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8594A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8594A
CN115698594A CN202080101764.3A CN202080101764A CN115698594A CN 115698594 A CN115698594 A CN 115698594A CN 202080101764 A CN202080101764 A CN 202080101764A CN 115698594 A CN115698594 A CN 115698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dge
air
outdoor unit
side reg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17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达奈穂
田所敬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98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85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8Fan details of outdoor units, e.g. bell-mouth shaped inlets or fan mount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8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具备喇叭口,该喇叭口具有:第一锥形部,其在空气流入的上游侧的内径比下游侧的内径大;以及直管部,其从第一锥形部向下游侧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一锥形部具有:第一弯曲部,其形成空气的流入口;第二弯曲部,其与直管部相连,内径比第一弯曲部小;以及连结部,其与第一弯曲部以及第二弯曲部相连,内表面呈直线状地延伸。至少一部分第一锥形部的沿着直管部的轴线的方向的长度比直管部的沿着轴线的方向的长度长。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喇叭口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喇叭口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喇叭口具有:缩小部,其设置于空气的主流的上游侧,由弯曲面形成,管径从空气的主流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变窄;以及直管部,其与缩小部的下游相连。在专利文献1中,使缩小部的曲率半径在周向上变化,抑制喇叭口与热交换器冲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66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喇叭口中,空气流在缩小部收缩,由此在直管部产生缩流,因此存在在直管部的内表面产生涡流的情况。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喇叭口中,通过使缩小部的曲率半径在周向上变化,会产生缩小部的沿着空气的主流方向的长度比直管部的沿着空气的主流方向的长度小的部位。在空气的主流方向的长度较小的部位,若来自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空气流入缩小部的弯曲面,则用于使从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不同的方向流入的空气向空气的主流方向转向的转向角度变大。若转向角度变大,则不能使来自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空气流向空气的主流方向转向,因此会在直管部发生空气的剥离,产生由空气的剥离所引起的涡流。直管部中产生的涡流随着直管部变长而变大,因涡流的存在,直管部中的空气的流路实质上缩窄。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喇叭口中,直管部中的空气的流路实质上缩窄,由此有可能在直管部产生压力损失。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喇叭口中产生压力损失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具备:热交换器;轴流风扇,其生成被引向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气流;壳体,其具有供所述空气通过的开口,收纳所述热交换器,并在所述开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收纳所述轴流风扇;以及环状的喇叭口,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周围,将所述空气引导至所述开口,所述喇叭口具有:第一锥形部,其在所述空气流入的上游侧的内径比下游侧的内径大;以及直管部,其从所述第一锥形部向下游侧呈直线状地延伸,所述第一锥形部具有:第一弯曲部,其形成所述空气的流入口;第二弯曲部,其与所述直管部相连,内径比所述第一弯曲部小;以及连结部,其与所述第一弯曲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曲部相连,内表面呈直线状地延伸,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锥形部的沿着所述直管部的轴线的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直管部的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的长度长。
发明效果
在上述的结构中,第一锥形部具有内表面呈直线状地延伸的连结部,至少一部分第一锥形部的沿着直管部的轴线的方向的长度比直管部的沿着直管部的轴线的方向的长度长。即,作为缩小部的第一锥形部具有直线状的内表面,第一锥形部的流路在空气的主流方向上的距离比直管部的流路在空气的主流方向上的距离大。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一锥形部中的空气流的收缩顺畅,并且即使在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空气流入第一锥形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第一锥形部中向空气的主流方向顺畅地转向。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能够抑制因直管部中的涡流的产生而导致在直管部中空气的流路实质上缩窄,因此能够抑制喇叭口中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2是放大示出图1的喇叭口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概略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棱线的第一曲率半径与第一中心角的关系的概略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锥形部的第一曲率半径与第二曲率半径的关系的概略图。
