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0097B - 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0097B
CN115690097B CN202211609827.3A CN202211609827A CN115690097B CN 115690097 B CN115690097 B CN 115690097B CN 202211609827 A CN202211609827 A CN 202211609827A CN 115690097 B CN115690097 B CN 115690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distance
image
labeling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098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90097A (zh
Inventor
马林
吴春旭
李红圆
姜平
卢高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098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0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0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0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90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0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获取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其中,极片图像包括极片标识孔图像;根据极片图像,确定缺陷检测结果;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第一距离;根据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根据第二距离,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根据贴标延时和缺陷检测结果,对目标极片的贴标进行控制,从而通过极片标识孔图像来识别极片在压辊传送上的实时位置情况,进而使得基于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的贴标延时受到极片与压辊相对运动的影响较小,提高贴标延时的准确性,使得基于贴标延时的贴标位置更加准确。

Description

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带有缺陷的极片卷入到电芯中,保障电芯安全,需要检出带有缺陷的极片。
在极片辊压和分切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视觉检测系统检测极片缺陷,在检测极片具有缺陷的情况下,对极片进行贴标,进而在电芯卷绕阶段,可提前识别标签纸,自动识别带有缺陷的极片,并裁剪掉。
然而,由于极片在传输运动过程中,过辊和极片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极片传输运动的实际距离与预先测量的距离存在偏差,进而导致贴标位置有偏差,从而造成贴标异常。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目前过辊和极片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的贴标异常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其中,极片图像包括极片标识孔图像;根据极片图像,确定缺陷检测结果;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第一距离,其中,第一距离表征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距离;根据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包括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标识孔到贴标位置的距离;根据第二距离,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根据贴标延时和缺陷检测结果,对目标极片的贴标进行控制。
上述设计的极片贴标控制方法,本方案通过获取的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来对进行缺陷检测,确定缺陷检测结果,并通过获取的目标极片的极片标识孔图像首先确定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第一距离,然后根据第一距离计算极片标识孔图像中标识孔到贴标位置的第二距离,从而通过极片标识孔图像来识别极片在压辊传送上的实时位置情况,进而使得基于第二距离计算得到的贴标延时受到极片与压辊相对运动的影响较小,提高贴标延时的准确性,使得基于贴标延时的贴标位置更加准确。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包括:获取第一相机与所述贴标位置的第三距离;其中,第一相机为拍摄所述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的相机;根据第三距离和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三距离和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包括:获取极片图像的长度;根据第三距离、第一距离以及极片图像的长度,确定第二距离。本实施方式基于第三距离、第一距离以及极片图像的长度确定第二距离,从而使得第二距离确定更加准确,进而提高贴标延时的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三距离、第一距离以及极片图像的长度,确定第二距离,包括:通过第一公式计算第二距离L2,第一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L3为第三距离,L0为所述极片图像沿极片走带方向的长度距离即极片图像的长度,贴标延时在第一相机采集完成极片标识孔图像的下一张图像时确定。本实施方式在第一相机采集完成极片标识孔图像的下一张图像时生成贴标延时,从而避免贴标延时的计算过程和传输过程对贴标带来的影响,进而提高贴标的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距离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包括:获取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根据第二距离、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第二距离、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包括:通过第二公式计算贴标延时X,其中,第二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L2为第二距离,U为相机分频参数,M为相机倍频参数,P为视觉检测精度。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贴标延时和缺陷检测结果,对目标极片的贴标进行控制,包括:若缺陷检测结果为目标极片具有缺陷,则在贴标延时后控制贴标位置的贴标机对目标极片进行贴标,以使在电芯卷绕阶段根据贴标将所述目标极片进行裁剪。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极片图像,确定缺陷检测结果,包括:检测极片图像中是否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若极片图像中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则判断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是否为极片标识孔图像;若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为极片标识孔图像,则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缺陷位置,确定目标极片的缺陷检测结果。