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209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2091A
CN115602091A CN202211099121.7A CN202211099121A CN115602091A CN 115602091 A CN115602091 A CN 115602091A CN 202211099121 A CN202211099121 A CN 202211099121A CN 115602091 A CN115602091 A CN 115602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light
hol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91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跃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991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2091A/zh
Priority to US18/149,364 priority patent/US2023014335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602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20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3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 or pow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housings, e.g. details of wired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ssage of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92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s using a flat pane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9/00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 G11C19/28Digital store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moved stepwise, e.g. shift registers us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1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used for counteracting undesired variations, e.g. feedback or autozero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6Details of a shift register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ing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以减小透光孔对应的边框宽度。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透光孔和围绕各透光孔的显示区;位于显示区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类信号线,部分第一类信号线包括第一甲线段和第一乙线段,其中,第一乙线段位于相邻两个透光孔之间,第一甲线段位于最外侧的透光孔远离第一乙线段的一侧;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一个第一乙线段电连接,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一甲线段或另一第一乙线段电连接,并且,第一连接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实现全面屏设计,目前通常是将与摄像头位置相对应的透光孔设置在画面显示区域的内部。但基于现有设计,透光孔周边的边框宽度较大,严重影响了全面屏显示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减小透光孔对应的边框宽度,优化显示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透光孔和围绕各所述透光孔的显示区;
位于所述显示区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类信号线,部分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包括第一甲线段和第一乙线段,其中,所述第一乙线段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孔之间,所述第一甲线段位于最外侧的所述透光孔远离所述第一乙线段的一侧;
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甲线段或另一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至少在显示区内延伸的第一连接线,不仅可以利用第一连接线将第一类信号线在透光孔两侧被截断的线段(一条第一甲线段和一条第一乙线段,或者,两条第一乙线段)连接起来,实现信号传输通路的连通,而且,还可以减少在围绕透光孔的第一非显示区内所需设置的绕线的数量,从而可以有效减小透光孔周边的边框宽度,也就是减小透光孔与显示区之间不发光的区域的面积,以有效提高全面屏显示的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任一第一乙线段均通过第一连接线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甲线段或第一乙线段连接起来时,在不影响透光孔的边框宽度的前提下,还可以提高移位寄存器驱动方式的灵活性,例如,移位寄存器既可以对第一类信号线进行单边驱动,也可以对第一类信号线进行双边驱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7为图6对应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9为图8对应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11为图10对应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位寄存器与第一类信号线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时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位寄存器与第一类信号线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时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位寄存器与第一类信号线的再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时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位寄存器与第一类信号线的又一种连接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时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3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3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4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4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4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4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4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4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4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4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4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5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5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5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5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5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5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56为图55沿A1-A2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5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5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5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的一种俯视图;
图6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线的间隔示意图;
图6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
图6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背景技术所述,在将透光孔设置在画面显示区域内部时,存在透光孔周边边框宽度较大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的显示面板可采用单孔设计和多孔设计,但当显示面板采用多孔设计时,透光孔对应的边框宽度会更大。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俯视图,图2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类信号线101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类信号线102,其中,第一类信号线101可用于传输扫描信号、发光控制信号等,第二类信号线102可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等。
将透光孔103设置在画面显示区域内时,部分第一类信号线101需在透光孔103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以下简称左右两侧)断开设置,部分第二类信号线102需在透光孔103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以下简称上下两侧)断开设置,以避免遮挡透光孔103。
当显示面板中仅设有一个透光孔103时,参见图1,对于在透光孔103上下两侧断开的第二类信号线102,一般是在透光孔103对应的边框104内设置绕线105来将二者连接起来。而对于在透光孔103左右两侧断开的第一类信号线101,则可以采用两组移位寄存器双边驱动的方式,使两侧断开的第一类信号线101上仍能正常传输信号,因而可以无需在边框104内设置用于连接第一类信号线101的绕线。
然而,当显示面板中设有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透光孔103时,参见图2,由于相邻两个透光孔103之间的区域也用于正常显示,因此,即使移位寄存器进行双边驱动,位于相邻两个透光孔103之间的这部分第一类信号线101也需通过绕线105与周边的第一类信号线101连接起来。这样一来,边框104内所需设置的绕线105数量大幅增加,进而导致边框104宽度很大,严重影响了全面屏的显示效果。
对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至少两个透光孔1和围绕各透光孔1的显示区2。其中,透光孔1处对应设置有摄像头等光学部件,透光孔1可以为不贯穿显示面板的孔,也可以为贯穿显示面板的孔。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2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类信号线3。部分第一类信号线3在透光孔1第一方向x上的两侧断开设置,该部分第一类信号线3包括第一甲线段4和第一乙线段5,其中,第一乙线段5位于相邻两个透光孔1之间,第一甲线段4位于最外侧的透光孔1远离第一乙线段5的一侧。其中,最外侧的透光孔1是指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至少两个透光孔1中的第一个透光孔1和最后一个透光孔1。
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连接线6,第一连接线6的一端与一个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第一连接线6的另一端与第一甲线段4或另一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并且,第一连接线6的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2。示例性的,在一种设置方式中,每个第一乙线段5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线6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甲线段4或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至少在显示区2内延伸的第一连接线6,不仅可以利用第一连接线6将第一类信号线3在透光孔1两侧被截断的线段(一条第一甲线段4和一条第一乙线段5,或者,两条第一乙线段5)连接起来,实现信号传输通路的连通,而且,还可以减少在围绕透光孔1的第一非显示区7内所需设置的用于连接第一类信号线3的绕线的数量,从而有效减小透光孔1周边的边框宽度,也就是减小透光孔1与显示区2之间不发光的区域的面积,以有效提高全面屏显示的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任一第一乙线段5均通过第一连接线6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甲线段4或第一乙线段5连接起来时,在不影响透光孔1的边框宽度的前提下,还可以提高移位寄存器驱动方式的灵活性,例如,移位寄存器既可以对第一类信号线3进行单边驱动,也可以对第一类信号线3进行双边驱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2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类信号线8。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在透光孔1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断开设置,该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包括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其中,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分别位于透光孔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
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连接线11,第二连接线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电连接,并且,第二连接线11的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2。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至少在显示区2内延伸的第二连接线11,在保证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彼此电连接的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减少第一非显示区7中所需设置的连接第二类信号线8的绕线的数量,进而对透光孔1周边的边框宽度进行更大程度的缩窄。尤其是在第一连接线3和第二类信号线8均不需要通过绕线实现电连接时,第一非显示区7中可不再设置绕线,此时甚至可以消除第一非显示区7,实现无边框设计。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图9,透光孔1包括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对于位于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的第一乙线段5,第一乙线段5与第一透光孔12另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或第一乙线段5通过一条第一连接线6电连接,第一透光孔12还与第二透光孔13另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或第一乙线段5通过一条第一连接线6电连接。