图5是放大示出图1的喇叭口的第一截面和第二截面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对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地示出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在图1中,使用空心的方块箭头表示室外机100驱动时的主流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使用圆点图案的方块箭头表示从与主流的空气的流入方向不同的方向流动的空气的流入方向。
另外,在包括图1的以下附图中,室外机100的各构成部件的尺寸的关系及形状存在与实际不同的情况。此外,室外机100的各构成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原则上为将室外机100设置成能够使用的状态时的位置关系。此外,在包括图1的以下附图中,对相同的部件或部分或者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或省略对标号的标注。
室外机100具有收纳热交换器1、轴流风扇3及压缩机5的壳体10。壳体10例如通过组合多个金属板面板等而形成。在壳体10设置有与壳体10的内部连通的开口10a。如图1所示,开口10a例如配置于壳体10的前表面。此外,在壳体10配置有覆盖开口10a的格栅10b。
热交换器1在通过热交换器1的空气流与在热交换器1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作为热交换器1,例如使用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等空冷式的热交换器1,其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板状翅片和贯通多个板状翅片的多个传热管。在图1中,热交换器1形成为在俯视视图中呈L字形状的热交换器1,其具有配置于壳体10的后表面侧的第一部分1a和配置于壳体10的左表面侧的第二部分1b。另外,L字形状的热交换器1只是热交换器1的一个例子,热交换器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
轴流风扇3配置在热交换器1与设置于壳体10的开口10a之间。作为轴流风扇3,例如使用螺旋桨风扇等。轴流风扇3具有:多个叶片3a,它们通过旋转而生成空气流;轮毂3b,其支承多个叶片3a并使其旋转;轴3c,其前端与轮毂3b连结;以及马达3d,其与轴3c的末端连结并使轴3c旋转。轴流风扇3的轴3c的前端被配置成朝向开口10a的方向。马达3d例如使用能够通过电压来控制轴3c的转速的三相感应马达或者DC无刷马达。
压缩机5对吸入的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并作为高压制冷剂排出。作为压缩机5,例如使用旋转式压缩机或涡旋式压缩机。虽然未图示,但压缩机5利用制冷剂配管与热交换器1连接。
此外,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15。壳体10的内部被分隔板15划分为送风机室15a和机械室15b。在送风机室15a配置有热交换器1和轴流风扇3,在机械室15b配置有压缩机5。另外,在图1中,分隔板15形成为具有单一的直线状的截面的板状部件,但也可以是具有其他形状的截面的板状部件。例如,分隔板15可以是具有一个以上的曲面形状的截面的板状部件,也可以是具有多个直线状的截面的板状部件,还可以是具有直线状的截面和曲线形状的截面这两者的板状部件。此外,根据室外机100的用途等,可以省略分隔板15。
此外,室外机100具备收纳于壳体10的喇叭口20。喇叭口20是形成有将通过轴流风扇3的旋转而生成的空气流引导至开口10a的风路的环状部件。喇叭口20在壳体10的前表面、例如设置于前面板的开口10a的周缘部处与壳体10连结。喇叭口20例如通过利用冲压加工等使金属板塑性变形而与壳体10的前面板一体地形成。在图1中,示出了喇叭口20的供通过轴流风扇3的旋转而生成的空气流入的流入口20a。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喇叭口20的位于热交换器1的第二部分1b与轴流风扇3之间的第一截面20b、以及喇叭口20的位于轴流风扇3与分隔板15之间的第二截面20c。
喇叭口20形成为将吸入到壳体10内部的空气引导至轴流风扇3,使向叶片3a流入的空气流的流入角度最优化。轴流风扇3被喇叭口20包围并收纳于壳体10的内部。通过用喇叭口20包围轴流风扇3,轴流风扇3的一部分收纳于喇叭口20,因此能够使室外机10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小型化。对于喇叭口20的其他结构,将在后面记述。
在室外机100驱动时,室外机100的外部空气通过轴流风扇3的旋转而被引导至壳体10的内部、例如送风机室15a的内部,在热交换器1中进行热交换。此外,在热交换器1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室外机100的内部空气通过轴流风扇3的旋转而经由喇叭口20、壳体10的开口10a及格栅10b向室外机100的外部被排出。
接着,对喇叭口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放大示出图1的喇叭口20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概略图。图2的截面是沿着后述的直管部21的轴线AX切断后的截面。另外,在图2中,使用黑色的方块箭头表示图1中的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此外,在图2中,与图1同样地,使用空心的方块箭头表示空气流的主流方向。
喇叭口20具有直管部21和在空气流的主流方向的上游侧与直管部21相连的第一锥形部23。
直管部21具有热交换器1侧的端部21a和壳体10的开口10a侧的端部21b。如图2所示,直管部21的内表面成为直线状,直管部21从端部21a到端部21b,以双点划线所表示的轴线AX为中心,内径成为相同直径。如图2所示,直管部21的轴线AX的延伸方向与空气流的主流方向大致平行。此外,如图2所示,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能够设计成与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以及直管部21的轴线AX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另外,虽然在图2中未示出,但直管部21配置在轴流风扇3的叶片3a的外周侧。
第一锥形部23是内径在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从上游朝向下游而变小的缩小管。第一锥形部23在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配置在直管部21的上游侧且热交换器1的下游侧。即,第一锥形部23与直管部21的热交换器1侧的端部21a相连。对于第一锥形部23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记述。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喇叭口20中,将沿着第一锥形部23的内表面流动的空气称为侧流空气。
此外,能够在喇叭口20设置第二锥形部25,该第二锥形部25连接在直管部21与壳体10的开口10a之间,且内径从直管部21朝向开口10a而变大。
第二锥形部25具有热交换器1侧的端部25b和壳体10的开口10a侧的端部25a。第二锥形部25是内径在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从配置于上游侧的端部25b朝向配置于下游侧的端部25a而变大的扩大管。第二锥形部25配置在直管部21的下游侧且壳体10的开口10a的上游侧。即,第二锥形部25的端部25b与直管部21的端部21b相连。此外,第二锥形部25的端部25a与壳体10、例如壳体10的前面板的开口10a的边缘相连。
