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8835A - 调光片 - Google Patents

调光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8835A
CN115698835A CN202180038119.6A CN202180038119A CN115698835A CN 115698835 A CN115698835 A CN 115698835A CN 202180038119 A CN202180038119 A CN 202180038119A CN 115698835 A CN115698835 A CN 115698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ransparent electrode
light
voids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81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玄
安原寿二
盐谷泰佑
黑川裕香
高桥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98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88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73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the alignment material or treatment being different for the two opposit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G02F1/13347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working in reverse mode, i.e. clear in the off-state and scattering in the on-st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009Materials therefor
    • G02F1/0045Liquid cryst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16Methods for cleaning the liquid crystal cells, or components thereof, during manufacture: Material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调光片具备:第一透明电极层,被施加电压;第二透明电极层;调光层,位于第一透明电极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具备分散有多个空隙的树脂层以及含有液晶分子并填埋空隙的液晶组合物;以及第一取向层,是由第一透明电极层与调光层夹持的取向层,构成为通过电压的施加来提高调光层的雾度。调光层具备:第一高密度部,每单位厚度的液晶组合物的密度较高;以及低密度部,每单位厚度的液晶组合物的密度低于第一高密度部。第一高密度部与第一取向层相接。

Description

调光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取向层的反向型的调光片。
背景技术
反向型的调光片具备含有液晶分子的调光层、以及与调光层相接且夹着调光层的一对取向层。各取向层例如为垂直取向层,在一对透明电极层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使液晶分子取向为各液晶分子的长轴相对于取向层大致垂直。因此,反向型的调光片为,在一对透明电极层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为透明。另一方面,在一对透明电极层间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液晶分子相对于电场方向垂直地取向,由此,调光片具有不透明的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946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具有这种构造的反向型的调光片中产生如下的新要求:一方面在一对透明电极层间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实现不透明度,而另一方面提高在一对透明电极层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的透明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光片,能够提高在一对透明电极层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的透明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调光片具备:第一透明电极层,被施加电压;第二透明电极层;调光层,位于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具备分散有多个空隙的树脂层以及含有液晶分子并填埋上述空隙的液晶组合物;以及第一取向层,是由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调光层夹持的取向层,构成为通过上述电压的施加来提高上述调光层的雾度,上述调光层具备:第一高密度部,每单位厚度的上述液晶组合物的密度较高;以及低密度部,每单位厚度的上述液晶组合物的密度低于上述第一高密度部,上述第一高密度部与上述第一取向层相接。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调光片具备:第一透明电极层,被施加电压;第二透明电极层;调光层,位于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具备分散有多个空隙的树脂层以及含有液晶分子并填埋上述空隙的液晶组合物;以及取向层,是由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调光层夹持的取向层,构成为通过上述电压的施加来提高上述调光层的雾度,在上述调光层中,在上述调光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处,上述液晶组合物的密度最低。
根据上述各构成,离取向层的距离较小的区域中的液晶组合物的密度较高,因此能够增加多个液晶分子中的通过取向层的取向限制力来取向的液晶分子的量。因此,在第一透明电极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能够提高调光片的透明度。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调光片具备:第一透明电极层,被施加电压;第二透明电极层;调光层,位于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具备分散有多个空隙的树脂层以及含有液晶分子并填埋上述空隙的液晶组合物;以及取向层,是由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调光层夹持的取向层,构成为通过上述电压的施加来提高上述调光层的雾度,上述调光层的厚度为上述空隙的大小的最小值的2倍以上且不足10μm,上述空隙的大小为0.38μm以上3.0μm以下。
根据上述构成,调光层的厚度是空隙的大小的最小值的2倍以上且为10μm以下,因此能够抑制从在调光层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面远离的位置形成空隙。而且,空隙的大小为0.38μm以上3.0μm以下,因此液晶组合物被保持在取向层的附近。因此,能够提高在第一透明电极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未产生电压差的状态下的调光片的透明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将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调光装置的构造与驱动部一起表示的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调光装置所具备的调光片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调光装置所具备的调光片的构造的其他例子的截面图。
图4是对实施例1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5是对实施例2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6是对实施例3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7是对实施例4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8是对实施例5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9是对实施例6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10是对实施例7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11是对比较例1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12是对实施例8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13是对实施例9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14是对实施例10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15是对比较例2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16是对比较例3的调光片的截面构造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图17是表示调光装置的变更例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调光装置所具备的抗病毒膜的构造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6对调光片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对调光装置、调光片以及实施例依次进行说明。
