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99025B - 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99025B CN115599025B CN202211587529.9A CN202211587529A CN115599025B CN 115599025 B CN115599025 B CN 115599025B CN 202211587529 A CN202211587529 A CN 202211587529A CN 115599025 B CN115599025 B CN 1155990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p
- node
- inter
- data
- grou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4—Pc safety
- G05B2219/24215—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ulti Process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在系统中,资源分配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中,主机组件用于发起设有片间分组标志码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片内总线,从机组件用于基于片间分组标志码,接收由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和同一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发送的第一数据;第一节点从机组件,用于将通过片内总线接收的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节点主机组件;第一节点主机组件,用于接收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片内总线,以使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采用相同片间分组标志码的资源构成片间资源组。由此,能够实现芯片阵列的片间资源的分组隔离,有效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芯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面对能源、空间和时间的压力,系统小型化而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趋势。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如微处理器芯片,在当今科技发展趋势中扮演着越来越来重要的角色,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摩尔定律的加倍效率放缓,单独的芯片逐渐不能支撑起相关需求,多芯片技术(如芯片阵列技术)逐步被采用。
在整个系统中,SOC承担着多任务的角色。每个任务拥有的资源是独立的,不同的任务,拥有的资源也不同。由于资源共同存在于SOC中,芯片需要对各个独立资源要做分配、隔离来进行数据保护,以满足资源的独立性要求。
然而,采用芯片阵列技术时,无法实现片间资源的分组隔离,片间资源整体的独立性差,从而无法确保数据传送的安全性,导致任务间容易基于病毒、黑客等原因而收到干扰。因此,对于芯片阵列,如何实现片间资源的分组隔离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芯片阵列的片间资源的分组隔离,有效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有助于避免任务之间受到干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包括芯片阵列中的至少两个成组芯片;每一个成组芯片,包括,
资源分配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不同的片内资源组对应不同的片间分组标志码;
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其中的每一个片内资源组,包括主机组件和从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连接片内总线,用于发起设有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片内总线;所述从机组件,连接所述片内总线,用于基于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接收由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和同一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发送的第一数据;
第一节点从机组件,连接所述片内总线,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的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主机组件,用于将通过所述片内总线接收的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节点主机组件;
第一节点主机组件,连接所述片内总线,并连接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从机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片内总线,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采用相同片间分组标志码的资源构成片间资源组。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组件,包括:
主机模块,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用于向所述片内总线发送数据;其第二输出端连接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
标志寄存器,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资源分配模块;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
多路选择器,包括第一输入端、选择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资源分配模块,用于接受资源配置控制;响应于所述选择输入端连通所述主机模块的输出端,由所述主机模块确定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响应于所述选择输入端连通所述标志寄存器的输出端,由所述资源分配模块确定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以输出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
更进一步地,所述从机组件,包括:
过滤器,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其输出端连接从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过滤器用于基于同一片间资源组的片间分组标志码,过滤所述片内总线中的数据,并将过滤后的数据发送至从机模块;
从机模块,通过所述过滤器连接所述片内总线,用于接收所述同一片间资源组的第一数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包括:
第一节点主机模块,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其输入端连接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从机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其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用于向所述片内总线发送数据;其第二输出端连通节点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用于对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进行透传;