本实施方式在缺陷位于极片标识孔图像上时,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缺陷位置来确定目标极片的缺陷检测结果,从而提高目标极片的缺陷检测的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缺陷位置,确定目标极片的缺陷检测结果,包括:判断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是否大于标识孔到第一边缘的距离;其中,第一边缘为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激光器的图像边缘;若判定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大于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则生成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且目标极片的上一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若判定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不大于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则生成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本实施方式在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大于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时,生成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且目标极片的上一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在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不大于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时,生成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从而提高目标极片的缺陷检测的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在检测极片图像中是否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若判定极片图像不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则生成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判断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是否为极片标识孔图像之后,该方法还包括:若判定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不为极片标识孔图像,则生成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其中,极片图像通过多个相机对目标极片拍摄获得,每个相机均对应一张极片标识孔图像,多个相机依次设置在激光器与贴标位置之间;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包括:在当前相机拍摄获得对应的极片标识孔图像时,根据当前相机的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对应的贴标延时;根据当前相机对应的贴标延时,对上一贴标延时进行更新;其中,上一贴标延时通过上一相机对目标极片拍摄的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获得,上一相机为与当前相机相邻并且与激光器的距离小于当前相机与激光器的距离的相机。本实施例在激光器与贴标位置之间设置多个相机,从而多次更新目标极片的位置和贴标延时,从而进一步提高贴标的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其中,多个相机包括分条相机,所述分条相机为多个相机中距离贴标位置最近的相机;分条相机与贴标位置的距离为预设距离。
在第一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其中,预设距离通过分条相机拍摄的单张图片长度与备用长度确定;备用长度根据信号传输及贴标机响应时间确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贴标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以及控制模块;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其中,极片图像包括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极片图像,确定缺陷检测结果,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第一距离,其中,第一距离表征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距离,根据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包括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标识孔到贴标位置的距离,以及,根据第二距离,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贴标延时和缺陷检测结果,对目标极片的贴标进行控制。
上述设计的极片贴标控制装置,本方案通过获取的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来对进行缺陷检测,确定缺陷检测结果,并通过获取的目标极片的极片标识孔图像首先确定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第一距离,然后根据第一距离计算极片标识孔图像中标识孔到贴标位置的第二距离,从而通过极片标识孔图像来识别极片在压辊传送上的实时位置情况,进而使得基于第二距离计算得到的贴标延时受到极片与压辊相对运动的影响较小,提高贴标延时的准确性,使得基于贴标延时的贴标位置更加准确。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确定模块,还具体用于获取第一相机与所述贴标位置的第三距离;其中,第一相机为拍摄所述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的相机;根据第三距离和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确定模块,还具体用于获取极片图像的长度;根据第三距离、第一距离以及极片图像的长度,确定第二距离。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确定模块,还具体用于通过第一公式计算第二距离L2,第一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L3为第三距离,L0为所述极片图像沿极片走带方向的长度距离即极片图像的长度,贴标延时在第一相机采集完成极片标识孔图像的下一张图像时确定。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确定模块,还具体用于获取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根据第二距离、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确定模块,还具体用于通过第二公式计算贴标延时X,其中,第二公式为:
