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6227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26227B CN107526227B CN201710814232.4A CN201710814232A CN107526227B CN 107526227 B CN107526227 B CN 107526227B CN 201710814232 A CN201710814232 A CN 201710814232A CN 107526227 B CN107526227 B CN 1075262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lines
- signal line
- display panel
- electromagnetic touch
- panel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QIPKMUHKBASFK-UHFFFAOYSA-N [O-2].[Zn+2].[Ge+2].[In+3] Chemical compound [O-2].[Zn+2].[Ge+2].[In+3] RQIPKMUHKBASF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JAONJTDQXUSBGG-UHFFFAOYSA-N dialuminum;dizinc;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Al+3].[Al+3].[Zn+2].[Zn+2] JAONJTDQXUSBG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62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和多条数据信号线;在显示区内与多条扫描信号线一一对应,且排列方式相同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在显示区内与多条数据信号线一一对应,且排列方式相同的多条第二信号线;多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多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设置与扫描信号线一一对应的第一信号线以及与数据信号线一一对应的第二信号线,使得部分或者全部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或第二信号线在显示面板上相对于每条扫描信号线或者数据信号线都均匀搭配和分布,对画面显示的不均匀性进行了改善,提高了画面显示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泳显示通过控制电泳膜中的电泳微粒的移动来控制从外部入射光的反射,从而实现图像显示。由于其极低的耗电量、还原纸张视感以及适宜人眼阅读等独特的优点,电泳显示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在静态显示领域(诸如,标签、书本、报纸、广告牌、标示牌等),将成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和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可替代的显示技术。
触控式显示装置是众多显示装置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而电磁触控是触控式显示装置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触控技术手段,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电磁触控式电泳显示装置会因电磁触控信号线的问题而出现画面显示不均匀。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围绕显示区;位于显示区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和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扫描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多条数据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多条扫描信号线与多条数据信号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在显示区内与多条扫描信号线一一对应的多条第一信号线,多条第一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多条第一信号线的排列方式与多条扫描信号线的排列方式相同;在显示区内与多条数据信号线一一对应的多条第二信号线,多条第二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多条第二信号线的排列方式与多条数据信号线的排列方式相同,多条第二信号线与多条第一信号线绝缘;多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多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置与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信号线、与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信号线,设置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以及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的第二电磁触控单元,这样一来,由第一信号线以及其他信号线形成的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和由第二信号线以及其他信号线形成的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之间形成电磁触控信号来感测电磁物体触碰的显示面板的位置,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即可实现电磁触控检测,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成本和厚度,同时还提高了显示面板版图设计的灵活性。同时,在显示面板上设置与扫描信号线一一对应的第一信号线和与数据信号线一一对应的第二信号线,使得部分或者全部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或第二信号线在显示面板上相对于每条扫描信号线或者数据信号线都均匀搭配和分布,对画面显示的不均匀性进行了改善,提高了画面显示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如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如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的剖视图;
图7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如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如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2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如图1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如图15所示的显示面板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a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7b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申请,而非对该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显示面板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以及围绕该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AA’。显示面板100包括多条扫描信号线SC以及多条数据信号线DA。上述扫描信号线SC以及数据信号线DA均设置于显示区AA。扫描信号线SC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数据信号线DA沿第二方向D2延伸,沿第一方向D1依次排列。上述多条扫描信号线SC与多条数据信号线DA之间互相绝缘。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交。
上述多条扫描信号线SC与多条数据信号线DA交叉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PI。每一个像素单元PI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以及一个像素电极。同时,该像素单元PI与至少一条扫描信号线SC以及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像素电极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该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可以为铟锡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等。
在显示区AA还设置有多条第一信号线10,该第一信号线10与上述扫描信号线SC一一对应。即上述第一信号线10的数目与扫描信号线SC的数目相同,每一条扫描信号线SC都有一条第一信号线10和其成对设置。在这里,第一信号线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第一信号线10的排列方式与扫描信号线SC的排列方式相同,即第一信号线10在显示面板上相对于每条扫描信号线SC都均匀搭配和分布。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对于每行像素单元都可以设置一条第一信号线10,而第一信号线10既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同层设置,也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异层设置。在这里,上述第一信号线10可以有多个用途,例如可以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可以作为虚拟信号线。当上述第一信号线10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时,其作为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可进行触控信号感测,并确定触控点沿第二方向D2的位置;当上述第一信号线10作为虚拟信号线时,其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同层设置,并且与扫描信号线SC通过同一道工序制作而成,但与扫描信号线SC之间互相绝缘。在这里,形成第一信号线10的材料可以与形成扫描信号线SC的材料相同。