例如,第二锥形部25的下游侧的端部25a的第二开口径D2能够形成为比第一锥形部23的上游侧的端部23a1的第一开口径D1大。第一开口径D1是轴线AX与第一锥形部23的端部23a1之间的距离,是端部23a1处的第一锥形部23的内径的半径。第二开口径D2是轴线AX与第二锥形部25的端部25a之间的距离,是端部25a处的第二锥形部25的内径的半径。
如上所述,喇叭口20存在通过冲压加工等金属板的塑性变形而与壳体10的前面板形成为一体的情况,在冲压加工中使用模具。在利用模具的冲压加工中,将壳体10的前面板保持于模具的下模,通过弯曲加工等使金属板向模具的下模的方向弯曲,由此形成喇叭口20。第二锥形部25形成于接近前面板的位置,第一锥形部23形成于远离前面板的位置。如果第二锥形部25的下游侧的端部25a的第二开口径D2形成为比第一锥形部23的上游侧的端部23a1的第一开口径D1大,则在从模具的下模对壳体10的前面板进行脱模时,能够抑制第一锥形部23的上游侧的端部23a1与模具的下模冲突。因此,如果第二锥形部25的下游侧的端部25a的第二开口径D2形成为比第一锥形部23的上游侧的端部23a1的第一开口径D1大,则能够提高喇叭口20的制造效率。
另外,在图2中,第二锥形部25的内表面是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二锥形部25的内表面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将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的内表面与直线状的内表面组合而成的形状。
另外,根据室外机100的形状或大小等,能够省略第二锥形部25。即,直管部21的端部21b也可以与壳体10的开口10a直接相连。
接下来,对第一锥形部23的结构和形状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第一锥形部23是内径在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从上游朝向下游而变小的缩小部。第一锥形部23形成为,至少一部分第一锥形部23的沿着轴线AX的方向的长度H1比直管部21的沿着轴线AX的方向的长度H2长。另外,第一锥形部23也可以形成为,在第一锥形部23的整个周向上,第一锥形部23的长度H1都比直管部21的沿着轴线AX的方向的长度H2长。
至少一部分第一锥形部23的长度H1比直管部21的长度H2长意味着第一锥形部23的流路在空气的主流方向上的距离比直管部21的流路在空气的主流方向上的距离大。因此,通过使第一锥形部23的长度H1比直管部21的长度H2长,能够使作为缩小部的第一锥形部23中的空气流的收缩顺畅,因此能够抑制直管部21中的由缩流所引起的涡流的产生。
此外,在直管部21的流路的距离大的情况下,空气流从直管部21的内表面的剥离随着朝向空气的主流方向的下游而变大。因此,在直管部21的流路的距离大的情况下,在直管部21的上游侧产生的涡流有可能变大。因直管部21中的涡流的产生,直管部21中的空气的流路实质上缩窄。
然而,在上述的结构中,直管部21的长度H2比第一锥形部23的长度H1短,因此能够抑制在直管部21中产生的涡流变大。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喇叭口20中的压力损失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
此外,在直管部21的端部21a,通过流入侧流空气,在直管部21中发生空气流的剥离,在直管部21的上游侧产生涡流。此外,随着侧流空气的流动方向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之间的角度变大,难以使侧流空气流转向到空气的主流方向,在直管部21产生的涡流变大。
然而,通过使至少一部分第一锥形部23的长度H1比直管部21的长度H2长,能够在第一锥形部23中确保用于使侧流空气流转向到空气的主流方向的风路距离。因此,能够抑制直管部21的端部21a处的空气流的剥离所引起的涡流的产生。此外,由于直管部21的长度H2相对于第一锥形部23的长度H1的比率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在直管部21产生的涡流变大。因此,通过使第一锥形部23的长度H1比直管部21的长度H2长,能够抑制直管部21中的空气流的剥离所引起的涡流。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喇叭口20中的压力损失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
此外,通过使至少一部分第一锥形部23的长度H1比直管部21的长度H2长,能够在第一锥形部23中使侧流空气流转向到空气的主流方向,因此能够降低轴流风扇3的叶片3a的前缘的负荷。因此,能够实现轴流风扇3的功率的低输入设计,能够实现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的省电化。
第一锥形部23能够形成为具有:第一弯曲部23a,其形成喇叭口20的空气的流入口20a;以及第二弯曲部23b,其与直管部21相连且内径比第一弯曲部23a小。第一弯曲部23a和第二弯曲部23b在轴线AX的方向上位于第一锥形部23的两端,第一弯曲部23a在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位于第二弯曲部23b的上游侧。如图2所示,在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第一弯曲部23a的端部23a1形成空气的流入口20a。此外,在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位于下游侧的第二弯曲部23b的端部23b1与直管部21的端部21a相连。
通过在第一锥形部23设置第一弯曲部23a和第二弯曲部23b,能够分别调整第一弯曲部23a和第二弯曲部23b的形状或大小,进行喇叭口20的形状或大小的最优化设计。例如,在第一弯曲部23a中,能够使侧流空气流沿着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流入第一锥形部23,在第二弯曲部23b中,能够使侧流空气流转向到空气的主流方向。
此外,第一锥形部23能够形成为具有与第一弯曲部23a和第二弯曲部23b相连的连结部23c。连结部23c具有在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位于上游侧的端部23c1和位于下游侧的端部23c2。连结部23c的端部23c1与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的第一弯曲部23a的下游侧的端部23a2相连。连结部23c的端部23c2与空气流的主流方向上的第二弯曲部23b的上游侧的端部23b2相连。连结部23c的内径从端部23c1朝向端部23c2而变小。
通过在第一锥形部23设置连结部23c,能够使沿着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流入第一锥形部23的侧流空气流在沿着连结部23c的内表面的状态下流入第二弯曲部23b。因此,通过在第一锥形部23设置连结部23c,能够抑制第一锥形部23中的空气流的剥离。
另外,连结部23c能够根据室外机100的形状及大小等而省略。即,第一锥形部23能够构成为第一弯曲部23a的下游侧的端部23a2与第二弯曲部23b的端部23b2直接相连。
如图2所示,从空气流入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的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例如能够形成为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即朝向喇叭口20的径向内侧弯曲成曲线形状的形状。此外,轴线AX的方向上的第二弯曲部23b的内表面成为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即朝向喇叭口20的径向内侧弯曲成曲线形状的形状。此外,连结部23c的内表面形状的一个例子如图2所示为直线状。
