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3236B - 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气密性检测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气密性检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3236B
CN115683236B CN202211704005.3A CN202211704005A CN115683236B CN 115683236 B CN115683236 B CN 115683236B CN 202211704005 A CN202211704005 A CN 202211704005A CN 115683236 B CN115683236 B CN 1156832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polar plate
transfer
plates
detection
bipo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040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83236A (zh
Inventor
席海山
陈新
曾锋
刘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Longshen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Longshen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Longshen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Longshen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0400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3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3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3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83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3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机构,包括第一传送轨道、第二传送轨道、气密性检测装置、两个第一下料匣、两个第一转移装置及第一定位装置,第一传送轨道及第二传送轨道上分别设有多个移动匣,第一传送轨道与第二传送轨道并排且传送该移动匣的路径相反;气密性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一传送轨道上对双极板叠堆进行气密性检测;该两个第一下料匣分别设置在第一传送轨道的终止端及第二传送轨道的起始端;该两个第一转移装置对移动匣上装载的板件进行转移;第一定位装置上包括推顶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气密性检测机构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本申请解决在双极板的气密性检测中,双极板与仿形板的堆叠精度低,检测结果失真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气密性检测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气密性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效率高。燃料电池用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没有机械传动部件,排放有害气体极少,使用寿命长。因此,燃料电池逐渐普及到日常设备的应用中。
其中,双极板又称集流板,是燃料电池的重要部件之一。双极板用于分隔燃料与氧化剂,阻止气体透过、收集及传导电流。双极板上的流道能够将气体均匀分配到电极的反应层进行电极反应。双极板还能够排出热量,保持电池的温场均匀。
对于燃料电池的质量检测,气密性检测是重要检测项目之一。常见的气密性检测装置主要针对成品,检测不通过的成品有可能需要重修或者直接报废。为了提高成品率,增加了针对来料进行检测的工序,即在制造完成品之前,就对双极板的板件进行气密性、表面瑕疵及流道等前置检测,以提高成品的良品率。
在对双极板的气密性检测中,为了提高检测效率,一般将多个双极板进行堆叠,然后放置在气密性检测装置里面进行批量化的气密性检测。由于在检测过程中堆叠的双极板内的相邻板件之间表面容易相互摩擦而损害,因而一般在双极板的叠堆中增加仿形板。如图1所示,即在每相邻的双极板X之间夹有一块仿形板Y,这个仿形板与双极板形状及表面布局相同,且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缓冲压力,在不影响气密性检测的前提下,使相邻的双极板相互隔离避免相互伤害。
为了方便区分双极板的板件状态,本文中提及的“堆叠”可以理解为一个动词,指将多个板进行叠置的操作。“叠堆”可以理解为一个名词,指叠置后的板件堆。
在上述情况下,具有仿形板的双极板叠堆中的密封性尤为重要。如图1所示,一般在仿形板Y上设置与双极板X形状配合的密封结构Y1,这密封结构Y1与双极板上的流道及纹理位置吻合,以确保堆叠时与相邻双极板之间的密封性。在气密性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双极板与仿形板进行交错堆叠。现有技术需要人工进行交错堆叠,然后再放置在气密性检测设备中进行检测,完成后由人工将双极板叠堆取出,判断检测结果等,十分繁琐。另外,由于双极板上的结构与仿形板上的密封结构较为精密细致,在交错堆叠的过程中,仿形板与双极板的对位需要十分精确,否则将导致气密性检测容易报错,检测结果失真,人手加工难以满足上述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气密性检测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针对双极板的气密性检测中,人工参与度高,双极板与仿形板的堆叠对位精准度低,导致检测结果容易报错失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机构,用于对双极板进行气密性检测,所述气密性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传送轨道;