[调光装置]
参照图1对调光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调光装置10具备包括反向型的调光片21的调光单元11、以及驱动部12。
调光片21具备调光层31、第一取向层32、第二取向层33、第一透明电极层34、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层35。在调光片21中,在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取向层32与第二取向层33夹着调光层31。在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夹着一对取向层32、33。调光片21还具备对第一透明电极层34进行支承的第一透明基材36、以及对第二透明电极层35进行支承的第二透明基材37。
调光单元11具备安装于第一透明电极层34的一部分的第一电极22A、以及安装于第二透明电极层35的一部分的第二电极22B。调光单元11还具备与第一电极22A连接的第一布线23A、以及与第二电极22B连接的第二布线23B。第一电极22A通过第一布线23A而与驱动部12连接,第二电极22B通过第二布线23B而与驱动部12连接。
调光层31具备透明的树脂层和液晶组合物。树脂层具有被填充液晶组合物的空隙。液晶组合物被填充于树脂层所具有的空隙。液晶组合物含有液晶分子。液晶分子的一个例子是从由席夫碱类、偶氮类、氧化偶氮类、联苯类、三联苯类、苯甲酸酯类、二苯乙炔类、嘧啶类、环己烷羧酸酯类、苯基环己烷类和二噁烷类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一种。
调光层31的厚度为空隙的大小的最小值的2倍以上10μm以下,例如优选为2μm以上且不足10μm。另外,调光层31的厚度更优选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另外,在调光层31的厚度相对于空隙的大小不足2倍的情况下,在调光层31内难以生成后述的密度相对不同的至少两个区域,因此不优选。另外,当调光层31的厚度超过10μm时,在调光片21的制造时对含有液晶分子的涂液进行了曝光的情况下,液晶分子与透明的树脂层无法适当地分离,因此不优选。
液晶组合物的保持形式是从由高分子网络型、高分子分散型以及胶囊型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一种。高分子网络型具备具有三维网眼状的透明的高分子网络,在相互连通的网眼状的空隙中保持液晶组合物。高分子网络是树脂层的一个例子。高分子分散型在树脂层中具备独立的多个空隙,在分散于高分子层的空隙中保持液晶组合物。胶囊型是在树脂层中保持具有胶囊状的液晶组合物。另外,液晶组合物除了上述液晶分子以外,也可以还含有用于形成树脂层的单体以及二色性色素等。
用于形成第一取向层32以及第二取向层33的材料为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有机化合物例如为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烯醇以及氰化物等。无机化合物为硅氧化物以及氧化锆等。另外,用于形成取向层32、33的材料也可以是有机硅。有机硅是具有无机部分与有机部分的化合物。各取向层32、33的厚度例如为0.02μm以上0.5μm以下。
第一取向层32以及第二取向层33例如是垂直取向层或者水平取向层。垂直取向层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取向为相对于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4所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以及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所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垂直。水平取向层使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取向为,相对于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4所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以及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所接触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大致平行。如此,无论是取向层32、33中的哪个取向层,取向层32、33都对调光层31所含有的多个液晶分子的取向进行限制。另外,在取向层32、33的至少一方为水平取向层的情况下,调光片21能够具备偏振光层。
第一透明电极层34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层35具有使可见光透射的透光性。第一透明电极层34的透光性为,能够透过调光片21对物体进行视觉识别。第二透明电极层35的透光性为,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4的透光性相同,能够透过调光片21对物体进行视觉识别。各透明电极层34、35的厚度被设定为例如0.005μm以上0.1μm以下。由此,能够在保证调光片21的适当驱动的同时降低挠曲时的裂纹。
用于形成各透明电极层34、35的材料,例如可以是从由氧化铟锡、氟掺杂氧化锡、氧化锡、氧化锌、碳纳米管和聚(3,4-乙烯二氧噻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一种。
形成各透明基材36、37的材料可以是合成树脂或者无机化合物。合成树脂例如为聚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以及聚烯烃等。聚酯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丙烯酸酯例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无机化合物例如为二氧化硅、氮氧化硅以及氮化硅等。各透明基材36、37的厚度例如为16μm以上250μm以下。当透明基材36、37的厚度小于作为下限的16μm时,调光片21的加工、施工变得困难。当透明基材36、37的厚度超过作为上限的250μm时,难以进行基于辊对辊的调光片21的制造。
各电极22A、22B例如为挠性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FPC具备支承层、导体部以及保护层。导体部由支承层与保护层夹持。支承层以及保护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支承层以及保护层例如由聚酰亚胺形成。导体部例如由金属薄膜形成。形成金属薄膜的材料例如可以为铜。各电极22A、22B并不限于FPC,例如也可以是金属制的带。
另外,各电极22A、22B通过未图示的导电性粘合层安装于各透明电极层34、35。在各电极22A、22B中的与导电性粘合层连接的部分,导体部从保护层或者支承层露出。
导电性粘合层例如可以由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Film)、各向异性导电糊剂(ACP: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各向同性导电膜(ICF: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以及各向同性导电糊剂(ICP:Isotropic ConductivePaste)等形成。从调光装置10的制造工序中的操作性的观点出发,导电性粘合层优选为各向异性导电膜。
各布线23A、23B例如由金属制的线、覆盖金属制的线的绝缘层形成。线例如由铜等形成。
驱动部12对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施加交流电压。驱动部12优选将具有矩形波状的交流电压施加于一对透明电极层34、35之间。另外,驱动部12也可以将具有矩形波状以外的形状的交流电压施加于一对透明电极层34、35之间。例如,驱动部12也可以将具有正弦波状的交流电压施加于一对透明电极层34、35之间。
调光层31受到在两个透明电极层34、35之间产生的电压变化的影响,而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液晶分子中的取向变化使向调光层31入射的可见光的散射程度、吸收程度以及透射程度改变。在调光片21的通电时、即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产生电位差时,反向型的调光片21具有相对高的雾度。在调光片21的未通电时、即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未产生电位差时,反向型的调光片21具有相对低的雾度。例如,反向型的调光片21在调光片21的通电时具有不透明状态,在调光片21的非通电时具有透明状态。
调光片21例如安装于车辆以及飞机等移动体所具备的窗。另外,调光片21例如安装于住宅、车站、机场等各种建筑物所具备的窗、设置于办公室的隔断、设置于店铺的橱窗以及投影映像的屏幕等。调光片21的形状可以是平面状,也可以是曲面状。
