主纱或废纱,具体如下:
步骤一:对前针床上的针位按组进行编号,编号为1,2,3…N1,N1>0,且N1为自然数,对后针床上的针位按组进行编号,编号为1,2,3…N2,N2>0,且N2为自然数;
步骤二:使用导纱器携带主纱通过前针床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再把在前针床上的奇数针位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对应针位;
步骤三:导纱器带废纱对前针床的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形成一列浮线,使废纱会覆盖在主纱的上面,所述浮线包括沉降弧;
步骤四:S1.导纱器携带主纱,依据横机的编织方向,进行套收针编织,废纱所形成的浮线不参与套收针编织,具体方式为:导纱器带主纱对第K针位前针床进行喂纱编织,1≤K≤N1或1≤K≤N2,且K为自然数,形成套收线圈;S2.前针床或后针床移动一个针距,把S1中主纱编织完成的线圈翻针至第K+1或第K-1针位的前针床或后针床上,然后针床复位。
步骤五:拆除废纱。
具体的,步骤三中喂入废纱编织浮线的沉降弧被步骤S1中的套收线圈包裹,如图1所示,套收针后前针床上的沉降弧有牵拉力,或者仅对后针床的空针位喂纱编织,套收针后仅后针床上的沉降弧有牵拉力。
具体的,在步骤四中,为了实现套收针后还有牵拉力可以连续编织,喂纱编织后废纱会覆盖在主纱的上面,不参与主纱的套收针编织,依据横机的编织方向,(为方便说明不妨是从左往右的编织方向),导纱器带主纱对第1针位前针床的一枚织针进行喂纱编织,然后,前针床右移一个针距,把刚才由主纱编织完成的线圈翻针至第2针位的后针床上,针床复位,这样,第1针位前针床线圈被套收,由废纱编织浮线的沉降弧被包覆在其中;导纱器带主纱对第2针位后针床的一枚针织进行喂纱编织,前针床向左移一个针距,把线圈转移至第3针位的前针床,然后,针床复位,第2针位后针床线圈被套收,同样浮线的沉降弧被包覆在其中,以此方式把织片上主纱编织的线圈逐步套收。
具体的,在套收的过程中喂入废纱编织浮线的沉降弧被套收的线圈包覆在其中,这样,废纱编织的浮线并没有参与主纱套收针的编织,废纱与主纱之间没有缠绕,拆除废纱非常容易,拆除废纱后,不仅不会影响套收针的效果,而且套收的主纱线圈抓住了废纱编织浮线的沉降弧,已编织完成的织片本身已被罗拉装置牵拉,织片的牵拉力传递至废纱编织的沉降弧。这样,针床上有了空针编织的浮线,浮线的沉降弧有牵拉力即可以进行下一个织片的编织,无需再次重复起底,可实现连续编织。
具体的,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喂入废纱方法的自定义代码。
具体的,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套收针代码。
具体的,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废纱拆除前的实施效果图,如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废纱拆除后的实施效果图。
实施例2:
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使用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双针床横机,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步骤一:对前针床上的针位按组进行编号,编号为1,2,3…N1,N1>0,且N1为自然数,对后针床上的针位按组进行编号,编号为1,2,3…N2,N2>0,且N2为自然数;
步骤二:使用导纱器携带主纱通过后针床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再把在后针床上的偶数针位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对应针位;
步骤三:导纱器带废纱对前、后针床的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形成两列浮线,使废纱会覆盖在主纱的上面,所述浮线包括沉降弧;
步骤四:S1.导纱器携带主纱,依据横机的编织方向,进行套收针编织,废纱所形成的浮线不参与套收针编织,具体方式为:导纱器带主纱对第K针位前针床或后针床进行喂纱编织,1≤K≤N1或1≤K≤N2,且K为自然数,形成套收线圈;S2.前针床或后针床移动一个针距,把S1中主纱编织完成的线圈翻针至第K+1或第K-1针位的前针床或后针床上,然后针床复位。
步骤五:拆除废纱。
具体的,步骤三中对前针床的空针位先喂纱编织,然后,再对后针床的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形成两列浮线,图2所示,套收针后前后针床上的浮线的沉降弧均有牵拉力。
具体的,在步骤四中,为了实现套收针后还有牵拉力可以连续编织,喂纱编织后废纱会覆盖在主纱的上面,不参与主纱的套收针编织,依据横机的编织方向,(为方便说明不妨是从左往右的编织方向),导纱器带主纱对第1针位前针床的一枚织针进行喂纱编织,然后,前针床右移一个针距,把刚才由主纱编织完成的线圈翻针至第2针位的后针床上,针床复位,这样,第1针位前针床线圈被套收,由废纱编织浮线的沉降弧被包覆在其中;导纱器带主纱对第2针位后针床的一枚针织进行喂纱编织,前针床向左移一个针距,把线圈转移至第3针位的前针床,然后,针床复位,第2针位后针床线圈被套收,同样浮线的沉降弧被包覆在其中,以此方式把织片上主纱编织的线圈逐步套收。
具体的,在套收的过程中喂入废纱编织浮线的沉降弧被套收的线圈包覆在其中,这样,废纱编织的浮线并没有参与主纱套收针的编织,废纱与主纱之间没有缠绕,拆除废纱非常容易,拆除废纱后,不仅不会影响套收针的效果,而且套收的主纱线圈抓住了废纱编织浮线的沉降弧,已编织完成的织片本身已被罗拉装置牵拉,织片的牵拉力传递至废纱编织的沉降弧。这样,针床上有了空针编织的浮线,浮线的沉降弧有牵拉力即可以进行下一个织片的编织,无需再次重复起底,可实现连续编织。
具体的,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喂入废纱方法的自定义代码。
具体的,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套收针代码。