Figure 48504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L2为第二距离,U为相机分频参数,M为相机倍频参数,P为视觉检测精度。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控制模块,具体用于若缺陷检测结果为目标极片具有缺陷,则在贴标延时后控制贴标位置的贴标机对目标极片进行贴标,以使在电芯卷绕阶段根据贴标将所述目标极片进行裁剪。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检测极片图像中是否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若极片图像中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则判断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是否为极片标识孔图像;若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为极片标识孔图像,则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缺陷位置,确定目标极片的缺陷检测结果。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确定模块,还具体用于判断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是否大于标识孔到第一边缘的距离;其中,第一边缘为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激光器的图像边缘;若判定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大于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则生成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且目标极片的上一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若判定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不大于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则生成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确定模块,还具体用于若判定极片图像不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则生成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在第二方面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该确定模块,还具体用于若判定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不为极片标识孔图像,则生成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所述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所述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一方面中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所述方法。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贴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标识孔图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识孔与贴标位置的距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场景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标识孔与贴标位置的距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标识孔图像上的一种缺陷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标识孔图像上的又一种缺陷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贴标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A-极片;B-过辊;C-激光器;D-分条机构;E1、E2-收卷机构;F1、F2-贴标机;G1-第一相机;G2-第二相机;N-第N张图像;N+1-第N+1张图像;K-第K个极片;K+1-第K+1个极片;Q1、Q2-标识孔;P1-缺陷;900-获取模块;910-确定模块;920-控制模块;10-电子设备;1001-处理器;1002-存储器;1003-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新能源电池领域中,电池电芯是由一定长度的极片和隔膜卷绕或折叠制成,为了防止带有缺陷的极片卷入到电芯中,保障电芯安全,需要检出带有缺陷的极片,在极片辊压和分切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视觉检测系统检测极片缺陷,在检测极片具有缺陷的情况下,对极片进行贴标,进而在电芯卷绕阶段,可提前识别标签纸,自动识别带有缺陷的极片,并裁剪掉。
本发明人注意到,由于极片在传输运动过程中,过辊和极片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极片传输运动的实际距离与预先测量的距离存在偏差,进而导致贴标位置有偏差,从而造成贴标异常。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研究设计了一种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确定缺陷检测结果,并通过获取的目标极片的极片标识孔图像首先确定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第一距离,然后根据第一距离计算极片标识孔图像中标识孔到贴标位置的第二距离,从而通过极片标识孔图像来识别极片在压辊传送上的实时位置情况,进而使得基于第二距离计算得到的贴标延时受到极片与压辊相对运动的影响较小,提高贴标延时的准确性,使得基于贴标延时的贴标位置更加准确。
基于上述思路,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该极片贴标控制方法可由计算设备执行,该计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控制器、芯片、上位机等等,如图1所示,该极片贴标控制方法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获取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根据极片图像,确定缺陷检测结果;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第一距离;根据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根据第二距离,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根据贴标延时和缺陷检测结果,对目标极片的贴标进行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目标极片是指当前需要进行缺陷检测,并根据缺陷检测结果确定是否进行贴标的极片,为了便于对本方案的理解,本方案例举如下一种具体实施场景,如图2所示,极片A通过过辊B进行运动,依次经过激光器C、分条机构D进行分切,其中,该激光器C每隔一定的距离会在极片上切出一个标识孔(Mark孔),极片A上2个标识孔间的极片长度为一个电芯极片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以极片最先切出的标识孔作为当前极片的开头,例如,极片A为标识孔Q1和Q2之间的极片,标识孔Q1在Q2之前切出,那么则认为标识孔Q1为该极片A的标识孔,可以根据每个标识孔识别对应的极片,分条机构将极片A分成两半,一半经收卷机构E1收卷,另一半经收卷机构E2收卷。
为了防止具有缺陷的极片卷绕或折叠形成电芯,在对极片进行收卷之前,可对极片进行缺陷检测并进行相应的贴标,进而通过贴标表征极片是否存在缺陷,从而可对具有缺陷的极片进行裁剪。作为一种具体的示例,如图2所示,本方案可设置贴标机F1在收卷机构E1之前,设置贴标机F2在收卷机构E2之前,从而通过贴标机F1和F2对极片进行贴标。
在示例的实施场景基础上,本实施方式描述的目标极片指的是激光器C切出的两个标识孔(Mark孔)间的极片长度对应的极片,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可通过相机对运动的目标极片进行拍摄获得,具体的,该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可以包括目标极片从切出的标识孔开始到下一标识孔之间的整段极片的图像。作为一种可能的示例,在前述的实施场景基础上,本方案可在激光器C到贴标机F1/F2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相机,如图2所示,本方案可设置第一相机G1,通过第一相机G1对目标极片进行拍照,从而可获得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其中,该极片图像可包括该目标极片的极片标识孔图像,依照前文描述,极片开始阶段的标识孔可识别对应的极片,在此基础上,该极片标识孔图像即为该目标极片开始阶段的标识孔的图像;当然,极片图像除了包含极片标识孔图像以外,还可包含目标极片除了标识孔以外的其他位置的图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场景只是为了便于对本方案理解所例举的其中一种场景,本方案实施场景并不限于上述一种实施方式,还可以是电芯极片加工过程中的其他任意场景。
