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0575B -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60575B
CN110060575B CN201910347232.7A CN201910347232A CN110060575B CN 110060575 B CN110060575 B CN 110060575B CN 201910347232 A CN201910347232 A CN 201910347232A CN 110060575 B CN110060575 B CN 110060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data
data line
display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72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60575A (zh
Inventor
杨阳
吕博嘉
孔祥梓
黄高军
竺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72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60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60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0575A/zh
Priority to US16/573,098 priority patent/US1099788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60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60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18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or structure of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8Charge coupled imagers
    • H01L27/14806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812Special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elements, address lines or gate-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21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with use of split matric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67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other than drivers for liquid crystal, plasma or O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7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other than drivers for liquid crystal, plasma or OLED displays, not related to handling digital grey scale data or to communication of data to the pixels by means of a curr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3Arrangement of drivers for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scann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7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of display data in the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a pre-processing circuitry delivering display data to said drivers or in the matrix panel, e.g. multiplexing plural data signals to one D/A converter or demultiplexing the D/A converter output to multiple colum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8Details of timing specific for flat panels, other than clock recover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80/00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9G2380/02Flexible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设置于靠近所述显示区第一侧的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显示区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设置于所述显示区镂空区;镂空区包括靠近驱动芯片的第一边缘和远离驱动芯片的第二边缘;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由显示区的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由第二边缘延伸至第二侧;第三显示区,第三显示区由第一侧延伸至第一边缘;第一显示区设置有第一数据线;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二数据线;第三显示区设置有第三数据线;至少部分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通过开关单元对应连接。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可以避免绕线,降低镂空区的边框,提升屏占比。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显示面板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矩形、圆形等规则形状的显示面板,而是需要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形状更加切中实际需求。例如:为了手机显示面板追求更高的屏占比,同时为了容纳前置摄像头、听筒、光线传感器等器件,将显示面板的一部分切除,做成异形显示面板。但是这种显示面板仍然不是提高屏占比的最佳形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屏占比,研发人员设计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设计非显示孔或者在显示面板的侧面设计非显示孔。这样一来,数据线就会被非显示孔截断。为了保证数据信号的正常传输,需要数据线需要围绕非显示孔的周围进行绕线设置。非显示孔的周围还需要流出非显示区用于数据线绕线的走线,造成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面积增加,影响显示面板的屏占比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设置于靠近所述显示区第一侧的非显示区的驱动芯片,显示区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设置于所述显示区镂空区;镂空区包括靠近驱动芯片的第一边缘和远离驱动芯片的第二边缘;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由显示区的第一侧延伸至第二侧;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由第二边缘延伸至第二侧;第三显示区,第三显示区由第一侧延伸至第一边缘;第一显示区设置有第一数据线;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二数据线;第三显示区设置有第三数据线;至少部分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通过开关单元对应连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显示面板。
按照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远离镂空区,被镂空区截断数据线的显示区无需通过数据线绕线的方式获得数据信号,而是利用开关单元通过未被截断的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避免了数据线绕线设计,避免了数据线绕线,有利于显示面板的高屏占比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显示区,但这些电极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显示区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显示区,类似地,第二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显示区。
