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7574A - 防水透湿复合材 - Google Patents

防水透湿复合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07574A
CN115707574A CN202110956054.5A CN202110956054A CN115707574A CN 115707574 A CN115707574 A CN 115707574A CN 202110956054 A CN202110956054 A CN 202110956054A CN 115707574 A CN115707574 A CN 115707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lt
waterproof moisture
permeable film
blown
perme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560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至逸
郑国光
杨高隆
廖伟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 F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 F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 F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 Fa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560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075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07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07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水透湿复合材,由防水透湿膜及熔喷不织布构成,熔喷不织布熔点范围为80℃至130℃,其中,熔喷不织布为热塑性高分子其可以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一种防水透湿复合材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热塑性高分子;利用押出机对热塑性高分子进行熔喷步骤,以形成熔喷纤维,使得熔喷纤维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上形成熔喷不织布;覆盖防水透湿膜在熔喷不织布上予以黏合以形成防水透湿复合材。

Description

防水透湿复合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高分子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水透湿复合材。
背景技术
常见的防水透湿膜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防水透湿膜、烯烃(Olefin)防水透湿膜、聚酯防水透湿膜以及热塑性聚氨酯(TPU)防水透湿膜。为了保持本身膜类结构,且为了防止因为外力使膜类结构被破坏,进而影响膜的防水透湿性,在现有的制程中都会使用溶剂胶合剂或是膜类胶合剂来贴合上述各种防水透湿膜。
若防水透湿膜本身的黏合性不佳,例如聚四氟乙烯材料、烯烃材料则都会使用溶剂胶合剂,但是会有溶剂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膜材的制程操作不佳的问题。若材料是聚酯或是聚氨酯除了利用溶剂胶合之外,也常使用胶合膜来热贴聚酯防水透湿膜或是聚氨酯防水透湿膜。但是在贴合之后,原本聚酯防水透湿膜或是聚氨酯防水透湿膜的性能会因为胶合膜的影响,而大幅的降低膜类的防水透湿性。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性佳、不含溶剂,经加工步骤即可操作的防水透湿复合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经过加工步骤所形成的防水透湿复合材保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且因为防水透湿膜为聚酯类材料,与作为熔喷不织布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thermoplastic polyether ester)高分子黏合加工后,产品寿命使用周期后,可进入废弃回收流程,以达到聚酯回收使用且具有环境节能的功效。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披露一种防水透湿复合材,由单层的防水透湿膜及熔喷不织布构成,熔喷不织布可以是热塑性高分子,且热塑性高分子可以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熔喷不织布的平均分子量范围为20,000至35,000。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熔喷不织布的熔点范围为80℃至130℃及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6,500(dPa·s)。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防水透湿膜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防水透湿膜、烯烃(Olefin)防水透湿膜、聚酯(polyester)防水透湿膜或是热塑性聚氨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防水透湿膜。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熔喷不织布的熔点范围为80℃至130℃及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6,500(dPa·s)。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披露一种多层防水透湿复合材,由第一熔喷不织布、防水透湿膜及第二熔喷不织布所构成,其中防水透湿膜设置在第一熔喷不织布及第二熔喷不织布之间。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熔喷不织布及第二熔喷不织布可以是热塑性高分子。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热塑性高分子可以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防水透湿膜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防水透湿膜、烯烃(Olefin)防水透湿膜、聚酯(polyester)防水透湿膜或是热塑性聚氨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防水透湿膜。
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熔喷不织布的第一平均分子量(Mn)范围为20,000至35,000及第二熔喷不织布的第二平均分子量范围为20,000至30,000。