[调光片]
参照图2以及图3对调光片21的构造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图2以及图3示意性地表示调光片21的截面构造。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为了方便图示而省略透明基材36、37的图示。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为了方便对调光层31的构造进行说明,而使调光层31的厚度相对于各取向层32、33的厚度以及各透明电极层34、35的厚度之比大于实际的比。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示出在一对透明电极层34、35之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的调光层31的状态。
如图2所示,调光片21具备被施加电压的第一透明电极层34、第二透明电极层35、调光层31以及第一取向层32。调光层31具备树脂层31P以及液晶组合物31LC。树脂层31P位于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在树脂层31P中分散有空隙31D。液晶组合物31LC含有液晶分子LCM并填埋空隙31D。第一取向层32由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调光层31夹持。第一取向层32构成为,通过电压的施加来提高调光层31的雾度。调光层31具备每单位厚度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较高的第一高密度部31H1、以及每单位厚度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较低的低密度部31L。第一高密度部31H1与第一取向层32接触。
换言之,在调光层31中,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处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最低。另外,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是指在比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面靠调光层31中央的部分。另外,调光层31的各部分的每单位厚度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是通过各部分所含有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体积除以各部分的厚度来计算的。另外,在调光层31中,优选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的包括中央的部分处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最低。另外,调光层31非常薄,因此实际上很难求出调光层31所含有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体积。因此,本公开中,使用根据对调光层31的截面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求出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面积、以及调光层31的面积来计算各密度。
另外,第一取向层32例如为垂直取向层,第一取向层32典型地使液晶分子LCM取向为,液晶分子LCM的长轴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4正交。但是,第一取向层32也可以是使液晶分子LCM取向为,在判断为液晶分子LCM的长轴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4实质垂直的范围内,长轴相对于垂直倾斜几度。另外,第一高密度部31H1中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高于低密度部31L中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
离第一取向层32的距离较小的区域中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较高,因此能够增加多个液晶分子LCM中通过第一取向层32的取向限制力而取向的液晶分子LCM的量。因此,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能够提高调光片21的透明度。
另外,调光片21的透明度能够通过调光片21所具有的可见光的透射率来表示。另外,调光片21的透明度能够通过调光片21所具有的雾度来表示。雾度通过基于JIS K 7136:2000的方法来计算。在调光片21中,雾度的值越低则调光片21的透明度越高,雾度的值越高则调光片21的透明度越低。
如上述那样,调光片21还具备在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位于调光层31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的第二取向层33。调光层31还具备第二高密度部31H2。第二高密度部31H2与第二取向层33接触,并且具有比低密度部31L中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高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低密度部31L在沿着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由第一高密度部31H1与第二高密度部31H2夹持。
在调光层31中,在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面的附近,根据取向层32、33的取向限制力使液晶分子LCM取向。因此,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光片21的透光性。即,能够降低调光片21的雾度。
调光层31由第一高密度部31H1、第二高密度部31H2、以及低密度部31L构成。在沿着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空隙31D的面积除以调光层31的厚度而得到的值是每单位厚度的空隙31D的密度。每单位厚度的第一高密度部31H1中的空隙31D的密度以及每单位厚度的第二高密度部31H2中的空隙31D的密度,高于每单位厚度的低密度部31L中的空隙31D的密度。
因此,能够使第一高密度部31H1中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以及第二高密度部31H2中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高于低密度部31L中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
另外,每单位厚度的空隙31D的密度,通过各部分所含有的各空隙31D的面积的总和除以各部分的厚度来计算。
在调光层31中,例如,第一高密度部31H1的厚度TH1、第二高密度部31H2的厚度TH2、以及低密度部31L的厚度TL相互大致相等。即,第一高密度部31H1的厚度TH1、第二高密度部31H2的厚度TH2、以及低密度部31L的厚度TL为调光层31的厚度T31的约1/3。另外,低密度部31L的厚度TL与各高密度部31H1、31H2的厚度TH1、TH2相比可以较厚、也可以较薄。另外,第一高密度部31H1的厚度TH1与第二高密度部31H2的厚度可以相互相等、也可以相互不同。
在沿着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低密度部31L所含有的各空隙31D的面积的总和(SD)相对于低密度部31L的面积(SL)的百分率([SD/SL]×100)优选为10%以下。由此,能够减小由低密度部31L的空隙31D保持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比例,因此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能够抑制低密度部31L所含有的液晶分子LCM使调光片21的不透明度提高。
并且,低密度部31L优选不具有空隙31D。换言之,低密度部31L优选不含有液晶组合物31LC。由此,调光层31所含有的所有液晶分子LCM容易根据取向层32、33的取向限制力来进行取向,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未产生电压差的状态下的调光片21的雾度。
如此,在低密度部31L中,各空隙31D的面积的总和SD相对于低密度部31L的面积SL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最优选为0%。
另外,在沿着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空隙31D能够位于离第一取向层32为3.0μm以下的范围,并且位于离第二取向层33为3.0μm以下的范围。换言之,能够使第一高密度部31H1的厚度TH1为3.0μm以下、且第二高密度部31H2的厚度TH2为3.0μm以下。
另外,以第一取向层32为基准的空隙31D所位于的范围,是在沿着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位于比调光层31的中央部靠第一取向层32的位置的空隙31D、与第一取向层32中的和调光层31接触的面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大值。另外,以第二取向层33为基准的空隙31D所位于的范围,是在沿着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位于比调光层31的中央部靠第二取向层33的位置的空隙31D、与第二取向层33中的和调光层31接触的面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大值。