在显示区AA还设置有多条第二信号线11,该第二信号线11与上述数据信号线DA一一对应。即上述第二信号线11的数目与数据信号线DA的数目相同,每条数据信号线DA都有一条第二信号线11和其成对设置。在这里,第二信号线11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D1依次排列,第二信号线11的排列方式与数据信号线DA的排列方式相同,即第二信号线11在显示面板上相对于每条数据信号线DA都均匀搭配和分布。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对于每列像素单元都可以设置一条第二信号线11,而第二信号线11既可以与数据信号线DA设置与同一导体层,也可以与数据信号线DA设置于不同导体层。在这里,上述第二信号线11可以有多个用途,例如可以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可以作为虚拟信号线。当上述第二信号线11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时,其作为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可进行触控信号感测,并确定触控点沿第一方向D1的位置;当上述第二信号线11作为虚拟信号线时,其可以与数据信号线DA同层设置,并且与数据信号线DA通过同一道工序制作而成,但与数据信号线DA之间互相绝缘。在这里,形成第二信号线11的材料可以与形成数据信号线DA的材料相同。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以及第二电磁触控单元,该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条上述第一信号线10;该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条上述第二信号线11。也即是说,上述多条第一信号线10中至少有一条以及多条第二信号线11中至少有一条用作电磁触控信号线。在触控期间,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与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之间互相配合,以进行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例如,第一触控单元可以确定触控点沿第二方向D2的坐标,第二触控单元可以确定触控点沿第一方向D1的坐标,从而确定触控点在显示面板100上的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在显示面板100上设置与扫描信号线SC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信号线10、与数据信号线DA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信号线11,设置包括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10的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以及包括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11的第二电磁触控单元,这样一来,由第一信号线10以及其他信号线形成的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和由第二信号线11以及其他信号线形成的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之间形成电磁触控信号来感测电磁物体触碰的显示面板的位置,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即可实现电磁触控检测,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成本和厚度,同时还提高显示面板版图设计的灵活性。同时,在显示面板100上设置与扫描信号线SC一一对应的第一信号线10和与数据信号线DA一一对应的第二信号线11,使得部分或者全部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10或第二信号线11在显示面板上相对于每条扫描信号线SC或者数据信号线DA都均匀搭配和分布,可以对画面显示的不均匀性进行改善,从而提高画面显示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不交叠。例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附图标记12a与12b。其中,示例性的,第一电磁触控单元12a围绕的感测区域向显示面板100上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一行像素单元,第一电磁触控单元12b围绕的感测区域向显示面板100上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同样覆盖一行像素单元,第一电磁触控单元12a与第一电磁触控单元12b相邻。在如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电磁触控单元12a与第一电磁触控单元12b之间没有交叠区域。当显示面板为大尺寸,对于触控精度要求较低的显示面板,可以采用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之间不具有交叠区域的设置方式,从而可以减少显示面板上电磁触控单元的数目,降低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第二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不交叠。例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附图标记13a与13b。其中,示例性的,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3a围绕的感测区域向显示面板100上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两列像素单元,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3b围绕的感测区域向显示面板100上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同样覆盖两列像素单元,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3a与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3b相邻。在如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3a与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3b之间没有交叠区域。当显示面板为大尺寸,对于触控精度要求较低的显示面板,可以采用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之间不具有交叠区域的设置方式,从而可以减少显示面板上电磁触控单元的数目,降低工艺难度和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部分交叠。例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示例性的,在图2中,第一电磁触控单元12a围绕的感测区域向显示面板100上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两行像素单元,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2b围绕的感测区域向显示面板100上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同样覆盖两行像素单元,第一电磁触控单元12a与第一电磁触控单元12b相邻,第一电磁触控单元12a与第一电磁触控单元12b之间交叠的区域向显示面板100上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一行像素单元。在这里,示例性的,各交叠区域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相同,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在第二方向D2上交叠的宽度为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在该方向上宽度的二分之一。当各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彼此不交叠时,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之间第二方向D2上可能存在间隙,而当该间隙较大时,可能会出现触控检测的盲区或者进行连续画线时出现断线。对于触控精度要求高的显示面板,可以采用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部分交叠的设置方式,避免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之间存在间隙,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
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部分交叠。例如图2所示,在图2中,示例性的,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3a围绕的感测区域向显示面板100上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两列像素单元,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3b围绕的感测区域向显示面板100上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同样覆盖两列像素单元,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3a与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3b相邻。第二电磁触控单元13a与第三电磁触控单元13b之间交叠的区域向显示面板100上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一列像素单元。在这里,示例性的,各交叠区域在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相同,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在第一方向D1上交叠的宽度为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在该方向上宽度的二分之一。当各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彼此不交叠时,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之间第一方向D1上可能存在间隙,而当该间隙较大时,可能会出现触控检测的盲区或者进行连续画线时出现断线。对于触控精度要求高的显示面板,可以采用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部分交叠的设置方式,避免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之间存在间隙,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第一电磁触控单元所交叠的区域以及第二电磁触控单元所交叠的区域并不仅限于图2所示的情况,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来具体设置。