具体的,如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废纱拆除前的实施效果图,如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废纱拆除后的实施效果图。
实施例3:
本实施3与实施例2方法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3中,在步骤三中,对前、后针床上的空针位按照顺序喂纱编织,图3所示,套收针后前后针床上均有牵拉力,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喂入废纱方法的自定义代码。
具体的,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套收针代码。
具体的,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废纱拆除前的实施效果图,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废纱拆除后的实施效果图。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使用具备前针床和后针床的双针床横机,前针床和后针床之间设有导纱器,导纱器可以携带主纱或废纱,导纱器携带废纱对前针床或后针床的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步骤一:对前针床上的针位按组进行编号,编号为1,2,3…N1,N1>0,且N1为自然数,对后针床上的针位按组进行编号,编号为1,2,3…N2,N2>0,且N2为自然数;
步骤二:导纱器携带主纱,前针床或后针床对导纱器携带的主纱进行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再把在前针床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的对应针位上,或把在后针床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的对应针位上;
步骤三:导纱器携带废纱,通过对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形成浮线,所述废纱会覆盖步骤二中的主纱形成的横列上面,所述浮线包括沉降弧;
步骤四:导纱器携带主纱,依据横机的编织方向,进行套收针编织,步骤三中的形成的浮线不参与套收针编织;
步骤五:拆除步骤三中废纱形成的浮线;
在步骤二中,导纱器携带主纱通过前针床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再把在前针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对应针位。
在步骤二中,导纱器携带主纱通过后针床编织线圈,形成一个横列,再把在后针床上的奇数针位或偶数针位上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对应针位;
在步骤三中,导纱器携带废纱,对前针床或后针床上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的方式为:仅对前针床的空针位喂纱编织,或仅对后针床的空针位喂纱编织;
在步骤三中,导纱器携带废纱,对前针床或后针床上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的方式为:对前针床和后针床的空针位分别进行喂纱编织,形成两列浮线;
在步骤三中,导纱器携带废纱,对前针床或后针床上空针位进行喂纱编织的方式为:对前后针床上的空针位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喂纱编织;
步骤三中浮线的沉降弧被步骤S1中的套收线圈包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套收针编织的具体步骤包括:S1.导纱器携带主纱对第K针位前针床或后针床进行喂纱编织,1≤K≤N1或1≤K≤N2,且K为自然数,形成套收线圈;S2.前针床或后针床移动一个针距,把S1中主纱编织完成的第K针位前针床线圈翻针至第K+1或第K-1针位的后针床上,或把S1中主纱编织完成的第K针位后针床线圈翻针至第K+1或第K-1针位的前针床上,然后针床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通过电脑横机编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方法应用于服装生产领域。
CN202211480431.3A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 Active CN1157172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0431.3A CN115717292B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0431.3A CN115717292B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7292A CN115717292A (zh) 2023-02-28
CN115717292B true CN115717292B (zh) 2024-04-26

Family

ID=85256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0431.3A Active CN115717292B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1729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82335A6 (en) * 1972-04-27 1973-12-07 Courtaulds Ltd Knitted edging - using holding on alternate columns in separation zone and pulled separation yarn
