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7419A - 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7419A
CN115657419A CN202211412681.3A CN202211412681A CN115657419A CN 115657419 A CN115657419 A CN 115657419A CN 202211412681 A CN202211412681 A CN 202211412681A CN 115657419 A CN115657419 A CN 115657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ylinder
rotary
imprinting
clamping mechanism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126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57419B (zh
Inventor
李家发
吴凯峰
张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aoxi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aoxi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aoxi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aoxi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126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74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7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7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57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7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传输机构、旋转夹持机构、翻转夹持机构、压印机构和设置在机架一侧的上料机构。通过上料机构进行输出针筒,通过旋转夹持机构夹取上料机构上的针筒,转动旋转夹持机构以调整其夹持的针筒方向,使针筒转动到正确的方向;通过翻转夹持机构夹取旋转夹持机构上的针筒,转动翻转夹持机构将夹取到的针筒转移到传输机构上,保证压印位置的准确,无需人手动进行取放移动,可以避免压到人手;传输机构将针筒输送到与压印机构对应的位置,再通过压印机构对针筒进行压印,再通过传输机构将压印好的针筒输送离开压印的位置,有效提高压印速度和压印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针筒上面一般都有标记刻度,有的刻度是大一点的有的刻度小一点,注射器上的刻度,一般是毫升。在进行药物或其它液体注射时,都需要通过观察刻度才能清楚地知道具体的剂量。大多的针筒刻度压印采用半自动压印的方式,即通过人手动将针筒放置在压印设备上进行压印,并通过人手动将压印完成的针筒拿走。这种半自动压印的方式,需要人手动扶稳针筒才能保证压印的稳定性和精准性,但会影响压印速度,使得压印效率无法得到保障,同时还存在压到人手的风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针筒压印无法保证压印的精准性和压印速度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包括:
机架,其上设置有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适于输送针筒;
上料机构,位于所述机架一侧,适于输出针筒;
旋转夹持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传输机构与所述上料机构之间,适于夹取所述上料机构上的针筒;
翻转夹持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所述传输机构远离所述旋转夹持机构的一侧;适于夹取所述旋转夹持机构上的针筒,并将夹取的针筒放置到所述传输机构上;
压印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适于压印所述传输机构上的针筒。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夹持机构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上的第一旋转驱动件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上的第一夹爪;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靠近或远离所述上料机构,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沿竖直方向进行轴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夹持机构的位置与所述旋转夹持机构的位置对应,所述翻转夹持机构包括第二直线驱动件、连接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上的第二旋转驱动件和连接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上的第二夹爪;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爪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爪进行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压印机构包括第三直线驱动件和连接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件下方的压印块,所述压印块位于所述传输机构正上方,所述第三直线驱动件适于驱动所述压印块靠近或远离所述传输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均匀间隔安装有多个适于放置针筒