在上述基础上,本方案可根据获得的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检测目标极片是否存在缺陷,确定缺陷检测结果。其中,极片的缺陷可包括但不限于极片表面涂覆区漏箔、颗粒、气泡、针孔等缺陷;极片弯曲、折痕褶皱、压痕、干裂等缺陷;极片边缘掉料、缺口、裂口等缺陷;该缺陷检测结果可为目标极片具有缺陷和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了实现目标极片的快速检测,本方案可通过预先训练完成的极片缺陷检测神经网络模型,基于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来对目标极片的缺陷进行检测,从而确定目标极片的缺陷检测结果。
具体的,为了对具有缺陷的目标极片进行准确地裁剪,因此,需要对目标极片开头的标识孔处进行准确贴标,从而使得整段极片进行裁剪,若贴标位置出现偏差可能使得极片具有残留,进而影响其他极片,在传统方式中,在激光器C对目标极片切出标识孔后,即向贴标机发出初始贴标延时,但由于激光器C与贴标机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而在这段距离上,极片与压辊发生相对运动,从而造成贴标机基于初始贴标延时进行贴标存在不准确现象。
基于此,本方案根据目标极片的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第一距离L1,该第一距离L1表征的是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标识孔到目标极片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距离。作为一种示例,以图3所示的极片标识孔图像,该极片标识孔图像中图像的N2边缘为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第一距离L1为标识孔到N2边缘的距离。可选的,第一距离L1可以包括标识孔靠近N2侧端点到N2边缘的距离,或者标识孔中心点到N2边缘的距离,或者标识孔上任一点到N2边缘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可选的,标识孔与到N2边缘的距离,可以是标识孔任意一点到N2边缘的垂直距离,也可以是标识孔任意一点到N2边缘上任意一点的直线距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在确定第一距离L1的基础上,本方案根据第一距离L1,确定第二距离L2,第二距离L2表征的是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目标极片的标识孔(Mark孔)到贴标位置的距离,例如,依照图2场景中目标极片的标识孔(Mark孔)到贴标机F1的距离,然后根据第二距离L2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可选的,第二距离L2可以是标识孔上任一点到贴标位置的距离,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可选的,确定第二距离L2在标识孔上的选点位置,可以和确定第一距离L1时的选点位置一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其中,该贴标延时可为一延迟时间长度,表示从当前时间开始经过该延迟时间长度后则进行贴标,而本方案时在激光器与贴标位置之间设置相机,通过相机采集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然后基于相机采集的极片标识孔图像首先确定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第一距离,然后根据第一距离计算极片标识孔图像中标识孔到贴标位置的第二距离,从而通过极片标识孔图像来识别极片在压辊传送上的实时位置情况,进而使得基于第二距离计算得到的贴标延时受到极片与压辊相对运动的影响较小,提高贴标延时的准确性,使得基于贴标延时的贴标位置更加准确。
在上述得到缺陷检测结果和贴标延时的情况下,本方案根据贴标延时和缺陷检测结果对目标极片的贴标进行控制。例如,假设需要对具有缺陷的极片进行贴标,从而使得后续工艺对具有贴标的极片进行裁剪,在此基础上,若识别的缺陷检测结果为目标极片具有缺陷,那么则在贴标延时之后对该目标极片进行贴标;若识别的缺陷检测结果不具有缺陷,那么则在贴标延时后不对目标极片进行贴标。
上述设计的极片贴标控制方法,本方案通过获取的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来对进行缺陷检测,确定缺陷检测结果,并通过获取的目标极片的极片标识孔图像首先确定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第一距离,然后根据第一距离计算极片标识孔图像中标识孔到贴标位置的第二距离,从而通过极片标识孔图像来识别极片在压辊传送上的实时位置情况,进而使得基于第二距离计算得到的贴标延时受到极片与压辊相对运动的影响较小,提高贴标延时的准确性,使得基于贴标延时的贴标位置更加准确。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对于前文描述的根据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本方案可首先获取采集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的第一相机与贴标位置的第三距离L3,然后根据第三距离L3和第一距离L1,确定第二距离L2。其中,由于第一相机设备固定,贴标位置的贴标机的位置也固定,因此,第一相机与贴标位置的间距即第三距离L3为固定值。可选的,可以提前对第三距离L3进行测量,然后预存在计算设备中,当对第一距离L1进行计算时直接调用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具体的,本方案可获取极片图像的长度L0,根据第三距离L3、第一距离L1以及极片图像的长度L0,确定第二距离L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方案在计算贴标延时以及贴标延时的传输过程中,目标极片同时也在压辊上运动,因此,本方案可在第一相机采集完成极片标识孔图像的下一张极片图像时生成该贴标延时,从而减少计算过程和传输时间对于贴标时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可通过第一公式计算第二距离L2,该第一公式为:
Figure 529426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L3为第三距离,L0为极片图像沿极片走带方向的长度距离,即极片图像的长度。
上述计算过程可通过如图4所示的算法模型进行表示,在图4中L1即为目标极片的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第一距离,L0即为极片图像沿极片走带方向的长度距离,L3即为第一相机与贴标位置的距离,N表示拍摄获得的第N张图像,N+1表示拍摄获得的第N+1张图像。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当计算过程足够快的情况下,本方案可在第一相机采集完成极片标识孔图像时则生成该贴标延时,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距离L2,该公式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L3为第三距离,L0极片图像沿极片走带方向的长度距离,即极片图像的长度。
通过上述方式计算得到第二距离L2的基础上,假设本方案是根据编码器的脉冲向贴标机发送贴标信号,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可获取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距离、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计算该贴标延时,使得编码器可等待贴标延时后向贴标机发送脉冲,从而使得贴标机进行贴标。
具体的,本方案可通过第二公式计算贴标延时X,其中,该第二公式为:
Figure 509496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L2为第一距离,U为相机分频参数,M为相机倍频参数,P为视觉检测精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方案在激光器给目标极片开设标识孔完成时,激光器已经向编码器发出了初始贴标延时,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可根据计算出的贴标延时对该初始贴标延时进行更新。
作为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方案在激光器和贴标位置之间可设置多个相机,其具体可如图5和图6所示的示例场景所示,该多个相机依次设置在激光器C与贴标机F1/F2之间,在此基础上,目标极片在运动过程中会依次经过多个相机,即每个相机均会拍摄目标极片,从而获得目标极片对应的极片图像,因此,每个相机在拍摄到目标极片的极片标识孔图像时,均可根据对应的极片标识孔图像采用前述方式识别出目标极片的极片标识孔与贴标位置的距离,从而计算出目标极片的标识孔经过该相机时对应的贴标延时,从而对上一次的贴标延时进行更新。例如,如图5所示,第二相机G2与第一相机G1相邻,当目标极片的标识孔经过第一相机G1时,被第一相机G1拍摄,根据第一相机G1拍摄的目标极片的极片标识孔图像即可计算出第一相机G1对应的贴标延时,然后目标极片继续在压辊带动下运动,当目标极片的标识孔经过第二相机G2时,第二相机G2可拍摄获得目标极片的极片标识孔图像,然后即可计算出第二相机G2对应的贴标延时,为了防止极片在第一相机G1到第二相机G2的距离间与压辊发生相对运动造成贴标不准,因此,本方案根据第二相机G2对应的贴标延时对第一相机对应的贴标延时进行更新,从而使得贴标延时更加准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具有多个相机的情况下,每个相机确定对应贴标延时的方式与均为前述第一相机G1确定贴标延时的方式相同,在这里不在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在采用多个相机基础上,该多个相机中可包括分条相机,例如,该第二相机G2为分条相机,该分条相机为多个相机中距离贴标位置最近的相机,并且该分条相机对分条后的极片进行拍摄,在此基础上,该分条相机与贴标位置的距离为预设距离。其中,该预设距离通过分条相机拍摄的单张图片长度与备用长度确定;备用长度根据信号传输及贴标机响应时间确定。该单张图片长度通过单像素精度与分条相机采集的图像的行像素的乘积得到。
可通过如下方式计算该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单张图片长度*2+备用长度。以如下示例对该预设距离进行说明:
模切分条一体机上需要在Mark孔前M1(mm)处贴标,视觉检测系统采集的图片由T行像素组成,单像素精度为Y1(mm/pixel),信号传输及贴标机响应时间以Z1(ms)计算,模切分条一体机的最大运行速度为Vmax mm/min。那么可以计算得到预设距离为:预设距离=Y1*T*2+M1 +Z1 * Vmax =Y1*2T+M1+Vmax*Z1(mm)。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前文描述到极片开头的标识孔表征对应的极片,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得贴标准确,需要区分缺陷与标识孔的位置关系,而不同的位置关系产生不同的缺陷识别结果。因此,对于步骤S110,本方案可首先检测极片图像中是否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若极片图像中不存在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那么则认为该目标极片不存在缺陷。
若极片图像中存在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则判断具有缺陷的图像是否为极片标识孔图像,若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不为极片标识孔图像,则说明该目标极片的极片片段上具有缺陷,从而生成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若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为极片标识孔图像,则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缺陷位置,进一步确定目标极片的缺陷检测结果。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方案可首先判断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是否大于标识孔到第一边缘的距离,其中,第一边缘为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激光器的图像边缘,例如,图3中的N1边缘;若判断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大于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则说明缺陷在目标极片的标识孔之后,从而生成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且目标极片的上一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若判断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不大于标识孔到第一边缘的距离,则说明缺陷在目标极片上,进而生成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作为一种可能的示例,如图7和图8所示,K表示第K个极片,K+1表示第K+1个极片,Q1表示标识孔,P1表示缺陷,由此可知,图7为缺陷P1在标识孔Q1前(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不大于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的示意图,图8为缺陷P1在标识孔Q1后(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大于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的示意图,从而基于上述方式可以得出,基于图7可得出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基于图8得出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且目标极片的上一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另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多个相机进行拍摄的情况下,本方案设置的多个相机可分别拍摄极片的正面和反面,从而汇总所有相机的图像检测结果来确定目标极片是否存在缺陷。例如,图5中第一相机G1和第二相机G2分别拍摄的是目标极片的不同面,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可基于第一相机G1拍摄的极片图像来识别出目标极片是否存在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然后基于第二相机G2拍摄的极片图像来识别出目标极片是否存在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然后基于第一相机G1和第二相机G2二者的缺陷检测结果来共同确定目标极片是否存在缺陷。
图9出示了本申请提供一种极片贴标控制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应理解,该装置与图1和图8中执行的方法实施例对应,能够执行前述的方法涉及的步骤,该装置具体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或固化在装置的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具体地,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900、确定模块910以及控制模块920;获取模块900,用于获取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其中,极片图像包括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模块910,用于根据极片图像,确定缺陷检测结果,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第一距离,其中,第一距离表征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距离,根据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包括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标识孔到贴标位置的距离,以及,根据第二距离,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控制模块920,用于根据贴标延时和缺陷检测结果,对目标极片的贴标进行控制。