第二传送轨道,所述第一传送轨道及所述第二传送轨道上分别设有多个移动匣,所述第一传送轨道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并排且传送所述移动匣的路径相反;
气密性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上,对传送至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位置处的所述移动匣上的双极板叠堆进行气密性检测,所述双极板叠堆包括双极板及设置于相邻双极板之间的仿形板;
至少两个第一下料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终止端及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起始端,用于分别接收气密性检测合格及不合格的双极板;
至少两个第一转移装置,所述第一传送轨道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具有相互并行的共同第一端和共同第二端,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移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共同第一端和共同第二端上;所述第一转移装置用于对所述移动匣上装载的板件进行转移,所述板件包括双极板和/或仿形板;
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用于调整仿形板姿态的推顶件,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终止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所处位置与所述第一转移装置的转移轨迹重叠。
本申请提供的双极板气密性检测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气密性检测机构为自动化的检测设备,其包括两条传送运转方向相反的传送轨道。该第一传送轨道与第二传送轨道并排设置,两轨道上运转有多个移动匣,该移动匣用于装载双极板、仿形板或交错堆叠的双极板与仿形板叠堆。第一传送轨道上设置气密性检测装置,以对传送至该气密性检测装置位置处的移动匣上的双极板叠堆进行气密性检测。在第一传送轨道与第二传送轨道的共同第一端和共同第二端上均设有第一转移装置,在共同第一端上的第一转移装置用于对双极板与仿形板进行交错堆叠。在共同第二端上的第一转移装置用于将气密性检测后的双极板叠堆进行拆卸,合格的放置于一侧的第一下料匣,不合格的放置于另一侧的第一下料匣;同时,将双极板叠堆中的仿形板拆卸,并转移至第二传送轨道的移动匣上,以便送回重复使用。以此,在本申请的气密性检测机构上,第一传送轨道主要用于对移动匣上的双极板叠堆进行气密性检测,第二传送轨道主要用于将移动匣上装载的仿形板送回以便重复使用,从而构成一个自循环运行的检测机构,有效地减少人工参与,提高检测效率。
其中,在第一传送轨道的运转起始端与第二传送轨道的运转终止端之间设置了第一定位装置,该第一定位装置上设有用于对仿形板摆放姿态作调整的推顶件。让第一转移装置将仿形板从第二传送轨道的移动匣上取出后,先放置在第一定位装置上进行姿态调整,然后再转移至第一传送轨道的移动匣上,并与双极板进行交错堆叠。可见,利用第一定位装置对仿形板的姿态进行二次调整,有效地提高双极板与仿形板的对位精准度,有利于确保双极板叠堆中的密封性,进而减少在气密性检测中容易发生报错或检测结果失真等故障。
对第一定位装置的结构作改进,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还包括用于摆放仿形板的放置台和设置在所述放置台内的驱动气缸,所述推顶件围绕所述放置台的外周设置,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推顶件数量相同且一一连接。以此,利用驱动气缸驱使推顶件从四边对摆放在放置台上的仿形板进行姿态调整。具体可以是四边的推顶件在驱动气缸的驱使下往内侧收缩,即快速调整好放置台上的仿形板姿态,以便第一转移装置取走调整后的仿形板,使仿形板与双极板进行交错堆叠。既确保双极板与仿形板之间的对位精确性,又能提高调整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送轨道和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将所述移动匣顶起以脱离轨道。一方面,顶升装置将移动匣顶起脱离轨道后,使两侧传送轨道上的移动匣能够相互对齐,并且能够与第一定位装置的位置对齐。以此,第一转移装置上可优选采用轨道机器人,能够沿着轨道作线性移动,即可将双极板和/或仿形板进行位置转移,有效地提高转移速度。另一方面,顶升装置将移动匣顶起脱离轨道后,第一传送轨道和第二传送轨道可保持运行,避免影响其他移动匣的移动,有效地提高整个气密性检测机构的运行速度。
可选的,所述移动匣上设有用于放置双极板或仿形板的放置座和多个限位柱,所述多个限位柱围绕所述放置座的外周设置,以对放置在放置座上的双极板或仿形板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双极板与仿形板的交错堆叠对位精确性。
可选的,所述限位柱的顶端设有用于阻止多取仿形板的弹性刮片,所述弹性刮片平伸于所述放置座的上方。由于仿形板表面是密封圈构成的纹理结构,这导致相邻的仿形板容易相互粘附,导致被拾取转移时容易发生多取的情况。以此,利用弹性刮片将多取的仿形板阻挡下来,从而解决仿形板容易被多取的问题。
对两传送轨道的结构作改进,所述第一传送轨道和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均包括上下两层的传送导轨,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及所述第二传送轨道上的所述上下两层传送导轨的运转方向均相反;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和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两端上均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台和升降架,所述升降架驱使所述升降台上下位移以转运所述上下两层传送导轨上的移动匣。