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27480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27480B
CN111427480B CN202010295244.2A CN202010295244A CN111427480B CN 111427480 B CN111427480 B CN 111427480B CN 202010295244 A CN202010295244 A CN 202010295244A CN 111427480 B CN111427480 B CN 1114274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ouch signal
display panel
signa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52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27480A (zh
Inventor
夏丹
吴晓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52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274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27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7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274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74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区还包括触控单元,多个触控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和多个第二触控单元;第一触控单元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指纹识别区,第二触控单元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非指纹识别区;在触控操作过程中,第一触控单元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与第二触控单元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相同。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本发明在最终触控检测时,可以使非指纹区的第二触控单元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的第一触控单元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触控显示装置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现在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多,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但是,触控终端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便利性的同时,还携带了大量的私人信息,触控显示装置一旦丢失,则会泄露这些私人信息,因此,触控显示装置的安全性变得更为重要。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也叫掌印,即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指纹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其与人体健康也密切相关,因而指纹人人皆有,却各不相同。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故其称为“人体身份证”,基于指纹的差异性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具有较高便捷性和安全性的触控显示装置,如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集成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用户在使用显示装置时,可以使用指纹识别功能使显示装置执行特定的功能,指纹识别功能方便、快捷、安全性较高,是显示装置的研发方向之一。
面内指纹识别技术是近年来一个重要创新技术,是手机厂商实现真正全面屏的关键技术指标。在面内指纹识别技术的开发过程中,由于指纹识别模组集成到显示区,进而在触控过程中,虽然输入到屏内的触控信号强弱相同,但是指纹区与非指纹区相比,指纹区由于指纹识别模组的存在,导致最终触控操作时,指纹区检测的触控检测精度被削弱,进而无法实现正常实现触控功能。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改善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指纹区与非指纹区的负载差异较大,导致最终触控操作时,指纹区检测的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进而无法实现正常实现触控功能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显示区还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多个触控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和多个第二触控单元;第一触控单元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指纹识别区,第二触控单元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非指纹识别区;在触控操作过程中,第一触控单元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与第二触控单元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相同。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可选的,指纹识别区包括指纹识别模组。显示区还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在指纹识别区范围内,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单元,在非指纹识别区范围内,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触控单元。由于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触控信号检测时,虽然输入到面板的触控信号强弱相同,但是指纹区与非指纹区相比,指纹区由于指纹识别模组的存在,很可能因感应电容较大引起指纹区与非指纹区的负载差异较大,导致最终触控操作时,指纹区检测的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进而无法实现正常实现触控功能。因此,本发明显示面板的触控操作过程中,可以设置在触控检测前,输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触控单元的触控输入信号强度与输入到显示面板的第二触控单元的触控输入信号的强度不同,进而使最终触控检测时,第一触控单元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与第二触控单元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相同,即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在最终触控检测时,可以使非指纹区的第二触控单元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的第一触控单元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和第二触控信号的一种信号波形图;
图4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和第二触控信号的另一种信号波形图;
图5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和第二触控信号的另一种信号波形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A’向的局部膜层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第二触控信号线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中B-B’向的局部膜层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和第二触控信号的另一种信号波形图;
图15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和第二触控信号的另一种信号波形图;
图16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和第二触控信号的另一种信号波形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000,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指纹识别区10和非指纹识别区20;
显示区AA还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30,多个触控单元30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301和多个第二触控单元302;第一触控单元30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指纹识别区10,第二触控单元302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非指纹识别区20;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面板为平面结构时,显示面板000出光面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平行,当显示面板为曲面结构时,显示面板000出光面即为显示面板中光线射出的表面。
在触控操作过程中,第一触控单元301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与第二触控单元302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相同。本实施例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指的是触控操作过程中,最终进行触控信号检测时,检测到的触控信号量的大小。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指纹识别区10和非指纹识别区20,可选的,指纹识别区10包括指纹识别模组(图中未示意),指纹识别模组可以为光学式指纹识别感应模组或其他能够实现指纹识别的感应模组。显示区AA还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30,在指纹识别区10范围内,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单元301,在非指纹识别区20范围内,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触控单元302。由于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触控信号检测时,虽然输入到面板的触控信号强弱相同,但是指纹区与非指纹区相比,指纹区由于指纹识别模组的存在,很可能因感应电容较大引起指纹区与非指纹区的负载差异较大,导致最终触控操作时,指纹区检测的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进而无法实现正常实现触控功能。因此,本实施例显示面板000的触控操作过程中,可以设置在触控检测前,输入到显示面板00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的触控输入信号强度与输入到显示面板00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的触控输入信号的强度不同。
可选的,输入到显示面板00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的触控输入信号强度可以小于输入到显示面板00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的触控输入信号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触控输入信号可以是外部电路输入的触控信号,与最终触控检测时的触控检测信号是不同的,相当于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触控输入信号强度指的是输入至触控单元的触控信号量的大小),进而使最终触控检测时,第一触控单元301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与第二触控单元302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相同,即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可以使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不仅包括上述能够实现指纹识别和触控功能的结构,还包括能够实现显示功能的结构,即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集成有显示、指纹识别、触控功能。