如背景技术所述,为了进一步提升屏占比,研发人员设计将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设计非显示孔或者在显示面板的侧面设计非显示孔。这样一来,数据线就会被非显示孔截断。为了保证数据信号的正常传输,需要数据线需要围绕非显示孔的周围进行绕线设置。非显示孔的周围还需要流出非显示区用于数据线绕线的走线,造成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面积增加,影响显示面板的屏占比的提高。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NA,驱动芯片IC,该驱动芯片IC设置于靠近所述显示区AA第一侧的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的第一侧与显示区的第二侧相对设置;以图1为例,下侧为显示区AA的第一侧,与下侧相对的上侧为显示区AA的第二侧。显示面板还包括镂空区TH,镂空区TH设置于显示区AA;镂空区TH包括靠近驱动芯片IC的第一边缘和远离驱动芯片IC的第二边缘;以图1为例,镂空区TH的下侧为第一边缘,镂空区TH的上侧为第二边缘。为了提升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在显示面板设置镂空区TH防止显示装置的其他元件,例如摄像头、听筒、光线传感器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镂空区TH可以是切割后的非显示区,也可以是未切割的透光非显示区。
当显示面板设置镂空区TH之后,本申请将显示面板分为三个区域,请参考图1,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AA1,第一显示区AA1由所述显示区AA的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第二显示区AA2,该第二显示区AA2由镂空区TH的第二边缘延伸至所述显示区AA的第二侧;第三显示区AA3,该第三显示区AA3由所述显示区的第一侧延伸至所述镂空区TH的第一边缘;该第一显示区AA1设置有第一数据线11;该第二显示区AA2设置有第二数据线12;该第三显示区AA3设置有第三数据线13;其中第一数据线11、第二数据线12和第三数据线13都是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由于数据信号由驱动芯片IC提供,正常情况下,数据线如第一数据线11由显示区AA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二侧。但是由于镂空区TH的存在,导致第三显示区AA3的第三数据线13无法延伸到与之对应的第二显示区AA2,如果要向第二显示区AA2提供数据信号,那么数据线必须要沿着镂空区TH的边缘绕线设置这就会导致镂空区TH的边缘边框增加,降低屏占比,影响视觉效果。而本申请中,至少部分第一显示区AA1的一条第一数据线11与一条第二数据线12之间通过开关单元30对应连接。具体的,开关单元30可以分时的通过第二数据线12传输到第三数据线13;当开关单元30导通时,驱动芯片IC通过与第二数据线12连接的第一数据线11向第二显示区AA2传输数据信号,当开关单元30截止时,驱动芯片IC仅通过第一数据线11向第一显示区传输数据信号。此时,由于开关单元30截止,传输到第一显示区AA1的数据信号并不会影响到第二显示区AA2。
具体的,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开关单元30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晶体管301,各开关晶体管301的第一极连接一条第一数据线11,第二极连接一条第二数据线12,各开关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同一控制信号线3011。本实施例以开关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为例,当控制信号线3011提供低电平控制信号时,各开关晶体管301同时打开,驱动芯片IC通过与第二数据线12连接的第一数据线11向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12提供数据信号;当控制信号线3011提供高电平控制信号时,各开关晶体管301同时截止,驱动芯片IC通过与第一数据线11向第一显示区AA1提供数据信号。本申请巧妙的通过开关单元30,在重复利用第一数据线11分别向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传输信号的同时,避免了两个显示区之间的信号干扰。而且本申请避免了数据线绕线,降低了镂空区TH的边框宽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能存在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列数大于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列数,此时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12的个数大于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数据线11的个数。此时,若按照前述实施例则会存在一些第二数据线12没有与之对应的第一数据线11可以与之连接。因此,请参考图4,具体的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开关单元30包括至少一组多路开关单元31,一组多路开关单元31包括n个晶体管;一条第一数据线11与n条第二数据线12通过一组所述多路开关单元31对应连接;多路开关单元31包括n个晶体管和n个控制信号线;各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同一第一数据线11连接;各晶体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各第二数据线12连接;各晶体管的控制端分别与各控制信号线连接;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图4以n=2为例说明了本申请的多路开关单元31。本申请的一组多路开关单元31包括一个第二晶体管302和一个第三晶体管303;第二晶体管302和第三晶体管303的第一端连接同一条第一信号线11,第二晶体管302和第三晶体管303的第二端各自分别连接两条不同的第二数据线12,第二晶体管302和第三晶体管303的控制端各自分别连接两条不同的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和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这里仍然以第二晶体管302和第三晶体管303位P型晶体管为例,当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提供低电平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提供高电平信号时;第二晶体管302导通,第三晶体管303截止,驱动芯片IC向通过第二晶体管302与第一数据线11连接的第二数据线12提供数据信号;同理,当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提供高电平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提供低电平信号时;第三晶体管303导通,第二晶体管302截止,驱动芯片IC向通过第三晶体管303与第一数据线11连接的第二数据线12提供数据信号;当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提供高电平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提供高电平信号时;第二晶体管302截止,第三晶体管303截止,驱动芯片IC向通过第一数据线11向第一显示区AA1提供数据信号,且由于第二晶体管302和第三晶体管303截止,这个数据信号不会影响第二显示区AA2的正常显示。本实施例巧妙的通过开关单元30,在重复利用第一数据线11分别向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传输信号的同时,避免了两个显示区之间的信号干扰。而且本申请避免了数据线绕线,降低了镂空区TH的边框宽度。另一方面,本申请可以使得一条第一数据线11分时的通过开关单元30向第二数据线传输数据信号,使得本实施例对于缺口区大小的适用范围更广。例如,当镂空区较大,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12的数量为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数据线11数量的1~2倍时,令n=2则可以满足开关单元的使用需求。同理,当镂空区较大,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12的数量为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数据线11数量的2~3倍时,令n=3则可以满足开关单元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其对应发光亮度的数据信号不相同,若对同一数据线的写入不同颜色的数据信号会造成数据写入时间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信号不准确,出现显示异常。