请继续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SUB,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SUB之上的像素单元PI,其中,像素单元PI可以包括像素电极PE、薄膜晶体管Tr,薄膜晶体管Tr可以包括源极SE、漏极DE、栅极GE以及沟道区ACT,栅极GE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源极SE可以与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漏极DE可以与像素电极PE通过过孔电连接。
由于薄膜晶体管Tr中的沟道区ACT在受到光照的情况下,会造成阈值电压随偏压应力变化加快,沟道区ACT的电子迁移率(光生载流子效应)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同时,长期偏压应力还会使得薄膜晶体管Tr的阈值容易发生漂移,从而引起像素发光亮度的变化,影响显示效果。因此,显示面板100上还设置有多个遮光金属条SL,其中,遮光金属条SL可以具体设置于绝缘层IL2远离衬底基板SUB的一侧,且至少能够对薄膜晶体管Tr中的沟道区ACT形成覆盖。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与上述遮光金属条SL同层设置的第一信号线10,第一信号线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形成第一信号线10的材料可以与形成遮光金属条SL的材料相同。同时,上述遮光金属条SL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互相绝缘。例如在形成遮光金属条层时,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图案化以同时形成上述遮光金属条SL和第一信号线10。
上述各第一信号线10分别与相对应的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也即是说,每一条扫描信号线SC均设置有和其对应的且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一信号线10,并且该第一信号线10与相对应的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在这里,显示面板100上第一信号线10的数目与扫描信号线SC的数目相同。例如图4所示,第一信号线10分别通过设置于绝缘层IL1以及绝缘层IL2上的过孔与相对应的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通过将各第一信号线10分别与相对应的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从而构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其中,第一电磁触控单元还可以包括用于向第一信号线10以及扫描信号线SC发送电磁触控检测信号的单元、接收电磁触控信号的单元、以及对接受到的触控信号进行处理的单元。在这里,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可以分时进行,其中,在显示期间,可分别向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提供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而在触控期间,可向扫描信号线施加第一触控信号,并且从第一信号线10接收电磁触控信号以确定第二方向D2上的坐标。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置与扫描信号线一一对应的第一信号线,并使全部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在显示面板上相对于每条扫描信号线都均匀搭配和分布,在提高触控检测精度的同时,可以对画面显示的不均匀性进行改善,提高画面显示的效果。而从图3中可以看出,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0可以与遮光金属条SL通过同一道工序制作而成,以减少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将各第一信号线10分别与相对应的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即复用扫描信号线SC作为部分电磁触控信号线,可以减少在显示面板100上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所需的第一信号线的数目,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地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良品率。
请继续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6为图5所示的显示面板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和图6,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SUB,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SUB之上的像素单元PI,其中,像素单元PI可以包括像素电极PE、薄膜晶体管Tr,薄膜晶体管Tr可以包括源极SE、漏极DE、栅极GE以及沟道区ACT,栅极GE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源极SE可以与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漏极DE可以与像素电极PE通过过孔电连接。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第一信号线10,且第一信号线10与扫描信号线SC一一对应设置。各第一信号线10分别与相对应的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构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同时,各第一信号线10至少在延伸方向上覆盖多个薄膜晶体管Tr的沟道区ACT。
从图5、图6中可以看出,与图3所示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在显示面板100上独立设置遮光金属条,即通过各第一信号线10在延伸方向上对薄膜晶体管Tr中沟道区ACT的覆盖,将第一信号线10复用为遮光金属条,进而可以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
而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线10与像素电极PE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绝缘层,从而,像素电极PE与第一信号线10的大小以及走线方式可以在显示面板100上根据版图的需要进行设置,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灵活性。
如图3-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线10和与其电连接的扫描信号线SC异层设置,且相互交叠。从图3-图6可以看出,第一信号线10与扫描信号线SC之间设置于不同的导体层,且第一信号线10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SC之间具有交叠的区域,且可以通过过孔电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信号线10和与其电连接的扫描信号线SC异层交叠设置,能够提高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增大显示面板100上可用于图像显示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最大分辨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a、图7b所示,图7a所示技术方案与图3-图4所示技术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信号线10和与其电连接的扫描信号线SC异层设置的同时不相互交叠,图7b所示技术方案与图5-图6所示技术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信号线10和与其电连接的扫描信号线SC异层设置的同时不相互交叠,具体地,第一信号线10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SC可通过设置于显示面板100非显示区的金属走线电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能够减少相互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0与扫描信号线SC之间信号干扰的同时,增大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感测范围。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扩大第一电磁触控单元所限定的触控范围,可以将第一信号线10和其相邻或者相隔的像素单元行内的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
请继续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9为沿图8所示的显示面板的bb’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SUB,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SUB之上的像素单元PI,其中,像素单元PI可以包括像素电极PE、薄膜晶体管Tr,薄膜晶体管Tr可以包括源极SE、漏极DE、栅极GE以及沟道区ACT,栅极GE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源极SE可以与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漏极DE可以与像素电极PE通过过孔电连接。