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这两个透光孔1为例,采用上述设置方式,第一乙线段5可以通过两条第一连接线6分别与两侧的第一甲线段4连接起来。一方面,可以提高移位寄存器对第一类信号线3的驱动方式的灵活性,移位寄存器既可以进行单边驱动,也可以进行双边驱动;另一方面,即使其中某一条第一连接线6断裂导致第一乙线段5一侧的信号传输通路断开,该第一乙线段5也仍能通过另一条第一连接线6连接到另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上,利用另一侧的信号传输通路使第一乙线段5上正常传输信号,提高第一乙线段5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再一种局部俯视图,图7为图6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的排布示意图,第一连接线6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线段14、第二连接线段15和第三连接线段16,其中,第三连接线段16的端部与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的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并且,与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的两条第一连接线6共用一条第三连接线段16。
当第一乙线段5分别与两条第一连接线6电连接时,通过将两条第一连接线6中的第三连接线段16进行复用,可以节省第三连接线段16在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所需占用的空间,从而优化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区域内的布线设计,避免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的走线排布过密。换句话说,该种设置方式还对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的距离限制较小,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可相隔较近,从而有助于提高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设置位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再次参加图6和图7,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2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类信号线8。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包括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分别位于透光孔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
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连接线11,第二连接线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电连接,且第二连接线11的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2。
其中,第二连接线11包括至少一条第二甲连接线17,第二甲连接线17与第一透光孔12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且第二甲连接线17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和/或,第二连接线11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乙连接线18,第二乙连接线18与第二透光孔13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且第二乙连接线18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
当与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的两条第一连接线6共用一条第三连接线段16时,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所需容纳的第三连接线段16的数量较少,进而可以释放一部分空间来容纳第二连接线11,以实现对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的这部分空间的合理利用。
而且,将部分第二连接线11设置在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时,还有助于降低不同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负载差异。具体地,以与第一透光孔12两侧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这部分第二连接线11为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这部分第二连接线11数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将部分第二连接线11(第二甲连接线17)设置在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可以减少在第一透光孔12远离第二透光孔13一侧环绕第一透光孔12的第二连接线11的数量,因而可以减小在外侧环绕第一透光孔12的第二连接线11和在内侧环绕第一透光孔12的第二连接线11的延伸长度的差异,从而可以有效减小不同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负载差异,有助于提高负载均一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位于第一透光孔12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第二甲连接线17可以和这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中靠近第二透光孔13一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对于位于第二透光孔13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第二乙连接线18可以和这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中靠近第一透光孔12一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以进一步减小第二甲连接线17和第二乙连接线18的延伸长度及负载。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9为图8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的排布示意图,第一连接线6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线段14、第二连接线段15和第三连接线段16,其中,第三连接线段16的端部与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之间的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并且,与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的两条第一连接线6中的第三连接线段16间隔设置。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与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的两条第一连接线6彼此独立,即使其中某一条第一连接线6中的第三连接线段16断裂,第一乙线段5也仍能通过另一第三连接线段16所在的第一连接线6与另一侧第一甲线段4电连接,使其能够正常传输信号,第一乙线段5的连接可靠性更高。
进一步地,再次参见图8和图9,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2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类信号线8,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包括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分别位于透光孔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
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连接线11,第二连接线1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电连接,且第二连接线11的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2。
其中,与第一透光孔12两侧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11,沿第一透光孔12远离第二透光孔13的一侧环绕第一透光孔12;与第二透光孔13两侧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11,沿第二透光孔13远离第一透光孔12的一侧环绕第二透光孔13。
当与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的两条第一连接线6中的第三连接线段16彼此独立时,第一透光孔12与第二透光孔13之间所需容纳的第三连接线段16的数量较多,此时通过将与第一透光孔12两侧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11在第一透光孔12远离第二透光孔13的一侧环绕第一透光孔12,以及将与第二透光孔13两侧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11沿第二透光孔13远离第一透光孔12的一侧环绕第二透光孔13,可以避免第二连接线11在第一透光孔12与第二透光孔13之间占用空间,进而避免第一透光孔12与第二透光孔13之间的连接线数量过多,造成信号相互干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再次参见图6和图7,与透光孔1两侧的第一类信号线3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6和与透光孔1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11,为与透光孔1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对于至少部分透光孔1,与透光孔1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位于与透光孔1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1远离透光孔1的一侧。
也就是说,对于至少部分透光孔1,透光孔1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在外侧围绕透光孔1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第二连接线11。示例性的,在一种设置方式中,透光孔1包括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与第一透光孔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位于与第一透光孔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1远离第一透光孔12的一侧,与第二透光孔13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位于与第二透光孔13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1远离所述第二透光孔13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类信号线3和第二类信号线8上所传输的信号类型不同,信号差异也较大。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透光孔1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设置在第二连接线11的外侧,可以使第二连接线11在靠近透光孔1的位置处集中排布,使第一连接线6在第二连接线11远离透光孔1的外侧集中排布,从而减小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不同类型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而且,该种排布方式下,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之间不交叠,如若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同层设置,更利于二者的布线设计。
进一步地,再次参见图6和图7,当第一连接线6位于第二连接线11外围时,第一连接线6的延伸长度较大,此时,与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的两条第一连接线6中的第三连接线段16可以进行共用,除了可以减小第三连接线段16在两个透光孔1之间所需占用的空间外,还可减小第一连接线6和与其电连接的第一甲线段4和第一乙线段5所构成整体走线的负载。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再次参见图8和图9,与透光孔1两侧的第一类信号线3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6和与透光孔1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11,为与透光孔1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对于至少部分透光孔1,与透光孔1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1位于与透光孔1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远离透光孔1的一侧。
也就是说,对于至少部分透光孔1,与透光孔1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1在外侧围绕透光孔1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示例性的,在一种设置方式中,透光孔1包括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与第一透光孔1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1位于与第一透光孔12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远离第一透光孔12的一侧,与第二透光孔13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1位于与第二透光孔13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远离所述第二透光孔13的一侧。
如前所述,第一类信号线3和第二类信号线8上所传输的信号差异较大,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透光孔1对应的第二连接线11设置在第一连接线6的外侧,可以使第一连接线6在靠近透光孔1的位置处集中排布,以及使第二连接线11在第二连接线11远离透光孔1的外侧集中排布,以减小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且,该种排布方式下,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之间不交叠,如若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同层设置,更利于二者的布线设计。
进一步地,再次参见图8和图9,当第二连接线11位于第一连接线6外围时,第一连接线6的延伸长度较小,负载也相应较小,此时,与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的两条第一连接线6中的第三连接线段16可以彼此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11为图10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的排布示意图,与透光孔1两侧的第一类信号线3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线6和与透光孔1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11,为与透光孔1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对于至少部分透光孔1,与透光孔1对应的至少两条第一连接线6之间穿插有与透光孔1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11,和/或,与透光孔1对应的至少两条第二连接线11之间穿插有与透光孔1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6。
示例性的,在一种设置方式中,透光孔1包括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与第一透光孔12对应的至少两条第一连接线6之间穿插有与第一透光孔12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11,和/或,与第一透光孔12对应的至少两条第二连接线11之间穿插有与第一透光孔12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6。与第二透光孔13对应的至少两条第一连接线6之间穿插有与第二透光孔13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11,和/或,与第二透光孔13对应的至少两条第二连接线11之间穿插有与第二透光孔13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类信号线3可以用来传输用于驱动像素电路的扫描信号、复位信号或发光控制信号,当第一类信号线3传输上述信号时,基于像素电路的工作原理,在一帧时间内,单条第一类信号线3所提供的信号的电压跳变不频繁,可以较长时间的处于低电平或高电平,尤其是第一类信号线3传输复位信号时,第一类信号线3上持续传输恒定电压。因此,在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穿插设置时,第一连接线6可以充当屏蔽线来减小相邻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像素行19,像素行19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像素电路20,像素电路20与第一类信号线3电连接,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