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熔喷不织布的第一熔点范围为80℃至130℃及第一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6,500(dPa·s)、第二熔喷不织布的第二熔点范围为70℃至125℃及第二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5,500(dPa·s)。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所披露的技术,表示防水透湿复合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发明所披露的技术,表示防水透湿复合材的形成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所披露的技术,表示多层防水透湿复合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所披露的技术,表示多层防水透湿复合材的形成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为相关技术领域人员所了解,并得以实施本发明,在此配合所附的图式、具体阐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与实施方式,并列举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以下文中所对照的图式,为表达与本发明特征有关的示意,并未亦不需要依据实际情形完整绘制。而关于本案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涉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内容,亦不再加以陈述。
首先,请参考图1A。图1A表示本发明所揭露的防水透湿复合材的截面示意图。在图1A中,防水透湿复合材1由熔喷不织布12及单层的防水透湿膜14所构成,其中,作为熔喷不织布的高分子,其平均分子量(Mn)范围为20,000至35,000、熔点范围为80℃至130℃及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6,500(dPa·s),同时所述高分子为热塑性高分子,热塑性高分子可以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thermoplastic polyether ester elastomer)高分子。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防水透湿膜14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防水透湿膜、烯烃(Olefin)防水透湿膜、聚酯(polyester)防水透湿膜或是热塑性聚氨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防水透湿膜。
接着,请参考图1B。图1B是表示防水透湿复合材的形成步骤流程示意图。在图1B中,步骤S10:提供热塑性高分子。在此步骤中,热塑性高分子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其平均分子量(Mn)范围为20,000至35,000、熔点范围为80℃至130℃及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6,500(dPa·s)。
接着,进行步骤S12:利用押出机对热塑性高分子进行熔喷步骤以形成熔喷纤维,且利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用以承接熔喷纤维,使得熔喷纤维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上形成熔喷不织布。在此步骤中,使用熔喷设备(未在图中表示),将前述的热塑性高分子投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内,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从入料端到出料端之间具有多个温度区段,每一个温度区段的温度范围依序分别为75℃~95℃、110℃~120℃、150℃~160℃以及180℃~195℃。据此,使得热塑性高分子在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内形成熔融态之后,输送进入转速范围为12rpm~15rpm的计量泵(gear pump)(未在图中表示),然后再输送进入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其中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的温度范围设定为210℃~230℃。接着再利用温度范围为213℃~232℃的热风,将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出口处的熔融态的热塑性高分子喷出以形成熔喷纤维。
接着,在上述热塑性高分子喷出形成熔喷纤维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并且将熔喷纤维承载到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上以形成熔喷不织布。在此实施例中,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的速度为15m/min~25m/min,形成基重(g/m2)为15~60±2~3g/m2的熔喷不织布。在此要说明的是,熔喷不织布的基重不能太重,以避免整个熔喷不织布没有透气性,就无法达到本发明所要的防水透湿的目的。
紧接着,步骤S14:覆盖防水透湿膜在熔喷不织布上。在此步骤中,先施放一卷厚度为0.04±0.005mm的防水透湿膜,将此防水透湿膜覆盖在熔喷不织布上。其中,防水透湿膜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防水透湿膜、烯烃(Olefin)防水透湿膜,热塑性聚氨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防水透湿膜或是聚酯(polyester)防水透湿膜,在本发明较优选的实施中,防水透湿膜为聚酯防水透湿膜。
接着,于步骤S16:执行加工步骤,对防水透湿膜及熔喷不织布进行加工步骤,将防水透湿膜与熔喷不织布黏合以形成防水透湿复合材。在此步骤中,加工步骤是利用红外线预热装置(未在图中表示)对防水透湿膜及熔喷不织布进行加热,其预热温度范围为85℃~115℃;此外,在加工步骤中是利用压力范围为0.015g/cm3~0.4g/cm3的热压轮(未在图中表示),对防水透湿膜与熔喷不织布进行加压黏合以完成防水透湿复合材。要说明的是,在加工步骤的进行过程中,加热程序以及加压程序可以同时进行,或者是先加热程序再加压程序,也可以是先加压程序再进行加热程序。
根据上述图1B的步骤流程,本发明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准备平均分量(Mn)为25,000、熔点为112℃、熔融黏度为1500(dPa·s)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将前述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投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从入料端到出料端,其温度依序设定为80℃、110℃、150℃及180℃。当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在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内形成熔融态之后,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至转速为15rpm的计量泵(Gear pump)(未在图中表示),并且再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进入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其中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的温度设定为220℃。接着,再利用温度为225℃的热风,将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出口处的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喷出以形成熔喷纤维。然后,在喷出熔喷纤维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并将喷出的熔喷纤维利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特别是履带式承接网,以15m/min的速度承接喷出来的熔喷纤维,使得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上形成基重为60±3g/m2的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