当第一数据线11和与之对应连接的第二数据线12对应的像素颜色不同时,例如第一数据线11对应红色和蓝色,第二数据线对应绿色,由于绿色的数据信号范围和红色与蓝色相差比较大;例如绿色的数据线号范围在3~5v,红色和蓝色的范围在2~3v,那么在第二显示区AA2的最后一行(时序上的最后一行)输入数据信号例如从上一行(时序上的倒数第二行)的2v变为最后一行的2.5v。对于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行(时序上的第一行)写入数据信号是就需要对应绿色的4v,由于这里2.5v至4v的压差要远大于前者2v至2.5v的压差,可能会导致数据信号写入是时间不足,造成第一显示区的显示异常。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请继续参考图3,第一数据线11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甲数据线11a和第一乙数据线11b,第一甲数据线11a与第一乙数据线11b连接不同颜色的像素;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1的延伸方向交叉;第二数据线1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二甲数据线12a和第二乙数据线12b,第二甲数据线12a与第二乙数据线12b连接不同颜色的像素;第二甲数据线12a与第一甲数据线11a通过开关晶体管301对应连接,第二乙数据线12b与第一乙数据线11b通过开关晶体管301对应连接。第二甲数据线12a与第一甲数据线11a连接相同颜色的像素;第二乙数据线12b与第一乙数据线11b连接相同颜色的像素。这样,对于通过开关单元30相互连接的第二数据线12和第一数据线11来说,向第二显示区AA2的最后一行与向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行写入信号的颜色是相同的,避免颜色不同引起充电时间不足,造成显示异常。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第二甲数据线12a和第一甲数据线11a连接相同颜色的像素并不一定是第二甲数据线12a和第一甲数据线11a只能连接一种颜色的像素,也可以是第二甲数据线12a和第一甲数据线11a同时都连接两种相同颜色的像素。例如:第二甲数据线12a连接红色和蓝色像素,第一甲数据线11a也连接红色和蓝色像素。
同理,当开关单元为图5所示的多路开关单元时也可以按照此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开关单元的示意图;
第一数据线11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甲数据线11a和第一乙数据线11b,第一甲数据线11a与第一乙数据线11b连接不同颜色的像素;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数据线11的延伸方向交叉;第二数据线1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二甲数据线12a和第二乙数据线12b,第二甲数据线12a与第二乙数据线12b连接不同颜色的像素;n条第二甲数据线12a与第一甲数据线11a通过多路开关单元31对应连接,n条第二乙数据线12b与第一乙数据线11b通过多路开关单元31对应连接。这里以n=2为例,一条第一甲数据线11a通过第二晶体管301和第三晶体管303分别连接两条不同的第二甲数据线12a,一条第一乙数据线11b通过第二晶体管301和第三晶体管303分别连接两条不同的第二乙数据线12b,第二甲数据线12a与第一甲数据线11a连接相同颜色的像素;第二乙数据线12b与第一乙数据线11b连接相同颜色的像素。同样的,避免颜色不同引起充电时间不足,造成显示异常。
进一步的,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数据线11由显示区AA的第一侧延伸到第二侧;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12和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数据线11连接,但是第三显示区AA3的第三数据线13仅由显示区的第一侧延伸至镂空区TH的第一边缘,因此,第三数据线13的长度以及连接的像素的个数远少于其他的数据线,造成其寄生电容和其他数据线不同,造成显示不均。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与第三数据线13连接的补偿电容40,所述补偿电容的容值为C1;第一数据线11的寄生电容容值与第三数据线寄生电容容值差为C2,0.8*C2≤C1≤1.2*C2。本申请通过补偿电容40弥补数据线之间电容的差异。并且,当数据线电容的差异在20%以内的时,在数据线充电的容差范围之内,可以避免显示不均。
由于镂空区TH靠近第二显示区AA2的一侧需要设置栅极驱动电路20,形成非显示区。为了平衡镂空区TH周围的非显示区的宽度,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1,补偿电容40设置于所述镂空区TH靠近第三显示区AA3的第一边缘。
进一步的,为例避免信号线的交叉,靠近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交界处的第一数据线11和第二数据线12通过开关单元30对应连接,远离该交界处的第一数据线11和第二数据线12通过开关单元30对应连接。这样就会造成远离远离该交界处的第一数据线11和第二数据线12的连接线的长度更长,造成数据线号写入的延迟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线11和与其对应连接的第二数据线1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线,与靠近第一数据线11的第二数据线12连接的第一连接线的电阻大于与远离第一数据线11的第二数据线12连接的第一连接线的电阻。这样通过连接线的电阻调整,使得各第一数据线11与各第二数据线12的连接电阻相同,避免电阻不同造成的延迟差异。
在本申请中,镂空区TH可以位于显示区AA的边缘也可以位于显示区AA的中间。请分别参考图1和图2。
图1的实施例中,镂空区TH位于显示区AA的边缘,该显示区AA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邻的第三侧和与所述第三侧相对设置的第四侧;所述镂空区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形成缺口区;以图1为例,显示区AA的下侧为第一侧,上侧为第二侧,右侧为第三侧,左侧为第四侧。镂空区TH位于显示区的第四侧,在显示区的第四侧形成一个缺口。此时,第三显示区AA3和第三侧相邻且第三显示区AA3和第四侧之间间隔有第一显示区AA1。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图2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的实施例中,镂空区TH位于显示区AA的中间,显示区包括与第一例和第二侧相邻的第三侧和与第三侧相对设置的第四侧;镂空区TH设置于显示区的中间区域,形成非显示孔;以图2为例,显示区AA的下侧为第一侧,上侧为第二侧,右侧为第三侧,左侧为第四侧。此时,显示区AA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分别包括一个第一显示区AA1,此时可以设置两组开关单元30,连接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12分别两组开关单元30连接靠近第三侧的第一数据线11和靠近第四侧的第一数据线11。可以避免仅仅从一侧第一数据线11向第二显示区AA2传输数据信号,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由于开关单元30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上边框,使得上边框变宽,不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因此,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显示区的第二侧设置有弯折部Flx,开关单元30设置于弯折部Flx,弯折部Flx折叠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这样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观察不到开关单元30,使得显示面板的上边框变窄。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以图7说明本申请显示面板的膜层堆叠结构。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和与所述像素对应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61;所述像素包括阳极621、阴极623和设置于所述阳极621和阴极623之间的发光材料层622;各所述驱动电路61与所述阳极621对应连接;所述驱动电路61由晶体管和电容构成。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于基板601上的半导体层611、栅极绝缘层602、栅极金属层612、第一层间绝缘层603、电容金属层613、第二层间绝缘层604、源漏极金属层614、平坦化层605、阳极621、像素定义层606、发光光材料层622和阴极623。
下面说明结合附图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请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布的扫描线70;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数据线;本申请的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线11、第二数据线12和第三数据线13。