另外,第一弯曲部23a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根据室外机100的内部结构等而形成为朝向喇叭口20的外侧鼓起的形状、即朝向喇叭口20的径向外侧弯曲成曲线形状的形状。如果使第一弯曲部23a朝向喇叭口20的径向外侧弯曲,则与使第一弯曲部23a朝向径向内侧弯曲的情况相比,容易抑制喇叭口20的流入口20a的开口径的扩大,因此能够实现喇叭口20的小型化。
例如,在图1的第二截面20c中,第一弯曲部23a能够形成为朝向喇叭口20的径向外侧弯曲成曲线形状的形状。在第二截面20c中,如果使第一弯曲部23a朝向喇叭口20的径向外侧弯曲,则能够沿着图1的分隔板15的面延长喇叭口20的流入口侧的内表面,使沿着分隔板15流动的空气顺畅地流入喇叭口20。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形成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的线作为第一棱线23a3。第一棱线23a3从空气流入的第一弯曲部23a的上游侧向第一弯曲部23a的下游侧延伸。此外,将形成第二弯曲部23b的内表面的线作为第二棱线23b3。第二棱线23b3配置于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此外,将形成连结部23c的内表面且连接于第一棱线23a3与第二棱线23b3之间的线作为第三棱线23c3。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与第一中心角θ1的关系的概略图。在图3中,第一棱线23a3的曲率中心通过点O表示,第一弯曲部23a的一个端部23a1通过点P1表示,第一弯曲部23a的另一个端部23a2通过点P2表示。线段OP1及线段OP2的长度相同,能够确定为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第一中心角θ1能够确定为以点O为中心的线段OP1与线段OP2之间的角度。
第一锥形部23的形状及大小能够根据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以及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来确定。
例如,关于第一棱线23a3的弯曲形状,在使第一中心角θ1恒定的情况下,随着第一曲率半径R1变大,第一棱线23a3的弯曲形状接近直线状,因此变得平缓。此外,关于第一棱线23a3,在使第一曲率半径R1恒定的情况下,随着第一中心角θ1变小,第一棱线23a3的长度变小,因此能够实现第一弯曲部23a的小型化。
此外,如图4所示,在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与第二中心角θ2的关系中,也有与图3和关于图3的上述说明同样的关系成立。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锥形部23的第一曲率半径R1与第二曲率半径R2的关系的概略图。在图4中,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及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的大小由箭头表示。
即,关于第二棱线23b3的弯曲形状,在使第二中心角θ2恒定的情况下,随着第二曲率半径R2增大,第二棱线23b3的弯曲形状接近直线状,因此变得平缓。此外,关于第二棱线23b3,在使第二曲率半径R2恒定的情况下,随着第二中心角θ2变小,第二棱线23b3的长度变小,因此能够实现第二弯曲部23b的小型化。
此外,在连结部23c的内表面为直线状的情况下,第一锥形部23的形状及大小能够根据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来确定。随着长度L变小,连结部23c在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上的宽度变小,因此能够实现连结部23c的小型化。
如图4所示,第一锥形部23能够形成为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比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大。即,在第一锥形部23中,能够使由第一棱线23a3形成的第一弯曲部23a的曲率比由第二棱线23b3形成的第二弯曲部23b的曲率小。另外,曲率是曲率半径的倒数。
根据该结构,即使侧流空气流入第一锥形部23,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也较大,即使在使侧流空气较大地偏向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空气沿着第一棱线23a3流通。此外,通过了第一锥形部23的空气沿着第二弯曲部23b的第二棱线23b3流通,能够使空气向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流入。即,喇叭口20通过具有第一锥形部23,能够使侧流空气不发生剥离地向轴流风扇3引导,并且向与空气的主流方向相同的方向流入直管部21。
室外机100通常具有生成空气流的轴流风扇3。在室外机100中,通过将轴流风扇3的叶片3a配置在直管部21的内部,能够实现室外机100的小型化。然而,在直管部21的内部的空气流产生压力损失的情况下,由于轴流风扇3的送风性能降低,因此为了补偿送风性能的降低,需要增加轴流风扇3的消耗电力。
然而,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由第一锥形部23中的空气流的剥离所引起的涡流的产生,能够抑制直管部21的内部的空气流产生压力损失。此外,能够使直管部21的内部的空气流的分布均匀,因此还能够抑制轴流风扇3的送风性能下降。此外,即使在为了实现室外机100的小型化而将轴流风扇3的叶片3a配置于直管部21的内部的情况下,也不需要为了维持轴流风扇3的送风性能而增加轴流风扇3的消耗电力。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和消耗电力的削减的室外机100。
此外,第一锥形部23能够形成为具有与第一弯曲部23a和第二弯曲部23b相连的连结部23c。通过在第一锥形部23设置连结部23c,能够抑制沿着第一弯曲部23a的第一棱线23a3流入的空气流在第一弯曲部23a与第二弯曲部23b的边界被剥离。特别是,如果以具有在第一弯曲部23a与第二弯曲部23b之间呈直线状地延伸的第三棱线23c3的方式构成连结部23c,则能够沿着第三棱线23c3顺畅地引导上述空气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锥形部23中的空气流的剥离。
此外,通过使第一锥形部23的形状以轴流风扇3的轴3c为基准在周向上变化,能够使流入直管部21的空气流的分布更均匀,并且能够更灵活地实现喇叭口20的小型化。
例如,如上所述,第一锥形部23的形状及大小能够根据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来确定。因此,通过使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在第一锥形部23的周向上变化,能够灵活地设计第一锥形部23的形状及大小。例如,通过在维持周向上的第一弯曲部23a和第二弯曲部23b的形状及大小的状态下缩短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能够抑制第一锥形部23处的空气流的剥离,并且缩小第一锥形部23的径向的宽度。