上述设计的极片贴标控制装置,本方案通过获取的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来对进行缺陷检测,确定缺陷检测结果,并通过获取的目标极片的极片标识孔图像首先确定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第一距离,然后根据第一距离计算极片标识孔图像中标识孔到贴标位置的第二距离,从而通过极片标识孔图像来识别极片在压辊传送上的实时位置情况,进而使得基于第二距离计算得到的贴标延时受到极片与压辊相对运动的影响较小,提高贴标延时的准确性,使得基于贴标延时的贴标位置更加准确。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确定模块910,还具体用于获取第一相机与所述贴标位置的第三距离;其中,第一相机为拍摄所述目标极片的多张极片图像的相机;根据第三距离和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确定模块910,还具体用于获取极片图像的长度;根据第三距离、第一距离以及极片图像的长度,确定第二距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确定模块910,还具体用于通过第一公式计算第二距离L2,第一公式为:
Figure 468487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L1为第一距离,L2为第二距离,L3为第三距离,L0为极片图像的长度,贴标延时在第一相机采集完成极片标识孔图像的下一张图像时确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确定模块910,还具体用于获取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根据第二距离、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确定模块910,还具体用于通过第二公式计算贴标延时X,其中,第二公式为:
Figure 469810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L2为第二距离,U为相机分频参数,M为相机倍频参数,P为视觉检测精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控制模块920,具体用于若缺陷检测结果为目标极片具有缺陷,则在贴标延时后控制贴标位置的贴标机对目标极片进行贴标,以使在电芯卷绕阶段根据贴标将所述目标极片进行裁剪。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确定模块910,具体用于检测极片图像中是否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若极片图像中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则判断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是否为极片标识孔图像;若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为极片标识孔图像,则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缺陷位置,确定目标极片的缺陷检测结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确定模块910,还具体用于判断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是否大于标识孔到第一边缘的距离;其中,第一边缘为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激光器的图像边缘;若判定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大于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则生成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且目标极片的上一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若判定缺陷位置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不大于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则生成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确定模块910,还具体用于若判定极片图像不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则生成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该确定模块910,还具体用于若判定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不为极片标识孔图像,则生成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0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通过通信总线1003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标出)互连并相互通讯,存储器1002存储有处理器1001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计算设备运行时,处理器1001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时执行前述实现方式中执行的方法,例如步骤S100到步骤S150:获取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根据极片图像,确定缺陷检测结果;根据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第一距离;根据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根据第二距离,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根据贴标延时和缺陷检测结果,对目标极片的贴标进行控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前述执行的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 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d-Only Memory, 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 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4)

1.一种极片贴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其中,所述极片图像包括极片标识孔图像;
根据所述极片图像,确定缺陷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第一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表征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包括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标识孔到贴标位置的距离;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
根据所述贴标延时和所述缺陷检测结果,对目标极片的贴标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确定所述第二距离,包括:
获取第一相机与所述贴标位置的第三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相机为拍摄所述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的相机;