在第一时段T1,开关单元30导通,驱动第二显示区AA2;
在第二时段T2,开关单元30截止,驱动第一显示区AA1;并且,第三显示区AA3至少在第二时段的部分时段与所述第一显示区AA1同时驱动。
请结合图3、图8和图9,以PMOS晶体管为例,第一时段T1,控制信号线3011传输低电平,数据信号从驱动芯片IC经过第一数据线11和开关单元30传输到对应的第二数据线12以驱动第二显示区AA2;第二时段T2,控制信号线3011传输高电平,数据信号从驱动芯片IC经过第一数据线11驱动第一显示区AA1;在第二时段T2的至少部分时段,第三数据线13驱动第三显示区AA3。具体的,当与第三显示区对应的扫描线输入有效信号的时候,同时通过第一数据线11和第三数据线13传输数据信号到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三显示区AA3,以同时驱动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三显示区AA3。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8,第一显示区AA1包括沿第一方向与第二显示区AA2对其设置的第一部分AA1a,第一显示区AA1的其余部分为第二部分AA1b;扫描线70包括第一扫描线组71、第二扫描线组72和第三扫描线组73;第一扫描线组71设置于靠近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部分AA1a和第二显示区AA2的非显示区;第二扫描线组72设置于靠近第一显示区第二部分AA1b与镂空区TH对应部分的非显示区;第三扫描线组73设置于靠近第一显示区第二部分AA1b与第三显示区AA3对应的部分的非显示区;第二扫描线组72连接的像素个数小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组71连接的像素个数,且所述第二扫描线72组连接的像素个数小于所述第三扫描线组73连接的像素个数;这会造成扫描线70负载有差异,负载的差异会影响扫描线的有效的宽度,有效电平的电压值,进而影响数据信号的写入,或造成颜色偏离,暗态不暗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二扫描线组72连接负载补偿部41。
请进一步参考图8,虽然在第二时段T2,开关单元30截止,数据信号无法传输到第二显示区AA2,但是如果第二显示区AA2的扫描线70为有效电平,第二数据线12浮空的信号仍然有可能写入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像素电路中,因此,本实施例中,显示区包括与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邻的第三侧,和与第三侧相对设置的第四侧;所述镂空区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形成缺口区;缺口区包括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均相邻的第三边缘;沿第一方向,第一显示区AA1靠近显示区第四侧;第二显示区AA2被第一显示区AA1、缺口区TH的第二边缘和显示区的第二侧包围;第三显示区AA3被第一显示区AA1、缺口区TH的第一边缘和显示区的第一侧包围;扫描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扫描线70b和位于所述第二扫描线延伸线且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扫描线70a,所述第一扫描线70a与所述第二扫描线70b电绝缘。从而,避免第二数据线12的无效信号在第二时段写入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像素电路。
进一步的,由于仅需要在第二时段T2使得第一扫描线70a和第二扫描线70b绝缘,因此可以在第一扫描线70a和第二扫描线70b之间设置绝缘控制晶体管80,请参考图9的时序,在第一时段T1,绝缘控制晶体管80的控制端信号线801输入低电平信号,可以从显示面板第三侧和第四侧的两条栅极驱动电路20同时驱动,以保持强的驱动能力;在第二时段T2,绝缘控制晶体管80的控制信号线801输入高电平信号,避避免第二数据线12的无效信号在第二时段写入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像素电路。
进一步的结合图4、图8和图10,本实施例中的开关单元30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多路开关单元。
开关单元30包括多组多路开关单元31,一组多路开关单元31包括n个晶体管;一条第一数据线11与n条第二数据线12通过一组所述多路开关单元31对应连接;多路开关单元31包括n个晶体管和n个控制信号线;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同一第一数据线11连接;晶体管的第二端与各第二数据线12连接;晶体管的控制端与各控制信号线连接;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具体的请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驱动方法,在所述第一时段T1,开关单元30分时导通,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11分时向第二数据线12提供数据信号。按照本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可以使得一条第一数据线11分时的通过开关单元30向第二数据线传输数据信号,使得本实施例对于缺口区大小的适用范围更广。
具体的,请参考图10的时序,在第一时段T1,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和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交替的传输有效信号脉冲,使得一条第一数据线11分时的向两条第二数据线12传输数据信号。需要说明的是,此实施例中,绝缘控制晶体管80的控制端信号线801在第一时段T1和第二时段T2持续的输出高电平信号,使得第一扫描线70a和第二扫描线70b绝缘。
进一步的,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区第一驱动电路20a;和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驱动电路20a和20b;第一驱动电路20a复用为第二驱动电路中的部分。第一驱动电路20a包括第一开始信号和第一时钟信号;第二驱动电路20b包括第二开始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在所述第一时段T1,向第一驱动电路提供所述第一开始信号和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第一驱动电路进行逐行驱动;在第二时段T2,向第二驱动电路提供所述第二开始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进行逐行驱动;这样可以减少驱动电路的总数量,减少驱动电路占边框区的面积,降低边框宽度。
进一步的,第一开始信号的有效电平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始信号的有效电平的宽度;第一时钟信号的周期等于第二时钟信号周期的两倍。
具体的,在扫描线70提供有效电平时,写入数据信号。然而,在第二显示区AA2的一条扫描线提供的有效电平需要使得至少两个数据信号分时的写入,因此,第二显示区AA2所需要的扫描信号的有效电平宽度至少是其他显示区的两倍。如果,整个显示区都采用这样的有效电平宽度则整个显示面板的扫描时间将增加一倍,这会降低显示面板的帧数。以1920*1080分辨率,60帧的显示面板为例:每一帧的时间为16.7ms,每一行的扫描时间(有效电平的宽度)小于等于16.7ms/1920≈8.7μs。一方面,由于第二显示区AA2在一行的扫描时间需要分时的给两条第二数据线12写入数据信号。另一方面,数据信号充分写入需要一个最短时间,例如是5μs。那么对于第二显示区AA2的每一行的扫描时间则必须大于等于10μs。如果每一行都按照这个时间进行扫描则显示面板的总帧率为1s/(10μs*1920)=52帧,明显低于60帧,这会影响显示面板的画质。
本申请设置,第一开始信号的有效电平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始信号的有效电平的宽度,第一时钟信号的周期等于第二时钟信号周期的两倍,仅仅增加第二显示区的扫描时间而并未增加第一显示区AA1的扫描时间。以1920*1080分辨率的显示面板为例,如果第二显示区AA2有x行,则第一显示区的第二部分AA1b有1920-x行,其中x行的扫描时间为10μs,1920-x行的扫描时间为5μs,则一帧的总扫描时间为10x+1920*5-5x=5*(1920+x)μs,若显示面板的征率大于60帧,则需要5*(1920+x)μs≤16.7ms求出,x≤1420。也就是说以1920*1080分辨率的显示面板为例,若需要保持60帧,按照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第二显示区AA2的行数只需要小于1420行即可。因此,按照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可以实现高帧率的驱动。本申请以n=2为例,第一时钟信号的周期等于第二时钟信号周期的两倍,当n=3的时候第一时钟信号的周期等于第二时钟信号周期的三倍,以此类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图8和图11,图11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本申请的一组多路开关单元31包括一个第二晶体管302和一个第三晶体管303;第二晶体管302和第三晶体管303的第一端连接同一条第一信号线11,第二晶体管302和第三晶体管303的第二端各自分别连接两条不同的第二丙数据线12c和第二丁数据线12d;第二晶体管302和第三晶体管303的控制端各自分别连接两条不同的控制信号线,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和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
