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1671A - 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1671A
CN115651671A CN202211329146.1A CN202211329146A CN115651671A CN 115651671 A CN115651671 A CN 115651671A CN 202211329146 A CN202211329146 A CN 202211329146A CN 115651671 A CN115651671 A CN 1156516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rfactant
hydrocarbon
fluorocarbon
compound
fluorocarbon surfac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91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丁
祝禾成
杨涛
彭梦圆
刘岩
沙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3291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16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1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16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表面活性剂技术领域。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由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其中,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浓度比为1:1‑30。本发明将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与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时协同增效显著展现出优异的性能,是PFOS/PFOA替代品研发的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方向。

Description

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 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活性剂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表面活性剂一般由极性基团(亲水基)和非极性基团(疏水基)二部分组成。表面活性剂是指一种活跃在表面和界面上,具有极高的降低表、界面张力能力和效率的一种物质,在一定浓度以上的溶液中能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而具有一系列的应用功能。表面活性剂分子通常由分布在分子两端的长链亲油基团与极性的亲水基团共同组成。表面活性剂这种特殊的“两亲”特性使其表现出发泡、乳化、分散、抗菌、润湿、增溶、洗涤等特性。普通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团为碳氢链,但是,单一碳氢表面活性剂性能较差,临界胶束浓度在1×10-3mol/L到1×10-2mol/L之间。氟碳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基团为氟碳链,即以氟原子部分或全部取代碳氢链上的氢原子。而二者在极性基团的结构上无明显区别。所以氟碳表面活性剂就是以氟碳链取代碳氢链作为分子中非极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碳氢链上的氢原子全部或部分被氟原子取代,形成以碳氟链为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叫氟碳表面活性剂。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比碳氢表面活性剂更高的表面活性之外,还具有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氟碳表面活性剂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消防、生物医学、日化、纺织等领域均有应用,其中,最为知名、应用最广的主要为不同疏水链长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不同疏水链长的全氟辛酸(PFOA)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等。然而,由于长链氟碳烷基的超强稳定性,PFOS/PFOA类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生物毒性、生物累积性、环境迁移性,已被斯德哥尔摩公约列为持久有机污染物。2006年12月12日欧洲议会通过决议,正式发布了对PFOS的禁令,即《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使用及销售的指令》(2006/122/EEC)。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颁布了2010/2015PFOA Stewardship计划,已全面消除使用含有PFOA及高同系物全氟羧酸的产品。自此,世界各国均已紧张地开展了PFOS/PFOA替代品的研制工作。2014年11月11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2019年12月开始我国全面禁止使用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及其衍生物,故而我国市场急需替代产品。
目前,应用范围最大的传统C8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环境迁移性和生物蓄积性,对人和自然有较大的伤害,并且成本还较高。研究表明,直链的氟碳表面活性剂在相对高的使用浓度下表现出最低的表面张力,而支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在相对低的浓度下使用,降低表面张力却更为有效。例如,Dmowski等合成了CF3-CF2CF2C(CF3)2CH2CH2COONa,并将其表面活性与CF3(CF2)6COONa比较,发现前者的性能优于后者。氟碳支链的制备方法主要是齐聚法,最常见的有六氟丙烯齐聚法。六氟丙烯是仅次于四氟乙烯产量的简单氟化工产品,从成本的角度就适合于工业生产。目前,基于六氟丙烯齐聚物合成氟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六氟丙烯三聚体(HFPT)。基于六氟丙烯二聚体(HFPD)合成氟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几乎都是基于与HFPD中碳碳双键直接相连氟原子的活泼性。基于HFPD中碳碳双键合成氟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极少且均为国外报导,产品种类少(所报导的为羧酸盐或磺酸盐阴离子型氟表面活性剂),产品表面张力在19~27mN/m间,性能优良。六氟丙烯二聚体总氟碳数少(6个)同时也不含有SO2F基团,对环境危害较低。故基于HFPD中碳碳双键合成支链型氟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应受到重视。单一氟碳表面活性剂虽然性能较优,临界胶束浓度在1×10-4mol/L到1×10-3mol/L之间,但是其所需用量较多,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协同增效的角度,将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和碳氢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复配,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够使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还能显著降低氟碳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浓度。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由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其中,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浓度比为1:1-30。