本实施例的图1仅是示意性画出指纹区10和非指纹区20的位置和大小,也仅是示意性画出第一触控单元301和第二触控单元302的大小和数量,具体实施时,第一触控单元301和第二触控单元302的大小和数量不仅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实施例对显示面板的其他结构不作具体描述,具体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一般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仅需满足在触控操作过程中的最终触控检测时,第一触控单元301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与第二触控单元302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相同即可,并且本实施例对实现最终触控检测时,第一触控单元301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与第二触控单元302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尽量相同的结构和方法也不作具体限定,可以如上述设置在触控检测前,输入到显示面板00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的触控输入信号强度与输入到显示面板00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的触控输入信号的强度不同,也可以通过显示面板000本身的结构设计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中以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粗细不同区分,具体实施时,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还包括驱动芯片IC,驱动芯片IC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401与第一触控单元301电连接,驱动芯片IC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向第一触控单元301输入第一触控信号TP1;驱动芯片IC通过第二触控信号线402与第二触控单元302电连接,驱动芯片IC通过第二触控信号线402向第二触控单元302输入第二触控信号TP2。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触控单元30的触控信号可以由驱动芯片IC提供,驱动芯片IC可以绑定于显示面板000上。驱动芯片IC和每个第一触控单元301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一条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电连接,从而实现驱动芯片IC为第一触控单元301输入第一触控信号TP1,第一触控信号TP1即为输入到显示面板00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的触控输入信号。驱动芯片IC和每个第二触控单元302之间可以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电连接,从而实现驱动芯片IC为第二触控单元302输入第二触控信号TP2,第二触控信号TP2即为输入到显示面板00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的触控输入信号。即本实施例通过驱动芯片IC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强度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强度不同,可选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强度可以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强度,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可以使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图3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一种信号波形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频率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频率相同,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充电时间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充电时间相同,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幅度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幅度。
本实施例以驱动芯片IC输入至各个触控单元30的触控信号为方波信号为例,说明了驱动芯片IC输入至第一触控单元301的触控信号为第一触控信号TP1,驱动芯片IC输入至第二触控单元302的触控信号为第二触控信号TP2,当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频率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频率相同,即如图3所示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信号波形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信号波形中,相同时间t内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相同,图3中均为三次,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充电时间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充电时间相同,即如图3所示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信号波形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信号波形中,相同时间t内每次信号变化所经历的时间t1相同,此时设置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幅度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幅度(对于图3所示的方波信号,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幅度即为方波脉冲的高度V1,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幅度即为方波脉冲的高度V2,V1小于V2),可以使整体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强度可以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强度,则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4,图4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另一种信号波形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频率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频率相同,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幅度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幅度相同,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充电时间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充电时间。
本实施例以驱动芯片IC输入至各个触控单元30的触控信号为方波信号为例,说明了驱动芯片IC输入至第一触控单元301的触控信号为第一触控信号TP1,驱动芯片IC输入至第二触控单元302的触控信号为第二触控信号TP2,当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频率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频率相同,即如图4所示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信号波形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信号波形中,相同时间t内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相同,图4中均为三次,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幅度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幅度相同(对于图4所示的方波信号,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幅度即为方波脉冲的高度V1,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幅度即为方波脉冲的高度V2,V1等于V2),此时设置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充电时间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充电时间,即如图4所示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信号波形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信号波形中,相同时间t内每次第一触控信号TP1变化所经历的时间为t1,每次第二触控信号TP2变化所经历的时间为t2,t1小于t2,可以使整体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强度可以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强度,则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5,图5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另一种信号波形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频率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频率相同,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幅度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幅度,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充电时间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充电时间。
本实施例以驱动芯片IC输入至各个触控单元30的触控信号为方波信号为例,说明了驱动芯片IC输入至第一触控单元301的触控信号为第一触控信号TP1,驱动芯片IC输入至第二触控单元302的触控信号为第二触控信号TP2,当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频率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频率相同时,即如图5所示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信号波形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信号波形中,相同时间t内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相同,图5中均为三次,此时设置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幅度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幅度(对于图5所示的方波信号,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幅度即为方波脉冲的高度V1,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幅度即为方波脉冲的高度V2,V1小于V2),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充电时间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充电时间,即如图5所示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信号波形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信号波形中,相同时间t内每次第一触控信号TP1变化所经历的时间为t1,每次第二触控信号TP2变化所经历的时间为t2,t1小于t2,可以使整体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强度可以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强度,则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2,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阻值小于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阻值。