根据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一距离,确定所述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包括:
获取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相机分频参数、所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所述视觉检测精度,确定所述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所述相机分频参数、所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所述视觉检测精度,确定所述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包括:
通过第二公式计算贴标延时X,其中,所述第二公式为:
Figure QLYQS_1
其中,L2为所述第二距离,U为所述相机分频参数,M为所述相机倍频参数,P为所述视觉检测精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一距离,确定所述第二距离,包括:
获取极片图像的长度;根据所述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以及所述极片图像的长度,确定所述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距离、第一距离以及极片图像的长度,确定所述第二距离,包括:
通过第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距离L2,所述第一公式为:
Figure QLYQS_2
其中,L1为所述第一距离,L2为所述第二距离,L3为所述第三距离, L0为所述极片图像沿极片走带方向的长度距离,所述贴标延时在第一相机采集完成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下一张图像时生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贴标延时和所述缺陷检测结果,对目标极片的贴标进行控制,包括:
若所述缺陷检测结果为目标极片具有缺陷,则在贴标延时后控制贴标位置的贴标机对所述目标极片进行贴标,以使在电芯卷绕阶段根据所述贴标将所述目标极片进行裁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极片图像,确定缺陷检测结果,包括:
检测所述极片图像中是否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
若所述极片图像中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则判断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是否为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
若所述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为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则根据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缺陷位置,确定所述目标极片的缺陷检测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缺陷位置,确定所述目标极片的缺陷检测结果,包括:
判断所述缺陷位置到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是否大于所述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边缘为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激光器的图像边缘;
若判定所述缺陷位置到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大于所述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则生成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且目标极片的上一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若判定缺陷位置到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的第一边缘的距离不大于所述标识孔到所述第一边缘的距离,则生成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所述极片图像中是否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判定所述极片图像不存在目标极片上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则生成目标极片不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是否为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判定具有缺陷的极片图像不为极片标识孔图像,则生成目标极片具有缺陷的缺陷检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极片图像通过多个相机对所述目标极片拍摄获得,每个相机均对应一张极片标识孔图像,所述多个相机依次设置在激光器与贴标位置之间;
所述根据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包括:
在当前相机拍摄获得对应的极片标识孔图像时,根据当前相机的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对应的贴标延时;
根据当前相机对应的所述贴标延时,对上一贴标延时进行更新;其中,所述上一贴标延时通过上一相机对目标极片拍摄的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获得,所述上一相机为与所述当前相机相邻并且与激光器的距离小于当前相机与激光器的距离的相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相机包括分条相机,所述分条相机为多个相机中距离贴标位置最近的相机;所述分条相机与贴标位置的距离为预设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预设距离通过分条相机拍摄的单张图片长度与备用长度确定;所述备用长度根据信号传输及贴标机响应时间确定。
12.一种极片贴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其中,所述极片图像包括极片标识孔图像;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极片图像,确定缺陷检测结果,根据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确定第一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表征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标识孔到极片标识孔图像靠近贴标位置的图像边缘的距离,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包括所述极片标识孔图像中的标识孔到贴标位置的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贴标延时和所述缺陷检测结果,对目标极片的贴标进行控制;
其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确定所述第二距离的过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相机与所述贴标位置的第三距离;其中,第一相机为拍摄所述目标极片的极片图像的相机;根据第三距离和第一距离,确定第二距离;
其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的过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根据第二距离、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