节点标志寄存器,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节点多路选择器,包括第一输入端、选择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资源分配模块,用于接受资源配置控制;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以输出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包括:
节点过滤器,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其输出端连接第一节点从机模块的输入端;用于基于片间分组标志码,过滤所述片内总线中的数据,并将过滤后的数据发送至第一节点从机模块;
第一节点从机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节点过滤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主机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所述节点过滤器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第二节点主机模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点主机模块通过高速适配器连接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从机模块;
所述第一节点从机模块的通过高速适配器连接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主机模块。
进一步地,响应于主机模块为CPU模块,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的标志位包括片间分组标志位和CPU性能标志位,所述片间分组标志位对应的选择输入端连通所述主机模块,且所述CPU性能标志位对应的选择输入端连通所述标志寄存器。
进一步地,响应于主机模块为非CPU模块,所述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连通所述标志寄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的一种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方法,应用于芯片阵列中的至少两个成组芯片;每一个成组芯片,包括资源分配模块、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和第一节点主机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资源分配模块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不同的片内资源组对应不同的片间分组标志码;
每一个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发起设有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片内总线;
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基于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将从片内总线接收的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节点主机组件;
第一节点主机组件接收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片内总线;
每一个片内资源组的从机组件根据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通过所述片内总线,接收由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和同一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发送的第一数据,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采用相同片间分组标志码的资源构成片间资源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芯片阵列的片间资源的分组隔离,有效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有助于避免任务之间受到干扰。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申请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申请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申请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应理解为两个或以上。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1,包括芯片阵列中的至少两个成组芯片10;每一个成组芯片10,包括资源分配模块11、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12、第一节点主机组件13和第一节点从机组件14。
资源分配模块11(Resource_group),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不同的片内资源组12对应不同的片间分组标志码。
其中,片间分组标志码是指为了对芯片阵列中的资源进行分组隔离而设置的标志码。对于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的每一个成组芯片10来说,其内资源的片间分组标志码是相应的,使得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相同的片间分组标志码所对应的资源,能够构成一个片间资源组,以使数据能够基于片间分组标志码在片间资源组内进行隔离性传输。
作为一具体示例,对于芯片阵列的两个成组芯片chip1和chip2,通过资源分配模块和标志寄存器配置片间分组标志码,均具有片间分组标志码为100和110的两个片内资源组。在此情况下:chip1中片间分组标志码为100对应的片内资源组与chip2中片间分组标志码为100对应的片内资源组构成一个片间资源组,片间分组标志码为100的数据可以在该片间资源组中进行传输;同样地,chip1中片间分组标志码为110对应的片内资源组与chip2中片间分组标志码为110对应的片内资源组构成另一个片间资源组,片间分组标志码为110的数据可以在该片间资源组中进行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片间分组标志码的标志位数(如4位)可以等于数据上标志码的标志位数,也可以小于数据上标志码的标志位数(如10位),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而后者便于后续在资源成组控制系统1中进一步增置片间资源组,灵活性更高。
参考图1所示,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中的每一个片内资源组12,包括主机组件121和从机组件122;主机组件121,连接片内总线,用于发起设有片间分组标志码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片内总线;从机组件122,连接片内总线,包括从机模块和过滤器,用于根据片间分组标志码,接收由第一节点主机组件13和同一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121发送的第一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数据是指设有片间分组标志码的数据,用于区分由于不需要进行片间分组隔离,从而没有设置片间分组标志码的数据。
具体地,每一个片内资源组12中的主机组件121,用于发起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片内总线,主机组件121可以包括主机模块和标志寄存器,其中主机模块用于发起数据,标志寄存器用于对主机模块发起的数据增置片间分组标志码;其对应的从机组件122,用于筛选并接收片内总线上的具有相同片间分组标志码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数据可以源自片内通信,也可以源自片间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片内资源组12中的主机组件12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同样的,一个片内资源组12中的从机组件12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继续参考图1所示,第一节点从机组件14,连接片内总线,并连接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的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主机组件,用于将通过片内总线接收的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节点主机组件。