接下来,施放一卷厚度为0.04±0.005mm的聚酯防水透湿膜,并将此聚酯防水透湿膜覆盖在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上。接着,再利用红外线预热装置(未在图中表示)对聚酯防水透湿膜与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进行加热,其预热的温度设定为95℃,并且再经过压力为0.03kg/cm3的热压轮(未在图中表示)对聚酯防水透湿膜与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进行加压而黏合,以完成聚酯防水透湿复合材。
实施例二:
准备平均分子量为35,000、熔点为126℃、熔融黏度为6,500(dPa·s)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将前述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投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从入料端到出料端,其温度依序设定为95℃、120℃、160℃以及195℃。当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在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内形成熔融态之后,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至转速为15rpm的计量泵(未在图中表示),并且再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进入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其中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的温度设定为230℃。接着,再利用温度为232℃的热风,将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出口处的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喷出以形成熔喷纤维。然后,在喷出熔喷纤维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并将喷出的熔喷纤维利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特别是履带式承接网,以25m/min的速度承接喷出来的熔喷纤维,使得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上形成基重为15±2g/m2的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
接下来,施放一卷厚度为0.04±0.005mm的聚酯防水透湿膜,并将此聚酯防水透湿膜覆盖在熔喷不织布上。接着,再利用红外线预热装置(未在图中表示)对聚酯防水透湿膜与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进行加热,其预热的温度设定为115℃,并且再经过压力为0.015kg/cm3的热压轮对聚酯防水透湿膜与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进行加压而黏合,以完成聚酯防水透湿复合材。
实施例三:
准备平均分子量为30,000、熔点为96℃、熔融黏度为500(dPa·s)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将前述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投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从入料端到出料端,其温度依序设定为75℃、115℃、150℃及185℃。当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在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内形成熔融态之后,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至转速为12rpm的计量泵(未在图中表示),并且再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进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其中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的温度设定为210℃。接着,再利用温度为213℃的热风,将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出口处的熔融态的聚酯高分子喷出以形成熔喷纤维。然后,在喷出熔喷纤维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并将喷出的熔喷纤维利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特别是履带式承接网,以18m/min的速度承接喷出来的熔喷纤维,使得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上形成基重为30±2g/m2的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
接下来,施放一卷厚度为0.04±0.005mm的聚酯防水透湿膜,并将此聚酯防水透湿膜覆盖在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上。接着,再利用红外线预热装置(未在图中表示)对聚酯防水透湿膜与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进行加热,其预热的温度设定为85℃,并且再经过压力为0.02kg/cm3的热压轮(未在图中表示)对聚酯防水透湿膜与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进行加压而黏合,以完成聚酯防水透湿复合材。
接着,请参考图2A。图2A是表示多层防水透湿复合材的截面示意图。在图2A中,防水透湿复合材2由第一熔喷不织布22、防水透湿膜24及第二熔喷不织布26所构成,其中防水透湿膜24设置在第一熔喷不织布22及第二熔喷不织布26之间。其中,第一熔喷不织布22的材料性质与图1A中的熔喷不织布相同,其平均分子量(Mn)范围为20,000至35,000、熔点范围为80℃至130℃及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6,500(dPa·s)。而第二熔喷不织布26的材料性质为平均分子量范围为20,000至30,000、熔点范围为70℃至125℃及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5,500(dPa·s)。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熔喷不织布22及第二熔喷不织布26分别可以是热塑性高分子,且热塑性高分子可以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防水透湿膜24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防水透湿膜、烯烃(Olefin)防水透湿膜、聚酯(polyester)防水透湿膜以及热塑性聚氨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防水透湿膜。