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与针筒外壁形状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旋转夹持机构靠近所述传送带的一端设置,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下料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呈U形,所述支撑座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传送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头端定位件和尾端定位件,所述头端定位件和所述尾端定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传送带的相对两侧;所述头端定位件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尾端定位件上设置有定位推杆。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槽包括固定在所述传送带相对两侧上的固定板、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的挡板、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位于所述传送带上方的下料板;所述下料板靠近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与所述支撑座的宽度相对应;所述缺口靠近所述传送带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缺口远离所述传送带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座。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为振动给料机,所述振动给料机包括装料筒和连接在所述装料筒外侧的输送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导轨靠近所述旋转夹持机构的端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挡料机构,所述挡料机构包括第四直线驱动件和连接在所述第四直线驱动件上的定位销,所述第四直线驱动件可驱动所述定位销伸向相邻两个针筒之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通过上料机构进行输出针筒,在机架上设置传输机构、旋转夹持机构、翻转夹持机构和压印机构,通过旋转夹持机构夹取上料机构上的针筒,同时旋转夹持机构可以进行转动以调整其上夹持的针筒方向;通过翻转夹持机构夹取旋转夹持机构上的针筒,同时翻转夹持机构可以进行转动,以将夹取到的针筒转移放置到传输机构上,无需人手动进行取放;传输机构将针筒输送到与压印机构对应的位置,再通过压印机构对针筒进行压印,再通过传输机构将压印好的针筒输送离开压印的位置,如此设置,过程中无需人手动进行移动,可以避免压到人手,同时可以提高输送速度;通过旋转夹持机构调整针筒方向,能够使针筒以指定方向放置在传输机构上,进而保证压印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后续压印的准确性,提高压印效率。
2.本发明提供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旋转夹持机构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件、连接在第一直线驱动件上的第一旋转驱动件和连接在第一旋转驱动件上的第一夹爪。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一直线驱动件驱动第一夹爪靠近上料机构以夹取上料机构上的针筒;再通过第一旋转驱动件驱动第一夹爪沿竖直方向进行轴向转动,以使被夹取的针筒转动,将针筒管身调整到适合压印的方向,以保证后续的压印准确性。
3.本发明提供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翻转夹持机构的位置与旋转夹持机构的位置对应,翻转夹持机构包括第二直线驱动件、连接在第二直线驱动件上的第二旋转驱动件和连接在第二旋转驱动件上的第二夹爪。如此设置,通过第二直线驱动件驱动第二夹爪进行上升以靠近第一夹爪以夹取第一夹爪上的针筒,可以保证夹取针筒的准确性;通过第二旋转驱动件以驱动第二夹爪进行翻转,可以将第二夹爪上的针筒从旋转夹持机构的位置移动到传输机构上。
4.本发明提供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压印机构包括第三直线驱动件和连接在第三直线驱动件下方的压印块,压印块位于传输机构正上方,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三直线驱动件驱动压印块靠近正下方的传输机构上,以对传输机构上的针筒进行压印,以保证压印的准确性。
5.本发明提供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传输机构包括连接在机架上的传送带,传送带上均匀间隔安装有多个适于放置针筒的支撑座,支撑座上开设有与针筒外壁形状相适配的限位槽;如此设置,可以在压印针筒时使针筒外壁接触支撑座的部分与限位槽紧密贴合,保证压印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压印精准性。
6.本发明提供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支撑座可拆卸安装于传送带,如此设置,便于拆卸和安装支撑座,同时便于更换不同尺寸型号的支撑座以适配不同尺寸大小的针筒。
7.本发明提供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机架上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头端定位件和尾端定位件,头端定位件和尾端定位件分别设置在传送带的相对两侧;头端定位件上开设有定位槽,尾端定位件上设置有定位推杆。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定位槽对针筒一端进行限位固定,进一步加强针筒稳定性,以保证压印时的稳定性;通过定位推杆,可以将针筒推动到打印位置,进一步保证压印时的稳定性。