设置在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00所使用的螺旋桨风扇等轴流风扇3的周围的喇叭口20存在因室外机100的小型化的影响而被设置在狭窄空间中的情况。但是,通过在维持周向上的第一弯曲部23a和第二弯曲部23b的形状及大小的状态下缩短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即使在狭窄的空间中,也能够实现对送风性能恶化的抑制和喇叭口20的小型化。
此外,第一锥形部23的形状及大小能够根据第一锥形部23的沿着轴线AX的方向的长度H1来确定。通过使长度H1在第一锥形部23的周向上变化,能够灵活地设计第一锥形部23的形状及大小。
此外,第一锥形部23的形状及大小能够根据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及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通过使第一曲率半径R1、第一中心角θ1、第二曲率半径R2及第二中心角θ2中的至少一个在第一锥形部23的周向上变化,能够灵活地设计第一锥形部23的形状及大小。
如图1所示,以在俯视视图中具有L字形状的热交换器1的室外机100为例来说明以轴线AX为基准使第一锥形部23的形状在周向上变化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另外,以下的说明只不过是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并不意图通过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发明的内容。
如上所述,热交换器1具有配置于壳体10的后表面侧的第一部分1a和配置于壳体10的左表面侧的第二部分1b。第一部分1a在壳体10的后表面侧沿着与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此外,第二部分1b在与第一部分1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与第一锥形部23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15。
在上述那样的室外机100中,由于在喇叭口20的周向上配置的构成要素不同,因此若轴流风扇3旋转,则会产生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不同的侧流空气流。若侧流空气流入轴流风扇3,则与空气从一个方向流动的情况相比,风扇效率等送风性能可能降低。
在图1中,示出了喇叭口20的位于第二部分1b与轴流风扇3之间的第一截面20b、以及喇叭口20的位于轴流风扇3与分隔板15之间的第二截面20c。图5是放大示出图1的喇叭口20的第一截面20b和第二截面20c的概略图。在第一截面20b中,在形成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的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二部分1b。在第二截面20c中,在形成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的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未配置第二部分1b。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包括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和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和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由第一棱线23a3形成。在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二部分1b。即,图5的第一截面20b所示的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是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一个例子。此外,在形成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未配置第二部分1b。即,图5的第二截面20c所示的第一弯曲部23a的内表面是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一个例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形状成为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另外,在图5中,形成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朝向所述喇叭口的内侧鼓起,但不限于该形状。例如,形成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也可以是朝向喇叭口20的外侧鼓起的形状。
此外,第二弯曲部23b的内表面包括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和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和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由第二棱线23b3形成。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配置在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即,图5的第一截面20b所示的第二弯曲部23b的内表面是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一个例子。此外,形成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配置在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延长线上。即,图5的第二截面20c所示的第二弯曲部23b的内表面是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一个例子。此外,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和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成为朝向喇叭口20的内侧鼓起的形状。
此外,连结部23c的内表面包括第一中间区域33c1和第二中间区域33c2。第一中间区域33c1和第二中间区域33c2由第三棱线23c3形成。形成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第三棱线23c3连接于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与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之间。即,图5的第一截面20b所示的连结部23c的内表面是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一个例子。此外,形成第二中间区域33c2的第三棱线23c3连接于形成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与形成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之间。即,图5的第二截面20c所示的连结部23c的内表面是第二中间区域33c2的一个例子。第三棱线23c3例如形成为直线状。