在沿着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空隙31D位于离各取向层32、33为3.0μm以下的范围,因此能够提高各空隙31D所保持的液晶分子LCM根据取向限制力来进行取向的可靠性。
第一高密度部31H1所含有的各空隙31D优选与第一取向层32接触。另外,第二高密度部31H2所含有的各空隙31D优选与第二取向层33接触。换言之,调光层31所具备的多个空隙31D优选仅由沿着第一取向层32与调光层31的界面的一层的空隙层、以及沿着第二取向层33与调光层31的界面的一层的空隙层构成。
第一高密度部31H1所含有的各空隙31D、以及第二高密度部31H2所含有的各空隙31D能够保持与取向层32、33接触的液晶组合物31LC,因此容易对各空隙31D所保持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整体作用取向层32、33的取向限制力。由此,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光片21所具有的透明度。
另一方面,本公开的调光片21调光层31的厚度还能够根据空隙31D的大小来定义。即,在调光片21中,调光层31的厚度T31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且空隙31D的大小为1.0μm以上2.5μm以下。
调光层31的厚度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因此能够抑制从在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面离开的位置处形成空隙31D。而且,空隙31D的大小为1.0μm以上2.5μm以下,因此能够在取向层32、33的附近保持液晶组合物31LC。因此,能够提高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未产生电压差的状态下的调光片21的透明度。
另外,从调光片21所具有的散射特性的观点出发,空隙31D的大小优选为0.38μm以上3.0μm以下。空隙31D的大小包含在0.38μm以上3.0μm以下的范围,由此能够使在调光片21中产生的散射成为良好的程度。当空隙31D的大小不足作为下限的0.38μm时,散射特性、特别是可见范围内的散射特性无法充分地确保,而不优选。当空隙31D的大小超过作为上限的3.0μm时,难以发挥液晶的光学作用,即由于透射空隙的光的成分大于受到散射的光的成分而难以发挥适当的调光效果,因此不优选。
另外,在沿着调光片2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在空隙31D具有圆形状的情况下,空隙31D的大小为空隙31D的直径。在沿着调光片2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在空隙31D具有椭圆形状的情况下,空隙31D的大小为空隙31D的长径。在沿着调光片2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在空隙31D具有不确定形状的情况下,空隙31D的大小是与空隙31D外切的圆的直径。
在沿着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越是在离各取向层32、33的距离小的位置保持的液晶分子LCM,则越容易根据取向层32、33所具有的取向限制力来进行取向。如上述那样,在空隙31D的大小为2.5μm以下的情况下,位于高密度部31H1、31H2的各空隙31D所保持的液晶分子LCM容易根据取向限制力进行取向。
在形成调光片21时,首先准备形成有透明电极层34、35的透明基材36、37。然后,在各透明电极层34、35上形成取向层32、33。接着,在一对取向层32、33间涂敷涂液。涂液含有用于形成树脂层31P的可聚合组合物以及液晶分子LCM。可聚合组合物是能够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聚合的单体、或者低聚物。然后,透过透明电极层34、35对涂液照射紫外线,由此形成具有空隙31D的树脂层31P,且在空隙31D内保持液晶分子LCM。
在涂液固化时,首先含有液晶分子LCM的液晶组合物31LC从可聚合组合物分离,液晶组合物31LC位于可聚合组合物内的多个场所。接着,在可聚合组合物固化之前,液晶组合物31LC朝向各取向层32、33移动。然后,通过可聚合组合物固化,由此形成具有包围液晶组合物31LC的空隙31D的树脂层31P。在到形成树脂层31P为止的期间,相互分离的液晶组合物31LC集合,由此形成于树脂层31P的空隙31D持续扩张。关于这一点,如果空隙31D的大小为1.0μm以上,则降低降低在各空隙31D移动到取向层32、33附近之前可聚合组合物固化的可能性。结果,能够减少调光层31的低密度部31L中的空隙31D的数量。
另外,之前参照图2说明过的调光层31的构造,是调光层31能够采用的构造中的一个例子。调光层31也可以具有图3所示的截面构造。
如图3所示,调光层31具备由与第一取向层32接触的多个空隙31D形成的一层的空隙层、以及由与第二取向层33接触的多个空隙31D形成的一层的空隙层。在各空隙层中,单个的空隙31D沿着各取向层32、33与调光层31的界面排列。
与第一取向层32接触的空隙层至少包含一个和与第二取向层33接触的空隙层中的任意空隙31D接触的空隙31D。与第一取向层32接触的空隙层所含有的所有空隙31D,也可以和与第二取向层33接触的空隙层所含有的空隙31D中的某个接触。
在与第一取向层32接触的空隙层中,与第一取向层32接触的面为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反一侧的面为第二面。另外,第二面是包含空隙层所含有的空隙31D中的离第一取向层32的距离最大的部分的平面。在与第二取向层33接触的空隙层中,与第二取向层33接触的面为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反一侧的面为第二面。另外,第二面是包含空隙层所含有的空隙31D中的离第二取向层33的距离最大的部分的平面。优选与第一取向层32接触的空隙层的第二面和与第二取向层33接触的空隙层的第二面为相同面。
调光片21具备第一高密度部31H1、第二高密度部31H2、以及低密度部31L。在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低密度部31L由第一高密度部31H1与第二高密度部31H2夹持。低密度部31L包含与第一取向层32接触的空隙层中空隙31D不位于的部分,且包含与第二取向层33接触的空隙层中空隙31D不位于的部分。因此,低密度部31L中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小于第一高密度部31H1中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以及第二高密度部31H2中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
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调光层31中,也是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处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最低。
[实施例]
参照图4至图16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通过以下说明的制造方法,得到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以及比较例1的调光片。
[实施例1]
准备一对形成有ITO膜的PET基材。ITO膜的厚度为30nm,PET基材的厚度为125μm。使用棒涂机在各ITO膜上形成具有100nm厚度的垂直取向层。接着,在一方的垂直取向层上涂敷含有可聚合组合物以及液晶分子的涂液。然后,通过将另一方的垂直取向层配置在涂膜上,由此通过一对垂直取向层夹持涂膜。从涂膜的厚度方向的两侧透过PET基材、ITO膜以及垂直取向层对涂膜照射紫外线。
作为影响调光片的品质的一个因素,能够列举制造调光片时对涂膜、即调光层的曝光工序。更详细地说,在曝光工序中,鉴于涂液所含有的材料、涂膜的厚度等各个条件,来确定最佳的曝光量、换言之是最佳的累计光量。在此,通过所照射的紫外线的照度乘以紫外线的照射时间来求出累计光量。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说明为了得到最佳的累计光量而使照度、照射时间适当变化而得到的调光片。另外,在各实施例1至实施例7以及比较例1所示的调光片中,调光层的厚度均被设定为7.0μm。
在实施例1中,将紫外线的照度设定为10mW/cm2,以累计光量成为600mJ/cm2的方式对涂膜照射紫外线。
[实施例2]
除了将实施例1中对涂膜照射紫外线时的照度变更为15mW/cm2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得到实施例2的调光片。
[实施例3]
除了将实施例1中对涂膜照射紫外线时的照度变更为20mW/cm2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得到实施例3的调光片。
[实施例4]
除了将实施例1中对涂膜照射紫外线时的照度变更为25mW/cm2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得到实施例4的调光片。
[实施例5]
除了将实施例1中对涂膜照射紫外线时的照度变更为30mW/cm2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得到实施例5的调光片。
[实施例6]
除了将实施例1中对涂膜照射紫外线时的照度变更为35mW/cm2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得到实施例6的调光片。
[实施例7]