8.本发明提供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下料槽包括固定在传送带相对两侧上的固定板和连接在两块固定板之间、且位于传送带上方的下料板,下料板靠近传送带的一端开设有缺口,缺口的宽度与支撑座的宽度相对应;缺口靠近传送带一端的高度低于支撑座,缺口远离传送带一端的高度高于支撑座。如此设置,当支撑座通过传送带运行到高度高于其的缺口位置时,可以通过下料板将位于此位置处的支撑座上的针筒挡下,支撑座持续运行,针筒即会落在下料板上,同时可以通过挡板避免落下的针筒掉出下料板;无需人手动下料,可以避免压到人手。
9.本发明提供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输送导轨靠近旋转夹持机构的端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挡料机构,挡料机构包括第四直线驱动件和连接在第四直线驱动件上的定位销,第四直线驱动件可驱动定位销伸向相邻两个针筒之间。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定位销伸入两个针筒之间以隔开针筒,防止第一夹爪一次夹持到多个针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和挡料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旋转夹持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翻转夹持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翻转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压印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传输机构和定位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图7中B处的下料槽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与旋转夹持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旋转夹持机构与翻转夹持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中压印机构与传输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0、机架;1、上料机构;11、装料筒;12、输送导轨;13、支撑柱;14、U型放置槽;15、U型孔;2、挡料机构;20、第一安装柱;21、第四直线驱动件;22、定位销;3、旋转夹持机构;30、第二安装柱;31、第一直线驱动件;32、第一旋转驱动件;33、转动座;34、第一夹爪;4、翻转夹持机构;40、第三安装柱;41、第二直线驱动件;42、第二旋转驱动件;43、转动轴;44、第二夹爪;5、压印机构;50、第四安装柱;51、升降丝杆;52、连接块;53、第三直线驱动件;54、压印块;6、传输机构;60、传送带;61、支撑座;62、限位槽;63、下料槽;631、固定板;632、下料板;633、缺口;634、挡板;7、定位机构;71、头端定位件;711、头端U型板;712、头端连接板;713、固定块;714、定位槽;72、尾端定位件;721、尾端U型板;722、第六直线驱动件;723、尾端连接板;724、第七直线驱动件;725、定位推杆;8、针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12所示的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包括机架0、安装在机架0上的传输机构6、旋转夹持机构3、翻转夹持机构4、压印机构5和位于机架0一侧的上料机构1。其中,上料机构1适于输出针筒8。传输机构6适于输送针筒8。旋转夹持机构3,安装在机架0上,且位于传输机构6与上料机构1之间,适于夹取上料机构1上的针筒8。翻转夹持机构4位于传输机构6远离旋转夹持机构3的一侧;适于夹取旋转夹持机构3上的针筒8,并将夹取的针筒8放置到传输机构6上。压印机构5适于压印传输机构6上的针筒8。
这种自动针筒8刻度压印装置,通过上料机构1进行输出针筒8,在机架0上设置传输机构6、旋转夹持机构3、翻转夹持机构4和压印机构5,通过旋转夹持机构3夹取上料机构1上的针筒8,同时旋转夹持机构3可以进行转动以调整其上夹持的针筒8方向;通过翻转夹持机构4夹取旋转夹持机构3上的针筒8,同时翻转夹持机构4可以进行转动,以将夹取到的针筒8转移放置到传输机构6上,无需人手动进行取放;传输机构6将针筒8输送到与压印机构5对应的位置,再通过压印机构5对针筒8进行压印,再通过传输机构6将压印好的针筒8输送离开压印的位置。如此设置,通过传输机构6进行输入输出,过程中无需人手动进行移动,可以避免压到人手,同时可以提高输送速度;通过旋转夹持机构3调整针筒8方向,能够使针筒8以指定方向放置在传输机构6上,进而保证压印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后续压印的准确性,提高压印效率。
如图1、2和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1设置有两组,且位于机架0一侧;机架0上固定设置有挡料机构2、旋转夹持机构3、翻转夹持机构4、压印机构5、传输机构6和定位机构7。具体的,挡料机构2位于上料机构1靠近机架0的一端底部;旋转夹持机构3位于挡料机构2远离上料机构1的一侧;翻转夹持机构4与旋转夹持机构3对应设置;传输机构6位于旋转夹持机构3和翻转夹持机构4之间;压印机构5位于旋转夹持机构3同侧;定位机构7固定在传输机构6上。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1具体为振动给料机。每个振动给料机均包括装料筒11和连接在装料筒11外侧的输送导轨12。具体的,输送导轨12的一端与装料筒11固定连接,输送导轨12的另一端向旋转夹持机构3方向延伸,且通过支撑柱13设置在机架0上;输送导轨12另一端的底部设置有U型放置槽14,通过U型放置槽14可对位于其内的针筒8进行限位,保证第一夹爪34在夹持位于导轨上的针筒8时的稳定性。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挡料机构2设置有两组,两组挡料机构2分别设置在输送导轨12的相对两侧,且与两组上料机构1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每组挡料机构2均包括通过第一安装柱20安装在机架0上的三个第四直线驱动件21和分别连接在三个第四直线驱动件21的驱动轴上的三个定位销22,三个第四直线驱动件21和三个定位销22均并排设置;U型放置槽14远离装料筒11的一端开设有沿U型放置槽14的长度方向设置的U型孔15,每个第四直线驱动件21均可驱动对应的定位销22通过U型孔15伸向相邻的两个针筒8之间。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定位销22伸入两个针筒8之间以隔开针筒8,防止第一夹爪34一次夹持到多个针筒8,可以保证第一夹爪34夹持针筒8时的准确性。