第一节点主机组件13,连接片内总线,并连接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从机组件,用于接收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片内总线,以使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采用相同片间分组标志码的资源构成片间资源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从机组件”为本成组芯片10中的节点从机组件,用于区分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其他成组芯片的节点从机组件;类似地,“第一节点主机组件”为本成组芯片10中的节点主机组件,用于区分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其他成组芯片的节点主机组件。
也就是说,第一节点从机组件14从片内总线获取片内的第一数据,通过发送至第二节点主机组件来实现片间发送;而第一节点主机组件13接收由第二节点从机组件发送的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片内总线,实现片间接收,以便于片内的从机组件122进而从片内总线上接收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其他成组芯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多个,通过相应的适配器进行控制即可实现,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通过资源分配模块确定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不同的片内资源组对应不同的片间分组标志码,并通过主机组件发起设有片间分组标志码的第一数据,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片内总线,以及通过从机组件根据片间分组标志码,通过片内总线接收由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和同一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发送的第一数据,并通过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将接收的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节点主机组件,以及通过第一节点主机组件接收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片内总线。由此,使得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采用相同片间分组标志码的资源构成片间资源组,相关数据在片间资源组内传输,从而能够实现芯片阵列的片间资源的分组隔离,有效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有助于避免任务之间受到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机组件121,包括主机模块、标志寄存器和多路选择器。其中,主机模块,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第一输出端连接片内总线,用于向片内总线发送数据;其第二输出端连接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标志寄存器,其输入端连接资源分配模块11;其输出端连接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多路选择器,包括第一输入端、选择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连接资源分配模块11,用于接受资源配置控制;响应于选择输入端连通主机模块的输出端,由主机模块确定片间分组标志码;响应于选择输入端连通标志寄存器的输出端,由资源分配模块11确定片间分组标志码;其输出端连接片内总线,以输出片间分组标志码。
也就是说,主机模块用于发起数据。标志寄存器用于对主机模块发起的数据增置片间分组标志码。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可以包括两种置位方式:一种是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置位于主机模块的输出端,此时由主机模块确定片间分组标志码。该置位方式适用于主机模块输出标志码的优先权高于片间分组标志码的情况,例如输出的数据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性能数据时,对应的CPU性能标志位采用该置位方式。另一种是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置位于标志寄存器的输出端,此时由资源分配模块11确定片间分组标志码。
进一步地,从机组件122,包括过滤器和从机模块。其中,过滤器,其输入端连接片内总线,其输出端连接从机模块的输入端;过滤器用于基于同一片间资源组的片间分组标志码,过滤片内总线中的数据,并将过滤后的数据发送至从机模块;从机模块,通过过滤器连接片内总线,用于接收同一片间资源组的第一数据。
也就是说,在从机组件122中,从机模块通过过滤器连接在片内总线上,该过滤器被配置为,仅允许具有同一片间资源组的片间分组标志码的第一数据通过,以确保对应的从机模块接收到同一片间资源组的第一数据。
进一步地,第一节点主机组件13,包括第一节点主机模块、节点标志寄存器和节点多路选择器。其中,第一节点主机模块,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输入端连接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从机组件,用于接收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其第一输出端连接片内总线,用于向片内总线发送数据;其第二输出端连通节点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用于对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进行透传。节点标志寄存器,其输入端连接资源分配模块11。节点多路选择器,包括第一输入端、选择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连接资源分配模块11,用于接受资源配置控制;其输出端连接片内总线,以输出片间分组标志码。
具体地,在第一节点主机组件13中,第一节点主机模块用于接收由第二节点从机模块发送的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并将其发送至片内总线,实现片间接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主机模块发送的第一数据采用透传的方式通过节点多路选择器和节点标志寄存器,此处的节点多路选择器和节点标志寄存器可以看作冗余配置,二者的存在使得第一节点主机组件13与主机组件121的基本结构相同,便于在资源初始配置时,将主机组件121转换为第一节点主机组件13,或将第一节点主机组件13转换为主机组件121,从而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第一节点从机组件14,包括节点过滤器和第一节点从机模块。其中,节点过滤器,其输入端连接片内总线,其输出端连接第一节点从机模块的输入端;用于基于片间分组标志码,过滤片内总线中的数据,并将过滤后的数据发送至第一节点从机模块。第一节点从机模块,其输入端连接节点过滤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第二节点主机模块;用于接收通过节点过滤器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第二节点主机模块。