除了将实施例1中对涂膜照射紫外线时的照度变更为40mW/cm2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得到实施例7的调光片。
[比较例1]
除了将实施例1中对涂膜照射紫外线时的照度变更为200mW/cm2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得到比较例1的调光片。
[评价方法]
[空隙的大小]
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对树脂层的截面进行观察,由此求出空隙的大小。在求出空隙的大小时,首先,从树脂层除去含有液晶分子的液晶组合物。从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以及比较例1的调光片分别切取一边长度为10cm的正方形的试件。然后,将各试件浸渍到异丙醇中,由此从树脂层除去液晶组合物。另外,通过将试件浸渍到使液晶组合物溶解且不使树脂层溶解的有机溶剂中,由此能够从试件除去液晶组合物。
然后,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对除去了液晶组合物的试件的截面进行摄像。此时,对于试件的截面任意地设定30处的矩形区域。然后,对于各区域,以放大倍率为1000倍的方式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来得到图像。另外,以相互相邻的矩形区域之间的距离为1mm以上的方式设定了30处的矩形区域。
在各图像中,任意地选择10个空隙,并测定了各空隙的大小。将10个空隙大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设定为该图像中的空隙大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在各图像中计算出空隙大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在30处的图像中求出的最大值中的最大值设置为试件中的空隙大小的最大值。另外,将在30处的图像中求出的最小值中的最小值设定为试件中的空隙大小的最小值。
另外,关于图像所包含的空隙中的具有圆形状的空隙,将空隙的直径设定为空隙的大小。另外,关于图像所包含的空隙中的具有椭圆形状的空隙,将该空隙的长径设定为空隙的大小。另外,关于图像所包含的空隙中的具有不定形状的空隙,将与该空隙外切的圆的直径设定为空隙的大小。
[形成范围]
在为了计算空隙的大小而使用的图像的各自中,以第一取向层与调光层的边界为基准,计算在调光层的厚度方向上空隙所处于的范围即形成范围。将在30处的图像中求出的形成范围中的最大值设定为该试件中的空隙的形成范围。
[空隙的面积相对于低密度部的面积SL的百分率]
在为了计算空隙的大小而使用的图像的各自中,计算出低密度部的面积SL以及各空隙的面积。然后,对于各图像,计算出空隙的面积的总和SD相对于低密度部的面积SL的百分率([SD/SL]×100)。然后,在30处的图像中,计算出空隙的面积的总和相对于低密度部的面积的百分率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设定为各试件中的空隙的面积的总和相对于低密度部的面积的百分率。另外,关于各空隙的面积,在各图像中,基于位于由该空隙划分的区域内的像素的个数来计算。
[雾度]
对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以及比较例1的调光片分别计算出不透明时的雾度、以及透明时的雾度。雾度的计算使用了符合JIS K 7136:2000的方法。在各调光片中,将在一对透明电极层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即在一对透明电极间未施加交流电压的状态设定为透明时。另外,将在一对透明电极层间施加交流电压、且调光片的雾度饱和的状态设定为不透明时。
[清晰度]
对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以及比较例1的调光片分别计算出不透明时的清晰度。在透射了调光层31的光之中,将沿着入射至调光层31的平行光LP的光轴直进的直进光的光量设为光量LC,将相对于平行光LP的光轴的角度为±2.5°以内的窄角散射光的光量设为光量LR时,通过以下的式(1)来计算清晰度。另外,与雾度的计算时相同,将在一对透明电极层间施加交流电压且调光片的雾度饱和的状态设定为不透明时。
100×(LC-LR)/(LC+LR)……式(1)
[直线透射率]
对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以及比较例1的调光片分别计算出不透明时的直线透射率以及透明时的直线透射率。在各调光片中,将在一对透明电极层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即在一对透明电极间未施加交流电压的状态设定为透明时。另外,将在一对透明电极层间施加交流电压且调光片的雾度饱和的状态设定为不透明时。
[评价结果]
对各试件的截面进行摄像的结果如图4至图11所示。另外,各评价结果如以下的表1以及表2所示。另外,图4至图10依次表示对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的截面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另外,图11表示对比较例1的调光片的截面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表1]
Figure BDA0003963084620000161
[表2]
Figure BDA0003963084620000162
如图11所示,在比较例1的调光片中,能够确认到在调光片的厚度方向上的整体上大致均匀地形成有空隙。即,能够确认到调光片不具有液晶分子的密度相对较高的高密度部以及液晶分子的密度相对较低的低密度部。
与此相对,如图4至图10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中能够确认到,在与各取向层接触的部分形成有高密度部,且在调光片的厚度方向上在两个高密度部之间形成有低密度部。特别是,能够确认到,实施例7的调光片在低密度部也具有空隙,而实施例1至6的调光片在低密度部不具有空隙。
能够确认到,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在透明时的雾度值与比较例1的调光片在透明时的雾度值相比大幅度地小。因此,可以说,由于调光片具有高密度部和低密度部,因此透明时的雾度值降低即透明时的调光片21的透明度提高。
如表1以及表2所示,关于空隙面积的总和SD相对于低密度部的面积SL的百分率,能够确认到,在实施例1中为0%,在实施例2中为0%,在实施例3中为0%。另外,关于空隙面积的总和SD相对于低密度部的面积SL的百分率,能够确认到,在实施例4中为0%,在实施例5中为0%,在实施例6中为0%,在实施例7中为8%。与此相对,关于空隙面积的总和相对于低密度部的面积SL的百分率,能够确认到,在比较例1中为11%。
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调光片在透明时的雾度值与实施例7的调光片在透明时的雾度值相比被进一步改善,因此可以说通过空隙面积的总和SD相对于低密度部的面积SL的百分率为10%以下而使透明时的雾度值被进一步改善。
另外,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中,能够确认到空隙大小的最小值为1.1μm以上1.4μm以下,为1.0μm以上。与此相对,在比较例1的调光片中,能够确认到空隙大小的最小值为0.8μm,不足1.0μm。另一方面,在实施例2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以及比较例1的调光片中,能够确认到空隙大小的最大值为1.5μm以上2.4μm以下,为2.5μm以下。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的调光片中,能够确认到空隙大小的最大值为2.7μm,超过2.5μm。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中,空隙大小的最小值为1.0μm以上,因此可以说与空隙大小的最小值不足1.0μm的比较例1的调光片相比,透明时的雾度值降低。另一方面,在实施例2至实施例5的调光片中,空隙大小的最大值为2.5μm以下,因此可以说与空隙大小的最大值大于2.5μm的实施例1的调光片相比,透明时的雾度值进一步降低。
另外,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能够确认到在相对于取向层为3.0μm以内的范围内形成有空隙。另一方面,在实施例6、实施例7以及比较例1中,能够确认到在相对于取向层超过3.0μm的范围内形成有空隙。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透明时的雾度值比实施例6以及实施例7低,因此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可以说在离取向膜为3.0μm以内的范围内形成空隙是降低透明时的雾度值的一个原因。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7以及比较例1中,将调光层的厚度设定为一定而对由于变更曝光条件导致的不同进行了评价。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8至实施例10、比较例2以及比较例3中,将曝光条件设定为一定而对由于变更调光层的厚度而产生的不同进行了评价。
[实施例8]
在实施例8中,与实施例1相比减少在垂直取向层上涂敷的涂液量,由此形成具有3.0μm厚度的调光层。另外,无论在以下说明的哪个例子中,都将对涂膜照射紫外线时的照度设定为20mW/cm2、将累计光量设定为600mJ/cm2
[实施例9]
实施例9的调光片为,通过增加在垂直取向层上涂敷的涂液量,由此得到具有7.0μm厚度的调光层,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来制作。
[实施例10]
实施例10的调光片为,通过增加在垂直取向层上涂敷的涂液量,由此得到具有8.0μm厚度的调光层,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来制作。