请参考图11,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和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交替的输出有效电平。图11中S1、S2、S3分别表示第一行、第二行和第三行的扫描信号。当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或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为有效电平时,数据信号传输到数据线;当扫描信号为有效电平的时候数据信号写入到驱动晶体管。以第一行扫描信号S1为例,假如第一扫描信号S1的低电平覆盖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和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的有效电平,则在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为有效电平时,第二丙数据线12c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写入数据信号,而与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对应的第二丁数据线12d未被写入数据信号,因此,与其连接的驱动晶体管也未写入数据信号;在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为有效电平时,由于第二丙数据线12c上存在的寄生电容,第二丙数据线12c连接的驱动晶体管持续写入数据信号,而此时第二丁数据线12d写入数据信号;因此,可以看出第二丙数据线12c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写入信号的时间比第二丁数据线12d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写入信号的时间长,会出现显示异常。但是当第一扫描信号S1的有效电平位于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和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的有效电平之后时,第二丙数据线12c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写入信号的时间比第二丁数据线12d连接的驱动晶体管写入信号的时间相同,但是此时两个扫描周期之间间隔位于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的有效电平和第一扫描信号S1的有效电平。这样设置间隔时间比较久会降低显示面板的帧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的有效电平位于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和的有效电平之后,且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的有效电平与扫描线的有效电平不交叠,扫描线的有效电平覆盖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的有效电平。此时,第二控制信号线3021为有效电平时,第二丙数据线12c写入数据信号,但是信号未写入驱动晶体管,第二丁数据线12d未被写入数据信号;在第三控制信号线3031为有效电平时,由于第二丙数据线12c上存在的寄生电容,第二丙数据线12c连接的驱动晶体管持入数据信号,而此时第二丁数据线12d也写入数据信号;因此,第二丙数据线12c和第二丁数据线12d连接的晶体管写入数据信号的时间相同,避免出现显示异常。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在扫描时段内无需进行分时传输数据信号,而是分两个时段进行扫描,分别传输数据信号,则每级扫描的时间相同无需区分区域设置不同的扫描信号的有限电平宽度,大大降低了IC的复杂程度。
进一步的,参考图12和图13,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第一显示区AA1包括沿第一方向与第二显示区AA2对其设置的第一部分AA1a,第一显示区AA1的其余部分为第二部分AA1b;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有驱动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部分AA1a和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三驱动电路20c;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部分AA1b和第三显示区AA3的第四驱动电路20d;
在第一时段T1,沿缺口区TH的第二边缘指向显示区AA的第二侧的方向,第三驱动电路20c逐级输出驱动信号;
在第二时段T2,沿显示区AA的第二侧指向缺口区TH的第二边缘的方向,第三驱动电路20c和第四驱动电路20d逐级输出驱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时段T1,第三驱动电路20c仅用于驱动第二显示区AA2,但是由于第二显示区AA2的数据信号由第一显示区的部分第一数据线11传输,在第一时段T1,第一数据线11和位于第一显示区的扫描线同时提供信号,因此,和第二显示区共用扫描信号线(同行设置)且与第二数据线12通过开关单元30对应连接的第一显示区会写入和第二显示区相同的信号。而在第二时段T2,上述对应的第一显示区又会通过第一数据线11和第三驱动电路20c提供的扫描信号重新写入正确的数据信号。此时,由于开关单元截止,这是写入的数据信号不会影响第二显示区,基于此,本申请通过开关单元巧妙的避免复用数据线带来的数据干扰。
本实施例共用同一第三驱动电路20c通过正扫和反扫实现两个时段的扫描,减少了驱动电路的数量,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显示面板。并且通过先反扫再正扫实现第一时段T1和第二时段T2的无缝衔接,无需单独的在第二时段T2提供开始信号。
进一步的,普通的驱动电路无法同时实现正扫和反扫,因此,请参考图12,在本实施例中,沿缺口区TH的第二边缘指向显示区的第二侧的方向,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包括第1~m级第一驱动电路单元200;第一驱动电路单元200包括输出端OUT和输入端IN;其中第i级第三驱动电路单元200的输出端OUT与第i+1级第一驱动电路单元200的输入端IN之间通过正扫切换单元311连接;第i+1级第三驱动电路单元200的输出端OUT与第i级第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入端IN之间通过反扫切换单元312连接,i∈[1,m-1]且i为整数。这样,到需要进行正扫时,正扫切换单元接收有效电平,反扫切换单元接收截止电平,第三驱动电路实现正扫;同理,需要进行反扫时,反扫切换单元接收有效电平,正扫切换单元接收截止电平,第三驱动电路实现反扫;具体的,在第一时段T1,反扫控制信号线3120提供有效电平,正扫控制信号线3110提供截止电平,反扫切换单元接收有效电平,正扫切换单元接收截止电平,第一驱动电路实现反扫;在第二时段T2,正扫控制信号线3110提供有效电平,反扫控制信号线3120提供截止电平,正扫切换单元接收有效电平,反扫切换单元接收截止电平,第一驱动电路实现正扫;
进一步的,一般情况下正扫和反扫开始的时候都需要单独的提供开始信号,这会造成需要多设置一条开始信号线,并且驱动电路需要进行时序的匹配让反扫结束后正好输入正扫的开始信号,这样的时序匹配难度很大,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方法,第1级第一驱动电路单元200之前设置有虚设第三驱动电路单元Dummy;虚设第三驱动电路单元Dummy的输入端IN与第1级第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出端OUT通过所述反扫切换单元312连接;虚设第三驱动电路单元Dummy的输出端OUT与第1级第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入端IN通过正扫切换单元311连接。
下面结合图3、图12和图13的时序说明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
在第一时段T1,如图3所示的开关单元30的控制信号线3011传输有效电平,正扫控制信号线3110输出截止电平,反扫控制信号线3120输出有效电平;此时数据信号通过部分第一数据线11和开关单元30传输到驱动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AA2;实现驱动第二显示区AA2显示。
在第二时段T2,如图3所示的开关单元30的控制信号线3011传输截止电平,正扫控制信号线3110输出有效电平,反扫控制信号线3120输出截止电平;此时数据信号通过第一数据线11驱动第一显示区AA1,在第二时段T2的至少部分时段,同时第三数据线12驱动第三显示区AA3。