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设置显示面板000结构中,与第一触控单元301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阻值小于与第二触控单元30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阻值,其中最终触控操作时,检测到的触控信号量对应于触控信号线的阻值R和各个触控单元的感应电容C,由于指纹区10指纹识别模组的存在,导致指纹区10对应的感应电容C较大,此时想要与非指纹区20的触控检测信号区域一致,则可以通过降低与指纹区10对应的第一触控单元301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阻值,本实施例通过降低与指纹区10对应的第一触控单元301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阻值,进而使得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可以在驱动芯片IC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强度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强度相同时,设置与第一触控单元301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阻值小于与第二触控单元30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阻值,还可以采用如上述实施例的图3-图5所示,通过调整驱动芯片IC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幅度和/或充电时间,使整体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强度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强度的同时,设置与第一触控单元301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阻值小于与第二触控单元30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阻值,进而使得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和图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向的局部膜层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示意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厚度,图7仅示意了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线和触控单元所在的部分膜层结构),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方向Z上,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厚度相同,均为H,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402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通过增加指纹区10对应的与第一触控单元301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投影面积,即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方向Z上,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厚度相同且均为H时(如图7所示),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402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可以使与第一触控单元301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阻值小于与第二触控单元30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阻值,进而使得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厚度相同且均为H时,设置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402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可以如图6和图7所示,设置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长度相同,而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不同,第一触控信号线401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W1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402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W2,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还可以如图8所示,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设置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宽度相同,而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不同,第一触控信号线401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L1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402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L2,从而能够简化触控信号线的刻蚀工艺,降低工艺难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和图10,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第二触控信号线的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中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9中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二触控信号线402包括第一子信号线4021、第二子信号线4022、多个连接线4023,第一子信号线4021和第二子信号线4022通过多个连接线4023连接,第一子信号线4021和第二子信号线4022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连接线4023沿第一方向X延伸(连接线4023可以是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一条直线,还可以是整体具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趋势的弯折线),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优选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方向Z上,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厚度相同,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相同,沿第一方向X的宽度也相同时,为了使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402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可以通过将第二触控信号线402设置为包括第一子信号线4021、第二子信号线4022、多个连接线4023实现,如图10、图11、图12所示,连接线4023可以为一字型(如图10)或Z字型(如图12)或X字型(如图11),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只需能够将第一子信号线4021和第二子信号线4022连接即可。
本实施例的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结构相当于将第二触控信号线402进行挖孔镂空处理,减小了第二触控信号线402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从而可以使与第一触控单元301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阻值小于与第二触控单元30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阻值,进而使得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并且对第二触控信号线402进行挖孔镂空处理形成第一子信号线4021、第二子信号线4022、多个连接线4023后,可以提升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柔韧性,有利于增强弯折能力。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9和图13,图13是图9中B-B’向的局部膜层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示意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和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厚度,图13仅示意了显示面板的触控信号线和触控单元所在的部分膜层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二触控信号线402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相同,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方向Z上,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厚度H1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厚度H2。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通过增加指纹区10对应的与第一触控单元301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方向Z上的厚度H1,即在第一触控信号线401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与第二触控信号线402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相同时,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出光面的方向Z上,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厚度H1大于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厚度H2(如图13所示),可以使与第一触控单元301连接的第一触控信号线401的阻值小于与第二触控单元302电连接的第二触控信号线402的阻值,进而使得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9,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50,每个触控单元30包括触控电极300,公共电极50复用为触控电极300。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可以包括公共电极50,用于在实现显示功能时,为显示面板000提供公共信号,而每个触控单元30包括触控电极300,公共电极50可以复用为触控电极300使用,从而有利于减少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利于实现薄型化面板,还可以简化工艺。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图3-5、图14、图15、图16,图14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另一种信号波形图,图15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另一种信号波形图,图16是图2中驱动芯片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另一种信号波形图,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均为方波信号或三角波信号或正弦波信号。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可以如上述实施例中是方波信号,还可以如图14所示的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均为三角波信号,还可以如图15所示的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均为正弦波信号,但是无论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为何种波形的信号,本实施例的整体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强度均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强度,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波形类型,但不仅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其他任意规则和不规则形状的波形信号,如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可以为图16所示不规则的波形信号,此时,仅需满足第一触控信号TP1的有效值(有效值指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值大于0)形成的图形的面积和S1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有效值形成的图形的面积和S2(如图16所示),即可使整体输入的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强度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强度,则显示面板000在最终触控检测时,非指纹区20的第二触控单元302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10的第一触控单元301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14-16中,是以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频率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频率相同(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信号波形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信号波形中,相同时间t内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相同,图中均为三次),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充电时间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充电时间相同(第一触控信号TP1的输入信号波形和第二触控信号TP2的输入信号波形中,相同时间t内每次信号变化所经历的时间t1相同),第一触控信号TP1的幅度小于第二触控信号TP2的幅度(此时不是方波信号时,幅度可以指整体总幅度)为例,进行波形可以是三角波信号、正弦波信号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的波形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均为三角波信号或正弦波信号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的波形时,还可以参考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例进行第一触控信号TP1和第二触控信号TP2强弱的调整,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7,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图17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可选的,指纹识别区包括指纹识别模组。