优选的,碳氢表面活性剂为正辛基硫酸钠,1-辛基磺酸钠,1-己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
优选的,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步骤1、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氟化钾为吸水剂,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六氟丙烯二聚体和4-溴甲基甲酸甲酯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化合物A;
步骤2、化合物A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甲醇溶液发生水解反应得到带有化合物B的水相;
步骤3、将带有化合物B的水相进行酸化处理得到化合物C;
步骤4、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4-二甲氨基吡啶和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为催化剂,化合物C和N,N-二甲基乙二胺发生酰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D;
步骤5、以无水乙腈为溶剂,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化合物D和碘乙烷发生季铵化反应得到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
其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Figure BDA0003912551680000041
优选的,步骤1中,氟化钾、四丁基溴化铵、六氟丙烯二聚体、4-溴甲基甲酸甲酯的质量比为4.35-4.55:0.5-1.0:30-35:11.4-12.3;
N-N二甲基乙酰胺与六氟丙烯二聚体的添加比例为76.05-78mL:30-35g,反应是75-85℃下搅拌反应48-60h。
优选的,步骤2中,化合物A、氢氧化钠溶液、甲醇溶液的添加比例为2-3g:6-9mL:50mL,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水解反应是在60-70℃下搅拌反应6-8h。
优选的,步骤3中,以盐酸溶液为溶剂进行酸化处理,带有化合物B的水相和盐酸溶液的比例为6-9mL:10-15mL,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mol/L;酸化处理为常温下搅拌反应1-2h。
优选的,步骤4中,4-二甲氨基吡啶、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化合物C和N,N-二甲基乙二胺的添加比例为0.14-0.20g:3.15-3.30g:5-6g:1.8-2.1mL,二氯甲烷、4-二甲氨基吡啶的添加比例为50mL:0.14-0.20g,酰胺化反应为常温下搅拌反应5-6h。
优选的,步骤5中,无水乙腈、化合物D和碘乙烷的添加比例为7-9mL:0.612-0.735g:0.37-0.40g,季铵化反应为80-90℃下搅拌反应3-5h。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以水为溶剂,将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分别制备成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和碳氢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备用;
按照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浓度比为1:1-30,量取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和碳氢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制备得到氟碳表面活性剂和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在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上的应用。
本发明制备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核心反应机理为六氟丙烯调聚的催化反应体系,由N-N二甲基乙酰胺、氟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三者组成。六氟丙烯二聚体因分子内有一双键,且双键碳中的一个碳原子为叔碳,较为活泼。同时又由于氟原子的强吸电性,易进行亲核加成反应,负电性基团或阴离子先进攻碳碳双键中的叔碳,形成负离子中间体,然后再与正电性基团发生反应。氟化钾可以提供氟离子进攻碳碳双键。N-N二甲基乙酰胺为非质子极性溶剂,削弱氟化钾钾离子和氟离子之间的电吸引力。四丁基溴化铵捕捉氟化钾中的钾离子,使氟离子成为裸阴离子,增加其活性。
只有具有高界面效率并可达到高界面密度的表面活性剂才具有高界面效力,才能使界面张力大幅度降低。一般一种表面活性剂只具备高界面效率或高界面密度,所以单一的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效力并不高,需要进行复配以达到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的机理为将氟碳表面活性剂与碳氢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得到的二元体系会在油/水界面形成混合的吸附层,由于氟碳链与碳氢链之间的互疏性,分子排列可能是双分子结构,上层的氟碳链有较为紧密的定向排列,碳氢链平躺或交叉排列在氟碳链定向层之下,碳氢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则朝向水中,在界面上形成致密的碳氢链吸附层,处在油面一侧,因而显著降低了油/水界面的界面张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用对环境污染小,毒性低且生物降解性好的绿色环保氟碳表面活性剂(氟碳链为六个碳,直链仅为五个碳,突破环保与高效高效极限)进行制备并开发了新的协同增效体系。从协同增效的角度,将该季铵盐阳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和碳氢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复配,复配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可以赋予体系具有单独氟碳表面活性剂所不具有的其它性能。比如氟碳表面活性剂与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后,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比单独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小很多,这就使在基本不改变表面张力的情况下,氟碳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降低几十倍甚至百倍。