本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控制信号线3011、正扫控制信号线3120的信号波形相同,可以复用,因此,可以减少信号线的数量,降低版图布局的难度,实现窄边框。
请参考图14,图1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示意图。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蜂窝式移动电话、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显示器、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器、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显示装置等等。只要显示装置包含了本申请公开的显示装置所包括的显示面板,便视为落入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靠近所述显示区第一侧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的第一侧与所述显示区的第二侧相对设置;
镂空区,所述镂空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镂空区包括靠近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边缘和远离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边缘;
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由所述显示区的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由所述第二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由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边缘;
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有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三显示区设置有第三数据线;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通过开关单元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三数据线连接的补偿电容,所述补偿电容的容值为C1;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寄生电容容值与第三数据线寄生电容容值差为C2,0.8*C2≤C1≤1.2*C2;所述补偿电容设置于所述镂空区靠近所述第三显示区的第一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线和与其对应连接的第二数据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线,与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交界处的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第一连接线的电阻大于与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交界处的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的第一连接线的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晶体管,各所述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一条第一数据线11,第二极连接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各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同一控制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甲数据线和第一乙数据线,所述第一甲数据线与所述第一乙数据线连接不同颜色的像素;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交叉;
所述第二数据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二甲数据线和第二乙数据线,所述第二甲数据线与所述第二乙数据线连接不同颜色的像素;
所述第二甲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甲数据线通过所述开关晶体管对应连接,所述第二乙数据线与所述第一乙数据线通过所述开关晶体管对应连接;
所述第二甲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甲数据线连接相同颜色的像素;所述第二乙数据线与所述第一乙数据线连接相同颜色的像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多路开关单元,一组所述多路开关单元包括n个晶体管;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与n条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一组所述多路开关单元对应连接;所述多路开关单元包括n个晶体管和n个控制信号线;
各所述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同一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各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各所述晶体管的控制端分别与各所述控制信号线连接;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甲数据线和第一乙数据线,所述第一甲数据线与所述第一乙数据线连接不同颜色的像素;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交叉;
所述第二数据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二甲数据线和第二乙数据线,所述第二甲数据线与所述第二乙数据线连接不同颜色的像素;
n条所述第二甲数据线与一条所述第一甲数据线通过一组所述多路开关单元对应连接,n条所述第二乙数据线与所述第一乙数据线通过一组所述多路开关单元对应连接;
所述第二甲数据线与所述第一甲数据线连接相同颜色的像素;所述第二乙数据线与所述第一乙数据线连接相同颜色的像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显示区的第二侧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开关单元设置于所述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折叠到所述显示面板的非出光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邻的第三侧和与所述第三侧相对设置的第四侧;所述镂空区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形成缺口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邻的第三侧和与所述第三侧相对设置的第四侧;
所述镂空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的中间区域,形成非显示孔;
所述非显示孔第一侧设置有第一丙数据线,所述非显示孔第二侧设置有第一丁数据线,所述第一丙数据线和所述第一丁数据线通过所述开关单元所述第二数据线对应连接;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布的扫描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数据线;
在第一时段,所述开关单元导通,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区;
在第二时段,所述开关单元截止,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并且,所述第三显示区至少在第二时段的部分时段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同时驱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其设置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其余部分为第二部分;
所述扫描线包括第一扫描线组、第二扫描线组和第三扫描线组;所述第一扫描线组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二扫描线组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区第二部分与所述镂空区对应部分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三扫描线组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显示区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显示区对应的部分的非显示区;
所述第二扫描线组连接的像素个数小于所述第一扫描线组连接的像素个数,且所述第二扫描线组连接的像素个数小于所述第三扫描线组连接的像素个数;