接着,请参考图2B。图2B表示多层防水透湿复合材的形成步骤流程示意图。在图2B中,步骤S20~步骤S22为形成第一熔喷不织布的步骤,其中步骤S20:提供第一热塑性高分子。在此步骤中,第一热塑性高分子的平均分子量(Mn)范围为20,000至35,000、熔点范围为80℃至130℃及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6,500(dPa·s)。接着步骤S22:利用第一押出机对第一热塑性高分子进行第一熔喷步骤,以形成第一熔喷纤维,且利用具有多个网孔的第一承接网用以承接第一熔喷纤维,使得第一熔喷纤维在具有多个网孔的第一承接网上形成第一熔喷不织布。在此,步骤S22与前述图1B中的步骤S12相同,在此就不再重复。
接着,于步骤S24:覆盖防水透湿膜在第一熔喷不织布上。在此步骤中,先施放一卷厚度为0.04±0.005mm的防水透湿膜,将此防水透湿膜覆盖在第一熔喷不织布上。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防水透湿膜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防水透湿膜、烯烃(Olefin)防水透湿膜,热塑性聚氨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防水透湿膜及聚酯(polyester)防水透湿膜。
接着,于步骤S26:执行第一加工步骤,对防水透湿膜及第一熔喷不织布进行第一加工步骤,将防水透湿膜与第一熔喷不织布黏合以形成防水透湿复合材。在此步骤中,第一加工步骤是利用红外线预热装置(未在图中表示)对防水透湿膜与第一熔喷不织布进行加热,其预热温度范围为85℃~115℃;此外,第一加工步骤是利用压力范围为0.015g/cm3~0.4g/cm3的热压轮(未在图中表示)对防水透湿膜与第一熔喷不织布进行加压而黏合,以形成防水透湿复合材,此步骤所形成的防水透湿复合材为半成品。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加工步骤的进行过程中,加热程序以及加压程序可以同时进行,或者是先加热程序再加压程序,也可以是先加压程序再进行加热程序。
接着,步骤S28~步骤S32为形成第二熔喷不织布的步骤。步骤28:提供第二热塑性高分子。于此步骤中,第二热塑性高分子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第二热塑性高分子的第二平均分子量(Mn)范围为20,000至30,000、第二熔点范围为70℃至125℃及第二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5,500(dPa·s)。接着步骤S30:利用第二押出机对第二热塑性高分子进行第二熔喷步骤,以形成第二熔喷纤维,且利用具有多个网孔的第二承接网用以承接第二熔喷纤维,使得第二熔喷纤维在具有多个网孔的第二承接网上形成第二熔喷不织布。在此步骤中,使用熔喷设备(未在图中表示),将前述的第二热塑性高分子投入第二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内,第二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从入料端到出料端之间具有多个温度区段,每一个温度区段的温度依序分别为80℃、110℃、150℃及180℃。据此,使得第二热塑性高分子在第二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内形成熔融态之后,输送进入转速为12rpm的计量泵(gear pump)(未在图中表示),然后在输送进入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其中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的温度设定为220℃。接着,再利用温度为225℃的热风,将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出口处的熔融态的第二热塑性高分子喷出以形成第二熔喷纤维。接着,在上述第二热塑性高分子喷出形成第二熔喷纤维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并且将第二熔喷纤维承载到具有多个网孔的第二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上以形成第二熔喷不织布。
于步骤S32:堆栈第二熔喷不织布在防水透湿复合材的防水透湿膜上。在此步骤中,将步骤S30得到的第二熔喷不织布覆盖在由上述步骤26所制得的防水透湿复合材上,其主要是将第二熔喷不织布覆盖在防水透湿复合材具有防水透湿膜的那一面上,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防水透湿膜可以是聚四氟乙烯(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防水透湿膜、烯烃(Olefin)防水透湿膜,热塑性聚氨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防水透湿膜及聚酯(polyester)防水透湿膜。
接着,步骤S34:执行第二加工步骤,对覆盖有第二熔喷不织布的防水透湿复合材进行第二加工步骤,将防水透湿复合材与第二熔喷不织布黏合以形成多层防水透湿复合材。在此步骤中,第二加工步骤是利用红外线预热装置(未在图中表示)对前述的半成品,也就是防水透湿膜复合材与该熔喷不织布进行加热,其中红外线预热装置(未在图中表示)的预热温度范围为85℃~115℃;此外,在第二加工步骤中,利用压力范围为0.015g/cm3~0.4g/cm3的热压轮(未在图中表示),对防水透湿复合材与第二熔喷不织布进行加压而黏合,以完成多层防水透湿复合材。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加工步骤的进行过程中,加热程序以及加压程序可以同时进行,或者是先加热程序再加压程序,也可以是先加压程序再进行加热程序。
根据上述图2B的步骤流程,本发明提供以下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
准备平均分子量为30,000、熔点为96℃、熔融黏度为500(dPa·s)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将前述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投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从入料端到出料端,其温度依序设定为75℃、115℃、150℃以及185℃。当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在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内形成熔融态之后,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至转速为18rpm的计量泵(未在图中表示),并且再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进入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其中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的温度设定为212℃。接着,再利用温度为215℃的热风,将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出口处的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喷出以形成熔喷纤维。然后,在喷出熔喷纤维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并将喷出的熔喷纤维利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特别是履带式承接网,以12m/min的速度承接喷出来的熔喷纤维,使得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上形成基重为30±2g/m2的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