[比较例2]
比较例2的调光片为,通过增加在垂直取向层上涂敷的涂液量,由此得到具有10.0μm厚度的调光层,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来制作。
[比较例3]
比较例3的调光片为,通过增加在垂直取向层上涂敷的涂液量,由此得到具有16.0μm厚度的调光层,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来制作。
[评价方法]
[图像]
使用与对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以及比较例1的调光片的截面进行摄像的情况相同的方法,对实施例8至实施例10的调光片以及比较例2、3的调光片的截面进行了摄像。
[空隙的大小]
使用与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调光片以及比较例1的调光片中计算空隙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在实施例8至实施例10的调光片以及比较例2、3的调光片中计算出空隙的大小。由此,在各调光片中计算出空隙大小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
[评价结果]
对实施例8至实施例10的调光片以及比较例2、3的调光片的截面进行摄像的结果,如图12至图16所示。另外,图12至图14依次表示对实施例8至实施例10的调光片的截面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另外,图15以及图16依次表示对比较例2、3的调光片的截面进行摄像而得到的SEM图像。
如图12至图14所示,能够确认到,在调光层的厚度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的情况下,在各取向层与调光片的边界排列形成有多个空隙。另一方面,能够确认到,在调光层的厚度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的情况下,在调光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未形成空隙。
与此相对,如图15所示,能够确认到,在调光层的厚度为10.0μm的情况下,在调光层的整体中不规则地形成有多个空隙。即,能够确认到,在调光层的厚度为10μm的情况下,调光层不具有高密度部以及低密度部。另外,如图16所示,能够确认到,在调光层的厚度为16.0μm的情况下,在调光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以与各取向层与调光片的边界处的空隙密度相同程度的密度形成有多个空隙。另外,能够确认到,在调光层的厚度方向上,在位于中央部的空隙与位于取向层与调光层的边界的空隙之间也形成有多个空隙。
另外,能够确认到,各调光片中的空隙大小的最小值以及最大值被包含在1.0μm以上2.5μm以下的范围内。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调光片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记载的效果。
(1)离取向层32、33的距离较小的区域中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较高,因此能够增加多个液晶分子LCM中的通过取向层32、33的取向限制力而被取向的液晶分子LCM的量。因此,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能够提高调光片21的透明度。
(2)调光层31的厚度T31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因此能够抑制从在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面远离的位置处形成空隙31D。而且,空隙31D的大小为1.0μm以上2.5μm以下,因此液晶组合物31LC被保持在取向层32、33的附近。因此,能够提高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未产生电压差的状态下的调光片21的透明度。
(3)在调光层31中,在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面附近,液晶分子LCM根据取向层32、33的取向限制力来进行取向。因此,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未产生电位差的状态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光片21的透明度。
(4)各高密度部31H1、31H2的空隙31D的密度高于低密度部31L的空隙31D的密度,因此能够使各高密度部31H1、31H2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高于低密度部31L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
(5)第一高密度部31H1所含有的各空隙31D以及第二高密度部31H2所含有的各空隙31D能够在取向层32、33的附近保持液晶组合物31LC,因此容易对各空隙31D所保持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整体作用取向层32、33的取向限制力。
(6)低密度部31L所含有的各空隙31D的面积的总和SD相对于低密度部31L的面积SL的百分率为10%以下,因此能够减小由低密度部31L的空隙31D保持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比例。
(7)在低密度部31L不具有空隙31D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调光层31所含有的液晶分子LCM中的根据取向层32、33的取向限制力进行取向的液晶分子LCM的比例,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在第一透明电极层34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之间未产生电压差的状态下的调光片21的透明度。
(8)在沿着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空隙31D位于离各取向层32、33为3.0μm以下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提高各空隙31D所保持的液晶分子LCM根据取向限制力进行取向的可靠性。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那样进行变更而实施。
[取向层]
·调光片21也可以具备第一取向层32而不具备第二取向层33。在该情况下,调光层31通过具备第一高密度部31H1以及低密度部31L能够得到符合上述(1)的效果。
[调光层]
·在调光层31中也可以为,使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中间处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最低,而不具有与取向层32、33接触的高密度部31H1、31H2。在该情况下也是,由于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中间处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最低,由此能够得到符合上述(1)的效果。
·在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中间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最低、且不具有与取向层32、33接触的高密度部31H1、31H2的情况下,空隙31D在沿着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也可以位于离取向层32、33为3.0μm以下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符合上述(1)以及(8)的效果。
·在具备具有高密度部31H1、31H2与低密度部31L的调光层31的调光片21中也可以为,调光层31的厚度为空隙31D的大小的最小值的2倍以上且不足10μm、且空隙31D的大小为0.38μm以上3.0μm以下。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符合上述(1)以及(2)的效果。
·在具备调光层31的厚度方向的中间处液晶组合物31LC的密度最低的调光层31的调光片21中也可以为,调光层31的厚度为空隙31D的大小的最小值的2倍以上且不足10μm、且空隙31D的大小为0.38μm以上3.0μm以下。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符合上述(1)以及(2)的效果。
[抗病毒膜]
·如参照图17以及图18在以下说明的那样,调光片21也可以具备抗病毒膜。另外,以下说明的调光片21具备相对于透明基材36、37位于与透明电极层34、35相反侧的抗病毒层。
如图17所示,调光片21具备第一抗病毒膜41以及第二抗病毒膜42。第一抗病毒膜41位于第一透明基材36中的与第一透明电极层34所位于的面相反侧的面。第二抗病毒膜42位于第二透明基材37中的与第二透明电极层35所位于的面相反侧的面。另外,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调光片21具备第一抗病毒膜41与第二抗病毒膜42,但调光片21也可以仅具备第一抗病毒膜41以及第二抗病毒膜42中的任一方。另外,在调光片21具备第一抗病毒膜41以及第二抗病毒膜42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调光片21降低病毒的效果且能够抑制调光片21的正反的外观差。