以此,让第一传送轨道及第二传送轨道均构成单向循环运转,使第一传送轨道和第二传送轨道上的移动匣能够重复使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包括外观检测机构和所述的气密性检测机构,所述外观检测机构包括上料匣、下表检测装置、上表检测装置、第二下料匣、第二定位装置、第二转移装置以及第三转移装置,所述上料匣、所述下表检测装置及所述上表检测装置依次设置,所述第二下料匣与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表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两侧;所述第二转移装置用于将所述上料匣上的双极板转移至所述上表检测装置,所述下表检测装置的所处位置与所述第二转移装置的转移轨迹重叠;所述第三转移装置用于将所述上表检测装置上的双极板转移至所述第二下料匣或所述第二定位装置上;所述下表检测装置用于在双极板被转移的过程中对双极板的下表面进行外观检测;所述上表检测装置用于对双极板的上表面进行外观检测;所述第二下料匣用于接收外观检测不合格的双极板;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用于接收外观检测合格的双极板并对双极板的姿态作调整,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起始端相邻设置。以此,针对双极板的检测需求,在本申请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上具有对双极板的外观如表面瑕疵、流道尺寸以及气密性等自动化的检测机构。在对双极板进行转移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对双极板的上下表面瑕疵及流道尺寸进行外观检测。若外观检测合格的双极板,将转移至第二定位装置上进行二次定位,然后再转移至气密性检测机构上,并与仿形板进行交错堆叠后进行气密性检测。若外观检测不合格的双极板,将转移至第二下料匣以便返修或报废。以此,该外观检测机构对双极板在气密性检测前进行前置检测,全自动化运行,有效地减少人工参与,提高检测效率。
可选的,所述上表检测装置和所述下表检测装置均包括图像采集器和流道检测器,所述图像采集器用于拍摄双极板的图像,所述流道检测器用于检测双极板上的流道尺寸;所述上表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用于放置双极板的第一移动台,所述第一移动台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移动;所述上表检测装置上的所述图像采集器和所述流道检测器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方,并朝向下方设置;所述下表检测装置上的所述图像采集器和所述流道检测器朝向上方设置。以此,第二转移装置从上料匣上取件,将双极板转移至上表检测装置的第一传送带上。在此转移过程中,下表检测装置的图像采集器和流道检测器对双极板进行下表面的外观检测。当双极板被摆放至第一移动台后,第一传送带驱使第一移动台移动,上表检测装置的图像采集器和流道检测器对双极板进行上表面的外观检测。
可选的,所述外观检测机构还包括第四转移装置,所述第四转移装置用于将双极板从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转移至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所述移动匣上,并与所述第一转移装置交错堆叠双极板和仿形板;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摄像器以及用于放置双极板的第二移动台,所述第二移动台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移动,所述摄像器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二移动台上设有姿态调整机构,所述姿态调整机构包括围绕所述第二移动台外周设置的多个推动件以及驱使所述推动件活动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根据所述摄像器的采集信息驱使各个所述推动件活动,以调整摆放在所述第二移动台上的双极板姿态。以此,让调整姿态后的双极板能够顺利地安装在移动匣上,以便与仿形板的摆放姿态配合,有效地提高双极板与仿形板的对位准确性。
可选的,所述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还包括用于在双极板叠堆中添加或拆卸隔纸的堆叠机构,所述堆叠机构分别相邻地设置于所述上料匣、所述第一下料匣和所述第二下料匣;所述堆叠机构均包括用于放置隔纸的隔纸匣和第五转移装置,所述第五转移装置用于从所述隔纸匣中取出隔纸,并与所述第一下料匣或所述第二下料匣中的双极板交错堆叠;或者,从所述上料匣的双极板叠堆中将隔纸拆卸并放置在所述隔纸匣。以此,在本申请的自动检测系统中,上料匣、各个第一下料匣以及第二下料匣上均设有相邻设置的堆叠机构,该堆叠机构用于叠置或拆卸双极板叠堆中的隔纸,从而减少人工参与,自动化地完成在双极板叠堆中的隔纸交错堆叠或拆卸操作,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极板与仿形板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整体结构立体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机构俯视结构图;
图4为图2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机构侧视结构图;
图8为图7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极板叠堆的移动匣立体结构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俯视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观检测机构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2为图11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气密性检测机构;101-气密性检测装置;102-第一下料匣;103-第一转移装置;104-顶升装置;105-传送导轨;106-升降装置;
200-外观检测机构;201-上料匣;202-第二下料匣;203-第二转移装置;204-第三转移装置;205-图像采集器;206-流道检测器;207-第四转移装置;
1-第一传送轨道;
2-第二传送轨道;
3-第一定位装置;31-推顶件;32-放置台;
4-移动匣;41-放置座;42-限位柱;43-弹性刮片;
5-下表检测装置;
6-上表检测装置;61-第一传送带;62-第一移动台;