如图1、3、10和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夹持机构3位于传输机构6上靠近上料机构1的一侧。旋转夹持机构3包括通过第二安装柱30固定在机架0上的第一直线驱动件31、连接在第一直线驱动件31上的两个第一旋转驱动件32和分别通过两个转动座33一一连接在两个第一旋转驱动件32上的两个第一夹爪34。具体的,两个第一夹爪34与两组挡料机构2一一对应设置,第一直线驱动件31可以驱动第一夹爪34靠近或远离输送导轨上的U型放置槽14,第一旋转驱动件32适于驱动第一夹爪34沿竖直方向进行轴向转动。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一直线驱动件31驱动第一夹爪34靠近输送导轨以夹取U型放置槽14上的针筒8;再通过第一旋转驱动件32驱动第一夹爪34沿竖直方向进行轴向转动,以带动被夹取的针筒8进行旋转翻面,将针筒8管身调整到适合压印的方向,以保证后续的压印准确性。
如图1、4和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翻转夹持机构4包括固定在机架0上的第三安装柱40、连接在第三安装柱40上的第二直线驱动件41、连接在第二直线驱动件41上的第二旋转驱动件42、与第二旋转驱动件42连接的转动轴43、分别连接在转动轴43两端的两个第二旋转驱动件、和分别连接在42第二旋转驱动件上的两个第二夹爪44,两个第二夹爪44与两个第一夹爪34一一对应设置。如此设置,通过第二直线驱动件41驱动第二夹爪44进行上升以靠近第一夹爪34以夹取第一夹爪34上的针筒8,可以保证夹取针筒8的准确性;通过第二旋转驱动件42驱动转动轴43旋转,进而带动第二夹爪44进行旋转,可以将第二夹爪44上的针筒8从旋转夹持机构3的位置移动到传输机构6上。
如图1、6和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印机构5设置有两组,两组压印机构5分别通过两个第四安装柱50固定在机架0上,且均位于传输机构6靠近旋转夹持机构3的一侧。具体的,第四安装柱50上设置有升降丝杆51,压印机构5包括连接在第四安装柱50和升降丝杆51上的连接块52、设置在连接块52上方的第三直线驱动件53和设置在连接块52下方的压印块54,第三直线驱动件53的驱动杆贯穿连接管与压印块54连接具体,压印块54位于传输机构6正上方。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三直线驱动件53驱动压印块54靠近正下方的传输机构6上,以对传输机构6上的针筒8进行压印,以保证压印的准确性。升降丝杆51的设置,可以通过调节连接块52的高度,使压印机构5适应不同大小尺寸的针筒8。
如图1和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输机构6固定在机架0上包括沿机架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传送带60和多个均匀间隔安装在传送带60上的适于放置针筒8的支撑座61,支撑座61上开设有与针筒8外壁形状相适配的限位槽62;旋转夹持机构3靠近传送带60的一端设置,传送带60的另一端设置有下料槽63。如此设置,可以在压印针筒8时使针筒8外壁接触支撑座61的部分与限位槽62紧密贴合,保证压印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压印精准性。具体的,支撑座61可拆卸安装于传送带60,如此设置,便于拆卸和安装支撑座61,同时便于更换不同尺寸型号的支撑座61以适配不同尺寸大小的针筒8。
如图1、7和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料槽63包括固定在传送带60相对两侧上的固定板631和连接在两块固定板631之间、且位于传送带60上方的下料板632,下料板632靠近传送带60的一端开设有缺口633,缺口633的宽度与支撑座61的宽度相对应;缺口633靠近传送带60一端的高度低于支撑座61,缺口633远离传送带60一端的高度高于支撑座61。如此设置,当支撑座61通过传送带60运行到高度高于其的缺口633位置时,可以通过缺口633两侧的部分下料板632将位于此位置处的支撑座61上的针筒8挡下,支撑座61,持续运行,而针筒8被下料板632挡住无法继续随支撑座61运动,即会落下在下料板632上,同时可以通过挡板634避免落下的针筒8掉出下料板632外;无需人手动拿取针筒8即可完成下料,可以避免压到人手。
如图1、7、8和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架0上间隔设置两组定位机构7,两组定位机构7与两组压印机构5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每组定位机构7均包括有相对设置的头端定位件71和尾端定位件72,头端定位件71和尾端定位件72分别固定在传输机构6的相对两侧;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定位槽714对针筒8一端进行限位固定,进一步加强针筒8稳定性,以保证压印时的稳定性;通过定位推杆725,可以将针筒8推动到打印位置,进一步保证压印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8所示,头端定位件71包括固定在传输机构6外侧壁上的头端U型板711、固定在头端U型板711上远离传输机构6一侧的第五直线驱动件、连接在第五直线驱动件上的头端连接板712和固定在头端连接板712上的固定块713;头端连接板712的一端连接在第五直线驱动件的驱动轴上,另一端朝向传输机构6延伸,固定块713连接在头端连接板712的另一端上,固定块713上开设有定位槽714。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定位槽714对针筒8一端进行限位固定,进一步加强针筒8稳定性,以保证压印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8所示,尾端定位件72包括固定在传输机构6远离头端定位件71一侧的外侧壁上的尾端U型板721、固定在尾端U型板721上远离传输机构6一侧的第六直线驱动件722、连接在第六直线驱动件722上的尾端连接板723和连接在尾端连接板723上的定位推杆725;尾端连接板723的一端连接在第六直线驱动件722的驱动轴上,另一端背离传输机构6延伸,尾端连接板723上设置有第七直线驱动件724,定位推杆725设置在第七直线驱动件724上靠近传输机构6的一端上,第七直线驱动件724可驱动定位推杆725靠近或远离传输机构6。如此设置,通过驱动定位推杆725靠近针筒8,并将针筒8靠近头端定位件71的一端推动至定位槽714内,进一步保证压印时的稳定性,同时使针筒8到达对应打印位置,可以提高针筒88压印的精准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驱动件31、第二直线驱动件41、第三直线驱动件53、第四直线驱动件21、第五直线驱动件、第六直线驱动件722和第七直线驱动件724均为直线驱动气缸。第一旋转驱动件32和第二旋转驱动件42均为旋转气缸。