由于薄膜晶体管Tr中的沟道区ACT在受到光照的情况下,会造成阈值电压随偏压应力变化加快,沟道区ACT的电子迁移率(光生载流子效应)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同时,长期偏压应力还会使得薄膜晶体管Tr的阈值容易发生漂移,从而引起像素发光亮度的变化,影响显示效果。因此,显示面板100上还设置有多个遮光金属条SL,其中,遮光金属条SL可以具体设置于绝缘层IL2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至少能够对薄膜晶体管Tr中的沟道区ACT形成覆盖。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与上述遮光金属条SL同层设置的第一信号线10,第一信号线10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形成第一信号线10的材料可以与形成遮光金属条SL的材料相同。同时,上述遮光金属条SL与第一信号线10之间互相绝缘。例如在形成遮光金属条层时,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图案化以同时形成上述遮光金属条SL和第一信号线10。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设置有与扫描信号线SC同层绝缘设置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其中,公共电压信号线COM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可以和扫描信号线SC由相同的材料形成,这样一来,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通过同一道工序制作而成。而为了增加显示面板100的透光率,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在这里,如图8所示,像素电极PE向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的正投影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具有交叠区域,从而,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与像素电极PE之间形成有存储电容。在显示期间,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与像素电极PE之间形成的存储电容可用于存储数据信号线DA传输的数据电压信号。
在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0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之间电连接。如图9所示,第一信号线10分别通过设置于绝缘层IL1以及绝缘层IL2上的过孔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电连接。通过将第一信号线10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电连接构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其中,第一电磁触控单元还可以包括用于向第一信号线10和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发送电磁触控检测信号的单元、接收电磁触控信号的单元、以及对接受到的触控信号进行处理的单元。
通过在显示面板100上设置与扫描信号线SC一一对应的第一信号线10,并使部分或者全部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10在显示面板100上相对于每条扫描信号线SC都均匀搭配和分布,可以对画面显示的不均匀性进行改善,提高画面显示的效果。而从图8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0可以与遮光金属条SL通过同一道工序制作而成,以减少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将各第一信号线10分别与相对应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电连接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即复用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作为部分电磁触控信号线,可以减少在显示面板100上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所需的第一信号线的数目,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地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良品率。
如图10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又一个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11为沿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的bb’的剖视图。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SUB,设置于衬底基板SUB之上的像素单元PI,像素单元PI可以包括像素电极PE、薄膜晶体管Tr,薄膜晶体管Tr可以包括源极SE、漏极DE、栅极GE以及沟道区ACT,栅极GE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源极SE可以与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漏极DE可以与像素电极PE通过过孔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设置有与扫描信号线SC同层绝缘设置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其中,公共电压信号线COM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可以和扫描信号线SC由相同的材料形成,这样一来,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通过同一道工序制作而成。而为了增加显示面板100的透光率,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在这里,如图10所示,像素电极PE向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的正投影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具有交叠区域,从而,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与像素电极PE之间形成有存储电容。在显示期间,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与像素电极PE之间形成的存储电容可用于存储数据信号线DA传输的数据电压信号。
在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0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之间电连接。如图11所示,第一信号线10分别通过设置于绝缘层IL1以及绝缘层IL2上的过孔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电连接。通过将第一信号线10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电连接构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其中,第一电磁触控单元还可以包括用于向第一信号线10和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发送电磁触控检测信号的单元、接收电磁触控信号的单元、以及对接受到的触控信号进行处理的单元。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面板100上设置与扫描信号线SC一一对应的第一信号线10,并使部分或者全部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10在显示面板100上相对于每条扫描信号线SC都均匀搭配和分布,可以对画面显示的不均匀性进行改善,提高画面显示的效果。同时,可以将各第一信号线10分别与相对应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电连接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即复用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作为部分电磁触控信号线,可以减少在显示面板100上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所需的第一信号线的数目,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地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良品率。同时,从图10、图11中可以看出,与图8所示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在显示面板100上独立设置遮光金属条,即通过各第一信号线10在延伸方向上对薄膜晶体管Tr中沟道区ACT的覆盖,将第一信号线10复用为遮光金属条,进而可以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