也就是说,在第一节点从机组件14中,第一节点从机模块通过节点过滤器连接在片内总线上,该节点过滤器被配置为仅允许第一数据通过,以确保第一节点从机模块接收到第一数据,而不接受未设有片间分组标志码的、不需要进行片间分组隔离传输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可以通过在第一节点主机模块所连接的适配器中设置发送地址,该发送地址仅包括片内的从机模块的地址,而不包括第一节点从机模块的地址,使得第一节点主机模块发送的第一数据不发送至第一节点从机模块,即第一节点从机模块仅接收并发送源自片内的第一数据,从而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数据传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片间传输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节点主机模块通过高速适配器连接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从机模块;第一节点从机模块的通过高速适配器连接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主机模块。由此,可以通过高速适配器的连接,确保芯片阵列片间分组隔离传输的效率,满足更高的性能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响应于主机模块为CPU模块,片间分组标志码的标志位包括片间分组标志位和CPU性能标志位,片间分组标志位对应的选择输入端连通主机模块,且CPU性能标志位对应的选择输入端连通标志寄存器。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当主机模块为CPU模块时,其输出的数据为CPU性能数据,其片间分组标志码的标志位(第1位至第4位)包括片间分组标志位(第1、2、4位)和CPU性能标志位(第3位),第1、2、4位对应的选择输入端连通主机模块,而第3位对应的选择输入端连通标志寄存器,由此确保分组隔离不影响CPU性能数据本身的特性,使得该资源成组控制方法也适用于CPU模块,提高了方法的适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响应于主机模块为非CPU模块,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连通标志寄存器。也就是说,对于非CPU模块,通过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连通标志寄存器,直接通过资源分配模块11确定片间分组标志码的标志位赋值即可。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图2为该具体实施例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所示,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2包括第一成组芯片20和第二成组芯片30。
第一成组芯片20,包括第一资源分配模块21、第一片内资源组22、第二片内资源组23、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和第一节点主机组件。
其中,第一片内资源组22,包括第一主机模块221、第一标志寄存器222、第一多路选择器223、第一过滤器224和第一从机模块225;第二片内资源组23,包括第二主机模块231、第二标志寄存器232、第二多路选择器233、第二过滤器234和第二从机模块235;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包括第一节点主机模块241、第一节点标志寄存器242、第一节点多路选择器243以及第一适配器244;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包括第一节点过滤器245、第一节点从机模块246以及第二适配器247。
第二成组芯片30,包括第二资源分配模块31、第三片内资源组32、第四片内资源组33、第二节点从机组件和第二节点主机组件。
其中,第三片内资源组32,包括第三主机模块321、第三标志寄存器322、第三多路选择器323、第三过滤器324和第三从机模块325;第四片内资源组33,包括第四主机模块331、第四标志寄存器332、第四多路选择器333、第四过滤器334和第四从机模块335;第二节点主机组件,包括第二节点主机模块341、第二节点标志寄存器342、第二节点多路选择器343以及第三适配器344;第二节点从机组件,包括第二节点过滤器345、第二节点从机模块346以及第四适配器347。
在第一成组芯片20中,第一资源分配模块21,确定第一片内资源组22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为Flag1,并确定第二片内资源组23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为Flag2。在第二成组芯片30中,第二资源分配模块31,确定第三片内资源组32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为Flag1,并确定第四片内资源组33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为Flag2。由此,使得第一片内资源组22与第三片内资源组32构成第一片间资源组,在第一片间资源组中,资源可以实现共用,数据可以实现隔离传输;第二片内资源组23与第四片内资源组33构成第二片间资源组,在第二片间资源组中,资源可以实现共用,数据可以实现隔离传输。
由于该资源成组控制系统2中的主机模块均为非CPU模块,因此所有片内资源组中的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均连通对应的标志寄存器,即由相应的资源分配模块确定各自的片间分组标志码。并且,所有节点主机组件中的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均连通对应节点主机模块,以实现数据透传。
具体地,参考图2所示,在第一片间资源组中,第一主机模块221、第三主机模块321发送至相应片内总线的第一数据设有Flag1,由于第一过滤器224和第三过滤器324仅允许设有Flag1的第一数据通过,且第一节点过滤器245和第二节点过滤器345仅允许设有Flag1和Flag2的第一数据通过,因此,第一从机模块225和第三从机模块325均可以接收到第一主机模块221和第三主机模块321发送的第一数据。
类似地,在第二片间资源组中,第二主机模块231、第四主机模块331发送至相应片内总线的第一数据设有Flag2,由于第二过滤器234和第四过滤器334仅允许设有Flag2的第一数据通过,且第一节点过滤器245和第二节点过滤器345仅允许设有Flag1和Flag2的第一数据通过,因此,第二从机模块235和第四从机模块335均可以接收到第二主机模块231和第四主机模块331发送的第一数据。
由此,对第一成组芯片20来说,第一节点主机模块241可以映射第二成组芯片30的资源;对于第二成组芯片30来说,第二节点主机模块341可以映射的第一成组芯片20资源。并且,通过设置不同的片间分组标志码,能够实现第一片间资源组和第二片间资源组的资源分组隔离,有效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有助于避免任务之间受到干扰。此外,由于第一节点主机组件与主机组件的基本结构相同,第一节点从机组件与从机组件的基本结构相同,便于在资源初始配置时,根据需求将主机组件与第一节点主机组件相互调换,或根据需求将从机组件与第一节点从机组件相互调换,从而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通过资源分配模块确定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不同的片内资源组对应不同的片间分组标志码,并通过主机组件发起设有片间分组标志码的第一数据,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片内总线,以及通过从机组件根据片间分组标志码,通过片内总线接收由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和同一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发送的第一数据,并通过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将接收的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节点主机组件,以及通过第一节点主机组件接收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片内总线。由此,使得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采用相同片间分组标志码的资源构成片间资源组,相关数据在片间资源组内传输,从而能够实现芯片阵列的片间资源的分组隔离,有效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有助于避免任务之间受到干扰。