所述第二扫描线组连接负载补偿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区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邻的第三侧,和与所述第三侧相对设置的第四侧;所述镂空区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形成缺口区;所述缺口区包括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均相邻的第三边缘;
沿第一方向,第一显示区靠近显示区第四侧;第二显示区被第一显示区、缺口区的第二边缘和显示区的第二侧包围;第三显示区被第一显示区、缺口区的第一边缘和显示区的第一侧包围;
所述扫描线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扫描线和位于所述第二扫描线延伸线且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一扫描线与所述第二扫描线电绝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至少一组多路开关单元,一组所述多路开关单元包括n个晶体管;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与n条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一组所述多路开关单元对应连接;所述多路开关单元包括n个晶体管和n个控制信号线;
各所述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同一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各所述晶体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各所述晶体管的控制端分别与各所述控制信号线连接;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在所述第一时段,所述开关单元分时导通,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分时向n条所述第二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一驱动电路;和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始信号和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第二开始信号和第二时钟信号;
在所述第一时段,向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提供所述第一开始信号和所述第一时钟信号,所述第一驱动电路进行逐行驱动;
在所述第二时段,向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提供所述第二开始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所述第二驱动电路进行逐行驱动;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复用为所述第二驱动电路中的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始信号的有效电平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开始信号的有效电平的宽度;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周期等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周期的n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一组所述多路开关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
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同一条所述第一数据线;
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连接第二丙数据线和第二丁数据线;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三控制信号线;
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线的有效电平位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的有效电平之后,且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的有效电平与所述扫描线的有效电平不交叠,所述扫描线的有效电平覆盖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线的有效电平。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其设置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其余部分为第二部分;
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三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显示区的第四驱动电路;
在所述第一时段,沿所述缺口区的第二边缘指向所述显示区的第二侧的方向,所述第三驱动电路逐级输出驱动信号;
在所述第二时段,沿所述显示区的第二侧指向所述缺口区的第二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四驱动电路逐级输出驱动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缺口区的第二边缘指向所述显示区的第二侧的方向,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包括第1~m级第三驱动电路单元;
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单元包括输出端和输入端;
其中所述第i级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第i+1级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入端之间通过正扫切换单元连接;所述第i+1级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第i级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入端之间通过反扫切换单元连接,i∈[1,m-1]且i为整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级第三驱动电路单元之前设置有虚设第三驱动电路单元;所述虚设第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1级第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反扫切换单元连接;所述虚设第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1级第三驱动电路单元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反扫切换单元连接。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0347232.7A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060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7232.7A CN110060575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US16/573,098 US10997888B2 (en) 2019-04-26 2019-09-17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7232.7A CN110060575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60575A CN110060575A (zh) 2019-07-26
CN110060575B true CN110060575B (zh) 2021-04-06

Family

ID=67321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7232.7A Active CN110060575B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7888B2 (zh)
CN (1) CN1100605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8714B (zh) * 2018-07-11 2020-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移位寄存器单元、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DE102019122474B9 (de) * 2019-08-21 2023-03-02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Ansteuerverfahren und anzeigevorrichtung