显示面板还包括移位寄存器21,移位寄存器21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移位单元22,一个移位单元22和至少两个像素行19相连的第一类信号线3电连接。
其中,对于位于透光孔1两侧且与同一移位单元22电连接的第一类信号线3,第一类信号线3中位于同一透光孔1同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或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至相同的第一连接线6。
具体地,透光孔1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对于位于透光孔1两侧且与同一移位单元22电连接的第一类信号线3,第一类信号线3中位于同一透光孔1第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或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至相同的第一连接线6,第一类信号线3中位于同一透光孔1第二侧的第一甲线段4或第一乙线段5也电连接至相同的第一连接线6。
当至少两个像素行19相连的第一类信号线3电连接至同一移位单元22时,这部分第一类信号线3在同一时刻所接收的信号是相同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设置这部分第一类信号线3对应的第一连接线6时,是将这部分第一类信号线3中位于同一透光孔1同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或者第一乙线段5连到了相同的第一连接线6上。此时,无需为每条第一类信号线3设置单独的第一连接线6,可以利用一条第一连接线6将多条第一类信号线3彼此电连接,在不影响多条第一类信号线3正常传输信号的前提下,减少了显示面板中所需设置的第一连接线6的数量,较大程度的简化了布线设计。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第一连接线6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线段14、第二连接线段15和第三连接线段16,其中,第一连接线段14和第三连接线段16分别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连接线段15沿第一方向x延伸。
对于位于透光孔1两侧且与同一移位单元22电连接的第一类信号线3,第一类信号线3中位于同一透光孔1同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电连接至相同的第一连接线段14,第一类信号线3中位于同一透光孔1同一侧的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至相同的第三连接线段16或第一连接线段14。
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光孔12和第二透光孔13这两个透光孔1为例,对于位于透光孔1两侧且与同一移位单元22电连接的第一类信号线3,这至少两条第一类信号线3中位于第一透光孔12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均电连接至一条第一连接线6的第一连接线段14,这至少两条第一类信号线3中位于第二透光孔13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均电连接至另一条第一连接线6的第一连接线段14,这至少两条第一类信号线3中的第一乙线段5均电连接至两条第一连接线6中的第三连接线段16。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第一连接线段14和第三连接线段1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甲线段4和第一乙线段5的延伸方向相交,即,第一连接线段14、第三连接线段16与第一甲线段4、第一乙线段5横纵交叉设置。此时,多条横向的第一甲线段4可直接通过过孔和与其相交的纵向的第一连接线段14电连接,多条横向的第一乙线段5也可直接通过过孔和与其相交的纵向的第三连接线段16电连接,不需要再设置额外的连接引线,连接方式简便易行。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位寄存器21与第一类信号线3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像素电路20包括驱动晶体管M0、栅极复位模块23、数据写入模块24和阈值补偿模块25。其中,栅极复位模块23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线S1、复位信号线Vref和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连接,数据写入模块24分别与第二扫描信号线S2、数据线Data和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模块25分别与第二扫描信号线S2、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和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连接。
第一类信号线3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线S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S2。移位寄存器21包括第一移位寄存器26,第一移位寄存器26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第一移位单元27,对于相邻两个像素行19,与前一个像素行19电连接的第二扫描信号线S2和与后一个像素行19电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1电连接至同一第一移位单元27。
需要说明的是,图15中将第i个像素行19_i用附图标记19_i表示,相应的,将与第i个像素行19_i电连接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S2分别用附图标记S1_i和S2_i表示。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5所示意的电路结构并非是像素电路20的完整电路结构,图15对应的像素电路20的完整电路结构可参见图16。
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2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栅极复位模块23包括栅极复位晶体管M1,栅极复位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S1电连接,栅极复位晶体管M1的第一极与复位信号线Vref电连接,栅极复位晶体管M1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连接。
数据写入模块24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M2,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线S2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第一极与数据线Data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电连接。
阈值补偿模块25包括阈值补偿晶体管M3,阈值补偿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线S2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M3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M3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连接。
像素电路20还包括:
阳极复位模块28,阳极复位模块28包括阳极复位晶体管M4,阳极复位晶体管M4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线S2电连接,阳极复位模块28的第一极与复位信号线Vref电连接,阳极复位晶体管M4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D的阳极电连接。
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9,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9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第一极与电源信号线PVDD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电连接。
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0,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0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D的阳极电连接。
存储电容Cst,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与电源信号线PVDD电连接,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板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连接。
其中,上述驱动晶体管M0、栅极复位晶体管M1、数据写入晶体管M2、阈值补偿晶体管M3、阳极复位晶体管M4、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9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可以均为p型的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晶体管。
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时序图,像素电路20的工作过程包括初始化时段t1、充电时段t2和发光时段t3。需要说明的是,图17示意的是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的像素电路20的驱动时序,图中标注的t1_i、t2_i和t3_i对应第i个像素行19_i中的像素电路20的工作时段,图中标注的t1_i+1、t2_i+1和t3_i+1对应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的像素电路20的工作时段。
在第i个像素行19_i中像素电路20对应的初始化时段t1_i,第i个像素行19_i对应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1_i提供低电平,在第i个像素行19_i的像素电路20中,栅极复位晶体管M1将复位信号线Vref提供的复位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进行复位。
在第i个像素行19_i中像素电路20对应的充电时段t2_i,第i个像素行19_i对应的第二扫描信号线S2_i提供低电平,在第i个像素行19_i的像素电路20中,数据写入晶体管M2将数据线Data提供的数据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阈值补偿晶体管M3将数据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并对驱动晶体管M0进行阈值补偿。同时,阳极复位晶体管M4将复位信号线Vref所提供的复位电压写入发光元件D的阳极,实现对发光元件D的阳极的复位。
在该时段,由于第i个像素行19_i对应的第二扫描信号线S2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1_i+1与同一第一移位单元27电连接,因此,该时段还为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像素电路20对应的初始化时段t1_i+1,在该时段,在第i+1个像素行19_i+1的像素电路20中,栅极复位晶体管M1将复位信号线Vref提供的复位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进行复位。
在第i个像素行19_i中像素电路20对应的发光时段t3_i,第i个像素行19_i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_i提供低电平,在第i个像素行19_i的像素电路20中,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将电源信号线PVDD所提供的电源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将驱动晶体管M0根据电源电压和数据电压所转换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D的阳极,驱动发光元件D发光。
在该时段的前部分时间段还对应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像素电路20对应的充电时段t2_i+1,在充电时段t2_i+1,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第二扫描信号线S2_i+1提供低电平,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像素电路20的数据写入晶体管M2将数据线Data提供的数据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第i个像素行19_i中像素电路20的阈值补偿晶体管M3将数据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并对驱动晶体管M0进行阈值补偿。同时,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像素电路20的阳极复位晶体管M4将复位信号线Vref所提供的复位电压写入发光元件D的阳极,实现对发光元件D的阳极的复位。
在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像素电路20对应的发光时段t3_i+1,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_i+1提供低电平,在第i+1个像素行19_i+1的像素电路20中,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将电源信号线PVDD所提供的电源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将驱动晶体管M0根据电源电压和数据电压所转换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D的阳极,驱动发光元件D发光。
对于相邻两个像素行19,当前一个像素行19相连的第二扫描信号线S2和后一个像素行19相连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1电连接至同一第一移位单元27时,前一个像素行19中的像素电路20在执行充电操作时,后一个像素行19中的像素电路20同步执行初始化操作,此时仍可保证多个像素行19的正常工作。
而且,通过将接收相同信号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S2电连接至相同的第一连接线6,还可减少显示面板中所需设置的第一连接线6的数量,从而简化布线设计。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位寄存器21与第一类信号线3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像素电路20包括驱动晶体管M0、栅极复位模块23、数据写入模块24和阈值补偿模块25。其中,栅极复位模块23分别与第三扫描信号线S3、复位信号线Vref和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连接,数据写入模块24分别与第四扫描信号线S4、数据线Data和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模块25分别与第五扫描信号线S5、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和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连接。
第一类信号线3包括第三扫描信号线S3,移位寄存器21包括第二移位寄存器31,第二移位寄存器31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第二移位单元32,第二移位单元32分别和与至少两个像素行19相连的第三扫描信号线S3电连接。
和/或,第一类信号线3包括第五扫描信号线S5移位寄存器21包括第三移位寄存器33,第三移位寄存器33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第三移位单元34,第三移位单元34分别和与至少两个像素行19相连的第五扫描信号线S5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19所示意的并非是像素电路20的完整电路结构,图19对应的像素电路20的完整电路结构可参见图20。
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2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栅极复位模块23包括栅极复位晶体管M1,栅极复位晶体管M1的栅极与第三扫描信号线S3电连接,栅极复位晶体管M1的第一极与复位信号线Vref电连接,栅极复位晶体管M1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连接。
数据写入模块24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M2,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四扫描信号线S4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第一极与数据线Data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电连接。