其中,在所述根据第二距离、相机分频参数、相机倍频参数以及视觉检测精度,确定目标极片的贴标延时的过程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第二公式计算贴标延时X,其中,第二公式为:
Figure QLYQS_3
;其中,L2为第二距离,U为相机分频参数,M为相机倍频参数,P为视觉检测精度。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609827.3A 2022-12-15 2022-12-15 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690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9827.3A CN115690097B (zh) 2022-12-15 2022-12-15 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09827.3A CN115690097B (zh) 2022-12-15 2022-12-15 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0097A CN115690097A (zh) 2023-02-03
CN115690097B true CN115690097B (zh) 2023-03-10

Family

ID=85055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09827.3A Active CN115690097B (zh) 2022-12-15 2022-12-15 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00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3395B (zh) * 2023-03-10 2023-07-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打皱检测方法、设备、装置和极片卷绕装置
CN116399873B (zh) * 2023-06-07 2023-09-26 杭州百子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视觉的片材缺陷贴标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1523A (zh) * 2021-09-29 2022-01-1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辊机构、片材剔除设备及剔除方法
CN114597479A (zh) * 2021-06-26 2022-06-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式钠金属电池、电化学装置
CN114609682A (zh) * 2020-12-09 2022-06-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成像缝洞参数的提取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99573A (zh) * 2022-06-30 2022-07-29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片的模切装置及方法
CN115151997A (zh) * 2019-10-18 2022-10-04 Asml荷兰有限公司 用于电压对比缺陷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70859B2 (en) * 2016-01-12 2018-05-1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Commerce Sample holder, detector mask, and scope system
CN208420734U (zh) * 2018-07-05 2019-01-22 广东德尔智慧工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锂电池隔离膜缺陷视觉检测系统
CN211404633U (zh) * 2019-12-04 2020-09-01 信义电源(苏州)有限公司 锂电池制片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1997A (zh) * 2019-10-18 2022-10-04 Asml荷兰有限公司 用于电压对比缺陷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CN114609682A (zh) * 2020-12-09 2022-06-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电成像缝洞参数的提取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97479A (zh) * 2021-06-26 2022-06-0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式钠金属电池、电化学装置
CN113941523A (zh) * 2021-09-29 2022-01-1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辊机构、片材剔除设备及剔除方法
CN114799573A (zh) * 2022-06-30 2022-07-29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片的模切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0097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90097B (zh) 极片贴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0465862B1 (ko) 대상체의 품질측정방법, 캠버억제방법, 대상체의품질측정장치, 압연장치 및 트림장치
CN108356422B (zh) 带卷连续激光落料用在线测量、废料掉落及成品分离识别法
CN114549531A (zh) 一种锂电池卷绕OverHang对中纠偏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943198A (zh) 锂电池制片设备
EP416693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ab folding, and image analyzer
CN112455098A (zh) 极片打标方法和极片打标系统
CN117340439A (zh) 极片打标系统及方法
KR20150086042A (ko) 이차전지용 극판 검사방법
CN115272168A (zh) 一种极片质量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4819B (zh) 一种基板材料的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98191A (zh) 一种极片检测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65615B (zh) 飞拍拍摄触发点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7181891A (zh) 料带的检测方法和模切机
CN211404633U (zh) 锂电池制片设备
US20240047763A1 (en) Electrode position tracking system
CN115797254B (zh) 极片缺陷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462039A (zh) 一种铜箔分切机
US20230097728A1 (en) Coordinate correction system and correction method of roll map in electrode breakage
CN115498241B (zh) 缠绕抓边系统及缠绕抓边方法
JP2012202957A (ja) 欠陥位置情報生成装置、欠陥確認システム及び欠陥位置情報生成方法
CN108053404B (zh) 一种锂电池涂布边界高效定位方法
JP6156324B2 (ja) 先端形状矯正装置及び先端形状矯正方法
CN114918195B (zh) 激光清洗控制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29928A (zh) 极片检测方法、装置、控制器、系统、介质和程序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