图18表示第一抗病毒膜41的截面构造。另外,第二抗病毒膜42粘贴于与第一抗病毒膜41所粘贴的对象不同的对象,但具有与第一抗病毒膜41共通的截面构造。因此,以下,对第一抗病毒膜41的截面构造进行说明,而省略第二抗病毒膜42的截面构造的说明。
如图18所示,第一抗病毒膜41具备基材层41A、抗病毒层41B以及粘合层41C。在基材层41A的对置的一对面中,抗病毒层41B位于一个面,且粘合层41C位于另一个面。基材层41A例如由聚邻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烯烃形成。基材层41A例如具有80μm以上120μm以下的厚度。
粘合层41C可以为,相对于粘贴对象的粘合性较高,但无法从粘贴对象剥离,或者即使能够剥离也无法再次粘贴。或者,粘合层41C也可以为,相对于粘贴对象的粘合性较低,而能够反复从粘贴对象剥离以及相对于粘贴对象粘贴。具有较高粘合性的粘合层41C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粘合剂形成。具有较低粘合性的粘合层41C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粘合剂、或者烯烃类粘合剂形成。粘合层41C例如具有数μm的厚度。抗病毒膜41通过粘合层41C而被粘贴于作为粘贴对象的第一透明基材36。
抗病毒层41B包含合成树脂和抗病毒剂。合成树脂例如可以是三聚氰胺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等。合成树脂可以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抗病毒剂例如可以是有机类抗病毒剂。有机类抗病毒剂例如可以是双(2-吡啶硫基)锌1,1'-二氧化物、2-(4-噻唑基)苯并咪唑、有机氮硫卤化合物。
另外,抗病毒剂例如可以由多孔物质以及多孔物质所载持的金属离子构成。多孔物质例如可以是沸石、磷灰石、氧化锆等。金属离子可以是银离子、铜离子、锌离子等。另外,抗病毒剂也可以除了抗病毒功能以外还具有抗菌功能。
多孔物质所载持的金属离子具有正电荷。因此,由于对一对透明电极层34、35间施加交流电压,有时金属离子会沿着第一抗病毒膜41的厚度方向移动。
如上述那样,含有抗病毒剂的抗病毒层41B通过基材层41A以及粘合层41C而与透明基材36、37隔开。因此,能够抑制金属离子根据交流电压的施加而向抗病毒膜41、42外侧、且是调光片21中比抗病毒膜41、42靠内侧移动。
另外,在调光片21具备抗病毒膜41、42的情况下,与透明基材36、37含有抗病毒剂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调光片21中的静电电容上升。另外,由于抗病毒膜41、42的抗病毒层41B含有抗病毒剂,因此与粘合层含有抗病毒剂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抗病毒剂向比抗病毒膜41、42靠调光片21内侧移动。并且,在调光片21具备抗病毒膜41、42的情况下,与调光层31含有抗病毒剂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调光层31内的金属离子的不均,由此能够抑制调光层31的劣化。另外,即使在抗病毒剂为有机类抗病毒剂的情况下,通过抗病毒膜41、42也能够抑制调光层31所含有的液晶分子LCM与抗病毒剂产生反应,因此能够抑制调光层31的劣化。
在形成抗病毒层41B时,例如准备含有上述的合成树脂、抗病毒剂以及溶剂的涂液。在基材层41A中的一个面上涂敷了涂液之后使涂液固化,由此形成抗病毒层41B。
从在调光片21中进一步提高保护隐私的功能的观点出发,抗病毒膜41、42优选具有30%以上的雾度。在调光片21中,从进一步提高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抗病毒膜41、42优选具有不足30%的雾度。
·调光片21也可以仅具备上述抗病毒膜41、42中的抗病毒层。即,调光片21也可以具备位于各透明基材36、37的抗病毒层。或者,调光片21也可以仅在第一透明基材36以及第二透明基材37中的任一方具备抗病毒层。抗病毒层通过在各透明基材36、37涂敷上述涂液来形成。
在该情况下,与调光片21具备抗病毒膜41、42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具备抗病毒性的调光片21薄膜化且轻量化。另外,由于位于透明基材36、37外侧的层仅为一层,因此还能够提高透光率以及雾度等光学特性。
·调光片21也可以除了位于透明基材36、37的抗病毒层以外,还具备上述抗病毒膜41、42。在该情况下,调光片21具备抗病毒膜41、42和抗病毒层的双方,能够相应地提高调光片21的抗病毒性。
另外,调光片21可以具备一对抗病毒层和一对抗病毒膜,也可以各具备一个的抗病毒层和抗病毒膜。在调光片21中仅具备一个抗病毒层和一个抗病毒膜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抗病毒层位于第一透明基材36以及第二透明基材37中的一方,抗病毒膜位于另一方。或者,在调光片21仅具备一个抗病毒层和一个抗病毒膜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抗病毒层位于第一透明基材36以及第二透明基材37中的任一个,且抗病毒膜位于抗病毒层上。
另外,调光片21也可以具备一对抗病毒层和一个抗病毒膜。或者,调光片21也可以具备一个抗病毒层和一对抗病毒膜。
·不限定于上述调光片21,也可以是调光体具备抗病毒膜41、42。调光体具备调光片21、以及支承调光片21的透明支承体。调光体可以具备仅一个透明支承体,也可以具备两个。在调光体具备一个透明支承体的情况下,通过透明粘合层而被粘合在透明支承体调光片21中的第一透明基材36或者第二透明基材37上。在调光体具备两个透明支承体的情况下,一方的透明支承体通过透明粘合层而被粘合在第一透明基材36上,并且另一方的透明支承体通过透明粘合层而被粘合在第二透明基材37上。调光体也可以在调光体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面的双方上具有抗病毒膜,也可以仅在一对面中的一方上具有抗病毒膜。
·调光体也可以仅具备抗病毒膜41、42中的抗病毒层。即,调光体也可以具备位于在调光体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面中的至少一方的抗病毒层。
·调光体也可以具备抗病毒层和抗病毒膜的双方。在该情况下,调光体可以具备一对抗病毒层和一对抗病毒膜,也可以仅具备一个抗病毒层和一个抗病毒膜。在调光体仅具备一个抗病毒层和一个抗病毒膜的情况下,可以是抗病毒层位于在调光体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面中的一方,且抗病毒膜位于另一方。或者,也可以是抗病毒层位于在调光体的厚度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面中的一方,且抗病毒膜位于抗病毒层上。
另外,调光体也可以具备一对抗病毒层和一个抗病毒膜。或者,调光体也可以具备一个抗病毒层和一对抗病毒膜。
·调光体所具备的透明支承体为,在通过粘合层而粘贴于调光片21的面上也可以具备抗病毒层。

Claims (10)

1.一种调光片,具备:
第一透明电极层,被施加电压;
第二透明电极层;
调光层,位于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具备分散有多个空隙的树脂层以及含有液晶分子并填埋上述空隙的液晶组合物;以及
第一取向层,是由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调光层夹持的取向层,构成为通过上述电压的施加来提高上述调光层的雾度,
上述调光层具备:
第一高密度部,每单位厚度的上述液晶组合物的密度较高;以及
低密度部,每单位厚度的上述液晶组合物的密度低于上述第一高密度部,
上述第一高密度部与上述第一取向层相接。
2.一种调光片,具备:
第一透明电极层,被施加电压;
第二透明电极层;
调光层,位于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具备分散有多个空隙的树脂层以及含有液晶分子并填埋上述空隙的液晶组合物;以及
取向层,是由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调光层夹持的取向层,构成为通过上述电压的施加来提高上述调光层的雾度,
在上述调光层中,
在上述调光层的厚度方向上的中间处,上述液晶组合物的密度最低。
3.一种调光片,具备:
第一透明电极层,被施加电压;
第二透明电极层;
调光层,位于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具备分散有多个空隙的树脂层以及含有液晶分子并填埋上述空隙的液晶组合物;以及
取向层,是由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与上述调光层夹持的取向层,构成为通过上述电压的施加来提高上述调光层的雾度,
上述调光层的厚度为上述空隙的大小的最小值的2倍以上且不足10μm,
上述空隙的大小为0.38μm以上3.0μ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片,其中,
还具备第二取向层,该第二取向层在上述调光层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上述调光层与上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
上述调光层还具备第二高密度部,该第二高密度部与上述第二取向层相接,且具有比上述低密度部中的上述液晶组合物的密度高的、上述液晶组合物的密度,
上述低密度部在沿着上述调光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由上述第一高密度部与上述第二高密度部夹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光片,其中,
上述调光层由上述第一高密度部、上述第二高密度部以及上述低密度部构成,
在沿着上述调光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上述空隙的面积除以上述调光层的厚度而得到的值是每单位厚度的上述空隙的密度,