7-第二定位装置;71-第二传送带;72-摄像器;73-第二移动台;
8-堆叠机构;81-隔纸匣;82-第五转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气密性检测机构进行详细说明。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包括气密性检测机构100和外观检测机构200,气密性检测机构100是传统的针对双极板的板件气密性检测。外观检测机构200主要对双极板的板件表面瑕疵及流道进行检测,如尺寸、毛刺、流道的深度及形状等。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该气密性检测机构100包括第一传送轨道1、第二传送轨道2、气密性检测装置101、至少两个第一下料匣102、至少两个第一转移装置103以及第一定位装置3。
其中,第一传送轨道1与第二传送轨道2并排设置,且传送方向相反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轨道1上设有多个移动匣4,该第一传送轨道1上的多个移动匣4用于装载双极板叠堆,该双极板叠堆中包括双极板及设置于相邻双极板之间的仿形板。第二传送轨道2上也设有多个移动匣4,该第二传送轨道2上的多个移动匣4用于装载仿形板叠堆。
在本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101设置于第一传送轨道1上,对在第一传送轨道1上运载的移动匣4上的双极板叠堆进行气密性检测。该第二传送轨道2上的移动匣4将使用后的仿形板送回,以便下一批双极板检测使用。
其中,该气密性检测装置101为现有技术上常用的检测装置,内部具有夹紧机构对双极板叠堆进行压紧,然后往双极板叠堆上输出气体以检测气密性。
该至少两个第一下料匣102分别设置在第一传送轨道1的终止端1N及第二传送轨道2的起始端2M。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位于第一传送轨道1终止端1N的第一下料匣102用于接收气密性检测合格的双极板;而位于第二传送轨道2起始端2M的第一下料匣102用于接收气密性检测不合格的双极板。此处的传送轨道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可以理解为对应各个传送轨道的运转方向上的起始或终止的两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传送轨道1与第二传送轨道2具有相互并行的共同第一端和共同第二端,在第一传送轨道1与第二传送轨道2的共同第一端和共同第二端上分别设置第一转移装置103,该第一转移装置103可优选采用轨道机器人,该轨道机器人能够沿着轨道移动,拾取或放置物件,以对物件进行位置转移。在本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机构100上,在第一传送轨道1与第二传送轨道2的共同第一端上的该第一转移装置3用于对双极板与仿形板进行交错堆叠;在第一传送轨道1与第二传送轨道2的共同第二端上的该第一转移装置3用于对交错堆叠的双极板与仿形板叠堆进行拆卸及分类摆放。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该第一定位装置3包括用于调整仿形板姿态的推顶件31。此处的“姿态”可以理解为仿形板平躺时的摆放角度。该第一定位装置3设置于第一传送轨道1的起始端1M与第二传送轨道2的终止端2N之间,且第一定位装置3的所处位置与第一转移装置103的转移轨迹重叠,以使第一定位装置3的所处位置在第一转移装置103的转移轨迹上。以此,第一转移装置103在第二传送轨道2的移动匣4上取仿形板,先经过第一定位装置3,并摆放在第一定位装置3上,利用第一定位装置3的推顶件31对仿形板进行姿态调整,然后再将仿形板转移至第一传送轨道1的移动匣4上,与双极板进行交错堆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极板气密性检测机构100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气密性检测机构100为自动化的检测设备,其包括两条传送运转方向相反的传送轨道。该第一传送轨道1与第二传送轨道2并排设置,两轨道上运转有多个移动匣4,这些移动匣4用于装载双极板、仿形板或交错堆叠的双极板与仿形板叠堆。第一传送轨道1上设置气密性检测装置101,以对传送至该气密性检测装置101位置处的移动匣4上的双极板叠堆进行气密性检测。在第一传送轨道1与第二传送轨道2的共同第一端和共同第二端上均设有第一转移装置103,在共同第一端上的第一转移装置103用于对双极板与仿形板进行交错堆叠。在共同第二端上的第一转移装置103用于将气密性检测后的双极板叠堆进行拆卸,合格的放置于一侧的第一下料匣102,不合格的放置于另一侧的第一下料匣102;同时,将双极板叠堆中的仿形板拆卸,并转移至第二传送轨道2的移动匣4上,以便送回重复使用。
可见,在本申请的气密性检测机构100上,第一传送轨道1主要用于对移动匣4上的双极板叠堆进行气密性检测,第二传送轨道2主要用于将移动匣4上装载的仿形板送回以便重复使用,从而构成一个自循环运行的检测机构,有效地减少人工参与,提高检测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匣4上用于摆放双极板或者仿形板的部位是相同的,但是仿形板从移动匣4上被取出后,容易受周围限位结构的干扰,导致姿态发生变化。由于双极板及仿形板上的结构较为精密,稍微的姿态变动也会对二者的对位配合造成影响。为此,在第一传送轨道1的运转起始端1M与第二传送轨道2的运转终止端2N之间设置了第一定位装置3,该第一定位装置3上设有用于对仿形板摆放姿态作调整的推顶件31。让第一转移装置103将仿形板从第二传送轨道2的移动匣4上取出后,先放置在第一定位装置3上进行姿态调整,然后再转移至第一传送轨道1的移动匣4上,并与双极板进行交错堆叠。可见,利用第一定位装置3对仿形板的姿态进行二次调整,有效地提高双极板与仿形板的对位精准度,有利于确保双极板叠堆中的密封性,进而减少在气密性检测中容易发生报错或检测结果失真等故障,提高堆叠效率。