接下来,施放一卷厚度为0.035±0.005mm的聚酯防水透湿膜,并将此聚酯防水透湿膜覆盖在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上。接着,再利用红外线预热装置(未在图中表示),其预热的温度设定为85℃,并且再经过压力为0.05kg/cm3的热压轮(未在图中表示),将聚酯防水透湿膜与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经由加工步骤而黏合,并收卷完成聚酯防水透湿复合材,此聚酯防水透湿复合材为半成品。
接下来,再准备另一平均分子量为25,000、熔点为112℃、熔融黏度为1500(dPa·s)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将此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投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从入料端到出料端,其温度依序设定为80℃、110℃、150℃以及180℃。当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在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内形成熔融态之后,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至转速为12rpm的计量泵(未在图中表示),并且再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进入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其中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的温度设定为220℃。接着,再利用温度为225℃的热风,将熔喷模头(未在图中表示)出口处的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喷出以形成熔喷纤维。然后,在喷出熔喷纤维的过程中进行冷却,并将喷出的熔喷纤维利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特别是履带式承接网,以16m/min的速度来承接喷出来的熔喷纤维,使得在具有多个网孔的承接网(未在图中表示)上形成基重为30±2g/m2的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
接着将前述的半成品,即聚酯防水透湿复合材与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再一起放卷,使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迭层到半成品的聚酯防水透湿复合材上,且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设迭在聚酯防水透湿复合材的防水透湿膜的那一面。然后再执行另一次的加工步骤,利用红外线预热装置(未在图中表示),其默认的温度为95℃,并且再经过压力为0.04kg/cm3的热压轮(未在图中表示),将半成品的聚酯防水透湿复合材与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经由加工步骤中的加热程序和加压程序而黏合,以完成上层及下层为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中间夹层为聚酯防水透湿膜的多层防水透湿复合材。
另外,本发明还揭露了比较例一与比较例二,用来与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四进行物性及透湿性的比较,其中,比较例一及比较例二的形成步骤分别如下所述。
比较例一:
准备熔点为102℃、厚度为0.025±0.005mm的热塑性聚氨酯膜以及另一厚度为0.04±0.005mm的聚酯防水透湿膜。将热塑性聚氨酯膜放在下层,聚酯防水透湿膜放在上层,于堆栈之后,使用贴合机(未在图中表示)将热塑性聚氨酯膜及聚酯防水透湿膜贴合,以完成比较例一的样品,其中贴合机的加热器(未在图中表示)上层温度设定为110℃、下层温度设定为90℃,贴合压力为2kg/cm2,贴合时间为20秒。
比较例二:
准备平均分子量为30,000、熔点为96℃、熔融黏度为500(dPa·s)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使用薄膜成型设备(T-die cast film extrusion machine)(未在图中表示),将前述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投入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将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从入料端到出料端,其温度依序设定为75℃、115℃、150℃及185℃。当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在押出机(未在图中表示)内形成熔融态之后,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至转速为8rpm的计量泵(未在图中表示),并且再将熔融态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输送至薄膜模头(T-die head body)(未在图中表示),其中薄膜模头(未在图中表示)的温度设定为200℃,挤出成膜之后,再将聚酯膜接触到表面温度为35℃、线速度为22m/min的冷却轮(chilling roller),将此聚酯膜冷却之后即可以得到厚度为0.025±0.005mm的聚酯膜。
紧接着,将聚酯膜与厚度为0.04±0.005mm的聚酯防水透湿膜进行堆栈,其中聚酯膜放在下层,聚酯防水透湿膜放在上层,使用贴合机(未在图中表示)将聚酯膜及聚酯防水透湿膜进行贴合以完成比较例二的样品,其贴合机(未在图中表示)的加热器(未在图中表示),上层温度设定为130℃、下层温度设定为90℃,贴合压力为3kg/cm2,贴合时间为30秒。
将上述的实施例一~实施例四与比较例一的样品一及比较例的样品二分别进行物性及透湿性的测试,其数据如表1所列。
表1:
Figure BDA0003220327420000131
Figure BDA0003220327420000141