每单位厚度的上述第一高密度部中的上述空隙的上述密度以及每单位厚度的上述第二高密度部中的上述空隙的上述密度,高于每单位厚度的上述低密度部中的上述空隙的上述密度。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调光片,其中,
上述第一高密度部所含的各空隙与上述第一取向层相接,
上述第二高密度部所含的各空隙与上述第二取向层相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片,其中,
在沿着上述调光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上述低密度部所含的各空隙的面积的总和(SD)相对于上述低密度部的面积(SL)的百分率([SD/SL]×100)为10%以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片,其中,
上述低密度部不具有上述空隙。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片,其中,
上述空隙在沿着上述调光层的厚度方向的截面中位于离上述取向层为3.0μm以下的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片,还具备:
第一透明基材,相对于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位于与上述调光层相反的一侧;以及
抗病毒层,相对于上述第一透明基材位于与上述第一透明电极层相反的一侧,含有抗病毒剂。
CN202180038119.6A 2020-06-11 2021-06-11 调光片 Pending CN1156988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01877A JP6997257B2 (ja) 2020-06-11 2020-06-11 調光シート
JP2020-101877 2020-06-11
PCT/JP2021/022384 WO2021251498A1 (ja) 2020-06-11 2021-06-11 調光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8835A true CN115698835A (zh) 2023-02-03

Family

ID=78846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8119.6A Pending CN115698835A (zh) 2020-06-11 2021-06-11 调光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66122B2 (zh)
EP (1) EP4167024A4 (zh)
JP (2) JP6997257B2 (zh)
CN (1) CN115698835A (zh)
WO (1) WO20212514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50731A (ja) * 2022-03-31 2023-10-1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シート
JP2024136816A (ja) * 2023-03-24 2024-10-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高分子分散型液晶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9124B2 (en) * 2005-05-05 2009-03-0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device conditioned with a predetermined anchoring energy, a predetermined polymer concentration by weight percent and a predetermined cell gap to enhance phase separation and to make smaller and more uniform liquid crystal droplets
CN201242632Y (zh) * 2008-06-19 2009-05-20 浙江西溪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自清洁调光玻璃
RU2011111283A (ru) * 2008-08-25 2012-09-27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Jp) Устройство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ого дисплея отражающего типа
WO2012053477A1 (ja) * 2010-10-21 2012-04-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BR112018069257A2 (pt) * 2016-03-23 2019-01-22 Guardian Glass Llc disposição de cristal líquido comutável de baixa turbidez para uso na janela comutável ou similar
CN106753428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式pdlc液晶材料组合物、基板及显示器
JP2019020560A (ja) * 2017-07-14 2019-02-0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体
US20190278115A1 (en) * 2018-03-06 2019-09-1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Composite, Liquid Crystal Element, and Associated Selectively Dimmable Device
JP7196417B2 (ja) 2018-05-02 2022-12-2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シート、調光装置、および、調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20077484A (ja) * 2018-11-06 2020-05-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1498A1 (ja) 2021-12-16
JP6997257B2 (ja) 2022-01-17
EP4167024A4 (en) 2023-11-01
US20230108148A1 (en) 2023-04-06
JP7363877B2 (ja) 2023-10-18
JP2021196453A (ja) 2021-12-27
EP4167024A1 (en) 2023-04-19
US11966122B2 (en) 2024-04-23
JP2022010262A (ja) 2022-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01617B2 (en) Transparent electrode for electronic displays
US11966122B2 (en) Light control sheet
KR102183001B1 (ko) 전자적 스위칭가능 프라이버시 디바이스
TWI650234B (zh) 光學積層體、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JP2020109441A (ja) 調光装置、および、調光シート
JP2022080310A (ja) 調光シート、および、調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8185490A (ja) 仕切り部材
EP4239398A1 (en) Dimming sheet
JP2023004661A (ja) 調光シート
EP4303646A1 (en) Light control sheet and light control device
KR20090126366A (ko) 전자파 차폐 기능을 갖는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액정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23214580A1 (ja) 調光シート、および、調光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22186392A1 (ja) 調光シート及び調光装置
KR20190120934A (ko) 격벽 패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2044940B2 (en) Light control shee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light control sheet
JP2023070961A (ja) 調光装置の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調光装置の評価方法
JP2023155713A (ja) 調光シート
JP2023104717A (ja) 調光シート
JP2021182093A (ja) 調光ユニット、調光装置、および、調光ユニットの駆動方法
JP2020201401A (ja) 光学デバイス、光学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16076516A (ja) 導電性パターン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