以此,本申请的气密性检测机构,可以与其他同样针对双极板的检测设备连接一起,以作为该检测设备中的其中一个检测工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定位装置3还包括用于摆放仿形板的放置台32和设置在放置台32内的驱动气缸(图未显示),推顶件31围绕放置台32的外周设置,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推顶件31数量相同且一一连接。利用驱动气缸驱使推顶件31从四边对摆放在放置台32上的仿形板进行姿态调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四边的推顶件31在驱动气缸的驱使下往内侧收缩,即快速调整好放置台32上的仿形板姿态,以便第一转移装置103取走调整后的仿形板,使仿形板与双极板进行交错堆叠。既确保双极板与仿形板之间的对位精确性,又能提高调整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第一传送轨道1和第二传送轨道2的两端分别设有顶升装置104,该顶升装置104将移动匣4顶起以脱离轨道。该顶升装置104可以是常用的顶升机构,包括围框和驱使围框上下移动的气缸,围框对移动匣4进行固定,并在气缸的驱使下上升,以使移动匣4脱离轨道。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一方面,顶升装置104将移动匣4顶起脱离轨道后,使两侧传送轨道上的移动匣4能够相互对齐,并且能够与第一定位装置3的位置对齐。以此,第一转移装置103可优选采用轨道机器人,能够沿着轨道作线性移动,即可将双极板和/或仿形板进行位置转移,有效地提高转移速度。另一方面,顶升装置104将移动匣4顶起脱离轨道后,第一传送轨道1和第二传送轨道2可保持运行,避免影响其他移动匣4的移动,有效地提高整个气密性检测机构100的运行速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各个移动匣4上均设有用于放置双极板或仿形板的放置座41和多个限位柱42,该多个限位柱42围绕放置座41的外周设置,以对放置在放置座41上的双极板或仿形板进行定位,有利于提高双极板与仿形板的交错堆叠对位精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仿形板的表面是密封圈构成的纹理结构,这导致相邻的仿形板表面容易相互粘附,当第一转移装置103从移动匣4的仿形板叠堆上取走仿形板时,容易发生多取情况。即在第一转移装置103吸取表面的仿形板时,相邻的仿形板容易被一起提走,多取的那块仿形板容易在转移过程中掉落,导致仿形板与双极板的交错堆叠数量发生不准确。
为此,请参阅图8,在第二传送轨道2的各个移动匣4上,移动匣4上的限位柱42顶端设有用于阻止多取仿形板的弹性刮片43,该弹性刮片43平伸于该移动匣4的放置座41上方。以此,利用弹性刮片43将多取的仿形板阻挡下来,从而解决仿形板容易被多取的问题。
另外,由于仿形板不是双极板本体,仅起到隔离相邻双极板以防二者相互损害,起到保护双极板的作用,因而不怕被刮伤。可见,弹性刮片43是针对仿形板的多取而设置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7,第一传送轨道1和第二传送轨道2均包括上下两层的传送导轨105,在第一传送轨道1上的上下两层传送导轨105的运转方向相反设置,在第二传送轨道2上的上下两层传送导轨105的运转方向也相反设置。在第一传送轨道1和第二传送轨道2的两端上均设有升降装置106,该升降装置106均包括升降台和升降架,该升降架驱使升降台上下位移以转运上下两层传送导轨105上的移动匣4。
为了方便理解,如图7所示,此处的第一传送轨道1上的上下两层传送导轨105可理解为逆时针运转;相对地,该第二传送轨道2上的上下两层传送导轨105可理解为顺时针运转。以此,让第一传送轨道1及第二传送轨道2均构成单向循环运转,使第一传送轨道1和第二传送轨道2上的移动匣4能够重复使用。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0及图11,该外观检测机构200包括上料匣201、下表检测装置5、上表检测装置6、第二下料匣202、第二定位装置7、第二转移装置203以及第三转移装置204。其中,该上料匣201、下表检测装置5及上表检测装置6依次设置,该第二下料匣202与第二定位装置7分别设置于上表检测装置6的输出端两侧。此处的“输出端”可以理解为该上表检测装置6对物件检测完成后的输出部位。
第二转移装置203用于将上料匣201上的双极板转移至上表检测装置6。该下表检测装置5的所处位置与第二转移装置203的转移轨迹重叠,以使第二转移装置203将双极板转移的过程中,将途径于下表检测装置5上方。
第三转移装置204用于将上表检测装置6上的双极板转移至第二下料匣202或第二定位装置7上。
下表检测装置5用于在双极板被转移的过程中,对双极板的下表面进行外观检测。
上表检测装置6用于对双极板的上表面进行外观检测。
第二下料匣202用于接收外观检测不合格的双极板。
第二定位装置7用于接收外观检测合格的双极板并对双极板的姿态作调整,该第二定位装置7的输出端与第一传送轨道1的起始端1M相邻设置。
以此,针对双极板的检测需求,在本申请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上还具有外观检测机构200,以针对双极板的外观如表面瑕疵、流道尺寸等进行检测。在对双极板进行转移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对双极板的上下表面瑕疵及流道尺寸进行外观检测。若外观检测合格的双极板,将转移至第二定位装置7上进行二次定位,然后再转移至气密性检测机构100上,并与仿形板进行交错堆叠后进行气密性检测。若外观检测不合格的双极板,将转移至第二下料匣202以便返修或报废。以此,该外观检测机构200对双极板在气密性检测前进行前置检测,全自动化运行,有效地减少人工参与,提高检测效率。
本申请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中,该气密性检测机构100与外观检测机构200优选可拆卸连接,或者相邻地设置于一起,以便依次对双极板进行各项目的检测工序。
其中,请一并参阅图10及图11,该上表检测装置6和下表检测装置5均包括图像采集器205和流道检测器206,该图像采集器205用于拍摄双极板的图像,可优选采用摄像设备与光源配合,对双极板进行拍摄并获得图像信息,以便进行图像比对判断是否符合检测要求。流道检测器206用于检测双极板上的流道尺寸,可优选采用距离检测设备,如常用的距离检测仪,能够利用激光测距,快速地获得流道深度尺寸信息,并通过数据比对是否符合检测预设值。
如图11所示,该上表检测装置6还包括第一传送带61和用于放置双极板的第一移动台62,第一移动台62设置在第一传送带61上移动。上表检测装置6上的图像采集器205和流道检测器206通过支架固定在第一传送带61的上方,并朝向下方设置。而下表检测装置5上的图像采集器205和流道检测器206朝向上方设置。
以此,第二转移装置203从上料匣201上取件,将双极板转移至上表检测装置6的第一传送带61上。在此过程中,下表检测装置5的图像采集器205和流道检测器206对双极板进行下表面的外观检测。当双极板被摆放至第一移动台62后,第一传送带61驱使第一移动台62移动,上表检测装置6的图像采集器205和流道检测器206对双极板进行上表面的外观检测。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0及图11,该外观检测机构200还包括第四转移装置207,该第四转移装置207用于将双极板从第二定位装置7转移至第一传送轨道1的移动匣4上,并与第一转移装置103交错堆叠双极板和仿形板。