本发明制备的全氟支化短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氟碳表面活性剂二元协同增效体系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水溶液可以在油面上铺展形成一层水膜。其中氟碳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碳氟链为直链氟碳原子为5的全氟支化短链,不具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对于环境和生物的危害性更小,因而可作为PFOS的替代品,在水成膜泡沫灭火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发明从高效环保的角度,所使用的氟碳表面活性剂是以六氟丙烯二聚体为原料合成的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至18mN/m以下,优于碳氢表面活性剂。六氟丙烯作为价格低廉常规氟化工产品,选取该物质作为基础原料开发氟碳表面活性剂,还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帮助行业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同时,兼具价格和性能两方面优点。除此之外,氟碳表面活性剂对环境污染小,是绿色环保的表面活性剂,且具有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3)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是以工业化的六氟丙烯二聚体为初始原料制备的全氟支化短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这种全氟支化短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独特的苯环侧链结构,相较于传统单链型氟碳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更高,在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方面表现出更优越的能力,同时低毒,生物降解性能好。
(4)本发明中的全氟支化短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相较于传统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更高的表面性能。
(5)本发明制备的全氟支化短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将氟碳链支链化,其直链氟碳原子为5个,不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无明显生物累积效应,在工业范畴内属于无毒,是环保型产品。同时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独特的苯环侧链结构使得其表面活性相较于传统单链型氟碳表面活性剂更佳,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以及临界胶束浓度。
(6)本发明制备方法不需要加热、过滤、无三废产生,环保节能,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全氟支化短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2为实施例4氟碳表面活性剂—正辛基硫酸钠复配体系不同摩尔浓度梯度下表面张力数据图;
图3为实施例5氟碳表面活性剂—1-辛基磺酸钠复配体系不同摩尔浓度梯度下表面张力数据图;
图4为实施例6氟碳表面活性剂—1-己基硫酸钠复配体系不同摩尔浓度梯度下表面张力数据图;
图5为实施例7氟碳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不同摩尔浓度梯度下表面张力数据图;
图6为实施例8氟碳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复配体系不同摩尔浓度梯度下表面张力数据图;
图7为实施例5氟碳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不同摩尔浓度比下的临界胶束浓度数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述各实施例中所述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原料。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进行。
实施例1
步骤1、在氩气气氛下,将30g六氟丙烯二聚体和11.4g 4-溴甲基甲酸甲酯缓慢滴加到装有76.05mL干燥N-N二甲基乙酰胺、0.5g四丁基溴化铵和4.35g氟化钾的混合溶液的封管中,随后将反应体系在80℃下加热搅拌48小时,冷却至室温,经乙醚萃取,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得到的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和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0:1)纯化分离得到化合物A;
步骤2、在装有2g化合物A的100mL梨型烧瓶里面加入6mL、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50mL甲醇,密封后置于60℃的油浴锅中搅拌反应6小时,冷却至室温,经乙醚萃取得到带有化合物B的水溶液;
步骤3、在装有6mL带有化合物B的水溶液的250mL梨型烧瓶中加入10mL、0.1mol/L盐酸溶液,使其酸化,在常温下搅拌反应1小时,期间每一段时间测量一次pH值,使其pH值维持在1到2之间,不足时及时补充盐酸。之后经乙醚萃取,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得到的有机相经旋干浓缩得到化合物C;
步骤4、在氩气气氛下,将5g化合物C加入100mL带夹套反应管中,再依次加入0.14g4-二甲氨基吡啶和3.15g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抽换气三次后,冰水浴下加入50mL无水二氯甲烷,搅拌10分钟,期间向体系中缓慢滴加1.8mLN,N-二甲基乙二胺。搅拌完后体系移至室温反应5小时,经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最后经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20:1)纯化得到化合物D;
步骤5、在氩气气氛下,依次往封管中加入0.612g化合物D,0.37g碘乙烷和7mL无水乙腈,在80℃下反应3小时,冷却至室温,去除溶剂,固体经乙醚和丙酮重结晶得到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912551680000091
制备的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1所示。
1H NMR(400MHz,CD3OD)δ7.90(d,J=8.2Hz,1H),7.51(d,J=8.2Hz,1H),5.21(s,1H),4.93(s,7H),4.59(s,1H),3.83(t,J=6.9Hz,1H),3.65–3.63(m,1H),3.58–3.47(m,2H),3.31(s,5H),3.18(s,4H),3.08(s,1H),1.43(t,J=7.1Hz,2H)。
实施例2
步骤1、在氩气气氛下,将35g六氟丙烯二聚体和12.3g 4-溴甲基甲酸甲酯缓慢滴加到装有78mL干燥N-N二甲基乙酰胺、1.0g四丁基溴化铵和4.55g氟化钾的混合溶液的封管中,随后将反应体系在85℃下加热搅拌50小时,冷却至室温,经乙醚萃取,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得到的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和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0:1)纯化分离得到化合物A;