阈值补偿模块25包括阈值补偿晶体管M3,阈值补偿晶体管M3的栅极与第五扫描信号线S5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M3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M3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连接。
像素电路20还包括:
阳极复位模块28,阳极复位模块28包括阳极复位晶体管M4,阳极复位晶体管M4的栅极与第四扫描信号线S4电连接,阳极复位模块28的第一极与复位信号线Vref电连接,阳极复位晶体管M4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D的阳极电连接。
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9,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9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第一极与电源信号线PVDD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电连接。
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0,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0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栅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的第二极与发光元件D的阳极电连接。
存储电容Cst,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与电源信号线PVDD电连接,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板与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连接。
其中,上述驱动晶体管M0、数据写入晶体管M2、阳极复位晶体管M4、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9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均为p型的LTPS晶体管。而栅极复位晶体管M1和阈值补偿晶体管M3则可以为n型的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晶体管,以减小栅极复位晶体管M1和阈值补偿晶体管M3的漏电流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位的影响。
如图21所示,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时序图,像素电路20的工作过程包括初始化时段t1、充电时段t2和发光时段t3。需要说明的是,图21示意的是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的像素电路20的驱动时序,图中标注的t1_i、t2_i和t3_i表示第i个像素行19_i中的像素电路20的工作时段,图中标注的t1_i+1、t2_i+1和t3_i+1表示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的像素电路20的工作时段。
在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初始化时段t1_i/t1_i+1,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第三扫描信号线S3_i/S3_i+1提供高电平,在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的像素电路20中,栅极复位晶体管M1将复位信号线Vref提供的复位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进行复位。
在第i个像素行19_i对应的充电时段t2_i,第i个像素行19_i对应的第四扫描信号线S4_i提供低电平,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第五扫描信号线S5_i/S5_i+1提供高电平,在第i个像素行19_i的像素电路20中,数据写入晶体管M2将数据线Data提供的数据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阈值补偿晶体管M3将数据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并对驱动晶体管M0进行阈值补偿。同时,阳极复位晶体管M4将复位信号线Vref所提供的复位电压写入发光元件D的阳极,实现对发光元件D的阳极的复位。
在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充电时段t2_i+1,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第四扫描信号线S4_i+1提供低电平,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第五扫描信号线S5_i/S5_i+1提供高电平,在第i+1个像素行19_i+1的像素电路20中,数据写入晶体管M2将数据线Data提供的数据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阈值补偿晶体管M3将数据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并对驱动晶体管M0进行阈值补偿。同时,阳极复位晶体管M4将复位信号线Vref所提供的复位电压写入发光元件D的阳极,实现对发光元件D的阳极的复位。
在第i个像素行19_i对应的发光时段t3_i,第i个像素行19_i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_i提供低电平,在第i个像素行19_i的像素电路20中,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将电源信号线PVDD所提供的电源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将驱动晶体管M0根据电源电压和数据电压所转换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D的阳极,驱动发光元件D发光。
在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发光时段t3_i+1,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_i+1提供低电平,在第i+1个像素行19_i+1的像素电路20中,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5将电源信号线PVDD所提供的电源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将驱动晶体管M0根据电源电压和数据电压所转换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元件D的阳极,驱动发光元件D发光。
当第二移位单元32分别和与至少两个像素行19电连接的第三扫描信号线S3电连接,第三移位单元34分别和与至少两个像素行19电连接的第五扫描信号线S5电连接时,该至少两个像素行19同步执行初始化操作,以及分开执行充电操作。
通过将接收相同信号的第三扫描信号线S3电连接至相同的第一连接线6,以及将接收相同信号的第五扫描信号线S5电连接至相同的第一连接线6,还可减少显示面板中所需设置的第一连接线6的数量,从而简化布线设计。
此外,再次参见图18,第一类信号线3还可包括第四扫描信号线S4,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六移位寄存器60,第六移位寄存器60包括多个级联设置的第六移位单元61,一个第六移位单元61与一条第四扫描信号线S4电连接,此时,不同第四扫描信号线S4可与不同的第一连接线6电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2和图23所示,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位寄存器21与第一类信号线3的再一种连接示意图,像素电路20包括驱动晶体管M0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0,其中,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0分别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驱动晶体管M0的第二极和发光元件D电连接。
第一类信号线3包括发光控制信号线EM。移位寄存器21包括第四移位寄存器35,第四移位寄存器35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第四移位单元36,第四移位单元36分别和与至少两个像素行19电连接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23所示意的并非是像素电路20的完整电路结构,图23对应的像素电路20的完整电路结构可参见图20。
基于上述结构,如图24所示,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时序图,像素电路20的工作过程包括初始化时段t1、充电时段t2和发光时段t3。需要说明的是,图25示意的是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的像素电路20的驱动时序,图中标注的t1_i、t2_i和t3_i表示第i个像素行19_i中的像素电路20的工作时段,图中标注的t1_i+1、t2_i+1和t3_i+1表示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的像素电路20的工作时段。像素电路20在初始化时段t1、充电时段t2和发光时段t3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像素电路20的工作过程中,当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至同一第四移位单元36时,该发光控制信号的高电平需要覆盖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第三扫描信号的高电平、第四扫描信号的低电平和第五扫描信号的高电平,以保证像素电路20的正常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接收相同信号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至相同的第一连接线6,可减少显示面板中所需设置的第一连接线6的数量,从而简化布线设计。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5和图26所示,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移位寄存器21与第一类信号线3的又一种连接示意图,像素电路20包括驱动晶体管M0和偏压调制模块37,其中,偏压调制模块37分别与第六扫描信号线S6、偏压信号线DVH和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电连接。
第一类信号线3包括第六扫描信号线S6。移位寄存器21包括第五移位寄存器38,第五移位寄存器38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第五移位单元39,第五移位单元39分别和与至少两个像素行19电连接的第六扫描信号线S6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26所示意的并非是像素电路20的完整电路结构,图26对应的像素电路20的完整电路结构可参见图27。
如图27所示,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像素电路20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偏压调制模块37包括偏压调制晶体管M7,偏压调制晶体管M7的栅极与第六扫描信号线S6电连接,偏压调制晶体管M7的第一极与偏压信号线DVH电连接,偏压调制晶体管M7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电连接。
此外,像素电路20海还包括栅极复位模块23、阳极复位模块28、数据写入模块24、阈值补偿模块25、第一发光控制模块29、第二发光控制模块30和存储电容Cst,这部分结构的连接方式及作用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28所示,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时序图,像素电路20的工作过程除包括初始化时段t1、充电时段t2和发光时段t3以外,还包括调制时段t4。需要说明的是,图28示意的是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的像素电路20的驱动时序,图中标注的t1_i、t2_i、t3_i和t4_i表示第i个像素行19_i中的像素电路20的工作时段,图中标注的t1_i+1、t2_i+1、t3_i+1和t4_i+1表示第i+1个像素行19_i+1中的像素电路20的工作时段。像素电路20在初始化时段t1、充电时段t2和发光时段t3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调制时段t4位于充电时段t2和发光时段t3之间。在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调制时段t4_i/t4_i+1,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对应的第六扫描信号线S6提供低电平,在第i个像素行19_i和第i+1个像素行19_i+1的像素电路20中,偏压调制晶体管M7将偏压信号线DVH提供的偏置电压写入驱动晶体管M0的第一极,对驱动晶体管M0的偏置状态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接收相同信号的第六扫描信号线S6电连接至相同的第一连接线6,可减少显示面板中所需设置的第一连接线6的数量,从而简化布线设计。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9~图31所示,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非显示区7,第一非显示区7围绕透光孔1且显示区2围绕第一非显示区7,第一非显示区7可理解为透光孔1对应的边框。
透光孔1包括跑道孔40,跑道孔4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
第二连接线11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丙连接线43,第二丙连接线43与第一子透光孔41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且第二丙连接线43部分位于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即,第二丙连接线43部分在显示区2延伸,部分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的第一非显示区7延伸,第二丙连接线43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环绕第一子透光孔41。
和/或,第二连接线11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丁连接线44,第二丁连接线44与第二子透光孔42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且第二丁连接线44部分位于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即,第二丁连接线44部分在显示区2内延伸,部分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的第一非显示区7延伸,第二丁连接线44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环绕第二子透光孔42。
由于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的区域为不用于进行画面显示的非画面显示区域,因此,通过使第二丙连接线43和/或第二丁连接线44的部分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延伸,可以对这部分非有效区域进行合理利用。而且,该种设置方式还可以减少在跑道孔40的外侧环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的数量,此时可以减小在外侧围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与在内侧围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的延伸长度的差异,从而可以有效减小不同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负载差异,有助于提高负载均一性。
此外,当第二丙连接线43和/或第二丁连接线44的部分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延伸时,第二丙连接线43和/或第二丁连接线44无需在跑道孔40的外侧环绕,因而其延伸长度较短,负载也相应较小。如此一来,第二丙连接线43和与其相连的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所构成的整体走线、第二丁连接线44和与其相连的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所构成的整体走线、未在透光孔1两侧断开的常规的第二类信号线8之间的负载差异较小,有助于提高负载均一性。
进一步地,对于位于第一子透光孔41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第二丙连接线43可以和这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中靠近第二子透光孔42一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对于位于第二子透光孔42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第二丁连接线44可以和这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中靠近第一子透光孔41一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以进一步减小第二丙连接线43和第二丁连接线44的延伸长度及负载。