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该第二定位装置7包括第二传送带71、摄像器72以及用于放置双极板的第二移动台73,该第二移动台73设置在第二传送带71上移动,摄像器72通过支架固定在第二传送带71的上方。
第二移动台73上设有姿态调整机构,该姿态调整机构包括围绕第二移动台73外周设置的多个推动件74以及驱使推动件74活动的驱动器(图未显示),该驱动器根据摄像器72的采集信息驱使各个推动件74活动,以调整摆放在第二移动台73上的双极板姿态。
以此,让调整姿态后的双极板能够顺利地安装在移动匣4上,以便与仿形板的摆放姿态配合,有效地提高双极板与仿形板的对位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双极板叠堆中的相邻双极板表面容易相互磨损,一般会在相邻的双极板上下表面之间设置隔纸,以配置在未进行检查的双极板叠堆或者下料后的双极板叠堆中。
为此,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3,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上,还包括用于在双极板叠堆中添加或拆卸隔纸的多个堆叠机构8,该多个堆叠机构8分别相邻地设置于上述的上料匣201、两个第一下料匣102及第二下料匣202上。
以设置在第二下料匣202上的为例,如图13所示,该堆叠机构8均包括用于放置隔纸的隔纸匣81和第五转移装置82,该第五转移装置82用于从隔纸匣81中取出隔纸,并与该第一下料匣102或第二下料匣202中的双极板交错堆叠;或者,从上料匣201的双极板叠堆中将隔纸拆卸并放置在隔纸匣81上。
以此,在本申请的自动检测系统中,上料匣201、各个第一下料匣102以及第二下料匣202上均设有相邻设置的堆叠机构8,该堆叠机构8用于叠置或拆卸双极板叠堆中的隔纸,从而减少人工参与,自动化地完成在双极板叠堆中的隔纸交错堆叠或拆卸操作,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转移装置103、第二转移装置203、第三转移装置204、第四转移装置207以及第五转移装置82,均可以采用机械手或者轨道机器人等。
其中,机械手可优选作为两个大型机构之间的双极板转移节点。
轨道机器人具体可以是在轨道上移动的拾取机构,能够对物件进行位置转移。该轨道机器人可优选分别设置在上述两个大型机构上,有利于两个相邻的装置之间实现连接。如上述的第一转移装置103采用轨道机器人,在第一传送轨道1与第二传送轨道2之间实现相互连接固定。此外,由于轨道机器人是线性移动的,因而有利于提高转移工件的平稳性,尤其是对板件进行位置转移操作,能够避免板件在转移过程中容易发生跌落损坏,有效地减少来料的损耗。
另外,在上述各个转移装置的拾取端上可优选设置气动吸盘,有利于对上述的双极板、仿形板及隔纸进行吸取或放置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密性检测机构,用于对双极板进行气密性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机构包括:
第一传送轨道;
第二传送轨道,所述第一传送轨道及所述第二传送轨道上分别设有多个移动匣,所述第一传送轨道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并排且传送所述移动匣的路径相反;
气密性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上,对传送至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位置处的所述移动匣上的双极板叠堆进行气密性检测,所述双极板叠堆包括双极板及设置于相邻双极板之间的仿形板;
至少两个第一下料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终止端及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起始端,用于分别接收气密性检测合格及不合格的双极板;
至少两个第一转移装置,所述第一传送轨道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具有相互并行的共同第一端和共同第二端,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转移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共同第一端和共同第二端上;所述第一转移装置用于对所述移动匣上装载的板件进行转移,所述板件包括双极板和/或仿形板;
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用于调整仿形板姿态的推顶件,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起始端与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终止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所处位置与所述第一转移装置的转移轨迹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还包括用于摆放仿形板的放置台和设置在所述放置台内的驱动气缸,所述推顶件围绕所述放置台的外周设置,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推顶件数量相同且一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和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两端分别设有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将所述移动匣顶起以脱离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匣上设有用于放置双极板或仿形板的放置座和多个限位柱,所述多个限位柱围绕所述放置座的外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性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的顶端设有用于阻止多取仿形板的弹性刮片,所述弹性刮片平伸于所述放置座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密性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和所述第二传送轨道均包括上下两层的传送导轨,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及所述第二传送轨道上的所述上下两层传送导轨的运转方向均相反;在所述第一传送轨道和所述第二传送轨道的两端上均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台和升降架,所述升降架驱使所述升降台上下位移以转运所述上下两层传送导轨上的移动匣。