实施例2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芯片阵列中的至少两个成组芯片;每一个成组芯片,包括资源分配模块、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和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方法流程图。参考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01,资源分配模块确定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不同的片内资源组对应不同的片间分组标志码。
在步骤402,每一个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发起设有片间分组标志码的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至片内总线。
在步骤403,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基于片间分组标志码,将通过片内总线接收的第一数据,发送至第二节点主机组件。
在步骤404,第一节点主机组件接收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片内总线。
在步骤405,每一个片内资源组的从机组件根据片间分组标志码,通过片内总线,接收由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和同一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发送的第一数据,以使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采用相同片间分组标志码的资源构成片间资源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对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本实施例中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方法,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3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指令,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指令被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阵列中的至少两个成组芯片;每一个成组芯片,包括,
资源分配模块,用于确定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不同的片内资源组对应不同的片间分组标志码;
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其中的每一个片内资源组,包括主机组件和从机组件;所述主机组件,连接片内总线,用于发起设有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片内总线;所述从机组件,连接所述片内总线,用于基于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接收由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和同一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发送的第一数据;
第一节点从机组件,连接所述片内总线,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的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主机组件,用于将通过所述片内总线接收的第一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节点主机组件;
第一节点主机组件,连接所述片内总线,并连接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从机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片内总线,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采用相同片间分组标志码的资源构成片间资源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组件,包括:
主机模块,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用于向所述片内总线发送数据;其第二输出端连接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
标志寄存器,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资源分配模块;其输出端连接所述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
多路选择器,包括第一输入端、选择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资源分配模块,用于接受资源配置控制;响应于所述选择输入端连通所述主机模块的输出端,由所述主机模块确定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响应于所述选择输入端连通所述标志寄存器的输出端,由所述资源分配模块确定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以输出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机组件,包括:
过滤器,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其输出端连接从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过滤器用于基于同一片间资源组的片间分组标志码,过滤所述片内总线中的数据,并将过滤后的数据发送至从机模块;
从机模块,通过所述过滤器连接所述片内总线,用于接收所述同一片间资源组的第一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包括:
第一节点主机模块,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其输入端连接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从机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其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用于向所述片内总线发送数据;其第二输出端连通节点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用于对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进行透传;
节点标志寄存器,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资源分配模块;
节点多路选择器,包括第一输入端、选择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资源分配模块,用于接受资源配置控制;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以输出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包括:
节点过滤器,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片内总线,其输出端连接第一节点从机模块的输入端;用于基于片间分组标志码,过滤所述片内总线中的数据,并将过滤后的数据发送至第一节点从机模块;
第一节点从机模块,其输入端连接所述节点过滤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节点主机组件中的第二节点主机模块;用于接收通过所述节点过滤器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第二节点主机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节点主机模块通过高速适配器连接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从机模块;