CN111292626B (zh) * 2020-03-03 2022-12-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54264B (zh) * 2020-03-25 2021-12-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1610676B (zh) * 2020-06-19 2024-02-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768713B (zh) * 2020-07-31 2022-01-1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017541A (zh) * 2020-08-25 2020-12-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51592B (zh) * 2020-09-30 2022-10-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20065953A (ko) * 2020-11-13 2022-05-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12466244B (zh) * 2020-12-18 2022-07-1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967251B (zh) * 2021-02-20 2023-12-12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补偿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226994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54937A1 (en) * 2022-08-03 2024-02-15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Gate driving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for gate driving device
CN115691384A (zh) * 2022-10-21 2023-02-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27839B1 (ko) * 2005-04-11 2012-03-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횡전계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975000B1 (ko) * 2012-09-13 2019-05-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248941B2 (ja) * 2012-10-17 2017-12-20 株式会社Joled El表示装置
JP6248268B2 (ja) * 2012-10-17 2017-12-20 株式会社Joled 画像表示装置
KR102174104B1 (ko) * 2014-02-24 2020-11-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데이터 구동부,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KR102552298B1 (ko) * 2016-08-31 2023-07-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CN107958653B (zh) * 2016-10-18 2021-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6504696B (zh) * 2016-12-29 2018-12-1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107342036B (zh) * 2017-08-21 2020-10-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33908B (zh) * 2017-11-29 2020-05-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8550609B (zh) * 2018-05-14 2021-02-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8648683B (zh) * 2018-06-29 2021-07-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8920011B (zh) * 2018-07-27 2023-02-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9326628B (zh) * 2018-09-12 2020-03-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CN109410761B (zh) * 2018-10-30 2021-04-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064908B (zh) * 2018-10-31 2021-04-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9215573B (zh) * 2018-11-30 2020-08-2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375443B (zh) * 2018-12-25 2021-04-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42799A1 (en) 2020-10-29
US10997888B2 (en) 2021-05-04
CN110060575A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05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1099042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CN11037935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011119B2 (en) Array substrates and display screens
CN10967140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US11475818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subpixels connected to different scanning line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8618863B2 (en) Signal distribution circuit, signal distribu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17931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406612A (zh) 阵列基板、包含其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5192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7853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8757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6435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21853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827952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040020317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0752622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56927B (zh) 显示装置、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963735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84280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1015874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14335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767107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oled阵列基板
CN111752059B (zh) 显示面板
CN11569698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1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Henglu,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