7.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观检测机构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密性检测机构,所述外观检测机构包括上料匣、下表检测装置、上表检测装置、第二下料匣、第二定位装置、第二转移装置以及第三转移装置,所述上料匣、所述下表检测装置及所述上表检测装置依次设置,所述第二下料匣与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上表检测装置的输出端两侧;所述第二转移装置用于将所述上料匣上的双极板转移至所述上表检测装置,所述下表检测装置的所处位置与所述第二转移装置的转移轨迹重叠;所述第三转移装置用于将所述上表检测装置上的双极板转移至所述第二下料匣或所述第二定位装置上;
所述下表检测装置用于在双极板被转移的过程中对双极板的下表面进行外观检测;所述上表检测装置用于对双极板的上表面进行外观检测;所述第二下料匣用于接收外观检测不合格的双极板;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用于接收外观检测合格的双极板并对双极板的姿态作调整,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起始端相邻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检测装置和所述下表检测装置均包括图像采集器和流道检测器,所述图像采集器用于拍摄双极板的图像,所述流道检测器用于检测双极板上的流道尺寸;所述上表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用于放置双极板的第一移动台,所述第一移动台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移动;所述上表检测装置上的所述图像采集器和所述流道检测器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方,并朝向下方设置;所述下表检测装置上的所述图像采集器和所述流道检测器朝向上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观检测机构还包括第四转移装置,所述第四转移装置用于将双极板从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转移至所述第一传送轨道的所述移动匣上,并与所述第一转移装置交错堆叠双极板和仿形板;
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传送带、摄像器以及用于放置双极板的第二移动台,所述第二移动台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上移动,所述摄像器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二移动台上设有姿态调整机构,所述姿态调整机构包括围绕所述第二移动台外周设置的多个推动件以及驱使所述推动件活动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根据所述摄像器的采集信息驱使各个所述推动件活动,以调整摆放在所述第二移动台上的双极板姿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还包括用于在双极板叠堆中添加或拆卸隔纸的堆叠机构,所述堆叠机构分别相邻地设置于所述上料匣、所述第一下料匣和所述第二下料匣;所述堆叠机构均包括用于放置隔纸的隔纸匣和第五转移装置,所述第五转移装置用于从所述隔纸匣中取出隔纸,并与所述第一下料匣或所述第二下料匣中的双极板交错堆叠;或者,从所述上料匣的双极板叠堆中将隔纸拆卸并放置在所述隔纸匣。
CN202211704005.3A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气密性检测机构 Active CN115683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4005.3A CN115683236B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气密性检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04005.3A CN115683236B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气密性检测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3236A CN115683236A (zh) 2023-02-03
CN115683236B true CN115683236B (zh) 2023-03-21

Family

ID=85055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04005.3A Active CN115683236B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气密性检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323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59768A1 (de) * 2009-12-21 2011-06-22 Daimler AG, 70327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ipolarplatte
CN211602291U (zh) * 2019-12-31 2020-09-29 北京华胜信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堆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电堆组装系统
CN212075446U (zh) * 2020-01-16 2020-12-04 深圳市燕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水线自动化装置及检测设备