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可以与形成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b不同。例如,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能够形成为比形成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b小。在第二部分1b中,通过轴流风扇3的旋转,侧流空气从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不同的方向流入。如果减小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则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变短。然而,如果将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维持恒定,则能够使侧流空气沿着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流动,因此能够减少第一锥形部23中的空气的剥离。此外,通过使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比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b小,能够减小第一锥形部23的径向的宽度。因此,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喇叭口20与热交换器1的间隙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对送风性能恶化的抑制和喇叭口20的小型化。
另外,形成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只要满足上述关系,也可以在第一锥形部23的周向上变化。例如,第一弯曲部23a能够形成为,在第二部分1b与第一弯曲部23a的距离最小的第一截面20b中,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a最小。此外,关于形成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中心角θ1b也是如此,只要满足上述关系,也可以在第一锥形部23的周向上变化。此外,第一棱线23a3的第一曲率半径R1能够在第一锥形部23的周向上变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可以与形成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b不同。例如,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能够形成为比形成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b大。通过第二部分1b且沿着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第一棱线23a3流入的与空气的主流方向不同的空气沿着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而流入直管部21。此时,如果增大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则能够延长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如果延长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则能够使沿着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流动的空气更可靠地接近轴流风扇3的轴3c的方向。因此,通过增大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能够使直管部21的内部的空气流的分布更均匀,因此能够抑制轴流风扇3的送风性能降低。此外,通过减小形成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b,能够使第一锥形部23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室外机100的小型化。
另外,形成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只要满足上述关系,也可以在第一锥形部23的周向上变化。例如,第二弯曲部23b能够形成为,在第二部分1b与第二弯曲部23b的距离最小的第一截面20b中,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a最大。此外,关于形成第二下游侧区域33b2的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中心角θ2b也是如此,只要满足上述关系,也可以在第一锥形部23的周向上变化。此外,第二棱线23b3的第二曲率半径R2能够在第一锥形部23的周向上变化。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1可以与第二中间区域33c2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2不同。例如,形成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1能够形成为比形成第二中间区域33c2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2短。通过使形成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1比形成第二中间区域33c2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2短,能够使第一锥形部23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室外机100的小型化。特别是,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缩短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1,能够缩窄热交换器1的第二部分1b与轴流风扇3之间的空间。
此外,通过在维持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及第一下游侧区域33b1的形状及大小的状态下,缩短第一中间区域33c1的第三棱线23c3的长度L1,能够减小第一锥形部23的径向的宽度。因此,即使在热交换器1与喇叭口20之间的间隙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对送风性能恶化的抑制和喇叭口20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连结部23c,实现室外机100的小型化。