所述第一节点从机模块的通过高速适配器连接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主机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响应于主机模块为CPU模块,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的标志位包括片间分组标志位和CPU性能标志位,所述片间分组标志位对应的选择输入端连通所述主机模块,且所述CPU性能标志位对应的选择输入端连通所述标志寄存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响应于主机模块为非CPU模块,所述多路选择器的选择输入端连通所述标志寄存器。
9.一种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芯片阵列中的至少两个成组芯片;每一个成组芯片,包括资源分配模块、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和第一节点主机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资源分配模块确定所述至少一个片内资源组对应的片间分组标志码;不同的片内资源组对应不同的片间分组标志码;
每一个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发起设有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的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至片内总线;
第一节点从机组件基于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将通过片内总线接收的第一数据,发送至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二节点主机组件;
第一节点主机组件接收所述其他成组芯片的第一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片内总线;
每一个片内资源组的从机组件根据所述片间分组标志码,通过所述片内总线,接收由第一节点主机组件和同一片内资源组的主机组件发送的第一数据,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成组芯片中,采用相同片间分组标志码的资源构成片间资源组。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9所述的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87529.9A CN115599025B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87529.9A CN115599025B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99025A CN115599025A (zh) | 2023-01-13 |
CN115599025B true CN115599025B (zh) | 2023-03-03 |
Family
ID=84852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87529.9A Active CN115599025B (zh) | 2022-12-12 | 2022-12-12 | 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599025B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25438A (en) * | 1982-03-08 | 1989-04-25 | Unisys Corporation | Bus error detection employing parity verification |
WO2006138423A2 (en) * | 2005-06-14 | 2006-12-28 | Cubic Wafer, Inc. | Chip connector |
CN101013415A (zh) * | 2005-11-16 | 2007-08-08 | 阿尔卡特公司 | 用于多处理器阵列的线程感知分布式软件系统 |
CN103329493A (zh) * | 2010-12-31 | 2013-09-2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芯片上分组穿过 |
CN106339327A (zh) * | 2015-07-06 | 2017-01-18 | 上海大学 | 一种计算机系统及刀片式服务器机箱 |
WO2018022779A1 (en) * | 2016-07-26 | 2018-02-01 | Pure Storage, Inc. | Evacuating blades in a storage array tha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blades |
CN112347015A (zh) * | 2021-01-08 | 2021-02-09 | 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芯片片上系统异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装置及方法 |
WO2021028723A2 (en) * | 2019-08-13 | 2021-02-18 | Neuroblade Ltd. | Memory-based processors |
CN113094718A (zh) * | 2019-12-23 | 2021-07-09 |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加密方法及相关装置 |
US11099902B1 (en) * | 2019-05-10 | 2021-08-24 | Innovium, Inc. | Parallelized ingress 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twork switches in 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other applications |
US11336287B1 (en) * | 2021-03-09 | 2022-05-17 | Xilinx, Inc. | Data processing engine array architecture with memory tiles |
CN115357926A (zh) * | 2022-10-19 | 2022-11-18 | 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SoC芯片的AXI总线协议访问权限控制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486780B (en) * | 2009-10-19 | 2015-06-03 | Ibm |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istributed cluster storage network |
TW201344488A (zh) * | 2012-04-20 | 2013-11-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Php程式保護方法及系統 |
TWI540616B (zh) * | 2013-04-19 | 2016-07-01 | 精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晶圓級晶片陣列及其製造方法 |
WO2017185307A1 (zh) * | 2016-04-28 | 2017-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拥塞处理的方法、主机及系统 |
CN113168476A (zh) * | 2018-11-30 | 2021-07-23 | 百可德罗德公司 | 操作系统中个性化密码学安全的访问控制 |
CA3239810A1 (en) * | 2019-03-08 | 2020-09-17 | Leddartech Inc. |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evaluating influence of an action performed by an external entity |
US11580057B2 (en) * | 2019-10-28 | 2023-02-14 | Xilinx, Inc. | Subsystem for configuration, security, and management of an adaptive system |