而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线与像素电极之间可以设置有绝缘层,从而,像素电极与第一信号线的大小以及走线方式可以在显示面板上根据版图的需要进行设置,进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灵活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8、图10所示,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的数目与扫描信号线SC的数目相同;每条第一信号线10均与一条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电连接构成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且每条第一信号线10电连接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均不相同。每一个像素单元PI中均分布有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示例性的,如图8、图10所示,一条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与一行像素单元对应,同时每行像素单元都有一条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与之相对应,即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的数目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的数目相同,而每条扫描信号线SC旁边都可以有一条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其中,由于第一信号线10与扫描信号线SC一一对应且数目相同,因此,第一信号线10也可以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一一对应,从而,每条第一信号线10都可以与一条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电连接以构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且每条第一信号线10电连接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均不相同。这样一来,可以将第一信号线10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一一对应连接,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即复用全部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在显示面板100上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所需的第一信号线的数目,可以进一步地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良品率。
如图8-图1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号线10和与其电连接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异层设置,且相互交叠。从图8-图11可以看出,第一信号线10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之间设置于不同的导体层,第一信号线10与对应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之间具有交叠的区域,且可以通过过孔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信号线10和与其电连接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异层交叠设置,能够提高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增大显示面板100可用于图像显示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最大分辨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2a、12b所示,图12a所示技术方案与图8-图9所示技术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信号线10和与其电连接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异层设置,且不相互交叠,图12b所示技术方案与图10-图11所示技术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信号线10和与其电连接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异层设置,且不相互交叠。具体地,第一信号线10与对应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可通过设置于显示面板100非显示区的金属走线电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能够减少相互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0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之间信号干扰的同时,增大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感测范围。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扩大第一电磁触控单元所限定的触控范围,可以将第一信号线10和其相邻或者相隔的像素单元行内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电连接,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
继续参考图13,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4为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沿cc’的剖视图。结合图13、图14,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SUB,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SUB之上的像素单元PI,其中,像素单元PI可以包括像素电极PE、薄膜晶体管Tr,薄膜晶体管Tr可以包括源极SE、漏极DE、栅极GE以及沟道区ACT,栅极GE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源极SE可以与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漏极DE可以与像素电极PE通过过孔电连接。
由于薄膜晶体管Tr中的沟道区ACT在受到光照的情况下,会造成阈值电压随偏压应力变化加快,沟道区ACT的电子迁移率(光生载流子效应)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同时,长期偏压应力还会使得薄膜晶体管Tr的阈值容易发生漂移,从而引起像素发光亮度的变化,影响显示效果。因此,显示面板100上还设置有多个遮光金属条SL,其中,遮光金属条SL可以具体设置于绝缘层IL2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且至少能够对薄膜晶体管Tr中的沟道区ACT形成覆盖。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与上述遮光金属条SL同层设置的第二信号线11,第二信号线11沿第二方向D2延伸,沿第一方向D1依次排列。形成第二信号线11的材料可以与形成遮光金属条SL的材料相同。同时,上述遮光金属条SL与第二信号线11之间互相绝缘。例如在形成遮光金属条层时,可以通过刻蚀工艺图案化以同时形成上述遮光金属条SL和第二信号线11。
上述各第二信号线11分别与相对应的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也即是说,每一条数据信号线DA均设置有和其对应的且延伸方向一致的第二信号线11,并且该第二信号线11与相对应的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在这里,显示面板100上第二信号线11的数目与数据信号线DA的数目相同。例如图14所示,第二信号线11分别通过设置于绝缘层IL2的过孔与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通过将第二信号线11分别与相对应的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从而构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其中,第二电磁触控单元还可以包括用于向第二信号线11以及数据信号线DA发送电磁触控检测信号的单元、接收电磁触控信号的单元、以及对接受到的触控信号进行处理的单元。在这里,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可以分时进行,其中,在显示期间,可分别向扫描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提供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而在触控期间,可向数据信号线施加第二触控信号,并且从第二信号线11接收电磁触控信号以确定第一方向D1上的坐标。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设置与数据信号线一一对应的第二信号线,使得全部作为电磁触控信号线的第二信号线在显示面板上相对于每条数据信号线DA都均匀搭配和分布,在提高触控检测精度的同时,可以对画面显示的不均匀性进行改善,提高画面显示的效果。从图13中可以看出,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11可以与遮光金属条SL通过同一道工序制作而成,以减少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将各第二信号线11分别与相应的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形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即复用数据信号线DA作为部分电磁触控信号线,可以减少显示面板100上形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信号线的数目,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良品率。
继续参考图15,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6为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沿cc’的剖视图。结合图15、图16,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如图15所示,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SUB,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SUB之上的像素单元PI,其中,像素单元PI可以包括像素电极PE、薄膜晶体管Tr,薄膜晶体管Tr可以包括源极SE、漏极DE、栅极GE以及沟道区ACT,栅极GE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源极SE可以与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漏极DE可以与像素电极PE通过过孔电连接。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第二信号线11,且第二信号线11与数据信号线DA一一对应设置。各第二信号线11分别与相对应的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构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同时,各第二信号线11至少在延伸方向上覆盖多个薄膜晶体管Tr的沟道区ACT。