此外,第一锥形部23的第一上游侧区域33a1的沿着轴线AX的方向的长度H1a可以与第一锥形部23的第二上游侧区域33a2的沿着轴线AX的方向的长度H1b不同。通过将长度H1a设为与长度H1b不同的值,即使在热交换器1与喇叭口20之间的间隙狭窄的情况下,也能够灵活地设计喇叭口20在空气的主流方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实现喇叭口20的小型化。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即使室外机100为冷却单元,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即使空调装置是将室外机100和室内机一体化而成的,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上述的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1:热交换器;1a:第一部分;1b:第二部分;3:轴流风扇;3a:叶片;3b:轮毂;3c:轴;3d:马达;5:压缩机;10:壳体;10a:开口;10b:格栅;15:分隔板;15a:送风机室;15b:机械室;20:喇叭口;20a:流入口;20b:第一截面;20c:第二截面;21:直管部;21a:端部;21b:端部;23:第一锥形部;23a:第一弯曲部;23a1:端部;23a2:端部;23a3:第一棱线;23b:第二弯曲部;23b1:端部;23b2:端部;23b3:第二棱线;23c:连结部;23c1:端部;23c2:端部;23c3:第三棱线;25:第二锥形部;25a:端部;25b:端部;33a1:第一上游侧区域;33a2:第二上游侧区域;33b1:第一下游侧区域;33b2:第二下游侧区域;33c1:第一中间区域;33c2:第二中间区域;100:室外机。

Claims (18)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具备:
热交换器;
轴流风扇,其生成被引向所述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气流;
壳体,其具有供所述空气通过的开口,收纳所述热交换器,并在所述开口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收纳所述轴流风扇;以及
环状的喇叭口,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于所述轴流风扇的周围,将所述空气引导至所述开口,
所述喇叭口具有:
第一锥形部,其在所述空气流入的上游侧的内径比下游侧的内径大;以及
直管部,其从所述第一锥形部向下游侧呈直线状地延伸,
所述第一锥形部具有:
第一弯曲部,其形成所述空气的流入口;
第二弯曲部,其与所述直管部相连,内径比所述第一弯曲部小;以及
连结部,其与所述第一弯曲部以及所述第二弯曲部相连,内表面呈直线状地延伸,
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锥形部的沿着所述直管部的轴线的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直管部的沿着所述轴线的方向的长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第一曲率半径比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第二曲率半径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所述第一曲率半径或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在所述喇叭口的周向上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呈直线状地延伸的所述连结部的内表面的长度在所述喇叭口的周向上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一弯曲部的第一中心角在所述喇叭口的周向上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二弯曲部的第二中心角在所述喇叭口的周向上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热交换器在俯视视图中形成为L字形状,并具有:
第一部分,其在与所述轴流风扇的轴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以及
第二部分,其在与所述第一部分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一锥形部隔开间隔地配置,
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内表面包括第一上游侧区域和第二上游侧区域,
所述第一上游侧区域和所述第二上游侧区域由从所述空气流入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的第一棱线形成,
形成所述第一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朝向所述喇叭口的内侧鼓起,
在形成所述第一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的延长线上配置有所述第二部分,
在形成所述第二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的延长线上未配置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内表面包括第一下游侧区域和第二下游侧区域,
所述第一下游侧区域和所述第二下游侧区域由朝向所述喇叭口的内侧鼓起的第二棱线形成,
形成所述第一下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二棱线配置在所述第一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的延长线上,
形成所述第二下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二棱线配置在所述第二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的延长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一棱线的第一曲率半径比所述第二棱线的第二曲率半径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形成所述第一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的第一中心角与所述第二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的第一中心角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形成所述第一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的第一中心角比所述第二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的第一中心角小。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形成所述第一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的第一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的第一曲率半径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形成所述第一下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二棱线的第二中心角与所述第二下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二棱线的第二中心角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形成所述第一下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二棱线的第二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下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二棱线的第二曲率半径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连结部的内表面包括第一中间区域和第二中间区域,