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上料机构1、挡料机构2、第一夹爪34、第二夹爪44、压印机构5和定位机构7的数量也可都设置三组、四组或五组等,其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这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通过上料机构1进行输出针筒8,在机架0上设置传输机构6、旋转夹持机构3、翻转夹持机构4和压印机构5,通过旋转夹持机构3夹取上料机构1上的针筒8,同时旋转夹持机构3可以进行转动以调整其上夹持的针筒8方向;通过翻转夹持机构4夹取旋转夹持机构3上的针筒8,同时翻转夹持机构4可以进行转动,以将夹取到的针筒8转移放置到传输机构6上,无需人手动进行取放;传输机构6将针筒8输送到与压印机构5对应的位置,再通过压印机构5对针筒8进行压印,再通过传输机构6将压印好的针筒8输送离开压印的位置。如此设置,通过传送带60进行输入输出,过程中无需人手动进行移动,可以避免压到人手,同时可以提高输送速度;通过旋转夹持机构3调整针筒8方向,能够使针筒8以指定方向放置在传送带60上,进而保证压印位置的准确,以保证后续压印的准确性,提高压印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0),其上设置有传输机构(6),所述传输机构(6)适于输送针筒(8);
上料机构(1),位于所述机架(0)一侧,适于输出针筒(8);
旋转夹持机构(3),安装在所述机架(0)上,且位于所述传输机构(6)与所述上料机构(1)之间,适于夹取所述上料机构(1)上的针筒(8);
翻转夹持机构(4),安装在所述机架(0)上,且位于所述传输机构(6)远离所述旋转夹持机构(3)的一侧;适于夹取所述旋转夹持机构(3)上的针筒(8),并将夹取的针筒(8)放置到所述传输机构(6)上;
压印机构(5),安装在所述机架(0)上,适于压印所述传输机构(6)上的针筒(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夹持机构(3)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件(31)、连接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31)上的第一旋转驱动件(32)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32)上的第一夹爪(34);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31)适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34)靠近或远离所述上料机构(1),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32)适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爪(34)沿竖直方向进行轴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夹持机构(4)的位置与所述旋转夹持机构(3)的位置对应,所述翻转夹持机构(4)包括第二直线驱动件(41)、连接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41)上的第二旋转驱动件(42)和连接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42)上的第二夹爪(44);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41)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爪(44)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42)适于驱动所述第二夹爪(44)进行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机构(5)包括第三直线驱动件(53)和连接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件(53)下方的压印块(54),所述压印块(54)位于所述传输机构(6)正上方,所述第三直线驱动件(53)适于驱动所述压印块(54)靠近或远离所述传输机构(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6)包括连接在所述机架(0)上的传送带(60),所述传送带(60)上均匀间隔安装有多个适于放置针筒(8)的支撑座(61),所述支撑座(61)上开设有与针筒(8)外壁形状相适配的限位槽(62);所述旋转夹持机构(3)靠近所述传送带(60)的一端设置,所述传送带(60)的另一端设置有下料槽(6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61)呈U形,所述支撑座(61)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传送带(60)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0)上设置有定位机构(7),所述定位机构(7)包括头端定位件(71)和尾端定位件(72),所述头端定位件(71)和所述尾端定位件(72)分别设置在所述传送带(60)的相对两侧;所述头端定位件(71)上开设有定位槽(714),所述尾端定位件(72)上设置有定位推杆(72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槽(63)包括固定在所述传送带(60)相对两侧上的固定板(631)、连接在所述固定板(631)上的挡板(634)、