显示区还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在指纹识别区范围内,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单元,在非指纹识别区范围内,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触控单元。由于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触控信号检测时,虽然输入到面板的触控信号强弱相同,但是指纹区与非指纹区相比,指纹区由于指纹识别模组的存在,很可能因感应电容较大引起指纹区与非指纹区的负载差异较大,导致最终触控操作时,指纹区检测的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进而无法实现正常实现触控功能。因此,本发明显示面板的触控操作过程中,可以设置在触控检测前,输入到显示面板的第一触控单元的触控输入信号强度与输入到显示面板的第二触控单元的触控输入信号的强度不同,进而使最终触控检测时,第一触控单元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与第二触控单元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相同,即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在最终触控检测时,可以使非指纹区的第二触控单元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与指纹区的第一触控单元检测到的触控检测信号量尽量一致,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指纹区触控检测信号量过曝的问题,实现显示面板的屏内指纹识别的触控检测功能。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和非指纹识别区;
所述显示区还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触控单元,多个所述触控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触控单元和多个第二触控单元;所述第一触控单元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指纹识别区,所述第二触控单元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指纹识别区;
在触控操作过程中,所述第一触控单元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的触控检测信号强弱相同;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向所述第一触控单元输入第一触控信号;所述驱动芯片通过第二触控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通过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向所述第二触控单元输入第二触控信号;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的强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的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的输入频率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的输入频率相同,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的充电时间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的充电时间相同,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的幅度小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的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的输入频率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的输入频率相同,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的幅度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的幅度相同,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的充电时间小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的充电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的输入频率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的输入频率相同,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的幅度小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的幅度,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的充电时间小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的充电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阻值小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阻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包括第一子信号线、第二子信号线、多个连接线,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第二子信号线通过多个所述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一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子信号线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为一字型或Z字型或X字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向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投影面积相同,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线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公共电极,每个所述触控单元包括触控电极,所述公共电极复用为所述触控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和所述第二触控信号均为方波信号或三角波信号或正弦波信号。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295244.2A 2020-04-15 2020-04-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4274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5244.2A CN111427480B (zh) 2020-04-15 2020-04-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5244.2A CN111427480B (zh) 2020-04-15 2020-04-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7480A CN111427480A (zh) 2020-07-17
CN111427480B true CN111427480B (zh) 2022-11-08

Family

ID=71556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5244.2A Active CN111427480B (zh) 2020-04-15 2020-04-15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274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0766A (zh) * 2021-04-02 2021-07-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20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5677125A (zh) * 2016-02-04 2016-06-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触控信号量的修正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N107526227A (zh) * 2017-09-11 2017-12-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445160A (zh) * 2018-12-27 2019-03-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9219061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验证指纹信息的屏幕解锁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9320A (zh) * 2015-04-01 2015-06-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5677125A (zh) * 2016-02-04 2016-06-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触控信号量的修正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N107526227A (zh) * 2017-09-11 2017-12-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219061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验证指纹信息的屏幕解锁方法和装置
CN109445160A (zh) * 2018-12-27 2019-03-0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7480A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5855B (zh) 一种指纹识别器件、触控面板、输入设备及指纹识别方法
US10254890B2 (en) Front-end signal compensation
CN103135847B (zh) 用于制造电容式触摸传感器面板的方法
CN107533411B (zh) 触摸面板
US20140362036A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N105138988B (zh) 互容式指纹识别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EP2811380A2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US971530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verification method
CN108733264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6249973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5426030A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335686B (zh) 具有指纹感测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应用程序的调用方法
CN104281340A (zh) 触摸屏触摸识别方法
CN111427480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5938550A (zh) 带压力感应的指纹识别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06325582A (zh) 一种具有压力侦测的触控总成及其驱动方法
US20140347312A1 (en) Method for Rejecting a Touch-Swipe Gesture as an Invalid Touch
KR20150087811A (ko) 지문 인식 가능한 터치 검출 장치
CN107305445B (zh) 触控杂讯滤除的方法以及触控装置
TW201901392A (zh) 生物特徵感測裝置
KR20170124057A (ko) 터치 센싱 장치, 이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터치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기기
CN110119729B (zh) 指纹识别模块及应用其的指纹识别触控显示器
CN115862079A (zh) 指纹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5373269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EP3647918B1 (en) Inpu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