所述第一中间区域和所述第二中间区域由直线状的第三棱线形成,
形成所述第一中间区域的所述第三棱线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与形成所述第一下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二棱线之间,
形成所述第二中间区域的所述第三棱线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一棱线与所述第二下游侧区域的所述第二棱线之间,
形成所述第一中间区域的所述第三棱线的长度与形成所述第二中间区域的所述第三棱线的长度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形成所述第一中间区域的所述第三棱线的长度比形成所述第二中间区域的所述第三棱线的长度短。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一锥形部的沿着所述直管部的轴线的方向的长度在周向上变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喇叭口具有第二锥形部,该第二锥形部与所述直管部以及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相连,该第二锥形部的内径从上游侧的所述直管部朝向下游侧的所述开口而变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中,
所述第二锥形部的下游侧的端部的第二开口径比所述第一锥形部的上游侧的端部的第一开口径大。
CN202080101764.3A 2020-06-12 2020-06-12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Pending CN1156985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23211 WO2021250889A1 (ja) 2020-06-12 2020-06-12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8594A true CN115698594A (zh) 2023-02-03

Family

ID=78847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1764.3A Pending CN115698594A (zh) 2020-06-12 2020-06-12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2460A1 (zh)
EP (1) EP4166859A4 (zh)
JP (1) JPWO2021250889A1 (zh)
CN (1) CN115698594A (zh)
WO (1) WO20212508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4599B (zh) * 2022-08-04 2024-07-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及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77735U (zh) * 1985-11-01 1987-05-18
US9062888B2 (en) * 2008-03-11 2015-06-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JP4823294B2 (ja) * 2008-11-04 2011-11-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機及びこの送風機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5396965B2 (ja) * 2009-03-30 2014-01-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軸流送風機、空気調和機及び換気扇
JP2013096622A (ja) 2011-10-31 2013-05-20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GB2557130C (en) * 2015-11-02 2021-03-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WO2021084605A1 (ja) * 2019-10-29 2021-05-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0889A1 (ja) 2021-12-16
EP4166859A4 (en) 2023-07-12
US20230142460A1 (en) 2023-05-11
JPWO2021250889A1 (zh) 2021-12-16
EP4166859A1 (en) 2023-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40921B1 (en) Fan assembly
EP2270338B1 (en) Blower and heat pump device using same
US5570996A (en) Compact centrifugal fan
EP2343458B1 (en) Blower and heat pump utilizing said blower
US8011891B2 (en) Centrifugal multiblade fan
US10550855B2 (en) Axial flow fan
US11306734B2 (en) Centrifugal compressor
US12006947B2 (en) Diagonal fan with outlet guide vane device
CN114599919B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KR101870365B1 (ko) 선회유동 저감 구조를 갖는 냉각팬 장치
CN112352107A (zh) 用于降噪的风扇的离心叶轮的布置
JP2004218450A (ja) 遠心式送風機
CN115698594A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US7771169B2 (en) Centrifugal multiblade fan
WO2020115540A1 (en) A centrifugal blower assembly
JP2000337295A (ja) 電動送風機と電気掃除機
US11255348B2 (en) Blowe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KR20040074221A (ko) 후드에 구비되는 복합 다단 축류 송풍기
JP7555474B2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6594019B2 (ja) 入口案内羽根及び遠心圧縮機
CN114667393B (zh) 涡旋泵
US20230011063A1 (en) Vacuum cleaner impeller and diffuser
CN217898283U (zh) 一种导风装置及轴流风机
RU2235221C1 (ru) Диаметральный вентилятор
JP2001165093A (ja) 送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