进一步地,如图32所示,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绕线45,第一绕线45位于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第一绕线45与第一子透光孔41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且第一绕线45位于第一子透光孔41与第二丙连接线43之间。示例性的,第一绕线45的至少部分可以沿着第一子透光孔41的边缘进行弧线延伸。
和/或,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绕线46,第二绕线46位于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第二绕线46与第二子透光孔42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且第二绕线46位于第二子透光孔42与第二丁连接线44之间。示例性的,第二绕线46的至少部分可以沿着第二子透光孔42的边缘进行弧线延伸。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进行绕线的方式将跑道孔40两侧的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连接起来,此时不仅可以合理利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这部分非有效区域,而且第一绕线45和第二绕线46的延伸长度较小,因而负载较小,有助于缩小第一绕线45和与其电连接的第二甲线段9、第二乙线段10所构成的整体走线、第二绕线46和与其电连接的第二甲线段9、第二乙线段10所构成的整体走线和其它常规第二类信号线8之间的负载差异,有助于提高负载均一性。
此外,跑道孔40两侧的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采用绕线相连,还可以减少在跑道孔40的外侧环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的数量,从而减小在外侧环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和在内侧环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的延伸长度差异,有利于减小不同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负载差异。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3所示,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透光孔1包括跑道孔40,跑道孔4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并且,除跑道孔40以外的透光孔1位于第二子透光孔42远离第一子透光孔41的一侧。
与第一子透光孔41两侧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至少部分第二连接线11在第一子透光孔41远离第二子透光孔42的一侧环绕跑道孔40,与第二子透光孔42两侧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至少部分第二连接线11在第一子透光孔41远离第二子透光孔42的一侧环绕跑道孔40。
如此设置,与跑道孔40两侧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至少部分第二连接线11在第一子透光孔41远离第二子透光孔42的一侧环绕跑道孔40,此时,这部分第二连接线11更多的是在跑道孔40远离其它透光孔1的一侧延伸设置,而无需在跑道孔40和相邻的其它透光孔1之间进行延伸,因而可以不用在跑道孔40和相邻的其它透光孔1之间挤占空间,避免这部分区域所需设置的连接线数量较多而造成信号干扰。换句话说,该种设置方式还对跑道孔40和其它透光孔1之间的距离限制较小,跑道孔40和其它透光孔1可相隔较近,从而有助于提高跑道孔40和其它透光孔1设置位置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透光孔1包括跑道孔40和第一孔47,跑道孔4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其中,第一孔47的孔径r1小于第一子透光孔41的孔径r2,且第一孔47的孔径r1小于第二子透光孔42的孔径r3。
在一种设置方式中,透光孔1中的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可用于对应设置红外摄像头,以实现面部识别功能,而第一孔47则可用于对应设置拍照摄像头,以实现照相功能。由于第一孔47、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所需对应的摄像头的类型不同,因而可以将第一孔47、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的孔径设置为不同,以更加匹配其各自对应的摄像头的尺寸。
进一步地,再次参见图34,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非显示区7,第一非显示区7围绕透光孔1且显示区2围绕第一非显示区7,即,第一非显示区7视为透光孔1的边框。其中,围绕第一孔47的第一非显示区7的最小宽度为d1,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的最小宽度为d2,d1>d2。
通过对跑道孔40对应的边框宽度和第一孔47对应的边框宽度进行差异化设计,可以使跑道孔40和围绕其的第一非显示区7所构成的整体结构在第二方向y上所具有的尺寸L1,与第一孔47和围绕其的第一非显示区7所构成的整体结构在第二方向y上所具有的尺寸L2趋于一致,此时这两部分结构可以呈现更加美观的感叹号形状,显示面板的外形设计更优。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5所示,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六绕线48,第六绕线48的一端与第一孔47一侧的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第六绕线48的另一端与第一孔47另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或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其中,第六绕线48位于围绕第一孔47的第一非显示区7,第六绕线48的至少部分可以沿第一孔47的边缘进行弧形延伸。
如前所述,第一孔47对应的边框宽度大于跑道孔40对应的边框宽度,因此,可以在第一孔47对应的边框内设置一些用于连接第一类信号线3的绕线,此时除了可以合理利用第一孔47的边框,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在第一孔47外侧环绕第一孔47的第一连接线6的数量,从而减小不同第一连接线6的延伸长度的差异,以减小不同第一连接线6之间的负载差异。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移位寄存器21,移位寄存器21包括多个级联设置的移位单元22。其中,第一孔47远离跑道孔40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与一个移位寄存器21中的移位单元22电连接,跑道孔40远离第一孔47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与另一个移位寄存器21中的移位单元22电连接。
上述设置方式采用了移位寄存器21双边驱动的方式,此时跑道孔40两侧截断的第一类信号线3不需利用第一连接线6或者绕线连接起来也可以正常传输信号,从而无需在跑道孔40两侧设置连接线,以及无需在跑道孔40对应的第一非显示区7内设置绕线。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7所示,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七绕线50,第七绕线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孔47两侧的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电连接。其中,第六绕线48位于围绕第一孔47的第一非显示区7。
如前所述,第一孔47对应的边框宽度大于跑道孔40对应的边框宽度,因此,可以在第一孔47对应的边框内设置一些用于连接第二类信号线8的第七绕线50,此时除了可以合理利用第一孔47的边框,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在第一孔47外侧环绕第一孔47的第二连接线11的数量,以减小不同第二连接线11的负载差异。
进一步地,如图38所示,图3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八绕线51。第八绕线51包括第八甲绕线52,第八甲绕线5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子透光孔41两侧的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电连接,第八甲绕线52位于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且在第一子透光孔41远离第二子透光孔42的一侧延伸。
和/或,第八绕线51还包括第八乙绕线53,第八乙绕线5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子透光孔42两侧的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电连接,第八乙绕线53位于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且在第二子透光孔42远离第一子透光孔41的一侧延伸。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在第一非显示区7内进行绕线的方式将跑道孔40两侧的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连接起来,此时除了可以合理利用跑道孔40的边框,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在跑道孔40的外侧环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的数量,从而进一步减小不同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负载差异。
进一步的,由于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的最小宽度d2小于围绕第一孔47的第一非显示区7的最小宽度d1,因此,还可以使第八绕线51的数量小于第七绕线50的数量,以避免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中的绕线排布过密而造成信号干扰。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9所示,图3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透光孔1包括跑道孔40,跑道孔4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非显示区7,第一非显示区7围绕透光孔1且显示区2围绕第一非显示区7,其中,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包括第一子非显示区54,第一子非显示区54位于第一子透光孔41与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且第一子非显示区54对应设置有感应元件5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感应元件55用于与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处对应设置的摄像头共同作用,实现特定功能。例如,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处对应设置有红外摄像头,第一子非显示区54处对应设置有距离感应元件、环境光感应元件等,红外摄像头与感应元件55配合进行面部识别,以提高面部识别的准确性,优化显示面板的性能。
在一种可行的设置方式中,如图40所示,图4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路20和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位于第一非显示区7,且像素电路20和至少部分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分别与第一类信号线3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用于确保图案密度的均匀性,优化刻蚀效果。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第一类信号线3中与像素电路20电连接的部分和与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电连接的部分可以彼此电连接,以利用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进一步提高不同第一类信号线3之间的负载均一性。或者,在另一种设置方式中,第一类信号线3中与像素电路20电连接的部分和与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电连接的部分也可以断开设置且相互电绝缘。
其中,第一子非显示区54中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电连接的第一类信号线3的数量,小于像素电路20电连接的第一类信号线3的数量,以减少第一子非显示区54中设置的第一类信号线3的数量,提高第一子非显示区54的透光率,使更多的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一子非显示区54射入感应元件55中,提高面部识别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子非显示区54中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所连接的第一类信号线3的数量也可以为0,即,第一子非显示区54中的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不与第一类信号线3电连接,此时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第一子非显示区54的透光率。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不用于驱动发光元件D发光,因此,即使减少第一子非显示区54中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所连接的第一类信号线3的数量,也不会对显示面板正常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41所示,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还包括第二子非显示区57。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绕线58,第三绕线58的一端与跑道孔40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或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第三绕线58的另一端与跑道孔40另一侧的第一甲线段4或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第三绕线58位于第二子非显示区57,且至少部分第三绕线58和与第二子非显示区57中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电连接的第一类信号线3进行复用。
如此设置,至少部分第三绕线58可以与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电连接的第一类信号线3进行复用,可以减少第一非显示区7中设置的走线数量。此外,基于透光孔1的存在,部分第一类信号线3会在透光孔1的上下两侧截断设置,因此,相较于透光孔1上下两侧不需要截断的常规的第一类信号线3,被截断的第一类信号线3电连接的像素电路20的数量较少,相应的负载也较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部分第三绕线58与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电连接的第一类信号线3进行复用,可以使第一甲线段4、第三绕线58和第一乙线段5所构成整体走线所连接的电路数量和常规的第一类信号线3相连的电路数量一致,有助于提高不同信号线之间的负载一致性。
在一种可行的设置方式中,如图42所示,图4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位于第一非显示区7。第一非显示区7还包括第二子非显示区57,第一非显示区7中的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仅位于第二子非显示区57。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不仅可以利用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提高刻蚀均一性或负载均一性,而且,通过将第一非显示区7中的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仅设置在第二子非显示区57,还可以避免形成第一虚拟像素电路56的金属走线对外界环境光的遮挡,更大程度地提高第一子非显示区54的透光率,使更多的外界环境光透过第一子非显示区54射入感应元件55中。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3所示,图4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透光孔1包括跑道孔40和第一孔47,跑道孔4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其中,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的距离为h1,第二子透光孔42与第一孔47之间的距离为h2,h1>h2。