步骤2、在装有3g化合物A的100mL梨型烧瓶里面加入9mL、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50mL甲醇,密封后置于70℃的油浴锅中搅拌反应7小时,冷却至室温,经乙醚萃取得到带有化合物B的水溶液;
步骤3、在装有9ml带有化合物B的水溶液的250mL梨型烧瓶中加入15mL、0.1mol/L盐酸溶液,使其酸化,在常温下搅拌反应2小时,期间每一段时间测量一次pH值,使其pH值维持在1到2之间,不足时及时补充盐酸。之后经乙醚萃取,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得到的有机相经旋干浓缩得到化合物C;
步骤4、在氩气气氛下,将6g化合物C加入100mL带夹套反应管中,再依次加入0.20g4-二甲氨基吡啶和3.30g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抽换气三次后,冰水浴下加入50mL无水二氯甲烷,搅拌10分钟,期间向体系中缓慢滴加2.1mLN,N-二甲基乙二胺。搅拌完后体系移至室温反应5.5小时,经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最后经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20:1)纯化得到化合物D;
步骤5、在氩气气氛下,依次往封管中加入0.735g化合物D,0.40g碘乙烷和8mL无水乙腈,在90℃下反应4小时,冷却至室温,去除溶剂,固体经乙醚和丙酮重结晶得到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3
步骤1、在氩气气氛下,将32g六氟丙烯二聚体和11.7g 4-溴甲基甲酸甲酯缓慢滴加到装有77mL干燥N-N二甲基乙酰胺、0.8g四丁基溴化铵和4.45g氟化钾的混合溶液的封管中,随后将反应体系在75℃下加热搅拌60小时,冷却至室温,经乙醚萃取,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得到的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和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0:1)纯化分离得到化合物A;
步骤2、在装有2.5g化合物A的100mL梨型烧瓶里面加入7mL、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50mL甲醇,密封后置于65℃的油浴锅中搅拌反应8小时,冷却至室温,经乙醚萃取得到带有化合物B的水溶液;
步骤3、在装有8ml带有化合物B的水溶液的250mL梨型烧瓶中加入13mL、0.1mol/L盐酸溶液,使其酸化,在常温下搅拌反应1.5小时,期间每一段时间测量一次pH值,使其pH值维持在1到2之间,不足时及时补充盐酸。之后经乙醚萃取,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洗涤,得到的有机相经旋干浓缩得到化合物C;
步骤4、在氩气气氛下,将5.5g化合物C加入100mL带夹套反应管中,再依次加入0.17g4-二甲氨基吡啶和3.2g 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抽换气三次后,冰水浴下加入50mL无水二氯甲烷,搅拌10分钟,期间向体系中缓慢滴加1.9mLN,N-二甲基乙二胺。搅拌完后体系移至室温反应6小时,经蒸馏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最后经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20:1)纯化得到化合物D;
步骤5、在氩气气氛下,依次往封管中加入0.655g化合物D,0.38g碘乙烷和9mL无水乙腈,在85℃下反应5小时,冷却至室温,去除溶剂,固体经乙醚和丙酮重结晶得到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
实施例4
称取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0.340g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0.01mol/L的溶液,称取正辛基硫酸钠0.116g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0.01mol/L的溶液。根据不同比例(表1),于两容量瓶中抽取相应体积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总浓度为0.01mol/L的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正辛基硫酸钠二元协同增效体系,即复配氟碳表面活性剂,测试其表面张力。数据如表1和图2所示。
表1氟碳表面活性剂—正辛基硫酸钠复配体系不同浓度梯度下表面张力
摩尔浓度比 表面张力(mN/m)
1:1 18.42
1:2 18.37
1:5 18.54
1:8 18.40
1:10 18.49
1:15 18.69
1:20 18.73
1:25 18.86
1:30 19.03
实施例5
称取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0.340g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0.01mol/L的溶液,称取1-辛基磺酸钠0.108g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0.01mol/L的溶液。根据不同比例(表2),于两容量瓶中抽取相应体积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总浓度为0.01mol/L的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1-辛基磺酸钠二元协同增效体系,测试其表面张力。数据如表2和图3所示。
表2氟碳表面活性剂—1-辛基磺酸钠复配体系不同浓度梯度下表面张力
摩尔浓度比 表面张力(mN/m)
1:1 18.47
1:2 18.49
1:5 18.61
1:8 18.44
1:10 18.44
1:15 17.74
1:20 18.86
1:25 18.71
1:30 18.81
实施例6
称取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0.340g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0.01mol/L的溶液,称取1-己基硫酸钠0.094g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0.01mol/L的溶液。根据不同比例(表3),于两容量瓶中抽取相应体积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总浓度为0.01mol/L的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1-己基硫酸钠二元协同增效体系,测试其表面张力。数据如表3和图4所示。
表3氟碳表面活性剂—1-己基硫酸钠复配体系不同浓度梯度下表面张力
摩尔浓度比 表面张力(mN/m)
1:1 19.34
1:2 19.03
1:5 19.53
1:8 19.46
1:10 19.66
1:15 19.53
1:20 21.81
1:25 19.80
1:30 19.39
实施例7
称取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0.340g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0.01mol/L的溶液,称取十二烷基硫酸钠0.144g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0.01mol/L的溶液。根据不同比例(表4),于两容量瓶中抽取相应体积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总浓度为0.01mol/L的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二元协同增效体系,测试其表面张力。数据如表4和图5所示