JPH09241950A (ja) * 1995-12-28 1997-09-16 Shima Seiki Mfg Ltd 伏せ目方法及び伏せ目方法により処理された編地、ならびに伏せ目方法を発生させるためのcad装置
CN102776685A (zh) * 2012-07-31 2012-11-14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编机中主废纱分离的编织方式
CN102828329A (zh) * 2012-09-25 2012-12-19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编机的收边编织方法
CN110552111A (zh) * 2019-08-22 2019-12-10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物无废纱起底方法
CN111020862A (zh) * 2019-12-25 2020-04-17 苏州创越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自动锁口免套口纺织方法以及拆线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182335A6 (en) * 1972-04-27 1973-12-07 Courtaulds Ltd Knitted edging - using holding on alternate columns in separation zone and pulled separation yarn
JPH09241950A (ja) * 1995-12-28 1997-09-16 Shima Seiki Mfg Ltd 伏せ目方法及び伏せ目方法により処理された編地、ならびに伏せ目方法を発生させるためのcad装置
CN102776685A (zh) * 2012-07-31 2012-11-14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编机中主废纱分离的编织方式
CN102828329A (zh) * 2012-09-25 2012-12-19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编机的收边编织方法
CN110552111A (zh) * 2019-08-22 2019-12-10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物无废纱起底方法
CN111020862A (zh) * 2019-12-25 2020-04-17 苏州创越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自动锁口免套口纺织方法以及拆线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横机套收针编织工艺探讨;张伍连;;针织工业(07);第13-1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7292A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048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1146942B (zh) 横机中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横机
CN102264962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CN101248228B (zh) 罗纹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11549431B (zh) 一种无浮线镂空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02859057B (zh)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CN112831901A (zh) 一种双针床横机编织筒状三层结构两色袋提花的方法
CN110387636B (zh) 用于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和方法
CN1292114C (zh) 具有新型起口构造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53498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5717292B (zh) 一种横机套收针后连续编织的方法
CN110791864B (zh) 一种挂圈编织卷边露底结构花型的方法
KR20170030436A (ko) 편사의 고정방법
CN110592787B (zh) 一种扩大孔眼的编织方法
CN110791865B (zh) 一种编织波浪形凸条的方法
CN102619008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0820148A (zh) 一种正面双色拉网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7142601B (zh) 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3123009B (zh) 一种用于五明治织物的山角机构、织造方法及其织物
CN104878514B (zh) 针织物的压圈方法
CN104831459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US3751942A (en) Method of knitting run-proof fabric
CN115404588B (zh) 一种流苏起底的编织方法及编织物
CN113481647B (zh) 一种具有单面毛圈的织物编织方法
CN114293309B (zh) 一种无锯齿纵向曲线线条编织工艺、织物及鞋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