从图15、图16中可以看出,与图13所示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在显示面板100上独立设置遮光金属条,即通过各第二信号线11在延伸方向上对薄膜晶体管Tr中沟道区ACT的覆盖,将第二信号线11复用为遮光金属条,进而可以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信号线与像素电极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绝缘层,从而,像素电极的大小与第二信号线的长度以及走线方式可以在显示面板上根据版图的需要进行设置,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灵活性。
如图13-1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号线11与其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DA异层设置,且相互交叠。从图13-图16可以看出,第二信号线11与数据信号线DA之间设置于不同的导体层,且第二信号线11与对应的数据信号线DA之间具有交叠的区域且可以通过过孔电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信号线11和与其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DA异层交叠设置,能够提高像素单元的开口率,增大显示面板100上可用于图像显示的面积,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最大分辨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7a、17b所示,图17a所示技术方案与图13-图14所示技术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信号线11和与其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DA异层设置的同时不相互交叠,图7b所示技术方案与图15-图16所示技术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信号线11和与其电连接的数据信号线DA异层设置的同时不相互交叠,具体地,第二信号线11与对应的数据信号线DA可通过设置于显示面板100非显示区的金属走线电连接,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能够减少相互连接的第二信号线11与数据信号线DA之间信号干扰的同时,增大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感测范围。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为了扩大第二电磁触控单元所限定的触控范围,可以将第二信号线11和其相邻或者相隔的像素单元列内的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
继续参考图18,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8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SUB,设置于衬底基板SUB之上的像素单元PI,其中,像素单元PI可以包括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像素单元PI与至少一条扫描信号线SC以及一条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在如图18所示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多条与扫描信号线SC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信号线,该第一信号线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上述第一信号线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子第一信号线101,例如可以包括1条、2条、3条等,在此不做限定,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来定,且该第一子第一信号线101不用于构成电磁触控单元。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子第一信号线101连接公共电压信号电位或地电位。由于第一子第一信号线101用于均衡像素区域的布线设计,并不用于传递信号,因此,可将第一子第一信号线101接地电位或公共电压信号电位,从而避免第一子第一信号线101上出现非预期的电压信号而影响数据线、扫描线或者电磁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号传输。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8所示,上述第一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子第一信号线102,该多条第二子第一信号线102中的两条电连接构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通过利用第一信号线的部分作为第二子第一信号线102,同时将两条第二子第一信号线102电连接形成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即可实现电磁触控检测,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成本和厚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9所示,图19为图18所示的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示意图,第一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子第一信号线103,该第二子第一信号线103分别与扫描信号线SC对应连接,从而构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将各第一子第二信号线103分别与相对应的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即复用扫描信号线SC作为部分电磁触控信号线,可以减少在显示面板100上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所需的第一信号线的数目,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地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良品率。同时,本实施例所示的显示面板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即可实现电磁触控检测,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成本和厚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0所示,显示面板100上还设置有多条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在显示期间,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可以与像素单元PI中的像素电极互相配合,以形成存储电容。公共电压信号线COM沿第一方向D1延伸,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与扫描信号线SC同层设置,并互相绝缘。第一信号线10还包括多条第二子第一信号线104,第二子第一信号线104还可以与公共电压信号线COM对应连接,从而构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如图20所示,将各第一子第二信号线104分别与相对应的公共电压信号线COM电连接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即复用公共电压信号线COM作为部分电磁触控信号线,可以减少在显示面板100上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所需的第一信号线的数目,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地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良品率。同时,本实施例所示的显示面板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即可实现电磁触控检测,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成本和厚度。
继续参考图21,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SUB,设置于衬底基板SUB之上的像素单元PI,其中,像素单元PI包括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像素单元PI与至少一条扫描信号线SC以及一条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在如图21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多条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沿第二方向D2延伸,沿第一方向D1依次排列。上述第二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子第二信号线111,例如可以包括1条、2条、3条等,在此不做限定,根据应用场景的需要来定,且该第一子第二信号线111不用于构成电磁触控单元。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子第二信号线111连接公共电压信号电位或地电位。由于第一子第二信号线111用于均衡像素区域的布线设计,并不用与传递信号,因此,可将第一子第二信号线111接地电位或公共电压信号电位,从而避免第一子第二信号线111上出现非预期的电压信号而影响数据线、扫描线或者电磁触控信号线上的信号传输。