表4氟碳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体系不同浓度梯度下表面张力
Figure BDA0003912551680000131
Figure BDA0003912551680000141
实施例8
称取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0.340g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0.01mol/L的溶液,称取十二烷基磺酸钠0.174g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0.01mol/L的溶液。根据不同比例(表5),于两容量瓶中抽取相应体积溶液于10ml容量瓶中定容,配置成总浓度为0.01mol/L的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二元协同增效体系,测试其表面张力。数据如表5和图6所示
表5氟碳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复配体系不同浓度梯度下表面张力
摩尔浓度比 表面张力(mN/m)
1:1 20.19
1:2 20.91
1:5 21.86
1:8 21.69
1:10 21.69
1:15 21.74
1:20 22.49
1:25 22.59
1:30 22.84
从表1-表5及图2-图6可以看出,实施例5制备的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1-辛基磺酸钠二元协同增效体系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以及较低的摩尔浓度比,证实二者的复配性能最优,进一步测试其在2:1,1:0,0:1,1:15和1:25摩尔浓度比下的临界胶束浓度,数据见图7,图7中比例指的是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1-辛基磺酸钠的比例。其中的1:0就是纯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数据,0:1就是纯碳氢表面活性剂的数据。但是从摩尔浓度比为1:0到1:25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显著降低,从0.01mol/L,降低到了3.8×10-6mol/L到3.8×10-5mol/L之间。
由数据可知,当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1-辛基磺酸钠二元协同增效体系二者摩尔浓度比为1:25时,具有最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在1×10-4mol/L到1×10-3mol/L之间。
从以上实施结果可知,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由已工业化的六氟丙烯二聚体为初始原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易于操作,成本低,且易工业放大。
(2)本发明中的全氟支化短链季铵盐阳离子型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相较于传统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性能。
(3)本发明产品通过与碳氢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产生协同增效,并且其临界胶束浓度低,能够大大降低氟碳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
(4)所用的碳氢表面活性剂对环境毒副作用小,是绿色环保物质;而氟碳表面活性剂是属于新型全氟支化短链氟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低且生物降解性好,对环境污染较小,因此本发明产品是环境友好型产品,通过将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在显著降低氟碳表面活性剂使用浓度的同时,降低两者的临界胶束浓度。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由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和水组成,其中,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浓度比为1: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碳氢表面活性剂为正辛基硫酸钠,1-辛基磺酸钠,1-己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步骤1、以N-N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氟化钾为吸水剂,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六氟丙烯二聚体和4-溴甲基甲酸甲酯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化合物A;
步骤2、化合物A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甲醇溶液发生水解反应得到带有化合物B的水相;
步骤3、将带有化合物B的水相进行酸化处理得到化合物C;
步骤4、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4-二甲氨基吡啶和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为催化剂,化合物C和N,N-二甲基乙二胺发生酰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D;
步骤5、以无水乙腈为溶剂,以惰性气体为保护气,化合物D和碘乙烷发生季铵化反应得到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
其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125516700000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氟化钾、四丁基溴化铵、六氟丙烯二聚体、4-溴甲基甲酸甲酯的质量比为4.35-4.55:0.5-1.0:30-35:11.4-12.3;
N-N二甲基乙酰胺与六氟丙烯二聚体的添加比例为76.05-78mL:30-35g,反应是75-85℃下搅拌反应48-60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化合物A、氢氧化钠溶液、甲醇溶液的添加比例为2-3g:6-9mL:50mL,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水解反应是在60-70℃下搅拌反应6-8h。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以盐酸溶液为溶剂进行酸化处理,带有化合物B的水相和盐酸溶液的比例为6-9mL:10-15mL,盐酸溶液的浓度为1mol/L;酸化处理为常温下搅拌反应1-2h。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4-二甲氨基吡啶、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化合物C和N,N-二甲基乙二胺的添加比例为0.14-0.20g:3.15-3.30g:5-6g:1.8-2.1mL,二氯甲烷、4-二甲氨基吡啶的添加比例为50mL:0.14-0.20g,酰胺化反应为常温下搅拌反应5-6h。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无水乙腈、化合物D和碘乙烷的添加比例为7-9mL:0.612-0.735g:0.37-0.40g,季铵化反应为80-90℃下搅拌反应3-5h。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水为溶剂,将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分别制备成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和碳氢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备用;