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挡板(634)之间、位于所述传送带(60)上方的下料板(632);所述下料板(632)靠近所述传送带(60)的一端开设有缺口(633),所述缺口(633)的宽度与所述支撑座(61)的宽度相对应;所述缺口(633)靠近所述传送带(60)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支撑座(61),所述缺口(633)远离所述传送带(60)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座(6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1)为振动给料机,所述振动给料机包括装料筒(11)和连接在所述装料筒(11)外侧的输送导轨(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轨(12)靠近所述旋转夹持机构(3)的端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挡料机构(2),所述挡料机构(2)包括第四直线驱动件(21)和连接在所述第四直线驱动件(21)上的定位销(22),所述第四直线驱动件(21)可驱动所述定位销(22)伸向相邻两个针筒(8)之间。
CN202211412681.3A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 Active CN1156574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2681.3A CN115657419B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2681.3A CN115657419B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7419A true CN115657419A (zh) 2023-01-31
CN115657419B CN115657419B (zh) 2023-08-15

Family

ID=85021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12681.3A Active CN115657419B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741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867686U (zh) * 2019-03-04 2019-12-31 无锡蓝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激光自动刻印装置的执行机构
CN113580748A (zh) * 2021-07-01 2021-11-02 温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医用针筒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N215145661U (zh) * 2021-01-25 2021-12-14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
CN215704934U (zh) * 2021-12-24 2022-02-01 广东绿展科技有限公司 适应于不同尺寸产品的丝印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867686U (zh) * 2019-03-04 2019-12-31 无锡蓝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激光自动刻印装置的执行机构
CN215145661U (zh) * 2021-01-25 2021-12-14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
CN113580748A (zh) * 2021-07-01 2021-11-02 温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医用针筒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N215704934U (zh) * 2021-12-24 2022-02-01 广东绿展科技有限公司 适应于不同尺寸产品的丝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7419B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9355B (zh) 一种丝网印刷机烘干收料系统
CN110854006B (zh) 带端子线缆与塑壳的组装及检测装置
CN109560334B (zh) 一种极群整理及入槽装置
CN115657419A (zh) 一种自动针筒刻度压印装置
CN113353390B (zh) 一种给药器生产系统
CN113857814A (zh) 计数器字轮组件组装机及其组装方法
CN112478690A (zh) 一种汽车配件自动化生产线用操作杆上料装置
US5454210A (en) Machine for boxing glass ampuls
CN214778507U (zh) 一种印刷机
CN212666966U (zh) 一种自行车头管滚压印码设备
CN214454312U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检测的传送装置
CN213384982U (zh) 一种液体制剂生产用半自动灌装装置
DE3632691C2 (zh)
CN218986198U (zh) 一种针筒换向装置
CN110039184B (zh) 一种连续式瓶盖打标生产线
CN218741860U (zh) 一种多工位药剂反应的自动设备
CN207129251U (zh) 一种小容量注射剂包装工序打码装置
CN214653536U (zh) 一种自动灌装机
CN216967648U (zh) 自动装浮标机构
CN213861243U (zh) 一种可调节辊筒高度的印刷设备
CN116281065B (zh) 一种食品生产用奶酪输送设备
CN215828331U (zh) 一种药液装瓶装置
CN214821723U (zh) 一种全自动pcb板丝印设备
CN216227843U (zh) 半自动计数器字轮组件组装机
CN118665993A (zh) 自动化注射器装针设备及装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