CN112744581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移料机构及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2903195A (zh) * 2021-03-04 2021-06-04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燃料电池双极板自动化焊接的气密性检测工位
CN216284115U (zh) * 2021-12-01 2022-04-12 大同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双极板生产设备
CN115000450A (zh) * 2022-07-01 2022-09-02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密封处理生产线
CN115389125A (zh) * 2022-08-10 2022-11-25 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双极板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5441003A (zh) * 2022-08-30 2022-12-06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电堆的生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59768A1 (de) * 2009-12-21 2011-06-22 Daimler AG, 70327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ipolarplatte
CN112744581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移料机构及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1602291U (zh) * 2019-12-31 2020-09-29 北京华胜信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堆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燃料电池电堆组装系统
CN212075446U (zh) * 2020-01-16 2020-12-04 深圳市燕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流水线自动化装置及检测设备
CN112903195A (zh) * 2021-03-04 2021-06-04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燃料电池双极板自动化焊接的气密性检测工位
CN216284115U (zh) * 2021-12-01 2022-04-12 大同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双极板生产设备
CN115000450A (zh) * 2022-07-01 2022-09-02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密封处理生产线
CN115389125A (zh) * 2022-08-10 2022-11-25 浙江锋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双极板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5441003A (zh) * 2022-08-30 2022-12-06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电堆的生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3236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34269B1 (ko) 연료전지 스택 고속 적층 장치
CN106252699B (zh) 燃料电池堆的自动堆叠装置
CN109178534B (zh) 一种自动总装线生产线
CN111842210A (zh) 一种纽扣型锂离子电池电芯全自动精确检漏生产线
CN109244522B (zh) 一种全自动软包蓝牙锂电池真空封装设备及封装工艺
CN109860683B (zh) 一种软包电池焊接及贴胶带设备
CN113196537A (zh) 二次电池的电池堆制造装置
CN113933681A (zh) 一种芯片测试设备
KR100696892B1 (ko) 폴리머 2차 전지의 전극판 적층 및, 조립 시스템
KR101891891B1 (ko) 다품종 캡조립체의 제조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5000248A (zh) 基于电池串制备的定位工装循环检测剔补装置及方法
CN213184371U (zh) 用于电堆的制备系统
CN115683236B (zh) 一种双极板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气密性检测机构
CN113295352A (zh) 一种电池密封性检测设备
CN219871632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111477942A (zh) 用于电池高温化成的自动下料设备
CN117259232A (zh) 一种软包电池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8460165U (zh) 膜电极检测设备
CN211789316U (zh) 用于电池高温化成的自动下料设备
CN115441003A (zh) 燃料电池电堆的生产设备
KR20210154419A (ko) 적층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적층방법
CN217830824U (zh) 一种mlpc条料品全自动串排机
CN217727842U (zh) 电芯极耳预焊裁切设备
CN215905421U (zh) 一种应用于aor载板治具自动翻面带ng存放功能设备
CN217691104U (zh) 光伏组件的电池片排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