按照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浓度比为1:1-30,量取苯环侧链氟碳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和碳氢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制备得到氟碳表面活性剂和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的表面活性剂。
10.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在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上的应用。
CN202211329146.1A 2022-10-27 2022-10-27 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56516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9146.1A CN115651671A (zh) 2022-10-27 2022-10-27 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9146.1A CN115651671A (zh) 2022-10-27 2022-10-27 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1671A true CN115651671A (zh) 2023-01-31

Family

ID=84993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9146.1A Pending CN115651671A (zh) 2022-10-27 2022-10-27 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16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17447A (zh) * 2023-02-27 2023-06-0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磺酸盐类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复配混合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17447A (zh) * 2023-02-27 2023-06-0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磺酸盐类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复配混合物
CN116217447B (zh) * 2023-02-27 2024-05-24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磺酸盐类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复配混合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4268B (zh) 烷基苄基聚氧乙烯醚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5651671A (zh) 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二元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31057B (zh) 氟碳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GB2458775A (en) Ionic liquids miscible with polar/non-polar solvents
CN101607183A (zh) 羧酸类甜菜碱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
CN100364650C (zh) 阳离子型含氟Gemini表面活性剂
CN110327842B (zh) 一种八氟戊醇基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Brumbaugh et al. Mechanism of acyl group isomerization in palladium (II) complexes. Development of a catalytic process for the isomeriz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chlorides
CN109762159B (zh) 一种含硒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WO1997030957A1 (en) Process for making dihalodifluoromethanes and their homologues
CN110180456B (zh) 一种多功能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01433813B (zh) 一种全氟丙烯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和用途
CN116410758A (zh) 一种氟碳/碳氢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276387A (zh) 一种用于含氟表面活性剂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7776959A (zh) 全氟支化短链双链型阳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
CA2221278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5-amino-2,4,6-triiodoisophthalic acid dichloride by chlorination with thionyl chloride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st
CN108299340B (zh) 一种合成2-氟代-n-取代芳基乙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2759537A (zh) 一种新型的含氟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
CN116217447B (zh) 一种磺酸盐类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复配混合物
KR100671382B1 (ko) 기상 연속식 촉매 공정에 의한 퍼플루오로알킬요오드의제조방법
CN114790132B (zh) 一种含氟醛及其制备方法
JP2781870B2 (ja) α―スルホ脂肪酸エステル塩の水性高濃度組成物
CN113527264B (zh) 采用光反应-点击反应方法合成一类含氮杂环氟碳表面活性剂及其水相胶束的制备
CN111333551B (zh) 氟碳双子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426296A (zh) 一种全氟支化短链双链型阳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