如前所述,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可对应设置感应元件55,因此,在对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子透光孔42与第一孔47之间的距离进行设计时,可以将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的距离设计的更大一些,以能够容纳更多的感应元件55,进一步提高面部识别的精确度。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4所示,图4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非显示区7,第一非显示区7围绕透光孔1且显示区2围绕第一非显示区7。
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虚拟直线62和第二虚拟直线63,第一虚拟直线62和第二虚拟直线63至少在第一子透光孔41与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第一虚拟直线62与第一子透光孔41的边缘相交,第二虚拟直线63与第二子透光孔42的边缘相交。
显示区2包括第三子显示区64和第四子显示区65,第三子显示区64和第四子显示区65分别位于跑道孔40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且第三子显示区64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两条边缘分别与第一虚拟直线62和第二虚拟直线63重合,第四子显示区65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的两条边缘分别与第一虚拟直线62和第二虚拟直线63重合。
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九绕线66,第九绕线66的一端与第三子显示区64中的第二甲线段9电连接,第九绕线66的另一端与第四子显示区65中的第二乙线段10电连接,第九绕线66在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内沿第二方向y延伸。
由于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的间距较大,因此,对于位于第三子显示区64和第四子显示区65中的第二类信号线8来说,可以直接利用在第一非显示区7内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九绕线66电连接,不仅可以合理利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的这部分非有效区域,而且还可以使第九绕线66具有较小的延伸长度,使第九绕线66和与其相连的第二甲线段9、第二乙线段10所构成的整体走线的负载与常规的第二类信号线8的负载趋于一致。
进一步地,如图45所示,图4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十绕线67,第十绕线67位于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第十绕线67与第一子透光孔41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且第十绕线67位于第一子透光孔41与第九绕线66之间。其中,第十绕线67的至少部分可以沿着第一子透光孔41的边缘进行弧线延伸。
和/或,显示面板还包括第十一绕线68,第十一绕线68位于围绕跑道孔40的第一非显示区7,第十一绕线68与第二子透光孔42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且第二绕线46位于第二子透光孔42与第九绕线66之间。其中,第十一绕线68的至少部分可以沿着第二子透光孔42的边缘进行弧线延伸。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还可以采用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进行绕线的方式将跑道孔40两侧的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连接起来,此时不仅可以合理利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这部分较宽的空间,而且第十绕线67和第十一绕线68的延伸长度会较小,因而负载较小,有助于缩小第十绕线67和与其电连接的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所构成的整体走线、第十一绕线68和与其电连接的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所构成的整体走线和其它常规第二类信号线8之间的负载差异。
此外,跑道孔40两侧的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采用绕线相连,还可以减少在跑道孔40的外侧环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的数量,从而减小在外侧环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和在内侧环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的延伸长度差异,从而有利于减小不同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负载差异。
进一步地,如图46所示,图4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第二连接线11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丙连接线43,第二丙连接线43与第一子透光孔41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且第二丙连接线43部分位于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
和/或,第二连接线11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丁连接线44,第二丁连接线44与第二子透光孔42两侧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且第二丁连接线44部分位于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
由于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间距较大,因而还可以设置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延伸的第二丙连接线43和第二丁连接线44,相较于在跑道孔40外侧环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来说,第二丙连接线43和第二丁连接线44在第一子透光孔41和第二子透光孔42之间延伸,延伸长度相应较小,因而可以降低其负载。而且,上述设置方式还可以减少在跑道孔40的外侧环绕跑道孔40的第二连接线11的数量,从而减小不同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负载差异。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7所示,图4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围绕透光孔1的第一非显示区7,显示区2围绕第一非显示区7。
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非显示区7的第四绕线69,第四绕线69的一端与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第四绕线69的另一端与第一甲线段4或另一第一乙线段5电连接。和/或,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非显示区7的第五绕线70,第五绕线70分别与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电连接。
在上述设置方式中,在透光孔1两侧被截断的第一类信号线3和/或在透光孔1两侧被截断的第二类信号线8还可以通过第一非显示区7内绕线的方式实现电连接,该类绕线仅需在透光孔1周边的边框内绕线,因而其延伸长度较小,负载也较小,此时可以减小第四绕线69和与其电连接的第一甲线段4和第一乙线段5所构成的整体走线与常规的第一类信号线3之间的负载差异,以及减小第五绕线70和与其电连接的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所构成的整体走线和常规的第二类信号线8之间的负载差异。
而且,该种设置方式还可以减小所需设置的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的数量,避免内外圈的第一连接线6的延伸长度差异过大,以及避免内外圈的第二连接线11的延伸长度差异过大,从而减小不同第一连接线6之间的负载差异以及减小不同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负载差异。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如图48~图52所示,图4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4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5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5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图5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非显示区71,第二非显示区71位于显示区2在第二方向y上的一侧,且透光孔1靠近第二非显示区71。部分第一连接线6还位于第二非显示区71,和/或,部分第二连接线11还位于第二非显示区71。
其中,上述第二非显示区71可以理解为显示面板的上边框,通常情况下,显示面板中的透光孔1一般会更加靠近显示面板的上边框,此时,在设置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时,当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在透光孔1外侧环绕透光孔1时,如若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数量较多,可以使部分第一连接线6和部分第二连接线11中横向延伸的部分位于第二非显示区71,从而避免连接线中横向延伸的部分在上侧的显示区2中排布过密,进而避免出现信号干扰等情况。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3所示,图5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二非显示区71的第二虚拟像素电路72,部分第二虚拟像素电路72与第一连接线6电连接,和/或,部分第二虚拟像素电路72与第二连接线11电连接。
以第一类信号线3为例,基于透光孔1的存在,部分第一类信号线3会在透光孔1的左右两侧截断设置,因此,相较于透光孔1上下两侧不需要截断的常规的第一类信号线3,被截断的第一类信号线3电连接的像素电路20的数量较少,相应负载较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部分第一连接线6还在第二非显示区71内延伸时,可以在第二非显示区71进一步设置与其相连的第二虚拟像素电路72,从而使第一连接线6和与其相连的第一类信号线3相连的电路数量和常规的第一类信号线3相连的电路数量一致,进而有效提高不同信号线之间的负载一致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4所示,图5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类信号线8,第二类信号线8位于显示区2且沿第二方向y延伸,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包括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第二甲线段9和第二乙线段10分别位于透光孔1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
结合图3,显示面板还包括在显示区2的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第二非显示区71和第三非显示区73,且第二非显示区71靠近第二甲线段9。
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虚拟像素电路74,第三虚拟像素电路74位于第二非显示区71且与第二甲线段9电连接。
基于透光孔1的存在,部分第二类信号线8会在透光孔1的上下两侧截断设置,因此,相较于透光孔1左右两侧不需要截断的常规的第二类信号线8,被截断的第二类信号线8电连接的像素电路20的数量较少,相应负载较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非显示区71设置与第二甲线段9相连的第三虚拟像素电路74,可以使第二甲线段9、第二连接线11和第二乙线段10所构成整体走线所连接的电路数量和常规的第二类信号线8相连的电路数量一致,进而有效提高不同第二类信号线8之间的负载一致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5所示,图5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连接线6和/或第二连接线11中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部分与第一类信号线3交叠,第一连接线6和/或第二连接线11中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部分与第二类信号线8交叠。
当第一连接线6与显示面板内原有的第一类信号线3和第二类信号线8交叠时,外界环境光入射至第一连接线6所在位置处,可以减小第一连接线6对环境光的反射所产生的额外的影响,从而降低第一连接线6对显示面板的反射均一性的影响。同理,当第二连接线11与显示面板内原有的第一类信号线3和第二类信号线8交叠时,也可以降低第二连接线11对显示面板的反射均一性的影响。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6所示,图56为图55沿A1-A2方向的一种剖视图,第一连接线6与第一类信号线3、第二类信号线8异层设置,第二连接线11与第一类信号线3、第二类信号线8异层设置。
示例性的,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第一连接线6与第二连接线11同层设置,且所在膜层位于第一类信号线3、第二类信号线8背向衬底75的一侧。此外,第一类信号线3和第二类信号线8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层76,第二类信号线8与第一连接线6、第二连接线1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77。或者,在另一种设置方式中,第一连接线6中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部分和第二连接线11中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部分同层设置且位于第一类信号线3、第二类信号线8背向衬底75的一侧,第二连接线6中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部分和第二连接线11中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部分同层设置且位于第一类信号线3、第二类信号线8背向衬底75的一侧,而且,第一连接线6中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部分和第一连接线6中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部分可以不同层。
一般情况下,显示面板中的第一类信号线3和第二类信号线8的排布较为紧密,尤其是在高分辨率显示面板中,第一类信号线3之间以及第二类信号线8之间相距更近。如果第一连接线6或第二信号线与第一类信号线3或第二类信号线8同层设置,要么,为了避免信号线短路而增大第一类信号线3之间的间距或第二类信号线8之间的间距,但这样导致需要重新调整掩膜板的图案,要么,不对第一类信号线3之间的间距或第二类信号线8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直接在第一类信号线3或第二类信号线8之间增设第一连接线6或第二信号线,但这是又容易出现信号线短接的问题。
对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分别与第一类信号线3、第二类信号线8异层设置,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无需挤占第一类信号线3和第二类信号线8的膜层空间,既降低了短路的风险,还无需调整第一类信号线3和第二类信号线8的版图设计,例如无需增大这部分走线之间的间距来容纳第一连接线6或第二连接线11,因而无需改变原有掩膜板的图案。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7所示,图5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第一连接线6包括第一甲连接线78和第一乙连接线79。其中,第一甲连接线78的长度小于第一乙连接线79的长度,第一甲连接线78的线宽小于第一乙连接线79的线宽,以使得第一甲连接线78和第一乙连接线79的负载趋于一致,提高不同第一连接线6的负载一致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8所示,图5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区2包括第一子显示区80和第二子显示区81,第一连接线6位于第一子显示区80,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二子显示区81的虚设走线82。在一种设置方式中,虚设走线82可以与第一连接线6同层设置。
在第一子显示区80中设置第一连接线6后,第一连接线6可能会对第一子显示区80的反射率产生额外的影响。对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未设置第一连接线6的第二子显示区81中增设虚设走线82,可以利用虚设走线82对环境光的反射来提高第一子显示区80和第二子显示区81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均一性。