-
2022
- 2022-12-12 CN CN202211587529.9A patent/CN1155990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25438A (en) * | 1982-03-08 | 1989-04-25 | Unisys Corporation | Bus error detection employing parity verification |
WO2006138423A2 (en) * | 2005-06-14 | 2006-12-28 | Cubic Wafer, Inc. | Chip connector |
CN101013415A (zh) * | 2005-11-16 | 2007-08-08 | 阿尔卡特公司 | 用于多处理器阵列的线程感知分布式软件系统 |
CN103329493A (zh) * | 2010-12-31 | 2013-09-2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芯片上分组穿过 |
CN106339327A (zh) * | 2015-07-06 | 2017-01-18 | 上海大学 | 一种计算机系统及刀片式服务器机箱 |
WO2018022779A1 (en) * | 2016-07-26 | 2018-02-01 | Pure Storage, Inc. | Evacuating blades in a storage array tha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blades |
US11099902B1 (en) * | 2019-05-10 | 2021-08-24 | Innovium, Inc. | Parallelized ingress compute architecture for network switches in 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other applications |
WO2021028723A2 (en) * | 2019-08-13 | 2021-02-18 | Neuroblade Ltd. | Memory-based processors |
CN113094718A (zh) * | 2019-12-23 | 2021-07-09 | 华为数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文件加密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2347015A (zh) * | 2021-01-08 | 2021-02-09 | 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芯片片上系统异构多处理器间的通信装置及方法 |
US11336287B1 (en) * | 2021-03-09 | 2022-05-17 | Xilinx, Inc. | Data processing engine array architecture with memory tiles |
CN115357926A (zh) * | 2022-10-19 | 2022-11-18 | 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SoC芯片的AXI总线协议访问权限控制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Design of Parallel Acceleration Method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FPGA;Yali Shi;《2020 IEE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oud Computing and Big Data Analytics (ICCCBDA)》;全文 * |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取代专用接口芯片的总线;左洪亮;《探测与控制学报》;第35卷(第6期);全文 * |
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李涛;《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第1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99025A (zh) | 2023-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59408B2 (en) | Enabling functional dependency in a multi-function device | |
JP5036120B2 (ja) | 非ブロック化共有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を持つ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US8812758B2 (en) | Mechanism to flexibly support multiple device numbers on point-to-point interconnect upstream ports | |
US9268732B2 (en) | Tunnel suitable for multi-segment communication links and method therefor | |
JP5336764B2 (ja) | 仮想レーン資源を割り当て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
JP2000311156A (ja) | 再構成可能並列計算機 | |
CN102263698B (zh) | 虚拟通道的建立方法、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线卡 | |
CN108768667B (zh) | 一种用于多核处理器片内核间网络通信的方法 | |
CN114020662B (zh) | 桥接模块、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 |
CN111221765A (zh) | 一种防止i2c总线地址冲突的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 |
CN107852423B (zh) | 用于usb 2.0带宽保留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2999423A (zh) | 一种多核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598886B (zh) | I/o总线共享存储器系统 | |
CN103258820A (zh) | SPI接口的增强型Flash芯片及芯片封装方法 | |
CN115599025B (zh) | 芯片阵列的资源成组控制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13553137B (zh) | 一种nfv架构下基于dpdk的接入能力网元高速数据处理方法 | |
CN109120680B (zh) | 一种控制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 |
EP3820083A1 (en) | Physical function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
CN118193408A (zh) | 内存资源的访问系统和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KR20180094369A (ko) |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그의 인터럽트 관리 방법 | |
CN105718589A (zh) | 访问文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219333B (zh) | 增强型Flash芯片、封装方法和指令执行方法 | |
KR20170117326A (ko) | 랜덤 액세스 메모리를 포함하는 하나 이상의 처리 유닛을 위한 직접 메모리 액세스 제어 장치 | |
CN103713954B (zh) | 一种处理器模块及电子设备 | |
JP2014524626A (ja) | マルチコアシステムのインターラプト割り当て方法及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