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1所示,上述第二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子第二信号线112,该多条第二子第二信号线112中的两条可以电连接形成电磁触控电极以构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通过利用第二信号线的部分作为第二子第二信号线112,同时将两条第二子第二信号线112电连接形成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显示面板100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即可实现电磁触控检测,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成本和厚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2所示,第二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子第二信号线113,各第二子第二信号线113分别与数据信号线DA对应连接,从而构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通过将各第二子第二信号线112分别与相应的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形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即复用数据信号线DA作为部分电磁触控信号线,可以减少显示面板100上形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信号线的数目,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良品率。同时,本实施例所示的显示面板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即可实现电磁触控检测,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成本和厚度。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一触控单元与第二触控单元需要配合以进行电磁触控。因此,上述图1-图12a/图12b、图18-图20所示的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实施例可以与图13-图17a/图17b以及图21-图22所示的形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实施例之间进行任意组合。
请继续参考图23,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再一个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2300可以为电子纸显示面板,具体可以包括衬底基板SUB以及设置于衬底基板SUB上的像素电极PE、薄膜晶体管Tr、绝缘层IL1和IL2,其中,薄膜晶体管Tr可以包括源极SE、漏极DE、栅极GE以及沟道区ACT,栅极GE可以与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源极SE可以与数据信号线DA电连接且同层设置,漏极DE可以与像素电极PE通过过孔电连接。
显示面板2300还包括公共电极CE以及位于公共电极CE和像素电极PE之间的电泳粒子层,电泳粒子层包括多个电泳粒子。当显示面板2300显示黑白画面时,电泳粒子可以包括黑色电泳粒子Mb以及白色电泳粒子Mw;而当显示面板2300显示彩色画面时,电泳粒子可以包括多种颜色的电泳粒子,例如红色电泳粒子、蓝色电泳粒子、绿色电泳粒子等。其中,电泳微粒的移动可通过电场实现,也就是说,电泳微粒可根据公共电极CE和像素电极PE之间的电场大小和方向进行相应地移动,例如,向公共电极CE施加接地电压,并向像素电极PE施加+15V的数据电压,则带正电的白色微粒Mw可向公共电极CE移动,带负电的黑色微粒Mb可向像素电极PE移动,这样,当外部光从公共电极CE一侧入射时,入射光被带正电的白色微粒Mw反射,从而可观察到该像素P呈现白色。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4中所示。其中,显示装置2400可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10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显示装置除了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之外,还可以包括一些其它的公知的结构。为了不模糊本申请的重点,将不再对这些公知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包含如上的显示面板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纸、电子书、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等等。只要显示装置包含了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便视为落入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扫描信号线和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
在所述显示区内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一一对应的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一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多条第一信号线的排列方式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排列方式相同;所述第一信号线的数目与所述扫描信号线的数目相同,每一条所述扫描信号线都有一条所述第一信号线和其成对设置;
在所述显示区内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一一对应的多条第二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二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多条第二信号线的排列方式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的排列方式相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数目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数目相同,每一条所述数据信号线都有一条所述第二信号线和其成对设置;
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材料为遮光金属材料,所述多条第二信号线与所述多条第一信号线绝缘;
多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条所述第一信号线;各所述第一信号线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扫描信号线电连接构成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
多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线;各所述第二信号线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数据信号线电连接构成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
所述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所述扫描信号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位于同一衬底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不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部分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不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和多个遮光金属条,所述多个遮光金属条覆盖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
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遮光金属条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遮光金属条之间互相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各所述第一信号线至少在延伸方向上覆盖多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与其电连接的所述扫描信号线异层设置,且相互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与其电连接的所述扫描信号线异层设置,且不相互交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薄膜晶体管和多个遮光金属条,所述多个遮光金属条覆盖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
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同层绝缘设置的多条公共电压信号线,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遮光金属条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遮光金属条之间互相绝缘;
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构成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薄膜晶体管,各所述第一信号线至少在延伸方向上覆盖多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
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同层绝缘设置的多条公共电压信号线,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构成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的数目与所述扫描信号线的数目相同;
每条所述第一信号线均与一条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电连接构成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且每条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均不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异层设置,且相互交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和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异层设置,且不相互交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和多个遮光金属条,所述多个遮光金属条覆盖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
其中:
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遮光金属条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遮光金属条之间互相绝缘。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各所述第二信号线至少在延伸方向上覆盖多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与其电连接的所述数据信号线异层设置,且相互交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与其电连接的所述数据信号线异层设置,且不相互交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子第一信号线,所述至少一条第一子第一信号线连接公共电压信号电位或地电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子第一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二子第一信号线分别与所述扫描信号线对应连接,并构成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公共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子第一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二子第一信号线分别与所述公共电压信号线对应连接,并构成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子第一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二子第一信号线中的两条电连接构成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子第二信号线,所述至少一条第一子第二信号线连接公共电压信号电位或地电位。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子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子第二信号线与所述数据信号线对应连接,并构成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还包括多条第二子第二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二子第二信号线中的两条电连接构成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一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电子纸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像素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电泳膜,所述电泳膜包括多个电泳微粒。
2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14232.4A CN107526227B (zh) | 2017-09-11 | 2017-09-1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14232.4A CN107526227B (zh) | 2017-09-11 | 2017-09-1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26227A CN107526227A (zh) | 2017-12-29 |
CN107526227B true CN107526227B (zh) | 2021-04-30 |
Family
ID=6073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14232.4A Active CN107526227B (zh) | 2017-09-11 | 2017-09-1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262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85502B (zh) * | 2018-11-14 | 2020-06-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 |
CN111427480B (zh) * | 2020-04-15 | 2022-11-0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653197B (zh) * | 2020-06-16 | 2022-05-1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2864184B (zh) | 2021-03-22 | 2023-04-07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基板、显示装置和制作方法 |
TWI779899B (zh) * | 2021-10-25 | 2022-10-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 |
CN114564123B (zh) * | 2022-03-09 | 2024-05-28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2132A (zh) * | 2014-03-20 | 2014-07-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感式触摸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203759677U (zh) * | 2014-04-09 | 2014-08-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CN104252279A (zh) * | 2014-09-28 | 2014-12-3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CN104360780A (zh) * | 2010-12-31 | 2015-02-18 | 昆山超绿光电有限公司 | 双模式触控感应的显示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55616B2 (en) * | 2003-03-28 | 2010-07-13 | Lg Displa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electromagnetic type touch panel |
CN103914203B (zh) * | 2013-12-30 | 2017-01-18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电感式触控显示基板、电感式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
-
2017
- 2017-09-11 CN CN201710814232.4A patent/CN1075262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60780A (zh) * | 2010-12-31 | 2015-02-18 | 昆山超绿光电有限公司 | 双模式触控感应的显示器 |
CN103902132A (zh) * | 2014-03-20 | 2014-07-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感式触摸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203759677U (zh) * | 2014-04-09 | 2014-08-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CN104252279A (zh) * | 2014-09-28 | 2014-12-3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26227A (zh) | 2017-12-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2622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0082903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9965063B2 (en) | Display circuitry with reduced pixel parasitic capacitor coupling | |
US11906855B2 (en) |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slit separating first and second common electrodes and overlapping a first metal line | |
US9423916B2 (en) | In-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180157135A1 (en) | Pixel structure,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CN106293212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0767166B (zh) |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 |
EP2757411B1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
CN107817638B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
US11216128B2 (en) |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operating touch 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 |
US11231795B2 (en) | Touch control array substrate having a plurality of auxiliary conductive lines,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 |
US8907934B2 (en) | Pixel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 |
EP3816777A1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 |
US20060087609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7153309B (zh) | 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显示设备 | |
KR101854702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US20230258989A1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CN107479295B (zh) | 显示面板、制作显示面板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6699908A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