进一步地,虚设走线82接收固定电压,此时,虚设走线82还可以充当屏蔽金属来屏蔽不同信号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且,当虚设走线82接收固定电压时,虚设走线82可以和显示区2中用于传输固定电压的复位信号线Vref、电源信号线PVDD电连接,以减小复位信号线Vref、电源信号线PVDD的负载,进而降低复位信号和电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压降。
进一步地,结合图16,如图59所示,图5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的一种俯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2的像素电路20,像素电路20包括驱动晶体管M0,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与第一节点N1电连接,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虚设走线82与部分像素电路20的第一节点N1交叠。
在像素电路20的工作过程中,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位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驱动晶体管M0的工作状态的可靠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虚设走线82接收固定电压时,通过使虚设走线82与部分像素电路20的第一节点N1交叠,虚设走线82还可以屏蔽其它结构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位的干扰,例如屏蔽数据线Data上跳变的电压对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位的干扰,提高驱动晶体管M0的栅极电位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其转换的驱动电流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0所示,图6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线的间隔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2的像素电路20,像素电路20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为A,像素电路20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为B。
至少部分第一连接线6和与其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第一连接线6或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距离为A,至少部分第一连接线6和与其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第一连接线6或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距离为B;至少部分第二连接线11和与其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的第一连接线6或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距离为A,至少部分第二连接线11和与其在第二方向y上相邻的第一连接线6或第二连接线11之间的距离为B。
如此设置,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在显示区2内等间距地均匀分散排布,排布更加规则,且可以避免某个区域第一连接线6和第二连接线11较为集中而对显示区2内原有的信号线产生较大耦合。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1所示,图6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局部俯视图,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三个透光孔1。
第一连接线6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线段83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第二线段84,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各第一甲线段4和各第一乙线段5分别通过一条第二线段84电连接至第一线段83。
此时,每相邻两个透光孔1之间的第一乙线段5均与两侧的第一甲线段4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连续的信号传输通路,保证每个第一乙线段5上均有信号传输。而且,该种设置方式下移位寄存器21既可采用双边驱动,也可采用单边驱动,驱动方式也更灵活。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6和图27,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2的像素电路20,像素电路20分别扫描信号线、复位信号线Vref、发光控制信号线EM和数据线Data电连接。其中,第一类信号线3包括扫描信号线、复位信号线Vref和发光控制信号线EM中的至少一种,第二类信号线8包括数据线Data。
示例性的,在一种设置方式中,参见图16,扫描信号线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线S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S2,第一类信号线3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线S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S2。或者,在另一种设置方式中,参见图27,扫描信号线包括第三扫描信号线S3、第四扫描信号线S4和第五扫描信号线S5,第一类信号线3包括第三扫描信号线S3、第四扫描信号线S4和第五扫描信号线S5。
其中,上述各信号线的连接方式及作用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62所示,图6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62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透光孔和围绕各所述透光孔的显示区;
位于所述显示区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类信号线,部分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包括第一甲线段和第一乙线段,其中,所述第一乙线段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孔之间,所述第一甲线段位于最外侧的所述透光孔远离所述第一乙线段的一侧;
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甲线段或另一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类信号线,部分所述第二类信号线包括第二甲线段和第二乙线段,其中,所述第二甲线段和所述第二乙线段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甲线段和所述第二乙线段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孔包括第一透光孔和第二透光孔;
对于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之间的所述第一乙线段,所述第一乙线段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另一侧的所述第一甲线段或所述第一乙线段通过一条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透光孔与所述第二透光孔另一侧的所述第一甲线段或所述第一乙线段也通过一条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线段、第二连接线段和第三连接线段,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线段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之间的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的两条所述第一连接线共用一条所述第三连接线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类信号线,部分所述第二类信号线包括第二甲线段和第二乙线段,其中,所述第二甲线段和所述第二乙线段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甲线段和所述第二乙线段电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二甲连接线,所述第二甲连接线与所述第一透光孔两侧的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甲连接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乙连接线,所述第二乙连接线与所述第二透光孔两侧的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乙连接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线段、第二连接线段和第三连接线段,其中,所述第三连接线段的端部与所述第一透光孔和所述第二透光孔之间的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
并且,与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的两条第一连接线中的所述第三连接线段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类信号线,部分所述第二类信号线包括第二甲线段和第二乙线段,其中,所述第二甲线段和所述第二乙线段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甲线段和所述第二乙线段电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
其中,与所述第一透光孔两侧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一透光孔远离所述第二透光孔的一侧环绕所述第一透光孔,与所述第二透光孔两侧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二透光孔远离所述第一透光孔的一侧环绕所述第二透光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透光孔两侧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与所述透光孔两侧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为与所述透光孔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
对于至少部分所述透光孔,与所述透光孔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与所述透光孔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远离所述透光孔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透光孔两侧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与所述透光孔两侧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为与所述透光孔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
对于至少部分所述透光孔,与所述透光孔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与所述透光孔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远离所述透光孔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透光孔两侧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与所述透光孔两侧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为与所述透光孔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
对于至少部分所述透光孔,与所述透光孔对应的至少两条所述第一连接线之间穿插有与所述透光孔对应的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或,与所述透光孔对应的至少两条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穿插有与所述透光孔对应的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连接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行,所述像素行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移位寄存器,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移位单元,一个所述移位单元和至少两个所述像素行相连的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电连接;
其中,对于位于所述透光孔两侧且与同一所述移位单元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中位于同一所述透光孔同一侧的所述第一甲线段或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至相同的所述所述第一连接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连接线段、第二连接线段和第三连接线段,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段和所述第三连接线段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线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对于位于所述透光孔两侧且与同一所述移位单元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中位于同一所述透光孔同一侧的所述第一甲线段电连接至相同的所述所述第一连接线段,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中位于同一所述透光孔同一侧的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至相同的所述所述第三连接线段或所述第一连接线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栅极复位模块、数据写入模块和阈值补偿模块;
其中,所述栅极复位模块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线、复位信号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分别与第二扫描信号线、数据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包括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
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第一移位单元,对于相邻两个所述像素行,与前一个所述像素行电连接的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和与后一个所述像素行电连接的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电连接至同一所述第一移位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栅极复位模块、数据写入模块和阈值补偿模块,其中,所述栅极复位模块分别与第三扫描信号线、复位信号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分别与第四扫描信号线、数据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五扫描信号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包括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线,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二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二移位寄存器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第二移位单元,所述第二移位单元分别和与至少两个所述像素行相连的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线电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包括所述第五扫描信号线,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三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三移位寄存器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第三移位单元,所述第三移位单元分别和与至少两个所述像素行相连的所述第五扫描信号线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和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模块分别与发光控制信号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和发光元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包括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