表1中,由比较例一及比较例二可以得知,只要是使用防水透湿膜与膜类贴合,其透湿性会降非常低。由实施例一~实施例四可以得知,防水透湿膜的透湿性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使熔喷聚酯不织布的基重不同,也不会对透湿性有影响。由此可知,由于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具有良好的透湿效果,在与防水透湿膜贴合之后不会影响熔喷聚酯弹性体不织布及防水透湿膜的透湿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相关技术领域之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他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防水透湿复合材,由单层的防水透湿膜及熔喷不织布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不织布可以是热塑性高分子,且所述热塑性高分子可以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湿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不织布的平均分子量范围为20,000至35,0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湿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熔喷不织布的熔点范围为80℃至130℃及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6,500(dPa·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湿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湿膜可以是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膜、烯烃防水透湿膜、聚酯防水透湿膜或是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湿膜。
5.一种多层防水透湿复合材,由第一熔喷不织布、防水透湿膜及第二熔喷不织布所构成,其中所述防水透湿膜设置在所述第一熔喷不织布及所述第二熔喷不织布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透湿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喷不织布及所述第二熔喷不织布为热塑性高分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透湿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高分子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高分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透湿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湿膜可以是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膜、烯烃防水透湿膜、聚酯防水透湿膜或是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湿膜。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透湿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喷不织布的第一平均分子量范围为20,000至35,000及所述第二熔喷不织布的第二平均分子量范围为20,000至30,000。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透湿复合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喷不织布的第一熔点范围为80℃至130℃及第一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6,500(dPa·s)、所述第二熔喷不织布的第二熔点范围为70℃至125℃及第二熔融黏度范围为500至5,500(dPa·s)。
CN202110956054.5A 2021-08-19 2021-08-19 防水透湿复合材 Pending CN1157075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6054.5A CN115707574A (zh) 2021-08-19 2021-08-19 防水透湿复合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56054.5A CN115707574A (zh) 2021-08-19 2021-08-19 防水透湿复合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7574A true CN115707574A (zh) 2023-02-21

Family

ID=85212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56054.5A Pending CN115707574A (zh) 2021-08-19 2021-08-19 防水透湿复合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0757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8019B (zh) 使用薄的粘合剂层的粘合方法
CN101367287B (zh) 聚氨酯多层复合板的生产方法
US20210180245A1 (en) Artificial leather
CN105538870A (zh) 一种铝蜂窝复合板连续自动生产线和连续生产工艺
CN104249525A (zh) Pet复合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52112A (zh) 人工皮革及其制造方法
TW201410470A (zh) 人工皮革及其製造方法
CN103826854B (zh) 一种标签层压制品以及制造标签层压制品的方法和系统
KR100744694B1 (ko) 이온교환 섬유 복합필터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205386974U (zh) 一种铝蜂窝复合板连续自动生产线
CN115707574A (zh) 防水透湿复合材
JP5539805B2 (ja) 積層材料の製造方法、積層材製造装置、容器、及び包装袋
KR102123393B1 (ko) 에어로겔 과립을 포함하는 단열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940004028B1 (ko) 수지오버레이판의 제조방법
TWI816170B (zh) 防水透濕複合材
KR100866646B1 (ko) 부직포를 이용한 데코레이션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11366B1 (ko) 수증기 투과성 라미나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CN108621510A (zh) 车用多层复合网膜及复合坐垫皮具的制备方法
JP5093897B2 (ja) 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熱圧着用シート
JP7459116B2 (ja) フィルム状の基材を接着結合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それにより得られる複合体
KR102127555B1 (ko) 알루미늄 증착 필름과의 열접착성이 우수한 폴리프로필렌계 핫멜트 필름
US20040261929A1 (en) Bonding unsintered non-expanded PTFE film to PTFE coated substrate
TWI589959B (zh) 單面板的製造方法
KR100412096B1 (ko) 저용량 필름의 부직포 라미네이션 합지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105156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lywo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