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第四移位寄存器,所述第四移位寄存器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第四移位单元,所述第四移位单元分别和与至少两个所述像素行电连接的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和偏压调制模块,其中,所述偏压调制模块分别与第六扫描信号线、偏压信号线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类信号线包括所述第六扫描信号线;
所述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五移位寄存器,所述第五移位寄存器包括级联设置的多个第五移位单元,所述第五移位单元分别和与至少两个所述像素行电连接的所述第六扫描信号线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围绕所述透光孔且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非显示区;
所述透光孔包括跑道孔,所述跑道孔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子透光孔和第二子透光孔;
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丙连接线,所述第二丙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子透光孔两侧的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丙连接线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透光孔和所述第二子透光孔之间;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丁连接线,所述第二丁连接线与所述第二子透光孔两侧的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丁连接线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透光孔和所述第二子透光孔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绕线,所述第一绕线位于围绕所述跑道孔的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绕线与所述第一子透光孔两侧的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一绕线位于所述第一子透光孔与所述第二丙连接线之间;
和/或,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绕线,所述第二绕线位于围绕所述跑道孔的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绕线与所述第二子透光孔两侧的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且所述第二绕线位于所述第二子透光孔与所述第二丁连接线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孔包括跑道孔,所述跑道孔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子透光孔和第二子透光孔;
除所述跑道孔以外的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二子透光孔远离所述第一子透光孔的一侧;
与所述第一子透光孔两侧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第一子透光孔远离所述第二子透光孔的一侧环绕所述跑道孔,与所述第二子透光孔两侧所述第二类信号线电连接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第一子透光孔远离所述第二子透光孔的一侧环绕所述跑道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孔包括跑道孔,所述跑道孔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子透光孔和第二子透光孔;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围绕所述透光孔且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其中,围绕所述跑道孔的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子非显示区,所述第一子非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子透光孔与第二子透光孔之间,所述第一子非显示区对应设置有感应元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电路和第一虚拟像素电路,所述第一虚拟像素电路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虚拟像素电路和所述像素电路和分别与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子非显示区中所述第一虚拟像素电路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的数量,小于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类信号线的数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围绕所述跑道孔的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子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绕线,所述第三绕线的一端与所述跑道孔一侧的所述第一甲线段或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所述第三绕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跑道孔另一侧的所述第一甲线段或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
所述第三绕线位于所述第二子非显示区,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绕线和所述第二子非显示区中所述第一虚拟像素电路电连接的所述第一类信号线进行复用。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虚拟像素电路,所述第一虚拟像素电路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还包括第二子非显示区,其中,所述第一非显示区中的所述第一虚拟像素电路仅位于所述第二子非显示区。
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围绕所述透光孔且所述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第四绕线,所述第四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所述第四绕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甲线段或另一所述第一乙线段电连接;
和/或,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五绕线,所述第五绕线分别与第二甲线段和所述第二乙线段电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且所述透光孔靠近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线还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和/或,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线还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的第二虚拟像素电路,部分所述第二虚拟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和/或,部分所述第二虚拟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类信号线,部分所述第二类信号线包括第二甲线段和第二乙线段,所述第二甲线段和所述第二乙线段分别位于所述透光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在所述显示区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二非显示区和第三非显示区,且所述第二非显示区靠近所述第二甲线段;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虚拟像素电路,所述第三虚拟像素电路位于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且与所述第二甲线段电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线中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部分与所述第一类信号线交叠,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线中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类信号线交叠。
2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所述第二类信号线异层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类信号线、所述第二类信号线异层设置。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第一甲连接线和第一乙连接线,所述第一甲连接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乙连接线的长度,且所述第一甲连接线的线宽小于所述第一乙连接线的线宽。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第一子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虚设走线。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设走线接收固定电压。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虚设走线与部分所述像素电路的所述第一节点交叠。
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A、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为B;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线和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线或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为A,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连接线和与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线或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为B;
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线和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线或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为A,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线和与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线或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的距离为B。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三个所述透光孔;
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段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线段,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各所述第一甲线段和各所述第一乙线段分别通过一条所述第二线段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线段。
3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分别扫描信号线、复位信号线、发光控制信号线和数据线电连接;
其中,第一类信号线包括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复位信号线和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类信号线包括所述数据线。
3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099121.7A 2022-09-06 2022-09-0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6020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9121.7A CN115602091A (zh) 2022-09-06 2022-09-0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8/149,364 US20230143358A1 (en) 2022-09-06 2023-01-03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9121.7A CN115602091A (zh) 2022-09-06 2022-09-0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2091A true CN115602091A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43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9121.7A Pending CN115602091A (zh) 2022-09-06 2022-09-0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3358A1 (zh)
CN (1) CN1156020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37119A (zh) * 2023-01-20 2023-05-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37119A (zh) * 2023-01-20 2023-05-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43358A1 (en)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73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605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1099042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11246624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13347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2007726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2030223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51694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7126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06410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2364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60209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41825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14877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12972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785350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93768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65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464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90887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20016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8100661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161692A1 (en) Display panel
CN11494412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9487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